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5 說孚-明-陶宗儀 (WYG)


[088-1a]
欽定四庫金書
 説郛卷八十八上    元 陶宗儀 撰
  書史卷上米芾/
金匱石室汗簡殺青悉是𫝊録河間古簡為法書祖張
彥逺志在多聞上列沮蒼按史發論世咸不傳徒欺後
人有識所罪至於後愚妄作組織神鬼止可發笑余伹
以平生目歴區别無疑集曰書史所以指南識者不㸃
俗目
[088-1b]
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跡煥然所謂金石刻文
與孔氏上古書相表裏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宗室仲
忽李公麟收購亦多余皆嘗賞閲如楚鍾刻字則端逸
逺髙秦篆咸可冠方今法書之首秦漢石刻塗壁都市
前人已詳余閲書白首無魏遺墨故斷自西晉晉賢十
四帖檢校太師李瑋於侍中王貽永家購得第一帖張
華真楷鍾法次王濬次王戎次陸機次郗鑒次陸珫表
晉元帝批答次謝安次王衍次右軍次謝萬兩帖次王
[088-2a]
珣次臣詹晉武帝批答次謝方回次郗愔次謝尚内謝
安帖有開元印縫兩小璽建中翰林印安及萬帖有王
涯永存珍祕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閱古書印後有殷浩
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賞鑒之家其間有太平
公主胡書印王溥之印自五代相家寶藏侍中國壻丞
相子也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淳
化中嘗借王氏所收書集入閣帖十卷内郗愔兩行二
[088-2b]
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仍於謝安帖尾御書親跋二字
以還王氏其帖在李瑋家余同王渙之飲於李氏園池
閲書畫竟日未出此帖棗木大軸古青藻花錦作褾破
爛無竹模晉帖上反安冠簪様古玉軸余尋製擲棗軸
池中拆玉軸王渙之加糊共裝焉一坐大笑要余題跋
乃題曰李氏法書第一亦天下法/書第一也又晉謝奕桓温謝安
三帖為一卷上有竇蒙審定印謝安帖後以濃墨模榻
遂全暈過後歸副車王詵家分為三帖云失謝安帖以
[088-3a]
墨重暈唐人意寶此帖而反害之也後人可以為戒李
瑋云亦購於王氏
又黄素黄庭經一卷是六朝人書絹完並無唐人氣格
縫有書印字是曾入鍾紹京家黄素縝密上下是烏絲
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卷末跋台僊二字有陳氏圖
書字印及錢氏忠孝之家印陶穀跋云山隂道士劉君
以羣鵝獻右軍乞書黄庭經此是也此書乃明州刺史
李振景福中罷官過浚郊遺光禄朱卿卿名友文即梁
[088-3b]
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余獲于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
晉都梁苑因重背之中書舎人陶穀記是日降制以京
兆尹安彥威兼副都統余跋云書印字唐越國公鍾紹
京印也晉史載為寫道徳經當舉羣鵝相贈因李白詩
送賀監云鏡湖流水春始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隂道
士如相見應寫黄庭換白鵝世人遂以黄庭經為換鵝
經甚可笑也此名因開元後世𫝊黄庭經多惡扎皆是
偽作唐人以畫賛猶為非真則黄庭内多鍾法者猶是
[088-4a]
好事者為之耳又有唐摹右軍帖雙鈎蠟紙摹末後一
帖是奉橘三百顆霜未降未可多得韋應物詩云書後
欲題三百顆洞庭更待滿林霜葢用此事開皇十八年
三月二十七日參軍學士諸葛頴諮議參軍開府學士
栁顧言釋智果跋其尾
晉右將軍會稽内史王羲之行書帖真跡天下法書第
二右軍行書第一也帖辭云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
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尅定有期也羲之死罪長慶
[088-4b]
某年月日太常少卿蕭祐鑒定在王珪禹玉家後有禹
玉跋以門下省印印之時貴多跋後為章惇子厚借去
不歸其子仲修專遣介請未至是竹絲乾筆所書鋒勢
鬱勃揮霍濃淡如雲煙變怪多態清字破損余親臨得

王羲之玉潤帖是唐人冷金紙上雙鈎摹帖云官奴小
女玉潤病來十餘日了不令民知昨來忽發痼至今轉
篤又苦頭癰頭癰已潰尚未足憂痼病少有差者憂之
[088-5a]
燋心良不可言頃者艱疾未之有良由民為家長不能
克已勤修訓化上下多犯科誡以至於此民惟歸誠待
罪而已此非復常言常辭想官奴辭已具不復多白上
負道徳下愧先生夫復何言此帖連在稚恭帖後字大
小一如蘭亭想其真跡神妙右軍快雪時晴帖云羲之
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
首山隂張侯是真字數字帶行今世無右軍真字帖末
有君倩二字疑是梁秀縫有禇氏字印是禇令所印蘇
[088-5b]
氏有三本在諸房一余易得之一劉涇巨濟易得無禇

晉太宰中書令王獻之字子敬十二月帖黄麻紙辭云
十二月割至否中秋不復不得想未復還慟理為即甚
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慶等大軍下一印曰鐸書是唐
相王鐸印後有君倩字前有絹小帖是禇遂良題曰大
令十二月帖此帖運筆如火筯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
經意所謂一筆書天下子敬第一帖也元與快雪帖相
[088-6a]
連蘇太簡家物上有國老才翁子美題跋云鹵僧守一
所藏先令以命服得之子美子激字志東與余分藏以
書畫寶玩易之
王羲之筆精帖内兩字集在諸家碑上縫有貞觀半印
王獻之日寒帖有唐氏雜跡印後有兩行謝安批所謂
批後為答也唐太宗不敬獻之慰問帖故於帖上刮去
不次獻之白字謂之羊欣以應募而以前帖為薄紹之
書跋尾書官姓名云大厯某年月日下刮去古姓名五
[088-6b]
代人題曰薛邕記之後題一行曰某年和傅遺余押字
是薛丞相居正此是和凝丞相改為薛氏故物以遺薛
也其後歸王文惠家文惠孫居髙郵并收得禇遂良黄
絹上臨蘭亭一本乏貲之官詣余以五十千質之余時
遷塟丹徒約王君友壻宗室時監羅務令輥亦欲往别
約至彼交帖王君後余五日至余方襄大事未暇見之
事竟見云適沈存中借去吾拊髀驚曰此書不復歸矣
余遂過沈問焉沈曰且勿驚破得之當易公王維雪圖
[088-7a]
其父嘗許見與也余因不復言後數日王君攜禇書見
過大歎曰沈使其壻以二十星資其行請以二十千留
禇書余因不復取後十年王君卒其子居髙郵欲成姻
事因賀鑄持至儀真求以二十千售之後蘇頌丞相家
與沈之子博毅同會問所在曰分與其弟矣翌日蘇舜
元子云屢見之
王獻之送梨帖云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上有
梨幹黎氏印所謂南方君子者跋尾半幅云因太宗書
[088-7b]
卷首見此兩行十字遂連此卷末若珠還合浦劒入延
平太和三年三月十日司封員外郎栁公權記後細題
一行曰又一帖十二字連之余辨乃右軍書云思言敘
卒何期但有長歎念告公權誤以為子敬也縫有貞觀
半印世南孝先字跋孝先是本朝王曾丞相字劉季孫
以一千置得余約以歐陽詢真跡二帖王維雪圖六幅
正透犀帶一條硯山一枚玉座珊瑚一枝以易劉見許
