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三十八
   輿地志
    壇廟二/祠墓附 蘇州一府/
    蘇州府
  社稷壇在府城盤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盤門外
勅建先農壇在郡學之東壇旁有耤田歲以仲春亥日行
[038-1b]
   耕耤禮
   郡厲壇在虎丘山前縣曰/邑厲 里社鄉厲二壇在各
   鄉保
  關聖廟在府治卧龍街武狀元坊雍正五年奉
㫖追封三代公爵同日祭於 後殿
   城隍廟在府治武狀元坊
勅建八蜡神廟在府城
   劉猛將軍廟在府城中街仁風坊以上壇廟所屬/縣皆如 制
[038-2a]
  旗纛廟在府城齊門教塲内舊在蘇州衛治
 福吳富農龍神廟在府城元和縣署西雍正五年遵
  建
  至德廟在閶門内祀吳泰伯漢永興二年建於閶
  門外雁宕村南吳越錢氏移建於此明宣德中郡
  守況鍾修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巡撫湯斌修附/明周忱重修至徳
  廟記宣徳五年秋七月禮部郎中況鐘伯律奉璽/書擢守於蘇州視事之日吏以囚牘進見民
[038-2b]
  之繋於獄者凡千餘人尚爭務勝交相訐訟有經/十餘載而未決者伯律姑置弗問越明日率郡之
  父老進謁於吳泰伯廟見其堂宇傾仆垣墉頽圯/吏民奉事弗䖍乃喟然歎曰民不見德宜乎刑之
  不清也是非郡守之先務乎即日命工度材撤其/舊而新之曰堂曰室曰門曰廡為屋凡四十楹繚
  以周垣堅以甓甃不十日而告成復率父老潔牲/醪祗祀於廟居人過客瞻望咨嗟於是獄之繋囚
  交相愧悔曰泰伯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吾輩/所爭僅錐刀之末耳何重貽郡侯之羞乎皆相與
  俯伏庭下自服其辜不數日而獄以空虚告予時/奉命巡撫於江南列郡至蘇州祗謁祠下父老以
  其事告且曰昔者狄梁公以冬官侍郎為江南巡/撫使毁吳楚淫祠千七百所而此廟則在所留而
  不毁者去今千年得吾郡侯葺而新之巡撫之來/又適當其時吳民觀感興起自今其無復爭競之
[038-3a]
  風乎予乃登其父老而告之曰方泰伯之奔呉也/斷髪文身示不可立然荆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
  家遂端委以臨其民是欲辭富貴而富貴隨之及/其後世夫差狃於必勝窮兵黷武破楚困齊欲霸
  天下卒之國亡身戮妻子為虜是欲求富彊而失/其富彊矣然則吳地數千年之富庶由泰伯之三
  讓有以致之也其鬭爭之成風者亦由夫差之好/勝有以啟之也爾民欲為泰伯之讓乎欲效夫差
  之爭乎一則廟食萬世一則貽笑千載其得與失/必有能辨之者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則
  予與太守期望於吾民之意父老曰善請以是為/記遂書於麗牲之石使四方之來謁者咸有所觀
  感而興起焉豈獨/蘇州之民而已哉
  周康王廟在府治市曹橋相傳晉隋間嘗戮人於
[038-3b]
  此因立廟取成康刑措意
  夫差廟在姑蘇山東北又常熟崑山皆有廟祀
  水平王廟在西洞庭消夏灣祀太湖水神
  水仙廟在子城東南祀古蒼龍神相傳即柳毅也
  又一在城西雁宕村
  春申君廟在府城内西北祀楚黄歇
  蕭王廟在府治樂橋祀漢蕭何
  㑹稽太守廟在府治穹窿山南祀漢朱買臣
[038-4a]
  韓將軍廟在府治官瀆橋南祀漢韓說
  顧元公廟在府治黄天蕩東祀晉驃騎將軍顧榮
  東山廟在府治虎丘山祀晉司徒王珣西山廟祀
  王珉又崑山景德寺亦有司徒祠
  聖姑廟在包山晉王彪二女有靈異相繼卒後人
  祀之
  靈濟廟在府治陽山澄照寺祀白龍神宋熙寧間
  建
[038-4b]
  韓蘄王廟在府治南禪寺左妙隱菴祀宋韓世忠
  明嘉靖中建舊在靈巖山西麓者今圮
  忠烈廟在府治天平山白雲寺宋范仲淹先祠
  周孝子廟在府治大街祀宋周容
  楊和王廟在府治習義鄉祀宋將楊沂中
  晏公廟在葑門西營内神在元時嘗陰翊海運封
  平浪侯
  羊太守廟在府治烏鵲橋南祀宋羊元保
[038-5a]
  太湖廟在吳江縣南醋坊橋側祀太湖神
  順濟龍王廟在吳江縣長橋
  盛將軍廟在吳江縣三都西祀三國吳司馬盛斌
  赤烏初斌有功於吳江卒後邑人即墓立廟
  昭靈侯廟在吳江縣治東祀唐刺史曹王明明唐
  太宗第十四子為吳郡有惠政
  周將軍廟在震澤縣七都祀三國吳周瑜
  巫咸廟在常熟縣致道觀祀商相巫咸
[038-5b]
  劉太尉廟在常熟縣虞山西祀宋將劉錡
  靈惠廟在常熟縣治東南祀周孝子容
  惠應廟在崑山縣馬鞍山之陽祀崑山神唐中和
  二年建宋崇寧間賜額
  婁侯廟在崑山縣婁縣村祀吳陸遜張昭遜昭先
  後封婁侯
  張公廟在崑山縣東南三十里祀宋張方平
  雙忠廟在崑山縣内祀明季殉難山西巡撫蔡懋
[038-6a]
  德隨州知州王燾
  忠義祠 節孝祠俱在府城内各縣俱如/ 制/
  古聖祠在府治葑門祀逸民朱張
  季子祠在府治西南錦塢峰下祀吳季札元至正
  間建
  闕里分祠在長洲縣孔氏六十六世孫興豫建祀
  孔子
  復聖祠在府治楓橋西十里祀顏子宋元豐中建
[038-6b]
  今圮
  言公祠在學道坊祀子游
  亞聖祠在東禪寺西祀孟子明萬厯中建
  伍相國祠在胥門祀伍員舊在盤門内明萬厯中
  裔孫伍袁萃移置今所又有祠在東洞庭山附/
  陳瑚伍公廟記吾郡東洞庭山楊灣里有伍公子/胥祠焉公之廟食兹土也久矣當
  夫差之賜死浮之於江吳人憐之立祠江上名之/曰胥山今去郡西三十里地入太湖名胥口者即
  其處祠尚存而祠前古墓松檜參差相傳以為公/葬其下楊灣之祠則里人奉為土神有事禱焉而
[038-7a]
  又稱之曰胥王廟王爵之封始於宋髙宗南渡時/後人由此遂仍其號云壬子夏山中士周宗魯述
  其建祠本末屬予記之伐石以俟今天下佛老子/宫所在都有國家禁令扞格不得行而吾吳習俗
  楞伽之山無少長男女舟車鼓吹奉牲醴以徼福/者春秋無間日至於聰明正直而為神者則或黍
  稷不馨廟貌不治淪落於荒烟蔓草之中嗚呼不/有君子何以反其俗也唐狄梁公廢江南淫祠而
  公之廟獨與大禹泰伯季札竝垂天壤者何哉予/嘗考公之為人其始也出萬死一生忍怨數十年
