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2 江南通志-清-趙田恩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二十五
  輿地志
   闗津一/橋梁鎮市附江蘇松/常四府
  星經云牽牛神一名天闗太公金匱云春三月斗
  為天闗又晉書天文志云天津九星主四瀆津梁
  江南次牛斗之分星襟江淮之靈瀆闗則山有清
  流水有海門津則方山為東石頭為西實上應天
[025-1b]
  文雄跨南服矣至於虹形鴈齒以濟車徒旗亭鼓
  戍以聚商旅又與闗津相為表裏者也
  江寧府
  龍江闗在江寧縣西儀鳯門外今移上新河舊管
  收工部稅務另設户部鈔闗康熙二十八年併兩
  稅為一民商稱便
  大勝闗江寧縣南二十里明初陳友諒來侵太祖
  命楊璟駐兵大城港禦之友諒大敗去因名大勝
[025-2a]
  港置大勝闗
  石灰山闗上元縣幕府山北明初置
  江淮闗江浦縣東南三里明洪武二十四年建闗
  置巡司於此今如故
  浦子口江浦縣東二十里為南北津渡之要明置
  守禦所
國朝初設叅將駐防康熙中改用守備
  江東渡上元縣   龍江渡
[025-2b]
  五馬渡幕府山前晉元帝與諸王渡江處右上元
  南津江寧縣南南朝置校尉守之侯景入冦南津
  校尉江子一與弟子四子五同殉難於此
  毛公渡馴象門外即古麾扇渡
  唐家渡縣北三十里與六合梅家步相對即古張
  公凹渡
  馬家渡西南九十五里亦曰馬家洲又為馬家步
  宋建炎間金人由馬家渡渡江陷太平州即此
[025-3a]
   右江寧
  下蜀渡句容縣北七十里 東陽渡西北八十里
  茅塲渡北八十里東陽鎮側 右句容
  何莊渡溧水縣西北四十五里
  梅梁渡西南二十五里石臼湖津濟處也右溧水
  高淳渡高淳縣治西南
  西陡門渡縣西三十里界丹陽湖三汊河為寧國
  太平衝要      水陽渡西三十里
[025-3b]
  固城渡東南三十里  分界渡西北十五里
  祠城渡東北三十里  陳家渡東四十里
  撑龍港渡西二十里 右高淳
  八字溝渡江浦縣東八里濱江
  新江口渡東南十三里濱江與省城中河相對
  韋游溝渡西南五十里接和州界
  三汊河渡東北四十里邑令置船二為官渡 右
  江浦
[025-4a]
  囘軍渡六合縣
  宣化渡    右六合
  大中橋上元縣通濟門内舊名白下
  復成橋大中橋北   通濟橋通濟門外
  中和橋通濟橋東南
  上方橋中和橋東南上三橋皆跨濠水
  鼎新橋舊名小新橋
  崇道橋在鼎新橋西倉巷北近全節坊
[025-4b]
  太平橋俗呼為笪橋在鼎新橋東上三橋皆跨運
  瀆
  内橋太平橋東運瀆合青溪處舊名虹橋宋政和
  中蔡嶷修南渡後建行宫於此改名天津橋後改
  今名
  昇平橋内橋東北即宋東虹橋
  大市橋内橋西北即宋西虹橋
  北門橋洪武街南跨古城濠 囘龍橋漢西門内
[025-5a]
  石步橋縣東北四十五里即古羅落橋晉元興末
  劉裕討桓𤣥自江乘進至羅落橋
  土橋縣東七十五里與句容接界
   右上元縣
  鎮淮橋江寧縣聚寳門内即古朱雀航吳名元津
  武定橋鎮淮橋東   文徳橋縣學宫右
  利涉橋文徳橋東即桃葉渡東晉以來未有橋以
  通濟水闗來水天門宜敞也順治初太守李正茂
[025-5b]
  設木橋名利涉康熙癸夘易木以石議者謂天門
  閉塞不利人文非古設渡之意復廢石而易以木
  焉
  淮青橋秦淮與青溪合流處
  斗門橋即古禪靈寺橋其北又有乾道南北二橋
  明一統志在三山門内秦淮合運瀆處
  張侯橋淮水南對瓦官寺吳張昭所造故名晉義
  熙六年盧循焚查浦進至張侯橋即此
[025-6a]
  南渡橋舊跨秦淮李白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
  石頭訪崔侍御詩云捨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
  飲虹橋縣西南百餘步跨秦淮本名萬歲橋楊吳
  時名新橋至今俗仍呼新橋 上浮橋新橋西
  下浮橋上浮橋西皆跨秦淮
  聚寳橋聚寳門外即古長干橋楊吳城金陵鑿濠
  引秦淮水繞城置此橋跨之
  石城橋石城門外跨城濠
[025-6b]
  三山橋三山門外跨城濠 江東橋江東門外
  賽工橋馴象門外明遜國時侍中黄觀妻女死節
  處
  來賓橋馴象街近橋有來賓樓故名
  善世橋來賓橋西皆跨躍馬澗水流通城濠
  板橋縣西南四十里晉簡文帝為王時常與桓温
  及武陵王晞同載游於板橋温遽令鳴鼓吹角車
