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20-1a]
  修道之謂敎  致中和    陸樹聲


  論道成於教君子體而純之也夫聖人修道亦以不可
離者敎天下也然非能純其功何以不離道哉且道裁
於聖心而其原根於人心以心論道則不離寂感不離
性情此在由教入道者純其心而已矣自教之未立而
道始不明於天下自聖人有教而道始昭然於人心顧
道何以修也謂其原無偏倚原無乖戾而修之以建中
和之極也教何以設也恐人離道於靜離道於動而教
[020-1b]
之以成中和之徳也然則道安可離哉我觀形聲未起
之先以及於意念乍萌之始一瞬息間夫非道機之運
乎則道固非可以須臾離者君子宻之覩聞之未交而
乂謹隱微之獨覺一瞬息間夫非體道之時乎則其修
道也又何敢以須臾離者借曰道而可離此必無與於
吾之性情而後可乃吾心之喜怒哀樂非道乎此道就
存發而論是受中也是太和也何嘗須㬰不存於性情
分體用而論是大本也是達道也何嘗須㬰不通於寂
[020-2a]
感故君子戒懼慎獨以修之也誠不離之也而未純也
必也致中乎必也致和乎戒懼慎獨修而益純而静與
動之無間偏倚乖戾化而不有而命與性之俱全夫然
後不離道於覩聞之先而聖人教之以主静者始無負
矣夫然後不離道於隱微之境而聖人教人以慎動者
始無負矣然則所謂修道者亦修其不可離者耶


  前後將首句與末句相串即攝入中三節在内中間
以道不可離作線旣能擒定題位又能聯合題緒
[020-2b]


  題雖割截而道理語氣本自平正文之鈎勒貫穿已
近隆萬間蹊徑存此以示文章隨世而變必有其漸





[020-3a]
  道也者  二節       瞿景淳


  中庸言道不可離而因示人以體道之全功也夫道貫
動静而一之者也静知所存而動不知察焉亦難免乎
離道矣豈所以為體道之全功哉子思葢曰道原於天
而具於人則盡人以合天者人之責也而人多忽焉者
豈其無見於道乎今夫道之在人斂之一心則為存主
之實達之萬變則極充周之神無物而不有也無時而
不然也葢有不可須臾離者焉使其可離則亦外物之
[020-3b]
不能為有無而非所以謂之道矣君子葢知道之不可
離而所以存其天者則存乎此心之一也雖不睹矣而
亦戒慎焉此心之常明常覺者葢將内視以為明而忘
其無所睹也雖不聞矣而亦恐懼焉此心之常淸常静
者葢將返聽以為聰而忘其無所聞也退藏密而一物
之不容緝熙至而一息之匪懈葢自天人之㡬未判而
吾所以存之者已無不至矣使必待於耳目之交而後
謹之則失之或疎而安保其無須臾之離哉然猶未也
[020-4a]
道貫動静而人心之始動則道之離合所由分者也人
嘗以其隱而忽之矣而自知之明無隱不燭則見孰甚
焉人嘗以其微而忽之矣而自知之明無微不察則顯
孰加焉善吾知也不善吾知也葢不可以隱微而忽焉
者使其可忽則吾心之神明有可欺而非所以語夫㡬
矣君子葢知㡬之不可揜而所以察其㡬者則存乎此
心之精也旣嘗戒慎矣而於此又加慎焉防乎其防而
謹於已之所獨睹者葢甚於人之所共睹也旣嘗恐懼
[020-4b]
矣而於此又加懼焉惕乎其惕而謹於已之所獨聞者
葢甚於人之所共聞也危微之辨識之必早而悔吝之
介反之必力葢自天人之㡬始判而吾所以察之者已
無不力矣使必待其事為之著而後圖之則失之或晩
而寜免於離道之遠哉吁知所存矣而繼之以省察則
益精知所察矣而先之以存養則益密此君子心學之
要所以會道之全者與


  八股至此綿密已極過此不可復加故遂流而日下
[020-5a]
也 長至五六百字而不可増減可以知其體認之
精敦琢之純矣原評


  戒慎恐懼是兼睹聞時說隱微是揭出㡬之初動說
體道之全在一以守之省㡬之要在精以察之以經
註經後有作者莫之或易




[020-5b]









[020-6a]
  喜怒哀樂之未發  二節   歸有光


  中庸論人心體用之妙而推之以極功化之隆也夫人
之所為心者性情而已而天下之道在是焉則功化之
隆孰謂不由此以致之哉君子是以知心之為大而道
之不可離也且夫世之論道者多求之廣博泛濫之地
而不知夫反已致約之功取之吾心而足也何則喜怒
哀樂此匹夫匹婦之所同而夫人之所必有者也道初
不外是矣故自其未發也外之所以感於吾者不至而
[020-6b]
中之所以應於外者未萌時則㡬藏於密而鑑空衡平
之體立於無感無形之先初未嘗有倚於事物之偏者
而謂之中焉自其已發也外之所以感於吾者旣至而
中之所以應乎外者遂形時則機動於有而物來順應
之際得夫揆事宰物之宜初未嘗或戾其性命之正而
謂之和焉惟中也則處於不偏之地而至虛以待天下
之實沖漠無眹之中而萬象畢具取之不竭用之不窮
淵乎天下之大本也惟和也則循其大道之公而至正
[020-7a]
以通天下之志事物無窮之變而一理以貞放之四海
推之萬世坦乎天下之達道也觀於其大本可以見性
之無所不該而萬事萬化之所出矣觀於其達道可以
見情之無所不通而萬事萬化之所行矣人惟自失其
本然之正斯有以閼其功用之全夫茍自戒懼而約之
致吾之所謂中者非有加也養其性使不至於鑿而已
自謹獨而精之致吾之所謂和者非有外也約其情使
不至於漓而已中旣無所不盡由之可以昭格於宇宙
[020-7b]
而淵黙之所潜孚天地亦此中也自有以順其紀而成
其範圍之功而覆載生成不失其常是大本之所包涵
者固如此也和旣無所不盡由之可以丕冒乎羣生而
忻歡之所變通萬物亦此和也自有以若其生而普其
曲成之化而跂行喙息各得其所是達道之所充塞者
固如此也是知莫大於位天地育萬物而不外乎喜怒
哀樂已發未發之間功如此其約也效如此其大也君
子之求道果在於遠也乎而可以須臾離乎