  而卒行其志其既也竭心於所事犯顏强諌被讒/殺其身而不悔由前言之則為孝子由後言之則
  為忠臣豈非砥柱人倫而爭光日月者哉往者巡/撫大臣治舟師習水戰大閲於胥口祠中必祭告
  然後入萬厯間某巡撫不禮公坐少頃若有撻其/背者嘔血歸竟死一武弁守洞庭矢溲公墓旁入
[038-7b]
  舟狂呌不踰時亦死乙酉秋黄蜚兵泊太湖將不/利於洞庭夜見神火滿山疑有偹也不敢動葢其
  靈異如此嗚呼公之精誠氣燄足以感人者赫赫/在天地之間豈其與山魈澤怪較長短爭有無而
  喑啞叱咤以禍福驚動恐懼人以食其土然匹夫/匹婦多好以此稱公予故不得而畧也於是書其
  事而系之銘曰烈哉伍公萬夫之雄以子則孝以/臣則忠没為明神簡在蒼穹楊灣之里洞庭之東
  波濤喧豗草木䝉戎其來如雲其去如風神所憑/依環堵幽宫孑孑周生即鹿林中震不於鄰而於
  其躬卜告於廟後吉先凶信而有徵神誘其/衷乃樹斯碑酬德報功於千萬年廟食攸崇
  二戴祠在虎丘山祀漢戴德戴聖康熙間建
  徐南州祠在府城天妃宫前祀漢徐穉
[038-8a]
  任使君祠在天慶觀祀漢㑹稽都尉任延
  陸内史祠在府治益地鄉祀晉陸雲
  慧感夫人祠在承天寺夫人陸氏梁衛尉卿僧瓚
  女僧瓚捨宅為寺寺祀夫人為伽藍神號聖姑
  潘博士祠在府治齊門東匯祀隋潘徽
  五賢祠在虎丘山平遠堂祀唐韋應物白居易劉
  禹錫宋王禹偁蘇軾明萬厯中建
  陸宣公祠在府治五龍堂巷祀唐陸贄
[038-8b]
  韋蘇州祠在府學内左偏祀唐刺史韋應物宋景
  祐間建
  甫里先生祠在府治東五十里角直鎮祀唐處士
  陸龜䝉宋嘉定間建元至正間重建
  蘇公祠在府治滄浪亭祀宋蘇舜欽
國朝巡撫宋犖增建
  韓魏公祠在至德橋南書巷内祀宋韓琦
  吕東萊祠在府治𤣥妙觀前祀宋吕祖謙
[038-9a]
  范文正公祠在府治義宅東祀范仲淹宋淳熙中
  建明宣德中郡守況鍾重建
  胡安定祠在府治潘時榮巷祀宋胡瑗
  二程祠在虎丘東祀宋程顥程頤
國朝康熙九年建
  魏文靖祠在府治南宫坊即鶴山書院祀宋魏了
  翁初賜第蘇州即書院為祠明宣德間改為巡撫
  公署𢎞治中復建於左偏
[038-9b]
  朱文公祠在府治祥符寺巷祀宋朱子
  張公祠在府治北寺東祀宋張載
  宋公祠在府治閶門外祀宋宋恭
  朱公祠在府治葑門祀宋朱夀昌
  劉公祠在府治大街祀宋劉子翬劉子羽劉鞈劉
  珙
  滕忠節祠在府治草橋祀宋滕茂實明洪武間建
  張都南祠在府治狀元坊祀宋張日中
[038-10a]
  周武公祠在府治濂溪坊祀宋死節周興裔濂溪
  四世孫
  潛公祠在范文正公祠内祀宋端明殿學士平江
  知府潛說友咸淳間建
  魏給諌祠在虎丘祀宋郡守魏庠
  蔣宻直祠在虎丘祀宋郡守蔣堂
  三公祠在府治承天寺祀宋郡守吳淵吳潛趙與
  □
[038-10b]
  范文穆公祠在石湖上祀宋參知政事范成大附/
  明王鏊記昔在有宋吾蘇入參大政者有兩范公/文正當仁宗時開天章閣求治更張庶
  政將大有為未一年以小人不恱罷文穆當孝宗/朝在政府兩月末及有為以言者罷前宋之冶莫
  盛仁宗南渡後莫盛孝宗皆銳意太平二公皆以/身許國可謂千載之遇而皆不能少試其志嗚呼
  忠良不容於時自昔已然獨二公乎哉文正子孫/在吳中最盛所謂歳寒堂者有司春秋享祀不絶
  而文穆之後無聞焉觀其使金爭受書之儀舉朝/皆悚有蘇子卿嚼雪之操繳還閣門張說詞頭有
  陽城裂麻之忠奏罷明州海物之獻葢以孔戡之/政同其在成都閲兵築戍奬勵名節間與陸務觀
  諸人賡倡風流餘藴漸被岷峨而吳中民風土俗/人情物態纎悉備見其詩用世之具素講於胷中
[038-11a]
  而時莫之用非其君不用而小人尼之嗚呼其可/惜矣吴城西南十里有浸曰石湖山曰呉山湖山
  之間廢壘隱然即所謂越城也文穆之别墅在焉/其境最勝周益公謂天閲絶景以與其人而數世
  之後求其彷彿不復得所謂夀櫟天鏡閣玉雪坡/皆已湮於荒烟野蔓之中過者傷之而孝宗宸翰
  碑石巍然獨存御史盧君雍家越來溪上少時數/過其地與其弟約曰他日且將爼豆文穆於斯及
  為御史始克如志正德庚辰六月廟成肖公像於/中移阜陵手書陷置壁間以辟風日歲時享祀如
  儀乃屬予/記其事
  鄭所南祠在府治能仁寺内祀宋鄭思肖
國朝順治間移置廣生庵
[038-11b]
  金仁山祠在府治天妃宫前祀元金履祥
  顧原魯祠在府治卧佛寺東祀元顧愚附/明瞿景
  淳記顧原魯先生者蘇之崑山人也先生元末天/下兵起學士大夫爭竄山澤亡棄故時業先
  生獨抱墳籍隱居海上誦讀不輟學者稱為原魯/先生𢎞治中先生所居鄉分𨽻太倉祀太倉州學
  迨先生四世孫封給諌海隱公徙長洲復立専祠/於郡城故復迎先生主妥新祠扁曰濓洛遺儒云
  太史氏曰余嘗觀古今人物雖公卿侍從以功業/著者亦相望於世而儒之醇者則曠世不數見豈
  非儒之難其人哉孔孟之後數千年而得周子河/洛二程復羽翼之斯道始明說者謂有以接孟氏
  之傳迄今復數百年接濓洛之傳者考亭朱子之/外不多見道在人心不容終亡元末乃得原魯先
[038-12a]
  生余竊有感焉方髙皇帝之初一新文命招選儒/碩共定朝章先生嘗一至京師訪所延儒生復遯
  跡海濱不應有司貢舉嘗聞之故老先生讀書必/正冠服終日端坐更寒暑無惰容所憑几兩肱迹
  入木寸許其觀經史多所箋釋不泥成說今所著/述不可復見葢散逸多矣嘉靖初年詔錄所在野
  史有司從故老言乃舉祀州學後郡守金公城復/斥吳縣卧佛寺東隙地建専祠葢以風勵來學且
  使先生子孫家吳城者得便瞻謁云給諫君考論/世德每恨於文籍之無徵然先生去今餘二百年
  故老稱篤學好禮者猶必曰原魯先生則先生之/所養可想也余嘗病漢初去古未遠先王之教猶
  未息漢之儒者乃僅得張良叔孫通其人豈秦人/坑焚之後世果無真儒亦有之而深藏不出焉言
  論風㫖不概聞於後也乃今以原魯先生推之世/固有黙㑹道真不求人知者矣先生殆其一也謂
[038-12b]
  朱子之後濓洛之學不傳是斯道有滅息之時而/重誣吾人也可乎哉今給諌君復講學不怠顧多
  君子斯道重有頼矣先生諱愚封給諌海隱公諱/啟明海隱公淳厚博雅亦祀郡學今祔先生祠給
  諫君名存仁堂成於某年月日行吳縣給/帖蠲差者督糧叅政餘姚翁公大立云
  表忠祠在府治雍熙寺西祀明遜國忠臣姚善
  黄子澄
  二尚書祠在府胥門外胥橋祀明夏元吉周忱明
  𢎞治中建今圮又有周文襄祠在寶林寺内
  況公祠在府學祀明郡守況鍾正統間建
[038-13a]
  陳僖敏祠在府城鐵瓶巷祀明左都御史陳鎰成
  化中建
國朝康熙間改建巷北
  韓襄毅祠在府學東祀明韓雍嘉靖間建
