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5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宋-杜大珪 (master)


[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巻四十一 宋杜大珪編
  韓太保惟忠墓表      李清臣
公諱惟忠著籍真定為靈夀人忠憲公之曽祖今定州
丞相之髙祖父也以忠憲公貴贈太保夫人張氏追封
江國夫人太保之子諱處均亦贈太傅而丞相既貴又
加贈為太師中書兼尚書令追封昌國公徙魏國又徙
韓國夫人李氏追封韓國太夫人韓國公之子諱保樞
[068-1b]
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魯國公魯國公之子
則忠憲公也歴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太子少傅累
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陳國公子八人長曰綱
故尚書司封貟外郎次曰綜故刑部員外郎知制誥次
曰絳再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
史今以建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鎮定州次曰繹故職
方員外郎次曰維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讀龍圖閣三學
士吏部郎中知許州次曰縝今以右諌議大夫龍圖閣
[068-2a]
直學士為樞密都承㫖次曰緯故比部郎中知解州次
&KR1210故光祿寺丞韓氏自忠憲公舉進士因侍魯公客
京師其後魯公薨遂葬于許而忠憲公益貴始占第太
廟之通衢而門族之盛為天下冠在朝廷評其德在士
大夫語其學在公卿之後論其世咸多韓氏然髙曽生
長靈夀葬其處則韓氏本河北人也盖自唐末更五代
天下之民纒於兵火之毒者二百餘年至太祖太宗起
河北有天下墾除旤難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樂之
[068-2b]
地累聖繼之以休養生息為事其顧指左右駕馭馳騁莫
非一時之豪傑考諸國史則累朝將相頗多河北之人
若趙韓王普實保塞人曹冀王彬靈夀人潘太師美魏
人李文正公昉及竇尚書儀之昆弟真定人王太尉旦
莘人張尚書詠清豐人栁公開元城人李文靖公沆肥
鄉人張文節公知白清池人宋宣獻公綬平棘人韓忠
獻公琦安陽人餘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數
竊嘗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國號為
[068-3a]
天下脊而大河自積石行萬里出厎柱傍縁太行至大
峰斗折而東下走大海長崗巨阜紆餘盤屈以相拱揖
抱負小則綿一州大或連數郡其氣象如此而土風渾
厚人性質朴則慷慨忠義之士固冝出於其中而雖或
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揜鬱渟滀聲發益大澤浸
益逺以施于子孫亦自然之理也自太保公基本其慶
而忠憲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進退優裕有始有卒今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
[068-3b]
輔親當天下大事不辭艱難其昆弟群從又才賢且皆
顯用嗚呼可謂盛矣如太保公豈非所謂不及自用其
才而施于子孫者耶自太保公至丞相纔四世而五世
諸孫尤衆宗彦終兵部員外郎集賢校理判三司鹽鐵
句院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轉運副使宗右大理寺丞
集賢校理判官告院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宗師度
支員外郎知相州宗弼大理評事宗恕大理寺丞宗武
東阿顯令宗儒大理評事宗良大理寺丞宗厚宗文光
[068-4a]
祿寺丞宗直宗本大理寺丞宗迪太常寺太祝宗質將
作監主簿宗敏祕書省校書郎宗堯夀安縣主簿宗亮
將作監主簿宗望郊社齋郎宗坦太廟齋郎宗矩將作
監主簿于太保公皆來孫也其六世諸孫玠珪瑗璉瓌
珙珏理珦琯玭&KR0722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晜孫
也夫二漢元功儒林之後與夫晉王謝唐崔栁韋杜之