  馳卒奔晞大恐帝安然無懼色温由是憚服又晉
[025-7a]
  伐吳丞相張悌死於板橋悌家在板橋西
  河亭橋縣東南二十五里一名河定橋
  新林橋縣西南十八里梁武帝敗齊師處即今西
  善橋
  秣陵橋縣東南五十里
  到駕橋夾岡門明太祖曽駐此
  東善橋縣東南四十里吉山下
   右江寧縣
[025-7b]
  集仙橋句容縣東南一里許
  永安橋縣南七里下有小港入於秦淮
  降真橋茅山玉晨觀西 白鶴橋縣東南三里
  懸纛橋縣西十五里周瑜嘗駐軍於此
  周郎橋縣西二十里亦以瑜名
  沈公橋縣南二十五里相傳以沈慶之名
  高平橋縣西南三十五里 竹里橋縣北六十里
   右句容縣
[025-8a]
  惠政橋溧水縣東門外跨秦淮水舊名臨淮橋
  尚書橋縣東十里
  九澗橋東三十五里以有九澗之水匯故名橋
  神龍橋東四十五里舊名神靖橋
  尚義橋縣南二十五里 積慶橋南三角鋪前
  秦淮橋小西門外
  楊林橋縣北五里通省官路
  天生橋縣西十里高十二丈闊七丈五尺明洪武
[025-8b]
  十年太祖命崇山侯李新鑿胭脂岡二十里成河
  通蘇浙運道橋因石勢而成若天生然故名
  花溪橋縣西四十五里跨花溪港
  永昌橋縣西北永夀寺側 洪驛橋縣南洪藍埠
  烏刹橋縣西北四十五里秦淮水經其下接江寧
  縣界
  募軍橋縣北三里明嘉靖間李佛保與倭戰死處
  長樂橋縣東北二十五里
[025-9a]
   右溧水縣
  東新橋高淳縣東南望洋門外
  西新橋縣西南襟湖門外高闊二丈五尺長十五
  丈
  永濟橋在西新橋左初為甘棠渡後建石橋上三
  橋俱跨官溪河上
  曹塘橋縣東四十里跨曹塘河
  永清橋東六十里為吳越要津舊係木梁順治八
[025-9b]
  年建石橋
  永康橋一名下橋縣東南七十里上二橋俱跨胥
  河
  上橋亦跨胥河接建平縣界
  里仁橋一名灣橋縣東北十五里跨桃花澗
  王[婺-矛+牙]橋東六十里當江寧廣徳浙江孔道邑人劉
  啓東妻王氏年二十夫死無子守節捐貲建鄉閭
  義之因名
[025-10a]
  雙橋南十里本雙河渡明萬厯中建石橋
  水碧橋西南三十里跨水陽河接宣城界宣徽之
  水至此皆澄碧因名
  永興橋東北三十里跨藕絲塘
   右高淳縣
  宣化橋一在江浦縣治西數百步一在浦子口滄
  波門外與六合接界以宣化鎮名
  珍珠橋縣東二十里  白馬橋縣南五十里
[025-10b]
  獬鳯橋縣西南二十里 石磧橋縣南石磧鎮
  惠政橋西六十里接和州界
  茅塘橋縣北三十里跨通江大河又北五里為横
  橋皆通浦子口驛路
   右江浦縣
  龍津橋六合縣治南數十步為水陸要㑹成化志
  云橋一十八洞纍石為之黄巢兵燹之後石橋廢
  自宋迄今皆作浮橋
[025-11a]
  追人橋來春門外宋太祖兵禦南唐至此故名
  冶浦橋縣東五里跨冶浦河唐祖詠有詩
  善家橋東南二十五里瓜步六合儀徴分路處
  茅家橋南二十五里滁口山北沿河通長蘆陳里
  港
  馬昌河橋西南二十里
  黄湖橋西北十五里
  程家橋西二十里水通滁河縣西諸山集鎮悉由
[025-11b]
  此出亦會聚之區也
  竹鎮橋西北三十三里河道紆曲一邑闗鍵故竹
  鎮殷阜勝他處
  八百橋東北三十里舊傳唐有八百梵僧往冶山
  講經過此故名
  蘆塘橋東北二十里橋東北五里有蘆塘寨因以
  名橋焉
   右六合縣
[025-12a]
  靖安鎮上元縣西北十五里本名龍安鎮以鎮有
  龍灣也宋曰靖安建炎四年岳忠武邀敗金人於
  此
  淳化鎮縣東四十五里亦曰淳化闗其地遮蔽句
  容應接京口形勢衝要有巡司
  石步鎮縣東北四十里即羅落橋鎮
  土橋鎮縣東七十五里接句容界
  湖熟鎮縣東七十里
[025-12b]
  笪橋市縣治西數百步百物所聚一名夜市閭巷
  細民每持衣物立門首荒販收之次日五更即至
  市轉售古詩有云金陵市合月光裏則夜市由來
  舊矣
  花林市縣東三十五里齊梁諸墳多在其地
  東流市縣東北四十里有橋曰東流以水流自東
  因名
  棲霞市棲霞寺前去城四十五里
[025-13a]
 索墅市縣東二十里清化鄉有索墅坊
  湯泉市縣東六十里湯山 龍都市縣東南五十
  五里
   右上元縣
  江寧鎮江寧縣西南六十里
  金陵鎮縣南六十里本陶吳鋪景徳二年改為鎮
  秣陵鎮縣東南五十里元設巡司及稅務明置秣
  陵闗今仍為鎮有巡司
[025-13b]
  新橋市縣西南即古魚市今新橋十字街口即其
  地也
  三山街市江寧縣北
  東口市縣南聚寳門外長十里
  西口市長干橋南今西街口
  小口市聚寳門外來賓橋西一名小市口世說張