[020-8a]
  看得宋五子書融洽貫串故縱筆書之有水銀㵼地
無竅不入之妙惟致字功夫尚未冩出全身耳







[020-8b]









[020-9a]
  舜其大知也與  一節    歸有光


  中庸論聖人之所以為大智者以其能公天下之善而
已夫善在天下而不憚於取之則合天下以成其智矣
茲其所以為智之大而斯道之行亦與有頼焉者也且
夫道之不行也小智者隘之也道之行也大智者廓之
也古有聰明四達而不牿於聞見之心明哲無疆而同
運於天下之大者得之有虞氏焉葢常人以已之智為
智則拘而有所不及聖人以天下之智為智斯大而無
[020-9b]
所不通故濬哲之資不敢自謂曰予聖咨詢之忱汲汲
於當宁而屈體以下問皆出於延訪之虛懐都俞之餘
不敢自謂其已足體察之勤惓惓於邇言而博采之所
及不遺於芻蕘之至賤至於言之惡而悖於吾心者吾
不能枉天下之非而亦無樂於暴揚其所短言之善而
當於吾心者吾不能枉天下之是而尤喜於宣播其所
長是又於問察之外有以見其廣大光明之度聖人固
無意而為之然所以使天下敢言而不憚樂告而無隱
[020-10a]
者亦於斯焉在矣至是而天下之人無隱情而天下之
中無遺用觀其㑹通而兩端之執精以擇之行其典禮
而用中之極一以守之凡所以辨其孰為過孰為不及
而孰為中犁然於聖人之心而沛然於天下之故者皆
自夫人有以啓之也於此可見舜之所以為舜者非有
絶德卓行以立於天下之所異實能合併為公以得於
天下之所同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莫非有虞氏之
智也茲其所以為大也歟茍為自廣狹人而欲以一已
[020-10b]
之見格天下者其愚孰甚焉


  不創竒格循題冩去而法度之變化因之文境淸粹
澹逸稿中上乘






[020-11a]
  素隱行怪  一章      唐順之


  論中庸之難能而惟聖人為能盡之也甚矣至道之難
也或失則髙或失則止而中庸之道鮮矣此其所以非
聖人不能也與夫子之意葢曰天下之道貞夫一而已
矣而學道者何其多岐矣乎是故中庸之道易知而簡
能者也其或窮隱僻以為知務詭異以為行此則好為
茍難者之事未必不有述於後世矣吾寜無所成名也
而豈為是哉中庸之道恒久而不已者也其或知所擇
[020-11b]
矣而限於期月之守得一善也而苦於服膺之難此則
力不足者之事未必不遂棄其前功矣吾惟學之不厭
也而豈能已哉夫素隱行怪者遂自以為能人之所不
能而中庸之不可能者則未之能依也遵道而廢於半
途者雖無必求人知之心而人不見知則未必不悔焉
而自阻也是二者或始於擇術之不審或病於信道之
不篤而於道均失之矣君子豈其然乎知不求之隱也
行不求之怪也則固不期述於後也而亦或不見知於
[020-12a]
當世矣知吾知也行吾行也則固自信乎其心也而一
無所悔於其外者矣若此者葢其天聰明之盡也故似
是之非自不能惑盡性命之極也故至誠之運自不容
息而勇乂非所論矣非聖人而能之乎夫聖則吾豈敢
也然不敢不以是為則而自勉也


  立定末節作案做上二節處處對針末節做末節處
處抱𦂳上文措意遣辭如天降地出一字不可增減


[020-12b]









[020-13a]
  夫婦之愚  八句      諸 燮


  體物而不盡於物君子之道之費也葢道之費者隱之
為也夫婦有在而聖人有所不在焉其斯以為費而隱
乎且造化以顯仁而涵藏用之機君子由體道而合盡
性之妙故觀於費也而道之隱也可知矣彼見天下之
道存乎知夫婦有知聖人亦有知也自局於明者觀之
孰不曰聖人之知非夫婦所與知也然而良知之本體
則無分於聖愚焉何思何慮之地具明覺之真機而不
[020-13b]
假於外求不識不知之中涵明通之妙用而非由於外
鑠葢夫婦之愚有可與知者矣乃若充夫婦之所知以
至於無所不知宜若聖人之易事也然而遠近異迹而
耳目所逮或限於聞見之未周古今異時而載籍所稽
或苦於文獻之未備則聖人亦有所不知焉是則夫婦
之所知者各具之明也聖人之所不知者全體之智也
惟其各具也夫婦之所以同於聖人惟其全體也道之
所以不盡於聖人也知至聖人而猶不足以盡道則天
[020-14a]
下無全知而斯道之妙葢有超乎知識之外者矣道之
費也而可以知盡哉體天下之道存乎行夫婦有行聖
人亦有行也自限於力者觀之孰不曰聖人之能非夫
婦所與能也然而良能之本體初無間於物我焉利用
以出入者雖精微之未究而不失夫順應之常日用以
終身者雖習察之未能而無適非天理之懿葢夫婦之
不肖有可與能者矣乃若充夫婦之所能以至於無所
不能宜若聖人之能事也然或分有所制則雖有受命
[020-14b]
之徳而終無以成格天之功勢有所阻則雖有兼濟之
心而終無以𢎞博施之澤則聖人亦有所不能也是則
夫婦之所能者本原之同也聖人之所不能者大用之
備也惟其同也可以責道於夫婦惟其備也不可以責
備於聖人也行至聖人而猶不足以盡道則天下無全
能而斯道之神葢有出於形器之表者矣道之費也而
可以行盡哉