王詵借余硯山去不即還劉為澤守行兩日王始見還
[088-8a]
約再見易而劉死矣其子以二十千賣與王防唐太宗
書竊類子敬公權能於太宗書卷辨出而復誤連右軍
帖為子敬公權知書者乃如此其跋馮氏西昇經唐經
生書也乃謂之禇書者同也葢能書者未必能鑒余既
跋定之蘇子瞻於是跋詩曰家雞野鶩同登俎春蚓秋
蛇總入奩君家兩行十二字氣壓鄴侯三萬籖葢以晉
史太宗贊貶子敬也然唐太宗力學右軍不能至復學
虞行書欲上攀右軍故大罵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豈
[088-8b]
父可比也
王羲之來戲帖黄麻紙字法清潤是少年所書滿一幅
其間數字難辨六朝寫經褊字注之後人復以雌黄塗
葢歳乆膠落字見五分在丁晉公孫受繪像恩澤者房
卜云晉公故物也欲以二十千見歸余即以其直取君
以與余來往議此帖書粘於後質於其鄰大姓賈氏得
二十千葢意其可贖也今十五年矣猶在賈氏曾經人
用薄紙搨書墨跡透數行仍汚净地深可歎息其家又
[088-9a]
有韓擇木八分一卷唐人薄紙摹五帖一幅
王羲之桓公破羌帖有開元印唐懐充跋筆法入神在
蘇之純家之純卒其家定直久許見歸而余使西京未
還宗室仲爰力取之且要約曰米歸有其直見歸即還
余遂典衣以增其直取回仲爰已使庸工裝背剪損古
跋尾參差矣痛惜痛惜
王右軍筆陣圖前有自寫真紙𦂳薄如金葉索索有聲
趙竦得之于一道人章惇借去不歸王右軍書家譜在
[088-9b]
山隂縣王氏右軍東方朔畫賛糜破處歐陽詢補之在
丁諷學士家歸宗室令畤劉涇以僧繇畫梁武帝像易

樂毅論智永跋云梁世摹出天下珍之其間書誤兩字
遂以雌黄治定然後用筆今世無此改誤兩字本流傳
余於杭州天竺僧處得一本上有改誤兩字又不闕唐
諱是梁本也
晉庾翼稚恭真跡在張丞相齊賢孫直清汝欽家古黄
[088-10a]
麻紙全幅無端末筆勢細弱字相連屬古雅論兵事有
數翼字上有竇蒙審定印後連張芝王廙草帖是唐人
偽作薰紙上深下淡筆勢俗甚語言無倫遂使至寶雜
於瓦礫可歎余屢言與汝欽不肯拆也
濮州李丞相家多書畫其孫直祕閣李孝廣收右軍黄
麻紙十餘帖一様連成卷字老而逸暮年書也略記其
數帖辭一云白石枕殊佳物深感卿至一云卿事時了
甚快羣凶日夕云云此使鄴下一日為戰塲極令人惆
[088-10b]
悵豈復有慶年之樂耶思卿一面無縁可歎可歎一云
九日以當力見一云重熈八日過信安一云祠物當治
䕶信到便遣來忽忽善錯也一云謝書云云今送一云
鶻等不佳令人弊見此輩吾衰老不復堪此餘不記也
後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徳樂道今印見在余家先
君嘗官濮與李柬之少師以碁友善意其奕勝之余時
未生此帖一卷世未見其比故是右軍名扎也又有歐
陽詢故事十餘帖老筆相連其子通書評書一卷張顛
[088-11a]
絹帖一卷七八帖乃少時書並在李孝廣處
中貴髙樓楊氏收數帖蕭思話表一思話字有鍾法此
乃無而武帝批答四字君臣筆氣一同紙古後破前完
此是唐人所為然亦佳作今人不能為也又王珉書真
草是真跡有鍾張法張翼當是作宋翼魏人非真有阮
研草帖奇古非偽又一帖如竹片書亦好事者為之並
無古印跋可考
陳僧智永真草書歸田賦在襄陽魏泰處後有一跋題
[088-11b]
云開成某年白馬寺臨一過潭記白麻紙書世人收智
永書未有若此真也虞世南出於此書魏誤題曰虞世
南書耳
唐彭王傅徐浩書贈張九齡司徒告浩九齡之甥在其
孫曲江仲容處用一尺絹書多渴筆有鋒芒辭云正大
厦者柱石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雄名殁
猶稱其盛徳飾終未允於人望加贈特至於國章故荆
州大都督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相開元之際寅亮
[088-12a]
成功讜言定於社稷先覺合於蓍蔡永懐賢相可謂大
臣束帛所加樵蘇必禁荆州之贈相府未崇爰從八命
之秩更重三台之位可特贈司徒嘗借留余家半月唐
中書令褚遂良枯木賦是粉蠟紙榻書後有未能二字
余辨是雙鈎唐人不肯欺人若無此雙鈎二字則皆以
為真矣在承議郎夀春魏綸處余於潤州見之
智永千文唐粉蠟紙榻書内一幅麻紙是真跡末後一
幅上有雙鈎摹字與歸田賦同意也料是將真跡一卷
[088-12b]
各以一幅真跡在中榻為數十軸若末無鈎填一字固
難辨也是賈安公物作潤筆送王荆公其弟安國得之
今在葉濤處安國婿也有古跋云契濶艱難不敢失墜
學歐陽詢行體
唐越國公鍾紹京書千文筆勢圓勁在丞相恭公孫陳
并處今為宗室令穰所購諸貴人皆題作智永余驗出
唐諱闕筆及以遍學寺碑對之更無少異大年於是盡
剪去諸人䟦余始跋之
[088-13a]
吕夏卿子通直君有歐陽詢草書千文蔡相跋為智永
通直出示余欲跋答以必改評乃跋君欣然遂於古紙
上跋正通直君失其名字
唐人臨智永千文半卷在丞相蘇頌家
蘇耆家蘭亭三本一是參政蘇易簡題賛曰有若像夫
子尚興闕里門虎賁類蔡邕猶旁文舉尊昭陵自一閉
真跡不復存今余獲此本可以比璵璠第二本在蘇舜
元房上有易簡子耆天聖歳跋范文正王堯臣參政跋
[088-13b]
云才翁東齋書嘗盡覽焉蘇治才翁子也與余友善以
王維雪景六幅李王翎毛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易得
之毫髮備盡少長字世𫝊衆本皆不及長字其中二筆
相近末後&KR0900筆鈎迴筆鋒直至起筆處懐字内折筆抹
筆皆轉側褊而見鋒蹔字内斤字足字轉筆賊毫隨之
於斫筆處賊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嘗有也此定是
馮承素湯普徹韓道政趙模諸葛正之流榻賜王公者
碾花真玉軸紫錦裝背在蘇氏舜元房題為褚遂良摹
[088-14a]
余跋曰樂毅論正書第一此乃行書第一也觀其改誤
字多率意為之咸有褚體餘皆盡妙此書下真跡一等
非深知書者未易道也贊曰熠熠客星豈晉所得養器
泉石留腴翰墨戲著標談書存焉式鬱鬱昭陵玉盌已
出戎温無類誰寶真物水月非虚移模奪質繡繰金鐍
瓊機錦綍猗歟元章守之勿失第三本唐粉蠟紙摹在
舜欽房第二本所論數字精妙處此本咸不及然固在
第一本上也是其族人沂摹葢第二本毫髮不差世當
[088-14b]
有十餘本一絹本在蔣長源處一紙本在其子之文處
是舜欽本一本在滕中處是歸余家本也一本在之友

泗州南山杜氏父為尚書郎家世杜陵人收唐刻板本
蘭亭與余家所收不差有鋒勢筆活余得之以其本刻
板回視定本及近世妄刻之本異也此書不亡于後世
者賴存此本遇好事者見求即與一本不可再得世謂
之三米蘭亭
[088-15a]
宗室叔盎收蘭亭遂不及吾家本在舜欽本上因重背
易其後背紙遂乏精采然在都門最為佳本王鞏見求
余家印本曰此湯普徹所摹與贈王詵家摹本一同今
甚思之欲得此以自解爾錢塘闗景仁收唐石本蘭亭
佳於定本不及余家板本也
唐太師顏真卿不審乞米二帖在蘇澥處背縫有吏部
尚書銓印與安師文家争坐位帖責峽州别駕帖縫印
一同争坐位帖是唐畿縣獄狀磓熟紙韓退之以用生
[088-15b]
紙録文為不敏也生紙當是草上所用内小字是於行
間添注不盡又於行下空紙邊横寫與刻本不同此帖
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天
真罄露在於此書石刻粗存梗槩爾余少時臨一本不
復記所在後二十年寶文謝景温尹京云大豪郭氏分
内一房欲此帖至折八百千衆乃許取視之縫有元章
戲筆字印中間筆氣甚有如余書者面喻之乃云家世
收久不以公言為然
[088-16a]
峽州别駕帖白麻紙真字云疎拙抵罪聖慈含𢎞猶佐
列藩不逺伊邇是也字類糾宗碑清甚又祭濠州使君
文鹿肉帖並是魯公真跡
山陽簿張君齊賢丞相之後收魯公二帖云奏事官至
