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58-1a]
  學而時習之 一章      李光地


  聖人論學惟不息以㡬於成也盖時習者不息也朋來
由是不知不愠亦由是恱樂之驗而君子之歸固有入
其中而自覺焉者故魯論首記夫子之言此以勉人意
謂學者所以復性也性體無息學者亦惟不息其功以
求自得而底於成焉爾矣是故有弗學學則必繼詩書
吾既學之矣而非僅渉其文也涵泳焉由繹焉以藏以
息未嘗須臾離也禮樂吾既學之矣而非徒嫺其數也
[058-1b]
以治躬焉以治心焉一坐一立不可斯須去也時習如
此吾知其於學也樂而玩居而安其理之非外得也有
復而不厭之機而其生之烏可已也有動而無方之益
盖所謂入而後恱之者而學其益進已恱固時習之妙
也然所樂則有大焉修於已而及於人雖殊鄉異壤而
類必有應者吾徳於是為不孤也發於邇而見乎逺雖
四海九州而術無不同者吾志於是為有繼也朋來如
此吾知其於學也足以信於今行於後育英材而錫類
[058-2a]
固洽性分之公得傳人而嗣音尤幸道化之盛有所謂
悦而後散之者而學其益廣已樂固為道之志也然所
性則又不存焉抱義而處初無求乎人知之念而怨天
尤人久已冺也遵道而行容有人莫我知之遇而樂天
知命未嘗憂也人之不知如彼不愠如此吾知其於學
也足於中無待於外人雖不知而已獨知之自得之深
而道徳之歸也有日抑人所不知而天獨知之上達不
已而聖賢之詣也可期至於此殆所謂以成徳為行樂
[058-2b]
則行之憂則違之者而學其自此至已學者誠以吾言
思之其不亦然乎


  局法渾成辭意清切非讀書窮理積久有得未能如
此調適而稱心也





[058-3a]
  學而時習之  一節     韓 菼


  學以説進隨時自喻也葢學以時為程以説為候是惟
習者自知之耳矣子若曰夫人生平之業不可終窮而
要其始必有所從入焉以為得顧其所從入焉者不敢
但以為始事也其精神之所積固已貫乎終身以為之
途而其得之於心者亦遂有可以與為終身焉之致則
吾今得以學語人矣物之两有所嗜者必非情之至學
當距乎其外也静耳目心思之緣使之皆息而中之真
[058-3b]
者自生物之驟有所喜者必非情之深學當艱於其内
也積寢食憂憤之思有以自苦而中之甘者乃出則夫
學必從乎習而習無間於時而其中説之之致乃可得
而微言之始吾不知學之何以一涉焉而輙格也迨時
與發之而其境日徙矣夫人畢數年之力而意境不遷
有倦而去耳若夫天地之竒不終遥渺古今之富如可
贈言嵗月攻取之餘而所償有不暇給也亦差釋我生
之多負已始吾不知學之何以日多焉而無得也迨時
[058-4a]
與永之而其情善反矣夫人積數年之獲而尋究不深
徒奢無益耳若夫已讀之書一如未得極深之致猶謂
未精流連感嘆之下而其義引而愈長也亦遂覺吾心
之日新已且夫學之從容於其致者不必於其道徳也
執一器而得之於心聆一音而如接其人於我曽不相
屬而神眀輙以相貺夫學者之游心豈必正容而悟也
哉且夫學之浹洽於其素者又不必於其事物也掩詩
書而若渉於目屏絃縵而若知其物於心渺無所試而
[058-4b]
天機有以相涵夫學者之彌性豈其即象而求也哉然
而説吾知之而仍無以知之何也同是説而遞深焉少
壯之所得往往故吾而非今我矣則隨其時自領而已
矣同是説而各際焉两人之所得往往相與於無相與
矣又隨其人自領而已矣顧安得一時習者而相期進
此乎


  盡洗積習陳因語與注義正相比附雖詞調為人所
勦襲而精神歴久常新


[058-5a]
  巧言令色  一節     魏嘉琬


  聖人於人之務飾者而推見其所存焉夫仁者心之存
也而務為言與色之巧且令則心不已馳而去之哉且
夫人心之仁欲其息息而存之也心有所之而仁隨之
去矣外不任其自然内已失其本然則人心之存亡不
必入其心而試之已君子有鄙倍之棄則亦謂之修辭
焉然吾聞其棄鄙倍而已何縁獨得巧也君子但亢厲
之捐或亦謂之修容焉然人見其捐亢厲而已何術以
[058-5b]
致令也乃拙者不為也而搆於形似之間則何其巧知
其心之曲折於是言而乃得如是之巧者矣莊焉者弗
為也而强作煦和之態則何其令知其心之摩擬於是
色而乃得如是之令者矣夫言為其巧則心漓而之於
言猶可知也而心已之於人之聽之者而並不在言也
色為其令則心漓而之於色猶可知也而心已之於人
之觀之者而並不在色也葢言依其質即不為是巧而
仁豈遂存於所言况益之以巧乎色任其天即不為是
[058-6a]
令而仁豈即麗於其色况甚之以令乎以為巧則非由
中之言就此不誠之意而仁亡然使其誠於是巧而致
虚以為信則由中之巧不甚乎故第即其所以務巧之
心以推其仁之已去而不必更論其不誠以為令則非
根心之色就此偽造之意而非仁然又使其日造是令
而由襲而入天則根心之令不甚乎故第即其所以務
令之心而知其仁之既離而不必更責其偽造吁心之
不存而仁何有心之别存而何有於仁也哉


