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三十六
  輿地志
   古蹟七/ 頴州一府滁和廣六泗五州/
   潁州府
  任城在府治北三里陳將任忠伐齊於潁水北岸
  築城以圍汝隂故名俗呼蠻樓寨
  平輿故城在府治南一百里北枕谷河土城尚完
[036-1b]
  俗呼為遠城按平輿在今河南汝陽縣界此蓋梁
  魏時僑置諸郡縣遺址
  清丘城在府治東五十六里潁河北岸隋置縣
  永安故城在府治西南一百四十里汝水北岸唐
  武德四年置
  東城西城俱在府治西北七十里五樟林兩城相
  去三十里相傳唐置府兵築城屯守於此
  唐屯城在府治西南一百七十里龍項灣東相傳
[036-2a]
  唐仁瞻築
  愼縣城在潁上縣西北四十里江口鎭左傳云吳
  人伐愼白公敗之即此漢置愼縣劉宋改置於淮
  南合肥此城遂廢
  潁上故城在今潁上縣南即古鄭城也水經註云
  潁水東南流經蜩蟟郭東俗謂之鄭城舊唐志云
  潁上縣隋置治古鄭城
  武隂城在潁上縣東南正陽鎭俗謂之張飛城與
[036-2b]
  劉關二城相對
  荆亭城寰宇記云荆亭城在潁上縣西南六十里
  劉宋汝隂太守楊文萇破魏兵於荆亭即此水經
  註云潤水經荆亭北而入於淮
  甘城在潁上縣西北通典云故甘城梁置下蔡郡
  有關吳魏以來關防津濟之所
  段家城在潁上縣西北六十里段靈君築又有洪
  城在縣東三十里
[036-3a]
  蓼城在霍丘縣東三十里虞夏之際以封臯陶春
  秋時蓼國地唐武德四年於霍丘置蓼州
  紂王城在霍丘縣南二十里
  箕子城在霍丘縣開順鎭
  陽泉故城在霍丘縣西五十五里漢置縣寰宇記
  云梁普通七年於古城内立縣大通三年改為臨
  水縣即古陽泉地
  梅城故城在亳州西南四十里古梅伯國隋開皇
[036-3b]
  間分小黄置梅城今為梅城集
  武平城在亳州西南漢縣
  下邑故城在亳州東北五十里後魏僑置
  藥城故城在亳州東南唐武德三年於魯邱堡置
  文州並藥城縣
  新陽故城在太和縣西北六十里秦置縣陳勝傳
  曰吕臣起新陽是也應劭曰在新水之陽也舊志
  有信陽城即故新陽之訛
[036-4a]
  樂昌城在太和縣東近細陽漢高后八年封張敖
  前姬子壽為樂昌侯後漢張鬴傳云食細陽之池
  陽鄉即此
  細陽故城在太和縣東茨河西岸漢置縣光武封
  岑彭子遵為侯邑
  新郪故城在太和縣北七十里古郪邱地漢置新
  郪縣章帝建初四年徙封殷後於此曰宋公國俗
  訛為宋王城
[036-4b]
  扶陽故城元和志云在故城父縣東北三十二里
  漢衞賢封邑按漢表扶陽國在蕭縣此城名偶同
  耳非故國也
  高鄉郭在太和縣南七里寰宇記云魏高貴鄉公
  所築
  潁陽故城在太和縣東北三里隋志云汝隂郡有
  潁陽縣
  萬壽故城在太和縣東北四十里本漢細陽縣隋
[036-5a]
  唐汝隂縣之地也宋開寳六年分汝隂北五鄉以
  百尺鎭置萬壽縣今為元墻集
  瑕城在䝉城縣東北水經註云渦水經瑕城南即
  楚瑕邑
  漆園城在䝉城縣東北三里相傳莊周為吏於此
  按莊子漆園為歸德之䝉然宋王安石題䝉清燕
  堂云民有莊周後世風姑存以備考
  山桑城在䝉城縣北漢置縣後漢封王常為侯國
[036-5b]
  水經註云北淝水東南流經山桑邑南俗謂之北
  平城昔文欽封山桑侯疑食邑於此又東經山桑
  縣故城南俗謂之都亭城蓋山桑有二城也
  舊䝉城在今䝉城縣北東晉僑置寰宇記云有南
  北二䝉城並在縣北八十里相去四十歩皆後魏
  太和十年築
  檀公城在䝉城縣三十七里即山桑縣城宋檀道
  濟為征北將軍居此因名路史謂為北䝉是也
[036-6a]
  財丘廢郡在府治西南一百十里梁武置今府治
  西南有小土城二東西相去二三里俗謂之東才
  城西才城
  鮦陽縣治在府治西二百一十里輿地志云沈子
  國西有鮦陽郡漢光武封隂慶為鮦陽侯在此
  雩婁縣治在霍丘縣西南八十里春秋云楚人侵
  吳及雩婁即此漢為縣屬廬江郡
  胡城廢縣在府治西北二里即春秋胡子國梁置
[036-6b]
  縣
  原鹿廢縣在府治南富阪之西春秋云宋楚盟於
  鹿上即此杜預註云鹿上今原鹿縣是也水經註
  云谷上經原鹿縣故城北
  富波廢縣在府治南谷水北漢置以多陂塘溉稻
  故曰富波亦曰富陂蓋波陂古字通用也水經註
  云谷水經富陂縣故城北俗謂之成閭亭