又曰為憲之功後帖張溆郎官求類帖乞米帖及李太
保帖
朱巨川告顏書其孫灌園屢持入秀州崇徳邑中不用
為䕃余以金梭易之又一告類徐浩書在邑人王𠂻處
[088-16b]
亦巨川告也劉涇得余顏告背紙上有五分墨至今裝
為秘玩然如徐告粗有徐法爾王詵與余厚善愛之篤
一日見語曰固願得之遂以韓馬易去馬尋於劉涇處
換一石也此書至今在王詵處
送劉太沖序碧牋書王欽臣故物後有王參政名印王
云因與唐坰兩出書各誤收卷去坰以將才不偶命而
徳其無鄰字剪去碧牋宜墨神彩艷發龍蛇生動覩之
驚人不裝背揭去背紙以厚紙散卷之略一出即卷去
[088-17a]
其子云與智永千文栁公權書栁尊師誌歐陽鄱陽帖
並同塟矣亦可歎息也或謂密為王詵購去
蘇之才收碧牋文殊一幅魯公妙跡又有與夫人帖一
幅當是其㛐今在王詵家
魯公寒食帖綾紙書在錢勰處世多石刻
魯公一軸五帖見石裔言在兄處副車之孫也
懐素絹帖第一帖胸中刺痛第二帖恨不識顏尚書第
三帖律公好事是懐素老筆並在安師文處元祐戊辰
[088-17b]
嵗安公攜至留吾家月餘臨學乃還後有吕汲公大防
已下題今歸章公惇
懐素千文絹本真跡在蘇液家沈遘家刻板本是後歸
章惇家
懐素詩一首絹上真迹王鞏易與王詵家
懐素絹帖一軸雜論故事後人分剪為二十餘處王詵
累年遂求足元數又一云史陵者絹帖以六朝古賢一
幀易與王詵
[088-18a]
懐素書任華歌真跡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在
王詵家詵云尚方有其後三幅
懐素草書祝融髙坐對寒峰緑絹帖兩行此字最佳石
紫微常刻石有六行今不見前四行問夷庚云與王欽
臣家雜色纈絹背以詩代懐帖同軸今聞王之子為宗
室所購是懐素天下第一好書也
懐素自敘真迹在蘇泌家前一幅破碎不存其父集賢
校理舜欽自寫補之
[088-18b]
懐素草書楮紙三幅在故相洛陽張公孫直清家
馮京家收懐素絹上詩一首張伯髙少時絹上草書兩
幅張書今歸薛紹彭
薛紹彭有懐素一軸絹書肅宗行書綾紙千文購于錢
景湛處又王仲至處諸書麻紙一幅楊凝式小字黄麻
紙一幅余皆見之歐陽詢孝經一卷薛臨寄錢公未見
真跡
唐率府長史張顛字伯髙真跡四帖在杭州陸氏大姓
[088-19a]
家舊有五帖第一秋深第二前發第三汝官第四昨日
第五承顔今所存四帖汝官後有古印文記不可辨昨
日承顏二帖小襞紙也陸氏子素從闗景仁學闗因借
摹三大帖余丱見石本于闗中宋氏及官桂林闗把為
使者語及始知石在闗氏又五年官潭闗杞通判邠州
以石本見寄又三年官杭而闗景仁為錢塘令因陸氏
子登第者來謁與闗同往謝而閲之獨失秋深第一帖
詰之顰蹙而言嘉祐中為太守沈遘借閱拆留余遣工
[088-19b]
摹餘帖即歸詰遘弟遫時為郡從事乃云在其姪延嗣
處余往見遂得閲後購得之
張伯髙虎兒等三帖楮紙非真跡在王詵家蘇氏物也
黄魯直贈小兒詩云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
郎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取此為故事也
張伯髙賀八清鑑帖楮紙真跡字法勁古不類他書世
間伯髙第一書也蘇液家世多石刻後歸章惇家伯髙
全本千文曾孝藴云在京師謝氏處謝氏景温寶文逺
[088-20a]
族也
伯髙五帖黄麻紙少時書辭云往往興來五指包管等
是也在楊傑家傑父學草故收得遂語斷處即剪作一
軸黄油拳經紙與王仲至千文一同並無古印跋伯髙
名犯廟諱字余於皎然詩集中得之
蘇之純藏張顛草書又蘇泌房所藏詞云國士何日得
至南中皆非伯髙真跡亦無古印跋
唐坰處黄楮紙伯髙千文兩幅與刁約家兩幅一同是
[088-20b]
暮年真跡每辨六七字刁氏者後有李唐徐鉉跋為人
偽刻建業文房之印印之連合縫印破字每見令人歎

唐辯才弟子草書千文黄麻紙書在龍圖閣直學士吳
郡滕元發處滕以為智永書余閲其前空才字全不書
固已疑之後復空永字遂定為辯才弟子所書故特闕
其祖師二名耳
唐虞世南枕卧帖雙鈎唐摹在闗把處上有禇氏圖書
[088-21a]
古印闗嘗謂余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於梁栱内藏一
函古摹帖數十本所可記者王右軍十七帖世南枕卧
帖十鬭九帖褚遂良奉書寧帖上皆有褚氏圖書印毫
髮乾濃畢備闗與僧善購得枕卧十鬬九奉書寧三帖
虞書積時帖古雙鈎摹在洛陽李熈處維之孫也縫亦
有褚氏印余嘗借摹
世南理頭眩藥方雙鈎摹本在鮑𫝊師家後為俗人添
入羲之兩字𫝊入晉州法帖以為羲之書聾瞽可笑
[088-21b]
虞世南書經在虞僧寺
世南汝南公主銘起草洛陽王䕶處見摹本云真迹在
洛陽好事家有古跋後十年見真迹在故相張公孫直
清處其後止貞觀十年十一月丁亥朔十六日旁小字
注云赫赫髙門在裴丞相家是其銘然此幅文但至半
而止行下有空白紙猶空十一字此葢卒日猶未言塟
也闕文尚多安得便言赫赫髙門不當後幅却與前幅
不相連屬也其前褾紅綾色如新有名幾𤣥題其褾云
[088-22a]
故祭酒崔十八丈綽常與冦章賀拔惎皆以鑒賞相尋
每稱伏膺虞書多歴年所自會昌以來時覩斯帖因致
其真𨽻有加頃年崔丈每送予兄弟下第東歸必云此
去獲見汝南帖亦何減於昇第耶所惜者闕其銘文耳
咸通二年春於存神室輟獻子凝良足嗇愛也幾𤣥不
知何人也虞帖為時所重如此今好事家絶不曾見真
跡摹本枕卧積時蚛牙頭風四摹帖一闗中刻石帖今
法帖所載耳世最少者子敬虞帖今好事家一字亦無
[088-22b]

唐僧髙閑草書千文楮紙上真迹在李熙處
唐禮部尚書沈傳師書道林寺詩在潭州道林寺四絶
堂以杉板略薄布粉不葢紋故歳久墨不脱至裴度書
杜甫詩粉多只存一甫字在松板節余嘗為杜板行以
紀其事沈板余官潭留書齋半嵗臨學後為摹石僧希
白摹務欲勁快多改落筆端直無縹緲縈回飛動之勢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楮冊小楷在潭
[088-23a]
州南楚門外胡世淳處
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牌在潭州道林寺筆力勁險勾勒
而成有刻板本又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
筆力皆真率可愛
唐末人學歐尤多四明僧無作學真字八九分行字肥
弱用筆寛又有七八家不逮此僧唐賊張廷範亦學歐
陽詢多有此賊跋一雙鈎摹歐帖上有此賊印云清河
張廷範印及題曰便是至寶也惜之惜之永為所寶之
[088-23b]
寶皆學歐行余跋曰唐𢎞文館學士歐陽詢書唐人所
摹後一行印文曰清河張廷範私記廷範唐賊也時衰
代替賊之所好涉于衣冠此攘奪所生也今太平君子
或富貴則崇貨利乃賊所先故不剪除既著其賊又為
太平君子之勸其書札印記翩翩自喜之心忘其為賊
之著也嗟乎國初孫妃弟驃騎孫思皓學歐本朝無人
過也
歐陽詢黄麻紙草書孝經是馬季良龍圖孫大夫直温
[088-24a]
所收今歸薛紹彭家
宗室令穰收歐陽詢三軸第一軸蘇彥語箴次幅故事
兩段有開元縫印翰林之印李林甫等臣跋及知書樓
官名氏末後唐賊蔣𤣥暉題宣徽兩院使印余以智永
三行帖陸柬之頭陁寺碑一幅易得語箴第二軸草帖
五紙第三帖行書故事皆有開元姚宋印跋草帖乃暮
年書精彩動人行書少時書也
歐陽詢草書也字末筆倒麽不見其所出余家得正觀
[088-24b]
御府右軍三帖末後一帖也字乃歐法所出世之真跡
與石刻帖並無此也字耳
[088-25a]
  書史卷下米芾/
歐陽詢碧牋草聖四幅在故相齊賢孫張公直清處孫
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
乃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