  極其宏博而一語不可刪所謂滿發而溢流與浮掇
[020-15a]
灝氣者自别原評


  體方而義備不復效先輩之含蓄已開胡思泉蹊徑







[020-15b]









[020-16a]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歸有光


  以聖人而有遺知可以見道之費也夫以聖人無所不
知而猶有遺知焉則道又出於聖人之外矣道不旣費
矣乎何則語道而至於夫婦之所能知宜天下人人皆
知之也而又有聖人之所不知者何哉葢無不知者聖
人之心也故聖人以心冒天下之道於是乎道不能勝
聖人有不知者聖人之勢也故道常包於聖人之外於
是乎聖人不能勝道聰明縁耳目而有也茍不著於耳
[020-16b]
目則聰明將無所寄雖窮神者或病於兼照之有遺睿
智由心思而得也茍不涉於心思則睿智將無所通雖
達化者尚阻於周知之不逮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
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其所知
者此耳至於宇宙之寥廓豈能一一盡履其地而窮其
變態之賾千百世之上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無不同
也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無不同也其所
知者此耳至於古今之遼邈豈能一一盡當其時而得
[020-17a]
其損益之故我觀夏道杞不足徴也我觀商道宋不足
徴也非不能徴也勢也聖人亦無如之何也六合之外存
而不論也六合之内論而不議也非不能議也勢也聖
人亦無如之何也葢自聖人觀之其所不知者其不必
知者也其不必知者無傷於聖人之知也而天下不得
以聖人病道自道觀之聖人之知者道固在也聖人之
不知者道乂在也而天下始得以道病聖人故曰聖人
而有遺知者可以見道之大也


[020-17b]
  從聖人無所不知處講到不知既不貶損聖人而道
之費處益顯並題中有所字虛神亦透







[020-18a]
  無憂者  一章       張 元


  中庸歴舉三聖之事見其盡中庸之道也甚矣惟聖人
為能盡道也由文王所處之盛而教化大行於武周孰
非道之所在哉中庸之意謂夫盛哉有周之興也世歴
二代人更三聖而治道備矣試以文王言之自古帝王
以身而任天下之重則必以心而勞天下之事未有無
憂者也乃若由氣化而符人事享成功而全盛徳無憂
者其惟文王乎葢其以王季為父則其勤王家而作之
[020-18b]
於前是文王之所當為者王季固先為之也以武王為
子則丕承武烈而述之於後是文王之所未為者武王
固必為之也仰成而無俟於紛更埀裕而不必於躬攬
斯則文王之無憂者時則為之也而其盡道可知矣由
文王而武王以太王王季也者周道之所由興也因其
緒而纘之功成於殷命之革名全於殘賊之取履帝位
而有天下崇髙莫大乎富貴饗先王而啟後人敬愛兼
及乎尊親此則大統之旣集而諸福之畢備皆武王之
[020-19a]
事也而非武王之所自為也要惟其緒之所自耳而其
所以能纘之者非盡道而然乎由武王而周公以禮法
也者文王之所有志而未逮者也因其德而成之近之
則太王王季有隆名之加遠之則先公有大享之典又
制夫葬祭也而慈父孝子之心始安又制夫喪服也而
親親貴貴之義並行此則志意之推廣而上下之各得
皆周公之事也而非周公之所自為也要惟其徳之所
自耳而其所以能成之者非盡道而然乎是則非文王
[020-19b]
則無以應運而興以當無憂之㑹非武王則累世之勲
未就文王猶有憂也非周公則文明之治不宣亦以重
文王之憂也三聖人者相繼而作周欲弗興得乎


  握定盡中庸之道按部選義周密無遺而時以精言
綰括非貪常嗜𤨏者所能學步也




[020-20a]
  武王纘太王  二節     唐順之


  中庸詳二聖之事有得征伐之時者有得制作之時者
葢道以得時為中也武王之征伐周公之制作一以時
而已矣夫豈無忌憚者哉中庸引孔子之言明費隱之
義至此謂夫武王周公之作也以事觀之則為非常之
變以道觀之則為庸行之常何則征伐天子之大柄也
然武王之時殷且亡周且昌使區區守此則三后之業
自我而隳萬方之罪自我而任仁人固如是乎不得已
[020-20b]
而從事於征伐焉載斾秉鉞而天討以行弔民罰罪而
獨夫以誅應天順人而顯名以遂是上帝寵之使尊惟
一人而右序莫加富有四海而萬物畢獻有商之命已
革也皇天眷之使享有七廟而宗祧綿長祚埀百世而
本支盤固祚周之命已成也是則武王之征伐以時如
此豈非中庸之道乎制作天子之大權也然周公之時
武王崩成王幼使區區守此則二后之德自我而斬一
代之治自我而陋仁人固如是乎不得已而有事於制
[020-21a]
作焉追王之禮及於古公上祀之禮及於后稷義起之
禮及於天下以為從死而不從生夏商葬祭之禮未善
也必其喪從死者祭從生者使父葬於子不論子爵而
論父子祭其父不論父爵而論子則禮無或僣而情無
不通矣降親而不降貴夏商喪服之禮未善也必其親
不敵貴貴不敵親使期年之喪自庶人而達於大夫三
年之喪自庶人而達乎天子則貴有降殺而賤不加隆
矣是則周公之制作以時如此獨非中庸之道乎吁因
[020-21b]
時之可為而大有所為此武周所以同一道與