  松茲廢縣在霍丘縣東十五里漢初置松茲侯國
[036-7a]
  在今宿松縣界晉初改置於此寰宇記云一名祝
  茲即古鳩兹誤鳩茲在蕪湖也
  義城廢縣在霍丘縣北四十里宋高祖立亦名三
  固縣後廢縣立戍
  譙縣舊治今亳州治春秋時陳之焦邑秦置譙縣
  魏黄初二年改建五都譙其一也
  城父縣舊治在亳州東南七十里春秋時陳邑左
  傳云僖二十一年楚伐陳遂取焦夷昭九年楚遷
[036-7b]
  許於夷實城父蓋城父即夷地也漢置城父縣劉
  宋改置浚儀魏收志云浚儀縣有城父城是也今
  名城父邨
  苦縣舊治在亳州城東後漢地理志云苦春秋時
  曰相索隱曰地理志誤也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
  滅陳故苦亦屬楚括地志云在亳州谷陽縣界
  思善廢縣在亳州南八十里城父城南漢章和二
  年分城父縣置
[036-8a]
  長垣廢縣在亳州東東晉初析譙縣地僑置
  沈丘故地在府治西北一百二十里古寢丘地也
  孫叔敖子辭肥饒而請寢丘即此
  文地在潁上縣北二十五里俗傳孔子適楚接輿
  歌鳳處
  潁尾在潁上縣東左傳云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
  尾是也
  管谷在潁上縣北二十五里管仲家此
[036-8b]
  摘星樓在霍丘縣東三十里紂王城南
  魏武帝宅在亳州東建安十五年令曰欲於譙東
  五十里築精舍秋夏讀書冬春射獵以自娛元和
  志云魏文帝祠在譙縣東五里即太祖故宅
  元張柔宅在亳州城内西街之北
  流星園在亳州東天靜宫南相傳有星突流於園
  老子因而誕生史記云老子楚苦厲鄉曲仁里人
  也括地志云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有老子宅及
[036-9a]
  廟廟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眞源縣地
  陳摶店在䝉城縣南五十里有陳仙公館
  繁陽亭在府治境内左傳云襄公四年楚師繁陽
  杜預註云鮦陽南有繁陽亭
  沈亭在府治西一百二十里秦高士沈郢建
  葵亭在府城宋呂公著為潁倅作亭後圃題曰葵
  亭及為守時休倅圃有葵亭集
  清潁亭在府治西晏殊守潁時建亭城隂俯瞰潁
[036-9b]
  水
  雙柳亭在府治北渚初晏殊守頴建閣曰清漣嘗
  手植雙柳於閣前後去潁民不能忘更曰去思至
  歐陽修為守時雙柳成隂遂重建亭更名雙柳
  竹間亭在府治宋蘇軾守潁時作
  相讓臺在府治東二里楚莊王所築避暑之所
  釣魚臺在府治東七十里潁水北岸漢末袁宏游
  釣處
[036-10a]
  賀勝臺在府治西北十里潁水南岸宋州守陳規
  迎劉錡犒軍於此故名
  張龍公釣臺在霍邱縣西北三十里
  章華臺在亳州東南乾谿側即楚王所起也元和
  志云臺在城父縣南九里按章華臺在荆州詳見
  辨訛
  東西二臺在亳州東一里許曹操觀稼臺也
  八角臺在亳州東南三里舊傳曹操所築大饗軍
[036-10b]
  士於此又䝉城縣城東有操演武臺
  子牙釣臺在䝉城縣西南三十里呂望集
  莊子臺舊址在䝉城縣城北隅因没於水改築於
  東門外
  㑹老堂在府城西湖書院之傍宋歐陽修與趙槩
  同在政府熙寧中相繼告歸一日槩來汝隂年幾
  八十矣遊宴踰月而返因名其堂曰會老
  六一堂在府城内歐陽修致政歸潁時所構
[036-11a]
  聚星堂在府城舊州治内歐陽修守潁州一時從
  遊者皆名流故以聚星名堂
  大饗堂在亳州城内魏文帝南征軍次譙大饗六
  軍及譙父老百姓立大饗碑曹植文梁鵠鍾繇書
  篆時稱三絶
  清燕堂即䝉城縣治後堂宋王安石有清燕堂詩
  青楊館在府治西一百四十五里相傳漢光武嘗
  討王尋駐兵於此
[036-11b]
  焦館在府治西南隅水池上宋呂公著守郡時建
  以館焦千之因名
  畢卓池在府治西鮦陽城内
  龍池在潁上縣西南四十里淮潤鄉舊傳張公九
  子蛻骨化龍處與霍邱接壤
  東陳邨在府治東四十里宋嘉定十五年霍邱人
  王鑑敗敵於此
  關州村在潁上縣張龍公夫人石氏家此
[036-12a]
  包家寨在府治西六十五里又姜寨在府治西一
  百八十里俗呼為强寨
  牛口埠在霍邱縣城東唐太宗追竇建德處
  蘭亭序黃庭經石刻在頴上縣向於舊學基内掘
