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306 西山文集-宋-眞德秀 (master)


[033-1a]
西山先生眞文忠公文集卷第三十三
 說
  潭州示學者說
予旣新其郡之學又為之續廪士之費俾誦絃
於斯者㣲一日之輟焉教授陳君瑞甫過余而
請曰公之於士也有以安其居又有以足其食
顧亡一言以淑之可乎余謝曰此師儒之事也
予何言雖然昔嘗聞之孔氏矣豈不曰古之學
者為巳乎自漢以經術求士士為青𬗋而明經
唐以辭藝取士士為科目而業文其去聖人之
[033-1b]
意逺矣今之學者其果爲巳而學歟其亦猶漢
唐之士有所利而學也如果爲巳而學則理不
可以不窮性不可以不盡不至乎聖賢之域弗
止也若其有所利而學則苟能操&KR1152吮墨媒爵
秩而貿軒裳斯足矣駔賈其心弗顧也夷虜其
行弗耻也此學者邪正之𡵨途也請以是淑吾
士可乎端甫曰敬聞命矣抑後世之言學者其
有得於孔氏之指歟曰後世之言學者其不繆
於聖人鮮矣獨嘗於唐之陽子近世之石子尹
子有取焉陽子曰學者學爲忠孝也石子曰學
[033-2a]
者學爲仁義也尹子曰學者學爲人也是三言
者庶幾聖門之遺意乎方唐之世士習之陋甚
矣陽子一旦倡斯言於太學如天球之音威鳯
之鳴學者竦然洗心而易聽歸覲其親者踵相
躡焉理義之感人如此然則石子之言其有異
於陽子歟曰亡以異也仁者孝之源義者忠之
幹曰仁義則忠孝在其中矣然則尹子之言其
有異於二子歟曰亡以異也夫人與天地並而
爲三才者也必也兼五常備萬善然後人之道
立焉其警世之深爲人之切又進乎二子矣敢
[033-2b]
問所以學為人者柰何曰耳目膚體人之形也
仁義禮智信人之性也君臣父子昆弟夫婦朋
友人之職也必循其性而不悖必盡其職而無
愧然後其形可踐也孟子曰人之異乎禽獸者
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又曰無惻隱之心非
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遜之心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夫天之生斯人也與物亦
甚異矣而孟子以為幾希何㢤盖所貴乎人者
以其有是心也是心不存則人之形雖具而人
之理已亡矣人之理亡則其與物何別㢤故均
[033-3a]
是人也盡其道之極者聖人所以參天地也違
其理之常者凢民之所以為禽犢也聖愚之分
其端甚㣲而其末甚逺豈不大可懼耶予故曰
尹子之言其警世之深為人之切又進乎二子
也吾黨之士苟無意於聖賢之學則巳儻有志
焉則反躬内省於人道之當然者有一毫之未
至必将皇皇然如渇之欲飲餒之欲食也凛凛
焉如負鍼芒而蹈茨棘也吾子幸以為然則願
以告夫同志者俾知太守之期乎士不在於徼
人爵取世資而在乎敬身而成徳也端甫瞿然
[033-3b]
曰公之淑吾士者厚矣瑢請掲其言於學以為
士之則
  楊繼祖字說
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徳無念者念也如不
顯惟徳即顯也詩人命詞大抵類此盖言為人
子孫當以乃祖為念而述脩其徳也徳者何仁
義禮智信是也惟能自脩其徳然後能継𫐠其
祖之徳表姪楊継祖求字於余為本大雅之義
字之曰子脩云
  檮雨說
[033-4a]
雲蒸雨䧏雖自於天其實從一念中流出故禱
析未效不可怠怠則不誠矣旣效不可矜矜則
不誠矣不效不可愠愠則不誠尤甚焉未效但
當省巳之未至曰此吾之誠淺也徳薄也於神
乎奚尤旣效則感且懼曰我何以得此也不效
