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01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清-聖祖玄燁 (master)


[153-1a]
 欽定四庫全書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第二集巻三十一
  序
   日講詩經觧義序
 昔者虞廷命后䕫為典樂之官以教胄子首詔之曰詩
 言志則詩之為教所從來逺矣盖人性情之發不能無
 所寄託而詩則兼備六藝諷誦吟咏之間足以觀感而
 興起者莫善於此故曰温柔敦厚詩教也自夫子刪定
[153-1b]
 而後三百篇之㫖粲然其採之里巷者則為風陳之朝
 廷者則為雅薦之郊廟者則為頌觀其羙刺而善惡之
 鑒昭矣觀其正變而隆替之治判矣觀其升歌於廟朱
 絃象管之所唱歎而祖功宗徳之具在矣千載而下猶
 得見江漢之遺風豳岐之故俗闗睢麟趾之化矇瞍七
 月之箴天保鹿鳴堂陛賡颺之盛清廟閟宫歌雍舞勺
 之章皆賴此三百篇之存安可不沉酣優渥於其間哉
 朕嘗思古人立訓之意既有政教典禮紀綱法度以維
[153-2a]
持之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間鼓舞於隐㣲之地使人從
善逺惡而不知優游順適而自得則必賴乎詩如天之
生萬物也日以暄之雨以潤之露以濡之雷霆以肅之
而又必宣暢八風以疏通而條逹之然後萬類咸遂其
生飬而無促迫矯强之弊故教至於詩而微矣治至於
詩而極盛矣朕志慕隆古淳穆之理崇奨詩教爰命儒
臣輯成詩經講義日進於坐隅朝夕觀覽凡立説一準
於考亭而旁蒐義藴兼及註疏博綜名物亦参爾雅又
[153-2b]
思夫子平日雅言之教稱引誦説惟詩最多如大學中
庸孝經篇末必引詩以詠歎之亦以見古人之斯湏不
離乎此也朕亦欲四海臣民謹思貞度以揚風扢雅之
學偕進於温厚和平之教故序而頒之此則朕之所深
望也夫
  日講春秋觧義序
朕惟春秋者帝王經世之大法史外傳心之要典也大
義炳若日星而褒貶筆削微顯婉章非後世所能窺至
[153-3a]
其立法謹嚴宅心一本忠恕因善惡是非而施予奪焉
有正例有變例有事同而辭異有事異而辭同一人之
身前後不相掩一人之事功過不妨殊如化工之肖物
随類付形未嘗有所容心於其間後之説經者或穿鑿
深文或附㑹失實固難悉當聖人之心左氏親見聖人
公羊糓梁及門子夏猶彼此牴牾䮞駮互見何况去聖
人日逺紛紜探索如漢唐以下董仲舒趙匡啖助諸家
乎惟宋康侯胡氏潛心二十年事本左氏義取公糓萃
[153-3b]
諸家之長勒成一家之書雖持論過激抉隐太嚴未必
當日聖心皆然要其本三綱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於
春秋大㫖十常得其六七較之漢唐以後諸家優矣朕
萬㡬之暇研精六經竊有慨於春秋經聖人手定其衮
鉞本乎王章刑賞原於忠厚義例雖繁而其明白正大
之㫖必不如後之説經者委折碎細若此爰命儒臣撰
集進講大約以胡氏為宗而去其論之太甚者無傳經
文則博採諸儒論注以補之朕亦時有所折衷期歸於
[153-4a]
一編輯成書朝夕省覽亦欲俾學者有所遵守其於經
世大法傳心要典未必無少助云爾
  日講禮記觧義序
朕聞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孔子曰安上治
民莫善於禮又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誠以禮者範
身之具而興行起化之原也天之生人品類紛綸莫可
紀極聖人起而整齊之法於天則於地順於人逹於時
協於鬼神斟酌損益以定其品節限制俾天下化其好
[153-4b]
逸惡勞之心而予以從善棄惡之道蒸蒸焉日蹈履於
中正而不敢越盖非有以强之也率乎其理之所安而
已其綱有三百其目有三千大者在冠昏䘮祭朝聘射
宴之規小者在揖讓進退飲食起居之節循之則君臣
上下賴以序夫婦内外賴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婭賴
以順而成反是則尊卑易位等殺無章家未有能齊而
國未有能治者故曰動容中禮而天徳備矣治定制禮
而王道成矣嘗遐觀三代禹湯文武惇叙彛典以倡導
[153-5a]
天下而其時之諸侯秉禮以守其國大夫士遵禮以保
其家下至工賈庶人畏法循紀以世其業嗚呼何風之
隆哉朕企慕至治深惟天下歸仁原於復禮故法宫之
中日陳禮經講習紬繹盖不敢斯湏去也慨自嬴秦焚
燒典籍禮乃滅亡漢興崇尚儒學禮經始顯傳之者十
三家而戴徳戴聖為尤著聖所傳四十九篇即所謂禮
記者是已迨程子朱子出表章學庸遂開千古道學之
統其餘四十七篇雖雜出於漢儒亦皆傳述聖門格言
[153-5b]
有切身心要㫖朕孰之復之靡間寒暑積有講義裒成
全部弁以叙言用以無忘斯勤然豈徒效儒生佔畢云
爾哉務佩服其訓詞而實體諸躬修措之邦國使百爾
懐㳟敬遜讓之誠兆庶凛撙節防閑之則徳化翔洽上
嫓隆古庶乃愜朕敦崇禮教之意也夫
  孝經衍義序
朕緬維自昔聖王以孝治天下之義而知其推之有本
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極書言奉先思
[153-6a]
孝詩言孝思維則明乎為天之經地之義人性所同然
