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42-1a]
  富與貴  一章       楊以任


  君子有常心觀於富貴貧賤之外也夫境則何常之有
必於富貴貧賤之爲見者将有不可必者矣故君子以
仁存心焉今夫人品之成也有其千古而人心之無以
自必也或不能有其一息矣吾是以重言仁也以為約
樂久暫之有其至焉爾乃吾槩觀天下之人欲惡之想
易動而難靜則為指一富貴貧賤之途而天下之有情
者聚之矣欲惡之見愈明則愈巧則為擬一富貴貧賤
[042-1b]
之道而天下之有心者又爭之矣故夫人之以道處富
貴無以異夫不以道處富貴者也夫人之以非道辭貧
賤未必不甚於以道而猶怨貧賤者也難成者名難必
者心也夫千古之名為君子者非即無違仁於終食之
間者哉君子曰勲華非吾所自有而日往月來之際豈
其顧爲外牽榮枯亦㑹有盡時而物遷境變之遭必将
有以自主人生獨富貴乎人生而不富貴也獨貧賤乎
當夫造次顛沛之來也富貴之人有貧賤之不如者矣
[042-2a]
君子守吾之常而已矣一瓢一簞者無時不恬然於其
際且貧賤之人有貧賤之不得者矣君子行吾之素而
已矣成仁成義者有時順受於其間蓋於終食之間時
設造次顛沛之象以自守其純氣更不於終食之間多
生一富貴貧賤之見以中亂其性靈故君子而富貴者
有矣唐虞夏商之際有傳人焉夫亦富貴以行仁耳必
不徒處以道之富貴故亦必不處不以道之富貴君子
而貧賤者多矣詩書禮樂之内有傳人焉夫亦即仁是
[042-2b]
道耳先有以忘道故并有以忘貧賤之非道此常心也
所爲一息而名千古者歟嗟夫天下貧賤者止知有可
惡之貧賤而富貴者又止知富貴之可欲也而戀戀守
之亦曽思造次顛沛隨其後哉吾知其心之與存者蓋
無幾矣


  打叠題理歸於一線承接變換無跡可尋極鎔治之
妙 此章工夫一層深一層首節為初入手大端終
食不違則無時非仁造次顛沛則又無處而非仁也
[042-3a]
註云存養之功密則其取舍之分益明蓋言至此則
審富貴安貧賤之粗節愈不足道矣非以取舍之分
明爲細密工夫也文粘定首節立論而於造次二句
更似説成借此以破却富貴貧賤之見者於題理未
能逐一分曉




[042-3b]









[042-4a]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章世純


  君子之於仁以全成之也夫仁以全舉理則一日一行
之修固不足以任之君子無違於終食間者以此且天
下有可以一爲而成者有不可以一爲而成者事可以
暫立也徳則未有可以暫立者也惟不息為可夫攻取
之乘理㣲而欲亦㣲既辨之纎悉之間則防之亦盡頃
刻之會至密之與至㣲類也而後足以相守極深之用
理精而心亦精既見為純粹之體即無庸闊略之功惟
[042-4b]
一之與惟精亦類也而乃足以相副是故為仁者始必
有所爭之其大而後必有以及乎其細辨之富貴貧賤
之分凡皆爲大端而恃大端遂足成徳乎日用飲食之
故其類甚纎而其來甚密離合之數方於此多也君子
亦謹持其隙而已抑為仁者其始必有所甚矯而其後
必有所甚安持之富貴貧賤之交凡皆為自矯而徒矯
持遂可為純徳乎亷介節義之事雖性所許而非情所
順循習之久遂為自然也君子亦常謹其放而已可忻
[042-5a]
可厭之事來於前而欲惡早與之迎乃舉所爲仁者從
後而為之制此亦常不及之勢也則違仁者其常而不
違者獨恃夫先有以待之夫無應而已端其主無事而
已習其心未至乎事之情而不染而後至而不染也欣
之厭之之念逐乎物而全心盡以之往乃吾所為仁者
持少分而與之爭此又常不勝之勢也則違仁者其必
然而不違者獨恃夫多以全之夫累於素以取多積於
念以取深舉小利害而不惑而後利害不惑也故終食
[042-5b]
之間君子之所操也終食間之違仁亦君子之所危也
古今大美大惡之事何嘗須久而成於其造端皆以頃
刻因頃刻遂成滔天彼無窮之業當幾正無多耳即人
生百年之身亦豈晚蓋所及求其可據惟此目前有目
前乃有終身彼百年之内析之皆須臾耳夫終食之間
也而可忽乎哉


  啟未發之覆達難顯之情他人即能了然於心布於
紙墨亦不能如此晶明堅確也章大力造極之文頗
[042-6a]
有陳大士所不能到者惜不多得耳








[042-6b]









[042-7a]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羅萬藻


  以仁求君子候綦密矣蓋不去仁者無違仁者也如是
當於終食之間求之矣不去仁豈易言乎且人心之至
常必以人心之至暫爲候暫者融則常者立矣今所云
不去仁者苐以一往之意求之曰吾終身焉止矣夫此
非過仁之言不及仁之言耳富貴貧賤之故或在境亦
或在念念欺境而動雖俄頃足以動矣去處之情托於
道并托於私道助私而成雖俄頃足以成矣故君子之
[042-7b]
於仁必爭之終食之間也茍或違之斯去之矣去仁固
無顯白之端終食之間違之竟違之矣違仁亦無漸積
之候君子有見於天下之感而内以省諸神明之安幾
豈在大乎得於所及持之處則又将有不及持之處㣲
判其間此求之感則紛而求之仁息息可以相聮者矣
君子既審乎自性之力而虛以俟夫天機之熟隙豈在
多乎由於所必勉之途則又将有不必勉之途懸合其
問此依吾力則窮而依吾仁刻刻可以自騐者矣故一
[042-8a]
時有一時之盡杪分所積皆與生人念慮相趨是無刻
而無人心之行也君子奉其無私者勤而循之歴時雖
短而歴心已長一時有一時之中首尾所要皆與生人
情變相宅是無刻而無人心之處也君子主其無欲者
入而守之居時甚隘而居理已寛蓋終食之間違仁而
違非終食之間矣無終食之間違仁而無違非終食之
間矣富貴貧賤止兩端而終食之頃緩急之故乗之死
生之權變之由是言之萬變歸兩端兩端歸一刻夫以
[042-8b]
一刻而定去取之衡豈有能精者乎故亦曰無終食之
間違仁而已