則省巳當彌甚曰神将辠我矣吾其能容身覆
載間乎盖天之水旱猶父母之譴怒也爲人子
者見其親聲色一旦異常戒儆畏惕盍如何邪
方其未復當如大舜號泣于旻天時如伯竒履
霜中野時幸而復則喜而不敢忘敬而不敢弛
[033-4b]
惴惴焉恐親之復我怒也故曰仁人之事親如
事天事天如事親紹定巳丑中元前一日禱雨
于仙㳺山書此自警且以告親友之同致禱者
  志道字說
吾子志道舊名正則字誠之歲甲申易今名因
以仁夫更其字而告之曰汝知吾所以命爾之
指乎夫志者心之用也心無不正而其用則有
正邪之分不可不察也昔者夫子以天縦之聖
猶必十五而志于學盖志者進徳之基若聖若
賢莫不發軔乎此志之所趨亡逺不逹窮山鉅
[033-5a]
海不能限也志之所郷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
能禦也然則汝之志将焉從而可耶盖吾聞之
善悪二塗維道與利而巳志乎道則理義為之
主而物欲不能移志乎利則物欲為之主而理
義不能入此堯桀舜蹠之所繇以異也可不謹
乎茲吾所以名汝之意也夫道之與仁非有二
致然聖人之教既曰志於道矣又必曰依於仁
也曰脩身以道矣又必曰脩道以仁也盖道者
衆理之緫名而仁者一心之全徳志乎道而弗
它可謂知所嚮矣仁則其歸宿之地而用功之
[033-5b]
親切處也思昔聖賢言仁何莫非要至於仁者
人也仁人心也則直舉其全體以示人學者尤
當深味也夫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有是仁也
有是仁而後命之曰人不然則非人矣此孔氏
言仁之要也仁者心之生理人而不仁則䘮其
所以為心猶果榖焉生意不存枵然死物爾此
孟氏言仁之至要也盍亦反諸身而求之方其
人欲未萌天理完具方寸之間盎然如春此即
汝本心之全體也推是心以徃其事親必敬其
事長必順以䖏閨門則睦以交朋交則信當是
[033-6a]
時也豈有不仁者㢤惟夫私意横生理蔽於欲
然後流而不仁爾然則求仁之方其孰有先於
克巳者乎盖巳者有我之私而害仁之蟊賊也
蟊賊除則嘉榖茂私欲凈盡則本心之徳全亦
在乎克之而巳矣克者何戰勝攻取之謂也私
意方萌本心未泯則理與欲對正兩軍交綏劘
壘之時也直者勝則曲者負矣理為主則欲為
客矣兵㐫戰危夫人而知之私欲之害惨於鏌
邪而烈於燎原之火非知道者不能察也是則
志道必貴於求仁而求仁莫先乎克巳茲吾之
[033-6b]
所以字汝之意也汝其有志於是否歟嗟夫汝
之有是形也天實賦之汝之有是性也天實予
之必盡性而後形可踐也不然則形雖人斯實
則物只豈不甚可耻乎昔頴濵蘇公有言凢人
之所不以告它人者必以告其子此天理人情
之極致非私之也旣以語志道又爲之說使與
同志者切磋焉
  楊端義字說
予婦氏之弟楊君本名宗猷今爲易之曰宗道
又從而請字焉余謂子伯氏以端仁爲字矣欲
[033-7a]
以端義命子如何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二
者人之所以爲人而異乎物者也今伯之字曰
仁而季之字曰義其名美矣盍亦勉修其實以
毋負命字之指乎楊君曰謹聞教矣抑道之與
義果何别耶曰道者五常百行之緫名而義者
當然之正理也人之求道何所自入惟於理之
當然者由之而無所悖焉則道在是矣程子曰
在物爲理處物爲義理之所當然即義也道以
體言義以用言用無不盡則體在其中非二致
也然聖賢言義必以利對盖義固所以爲利也
[033-7b]
為義則無不利徇利則賊乎義矣毫釐之差而
舜蹠以異豈不甚可畏㢤孔子曰放於利而行
多怨吾子誡諸又曰見利思義吾子勉焉
  詹宗楚字說
詹甥名何而字功父曰吾将以法蕭何也予謂
學者當求道而不計功今吾子方學古之道而