[058-6b]
  不於巧令痛加詬斥直抉心徳之亡出以婉約言簡
而味長原評







[058-7a]
  敬事而信  三句      張志棟


  道國之經有五而本計得矣夫敬信節愛時使皆本計
也道國者可不勉哉嘗謂致治之術多端而善為治者
必進而詳其體要所存惟嚴以貞一已之志而寛以聫
萬物之情斯本計得而國家乃可久安而長治千乘何
以道哉其首在敬事治道之升降視㡬務之修廢以為
端而小心者大業所由集也道何可不敬喜事者易荒
持其衷者以慎畏事者易廢厲其志者以勤則國無廢
[058-7b]
事矣而次又在信化理之盛衰視政令之煩簡以為量
而紛更者疑貳所自生也道焉可不信酌理勢以埀道
揆信以義而起規久大以昭法守信以誠而貞則國無
繁令矣其次又在節用月要嵗㑹無不下取於閭閻茍
儉約未至非所以重民命也即非所以重國儲節焉以
不得不用者尊王制以不敢過用者清君心則理財之
道得矣而次又在愛人百官萬民各思上通於黼座茍
體恤未周非所以固人心也即非所以固國本愛焉而
[058-8a]
輔吾治者有禮以相接而待吾治者有恩以相維則御
下之道得矣雖然政教修者國必强仁儉至者國必富
履豐處盛而軍役煩興曠農廢業其累盛治者豈少哉
道在使民以時下既以裕胼胝之力上亦以杜浩大之
萌則國無過舉矣凡此者皆本務也道國者審諸


  非無絢爛之章檢其句語不落郛郭即入拙滯轉取
此切近眀顯者


[058-8b]









[058-9a]
  信近於義  二句      錢世熹


  始之不可忽也即信而已然矣夫信不期於必復而期
於可復舎義其將能乎且自人與人不能不接也則以
言為端人與人不能不疑也則以言為質至質不足恃
於是風烈之士起而力矯之重然諾矜期許豈非當世
所稱賢豪間者哉然或言矣而不復復矣而不如其不
復此非信之過也信而不知所以信之過也夫信之渝
不於其渝之日有先之者矣信之踐不於其踐之日亦
[058-9b]
有先之者矣此其要在義吾之信即不敢自謂精義然
獨無近義者之可守乎則吾之言即不敢必其盡復然
獨無可復者之足據乎茍信近於義吾謂其言可復也
凡信之不可復者有故在乎意之不經而其後忍而背
之也意之不經而出於輕躁之舉以為可任無虞耳廼
理當阻格之時往往保其初心而不獲將悔而更之也
而約己在前將曲而全之也而失已莫挽事難兩顧則
必取今日之義而棄其前日之言此亦事之無可如何
[058-10a]
也若審於人與已之際而酌於時與勢之間後之两難
者何由而至焉抑信之不可復者又有故在乎辨之不
早而其後忍而成之也辨之不早而動於感激之私以
為可矢無負耳廼誼闗君父之大往往陷於惡名而不
辭方其諾之也而誤已在初及其遂之也而誤又在後
累有重加則雖全一時之言而已傷萬世之義此亦事
之良可悼惜也若裁以中與正之宜而嚴以公與私之
介後之重累者何由而至焉君子知其然也故不敢以
[058-10b]
身輕許人不敢以事多許人其周詳慎重固大異乎豪
侠之為而卒也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即力窮徑塞天下
皆得而諒其誠葢人於復之日憶言之時而此於言之
時留復之地夫亦計其終有可居之功而已矣抑未嘗
言之而不行未嘗行之而不勇其踔厲迅發若無異乎
豪侠之為而卒也受其所是辭其所非即遂志捐軀天
下皆不得而議其過葢其不可復者必不形之於言故
其凡所言者舉可要之於復夫亦恃其始有不可易之
[058-11a]
道而已矣不然氣浮而慮淺識寡而情多吾未見有能
善其後者也天下事豈獨一信哉


  朱子云言而不踐則是不信踐其所言又是不義通
篇本此兩意相承文筆更為爽達





[058-11b]









[058-12a]
  詩三百  一節       李光地


  約言全詩之義示人以性情之教也葢詩道性情者也
得其性情之正則無邪思矣詩之所以為教者如此故
夫子有感於駉篇之辭而掲以示人曰吾門之教以詩
為稱首舊矣葢其端起於志而其效可以興吾嘗欲約
其㫖以示人乃今即於詩得之夫詩三百至多也而吾
直以思無邪之一言蔽之而已矣何則禮以齊民坊欲
而詩則極其情之所至而不禁葢人心之有者不可無
[058-12b]
也要以發乎情者止之乎禮而已樂以易俗移風而詩
則仍其俗之所尚而不改葢人事之著者不必削也要
以興於詩者成之於樂而已人情之切者莫如飲食然
而禮即由是始初焉矣詩則自夫婦之宜言君臣之饗
燕幽而至於祖考神眀之醉飽其嗜欲貫為一條而唯
是食息之頃鄙吝生焉以為天職即於此而隳也人情
之至者莫如男女然而道即由是造端焉矣詩則自庶
士之歸妻公侯之逑匹極而至於祖妣天地之合祭其
[058-13a]
忻歡通為一理而唯是牀簀之間褻慢中之以為天命
即於是而不行也是故極思之致以窮人心之變立無
邪之教以約性命之歸雅頌之篇往往作於賢聖之徒
其言固已比於謨訓即或男女詠歌各言其傷而其惻
然動人者亦足以交有所發而増夫三綱五典之重王
澤之行往往得其本心之正其風固己進於淳古即或
政亂民流各行其私而其醜不可道者益足以大為懲
創而厚為禮義廉耻之坊然則思無邪一言者其先王
[058-13b]
教詩之指也夫其亦學者讀詩之要也夫


  他人皆見不到説不出惟沉潛經義而觀其㑹通方
能盡題之藴惬人之心若此






[058-14a]
  道之以政  一節      方 舟


  政刑非所以恥民故不能過得於民也葢民免而言政
刑者之志得矣而為政刑者之術亦窮矣恥不能無而
謂免可恃哉且長民者固深慮民心之不可問也而一
切之法行焉以為民知有法則有所忌於上而不知民
知有法則益無所忌於上何者謹相避於法之中而法
所不及之地上固不得而問之也葢自三王以降其上
雖有願治之君救時之相而皆謂之失其馭其民雖粗
[058-14b]
安於耕鑿時馴乎教令而皆謂之失其性其所為失其
性者以其心之無恥也其所為失其馭者則所以道之
齊之者非也夫使民皆有恥則無事於道之齊之矣惟
其無恥而後道之以恥惟其無恥而後齊之使知所恥
而奈何其以政刑也彼亦習見夫亂國暗君之相屬也
政愆而吏不知所守刑瀆而民不知其威而茍無失於
繩墨之中遂鰓鰓焉以為道之齊之之有具彼亦習見
夫誣上行私之不可止也干政典而矯以私行觸刑辟
[058-15a]
而義不反顧而茍不見其抵冒之迹遂躍躍焉以為斯
民恥心之已生而不知此其免也而非其恥也彼其心
以為上方自勵於法而未少挫也吾驟而扞焉必不勝
矣夫政刑固無不變之勢也姑潛身以俟焉以乗其倦
而奮吾謀而其法固有所不行也彼欲禁吾之欲而不
得逞也吾顯而犯焉必無幸矣夫政刑固皆有可徵之
迹也吾舞智以御之隂用其實而陽避其名而吾欲依
然其可逞也然則民之免也乃其所以無恥歟且夫免
[058-15b]
亦何可常也必其時為可行吾政刑之時必其人皆能
守吾政刑之人平時束於法令而無所遁一旦有故將
有玩而不行者矣即幸能久安而無變而亦常守此蘊
而不測之民而已矣吾能謹其操柄而無所弛後世少
惰將有溢而四出者矣即常能相持而不敗而亦暫操
此蓄而欲潰之民而已矣無恥之害如此政刑之窮如
此故先王之託於民者深且厚而責於己者重以周也


