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174-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人物志
   方外一/ 江蘇松常鎮淮揚徐八府太海二州/
    江寧府
 漢茅盈元帝時隠句曲山學道遇至人授以仙術盈
  弟衷為西河太守固為執金吾各棄官來就兄皆
  得道世稱三茅君山為茅山
[174-1b]
 三國康僧㑹西域康居國人赤烏四年至建康時中
  國未有像教㑹始誅茅設像即秦淮西南建初塔
  寺藏所謂舍利江左之有僧刹自㑹始
  葛仙翁句容人姓諸葛名元嘗從吳主至溧州遇
  大風百官舟俱沈翁獨立水上衣履不濕
 晉許邁句容人少恬静不慕仕進學升遐之術於鮑
  靚常服氣一氣千餘息登巖茹芝渺爾自得獨與
  王羲之友善羲之述其靈異之迹甚多後更名元
[174-2a]
  莫測所終
  吉友西域沙門晉元帝永昌中至東土常行頭陀
  行卒於梅岡詔于塚邊立寺號髙座道人
  竺法汰止瓦官寺講放光般若經帝臨幸公卿畢
  至
 南北朝宋求那跋摩中印度人元嘉中居金陵祗園
  寺文帝嘗問曰朕嘗願持齋不殺生命對曰帝王
  所修與凡庶不同出一嘉言則士庶咸悦布一善
[174-2b]
  政則神人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暘雨時若
  百穀滋繁以此持齋齋亦大矣以此不殺利亦多
  矣安在輟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後為𢎞濟耶
  帝撫几稱善
 梁寶誌金陵東陽民朱氏婦上已日聞兒啼鷹巢中
  舉以為子七嵗依鍾山僧儉出家專修禪院梁武
  帝嘗詔張僧繇寫其像誌以指剺面門分披出十
  二相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寫葬鍾山獨龍岡
[174-3a]
  初祖達摩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梁普通七年
  至南海武帝遣賫詔迎至金陵後折蘆渡江止嵩
  山少林寺
 陳天台智者華容陳氏子謁慧思禪師悟法華三昧
  陳宣帝大建七年抵建康詔居光宅寺後憩廬山
  桓闓執役陶𢎞景十年不懈有白鶴集庭乘鶴沖
  舉
 唐張果老六合園叟也後擕妻至王屋天壇山仙去
[174-3b]
  法融延陵韋氏子入牛頭山幽棲寺石室修道入
  頓宗為牛頭第一世祖
  慧忠牛頭宗第六世終身一衲一鐺嘗有供僧穀
  二廩虎為之守移居莊嚴寺學衆雲集
 南唐女冠耿先生玉貌鳥爪常著碧霞帔因宋齊邱
  進嘗見宫婢持糞埽謂元宗曰此物勿棄置鐺中
  烹鍊良久成白金冬天令宫人握雪成錠投火中
  亦成白金指痕猶在又能煼麥粒成珠以縑囊貯
[174-4a]
  白龍腦懸之滴液香味逾于大食國所進龍腦油
  遂得幸於元帝有娠將産之夕雷雨震電及霽娠
  已失矣乆之宫中忽失其所在或云猶見之江淮
  間
 明周顛仙冷謙張三丰三人髙帝時先後至金陵其
  事蹟屢有靈異世俗所喜道不具書
  焦姑家中和橋南有仙術永樂初封妙惠仙姑
  道成雲州人𢎞洞宗於靈巖洪武中命住天界寺