  井得二石刻久藏縣庫明末碎毁今潁州人劉氏
  重鐫
  九仙臼在霍邱縣九仙山上俗傳淮南王與八公
  搗藥於此
[036-12b]
  谷陽在亳州西四十里
  譙令谷在亳州北三十里魏武帝至譙令軍士築
  之有譙今碑
  下城父聚在䝉城縣西北渦水之陽後漢志云山
  桑縣有下城父聚以近故城父縣故名
  垂惠聚在䝉城縣西北後漢志云山桑縣有垂惠
  聚世謂之禮城
  桑林在亳州湯陵西二里成湯禱雨之所
[036-13a]
  昇天檜在亳州西相傳老子乘白鹿縁此樹昇天
   滁州
  荻港故城在州西北魏收志云新昌郡領赤湖荻
  港薄陽三縣輿地紀勝云荻港在清流縣西北二
  十里即魏故縣州志謂赤湖在州西十里薄陽壩
  在州南二十里即故赤湖薄陽二縣故址
  建陽故城在州東四十里漢置縣
  蔣家城在州東南五十三里又龔家城在州南四
[036-13b]
  十里又塘惟城在州南三十里三城皆傍湖澤相
  傳南唐築瓦梁堰以禦北師水勢横溢居民築此
  城以捍水云
  南譙故城在全椒縣北晉太元中僑置南譙郡寰
  宇記云梁大同二年割北徐州之新昌南豫州之
  南譙豫州之北譙凡三郡立為南譙州居桑根之
  西今滁州西八十里全椒縣界南譙故城是也輿
  地紀勝云南譙城在縣北二界尹邨北譙城在縣
[036-14a]
  西北二十里新高邨皆齊梁時故址也又縣有臨
  滁里或曰故郡治
  豐樂城在全椒縣西七十里艾塘東村傍豐樂
  阜陵城在全椒縣東十五里漢置縣屬九江郡
  襄城在全椒縣東臨襄水入袁村或以為姚襄所
  築
  高塘故城在來安縣東北白塔鎭西魏收志云譙
  州領高塘郡隋志云清流縣開皇初廢樂鉅高塘
[036-14b]
  二縣入蓋高塘即故郡也又有古城集在縣北八
  十里疑即樂鉅
  趙王城在來安縣東二十五里城北有澗澗北有
  趙侯古塚又有丁城在縣東北白塔鎭東南四面
  平遠城地高數丈廢置不可考
  清流舊縣即今州治江左流寓立頓丘縣於此隋
  改置清流縣以縣東清流水為名
  酇城廢縣在全椒縣西南酇湖濵本漢沛郡屬縣
[036-15a]
  嘉平廢縣在全椒縣西南十五里蕭齊置屬南譙
  郡
  寳林門在全椒縣寳林橋吳赤烏二年立
  懷嵩樓在州治後統軍池上即贊皇樓唐李德裕
  刺滁州時建
  御書閣在州琅邪山前宋乾德二年建太平興國
  中賜額藏四朝御書
  醉翁亭在州南七里歐陽修建有記刻石蘇軾書
[036-15b]
  州志云明太僕卿趙釴創為樓萬歴中太僕卿沈
  思孝改為解酲閣附/宋歐陽修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
  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両峯之間
  者釀泉也峯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
  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乂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聞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
  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隂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
  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携往來而不絶者
[036-16a]
  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蓛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衆賔懽也蒼顔白髪頽乎其中者太守醉
  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賔客從也/樹林隂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漸入佳境亭在州醉翁亭北舊名同醉宋宣和中