  此為存養而言若作自然不違則非矣此文就功夫
上説方於必於是相照極有體認文字原評


  探㣲抉奥而出之以明快此作者文之近於陳章者




[042-9a]
  事君數  一節       陳際泰


  知取辱取疏之由則不得不歸過於已也蓋君與友非
必拒言也至於數焉已則難堪而能謂人已乎且夫感
人以言其本已淺而况復以不善行之非不愛君與友
也而術固已疎矣至君與之辱友與之疏而曰人實負
余抑何其不自克之甚也吾試言之夫人必明於天下
之幾知其有不可深恃者而後可止而自全夫人必藏
乎自恕之道知其有不可重訾者而後可出而相責有
[042-9b]
如吾人之事君也幸而君方向我我乃得以盡言使面
責逺投而君臣之分不終其何能兾乎則辱者固為人
臣者之所不願然而重戒其辱将遂緘黙不一言乎而
又非也夫君未嘗遽辱臣也君既為君亦必自有為君
之度片牘乍陳而譴呵隨及雖叔季之主未嘗有此且
人主有過即不厭人匡拂亦當予以可轉之途而奈何
數數然也蓋至忠而獲罪君子有以知其所由來矣有
如吾人於朋友也幸而友方親我我乃得以無諱使凶
[042-10a]
終隙末而友生之誼不固其又何望乎則䟽者固為人
友者之所大忌然而預憂其疏将遂坐觀不一救乎而
又非也夫友未嘗遽疏我也友既為友亦必自有為友
之情半語㣲忤而割席自甘雖君父之尊未嘗及此且
朋友有過即不拒人譏彈亦當開以自從之路而奈何
數數然也蓋至信而見疑君子有以知其所由致矣是
故臣之規君友之視友固自有法也人各自愛其名而
不宜與之急爭其名人各自護其短而不宜與之曲摘
[042-10b]
其短夫予君與友以薄已之名而已亦復不厚致君與
友以拂諫之拙而我亦復不工則為人臣人友者可不
自克也哉


  只取虚神不事馳騁妙能避熟原評


  於人情淺近處指㸃立義不深而意味悠長良由筆



[042-11a]
  弗如也  一節       呉韓起


  恐賢者自忘所弗如正其辭以堅之焉夫賜亦偶而見
弗如耳既正告之又嘉予之庶幾其勿忘也已夫子以
爲入學問之中而能不好勝者古今無一二人即此一
二人之心其實實不好勝者畢生無一二念伺其念之
所存而提使勿忘以幾於大道師友之功不可誣已賜
乎而今乃知弗如回乎此吾初意之所不及料也豈惟
吾不及料恐亦賜初意之所不自料也人情有所制於
[042-11b]
天之分既以其在天而失之有所歉於人之量又以其
在人而忘之迨一旦無心觸發了了如見旁觀者代為
之諱而無從亦姑聽之耳吾如子弗如者何哉雖然賜
而自以爲如吾之所大憂也賜而自以為弗如吾之所
大喜也吾見夫質性謙謹之士無論其學識之所及與
否動以弗如之念居之居之誠是也其以為谿谷之法
不得不爾雖奪其驕僻傲人之習而驚顧難安之情則
未動矣若賜之弗如則真弗如也下士猶望以為的而
[042-12a]
賜則恤恤如有失者吾見夫父兄嚴切之際無論其子
弟之所優與否動以弗如之實責之責之誠是也其以
為貶損之方不得不爾日聞乎譴呵無已之聲而鼓舞
不倦之氣亦少衰矣若賜之弗如則自弗如也使賜而
不覺其然誰則能强之使然者吾向者亦嘗從事於斯
矣學何有誨何有無一如人聖豈敢仁豈敢無一如人
然而或物我之叅觀或嵗月之攷求乃幾㡬不容自誣
而賜直以片刻露之也惜也猶多吾孰愈之一諮也賜
[042-12b]
已欿然善下而吾之所以度賜則已淺也惜也猶多吾
與囘孰愈之一叩也賜已達人能屈而吾之所以形賜
則已膠也然則賜之所得力與其所受病自此皆不足
深論而吾只欲常留女弗如之一念於胸中也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


