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5 說孚-明-陶宗儀 (WYG)


[057-1a]
欽定四庫全書
 說郛卷五十七上     元 陶宗儀 撰
  羣輔錄陶濳/
明由曉升級宋均曰級等差/政所先後也 必育受稅俗宋均曰受/賦稅及徭
役所宜/施為也 成博受古諸宋均曰古諸/侯職業也 隕邱一作/立受延
宋均曰延長嬉典/也主受此錄也
 右燧人四佐燧人出天四佐出洛宋均曰出天天所/生出洛地所生也
金提一作/堤主化俗宋均曰化/風俗也 鳥明主建福宋均曰福/利民也
[057-1b]
黙主災惡宋均曰為民/除災害也 紀通為中職宋均曰為田/主主内職也 仲
起為海陸宋均曰主平/地兼統海也 陽侯為江海宋均曰主江海/事一本作江湖
 右伏羲六佐六佐出世宋均曰宓戲不及燧人故/増二佐出世人所生也
風后受金法宋均曰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天老受天籙宋均曰籙/天教命也
 五聖受道級宋均曰級/次序也 知命受糾俗宋均曰/糾正也窺紀
受變復宋均曰有禍/變能補復也 地典受州絡宋均曰絡/維絡也 力墨
受準斥宋均曰準斥凡事/也力墨或作力牧
 右黃帝七輔州選舉翼佐帝徳自燧人四佐至七輔
[057-2a]
 見論語摘輔象
重 該 脩 熙
 右少昊四叔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収
 脩及熙為𤣥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見左傳蔡墨辭
羲仲 羲叔 和仲 和叔
 右羲和四子孔安國云即堯之四岳分掌四岳諸侯
 鄭𤣥云堯既分陰陽為四時命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等為之官又主方岳之事是為四岳見鄭尚書注
[057-2b]
伯夷為陽伯樂舞侏離/歌曰招陽 羲仲之後為羲伯樂舞鼚哉/歌曰南陽
 棄為夏伯樂舞武謾彧歌曰/初慮一無武字 羲叔之後為羲伯樂/舞
將陽歌/曰朱于 咎繇為秋伯樂舞蔡俶/歌曰苓落 和仲之後為和伯
樂舞未詳/歌曰歸來 垂為冬伯樂舞丹鳳一曰齊落/歌曰齊樂一曰縵縵
 右八伯自羲和死後分置八伯舜既即位元祀巡狩
 每至其方各貢兩伯之樂大傳冬伯後闕一人鄭𤣥
 云此上下有脱辭其説未聞十有五祀後又百工相
 和而歌慶雲八伯稽首而進者也見尚書大傳
[057-3a]
讙兠 共工 鯀 三苗
 右四凶
蒼舒 隤敳 檮戭 大臨 尨降 庭堅 仲容
叔達
 右高陽氏才子八人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
 謂之八凱
伯奮 仲堪 叔獻 季仲 伯虎 仲熊 叔豹
季貍
[057-3b]
 右髙辛氏才子八人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
 謂之八元從四凶至此悉見左傳季文子辭
禹作司空 棄作稷 契作司徒 咎繇作士 益作
朕虞 垂作共工 伯夷作秩宗 龍作納言 䕫作
典樂
 右九官舜登帝位所選命見尚書
雄陶 方回 續牙 伯陽 東不訾或云/不識
秦不虛或云/不空 靈甫
[057-4a]
 右舜七友並為歴山雷澤之游戰國䇿顏&KR2228云堯有
 九佐舜有七友而尸子只載雄陶等六人不載靈甫
 皇甫士安作逸士傳云視其友則雄陶方回續牙伯
 陽東不訾秦不空靈甫之徒是為七子與戰國䇿相
 應
禹 稷 契 臯陶 益
 右舜五臣見論語已列九官中
禹 稷 契 臯陶 伯夷 垂 益 䕫
[057-4b]
 右八師見楚辭七諫
伯夷 禹 稷
 右三后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
 降播種農殖嘉穀三后成功惟殷于民漢太尉楊賜
 曰昔三后成功臯陶不與焉蓋吝之也見尚書甫刑
 後漢書
微子 箕子 比干
 右殷三仁論語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
[057-5a]
 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伯夷 太公
 右二老尚書大傳曰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濵皆率其
 黨曰盍歸乎吾聞西伯昌善養老此二人者蓋天下
 之大老也往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
 歸之其子曷往孔融曰西伯以二老開王業
閎夭 太公望 南宫适 散宜生
 右文王四友尚書大傳曰閎夭南宫适散宜生三子
[057-5b]
 學於太公望望曰嗟乎西伯賢君也四子遂見西伯
 於羑里孔子曰文王有四臣丘亦得四友此四人則
 文王四隣也
伯達 伯适 仲突 仲忽 叔夜 叔夏 季隨
季騧
 右周八士見論語賈逵以為文王時鄭𤣥以為成王
 時也
伯邑考 武王發 管叔鮮 周公旦 蔡叔度 曹
[057-6a]
叔振鐸 成叔武 霍叔處 康叔封 冉季載一本/無郕
叔處有/毛叔圉
 右太姒十子太史公曰太姒十子周以宗强見史記
周公旦 邵公奭 太公望 畢公 毛公 閎公
太顛 南宫适 散宜生 文母太姒/也
 右周十亂見論語其四人已列四友
秦公牙 吳班 孫尤 夫人冉贊 公子麋
 右五王並能相焉尸子曰古有五王之相迺謂之王
[057-6b]
 其貴之也
狐偃 趙衰 顛頡 魏武子 司空季子
 右晉文公從亡五人叔向曰三十七年有士五人見
 左傳及晉太尉劉琨詩曰重耳憑五臣
奄息 仲行 鍼虎
 右三良子車氏之子秦穆公没要以從死詩人悼之
 為賦黃鳥見左傳毛詩
子展賦草蟲子罕/子 子西賦黍苗子駟/子 子産賦隰桑
[057-7a]
子國/子 公孫叚賦桑扈子豐/子 伯有賦鶉之賁賁子良/孫子
耳/子 子太叔賦野有蔓草子游孫/子蟜子 印叚賦蟋蟀子印/孫子
張/子
 右鄭七穆謂之七子鄭穆公子十有一人罕駟豐印
 游國良七人子孫並有才名世任鄭國之政以免晉
 楚之難謂之七穆叔向曰鄭七穆罕氏其後亡乎及諸
 侯為宋之盟鄭伯享趙孟于垂隴七卿皆從文子曰
 七卿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
[057-7b]
 之志見左傳及吳質書云趙武過鄭七子賦詩
仲孫穀文伯獻子莊子孝伯/僖子懿子武伯 叔孫得臣莊叔穆子昭/子成子
武子/文子 季孫行父文子武子悼子平/子桓子康子
 右魯桓公之曽孫世秉魯政號曰三桓孔子曰三桓
 之子孫微矣見論語左傳
趙無恤襄子趙衰始為卿/至無恤七世 范吉射昭子士會始為卿/至吉射五世
 智瑤襄子荀首始為卿/至瑤六世 荀寅文子荀林父始為/卿至寅四世
魏曼多㐮子魏絳始為卿/至曼多四世 韓不信簡子韓厥始為卿/至不信四世
[057-8a]
 右六族世為晉卿並有功名此六人寔弱晉國淳于
 越云卒有田常六卿之臣劉向亦曰田常復見於今
 六卿必起於漢見左傳史記漢書
儀封人 荷蕢 晨門 楚狂接輿 長沮 桀溺
荷蓧丈人一作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右作者七人論語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
 其次避言孔子曰作者七人見包氏注董威贊詩曰
 洋洋乎盈耳哉而作者七人
[057-8b]
  徳行
顔淵 閔子騫 冉伯牛 仲弓
  言語
宰我 子貢
  政事
冉有 季路
  文學
子游 子夏
[057-9a]
 右四科見論語
顔回 子貢 子路 子張
 右孔子四友文王有胥附奔奏先後禦侮謂之四隣
 孟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隣乎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
 得回門人益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賜逺方之士日
 至是非奔奏乎自吾得師前有光後有輝是非先後
 乎自吾得由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乎見孔叢子
顔回 冉伯牛 子路 宰我 子貢 公西華
[057-9b]
 右六侍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儀服不脩公西華侍
 禮不習子貢侍辭不辯宰我侍亡忽古今顔回侍節
 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厲也見尸子
檀子 朌子 黔夫 種首
 右齊威王疆埸四臣齊威王與魏惠王會田於郊魏
 王問威王曰王有寳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若寡人
 國雖小猶有徑寸之珠照前後車各十二乘者十枚
 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寳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
[057-10a]
 寳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
 冦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
 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
 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之者七千餘家
 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以此為寳將
 以照千里豈直十二乘哉魏惠王慙不懌而去見史
 記及春秋後語
齊孟嘗君田文 魏信陵君無忌 趙平原君趙勝
[057-10b]
楚春申君黃歇
 右戰國四豪見史記
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韓張良 相國鄼文終侯沛蕭何
 楚王淮陰侯韓信
 右三傑漢高祖曰此三人人之傑也見漢書
東園公姓唐名秉字宣明陳留襄邑人常/居園中故號東園公見陳留志綺里季姓呉名實/字子景 夏黃
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脩道號夏黄公見崔氏譜 甪里先生姓周名術/字元道
 右商山四皓當秦之末俱隱上洛商山皇甫士安云
[057-11a]
 並河内軹人見漢書及皇甫謐高士𫝊
太子太𫝊疎廣字仲翁宣帝本始四年魏相為御史大/夫薦廣於霍光時年六十以元
康三年吿退/年六十七 太子少𫝊疎受字公子廣兄/子也
 右二疎東海人宣帝時並為太子師傅每朝太𫝊在
 前少傅在後朝廷以為榮授太子論語孝經各以老
 疾吿退時人謂之二疎見漢書
重合令子輿居宋/里 櫟陽令子羽居東/觀里 東海太守子
居宜/唐里 兖州刺史子明居西/南里 潁陽令子良居遂/與里
[057-11b]
 右郡决曹掾汝南周燕少卿之五子號曰五龍各居
 一里子孫並以儒素退讓為業天下著姓見周氏譜
 及汝南先賢傳
龔勝字君實 龔舍字君倩或曰/長倩
 右並楚人皆治清節世號二龔見漢書
唐林字子高 唐尊字伯高
 右並沛人亦以潔履著名於成哀之世號為二唐比
 楚二龔後皆仕王莽見漢書左思曰二唐潔己乃㸃
[057-12a]
 乃汚
平阿侯王譚 成都侯王商 紅陽侯王立 曲陽侯
王根 高平侯王逢時
 右並以元后弟同日受封京師號曰五侯並奢豪冨
 侈招賢下士谷永樓䕶皆為賔客時人為之語曰谷
 子雲之筆札樓君卿之唇舌言出其門也見漢書張
 載詩曰富侈擬五侯
北海逢萌字子慶 北海徐房字平原 李曇字子雲
[057-12b]
平原王遵字君公
 右皆懷徳穢行不仕亂世相與為友時人號之四子
 見後漢書嵇康高士傳
求仲 羊仲
 右二人不知何許人皆治車為業挫廉逃名一作/世
 元卿之去兖州還杜陵荆棘塞門舍中有三逕不出
 惟二人從之游時人謂之二仲見嵇康高士傳
太傅高密元侯南陽鄧禹字仲華 大司馬廣平忠侯
[057-13a]
南陽吳漢字子顔 左將軍膠東剛侯南陽賈復字君文
建威大將軍好畤愍侯扶風耿弇字伯昭 執金吾雍奴威
侯上谷冦恂字子翼 征西大將軍陽夏節侯潁川馮異字
公孫 征南大將軍舞隂壯侯南陽岑彭字君然 征虜將
軍潁陽成侯潁川祭遵字弟孫 太常靈夀侯信都邳彤字
偉君 東郡太守東光成侯鉅鹿耿純字伯山 上谷太守
淮陽侯潁川王霸字元伯 左中郎將朗陵愍侯潁川臧宫
字君翁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馮翊景丹字孫卿 驃騎大將
[057-13b]
軍㕘蘧侯南陽杜茂字諸公 建義大將軍鬲侯南陽
朱祐字仲先 驃騎將軍慎靖侯南陽劉隆字元伯
楊武將軍全椒侯南陽馬成字君遷 大司空阜成侯
漁陽王梁字君嚴 衛尉安成忠侯潁川銚期字次况
 左馮翊安平侯漁陽蓋延字巨卿 捕虜將軍揚虛
侯南陽馬武字子張 驍騎將軍昌城侯鉅鹿劉植字
伯先 左將軍阿陵侯南陽任光字伯卿 豫章太守
中水侯東萊李忠字仲都 左將軍槐里侯扶風萬脩
[057-14a]
字君游 琅邪太守祝阿侯南陽陳俊字子昭 積弩
將軍昆陽威侯潁川傅俊字子衛 揚化將軍合肥侯
潁川堅鐔字子伋
 右河北二十八將光武所與定天下見後漢書張衡
 東京賦云受鉞四七共工以除
武威太守梁統字仲寧 金城太守厙鈞字巨公 張
掖太守史苞字叔文 酒泉太守竺曽字巨公 燉煌
太守辛彤字大房
[057-14b]
 右河西五守是時更始已為赤眉所害隗囂密有異
 志統等五人共推竇融為河西大將軍内撫吏民外
 禦冦賊東伐隗囂歸心世祖克建功業見後漢書及
 善文
大鴻臚韋孟達 上黨太守公孫伯達 河陽長魏仲