  闓家小市
  江東市縣西江東門外商販雲集
[025-14a]
  新林市縣西南二十里近新林浦
  杜橋市縣南四十里 板橋市縣西南三十里
  路口市縣南七十里 銅井市縣西南八十里
  朱門市縣南九十里
   右江寧縣
  白土鎮句容縣東四十五里為句容丹陽之中路
  元置稅務明設白埠公館今稅務廢而鎮常為往
  來駐宿處
[025-14b]
  常寧鎮縣東南四十里宋天禧初置常寧寨亦以
  此名縣舊有巡司及稅務局今裁
  東陽鎮縣西北六十里宋置東陽砦巡司後裁
  下蜀鎮縣北六十里東去鎮江府界十五里唐置
  鹽鐵轉運使在揚州宋發運使在真州皆於江南
  岸置倉轉搬今下蜀鎮北有倉城基并鹽倉遺址
  尚存
  河口鎮縣北七十里舊名斜溝
[025-15a]
  龍潭鎮縣西北八十里逼臨大江地有龍潭因名
  明初置巡司兼設水馬驛建文四年燕王渡江次
  龍潭是也今裁巡司以驛丞兼攝司事
   右句容縣
  官塘鎮溧水縣東二十五里道出溧陽
  蒲塘鎮縣南二十五里 孔家鎮縣南四十五里
  蒲千鎮縣東北十五里間道出句容
  楊塘市縣東四十五里道出溧陽
[025-15b]
  洪藍市縣南十五里亦名洪藍埠有河道北通秦
  淮南達石湖百貨聚集為商賈貿易之所新糧倉
  在焉
  邰村市縣南六十里接建平縣界明嘉靖間設河
  泊所於此萬厯年革 烏山市縣北三十里
  柘塘市縣北四十五里與烏山俱為趨省孔道
   右溧水縣
  廣通鎮高淳縣東五十里接溧陽界即古東壩地
[025-16a]
  明洪武中置鎮有巡司
  固城鎮縣南三十里春秋吳固城即此
  水陽鎮縣西南三十里臨水陽河河之南與宣城
  接界
  漆橋市縣東北三十里 戴家城市縣東三十里
  東壩市縣東五十里  南唐市縣南十里
  蘆溪市縣西十里
   右高淳縣
[025-16b]
  浦子口市在江浦縣東二十里
  石磧鎮縣西南三十五里
  高望鎮縣西南二十里晉太康初伐吳王渾使李
  純屯高望城是也
  香泉鎮縣西北三十里南去湯泉五里即故湯泉
  鎮也又有湯泉寨在湯泉元末居人築以禦寇
  東葛城鎮縣西北三十五里明初置館驛於此
  西葛城鎮縣西北四十五里接滁州界
[025-17a]
  汊河集縣北三十里濱滁河
  小店縣西北二十里又西北五里有高麗店
  茅塘市縣西北三十里茅塘橋
   右江浦縣
  瓜步鎮六合縣東南二十五里瓜步山下
  長蘆鎮縣南二十五里舊為戍守處宋時置鎮設
  沿江巡官監稅渡於此
  宣化鎮縣南宣化山之陽為建康往來津渡之要
[025-17b]
  宋紹興十一年張浚救濠州為金所敗馳入宣化
  吳表臣言大江下流最急者有建康之宣化是也
  竹鎮縣西北三十三里宋設巡司及稅務於此本
  名竹墩以宋廟諱更名竹鎮
  皇厰河集縣南五十里外江内河集中之最繁衍
  者
  雷官集縣西南五十里通滁州大道
  程家橋集縣西二十里地通大河亦繁盛
[025-18a]
  施官集縣西五十里 裴家集縣西北五十里
  馬家集縣北五十里
   右六合縣
  蘇州府
  滸墅關府西北二十七里百貨到此完稅有監收公署
  楓關閶門西七里為南北衝要地介吳長二縣各省
  商米豆麥屯聚於此
  駟馬闗崑山縣小西門外
[025-18b]
  界涇闗常熟縣西南五十里
  胥闗渡府胥門外
  九里河渡胥口東南之九里其河南抵東洞庭武
  山趾
  管家浜渡楓闗西北
  陸市鋪渡元和縣唯亭東
  車塘渡青洋江    紅廟渡青洋江
  三江渡       張家渡
[025-19a]
  新渡      明月渡
  浦缺渡      沙蘿渡
   以上六渡俱在吳淞江南接青浦崑山縣界
  白茒塘渡在昭文縣渡沿海舊建白茒塘橋備巡
  海兵馬經行橋深闊易圮康熙三十四年改設官
  渡又有徐六涇渡亦然
  飲馬橋府治東宋淳祐中知府魏庠建
  織里橋府治西本吳王織里俗訛為吉利
[025-19b]
  樂橋吳縣東吳赤烏二年建
  石巖橋織里橋西唐刺史白居易建名白頭橋有
  石刻字元總管道童重建改今名石巖葢其自號
  也
  憇橋城内西南吳軍憇息於此因名
  來遠橋胥門内舊姑蘇驛置此宋紹興間王㬇奏
  建專待屬國信使故名又名驛橋
  臯橋閶門内漢議郎臯伯通居其側梁鴻所寓也
[025-20a]
  至徳廟橋城内西北泰伯廟前
  都亭橋承天寺西吳王夀夢嘗於此作都亭驛以
  招賢士
  虹橋閶門外跨運河即釣橋也又吳縣學南有虹
  橋
  新橋盤門外亦名興隆橋自盤門出趨諸鄉每過
  運河須舟以濟又當兩𣲖交流之間頗為深廣有
  石氏請出錢造橋横絶漫流分為三橋往來便之
[025-20b]