  筆筆生動其刻入題理處頗似正希原評


  中二股意極淺近拈出遂成妙緒可見名理自在人
耳目間正不必鈎深致逺始足矜竒也


[042-13a]
  子路有聞  一節      羅萬藻


  廹狀賢者之行與聞俱無窮也夫有聞必行此不欲以
行虚聞也未行之恐不將在聞乎昔子路以勇行稱夫
子之所材然固夫子之所與也彼其在夫子之門而日
行所聞行之可自安者多矣斯行之患豈當輙取以勝
未能之患乎吾是以狀其心焉夫子路之所謂行與所
謂未之能行者有深念焉夫一念固非即一念之所可
盡也彼行與未行僅相待之候也而前聞之念既廹之
[042-13b]
能行而未之行亦可必之資也而後聞之念復窘之故
以知子路非姑有待而姑自必之人也以為行者實體
之治聖賢所以求盡天下之無窮聞而未之行也聞可
盡乎行不足以盡天下之聞而姑以未行謝天下之聞
是外聞也使古今之事皆在吾身之外未之能行誤之
耳所以行者神明之治聖賢所以求赴吾心之所缺行
而未之能也行可已乎聞而不副之以所行又藉口復
有聞而副之以所未行是絶聞也使師資之路遽自一
[042-14a]
日而絶未之能行止之耳蓋精神之所以能給物者有
餘地故也以行待聞故行常在乎寛然之域不然而身
處其未遑則困於行而勢必将厭聞彼又烏能一旦反
其樂聞之心而置不顧乎魄力之所以能處强者能爭
先故也使聞赴行故聞常資於不屈之途不然而虚於
所不逮則牽於聞而弊必将飾行彼又烏能一旦欺其
勇行之實而漫取聞乎故未之能行而不欲有聞者既
榮而隕者也未之能行而輙喜有聞者中乾而强者也
[042-14b]
子路者固惟恐有聞而已有聞之恐固未之能行之恐
也子路至是爲可師矣


  原爲未之能行作十分鞭辟耳婉曲頓挫不極言盡
態而致趣愈逺





[042-15a]
  子路有聞  一節      金 聲


  觀賢者於聞行之間有可想者焉夫方有聞則尚無他
聞也未之能行非不行也而已惟恐有聞矣此則子路
也已且夫學莫陋於無聞而道莫病於不行故夫博聞
强識敦善行不怠者君子也雖然人之處聞與行之際
者亦各有性情焉其進退緩急見於力量之地而發於
事勢之間又其餘也我嘗㣲觀子路子路無聞則已聞
則喜也無聞則已聞斯行也此亦吾子路也而未盡其
[042-15b]
性情若夫有聞之時而又未之能行之時觀此時之子
路觀此時子路之心則惴惴然惟恐有聞者耳凡有觸
而聞也非必子路獨見其多故夫子路有聞亦日用從
容之事也乃其精神則已勃然矣使聞後之子路而或
有囘翔審顧之象則必施行之餘用俯仰無憾焉而不
然者耳目之間已懼聞之再至也是聞盡父兄師保也
凡有待而行也已決非子路所萌之心故夫未之能行
亦非學力遲鈍之咎也乃其自視則亦欿然矣一若自
[042-16a]
能聞以來已爲奔走不遑之身而其施行之際前後若
迫焉斯之未竟而頃刻之間已若有後聞之督責也是
未行皆曠日玩時也宇宙之理日流行於宇宙之間而
往不留來亦不距故達觀者可以靜聽其出入而子路
恐焉恐其以已聞之不去而併塞吾未聞之生機也此
已聞未聞之際一刻之暇也而亦如此哉日用之理必
寔見於日用之間而聞之百不如行之一故博學者或
可以徐安其領受而子路恐焉恐其以後聞之闗心而
[042-16b]
又或虚吾前聞之實用也夫不聞不行之暇無時而見
也而何時已哉我因是知子路之勇於行真為有用之
才可以愧天下之記醜者也我亦因是知子路之虛於
聞真負無窮之意亦可以愧天下之得少者也此子路
之性情也


  人多於末句著力此偏從上二句理㑹出神情原評
前莗文之屬對取其詞理相稱特具開合淺深流水
法而已惟作者屬對參差離奇或前屈後直或此縮
[042-17a]
彼伸毎於人轉折不能達處鈎出精意不獨義理完
足即一二虚字不同處亦具有深趣不可更移此等
境界實前人所未闢






[042-17b]









[042-18a]
  其愚不可及也        艾南英


  聖人難大夫之愚而所重可知矣夫人臣所難者難在
徇國一念耳宜衞大夫之見取於聖人也且夫人臣之
避難而自全者其説類不出於愚而出於智何也全身
利國非不人臣之大願然必知其臣主俱全而後為之
曰吾以智勝也則委曲圖存之説適足以為避難者之
藉口而己矣若甯武子其不可及者豈以其智哉武子
之卒成其君也後事之言也而武子初心不必其成也
[042-18b]
武子之併全其身也後事之言也而武子初心不必其
全也人之難武子者難其全身濟君之大畧而吾之難
武子者難其捐軀赴難之初心均之社稷之無虞也知
其無虞而力為之與不知其無虞而必爲之者其事同
而其心之公私則未嘗同也彼成公之再出也豈復有
生全之理乎而武子皆若不知也知以其身徇社稷耳
而誰則如之均之盟主之回怒也知其可回而巧復之
與不知其可回而必復之者其功一而其心之安勉則
[042-19a]
未嘗一也彼深室之既囚也豈復有同盟之思乎而武
子皆若不知也知其以忠動霸國耳而誰則如之夫國
亡君辱一死奚裨故論人者不盡責致命遂志之忠然
君子嘗難於死而易於生以爲有恕辭也武子之鄰於
死焉可知也夫志之所至智亦至焉故盡瘁者自有數
窮理極之應然君子毎後其功而先其節以爲有重輕
也武子之不専以功焉可知也是故君子謀國成敗利
鈍非所逆睹而君子論人巧詐拙誠各原其心而已矣
[042-19b]
不然則吾未見委曲圖存者之不爲奸臣藉口也