 右扶風平陵人同時齊名世號三達孟達名彪丞相
 賢五世孫明帝時人見漢書及决錄
[057-15a]
光禄大夫周舉 光禄大夫杜喬 光祿大夫周栩
尚書欒巴 青州刺史馮羡 兖州刺史郭遵 太尉
長史劉班 侍御史張綱
 右八使漢順帝時政在權宦官以賄成周舉等議遣
 八使循行風俗同日俱發天下號曰八使見張璠漢
 紀
平輿令韋順字叔文歴位樂平相去官以琴書自娛不/應三公之命後為平輿令吏民立
祠社/中 順弟武陽令豹字季明友人羅陵犍為縣丞卒/官喪柩流離豹棄官致
[057-15b]
喪歸比辟公府輒棄/去司徒劉愷尤敬之 豹弟廣都長義字季節少好學/不求榮
利四十乃仕三為令長皆有惠化以兄喪/去官比辟公府不就廣都為立生祠焉
 右清河太守韋文高之三子皆以學行知名時人號
 韋氏三君見京兆舊事
楊震字伯起以太常為司/徒遷太尉 震子秉字叔節以太常/為太尉
子賜字伯獻以光祿勲為公/再司徒一太尉 賜子彪字文先以大中/大夫為
公一司徒/一太尉
 右楊氏四公𢎞農華陰人自孝安至獻帝七世父子
[057-16a]
 以徳業相繼為三公見續漢書
袁安字邵公以太僕為司/空遷司徒 安子敞字叔平以光祿勲/為司空
 敞子湯字仲河以太僕為司/空遷司徒 湯子逢字周陽以屯/騎校
尉為/司空 逢弟隗字次陽以太常為/司空太尉
 右袁氏四世五公見續漢書
處士豫章徐穉字孺子 京兆韋著字休明 汝南袁
閎字夏甫 彭城姜肱字伯淮 潁川李曇字子雲
 右太𫝊汝南陳公時為尚書令與諸尚書悉名士也
[057-16b]
 共薦此五人時號五處士見續漢書及善文
周子居 黃叔度 艾伯堅 郅伯向 封武興 盛
孔叔
 右汝南六孝廉太守李倀選此六人以應歳舉受版
 未行倀死子居等遂駐行喪倀妻於柩側下帷見之
 厲以宜行子居嘆曰不有行者莫宣公不有止者莫
 䘏居於是與伯堅即日辭行封黃四人留隨柩車見
 杜元凱女戒
[057-17a]
大將軍槐里侯扶風平陵竇武字游平天下忠誠/竇游平
太傅髙陽郷侯汝南平輿陳蕃字仲舉天下義府/陳仲舉
侍中河間樂成劉淑字仲承天下徳𢎞/劉仲承
 右三君
少𫝊潁川襄城李膺字元禮天下模楷/李元禮 司空山陽高
平王暢字叔茂天下俊秀/王叔茂 太僕潁川陽城杜密字周
天下良輔/杜周甫 司隸校尉沛國朱㝢字季陵天下氷凌/朱季陵
 尚書會稽上虞魏朗字少英天下忠貞/魏少英 沛國潁陰
[057-17b]
荀昱字伯條天下好交/荀伯條 大司農博陵安平劉祐字伯
天下稽古/劉伯祖 太常蜀郡成都趙典字仲經天下才英/趙仲經
 右八俊
有道太原界休郭泰字林宗天下和雍/郭林宗 太常陳留圉
夏馥字子治天下慕恃/夏子治 尚書令河南鞏尹勲字伯元
天下英藩/尹伯元 河南尹太山梁父羊陟字嗣祖天下清苦/羊嗣祖
議郎東郡陽平劉儒字叔林天下珤金/劉叔林 冀州刺史陳
國項蔡衍字孟喜天下雅志/蔡孟喜 潁川太守渤海高城巴
[057-18a]
肅字恭祖天下臥虎/巴恭祖 議郎南陽安衆宗慈字孝初天/下
通儒宗/孝初
 右八顧後漢書無劉儒有范滂/
御史中丞汝南召陵陳翔字子鱗海内貴珍/陳子鱗 衛尉山
陽高平張儉字元節海内忠烈/張元節 太尉掾汝南征羌范
滂字孟博海内謇諤/范孟博 蒙令山陽瑕丘檀敷字文有海/内
通士檀/文有 洛陽令魯國孔昱字世元海内才珍孔世元/後漢書云字元世
 太山太守渤海重合范康字仲真海内彬彬/范仲真 太尉
[057-18b]
掾南陽棘陽岑晊字公孝海内珍好/岑公孝 鎮南將軍荆州
牧武城侯山陽高平劉表字景升海内所稱/劉景升
 右八及後漢書無范滂有翟超/
少府東萊曲城王商字伯儀海内賢智王伯儀/後漢書作王璋 郎中
魯國蕃嚮字嘉景海内修整/蕃嘉景 北海相陳留巳吾秦周
字平王海内貞良/秦平王 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海内珍奇/胡母季皮 太尉掾潁川陰劉翊字子相海内光光/劉子相
冀州刺史東平夀張王考字文祖海内依怙/王文祖 陳留相
[057-19a]
東平夀張張邈字孟卓海内嚴恪/張孟卓 荆州刺史山陽湖
陸度尚字博平海内清明/度博平
 右皆傾財竭已解釋怨結拯救危急謂之八厨後漢/書無
 劉翊有/劉儒
  從三君至此並見三君八俊錄
太邱長潁川陳寔字仲弓 寔子大鴻臚紀字元方
紀弟司空掾諶字季方
 右並以高名號曰三君見甄表狀及邯鄲淳紀碑
[057-19b]
太尉河南杜喬字叔榮狀喬治易尚書禮記春秋晚好/老子隱居不仕年四十為郡功
曹立朝正色/有孔父之風 太常燉煌張奐字然明狀奐廉方亮直/學該羣籍前後
七徵十要三為邊將財貨珍寳一無所取矯王/孫裸形宋司馬為石椁幅巾時服無棺而葬焉 侍中
河内向詡字甫興狀詡博覽羣籍兼好黄老𤣥虛/泊然肆志不慕時倫積三十年 太
傅汝南陳蕃字仲舉狀蕃瓌偉秀出雅亮無倫學該墳/典忠壯蹇諤又曰明允貞亮與大
將軍竇武志匡社稷機/事不密為羣邪所害 太尉沛國施延字君子狀延/清公
潔白進士許國臨/難不顧名著漢朝 少府潁川李膺字元禮狀膺承三/公之後生
高潔之門少履清節非法不言/英聲宣於華夏高名冠於縉紳 司隸沛國朱㝢字季
[057-20a]
一名詡右一人訪其中正無識知行狀者吿/本郡訪問耆老識㝢云桓帝時遭難無後 太僕
潁川杜密字周甫狀密清高雅達名播四/海歴統五郡恩惠化民 大鴻臚潁
川韓融字元長狀融聰識知機發於岐嶷時人名之曰/窮神知化兄弟同居至於没齒處卿相
之位且二十年奉/身守約不隕厥問 司空潁川荀爽字慈明狀爽年十/二隨父在
公府羣公卿校咸丈人也或遣進/奏或親候從儒林歸仗究極篇籍 司空清河房植字
伯武狀植少履清苦孝友忠正歴位州郡政成化行既/登三事靖恭衮服雖季文相魯晏嬰在齊清風高
節不是/過也 聘士彭城姜肱字伯淮狀肱稟履𤣥和立性/純固事親至孝五十
而慕學綜六藝窮通究/微行隆華夏名播四海 太尉下邳陳球字伯真狀球/清高
[057-20b]
忠直孝靈中年欲誅/黄門常侍以此遇害 司空山陽王暢字叔茂狀暢雅/性貞實
以禮文身居家/在朝節行異倫 徴士陳留申屠蟠字子龍狀蟠年九/歳喪父號
泣過於成人未嘗見齒每至父母亡日三日不食在塜/側致甘露白雉以孝稱州郡表其門閭微聘不就年七
十二終/於家 衛尉山陽張儉字元節狀儉體性忠直□門/孝友臨官賞罰清亮
絶/俗 大司農北海鄭𤣥字康成狀𤣥含海岱之純靈體/大雅之洪則學無常師
講求道奥敷宣聖範錯綜其/數作五經注義窮理盡性也 徴士樂安冉璆字孟玉
狀璆體清純之性蹈高潔之行前後十五辟皆不就除/高唐令色斯而舉時陳仲舉李元禮仲弓皆難其高風
 太尉漢中李固字子堅狀固當順桓之際號稱名臣/大將軍梁冀惡直醜正害其
[057-21a]
道桓帝即位/遂死於讒 有道太原郭泰字林宗狀泰器量宏深/孝友貞固名布
華夏學冠羣儒州郡禮命曽不/旋軌辟司徒徴有道並不屈 益州刺史南陽朱穆
字公叔狀穆中正嚴恪有才略明見初補豐令政平/民和有宓子賤之風上書陳損益辭切情至
尚書會稽魏朗字少英狀朗資純美之高亮幹輔國/朝忠蹇正直之風播於京師
聘士豫章徐穉字孺子狀穉妙徳高偉清英超世前後/三徴未嘗降志抗名山棲養志
浩然有夷齊之高/蘧伯玉卷舒之術 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字威明狀/規
少有岐嶷正直之節對策指刺黃門/梁冀不能用退隱山谷敦樂詩書
 右魏文帝初為丞相魏王所旌表二十四賢後明帝
[057-21b]
 乃述撰其狀見文帝令及甄表狀
太常燉煌張奐字然明為度遼將軍幽并清靜吏民歌/之徴拜大司農賜錢除家一人
為郎辭不受願徙居/華陰故始為𢎞農人 度遼將軍安定皇甫規字威明
 太尉武威叚熲字紀明
 右涼州三明並著威名於桓靈之世悉名士也見續
 漢書
韋權字孔衡 權弟瓚字孔玉 瓚弟矩字孔規
 右太尉掾韋子才之三子皆修仁義兄弟孝友逢盜
[057-22a]
 賊一人病不能去兄弟相慕兵至俱死時人稱之號
 韋三義見三輔決錄
荀儉字伯慈漢侍中/悦之父 儉弟緄字仲慈濟南相漢光祿/大夫彧之父年
六十/六 緄弟靖字叔慈或問汝南許劭靖爽孰賢劭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
潤靖隱身脩學動必以禮/太尉辟不就年五十五 靖弟燾字慈光舉孝廉/年七十
燾弟汪字孟慈昆陽令/年六十 汪弟爽字慈明董卓徵為平/原相遷光祿
勲司空出自巖藪九十三/日遂登台司年六十三 爽弟肅字敬慈守舞陽令/年五十
 肅弟旉字㓜慈司徒掾/年七十
[057-22b]
 右朗陵令潁川荀季和之八子並有徳業時人號之
 八龍居西豪里渤海宛康知名士也時為潁陰令美
 之曰高陽氏才子八人遂改所居為高陽里見張璠
 漢紀及荀氏譜
公沙紹字子起 紹弟孚字允慈北海耆舊傳稱孚與/荀爽共約出不得事
貴勢而爽當董卓時脱巾未百日位/至司空後相見以爽違約割席而坐 孚弟恪字允讓
 恪弟逵字義則 逵弟樊字義起
 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並有令名京師號曰公沙五
[057-23a]
 龍天下無雙穆亦名士也見魏明帝徴表狀及後漢
 書
膠東令盧汜昭字興先 樂城令剛戴祈字子陵 潁
陰令剛徐晏字孟平 涇令盧夏隱字叔世 州别駕
蛇邱劉彬字文曜一云/世州
 右濟北五龍少並有異才皆稱神童當桓靈之世時
 人號為五龍見濟北英賢傳
孝廉杜陵金敞字元休位至兖/州刺史 上計掾長陵第五巡
[057-23b]
字文休興先之子興先名種司空伯魚之孫/名士也不詳巡位所至時辟太尉掾 上計掾
杜陵韋端字甫休位至涼州/牧太尉
 右同郡齊名時人號之京兆三休並以光武元年察
 舉見三輔決錄
晉宣帝河南司馬懿字仲達 魏司空潁川陳羣字長
文 中領軍譙朱鑠字彥才 侍中濟陰吳質字季重
 右魏文帝四友見晉紀
魏歩兵校尉陳留阮籍字嗣宗 中散大夫譙嵇康字
[057-24a]
叔夜 晉司徒河内山濤字巨源 建威叅軍沛劉伶
字伯倫 始平太守陳留阮咸字仲容籍兄/子 散騎常
侍河内向秀字子期 司徒琅邪王戎字濬沖
 右魏嘉平中並居河内山陽共為竹林之游世號竹
 林七賢見晉書魏書袁宏戴逵為傳孫統又為讚
吳範相風吳/人 劉惇占氣河内/人 趙達算河内/人 皇象
廣陵/人 嚴子卿棊名昭武衛/尉畯從子 宋夀占夢十不/失一 曹
不興畫為孫權畫屛風誤落筆㸃素因以為蠅後張/御坐權以為真蠅手彈不去方知其非也
[057-24b]
孤城鄭姥相見王粲於童賤謂仕必/至師傅後為太子太傅
 右吳八絶見張勃吳錄
陳留董昶字仲道 琅邪王澄字平子 陳留阮瞻字
千里一云阮八百即瞻弟孚字遙集朗率多通/故大將軍王敦云方瞻有減故云八百 潁川
庾敳字子嵩 陳留謝鯤字㓜輿 泰山胡母輔
之字彥國 沙門于法龍 樂安光逸字孟祖
 右晉中朝八達近世聞之故老
裴徽字文秀魏冀州/刺史 裴楷字叔則徽弟三子晉/光祿大夫 裴
[057-25a]
綽字季舒楷弟長/水校尉 裴瓚字國寳楷子中/書郎 裴邈字景
楷孫欽子太/傅左司馬 裴遐字叔道瓚子太/傅主簿 裴康字仲豫
徽弟二子/太子左率 裴頠字逸民楷孫季子晉/尚書僕射 王祥字休徴
晉太/保 王戎字濬沖父渾涼州刺史/祥族子司徒 王澄字平子衍/弟
裴綽女壻/荆州刺史 王導字茂𢎞覽孫裁子敦/從弟丞相 王綏字萬子
戎子早亡/裴康女壻 王衍字夷甫父文平北將軍/戎從弟太尉 王敦字處
覽孫基第二/子大將軍 王𤣥字眉子&KR0283子陳/留内史
 右河東八裴琅邪八王聞之於故老
[057-25b]
魏司空王昶字文舒 昶子汝南太守湛字處沖 湛
子東海内史承字安期 承子驃騎將軍述字懷祖
述子安北將軍坦之字文度 魏尚書僕射杜畿字伯
侯 畿子幽州刺史恕字務伯 恕子鎮南將軍預字
元凱 預子散騎常侍錫字世嘏 錫子光祿大夫乂
字𢎞治
 右太原王京兆杜各稱五世盛徳聞之於故老夫書