惟功是求豈聖賢教人之意耶聞昔楚有隱者
與子之氏名同其答楚荘王洽國之問有曰臣
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也臣未聞身治而國
亂又未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斯言也蓋聖門之
[033-8a]
遺指豈春秋列國之士所能道㢤子其更字曰
宗楚而取其治身之言而服膺之則推之以及
於家若國斯舉而措之耳其梘汲汲於事功之
求而遺其本者烏可同日而語㢤子其勉之
  楊實之字說
韜仲之子其名曰文華予謂昔人二名蓋有與
父同其一字者若王羲之獻之是也然之特語
助云爾雖同未害今韜仲昆弟之名其上皆曰
文子復同之可乎去文而獨名華斯得之矣華
曰謹如教然華之年且冠願求所以字之者余
[033-8b]
聞楊子有云實無華則野華無實則史今以實
之爲子字如何夫言語文章者飾身之華道徳
仁義者脩身之實二者盖不容一闕然孔門之
教必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故游夏之文學不
可先淵騫之徳行其序固如此也然則所謂實
者将曷從而用力耶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
義之實從兄是也子誠有意於爲巳之學則當
自夫二者始不然則非余所敢知也故爲之說
以授之俾知勉焉
  蔡仲覺名字說
[033-9a]
仲覺之㓜也文公先生命之曰模及其長也又
訓之以伊尹之覺先生之㣲指果焉在耶某嘗
聞先生有言為學當識大要程夫子發出敬之
一字為學者言欲人以此收歛身心置在模範
中旣不赱作然後随事随物究窮其理則心地
自然光明嗚呼此先生教人之要㫖也其所以
名仲覺與所以訓仲覺者其皆以是與盖為學
之大本敬與致知而巳矣伊洛君子旣以此開
示後學使知表裏交進之方文公先生推明其
說不一而足傳中庸也旣曰非存心無以致知
[033-9b]
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其釋大學又欲學
者存此心於端荘静一之中以為窮理之地窮
衆理於學問思辨之際以致盡心之功凢此皆
學者所共聞至於親筆以命其名援古以勉其
學則惟仲覺得之而它人不與也然則仲覺将
何以稱此㢤必也主敬以立其本歛然不踰於
法度之中窮理以致其知超然有得於見聞之
表旣以自覺又以覺人庶乎不負先生付授之
意矣仲覺之諸父皆以明道自任者也歸而求
之當有以啓子之未悟者顧某何足以辱姑誦
[033-10a]
所聞以塞其請云
  吕敬伯敬仲字說
永豐吕氏之二子過予於粤山精舎相與講學
焉将告歸合辭以請曰某之昆弟名中與仁者
吾親之命也中之字曰仲仁之字曰山而各配
以甫者友朋之教也吾親之命某等當終身佩
之若交朋之所以教則有未之悉者且中與仁
之義果若何而區别耶先生為講明之而更有
以字之則幸甚予謝不敏而其請益厪則告之
曰昔者聖賢言道之極致其目有三而巳堯舜
[033-10b]
禹之授受則曰中孔門師弟子之問答則曰仁
而子思孟子之立教則曰誠是三者果一乎果
二乎竊嘗思之誠也者以其天理之實而無偽
妄之雜也中也者以其天理之正而無偏倚之
失也仁也者以其天理之公而無私欲之蔽也
是三者皆道之全體也虞書言中而不及仁論
語言仁而不及誠夫豈偏於一㢤盖中則無不
仁仁則無不誠矣今吾子伯仲之名或以中或
以仁其亦假之以善稱謂耶抑眞有意於求道
也夫苟有求道之心不可以不知入道之要昔
[033-11a]
者子程子嘗言之矣曰敬不可謂中敬而無失