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又有千文一本是少年書不逮書
譜並在王鞏家今歸王詵家
陳賢草書帖六七紙字亦奇逸難辨如日本書上亦有
唐氏雜迹字印在李瑋家又多似歐陽詢草
[088-25b]
洪元慎集右軍越州寺碑真迹在越州僧正子文處嘗
通書許借未果余託提刑喬執中攜告往質㸔亦不肯
出欲㳂幹至越會家難不果去今要度牒易
陸柬之十八學士贊西京留臺王瓘云在舍弟珪處老
子西昇經裴度栁公權跋為禇公書與閻立本畫圖同
在馮當世家吾見之皆非也是唐初書畫與栁跋是真
跡二君亦不能鑒耳
唐髙閑書令狐楚詩在尚書李常家
[088-26a]
栁公權紫絲靸蘭亭詩二帖待制王廣淵摹石跋云龍
圖大諫李公帥府暇日出書因請摹石乃李柬之少師
也洛陽人今在富鄭公子宿州使君家
唐摹皇象急就章有𨽻法在故相張齊賢孫直清處
唐李邕四帖内一帖碧牋有唐氏雜迹印勾徳元圖書記
陳氏圖書印與石夷庚所藏多熱帖同自丁喬大夫歸
章惇家丁晉公故物也
多熱要葛粉帖白麻紙上有唐氏雜迹印陳氏圖書印
[088-26b]
勾徳元圖書印乃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前宿
州支使夷庚處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惠鹿帖真迹余過
莆上於夷庚處易得之光八郎帖今歸王詵吕公孺處
李邕三帖第一改少傅帖深黄麻紙淡墨淳古如子敬
第二縉雲帖淡黄麻紙第三碧牋勝和帖以尚書戸部
印印縫古印有陳氏圖書勾徳元圖書記唐氏雜迹印
丙子嵗第一歸薛紹彭第二歸髙公繪第三余以六朝
畫古賢韓馬銀博山金華洞天石古鼎復忘記數種物
[088-27a]
易得于其孫端問余嘗以碧牋臨三帖與真無異吕復
攜去裝褫矣陳氏台僊勾徳元唐氏三人者大是一賞
鑒人世之名書上無不有其書印徳元當是中正本朝
人通史學
馮京家收唐摹黄庭經有鍾法後有褚遂良字亦是唐
一種偽好物
李錞收唐人歐行書兵箴劉沖之丞相家物
劉涇書來漣漪曰收唐絹本蘭亭無奇獲且漫眼耳殊
[088-27b]
非自摽制語也余答以詩曰劉郎無物可縈心沈迷蠧
縑與斷簡求新不獲狂時發自謂下取且漫眼猗嗟斯
人今實尠我欲從之官有限何時大呌劉子前跽閲墨
皇三復返君貽余詩嘗曰祕笈墨皇曾敬識林希送余
詩壺嶺共傾銀霅水墨皇猶展玉樓風壺嶺謂硯山也
劉涇倅莫王貽永侍中孫為守得摹帖一卷乃胄曹參
軍李懐琳偽作七賢帖後人所撰也内搏赤猿帖云僕
不想歘爾夢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良久反覆余乃觀
[088-28a]
天背地覩穹亦當不爽但僕之不達安得不憂吉乎報
我凶乎詳告三日阮籍白繇君此帖比今刻石字多乃
懐琳所撰語也而法書要錄所載七賢帖太宗知其偽
愛之以貞觀字印之入御府又有李氏衛帖云衛稽首
和南近奉勑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衞不能拔
賞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多歴年二十著詩論草隷通
解不敢上呈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
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
[088-28b]
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此帖比今閣帖字亦
多亦其所撰也次無名帖次郗超帖亦摹在閣帖中次
陸機衛恒帖衛亦摹入閣帖也後余以畫易于劉涇分
前四帖與李錞皆貞觀間一種偽好物
楊凝式字景度書天真爛熳縱逸類顏魯公争坐位帖
祕閣校理蘇澥家有三帖第一白麻紙曰景度上大僊
第二第三小字與薛紹彭家所藏正書相似余三次易
得後以第一易與王詵第二易與劉涇余家今收楮紙
[088-29a]
上詩云春來氷未泮冬至雪初晴為報方袍客豐年瑞
已成王以畫易于趙叔盎紛披老筆王安石少嘗學之
人不知也元豐六年余始識荆公于鍾山語及此公大
賞歎曰無人知之其後與余書簡皆此等字
張直清家楊凝式數帖真行甚好
劉瑗收碧牋王帖上有勾徳元圖書記保合太和印及
題顯徳嵗嘗愛吾家顧愷之浄名天女欲以畫易吾答
以若有子敬帖便可易伯玉答曰此猶披沙揀金此語
[088-29b]
甚妙余白首收晉帖止得謝安一帖開元建中御府物
曾入王涯家右軍二帖貞觀御府印子敬一帖有褚遂
良題印又有丞相王鐸家印記及有顧愷之戴逵畫浄
名天女觀音遂以所居命為寶晉齋朱長文收錦織成
諸佛濶四赤長五六赤上有織成牌子題晉永和年造
與余家一古書囊織成山水神僊錦一同雲鳳山禽猿
鹿如畫也
余收子敬范新婦唐摹帖獲于蘇激家後有倩仲跋余
[088-30a]
題詩曰貞觀欵書丈二紙不許兒奇專父美何為寥寥
寶是似遭亂真歸火兼水千年誰人能繼趾不自名家
殊未智嗟爾方來眼須洗玉&KR0604金題半歸米又和云雲
物龍蛇森動紙父子王家真濟美張翼小兒寧近似滄
溟浩對蹄&KR0008水騰蛇無足鼯多趾以假易真信用智龜
澼雖多手屢洗卷不生毛誰似米又和云直裂紋勻真
古紙跋印多時俗眼美誠懸尚復誤疑似有渭方能辨
涇水真偽頭面拳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寶軸時開心
[088-30b]
一洗百氏何人𫝊至米黄庭堅和題于後云王令遺墨
方尺紙尾題倩仲實子美百家藏本略相似如日行天
見諸水拙者竊勾輒斬趾田恒取齊并聖智錦囊昏花
百過洗湖海濯纓人姓米蔣之奇一韻和三首吕升卿
和二首林希和三首劉涇和兩首余章和一首余後二
首又再和者共成一軸林子虚借去未還
劉涇收許渾烏絲欄手寫詩一百篇字法極不俗第一
篇湘潭雲盡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來盡是面覩西南
[088-31a]
世界一段物色自有識者知之剪前一幅易與杜介一
幅在王詵處
劉涇在宿州平生初收白麻紙臨顏書太沖序乃其祕
笈第一物至潤收封敖行李文饒太尉告許渾詩次得
智永板本千文其後得余家十七帖日本書及日本告
吴融司空圖贈𧦬光歌張顛𧦬光亞栖等書韓馬戴牛
又楊傑處得貞觀御府内史官奴帖余以十七帖以下
諸物易歸余家余先於唐坰處易得右軍尚書帖云得
[088-31b]
于僧清道亦有貞觀印印文遂復合仍帶元截紙痕一
條故一物也林希見余家此軸嗟嘆云相府所有殆不
過是希嘗見閣下一卷貞觀字印相去五寸許不相連
若真印印則四枚理無平勻若偽雕必只一鈕用皆齊
一也余聞之愠甚懶展閲愠極試取視之左右上下無
一相當者疾呼輿過林語所以公擊節曰公此書愈妙
也此公精思如此方是時劉涇不信世有晉帖後十五
年始得子鸞字帖云是右軍余云恐是陳子鸞未經余
[088-32a]
目後薛紹彭書來亦云六朝書又得梁武像見報余時
使漣漪答君詩云劉郎收畫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
十年之後始聞道取吾韓戴為神奇邇來白首進道奧
學者信有髓與皮始知十箧但遮壁牛馬祗可裹弊帷
峩峩太平老寺主白紗冒首無冠蕤武士後列肅大劍
宫女旁侍顰修眉神清眸子知寡欲齒露唇反法定饑
世人覩服似摩詰不識六朝居士衣僧繇勿輒亂唐突
梁時筆法了可知道子見之必再拜曹盧何物望藩籬
[088-32b]
本當第一品天下却縁顧筆在漣漪劉君既收右軍子
鸞帖作贊見寄其略曰執黑帝矩作黑風雨大一尺許
星五十五奇文也時君罷虢州未别除余戲答曰清明
去郡則得郡安用作業解洗業以戲之薛紹彭以書畫