  才思豪蕩氣魄磊落在稿中又另是一様文字原評
相題旣真故縱筆所投無不合節其提掇眼目皆本
古文法脈而運以堅勁之骨雄銳之氣讀之可開拓
心胸增長智識




[020-22a]
  周公成文武之德  及士庶人 茅 坤


  聖人以世德親其親而及人之親焉葢制禮以治天下
者先王之志也聖人尊親而措諸四海焉非所以成世
德矣乎中庸述周公之制作以明道之費隱若曰德莫
大乎孝孝莫大乎尊親是故文王從殷而不革者分也
武王受命而不為者時也使其尚在有不以尊尊親親
為周道者乎是故周公仰二后之在天而遹成夫配京
之業因革命以定禮而作述夫世德之隆尊古公曰太
[020-22b]
王尊季厯曰王季而廟中之禮奉之以王爵焉葢推文
武之意自仁率親矣祀后稷於太廟祀羣公於夾室而
宗公之祀歆之以王禮焉葢推太王王季之意自義率
祖矣然此特行之王國耳祖以及祖而尊同宗以及宗
而敬同其能以獨親其親乎於是類而推之達乎諸侯
焉使其有是心也則有是禮也降自天子而天下無不
行禮之國矣逹乎大夫焉使其有是心也則有是禮也
降自諸侯而天下無不行禮之家矣及士庶人焉使其
[020-23a]
有是心也則有是禮也降自大夫而天下無不行禮之
人矣惟其位之崇卑而使之皆得因親以致愛隨其分
之大小而不至以法而廢恩此之謂聖人因心廣教也
是知追崇其先祖者子道之盡也下達乎庶人者君道
之立也其始也體文武以孝事先人之意其繼也廣文
武以孝治天下之心善繼善述於茲見矣


  博大整飭中風神自見原評


  鹿門深得古文疎逸處涉筆便爾灑然如此典重題
[020-23b]
落落寫意已領其體要








[020-24a]
  周公成文武之德  及士庶人 歸有光


  聖人制禮於天下緣諸人情也夫禮者人情而已禮不
行則情不遂聖人所以曲為之制也歟今夫匡世善俗
制禮作樂道之行也成文武之德者周公其時矣周公
運量天下之心無所不至而根本節目之大尤先於孝
是故上為君思之下為民思之我為天子矣而使其親
不得享天下一日之養我為天子而得以自遂矣而使
天下常有存歿無窮之憾思之於心必有大不安者心
[020-24b]
之不安禮之所由起也於是以祖宗之心為已之心王
號之崇王祀之隆近者備物而遠者亦不失九鼎之榮
勢有所窮而心固無所隔也又以已之心為天下之心
祭祀之制喪服之式尊者致隆而卑者亦得罄其一日
之情分有所限而心固無所不盡也葢天子躬行於上
而六服承式於下廟貎之新隱然仁人孝子之意而律
令之著油然慎終追遠之心可謂極天理人情之至而
會本末源流於一矣此周公制禮之本也此聖人得志
[020-25a]
於時者之所為也


  古氣磅礴光熖萬丈只是於聖人制作精意實能探
其原本故任筆抒寫以我馭題此歸震川之絶調也






[020-25b]









[020-26a]
  春秋修其祖廟  一節    傅夏器


  聖人之於祭也因時而為之制可以見繼述之大也夫
祭以交神禮之大節也聖人順天之時而事無不盡不
亦見其繼述之善耶中庸若曰聖人之孝通於神明之
德而見於神明之交欲知聖人之孝於祭祀觀其深矣
夫祭之數而煩者不敬也疏而怠者不仁也聖人稽之
天時質之吾心而禮制行焉方其春也怵惕之心感於
雨露之濡而有禘祭以迎其來焉及其秋也悽愴之心
[020-26b]
感於霜露之降而有嘗祭以送其徃焉祭以時而行事
以情而盡祖廟所以本仁崇祀之地也欲以妥靈爽而
可不修乎是故太廟有常尊世室有常主奠麗於左昭
右穆之位以奉神靈之統者皆小宗伯職之也廟貎之
不易藉以為新祖考之精神萃之有地葢思其所居而
陟降之心慰矣宗器所以尊德世守之寳也欲以示子
孫而可不陳乎是故河圖在東序大訓在西序參錯於
天球𢎞璧之間以為有國之光者皆天府職之也先德
[020-27a]
之致昭其不朽世澤之新保以永存葢思其所寳而善
守之義彰矣至若衣裳者先王嘗埀之以治天下矣神
之所憑依將不在是乎是故於其祭也立尸以象神則
出遺衣以授之假有形之物寓精英之有在本一氣之
通儼音容之如見觀於守祧之所司者可知矣時食者
先王嘗用之以享萬方矣神之所歆享將不在茲乎是
故於其祭也隨時以為享則辨其物而薦之將以明德
之馨見民力之普存取諸天地之產昭四時之不害觀
[020-27b]
夫庖人之所司者可知已因天道不已之變而制為禘
嘗之禮本諸吾心不容己之誠而修夫追祭之儀武王
周公制禮之善如此其斯以為善繼善述乎


  情文該洽蔚然茂美前此多拙樸太過即涉浮靡斯
為雅宗矣 敬字及禘嘗昭穆等犯字不犯意前人
不避也



[020-28a]
  宗廟之禮  二句      傅夏器


  觀聖人制禮以明倫親親之義見矣夫昭穆之序不明
倫之所由淆也聖人宗廟之禮明乎是耳親親之義不
可以見乎哉中庸舉武周之制作以明費隱若曰天秩
有禮所以廣孝也所以合族也此義弗明而彜倫攸斁
是故先王宗廟之禮於是乎起焉夫宗廟之禮合羣廟
之主而祀之於三年則合羣廟之子孫而從之於宗廟
也翼翼廟貎左右列矣而駿奔於其間者由之以奠位
[020-28b]
彼此不得以相淆赫赫神靈南北分矣而祼將於其間者
循之以為規次序不容以或紊是以謂宗廟之禮然而
其義何如耶葢以族繁則易亂世遠則易疏要其始也
分乖於統之不定昭混於穆穆混於昭而天親旣亂於
人為故其終也情拂於分之不明昭加於穆穆加於昭
而天性遂喪於物感茲所謂宗廟之禮者明準於幽而
後世嗣相傳有所考而不亂列乎左者吾知其為昭也
列乎右者吾知其為穆也人準於神而後族屬相維有
[020-29a]
所别而不淆昭與昭齒不亂之於穆也穆與穆齒不亂
之於昭也廟正於上族屬於下而倫理由之以明宗昭
於上情洽於下而恩義由之以篤先王制宗廟之禮其
逮子孫也如是哉吁原宗廟之起本於治神而尊尊之
道章究宗廟之禮可以治人而親親之義顯盡制以盡
倫其斯以為聖人之制作乎