  郡守唐恪建嘉泰中郡守林㟽易今名
  豐樂亭在州城西南琅邪山宋歐陽修建自為記
[036-16b]
  蘇軾書刻石又有醒心亭在豐樂亭東亦修建曾
  鞏為記又有班春亭附/歐陽修豐樂亭記修既治/滁之明
  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歩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凊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滁於
  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
  暉姚鳳於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
  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
  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嚮之憑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凊欲
[036-17a]
  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於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賔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
  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
  愛其俗之安間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䕃喬木風霜冰
  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
  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
  遂書以名/其亭焉
  茶仙亭在州瑯邪山宋紹聖中瑯邪寺僧為州守
  曾鞏建取唐杜牧誰知病太守猶得作茶仙之句
[036-17b]
  又有無心清風翠微三亭俱在琅邪山上
  日觀亭望月亭俱在琅邪山上明宋濂遊琅邪山
  記山中之亭幾二十所而二亭尤盛
  落鴈亭在全椒縣西舊名落鴈塔
  悟經臺在州琅邪山即張方平寫二生經處
  琴臺在州琅邪溪旁唐刺史李㓜卿建
  希眞堂州志謂不知其處宋曾肇十詠詩序云滁
  城多草木希眞堂列植尤甚
[036-18a]
  三隱室在全椒縣桑根山下曰南隱曰中隱曰北
  隱
  東園在州城東隅宋梅執禮序云滁陽舊無郡圃
  醉翁豐樂諸亭皆在關外獨李紳所剙東園南直
  琅邪北通西澗適介守貳宅固一佳處又有北園
  宋淳化中孟元喆建王禹偁北樓感事詩序云郡
  有北樓通判史公署
  張家園在州西三十里一名天子園俗傳周世宗
[036-18b]
  嘗至此因名
  清流關在州西二十五里山勢峭峻宋歐陽修豐
  樂亭記太祖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生擒其將
  皇甫暉姚鳳於此
  隂陵在全椒縣南二十里即楚迷溝項羽失道處
  仙槎里在來安縣城東二十里此地最高人望之
  若仙槎然南唐築瓦梁堰時名此
  安期洞在全椒縣椒陵山中相傳有安期生遺跡
[036-19a]
  飲馬池在州豐山絶頂漢高祖廟側舊傳高祖曾
  飲馬於此
  金甲池在州皇甫山下俗傳皇甫暉嘗屯兵洗甲
  於此
  統軍池亦曰孟家池在州治後宋淳化中孟元喆
  以龍武統軍知軍事鑿池北園
  放生池在全椒縣南三百歩漢將灌嬰追項羽處
  王母池在來安縣東門外深闊丈餘中甃以磚傍
[036-19b]
  有石刻
  謊粮墩在全椒縣西南五十里舊傳伍員伐楚粮
  匱以米覆土為墩若山積然
  琅邪山寨在州西南十里琅邪山中宋建炎三年
  郡守向子伋因山築壘聚鄉民拒巨寇李成
  焦山寨在全椒縣城外宋焦光贊結寨於此