族至於與國同久今韓氏自忠憲公至髙祖四世贈一
品上下衣冠傳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遺徳已足以致之矣
[068-4b]
若忠憲公及大丞相與其諸伯仲又以勤勞慶善承嗣
之如此則後又冝有興者遽可以世數量乎傳有之一
歲之計植之以榖十歲之計植之以木百歲之計植之
以德觀韓氏所植之厚豈獨百年哉視德之所至而已
矣初太保與韓國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其後増築之
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為一獨留墓首異封誌
以告于後元豐元年秋九月丞相自太原易鎮定武乃
詣靈夀既祠謁墓下因屬清臣為之表而得陽翟孫曼
[068-5a]
叙書于石是不獨著太保公之系將以徧示天下為人
之子孫者焉元豐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孫建雄軍節度
晉州管内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傅使持節晉州
諸軍事行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撫使兼
馬步軍都總管兼知定州軍州事及管内勸農使上柱
國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九千户食實封二千九百户絳
立石
  張寺丞文蔚墓誌銘     范鎮
[068-5b]
尚書屯田員外郎殿中侍御史裏行張君唐英次公以
書抵予曰唐英行至利州得先人手書曰翰林承㫖王
公翰林侍讀范公皆知汝者茍得二公之文以外内志
吾墓吾為不朽矣又言公有田二㕓瀆一㕓以市書以
求師使教諸子平居赴人之急雖水火不避也鄉人之
有訟者不之官府而之公以取决焉而去者甚衆嘗有
涉水而盜其竹者家僮寘棘水中它日盜傷足瘡甚君
資以粮以藥治之惡童之為而逐之其後盜瘡愈求為
[068-6a]
客守竹林者十餘年尤好飲酒不得酒輙不自聊于是
又賣田以易一酒壚以足其好久之負酒債者以巨萬
計皆折券不問嘗感疾且亟有老父持丸藥與之已而
疾愈老父亦不復見又嘗逰青城山有媪行丐於道人
與錢者皆不受曰我湏千錢公熟視之予千錢媪出雙
筆授之曰而子作官無忘我也明日媪持所得錢以予
里胥曰我且死汝買棺以葬我于道左它日得吾筆者
當改葬我後唐英及第公徃改葬之視其棺獨布衣而
[068-6b]
已其說如此而皆以為公遇神仙也公諱文蔚字隱之
其先長安人七世祖琰為右拾遺從僖宗入蜀留其子
道安於蜀遂家焉道安生令問王建强官之佯瘖不起
令問生立號皂江漁翁有詩百餘篇皆憤世之作也立
生全全生仁諹仁諹生三子公其季也治平二年次功
登朝公為大理評事致仕上即位改光祿寺丞是嵗次
功以所得五品服請授公既得請其六月次功為御史
奏事延和殿猶緑衣上怪問之具對以故上曰是孝也
[068-7a]
復以五品服賜之未再月父子皆賜服士大夫以為榮
四年八月乙亥卒于成都之寓居享年七十以熈寜元
年三月癸酉葬于雙流縣之甘泉鄉娶馮氏長夀縣君
子男七人其一即次功也曰商英為漢州雒縣主簿曰
軒英虞英皆舉進士未第曰民英曰顓英邦英先公以
亡女二人其一亡次適宋記韓希顔孫八人皆嚮學侁
侁有以大其後者初次功聞公之訃上惻然哀之賜白
金二百兩又詔給兵幹以濟其行人於是乎以公為有
[068-7b]
子也王翰林已表君之墓予又作銘以納公墓中則公
之志為得矣銘曰
神仙之事見于傳記者予嘗疑焉而公再遇異人皆有
得世之人遂以公之有子由于雙筆豈其然耶始公賣
田以市書以求師使教其子則其子固可知矣况其疎
通敏逹皆可以大顯者雖無神仙人其捨之乎人其捨
之乎
  程太師坦墓誌銘      王珪
[068-8a]
國子博士致仕程公之既葬也其子宣徽南院使安武
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判延州戡使人以告予曰我先君
不幸材屈于位而墓碑之未立後世將冺而無聞朝夕
以是為懼而不敢寜敢請以銘予得其世序之所以來
又迹其所滀者厚而不克大發于時知夫程氏之有後
也為之銘惟程氏自重黎以來世其職不墜涉三代至
于秦漢之間蓋不絶聞公之先出廣平近世始徙許州
之陽翟遂為陽翟人曽祖䆳避世不仕祖守壤仕周為
[068-8b]
臨濮縣令贈太師中書令父思義少通經術而藩鎮屢
辟不至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母劉氏追封魏國太
夫人公諱坦字坦然治春秋三家學淳化三年賜本科
及第補郢州司户參軍再調河中府河西縣尉歴遂州
長江泰州興化二縣令杭州錄事參軍舒州團練判官
又為泉州觀察推官應天府留守推官故相張文節公
知留守事被召還朝薦公為大理寺丞知河南府福昌