  以歐蘇之氣達朱程之理而叅以管荀之峭削可謂
[058-16a]
成體之文








[058-16b]









[058-17a]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儲 欣


  導民以善民胥勸矣夫民之勸視上所以導之舉以善
而教以善能勿勸乎今夫望人以道徳之良斷非刻責
之所能為功也公卿大夫操化民濯俗之權日責之而
不應徐導之而自從盖其法良意美誠有以開其所慕
而與以所恃也是故敬忠而外民勸亦自上矣民之能
勸者徃徃於一朝之間勃然振其有為之氣而作其氣
者自上也民之能勸者徃徃積歳月之久油然絶其自
[058-17b]
棄之情而固其情者自上也今日者户鮮可封士忽偕
讓子大夫即日討國人而申儆之人心未有應也其咎
安在夫亦惟是書升論秀之典廢而積行而處巖穴者
有壅於上聞者焉民也耳而目之以為為善無益也則
退然阻矣夫亦惟是黨庠術序之制湮而中材而渉末
流者有莫知嚮方者焉民也返而思之以為欲善無由
也愈爽然失矣有如民望所属則考其徳而舉之與其
為善於國也不如為善於鄉斯亦足以樹之風聲矣而
[058-18a]
茍有不能曷忍置乎師儒董戒凡以眀有教云耳有如
民譽未起則選於衆而舉之與其為善於鄉也不如為
善於家斯時必且驚相告語矣而凡屬不能尤加意焉
飲酒讀法無非教以善云耳雖君相之選賢與能其大
㫖不僅歸於風厲而事則足以相觀雖朝廷之講學行
禮其責報不止在於目前而理則處其易入人心易怠
而難奮自古帝王處斯民怠惰茍安之日未嘗不有術
以起之簡厥修以震動其或不修所以作百姓之氣而
[058-18b]
導之奮也人心易奮而難久自古帝王渉斯民奮興鼓
舞之㑹未嘗不有道以堅之升厥良而引翼其未即良
所以固衆庶之情而導之久也民知所奮胥克用勸民
知可久胥克用勸有慕於前胥克用勸有恃於後胥克
用勸盖法良者從化意美者格心自然之效也且夫民
之善否惟上所𨗳藉令子大夫登進匪人而胥國之成
人小子悉以不肖棄之則民之從不善也亦如相勸矣
夫固有導之者也反是而觀民勸豈徒使哉


[058-19a]
  順逆兼行精神全注則字原評


  胸有書巻落筆雅秀故意無殊絶而文特工







[058-19b]









[058-20a]
  書云孝乎  三句      劉子壯


  聖人欲以孝治而援書所以道政者焉夫政非盡於孝
也即書之云孝未遂以為政也然惟孝能友而政於是
施焉殆有如書所云矣且論政者誠明乎其本而達其
所以推之之實則雖不言朝廷而明王之治出焉古之
聖人觀起化之原而以王業求諸人道審命治之典而
以國事寄之家門儒者讀其書而志之葢亦可以見其
大矣子以為政求我乎夫亦欲其有政耳王者有天下
[058-20b]
之政求令徳以重根本之地敦本行以知官人之方是
也君子有一家之政得乎親以觀歡心之聚學為弟以
達和樂之孺是也故古者所傳不皆為政之人而决無
不能事親不能事長之人而吾人自立所謂有政之事
即其所求乎子所求乎弟之事書不云孝乎惟孝友於
兄弟施於有政此成王為東土命之也自古誥文必先
其封疆之險要制馭之大計而書獨推其門内之行夫
殷頑於兹再世矣一温温子弟其以勝此無難乎若曰
[058-21a]
父子之際兄弟之間古人所難女如是孝也以孝之事
推之友以友之事成其孝兼而及之盖自一室之内亦
既有其紀綱也已抑君陳為太史冊之也自古命官必
先其經世之大畧起家之積勞而書獨揚其立身之節
夫東夏為情叵測矣彼循循家事得毋處之未優乎若
曰唐虞之際三代以來孝弟而已女如是孝也可以專
乎孝而言孝可以兼乎交而言弟舉而加之盖自二人
以下亦既有其經綸也已夫人必有忘於其父母之實
[058-21b]
而後漸不有其兄弟故古之為政者其以受兄之命亦
若其父命之也且直以父事之古我王季於太王則孝
之於太伯則友之對之父而無愧即對之兄而無悔也
原書之意直若謂惟孝者友於兄弟焉所為單舉之曰
孝也乎抑人能全乎兄弟之義而即以全乎其為父子
故古之為政者其以終兄之事亦若其父之事也且并
能以其兄權之即我周公於文王為能子於武王為能
弟不敢於其兄而有私即不敢於其父而有忍也原書
[058-22a]
之意直若謂惟孝者友於兄弟而即施之為政焉所為
併言之曰孝也乎由此觀之書言政而必先乎孝盖誠
有深義也歟


  引書只言孝書詞兼言友側舉並舉及影照魯事處
深得引證之意 作者胸中頗有書巻筆亦健爽但
不可以書理引繩批根字句亦多不檢宜分别觀之



[058-22b]









