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70-1a]
  天命之謂性  一章     方 舟


  君子不離乎道故能盡性以至命也盖道成於教而實
根於性命知其不可離而實致其功則其終可以通於
天矣且道之大原出於天人之離道非失道也失其所
受於天之性也失其性而不知檢則内自悖其情而害
及於天地萬物聖人之所懼也夫世之言性者皆以為
虛無幽渺而不知命於天者至實也言道者皆以為後
起假合而不知率於性者至順也言教者皆以為聖人
[070-1b]
多方以梏人而不知修是道者至不得已也使人皆不
離乎道以得其性而全其天而聖人何多事哉誠以天
命之精流行遍滿於事物之中而須臾離之則天命之
真息而事與物之附麗者皆虛而人又不能不離道也
睹聞起而道離焉事物交而道又離焉以離道者之多
而遂若以道為可離者而不知可離非道也夫人之離
道有漸焉其猖狂於睹聞之際者必其恣肆於不睹不
聞之中者也其決裂於顯見之時者必其簡忽於隱微
[070-2a]
之地者也故君子戒慎恐懼不間於須臾而必慎其獨
也夫道為天命之性而離者若此其多不離若此其難
者則喜怒哀樂累之耳喜怒哀樂足以累道而人固不
能無喜無怒無哀無樂非惟不能無又必有之而後道
可行焉何者是性之感物以動而皆有其節者也其未
發也可以窺性之本焉其既發也可以觀道之通焉第
靜不可不致其中而動不可不致其和耳人受天地之
中以生隂陽之氣有常而或失其序人亂之也萬物頼
[070-2b]
人之道以立化育之機不息而或蹙其生人戕之也中
和致則可以通天地之命而類萬物之情矣其位且育
也君子盡性之功之實而可見者也夫人離道則失其
性命之情不離道則功在天地萬物聖人之教豈得已


  無首尾無過渡無承接而細按之乃循題位置不失
分寸盖於正嘉前軰法度之外能自闢一塗徑者


[070-3a]
  天命之謂性  一節     張 瑗


  中庸眀天人合一之㫖即性道教而申其義焉夫性也
道也教也出於天而成於人固一原而相為用者也眀
其所謂不可以識所宗乎自性學不眀而言道者日益
紛於是異端之徒各挟其教以争勝於天下子思子慮
人之失所宗也爰述聖賢相傳之意而作中庸盖欲使
由教而入者殫眀道盡性之功必先以原性見道者昭
千古埀教之統謂夫太極未分理之在先天者不可得
[070-3b]
而言已自兩儀立而於穆之原與二五之精相為凝合
則生生無方焉與氣俱賦而不雜於氣命之所以不巳
也與形俱成而不滯於形性之所以各正也五事配乎
五行一物必具一則極之品類紛紜亦莫不載仁以生
負義以存無異天寧有異性乎夫天下言性者多矣離
命以為性則性將入於㝠頑而氣質之説得參乎其間
抑知降衷之始固有是粹然無私者則性之謂也人生
而静性之藏於密者不可得而窺已及應感交而心徳
[070-4a]
之微與天下之故相為流通一如行其所無事焉本健
而率之易本順而率之簡性所為道之門也遇親而率
吾愛遇長而率吾敬道所為性之路也聖哲祗循其固
有庸愚亦順其自然推之衆庶馮生而戾蟲且知報本
微鳥與有摯别無殊性寧有殊道乎夫天下言道者多
矣外性以為道則道將鄰於偏曲而外襲之端得喪其
所守抑知天徳之良固有是坦然共由者則道之謂也
至若理本大同而氣禀或異在天固無如之何已自聖
[070-4b]
人出定之以中正範之以仁義繼天立極而品節之事
起焉修其政而禮樂於是乎興教之所為節性也修其
言而圖疇於是乎演教之所以開天也高者俯而就裁
卑者仰而思企極之曲成不遺而有生者不逢其害懐
方者得盡其材何一非道又何一非教乎夫天下言教
者多矣舎道以為教則教將流於法術而詭異之習且
中乎人心抑知綏猷之后固有是因心作則者則教之
謂也統而言之則皆道也


[070-5a]
  以宋五子書為根柢而條理布之斯為擇之精而語
之詳







[070-5b]









[070-6a]
  君子之道費而隱  一章   徐乾學


  中庸眀道之體而總見其不可離焉夫道固兼費隱者
也始於夫婦而極之天地無一可外道者而謂道可離
乎且自有修道之君子而道以開道固君子之道矣然
人第知戒懼慎獨以為道在君子也而與之曠觀乎天
下則且無物而非道惟無物不有故體道者當無時不
然爾吾請得言君子之道道必合顯藏以成道固實有
其燦著者焉其顯之未始非藏者廣大即寓精微也道
[070-6b]
必合體用以為道故實有其㪚見者焉其用之未始非
體者氣化皆有神眀也盖費而隱者也何以眀其費也
天下知能總屬形質之倫而天地祗分崇卑之位皆為
道所貫而不能貫道為道所圉而不能圉道者也道遺
於夫婦非費矣而人倫日用為知能之各足者如此道
盡於聖人非費矣而古今事變為知能之所窮者如此
道全乎天地是天地在道外不在道中即非費矣而職
覆職載其不能無所憾者如此如此而道無所不周物
[070-7a]
物此道也語其大而莫有能載之者即天地聖人皆在
彌綸之内矣道無所不具一物一道也語其小莫有能
破之者即夫婦立性命之理矣不觀之詩而有其察焉
者乎鳶率其性而飛於天魚率其性而躍於淵同此氣
即同此理不得舉鳶魚而二之也天下有形而有色者
何獨鳶與魚乎鳶不能躍而安於天魚不能飛而安於
淵有此機即有此象并不必强飛躍而同之也天下可
指而可覩者何非飛與躍乎然則君子之道從可識矣
[070-7b]
原始則為端而要終則為至近莫如夫婦而逺莫如天
地語小莫破而出作入息夫婦日在道中近之履其事
而道有其原始者造端乎夫婦也語大莫載而為生為
成天地不在道外逺之著其理而道有其要終者察乎
天地也天下何者非道何者非君子之道顯而未始非
藏也用而未始非體也其費而隱何如而謂可須臾離
乎哉