[174-4b]
  宗泐臨海周氏子元末隠徑山洪武元年應召主
  天界寺
  碧峯乾州石氏子聞法要於如海真公游憩峨嵋
  趺坐樹下溪水暴溢七日水退趺坐如故髙帝召
  至京師設普濟㑹
  永慈蜀余氏子至牛首領衆三載傳東明和尚衣
  法
  洪恩字雪浪金陵黄氏子出家長干寺以無師智
[174-5a]
  得大辯才盡掃訓詁單題本文拈示言外之㫖南
  北法席之盛近代未有
  大&KR0712龍舒沙氏子崇禎時於天界寺髙提祖印廣
  度羣品
  古心溧水人從素菴于金陵棲霞寺得法時三懐
  師重修報恩塔頂不能上夢神云待波離尊者至
  次早師至三拜而頂即上
  本咸蜀人重興金陵東山翼善寺緇素皈心
[174-5b]
    蘇州府
 周赤鬚子酆人秦穆公時主魚吏每言灾異悉驗後
  往吳中不知所之抱樸子云以其鬚髮皆赤故名
 漢魏伯陽吳人好學不仕入山煉丹相傳以為得仙
  作參同契五行相類等書
  蔡經吳人家胥門王方平既得道欲東入栝蒼過
  吳憩經家以其骨相當仙授以要言經得尸解去
  至今蔡仙鄉有丹竈
[174-6a]
 晉支遁字道林居吳支硎南峯院好鶴又好名馬今
  放鶴澗馬跡石皆遁遺跡
  竺道生嘗遊長安從什公受業後居虎邱人無識
  者乃聚石為徒坐而説法石皆㸃頭今虎邱有㸃
  頭石
 南北朝宋陸修静字元徳吳人學仙棲廬山白雲寺
  與陶潛慧逺結白蓮社嘗握手過虎溪大笑而别
  世傳三笑圖宋文帝召見之不得元徽中偃月而
[174-6b]
  化
 梁蜆子和尚京兆人天監中住洞庭山沿江採掇螺
  蜆以充腹静禪師往勘之捉其衣曰如何是西來
  意答曰神前酒臺盤静曰不虚與我同根生
  &KR2311&KR2311尊者天監中往虎邱泉隨湧出名&KR2311&KR2311
 唐周隠遙字息元西洞庭道士自言角里孫學煉形
  術死戒弟子䕶其屍凡死而復生者三至八十餘
  猶似少壯貞觀中召至問道對曰所習皆匹夫事
[174-7a]
  功不及物非萬乘所宜問也放歸
  文暢吳人與韓愈栁宗元善愈為作送行序
  明覺顯號雪竇居莫釐演法有龍出井而聴時集
  千僧有天衣願汲水供衆示寂後白蓮湧出今有
  天衣禪院龍潛井皆其遺跡
 宋遇賢東禪寺僧姓林氏嗜酒人呼為林酒仙能前
  知言人禍福悉騐郡有虎賢騎出城害遂息明祝
  允明書其所詠詩刻石寺中今尚存
[174-7b]
  文瑩吳僧多聞博識著湘山野録
  惠詮吳詩僧語清絶嘗書西湖寺壁云落日寒蟬
  鳴獨歸林下寺柴扉應未掩片月隨行履惟聞犬
  吠聲又入青蘿去蘇軾愛而和之
  道元住永安禪院祥符中嘗進纂傳燈録三十卷
  詔學士楊億等刪定刻板宣布
  申元道師事徐神翁得修煉術將出遊師示曰逢
  虞則止無雪則開渡江至虞山即築菴居之山苦
[174-8a]
  無水一日大雪菴前覆簣不積浚之得泉因名雪
  井
 元了通栖智林寺嗜酒一日通州狼山寺火衆見烈
  焰中有僧噀酒滅之自稱了通和尚其火燼皆帶
  酒氣明日衆渡江詣謝了通力辭無之未幾沐浴
  而逝
  宗衍字道原吳人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善為詩
  一時名士多與遊所著碧山堂集危素序而傳之
[174-8b]
 明時蔚號萬峯年十一誦法華有省後得法於千岩
  洪武間詔徴使至示寂已七日