縣徙益州廣都又知齊州禹城未幾請監許州長葛縣
[068-9a]
酒稅再遷殿中丞遂請老于陽翟明年㑹天子覃恩遷
國子博士景祐二年十一月辛夘以疾卒于家享年七
十七南院太傅實公之仲子也時守秭歸郡始聞公疾
即限期解郡及聞訃道中乃茹哀徒跣而歸後三年公
夫人王氏亦卒公世葬陽翟縣之麥秀鄉其將葬公也
卜其大墓之左不吉卜其兆域之南則惟食遂以康定
元年正月甲申葬公于後卜之原以夫人祔焉公初為
椽郢州㑹民有執盜者三人法當死州趣獄上公疑其
[068-9b]
自誣輙留更訊之果得真盜者自是雖它郡有疑獄監
司屢屬公處之多所平審在河西方朝廷治兵靈武而
文移急於星火又賊騎數出内侵公領數縣芻粮從間
道徃餽塞下皆先期以辦在興化招流庸自占者數千
家在福昌屬京師冬無氷詔伐氷嵩少下時近春氣暖
氷不就縣人憂其責公徃禱龍潭之涯而一夕氷合視
之皆隱伏竒譎而不可將衆以謂公精誠之致焉在禹
城又招流庸數千家括隱田萬五千畆公自國子博士
[068-10a]
累贈吏部侍郎其為人衎衎然不妄笑言居官不茍求
名譽而多隂施在人雖連蹇四十餘年未始有過謫夫為
善者茍不耀自躬則遺諸後世蕃昌舄奕而不可止惟
公之仲子天禧中禮部第進士為天下第一遂登甲科
歴臺諌爲侍從之臣其典重藩尤有聲其為參知政事
乃贈公太子少師為樞密副使又贈太子太師為宣徽
南院使又贈太師中書令為安武軍節度使又贈兼尚
書令遂有封成國且程氏之分雖盛于廣平中山而世
[068-10b]
不常顯今公子與故相國中山程文簡公前後提旄鉞
俱鎮延州其勲名昭聞俱為國偉臣自國朝以來蓋顯
有二程嗚呼公可謂有子矣公夫人王氏封越國太夫
人子男五人長曰咸試將作監主簿次即戡也次曰肈
綿州鹽泉縣尉次曰戭河南府永寜縣主簿次曰羲鄭
州觀察支使女五人長適進士孫起次適尚書兵部貟
外郎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孫甫次適太常博士袁穆次
適尚書駕部郎中張峋次適國子博士崔公孺孫男十
[068-11a]
三人曰莊尚書虞部員外郎曰藴蚤卒曰英蔡州司户
㕘軍曰荀虞部員外郎曰安國早卒曰萬大理寺丞曰
薫將作監主簿曰葆曰著皆大理寺丞曰莘内殿承制
曰蓋大理寺丞曰蕘曰蒨皆將作監主簿曽孫男七人
銘曰
 士修於家 不苟以進 公進自初 弗矯弗競
 亦既有年 豈不欲施 雖屈于用 其終無隳
 公滀弗章 時則有後 允顯其人 在帝左右
[068-11b]
 曷以贈公 大啓其封 尚書中書 一品之崇
 始艱終榮 是謂受祉 公雖云亡 其問不已
 葬也誰下 不逺先塋 更千萬年 毋毁我銘
  何廬江隱侯澤墓誌銘     張商英
仙井何氏為仁夀縣之石馬封人蓋十世矣六世祖
節操不群孟蜀迫知遂川非其好也蜀平隱遯自晦琇
生得中得中生保亷保亷生仲素世以儒術訓迪子孫
居鄉黨以行義稱悍隣㓙人望風而化冦盜充斥相戒
[068-12a]
不入其里仲素生隱侯諱澤字景之天姿樂易喜人之
善如自已出赴人之急難甚於救水火居家終日危坐
衣冠儼然家人不見有惰容娶同郡喻氏生二子曰彦
伯彦材彦伯早死彦材父子力學元祐某年某月某日
隱侯卒年六十而彦材有子六人皆治經為郡舎諸生
曰棠曰㮚相次登進士第㮚以殿前對䇿為天下第一
政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始克葬隱侯于郡之藍田里
石門隴㮚以予為鄉里老夫子言不欺而信于人來求
[068-12b]
墓誌銘詞曰
三代之時中國所治者五服之外謂之要荒區域隔絶
風俗向背不一而名山大川之氣含蓄壅遏而不宣其
見于世聞發為人用徃徃不過珠玉寳貝黄金鹽鐵之
富而已至秦開三十六郡東南至于海岳西徹于岷劒
其後英雄豪傑之割據衣冠人物之流寓地氣稍稍通
逹而山澤英粹之氣時為賢人君子文學才俊之士吾
嘗五十年前考試於懐仁郡望其層巒疊嶺長岡大阜
[068-13a]
蔓延起伏之形勢有如牛頭之昻視馬領之挺長者意
其必有異人也俯而視之見井釡相望黒煙亘空運泉
若飛則鹹鹺之利充被全蜀予立馬久之吁嗟曰地氣
泄矣其鍾于人也必緩豈有時而興耶予去蜀五十餘
年乃聞有何氏子累世讀書應舉比年相繼成名而㮚
也遂能以長䇿大對為多士舉首以此觀之豈非山川
之氣為之以人力者利近而功速鍾之於人者必待其
世世之修藴服仁義行忠信誦詩書畏亷恥篤孝友而
[068-13b]
子孫弟姪濟濟恂恂不流於小人之域然後生一人則
為英為俊為顯為貴豈特作鹹之利云乎哉彦材有子
六人棠也今為宣教郎洺州教授㮚也今為主客郎官
四人在舎學皆有譽勉之勉之念乃祖先厥考之積累
勤苦無忘吾五十年前之記囑凡作一事吐一議必稽
六經孔孟之訓一旦遇大用於時與生民為福為縉紳
衣冠為領䄂則劒嶺以南光彩煥赫老夫亦與榮焉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巻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