  逐段直落不用扭揑做作自然理足氣貫通篇只在
[070-8a]
道體上説為是他人粘住君子便鶻突原評


  詳密安閒下語俱極斟酌







[070-8b]









[070-9a]
  詩曰妻子好合  二節    王汝驤


  徵道之自即於家而可見也夫即妻子兄弟父母而道
在焉和順之有自聖人不既言之歟嘗思道有高逺而
自入道者言之但有卑邇也顧即一事也吾行及之而
其未及者即不啻高逺矣一理也前言及之而其未言
者即不啻高逺矣而於其中有相及之端焉所謂自也
今如妻子也兄弟也父母也此其於道固何逺何邇何
高何卑之可言乎而吾夫子之説常棣之詩有異焉詩
[070-9b]
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盖言夫婦之際道宜若此其雍
雍也曰兄弟既翕和樂且耽盖言友恭之誼道若此其
怡怡也夫其所以宜若此者何也詩又不云乎室家以
此而宜也妻孥以此而樂也而夫子曰是豈但已哉盖
父母以此而順矣夫人日侍父母之側百求順而未能
今自詩言想之確有此意外之獲也而不當其地不知
也日與妻子兄弟謀所以順親而不得今自子言思之
端有此意中之象也而當其地仍不知也嗟乎人有周
[070-10a]
公之志即文考文母哀其過而無以疵其心第存常
棣之詩即南陔白華闕其辭而未始亡其義天下事其
不必相及而必有以及之也固如斯乎辟如行逺必自
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此足以觀矣


  相題甚切氣息甚微隆萬人難其渾古啟禎人遜其
周宻



[070-10b]









[070-11a]
  鬼神之爲德  一章     熊伯龍


  中庸以誠立教而詳言鬼神以眀之焉夫鬼神之徳之
盛至於微顯無間而要之一誠也然則天下安有不誠
之道哉中庸引夫子之言鬼神者以眀道也曰天地設
位而鬼神行乎其中此道之大原所出也眀道者誠引
而近之以著其實使夫鬼神之説定而人世疑𤣥之説
無不定矣盖嘗由鬼神之徳而思之豈非甚盛而不可
加者乎夫人所疑乎鬼神者亦疑其弗見弗聞耳常人
[070-11b]
求鬼神於萬物之外專以不見不聞者為鬼神則日見
其無君子見鬼神於萬物之中即以能視能聽者為鬼
神則日見其有物不息則不能生而其息者即鬼物不
生則不能化而其生者即神彼夫寄徃來於寒暑叅刑
徳於隂陽齊萬彚於髙卑錯百竅於喁于嗚呼何其盛
也而奚必見且聞之昭昭乎哉且吾見夫承祭者矣忽
而齊眀忽而盛服忽而在上忽而在左右至使人愛之
敬之若忠臣之事其君孝子之事其親儼然得其嗜好
[070-12a]
飲食焉徳之昭眀誠有如抑詩所咏歎者而又奚啻見
且聞於鬼神乎哉由此觀之將以不見聞者謂鬼神為
微而未嘗終於微也將以體物者謂鬼神為顯而未嘗
始於顯也若此者其微之顯乎君子可以觀誠矣天地
之化有氣則必有理而成能於鬼神者自然之道也鬼
神之行有理則必有象而顯能於天下者亦自然之道
也鬼神實有所不得已於天地則情狀列焉天下實有
所不得已於鬼神則禮樂偹焉故曰誠也然則鬼神之
[070-12b]
徳一中庸之徳而物之不可遺一道之不可離也歟嗟
乎鬼神且猶若此而凡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在
人耳目聞見中者其亦無之而非誠矣