 籍所載及故老所傳善惡聞於世者蓋盡於此矣漢
[057-26a]
 稱田叔孟舒等十人及田橫兩客魯八儒史並失其
 名夫操行之難而姓名翳然所以撫卷長嘆不能己
 已者也
  八儒
夫子没後散於天下設於中國成百氏之源為綱紀之
儒居環堵之室蓽門圭竇甕牖繩樞倂日而食以道自
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動作順大讓
如慢小讓如偽者子張氏之所行也顔氏傳詩為道為
[057-26b]
諷諫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疎通致逺之儒漆雕氏傳
禮為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仲梁氏傳樂為道以和陰陽
為移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
儒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儒
  三墨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尊於名不忮於衆此宋鉶尹文
之墨裘褐為衣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者相
里勤五侯子之墨俱稱經而背譎不同相謂别墨以堅
[057-27a]
白此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墨
[057-28a]
  真靈位業圖陶𢎞景/
  玉清三元宫
  上第一中位
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
  左位
五靈七明混生高上道君
東明高上虛皇道君
西華高上虛皇道君
[057-28b]
北𤣥高上虛皇道君
南朱高上虛皇道君
玉清上元宫四道君各有諱字/
玉清中元宫紫清六道君各有諱字/
玉清下元宫高清四元君各有諱字/
玉清中散位一十君諱字不顯/
  右位
紫虛高上元皇道君
[057-29a]
洞虛三元太明上皇道君
太素高虛上極紫黃道君
虛明紫蘭中元高上保皇道君
三元上𤣥老虛皇元晨君
三元四極上𤣥虛皇元靈君
三元晨中黃景虛皇元臺君
三元紫映揮神虛生主真元胎君
玉𤣥太皇君
[057-29b]
上皇道君
玉皇道君
清𤣥道君
上皇天帝
玉天太一君
太上虛皇道君
太上玉真保皇道君
𤣥皇高真
[057-30a]
太一玉君
高上玉帝
 右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已下道君皆得䇿命學道
 號令羣真太微天帝來受事並不與下界相關自九
 宫已上上清已下高真仙官皆得朝宴焉
  第二中位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𤣥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
  左位
[057-30b]
左聖紫晨太微天帝道君
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公太虛真人赤松子黃老君/弟子裴
君/師
左輔後聖上宰西域西極真人總真君姓王諱逺字方/平紫陽君弟子
司命茅/君師
紫清太素高虛洞曜道君
太虛上霄飛晨中央道君赤松/
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057-31a]
後聖太師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紫明太微九道高元玉晨道君
紫元太微八素三元𤣥晨道君
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闕上相大司命高晨師東海王清
華小童君
領九宫上相長里先生薛君周時得道許長/史前縁兄也
太微右真公領九宫上相希林真人燕君從小有天王/受王君替代
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大茅君諱/盈字叔申
[057-31b]
左卿仙侯真君許君諱穆南嶽夫人弟子事晉為䕶/軍長史退居句曲山
侍帝晨清蓋真人郭君名世/翰
紫陽左真人周君義山/
清靈真人裴君漢右扶風人/漢時得道
靈飛太真太上夫人
侍帝晨東華上佐司命楊君
協晨大夫石叔門
正一羽晨候公楊子明
[057-32a]
𤣥洲主仙道君太上公子姓勤主關/奏仙名
經命仙伯太保真人
八𤣥仙伯右仙公谷君
正一左𤣥執蓋郎郄偉𤣥
繡衣使者孟六奇
太素宫官保禁仙郎裘文堅
左楊王闕/     華仲戒
繡衣使者西林藻闕/ 右嬪之姬趙約羅
[057-32b]
三天左官直御史管長條
逸域宫      八景城
七靈臺      鳯臺瓊闕
金晨華闕
  右位
右聖金闕帝晨後聖𤣥元道君壬辰運/當下生
右輔侍帝晨領五嶽司命右弼桐柏真人金庭宫王君
諱晉靈王/太子下教
[057-33a]
右輔小有洞天太素清虛真人四司三元右保公王君
諱褒魏夫人/師下教矣
侍帝晨右仙公許君長史子/諱翽
𤣥洲仙都太上丈人治𤣥洲紫桂宫/𤣥洲之主矣
太保王郎李君名飛/
侍帝晨觀大夫九宫太傳玉晨郎
北牖弟子中候仙人姓范諱邈字度世曽名永/漢桓帝侍郎撰魏夫人傳
  女
[057-33b]
紫微元靈白玉龜臺九靈元真元君
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諱華存字賢安小/有王君弟子楊君
師/
八靈道母西嶽蔣夫人
北海六微𤣥清夫人
上真東宫衛夫人
北漢七靈石夫人
紫清上宫九華真妃姓安晉朝/降於茅山
[057-34a]
紫虛左宫郭夫人
太極中華石夫人
太真王夫人
滄浪雲林右英王夫人
朱陵北絶臺上嬪管妃
方丈臺昭靈李夫人
北嶽上真山夫人
瓊華夫人
[057-34b]
三元馮夫人
右華九成范夫人
紫微左宫王夫人諱清娥字愈音阿/母第二十六女也
長陵杜夫人
太微𤣥清左夫人
右陽王華仲飛姬
西華靈妃甄幽蕭
後聖上保南極元君紫元夫人
[057-35a]
後聖上傅太素元君
東華玉妃淳文期青童/之妹
東宫中候王夫人桐柏真人/别生妹
太和上真左夫人
西漢夫人
華山夫人
玉清神女房素
西王母侍女王上華
[057-35b]
董雙成      石公子
宛絶靑      地成君
郭密香      干若賔
李方明      張靈子
太帝宫官
靈林玉女     賈屈庭
金闕宫官
太保侯范法安
[057-36a]
經命山伯牙叔平
東華宫玉女煙景珠
上元夫人侍女宋辟非
主仙道君侍女范運華
趙峻珠      王抱一
華敬滌      李伯益
鮮于靈金
太和殿      寥陽殿
[057-36b]
蘂珠闕      七映房
長綿樓
  第三中位
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左位
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
太極左真人紫陽左仙公中華公子
太極左卿黃觀子
[057-37a]
無上真人文始先生尹喜
朱火丹靈宫龔仲陽幼陽兄弟二人受/道於青童君
東陽真人陵陽子明
中𤣥老人中央上𤣥子
北極真人安期子
北極老子𤣥上仙皇
清和天帝君
南極老人丹陵上真
[057-37b]
青精先生太宛北谷子
𤣥和陰陵上帝
太極高仙伯延蓋公子
𤣥洲仙伯
太極左仙公葛𤣥吳時下演靈/寳下為地仙
西極老人素靈子期
五老上真仙都老公撰靈書/紫文
東極老人扶陽公子
[057-38a]
太極左宫北谷先生
三天都䕶王長   趙昇
太極上真公孔丘
明晨侍郎三天司真顔回
𤣥圃真人軒轅黃帝
𤣥帝顓頊黄帝孫受/靈寳五符
王子帝嚳黄帝曽孫受/靈寳五符
帝舜服九轉神丹入於/九疑山而得道矣
[057-38b]
柏成子高湯時退耕修/歩網之道
夏禹受鍾山真人靈寳/九跡法治水有功
周穆王至崑崙見/西王母
帝堯
風后黃帝師出/四扇者
西歸子未顯/     蒲衣莊子云猶/是被衣矣
丰車子未顯/     支離
被衣        王倪
[057-39a]
齧缺        巢父
許由        卞隨
華封        北人
子州        善卷
馬皇        安公姓陶乘/赤龍矣
大項名託/
  右位
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
[057-39b]
太極右真人安度明
𤣥洲仙都絳文期
紫陽真人范明期
鬱絶真人裴𤣥仁
太𤣥仙女西靈子都
司馬季主受西靈子都/劍解之道
太極仙侯張奉
洞臺清虛七真人
[057-40a]
西嶽卿副司命季翼仲甫左元/放師
八老元仙
正一上𤣥玉郎王中丘鮑
南陵玉女
陽谷真人領西歸傅淳于太𤣥
戎山真人右仙公范泊華
陸渾真人太極監西郭幼度
中黃四司大夫領北海公涓子蘇君/師矣
[057-40b]
太極法師徐來勒吳時天台山𫝊/葛仙公法輪經
邯鄲張君     庚桑子
蕭史
太上𤣥一三真吳時降天台山𫝊/葛仙公靈寳經
劉京
𤣥洲上卿太極中侯大夫蘇君名林字于𤣥涓/子弟子周君師
弄玉       二女
長桑公子莊子師/
[057-41a]
韋編郎莊周    秦佚
接輿       伯昏
郄間       老聃
  第四中位
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
上皇太上無上太道君
  左位
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諱道/陵
[057-41b]
東華左仙卿白石生
張叔茂
元始天王西王母/之師
𤣥成靑天上皇此三人太清尊/位不領兆民
南上太道君    太上丈人
天帝君      九老仙都君
九氣丈人此並太清三天東宫之真/官章奏關啟學道所得
中嶽真人高丘子  景雲真人
[057-42a]
鬼谷先生     泰清王
九天郎吏     北斗直符七人
定氣真人     監仙真人
五仙夫人     郭内夫人
二十四官君將吏
千二百官君將吏二條氣/化結成
趙伯𤣥      劉子先
臧延甫      張子房
[057-42b]
寗仲君      燕昭王
茅初成
少室山伯北臺郎千夀
赤松子      大梁真人魏顯仁
華山仙伯秦叔隱  葛愆真人周季通
太和真人山世逺
句曲真人定錄右禁師茅君諱固字季/偉為地真
磻家真人右禁郎王道寧
[057-43a]
太清右公李抱祖  蓬萊左公宋晨生
蓬萊右公賈保安  濳山真伯趙祖陽
九疑仙侯張上貴  蓬萊左卿姜叔茂
周大賔
毛伯道      劉道恭二人王屋/山得道
東方朔      馬明生
彭鏗西入/流沙     鳯綱
韓終
[057-43b]
墨翟宋大夫/水解矣    樂子長
李明雷平山/合丹也    商山四皓
淮南八公     青烏公
黃山君      甯封
方明       力牧
昌宇       莊伯微漢時人/
  右位
太清仙王趙車子  太清仙王李元容
[057-44a]
小有仙王鄧離子  五嶽司西門叔度
中岳真人宋徳𤣥  中嶽仙卿&KR0283門子
中嶽真人孟子卓  西嶽真人馮延夀
南嶽真人傅先生  青城真人洪崖先生
九疑真人韓偉逺  岷山真人陰友宗
司命太元定錄紫臺四真人