  渡僧橋閶門外孫吳時建宋咸淳間重建
  五龍橋盤門外七里跨運河
  楓橋即楓闗舊本名封橋因張繼詩相承作楓
  普福橋城外俗名横塘橋
  越成橋胥門外跨越來溪舊名越來溪橋
  行春橋横山東茶磨嶼下跨石湖通越成橋橋甚
  長跨溪湖之口名小長橋歲久圮缺淳熙十六年
  重修疊石為梁凡十有八洞
[025-21a]
  虎山橋縣西南光福鎮元泰定中更名泰定橋
  具區風月橋洞庭東山跨莫釐武峰之間東西相
  接中貫太湖舊有石梁後圮明成化九年重建凡
  長十六丈高二丈九尺東西為石堤延袤又各四
  十丈
   右吳縣
  百口橋長洲縣治東東漢顧訓五世同居聚族百
  口故因其所居名橋訓歲朝聚子孫悉坐依次行
[025-21b]
  酒三歲以下並知位次故又名試飲橋
  乘魚橋在交讓瀆
  夏侯橋城内東南相傳為夏侯司空建或云橋邊
  有夏侯廟因名
  顧家橋縣治東北顧悌仕吳為虎頭將軍父亡五
  日絶粒而死郡人為之造橋
  臨頓橋縣治東北唐陸龜䝉嘗居其旁臨頓亦吳
  時館名
[025-22a]
  半塘橋自閶門至虎邱有七里山塘此橋適得其
  半故名
  普濟橋半塘橋西因南岸接普濟堂故名
  來鳯橋閶門外跨運河 新橋滸墅闗北跨運河
  普思橋南新橋西跨運河一名北新橋
   右長洲縣
  花橋元和縣東北
  苑橋縣東北舊傳有吳王苑囿於此
[025-22b]
  烏鵲橋縣治西南舊傳古有烏鵲館橋以館得名
  蠡口橋縣北蠡口跨元和塘
  官瀆橋跨至和塘元至正二年建
  安里橋葑門外
  接渡橋俗名覔渡橋赤門灣舊以舟渡行旅苦之
  元大徳間有僧自崑山來為渡所阻發念募建因
  名
  寳帶橋縣東南十五里跨澹臺湖當江浙往來之
[025-23a]
  衝南北長百二十丈洞其下可通舟楫者五十有
  三高其中之三以通巨艦唐王仲舒建鬻所東寳
  帶助費故名正統十一年巡撫周忱重修
  尹山橋寳帶橋之南跨運河
  夾浦橋橋東即屬吳江縣宋紹興初建水勢迅疾
  明宣徳中橋圯正統間巡撫周忱創造浮橋嘉靖
  間重建石橋又圮萬厯中重建
   右元和縣
[025-23b]
  富春橋崑山縣治東北跨至和塘俗名高板橋
  半山橋縣治西北跨至和塘崑邑之勝在馬鞍山
  自縣治至山橋當路之半故名
  戊己橋城内婁豐坊
  玉虹橋縣東門外跨婁江梁大通中建
  祝思渡橋縣東南十里跨新洋江
  淞南第一橋在千墩浦明永樂年建
   右崑山縣
[025-24a]
  吳家橋新陽縣千墩鎮南其地有澱山河北通吳
  淞江商賈所聚相傳賣漿吳翁始建木橋明萬厯
  七年里人沈松源改建
  狀元橋宋祥符元年衛涇建
   右新陽縣
  文學橋常熟縣城内子游巷口又名醋庫橋宋時
  官造醋取息故有醋庫
  顯星橋縣城内舊傳星墮為石大數十圍在橋之
[025-24b]
  東故名旁有港曰落星港
  慶仙橋縣西南舊傳為徐神翁升仙之地
  學士橋縣治直南舊名信義橋又名琴川縣治前
  後横港七派如琴絃皆發源虞山東注運河橋跨
  第一港明𢎞治中學士李傑建坊於此更今名
  五瞿橋縣東南五里阜安門外
  殿橋縣西門外跨山塘 福山大橋縣北福山鎮
  支塘橋縣東支塘市跨白茒港順治中建
[025-25a]
   右常熟縣
  香花橋昭文縣慧日寺塔前
  通濟橋城内俗名坊橋以其接福山通大江故名
  魚家橋魚侃居此
  通海橋梅李鎮自許浦過梅李潮汐迅急舟行險
  地也
  御渡橋賓陽門外以宋髙祖過此得名
  賀勝橋賓陽門外宋紹興間左軍李寳獻㨗於此
[025-25b]
  横塘橋縣東南   許浦橋在許浦港
   右昭文縣
  仙里橋吳江縣東門内相傳陳昉於此仙去
  垂虹橋本名利往橋橋上有亭曰垂虹故名前臨
  具區横絶松陵湖光海氣蕩漾一色三吳之絶景
  也蘇舜卿有長橋對月詩附/宋錢公輔垂虹橋記
  出姑蘇城南五十里民居數百攘攘沙渚之上者/吳江縣也東湖之流貫城之中隔限南北横可以
  渡者吳淞江也隐然長虹截湖跨江來往安若複/道者初作利往橋也橋本無有慶歴七年冬大理
[025-26a]
  寺丞知縣事李問縣尉王廷堅嗟邑民之陋鮮慕/學者將改立至聖文宣王廟呼富民曉以助役民
  驩然從命遂輸緡錢數百萬未幾詔禁郡縣不得/新立學二人謀曰民既從財既輸矣倘不能作一
  利事以便人吾何以謝百姓遂合傭僝工橋役興/焉東西千餘尺市木萬計不兩月大就即橋之心
  侈而廣之構亭其上登以四望萬景在目曰垂虹/亭初縣城為江流所判民半居其東半居其西晨
  往暮歸事無纎巨必舟而後可故居者為不利縣/當驛道川奔陸走者肩摩櫓接也卒然風波之險
  則左江右湖漂泊無所故行者為不便及橋之成/行者便居者利賢人君子措一意興一役豈直為