  精義入神之理天空海濶之文實為超前絶後





[070-13a]
  宜民宜人  四句      嚴虞惇


  詩咏咸宜之德而推其得天之無已焉盖宜民人者令
徳之實也以是受禄而天又申之即所為因材而篤乎
且嘗反覆於天人之故而知徳能動天必先動人人心
悦而天意從焉矣茍其徳不足以通上下而合萬國之
歡則雖天命誕膺而善其始不克永其終猶未極乎昭
受之休也若假樂之咏令徳者則不然徳非徒一身之
事即羣黎百姓之所觀而化也我周忠厚開基仁及草
[070-13b]
木矣豈於民而或使之有違心詩人若實見其徳之不
競不絿者而著之曰宜民所為醉酒飽徳以歌太平之
風也徳非徒及民之事亦百辟卿士之所則而象也我
周綱紀四方敦睦九族矣豈於人而或使之有拂志詩
人若實見其徳之無怨無惡者而著之曰宜人所為憲
老乞言以成福禄之休也夫天之愛民人亦甚矣民者
天之所養也人者天之所簡也民人咸和鬼神休美意
者皇天親有徳饗有道其在斯乎而詩果以為宜民人
[070-14a]
而受禄於天也而由是俾彌爾性保其身也以引以翼
佑其行也土宇版章命之位也斯時也精誠通於上休
澤洽於下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夫亦可以無
憾矣乎而天之申之則猶未艾也積逺近休嘉之氣以
蒸為太和故茀禄爾康而又若丁寧於誥誡萃億兆感
孚之誠以大其昭格故有命既集而又常眷顧其子孫
君子讀詩至此未嘗不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
後夫非民人之宜而曷以得天至此甚矣夫天之不假
[070-14b]
易而徳之不可以虛聲襲也推受禄以眀䧏鑒之有自
而不得疑其矯誣者無非歡忻和樂以盡臣下之情徵
民人以觀疾敬之咸宜而不敢泛為頌颺者無非齋肅
恭敬以發先王之徳天之命周與天之命虞固異世而
同揆也而又何疑於大徳受命之故也哉


  雖根柢不出時文而運用吐納正與世士所謂墨體
有别


[070-15a]
  周公成文武之徳       熊伯龍


  誌成徳之相所以終無憂之事也夫徳施上下文武之
憂已矣成徳必言文武武亦文也周公之志也稽古相
業未有顯融赫奕若周公之盛也秬鬯錫之曲阜生有
榮施郊禘擬諸帝京歿猶美報以為功在孺子王也乃
自今思之夫亦為若祖若父答乃丕績也何言之武王
受命之時猶未濟之時也守十五王之澤而執其小心
其事已動頑民之寤寐惟是大難削平馨香欲被於人
[070-15b]
天而君相庸愚不克興言制作以黼黻一朝之隆盛斯
亦聖眀之累也合八百國之心而綏乃萬邦其事姑聽
後人之深論惟是年豐敵克歌謳欲洽於幽眀而王事
缺微不復引伸新美以大服望外之深求斯亦天家之
陋也惟我周公則為文王代厥憂為武王之徳吿厥成
焉其父為聖人其兄亦為聖人使彼觀時起事建中和
之極必非後世帝王所可及也公以一氣之人行一徳
之事則眀察有本矣七年之久緯地經天何弗隆偹乎
[070-16a]
觀治者以為成周訪落之始識微者以為豐鎬化行之
終煌煌乎顯烈也誰則為之其兄聖人而身為天子其
父聖人而尊為天子使彼稽中定務極廣大之情必非
後世儒者所可議也公以材藝之姿當宰衡之任則典
文該洽矣九有之規樹表立坊何弗恊應乎為大宗者
萬年有世室之位歌下武者哲王有世徳之嗣秩秩乎大
猷也誰則為之盖為一身盡子弟之分則不必守無成
之義以損其風施衮衣繡裳而奏潤色於皇緯文公之
[070-16b]
所以稱為文也天而篤生元輔矣昭考實右享爾寧王
實友于爾斯豈鮮度之所得而危為天子服祖父之勞
則不必畏風雨之言而艱於著作嘵音瘏口以敷繹思
於方國成王之所以為成也天而右序有周矣俾照臨者
共仰耿光使震疊者羣瞻大烈又豈二公之所得而助
是故周禮不可刪美周公之功也魯後止於弱報王業
之本也何莫非文武之幸哉


  亦人人所有之義而出之巨手便覺䧺偉博碩光氣非常


[070-17a]
  周公成文武之德       劉子壯


  觀德所以成而聖父又有述之之子矣夫述文者武也
而成其徳者又有周公聖人復何憂哉且一聖人起則
必篤生數聖人為之子以成之其作之君者肇統以集
一代之勲其作之相者正治以濟两朝之美雖聖以繼
聖實子以代子也文之無憂豈真武王述之哉當成王
踐祚之日正周公負扆之年孺子委裘而多方未靖武
有所未成即文有未成也故列侯之國而周公獨留大
[070-17b]
功既立而𢎞文未昭徳之未徧人即憂之有在天也故
義繫叔父而道專子弟乃武之所纘者緒由文王而上
溯太王終乎作也公之所成者德由文王而下逮武王
終乎述也渡河而載主文之志武其承之矣而天下未
眀其德登乎眀堂使其徳上比於天焉歌乎太廟使其
徳上及於祖焉是武王之所未就也以成武者成文而
聖心於是乎大快矣入廟而吿功公所成武亦先之矣
而徳未徧於天下凡我子孫赫乎無不監觀焉凡兹臣
[070-18a]
庶愀然如將見之焉是武王之所未及也以成述者成
作而先靈其可以永慰矣當其時謗之者未嘗無骨肉
疑之者未嘗無聖賢而周公不敢諉也居東者避其跡
征東者任其勞若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所不暇以
小嫌是介留遺憾於前寧當其時以父臨之三叔不能
愛以身代之二公不必同惟文武為心也念親恩亦惜
國體治王事直如家事若曰予仰惟穆考率時昭考亦
惟兹祖武是䋲迪前光於文子是故文得人心未及天
[070-18b]
命武受天命未洽人心而公兼其難則以臣人而擬乎
君人實欲使天下戴子孫如其祖文乘徳者位父有不
遇顯徳者才兄有不暇而公當其㑹則以紹述而統乎
創造實欲使萬世知輔相猶是父兄不然使無周公以
為之子則父徳且不光雖聖如文王豈能以無憂哉