  王文恪祠在府治舊景德寺祀明大學士王鏊
  周忠介祠在府治衛西祀明周順昌崇禎時建
  徐公祠在府治祀明徐汧
國朝潘耒重建徐宫詹公祠碑人之自致不朽者惟此/忠孝大節孤行於天地
[038-13b]
  間而善俗維風亦常以勸忠教孝為先務故勝國/之忠節往往表彰於興朝若周世宗之旌劉仁贍
  宋藝祖之褒韓通明太祖之表余闕竝為贈官立/祠而齊髙祖勅史臣為袁粲立傳元修宋史亦具
  載文陸諸人葢忠於所事而殉之以死者人臣之/極則褒忠録節以扶植綱常者古今之通義身殁
  而名存事久而論定正氣憑焉不可得而磨滅也/前明末造朝臣死忠者班班可考而吾吳則宫詹
  勿齋為最著公自為經生時即以希聖希賢自淬/厲入詞苑為講官正色立朝風節與文文肅姚文
  毅相上下北都之變公方家居不即死比聞金陵/不守指池水謂人曰江萬里吾師也卒自沉以死
  天下稱純臣焉公殁四十餘年而潛庵湯公來撫/吾吳為公建専祠於虎丘載在祀典有司春秋致
  祭崇德報功甚盛典也已而徐氏有敗類之孽竄/入其中姦民從而誘之遂至毁像撤屋盡售諸人
[038-14a]
  於是徐之宗老暨郡人士控於中丞于公下長邑/覆勘乃正厥罰主持其事者郡紳咸集而侍講訪
  濂彭公之力為多第毁祠之罪雖懲而復祠之資/未辦㑹彭公有編纂之事於維揚言於銀臺曹公
  首捐厚資兼諭所屬佽助得祠費太半於是郡士/大夫協力裨補不日落成以虎丘故址頽陷改築
  於長洲學宫之東偏祠屋三楹中奉宫詹公旁以/許顧兩文學配許先生玉重聞燕京之變行哭三
  日自縊福清觀不死投胥江不死絶粒七日死顧/先生東湖當金陵變後自縊學宫不死復赴水死
  兩先生以布衣諸生而慷慨殉國人尤賢之用配/宫詹公忠臣烈士叅列一堂宫詹公有子昭法先
  生亦以清操介節見重於世稱真孝廉中丞于公/别致褒奬祀諸鄉賢殷禮竝稱聞者興起夫庠序
  之設所以明人倫也至性人人本具聖賢人人可/為處變處常各有當盡之道母曰俎豆學宫非吾
[038-14b]
  儕事其可也耒少受業於孝廉先生備聞世德幸/祀典之再光公論之不泯也謹叙述其始末云
  三髙祠在府治華山下祀明趙宦光王在公朱鷺
  景賢祠在府治堯峯資慶寺祀明吳寛附/明申時
  行記吳郡城西二十里許峯巒林壑幽奇瓌麗之/觀不可勝數吳山最勝從吳山折而南衡岡
  叠巘蜿蜓崒嵂者不可勝數堯峯最勝堯峰有寺/曰資慶葢宋建云或曰在晉為免水院故堯時民
  避水處云寺據山巔俯瞰笠澤縹緲莫釐諸峰在/襟帶間懸崖仄徑凊泉秀石葢堯峰之勝盡在於
  是然歲久荒落去城闉絶遠冠葢屐履之遊不至/即至不數數也余友周公瑕氏遊憩山中酌寶雲
  泉而甘之將作亭其上未果久之覩一像廡間黯/黯不辨類非神佛者怪之以問寺僧僧曰嘻此故
[038-15a]
  宗伯吳文定公像也往公讀書結社於此登朝乃/去寺且圯矣賴公垣之而新故肖貌為祠以報而
  祠竟燬獨遺像存焉然莫能復也公瑕則慨然曰/吁有是哉曩吾師衡山先生嘗及公門其言論風
  㫖相似推本言之公吾師之師也且夫復廢宇還/舊觀以景先哲報德舉意庶其在此吾力能成之
  乃出資貿材涓辰庀役既成則奉文定公像居其/中以衡山先生配而買田若干畝畀寺僧掌之曰
  令世世香火之奉與兹山俱永毋絶也公瑕遊京/師語余請顏其祠余命之曰景賢且記其事語曰
  髙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曩文/定公匏庵先生以耆宿任公卿至貴重然恭謹無
  與比與人言未嘗不推轂當世之賢士衡山先生/聲滿天下兒童婦女莫不知名而退焉若無能者
  其奬後進游揚薦達惟恐不及葢先輩之典型如/是當是時吳俗斌斌乎可觀矣自二先生往而吳
[038-15b]
  俗凡幾變垂紳側弁之士斷斷如也繇斯以觀二/先生之系世道豈淺鮮哉然二先生者不獨薦紳
  家稱之而遺民故老能傳其事不獨俎豆學宫之/上而深山窮谷能妥其靈不獨邦居大夫尚知禮
  於其廬而及門私淑之士至於尸而祝之低囬瞻/戀而不能去則以見二先生之賢而景仰之在人
  心無窮已也有能惕然追慕二先生之風而曠然/一變乎頽俗豈不為世道之幸與此殆公瑕建祠
  之意不獨報其私/巳也書以俟之
  翰林王公祠在長洲縣祀宋長洲令王禹偁天禧
  間建
  和靖先生祠在元和縣虎丘西庵祀宋尹焞焞嘗
[038-16a]
  讀書於此有三畏齋明嘉靖間重建
  忠烈祠在元和縣乗鯉坊祀宋文天祥明嘉靖中
  建附/明王鏊序忠義之在天下未嘗亡而宋世以/身殉國能信大義於天下者視前
  代為獨盛而文丞相之死尤偉且顯其許國之忠/屢躓而奮百挫不回至於今愚夫稚子皆知其為
  烈也夫死一也有重於太山有輕於鴻毛則所處/者異耳是故非死之難處死為難若公可謂善處
  死也自古以死殉國者皆居其官死其職事也方/元兵渡江詔徵天下勤王無一人至者公於時出
  知遠州非有天下之責乃獨慨然奬率三軍毁其/家以殉國其氣固巳凜然葢天下矣及挺身出使
  被執而逸流離江關山棲海竄卒達行在當是時/宋葢亡矣猶號召義旅克復州縣軍敗身執志在
[038-16b]
  必死祈死不死卒致之燕雖元之君臣亦皆嗟歎/其賢必欲生之不得卒得死柴市從容南向有若
  平時葢成仁取義公志素定於中非若倉卒履變/慷慨殺身之為此公之死所以獨異而其節尤偉
  且顯者讀其傳誦其詩悲其志想見其人嗚呼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公之起則知平江常州受圍公
  遣兵援之會詔趣入衛公去而平江旋送欵矣使/公不去平江必能與常犄角常猶戰不屈公其有
  不能乎二州□力勢或可支即不能支亦當背城/死戰元兵不敢長驅臨安得徐為之備不至倉卒
  旁皇一旦猝而為辱也其後公過吳門感念悽悽/遺民聞公至無不垂涕者於此見公之惓惓於吳
  吳人之不能忘公也公既死燕京廬陵皆祠而吳/獨缺太僕少卿文君森其先自廬陵徙衡山自衡
  來吳葢公之裔胄也子斗願以其地作廟世守其/祀巡按御史謝君琛以聞詔可賜其廟曰忠烈有
[038-17a]
  司春秋享祀如禮正德十年夏廟成請予紀其事/於石以詔來裔焉銘曰嘻吳故墟有巍新宫宫祀
  為誰丞相信公崎嶇嶺海百死無二卒死於燕卓/哉正氣公身可殺公志莫折於萬斯年其志烈烈
  撑拄乾坤昭掲日月惟忠惟義率土嚮之況兹吳/門公所素治公治於吳不能百日公惠在吳終古
  不没公嗣公遺後復吳居作廟掲䖍帝命曰/俞綱常民彞弗渝弗墜享祀千秋為世臣礪
國朝鄭敷教有記大宋養士三百年國亡死事之臣甚/烈文丞相信國公實首稱焉百世而