  遊觀之美登賞之樂哉雖然湖光萬頃與天接白/洞庭薦碧雲烟占青月秋風夏囂滅埃斷牛謳漁
  吟喑嗚間發榜聲櫂歌嘔啞互引/後盼前睨千里一素是亦足樂焉
[025-26b]
  安邑橋南闗外俗名跨塘橋
  萬頃橋縣東石塘宋劉嘉謨有詩
  甘泉橋縣東境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
  白龍橋縣南十二里跨白龍港
  安徳橋平望鎮唐顔真卿有詩
  浮玉洲橋黎涇鋪東
  七里橋縣北塘俗名萬家橋
   右吳江縣
[025-27a]
  大浦橋震澤縣南二十里八斥俗名八斥橋嘉靖
  二十七年建
  底定橋震澤鎮宋淳祐二年建
  達觀橋在梅堰明嘉靖三十四年建
   右震澤縣
  横塘鎮吳縣西南十三里有横塘橋上有亭顔曰
  横塘古渡
  木瀆鎮縣西南三十里有巡司
[025-27b]
  光福鎮縣西五十里  社下鎮縣西一百十里
   右吳縣
  唐浦鎮長洲縣東二十二里有土壩為吳淞江南
  要道明正徳二年設巡司今裁
  周莊鎮縣東南四十里接吳江縣界
  陸墓鎮縣北八里以有唐陸宣公墓故名
  金墅鎮縣西北四十里 五墓市縣東北二十里
  尹山市縣東南二十里 黄埭市縣北四十里
[025-28a]
   右長洲縣
  甪直鎮元和縣東北四十里接崑山界舊名甫里
  陳墓鎮縣東南五十五里宋光宗陳妃葬此因名
  有巡司東北接崑山界
  唯亭鎮縣東三十五里西去三里為小唯亭
  蠡口鎮縣北十八里又謂之蠡塘范蠡扁舟浮五
  湖經此
   右元和縣
[025-28b]
  石浦鎮崑山縣東南四十里南通澱山湖北枕吳
  淞江宋置巡司元因之明景泰二年移巡司於千
  墩浦口
  千墩鎮縣東南四十里南接青浦縣界有石浦巡
  司
  安亭鎮縣東四十五里東接嘉定縣界舊有稅課
  局
  半山橋市縣治西北
[025-29a]
  吳家橋市縣東南三十九里
   右崑山縣
  蓬閬鎮新陽縣東南三十里初名牌落𢎞治中知
  縣楊子器改今名
   右新陽縣
  田莊鎮常熟縣北少西三十六里有橋跨奚浦塘
  居民千家明末始盛今黄泗浦巡司寄居於此
  唐市鎮縣東南三十里以居民唐氏所創聚因名
[025-29b]
  南六里有斜堰即崑山縣界
  福山鎮縣北四十里唐天祐初吳越築城戍守曰
  金鳯城宋淳祐九年置忠節水軍寨於此明初修
  築舊城設巡司兼置福山把總
國朝改設叅將遊擊等領之分防鹿苑支塘徐六涇等
  處
  練塘市縣西南三十六里
   右常熟縣
[025-30a]
  梅李鎮昭文縣三十里外吳越錢氏遣將梅世忠
  李開山戍此防江故名宋元豐間始為鎮
  支塘鎮去縣四十五里因白茒塘支流故名張士
  誠嘗築城於此明初撤其磚甓修治太倉衛今遺
  址尚存
  老徐市去縣五十里跨李墓塘為鎮
  董家浜新市去縣四十五里市故有城今圮
  李市白茆塘迤南數里傍東山涇又名山涇浦
[025-30b]
   右昭文縣
  同里鎮吳江縣東十里有巡司舊名富土
  汾湖鎮縣東南二十五里有巡司
  盛澤鎮縣南六十里 黎里鎮縣東南二十里
   右吳江縣
  平望鎮震澤縣東南四十里有巡司唐置平望驛
  張祜有詩     梅堰鎮縣南五十里
  震澤鎮縣西南六十五里濱湖有巡司
[025-31a]
   右震澤縣
  松江府
  海闗在上海縣康熙二十四年設立即舊北察院
  行臺為公署於六十年歸併蘇撫協理今專委蘇
  松巡道監督
  馮家渡華亭縣南黄浦 葉謝渡縣南葉謝港
  烏泥涇渡鶴涇南界華亭上海
  彭家渡 右華亭縣
[025-31b]
  横涇渡 右奉賢縣
  米市塘渡婁縣南黄浦萬厯中里人張元輔立義
  渡置田四十畝贍用
  吉陽匯渡縣西南九里 右婁縣
  横潦涇渡      斜塘渡 右金山縣
  永濟渡上海縣治東闗外蟹漊渡縣東南
  減水河渡吳淞江巡司前 肇家浜渡縣治東
  吳淞江頭壩義渡 右上海縣
[025-32a]
  閘港口渡南匯縣   周浦塘渡
  蒲達涇渡      閔行渡
   右南匯縣
  東震橋華亭縣治東本名虹橋宋政和中縣令姚
  舜明作亭其上改今名
  玉帶橋縣南跨玉帶河 里仁橋縣城内行用庫
  前
  通波橋縣北跨通波塘 盤龍塘橋跨塘東西
[025-32b]
  咸通橋城東跨南俞塘口
  集賢橋縣北跨集賢涇元至正中建
  濟衆橋在葉謝鎮  華陽橋縣東九里
   右華亭縣
  南橋奉賢縣跨横瀝溪鎮以是名
  新塘橋一名通津在南橋鎮
  下横涇橋華奉交界處 望湖涇橋永樂中建
  金匯橋洪武十三年建 百曲港橋永樂中建
[025-33a]
  拱際橋元至正中建
   右奉賢縣