  挑剔入細不放過題中一字筆格秀削韻采葩流
文王之子數語雖本史記而於理未免蔽虧試思伊
傅吕召居周公之地其志事將有異乎


[070-19a]
  追王太王王季  二句    儲在文


  追王上祀之典成先徳也夫文武既王而太王王季不
追王先公不上祀可乎周公盖有以成之矣嘗謂情至
制盡折衷天道者聖人因人性而作儀也而祖禰之親
追逺之思尤篤之矣夫武王王天下首謚文王禮亦宜
之使周公繼厥後而前此之廟號闕如典禮未備非所
以對揚先志者也盖太王王季於文武世近是宜王且
王業所自昉尚其追之今夫受爵不敢過受賜不敢過
[070-19b]
子無加父之道則然而未嘗不可以通其變是故夏殷
不追王周獨追王此為化而裁之之義稱曰予小子稱
曰予一人王者貶尊之名則然而獨不可以儉其親是
故文王受命而不王太王王季未受命而追王此為光
而大之之義若夫先公雖親盡而義有所殺抑氣通而
禮宜於隆天子之禮上祀是以其纘緒之志也夫且自
三昭三穆推之先公多在祧毁之列而三年一祫則天
子之禮必不同於西伯詩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此言
[070-20a]
殷之祫先公而今自組紺而上實視殷相土所謂監前
代而精之也抑自三昭三穆推之先公亦間在七廟之
列而四時常祭則天子之禮直已同於追王詩曰禴祀
烝嘗于公先王此言周之祭先公凡自后稷而下胥視
太王王季所謂引逺祖而近之也故曰情至制盡折衷
天道其不然乎其不然乎或曰丁未之日周禮未建而
武王曰太王曰王季疑文王實王之抑先王建邦啟土
十四王而文始安之是周之先公皆視殷元王也或曰
[070-20b]
非也


  援據詩禮侃侃鑿鑿當與章大力追王太王王季一
句文相伯仲






[070-21a]
  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  及士庶人


  張 江


  聖人以禮崇其先而因與天下同之焉夫先公非天子
也而祀以其禮亦猶追王意耳由是推以及於天下乃
善成文武之徳者乎今夫名號者禮以義起者也祀事
者禮緣情制者也義有止而情無窮故可以答千百年
祖宗之靈爽於在天亦可以通千百國人子之孝思於
不匱彼其追王太王王季也則祀以天子之禮可知也
[070-21b]
等而上之有先公焉其功徳雖不逮三后之隆而命維
新者邦維舊豈得以忠厚勤勞之積而莫償其艱難其
世次雖或去七廟而遙而仁率親者義率祖何忍以木
本水源之恩而長付諸濶絶是太王王季所不安即文
王武王所大不安者情也情至而禮亦至可無稱天子
之禮以祀之哉鷩冕而臨固嫌以已爵加親而九獻八
佾之儀有異數廟祧以降亦漸以親盡而殺而時祫大
祫之期有合食盖義有所屈則爵難盡擬於天子之尊
[070-22a]
情有所伸則禄皆當享以四海之富也所為報本追逺
而以成其孝事先人之徳者如此其祀先公以天子之
禮也則非天子莫舉斯禮又可知也等而下之有諸侯
大夫及士庶人焉其為開國承家誠不若有天下者可
大其尊養而屆烝嘗之往則潔蠲以饗神保者孰敢不
䖍其為服疇食徳更不若為公卿者克備其禮儀而睹
時物之新則烹熟以薦祖考者咸思自盡是人各有先
即各不能忘其先者情也情在而禮斯在可無推上祀
[070-22b]
之禮以達之哉廟有多少而皆得循祀典之文以報先
徳雖無廟而寢者亦不遺田有等差而皆得用生者之
禄以眀孝享雖無田而薦者亦不廢盖義不可縱則尊
卑上下之級難踰情不可抑則悽愴怵惕之思宜慰也
所為推恩錫類而以成其孝治天下之徳者如此此則
愛敬盡於尊親孝弟光於四海非聖人之緣情制禮其
孰能之


  凖情酌禮語歸典則議禮之文無如此昌眀者


[070-23a]
  夫孝者  一節       李來泰


  推孝所由達於志事徵之矣夫孝之不克全志事傷之
也而繼述之善在是執是以論斷武周又何疑乎今夫
論人於天人之際其著之一二人而善者必其推之千
萬人而皆善者也安為子之心即以安為父之心而即
以合千萬人子事父者之心議者不察以為承志既多
深𣺌之求衡事亦傷時勢之異是使我周無天子之名
而鎬京無以成王業也論達孝者不然必謂創守所開
[070-23b]
不宜殊於祖父則舜宜遜國於有庳而禹當底績於息
壤也彼上世之孝思不匱者已如彼矣必謂功徳所垂
僅襲美於高曽則受斧鉞疑於逼父遷豐鎬疑於棄祖
也乃文考之遹追来孝者已如此矣則為廣推夫孝者
而武周所為繼述㫁可識矣唐虞五臣皆有得天下之
理粒食以為養陳常以為教思文一詩追王業之所自
昔以功配地者今以徳配天武之受命繼稷非繼文也
公劉之才原足定一代之制大禮如君宗大典如軍徹
[070-24a]
皇過數章為周禮之所始昔以行一國者今以行天下
周之定制述公劉非述文王也而其所為善者不在是
則其所為孝者不在是美利所存前人無其事者未嘗
不有其志推而上焉斯亦善則歸親之義若非常之舉
功及子孫而過引祖父仁人所不忍言也乃載主誓師
卒不令天下忘其服事之志知其所全者深矣事變所
極前人無其志者不得已而有其事推而廣焉斯亦無
成有終之理若後起之名事本身謀而義歸前烈先人
[070-24b]
其可欺乎乃卜都定鼎究能使後世致其敷繹之思知
其所本者大矣故有行若繼其志而不得謂之述事者
泰伯仲雍是也荆蠻之轍亦惟古公之志是求幸也太
王聖而王季賢耳不然棄故都而逺逰國事將誰屬乎亦
有迹若述其事而至大傷其志者管叔蔡霍是也武庚
之舉必緣文王之事為辭幸也三年得而四國皇耳不
然畫洛水而東西先志能無恫乎故論孝者必以武周
之達孝為宗武周之孝非武周之孝也夫孝者固如是也