即所以中也敬之中有仁不敬則私欲萬端害
於仁也吁子程子其可謂為人之切歟夫中者
性之徳也仁者心之徳也性無不中嫚易以賊
之斯有時而不中矣心無不仁物欲以汨之斯
有時而不仁矣古之君子惟察乎此故喜恕哀
樂之未發必敬以養之如對神明如臨師保所
以全其本然之中也視聽言動之非禮必敬以
克之如殄㓂讐如去蟊賊所以全其本然之仁
也動静相涵表裏交進則天理渾然人欲熄㓕
[033-11b]
自内逹外無往而非中由體之用無適而非仁
矣盖曰中曰仁萬善之所由出而敬也者又中
與仁之所自立也請以敬之一言而易伯仲之
字可乎嗚呼一念之放逸非敬也一言之矜肆
非敬也一動之躁輕非敬也實未至而豔於名
中無本而役於外凢此皆非敬也子歸思其所
以名又思其所以字反躬以求之格物以精之
謹之於方寸之㣲而体之以踐履之實若是庶
不辱吾字矣若曰假之以善其稱謂而巳是豈
予之所望也㢤
[033-12a]
  李自脩祝詞
予友果齋李君公晦之子治年十有五鋭志于
學過予粤山之麓請字焉為本大學之義字之
曰自脩而祝之以辭曰於惟李氏世有徳人懿
㢤澹翁鄉黨稱仁果齋承之志慕聖閾探討服
行是究是力巍巍𬗋陽百代宗師英材雲從逺
嗣泗沂君居其間寔曰髙弟得諸心傳親切超
詣廼㒛鼎田廼官儒宮藹然徳聲日大以崇厥
志未醻奄忽飈逝匪君是懐實憫斯世青氊之
託頼此佳兒曰考克承式慰我思維乃先君以
[033-12b]
治命子欲稱是名可昧厥指稽諸字書義取攻
治盍即斯言繹之味之昔在曽子猶日三省矧
是𥘉學可忘肅警子質雖敏必重以持勿儇勿
浮廼徳之基至珍且良結緑垂棘孰知其功它
山之石爰酌古訓字以自脩琢之磨之至善是
求欲身之脩其必由學玩意遺經景行先覺有
道是師勝巳是朋擇善固執謹思篤行庶幾果
齋典刑有繼服膺斯言罔或失墜
  劉誠伯字說
予友劉君夣先始名應則字定甫歲作噩夣有
[033-13a]
以先登告者遂易今名是年秋果以易學冠卿
選或謂君盍更其字君以屬余余惟周官六夣
之占獨所謂正夣者不縁感而得餘雖所因不
同大抵皆感也感者何中有動焉之謂也其動
也有眞有妄夣亦随之雖昔聖賢不能無夣惟
其私欲銷泯天理昭融兆朕所形亦莫非實髙
宗之得說武王之克啇皆是物也若夫常人則
不然方寸之靈莫適為主欲動情勝擾擾萬端
故厭勞慕佚則徒歩而夣輿馬矣惡餒思飫則
藿食而夣粱肉矣若是者皆妄也至於因夣而
[033-13b]
獲若主父苕榮之歌叔孫竪牛之兆似有其實
矣而卒以基莫大之禍夣其果可慿耶非夣之
不可憑也感之妄故夣亦妄也予觀中庸論前
知之妙而㫁之曰至誠如神夫誠者無妄之名
也天下雷行物與無妄有生之類其孰無之而
舉世滔滔率流於妄者以人賊天之&KR1255也故先
儒之傳易曰動以天則無妄矣嗚呼一動之㣲
而天理存亡於是焉決豈不甚可畏㢤今請以
誠伯易子之字如何夫以誠伯之材得於天旣
甚異而疇昔之夣孰不以科第爵秩相期而予
[033-14a]
獨惓惓於是者彼之所期者外予之所期者内
也然則誠何所自入曰自敬入敬奚所自始曰
自戒謹恐懼始昔之君子晝參諸言行以質其
學之進與否也夜考諸夣寐以卜其所得之淺
與深也吾子誠能汲汲於斯涵泳優繇日進弗
止則将動静一致也夣覺一如也夫然後為敬
立誠存之驗然予亦知之而未能至者斯言也
非獨以勵吾子且因以自勵云
  陳平甫三子字說
陳平甫之三子曰琰曰瓉而一未名間謁余使
[033-14b]
字二子而名其季焉予謂周官祼圭有瓉用之
於廟𣏌者也若琬與琰致命於諸侯者也三者
之用各有所宜然其質則皆玉也夫祭祀聘問
征伐皆國之大事其器必用玉焉盖物之備五
常者惟王為然故君子貴之也夫物猶以備徳
為貴而况人乎故欲名其季曰琬而字琰曰徳
元瓉曰徳仲琬曰徳季庶幾三子者思其名之
貴則知所以自貴思其字之美則各自勵以全