  他人多從祭禮昭穆制度上立論此獨專就親親明
倫之義重發葢本之禮記大傳原評


[020-29b]
  典制題不難於有根據難於開闡舊聞而自出精意
此文得之







[020-30a]
  郊社之禮  一節      歸有光


  聖人制一代之祀典而通其義者達於天下無難也夫
天下之治不易言也而自饗帝饗親者以達之其精也
非聖人莫之能為矣中庸論武王周公之道而贊之如
此若曰大哉聖人之制乎顯之而為儀文之備至著之
象也天下之所可得而見也涵之而為性命之原至微
之理也天下之所不可得而知也是故兩郊之建有所
謂郊而有所謂社聖人之為斯禮者固以為天覆地載
[020-30b]
吾成位乎其中而思所以事之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
以兆陽位夏日至於澤中之方澤以兆陰位我將我享
所以隆昭事之誠也七世之廟或事於禘而或事於嘗
聖人之為斯禮者固以為祖功宗德吾承藉於其後而
思所以事之五年一禘而殷禮之肇稱四時一嘗而春
秋之匪懈致愛致慤凡以盡對越之忱也夫郊社而曰
事上帝則以吾之所以為人者合於其所以為天而其
禮必有以出於燔柴瘞埋之外宗廟而曰祀乎其先則
[020-31a]
以吾之所以為明者合於其所以為幽而其義必有以
超於祼獻饋食之表故明其禮者則吾之心即聖人享
帝之心自此以得乎運量宇宙之機窮神知化通乎禮
樂上帝居歆者此心也黎民於變者亦此心也皇極敷
錫而相協億兆之居不勞顧指而可致矣明其義者則
吾之心卽聖人享親之心自此以得乎經綸天下之具
盡性至命本於孝悌祖考來格者此心也羣后德讓者
亦此心也帝道可舉而邁登三五之治不動聲色而自
[020-31b]
裕矣要之以聖人之心思而𢎞為一代之制故達一制
之原而㑹本末源流於一者如此噫非天下之至精其
孰能與於此


  如何明得郊社之禮禘嘗之義便治國如示諸掌每
苦鶻突文於聖人制作處寫得深微早透治國消息
轉落下三句自然淸醒以能於所以二字撥動機闗
也刋削膚詞融洽精義題文如林此為岱華矣


[020-32a]
  明乎郊社之禮  三句    諸 燮


  知所以事神則知所以治人矣葢先王所制祭祀之禮
吾一本也仁人孝子明乎此則所以愛人者自不容已
而治天下不難矣且人物之分本無二致私心勝而人
與已判乎其不相屬矣有能真見夫郊社之禮不徒為
感格之虛文而已天地者萬物之父母而大君者父母
之宗子也天地有功於人物而宗子者不思所以崇其
德報其功焉則自絶乎所生而為悖德之人矣故祭天
[020-32b]
圜丘因陽之生而報其始祭地方澤因陰之生而報其
成此固仁人不自己之心而非私智之所出也禘嘗之
義不徒為致生之虛名而已祖考者吾身之父母而吾
身者宗祀之所主也祖考流澤於後嗣而吾不思所以
報其本反其始焉則自棄其身而為不肖之子矣故五
年合食於太廟以明有尊四時卽事於羣廟以明有親
此又孝子不自己之心而非私意之所為也夫明乎郊
社之禮則能事天如事親明乎禘嘗之義則能事親如
[020-33a]
事天吾知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而天下
之民胞而物與者無一而非吾之所當仁吾之所當愛
而吾之所以仁而愛之者自不容已也雖曰天下之物
分不能以皆齊也然所殊者分也而所以一之者理也
推親親之厚以大無我之公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
之政則天下可運於掌而况於國乎於此益可見先王
制禮有闗於天下之大而武王周公之為此者要亦不
過乎物而已斯道之費之大有如是夫


[020-33b]
  天地祖宗是自吾身推而上的天下民物是自吾身
推而廣的上頭髙一層則下面濶一層如只推到父母
處則旁濶只是兄弟父母生兄弟者也推到祖宗處
則旁濶便有許多族姓祖宗生族姓者也如推到天
地處則旁濶便包得民物皆在其中天地生民物者
也人不孝於父母祖宗者安能愛兄弟族姓不孝於
天地者又安能仁民愛物乎若真能事天地祖宗父
母則必能以天地祖宗父母之心為心此治國所以
[020-34a]
如示諸掌雖王錢做此意思不出此却明目張膽言
原評


  從理一處打通則分殊處自貫鎔先儒語如自己出
而無陳腐之氣由其筆意髙脫也





[020-34b]









[020-35a]
  人道敏政  一節      陳 棟


  聖人喻人存政舉之易必擬物之易生者以見之也葢
為政不難惟得人之為貴也聖人旣喻其易而又即易
生之物以見之所以歆動魯君者至矣想其意謂文武
之政固後世之所當法者也然而或舉或息由其人之
存亡者何與亦曰人乃立政之具云耳是故明良合德
人之謂也而其道則敏政焉有天下之治人斯有天下
之治法而以立以行自沛然其莫禦也猶夫剛柔成質
[020-35b]
地之謂也而其道則敏樹焉有是廣厚之體斯有是廣
生之用而以滋以長自勃然其莫遏也葢上焉有文武
之君是有以培為政之本也而鳬鷖既醉之治所以本
諸身徴諸民者固推之而即準矣下焉有文武之臣是
有以植為政之幹也而咸和永淸之烈所以頒於朝施
於國者固動之而即化矣其於地道之敏樹何異哉然
槩以樹擬之亦未足以見其速也夫政也者其猶樹之
蒲盧矣乎莫非政也而文武之政則盡善而盡美茍有
[020-36a]
舉之殆不疾而自速也猶夫均之樹也而蒲盧之樹又
易栽而易培茍有種之殆方涵而即達也葢昭代之制
本自足以宜民而茍其人旣存又不病於推行之無地
則所以布濩流衍於天下者亦舉措之間而已矣周官
之法本斯世所易從而茍人道旣得又不阻於運用之
無自則所以充周洋溢於四方者特轉移之際而已矣
其視蒲盧之易生誠何異哉吁物不自生得地而生也
使非地道之敏樹則雖易生之物未有能生者矣政不
[020-36b]
易舉得人而舉也使非人道之敏政則雖易舉之政未
有能舉者矣君欲憲章文武而可不自厲哉