[070-25a]
  註中本上章來原就武周講必謂夫孝者宜推開説
便都虛虚了事是舎曰不能而為之辭也末處只推
開作一㸃絶高原評


  旁搜逺引意在語必驚人更能運才思於典則庶無
流弊




[070-25b]









[070-26a]
  夫孝者  一節       史 普


  有所以善於繼述者而孝始達矣盖必繼述如武周而
其先人之志與事於斯乎無憾也故曰孝也且世之論
者不眀乎天道之所極與聖人功徳之量之所際固不
敢以孝與武周謂其所自為者初非其先人之志而父
子之間行事之不相類於斯為甚也而不知此乃武周
之孝之所以為達也何也今夫人子之於父也道以相
長而後足故志之所存茍不能紬繹以盡其致即其緒
[070-26b]
已自我而微盖天下相續之數末必大乎其本也業以
漸増而始竟故事之所在但不能充積以致其隆即其
機已自我而遏盖天下層累之數後必加乎其始也故
夫所謂孝者繼志述事之間其大較也且夫周先人之
志與其事則固何如者哉匪居匪康積數十王之苦心
而文實總其㑹彼其艱貞自矢絶不敢一念以及非常
而其實昭事之小心所亹亹於幽眀上下之際者異日
之發皇揚詡皆其志之蓄而必通者矣迺疆迺理經數
[070-27a]
聖人之規畫而文差集其成彼其遵養彌堅絶不敢一
事以干非分而其實肇造之顯謨所包舉乎天經地義
之全者異時之委曲綢繆皆其事之積而必起者矣故
夫孝者之處此也不謂守前人之迹已也思及其志然
後其念深其氣奮焉武周當日髦年舉事而其君臣兄
弟之間咨嗟儆戒重有所不得已於心者皇矣下武皆
有僾聞愾見之思斯不亦視於無形者之為道哉且不
謂襲先世之成已也能盡其事然後其道隆其規大焉
[070-27b]
武周當日戎馬未遑而於櫜弓説劍之餘講求蒐輯重
有所不容緩於身者儀禮周官悉本紹聞衣徳之意斯
不亦有子克家者之為事哉盖先王以天道自處故其
志其事一因乎理與數之所極而未嘗有所泥聖人以
功徳為量故其繼其述雖值乎時與勢之所變而適得
其為同故吾之以孝與武周者繼述之間唯其善而已
矣武周之制具在盍取而詳之


  盡倫盡制之實無不包舉善繼善述之義確見真際
[070-28a]
不以議論縱横見奇自是文章正派








[070-28b]









[070-29a]
  春秋修其祖廟  二節    李光地


  以祀典眀繼述之大者而必盡其制之詳焉盖繼述之
善祭祀其大者也自修廟以至燕毛祭之始終備矣故
中庸詳叙之意謂孝之為道大矣孝於前人者亦必推
前人之孝以及於無窮此之謂善繼善述也是故其事
多端祭祀為大彼其感春雨秋露之濡舉時祫大祫之
制必合食於太祖之廟也則先修其祖廟而堂室為之
一新矣祖宗有所傳之重器焉陳之房序而世守有以
[070-29b]
勿失也有所遺之衣服焉設之筵几而鬼神有所憑依
也由是以時食薦焉水陸之品前宿既備而祼獻之禮
質眀可舉矣夫所祭者祖廟而所合者羣宗廟之主也
於是有宗廟之禮昭恒為昭而向眀於北牆之下穆恒
為穆而答隂於南牖之間在時祭則七廟之主以此序
也在大祭則毁廟之主亦以此序也贊禮之王臣助祭
之辟公莫不以爵為先後宗祝之執事有司之奔走莫
不以能為重輕貴貴尊賢之道行乎祭之中矣神醉而
[070-30a]
相獻酬所以受介福也而使子弟服其役祭畢而言燕
私所以綏厚禄也而以毛髪别其次㓜㓜老老之義行乎
祭之餘矣盖周廟祭祀其始終大致如此自今思之孝
子之祭也如見其居處用御焉如見其衣服飲食焉敬
其祀事而以禮行萃其歡心而以恩終此所謂廣先人
之孝以行吾孝者也繼志述事孰大於是