[058-23a]
  文獻不足故也  二句    儲在文


  推無徴之故而夏殷之禮㡬息矣夫文獻者禮之徴夏
殷之文獻何如也足不足之際聖人三致意焉意曰夫
人有所撰述以信今而傳後者往往博極羣書如出一
人之手交遊列國用決一日之疑至於議禮紛紜證據
尤重而無如夏殷之不可復識也盖杞宋至今日而陵
夷甚矣雖然夏殷之禮大經大法周官載之一物一名
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説茍通其義安問其子孫而吾必
[058-23b]
徵於杞宋者以其為文獻之所在也今夫先世圖籍藏
於秘府則官司掌之而草澤之中有討論得失成一家
之言者亦可採而為國史之補故在朝在野均號曰文
而杞宋之文則闕如矣名卿大夫習於掌故則物論歸
之而韋布之列有師友淵源通一代之典者亦可就而
問王制之遺故或出或處羣推為獻而杞宋之獻則云
亡矣吾嘗過其地思欲網羅散失勒成一書而進無所
考據退無所折衷僅有存者不過什一之於千百安在
[058-24a]
其能足也嗟乎尚何言哉且夫文獻之不足有天有人
夏殷至今遠者千餘年近者且五六百年其為時既久
况東樓續封商季已失其職武庚不靖朝歌再燬於兵
時異勢殊日就蕪沒若是者天為之也而其後上無修
明典物之君下無崇尚風雅之俗降伯降子杞既下即
於夷而宋自戴公求頌向戍獻禮以還君臣之間漸安
固陋此則人事之過而無所辭咎者也是故言其大槩
彷彿得之而節目之周詳殘缺失次經緯之本末傳聞
[058-24b]
異辭杞宋無徵則他何望矣非然者按其圖籍與其賢
士大夫游是非可以折衷因革得所考据吾誠不自揆
猶能論列其事與周官並存而其如不足何哉嗟乎文
獻二者當其存不見可貴求之而不得則鄭重而愛惜
之矣君子欲有所論述以傳先王之大全而事遠人湮
束手無䇿積數十年之志一旦而隳之此窮年兀兀好
古積學之徒所為發憤而増歎也


  風神秀逸中具有生氣奮鬱不僅得古人之形貌


[058-25a]
  或問禘之説  一章     李東櫰


  禘難知而可微㑹也當即流而思其原之遠矣盖治天
下其流也而大報本其原也既曰不知而復指掌以示
意或人猶可與微言者嘗思孝治之隆詳於報本而萬
化之理起於推恩聖人南面而聽天下而追遠之祭遂
極於靡可加後之人第即其推恩之無外亦可悟原遠
者流長而創制之精思卒未可輕為議矣何者王者祭
其始祖所自出之帝而禘行焉是禮也肇造本於虞廷
[058-25b]
而統紀遂沿於三代配食不叅羣廟而典制曠舉於五
年其理攝乎治明治幽之備而其誠貫乎得姓受氏之
先是亦好學深思者所當詳求其説也或人不子之詢
而誰詢哉然而禘説之難知也將自其儀文度數而淺
求之則九獻陳於室萬舞作於庭而玉豆黄彛森然其
交列也雖執籩之下士設業之伶工其皆能辨之如自
其報本追遠而深言之則既不同於明堂之配帝又不
同於郊祀之配天而通微合莫穆然遡厥初也雖敦琢
[058-26a]
之嘉賓肅雝之顯相其猶難識之盖先王之制禮也以
天下為量而先王之治天下也即制禮為推推所尊以
達於尊者之所尊而致慤則著之忱不以遼𣺌而無憑
也則下推之以蕃子姓旁推之以篤宗盟皆吾尊祖之
心所為聫其志氣也時地雖殊有二本乎不出堂階而
宇内之氣清和咸理此制行焉耳推所親以達於親者
之所親而致愛則存之思不以幽遐而有間也則遠推
之以育萬邦之黎獻廣推之以合萬國之歡心皆吾親
[058-26b]
祖之心所為同其胞與也規為雖異有異情乎臨朝淵
黙而阻深之境情偽周知此道明焉耳故知禘之説而
天下無難治矣夫人不敢謂治天下為無難而敢輕言
禘哉其創垂闗一代之精意必上可㡬乎作者之聖而
後下可稱乎述者之明其感孚接上古之神靈既能窺
杳冥而識受命之符何難觀廟中而知境内之象指掌
以示夫子雖不與深言而報本之𢎞推恩之自或人倘
亦悠然㑹矣即流可以思原不亦信乎


[058-27a]
  此文之揣合時調者然氣象安重詞語的實塲屋得
此猶不失雅正之遺







[058-27b]









[058-28a]
  射不主皮  一節      張玉書


  聖人即射以論世而不勝古治之思焉盖禮射惟治世
行之至於春秋而尚力之風競矣子能不思古道哉且
從來盛衰之象其端先見於一鄉而及其寖久遂成為
風俗盖風俗之轉移因乎世運君子觀於鄉而有今昔
殊尚之慨則世變存其間矣吾兹有感於射也王者治
世之具不一而教禮教樂與教射並行即用射之禮亦
不一而燕射賓射與軍射並重原其義類若萃天下之
[058-28b]
子弟隂消其積弱之形考諸遺文又若率天下之人才
羣誘以不争之化記有之曰射不主皮棲革以示堅也
而勝負不存乎此也貫札以示强也而賞罸不存乎此
也嗚呼此何為也哉天子諸侯咸揖讓以奏節是其講
明於内正外直者原非較力之人國老庶老咸酳饋以
明謙是其寓意於耦進耦退者更非角力之地非其人
則不同科無容强也非其地則不同科無相妨也而吾
竊俯仰於其世焉徂維求定之日先王雖欲衅車甲而
[058-29a]
有所不能至於從容燕飲而講辟雍之儀盖在武成既
告可知也鷹揚戮力之年列國雖欲興齒讓而有所不
暇至於圜橋觀聼而被儒者之服盖在教化既行可知
也夫國家承平百餘年矣功徳不衰而軍容得以盡偃
非示玩也蒐苖獮狩四時自簡其軍實而更以庠序之
樂育黙固於苞桑遵斯道也戎兵詰於司馬徳行董於
司徒法制相維而何傷夫忠厚也哉百姓休養歴數傳
矣侮亂不生而兵萌得以盡息非無備也兵甲車乘萬
[058-29b]
井無闕乎公徒而特以矇瞽之化導登進於髦士遵斯
道也王國之政下被羣侯十五國之風上貢天子比户
可封而何疑於刑措也哉其在於今父老之傳聞猶可
求諸鄉校然議尚徳於徴車之㑹鮮不以為迂矣學士
大夫之寤歎原慨慕於西京然欲匿武於悉索之餘吾
亦知其難矣古道之不可卒復盖今古之世變為之也
嗚呼伊誰之責哉