  席應真常熟人奉母至孝學老氏善易兼通兵法
  僧道衍師之盡得其傳
  萬金字西白吳郡人姚氏子依寶積院宗衍為弟
  子後住瑞光寺洪武初起住持大天界寺召入禁
  廷奏對稱㫖兩建法㑹於鍾山命總持齋事大駕
  臨幸六年冬示寂宋濓謂寂照之子孫各主名山
[174-9a]
  大暢宗㫖萬金亦其一也
  良琦字完璞吳郡人自幼讀書性操温雅學禪白
  雲山中後住天平山之龍門楊維貞云良琦既究
  禪理兼通儒學能詩特其餘技耳
  胡道安吳江人性狂戇人呼胡風子為元妙觀道
  士遇異人授五雷法洪武末吳中旱延之禱雨登
  壇怒罵隂雲四合雷雨大作
  道衍字斯道長洲人相城姚氏子出家妙智菴從
[174-9b]
  髙啓輩為詩在北郭十子之列所著有逃虚子集
  洪武間以髙僧召命侍燕邸靖難時贊助袐密太
  宗即位授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姚姓賜名廣孝
  輔太子南京命蓄髮再三終不肯賜兩宫人亦不
  近永樂六年朝北京居慶夀寺病篤車駕臨視明
  日端坐而逝僧夏八十四追封榮國公謚恭靖
  張皮雀長洲人師胡道安盡得其術禱雨驅祟立
  應常束雙髽手持皮雀日引羣兒為戲故名
[174-10a]
  福懋字大林竹堂寺僧少有戒行畫學倪瓉書宗
  智永嘗遊文徴明之門聲名籍甚詩有𢎞秀集風
  致
  法藏號三峯嗣法天童初住鄧尉繼主開元度僧
  百餘受戒萬衆得法者十二弟子具徳繼起最著
  通門字牧雲嗣法天童後住破山能詩文善書有
  懶齋集
  明河字汰如通州人耽詞翰窮内外典後住中峯
[174-10b]
  二十餘年手不停披口不撤講所著有楞伽解
  真可字達觀又號紫柏尊者吳江沈氏子薙髮虎
  丘寺後入都賜紫伽黎妖書事起逮下詔獄曰世
  事如此乆住何為索浴説偈堅坐而逝
國朝𢎞儲字繼起通州李氏子也受法於三峯稱為臨
  濟荷擔真子徧歴諸刹順治辛丑始居靈巖吳偉
  業輩多皈依門下徐枋謂其與聖賢道合注念君
  親自來善知識中無有也
[174-11a]
  正志姓熊名開元湖廣嘉魚人前明進士官給事
  中以建言廷杖鼎革後披薙隠匡廬南嶽間自號
  蘖菴後遇𢎞儲從至靈巖受印記居華山有蘖菴
  語録十二卷時有趙庾吳江人前明進士官知縣
  明亡後披薙為僧參𢎞儲為其髙座
  道源字石林婁江許氏子住虞山嘗注李商隠詩
  朱鶴齡作箋多採其説
  施道淵字亮生吳縣人年十七禮龍虎山學五雷
[174-11b]
  法後築室吳山修煉復住持穹窿凡興建名勝一
  百七十餘所塑像八千二百有竒復修蘇之元妙
  觀臺殿樓閣傑立雄峙所費鉅萬分文無私蓄康
  熙丙辰入都設醮大著靈異還山卒
  大涵字㕍黄吳江潘氏子九嵗為僧長參靈巖𢎞
  儲從遊南嶽歸愛台歙山水之勝遂卓錫焉在黄
  山躬耕聞嶺半伐木聲忽有悟口占一絶語透宗
  㫖自是作詩有名後主海寧安國寺席復出遊羅
[174-12a]
  浮歸至肇慶示微疾説偈而逝
    松江府
 唐王可交華亭人業耕釣三月三日掉舟入江忽見
  中流有綵舫載道士呼可交上舫與二栗食之甘
  如飴命黄衣送上岸覔所乘舟不見乃在天台瀑
  布寺前問寺僧今何時答言九月九日矣自是絶
  榖往四明山
  德誠嘗乘小舟往來松江朱涇人以船子和尚呼
[174-12b]