中嶽真人王仲甫  北陵丈人
太𤣥丈人     北上丈人
[057-44b]
南上丈人     太氣丈人
益命丈人     飛真丈人
九道丈人     示安丈人
百福丈人     百千神氣丈人
登天上籙玉女四人 上天玉女三人
三天玉女百人   青腰玉女官十人
下等玉女     北宫玉女
五帝玉女     太素玉女
[057-45a]
天素玉女     白素玉女
平天玉女     六戊玉女
青天益命玉女   神丹玉女
九流玉女
 右十五玉女號
高上將軍     衡山使者
上天力士     天丁力士巳上四人並有姓名/各領天兵十萬號四
將/軍
[057-45b]
飛天使者     九天使者
九天真王使者   高仙啟天使者
游天使者     太清使者
六乙使者     六丙使者
六丁使者     六壬使者
六癸使者
 右十五使者自然之神
東方靈威仰    南方赤熛弩
[057-46a]
西方曜魄寳    北方隱侯局
中央含樞紐此太清五帝/自然之神
五嶽君五百年/而一替   河侯
河伯此三條是得/道之人所補  西嶽丈人
三天玉童     洛水神女此三條亦是/學道人所補
飛天丈人     太一中黃
𤣥上玉童
猛獸先生此自然之神主/天下鬼神禽獸
[057-46b]
趙昇期在王/屋山    陰長生
劉偉道漢時/人    郭崇子殷人/
郭聲子洛市/中卜    周君
徐季道鵠鳴/山    鹿皮公
仇季子      司録君
張巨君
郭芍藥      趙愛兒
王魯連此三人/女真
[057-47a]
救苦真人君軌   司危
司厄       司命
八威       除福
帛和       華子期
鮑察       欒巴
葛洪隱羅/浮山     左東元上王
四天官王     昌命天王
佐命君王     飛真虎王
[057-47b]
九都去死王    四海陰王
太一元君     上虛君
摩病上元君    七星瑶光君
三元萬福君    夜光夫人
和適夫人
  第五中位
九宫尚書姓張名奉字公先河内人先為河北河命禁/保侯今為太極仙侯兼領北職位在太極矣
  左位
[057-48a]
左相清虛真人從小有洞天王/受㠪真人替已度上清
左仙公郭四朝兼玉臺執蓋郎
左仙公王遥甫赤君弟子齊/獻公時人
辛彦雲赤君弟子/隨師下降
  散位未受/其職
朱陵嬪丁叔英   管城子尹䖍/子師
蘇門先生     周夀陵
孟徳然鄭景/女師    宋君
[057-48b]
李法成趙廣/信師    鄧元伯
王𤣥甫霍山/人    尹䖍子華山/人
張石生為東/源伯    李方囘三人並晉/時服术
張禮正衡山漢末/服黃精  治明期衡山/
鄭景世廬江/潜山
  右位
右相已度/上清     右保召公奭從羅南明/公受此位
右保司展上公   右真公郭少金
[057-49a]
協晨夫人黃景華黃瓊/之女
文徳右仙監張叔隱 真人禺君章
  散位
張重華晉初服/胡麻   平仲鄉括蒼山/受&KR0317
趙廣信魏末小/白山   虞公生海中/狼山
朱儒子赤水/名    黃盧子西嶽公姓葛/禁氣召龍
孫田廣一名/登    縻長生周大賔/弟子
許肇先在羅酆都為職/東明公右司農許副字仲先修/大洞真經
[057-49b]
  第六中位
右禁郎定錄真君中茅君治華陽/洞天
  左位
三官保命小茅君  三官大理都李豐
三官大理守王附子 荀中侯不顯/名字
白水仙都朱交甫  北河司命保禁侯桃俊
左理中監韓崇如大府長史/左如司馬
九宫協晨夫人
[057-50a]
文解地上主者   鮑靚南海/太守
岱宗神侯領羅鄷右禁司鮑元節
  地仙散位
許虎牙名聯字文暉受/楊君守一之道
王真上黨/人也     孟君京兆/人也
魯女生在中嶽此三人/受行三一真一
左元放孟仲甫弟子/在小括山
九疑山女眞羅郁今在湘/東山
[057-50b]
杜陵夫人
宜安宋姬此二人並受西梁真人青精方而不/書位號未委何仙且在地真之列
許邁字叔𤣥小名映改名逺/遊東華署為地仙矣
翁道逺      姜伯真猛山學道採藥/二人□之儔侣
郭聲子
黃子陽一云魏夫人食桃皮師/二人葛𤣥常相隨矣
葛𤣥字孝先丹陽句曲人稚川之從祖也初在/長山乘虎使鬼無處不至位在太極宫
鄭思逺即葛𤣥弟子晉永/昌元年入括蒼山
[057-51a]
戴孟本姓燕名濟字/仲微裴君弟子
謝允歴陽人戴孟弟子/晉城帝時得道
闕一號婉盆子孔子弟/ 子三千人數得道
劉奉林周時人/服黃連
張兆期費長房/之師   周君二人俱讀素/書七卷得道
雷氏周氏/養龍     姜叔
田公劉安之裴君時冀/州别駕赤魯班即黃初/起也
范安逺      賈𤣥道
[057-51b]
李叔勝      言成生
傅道流四人並𨽻司命主察/試學道者在太山
真人樊子明    龍威丈人
劉少翁華山/    梁伯鸞
樊大夫      吳睦長安少/為縣吏
朱㹠陳留人昔/作刼盗   郭端潁川人少/孤為縣吏
范伯慈桂陽人少/曽邪病
鮑叔陽      王養伯
[057-52a]
段季叔      劉偉惠四人師西/靈子都
宋德𤣥嵩高/山    李東
童初府      蕭閑宫並男/真
易遷宫八十/三人    含真臺僅二百人/並女真
  右位
右理中監劉翊   典柄執法郎淳于斟
理禁張𤣥賔主水雨之官/亦保命書
童初府師上侯劉寛即保/命府
[057-52b]
丞四人趙威伯主仙籍并/暴雨水
樂長治主灾/害    鄭稚政主考/注
唐公房主其/死者
明晨侍郎七人比御史中丞
 三男真夏馥字子治陳留人桐栢真人弟子二人不
 顯
 四女真周夏友汝南安城人河南尹周暢之女張桃
 枝沛人司隸朱㝢之母二人不顯
[057-53a]
監二人范幽沖遼西人漢尚/書郎李整河南人
武解鬼帥者    王延
范糧       傅晃
除銜四人/已度
  地仙散位
中嶽仙人宋來子先為楚市長/遇馮延夀
中嶽李先生
扁鵲弟子五人   子容
[057-53b]
子明       子威
子戲       子游
趙太子服术/者    將先生支子元/之師
支子元作裴君/小時師   廬生
侯公
石生入東海為/始皇使   林屋先生王瑋𤣥
山圖公子周哀王時大夫/張禁保之師
赤須子夏明晨/之師   青谷先生劉上卿/之師
[057-54a]
惠車子淳于典/柄之師   石長生周明晨/之師
東郭幼平桃北河/之師  鄭子真陽翟山/
鄧雲山      唐覽華山/
西河薊公張理禁/之師  周正時
刁道林龍伯高/之師   郭子華
趙叔逵      張季連三人在/霍山
趙公成鶴鳴/山    范丘林女真趙威伯/六甲之師
修羊公化為白/石矣   稷丘子
[057-54b]
崔文子      商丘子服菖蒲/而不老
劉根服甘/草     介象
白羊公不顯/姓名    介琰白羊/弟子
劉綱妻      嚴靑並善禁氣已上/六人善禁劾
陳仲林      道君
趙叔道三人蓋竹/山中真人  王世龍許/遊
趙道𤣥      傅太初逺遊/之交
龔幼節      李開林逺遊代/對者
[057-55a]
王少道      范叔勝
李伯山三人童初/府標表  李仲文
傅知禮
  女
竇瓊英      韓太華安國妹李/廣利婦
劉春龍      李奚子
王進賢&KR0283女/    郭叔香
趙素臺熙女/    鄭天生鄧艾/母
[057-55b]
許科斗長史/婦    李惠姑夏侯/𤣥婦
張美子      施淑女續女/
宋漂金母     鮑見妹
張微子      傅和二人含/真臺主
山外其東者杜契
徐宗度      晏賢生二人/契友
孫寒華女貞/    陳世景二人契/弟子
趙熙       方山下洞室主者
[057-56a]
張祖常      劉平阿
吕子華      蔡天生
龍伯高五人並/處方臺
謝稚堅      王伯遼
繁陽子何苗    馮良
郎宗五人在/鹿跡洞
王叔明      鮑元治
尹蓋婦三人之外餘三十/人並北山下絶洞
[057-56b]
辛𤣥子自云禁元中郎將/吳越鬼神之司
比干在戎/山     李喜南陽/人
務光
  第七中位
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左位
北帝上相秦始皇  北帝太𫝊魏武帝
五帝上相未顯/
[057-57a]
西明公領北帝師周公北少/𫝊
賔友晉宣帝    中䕶軍周顗
東明公領斗君師夏啟
賔友孫䇿     右師晨如世中/書監
許肇已度九/宫位矣
南明公召奭一云東明公已/度九宫右保宫
賔友漢高祖
北明公吳季札吳王夀夢之子闔/閭之叔延陵季子
[057-57b]
賔友荀彧字文若魏武謀/臣漢尚書令
趙叔臺      王世鄉未顯/
 此四明主領四方各治一天宫在職一千六百年得
 補仙官其他不得矣
鬼官北斗君周武王治一/天官
三官都禁郎齊桓公姓姜名/小白
水官司命晉文公姓姬名/重耳
大禁晨二人位比尚書令
[057-58a]
漢光武帝     孫文臺名堅/
中禁二人位比中書令監
顏懷字思/季     楊彪字文/光
北帝南朱楊大門靈關侯郄鑒先是高明司直郄鑒今
為之位比尚書僕射
右禁監謝幼輿名鯤晉/官太常
司馬鄧嶽
右禁監侍帝晨庾元規名亮晉時位比侍中領右衛/乂云元規前為中衛大將軍
[057-58b]
司馬馮懷字相思/晉太常  華歆
長史虞翻字仲翔武昌人庾亮/江州引為上佐不就
後中衛大將軍孔文舉名融/
長史唐周為吳/尚書
司馬張繡後漢/將軍
監海伯治東海溫太真位比大將軍
長史杜預晉征南將/軍註左傳
北帝侍晨八人位比侍中
[057-59a]
徐庶字元/直     龎徳字令/明
爰榆字世/都     李廣漢將/
王嘉       解結字叔/連
何晏字平/叔     殷浩字深/源
四明公北斗君各有侍帝晨五人未顯/姓名
河北侯二人
劉備字𤣥/徳     韓遂
 右此職統屬仙官
[057-59b]
  右位
中廄直事四人如世尚書
戴淵字若思/晉驃騎    公孫度字叔齊/王遼東
郭嘉       劉封備養/子
北帝南門亭長二人
郄鑒       周撫字道和/代郄鑒
北天修門郎二人
虞諱       紀瞻
[057-60a]
修門郎八人北斗君門亦有/此職姓名未顯
北斗君天門亭長二人
臧洪字子/原     王放晉中/書郎
期門郎王允之㠪敦/堂弟 謝鳯
典柄侯范明    周魴字子魚/主察試
北帝執蓋郎顧和字君孝晉/吏部尚書
部鬼將軍王廙字世將晉時/荆州刺史
殺鬼地映日遊三鬼北帝常使/殺人無姓名
[057-60b]
西門郎十六人未顯主天下房廟血食/之鬼亦應隸四明公
主非使者嚴白虎吳時人為/孫䇿所殺
南彈方侯許副領威南兵千人已度九宫/未委誰代
主南門鑰司馬留鑽長山人/為吳將
北彈方侯鮑勛領威北兵千人字叔業/魏中丞
主北門鑰司馬韋遵吳時昭孫備門主/収執如世羽林監
西河侯陶侃字士行亦/領兵數千
長史先用徐寧被彈今用/蔡謨字道明晉司徒
[057-61a]
廬山侯魏釗會稽/人也
南山伯蔣濟字子通/魏太尉
 此三任各有封掌
泰山君秦顗字景/倩
將軍顧衆字長始晉丹/陽尹僕射
長史桓範字元/則
司馬曹洪魏武帝操弟字子廉又/云先用賈誼前漢人
盧龍公曹仁字子孝魏武帝/弟位大將軍
[057-61b]
長史司馬未顯/
南巴侯何曾字穎孝/魏司徒
東越大將軍劉陶字子寄/後魏人
 右號為四鎮各領鬼兵萬人各有長史司馬復有小
 鎮數百各領鬼兵數十人
楚嚴公即楚莊/㠪鬻熊
趙簡子此二人先未有/職今方受位
項梁成作酆都/宫頌者   杜瓊蜀人/
[057-62a]
馬融       劉慶孫與賈誼/争名譽
王逸少      鄧攸此六人/未顯
 右鬼官見有七十五職名顯者凡一百一十九人
 