  望仙橋婁縣千户所西
  雲間第一橋縣西南八里跨古浦塘上宋建初名
  跨塘明成化間知府王衡重建易今名
  瑁湖橋縣西超果寺東 谷陽橋縣西洪武中建
  秀野橋縣西五里跨沈涇塘
  崑秀橋在縣西
[025-33b]
  秀南橋蔣涇西與秀野相望沈涇塘由此入秀野
  秀塘橋縣西五里
  采花涇橋縣西北跨采花涇
  米市塘橋俗呼小張涇元至正中建
  張涇橋米市塘西元至正中建
  西倉橋縣西九里明徐階建橋左右闤闠雲連商
  賈駢集為谷陽門外第一殷繁之地
  石湖橋縣西石湖塘明洪武初建其上有憇息亭
[025-34a]
   右婁縣
  洙涇萬安橋在金山縣西南三十五里
  諸流涇橋金山縣近北錢村
  錦里橋禮塔南南錢村 通濟橋跨大泖
  太平橋
   右金山縣
  望雲橋上海縣治東俗呼虹橋
  學士橋黄浦口明尚書陸深建制極壯麗
[025-34b]
  鸎竇湖橋跨新涇浦上 百步橋跨百步塘上
  吳淞江橋縣北一名闗橋跨江上明成化間屢修
  治
  清河橋烏泥涇又名長橋
   右上海縣
  蟠龍橋南匯縣市心盤門口跨䕶塘港
  瑞安橋市心跨周浦塘俗呼時安橋
  李將軍橋在周浦鎮相傳袁崧部將李松居此故
[025-35a]
  名
  啓秀橋周浦鎮東南為北諸竈水㑹流處
  大浦亭橋跨大浦涇
  張勝橋周浦東跨港向係木橋雍正五年里人丁
  允中倡建石梁
  衆安橋鶴砂鎮東跨鹹塘元至正年建
  飛雲橋跨鶴砂浦
  虹橋縣北蔡鎮市心官路港口
[025-35b]
   右南匯縣
  棣華橋青浦縣東門内跨横泖
  鳯凰橋縣東南跨顧會浦 麟趾橋縣西朱家角
  鎮
  慶安橋通波塘上即酒坊橋
  永安橋俗呼柘澤橋順治中重建
  廣利橋即南亭橋在廟涇上
   右青浦縣
[025-36a]
  海門橋福泉縣城北邵嗣原有登海門詩
  梁武塘橋淮浦上相傳梁武帝曾經此
  廣濟橋在通波塘即中亭橋
  阜通橋金涇上一名通澤
  錦溪橋縣東南鳯凰山東
  祥澤橋縣東南一名塘橋元至正中建東北通上
  海嘉定西北通青浦崑山最為要道
  萬栁橋縣東北青龍鎮東萬栁堤上
[025-36b]
   右福泉縣
  亭林鎮華亭縣東南三十六里原名顧亭林梁顧
  野王故居在焉今寳雲寺是也宋置金山巡司於
  此元因之明廢今為商旅輳集之所
  葉謝鎮縣東南二十里以二姓居此得名民居稠
  密商賈輻輳舊有稅課局今裁
  莘莊鎮一名莘溪北隣七寳南近烏泥涇民居多
  儒族
[025-37a]
   右華亭縣
  南橋鎮奉賢縣西三十四里有南橋巡司
  青村港鎮縣西十里一名青林洪武中築城以禦
  海寇
  陶宅鎮縣西北十八里明初著姓陶氏之宅故名
  袁凱有大醉陶與權宅詩後倭亂據此徐渭有陶
  宅戰歸序
  莊家行鎮瑁湖涇東南居民繁衍耕讀相半有莊
[025-37b]
  姓聚族於此故名
   右奉賢縣
  風涇鎮婁縣西南五十四里南接嘉興縣界古於
  此置風涇驛貝瓊清江集云風涇多荷花周迴三
  里橋梁凡九彷彿錢塘西湖之勝明瞿佑有過風
  涇詩
  北七寳鎮左為横瀝溪前臨蒲匯塘商賈必由之
  地舊有南北二寺皆稱七寳此居其北士民繁庶
[025-38a]
  為邑巨鎮
  小蒸鎮縣西南四十五里其西十里有漢濮陽王
  墓甚高大不生螻蟻相傳築墓時蒸土為之因名
  大蒸有小墓亦然名小蒸地挹九峰三&KR0873之勝元
  時曹氏園亭最著今花石猶有存者有巡司
  泗涇鎮一名泗濵因泗涇塘故名民居稠密商賈
  聚集有小武當香火頗盛
   右婁縣
[025-38b]
  朱涇鎮金山縣西南三十六里一稱珠溪宋置大
  盈務元置朱涇巡司洪武初置稅課局在縣西南
  楊巷市六年徙治於此
  吕巷鎮縣西南三十五里元時吕良佐創應奎文
  㑹招來儒彦故名一名璜溪市與朱涇鎮楊巷市
  鱗次參錯而楊巷少僻云
  張堰鎮縣南五十里一名張涇堰自府至金山孔
  道宋時置堰以捍柘湖入海之水明置稅課局今
[025-39a]
  裁
  興塔鎮去泖橋十里舊有興塔院故名諺云興塔
  無塔即其地也
   右金山縣
  吳㑹鎮上海縣西南五十四里本名吳匯以指吳
  㑹於雲間語易今名元時置鄒城巡司於此
  烏泥涇鎮縣西南二十五里接華亭界嘗有田父
  得古碑地名賓賢里元置巡司及太平倉蘆子稅
[025-39b]
  課局於此明洪武六年仍置稅課局今裁
  八團鎮縣東南五十四里民多以鹽為業商賈輻
  輳市有三塲鹽司今為川沙堡
  閔行鎮縣西南横瀝塘東濱大浦乃南匯陶宅由
  浦入府之通衢明正徳中大水歲歉横瀝沙竹二
  岡田獨稔災鄉多從貿易鎮始知名
  梅源市縣西北三十六里地名王菴明提學副使
  王圻藝梅千株著書其中今其地方幅十餘里土