振古而不易故以之為已則順而祥以之教人則樂而
易從以之化民成俗則徳施溥而不匱帝王奉此以宰
世御物躬行為天下先其事始於寝門視膳之節而推
之於配帝饗親覲光掦烈諴萬民而光四海皆斯義也
孔子教孝之言散見于冊籍而統㑹於孝經曽子以純
孝親承斯訓其辭約其指逺條貫終始綜括羣論言孝
之義於斯為備自顔芝藏本出於漢初考註箋釋代有
[153-6b]
其人如孔安國鄭康成皇侃邢昺軰無慮百餘家大約
皆訓詁章句辨論古今文同異而求其推擴義藴逹之
於萬事萬物而皆莫出其範圍者則尚未之備也
世祖章皇帝𢎞敷孝治懋昭人紀特命纂修孝經衍義
未及成書朕纘承先志詔儒臣蒐討編輯倣宋儒真徳
秀大學衍義體例徵引經史諸書以旁通其説竊以仲
尼稱至徳要道以順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後詳列
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五孝此則一經之大㫖亦
[153-7a]
猶大學之言明徳新民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是故衍
至徳之義則仁義禮智信之説備矣衍要道之義則父
子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倫備矣衍教所由生之義則
禮樂刑政之屬備矣衍五孝而皆以愛敬為本明貴賤
之所同也由天子之敬親推之則郊丘宗廟典禮之義
備矣由天子之愛親推之則仁民育物撫綏愛飬之義
備矣無非敬也無非愛也即無非孝也逓而至於諸侯
之不驕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庶人之忠順
[153-7b]
事上謹身節用何一非愛敬之義推而極之通於神明
貫乎天地夫寕有涯際乎哉書成凡一百巻&KR0866板頒行
竝製叙言冠於簡端庶㡬嘉與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
弟之職人奉親長之訓協氣旁流休風四逹以成一代
敦厚鴻龎之治斯則朕繼述先烈尊經崇本之志也夫
  經筵講章序
朕嘗讀尚書説命之篇其勸髙宗以好學也曰惟學遜
志務時敏又曰學於古訓乃有獲夫人君為學必稽古
[153-8a]
考憲人臣勸學於其君必援古昔稱先王凡以百家紛
紜折衷於聖衆言淆亂是正於經其所孜孜汲汲者将
精其義以致用於天下也豈佔畢口耳之為勤徒資聽
説而娛覩聽乎今夫師儒訓詁授受之學託諸空言以
明其道而猶必守其一先生之説而况人主為學将精
其義以致用於天下者哉朕自沖齡性絶嬉玩顧獨喜
書自經史之餘苟其不謬於聖人之道自成一家之言
未嘗不博求而縱覽焉至於經筵進講則專主於四子
[153-8b]
五經盖書契既興載籍浩繁雖開巻有益而有禆治道
必以四子五經為歸極矣上自天人性命下及民情物
理以至二帝三王以來所經營措施於政教者其道甚
明而其事易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朕自臨御迄
今日講靡輟經書觧義節次彚刋其遇春秋二仲則涓
日經筵未嘗有間閲時既乆篇帙漸多因命儒臣彚為
一集付之剞劂昔大禹好善昌言則拜武王訪道丹書
是陳至如昔聖前賢之所誥誡廣厦細旃之所敷論其
[153-9a]
可忽諸且令頒之四方俾臣僚士庶誦其辭而服習其
義咸知遵道遵法助登上理豈僅謂小補者與
  日講通鑑觧義序
史之有傳其體有二紀事編辭發凡起例而褒貶之意
寓於言外俟觀者深思而自得此左氏之傳也涑水之
資治通鑑宗之據事以㫁是非原心以定功罪予奪之
不可假如折獄然此公糓之傳也崇安之春秋傳宗之
二者缺其一則史學不備朱子作通鑑綱目綱倣春秋
[153-9b]
日倣丘明羅十七代紀載之文治以二百四十年褒貶
之法論者謂接統春秋不虚也朕勤求治道涵泳六經
之餘樂觀前代興衰得失之蹟故通鑑一書披覽未嘗
去手顧其間論㫁者人各置喙間亦有當於作者之意
而未能折衷於中而㫁於一乃命儒臣倣胡安國之體
法春秋之義譔次為文依日進講寒暑無間積嵗月而
成編朕惟東周以前無史而有史盖古史之精意已大
備於尚書故春秋紀十二公之事猶然二帝三王之心
[153-10a]
 法也威烈以下無春秋而有春秋盖綱目之作上接夫
 麟經故雖班范諸史之文實魯史筆削之遺意也而世
 道之升降政治之隆汙於是乎在夫危微治忽之介判
 於毫芒而相懸遂至於遼絶當時或未及見而後之觀
 者瞭然此不可不審其㡬而深究其所以然也是以論
 古人之行事既貴其所見之至明尤貴其居心之至公
 盖善論古者如水然人毋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水無
 成形於中故妍蚩畢見於外無成形者何公而已矣水
[153-10b]
 之無成形猶人之無成心也無成心者何公而已矣夫
 公者三代大道之行而萬世法戒之權衡也朕讀史嘗
 著緒論一編實本至公之意期於至當之歸而於日講
 一書又以此諄諄申命儒臣既卒業将以刋於祕府頒
 之羣工大經大法或勸或懲燦然畢具其有禆於經世
 豈淺鮮也與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第二集巻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