  兩節只是祭之先後次序如此以尊親分配又有分
時祫大祫上節為禮下節為義者皆非也自記


[070-30b]
  參伍儀禮中節次則知制禮之本義固然熟復周人
之書豈惟義理日眀即行文亦自高簡而有法矣







[070-31a]
  春秋修其祖廟  二節    張 江


  觀聖孝於所制祭祀之禮有協乎神人者焉夫自春秋
所備以及宗廟所舉而神人胥洽矣中庸為詳其禮制
以眀達孝也曰所以為善繼善述者盖深有得於前人
孝思之不匱而推而行之以流通於幽眀上下乃稱達
焉而要莫大於祭祀是故其以人道而事乎神也則有
春秋之典尊之而不敢䙝數則已煩親之而不忍離疏
則已怠前人當此而悽愴怵惕之心必不能已則亦何
[070-31b]
所可已者合食則於祖廟灑掃黝堊宫室修焉庶㡬入
戸出戸如將見之也守藏則有宗器球刀圖璧房序陳
焉惟是口澤手澤宛然如新也有常棲者即有常依衮
冕鷩冕衣之設不同而如在其上者則同有常御者即
有常品膏香膏腥食之薦不同而庶或饗之者則同盖
自感於霜降露濡以來即思其居處思其用御思其衣
服飲食凡慮事具物靡不虚中治之乃可致誠敬以交
於神朋也已由是即以神道而治乎人也則有宗廟之
[070-32a]
禮上治祖禰祔太廟者昭北而穆南下治子孫列阼階
者前昭而後穆前人當此而敬宗收族之誼必不容茍
則亦何所可茍者爵則有序或飲五而獻或飲七而獻
或飲九而獻辨名定分一司士之正朝儀也事則有序
孰可以詔相孰可以祝嘏孰可以盥沃量能授任一司
馬之論官材也貴者尊而卑幼亦勿之遺旅酬之觶子
弟是舉使皆以事為榮而得伸其孝弟之義賢者敬而
老成亦勿之侮燕私之坐毛髪斯别使皆引年為尚而
[070-32b]
彌洽其醉飽之歡盖既講乎尊尊親親之道復衆著於
貴貴衆著於賢賢衆著於㓜㓜老老凡合敬合愛皆與
天下樂之乃為得歡心以事其先王也已是則幽眀上
下莫非王者典禮之所會通即莫非前人孝思之所充
塞者也稱曰達孝豈虛語哉


  上節有春秋字及薦時食宗廟節注云羣昭羣穆咸
在故舊有時祫分節之説但大祫亦須有修有陳有
設有薦而時祭豈無序昭穆以下等事乎祭義所謂
[070-33a]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者正與春秋節合所謂薦其薦爼序其禮樂備其百
官乃入廟而行事正與宗廟之禮節合李作據此分
貼作者本其意而加以整練截昭穆一段與春秋句
作對以領下四項亦先軰樸中帶巧處




[070-33b]









[070-34a]
  春秋修其祖廟  一節    劉輝祖


  詳時祭之典而亦如其志與事焉夫春秋因時而祭而
廟也器也衣也食也則亦志事之所在也修之陳之設
之薦之豈非繼述之所寓哉今夫人之於親一堂聚處
有以娛其性也有以被其體也有以適其口也而况於
有天下者乎而况不得已而思以致之於祭乎雖然其
以春秋者何也盖養則以人道事之祭則以神道事之
人則親一日不見則嫌於疎神則尊一時數見則鄰於
[070-34b]
䙝迎來送往因其變也而此心之愴然者彌甚焉生之
理接於眀死之理格於幽眀則近近則不必以時期而
雖瀆不厭幽則逺逺則將必以時至而雖曠不忘霜零
露濡非待感也而此心之愀然者奚寄焉則一在修其
祖廟神雖無不之也而飄寓則安忍也亦猶人之有室
焉耳而不於宫者别之也於是乎朴者飾之蕪者除之
缺者補之露者盖之而凡春若秋入其門則如有人門
焉者行其庭則如有人庭焉者盖一覩廟貌之新而知
[070-35a]
其時又過矣則一在陳其宗器神則必有好也而棄置
則弗道也亦猶人之所需焉耳而以為宗者原之也於
是乎若者在前若者在後若者在左若者在右而凡春
若秋亦猶父沒而不忍讀父之書也亦猶母沒而不能
執母之器也盖一念挈瓶之智而知其時不忘矣則一
在設其裳衣神則舊有衣也而雖敝不敢易也亦猶服
之無斁焉耳而必於尸者似之也於是乎啟之在笥展
之在几覆之下體被之上體而凡春若秋不知者以
[070-35b]
為此衣也非人也知之者以為此人也非衣也盖一瞻
皇尸之起而知其時已乆矣則一在薦其時食神則
猶求食也而得味則以馨也亦猶人之食新焉耳而
因乎時者思之也於是乎維其有矣維其多矣惟其
㫖矣惟其嘉矣而凡春若秋豈其不足於供而以非時
者謂神其吐之也豈其不給於鮮而以過時者謂神不
其餒也盖一經物候之移而知其時歴幾矣武周之時
祭如此


[070-36a]
  照定生存之義情景一一都活更無一毫搬衍飣餖
之跡於此見其筆妙







[070-36b]