 
 
 
 
[057-62b]
 
 
 
 
 
 
 
 説郛卷五十七上
[057-63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五十七下    元 陶宗儀 撰
  東林蓮社十八髙賢傳亡名氏/
  慧遠法師
法師諱慧逺姓賈氏鴈門樓煩人幼而好學年十三隨
舅令狐氏遊學許洛博綜六經尤善莊老宿儒先進莫
不服其深致二十一欲度江從學范甯適石虎暴死南
路梗塞有志不遂時沙門釋道安建刹於大行常山一
[057-63b]
面盡敬以為真吾師也初聞安師講般若經豁然開悟
歎曰九流異議皆糠粃耳遂與母弟慧持投簮受業精
思諷誦以夜續晝因求直道塲沙門曇翼每給燈燭之
費安師聞之曰道士誠知人師神明英越志與理冥至
二十四大善講貫有客聞説實相義徃復問難彌増疑
昧師為引莊子之説以相比類惑者釋然安師因許令
不廢外典常臨衆歎曰使道流東國者其在逺乎後隨
安師南遊襄陽値秦將符丕為冦乃分張徒屬各隨所
[057-64a]
徃耆徳臨岐皆蒙誨益唯師不聞一言即跪請曰獨無
訓勑懼非人類安師曰如汝者復何所慮師乃與弟子
數十人南適荆州居上明寺念舊與同門慧永約結屋
於羅浮太元六年晉孝/武帝至尋陽見廬山閑曠可以息心
乃立精舍以去水猶逺舉杖扣地曰若此可居當使朽
壤抽泉言畢清流涌出尋陽亢旱師詣池側讀龍王經
忽有神蛇從池而出須臾大雨歳竟有秋因名龍泉精
舍永師先居廬山西林欲邀同止而師學侣寖衆永乃
[057-64b]
謂刺史桓伊曰逺公方當𢎞道而貧道所棲隘不可處
時師夢山神吿曰此山足可棲神願母徃其夕大雨雷
震詰旦林麓廣闢素沙布地梗柟文梓充布地上不知
所自至伊大敬感乃為建刹名其殿曰神運以在永師
舍東故號東林時太元十一年也此山儀形九疊峻聳
天絶而所居盡林壑之美背負爐峰旁帶瀑布清流環
階白雲生棟廬山記匡裕先生殷周之際受道於仙人/即巖成館人稱神仙之廬因名廬山尋陽
記山髙三千三百六十丈周二百五十里其山/九疊水亦九𣲖郡國志疊障九層包藏仙跡别營禪
[057-65a]
室最居靜深凡在瞻履神清氣肅師聞天竺佛影是佛
昔化毒龍瑞迹欣感於懷後因邪舍律士叙述光相乃
背山臨流營築龕室淡采圖寫望如烟霧復製五銘刻
於石江州太守孟懷玉别駕王喬之常侍張野晉安太
守殷隱黃門毛修之主簿殷蔚參軍王穆夜孝廉范悦
之隱士宗炳等咸賦銘賛見廬/山集先是潯陽陶侃刺廣州
漁人見海中有神光網之得金像文殊誌云阿育王所
造後商人於海東獲一圓光持以就象若彌縫然侃以
[057-65b]
送武昌寒溪主僧珍嘗往夏口夜夢寺火而此像室獨
有神䕶馳還寺果焚像室果存及侃移督江州迎像將
還至舟而溺荆楚為之謠曰陶惟劒椎像以神標雲翔
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誠至難以力招及寺成師至江上
䖍禱之像忽浮出遂迎至神運殿造重閣以奉之因製
文殊瑞像讃嘗謂諸教三昧其名甚衆功高易進念佛
為先既而謹律息心之士絶塵清信之賔不期而至者
慧永同師安公/先居西林慧持逺師同/母弟道生曇順並羅什/門弟僧叡曇
[057-66a]
恒道昺曇詵道敬並逺師/門人佛䭾邪舍此云覺明/罽賔國人佛䭾跋
陀羅此云覺賢迦/維衛國人名儒劉程之號遺/民張野周續之張詮
宗炳雷次宗等結社念佛世號十八賢復率衆至百二
十三人同修淨土之業造西方三聖像建齋立誓令劉
遺民著發願文而王喬之等復為念佛三昧詩以見志
師神貌嚴肅瞻仰者則心戰沙門有持如意致獻者不
敢陳白竊留座隅而去法師慧義强正少可謂師弟子
慧寳曰諸君膚淺故於逺公望風推服常至山値師講
[057-66b]
法華欲致難趣内悸流汗出謂慧寳曰此公言貌誠可
敬服殷仲堪任荆州入山展敬與師俱臨北澗松下共
談易道終日忘倦仲堪歎曰師智識深明實難庶㡬師
亦曰君之才辨如此流泉後人名其處/曰聰明泉司徒王謐護軍
王黙並欽慕風徳遥致敬禮王謐有/書徃反盧循據江州入山
詣師師少與循父遐同為書生及見循歡然道舊其徒
諫曰循為國冦得不為人疑師曰我佛法中情無取舍
識者自能察之此何足懼及宋武進討循設帳桑尾左
[057-67a]
右曰逺公素主廬山與循交厚宋武曰逺公世表之人
何可疑也乃遣使持書遺以錢帛有行者嘗來侍師善
驅蛇蛇為盡去因號辟蛇行者有一虎往來時見形迹
未嘗傷人人號遊山虎時與社衆每遊憩山上方峰頂
患去水逺他日有虎跑其石水為之出因號虎跑泉又
於一峰製湼槃疏因名擲筆峰初是大教流行江東經
卷未備禪法無聞律藏多闕師乃令弟子法淨法領等
逺越葱嶺曠歳來還皆獲梵本昔安公在關中請曇摩
[057-67b]
難提出阿毘曇心其人未善晉言頗多凝滯後僧伽提
婆至即請重譯及三法度論於是二論乃興師即製序
以貽學者聞鳩摩羅什入關遣書通好什答書曰傳繹
來貺粗聞風徳經言末代東方有䕶法菩薩欽哉仁者
善𢎞其道曇摩流支入秦師遣弟子曇邕請於關中出
十誦律流傳晉國西土諸僧咸稱漢地有大乘開士每
東向致禮獻心廬岳及佛䭾跋陀羅至師即請出禪數
諸經於是禪戒典出自廬山㡬至百卷先是此土未有
[057-68a]
泥洹常住之説但言夀命長逺師曰佛是至極至極則
無變無變之理豈有窮耶乃著法性論十四篇羅什見
而歎曰邊方未見經便闇與理合秦主欽風以大智度
論新譯致書求序師以其文繁廣乃抄其要為二十卷
而為之序羅什譯智/論凡百卷桓𤣥征殷仲堪要師出虎溪稱疾
不往𤣥將入山左右曰昔殷仲堪禮敬於逺請公勿屈
𤣥曰仲堪死人耳及𤣥見師不覺屈膝所懷問難不復
敢發及語至征討師即不答𤣥後以震主之威勸令登
[057-68b]
仕師正辭以答𤣥不能强既而欲沙汰衆僧下教僚屬
曰沙門之徒有能申述經誥禁修行整者始可以宣寄
大化其有違于此者悉當罷黜唯廬山道徳所居不在
搜簡之列師因致書廣立條制𤣥悉從之初庾冰輔政
以沙門應敬王者何充奏不應禮及𤣥在姑孰復申冰
議師答書曰袈裟非朝宗之服鉢盂非廊廟之器塵外
之容不應致敬王者乃著沙門不敬王者論五篇一明
在家者有天屬之愛奉主之禮二明出家以求志變俗
[057-69a]
以達道豈得與世典同其禮敬三明求宗不順化宗謂
泥洹不變其化盡為宅泥洹即湼槃/翻不生不滅不順化者其生可
滅其神可㝠㝠神絶境謂之泥洹而不隨順於生生化
化流動無窮之境斯所以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豈復有
所禮敬者哉四明體極不兼應謂歴代君王體極之主
但務方内而不可并御於方外故曰不兼應天地之道
盡於運化帝主之徳理極於順通與夫獨絶之教不變
之宗優劣明矣若夫如來之道則無所不應矣五明形
[057-69b]
盡神不滅謂火之傳於薪猶神之傳於形火之傳異薪
猶神之傳異形方生方死往來無窮但悟徹者反本惑
理者逐物耳有頃𤣥簒位即下書曰佛法宏誕所未能
了初推奉主之情故令興今事既在已宜進謙光諸道
人勿復致禮也桓𤣥西奔安帝自江陵還京師輔國何
無忌勸師候迎師稱疾不行帝遣使勞問師上書謝病
帝復下詔慰答師嘗講喪服經當是禮記小記/大記四制等篇雷次宗
宗炳等並執奏承旨次宗後著義疏首稱雷氏宗炳寄
[057-70a]
書責之曰昔與足下面受於釋和尚今便稱雷氏邪陸/徳
明毛詩音義云周續之與雷次宗/同受詩義於逺法師亦此類也釋惠安患山中無刻
漏乃于水上立十二葉芙蓉因波隨轉分定晝夜以為
行道之節謂之蓮花漏僧徹善篇牘嘗至山南攀松而
笑和風逺集衆鳥悲鳴超然有自得之趣退諮于師曰
律禁管絃歌舞若一唫一笑可得為乎師曰茍以亂意
皆為非法徹唯此而止師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
淨土克勤於念初十一年澄心繫想三覩聖相沈厚不
[057-70b]
言後十九年七月晦夕於般若臺之東龕方從定起見
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左
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説苦空
無常無我之音佛吿之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
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佛䭾邪舍慧持義熙八/年先逝劉遺民
義熙六/年先逝在佛之側乃揖師曰師志在先何來之晚師語
法淨慧寳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見佛相今復見之
吾生淨土必矣又曰七日之期斯為漸矣即寢疾製遺
[057-71a]
誡曰吾昔以知命之年託業此山自審有必盡之期便
欲絶迹外緣以求其志良由性弱於斷遂令同趣相引
時賢過眷情以類感不覺形與運頽今年已八十三矣
仰尋違離之誨俯慨自負之心徒令此生虛謝以悼徃
疾之深令於至時露骸松林之下即嶺為墳與土木同
狀此乃古人之禮汝等勿違茍神理不昧庶達其誠大
哀世尊亦當祐之以道門徒號慟若喪父母師以世情
難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順寂即義熙十二年八月
[057-71b]
六日也弟子不忍露屍與潯陽太守阮侃奉全軀舉葬
於西嶺累石為塔謝靈運立碑以銘遺徳張野作序自
稱門人宗炳復立碑於寺門以表徳業師將終耆徳請
以豉酒治病師曰律無通文請飲米汁師曰日過中矣
又請飲蜜和水乃令披律尋文卷未半而終所著經論
諸序銘賛詩記凡十卷號廬山集刻梓在紹/興府庫自佛圖澄
道安師逺法師曇順僧叡五世為國師云唐宣宗大中
二年追謚辨覺大師昇元三年追謚正覺南唐李先主/年號即晉高
[057-72a]
祖皇帝天/福四年也大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追謚圓悟大師凝
寂之塔
  慧永法師
西林法師慧永河内潘氏年十二出家事沙門竺曇現
初集禪於恒山與逺師同依安法師期結宇羅浮及逺
師為安公所留師乃欲先度五嶺太元初至潯陽刺史
陶範素挹道風乃留築廬山舍宅為西林以奉師布衣
蔬食清心克己容嘗含笑語不傷物峰頂别立茅室時
[057-72b]
往禪思至其室者常聞異香因號香谷一虎同居人至
輙驅去逺師之來龍泉桓伊為立東林三十年影不出
山師居西林亦如之嘗因法事至近邑還山薄暮烏橋
營主醉騎馬當道遮師不聴去師以丈指馬驚走營主
仆地師捧慰之遂還營主病往寺悔罪師曰非貧道意
為禱之尋愈鎮南將軍何無忌鎮尋陽至虎溪請逺公
及師逺公持名望從徒百餘高言華論舉止可觀師衲
衣半脛荷錫捉鉢松下飄然而至無忌謂衆曰永公清
[057-73a]
散之風乃多於逺師也師標誠植願動在安養義熙十
年在疾忽斂衣求屣欲起衆驚問師曰佛來也言終而
化異香七日方歇𦵏于寺之西南春秋八十三唐𤣥宗
朝詔重建塔亭追謚覺寂大師實智之塔
  慧持法師
法師慧持逺公母弟也㓜讀書一日所記常敵十日年
十八與兄同事安公徧學衆經遊刃三藏及公在襄陽
遣逺公與師東下遂止廬山師形長八尺衲衣垂膝&KR1131
[057-73b]
屬三百師為上首豫章太守范甯請師講法華經阿毘
曇論四方雲聚琅邪王珣與范甯書問逺持二公孰愈
甯誠謂賢兄賢弟珣復書曰但今如弟誠未之有况復
賢邪羅什在關中遙相欽敬每致書通好隆安三年辭
兄入蜀逺留之曰人生愛聚汝獨樂離師曰滯情愛聚
者本不應出家今既割欲求道止以西方為期耳即悵
然而别至成都郫縣居龍淵寺大𢎞佛法升其堂者號
登龍門義熙八年順寂春秋七十六臨終遺命務嚴律
[057-74a]
儀專心淨業以東間經籍付道泓西間法付與曇蘭以
泓行業清敏蘭神悟天發並能係軌師蹤焉
  道生法師
法師道生魏氏鉅鹿人㓜從竺法汰出家披對經誥一
覽能誦年在志學便登講座吐納明辨雖宿望莫敢酬
抗初依廬山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乃與僧叡慧嚴
慧觀等遊學長安從羅什受業關中僧徒咸仰神悟嘗
喟然歎曰自經典東流譯人重阻多滯權文解通圓義
[057-74b]
若忘筌得魚始可與言道矣於是校閲真俗精練空有
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報及頓悟成佛義又著二諦論
佛性常有論佛無淨二論應有縁論並籠罩舊説妙有
淵旨守文之徒嫌嫉競起師又以法顯三藏所翻泥洹
經本先至六卷/成文經云除一闡提皆有佛性師云夫稟質
二儀皆有湼槃止因闡提含生之類何得獨無佛性蓋
是經來未盡耳乃喝闡提之人皆得成佛時大本未傳
孤明先發舊學僧黨以為背經遂顯大衆擯而遣之師
[057-75a]
正容誓之曰若我所説背經當見身癘疾若與實相不
背願舍夀之日踞師子座遂拂衣而行及後大經至聖
行品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於是諸師皆為
媿服師被擯南還入虎邱山積石為徒講湼槃經至闡
提處則説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説契佛心否羣石皆為