  八角井在全椒縣門南數十歩有石刻宋元祐四
  年十月初吉全椒令元時忱命開義井於縣門外
[036-20a]
  以資民用今亦號元公井
  神山石井在全椒縣城内元至正時鑿深七丈又
  傳為柴王井
  琉璃井在來安縣治後泉極甘雖旱不涸以瓦礫
  投之聲若笙簧久之乃止
  朱子題名碑在州梅瑞堂後壁
  菱溪石在州城東五里本名荇溪避楊行宻諱改
  作菱宋歐陽修菱溪石記菱溪之石六移去者五
[036-20b]
  其一最大難徙乃以三牛曳置幽谷附/唐李濆荇
  溪新亭記上臨御明年濆自洛陽令之太守詔牧/滁民之三月得古溪郡之東北十里按
  地圖志在黃道山之右昔始皇途經是山因以名/焉其下西永陽嶺迸溪於荇溪此溪是也不濬川
  導廣泉演漾潭島影溢江漢埇中流袤平壇四浪/滉朗雙派委輸襟帶一川斜界千畝無茭苗蘋萍
  之雜其淼練如也有廢亭占勝之地其狀依然也/照晴而空水相鮮澄遠而霽山瀉色趨向奇狀不
  可窮竟訪郡之長老考亭之廢興皆曰三十甲子/二周星而不知其所由來矣驗圖籍亦昧其始興
  之歲也秋七月前河中監察汝南公况前武寧軍/殿中隴西公拱州遷客司馬𢎞農公紹復咸以勝
  槩為宴之須乃卜於亭是咨是謀遂占創今僉曰/惟日不越月他工具洎六旬有六日新亭就楹不
[036-21a]
  茀茀昭其儉也甍不仡仡示無僭也内不重門曠/其景也外不崇墉達其望也繇是四時之氣成象
  不絶春木秀容夏雲奇峯秋天爽空冬日暖濃觸/類有景與溪無窮雖羊公峴溪曷足以加其勝矣
  於戲物之廢興時也茍非其時聖人微言/矧其䝉者乎時㑹昌二年正月八日建
  秦皇試劔石在全椒縣西北百里舊高城村相傳
  始皇東巡經此山因以名石
   和州
  遏虎城在州西晉王導築以遏石虎又有却月城
  在州南天門山頂劉宋時王元謨所築
[036-21b]
  亞父城在州境唐劉禹錫記云城高而堅亞父所
  營
  雍丘故城在州南本漢陳留郡屬縣也以流寓立
  今裕溪河泊所有雍家城或以為即雍丘之訛
  石䟦城在州東北三十里即石跋河南畿志云宋
  周虎所築舊傳張果老騎驢過此石跡宛然因名
  又有落驢橋在州小西門外亦云果老所經
  龍亢故城在含山縣南四十里漢龍亢縣在今鳳
[036-22a]
  陽府宿州界江左流寓立此屬歴陽郡
  晉王城在含山縣北晉使姚萇築城於此以禦苻
  堅今清溪東有土城數十丈當即晉王城其外十
  餘里有姚萇邨亦曰姚萇城
  烏江故縣在州東北四十里秦烏江亭也漢東城
  縣地晉置烏江縣今為烏江鎭
  歴陽故縣在州治秦九江郡地項羽封范增為侯
  邑漢置歴陽縣
[036-22b]
  榖孰廢縣在州西北漢梁國屬縣
  鎭淮樓在州治前東阜高臺層構於製最古明太
  祖駐蹕和陽曾與諸將飲酒賦詩其上
  清風樓在州治西南城隈峨嵋墩下明一統志云
  宋元祐間名連雲觀
  水心亭在三老堂前唐張籍寄和州劉使君云送
  客時過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犀照亭在州東南十里當利河口北岸晉温嶠聞
[036-23a]
  水底有音樂之聲然犀照之因以名亭
  項亭在州城東四十里烏江鎭東南即亭長&KR0712
  處
  丹臺在州大西門外世傳老子煉丹之所
  惠政堂在州治宋孝宗居青宫時大書惠政堂三
  字賜守臣胡昉
  許由宅在州西二十里相傳許由所居
  袁天綱宅在州南二十里地名南羲
[036-23b]
  張籍宅在州通淮門内舊光孝寺又縣西五里曰
  桃花塢又故烏江縣東一里有書堂相傳皆籍讀
  書處
  勤將軍宅在州西北雞籠山李白勤將軍歌序云
  歴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神力出於百夫則天太
  后召見奇之授遊擊將軍賜錦袍玉帶朝野榮之
  拜横南將軍大臣慕義結十友即燕公張說館陶
  公郭元振為首
[036-24a]
  彭祖石室在含山縣南八十里長眞觀相傳彭祖
  於此白日飛昇履跡猶存下有洞深莫測
  陋室在州治後唐和州刺史劉禹錫遺址劉自為
  銘
  東關在含山縣南七十里濡須塢之北岸
  昭關在含山縣北十里小峴山之西伍員自楚奔
  吳過此
  漁丘渡在州治吳越春秋云伍員過昭關至江漁
[036-24b]
  父乘舟渡之遂至吳今百福寺之東南舊名漁丘
  渡
  運米徑在含山縣南八十里舊名斗米徑杜伏威
  將李子建穿渠入歴陽湖通運令部下人帶斗米
