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5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宋-杜大珪 (master)


[107-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巻二十五 宋杜大珪編
  書虞雍公守唐鄧事     任燮
紹興初秦檜議和割唐鄧遺敵以襄陽三十里前為境
三十二年逆亮敗盟自率大兵渡淮窺江遣劉蕚一軍
由光化順流徑薄襄陽城下亮意不在襄漢但分兵使
相牽亮敗死蕚亟徹去唐鄧民開門納官軍明年春髙
宗視師建康命中書舎人虞公宣諭川陕然陕西之師
[107-1b]
非京西合勢莫可進討非京西屯守莫可牽制故陕西
之勢其重乃在京西為今日最急之䇿宜速以重兵據
確山一帶之險以保唐鄧時王彦取陕西数郡兵止六
千人屯商州公奏乞駐兵唐鄧令吴拱分精兵二萬人
從鄧州路與王彦㑹商州以萬人守潼闗使河南敵兵
不得援長安以萬人與王彦合力取長安吳璘姚仲徐
擁大兵震闗輔使陕右敵兵無援可不戰遁去㑹吳璘
破大散闗進兵向西北與敵相持徳順而吳拱乃被㫖
[107-2a]
屯郢州公又奏郢去唐鄧数百里緩急難以相應且唐
鄧無屯兵恐京西敵兵無所顧忌引兵向陕以助合喜
則吳璘未必成功使或成功用兵力亦倍乞且令吳拱
李道於襄陽歇泊仍更兵戍唐鄧若京西之敵分兵向
陕則令引兵𢷬其虛未報是嵗六月夀皇受禪和戰議
未決論者多欲棄陕西新復州郡公亦奏乞歸班而吳
璘在徳順事急約公㑹議公至秦州又具劄子與汪澈
同申前議乞以重兵據唐鄧分兵二三萬人由内鄉出
[107-2b]
商於守潼闗焚大慶橋與王彦合勢取長安因長安之
糧可取河南因河南之糧㑹諸軍可取汴兵力既全饋
運亦省至於兩河因民之心可傳檄而定無何省符以
公知蘷州繼被㫖留吳璘軍前議事又起赴行在遂詔
吳璘班師盡棄陕西新復州郡公還奏事殿上以笏畫
地為陕西形勢論辨甚悉上憮然有悔意以公知太平
州襄陽有警再召公除兵部尚書湖北京西制置使節
制趙樽王宣軍馬公陛辭即于上前論今新復州郡雖
[107-3a]
陕西巳棄而唐鄧海泗尚存唐鄧為荆襄籓籬且平原
廣袤實為恢復勝勢所在決不可棄既至襄陽即與諸
將議城唐時敵已遣使議和必欲求割唐鄧海泗四郡
朝廷遣胡昉還聘敵留之聲言沙河造橋襄葉置烽燧
必欲取唐鄧公知敵恐我得唐鄧勝勢則中原人心自
歸其憂大矣故絶欲市和以得唐鄧于是章凡十餘上
乞不棄唐鄧其後竟城唐公之城唐也或言敵重兵壓
境公料敵自逆亮之殞兵散馬多死契丹渤海益張兩
[107-3b]
河民日起必無能為公乃行以数百騎出唐城欲至赭
陽陂以安衆心遣人伺敵還言敵将蕭定逺聞官軍在
唐以四千騎走汴矣公遂還唐鄧間士民争持酒来獻
羅拜馬前乞朝廷勿棄二城公皆勞勉之懽悦而去㑹
和議成將割地初公上章剴切有云朝廷必欲割唐鄧
臣即掛冠而去至是遂上丐老之章有㫖赴闕以戸部
尚書韓仲通制置荆襄割唐鄧海泗以和燮嘗論諸葛
孔明草廬中與昭烈論取天下先取荆益待天下有變
[107-4a]
則一軍出隴右一軍出荆襄亦欲掎角取雍耳其後闗