  清眞明快題無不盡之義







[042-20a]
  其愚不可及也        劉 侗


  衞大夫之愚衞大夫之所獨也夫衞之難武子以一身
靖之然武子則直愚耳其誰及之者且國家多難之日
有道時優容之故習舉無可用乃武子者獨以其身濟
艱難無恙也於是人爭羨武子之愚惟羨武子之愚而
武子愈逺矣何也愚者不自知愚也不自知其邦為無
道也不自知必能轉無道為有道必能全無道之身以
見有道之日也若武子得而知之人亦得而及之矣若
[042-20b]
武子知愚之必全也而用之而人亦及之無不可矣方
其扞牧圉而從也何人不籌萬全在武子祗有一往然
主憂臣辱之謂何安所得萬全而籌之夫且容足皆不
可測而動念俱不容己得返其偶也不得返其常也不
問其返不返而冒焉以行功名中無此人也及其納槖
饘而從也何人不據長理在武子祗抱孤忠然無貳無
他之謂何安所得長理而據之夫且小國有不擇音而
旅臣實不遑處直則曰君之靈也不直則曰二三臣之
[042-21a]
罪也不較其直不直而懵焉以殉名節中并無此人也
惟愚誠愚信不以無益而不爲不以見害而少避若使
利害心明而誠信已薄惟愚忠愚孝不以人怒而不控
於人不以天怒而不呼於天若使天人數晰而忠孝已
膚故㣲論人不及也即令武子事過險出而回思疇昔
之樸心亦自覺渺然而難追蓋愚者氣盛情至之所爲
人生平豈能多得㣲論人不及也即令武子委蛇有道
而欲如困阨之肫摯亦自覺耿然而難渾蓋愚者勢窮
[042-21b]
計迫之所出人暇豫豈能自生今試設身處其地盟主
方赫强臣在國不見可是而心不亂不見可懐而志不
昏愈危愈安彌拙彌巧武子之愚亦何其夐絶已乎


  武子之愚只是但知有君不知有身并不知有成敗
利鈍竭力致死無有二心其後晉怒解成公歸其初
實未嘗計及此也向使君臣同盡亦其所心安理得
畧無梗避者故曰其愚不可及若但以全君於難立
論則曹之侯獳固得而及之矣文獨無一語不切原評
[042-22a]
筆勢軒昻鋒穎甚鋭原文稍有散緩處此從舊本删







[042-22b]









[042-23a]
  子謂仲弓曰  一節     徐方廣


  聖人以物喻而示用舍之正焉夫騂角之牛山川用之
不知其他也人又何以有心爲此夫子謂仲弓之辭若
曰賢人之生於世天也期於生之而已則無所擇也既
以爲時而生則不復置也而今之用人者不能與天同
意乃有其人既賢又從而問其世類者矣獨不有犁牛
之子而騂且角乎哉夫崇國家之物色即元牲白牡不
得不舍則騂勿可舍也修有司之故事至食角免牛示
[042-23b]
不復用則騂角不得不用也乃人之情固有弗可解者
以爲此犁牛之子耳則欲弗用矣明知生者之不能累
所生而其心猶有嫌焉本其所憎則有餘憎若於同騂
角之中而又有别也明知不用者之無與於用而其意
猶有泥焉仍其所棄則爲過棄若於不騂且角之外而
更有似也乃山川之神何知愛憎山川之饗惟其備物
使以騂角之故而謂犁牛亦足以薦歆可不可也則以
犁牛之故而謂騂角亦因而獲吐可不可也人之所欲
[042-24a]
改卜神之所爲式憑蓋人固多不化之意而神不然耳
人信於目之所賤而神鑒其質之已殊蓋神惟此不私
之情而人則否耳山川不舍又誰能終舍之乃知用賢
舍不肖生而定之矣必本之以齊聖限之以世族槩之
以幹蠱天不能使舍之權不在人然帝心之所妙簡祖
宗之所培植社稷之所慿依人亦不能使用之權不在
天雍其爲雍之可用而已即以父故舍何傷焉


  於勿用處反覆追感而不舍句神情愈透靈心雋骨
[042-24b]
翛然塵表原評云出没無端賓主有法








[042-25a]
  季康子問仲由  一節    金 聲


  聖人論三子之才皆不宜以從政疑也夫果達藝三子
之卓然自見者乃國家用之不盡者也而豈以區區之
從政爲有無哉蓋聞聖門之學與其所以敎人皆非漫
然者莫不各有挾以致用之途焉而不必以用見也其
平居資力之所近與學問之所到其綽乎有餘之意已
暢然可以自信於師友之間而用人者尚不能無疑焉
蓋天下之政有才不足以勝其任者有才適與之相當
[042-25b]
者有才浮於其任而恢恢然可以視之若無者夫才浮
於其任而恢恢然可以視之若無此其人亦不必在明
試敷奏之後也若由若賜若求之在聖門皆其選也而
季康子問焉曰可使從政也與曰可使可不可未可知
之辭也而夫子曰無疑也夫由之才眞有過人者其爲
人也果其不流而不倚道中之堅强有力人也國家諒
無有政焉足以亂斯人而使之持兩端者也於從政乎
又何有哉而因及賜賜多聞而億中賜之達其於政也
[042-26a]
其與果焉者無以異也必無有滯其機敏之胸者也而
因及求求退讓而多能求之藝其於政也其與果焉達
焉者亦無以異也必無有窘其條理之性者也又何有
於從政乎哉夫國家之政多不與聞焉者矣從事其間
己得建白焉非有世閥公族諳練於典故者也而一旦
以經生厠其中此亦大夫之所深忌也果或以爲躁矣
達或以為佻矣藝或以爲喜事矣雖以聖人言之庸必
聽乎然國家之政尚有宰執之者矣從事其間賛末議
[042-26b]
焉耳非有得國行權仰命於獨裁者也而區區以伎倆
隨其後此亦非三子之所滿志也果不能盡其決達不
能盡其明藝不能盡其長豈其從政之下又堪小試乎
觀由求疇昔言志皆在爲邦而子貢學亞顔氏盡堪王
佐使其弟子不得已爲季氏用或聖人㣲權而終非其
心也