  之夾山善㑹禪師至華亭參船子大契宗㫖辭行
  回顧再四誠竪橈曰汝將謂别有處耶覆船入水
  而逝
 宋徳聰姓仰氏太平興國中結廬佘山之東峯二虎
  為衛名大青小青有禪者造之見掛佛經梁間問
  嘗讀否答曰如人看家書既知之矣何再讀為天
  禧元年趺坐而逝閲月貌如生
  慧辯字訥翁華亭傅氏子生有異父母令入普照
[174-13a]
  寺出家得法於天竺明智乆之遂領寺事熙寧中
  蘇軾作杭倅與辯為方外交及示寂作詩哭之
  惟正字煥然華亭黄氏子五嵗見佛書能識其字
  長入杭之北山跨黄犢出入内翰葉清臣牧金陵
  迎往優禮之作偈辭去皇祐元年四月佛誕日忽
  語衆曰夫動以對静吾一動六十有四年今静矣
  語既而瞑
  智儼居上海静安寺見漁人捕鰕買一斗噉之及
[174-13b]
  索錢儼徐云還汝鰕隨吐活鰕盈斗人皆駭異號
  鰕子和尚將示寂斂蒲草為萬餘繩懸諸廊廡曰
  吾將大作縁事繼即坐脱人競施以錢懸繩皆滿
  遂以建佛閣
  明顛姓薛氏猖狂若顛衣不蔽體或遺之衣則轉
  施人大雪中亦然不學能詩倭奴見之羅拜云曽
  在海中失風得此僧幸免於死
  可觀字宜翁華亭戚氏子祝髮邑之寶雲寺紹興
[174-14a]
  間主當湖徳藏徑山大慧來訪對語終日嘆曰教
  海老龍也
 元浄真字如菴華亭沈氏子童齓授以法華歴耳成
  誦出家受具博究諸乘參訪尊宿盡得宗㫖因嗣
  法席已遷華亭超果寺至順辛未舉為上天竺座
  主賜號佛心𢎞辯
 明彭宏大號素雲生元時得棲神鍊氣之㫖洪武中
  至細林山結茒居之一日沐浴更衣趺坐問左右
[174-14b]
  何時曰正中遂翛然而逝太祖來召知已羽化啓
  其竁視之正身不倚長爪遶身
  徳然號惟菴華亭張氏子生具異相七嵗誦法華
  經於杭之天龍寺參洪石屋洪屬以緣在吳松為
  書松隠二字遂歸郡南結菴以居題曰松隠洪武
  初以髙行僧薦尋還松隠有船居詩學士宋濓為
  序
  紹宗字一原上海陳氏子戒行精嚴緇素嚮化洪
[174-15a]
  武中應召奏對稱㫖賜金縷僧伽黎等服自右講
  經遷右善世
  朱蒲包上海沈氏僕十八為寶山募兵遇異人授
  藥一丸服之遂不覺寒暑飢渇身衣破衲冒以蒲
  包人呼蒲包仙行必挾四竿夜宿植竹四隅而卧
  其中市人釀酒敗挾竹攪甕輒變為甘生平不談
  禍福或無意吐一語必竒中
  張癡六華亭人行六以不修繩檢人呼為癡六日
[174-15b]
  遊行市中夜或僵卧橋上雖大雨不濡霜晨雪夕
  氣蒸蒸起也黄面碧眼齒平如礪常蓬首不盥櫛
  與人言多不可解然卒有竒驗
    常州府
 南北朝王八百隠横山修道嵗乆白日飛昇人為立
  登仙觀後改為沖虚南唐徐鍇有碑記其事
 唐毛萇不知何許人游宜興張公洞自洞底東至太
  湖中洞庭山得石穴而出萇言在洞中東行聞頂
[174-16a]
  上有風波聲及舟人語今山上有毛公洞
  湛然姓戚氏宜興人初往越州晚歸天台山傳天
  台教天寶大歴間累詔徴不起一日説法隠几而
  化吳越時追謚圓通尊者
 宋歸真大中間棄官學道隠横山茹芝絶粒三十年
  朝夕諷誦蛇兔馴伏
  劉混康少遇異人授以呪術治疾輒驗宣和中賜
  號静一先生棲真于宜興華陽道院建炎二年于
[174-16b]
  邑西門外插蘆于地枯蘆成葦遂創建㑹真菴
 元永寧號一源俗姓朱初棲毘陵焦子山精修禪定