[025-40a]
  人俱植梅花開時香聞數里
   右上海縣
  周浦鎮南匯縣東南三十六里一名杜浦民物繁
  阜元置杜浦巡司又移下沙鹽塲於此鹽塲遷巡
  司亦革
  下砂鎮縣東南六十里宋丞相吳潛侍父讀書處
  一名鶴砂相傳有胎禽自海外飛至方頂緑足龜
  文故名本從水以多水患改作砂鎮多巧工精刺
[025-40b]
  繡稱下砂繡
  新塲鎮距下砂九里一名南下砂又名石筍里明
  正統二年遷鹽塲於此故又有今名塲賦為兩浙
  最北橋稅司杜浦巡司亦嘗徙此嘉靖間倭寇初
  平里人呈請建城立縣後改築於川砂堡向有分
  司公署今廢
   右南匯縣
  金澤鎮青浦縣西南三十五里地接泖河穡人䕶
[025-41a]
  澤如金因名鎮當江浙之交元設澱山巡司明移
  治安莊在鎮之西以防鹽盜出没今因之
  朱家角鎮縣西十里商賈雲集貿販甲於他鎮
  廣富林市縣東南三十二里為入郡孔道南接婁
  縣界
   右青浦縣
  趙屯鎮福泉縣西北二十七里趙屯浦上以宋高
  宗南渡屯兵於此因名又名漢城里舊有巡司今
[025-41b]
  裁
  盤龍鎮地瀕淞江盤龍匯即宋葉清臣疏渠洩水
  處
  黄渡鎮臨吳江北岸即屬嘉定呼為新街貿易頗
  盛
  崧宅市明成𢎞隆萬間市廛日闢商販交通
   右福泉縣
  常州府無/闗
[025-42a]
  戴圻渡在府治内
  雙河渡       白龍橋渡 右無錫
  黄埠墩渡      華氏義莊渡
  石幢渡       聖瀆口渡 右金匱
  竹門渡宜興縣西北三里
  洑溪渡縣東南十五里 右宜興
  龍溪渡荆溪縣南五十里
  珠潭渡縣西南七十里 右荆溪
[025-42b]
  譚公渡蘇家港口知縣譚桂設因名
   右靖江
  永安橋俗名府橋在郡治前跨惠民河宋嘉定中
  建明萬厯中重建
  狀元橋郡學西南跨惠民河宋崇寧中建狀元霍
  端友也
  甘棠橋府治南舊名金斗宋紹興初建
  肅華橋府治東南跨後河唐延載元年建明正統
[025-43a]
  間修
  仁育橋晉永嘉三年建
  玉帶橋察院東明萬歴初開玉帶河建
  廣濟橋縣治西跨運河俗名倉橋明正統十二年
  巡撫周忱始構以木名西新橋成化十七年伐石
  重建改今名
  天禧橋俗名驛橋跨舊運河唐長夀二年建宋天
  禧年修故名
[025-43b]
  連江橋縣西十八里跨得勝新河通運河處一名
  新河橋
  五牧橋縣東南四十五里接無錫界唐末吳越錢
  鏐遣兵自江隂與楊行密戰於五牧宋末元兵至
  常州文天祥遣其將尹玉麻士龍等赴援士龍戰
  虞橋玉戰五牧即此
  卜戈橋縣南跨白鶴溪元至正中建
  黄土岸橋縣西南八十里西蠡河支流西出處其
[025-44a]
  地南通溧陽西接金壇元天厯二年建
   右武進縣
  虹霓橋陽湖縣東跨北䢴溝俗名滕公橋唐至徳
  初建
  榮橋縣治東一名羅漢橋唐開元中建
  新坊橋縣治東南晉陵武進舊於此分界梁大同
  元年建跨舊運河元皇慶間重建明𢎞治十一年
  重修
[025-44b]
  元豐橋縣治東舊名飛鳯一名殷橋唐如意元年
  建宋元豐初重建故名
  横林橋縣東南三十里跨運河元至正中建明正
  徳中重建
  戚墅堰橋縣東三十里三山港口明成化中建
  惠政橋俗名十五洞橋跨白魚港通南運河𢎞治
  九年建
   右陽湖縣
[025-45a]
  大市橋舊名利津其水通無錫縣治前隋大業八
  年始建木橋宋嘉定中易石元至元中重建
  中市橋跨弦河    南市橋跨弦河
  駐驄橋縣治後御史葛桓建故名
  梁溪橋城西俗呼西門橋隋大業中置石梁下分
  三洞明嘉靖中燬於倭後易以巨木水勢最急
  洛社橋縣西北三十里跨運河唐麟徳中建
  香花橋在楊尖常熟分界處
[025-45b]
  西定橋縣城西南一里跨梁涇明嘉靖中建下為
  五洞舊有亭以便登覽據一邑湖山之勝今圮
  中橋跨馬蠡港元泰定中建
  斗門橋跨運河通江隂縣
  陽春橋縣南城外即跨塘橋明洪武初建
  清寧橋跨塘橋南明萬厯中建
國朝康熙八年重建
  望亭橋一名通吳橋蘇州分界
[025-46a]
  鳯光橋跨箭河唐武徳三年建
   右無錫縣
  承賢橋金匱縣稅務局南跨第三箭河明萬厯間
  建高攀龍有記    馬鎮大橋跨江隂界河
  亭子橋縣東南二里一名熙春橋跨運河
  蓮蓉橋縣北俗名大橋唐貞觀中建明正統中改
  建
  高橋明正統中巡撫周忱建𢎞治中重修
[025-46b]
  石埭橋跨九里河通常熟 盧其橋跨琅琊瀆
   右金匱縣
  文亨橋江隂縣治東跨黄田港明𢎞治中建
  堰橋縣治東跨横河
  善教橋縣南舊名驛橋一名善政橋宋建跨黄田
  港
