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5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宋-杜大珪 (master)


[080-1a]
欽定四庫全書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巻五十三 宋杜大珪編
  鮮于諫議侁行狀      秦觀
公諱侁字子駿其先成湯之裔箕子封于朝鮮子仲食
采於于為鮮于氏世家漁陽唐初詔為閬州刺史歿于
官子孫家焉遂為閬中人開元時仲通叔明節制兩川
叔明以功賜姓李氏後復故姓於公十二世祖也曾祖
演祖瓘皆不仕父至自號隠居先生為蜀名儒以公贈
[080-1b]
金紫光祿大夫母趙氏追封安德郡太夫人公自少莊
重不茍力學有文鄉黨異之年二十登景祐五年進士
科調京兆府櫟陽縣主簿到官數月丁外艱服除授江
陵府右司理參軍慶厯中天下大旱有詔中外臣寮實
封言事公上書推灾變所興有四一曰言不從二曰厥
咎僣三曰欲得不明四曰上下皆蔽言甚切直移歙州
歙縣令歙俗喜訟善持吏長短吏稍繩以法輒得罪去
公為黟又嘗攝婺源其治皆為諸邑最豪强畏之改著
[080-2a]
作佐郎知河南府伊闕縣事遷祕書丞通判黔州未行
改通判綿州左綿逺郡自守將已下皆日課吏卒供薪
炭芻豆蔬菓而贏取其直公到悉罷之守將已下聞之
亦罷其風遂絶清獻趙公使蜀首薦之朝轉屯田員外
郎賜五品服英宗初為皇嗣公上疏言儲號未正措置
未宜今皇嗣初定未聞選經術識慮之士以擁䕶羽翼
乞妙選賢德以為官僚陛下清躬少有寢食不順朝夕
左右固惟婦寺願復漢侍中之職令二府畨休宿衛覃
[080-2b]
恩遷都官員外郎通判保安軍何公郯帥永興辟公簽
書其節度判官㕔公事改職方員外郎覃恩轉屯田郎
中代還用三司使薦除蔡河撥發神宗初即位詔中外
直言闕失公應詔言十六事其目曰納諫諍以輔德訪
多士以圖治嚴法令以制世崇節儉以富民明黜陟以
考實去貪暴以崇厚重臺諫以委任選監司以督姦閱
守宰以求治謹遷易以去弊重根本以固國復選舉以
澄源申武備以警武備軍旅以除患謹邊防以重内練
[080-3a]
將帥以禦戎其末曰願陛下事兩宫以孝待大臣以禮
侍從知其邪正近習防其姦壬上愛其文出以示御史
中丞滕元發曰此文不減王陶王陶東宫舊臣上所信
重故以公擬之而陶亦雅相知嘗薦公明經術知治體
切直不阿宜備顧問後為三司使又奏為其判官不從
熙寧初有詔侍從之臣各舉所知范蜀公時為翰林學
士以應詔除利州路轉運判官執政有沮議者上曰鮮
于某有文學執政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有章疏在執
[080-3b]
政乃不敢言王荆公用事公上疏言時政之失曰可為
憂患者一可為太息者二其他逆治體而起人心者不
可槩舉又曰陛下聰明過於文帝而群臣無賈生之才
西方議用兵公以兵將未擇闗陜無年未宜輕動乃移
書勸安撫使宜如李牧守鴈門故事逺斥候謹烽火堅
壁清野使冦無所獲宻戒諸路選將訓兵蓄銳俟時須
其可擊而圖之安撫使不能用師果无功未幾慶州兵
叛關中震擾也巴峽以西皆警成都守與部使者爭議
[080-4a]
發兵屯要處書檄旁午於塗公一皆止之示以无事蜀
人遂安公以劒門形勢之地當分權以制内外今帥劒
南者舉全蜀之權以畀之非便宜循唐制成都益昌各
自置帥以消姦雄窺伺之心書累上不報是時初作助
役青苗之法詔諸路監司各定所部役錢之數轉運使
李瑜欲以四十萬緡為額公以利路民貧用二十萬緡
足矣與瑜論不合各具利害以聞上是公議謂判司農