  語與興驅淋漓滿紙後二股一在可使二字著筆一
在何有二字著筆雅善貼題原評


[042-27a]
  季康子問仲由  一節    陳際泰


  聖人列舉三子之才欲執政知所用也夫三子固從政
之才也執政者舉而用之何憂魯國乎嘗謂天下未嘗
無才也而國家又非無事也國家不能無事則需才急
天下未嘗無才則足以待事然而賢者詠歌乎一室之
内執政者蒿目乎四方之務是何相需之殷而相遇之
疎也此非不用才也患在不知其人之有才而忽之即
或知其人之有才也患在不知其才之可用而置之不
[042-27b]
然聖門如由賜與求豈季氏未聞其名也者即由之果
賜之達與求之藝豈季氏未聞其實也者而乃勤夫子
之問乎而乃待夫子之告乎彼固謂是未必為才即有
之於政奚當也此殆非理道之言也且又不知政之所
以為政與才之所以為才國家興大事立大功非通達
國體者不能謀非英斷事機者不能決謀之矣決之矣
非才能敏給者不能辦故如三子則才盡矣用三子之
才則政盡矣康子乃曰由賜求可使從政也歟是惑為
[042-28a]
政之術而疑三子之才也故曰不知政之為政又不知
才之為才夫天下之才散之則偏合之則全天下之才
付之則利矯之則害懦者不可從政則果者可從政矣
用之當其果之任而由見矣闇者不可從政則達者可
從政矣用之當其達之任而賜見矣拙者不可從政則
藝者可從政矣用之當其藝之任而求見矣此言付之
則利矯之則害之事也若上之人羅三子而致之一堂
又得一能用三子者而為之師三子並用其合之所全
[042-28b]
者小融三子而用之若出一人其合之所全者大則雖
以之治天下可也夫執政之為執政也天下之士皆宜
周知其處而不應近昧於所接之人尺寸之略皆宜獲
展其效而不應過繩乎殊絶之材然則從政之用舍是
在執政哉是在執政哉


  借題以攄胸中之鬰積横空而來煙波層疊金作之
蒼凉悲壯此文之縱横靈異足以相抗


[042-29a]
  齊一變  一節       徐方廣


  聖人於齊魯而皆望其變焉夫齊之非魯也魯之非道
也觀其所至皆不可不變者矣夫子若曰方今天下之
不治列國之咎也茍能察其所自壞者而各自爲救則
夫王道之必可復不待明者而後決矣然而齊魯於天
下爲望國其視齊魯之變者尤急而其不容不變者亦
有故齊之强天下以爲莫能當也桓公管仲之所爲昔
爲大利今爲大害其民皆仰機利狙喜自用豪為政也
[042-29b]
不足懼乎故齊惟無變變則以魯而救之夫以魯易齊
齊人不願也然誠使齊之人舍其所漸靡而爭為寛緩
柔巽之行百年之結習洗然於一日吾復何憂於齊齊
而非魯終齊之世未有能變齊者也魯之弱人皆知其
不可為也周公魯公之遺意或以爲存或以為亡其民
猶守以惇篤奉以忠信士君子之敎也不亦善乎故魯
惟無變變則以道而還之夫謂道在魯魯人不信也然
誠使魯之人知其所足恃而求其敗壊廢放之端周官
[042-30a]
之成法斐然於一日吾復何憾於魯魯而非道終魯之
世亦未有能變魯者也由是言之齊之所難者不患不
至道患不遂至魯耳魯之所易者非捷於齊之至道捷
於齊之至魯耳此受病淺深之故也總之以伯者之政
求王者之意則逺以王者之意求王者之政則近齊魯
之所共也天下之所共也文武之治復見於今日吾無
疑矣


  以魯救齊以道還魯即是變之之法程子所謂因其
[042-30b]
言以考之則施爲之序略可見者確是如此可謂老
眼無花原評


  黄作議論閎暢此文清㣲淡逺於變齊變魯處較黄
尤爲周密





[042-31a]
  齊一變  一節       黄淳耀


  兩國之變不同而均可以至道焉夫齊魯之季世皆非
其初矣變之雖有難易要之以周道爲凖也今夫一國
之勢嘗聽於開國之人人亡而勢變則又驅一國之人
以聽一國之勢此治亂之大較也有賢者作從已亂之
後而力矯之則守國之難與開國等雖然其致亂之淺
深可攷也而其致治之遲速可推也請以齊魯論魯之
先周公是以周道治魯者也齊之先太公亦以周道治
[042-31b]
齊者也然太公以暮年戡亂則於禮章樂舞之事未暇
以詳而後世之言兵者得托焉托之者衆則雖子孫亦
自誣其祖宗而浸以隂權爲立國之本於是僖公小伯
於前敬仲九合於後齊之規模恢然大矣而綱維繩墨
漸即於消亡周公以七年致政舉凡建官立政之細並
有成書而後世之言禮者得據焉據之者深則雖君父
已自踰其短垣而終以臣子爲禦侮之資於是肩隨於
陳鄭之間依倚於齊晉之國魯之氣象薾然衰也而文
[042-32a]
物聲名尚支於不壞是故齊之難變者數端而陳氏不
與焉魚鹽盡守於國則其利難散也公族盡失其邑則
其本難固也並妻匹嫡習爲固然則尊卑上下之序難
正也若此者魯之所無齊之所有今日之齊所有而太
公之齊所無也魯之易變者數端而三桓不與焉其國
無竒功則服器易守也其戰無奇捷則禍亂易消也其
通國大都無竒衺則尊尊親親之風易復也若此者至
魯而半至道而全魯一變而周公之道得全猶齊再變
[042-32b]
而太公之道得全也今有兩人於此其一疾在本者也
其一疾在標者也疾在本者飲食啟處盡如平日而其
患將入於膏育識者爲鍼石以伐之則其人亦稍弱矣
知其弱爲將愈之徵則知其强爲必死之疾也此變齊
之説也疾在標者精神元氣不改故常而其外若有所
大苦識者爲梁肉以衞之則其人亦遂强矣知其强為
體之所有則知其弱為體之所無也此變魯之説也然
而齊多濶達之才與之言更化必抵掌而起及其廻翔
[042-33a]
馴擾則又不能終日魯以相忍爲國與之談王道則本
末粲然求其慷慨激發則又終無一人坐是周公太公
之初竟不可復而説者并移其咎於開國之人且以爲
知有今日也豈非誣哉


