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1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九十九 元 陶宗儀 撰
集古攷圗序
自黄帝氏液金作鑑夏后氏以名山之金鑄九鼎防魑
魅以知神姦至商周廣為禮樂之器於是文物大備若
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皆載諸傳記是皆聖人創制
於前而歴世繼作於後攷周禮攻金之工玉人之玉皆
專心至精琱鏤巧妙非後人所可及者盖其用心專一
[099-1b]
致思無雜故鐘鼎尊彛刻文銘功珮環㻫琫象物備用
是皆聖人之徒也僕自弱冠遊燕京諸王公家及秘府
所藏悉得瞻覽以見古人備物制器之妙而後世得以
彷彿其儀範豈非文治之大助乎故因暇日圗其所見
與好事者共之至正元年夏五十日朱徳潤圗序
[099-2a]
[099-2b]
右車飾以黍尺度髙一尺四寸二分下長七寸四分
轄木口圎徑三寸七分管立木口圎徑三寸四分琢
玉為人形手常指南足底通圎竅作旋轉軸踏於蚩
尤之上延祐中獲觀於姚牧菴承㫖處玉色㣲黄赤
紺古色包轉間亦有土花虧蝕處
[099-3a]
[099-3b]
右環以黍尺度圎徑三寸五分厚五分色如赤璊而
内質瑩白循環作五蚩尤形首尾銜帶琱鏤古朴真
三代前物也盖古者黄帝氏平蚩尤因大霧作指南
車飾以文玉今其文作蚩尤形盖當時輿服所用之
物也延祐中嘗獲觀於張師道學士孫元明處
[099-4a]
[099-7a]
[099-7b]
右璊玉馬首髙四寸八分身髙四寸一分長五寸四
分玉色㣲青古色紅粉斑斕如桃花鬉尾具完而四
足損折至治中南雄太守趙伯昻以古帖易得於磁
器劉家命工接完其足姚牧菴先生以黄玉人贈之
為副如司牧者呈馬焉
[099-8a]
[099-18a]
文房圗贊林洪/
士之仕皆繇文房始惟唐韓愈舉穎為中書他竟無所
聞今圗贊一十八人擬以官酬之俟異日請於聖明之
朝罔俾昌黎顓美有唐嘉熙初元王春元日和靖七世孫
可山林洪龍發序
十八學士姓名字號
毛中書 述/ 君舉/ 盡心處士/
燕正言 玉/ 祖圭/ 體𤣥逸客/
[099-18b]
楮待制 田/ 為良/ 剡溪遺老/
石端明 甲/ 元樸/ 岩屋上人/
水中丞 潛/ 仲含/ 玉蜍老翁/
貝光祿 粲/ 孺文/ 潔菴小友/
石架閣 卓/ 汝格/ 小山真隱/
邊都䕶 鎮/妥 叔重/元安 句曲山民/如石靜君
黎司直 合/仝 志齊/季方 木訥老人/抱槧書生
刁吏書 剛/ 克之/ 桂溪野客/
[099-19a]
竺祕閣 馮/ 可馮/ 無弦居士/
曹直院 導/ 公路/ 介軒主人/
方正字 端/ 士直/ 惡圎老叟/
齊司封 敏/ 功父/ 快閣隠君/
胡都統 厚/ 伯固/ 善補疇士/
印書記 篆/ 少章/ 明信公子/
黄祕書 宻/ 惟謹/ 斗室隱者/
槃都承 藏/ 利用/ 通悟先生/
[099-20a]
[099-20b]
唐中書維穎有聲至我宋有自宛陵進者亦穎之孫
二公在當時帝方欲柄用髪皆種種矣使天相之早
仕以究所學則昌黎和靖翁亦安有可憐不中書
之歎嗚呼科目資格之弊如此夫
[099-21a]
[099-21b]
愛身而退避固寵而膠滯皆不足以居言地以
馨徳聞其惟燕氏既剛且和而清而麗置於王所
與黯何異有所不言言必正矣彼黄與朱寔同厥
徒簡在上心雖鮮用諸然或時贊一言亦相觀而
善之謂摩之意與
[099-22a]
[099-22b]
士起於白屋而置身於清要者不知其歴幾濯煉
也能更相汲引茍無同類則山林修潔士特一草