  後復至淮西印正于無用禪師忽有省悟至治癸
  亥至宜興龍池山建禹門禪院居焉有白虎馴伏
  于前故又名伏虎巖
 明正傳號幻有溧陽呂氏子得法笑巖禪師棲五臺
  山静修十三年後住宜興龍池説法為臨濟正傳
  宗風大振
[174-17a]
  圓悟號密雲宜興蔣氏子侍正傳于龍池付受衣
  拂後凡六坐道塲于金粟天童最乆大闡宗㫖緇
  素欽仰崇禎中詔賜紫衣修南京報恩寺命為住
  持以老疾辭
  任𥅆年宜興人溧陽太清觀道士崇禎甲申之變
  𥅆年備法衣加衰詣縣治舉哀禮成遍别所知言
  分當死設三日醮入玉華山端坐而逝
國朝覺譽號天隠宜興閔氏子也年二十四薙染與圓
[174-17b]
  悟同師正傳因閲楞嚴頓成觸悟先開堂磬山禪
  院後住武康報恩寺宗風之振亞于圓悟順治中
  示寂有塑像在磬山
  通琇字玉林江隂楊氏子年十九薙染乆侍覺譽
  嗣其法席凡六坐道塲七㑹説法順治中嘗再召
  至
禁廷禮遇優渥賜號大覺普濟能仁國師
    鎮江府
[174-18a]
 晉沈建丹陽人學却老法嘗遊行寄奴侍驢羊於主
  人各與藥一粒語主人曰不須飲食也去後主人
  飲食之皆不受三年還又各與藥飲食如故後不
  知所在
 唐羅㬋丹陽人生無雙目而能鑒物於太和中鑄鐘
  咸通中建塔雖屢經兵火不燬人多異之
  裴頭陀相國裴休子也生而胎素頴異不羣休作
  文送其出家行頭陀行來潤之金山北巖有蟒頭
[174-18b]
  陀入洞禪觀蟒遂去後莫知所之
  魏隆字道真居京口之仁静觀修正一法卒葬馬
  跡山踰數月人有遇之者啓其棺一鶴飛入雲中
  獨冠劍存焉
  殷七七擅異術周寶鎮浙西時鶴林寺有杜鵑花
  寶謂七七曰鶴林之花天下竒絶嘗聞能開頃刻
  花可副重九宴㑹乎七七曰諾及九日果爛漫如
  春遊賞既罷花忽不見
[174-19a]
  惟良丹徒人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有曰唐繼
  天徳有外臣一行刋歴考元書成化去繼是丹徒
  惟良生而能之以乾坤之䇿當十期之數凝神運
  指數起於復之初九音生於黄鐘之宫積微本與
  元化合李端盧綸俱有送惟良南歸詩見潤州類
  集
 宋張紹英丹陽人自為道士不入城府仁宗思接方
  外之論屢召俱稱疾不起賜號明真先生勅所居
[174-19b]
  菴為天聖觀一日沐浴更衣扃戸而化
  湯志道丹陽人讀書負竒氣髽髻跣足坐大茅頂
  三十年淳祐五年秋大旱召赴闕禱雨賜號靈寶
  先生臨化説偈有云笑入寥天一乃一笑辭世
  翟志頴字叔同丹陽人年十三入華陽洞之西便
  門遇道士指石壁題名謂曰汝姓名在宗師之列
  因顧石壁失其人後果傳印劍號觀妙先生
  智覺本丹陽人少誦法華初為縣衙校多折官錢
[174-20a]
  買放生命罪當死引赴西曹顔色不變乃貸命為
  剃髮受具持頭陀行號永明夀禪師集諸經論為
  書一百卷名宗鏡錄
  曇穎住金山號達觀嘉祐四年除夕命侍者持書
  别刁景純學士曰明旦當行不及相見景純復書
  將及岸穎欣然命撾鼓升座叙出世本末長謝衆
  僧上方丈跏趺而化
  了元饒之浮梁人號佛印住金山與蘇軾善嘗贈
[174-20b]
  軾衲裙軾酬以玉帶李伯時為元寫照元曰必作
  笑狀一日聴客語有㑹心軒渠一笑而化
  克勤嗣五祖演號佛果初與演語演皆不應因忿