  於兩國源流本末洞悉無遺而讀書論世之識復能
斟酌而得其平故語皆鑿然可據評家云何以變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何以變魯人存政舉是也
惜於此㫖未能暢發
[042-33b]









[042-34a]
  自行束脩以上  一節    陳際泰


  聖人自明其誨人之心而淑人殷矣葢心於淑人者惟
恐敎之無端也有是哉聖人誨人之心乎夫子意謂受
天為性者人之所同而體此意以愛人又何能以恝然
乎由是言之人可誨我拒而絶之是負人也於人之本
既有所闇汶而不知人可誨我靳而惜之是併負己也
於己之量有所虧損而不全我自計生平殆無是也有
能自行束脩以上者乎而吾有不誨焉者乎禮以儀心
[042-34b]
亦猶行古之道也而豈以薄為嫌道以通物亦懷獨為
之恥也而豈以情自匿遇人則誨本吾素心而何必兢
兢於此也然而分所不屬終以僭踰為嫌耳吾於天下
非必有要重之心吾以適吾事焉其意可知不可言直
欲得所藉手以遂其無所隱諱之懷而己矣盡人而誨
自吾本懷而何必區區於此也然而趨所不同或復詆
訾可恨耳吾於天下非必有過求之心吾以驗其誠焉
其事在此不在彼直欲觀其識趣以行吾所為鼓舞之
[042-35a]
術而已矣是故天下之人不能以禮謁吾徒而來者吾
姑置焉非為其無禮也此心之悲憫更甚而阻於勢之
無可施天下之人有能以禮謁吾徒而來者吾亟收焉
非爲其有禮也此中之快慰良殷而樂於願之無所鬰
葢物雖同性而氣禀之際亦自不齊敎之者欲人之有
一也人無賢愚吾皆可以通其有趨雖同歸而身世之
間何能無異畧之者亦欲人之有一也禮無厚薄吾特
借以轉其機是我之生平而已矣謂有負人之事乎謂
[042-35b]
有負己之事乎


  專發下句是誨人不倦題文也於上句寫得有情乃
不可刋置别處原評


  原評深得此文用意處或有譏其沾沾於束脩著
論非獨疎於文律豈亦未覩所以云之意耶




[042-36a]
  子釣而不綱  一節     沈宸荃


  聖人取物而寓不取之意焉夫釣弋非聖人意也而况
重之以綱與射宿乎今觀聖人之於物除其害而己非
能為之盡之也不辭其來而已非能多為之往之也夫
魚潛在淵不知其有否也垂綸而釣人據其髙魚據其
深兩者相隱於不見君子所為卜諸幽也幽者易匿君
子所寜寛之匿也乃或者謂終日持竿百不獲一不若
其綱也聚其族而殲之紏紛雜沓率以俘見豈魚亦有
[042-36b]
數存乎其間耶夫相彼流泉以游以泳有頒其首有莘
其尾不謂密網相連靡有遺類若此君子曰未及尺矣
先王之所禁也惜也罪罟之禍盡殺乃止魚之生意安
在哉夫有鳥髙飛不知其來否也張弧而待人目在鳥
鳥目在人兩者相示於相見君子所為謀諸明也明者
易避君子所寜縱之避也乃或者謂終日挾矢亦百不
獲一不若其射宿也乗其𡨕而擊之毁室探卵卒殞其
軀豈鳥亦有數存乎其間耶夫去其扶疎巢於林木嵗
[042-37a]
不能風民不能侮不謂袵席是處亦有戈予若此君子
曰日之夕矣百動之所息也惜也弓矢之毒晦乃不免
鳥之藏身何所哉蓋物不䖍劉則物過盈盈則物自相
賊君子之所惡也故來而必誅所為草薙而禽獮可以
御賓可以酌醴物太䖍劉則物易盡盡則人將敗物君
子之所傷也故往而多赦所為長𦙍而滋族可樂深靜
可慕廣閒噫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夫子為此蓋即所以
敎矣於是羣弟子遂謹誌之