  體平勢側兩對中各藏對偶因板生活寓圓於方機
軸之工妙若天成





[020-37a]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一節 王 樵


  聖人於君身之修而歴推其當務焉葢仁能事親而智
足以知天知人皆身之所以修也聖人歴推而言之君
子可以知務矣且為政有本修身有要由所謂道與仁
親與賢而觀之則君子之所事可知矣故君子者政之
自出孰不曰得善政而行之足以致治矣又孰不曰得
賢臣而任之足以善政矣而不知有其君則有其臣是
得之於身者得之於人也有其人則有其政是得之於
[020-37b]
身者得之於政也未有君子而不以修身為本者也然
身修於道而親親之仁又所以修道者也愛隆於一本
以為事吾親也而即所以仁吾身孝盡於因心以為親
親之仁也而即所以盡人道未有思修身而可以不事
親者也然道修於仁而尊賢之義又所以輔仁者也知
大賢而吾師之則觀法有資而修身之道進知小賢而
吾友之則講習有頼而親親之理明未有思事親而可
以不知人者也然親親之殺尊賢之等又皆天理之自
[020-38a]
然而知不及於此非知之至也故思知人者又必學窮
乎人事之則皆有以知其所自來而不容已心通乎性
命之原皆有以見其所以然而不可易語知而至於知
天斯其至矣乎語修身之事而至於知天斯其盡矣乎
是則非知人先於事親也以為事親而不知人不可也
非知天先於知人也以為知人而不知天不可也聖人
之意其欲人以智為入道之門仁為體道之要也歟


  此是承上引下語脈文家易生轇轕得此篇而題解
[020-38b]
始透 㑹通上下數節淸出題緒而以實理融貫其
間可謂善發註意







[020-39a]
  見乎蓍龜  二句      唐順之


  論至誠之幾而兩有所驗焉甚矣誠之不可掩也稽之
蓍龜觀之四體而幾之微者著矣今夫至誠所以能前
知者豈出於意想測度之私哉亦以實理之在天地間
者自有不容掩焉耳且以蓍龜言之方其數之未定古
㐫固無形也及問焉以言而用動用静自貞勝而不窮
有蓍龜襲吉者矣有蓍龜共違者矣亦有筮從而龜逆
筮逆而龜從者矣藏於寂然不動之中而呈於受命如
[020-39b]
響之後其吉者非有心於福之其凶者非有心於禍之
在蓍龜固不自知也是葢天載無聲無臭而蓍龜神物
為能紹天之明故道非器不顯而象數之間若有鼓其
機而不能自已耳以四體言之方其跡之未渉得失固
無兆也及性術所行而履祥履錯各從類而不爽有俯
仰皆宜者矣有俯仰皆悖者矣亦有始敬而繼之以怠
始怠而繼之以敬者矣隠於卒然有感之餘而萌於介
然有覺之頃其得者本不期於矜持其失者本不期於
[020-40a]
暴棄在四體固不自知也是葢帝則至微至幽而人之
精神與造化相為流通故天非人不因而周旋之際若
有牖其𠂻而不能自己耳夫見乎蓍龜則百姓可與能
也而非鬼神合其吉凶者固不能極深而研幾也動乎
四體則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也而非淸明在躬者固不
能定取舍之極也至誠前知之道斷可識矣


  見處動處莫非幾也幾由誠發故至誠便可前知原
屬一串事此實能道其所以然使見乎動乎字與下
[020-40b]
文兩必先字早有貫注之勢 啓禎諸家文更覺驚
邁而入理精深處究不能出其範圍







[020-41a]
  善必先知之  三句     唐順之


  惟至誠之知幾所以合徳於神也夫幾也者神之所為
也而至誠知之亦神矣哉且天地之間明則有至誠幽
則有鬼神若將判然二物矣而孰知有合一者存乎何
則禎祥妖孽與夫蓍龜四體之倫所以徴夫福之將至
者不必皆同而均謂之善也所以徴夫禍之將至者不
必皆同而均謂之不善也茍見其幾而知之不早固不
可以言至誠矣茍有所知而有所不知亦不可以言至
[020-41b]
誠之如神也今也有一善焉幾動於彼而誠動於此固
無幽深遠近而凡為福之徴者隨其所見而無不知之
矣有一不善焉幾動於彼而誠動於此亦無幽深遠近
而凡為禍之徴者隨其所見而無不知之矣至誠若此
而不可謂之神乎葢善之先見與不善之先見皆鬼神
氣機之微露也而吾獨能先知之故鬼神涵天地之實
理而洩其機於朕兆之間吾亦全天地之實理而炳其
幾於著見之始神以知來人皆知鬼神之不測如此也
[020-42a]
而不知至誠先知之哲所以占事而知來者實與鬼神
而合其吉凶神以體物人皆知鬼神之不測如此也而
不知至誠周物之知所以探賾而索隠者實能質諸鬼
神而無疑方禍福之未至與至誠與鬼神同一寂然不
動之體也乃禍福之將至與至誠與鬼神同一感而遂
通之妙也在鬼神也誠而形在至誠也誠而明謂至誠
之不如神也哉