  就役功即成
  洗耳池在州城三十五里祁門坫旁有池傳是巢
  父洗耳處
  八卦池在州界河鋪西北壽寧宫内葛仙翁遺跡
[036-25a]
  也
  沸井在州小西門外土街頭關公廟内晉元帝渡
  江命郭璞筮之曰西南郡縣以陽名者井當沸其
  中興之應未幾歴陽井沸者三故曰沸井
  西街井在州城科甲眞才坊下相傳一童子嘗從
  井中出咸異之扣其從來曰我本華陽洞中人此
  井乃其後徑也自是遂不復見
  飛錫泉在含山縣南六十里太湖寺昔無用禪師
[036-25b]
  當山腋鑿孔導泉日取不竭不取不溢師有眞身
  塔在焉
  馬跑泉在含山縣十五里昭關外伍員奔吳過此
  有馬跑遺跡
  卓刃泉在含山縣西七十五里東關嶺舊傳漢壽
  亭侯卓刀飲馬於此
   廣德州
  鄣縣舊城在州治東北漢高帝時建
[036-26a]
  諸葛城在建平縣西十里其中僅容千人旁有驢
  城馬城相去一里其間有井數十蓋昔人屯駐之
  地
  浮城在建平縣西十里廣數畝其上有木莫能名
  斧之則血出地本窪下每夏潦水漲諸圩盡没此
  獨巋然若浮因名
  廣德舊縣在州治西南漢故鄣地孫吳析置
  三峯樓在州治前宋李光登三峯樓有詩
[036-26b]
  鼓角樓在州治前宋錢公輔建曾鞏記
  攀蘿亭在横山宋學士梅詢建
  范公亭在州舊司理㕔東南宋范仲淹為司理時
  建北有雙井亦范所鑿名范公井亦名義井後人
  思之又有亭曰景范在州治西
  春省亭在州治西五里小芝山上明州守朱麟建
  以勸農
  釣魚臺在州治北二十五里唐張志和垂釣處臺
[036-27a]
  下水深莫測藤蔓繞磯松篁夾岸臺基尚存
  鳳凰臺在州治北門外州守鍾振築鳳皇墩結臺
  其上因名
  集仙臺在横山頂宋梅詢建俗名禮斗臺
  清容堂在州治西宋錢公輔築堂以居查深訓州
  人子弟
  劉文靖宅在州北三十里今為唐興寺
  衆春園在州治西北玉溪之上宋紹興間叅軍趙
[036-27b]
  子濬建溪後有池清可鑒物築臺池上曰濯纓又
  有玉溪堂聚景樓圓嶠方壺翠溪三亭前人皆刻
  石記之明正德中州守喬岱復於溪上建濯纓橋
  暗橋在建平縣東北六十里䕶形山之麓舊傳伍
  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䕶之員及橋而
  天暗遂名
  鍾村在州境宋建炎三年岳飛自宜興駐師鍾村
  軍中乏糧將士不敢擾民人至今稱之
[036-28a]
  紥塞圩在州治西北五里宋岳飛屯兵於此
  神仙塘在建平縣南六十里淨覺寺前相傳許眞
  君曾浴此岸有楓樹遇年歉則枝枯年豐則茂豐
  歉半則六七月始葉
  桐川舊驛在州西二十里
  白馬墩在州北三十里舊傳劉文靖於此浴馬
  寨墩在建平縣北十里春秋時伍員伐楚還吳立
  寨於此舊有寨門遺跡
[036-28b]
  鳴鼓墩在建平縣西南二十五里舊傳鄉民築亭
  墩上每東作時登亭鳴鼓踊躍田功
  石鼓墩在建平縣東北六十里石崚嶒狀如魚鱗
  人行有聲如鼓因名
  金井在州治兆符門外里許明太祖汲此水以給
  軍士因名
  丹井在州治南十里丹山之上相傳徐眞人煉丹
  於此
[036-29a]
  八角井在高封周舊宅舊傳井有藏金鄉民常欲
  取之水輒沸湧隱隱聞笙歌之聲又有九曲池亦
  在宅内皆封周所鑿
  郭母古井在建平縣西南三十里俗傳仙人以藥
  投井水變為醴者即此
  金牛跡在建平縣東北十五里相傳昔有神人驅
  金牛至此為人所見人牛俱没石上牛跡尚存
  祠山三寳在州西五里一白玉磬篆書宣和舊物
[036-29b]
  也一火珠名軒轅鏡一趙孟頫手疏
   六安州
  六縣故城在今州北臯陶之後封此秦為六縣屬
  九江郡漢元年項羽立英布為九江王都六括地
  志云六縣故城在安豐縣南一百三十二里而寰
  宇記又謂六城在舒城縣東南六十里葢譌或僑
  置非故縣也
  馬頭城在盛唐縣北今州有馬頭集即其處
[036-30a]
  白沙城在州北十三里寰宇記云六安二古城一
  曰六合一曰白沙莫知所始上有臯陶廟所謂六
  合城者六安之譌也又有東古城在州東南三十
  里西古城在州西十五里裴家灘又有新城在州
  東北十五里今為新城寺
  廣王城在州南百里高岑突起尚存石跡今為寺
  霍州治在州南五十里霍山縣界梁置
  邊城故郡在州西沈約宋志有邊城左郡領史水
[036-30b]
  邊城等縣大明八年省為縣魏收志云霍州有邊