  前半持論有典有則後幅從聖人慨慕古道唱歎而
[058-30a]
出詞雖濶遠義實不泛文之光澤美潤更非外腴中
枯者所能彷彿







[058-30b]









[058-31a]
  君使臣以禮  二句     熊伯龍


  聖人明事使之實而君臣之道正矣盖道莫重於君臣
未有可以漫嘗者以禮以忠聖人所為正告哉對定公
曰天地之位定而君臣立君臣之志交而萬化興天下
所厚期者惟此君臣而君臣亦無容以自怠焉公欲知
使臣事君之道乎名分不可易使臣者君之所以為柄
也然明其為使而臣志安明其為使而君志肆則否泰
徵乎動静職業不可廢事君者臣之所以成身也然衆
[058-31b]
著其事而策力出衆著其事而茍安生則邪正辨於㡬
微臣則謂使臣者措之而正施之而行惟禮為然萬事
萬物待治於禮而以感賢士之心則尤切特能用不能
用耳殊事合敬位無大小而亷恥一别嫌明微勢無親
疎而裁制同願君無忽嚬笑焉夫世之使臣者有光明
端慤而服者矣有智取術馭而亦服者矣而綱紀之辟
有大體而無細效盖嘗考堯舜湯武之為君而見末世
之爵禄誅罰不足言也夫亦慎守乎聖帝明王之意而
[058-32a]
已矣臣又謂事君者不負吾君不負吾學惟忠為然萬
情萬理咸喻於忠而以處上下之際則尤宜特有至有
不至耳君心未純不可謂我心之已殫守道未貞不可
謂天道之難回願臣勿忘夙夜焉夫世之事君者有設
中乃心而人不見者矣有二三其徳而人亦不見者矣
而盡已之道有是非而無疑信盖嘗考臯䕫伊周之為
臣而見末世之智勇功名不足稱也夫亦勤思乎帝臣
王佐之本而已矣之二者不可以有所待君責臣之忠
[058-32b]
臣責君之禮是交待而莫或倡也惟禮與忠彼此居無
求之地而明良胥勸之二者不可以有所形君自謂有
禮臣自謂能忠是两形而流於怨也惟禮與忠性命有
相繫之隠則保定無窮君臣相得而天下國家有不治
者未之有也


  禮忠二字不肯作三代以後語自記


  氣象廣大疎越不作一刻至語盖由於前人發揮之
外不能更出新竒其一種血性粗浮語又知其於題
[058-33a]
無當也故斟酌而取其衷乃名家作文最有體認處








[058-33b]









[058-34a]
  管仲之器小哉  一章    韓 菼


  聖人深惜齊大夫之器難與或人道也夫管仲之功誠
偉所深足惜者器小也此即儉知禮能解免乎而况不
儉不知禮乎且夫其人而不為聖賢之所刻求者必非
竒才聖人得一天下才樂為之反復於其人盖嘗於其
功名所從出之處以觀其品量何如而不知者則又從
而曲為之説吾甚歎夫千古之才人盡掩於庸衆人之
耳目而其真不出也管仲之功即夫子嘗仁之然子亦
[058-34b]
有言仁之為器重為道遠而取數多則知夫人以功而
與於其間者未可一槩而論也一日者推求原本而因
有器小之説夫成天下之大功者忘天下者也古之人
或耕於野或居於山即蕭然無與而其所受者自大出
則取諸其懷已耳而否則若將終身焉若仲者豈可貧
賤乎當其徘徊潁上竟托於豪傑失意縱達不覊者之
所為三仕而三逐三戰而三北而仲之生平亦能動而
不能静者矣且夫邀天下之大利者必有所不遑於其
[058-35a]
身與其君者也古之人既度其身之不茍又曲成其君
之大有為即節目疎濶而其所持者自遠成則數世享
其徳焉耳而及吾生固不必汲汲焉若仲者能稍迂拙
乎迹其大匡小匡一切皆智取術馭爭効旦夕間之所
致禁羣小人之進而不能奉一君之終而不得而仲之
舉一國猶若不足而非處其有餘者矣是故人各有本
量焉而區區於事為之跡皆末也以盖世之才而多憾
以非常之事而無嫌盖相循於其本也古大臣徳光上
[058-35b]
下勤施四方即土田陪敦備物典策三公服加命之衮
嗣王展拜稽之儀而天下卒不得議之為奢為僣茍不
然而儉以矯奢意常自下即豚肩不掩澣濯以朝不惟
不敢上干邦君之典而且不敢自同卿大夫之列而君
子亦第許之為不奢不僣而獨奈何或人聞器小之説
而以儉為仲解且復以知禮為仲之不儉解嗟夫論古
無識至遷就古人之失而文之以美名直為古人愚耳
如或人者豈可勝道亦不足與辨也彼言儉姑與言仲
[058-36a]
之不儉而已彼言知禮姑與言仲之不知禮而已夫三
歸官事不攝之非儉塞門反坫之非禮或人所知也若
器小則非或人所知也


  將古今帝臣王佐與仲生平事實叅觀則器之大小
自見卓識偉論當與蘓氏諸論並垂


  如此説器小並管氏身分亦殊不易及閎中肆外揮
灑如志良由讀書有識後二比依寒碧齋晚年訂本
較前刻詞義更深穏從之
[058-36b]