情好相同嘗寄書云書畫間久不見薛米余答以詩云
世言米薛或薛米猶言弟兄與兄弟四海論年我不卑
品定多知定如是劉涇過薛見書大呌書來云云余答
以詩云唐滿書奩晉不收却縁自不信雙眸發狂為報
[088-33a]
豢龍子不怕人稱米薛劉劉君舊不收晉帖云無真只
收唐帖故有是句
余臨大令法帖一卷在常州士人家不知何人取作廢
帖裝背以與沈括一日林希會章惇張詢及余於甘露
寺浄名齋各出書畫至此帖余大驚曰此芾書也沈悖
然曰某家所收久矣豈是君書芾笑曰豈有變主不得
認物耶
余居蘇與葛藻近居毎見余學臨帖即收去遂裝黏作
[088-33b]
二十餘帖傚名畫記所載印記作一軸裝背一日出示
不覺大笑葛與江都陳史友善遂贈之君以為真余借
不肯出今在黄村家
余臨張直清家虞永興汝南公主墓誌浙中好事者以
為真刻石右軍帖尤多
裝書褾前須用素紙一張捲到書時紙厚已如一軸子
㸔到跋尾則不損古書所用軸頭以木性輕者紙多有
益於書油拳麻紙硬堅損書第一池紙勻硾之易軟少
[088-34a]
毛澄心其製也今人以歙為澄心可笑一卷即兩分理
軟不耐卷易生毛古澄心以水洗浸一夕明日鋪於車
上㬠乾漿硾已去紙復元性乃今池紙也特𢷬得細無
筋耳古澄心有一品薄者最宜背書台藤背書滑無毛
天下第一餘莫及
唐人背右軍帖皆硾熟軟紙如綿乃不損古紙又入水
蕩滌而㬠古紙加有性不糜葢紙是水化之物如重抄
一過也余每得古書輒以好紙二張一置書上一置書
[088-34b]
下自傍濾細皂角汁和水霈然澆水入紙底於葢紙上
用活手軟按拂垢膩皆隨水出内外如是續以清水澆
五七遍紙墨不動塵垢皆去復去葢紙以乾好紙滲之
兩三張背紙已脱乃合于半潤好紙上揭去背紙加糊
背焉不用絹壓四邊只用紙免摺背重弸損古紙勿倒
襯帖背古紙隨隠便破只用薄紙與帖齊頭相挂見其
古損斷尤佳不用貼補古人勒成行道使字在筒瓦中
乃所以惜字今俗人見古厚紙必揭令薄方背若古紙
[088-35a]
去其半損字精神一如摹書又以絹帖勒成行道一時
平直良久舒展為堅所隠字上却破京師背匠壊物不
少王詵家書畫屢被揭損余諭之今不復揭又好用絹
背雖熟猶新硬古紙墨一時蘇磨落在背絹上王所藏
書譜桓謝帖俱為絹磨損近好事家例多絹背磨損面
上皆成絹文余又以右軍與王述書易得唐文皇手詔
以棗花黄綾背詔面上一齊隠起花紋余尋重背以台
州黄巖藤紙硾熟揭一半背滑浄軟熟卷舒更不生毛
[088-35b]
余家書帖多用此紙一一手背手裝方入笈古背佳者
先過自揭不開乾紙印了面向上以一重新紙四邊著
糊黏桌上帖上更不用糊令新紙虚弸壓之紙乾下自
乾慎不可以帖面金漆桌揭起必印墨余背李邕光八
郎帖光王琚也揭起黏一分墨在金漆桌上一月餘惜
不洗桌此帖今易與王詵上有唐氏雜迹陳氏圖書印
得于石夷庚昌言故物也後石攜第三厲少府到京帖
王因與以五十星洗鑼不肯易今居陳州有右軍古鳳
[088-36a]
池紫石硯蘇子瞻以四十千置往矣古硯心凹所謂硯
瓦如銅瓦筆至水即圓古書筆圓有助于器也今世傳
古畫晉賢圖猶存其製余收晉硯一智永硯一心如臼
天章寺僧所獻也
右軍唐摹四帖一帖有裹鮓字薛道祖所收命為裹鮓
帖兩幅是冷金硬黄一幅是楮薄紙摹右軍暮年更妙
帖也其一幅云欲與彥仁集界上平自可且何所諮人
乃王道平平其平字音便又見晉人語氣上有𢎞文印
[088-36b]
印在帖心面上不印縫四邊亦有小開元字印御府帖

宋子房收得唐開元摹右軍帖末有李林甫等臣跋今
歸王詵翰林印皆在也内異熱一帖歸薛紹彭
王詵收勑二道是賜浙西節度旌節與顏魯公前中書
門下如今制後郭子儀書名立人無下一畫字長題日
月到真卿二字名如今落日押字左手下角孔目官名
又知唐勑制皆真名不花押今時以片紙黏於前頭連
[088-37a]
勑落日書押字如常式文牒似不敬也三公第一等人
各書名雖大紙吏文亦足收也許彥先有南州刺史告
真卿二字吏部尚書時字甚淳勁
蘇耆書畫紀述與鳳師賞閲數日内史與王述書乃云
此郡之弊不謂頓至於此諸逋滯非復一條獨坐不知
何以為治自非常才所濟吾無故捨逸而就勞歎恨無
所復及爾交人事請託亦未見北都冀得小差須日當
何理此帖刻在江南十八家帖中本朝以碑本刻八十
[088-37b]
卷中較之不差毫髮
又二帖云增慨安西是也上有筆精墨妙印蘇耆題三
字余得於王詵以文皇手詔易之文皇詔宋素臣尚書
家物余跋贊云龍彩鳳英天開日升亟戡多難力致太
平雲章每發目動神驚
晁端彥收懐素與皇少卿簡大紙一軸筆勢簡古老筆
也是書障索潤筆簡
吕昌道大夫家有懐素兩帖少年所書也今歸錢勰家
[088-38a]
又王欽臣侍郎有懐素以詩代懐寄浩公碧緑地雜色
纈上草書老筆特妙
吕穆仲侍郎收李陽氷白麻篆一卷筆細與縉雲石刻
相似
文勛有一軸黄麻篆陽氷少時書
蘇台文收張從申墨迹一卷是唐坰言余未見
夢英諸家篆皆非古失實一時人又從而贈詩使人愧

[088-38b]
唐𤣥度諸體書粗有古意李瑋家一様有兩册
世傳秦𫝊國璽多種唐同時傳二本題曰其一徐浩本
其一越州刺史王密本徐螭鈕王雀鈕何所審定相國
寺中有刻作板本賣又一本潤僧收與印本又不同葢
以藍田水蒼玉為之取水徳而魚蟲鶴蟮蛟龍皆水族
物大略是取此義以扶水徳然帝王自有真符爾
關景輝家刻石子敬帖節過觸事云云甚奇妙云真迹
在越州石元之大夫家今在其子縣尉處
[088-39a]
畫摹多似人物馬牛尤易似書臨難似第不見真耳對
之則慚惶殺人
蘇州邵元伯中允之子收蘇沂所摹張顛賀八清鑑帖
與真更無少異又摹懐素自敘嘗歸余家今歸吾友李
錞一如真跡
程師孟語余四十千置得古摹蘭亭一本白玉軸欲出
示竟不曾取今在子宏處王安上曾見之
唐人摹右軍丙舍帖暮年書在吕文靖丞相家淑問處
[088-39b]
法書要録載是臨鍾繇帖薛紹彭摹得兩本一以見贈
栁公權書隂符經有會昌月日姓名為馬玘借去未還
今知其子永稽能保惜在合肥江南文房物也
王仲修收唐湖州刺史楊漢公書有鍾法與襄州羅讓
能書碑同余家亦收一幅後題會昌年臨寫鍾表今易
歸薛紹彭家
唐司議郎陸柬之書頭陀寺碑前少兩幅獲于吳郡世
未有此書内空山字後筆以氏族志檢之父名山才遂
[088-40a]
以為定及王詵處收錢氏陸臨蘭亭遂皆空山字王仲
孜收蘭亭詩一卷詞云悠悠大象運殆是一種分開物
余以頭陀碑一幅及智永帖換宗室令穰歐書語箴一
幅與薛紹彭分收
智永臨右軍五幅獲于吳郡末云𤣥度忽腫至可憂慮
疾候自恐難耶史稱𤣥度服巨勝實莫知所終此可鑒
也因托薛紹彭書考妣會稽公襄陽丹陽二太夫人告
贄為潤筆薛以書畫還往出處必因每以鑒定相髙得
[088-40b]
失評較余在漣漪寄君詩云老來書興獨未忘頗得薛
老同徜徉天下有識誰鑒定龍宫無術療膏肓淮風吹
㦸稀訟牒典客閉閤閑壺漿吟樹對山風景聚墨池濯
研龜魚藏珠臺寶氣毎貫月月觀桂實時飄香銀淮燭
天限織女煙海括地生靈光攜兒乃是翰墨侣挾竹不
使輿衛將象管鈿軸映瑞錦玉麟棐几鋪雲肪依依煙
華動勃鬱矯矯龍蛇起混茫持此以為風月伴四時之
樂渠未央部刺不糾翰墨病聖恩養在林泉鄉風沙漲
[088-41a]
天烏冒客胡不東來從此荒
薛書來云購得錢氏王帖余答以李公炤家二王以前
帖宜傾囊購取寄詩云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
人規公權醜怪惡札祖從兹古法蕩無疑張顛與栁頗
同罪鼓吹俗子起亂離懐素獦獠小解事僅趨平旦如
盲醫可憐智永硯空臼去本一步呈千嗤法帖所/載可見已矣
此生為此困有口能談手不隨誰云心存乃筆到天工
自是秘精微二王之前有髙古有志欲購忘髙貲殷勤
[088-41b]
分治薛紹彭散金購取重跋題薛和云聖草神蹤手自
持心潛模範識前規惜哉法書垂世久妙帖堂堂或見
遺寶章大軸首尾具破古欺世完使離當時鑒目獨子
著有如痼病工難醫至今所收上卷五流傳未免識者
嗤世間無論有晉魏幾人解得真唐隋文皇鑒定號得
士河南精識能窮微即今未必無褚獠寧馨動欲千金
貲古囊織縹可復得白玉為&KR0604黄金題葢謂弟子索重