  然去演曰待爾熱病時方思我克勤至金山有寒
  疾困極追繹演言復歸五祖尋於言下有省建炎
  初住金山賜號圓悟大師時堂上僧一十八人皆
  大徹因名大徹堂云
 元優曇丹陽蔣氏子住丹陽妙果寺至大初詔罷蓮
[174-21a]
  宗優曇著蓮宗寶鑑十卷上書仁宗乞復其教允
  之仍命為教主賜號虎溪尊者掲傒斯銘其塔
 明常欽字惟心金壇王氏子生不食肉頴異過人為
  僧住儀徴天寧寺洪武初住甘露聴法者千餘人
  一日忽斂經衲諸物遺其徒書偈而逝
  慧旵字東明丹陽王氏子永樂間入錢塘古道山
  住持為開山第一祖
    淮安府
[174-21b]
 宋孫賣魚不知其名賣魚楚州市極暑中遇一道士
  語曰汝魚餒矣能飲我可使魚活遂飲以斗酒因
  與談論自是言人禍福輒應宣和中召至京師賜
  號塵隠處士復還楚靖康初忽於亳州太清宫號
  咷大哭人莫之喻有記其時日者乃汴京陷之日
  也後不知所在
  婁守堅漣水人修佛行人以道者目之生有異相
  掌中有一目中指七節為承天寺僧佯狂不事誦
[174-22a]
  習能逆知禍福召入禁中仁宗初生晝夜號哭不
  止僧摩其頂曰莫叫莫叫何似當初莫笑啼遂止
  郡有白龍潭于澳河僧恐乆而蕩溺居民以錫挑
  之曰逢柴而止龍去東南四十里至柴溝潭而居
  焉
  水丘秀才本州人自郡庠歸遇一異人忽有所悟
  張商英招致之而莫知其夜所宿處密伺之見於
  紫極宫倚壁酣睡一日徧辭里巷卒於儀徴後有
[174-22b]
  州兵見於蜀始知其尸解云
    揚州府
 漢朱璜廣陵人遇睢山道士阮邱曰卿除腹中三尸
  可授真人之業與藥七合授黄庭經隨邱入浮陽
  山後八十年復見白髮轉黑至武帝末猶存
 南北朝梁王冶泰州人隠天目修靈寶法煉丹存神
  歴宋齊梁百餘年白日飛昇
 唐王逺知揚州人少事陶𢎞景傳其術為道士陳後
[174-23a]
  主召見辨論超詣隋煬帝執弟子禮見之唐武徳
  中見秦王曰方為太平天子願自愛貞觀九年詔
  潤州即茅山為觀俾居之卒年一百二十六嵗子
  紹業
  李珏廣陵人販米為業每斗求利二文資父母養
  有糴者輒授以升斗自量丞相李玨節制淮南夢
  入洞府見石壁金書姓名有李玨字心竊喜傍有
  二仙童云此非君乃江都部民耳卒年百有餘嵗
[174-23b]
  劉白雲江都人好濟人遇道士樂子長與書兩卷
  能役致風雨變化萬物乘馬走水上如履平地乾
  符中猶賣藥長安市
 宋顔筆仙髙郵人建炎初鬻筆遇仙凡得其筆者剖
  視管中必有詩紀其破毁嵗月及人姓名禍福皆
  驗年九十二積葦自焚人見其乘火雲飛昇去
  徐守信泰州人白日上昇有丹井遺蹟在徐州蕭
  縣宋寧宗封虚静沖和先生
[174-24a]
  戒禪師住揚州石塔與蘇軾有問答機縁
 明文銘正徳間祝髮泰州東寺每入定能言未來事
  年六十六預告湼槃日至期吐三昧火焚化
  行修泰州人陳姓壯年出家操苦行見人與物輒
  拜一日入寺謂住僧曰我某日當寂至期坐龕中
  擊魚念佛須臾輕烟一縷起鼻端兩耳火出自爇
    徐州府
 周琴髙居香城泗水中善鼓琴行彭涓之術浮游梁
[174-24b]
  碭間二百餘年後入碭水娶龍子乘赤鯉出入
 漢張陵字輔漢豐人七嵗通道徳經舉賢良方正不
  就入蜀得九鼎丹經通變化驅除之術受上真秘
  籙桓帝永夀元年與妻雍氏白日昇舉
 晉彭宗彭城人嘗從師採藥忽墮深谷蹈羣蛇曾無