[058-37a]
  子語魯大師樂曰  一節   儲在文


  聖人以可知者語樂官而樂之理傳矣夫自翕而純而
皦而繹音也而理具焉皆其可知者也夫子有正樂之
意故以語魯太師曰樂之在守官者其數多而難紀也
樂之在審音者其理微而可推也大樂之失傳久矣自
吾論之樂其可知也樂與天地為昭聚而復散散而仍
聚者天地之道也樂以人心為本一分為萬萬協於一
者人心之理也故樂有始焉有從焉有成焉當其始作
[058-37b]
自無而有者聲也自微而著者氣也堂上之樂以歌為
節所以貴人聲而絲肉合同堂下之樂以管為均所以
重人氣而笙歌齊一既備乃奏聲雖㑹而未暢也始奏
以文氣猶凝而未舒也我知其翕如也夫聚而必散者
氣也合而必分者聲也由是而發揚其氣由是而滌蕩
其聲從之而樂之條理備矣夫且氣和而聲應八音也
而如出一音聲和而律諧衆器也而若出一器我知其
純如也夫且氣有清濁而聲肖之按節而井然不淆聲
[058-38a]
有高下而律從之執管而昭然可辨我知其皦如也夫
且一氣流而不息聲亦纍纍而貫而往復循環五聲迭
相為經律亦生生不窮而上下賡續我知其繹如也樂
至是庶㡬其成矣以是用之鄉國則金奏笙奏皆以三
終而自升歌以至合樂聚而散散而仍聚者如是焉所
謂宵雅肄其始闗雎亂其終樂之小成也以是薦之郊
廟則六律六同旋相為宫而自一變以至九變合而分
分而復合者如是焉所謂金聲以始之玉振以終之樂
[058-38b]
之大成也天地之道不變一闔一闢可以悟聲氣之元
焉人心之理常存一動一静可以識美善之故焉由今
而稽之古則合止為經詠間為緯直可追其象於簫韶
之九成由聲以騐之容則山立於初皆坐於亂并可通
其義於武舞之六變矣子大師備官而未之知耶茍非
知之何以正之哉


  南軒云周衰樂廢雖聲音亦失之聖人因其義而得
其所以為聲音者而樂可正也篇中天地人心等語
[058-39a]
既探其源逐段標出聲氣二義尤見讀書融貫








[058-39b]









[058-40a]
  子謂韶盡美矣  二句    王汝驤


  即樂之美者而深觀之聖人獨有契於韶矣盖善固即
在美之中而其深觀之而無憾者則惟子之謂韶有是
夫且夫物莫不有其至分焉非一説之所得而盡也而
况聲音之道乎然至求之於至分而使後之人果不得
以一説盡焉則雖古今聖人亦有相望而不敢知者乃
一見於子之謂韶夫韶之為樂則固居乎分之至矣詩
歌聲律之元天子能言其故故五聲八音獨詳於四代
[058-40b]
之書者韶也㡬康勅命之㫖在廷咸得其精故君歌臣
賡首開乎雅頌之音者韶也故嘗聞夫子之謂之也笙
鏞無奪於倫羽籥皆從於律觀止矣夫子曰未已也習
其數矣進而求其志得其志矣進而見其人純粹以精
其氣象又在論倫之先者獨此耳盖反復焉而無遺憾
也稽諸抗墜之微察諸疾舒之節盡之矣夫子曰不然
也樂其象矣從而動其本窮其本矣因而知其變合同
而化其和平又在性情之表者獨此耳盖由繹焉而有
[058-41a]
餘思也盡美矣又盡善也子之謂韶如此制作之精有
數存焉雖聖人亦能為美不能為善而天時人事之交
隆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故雖宫懸殘缺之餘而至徳輝
光自非金石管絃之可得而遽罄器數之粗義即存焉
雖夫子亦舎其美無以見其善而神明迹象之交融有
知其然而不能言其然者故即異代考稽之下而情文
參互初非正容端冕之所得而遽明盖必至於又盡善
而韶之為美與子之契韶均極其至也矣不然論樂而
[058-41b]
徒以美而已則夫總干而山立者獨何遺議之有焉


  盡善註脚原不外性之揖讓二義然於口氣中叙出
則於記述體有碍中幅運化吞吐超妙絶倫其含咀
虚神處尤為微至原評


  此題最難得其真際惟此文可使讀者窺尋其意象
而得之可謂精能之至



[058-42a]
  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邵 惔


  尊好惡於仁惟無私者能照物也盖人之不能好惡者
私為之蔽也仁者無私而物照焉天下所以羣服其能
歟嘗思用情之難也用焉不得其當無論施之人者未
必服而先自失其所以為心若夫心之廓然至公者常
立於有理無欲之地而天理人欲之辨當其前而自分
推之而有刑賞受之而為勸懲猶其後也何則好一人
而賞隨之惡一人而刑及之此好惡中之能也而非能
[058-42b]
好惡之源夫能好惡之源則必求之無好無惡之天矣
好一人而天下勸惡一人而天下懲又好惡後之能也
而非能好惡之本夫能好惡之本必先釋其作好作惡
之私矣其惟仁者乎古來忠孝之行聞風者尚有遐思
而或當前而不好者有不仁以為之拒也即不盡不仁
為之拒而無全體之仁以相召則投之也必不融而應
之也必不速仁者不先存一好人之念而遇其人之可
好者油油乎好之好其仁也非好其人也本仁以行好
[058-43a]
而好之中始無餘量矣古來讒殄之徒讀史者猶懷餘
憤而或當前而不惡者有不仁以為之迎也即不盡不
仁為之迎而無全體之仁以相勝則嫉之也必不嚴而
斥之也必不盡仁者不先存一惡人之念而遇其人之
可惡者蹷蹷然惡之惡其不仁也非惡其人也本仁以
行惡而惡之中不留餘憾矣當其辨貞邪於疑似之間
别忠佞於㡬微之地有共服其精明者矣顧精明誠鑑
物之用而有時好察之主出之不能不受其䝉好生之
[058-43b]
主行之初無一枉其實者有我與無我之别也則惟仁
者之無我而好惡正焉耳當其擢大賢於羣謗之中斥
孔壬於衆譽之口有共欽其神武者矣顧神武誠服物
之才而有時英斷之主出之容有矯枉之過慈祥之主行
之必無牽制之私者多欲與無欲之别也則惟仁者之
無欲而好惡當焉耳然則君子亦仁而已矣不然雖好
惡徧天下豈得謂之能好惡耶


  從好惡辨析出能字從能字勘入仁者中股相召相
[058-44a]
勝二義直透題堅後股旁引以發題藴語亦醒豁








[058-44b]