價難購也
[088-42a]
薛書來云新收錢氏子敬帖獻之字上刮去兩字以為
孤子余以為操之字俗人恐以為操之故刮去因寄詩
為梁唐不收慰問帖云蕭李騃子弟不收慰問帖妙迹
固通神水火土更刼所存慰問者班班在箱笈使惡乃
神䕶不然無寸札自此輒畫相後人眼徒貶君和云聖
賢尺牘間吊問相酧答下筆或無意興合自妍㨗名迹
後人貴品第分真雜前世無大度危亂相乘躡白髮如
蓮帽騧馬似𤓰貼觸事為不祥凶語棄玉&KR0604料簡純吉
[088-42b]
書乃有十七帖當時博搜訪所得固已狹于此半千歳
歴世同灰劫真聖掃忌諱盡入淳化篋巍巍覆載量細
事見廣業唐人工臨寫野馬成百疊硬黄脱真迹勾填
本摹榻今惟典刑在後世皆可法
薛書來論晉帖誤用字余因作詩云何必識難字辛苦
笑揚雄自古冩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戲不當問
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
余嘗硾越竹光滑如金版在油拳上短截作軸入笈番
[088-43a]
覆一日數十張學書作詩寄薛紹彭劉涇云越筠萬杵
如金板安用杭油與池蠒髙壓巴郡烏絲欄平欺澤國
清華練老無他物適心目天使殘年同筆硯圖書滿室
翰墨香劉薛何時眼中見薛和云書便瑩滑如碑版古
來精紙惟聞蠒杵成剡竹光凌亂何用區區書素練細
分濃淡可評墨副以谿嵓難乏硯世間此語誰復知千
里同風未相見其論筆硯間物云研滴須琉璃鎮紙須
金虎格筆須白玉研磨須墨古越竹滑如苔更須加萬
[088-43b]
杵自對翰墨卿一書當千戸無錫唐氏有雙鈎右軍十
七帖有精彩錢塘僧了性收一卷楮紙一同唐坰家有
一卷是錢氏物紙白唐氏又收碧綾黄庭經云是褚遂
良書非也上有江南李重光清輝二字小印云是丁晉
公家族人所質錢氏所收浩博帖云臣節分嚴外無典
掌之所故不簿上而諸位咸有法書臨榻甚多常州使
君景湛房下往往為人購去薛紹彭收肅宗千文是也
上皆有希聖字印忠孝之家圓錢印錢氏書堂印錢勰
[088-44a]
房下有史孝山出師頌題作蕭子雲亦奇古又有寫白
樂天詩一首是唐人書亦秀潤天氣殊未佳顏魯公帖
緑棗花綾是唐人勾填圏深墨淺夫金玉為器毁之則
再作何代無工字則使其身在再寫則未必復工葢天
真自然不可預想想字形大小不為篤論人人若同此
中妙懐素自言初不知却是造妙語既再作不可復得
榻而藏諸何陋之有
古帖多前後無空紙乃是剪去官印以應募也今人收
[088-44b]
貞觀印縫帖若是黏著字者更不復再入開元御府葢
貞觀書武后時朝廷無紀綱駙馬貴戚丐請得之開元
購時剪印不去者不敢以出也天寳經安氏之亂内府
散蕩乃敢不去開元印跋再入御府也其次貴公家或
是賂入須除滅前人印記所以前後紙慳也今書更無
一軸有貞觀開元同用印者但有建中與開元大中𢎞
文印同用者皆此意也唐自是習成秘閣風氣相髙至
梁客將太常卿張廷範唐賊猶收書至多賊侵衣冠士
[088-45a]
崇殖貨所謂奪倫是何氣象姑蘇衣冠萬家毎嵗荒及
迫節往往使老婦駔攜書畫出售余昔居蘇書畫遂加

管軍苗履長子忘其名癸未歳都下法雲寺解后去長
安一大姓村居家其石匣中所藏玉軸晉魏古帖數十
軸目嘗見之余每入夢想洛陽有書畫友每約不借出
各各相過賞閲是宋子房言其人屢與王詵尋購得書
余嘗目為太尉書駔平生欲調洛蘇一官以購書畫不
[088-45b]
可得今老矣目加昏鑒不能精也
胡奕修家有徐浩書經未見
真紙色淡而勻净無雜漬斜紋皴裂在前若一軸前破
後加新甚衆
薰紙煙色上深下淺染紙濕色紙紋棲塵勞紙作蠒紋

畫可摹書可臨而不可摹惟印不可偽作作者必異王
詵刻勾徳元圖書記亂印書畫余辨出元字脚遂伏其
[088-46a]
偽木印銅印自不同皆可辨
印文須細圏須與文等我太祖祕閣圖書之印不滿二
寸圏文皆細上閣圖書字印亦然仁宗後印經院賜經
用上閣圖書字大印粗文若施於書畫占紙素字畫多
有損於書帖近三館秘閣之印文雖細圏乃粗如半指
亦印損書畫也王詵見余家印記與唐印相似姑盡換
了作細圏仍皆求余作篆如填篆自有法近世填皆無
如三省銀印其篆文皆反戾故用來無一宰相不被/罪雖没猶貶中書仍屢絶省公卿名完則朝廷安也
[088-46b]
御史臺印左戾史字倒屈入用來少有中丞得免者宣/撫使印從亡自置鮮有復命者人家私印大主吉凶也
貞觀開元皆小印便於印縫𢎞文之印一寸半許開元
有二印一印小者印書縫大者圈刓角一寸已上古篆
於鶺鴒頌上見之餘處未嘗有
王詵每余到都下邀過其第即大出書帖索余臨學因
櫃中翻索書畫見余所臨王子敬鵝羣帖染古色麻紙
滿目皴紋錦囊玉軸裝剪他書上跋連於其後又以臨
虞帖裝染使公卿跋余適見大笑王就手奪去諒其他
[088-47a]
尚多未出示又余少時使一蘇州背匠之子吕彥直今
在三館為胥王詵嘗留門下使雙鈎書帖又嘗見摹黄
庭經一卷上用所刻勾徳元圖書記乃余驗破者
本朝太宗挺生五代文物已盡之間天縱好古之性真
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無對飛白入神一時公卿以上
之所好遂悉學鍾王至李宗諤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學
其書肥褊朴拙是時不謄録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
惟趣時貴書矣宋宣獻公綬作叅政傾朝學之號曰朝
[088-47b]
體韓忠獻公琦好顔書士俗皆學顔書及蔡襄貴士庶
又皆學之王文公安石作相士俗亦皆學其體自此古
法不講能隷書者武勝留後劉瑗能草書者承議郎滕
中宗室仲忽能行書者宣德郎鮑慎由能篆書者宣徳
郎趙霆已上是學古人書者餘未見
 
 
 説郛卷八十八上
[088-48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八十八下    元 陶宗儀 撰
  海岳名言米芾/
歴觀前賢論書徴引迂逺比況奇巧如龍跳天門虎卧
鳳閣是何等語或遣辭求工去法逾逺無益學者故吾
所論要在入人不為溢辭
吾書小字行書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蹟跋尾閒或有之
不以與求書者心既貯之隨意落筆皆得自然備其古
[088-48b]
雅壯歳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葢取諸長處總
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江南吳𡷗登州王子韶大隷題榜有古意吾兒尹仁大
隷題榜與之等又幼兒尹知代吾名書碑及書大字更
無辨門下許侍郎尤愛其小楷云每小簡可使令嗣書
謂尹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詩云鬱鬱三大字蛟龍岌相纒今
有石本得視之乃是勾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普字
[088-49a]
如人握兩拳伸臂而立醜怪難狀由是論之古無真大
字明矣
葛洪天台之觀飛白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歐陽詢道
林之寺寒儉無精神栁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
筋骨裴休率意寫牌乃有真趣不陷醜怪真字甚易唯
有體勢難謂不如畫筆勺其勢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
已少鍾法丁道䕶歐虞筆始勺古法亡矣栁公權師歐