  下祀公於所生之鄉所死之地所經厯之境幾徧/方域矣其勅建於吳中也自正德六年辛未始也
  公昔勤王之師常開閫平江既係燕獄有集杜詩/二百首如自作年譜其叙蘇州云予領兵赴闕時
  陳宜中歸永嘉留丞相夢炎當國夢炎意不相樂/出予以制閫守平江尋以獨松事急趨還宿衛予
[038-17b]
  行未㡬姑蘇陷哀哉公葢一日不能忘姑蘇而蘇/州之人心百世不能忘公有以也其奉勅改建於
  學宫自嘉靖二十年辛丑長洲縣學既遷之後公/之後人待詔公徵明書正氣歌於堂之壁生氣凜
  然惟公之學一歸於孔孟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公衣帶中所藏立公位於孔氏之庭豈曰時會使
  然葢亦至聖大賢精英有以相盪也自辛丑至萬/厯乙卯厯七十餘年而祠宇日圮邑宰胡公士容
  謀於公後人孝廉震孟重修之後孝廉亦以狀元/位至相國風節義概能繩其武云自乙卯至今庚
  戌又五十餘年而傾圮者鞠為草莽矣其裔孫世/光謀助於一時好義之人心則顧考功予咸實首
  倡之濱死以屬其後人而堂宇重新焉葢予讀宋/史至信國公事及井中心史所載文丞相序未嘗
  不骨顫魂揺有甚於謝翺之慟哭也公嘗謂大宋/三百年宗廟社稷為賈似道一人所破壞於乎何
[038-18a]
  後世似道接迹而如信國公者虚無人信國公之/靈其必有恫乎不寧倍於昔日者乎祠之始建再
  建聞於朝重修也輸於官今煢煢興起於不振之/子孫與夫好義之人心是可悲也已雖然今日而
  猶可興起也即人心為足恃而我/公日星河嶽之精英為不磨也夫
  陳五經祠在元和縣圓橋巷祀明檢討陳繼
國朝潘耒有記前明仁宗時吾郡陳先生繼宋文忠公/堯叟之裔明州判篆之九世孫父經厯
  公汝言卒於濟南官舍先生生甫十月母吳夫人/抱之還吳家徒壁立躬自紡績撫且教之既長乃
  從名師碩儒游沖然即有所得凡於義理之歸皆/體察而究明之家日益貧學日益富與其德配金
  孺人墾鋤廢地以致其孝養躬耕樂道若將終身/維時仁宗欲求鴻儒講論治道少傅楊公士奇舉
[038-18b]
  先生於朝授翰林院五經博士宣宗嗣位命修兩/朝實録攷覈為當立朝多所講明輔臣喜得資助
  晉官檢討將大用之以年老疾作上疏乞歸前後/從先生游者凡數百人皆經明行修闡揚師說可
  以信今而傳後先生之德為不孤而學之所被者/廣豈非中流之一柱而為吾儒所宗主者乎先是
  先生神位於前明時奉於郡庠鄉賢祠中未有専/祠以馨俎豆康熙二十九年先生之世孫瓛及圭
  等請於中丞洪公建祠於長邑之懸橋里載之祀/典俾瓛輩奉其禋祀以垂不朽於是文孫書梓其
  家乗索詞於耒以鑱諸石此不獨陳氏子孫登斯/堂而思祖德以持其身鄉之人士其有不觀感而
  興起者哉/是為記
  申文定祠在元和縣流化坊祀明大學士申時行
[038-19a]
  韓宗伯祠在元和縣祀明韓世能
  三賢祠在元和縣虎丘山祀明文震孟姚希孟陳
  仁錫
  又有陳文莊祠在虎丘山寺西専祀陳仁錫
國朝汪琬陳文莊公祠堂記前明南京國子祭酒贈詹/事陳文莊公之没也是為
  崇禎七年閲十年其長君濟生獻公所著書於朝/始予贈諡追録其子一人建専祠以祀於是偕其
  弟濟楨卜地建祠於府治卧龍街歲月且久有司/時節往祀輒歎其宻邇市寰湫隘不足以稱也乃
  謀遷於虎丘得民居若干楹間而更新之門廡壯/麗堂寢崇宏其旁則餕食有所庖湢有廬又其旁
[038-19b]
  則有廩有倉凡文莊公所置贍族義田若干頃及/祭田若干畝其所得歲租悉出納於此葢其地山
  川之雄秀林陸之亢爽烟雲竹木之靚深實稱神/明所棲非故祠比工已告成次君濟楨復聚族謀
  曰維兹麗牲之碑闕焉無辭以刻非所以妥先靈/而示子姓也乃來謁某為文某自惟鄉曲晚進未
  及登公之堂而受其學顧少而嘗從兩公子游倘/獲挂名碑尾附公以不朽固素願也遂不敢禮辭
  謹按劉念臺黄石齋兩先生所撰文莊公家傳每/言公之在熹宗末也以講官負重望㑹逆奄魏忠
  賢父子冒功求給鐵券公當草誥詞忠賢屢遣使/趨公公奮曰首可斷誥不可草由是觸忠賢怒興
  妖人孫文豸獄牽連及公竟削籍以歸數揚言殺/公慬而得免嗟乎間觀史所載宦官之禍無世蔑
  有殆未有如漢唐及前明之甚者也然而漢之亡/也以十常侍唐之亡也以北司是直宦官與士大
[038-20a]
  夫為難耳前明則不然君子小人雜然竝立於朝/日夜分門户求傾軋而小人遂借刃於宦官以戕
  君子此其過在士大夫非専屬諸宦官也當是之/時吾郡被禍最酷不幸而死則有周忠介忠毅兩
  公幸而生則有公與文文肅姚文毅三公夫兩周/公之死非輕生也公與文姚之生非避死也皆天
  也天之死兩周公所以伸忠臣之節也其生公與/文姚諸賢者所以養直臣之氣也假令諸賢悉畢
  命於鋃鐺桁楊之下則國無人焉吾見夫靦顏䝉/面絶無顧恤嘑九千歲之不已必至於九錫策九
  錫之不已必至於勸進亦何所畏忌而弗敢為耶/此公與諸賢之幸存係於前明宗社非小也某故
  曰天也由今思之向之號為義子義孫者其威福/勢燄非不盛且熾也曾㡬何時而俱歸於澌盡泯
  滅雖下訖於婦人豎子亦往往㦸手恣口指斥其/姓氏以為詬厲而公與諸賢獨名在天壤能使言
[038-20b]
  之者太息聞之者興起然則君子小人其獲報於/天者又孰為愈哉今且距公之没踰五十年矣四
  方士庶往來虎丘者登其祠而拜瞻其袥主有不/欷歔俯仰想見公之風聲氣烈徘徊不去者乎吾
  知其必無是也祠成於康熙十九年又三年某始/為之文至若公之述作巳行於時其家世生卒之
  詳已見於劉黄兩先生所撰者槩不復詮次云公/諱仁錫字明卿天啟壬戌科進士第三人由編修
  厯官南祭酒别自號芝/臺學者稱芝臺先生
  忠孝龔先生祠在元和縣中臺基祀明龔元祥
  張公祠在元和縣虎丘白公隄祀明張國維
  二姜先生祠祠臨虎丘山古鶴澗祀明姜埰姜垓
[038-21a]
   女金剛祠在支硎山祀明烈婦張士伯妻陳氏崇
   禎時建
   宋文恪祠在元和縣虎丘山祀
 國朝大學士宋德宜
   顧孝子祠在元和縣虎丘山塘祀
 國朝顧天朗
聖祖御書賜孝靖二字額
   甘泉祠在吳江縣治南六里祀龍神
[038-21b]
   三髙祠在吳江縣釣雪灘祀越范蠡晉張翰唐陸
   龜䝉附/宋范成大記乾道三年二月吳江縣新作/三髙祠成三髙者越上將軍
   姓范氏是為鴟夷子皮晉大司馬東曹掾姓張氏/是為江東步兵唐贈右補闕姓陸氏是為甫里先
   生三君生不竝世而鴟夷子皮又嘗一用人之國/功大名顯而去之季鷹魯望翛然臞儒使有為於
   當時其所成就不可逾度要皆以得道見微脫屣/天行清風峻節相望於松江太湖之上故天下同
   髙之而邑人獨私得奉烝嘗以誇於四方邑大夫/趙伯虚以故祠為陋將改作鄉老王份獻地雪灘