㸃頭旬日學衆雲集忽雷震青園佛殿有龍升天因改
寺曰龍光師於寺請罽賔律師譯沙彌塞律傳於世既
而辭衆復投廬山預蓮社久之還都止青霞寺宋文帝
[057-75b]
大會沙門龍御地筵食至良久衆疑過中帝曰始可中
耳生乃曰白日麗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舉箸而食
大衆從之莫不歎其機辯時王𢎞范泰顔延之並挹敬
風猷相從問道元嘉十一年十二月庚子於廬山升座
説法將畢衆見麈尾紛然墜地隠几而化宛若入定諸
師聞之益信前誓有證翌日葬於廬山之西阜初關中
僧肇始註維摩詰經世咸玩味師乃更發深旨人服其
妙所述維摩詰法華泥洹小品諸經皆有義疏時以師
[057-76a]
能推闡提得佛之義於是顯其頓悟不受報等論
  曇順法師
法師曇順黃龍人幼出承訓羅什講釋羣經妙盡色空
無著之旨什歎曰此子奇品也後來廬山同修淨業寧
蠻校尉劉遵孝於江陵立寺要師經始盛𢎞念佛三昧
之道宋元嘉二年别衆坐逝異香滿室春秋七十九
  僧叡法師
法師僧叡冀州人遊學諸方嘗行經蜀西界為人所掠
[057-76b]
使牧羊有商客異之疑是沙門及問以經義無不綜達
即出金贖之後遊歴天竺諸國還至關中從羅什諮稟
經義羅什翻法華經以竺法䕶本云天見人人見天什
曰以此言過質耳叡曰將非人天兩接兩得相見什喜
遂用其文久之來入廬山依逺公修淨業既而適京師
止烏衣寺講説衆經聴者推服宋彭城王義康要入第
受戒師曰禮聞來學王乃入寺祗奉戒法王以貂裘奉
師常用敷坐王密以錢三萬買之師曰此雖非所宜服
[057-77a]
然王之所施不可棄也王聞益加敬謝靈運篤好佛理
殊方俗音多所通解嘗以經中字音求證於師因為著
十四音訓梵宋太祖元嘉十六年無疾吿衆曰吾將行
矣即面西合掌而亡衆見臥内有金蓮花倏爾而隱春
秋八十五
  曇恒法師
法師曇恒河東人童孺依逺公出家年甫十三便能講
説内外典籍無不通貫徳行清孤物情推服常有羣鹿
[057-77b]
馴遶座隅自入廬山專志淨業義熙十四年端坐合掌
厲聲念佛而化春秋七十一
  道昞法師
法師道昞潁川人陳氏幼出家為逺公弟子該通經論兼
明莊老志節孤峻言與行合念佛三昧究心無間義熙
十四年豫章太守王虔入山謁敬請為山中主用紹逺
公之度衆以道源法嗣咸知宗仰元嘉十二年集衆念
佛就坐而化春秋七十一
[057-78a]
  曇詵法師
法師曇詵廣陵人幼從逺公出家勤修淨業兼善講説
註維摩經行於世常著窮通論以明宿修述蓮社錄以
記往生又能别識鳥獸毛色俊鈍之性洞曉草木枝幹
甘苦之味妙盡其理人知其有密證云元嘉十七年集
衆謂曰自建寺以來至此五十年吾之西行最在其後
即跏趺念佛百聲閉息遂絶春秋八十
  道敬法師
[057-78b]
法師道敬琅邪王氏祖凝之刺江州遂從逺公出家年
十七博通經論日記萬言每歎戒律終身難全願淨六
根但稟一戒以為得度之要逺公知其堅正許之篤志
念佛早夜弗替逺公歸寂乃入若邪山宋永初元年謂
衆曰先師見命吾其行矣即端坐唱佛而化衆見光明
滿室彌時方滅春秋五十二
  佛䭾邪舍尊者
尊者佛䭾邪舍晉云/覺明罽賔國婆羅門種有沙門至其家
[057-79a]
乞食父本外道怒歐之遂手足孿躄巫師謂曰坐犯賢
聖即請此沙門悔過旬日乃瘳因令邪舍出家時年十
三隨師行曠野與虎遇邪舍曰虎已飽必不傷人前行
中道果見餘骸至十五誦經日至萬言以分衛廢業為
梵語分衛/晉言乞食一羅漢來代乞食年十九誦經滿數百萬
言性度簡傲不為諸人重至三十猶為沙彌復從舅氏
學五明論世間法術内衆外道皆有五明内五明者一/聲明二醫方明三咒術明四工巧
明五因明外五明者前/四並同後一是符印明至沙勒國待遇隆厚既而羅什
[057-79b]
至乃從學阿毘曇論十誦律什隨母反龜玆師遂留止
行化符堅遣吕光伐龜兹執羅什師聞歎曰我與羅什
未盡懷抱今忽羈虜相見何期後十年師東至龜兹盛
𢎞法化羅什在姑臧遣信要之師恐國人止其行取清
水以藥投之咒數十言與弟子洗足即夜便發比旦行
數百里追之不及問弟子何所覺耶答曰唯聞疾風流
馨兩目有涙師又咒水洗足乃止既達姑臧什已入長
安聞姚主逼以妾媵歎曰羅什如好綿纊何可使入棘
[057-80a]
林羅什勸姚主遣使迎師既至别立省寺於逍遥園四
事供養一無所受將至分衛一食而已時羅什譯出十
住經師更相徴决辭理方定師髭赤善解毘婆沙論時
人號赤髭論主秦𢎞始中譯出四分律四十/四卷長阿含經
二十/二卷義熙八年來廬山入社後辭還本國自罽賔以虛
空藏經一卷寄商客至涼州
  佛䭾跋陀羅尊者
尊者佛䭾跋陀羅晉云/覺賢姓釋迦迦維羅衛國人甘露飯
[057-80b]
王苗末也幼亡父母出家為沙彌年十六博學羣經深
達禪律嘗與僧伽達多共遊罽賔達多閉户禪座忽見
師來云暫徃兠率致敬彌勒言訖便隱後益見其神變
敬心祈問方知得不還果時姚秦沙門智嚴至罽賔覩
法衆清淨慨然東顧曰我諸同輩未遇真匠將何發悟
即諮詢於衆孰能遂我祈請流化東土僉應之曰跋陀
羅其人也嚴乃要師裹糧而行經歴諸國至交趾附舶
循海達於青州東萊聞鳩摩羅什在長安師往從之秦
[057-81a]
太子泓請師於東宫集衆説法與羅什論色空義師曰汝
祇説得果中色空不説得因中色空什問何謂師曰一微
空故衆微空衆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無衆微衆微空
中無一微往復數番羅什罔測秦主興供僧三千盛修人
事而師禪静自守忽謂弟子曰吾見本國五舶俱發衆
謂妄言因共擯棄乃與弟子慧嚴慧觀四十餘人俱發
至廬山香谷茇舍而居茇蒲曷/切草舍時㑹蓮社逺公謂師被擯過
由門人縣記五舶於律無犯即遣弟子曇邕致書秦主為
[057-81b]
其解擯乃請師東林譯出禪數諸經自是江東始耽禪悦
師志在遊化西適江陵持鉢分衛果見天竺五舶至此後
還都立道塲寺先是支法領於于闐得華嚴梵本三萬六
千偈未經宣譯義熙十四年吳郡内史孟顗右衛將軍禇
叔度請師為主譯與沙門法業慧義惠嚴慧觀等為筆授
譯成六十巻有二青衣且從池出灑掃研墨師先後譯出
觀佛三昧經般泥洹經修行方便論及法顯所得大僧祇
律凡十五部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塔於廬山北嶺
[057-82a]
  劉程之
劉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漢楚元王之後妙善老莊旁通
百氏少孤事母以孝聞自負才不預時俗初解褐為府
叅軍謝安劉裕嘉其賢相推薦皆力辭性好佛理乃之
廬山傾心自託逺公曰官祿巍巍欲何不為答曰君臣
相疑吾何為之劉裕以其不屈乃旌其號曰遺民及雷
次宗周續之宗炳張詮畢穎之等同來廬山逺公謂曰
諸君之來豈宜思淨土之遊乎程之乃鑱石為誓文以
[057-82b]
志其事文見廬/山集遂於西林澗北别立禪坊養志安貧精
研𤣥理兼持禁戒宗張等咸歎仰之嘗貽書關中與什
肇揚㩁經義著念佛三昧詩以見專念坐禪之意始渉
半載即于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居十五年于正
念佛中見阿彌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
如來為我摩頂覆我以衣俄而佛為摩頂引袈裟以披
之他日念佛又見入七寳池蓮青白其水湛湛有人頂
有圓光胸出卍字卍字音萬是佛/具萬徳之相指池水曰八功徳水
[057-83a]
汝可飲之程之飲水甘美及寤猶覺異香發於毛孔乃
自慰曰吾淨土之緣至矣復請僧轉法華經近數百遍
后時廬阜諸僧畢集程之對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
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先當供養釋迦牟尼
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復次供養妙法華經所以得生
淨土由此經功徳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即與衆别
臥床上面西合手氣絶勑子壅積土為墳勿用棺槨時
義熙六年也春秋五十九廬山集載感/應事迹甚詳
[057-83b]
  張野
張野字萊民居潯陽柴桑與淵明有婚姻契野學兼華
梵尤善屬文性孝友田宅悉推與弟一味之甘與九族
共州舉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徴拜散騎常侍俱
不就入廬山依逺公與劉雷同尚淨業及逺公卒謝靈
運為銘野為序首稱門人世服其義義熙十四年與家
人别入室端坐而逝春秋六十九
  周續之
[057-84a]
周續之字道祖鴈門人父殁過江因居豫章八歳喪母
哀戚過于成人十二詣范甯受業通五經五緯時號十
經童子養志閒居窮研老易公卿交辟無所就入廬山
事逺公預蓮社以為身不可遺餘累宜絶遂終身不娶
布衣蔬食劉毅鎮姑孰命為撫軍復辟太學博士俱不
就以𥞇康高士傳得出處之正為之註釋宋武帝北伐
太子居守迎館安樂寺入講禮月餘復還山江州太守
劉柳薦于武帝辟太尉掾不就武帝踐祚召至都間館
[057-84b]
郭外乘輿行幸問禮經傲不可長與我九齡射于矍圃
三義辨析精異上甚説或問身為處士時踐王廷何也
答曰心馳魏闕者以江湖為桎梏情致兩忘者市朝亦
巖穴耳時號通隱先生續之素患風痺不復堪講乃移
病鍾山景平元年卒春秋六十七
  張詮
張詮字秀碩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酷嗜典墳雖畊鋤
猶帶經不釋朝廷徴為散騎常侍不起庾悦以其貧起
[057-85a]
為尋陽令笑曰古人以容膝為安若屈志就禄何足為
榮乃入廬山依逺公研窮釋典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
無疾向西念佛安臥而卒春秋六十五
  宗炳
宗炳字少文南陽人其母聰辨富於學識教受諸子皆
有成炳妙善琹書尤精𤣥理殷仲堪桓𤣥並以主簿辟
皆不就劉豫領荆州復辟為主簿答曰棲邱飲谷三十
年矣乃入廬山築室依逺公蓮社久之兄臧為南平守
[057-85b]
逼與俱還江陵閑居絶俗劉裕辟太尉掾不就二兄卒
累甚衆頗營稼穡武帝勑南郡長時致餼賚衡陽王義
季在荆州親至其室炳角巾布衣引見不拜王曰處先
生以重禄可乎對曰祿如秋草時過即腐宋受禪徴為
太子舍人元嘉初徴為通直郎太子建徴為中庶子並
不應妻羅氏亦有尚志羅氏没炳哀之過甚既而悲情
頓釋謂沙門慧堅曰死生之分未易可達三復至教方
能遣哀雅好山水徃必忘歸西陟荆巫南登衡嶽因結
[057-86a]
宇山中懷尚平之志以疾還江陵歎曰老病俱至名山
不可再登唯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履悉圖之于
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衆山皆響宋元嘉二十四年
卒春秋六十九
  雷次宗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博學明詩禮入廬山預蓮
社立館東林之東元嘉十五年召至京師立學館雞籠
山置生徒百員除給事中不拜久之還南昌公卿祖道
[057-86b]
以送與子姪書曰吾童稚之年已懷逺略弱冠託廬山
事釋和尚遊餐風二十餘載淵邱既傾復與汝曹歸耕
先壟山居谷飲忽復十年及今未老尚可勵志成西歸
之津梁自今以往家務大小一勿見關二十五年召拜
散騎常侍不就復徴詣京師築室鍾山謂之招隱館每
自華林園入延賢堂為太子諸王講禮經是年無疾而
卒春秋六十三子肅之頗傳素業官至豫章郡丞
  百二十三人傳
[057-87a]
曇翼餘杭人初入廬山依逺公後入關中見羅什東還
會稽入秦望山誦法華經十二年感普賢大士化女子
身披采服攜筠籠一白豕大蒜兩根至師前曰妾入山
采薇上采服五采也彩俗下/采薇采取也作採俗日已斜豺狼縱橫歸無生
理敢托一宿師却之力女復哀鳴不已遂令居草牀上
夜半號呼腹疼吿師按摩師吿以持戒不應手觸女號
呼愈甚師乃布裹錫杖遥為按之翌日女以采服化祥
雲豕變白象蒜化雙蓮凌空而上謂師曰我普賢菩薩
[057-87b]
特來相試郡太守孟顗聞於朝勅建法華寺今天/衣寺初餘
杭山沙門法志常誦法華有雉巢於庵側翔集座隅若
聽受狀如是七年一日忽憔悴志曰汝能聽經必生人
道明旦雉殞即為瘞之夜夢童子拜曰因聽經得脱羽
類今生山前王氏后其家設齋志方踵門兒曰我和尚
來也志撫之曰汝我雉兒也解衣視掖下有雉毳三莖
七歳令入山出家十六落髪以掖有毳因名曰翼
曇邕楊氏關中人形長八尺雄武過人南來廬山依師
[057-88a]
逺公内外典籍無不綜習立茅屋於山西以自居止有
弟子曇果澄思禪門一夕夢山神求受戒法果曰家師
在此可往求之邕忽見一人著袷衣風神端雅從者三