事曽布曰鮮于某所定利路役書可為諸路法遂罷瑜
[080-4b]
而以公為轉運副使兼提舉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而
青苗之法獨乆之不行執政怪焉亟遣吏問狀公曰詔
書稱願取即與利路之民無願取者豈可强與之邪嵗
滿有㫖再任及罷又留之轉都官郎中西京左藏庫使
知利州事周永懿貪暴不法前使者憚其凶狡置不敢
問公具得其姦贓即遣吏就捕械送于獄永懿竟除名
編管衡州初利州以兼益利路兵馬都監故事武臣為
守至是公上言乞堂選文臣知州事别置路分都監以
[080-5a]
懲永懿之弊又言劒門關葭萌塞使臣兼知縣事類多
不習文法宜各置令專領邑事詔皆報可遂為定制其
他深計逺畫公私便之而人所不及者不可悉數十餘
年使者有欲變其法者父老泣曰老運使之法何可變
也葢公之猶子師中嘗使利路故民以老運使别之公
奉使九年閬為名郡方新法初行諸路騷動而公平心
處之鄉人無異議者今翰林蘇公以謂上不害法中不
傷民下不廢親為三難云移京東西路轉運副使過闕
[080-5b]
陛見面賜三品服遷司封郎中時河决曹村梁楚之地
避害公移檄諸郡具為科條所以拯救之時甚備議者
或謂决河東流入海自其本性宜勿復塞公曰東州平
衍兖鄆單濟曹濮諸河其所歸納惟梁山張澤兩濼夏
秋霖潦猶能為害矧縱大河衝注於中則諸郡生聚其
為魚乎乃作議河一篇數千言上之又乞下澶州早行
閉塞上皆嘉納初京東分東西兩路後以財用虚羸不
相通和詔復合為一路升公為轉運使更盡領其事召
[080-6a]
還賜對勞問甚厚上欲留公京師而公固求守郡遂除
知揚州事官制行換朝請大夫未幾坐舉吏受賕免降
為朝散大夫方在譴中又聞故吏以賕敗者或勸公宜
懲前事自陳公曰吾專刺舉十二年所任吏四百餘人
寧盡保其往耶既已薦之於朝豈可反覆為自全計卒
不首也復朝請大夫管勾西京留守同御史臺公之在
西京也今樞宻范公亦領臺事而司馬温公提舉崇福
宫三人相得歡甚搢紳慕其游及二聖臨御圖任老成
[080-6b]
於是拜温公為門下侍郎起范公帥環慶復除公為京
東轉運使温公曰子駿不當使外顧東土承使者聚斂
之後民不聊生煩子駿往救之耳比公行又謂所親曰
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駿布在天下乎公至則奏罷萊蕪
利國鹽鐵冶乞變鹽法依河北路通商逐勾當公事之
刻薄者發濰州守姦贓東人大悅又言髙麗朝貢可令
瀕海州郡為禮不煩朝廷若其自欲商賈聽往閩越髙
麗人無以辭矣召還為太常少卿三省太常㑹議神宗
[080-7a]
配享功臣或欲用王荆公吳正憲公者公曰富文忠公
勲德終始天下具知宜配食議遂定因上言本朝舊制
配享雖用二人宜如唐用郭子儀故事止用富公一人
詔從之元祐元年明堂禮畢拜左諫議大夫既拜命即
日辨邪正之說為獻其言君子小人尤為消長之理甚
備又言近嵗人物衰少凡一官有缺差擬為艱宜許六
曹寺監長吏各舉僚屬嚴其論薦之法亦以見達官之
所舉而執政大臣可以優游論道葢宰相擇臺省長官
[080-7b]
臺省長官薦舉僚屬知人安民之道於斯為得自保甲
之法行民以藝能入等授班行者即為官户免役時祥
符縣至一鄉止有一户可差公言僥倖太甚宜依進納
官例充役如故須其陛朝乃免有㫖治諌官直廬不得
與東西省相通以防漏泄公上言昔漢武帝嘗命文學
之士逓宿禁中凡公府欲行之政俾之閱視辨論中外
相應以義理之文故文章爾雅訓詞深厚炳然與三代
同風唐太宗臨御每遇宰相平章事必命諫官俱入小
[080-8a]
有頗失隨即箴規故貞觀之治企及三代今乃屏置諫
官使與相省不相往還恐非朝廷言路以副聖上納諌