木耳書曰人之有技若已有之吾於正言中書君
有取焉
[099-23a]
[099-23b]
蒙嘗過萬石君之故家憫其子若孫有剛介者往
往乏温潤惟端明兼之且能和平以待物謹靜以
養年器之翰墨間厥亦宜也有若曼卿之墮馬視
乃厥祖得無愧焉
[099-24a]
[099-24b]
一言之出必有以利澤於當世而後可以任言責
若夫當言而不言塞也不當言而言泛也不泛不
塞動有利澤其惟水中丞之徳乎
[099-25a]
[099-25b]
昔貝錦善巧言王投之逺裔逮漢開西南夷其孫
始得偕明珠文甲輩詣闕下帝嘉其文令佐寫書
官衆以其祖好䜛不相容廼反身修徳益自磨礪
及拜光祿卿無復訝矣噫周至漢幾何年見其後
尚竊惡之彼譛人者戒之哉
[099-26a]
[099-26b]
架閣與端明同譜系性剛峻未仕時嘗語人曰孔
子作春䆋游夏不能措一辭以生殺所繫非若急
於矜燿者以文章病天下及居是官聞之者往往
閣筆而不下盖亦知所畏矣烏乎筆且不可以妄
動況為國任賞刑者乎
[099-27a]
[099-27b]
外地風寒聖策未定有能相與鎮壓之使朝廷晏
然邊鄙不聳厥功亦大矣然或不相協和進退自
用又豈能制一時飄忽之患哉昔郭汾陽與李臨
淮最不相能及東伐乃執手以誼相勉每歎世無
斯人今見二公良有感夫
[099-28a]
[099-28b]
漢開石渠黎氏以材學應詔上書言欲總齊天下
書非一人力因以其兄薦帝嘉其能舉親曰卿之
弟兄均可謂邦之司直也歟書成因以是官酬之
詩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黎氏之徳備矣夫
[099-29a]
[099-29b]
文籍散逸吏並緣為奸時必得裁鍳剛明之士斯
可總齊清議若夫昏懦椎鈍則何所取材惟公行
無玷缺又能砥礪亷隅以直道行置荷槖間千百
年一人耳子曰才難不其然乎
[099-30a]
[099-30b]
盛夏天子御延英與羣臣論治道及邊事歎世無
頗牧孰可任一臂力㑹公在傍進言曰臣雖不能
任重願試一障帝嘉其節令帶秘閣徃焉及事定
不言汗馬勞翻然自號無弦居士淵明為琴書友
可謂功成身退者與
[099-31a]
[099-31b]
坤臣道也利在方直彼美君子得坤之徳畀彼掌
綸如絲之出顧瞻周行真一繩墨友者誰歟正字
中書惡曲與汚惟正是趨或以赤心警戒弗渝子
曰益者三友此三子者可謂得友直之義乎
[099-32a]
[099-32b]
方氏世居歴山介然獨行不屑以枉道進至唐開
書庫乃與其黨曹氏出焉帝嘉其直授正字於辯
證之功固多然一朋字未正迄今有遺憾焉
[099-33a]
[099-33b]
剚裁品秩必得剛正士而後封賞無缺典若髙下
其手則有不齊患惟公世居并州以直聲聞不可
干以私故斜封墨敕一時咸無焉帝分松江錫之
亦勵其直與
[099-34a]
[099-34b]
兵之逆順猶反覆紙過於用剛則釁生積於用柔
則解弛必有以調集固結之乃可以帖服百萬之
師於一指不剛不柔如公其人以之制敵勝可占
矣若夫符籍散逸行伍缺漏不過隨時補之而已
[099-35a]
[099-35b]
漢符璽郎寧忤一大臣不輒授之璽繼有倒用以
擊泚者亦郎之孫世以赤心事君宜其有後也今
雖載筆侯藩依紅泛綠在風月間未嘗不加謹焉
視乃厥祖可謂若合符節云
[099-36a]
[099-36b]
昔在有唐逆雛煽熾二十四郡鮮不畏避與平
原走丸遞事得彼魯人三緘之義授以秘書言惟
誼耳達空函者能無爾媿
[099-37a]
[099-37b]
都承㫖不用院吏奉行文書惟用士人故陳𤣥毛
穎輩咸預焉後多為顯官今公一遵舊制凡所蓄