  貫穿經傳於所以必先知之理洞然於心故能淸空
[020-42b]
如話








[020-43a]
  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  一節 王 樵


  中庸論誠能及物而因發其藴也葢性本一原故成已
成物一理也誠則自然及物也又何疑哉今夫君子知
不誠之無物而誠之之自貴也夫固欲有以自成耳然
旣誠矣則豈自成已而已耶吾知隨吾身之所接而加
以吾所固有之心誠之無息於此者物之各得於彼者
也而物亦有以成其所以自成矣聴凡物之自來而處
以物所自有之理所以使之順治者不待為之作則也
[020-43b]
而彼卽有以道其所當自道矣是何也葢成已非他也
天理流行之際吾心本有大公之體而不容有一私之
累者謂之仁而已於是乎成焉是其體之存也而未有
無用之體成物非他也萬事萬物之宜吾心自有素定
之則而不容有一毫之差者謂之智而物於是乎成焉
是其用之發也而未有無體之用在已在物雖有内外
之殊曰仁曰智則皆吾性之德性無内外則安有處已
一道而處物又一道耶有外非性而無物非内則安有
[020-44a]
成已一時而成物又一時耶故君子患未誠耳誠則仁
智具而内外合體之立而用以行時而措之未有得於
已而失於物者也得必俱得則成不獨成也豈不信夫


  成已仁也五句總是發明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二句
之故此文當看其上接誠之為貴下接成已仁也五
句處然後此節文勢如首尾具而成身矣原評
老潔無支蔓


[020-44b]









[020-45a]
  待其人而後行  二節    王世貞


  中庸以行道屬諸人而必申言其不虛行也葢德者凝
道之本也茍無其德何以行之哉中庸明人道也意曰
大哉聖人之道無外無内斯其至矣然豈無所待而行
哉涵於大虛其體不能有為也而以人為體恒待人以
成其能原於天命其用不能自顯也而以人為用恒待
人而運其化合之而天地萬物孰統體是必有致中和
者出焉而後位育之效行於兩間也析之而禮儀威儀
[020-45b]
孰推行是必有觀㑹通者出焉而後經緯之章敷於羣
動也是行道之必待於人如此而道其可以虛行哉故
曰茍不至徳至道不凝焉葢道與徳一也得此之謂徳
道之所待以行者也茍非其人則中之所存未能完性
命之真而知之所格不能達神明之藴雖洋洋者固流
動而未嘗息也而無徳以統體之則其極於天而淆於
物者亦象焉而已矣而與吾心固自為二也其何能凝
斯道之全體而贊其化育哉雖優優者固充足而未嘗
[020-46a]
間也而無徳以推行之則其經而等曲而殺者亦迹焉
而已矣而與吾身固自有間也其何以㑹斯道之妙用
而行其典禮哉信乎道不能自行而亦不可以虛行也
修徳凝道之功其可緩乎


  其周折皆王唐舊法也而沈釀之厚遂極鏗鏘要𦕈
備文章之能事原評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不凌駕而局自𦂳不矜囂而氣
自昌 作者於古文未免務為炳炳烺烺而制義則
[020-46b]
淸真健拔絶無矜張之氣








[020-47a]
  仲尼祖述堯舜  一章    潘仲驂


  中庸詳聖徳而擬諸天地因明天地之道焉夫小大合
徳天地之道大矣而聖人之徳能與之準自生民以來
孰有如夫子也耶嘗謂仲尼未生道在帝王帝王未生
道在天地是故堯舜文武道之會也仲尼祖述而憲章
則一貫之授有以執其中而先進之從有以識其大斯
道不在帝王而在仲尼矣天時水土道之原也仲尼上
律而下襲則時中之運配天以行健而安貞之吉應地
[020-47b]
以無疆斯道不在天地而在仲尼矣參三才以立極而
㑹萬善以成身以言乎統體則廣大而不禦也以言乎
流行則變通而不窮也擬諸其形容則吾知其覆也如
天其載也如地而髙明博厚之業與上下而同流者見
其統㑹之大焉其序也配四時其明也配日月而悠久
無疆之運準造化而合徳者見其流行之神焉則仲尼
與天地為徒矣而天地之道果何如耶天地之覆載皆
物也錯行代明皆道也物並育矣育之並者或疑於害
[020-48a]
而性命各正何害之有道並行矣行之並者或疑於悖
而循環無端何悖之有所以然者有小徳以顯天下之
仁而流而不息為物之辨為道之倫焉其斯以為不害
不悖也有大徳以藏天下之用而合同而化為物之命
為道之本焉其斯以為並育並行也易簡妙動静之機
而一神兩化以盡其利乾坤備性情之德而日新富有
以成其能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觀乎天地而在聖人
者可知矣


[020-48b]
  實詮細疏一字不架漏而氣脈復極融暢








[020-49a]
  小德川流  二句      歸有光


  道之在造化者有萬殊一本之妙焉夫盈天地之間莫
非道也而萬殊一本於此見之矣斯造化之妙而非聖
人莫之與配也中庸以仲尼之德言天道及此謂夫不
觀天地無以見聖人之德而不觀天地之德無以見天
地之大是故萬物之生日月之運四時之紀均之為德
之所在也夫茍因其相軋之迹而至於害且悖焉則疎
畧而無條理而天地之化窮矣今而不害不悖有如此
[020-49b]
者斯不謂之小德而如川之流者乎道固無所謂小也
而自其萬者而觀之斯則有見於分而謂之小德焉葢
大化運行之中無一物而不取足於天地之性則其分
布散殊之際亦無一物而不各涵其天地之全雖其理
未嘗不一而其變葢有不可勝紀者矣支分派别大與
之為大小與之為小莫不犁然各得以昭其不齊之用
而衍其不息之機道在一物一物一道也道在萬物萬
物各一道也道在日月四時日月四時又一道也三者
[020-50a]
同出而異用此造化之所以為萬殊而不可和也夫茍
任其區類之别而不能並育並行則小者散漫而無統
紀而天地之化又窮矣今而並育並行有如此者斯不
為之大德而敦厚其化者乎道固無所謂大也而自其
一者而觀之斯則有見於合而謂之大德焉葢交錯於
宇宙之間而散之在物者則有萬殊根柢于於穆之命
而本之在物者則無二致雖其變至於不可勝紀而其
理有未嘗分者矣渾淪磅礴統之有宗會之有原固有
[020-50b]
大而無外以運其合同之機而敦其淳龎之化一物之
道即萬物之道也萬物之道即日月之道也日月之道
即四時之道也萬象異形而同體此造化之所以為一
本而不可漓也是知小徳者一之所以分而為萬也而
仲尼之泛應曲當者以之大德者萬之所以統於一也
而仲尼之一理渾然者以之此仲尼之所以同天地歟