之義又劾大臣不宜輔郡者請加譴黜以示天下其餘
乞復制舉分經義詩賦為兩科以求人材罷大理獄以
省事罷帳司檢法以省官嚴出官之法減特奏名人數
以抑濫進再言京東鹽禁不便宜弛以利民許蔡河撥
發統制縣道以便呈督罷戎瀘保甲以卹民力行浙中
舊法以省漕運復三路義勇以寛保甲沙汰學官以息
[080-8b]
異議事多施行明年春以病不任朝謁乞郡數賜告不
俞章三上乃拜集賢殿修撰知陳州事仍有㫖滿嵗除
待制五月辛未終于州享年六十有九累勲柱國賜爵
清源縣男前數日語諸子曰吾心無足者惟以不得歸
老陽翟别著易說為恨無它言公忠亮果斷出於天性
自小官以至進擢數上書言天下事咸具利害移諫官
御史其言或用或不用未嘗少加損益為政以經術自
輔所至有迹其去民追思之熙寧元豐之間士大夫騖
[080-9a]
於功利喪其素守者多矣公雖屢更使指而屹然於新
進少年之中號為正人晚登侍從益厲風氣知無不言
在職九十餘日所言當世之務略盡嗚呼使公不疾病
且死得大用於時其勲業豈易量哉然公起諸生仕為
諌官供奉仗内言聽計行天下受其賜比夫當軸處中
初無益於縣官者葢得失相萬也由是言之雖病疾且
死弗克大用於時亦可以無憾矣喜推轂士士之游其
門者後皆知名治經術有師法論注多出於新意晚年
[080-9b]
為詩與楚辭尤精泰山孫復嘗與公論春秋歎曰今世
學經術未有如公者蘇翰林讀公八詠自謂欲作而不
可及讀公九誦有屈宋之風今天子賜之詔書亦曰學
足以通古才足以御今智足以應變强足以守官深於
經術達於人情又曰金石之節皓首不衰則公之德善
於是可考也所著文集二十巻傳二十巻周易聖斷七
巻典說一巻治世讜言七巻諌垣奏藁二卷刀筆集三
巻其餘未編次者尚多娶陳氏太常寺太祝藩之女恭
[080-10a]
儉婉嬺治家有法封某郡君前公一年終男五人復早
卒頡河南府偃師縣尉群鳳州司法叅軍綽假承務郎
焯未仕皆有學行而頡尤自立士大夫多稱之女四人
長早卒次適趙氏次適蒲氏皆前卒次適永安縣主簿
張球孫男一人崧孫孫女二人公兩得任子恩皆以予
兄之子故焯猶未仕凡嫁内外親族之女若干人諸孤
將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潁昌府陽翟縣大儒鄉髙村
之原前期頡以書走汝陽請狀公之行義將乞白於知
[080-10b]
公者某被遇最厚又嘗辱薦於朝義不敢辭輒加論次
而公之行能謀議過人者甚多難以具舉取其可考不
誣繫國家之大者著之以告夫當世之君子云
  李中丞常行狀       秦觀
南康軍建昌縣李常字公擇年六十四李氏系出唐宗
室郇公諱逺祖濤五代時號稱名臣仕皇朝為兵部尚
書封莒國公少時仕於湖南氏有一子留江南公其裔
孫也故今為南康建昌人公少警悟好學强記為文章
[080-11a]
捷敏初若不經意而比成粲然屬寓深逺皇祐中登進
士甲科授防禦推官權江州軍事判官丁太夫人憂解
官又丁光孫公憂服闋權宣州觀察推官監連水軍轉
般倉改大理寺丞知洪州奉新縣未行用韓公獻肅薦
為三司檢法官神宗即位詔大臣舉館職曽宣公以公
應詔召試學士院除祕閣校理編校史館書籍兼太常
博士兼史館檢討置三司條例司檢詳官看詳中書條
例權判尚書考功改右正言同管勾國子監公事是時
[080-11b]
王荆公輔政始作新法諌官御史論不合者輒斥去公
上疏力抵其罪以為始建三司條例司雖致天下之議
而善士猶或與之至於均輸之論興青苗之法立公然
取息傅㑹經㫖以為無嫌則天下同以大駭而善士亦
不復與矣時荆公之子雱與温陵吕惠卿皆與聞國論
凡朝廷之士三人者叅然後得行公言陛下與大臣議
某事安石不可則移而不行安石造膝議某事安石承