   乃築堂其上告遷而奠焉且屬石湖范成大為之/辭噫不有君子其能國乎今乃自放寂寞之濱掉
   頭而不顧人又從而以為髙此豈盛際之所願哉/後之人髙三君之風而跡其所以去為世道計者
[038-22a]
  可以懼矣至於豪傑之士或肆志乎軒冕宴安留/連卒悔於後者亦將有感於斯堂而成大何足以
  述之然屈平既從彭咸而叢桂之賦猶招隱士凝/若幽處林薄不死而仙況如三君蟬脫溷濁得全
  於天者嘗試倚楹而望水光浮空雲日下上風帆/烟篷飄忽晦明意必往來其間成大亦何足以見
  之姑效小山作歌三章以招之焉遂從而歌之歌/曰若有人兮扁舟撫湖海兮遠遊衆芳媚兮髙丘
  忽獨君兮不可留長風積兮波浪白蕩摇空明兮/南北一色鏡萬里兮鞭魚龍列星剡兮其下孤篷
  顧懐兮斯路與涼月兮入滄浦戰爭蝸角兮昨夢/一笑水雲得意兮垂虹可以艤棹仙之人兮夀無
  涯樂哉垂虹兮去復來載歌曰若有人兮横大江/秋風起兮歸故鄉鴻㝠飛兮白鷗舞吳波鱗鱗兮
  而在下嗟人奚為兮天地四方美無度兮吾之上/膾修鱸兮雪霏登菰蒓兮芼之水山續兮胥命君
[038-22b]
  可望兮不可追頫倒景兮揮碧寥娱宴息兮江又/之臯菉蘋堂兮廡杜若一杯之酒兮我為君酌
  歌曰若有人兮北江之渚披雲而晞兮頮烟雨菊/莎兮把棘歲晼晚兮何以續君食偭五鼎兮腥腐
  羞三泉兮終古千秋風露兮歸來故墟月明無人/兮蒼石與語牛宫洳兮生蒲荷潮東西兮下田一
  波訪南涇兮鄰曲山川良是兮丘隴/多稼九畹兮今其刈聊舂容兮兹里
  諸葛武侯祠在吳江縣薛步村
  顧公祠在吳江縣北門外三里橋側祀晉顧野王
  三忠祠在吳江縣長橋祀吳伍員唐張巡宋岳飛
  吳孝子祠在吳江縣祀明孝子吳璋
[038-23a]
   沈太常祠在吳江縣後祀明沈漢
   周相國祠在吳江縣治東祀明周道登
   周忠毅祠在吳江縣永定橋祀明御史周宗建
   周恭肅祠在震澤縣上塘祀明周用
   清權祠在常熟縣虞山北麓祀虞仲
   吳公祠在常熟縣學大殿後祀子游 又文學書
   院在縣東康熙四十四年
御賜文開吳㑹四字扁額附/宋朱熹記平江府常熟縣學/丹陽公祠者孔門
[038-23b]
   髙弟弟子言偃子游之祠也按太史公記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公為吳人而此縣有巷名子游
   橋名文學相傳至今圖經又言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今則雖不復可見而公為此縣之
   人葢不誣矣然自孔子之没以至於今千有六百/餘年郡縣之學通祀先聖公雖以列得從餟食而
   其鄉邑乃未有能表其事而出之者慶元三年七/月知縣事通直郎㑹稽孫應時乃始即其學宫講
   堂之東偏作為此堂以奉祠事是歲仲冬長至之/日躬率邑人學士大夫及其子弟奠爵釋菜以妥
   其靈而以書來曰願有記也熹惟厯代之前帝王/之興率在中土以故德行道藝之教其行於近者
   著而人之觀感服習以入德者深若入勾吳之墟/則在虞夏五服是為要荒之外爰自泰伯采藥荆
   蠻始得其民端委以臨之然亦淑慎其身而虞虢/之後相傳累世乃能有以自通於上國其俗葢亦
[038-24a]
  樸鄙而不文矣公生其間乃能獨恱周公仲尼之/道而北學於中國身通受業遂因文學以得聖人
  之一體豈不可為豪傑之士哉今以論語考其話/言類皆簡易疏通髙暢宏達其曰本之則無者雖
  若見詘於子夏與要為知有本也則其所謂文學/固宜有以異乎今世之文學既又考其行事則武
  城之政不小其邑而必以詩書禮樂為先務其視/有勇足民之効葢有不足為者至使聖師為之莞
  爾而笑則其與之之意豈淺淺哉及其取人則又/以二事之細而得滅明之賢亦其義氣之感黙有
  以相契者以故近世論者意其為人必當敏於聞/道而不滯於形器豈為南方之學得其精華者乃
  自古而已然也耶矧今全吳通為畿輔文物之盛/絶異曩時孫君於此又能舉千載之闕遺稽古崇
  德以勵其學者則武城絃歌之意於是乎在故熹/喜聞其事而樂為之書至於孔門設科之法與公
[038-24b]
  之言所謂本所謂道及其所以取人者願諸生相/與勉焉以進其實使此邑之人百世之下復有如
  公者出而又有以一灑夫媮懦憚事無廉恥而嗜/飲食之譏焉是則孫君之志而亦熹之願也公之
  追爵自唐開元始封吳侯我朝政和禮書巳號丹/陽公而紹興御贊猶有唐封至淳熙間所頒位次
  又改稱/吳公云
  張長史祠在常熟縣學門内祀唐張旭旭嘗為縣
  尉
  海神李王祠在常熟縣致道觀
  黄公祠在常熟縣西祀明遜國忠臣黄鉞
[038-25a]
  程公祠在常熟縣慧日寺祀明死土木之難刑部
  員外郎程式
  蔣忠烈祠在常熟縣致道觀祀明御史蔣欽
  楊忠愍祠在常熟縣塘滸祀明縣令楊漣
  瞿文懿祠在常熟縣虞山拂水巖西祀明尚書瞿
  景淳
  唐公祠在常熟縣慧日寺西祀明殉流賊難葉縣
  令唐天恩
[038-25b]
  于公祠在常熟縣慧日寺西祀
國朝知縣于宗堯
  吳文恪祠在昭文縣治東祀明吳訥
  陸氏三賢祠在崑山縣東陳墓鎮祀漢陸伯元唐
  陸䞇陸龜䝉
  劉龍洲祠在崑山縣馬鞍山東祀宋詩人廬陵劉
  過
  葉文莊祠在崑山縣學後祀明葉盛
[038-26a]
  魏恭簡祠在崑山縣學東祀明太常卿魏校
  忠烈祠在崑山縣祀明禦倭戰死生員陳淮
  張烈愍祠在崑山縣麗澤門外祀明死川賊難興
  文令張振德
  衛文節祠在新陽縣馬鞍山華藏寺左祀宋太師
  衛涇
  朱恭靖祠在新陽縣馬鞍山祀明尚書朱希周
  顧文康祠在新陽縣馬鞍山之陽祀明大學士顧
[038-26b]
  鼎臣
  文星閣在長洲學東南明萬厯中建
國朝殿元彭定求修
  事賢堂在崑山縣報國寺東祀唐王綱宋潘友文
  張方平程沂韓正彥巫自修元知州王安真潘昻
  霄
  四賢堂在崑山縣東祀宋給事中莫濟學士周必
  大侍御史王希吕李衡
[038-27a]
   湯公祠在府學内西偏祀巡撫湯斌
   于公祠與湯公祠竝祀總督諡清端于成龍
御書賜髙行清粹四字又對一聯曰厯任甘棠隨地蔭兩
   江清節至今傳附/彭定求重建于清端公祠碑康/熙
   四十有五年吳中士民合請於蘇州府申藩臬二/司以達督撫學三院曰維前兩江總制于清端公
   之秉憲也/以廉為我
 朝督撫大臣之冠勵一介不取之節守四知自省之義/ 飭吏治恤民情苞苴既除疾苦畢達軍戢於伍士
   養於庠農活於野一時遐邇嚮風頌聲大作咸曰/包孝肅趙清獻再出也我蘇雖去金陵遠而翹首
[038-27b]