  城郡治麻歩山今州西南九十里有麻埠鎭即麻
  歩山也
  岳安故郡即故霍山縣也在今霍山縣北五十里
  梁置
  古英國在英山縣東北界蓋近英山而名史記云
  封臯陶之後於蓼六或作英六索隱曰英後改號
  曰蓼也
[036-31a]
  博鄉舊縣在州南漢竟寧元年封六安繆王子交
  為博鄉侯國於此
  開化舊縣在州西四十里霍山縣北宋元嘉時立
  六安故縣即州治本唐盛唐地間元間改霍山縣
  曰盛唐移治騶虞城即其地也宋開寳初改為六
  安
  淠水廢縣即故新蔡縣也在霍山縣東北梁僑置
  新蔡縣隋改為淠水縣以淠水而名
[036-31b]
  弩臺在州西南四十里相傳漢武帝試弩於臺下
  仙人臺在英山縣吳山之坎世傳有仙飛昇於此
  灊臺在霍山縣威遠門外五里古城西突兀中流
  石狀如臺有觀瀾亭下臨大河石壁上鐫小赤壁
  三字
  釣魚臺在霍山縣西三十里石生水濵若臺然傳
  為左慈釣魚處
  梳粧臺在霍山縣南五十里東流河即仙女臺世
[036-32a]
  傳宋南遷有尼飛昇在此
  螺螄店塔在霍山縣西北五十里高九丈宋元祐
  年建
  魯班門樓在霍山縣南四十里
  焦家莊在州西二十里宋狀元焦煥故居又有萬
  卷堂在霍山上舊傳煥讀書處
  江立信讀書處在州龍穴山廣福寺
  英布故宅在英山尖
[036-32b]
  道士冲在霍山縣西九十里道士徐隱元修眞於
  此
  石門關在英山縣東九十里
  柳林關在英山縣北四十里
  英山寨即今英山縣治宋羅田縣地淳祐間立鷹
  山寨咸淳初更名英山因立為縣尋廢德祐二年
  復置
  第十泉在州龍穴山頂水味香甘張又新品為天
[036-33a]
  下第十泉
  玉虹泉在英山縣西北三十里太平橋石壁鎸此
  三字並有石刻題咏
  落涙洪在霍山縣西四十里有孝子舁櫬至此泣
  盡繼之以血
  龍爪石在州城西巨石臨水上鎸龍爪二字㸃畫
  遒勁大如斗諺云龍爪見狀元出
  老子鶴跡在英山縣羊角山頂石上指爪宛然唐
[036-33b]
  高祖時老子降此
  凌霄樹在霍山上相傳為漢武帝手植
  復覽山臼在霍山縣東二十里復覽山頂宋末戍
  邊設
   泗州
  徐城有二一在州東北八十里周時徐子國尚書
  費誓云淮夷徐戎並興史記云穆王時徐有偃王
  即此漢置徐縣寰宇記云大徐城一名薄薄城又
[036-34a]
  名故故城即古徐國也一在州西五十里隋開皇
  初置徐城縣屬下邳郡治大徐城今有徐城廟
  高平郡城在州北一百十里漢為高平侯國陳太
  建六年吳明徹建高平郡於此亦名吳城今為吳
  城鎭亦名城兒頭集
  高冢城在州西北寰宇記云魏義興郡城也在徐
  城縣西北七十里梁以為興安郡領高冢城
  淮陽城在舊徐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晉義熈中置
[036-34b]
  郡
  角城在州東南晉義熈中置城臨泗水
  朱沛故城在州西去故徐城六十里其地有朱沛
  水故名梁武帝置
  巉石城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梁天監時築
  瀝橋城在州西北寰宇記云在徐城縣西南二十
  五里梁天監二年築置戍南臨瀝水橋故名
  古屯城在州西寰宇記云在徐城縣西南八十五
[036-35a]
  里陳太建五年吳明徹於此置堰斷淮水以灌濠
  州緣此築城
  拖城在州北三十里又半城在州北九十里北朝
  時置
  李千城在州西北寰宇記云在徐城縣西北三十
  里後魏李千于此築城置戍因名
  南重岡城在州西北寰宇記云在舊徐城縣西北
  九十里通濟渠南一里隋大業八年移置重岡縣
[036-35b]
  于此緣重岡山為名
  臨淮故城今州治本徐城縣地唐武氏長安四年
  割徐城南界兩鄉于沙塾邨置臨淮縣南臨淮水
  西枕汴河
  淮平故城在州西二十里宋紹興二十一年析臨
  淮縣地置淮平縣
  盱眙故城在今盱眙縣東北盱山之麓淮水之濵
  阮勝之南兗州記云盱眙本春秋吳善道地也秦
[036-36a]
  置盱眙縣許愼曰張目為盱舉目為眙城居山上
  可以眺遠故名
  霸王城在盱眙縣東北三十里又有漢王城小兒
  城相傳皆項王立義帝時屯兵處
  富陵故城在盱眙縣東北六十里漢置
  睢陵城在盱眙縣西五十里漢置睢陵縣在今睢
  寧縣界劉宋泰始中没于魏因僑置於此
  淮陵城在盱眙縣西八十五里漢縣今為淮陵鄉