其美不亦可乎平甫曰然遂書以贈
  詹㬌辰字說
[033-15a]
㣲月堕西嶺燦然衆星光明河斜未落斗柄低
復昻感此南北極樞軸遥相當太一有常居仰
瞻獨煌煌中天照四國三辰環侍旁人心要如
此寂感無邉方
  友人詹兄名樞求字字以景辰盖北辰者
  天之樞也天之轉運無窮而樞常不動心
  之應物無方而所以為感者實有似乎此
  故以㬌辰命之詹兄其有以㬌乎此也今
  以文公先生所作感興中一篇貽之云嘉
  定庚辰孟秋下弦日淵書
[033-15b]
心者人之北辰漢儒釋孟子巳有是言矣至文
公先生感興詩發明此理尤極其妙盖衆星皆
動而辰常静故能為二十八舎之主百体皆動
而心常静故能為一身之主然所謂静者豈兀
然枯槁之謂㢤寂然不動者此心之体感而遂
通者此心之用顧其所以動者如何爾以理而
動是謂道心以欲而動則為人心道心之發純
乎天理酬酢萬變其主自若則雖動而未嘗不
静理為主而欲聽命湛然清明物不能撓則雖
人而未嘗不天矣節齋之所以屬吾㬌辰者意
[033-16a]
或在此故某也敢申言之
  詹㬌辰四子名字說
詹㬌辰有子四人謁名於余予為命其長曰然
次曰煇又其次曰炎㓜曰炤㬌辰曰四子之名
敬聞命矣字雖旣冠之事然願豫有以教之俟
異時体而祝之也予謝不獲廼為之言曰夫火
之始然其光熒熒沃之則㓕煽之則盈火有盈/實義見
揚雄/觧嘲其在於人善端𥘉發廣而充之斯暢以逹
然之字宜曰充輝光之發積盛乃致釭以膏明
鼎以薪佛蓄徳之義篤實為先由美而大其序
[033-16b]
亦然煇之字宜曰實兩火相儷其執孔炎陽亢
而極秪以為愆必嫓以水斯曰旣濟剛柔相資
繄徳之貴炎宜字之以濟赫赫大明旁燭萬理
爝火之㣲其照能幾惟公則溥惟私則偏以公
㓕私廼識其全炤宜字之以公予聞古之祝辭
曰弃爾㓜志順爾成徳今我斯言維古是式爾
齡雖穉其豫戒之勉女問學敬女威儀因言思
義即名求實遹觀厥成期之異日
  王去非字說
始予與九江王君為僚于金陵相好也君名遂
[033-17a]
而字頴叔予疑焉鍾山之別余從容語曰子之
學以顔曽自期者也而其字則有取於戰國䇿
士之談抑何名實之戾邪君曰此朋友之命而
非吾先人之意也其盍為我更之予謂因名以
制字因字以自儆則去非為宜盖遂之為言将
成而不可巳之謂也故曰遂事不諫然善焉而
遂之可也不善焉而亦遂之是耻過而作非也
予故曰去非為宜雖然是是非非之決豈必巳
形而後為趨舎㢤復之𥘉九曰不逺復無祗悔
元吉吾先聖以顔氏子為庻幾以其有不善未
[033-17b]
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異時因哀公之問又
以不貳過予之夫顔子之所謂不善豈有可指
之疵而所謂過者亦豈有可名之失毫芒之㣲
有動于中即渙焉氷釋矣此顔氏子所以幾於
聖與又嘗思之幾者動之㣲吉之先見者也是
則萌動之𥘉有吉而巳而先儒乃曰幾善惡何
㢤盖九物之始未有不善者也始焉弗察則反
善而為惡直一嘘吸間爾故君子之學必於其
幾而用力焉幾之未形敬以養之及其将形敬
以察之其惻隱邪其羞惡辭遜與是非邪此道
[033-18a]
心之萌而易之所謂吉也推而逹之唯恐弗至
其可不遂之邪反是則為人心之動善之與惡
於是焉分是則遂其善者而去其不善者此正
吾用力之機也吾子以謂如何君曰然去是十
有五年而後能筆之於牘為字王去非說
  吴仲本字說
予之鄉友吳君少開豁有大志眎世俗迫隘若
不足巳容則慨然曰天地間物之最鉅者莫海
若也遂以自名而舉于有司旣得之又屬余為
之字余曰子将以海自居乎抑将學而至于海
[033-18b]
乎由前之說則子旣以大自足矣予尚奚言由
後之說則子方務進而不巳也請以孟子源泉
混混之義為子告可乎吁水之能流而不息以