者彬彬皆文墨之流宜乎能參總機要無所遺失
儻或後用吏必以口頰漏事又豈能仰承上㫖歟
[099-38a]
文房圗賛續羅先登/
毛穎傳始於昌黎前人謂以文滑稽者也其後黄甘温
陶之傳不勝其繁至宋季可山林君獨取文房所用十
八人各酬以官圗像而賛可謂愈出愈竒矣倦閒秘書
又從而著名字與號焉僕近於友人王起善處獲觀
本兹復有見示石刻者則其數又倍之乃秋浦羅雪江
追補可山之未收錄者亦圗且賛而無名號起善因倣
效焉為撰斯盡矣僕以從游之久故書其梗槩於後云
[099-38b]
元統二年樊士寛序
圗賛續姓名字號
朱檢正 丹/ 伯洪/ 赤城仙侣/
木奉使 簡/ 敬行/ 漆園傲吏/
平待制 樹/ 公立/ 大隱先生/
明詔使 光/ 徳耀/ 開晦公子/
房刺史 巻/ 仲舒/ 善藏埜客/
亷䕶軍 宻/ 思謹/ 湘筠老叟/
[099-39a]
髙閣學 介/ 友文/ 清節處士/
㯶將軍 翦/ 思齊/ 勇退老夫/
石鼓院 鎮/ 子厚/ 岐山後人/
利通直 鋭/ 彌堅/ 金精山人/
焦 桐/ 良材/ 清音居士/
白 𤣥/ 君奕/ 爛柯仙客/
莫 鋣/ 剛卿/ 豐城隱君/
釋 鑑/ 無隱/ 圎明上座/
[099-39b]
弓 矢/ 子勁/ 矍圃老人/
葉 嘉/ 清友/ 玉川先生/
水 函/ 子方/ 介石髙士/
商 鼎/ 師古/ 香山道人/
周有八士聖人常以記善人之富予亦於文房四
七之際得八人焉兹八人者在晉室間目為同堂
合席之交然皆髙尚其事不屑仕進號為八仙此
不特皆雲臺功臣而又有富春釣叟輩出焉敬列
[099-40a]
于右
[099-41a]
[099-41b]
朱與墨氏實同塗異用世以朱墨並稱朝家以墨
位上卿先拜正言而朱尚置散地一日同召至上
前朱從容曰朱也當御帝曰俞墨氏常縷數萬言
非卿㸃勘得無續彩霓聲韻之誤邪
[099-42a]
[099-42b]
公居山林與楮為侣楮既見困公起刀鋸置身鉛
槧流芳汗青被以繡衣煌煌使星越國不辭磬折
之勞將命不憚往復之厪使乎使乎盍謹厥職當
如趙簡子所識毋為吕恵卿所易
[099-43a]
[099-43b]
平氏世居天子卧内錄刺史姓名為職獨公平正
得大體觀其文石前陳則有悠然深逺意帝嘉其
能召立端明殿與石君相先後焉視其繪女色置
雲母者寧不大相逕庭邪
[099-44a]
[099-44b]
古者考績之法惟在黜幽陟明後之仕者往往迷
於富貴蔽於利慾鮮能以光明洞照見也惟兹明
公耿耿不寐善開人之昏善繼人之晷有所使令詔
之而已其明徳逺矣夫
[099-45a]
[099-45b]
傳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然公嘗偕守相進帝
輒觀引見天子亦記其姓名于屏其見收錄於上
如此蟠木非小器必有先為之容諒非無因而前
也如公可謂真刺史矣
[099-46a]
[099-46b]
昔燕與趙閧氛埃未弭亷頗一居上將則氣盖書
生遂封於蔚父良有以也䝉莊隱生書林靜觀圗
籍調風塵之警古今亦時有之惟得人如亷君者
卧護境上則纎翳無自而入矣公豈其苗裔邪
[099-47a]
[099-47b]
昔鄴侯家多書挿架三萬軸非斯人乎何其能任
重也盖箋翰往來簡牘書巻亦各有時茍無職當
寧免散漫今得置在髙位者羅而收之亦既富矣
芸香册府為今要地陛善次對非曰束之髙閣也
[099-48a]
[099-48b]
版圗乆虧文軌未一公方往相英豪整我幅員公
能握刷精神汎掃舊染不攘臂唾手間使邊隅帖
服宜乎埀功竹帛也非公其人亦徒有白面書生
耳彼惡敢當將軍之勇哉
[099-49a]
[099-49b]