[058-45a]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張 江


  歸好惡於仁者慎其本也夫仁好惡之所從生也人自
不仁乃喪厥能耳何竟讓仁者獨哉嘗謂天生人即以
大生之理付之則人與人其臧否得失自有不忍不相
闗之處情者理之騐也自夫人高言無情或托渾厚以
居之冀以免於刻薄之咎而刻薄抑又甚矣然則好人
惡人顧可易言能乎哉人負一形而立曷以使之莫逃
要生於已之自形而已當體之有無不可知而何問人
[058-45b]
也人挾一心而前曷以使之各當要如夫我之初心而
已吾中之是非先自亂而又安論人也甚矣好惡之未
易能也必也其仁者乎仁者初不慮人之不受吾好惡
也但内顧吾心無故而好無故而惡而毫不可自解其
何堪此不祥哉誠於其物有反之而必慊者焉而後一
好一惡皆其不自恕之念所周少虧焉仁者必大不暢
於其心也斯交暢之矣亦初不慮人之不服吾好惡也
但還按吾心有故而好有故而惡而迄無以自得其孰
[058-46a]
贖此重疚哉順於其則有行之而無事者焉而後一好
一惡皆與不容僣之命相推少溢焉仁者必大不平於
其心也斯衆平之矣是以喜怒哀樂亦偶然忽至之情
而不以偶而誤何者人世舉之為一念者仁者應之皆
全心也至於反復精詳積終身之常以求當一仁者之
偶而念不得所起萬不能以相䝉是以愛憎取舎亦感
而相遭之故而不以感而馳何者人世之所為事權仁
者之所為性命也至於平旦清明即一時之静已頓入
[058-46b]
乎仁者之感而理不滿於微終不能以實據則信乎其
唯仁者有矣顧誰無好惡而讓仁者獨哉


  貌相形聲雅近章羅其銳入微至處亦似之若更能
取其神而變其貌則品格愈髙然即此已去離塵俗




[058-47a]
  富與貴  一章       田從典


  君子求仁之功有由淺而深者焉夫不處不去可以見
君子之不去乎仁矣然非極之存養之至亦何以見其
功之密也哉且學者茍有志於仁亦惟自治其心而已
矣吾隠微有倚伏之勢在制其人心之萌吾旦暮有離
合之形在充其道心之極始於至粗終於至精君子以
為非一日之事而終身之事矣今夫役役於富貴貧賤
中者小人之行也皇皇於仁者君子之行也論君子而
[058-47b]
必測之於小人之途斯亦淺之乎窺君子者矣然而富
貴貧賤者仁不仁之分境欲惡者仁不仁之大閑也君
子於處與去之間力求戰勝以自異於去仁者之所為
然後徳成而名以立焉顧謂此即可以盡求仁之功則
猶未也何則求仁而必先於富貴貧賤者所以制其人
心之萌求仁而不止於富貴貧賤者所以充其道心之
極且即以富貴貧賤之仁論則古之至仁大聖亦有天
下而漠然不與匹夫而若將終身者要亦惟是安土敦
[058-48a]
仁而豈徒不處不去之事乎是故仁體事而無不在者
也而君子之於仁則求其全體而不息者也昊天明而及
爾出王昊天旦而及爾游衍仁之不違乎人者極之一
時一事而皆然敬天怒而無敢戲豫敬天渝而無敢馳
驅君子之不違乎仁者亦即極之一時一事而俱密語
其常則終食之間無違矣夫終食豈足以盡仁而君子
以為不極之於至暫仁之所為斯須而不去者不能無
間於偶然也語其變則造次顚沛之必於是矣夫造次
[058-48b]
顛沛豈足以盡仁而君子以為不極之於至變仁之所
為無入而不得者不能不震於猝然也盖君子求仁之
功其密如此至此而試之以非道之富貴其不處猶是
也而不處之心異矣試之以非道之貧賤其不去亦猶
是也而不去之心又異矣豈非道心為主而人心毎退
聽者乎學者未能遽至於是也尚先求所為不處不去
者而可哉


  説理難得如此疎爽其分貼上下語亦自確當


[058-49a]
  富與貴  一章       楊名時


  君子之所以體乎仁者必由取舎而益密其功也盖不
徇乎欲惡則取舎正而求仁之大端立矣又必由常及
變而無往不用其力焉然後體仁之功始盡歟且夫人
心之徳最易間於私者也治私之道必先於其所及持
而并其所不及持者亦無乎不持斯畢生之内所以守
吾徳者乃有全力耳故夫境遇之來洵學者操持其心
之大端也人羣焉而欲富貴亦知已之所可欲有甚於
[058-49b]
此者乎茍不以其道得之必制其欲而不處使吾心之
不溺於富貴者自此而伸也人羣焉而惡貧賤亦知己
之所可惡有甚於此者乎即不以其道得之必制其惡
而不去使吾心之不移於貧賤者自此而立也是即所
以為仁天下共見之而名為君子者也於此不茍則道
心勝而仁存足以立深造之基於此或茍則人心勝而
仁去且不免有虚聲之愧矣夫君子之於仁固非徒於
富貴貧賤不失其本心而已微察吾心於動静之際凡
[058-50a]
有一念之便安而暱就之者非欲之類乎得無姑徇之
而失吾心之正矣乎凡有一念之不便不安而思去之
者非惡之類乎得無又徇之而失吾心之正矣乎夫違
仁何必在大也一念一事之違而於吾仁之體已有㡬
微之不相合者矣盖直至不違於終食之間而求仁之
功始密也不寜惟是是猶其暇豫時也有如造次而不
於是焉則吾之所以操其心而不為動擾者安在乎必
凝一以居之不以震撼易吾常焉然後可也不寜惟是
[058-50b]
是猶其燕安時也有如顛沛而不於是焉則吾之所以
操其心而不為害奪者安在乎必専確以赴之不以險
難渝吾素焉然後可也君子之求仁至於如此夫内外
重輕之分不立而欲謹離合之㡬於平時平時之操存
不加而欲守其心於事變之際鮮有不失其所據者也
即天下有茍且於大閑轉能自矜夫細行與生平放佚
一旦著節者果遂得全吾仁矣乎君子之學必由粗
以及精自易以及難而又無所不盡其力斯心徳以全
[058-51a]
而足稱為天下之完人歟


  此章盖力行之事一節密似一節一節難似一節若
作現成語意恐非本㫖自記


  明白純粹絶無䝉雜即文可得其所用心






[058-51b]