至于海者以其有本也易曰山下出泉蒙夫山
者泉之本所積者厚則其流不窮不然則溝澮
之集其涸可立待爾故字子曰仲本子其循名
思義顓脩其所謂本者則於大也可幾矣不然
則好大而不為大予不為子願焉
  俞深父字說
嚴陵俞氏子奫謁余更其名予曰是不必更也
[033-19a]
昔人云奫泫澄深是則奫之為義可識矣今請
仍子之名而字之曰深父夫學者之於道非淺
易輕浮之可得也史稱揚子雲黙而好深湛之
思余取以為法焉故亦以字吾子
  孫子陽字說
旴江孫君南謁字於予予語之曰四方一也而
古者聖人獨惟南之鄉豈非以至陽之所在乎
夫陽生於北盛於東至南而極矣陽不極不為
乾善不極不為君子易於陽之将進則引而伸
之於隂之将萌則距而塞之善治身者亦然改
[033-19b]
過而遷善克巳而復禮皆進陽消隂之事也子
誠有意乎則願以子陽為子字嗚呼子陽其思
所以用力乎㢤子之鄉有南豐先生嘗字其學
者而警之曰子毋徒善其稱謂而巳僕請借以
為子規
  陳子公字說
永嘉陳侯均以尊君之誼易今名且告于西山
傁眞某曰盍為之字予按字書均者平也等也
徧也周禮一書言均民均國者非一詩之刺尹
氏曰秉國之均不平謂何而吾先聖亦曰不患
[033-20a]
寡而患不均也然則斯名之義大矣夫䖏物之
平視物之一及物之周三者天下之至善也雖
㣲聖賢疇不樂諸然世之人訖莫之能者有以
賊之也賊之者何曰私而巳爾是物也其萌財
鍼芒其害溢穹壌揚氏為我一毛弗捐白圭壑
鄰千里成淵職是故也昔之君子自事其心惟
日三省一或有是則猶去食根之蟊迸伏垣之
盜疾起而赴之不敢或後者以是物也穴吾靈
臺則欲勝而䘮仁利滋而毁義嶮巇横出焉得
而平町畦角立安得而一愛惡多𡵨又曷從而
[033-20b]
周徧邪故私者衆慝之源而以公去私者萬善
之本也吾子敏學而好脩且有志於及物者請
以子公為子字如何侯竦然曰此一字箴也願
幸而筆之於牘以為吾終身規予曰唯唯
  𥙿說
大易三陳九卦而曰益徳之𥙿也夫益之所以
𥙿者何㢤見善則遷而衆善皆歸焉有過則改
而纎惡不存焉優游天理之中而無人欲之危
迫夫焉得不𥙿然聖人又言益長𥙿而不設譬
之苗稼然浸灌滋培日加益而不自知是之謂
[033-21a]
長𥙿若有設張造作之心則是揠苗而助長矣
何𥙿之云馬君伯華問𥙿說於袁子袁子語之
盡教之至而復以問予予謂伯華而能充此心
夫焉往不𥙿故以所聞告之
  劉嗣忠命名說
建陽劉君純以儒家子慨然有當世之志方盗
起汀樵全閩皆震動建陽宻接昭武人情尤憂
危君獨傾貲募壮士為扞衛鄉井計嘗一再與
賊戰剉其鋒昭武守王侯遂請于朝改宣教郎
知邵武縣時王師在汀劍諸盜次第平獨下瞿
[033-21b]
負固不服有司數諭之無降意君不欲累王師
徑提所将兵擣賊巢㧞柵欲入㑹日且暮衆寡
弗敵死之招捕使以其事聞詔予一子官嗚呼
君雖死其義凛烈然猶生也世之異議者顧從
而訾之謂其輕身以挑賊夫使當世之有官守
者人人能重國事而輕其身人人能不畏賊而
敢與之角區區蛇豕之群安能長驅深入所至
如蹈空虚之境乎莫難於死而猶忍交喙以議
之其不與人爲善亦甚矣頼 朝廷清明崇奨
忠義録其子以官於是君之大節昭然暴白於
[033-22a]
世君之子年雖㓜而風骨不凢盖必能保其家
故為名之曰嗣忠使知勉焉紹定五年十一月
癸丑同郡眞某書
 箴
  思誠箴為陳若虚作
誠者天道本乎自然誠之者人以人合天曰天
與人其本則一云胡差殊盖累於物心為物誘
性逐情移天理之眞其存幾希豈惟與天邈不
相似形雖人斯實則物只皇皇上帝命我以人
我顧物之抑何弗仁維子思子深憫斯世指其
[033-22b]
本源祛俗之蔽學問辨行統之以思擇善固執
惟日孜孜狂聖本同其忍自棄人十巳千弗至
弗巳雲披霧卷太虚湛然塵掃鏡空清光自全