昔岐山之陽有石氏兄弟即其先世也唐博士韓
愈嘗嘉其為人重厚不遷薦諸太學求切磋益繇
是子孫皆謹重稱今觀二公之在朝行雖不動聲
色而鎮浮力量未嘗有陂僻反側風亦善繩其祖
武者與
[099-50a]
[099-50b]
士莫患於進鋭而退速厥有身於簿書文籍間而
能極力攻進曾不以利鈍計是亦囊中之脱穎者
也顔氏子鑚之彌堅見進而不見止今而後知公
之用心盖剛矣其亦有志於孔子之道歟卓哉
[099-51a]
[099-51b]
白雪陽春髙山流水妙趣天通洋乎盈耳伯牙絶
響淵明無弦大音希聲靜中之仙
[099-52a]
[099-52b]
順勝逆負動拔靜安往來一轍酬應多端一枰秋
水無人乎側知𤣥知白是曰僊客
[099-53a]
[099-53b]
陸㫁蛟龍水剸犀革功成身退恪守三尺赤山之
精紫電之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099-54a]
[099-54b]
如䂓之圎如月之明事至能應物來能名以靜觀
動以空觀色妍醜何心間能不惑
[099-55a]
[099-55b]
誰毁斯直誰惡斯曲不勉而中不疾而速發跡扶
桑定功天山玉闗稱老矍圃足閒
[099-56a]
[099-56b]
毓秀蒙頂蜚英玉川搜攪胸中書傳五千儒素家
風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099-57a]
[099-57b]
非芷非荃非蘭非蕙生滅一氣博山之裔衆醉我
醒衆濁我清此是陋室惟吾徳馨
[099-58a]
古者史分左右職紀言紀事非有文則不可以行逺然
必直書寓褒貶示勸懲宋林洪紀文房通用之器十八
類後羅先登續之又十八類各繫以職官名號圗像為
賛托之史事隱然寓褒貶深意可徴其具乎史才不獲
登承明奉常之署以直筆章衮鉞是非之用特假是以
見志耳沈潤卿刻之以傳俾世之秉刑賞褒貶之權者
於是乎法其為益世道之功不歸之潤卿乎豈徒為文
房之美觀而已長洲沈周題
[099-59a]
燕几圗序
燕几圗者圗几之制也初几有六列等惟三俱廣一尺
七寸五分髙二尺八寸而其長者二各以廣之數而四
之積而為長七尺也其中者二各以廣之數而三之積
而為長五尺二寸五分也其小者二各以廣之數而兩
之則長三尺五寸也以廣倍長而几之制以成縱横離
合變態無窮率視夫賔朋多寡杯盤豐約以為廣狹之
則遂創為二十體變為四十名因體定名因名取義謂
[099-59b]
之骰子卓盖擬其六也燕衎之餘以之展經史陳古玩
無施而不宜寧不愈於世俗之泥於小大一偏之用者
乎圗成而耒陽宣君谷卿見而愛之欲肆其布置務廣
而方則不足於一隅乃增一小者合而為七而其體始
備其名益多余嘉其善變而適於用也易名七星而併
圗之名曰燕几圗按圗設席類有雅致顧雖小道亦見
吾二人之智若出於一云紹熙甲寅歳十二月丙午日
雲林居士黄長睿伯思序
[099-60a]
[099-60b]
卓之横數不宜太廣則倍數太長欲狹亦止於一/尺七寸其長准此倍之卓脚以低小為雅其圗以
五寸六七分為准俗工每泥以見為卓必放脚闊/兩卓相並中即開縫須當斂下廣狹與上同則縱
横布置無不齊矣布卓或七或六以至一二今圗/頗増多於舊以其長廣同者與其形似者各為體
凡二十有五體合為七十有六名其長廣之數謂/如函三之體縱用一中卓二横頭即共長八尺七
寸五分横用一長卓即廣七尺藏一之體縱用一/長卓一中卓即共長一丈二尺二寸五分横用三
横頭即共廣五尺二寸五/分餘體大小皆倣此計之
[099-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