公已失襄陽則孔明右臂巳㫁天下形勢非復草廬中
所料是故魏延嘗欲以竒兵取長安孔明不之從蓋無
以為之掎角故也天若祚漢闗公常在襄陽孔明以大
軍出隴右而許洛之間又有徙都之警則孔明可以安
坐而得長安何至乗危徼倖用魏延之䇿哉自頃中原
有事忠肅虞公既成采石之功朝廷付以襄漢上流重
任公知唐鄧勝勢可以牽制金兵則隴右之師可以平
[107-4b]
取長安乃專意保唐鄧金亦覺之請和以求割地益堅
惜乎和則堅矣而天下勝勢孔明之所欲而不之得者
一旦在我而未獲収其功也因具著之以明天下形勢
之所在俾後有考焉
  王昱墓誌銘       滕宗諒
夫文灼於外而釣名駕説熏疊于時者欲其潜愛恕于
心術汰勝尚於意表亦以鮮矣道行于官而欲至心得
光顯當朝者求其敦潔而恥浮澹進而勇退厥惟艱哉
[107-5a]
其有體真師常先行後學進退蹈道終始可述則見之
於太原王公焉公當真宗皇帝世以縣佐吏有文選入
閣下𨽻崇文院典理御書日以進用入朝侃侃居羣以
和人推為長者出牧五郡所至職辦因俗為政不務皦
察時號為循吏今天子明道建元之初抗章引年朝廷
不欲奪其志許以本官致仕命一子自布衣試秘書省
校書郎蓋所以享耆徳而嘉㢘退也得謝之後疏林壑
以放志治丹石以佐疾接鄉里以信順訓子弟以端孝
[107-5b]
嗚呼昊天不憗弗報永齡以景祐二年九月十一日考
終于建陽縣羣玉鄉崇徳里之第享年七十四明年二
月𦵏于所居之南山巔也公諱昱字公旦世家于建陽
曾祖諱磻祖樞考綸皆藴龍徳生值唐季四海圮裂葆
光全素羨慶厥後由公之貴烈考贈尚書度支郎中母
封南陽縣太君劉氏繼母丁氏封清河縣太君公才具
夙成年十八嵗以文行髙妙為本郡舉首咸平初登禮
部上第除舒州桐城縣主簿陞大理評事再遷殿中丞
[107-6a]
改太常博士轉尚書屯田度支二曹員外郎典職崇文
院校勘秘閣校理知栁州坐鄰郡大賊奔佚界上捕之
不得時黜臨江軍監新塗縣酒税内徙楚州監税復知
南康軍召還𨽻職中秘出守潤州逾年移牧武昌再丁
内艱以度支郎復吿居閣下者嵗久以便鄉里求知邵
武軍得之遂老于家夫人嚴氏早亡繼室仁和縣君沈
氏左右君子動循禮則子四人長曰楷前漳州長泰縣
令次曰格汀州司法㕘軍次曰栩太廟齋郎次曰杞今
[107-6b]
校書也女三人長適嚴氏次適范氏次尚幼宗諒接公
之徳舊矣嘗宰武陽居公治下公晚以少子結義於予
諸孤之将議𦵏也使家老状公之行千里重趼且来乞
文以誌神隧紀信示逺予不讓也宜矣晏詹嗣而銘曰
 建水之靈 武夷之英 猗歟王公 才為時生
 賢推仕漢 帝選登瀛 直如朱絃 瑩若壺冰
 出守藩方 入趨臺閣 徳化優柔 文鋒錯落
 播在民謡 賡于聖作 辭絶累句 言無宿諾
[107-7a]
 致政于君 歸全返真 雅合天道 光昭搢紳
 有典有則 不緇不磷 夀鍾五福 慶延後昆
 隱隠南山 悠悠東渚 草沒新阡 煙昏拱樹
 勒䂥礎兮 識太原君子之墓
 
 
 
 
[107-7b]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下巻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