[088-49b]
不及逺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栁世始有俗書
唐官告在世為褚陸徐嶠之體殊有不俗者開元已來
縁明皇字體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時君所好經生字亦
自此肥開元已前古氣無復有矣
唐人以徐浩比僧䖍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也僧
䖍蕭子雲𫝊鍾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徐
浩為顏真卿辟客書韻自張顛血脉來教顔大字促令
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088-50a]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
蹟觀之乃得趣如顔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會主人意
修改披撆致大失真唯吉州廬山題名題訖而去後人
刻之故皆得其真無做作凡差乃知顔出於褚也又真
蹟皆無蠶頭鷰尾之筆與郭知運争坐位帖有篆籀氣
顔傑思也栁與歐為醜怪惡札祖其弟公綽乃不俗於
兄筋骨之説出於栁世人但以怒張為筋骨不知不怒
張自有筋骨焉
[088-50b]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
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世人多冩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
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
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實得之榜字固已滿世自
有識者知之
石曼卿作佛號都無回互轉摺之勢小字展令大大字
促令小是顛教顏真卿謬論葢字自有大小相稱且如
[088-51a]
冩太一之殿作四窠分豈可將一字肥滿一窠以對殿
字乎葢自有相稱大小不展促也余嘗書天慶之觀天
之字皆四筆慶觀字多畫在下各隨其相稱冩之挂起
氣勢自帶過皆如大小一般雖真有飛動之勢也
書至隷興大篆古法大壊矣篆籕各隨字形大小故知
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隷乃始有展促之勢而
三代法亡矣
歐虞褚栁顔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李邕脱
[088-51b]
子敬體乏纖濃徐浩晚年力過更無氣骨皆不如作郎
官時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晩年惡札全無妍媚此
自有識者知之沈𫝊師變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
御史蕭誠書太原題名唐人無出其右為司馬係南岳
真君觀碑極有鍾王趣餘皆不及矣
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有真蹟自顛沛字
起在唐林夫處他人所收不及也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布置穏不
[088-52a]
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變態貴形不貴苦苦生怒怒
生怪貴形不貴作作入畫畫入俗皆字病也
少成若天性習慣若自然兹古語也吾夢古衣冠人授
以摺紙書書法自此差進冩與他人都不曉蔡元長見
而驚曰法何太遽異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
名獨稱吾行草欲吾書如排算子然真字須有體勢乃
佳爾
顔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088-52b]
尹仁等古人書不知此學吾書多小兒作草書大段有
意思
智永硯成臼乃能到右軍若穿透始到鍾索也可永勉

一日不書便覺思澁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
之才恒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半山莊臺上多文公書今不知存否文公與楊凝式書
人尠知之余語其故公大賞其見鑒
[088-53a]
金陵幙山樓𨽻榜乃闗蔚宗二十一年前書想六朝宫
殿榜皆如是
薛稷書慧普寺老杜以為蛟龍岌相纒今見其本乃如
柰重兒握蒸餅勢信老杜不能書也
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為一好縈之便不工

海岳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
海岳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
[088-53b]
蔡襄勒字沈𨖚排字黄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復問卿
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
[088-54a]
  翰墨志髙宗御製/
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痩
或遒勁而不回或秀異而特立衆體備於筆下意簡猶
存於取捨至若褉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姿態横生
莫造其原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懐也法書中唐
人硬黄自可喜若其餘紙扎俱不精乃託名取售然右
軍在時已苦小兒輩亂真況流傳歴代之久贗本雜出
固不一幅鑒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逺惟識者久
[088-54b]
於其道當能辨也
余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初若食蔗㗋間
少甘則已末則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也故尤不忘於
心手頃自束髮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刑而心所嗜
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捨
筆墨故晩年得趣横斜平直隨意所適至作尺餘大字
肆筆皆成每不介意至或膚腴瘦硬山林丘壑之氣則
酒後頗有佳處古人豈難到也
[088-55a]
衞夫人名鑠字茂猗晉汝隂太守李矩妻善鍾法能正
書入妙王逸少師之杜甫謂學書初學衞夫人但恨無
過王右軍也
端璞出下巖色紫如猪肝密理堅緻潴水發墨呵之即