曰人與天旣判復合渾焉一眞諸妄弗作孟氏
繼之命曰思誠更兩鉅賢其指益明大㢤思乎
作聖之本歸而求諸實近非逺
  勿齋箴
箕子陳洪範五事曰貌言視聽思顔淵問仁夫
子旣告之以克己復禮為仁至問其目則又告
之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033-23a]
而思不與焉何㢤某嘗聞之勿之為言禁止之
謂也耳目口躰因物而動非心為之主宰其孰
能止之然則勿云者正指心而言也特學者弗
之察陳無競以勿名齋某請推演其義而為之
箴箴曰 天命之性得之者人人之有心其孰
不仁人而不仁曰為物役耳蕩於聲目眩於色
以言則肆以動則輕人欲放紛天理晦冥於焉
有道禮以為凖惟禮是繇匪禮勿徇曰禮伊何
理之當然不雜以人一循乎天勿之為言如防
止水孰其尸之曰心而巳聖言十六一字其機
[033-23b]
機牙旣斡鈞石必随我乘我車駟馬交驟孰範
其驅維轡在手是以君子必正其心翼翼兢兢
不顯亦臨萬夫之屯一将之令霆鍧飈馳孰敢
奸命衆形役役統于心官外止弗流内守愈安
其道伊何所主者敬表裏相維動静俱正莠盡
苗長醅化醴醇方寸盎然無物不春惟勿一言
萬善自出念茲在茲其永無斁
  夜氣箴
子盍觀夫冬之爲氣乎木歸其根蟄坯其封凝
然寂然不見兆朕而造化發育之妙實胚胎乎
[033-24a]
其中蓋闔者闢之基正者元之本而艮所以為
物之始終夫一晝夜者三百六旬之積故冬為
四時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天壤之間羣動俱
閴窈乎如未判之鴻濛維人之身嚮晦宴息亦
當以造物而為宗必齋其心必肅其躬不敢弛
然自放於牀第之上使慢易非辟得以賊吾之
衷雖終日乾乾靡容一息之間㫁而昬㝠易忽
之際尤當致謹戒之功盖安其身所以為朝聽
晝訪之地而夜氣深厚則仁義之心亦浩乎其
不窮本旣立矣而又致察於事物周旋之頃敬
[033-24b]
義夾持動静交養則人欲無隙之可入天理皦
乎其昭融然知及之而仁弗能守之亦空言其
奚庸爰作葴以自砭常凛凛乎瘝恫
 頌
  潭州復稅酒頌
嘉定十六年五月戊辰有 詔復潭州稅酒灋
某拜手作頌以紀其實俾邦人父老咏歌
於無窮其詞曰
  洞庭之南 衡嶽之麓 盤盤大都
  維楚舊服 歲在元&KR1580 帝命下臣
[033-25a]
  錫爾麾符 恵鮮我民 予闢四門
  視聽無鬲 一夫傷嗟 若在朕側
  臣拜稽首 帝仁其天 奔赱奉承
  敢或弗䖍 來說于郊 訪爾父老
  女欲女言 女慼女告 昔豐且腴
  曰維樂都 今瘠而瘁 曷其致諸
  父老曰嗟 民瘼孔庻 若時榷酤
  斯患之鉅 為法穽民 莫如糟丘
  欲措于安 維舊之由 廼案圖書
  廼諏掾史 廼奏廼陳 請復其始
[033-25b]
   昔在中興 舎榷而征 民既胥樂
   官維省刑 有臣棄疾 易征而榷
   正論盈&KR1161 爭折其角 皇皇孝宗
   有詔赫然 曽是藩臣 廢置可顓
   藩臣為誰 前恭後丙 維利是漁
   罔顧君命 科調紛紜 徧于属州
   禁如牛毛 犯者愈稠 維帝命臣
   邦本是殖 臣不以聞 其辠當殛
   天子曰嘻 念彼逺人 其可爾奏
   往敷吾民 臣旣承命 斟酌損益
[033-26a]
   爾俗所安 無改於昔 爾賦所入
   則惟其輕 維以便民 匪曰取&KR1151
   爾有父母 孝養宜厚 歲時奉觴
   以介爾親夀 爾有宗族 若弟若昆
   獻酬交歡 愛敬斯存 爾飲于郷
   少長是序 銷其争心 復爾淳古
   維以成禮 勿繼以淫 苟湎且淫
   則匪太守之心 咏歌太和 沐浴膏澤
   於斯萬年 毋忘我 天子之徳