[042-37b]
  直拈仁字則無筆著一㸃二氏氣更不可嚮邇矣破
除俗説標新領異詞髙者以言妙為工作者有之原評
題藴甚淺不可强作深㣲語斟酌得宜不獨雅辭可





[042-38a]
  奢則不孫  一節      呉韓起


  聖人之意在建極權之以其弊而益切也蓋奢儉等弊
也而姑為寧固之説聖人豈眞欲以固治天下者哉其
意以為君子将有所立於當世甚無樂乎已甚之説也
夫己甚之説矯之而已未足以勝之勝之而已未足以
善之惟夫宛轉圖維使知我特不得已而出於此雖欲
不更化善治粹然復出於正而不可得今天下言儉者
詘奢言奢者亦復詘儉其大㫖歸於茍安耳不則亦偏
[042-38b]
護耳夫茍安則無以酌物理之極偏䕶則無以服天下
之心吾且以奢與儉兩衡之謂奢無弊奢則何能無弊
古者弓矢錫諸侯始征徇奢之所至誰不可以弓矢者
圭瓉錫諸侯始鬯徇奢之所至誰不可以圭瓉者奢則
不孫斷斷如也謂儉無弊儉亦何能無弊古者衣冠濯
浣大夫以朝徇儉之所至并去其衣冠而可耳豚不掩
豆大夫以祭徇儉之所至并去其祭豆而可耳儉則固
斷斷如也夫以奢若彼以儉若此當此之時茍神聖大
[042-39a]
有為之君必将深求乎至徳要道之總建中和以斂福
敷蕩平以宜民隂用其權於奢與儉之外而人不覺而
二三賢達有智略之臣亦不敢爲因陋就簡之論隂陽
爕理賛乎天子休明鼓吹被乎庶人天下之固者不孫
者惟其所轉移而人不知自非然者兩利相形則取其
重兩害相形則取其輕與其不孫也寜固而已矣嗟夫
固豈君子所忍言然而有志於風俗人心者太上變化
之其次愧厲之變化之道數百年而一見天造草昧王
[042-39b]
統開闢生於其間者各虚志慮以觀朝廷之制作而善
美未盡即無以自解於雜霸小補之譏愧厲之法數十
年而一用世數衰晚人事驕淫適於其㑹者各挾好尚
以敗祖宗之典則而悔悟稍開即可隂用為損過就中
之始不然唐虞三代之隆風不可坐聽其衰息乆矣


  奢儉只是未能得禮之中推到不孫與固而流弊大
矣故此處與其寜字商量註中著箇不得已也歩歩
推上一層立論極當但詞氣近於濃縟不可不辨


[042-40a]
  動容貌斯逺暴慢矣      陳際泰


  爲人上者容貌不可輕動也夫容貌之動人之輕重在
焉暴慢之氣不設於身體可無思乎且夫容貌非偶也
容者所以容吾也貌者所以貌吾也是故容貌關乎受
中威儀所為定之以禍福其身者也動可茍乎容貌係
乎瞻睹賢人所為視之以行藏其道者也動又可茍乎
俯仰尊卑見乎容而君子有以慎之吉凶悔吝生乎動
而君子有以持之中和之氣在躬而容貌應焉溫溫恭
[042-40b]
人所以能自柔也暴者毗於陽凌厲恣睢抗其威稜以
快其所逞心不固矣一身之中且不能馴況能馴天下
之强梗乎故暴之不可不逺也精明之本在性而容貌
肖焉翼翼小心所以能自檢也慢者毗於隂委靡頺放
墮其肢體以即其所安神不守矣一身之中且不能舉
況能舉天下之叢脞乎故慢之不可不逺也暴慢之加
必有所為受彼固謂惟可行耳然君子知其無能為也
何也本體病而後及人也道徳者驕人誰尸其暴慢也
[042-41a]
耶暴慢之發必有所由然彼固謂習自便耳然君子知
其無足忌也何也精神衰而後驕生也肉食者無墨奈
何其暴慢也耶故動之時警省宜勤力矯生平之故動
之先温養宜預直清徳充之原子大夫可無思乎


  語約義深非儉於書巻者所能道




[042-41b]









[042-42a]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一章 夏 思


  觀聖人論才於虞周而因及周之至徳焉夫自虞而後
才不易見周盛於武而文開之則其徳尤可想見也今
夫才以待用而用才之人則又才之所視以轉移而世
道升降之㑹由之出也是以得才難而用才之人尤難
舜為天下而用才以收無爲之治五臣其選矣武為天
下而用才以收丕承之烈十亂其選矣如以多寡之數
論則十倍於五似可為周稱盛者乃孔子感才難於往
[042-42b]
昔而獨以唐虞之際為盛於斯何也蓋唐虞以揖讓禪
代故五臣咸有一徳而治有餘武以秉鉞南征故十亂
草昧匡勷而治不足如必需才於内則彼嬀汭之匹豈
下於邑姜之賢而史臣且置而不録矣由是知十不為
多而五不為寡也不有文王孰與繼舜徳之絶乎論有
二之勢豈不足以難商而文王不然也始焉以一身事
商大忠也繼焉又率其事乎身者而併事之是與天下
共成其大忠也當其時文之親臣孰非武之亂臣哉自
[042-43a]
熊貔無所顯其力鷹揚無所奮其績而文之所留者多
矣吾不意南河避位以後而有譲天下如文王者允矣
至徳也夫是則才一也舜用之則為師師濟濟武用之
則爲糾糾桓桓文用之則為蹇蹇翼翼甚矣用才之人
其所關於世風之升降者大也此夫子所嘆才難意也


  泛然以才徳分兩截猶有摶挽之迹拈出用才之人
則脈絡本通筆段亦近古


[042-43b]