十人乞授戒師以果先夢知是山神乃為説法授五戒
畢神以外國二鋤為襯禮謝而去師后往荆州行化卒
於竹林寺
僧濟入廬山問道精悟深要逺公歎曰紹隆大法其在
汝乎及在疾逺公以燭遺之曰汝可憑此建心安養師
[057-88b]
執燭停想延僧誦淨土經至五更以燭授弟子元弼隨
僧行道頃之覺自秉一燭浮空而行見阿彌陀佛接至
於掌徧事諸佛須臾而覺喜曰吾以一夕觀念便蒙接
引明日復於空中見佛菩薩謂弼曰佛來也即舉首西
顧一息而終時方炎歊體三日不變異香郁然
慧恭豫章豐城人與僧光慧堪慧蘭同志為學光等學
力不逮恭而于淨土繫想則過人蘭謂恭曰君雖力學
博聞豈不知經云如聾奏音樂悦彼不自聞恭曰學不
[057-89a]
可已孰能未死昧昧如癡哉後七年蘭等先逝去時並
有奇應又五年恭病且篤曰大道沿洄何時可止死生
去來吾何歸哉于是叩頭雨泣誓心安養念不少間忽
見無量夀佛以金臺前迎恭乘其上見蘭等於臺上光
明中而吿之曰長生已居上品吾等不勝慰喜但恨五
濁淹延相依之晚耳恭於是日吿衆欣然奮迅而滅義
熙十一年也廬山集有恭道/人臨終感應事
法安初依逺公為弟子妙善講説兼習禪業律身持戒為行尤
[057-89b]
精義熙中新陽邑社有暴虎居神廟樹下前後害民以百數安
遊其村居民皆早閉門廼之樹下禪坐須臾虎負人至見安
驚喜跳伏安乃為説法授戒有頃而去明旦居民見安謂是
神人相率禮敬因改神廟立寺宇請安居之左右田園
並捨為寺業嘗欲畫像須銅青慮不可致忽夢一人跪
床前云此下有銅鐘寤即掘之果得二鐘取青成像而
以銅助逺公鑄佛後不知所終
闕公則入廬山白蓮社既逝有同社人至洛陽白馬寺
[057-90a]
夜中為公則修忌祭忽一時林木殿宇皆作金色空中
有聲曰我是闕公則祈生極樂國今已得生矣言訖無
所見
陸修静吳興人早為道士置館廬山時逺法師居東林
其處流泉匝寺下入於溪每送客過此輒有虎號鳴因
名虎溪后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與修淨至語道契合
不覺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三笑圖宋泰始三年羽
化于京師賜諡簡寂以故居為觀雲笈七籖本傳/云元徽五年化
[057-90b]
  不入社諸賢傳
陶潜字淵明一字/元亮晉大司馬侃之曽孫少懷高尚著五
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以為實錄初為建威將軍謂親
朋曰聊欲絃歌為三徑之資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潜歎曰吾不能為五
斗米折腰拳拳事郷里小兒即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
及宋受禪自以晉世宰輔之後恥復屈身異代居潯陽
柴桑與周續之劉遺民並不應辟命世號潯陽三隱嘗
[057-91a]
言夏月虛閑髙臥北忩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畜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
扣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嘗徃來廬山使一門
生二兒舁籃輿以行時逺法師與諸賢結蓮社以書招
淵明淵明曰若許飲則徃許之遂造焉忽攢眉而去宋
元嘉四年卒世號靖節先生
謝靈運祖𤣥有功晉室靈運為康樂公主孫襲封康樂
公文章為江左第一應為江右/指金陵也嘗着木屐上山則去前
[057-91b]
齒下山則去後齒尋山陟嶺必造幽峻至廬山一見逺
公肅然心伏乃即寺築臺翻湼槃經鑿池植白蓮時逺
公諸賢同修淨土之業因號白蓮社或云為東/西二池靈運嘗
求入社逺公以其心雜而止之
范甯字武子篤學多所通覽時浮虛相扇儒雅日替甯
以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辠深於桀紂乃著論非
之累遷中書侍郎朝廷疑議輙諮訪之出補豫章太守
大設庠序起學臺工用彌廣刺史王凝之上言抵罪免
[057-92a]
官歸家逺公招之入社而甯竟不能徃
 十八賢傳始不著作者名疑自昔出於廬山耳熙寧
 間嘉禾賢良陳令舉舜俞粗加刋正大觀初沙門懷
 悟以事迹疎略復為詳補云
[057-93a]
  髙士傳皇甫謐/
  被衣
被衣者堯時人也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
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齧缺問道乎被衣被
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
來舍徳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
無求其故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曰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
[057-93b]
無心而不可與謀彼何人哉
  王倪
王倪者堯時賢人也師被衣齧缺又學於王倪問道焉
齧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
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
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
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溼寢則
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猿猴然乎哉三
[057-94a]
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
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
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
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
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辨齧缺曰子不知利害
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
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已而况利害之端乎
[057-94b]
  齧缺
齧缺者堯時人也許由師事齧缺堯問於由曰齧缺可
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齧
缺之為人也聰明睿智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
以人受天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
乎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
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
衆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057-95a]
  巢父
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
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吿巢父
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
下之由悵然不自得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
向聞貪言負吾之友矣遂去終身不相見
  許由
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
[057-95b]
邪饍不食後隱於沛澤之中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
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䧏矣而猶
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
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
治矣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賔也吾將為
賔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
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
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
[057-96a]
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
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
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堯又召為九
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濵時其友巢父牽犢欲
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
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髙㟁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
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汚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許由沒𦵏箕
山之巔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餘里堯因就其墓號曰
[057-96b]
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絶也
  善卷
善卷者古之賢人也尭聞得道乃北面師之及堯受終
之後舜又以天下讓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
民從之不賞而民勸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靜不知怨不
知喜今子盛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調五音之聲以
亂民耳丕作皇韶之樂以愚民心天下之亂從此始矣
吾雖為之其何益乎予立於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
[057-97a]
絺葛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収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
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
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