詔頒焉吕惠卿獻疑則反之詔用某人安石惠卿之所
[080-12a]
可雱不說則又罷之孔子曰祿去公室政在大夫陪臣
執國古今皆不似之耶而其論青苗尤為激切至十餘
上不已於是落職通判滑州嵗餘復職知鄂州徙知湖
州遷尚書祠部員外郎賜五品服徙知齊州州故多盜
公至痛懲艾之論報無虚日盜猶不止他日得黠盜察
其可用刺為兵使直事鈴下間問以盜發輒得而不衰
止之故曰此由富家為之囊使盜自相推為甲乙官吏
巡捕及門擒闕/人以首則免矣公曰吾得之矣乃令藏
[080-12b]
盜之家皆發屋破柱盜賊遂清始公在武昌吳興政尚
寛簡日與賔客縱酒笑詠吏民安樂之郡以大治於是
世知公之才所值無不可也屬决河灌山東諸郡公捍
禦有術部使者以聞降詔書奬諭徙淮南西路提㸃刑
獄遷尚書度支員外郎坐厚善直史館蘇軾得其詩文
不以告罰金寄祿格行換朝散郎遷朝請郎試太常少
卿公去國十五年至是還朝士大夫喜見于色以謂正
人復用也以職事對稱㫖面賜三品服未幾試禮部侍
[080-13a]
郎文昌府成車駕臨幸恩遷朝奉大夫又遷朝散大夫
哲宗上即位覃恩遷朝請大夫試吏部侍郎遷朝議大
夫俄試户部尚書詔百官轉對公以七事應詔一曰崇
㢘恥二曰存貢舉三曰别守宰四曰去贓貪五曰謹疑
獄六曰擇師儒七曰修役法皆當時急務而其言役法
尤合公論又取差免二役折衷為書上之以為法無新
陳便民者良法也論無彼已可乆者確論也又曰貧富
俱出貲則貧者之所難堪使富者出貲貧者出力庶乎
[080-13b]
其可也大略如此遷中大夫除御史中丞兼侍讀加龍
圖直學士初元豐河决小吳以河勢方趍西北難以力
回詔勿復塞須其自定増立隄防而或者以謂非悠乆
之策謂開澶淵游河分殺水勢又欲自蘇村口截為堤
導還故處詔遣公視之還奏非便又遣侍郎范百祿給
事中趙君錫視奏與公合而或者猶執前議銳於興役
朝廷疑之至是公申論其弊章六七上而其役竟罷之
又請分經義詩賦兩科以盡取士之法别自致因人為
[080-14a]
兩塗以究省官之術其忠言讜論葢不可以一二舉於
是因時乘間導迎和氣者多宻以啓聞故莫得而知也
俄守兵部尚書固辭不受懇求外補章屢上遂知鄧州
數月徙成都府及陜府閿鄉縣暴卒實元祐五年二月
二日也累勲至上䕶軍爵隴西郡侯公風度凝逺與人
有恩意而遇事强毅不可茍合初善王荆公荆公當國
冀其為助而抵之乃力於他人荆公嘗遣雱喻意曰所
爭者國事少存朋友之義公曰大義滅親况朋友乎自
[080-14b]
存益確士論以此歸之少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峯下白
庵之僧舍後身雖出仕宦而書藏山中如故每得異書
輒益之至九千餘巻山中之人號李氏山房仲兄布早
卒事其嫂張敬甚拊其子秉彛如已子自奉清約所俸
入多少以賙親族捐館之日無贏貲朝廷聞之常賻外
特賜五十萬有文集若干巻初娶狄民襄陽遵度主簿
之女早卒贈某縣君遵度亦俊傑士寶元慶厯間以文
章名再娶魏氏光祿琰之女亦早卒贈遂寧郡君又娶
[080-15a]
遂寧之弟封安康郡君子男四人長曰攄揚州江都尉
早卒曰邍曰逡曰迢皆承務郎女三人長適長壽縣主
簿孫端次適郊社齋郎任揖次適進士黄叔敖諸孤自
閿鄉扶柩南歸而公之伯兄時為江南西路轉運使遂
以某年月日葬公于南康軍建昌縣千秋之原前期諸
孤請狀公之行治而公之美實多難以具著其出處終
始之大者以告諸史氏謹狀
 
[080-15b]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巻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