   跂足如日在森然轅㦸之下嘗遇公巡厯海疆襆/被輕攜蓬舟徑渡郵傳間絶不覺有按部之役士
   民伏謁道旁條列地方事宜輒為温言采訪得其/實者即與施行公謂吳俗澆而鮮樸親製忍字歌
   頒行勸諭大㫖以息爭止訟為全生保家之道言/言剴摰而周詳可以家諭户曉不啻若遒鐸之狥
   於路焉故公薨之後民間悲慕謳吟境内相望吾/蘇既立祠於城中通闤坊久矣第以逼近梵宇規
   模隘狹其於報德告䖍之制弗稱應易地而更新/之謹按前巡撫睢州湯公得民心為最甚而祠在
   蘇州府學春秋侑享典禮綦隆若公之清德實先/湯公而著聞於時莫若兩祠竝建則儀型昭掲相
   得益彰可以範世濯俗俾我民愛其休庇者實深/且遠牒既上三院下其議於所司得允士民之請
   衆遂踴躍趨事度地於湯公祠之右棟梁甎甓資/助駢集前後堂廡凡若干楹周以繚垣兩祠合為
[038-28a]
   一門以入髙明爽塏儼乎神明所棲越十二月既/望厥工告成涓吉升主以祭士民胥大和㑹笙歌
   奏牲醴陳咸曰是舉也以崇邦憲至順也以樹官/箴至明也以愜民望至公也乃屬定求叙建祠之
   始末而為文以識定求曾紀公祠之在金陵者有/二若我郡尸祝之忱如是何能不又為之述乃
   對衆而申質之曰學宫從祀之典由來重矣凡吏/有賢績於地方則稱名宦而合為之祠其尤粹者
   間有専祠以别於龎雜他附之所郡學中惟唐之/韋刺史宋之范文正胡安定三祠鼎峙巳爾厯數
   百年始得一湯公為之繼兹復媲之以公而衆議/無不翕從者葢深信公之廉出之以至誠而不等
   於立名之矯行之以至正而不流於制行之偏自/其起家儒素厯民社綰封疆從未嘗一日攜家人
   入署公爾忘私皎然獨拔於流俗令行於光天化/日之中而恩及於窮簷蔀屋之際清著於茹蘖飲
[038-28b]
   氷之節而愛篤於輟舂弛瑟之餘謂非素所謹身/慎獨存理遏欲者孰能與於此古之大臣必有千
   駟弗受萬鍾不易之操而後能以匹夫匹婦莫不覩/得所為己任此聖門之學莫先於義利之辨也伏
今上奬廉異數至於公褒揚軫恤/ 宸章光耀蔑以加矣曩者
 御試詞臣於西苑之豐澤園作理學真偽論諸臣呈卷/ 時
上特諭曰理學無取空言若于某不言理學而服官至廉/ 斯即理學之真者也煌煌
聖訓聞者莫不動容悚息則今日祀公於學宫正所以對/ 揚
天子之明命而匡維世道於不墜固非泛泛紀循良托遺/ 愛者所可援比以論也惟湯公以理學而顯於廉
   惟公以廉而合於理學名實同揆幽明允協可與/先聖先賢臨之在上質之在旁者有弗信矣乎僉
[038-29a]
  謂是言也可以使後人知所考焉因勒諸石/而凡士民之捐助者皆以姓名列於碑陰云
 商相巫咸墓在常熟縣虞山子賢亦葬此宋王爚為
  縣令嘗修其墓
  仲雍墓在常熟縣虞山
 周吳王夫差墓在長洲縣陽山
  先賢澹臺滅明墓在長洲縣澹臺湖旁
  慶忌墓在長洲縣齊門外今云慶墳
  吳王闔廬墓在元和縣虎丘山劍池
[038-29b]
  申公巫臣墓在元和縣匠門外一云在巫門外
  吳將孫武墓在巫門外
  干將墓在匠門外匠門本名干將門因干將葬此
  故名後訛為匠干將與其妻莫耶俱善鑄劍
  吳王僚墓在吳縣岝㟧山
  吳女墓在吳縣閶門外吳王闔廬女也
  専諸墓相傳在吳縣盤門内伍員廟側
  要離墓在吳縣閶門南傍城
[038-30a]
  吳子周章墓在常熟縣虞山
  齊女墓在虞山吳太子所娶齊女也
  先賢言偃墓在虞山
 漢三老顧綜墓在元和縣婁門外
  尚書朱穆墓在元和縣婁門東南二里與顧綜墓
  相直
  蜀郡太守張康墓俗名鳳凰墩在吳縣界按張康
  不見載籍唐宰相表載蜀郡太守張睦康或即睦
[038-30b]
  也
  髙士梁鴻墓在吳縣要離墓西
  議郎臯伯通墓在吳縣胥門外號伯通塾
  都尉陸烈墓烈初為吳令後為豫章都尉吳人思
  之迎葬於胥亭或云墓在長洲縣秦餘杭山
  孝子黄香墓在昭文縣梅里鎮宋乾道初人於此
  得古碑舁歸家有光怪棄之昆承湖中
  㑹稽太守嚴助墓在震澤縣東南百里今名嚴墓
[038-31a]
  村
 三國吳孫王墓在元和縣盤門外孫王謂吳大帝父
  堅母吳夫人及兄策也晉元康中吳令謝詢表求
  置守塚者五人修䕶掃除詔從之附/謝詢表臣聞/成湯
  革夏而封把武王入殷而建宋春秋征伐則晉修/虞祀燕祭齊廟夫一國為一人興先賢為後愚廢
  誠仁聖所哀悼而不忍也故三代敦繼絶之德春/秋貴柔服之義昔漢髙受命追存六國凡諸絶邦
  一時竝祀親與項羽對爭存亡逮羽之死乃以公/葬若使羽位承前緒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從
  命則楚廟不墮有後可冀伏惟大晉應天順民武/成止戈西戎有即序之人京邑閒吳蜀之館興滅
[038-31b]
  加乎萬國繼絶接於百世雖三五𢎞道商周稱仁/洋洋之美未足以喻是以孫氏雖家失吳祚而族
  䝉晉榮子孫量才比肩取進懷金侯服佩青千里/當時受恩多有過望臣聞春雨潤木自葉流根鴟
  鴞卹功愛子及室故天稱罔極之恩聖有綢繆之/惠追惟吳偽武烈皇帝遭漢室之弱值亂臣之强
  首倡義兵先衆犯難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威振羣牧名顯往朝桓王才武弱冠受業招百
  越之士奮鷹揚之勢西赴許州將迎幼主雖元勲/未終然至忠巳著夫家積義勇之基世傳扶危之
  業進為狥漢之臣退為開吳之主而蒸嘗絶於三/葉園陵殘於薪采臣竊痛之伏見平吳之初明詔
  追錄先賢欲封其墓愚謂二君竝宜應書故舉勞/則力輸先代論德則惠存江南正刑則罪非晉寇
  從坐則異代已輕若列先賢之數䝉詔書之恩裁/加表異以寵亡靈則人望克厭誰曰不宜二君私
[038-32a]
  人多在墓側今為平民乞差五人蠲徭役/使四時修䕶頽毁掃除塋壟永以為常明盧熊
  孫王墓辯古漢豫州刺史孫堅妻吳夫人及其子/會稽太守䇿三墓竝在盤門外三里即
  今齊昇院東南面勢據古蛇門正與府治相向祥/符圖經云孫堅墩方俗稱為孫王墓按吳書堅死
  於初平二年年三十七䇿死於建安五年年二十/六吳氏死於建安七年合葬堅墓黄龍元年權追
  尊堅為武烈皇帝廟曰始祖墓曰髙陵吳氏為武/烈皇后䇿為長沙桓王太元元年八月朔風拔髙
  陵松柏石碑動晉陽秋云惠帝元康中吳令河東/謝詢表為孫氏二君置守塜五人修䕶掃除有詔
  從之其文張悛所作今載文選陸廣微亦云盤門/東北二里有吳武烈皇帝并長沙桓王等三墓前
  志云宋政和六年村民發墓其甎側皆有萬歲永/藏四篆字得金玉奇器甚多有東西銀杯初若粲
[038-32b]