[058-52a]
  我未見好仁者  一章    李沛霖


  聖人騐仁於好惡之真而惜人之有力而不用也夫不
仁與仁為敵者也騐之好惡而得其真矣未見其人非
以用力者之難乎夫子反覆嘆之若曰天之生人也賦
以仁未賦以不仁仁之率於性也久矣而由性而發則
有好惡之情順情而動則有能好能惡之力此亦何人
不然而無如怠焉自廢者為可惜也我嘗求之天下未
見有好仁者惡不仁者夫所謂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
[058-52b]
寵綏獨貴而嗜欲之私不得而並之也游息可安而陷
溺之危不得而易之也盖夐乎其無以尚焉所謂惡不
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惡一事之卑汚若探湯焉恐不善
之凂也一念之邪曲如惡臭焉恐不潔之䝉也盖遠之
而不使加焉好惡之誠如此此其克治之功已非旦夕
之積而成徳之詣遂致相遇之難我故曰未見也然其
人亦始於用力耳亦用力而力足於好力足於惡耳有
能一日之間勃然振興自絶其委靡之習毅然鋭進自
[058-53a]
鼓其勇往之機用其力於好而少有尚吾仁者務純其
真慤之懷而不敢已也用其力於惡而少有加吾身者
務致其決去之情而不願息也吾知志足以帥氣勇足
以起懦而曰力不足也吾未見其然矣或者禀賦不齊
氣質各異盖亦有昏之甚而不足於明弱之甚而不足
於强者要必實用其力於好而廢於半途實用其力於
惡而竭於中道者也而其如我之未見何哉夫用力而
不足之人尚難得如此則是天下終無用力於仁之人
[058-53b]
而成徳之士又何從而覯之耶我所為輾轉低徊而不
禁為之三嘆也


  如題轉折以為波瀾與湯若士作並觀可以識文章
之變





[058-54a]
  惡不仁者  加乎其身    張 江


  誠於惡不仁者務以仁全其身而已盖業為仁則必絶
去夫不仁而顧使之加乎其身哉此惡不仁之誠心也
今夫人止一身而性情之徳宅其中氣質之緣亦麗其
外外日益則中日損而不仁之端反得藉其勢以抗吾
仁豈不大可惡哉然往往知所惡而未真即充所惡而
猶未盡者不為仁故也理與欲不容並域而居不自清
其性命之原則妄形日積耳目鼻口之區皆其因仍而
[058-54b]
增長者也欲與理又常畸出為勝不自純其義理之正
則客感有權血氣心知之㑹皆其牽引而類從者也是
故不仁者之加乎其身我實使然耳乃若所謂惡不仁
者豈有是哉盖其為仁之志鋭矣其為仁之氣壯矣始
也以身體仁則操其所為明以健者而大體常不奪於
小體也而於是乎奸聲亂色之不留滛樂慝禮之不接
雖極不仁者投閒抵隙之多求諸其身早一一彌縫焉
而不使有餘地以相存既也以仁成身則盡其所為精
[058-55a]
以一者而人心常聽命於道心也而於是乎儀容無情
欲之感動静無燕私之形雖極不仁者潛滋暗長之巧
反諸其身仍息息顧畏焉而不使有須臾之竊發是何
也不仁之於仁相倚伏者也為仁而惡不仁亦無終始
者也惟秉正者嫉邪故即不見可惡而衆欲之情形已
若驚心而怵目必俟其既加乃始兢兢於懲忿窒慾之
不遑是慢也其為仁不若是也惟自强者不息故即内
省無惡而獨中之指視猶慮百慊而一欺茍倖其不加
[058-55b]
而遂泄泄然恐懼修省之不事是餒也其為仁亦不若
是也是則性情之中宅者嚴毅而無所於回氣質之外
緣者自刻厲而同歸於盡盖察識擴充之至而能用力
於惡不仁而無不足者矣如未見何哉


  時文毎覺其為仁矣句如綴旒然明眼人特從此争
闗奪隘轉使上下句精神愈出原評


  為仁正是惡不仁切實下手處不使亦正是為仁中
嚴毅工夫作者體認燭到


[058-56a]
  不患無位  一節      張玉書


  君子用世之學有所不患以専其患也夫位與知存乎
人者也立與可知存乎已者也患其在人而忘其在己
可乎哉且士一出而天下之人皆引重焉豈待名實之
既加然後羣相推許乎外度之世而克應君相之求内
度之身而不負生平之學彼其憂道之心倍深於憂世
之心也固已久矣夫三代以上之功名不甚闗乎榮辱
故獨行之士樂安貧賤者有之然備徳而以無位為榮
[058-56b]
學道而以知希為貴儒者高其節而不欲效其人抑三
代以下之知遇難盡視為得失故時命之窮咎歸君友
者有之然上有聖主而行不修下有良朋而名不立君
子又撫其躬而不敢寛其學甚矣患不在位而在立患
不在知而在可知也國家之設官如此其衆今之受禄
無愧者何等也居平俯仰流連謂庸庸者不盡如吾意
一旦得志而亦瞻顧徬徨重速罪謗我之自立者安在
乎古之人禮樂兵刑各有勤思後世之事我自顧為國
[058-57a]
為民何事堪質諸夙夜則雖事事可報君王且懼高位
之難稱職焉盖衣裳在笥而君子之慮方深矣聲氣之
感通如此其廣為問令聞不墜者何人也居平慷慨太
息謂悠悠者何足以知我平心而論實以處士虚聲長
其浮薄我之可知者安在乎古之人忠孝節亷各有聲
稱遠邇之事我自顧立徳立功何者足重於天下則雖
事事可告知已仍懼令名之不克終焉盖聞望日隆而
君子之憂方切矣然則士之不急於名位者其素所樹
[058-57b]
立必有謹出處慎取舎之大防然後道積於身不受朝
廷不甚愛惜之官亦不受鄉黨無足重輕之譽士之不
忝於名位者其素所蓄積必有敦教化嚴禮義之實行
然後學隆於已受爵於朝廷而天子為之側席受譽於
鄉黨而四國奉為羽儀不然將終其身皆憂患之日也


  重在立與可知上却處處從位與知婉轉擊發沉吟
藴藉音節安和


  風度端凝辭句韶秀揣摩家所奉為標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