   作此頌詩 碣于通逵 維後牧臣
[033-26b]
  勿替引之
 銘
  西齋銘
心誠求之父母之保赤子不忿不疾聖賢之待
頑民大慈平等佛菩薩之憫衆生深心惻怛大
醫王之救病者爲政者以是存心庶乎亡負長
人之寄矣
  虚舟銘
   余嘗喜誦荘子虚舟語長沙郡齋有小
   室名方舟欲易之未暇也雙井黄子廼
[033-27a]
   以為名余忻然為作四言
萬斛之舟不楫不維浟浟長川縦其所之云誰
有舡適與之觸舟本何心奚怨奚讟徳人天逰
其中休休我無愛僧物自春秋雨露零零孰知
其徳雪霜凝凝豈曰予刻伯氏無尤季平見思
懐㢤兩賢心事可師紛紛小夫欲蔽私窒森然
戈矛動與物敵涪翁有言吾誰踈親子令自名
豈其後人世塗漫漫濤激浪洶往安子行萬變
勿動
  䝉齋銘并序
[033-27b]
   桂陽史君張侯某以蒙名齋西山傁眞
   某取果行育徳之義為之銘其辭曰
物盈兩間有萬其數天理流行無一弗具維象
之顯理寓乎中反而求之皆切吾躬觀天之行
其敢遑息察地之勢亦厚於徳天人一體物我
一源驗之羲經厥指昭然卦之有蒙内險外止
止莫如山險莫如水曷不曰水而謂之泉濫觴
之𥘉其流㳙㳙其出之㣲若未易逹其行之果
則不可遏有崇茲山潤澤所鍾維静而止出乃
不窮始焉一勺終則萬里問奚以然有本如是
[033-28a]
是以君子取法于斯維義所在必勇于爲維行
有本繄徳焉出是滋是培其躰乃立静而養源
澄然一心動而敏行萬善畢陳厚化川流𥘉豈
二致溥愽淵泉其用弗匱於惟簡肅賚有此孫
揭名齋扉目擊道存養正於蒙奚必童穉終身
由之作聖之地
  楮衾銘示子志道
楮君之先滕同厥宗麻源湛盧豈其分封粤有
智者創之爲𥿄傳聖賢心衣𬒳萬世巧者述之
製爲斯衾覆冐生人厥功亦深朔風怒號大雪
[033-28b]
如席晝且難勝况於永夕豈無纎纊衣以厚繒
擁之髙眠可當嚴凝井地不行民俗多窶終歲
之厪弗給布絮一衾萬錢得之昌繇不有此君
凍者成丘我嘗評君蓋具四徳盎兮春温皜兮
雪白廉於自鬻樂於燠貧誰其似之君子之仁
我方窮時惟子與處豈如弁髦而忍棄女不㰱
而盟偕之終身且将傳之于萬子孫咨爾小子
惟素可寳敝緼是慚豈曰志道奢不可縦欲不
可窮去華務實前哲所同以侈致䘮何羡乎季
倫之錦障以徳見欽何陋乎温公之布衾忲心
[033-29a]
一開其流曷巳獸攫狼吞寔自兹始故曰儉者
廉之本廉者行之先吁嗟汝曹可不勉旃
  絅齋銘為東巖王次點作
衣錦絅衣裳錦褧裳有美于中而弗自章云胡
昔人若是其晦為巳之功無與乎外懔焉戒惕
于隱于㣲我欲亡愧匪蘄人知充實光輝其積
莫揜而我之心惟一韜歛細人有善汲汲暴揚
敝緼中閟文錦外張孰知聖門回愚參魯樸兮
若無至美森具中庸之末凢八引詩聲臭泯然
繇此其基淵乎㫖㢤聖學之妙入徳之門曰惟
[033-29b]
至要猗歟王子日䖏此齋益深益㣲古人與偕
  敬義齋銘
惟坤六二其徳直方君子體之為道有常内而
立心曰直是貴惟敬則直不偏以陂外而制事
曰方是宜惟義則方各當其施曰敬伊何惟主
乎一凛然自持神明在側曰義伊何惟理是循
利害之私罔汩其真静而存養中則有主動而
酬酢莫不中矩大㢤敬乎一心之坊至㢤義乎
萬事之綱敬義夾持不二不忒表裏洞然上逹
天徳昔有哲王師保是詢丹書有訓西靣以陳
[033-30a]
敬與怠分義與欲對一長一消禍福斯在怠心
之萌闒焉沈昏欲心之熾蕩兮狂奔推此二端
敗徳之賊必壮乃猶如敵斯克怠欲旣泯敬義
斯存直方以大恊徳于坤一念少差眡此齋扁
嚴師在前永詔無倦
 賛
  自賛
莫笑頺顔蹙額只堪短棹扁舟明月一輪如水
問君還觧傳不
  袁廣㣲眞賛
[033-30b]
[033-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