  玩註中全體之分萬殊之本八字則大德小德原不
是直分兩截敦化敦字即易傳藏諸用藏字意川流
[020-51a]
二字即顯諸仁顯字意無心成化天地之功用即在
其中文能細貼註意發揮曲暢







[020-51b]









[020-52a]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  一節 歸有光


  中庸贊至德之遠被而與天為一焉葢德至於聖則化
之溥也同天矣天亦烏能獨為其大哉且夫中和位育
之道可以合天地萬物者聖人稟其全焉若是而可以
一世之事業論之耶是故溥博淵泉吾之德也敬信而
悅民之心也以是心而觀於天下則天下無異心聖人
作而萬物覩光被於禮樂之區而四海九州近天子之
光而誦盛德者何限也而聖人之德在中國矣以是心
[020-52b]
而觀於蠻夷則蠻夷無異心中國治而四夷服混一於
華夷之界而九夷八蠻知中國之有聖人而致賓貢者
何限也而聖人之德在夷狄矣然此猶可以道里疆界
求之也至於舟車之可以至人力之可以通八荒之外
明主所以不賓者則固累譯不能通而非獨風氣之殊
而已推之又其遠者至於天地之所覆載日月霜露之
所照墜六合之内聖人所以不議者則固人跡所不至
而非特嗜好之異而已然在含生之類莫不有血氣心
[020-53a]
知之性則德化之充塞而自極鼓舞感通之速亶聰明
作元后其尊之之心同也元后作民父母其親之之心
同也葢德以存神神無體固莫知其方業以致化化無
跡故莫究其所窮若是而不謂之配天乎哉天之廣大
謂其無遺化也物未有出於天之外者也聖人之廣大
謂其無遺澤也物未有出於聖人之外者也彼德不若
聖人而强世以就我者十室之邑教且不行而可以語
是也哉


[020-53b]
  題句一氣貫注用法驅駕則神理易隔似此依次順
敘渾然天成無有畔岸化工元氣之筆也







[020-54a]
  惟天下至誠  夫焉有所倚  項 喬


  中庸歴言至誠之功用皆自然所以發明天道也夫至
誠之道天道也其功用之所就孰有不出於自然者乎
中庸三十二章發明天道而言此若謂德之不誠者雖
一事不可以倖成誠之未極者雖有功亦由於强致夫
惟極誠無妄葢於天下而莫能加是之謂天下至誠也
故於五品之人倫辨其等而小大有定比其類而彼此
相親曰親曰義曰序曰别曰信道敦於天叙天秩之餘
[020-54b]
極建於天下後世之遠也謂不能經綸天下之大經乎
大經所從出是謂天下之大本也無一毫之人偽以雜
之仁義之全體以具可以立天下之愛與宜也禮智之
全體以其可以立天下之敬與别也謂至誠而不能立
本可乎大本所從出是謂天地之化育也無一毫之人
偽以隔之元亨鼓萬物之出機吾以吾心之仁禮知之
也利貞鼔萬物之入機吾以吾心之義智知之也謂至
誠而不能知化可乎夫至誠之一身甚微而功用之所
[020-55a]
就甚大疑其有倚於物而後能矣殊不知惟其至誠也
則此心流行於人倫之間而道無不盡即所謂經綸也
豈待倚著於物而後能經綸之乎惟其至誠也則此性
從此心而具而取之逢原即所謂立本也豈待倚著於
物而後能立之乎此心之誠與天為一即所謂知化而
非但聞見之知也豈待倚著於物而後能知化乎是則
以一心而妙天下之誠以一誠而妙天下之用至誠之
道一天而已矣所謂誠者天之道不其然哉


[020-55b]
  毫無障翳制義之極則原評


  經綸立本知化育各到盡頭處為能與無倚𦂳相貫
注文句句從至誠心體上説無一浮散語明粹之至
不覺其朴直也





[020-56a]
  肫肫其仁          許孚遠


  至誠之經綸也可以觀天下之至仁焉葢修道以仁也
而非至誠盡經綸之實何以稱肫肫其仁乎葢嘗論之
一誠之理自其顯設於人道之常而萬世不易者為大
經自其貫徹於倫類之間而渾然同體者為仁仁者人
也大經之所以行於天下者也彼其誠有未至不可語
仁仁有未至不可語於經綸惟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
天下之大經吾於斯而知其肫肫乎一仁矣未有經綸
[020-56b]
之先一真無妄仁之所以立其體迨於經綸之際惻怛
流行仁之所以裕其施謂夫人之渾然而處於天地之
間不有以别之則亂亂吾不忍也故經乃所以為仁不
相凌奪不相侵害生民之類於是乎可以長久葢舉天
下而在聖人涵育之中謂夫人之紛然而各一其血氣
之性不有以合之則離離吾不忍也故綸乃所以為仁
上下相安大小相得有生之徒於是乎可與同羣葢舉
斯世而在聖人覆幬之内有一人之倫即有一人之仁
[020-57a]
聖人不能分所有以與諸人而為之聯屬為之維持以
通天下為一身者聖心之仁流衍而不息也向非至誠
則仁之戕賊者衆矣有一世之倫即有一世之仁聖人
非能强所無以行於世而需之匡濟需之曲成以合萬
物為一體者至誠之仁淪洽而無間也茍非聖人則仁
之能存者寡矣故曰肫肫其仁謂至誠之經綸即仁而
仁之至也乃所以為經綸之盛也


  其仁實從經綸指出淸切純懿中邊俱徹 題境深
[020-57b]
微雖奥思曲筆追取意義終想像語耳理熟則詞自
快可於此文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