  花良久化為腐土并金搔頭十數枚金握背二悉/皆如新一瓦薫罏如近世陸墓所制畧似而箱底
  灰炭猶存碑石斷缺僅餘中平年三字州將遽命/掩之所得古物盡歸朱勔家洪伯芻香譜亦畧載
  此事即楊友䕫所賦孫豫州墓者是也洪氏三庚/志云盤門外大冢紹興二年秋雨隤圯牧童入其
  間得銅器數種持賣於市鄉人往視圯處蓋其隧/道有石刻𨽻書云大吳長沙桓王之墓赤烏三年
  凡十二字知府沈揆亟命掩塞仍立石表其所滕/宬為記袁席之云䇿死距赤烏三年已四十載豈
  非權稱制之久復改葬乎所得之器縢藏一小鏡/其背有銘十四字一銅小麟鎮紙無欵識以遺席
  之嘉熙中墓傍土中又得唐孫德琳墓志云開元/十年窆於十四代祖吳武烈皇帝陵東南平地又
  按丹陽圖經載髙陵在縣西練塘鄉吳陵港熊以/傳記證之當是堅葬曲阿後遷於吳史不及詳載
[038-33a]
  爾滕宬所記謂紹康中提舉常平詹體仁嘗命其/屬表之題曰先賢墓徐誼屬宬考訂止從俗稱孫
  王墓宬葢據陳夀說破敵葬曲阿及言䇿之薨其/將周瑜魯肅皆赴喪獨指此為伯符之墓亦未嘗
  及謝詢所表不審三墳同域故論說紛紜自相牴/牾在政和知為豫州之墓在紹興知為長沙之墓
  皆不能質諸傳記以求其說地亦嘗為宫窑故舊/志不復詳究矣因備載始末傳諸好事仍録古今
  文詞如/左云
  鬱林太守陸績墓在吳縣陽抱山
  將軍朱桓墓在吳縣横山
  丞相步隲墓吳縣東北三里
[038-33b]
 晉廬江太守闕臻墓在長洲縣齊門東北二里今名
  闕村墓
  驃騎將軍顧榮墓在元和縣黄天蕩南
  司空何充墓在吳縣岝㟧山東一里
  東曹掾張翰墓在吳縣横山東五里
 南北朝宋青州刺史郁泰元墓或謂今元墓山即其
  地泰元性仁恕葬日燕數千銜土今塚猶髙大異
  他墳村鄉歲時祭祀見蘇州塚墓記
[038-34a]
 齊太常陸倕墓在吳縣綬山鄉墓石從子襄為序湘
  東王繹為銘普通六年立
  雅兒墓在吳縣至德鄉湘東太守張濟女也今訛
  雅宜山
 梁公主墓在長洲縣乗鯉坊即法尼寺後大土丘相
  傳梁武帝女出降郡人孫瑒寺即瑒故宅
  黄門郎陸雲公墓在吳縣横山俗稱陸墓山舊圖
  經訛為陸雲墓非
[038-34b]
 陳黄門侍郎顧野王墓在吳縣楞枷山下
  干將軍墓在吳縣東洞庭山俞塢
  莫釐將軍墓在吳縣東洞庭山靈祐廟前
 唐平章事陸䞇墓在長洲縣齊門外六里官河之西
  地名陸墓相傳陸宣公葬此故名宋淳熙間有於
  墓傍得遺刻與所傳合或謂䞇生於嘉興寶華寺
  乃其故宅自貶忠州别駕卒即藁葬其地今忠州
  至虚觀三十步是其葬處又謂䞇已歸葬而忠州
[038-35a]
  特虚設耳
  法曹叅軍張從師墓在元和縣虎丘山西原
  天隨子陸龜䝉墓在元和縣甫里旁有白蓮寺
  真娘墓在元和縣虎丘山西臨水唐李紳詩序云
  真娘吳之妓人歌舞有名死葬虎丘寺前墓多花
  草
  幽獨君墓在虎丘山北大厯十二年虎丘寺有鬼
  題詩隱於壁間云幽明雖異路平昔忝工文欲知
[038-35b]
  潛寂處山北有孤墳莫詳姓氏故稱為幽獨君
  鸞臺侍郎顏崇墓在吳縣泰伯廟西
  宰相陸象先墓在吳縣光福山西
  節度使歸融墓在吳縣城西二十餘里
  尚書姚紹之墓在吳縣西五里
  宰相范履氷墓在吳縣天平山左麓仲淹遠祖
  卜將軍墓在崑山縣西鹿城鄉嘗有人得斷碑其
  畧云將軍姓卜名珍字文超西河人偉異有大志
[038-36a]
  敬宗時紀綱頓委藩鎮騷然將軍奮孤忠勲業為
  世所重寶厯中卒葬此
 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墓在吳縣横山其子中吳
  軍節度使文奉墓亦在此
  祕書郎姜希業墓在崑山縣姜里村鳳凰墩下明
  嘉靖中村人取土得石誌云希業字可大吳中人
  也仕吳越為觀察巡官以祕書省校書郎宋乾道
  中卒葬此
[038-36b]
 宋龍圖學士滕元發墓在長洲縣陽山栗塢蘇軾有
  誌銘元發東陽人帥真定河東治邊凛然威行西
  北
  簽書樞宻王倫墓在長洲縣陽山大石塢倫字正
  道莘縣人宰相旦族孫使金留六載不遣還欲以
  為轉運使不受使人縊殺之子述與從兄遵間入
  金境得倫骨以歸官給葬事
  尚書鄭起潛墓 縣尉鄭虎臣墓俱在陽山 西
[038-37a]
  安撫使魏克愚墓在陽山栗塢
  駙馬石端禮并陳國長公主墓在吳縣横山法雲
  寺公主哲宗女
  范氏祖墓在吳縣天平山三讓原仲淹曾祖夢齡
  祖贊時父墉竝葬於此俱贈官太師今稱三太師
  墓又范直方純仁之孫正已純禮之子二墓俱相
  近
  叅政范仲淹墓在吳縣天平山麓 按仲淹葬於
[038-37b]
  河南尹樊里之萬安山下見歐陽修所撰神道碑
  此處俗稱為衣冠墓
  尚書李堪墓在吳縣至德鄉洞涇西
  節度使鄭戩墓在吳縣横山感慈塢
  學士葉清臣墓在横山寶華寺旁
  待制沈起墓在吳縣長山鄉三顧原
  侍郎蔣堂墓在横山魯塢 侍郎陳質墓在吳縣
  華山
[038-38a]
  同知樞宻滕康墓在華山 亷靖處士滕宬墓在
  華山
  正字朱長文墓在吳縣支硎山
  給事中程師孟墓在横山下蘇舜卿銘
  集賢校理林槩墓在横山
  贈特進盧文秀墓 太子賓客盧革墓 直學
  士盧秉墓 學士盧法原墓俱在吳縣穹窿山
  學士錢藻墓在天平山
[038-38b]
  三司副使范師道墓在吳縣天平寺西趙抃志
  學士范良器墓在吳縣楞枷山下
  尚書范之柔墓在吳縣燕巢山
  太子中舍邊珣墓在吳縣蒸山
  學士徐林墓在吳縣靈巗山
  制置使胡元質墓在吳縣横山
  蘄王韓世忠墓在吳縣靈巗山西麓髙宗御書
  墓碑碑大而方厚如其濶
[038-39a]
  節度使趙希懌墓在穹窿山
  叅政范成大墓在天平山上沙村
  叅政髙定子墓在吳縣包山
  簽書樞宻魏了翁墓在吳縣髙景山金盆塢
  處士王楙墓在横山
  郎中陸綰墓在常熟縣破山
  防禦使周虎墓在常熟縣邵家灣
  觀察使周興裔墓在常熟縣虞山積善鄉興裔字
[038-39b]
  克振道州人敦頤四世孫以和州觀察使扈蹕南
  渡建炎三年授武功大夫鎮守沿海死節常熟之
  福山賜葬於此子孫悉祔焉
  司户叅軍姚嘉言墓在常熟縣河陽山
  龍圖虞衡墓在常熟縣頂山白龍祠左
  孝子周容墓在虞山北麓報慈里
  丞相曽懷墓在虞山興福寺北
  叅政王綯墓在崑山縣童橋南
[038-40a]
  侍御史王葆墓在崑山縣東南新漕里
  孝子周津墓在崑山縣小虞浦楊巷村
  侍御史李衡墓在崑山縣東南圓明村
  陳墓在崑山縣五保湖水中當錦溪之口有墩相
  傳宋髙宗之妃陳氏葬此