  懼色師乃授丹經五千文宗寶而修之洞暢幽漠
  能三晝夜為一息或一年不動人以為死及起顔
  色愈鮮好
[174-25a]
  王元甫學道於赤城霍山服青精石飯得吞日精
  丹景之法内見五臟穆帝永和年白日昇舉為中
  嶽真人
 宋曹國舅紹聖四年蟬蜕於縣東南五十里玉虚觀
  更名騰雲寺
 元洞真子涿州人姓邱年壯學道游鄒嶧山師丹陽
  真人道侶號為洞真子來游碭山遇趙志堅建聚
  仙宫為本宫提㸃延祐乙卯人見其西去弟子志
[174-25b]
  堅闢戸視之羽化矣
 明劉淵然蕭人遇異人授以祕書呼召風雲劾治鬼
  物太祖建西山道院居之昭帝賜以御書號曰長
  春真人後趺坐而化朝廷遣官致祭翰林胡儼為
  作傳
  李旺沛人少過城隍廟見衲子坐神像下與旺語
  合遂得異術嘗遊金陵過逆旅求宿主人不納旺
  即趺坐門外㑹夜大雪主人以為不耐寒死矣早
[174-26a]
  啓門視之旺所坐處三尺内無片雪始異而留之
  旺竟謝去後死翌日有人見之豐縣某處殆尸解
  云
    太倉州
 宋如茂號柏巖住嘉定南翔寺徳祐中示寂前三日
  貽書邑令朱象祖與訣如期坐逝作偈云鉄船到
  岸苦海波息快哉時兮風清月白
  歐法師嘉定人紹興中有雲遊道士授以符訣自
[174-26b]
  此醮祀伏壇屢著神應
  莫起炎字月鼎苕溪人生宋寶慶間精五雷法酒
  醉輒佯狂詬詈呼役雷霆至元中宋濓為碑文楊
  維貞為立傳乆居嘉定正統間猶在後莫知所終
 元柏子庭能詩浪迹雲遊乞食嘉定村落語雜諧調
  一日偶觸某官騶從縛至知為子庭命賦所張盖
  應聲云百骨攢來一線收葫蘆金頂盖諸侯一朝
  撑出馬前去真個有天無日頭某官笑而釋之
[174-27a]
  太倉丐者延祐初道服操瓢往來水軍寨及張涇
  馬頭飲醉輒呼牛來又於寨門上連書火字人皆
  詈而抶之是冬海賊牛大眼劫太倉水軍寨張涇
  馬頭俱火灾始知丐者非常人
 明覺曇住崇明慈濟寺言未來事竒驗或卧榻中有
  見其行於市者人皆稱覺菩薩坐化月餘面色如
  生
國朝吕毖字貞九嘉定人也築樓居妙髙峰得辟穀法
[174-27b]
  已遊終南樓居為僧所占歸不與校别構方丈於
  小桃源兼修隠形煉虚之道康熙甲辰先期築石
  穴至期捻訣坐化
    海州
 漢王逺字方平東海人舉孝亷歴官中散大夫後棄
  官入山修道桓帝時連徴不出令郡國逼載至京
  閉口不語題四百餘字於門皆方來事削去復見
  還鄉居太守陳耽家四十餘年一日忽語曰吾期
[174-28a]
  運當去為具棺衾斂之一日忽失其尸衣冠不動
  若蟬蜕云
 晉鮑靚字太元東海人學兼内外明天文河洛書為
  南海太守嘗煮白石以食見仙人隂君授以道訣
  年百餘嵗
 宋莎衣道人朐山人姓何避亂渡江舉進士不中紹
  興末至平江身衣白襴乆之衣益敝緝以莎臨池
  見影豁然大悟言休咎竒中有瘵者求醫命持一
[174-28b]
  草去旬日愈求而不得者不起逺近異之孝宗連
  召不至賜號通神先生
  進公不知何代人築菴朐山麓夜則行於市抵暮
  則隨五犬陟山巔而返囊置果餅沿路飼之因嵗
  旱語人曰我能致雨人戲請之果獲大雨而犬不
  復見山巔有潭當時謂犬即潭之五龍云
 
 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