[042-44a]
  今也純儉吾從衆       金 聲


  聖人從天下之純聖人之重於違衆也夫純非禮也聖
人為之説曰儉而舍禮以從之聖人之心亦可以觀矣
今夫今古之際君子有甚不得已焉者非遂篤於禮而
戾於時也日用之儀衆有共趨茍非大無禮之事而猶
有説焉以處之則夫挾先王之禮度鰓鰓尺寸以相繩
者其亦可以不必矣故夫吾之在今日也則亦有非禮
而從之者如麻冕一事焉麻冕之禮先王之所謂多為
[042-44b]
貴者而今不然也大約古昔繁重之數今人不能勝也
則相率而入於簡便之路古昔迂拙之制今人不能安
也則浸假而開其巧利之門夫是以有純焉而豈非世
變畔禮之一端哉豈非執禮之士所欲攘臂而争焉者
哉而吾也為之顧其物而觀其意平志焉以定義類之
所歸畧其短而著其長降心焉以求一節之可就以為
襲先王之禮者其弊或至於淫志蕩心服竒不衷而莫
可救止而此一純焉不如是之敝也其制於儀也雖不
[042-45a]
備而其取於物也則不奢殆戔戔乎有儉意焉易先王
之禮者其甚亦或至於壞法亂紀裂冠毁冕而無復有
所存而此一純焉不如是之甚也其成於工也則不費
而其賁於首也足以觀殆循循乎僅失之儉焉必遵先
王之法而矯末俗之茍至踽踽焉衆人純而一人麻是
亦不可以己乎其輕違之也夫違之易易耳以今日之
氣習風聲而至細繩之近禮非禮之間則在彼且有所
不堪而在吾亦有不暇吾寜從焉耳茍酌損益之宜而
[042-45b]
定文質之中即皇皇焉衆人儉而一人禮是豈不足以
風乎而未免多事也蓋多事亦期有濟耳以吾之矜心
作意而令天下執寜儉無奢之理從容相應則在彼甚
為有辭而在我翻覺無謂吾何為也哉嗟夫一人之力
不足以勝天下之衆也久矣獨拜下一節萬不可解耳


  意中有下一節不當從者在處處含蓄筆意盤旋屈
曲無一直致語


[042-46a]
  吾有知乎哉  一節     陳際泰


  聖人不以誨人為知而託於性情之誠焉夫兩端之竭
不遺於鄙夫此知有餘之徵也而乃託於性情之為抑
何謙之若此乎夫子若謂天下之事名難指實而物至
有因天下之人多矣以吾計之其知豈能加於人乎天
下之敎人者亦多矣以吾計之其知豈能加於世之為
師者乎然而世皆以我為有知者何也則以我誨人之
無擇也物理其本而後足以待乎無方之至遂以為知
[042-46b]
亦與之俱無方矣則以我誨人之無己也意過其通而
後足以發乎無盡之藏遂以為知亦與之俱無盡矣雖
然此乃吾性情之所為也夫人何常之有性情不樂乎
告人者非其智不足也雖當不可不告之人而亦不告
之矣性情樂乎告人者非其智有餘也雖當可以不告
之人而亦告之矣且物之性情固不可强而易也即如
鄙夫之問人之所共簡也而兩端之竭人之所共難也
吾謂人惟不足而後思問足則亦如我矣如之何而棄
[042-47a]
其可矜人惟知我而後求問不知則雖招之不至矣如
之何而負其甚盛不執道而使之自擇不畸一偏而使
之可居和易之衷詳小之致此則天下所為樂就者耳
此則生平所為自盟者耳蓋物明昧之節雖既告之後
不能自預於己而獨存敎人必盡其誠之心使物無與
吾事而吾事畢矣即我得天之分凡待告之具不能强
予之人而獨不失吾無隱乎爾之義使我無憾於物而
吾心安矣此吾所為於物不敢有擇也此吾所為於誨
[042-47b]
不敢有已也此吾之性情耳乃指以為有知則亦名不
足以指其實也夫


  循題婉轉淡語愈永淺語愈深風水相遭淪漪入妙






[042-48a]
  嵗寒  一節        羅萬藻


  定世之知有不能得之於蚤者焉夫松栢後彫知之定
於世也久矣顧嵗寒乃得之松栢之知於世若此未易
也況人乎且世之所謂知與世之所謂受知者亦顧其
分而已矣夫知者不能齊其知之分而受知者固不能
齊其受之分也如是可以審所處矣夫人有激於已之
莫知而因以病世之所謂知非徒病世之知又將重悲
夫世之所謂受知者傷其臭味之私而賤其綢繆之迹
[042-48b]
蓋將以草木之至凡者處之而置之不足數嗟乎人果
能為松柏者乎夫松柏之知其所由定於世豈偶然哉
松柏之知其所由成於已豈偶然哉物之見榮也以時
而嵗寒者處乎時之後者也人謂物終而嵗適至則寒
本不與物相速而物自不能待美先盡故也此有以知
松柏者一矣物之致養也以氣而嵗寒者積其氣之戰
者也人謂寒降而物見殺則寒本不與物相狃而物自
不能戒積漸薄故也此有以知松柏者一矣由是言之
[042-49a]
知松柏者不以其後彫乎知松柏後彫者不以嵗寒乎
今之所謂松柏一童子能知之然語其獨抗之姿則雖
當衆人不知之時而松柏未嘗以自明則松柏先有以
自淡於人世已若此矣今所謂松柏後彫一童子蚤知
之然語其至性所閲則雖當衆人共知之時而松栢原
未嘗加異則松柏本有以自深於人世已若此矣嗟乎
人果能為松柏者乎當其莫知而所以自定於千古之
際者有矣一時之人心不足爭也當其知而所以自定
[042-49b]
於一心之際者有矣浮動之意氣不足慿也是以古之
君子不垢俗以動其槩不疵物以激其清雖窮居而所
牲莫之或損雖亂世而意念莫之或加噫此聖賢之正


  此題易作感慨語故易之以深㣲髙韻逺情超然埃
壒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