[070-37a]
  陳其宗器  三句      何 焯


  備物以致享神馨其祀矣夫所陳所設之咸在而所薦
又不失春秋之時也物既備矣祖考有不是馨者乎且
武周之時祭先王於廟也其善承乎在天之靈者夫何
所不至乎有惟其舊者焉先王所以式憑也有惟其新
者焉先王所以用享也盖畧數其物而知真可罔時怨
而罔時恫也有如廟貌而既修矣使初無彛器以昭布
其間即丹楹刻桷其何觀焉况祖考之去我也久其或
[070-37b]
衣冠笑語邈焉莫追其彷彿而惟是以布几筵者畢孝
享之思吾未見善繼述者如是也而武周固不然則試
入廟而觀所陳我先王出自高辛豈無分器而邠邑多
虞而後玉帛㡬畧盡於悉索則所為守寶者良難耳乃
一二法物之傳尚藏天府也因手澤之幸存而命曰宗
器亦見實當與周之子孫相為終始而茍有致一器之
失墜者非佳也然使僅藏於天府焉其何異挈瓶之智
乎於焉以時陳之盖不徒異夫筐筥錡釡之為陋而物
[070-38a]
聚所好先王猶如將撫之也已試入廟而觀所設我先
王世為侯伯厥有命服而葛覃垂美之詞後宫亦不廢
夫澣濯則所為自御者亦儉耳乃獲並劍舄之屬掌以
守祧也思動止之未逺而問及裳衣既可舉累世儉素
之風永為觀法亦令後人知公尸之在上者惟肖也若
使徒掌於守祧焉亦安見神保是饗乎於焉以時設之
盖不徒切夫杯棬書册之為感而服之無斁先王猶如
將自舉焉已而所薦亦未可畧也我先王致民粒食宜
[070-38b]
獲美報而克商吿廟以還好羞復畢來於九土則所為
妥侑者非常耳乃四時登爼之宜咸在禮器也因嵗序
之俄殊而求夫時食殆絶不異生人之嗜好迭為變遷
亦彌令後人覺霜露之慕思者日長也其或不供於禮
器焉豈克歌神嗜飲食乎至於非時不薦盖不徒佐夫
服物采章之為盛而惟其時矣先王猶如將甘之也已
武周之善繼述如是况當祫祭而更有事在耶


  馮開之評玉茗堂稿云玲瓏剔透非填實話頭者比
[070-39a]
作者用筆真得其秘故詞意生動對屬變化為塗澤
者所不能逮原評







[070-39b]









[070-40a]
  旅酬下爲上  四句     張 江


  禮詳於酬與燕而恩及乎老幼矣夫懼其無以逮賤而
旅酬則下為上焉懼其無以序齒而燕則以毛焉其無
不推恩於廟中者如此嘗謂祖廟所以本仁仁莫大於
老老幼幼為其近於子而慈之為其近於親而貴之先
王之所以定天下者用此道也而體此以行於祖廟斯
孝慈服焉一徵之旅酬序事既眀酳獻斯舉由是主賔
更酌于階以周飲福之惠故詩曰為賔為客獻酬交錯
[070-40b]
也而舉旅之始必下為上者何盖此丱兮而總角者其
於先王非本支之𦙍則婣黨之出皆可以幼子童孫畜
之者也以位即不必貴以徳即不必賢而備睹夫蹌濟
者之駿奔在廟得毋自傷卑賤弗克與乎是用有以逮
之其舉觶也固以服勤其導飲也亦如就養既油然生
其孝弟之心復雍然習於揖遜之禮盖至爵行無算而
小子後生之襄事其旁者咸相與為踴躍焉其得承歡
於長者猶其承歡於先王也此則曲體夫慈幼之深心
[070-41a]
而以錫類不匱者也一徵之燕旅酬既畢尸賓聿歸惟
兹族人得燕於寢以綏後禄之及故詩曰諸父兄弟備
言燕私也而坐次之儀必别以毛者何盖此皤然而白
髮者其於先王非同祖之昭則同父之穆固嘗以仲叔
季弟遇之者也方序立之始或不盡列於行即賜爵之
時猶必待呼而進今則萃此少長者而合族以食可曰
引年尚齒猶有待乎是用有以序之貴如公旦不敢與
虞虢為班賢如叔封不敢居蔡霍以上在開燕固有或
[070-41b]
筵或几之殊即稽首亦有若小若大之别盖至酌以大
斗而黄耉台背之拜賜在下者甚幸聞此頌禱焉其得
儌福於曾孫猶其儌福於先王也此則曲體夫貴老之
深心而以眀倫教孝者也而繼述之盡善可知已