  北新橋縣東四十五里相接者曰南新橋俱跨蔡
  港
[025-47a]
  言橋子游裔孫寓此因名
  蘇墅橋蘇軾别業因名
  慈雲橋縣東南一名新橋入長河第一橋明萬厯
  中建
  廣濟橋縣東南舊名東板橋跨長河明嘉靖初建
  夏港橋縣西十里夏港鎮宋紹定中建長三十五
  丈江湖衝突歲久崩壊明永樂初重建
   右江隂縣
[025-47b]
  長橋宜興縣治正南二十步高二丈七尺長二十
  五步即周處斬蛟之所 通利橋縣治跨西水闗
  陳塘橋縣西二十七里 高橋北門外
  福徳橋西門外跨運河明洪武初建嘉靖四十年
  重修
  葛墟橋縣北三十里跨運河
  湛瀆橋縣北十五里跨湛瀆元至元間建
  歸美橋縣東北跨運河宋寳慶間建元大徳間重
[025-48a]
  建改名斜橋
   右宜興縣
  廣濟橋荆溪縣治東南跨東水闗舊以木為之明
  正統間易以石
  渡濟橋橋西溧陽橋東荆溪
  流杯橋縣南六里
  宋方橋縣東南五十里元至正間建
  杜橋大東門外一名土橋俗呼蝦蟇橋相傳為杜
[025-48b]
  牧之水榭故名杜橋  文定橋在徐舎跨運河
  張渚大橋縣西南六十里明嘉靖四十三年建
國朝順治七年重建    玉帶橋縣西南六十里
  篠里大橋慈湖溪七十二澗合流處
   右荆溪縣
  平政橋靖江縣治南  龍驤橋縣治東跨市河
  鳯鳴橋縣治西    平惠橋南門外跨城濠
  豐樂橋東門外跨城濠 西水橋西門外跨城濠
[025-49a]
  殷仁橋北門外跨城濠
  劍池橋縣南官路達江至此為半相傳張士誠將
  朱定徐泰走馬畫溝處
  陽復橋北門外七里  永興橋太平團蔡家港
   右靖江縣
  魏村鎮武進縣西北五十里宋淳熙中置魏村水
  寨明季嘗添設防禦百户所於此
  阜通鎮縣西北九十里舊名萬歲鎮宋嘗分置稅
[025-49b]
  務局於此
  新橋鎮縣西北九十里
  奔牛鎮縣西三十里亦名奔牛塘相傳古有金牛
  奔此故名前明置巡司又設遞運所於此今遞運
  所奉裁巡司如舊
  青城鎮縣西北六十里唐大順初泰州賊孫儒遣
  其黨劉建鋒據常州楊行密遣李友屯青城拒之
  即此
[025-50a]
   右武進縣
  横林鎮陽湖縣東南三十五里又東南五十里至
  無錫縣為運道通渠  石堰鎮縣東北三十里
   右陽湖縣
  前馬鎮無錫縣北四十六里
  玉祁鎮縣西北四十里
  潘葑鎮縣西北十八里朱梁乾化三年吳越攻常
  州營於潘葑即此為往來孔道
[025-50b]
  洛社鎮縣西北四十里
  望亭鎮縣東南四十五里接吳縣界舊有御亭吳
  大帝所立隋開皇九年置為驛唐常州刺史李襲
  譽改曰望亭驛鎮西有石壘城東西六十步高七
  尺晉咸和三年顧颺拒蘇峻時所築也明置巡司
  今因之
   石無錫縣
  甘露鎮金匱縣東六十里唐大順三年甘露鎮俠
[025-51a]
  陳可言據常州即此元置巡司明革
  版村鎮縣東五十里  顧莊鎮縣東北十里
  蕩口鎮縣東五十五里民居稠密有城華氏所築
  牛塘市縣東五十里
   右金匱縣
  楊舎鎮江隂縣東七十五里商旅輳集宋設官兵
  守衛為沿江衝要明嘉靖間倭亂築城以叅將領
  之與常熟之福山通州之狼山相為應援
[025-51b]
國朝改設水師守備
  華墅鎮縣東四十里相近又有長夀鎮俱為市易
  之地
  青𤾉鎮縣南四十里運河所經
  夏港鎮縣西十五里帆檣相屬綿亘數里葢上游
  之入閩越者必經泊焉明天順中移利港巡司於
  此今裁
  蔡涇鎮縣西南十里
[025-52a]
  長涇市縣東六十里與無錫接界民居繁庶由此
  出常熟亦為通道
   右江隂縣
  河橋市在宜興縣治
  下邾鎮市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巡司
   右宜興縣
  湖汊鎮荆溪縣東南三十五里有巡司
  張渚鎮縣西南六十里宋鎮也元設茶園提領所
[025-52b]
  二處以掌茶稅明初改設批驗茶引所又置張渚
  巡司嘉靖中以批驗茶引所併入巡司今因之
  篠里市縣西南七十里
  蜀山市縣東南三十五里
   右荆溪縣
  東阜鎮靖江縣東三十里舊名斜橋市商民萃處
  分兵防守
  生祠堂鎮縣西十七里北連泰興南通大江商旅
[025-53a]
  往來舟楫交通處也
  新豐市鎮縣西三十五里
  西寧鎮縣西四十五里舊名鎮海市距泰興新市
  五里民居稠密百貨駢集為邑巨鎮
   右靖江縣
 
 
 
[025-53b]
 
 
 
 
 
 
 
 江南通志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