[036-36b]
  又縣西北六十五里有三城今為湖又淮陵之西
  有焦城梁天監時王燮保焦城即此
  公路城在盱眙縣西北寰宇記云在故招信縣西
  北六十里北帶淮水漢建安中袁術所築
  考城故城在盱眙縣南晉義熈中改盱眙縣置考
  城直瀆陽城三縣屬盱眙郡
  魯縣故城魏收志云淮隂郡有魯縣北齊廢寰宇
  記云廢魯城在盱眙縣南三十里
[036-37a]
  九山城在盱眙縣西北胡三省通鑑注云九山店
  之東則陷岡湖南則馬城淮流至此謂之九山灣
  土人呼為獅子渡北兵渡淮之津要其東鳳凰洲
  在淮水中約長十里
  奔精城在盱眙縣西南寰宇記云在故招信縣南
  六十里相傳是蠻精王所築
  龜山城在盱眙縣東北三十里宋文帝築以拒魏
  隋置濟隂縣即此
[036-37b]
  銅城在天長縣西北四十五里相傳吳王濞築城
  於此鑄錢
  東陽城在天長縣西北七十五里北至東陽山秦
  縣陳嬰為東陽令史即此尋置東陽郡俗謂之屈
  城
  石梁故城在天長縣西三十里東晉所置為戍守
  處俗名古城遺址猶存又有土城在縣東北三十
  里一名新城蓋齊時涇州治此
[036-38a]
  横山故城在天長縣東南三十里梁置縣又有義
  城在縣南二十五里或曰梁時即於此置縣
  五河故城在今五河縣澮河南岸金岡山北宋端
  平二年於五河口築城屯田咸淳七年始置安淮
  軍及五河縣以有澮潼沱崇淮五河合流而名又
  宋安淮軍城在縣北二里沱河北岸俗謂之故軍
  城遺址猶存
  虹縣故城在五河縣西漢置舊說入今虹縣誤詳
[036-38b]
  見辨訛
  大屯城在五河縣南七里俗名大城坪又小屯城
  在縣西南六里俗名小城坪皆宋末屯軍地
  邊軍城在五河縣東宋末夏貴所築今為儒學
  曹公城在五河縣南二十里明曹國公李貞遊兵
  淮西時所築
  韓信壇在州東七里信屯兵處也
  隋離宮在州北青陽鎭西十里煬帝所建俗名花
[036-39a]
  園
  都梁宮在盱眙縣南十六里都梁山上隋大業元
  年建置離宮四十餘所此其一也宮之西有流杯
  殿釣魚臺四望殿其側有曲河以安龍舟大舸
  翠屏堂在盱眙縣玻璃門外起秀亭前宋陸游記
  云方國家承平時邊郡游觀有雅歌之堂萬柳之
  亭而翠屏之盛又非雅歌萬柳之所可及也
  先春亭在州城上東北隅宋時建
[036-39b]
  玻璃泉亭在盱眙縣治東第一山下有亭覆焉為
  十景之一
  牛搏虎碑亭在天長縣西郊外嶽廟今亭圮碑移
  於廟
  掛劒臺在州北寰宇記云在大徐城北臨朱沛水
  相傳為延陵季子掛劔處或入于邳州或入于徐
  州皆誤也詳見辨訛
  八仙臺在盱眙縣東三里上有八仙坐石坐處有
[036-40a]
  石棋枰為十景之一
  望夫臺在天長縣西南三里相傳有女子望夫不
  歸立化為石
  分金店在州西三十里相傳管鮑分金處
  下阿邨在天長縣東北下阿溪上接高郵州界即
  晉時三阿唐光宅初徐敬業拒李孝逸于下阿即
  此寰宇記云唐開元三十九年於下阿邨置千秋
  縣蓋本屬高郵時乃割屬也
[036-40b]
  朱壽昌故里在天長縣東南四十里秦蘭鎭
  麋畯在天長縣界博物記云東陽縣多麋食草根
  其處成泥名曰麋畯居人隨此畯種稻不耕而穫
  樂樂堆在天長縣北十里舊傳煬帝南幸宴樂於
  此俗呼雁落墩音之訛也
  水晶營在盱眙縣東南十里外連亘數十里相傳
  隋煬帝設此
  鮑家寨在天長縣南五十里又顏家寨在縣西四
[036-41a]
  十里二寨傳是宋高宗南渡所築
  李制使栅在五河縣東二里横跨河口宋咸淳五
  年兩淮制置使李庭芝所立石基尚存
  浮山堰在盱眙縣城外梁天監中築堰遏淮水以
  灌壽陽南起浮山北抵巉石極丁夫之力百計而
  成宋秦觀有梁堰賦
  紅羅幛在盱眙縣西七十里明太祖生時取水浴
  之忽有紅羅一幅浮來即取以為襁褓後人因名
[036-41b]
  其水
  聖水在盱眙縣六十里相傳漢高祖禱山得水飲
  軍士於此因名
  聖母井在盱眙縣東北三十里龜山寺
  丫溝在天長縣城東舊傳韓世忠於此破敵
  第一山碑在盱眙縣堂東壁宋米芾書
  古鐵橋在五河縣東南二里淮河中流水涸時見
  兩傍有鐵柱
[036-42a]
 
 
 
 
 
 
 
 
[036-42b]
 
 
 
 
 
 
 
 江南通志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