  注定愛其所親綿邈婉委歸於肅括可謂曲而有直體原評
典制文無書卷則病於空疎多所證引非氣體難於
運掉即義類或渉假借似此典則純正氣勢流暢當
於先正中求之


[070-42a]
  郊社之禮  一節      儲在文


  聖人之饗帝饗親制治之原也夫郊社祀上帝禘嘗祀
其先禮莫隆焉眀乎此而治國得其原矣且唐虞三代
之禮至周而大備當創業垂統之時深探原本以定為
敬天尊祖之鉅制而御世理物之道舉條貫乎其中後
之人有心知其意者而王道約而易行也是故觀乎兩
郊之建而見聖人所以饗帝焉其在上則日星風雨異
其司其在下則山川林麓分其秩而圜丘冢土以是為
[070-42b]
統宗之典者天覆地載唯一人之位相敵而其徳又足
以配之故著之於禮以答上帝之貺也觀乎七廟之制
而見聖人所以饗親焉其在逺則祧壇墠鬼昭其等其
在近則嵗時日月别其儀而合食烝嘗以是為偏及之
文者祖功宗徳唯元子之分克承而其身又足以肖之
故列之於禮以報先世之勤也若此者其禮至隆義至
深逺而世有眀之者吾謂其通於治國之道焉盖自其
廣大者而論則吾之饗帝饗親者必將法其道以行事
[070-43a]
而資始於天資生於地受命於祖操萬物之本以御其
末而逺近高深皆其放而準焉者也本乎天者吾可奉
天以治之本乎地者吾可奉地以治之本乎祖宗者吾
可奉祖宗以治之而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要皆仁
孝之所積而已矣自其精微者而論則吾之饗帝饗親
者必且合其迹於無間而天神皆降地祇盡出人鬼胥
格通造化之幽以達於眀而禮樂刑政皆其顯而著焉
者也凡天之屬吾可以格天者及之凡地之屬吾可以
[070-43b]
格地者及之凡人之屬吾可以格祖宗者及之而五行
不相沴四靈以為畜要皆義理之所極而已矣故世無
有眀之者也有眀之者治國如視諸掌然而其義深逺
矣夫郊社禘嘗肇於唐虞更歴三代因習以崇之賡續
以終之至於武周無以復加吾乃知聖人之孝與周之
所以王也觀於禮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上下截各還確義磊磊眀眀絶無一裝頭盖面語


[070-44a]
  親親之殺  合下節     張 江


  惟等殺皆本於天故必知天而後全乎修身也盖禮者
承天以治人使親得其親賢得其賢而與仁義相須而
成也君子而欲知人事親以修身也舎此曷由哉且人
事參差不齊之致不知者以為人之為之其知者則以
為非人之為之也萬物莫不本天為周旋而終身由之
者或不著不察則情文悖而愛敬衰無惑乎所以體道
而成身者闕如矣然則欲修身者顧可獨講於親親之
[070-44b]
仁尊賢之義乎哉仁義者非禮不成者也盖將致吾仁
於親而由身溯之親不一親也是有殺將致吾義於賢
而以身接之賢亦不一賢也是有等等殺之間君子非
放其私智而遂以畸輕畸重而為之者也古者聖人展
親錫類自廟祧壇墠以及公族子姓之文皆原於天性
無偽之本然而毫不容以濫舉古者聖人選賢建能自
師保凝丞以及綴衣携僕之屬皆凖於天命有徳之公
理而毫不敢以妄干是何也禮所生也禮至則義協義
[070-45a]
協則仁盡是故禮也者仁義之紀尊親之範而凡思以
修身者之權輿也而君子其容已哉今夫君子有身取
人立政之本也而身之所出有親身之所輔有人親與
人之所從来有天禮也者天之見端也其之於親也則
為天倫為天叙為天秩王者所為以天道事親也茍不
眀夫天之生物之一本而仁者過乎仁斯親者失其親
雖日以此身上治下治旁治於其間適以啟間親間舊
之釁其之於賢也則有天位有天職有天禄王者所為以
[070-45b]
天道官人也茍不眀夫天之降才之殊致而義者過乎義
斯尊者失其尊雖日以此身父事兄事友事於其間適以
滋踰尊踰戚之嫌夫天理即在吾身故倫物皆帝則之察
而人情莫非天理故㑹通先典禮之行此欲知人事親以修
身者之不可不務知天也知天維何曰辨其所從生而已


  以禮字天字為樞鈕渾成融洽筆力蒼老 下節通
結上二節事親知人知天皆從修身推出文處處帶
定身字體製尤合


[070-46a]
  禮所生也          谷 誠


  禮行於仁義之中尊親所以不爽也夫仁者非禮不行
言仁義而禮寓焉故曰生也今夫人心至於安焉斯已
矣弗安弗可以已也然而何由得安其適於禮也則安
其不適於禮也則不安其適於禮也用吾仁用吾義則
安不極用吾仁義則愈安而其不適於禮也雖日用吾
仁義而卒不安故夫人之論理也始於不可假借而成
於不相暌隔不可假借而後有以盡乎理之蘊如仁屬
[070-46b]
諸親義屬諸賢其大較也凖此以言禮固將别為之辭
矣不相暌隔而後有以極乎理之變如仁資乎義義輔
乎仁其大較也本此以論禮無庸他為之説矣而臣謂
禮之所生在是自有親而我親之此吾仁畢而注之之
時也而禮亦畢而注之然而禮之意未顯者禮而統於
仁也迨仁之數既以漸而減而禮之數反以漸而増則
禮統於仁者旋且仁統於禮夫是以軌物大彰極於天
高地下而弗可以易也自有賢而我尊之此吾義全而
[070-47a]
致之之日也而禮亦全而致之然而禮之名未立者禮
不勝夫義也迨義之數不辭夫瑣細而禮之數遂得其
全體則禮不勝義者又復義不勝禮夫是以經緯大昭
宰乎萬物羣動而弗可以踰也故先王之為禮也雖神
智卓越乎凡俗而或損或益之故亦不能憑心而造之
其損也禮不得不損也其益也禮不得不益也若無定
若有定而總歸於生意之不息後人之習禮也即疎畧
不勝夫繁重而貴多貴少之節亦不得任意而裁之其
[070-47b]
多也禮不得不多也其少也禮不得不少也若當然若
自然而羣赴乎生機之不已盖修道之仁不至是不可
以為仁而修身之道不至是不可以為道也君子知所
從事矣


  仁義禮雖性所同具之理却自有次第不到得尊親
等殺禮亦不可得而見所生之義如此文特言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