  處士劉過墓在崑山縣馬鞍山東
  太師衛涇墓在崑山縣東南石浦鎮
 元七姬墓在府城東北隅潘氏後園七姬者淮張左
[038-40b]
  丞潘元紹之妾段程翟徐卞羅彭其氏也明兵圍
  蘇州姬等慮有不虞義不受辱皆自經死宋克誌
  其墓
  提舉葛應雷墓在長洲縣望墅墩
  叅謀楊椿墓在虎丘山西華里
  叅政王都中墓在吳縣金井塢歐陽𤣥撰神道碑
  按都中福寧州人父積翁宣諭日本遇害世祖憫
  焉賜平江田八千畝宅一區都中年十七授平江
[038-41a]
  路治中多異政厯仕四十餘年政事之名聞天下
  魏國公甯玉墓在吳縣横山丹霞塢
  先儒俞琰墓在吳縣盤門外尹山鄉
  處士王鑑墓在吳縣靈巗鄉横山至正二十六年
  有司買山營葬陳基誌
  儒士邵光祖墓 耿煜墓 姚辨墓俱在吳縣鄧
  尉山光祖字𢎞道饒州人煜字叔昭辨字叔雅郡
  人皆篤學無嗣先後死無所歸郡士徐達佐收葬
[038-41b]
  先儒陳深墓在吳縣靈巖鄉朱墩
  照磨陳訓徵士陳謙墓在吳縣天平山陳基誌
  待制于文傳墓在閶門西雁蕩村
  編修朱德潤墓在陽抱山
  萬户徐珵墓在常熟縣邵舍
  郎中陳基墓在常熟縣鳳凰山
  髙士顧阿瑛墓在崑山
  髙士顧權墓在馬鞍山北麓
[038-42a]
  訓導郭翼墓在馬鞍山之陰
 明起居注陳桱墓在長洲縣陽山東
  尚書郁新墓在陽山西麓
  贊善王璲侍講王璡墓在長洲縣陽山鳳凰峰下
  尚書俞士恱墓在長洲縣白蓮橋内陳菴西
  都御史朱紈墓在長洲縣射瀆橋北
  髙士沈周墓在長洲縣相城西牒字圩王鏊撰誌
  尚書袁洪愈墓在葑門外
[038-42b]
  大學士王錫爵墓在來鳳橋西
  員外周順昌墓在長洲縣白蓮涇馬家墩
  侍郎周詔墓在長洲縣小茅山
  詹事陳仁錫墓在長洲縣射瀆
  少詹徐汧墓在長洲縣陽山
  侍郎李蕡墓在元和縣陳公鄉
  侍郎劉鉉墓在元和縣袁公巷
  待詔文徵明墓在元和縣武丘鄉花涇橋
[038-43a]
  詹事姚希孟墓在婁門外下雉瀆西金涇堰北
  處士顧麒墓在元和縣匠門塘楊果誌
  五人墓在虎丘山塘五人者顏佩韋楊念如馬杰
  沈揚周文元也
  葛賢墓在虎丘山塘賢原名成萬厯中内監孫隆/私設稅務市人咸
  怨成倡衆撃閹黨焚其家稅由是止繋/獄十餘年遇赦得釋人呼為葛將軍
  武毅將軍蔡良瑞墓在吳縣横山茶塢
  尚書楊翥墓在吳縣吳山長旗嶺下
[038-43b]
  尚書滕德懋墓在吳縣黄山
  尚書金問墓在吳縣横山
  少保陳鎰墓在吳山西麓
  武功伯徐有貞墓在吳縣貞山
  都御史韓雍墓在吳縣雅宜山奇禾嶺
  修撰施槃墓在東洞庭山
  侍郎孔鏞墓在吳縣九龍山
  少卿馬紹榮墓在吳縣楞枷山
[038-44a]
  尚書吳寛墓在吳縣薦福山
  大學士王鏊墓在東洞庭梁家山
  大學士顧鼎臣墓在吳縣潭山
  都御史毛珵墓在吳縣華山 都御史陳璚墓在
  華山
  解元唐寅墓在吳縣横塘王家村
  侍郎徐縉墓在吳縣靈巖山
  尚書徐學謨墓在吳縣彈山
[038-44b]
  尚書楊成墓在吳縣吳山
  都御史盛應期墓在吳縣九龍山感慈塢
  尚書劉纓墓在吳縣羊腸嶺
  尚書董份墓在吳縣青芝山份烏程人其墓有
  遊觀之勝
  侍郎韓世能墓在吳縣岐龍山
  大學士申時行墓在吳縣吳山
  侍郎毛堪墓在天池山
[038-45a]
  髙士趙宧光墓在吳縣寒山
  徵士王穉登墓在白馬澗
  通政徐如珂墓在吳縣跨塘
  㕘議范允臨墓在吳縣清流山
  尚書申用懋墓在吳縣華巖山西
  都御史蔡懋徳墓在吳縣妙明山西
  知州孫士美墓在吳縣士美青浦人官深州殉難
  尚書吳洪墓在梅里
[038-45b]
  御史周宗建墓在吳江縣二十七都
  尚書吳山墓 孝子吳璋墓俱在震澤縣梅里
  尚書周用墓在震澤縣舊十八都西
  給事中黄鉞墓在常熟縣報慈里
  都御史吳訥墓在報慈里
  知府魚侃墓在報慈里
  學士李希潤墓在常熟縣宋家灣
  賢良方正鄧彦章墓在北門外
[038-46a]
  尚書程宗墓在常熟縣邵家灣
  員外程式墓在報慈里式死土木之難衣冠𦵏此
  尚書李傑墓在常熟縣興福寺北
  都御史章律墓在虞山朱家灣
  御史蔣欽墓在常熟縣西山墓上松皆北向
  知縣唐天恩墓在虞山東麓
  侍郎陳瓚墓在常熟縣桃源澗
  尚書瞿景淳墓在常熟縣寳巗
[038-46b]
  侍郎徐恪墓在常熟縣北門外
  大學士嚴訥墓在常熟縣拂水巖下
  知縣王鈇墓在拂水巖之麓鈇順天人築城禦倭
  死難
  侍郎趙甪賢墓在常熟縣羅墩
  太常黄子澄墓在崑山縣馬鞍山陽子澄死後子
  彦修潛充縣里正收骸骨藏焦山至洪熙元年乃
  𦵏於此邑人侍郎劉璉為誌萬歴初裂出於土載
[038-47a]
  遇難事甚詳
  孝子陸安墓在崑山縣薦巖寺南烈婦鍾氏祔
  處士張伯英墓在崑山縣㳌川鄉蕭野之西原
  尚書顧禮墓在崑山縣馬鞍山北麓
  侍郎劉璉墓在馬鞍山
  布政盛頥墓在崑山縣北
  太常夏㫤墓在崑山縣東南迎鐘浦
  處士龔詡墓在崑山縣儒學後
[038-47b]
  府尹髙敞墓在崑山縣東南門外
  侍郎葉盛墓在崑山縣南湓瀆里
  孝子支琮墓在崑山縣虞家巷
  侍郎周廣墓在崑山縣東北蔚州村
  府尹柴竒墓在崑山縣廟墩
  副都李憲卿墓在崑山縣一保
  侍郎顧章志墓在六保
  知縣張振徳墓在崑山縣西朱塘鄉
[038-48a]
  義士陳淮墓在崑山縣東南蔡巷村
  侍郎虞祥墓在新陽縣南金潼里
  尚書周倫墓在新陽縣新洋江東車塘里
  寺丞歸有光墓在新陽縣治金潼里
國朝處士金俊明墓在長洲縣𤓰山
  大學士宋徳宜墓在元和縣唯亭後
  檢討張大受墓在元和縣婁門外
  侍講尤侗墓在吳縣官山塢
[038-48b]
  都御史慕天顔墓在吳縣穹窿山天顔静寧人卒
  葬此
  吏部尚書吳一蜚墓在吳縣鳳凰山
  刑部尚書徐乾學墓在吳縣光福鎮西
  禮部尚書韓菼墓在吴縣 侍郎顧藻墓在官山
  塢
  僉事申穟墓在吳縣長山鄉
  侍講學士何焯墓在尭峯北麓
[038-49a]
  大學士金之俊墓在震澤縣
  修撰孫承恩墓在常熟縣河陽山
  尚書翁叔元墓在常熟縣仁塘里
  知縣于宗尭墓在虞山西麓宗堯常熟令有善政
  民至今思之
  少詹歸允肅墓在昭文縣雙涇
 
 
[038-49b]
 
 
 
 
 
 
 
 江南通志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