  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者堯時人也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
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
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舜又讓
[057-97b]
之亦對之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

  壤父
壤父者堯時人也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壤父
年八十餘而擊壤於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徳也壤父
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徳
於我哉
  石户之農
[057-98a]
石户之農不知何許人也與舜為友舜以天下讓之石
户之農石户之農曰捲捲乎后之為人葆力之士也於
是夫負妻戴𢹂子以入於海終身不反也
  蒲衣子
蒲衣子者舜時賢人也年八歳而舜師之齧缺問於王
倪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吿蒲衣子蒲
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
臧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臥徐
[057-98b]
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徳
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也後舜讓天下於蒲衣子蒲衣
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終
  披裘公
披裘公者吳人也延陵季子出遊見道中有遺金顧披
裘公曰取彼金公投鎌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處之高
而視人之卑五月披裘而負薪豈取金者哉季子大驚
既謝而問姓名公曰吾子皮相之士何足語姓名也
[057-99a]
  江上丈人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奢
子員亡將奔吳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員甚急自
恐不脱見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曰此千金
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不受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爵執
珪金千鎰吾尚不取何用劍為不受員亦莫知其誰員
至吳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曰名可得聞而
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
[057-99b]
  小臣稷
小臣稷者齊人也抗厲希古桓公凡三徃而不得見公
嘆曰吾聞布衣之士不輕爵祿則無以助萬乘之主萬
乘之主不好仁義則無以下布衣之士於是五徃乃得
見焉桓公以此能致士為五霸之長
  弦高
弦高者鄭人也鄭穆公時高見鄭為秦晉所逼乃隱不
仕為商人及晉文公之返國也與秦穆公伐鄭圍其都
[057-100a]
鄭人私與秦盟而晉師退秦又使大夫把子等三人戍
鄭居三年晉文公卒襄公初立秦穆公方强使百里西
乞白乙帥師襲鄭過周及滑鄭人不知時高將市于周
遇之謂其友蹇他曰師行數千里又數經諸侯之地其
勢必襲鄭凡襲國者以無備也示以知其情也必不敢
進矣於是乃矯鄭伯之命以十二牛犒秦師且使人吿
鄭為備杞子亡奔齊孟明等返至都晉人要擊大破秦
師鄭于是賴高而存鄭穆公以存國之賞賞高而高辭
[057-100b]
曰詐而得賞則鄭國之政廢矣為國而無信是敗俗也
賞一人而敗國俗智者不為也遂以其屬徙東夷終身
不返
  商容
商容不知何許人也有疾老子曰先生無遺教以吿弟
子乎容曰將語子過故郷而下車知之乎老子曰非謂
不忘故耶容曰過喬木而趨知之乎老子曰非謂其敬
老耶容張口曰吾舌存乎曰存曰吾齒存乎曰亡知之
[057-101a]
乎老子曰非謂其剛亡而弱存乎容曰嘻天下事盡矣
  老子李耳
老子李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
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云二
百餘年時稱為隐君子諡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
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徳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
關關令尹喜望氣先知焉乃物色遮候之已而老子果
至乃强使著書作道徳經五千餘言為道家之宗以其
[057-101b]
年老故號其書為老子
  庚桑楚
庚桑楚者楚人也老聃弟子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
壘之山其居三年畏壘大穰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
子之始來吾洒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嵗計之而
有餘庶㡬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尸而祝之社而稷之
乎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庚桑子曰弟
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夫春
[057-102a]
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聞至人尸居環堵
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徃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
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
釋于老聃之言
  老萊子
老萊子者楚人也當時世亂逃世耕於蒙山之陽蒹葭
為牆蓬蒿為室枝木為牀蓍艾為席飲水食菽墾山播
種人或言於楚王王於是駕至萊子之門萊子方織畚
[057-102b]
王曰守國之政孤願煩先生老萊子曰諾王去其妻樵
還曰子許之乎老萊曰然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
可隨而鞭棰可擬以官祿者可隨而鈇鉞妾不能為人
所制者妻投其畚而去老萊子亦隨其妻至于江南而
止曰鳥獸之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也仲尼嘗聞其
論而蹙然改容焉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人莫知其
終也
  林類
[057-103a]
林類者魏人也年且百歳底春披裘拾遺穗於故畦竝
歌竝進孔子適衛望之於野顧謂弟子曰彼叟可與言
試往訊之子貢請行逆之隴端面之而歎曰先生曽不
悔乎而行歌拾穗林類行不留歌不輟子貢叩之不已
乃仰而應曰吾何悔邪子貢曰先生少不勤行長不競
時老無妻子死期將至亦有何樂而拾穗行歌乎林類
笑曰吾之所以為樂人皆有之而反以為憂少不勤行
長不競時故能夀若此老無妻子死期將至故能樂若
[057-103b]
此子貢曰夀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惡子以死為樂何也
林類曰死之與生一徃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於
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營營而求生非惑乎
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貢聞之不喻其意
還以吿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與言果然
  榮啟期
榮啟期者不知何許人也鹿裘帶索皷琴而歌孔子遊
于泰山見而問之曰先生何樂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
[057-104a]
萬物唯人為貴吾得為人矣是一樂也男女之别男尊
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
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
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終也居常以待終何不樂也
  荷蕢
荷蕢者衛人也避亂不仕自匿姓名孔子擊磬於衛乃
荷蕢而過孔氏之門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硜硜乎
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孔子聞之曰果
[057-104b]
哉末之難矣
  長沮桀溺
長沮桀溺者不知何許人也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
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是孔丘曰是魯
孔丘歟曰是也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
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誰與易之且而與其從避人之士豈若從避世之士
哉耰而不輟子路以吿孔子孔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
[057-105a]
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石門守
石門守者魯人也亦避世不仕自隱姓名為魯守石門
主晨夜開閉子路從孔子石門而宿問子路曰奚自子
路曰自孔氏遂譏孔子曰是知其不可爲而爲之者與
時人賢焉
  荷蓧丈人
荷蓧丈人不知何許人也子路從而後問曰子見夫子
[057-105b]
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且享焉而見其二子明日子路
行以吿夫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陸通
陸通字接輿楚人也好養性躬耕以為食楚昭王時通
見楚政無常乃佯狂不仕故時人謂之楚狂孔子適楚
楚狂接輿遊其門曰鳯兮鳯兮何如徳之衰也來世不
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
[057-106a]
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
乎地莫之知避己乎己乎臨人以徳殆乎殆乎畫地而
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郤曲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冦
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
有用之用而不知無用之用也孔子下車欲與之言趨
而避之不得與之言楚王聞陸通賢遣使者持金百鎰
車馬二駟往聘通曰王請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應使
者去妻從市來曰先生少而為義豈老違之哉門外車
[057-106b]
跡何深也妾聞義士非禮不動妾事先生躬耕以自食
親織以為衣食飽衣暖其樂自足矣不如去之於是夫
負釜甑妻戴絍器變名易姓游諸名山食桂櫨實服黃
菁子隱蜀峩眉山夀數百年俗傳以為仙云
  曽參
曽參字子輿南武城人也不仕而遊居於衛縕袍無表
顔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
纓絶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曳縱而歌天子不得臣
[057-107a]
諸侯不得友魯哀公賢之致邑焉參辭不受曰吾聞受
人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縱君不我驕我豈無畏乎
終不受後卒于魯
  顔回
顔回字子淵魯人也孔子弟子貧而樂道退居陋巷曲
肱而寢孔子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回對曰不願
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饘粥郭内之田十畝
足以為絲麻鼓宫商之音足以自娛習所聞於夫子足
[057-107b]
以自樂回何仕焉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也
  原憲
原憲字子思宋人也孔子弟子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
草蓬户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
濕匡坐而彈琴子貢相衛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閭巷
不容軒來見原憲原憲韋冠縱履杖藜而應門子貢曰
嘻先生何病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道而
不能行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夫希世而行比周而
[057-108a]
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
也子貢逡巡而有慚色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057-108b]
 
 
 
 
 
 
 
 説郛卷五十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