澤研試則如磨玉而無聲此上品也中下品則皆砂壤
相雜不惟肌理既麄復燥而色赤如後歴新坑皆不可
用製作既俗又滑不留墨且石之有眼余亦不取大抵
瑕翳於石有嫌況病眼假眼韻度尤不足觀故府所藏
[088-55b]
皆一段紫玉略無點綴
本朝士人自國初至今殊乏以字畫名世縱有不過一
二數誠非有唐之比然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書大書
飛帛分隷加賜臣下多矣余四十年間每作字因欲鼓
動士類為一代操觚之盛以六朝居江左皆南中士夫
而書名顯著非一豈謂今非昔比視書漠然略不為意
果時移事異習尚亦與之汙隆不可力回也
評書謂羊欣書如婢作夫人舉止羞澁不堪位置而世
[088-56a]
言米芾喜效其體葢米法欹側頗協不堪位置之意聞
薛紹彭嘗戲米曰公效羊欣而評者以婢比欣公豈俗
所謂重儓者耶
本朝承五季之後無復字畫可稱至太宗皇帝始捜羅
法書備盡求訪當時以李建中字形痩健姑得時譽猶
恨絶無秀異至熙豐以後蔡襄李時雍體製方入格律
欲度驊騮終以駸駸不為絶賞繼蘇黄米薛筆勢瀾翻
各有趣向然家雞野鵠識者自有優劣猶勝泯然與草
[088-56b]
木俱腐者
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葢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端
嚴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劒儼立廊廟草則騰蛟起
鳳振迅筆力穎脱豪舉終不失真所以齊髙帝與王僧
䖍論書謂我書何如卿僧䖍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三
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是臣無第二陛下無第一
帝大笑故知學書者必知正草二體不當闕一所以鍾
王輩皆以此榮名不可不務也
[088-57a]
晉起太極殿謝安欲使獻之題榜以為萬代寶當時名
士已愛重若此而唐人評獻之謂雖有父風殊非新巧
字勢疎痩如枯木而無屈伸若餓𨽻而無放縱鄙之乃
無佳處豈唐人能書者衆而好惡遂不同如是耶
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内芾於真楷篆隷不甚
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
沈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
然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髙視濶步氣韻軒昻殊未
[088-57b]
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醖釀風骨自然超逸也昔人謂支
遁道人愛馬不韻支曰貧道亦愛其神駿耳余於芾字
亦然又芾之詩文詩無&KR0771襲出風煙之上覺其詞翰同
有凌雲之氣覽者當自得
世傳米芾有潔疾初未詳其然後得芾一帖云朝靴偶
為他人所持心甚惡之因屢洗遂損不可穿以此得潔
之理靴且屢洗餘可知矣又芾方擇壻會建康段拂字
去塵芾釋之曰既拂矣又去塵真吾壻也以女妻之又
[088-58a]
一帖云乘借剰員其人不名自稱曰張大伯是何老物
輒欲為人父之兄若為大叔猶之可也此豈以文滑稽
者耶
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隷篆五體往往篆隷各成一家真
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筆意本不同每拘於點畫無放意
自得之蹟故别為戸牖若通其變則五者皆在筆端了
無閡塞惟在得其道而已非風神頴悟力學不倦至有
筆塚研山者似未易語此
[088-58b]
世有絳帖潭帖臨江帖此三書絳本已少惟潭帖為勝
者以錢希白所臨本也希白於字畫得佳處故於二王
帖尤邃若臨江則失真逺矣又淳化帖大觀帖當時以
晉唐善本及江南所收帖擇善者刻之悉出上聖規摹
故風骨異象皆存在識者鑒裁而學者悟其趣爾
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者以八法皆備不相附麗至側
字亦可正讀不渝本體葢隷之餘風若楷法既到則肆
筆行草間自然於二法臻極煥手妙體了無缺軼反是
[088-59a]
則流於塵俗不入識者指目矣吾於次敘得之因筆其
梗槩
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務簡易刪難省煩損複
為單誠非蒼史之蹟但習書之餘以精神之運識思超
妙使點畫不失真為尚故梁武謂赴急書不失蒼公鳥
跡之意顧豈皂吏所能為也又其敘草大畧雖趙壹非
之似未易重輕其體勢兼昔人自製草書筆悉用長毫
以利縱捨之便其為得法必至於此
[088-59b]
書學之弊無如本朝作字真記姓名爾其點畫位置殆
無一毫名世先皇帝尤喜書致立學養士惟得杜唐稽
一人餘皆體倣了無神氣因念東晉渡江後猶有王謝
而下朝士無不能書以擅一時之譽彬彬盛哉至若紹
興以來雜書游絲書惟錢塘吳説篆法惟信州徐兢亦
皆碌碌可嘆其弊也
昔人論草書謂張伯英以一筆書之行斷則再連續蟠
屈挐攫飛動自然筋骨心手相應所以牽情運用略無
[088-60a]
留礙故譽者云應指宣事如矢發機霆不暇激電不及
飛皆造極而言創始之意也後世或云忙不及草者豈
草之本旨哉正須翰動若馳落紙雲煙方佳耳
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
牆信手之愧前人作字煥然可觀者以師古而無俗韻
其不學臆斷悉掃去之因念字之為用大矣哉於精筆
佳紙遣數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觀存嘆賞之心以至
竹帛金石傳於後世豈止不冺又為一代文物亦猶今
[088-60b]
之視昔可不務乎偶試筆書以自識
宋虞龢論文房之用有吳興青石圓研質滑而停墨殊
勝南方瓦石今苕霅間不聞有此石硯豈昔以為珎今
或不然或無好事者發之抑端璞徽硯既用則此石為
世所略
唐何延年謂右軍永和中與太原孫承公四十有一人
修袚褉擇毫製序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絶代更
無凡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具别體就中之字有二
[088-61a]
十許變轉悉異遂無同者如有神助及醒後他日更書
數百千本終不及此余謂神助及醒後更書百千本無
如者恐此言過矣右軍他書豈減褉帖但此帖字數比
他書最多若千丈文錦卷舒展玩無不滿人意軫在心
目不可忘非若其他尺牘數行數十字如寸錦片玉玩
之易盡也
本朝自建隆以後平定僭偽其間法書名蹟皆歸秘府
先帝時又加採訪賞以官聨金帛至遣使詢訪頗盡探
[088-61b]
討命蔡京梁師成黄冕輩編類真贗紙書縑素備成巻
帙皆用皂鸞鵲木錦褾裭白玉珊瑚為軸秘在内府用
大觀政和宣和印章其間一印以秦璽書法為寶後有
内府印標題品次皆宸翰也捨此褾軸悉非珍藏其次
儲於外秘余自渡江無復鍾王真跡間有一二以重賞
得之褾軸字法亦顯然可驗
智永禪師逸少七代孫克嗣家法居永欣寺閣二十年
臨逸少真草千文擇八百本散在浙東後并褉帖𫝊弟
[088-62a]
子辯才唐太宗三召恩錫甚厚求褉帖終不與善保家
傳抑何重也余得其千文藏之
楊凝式在五代最號能書每不自檢束號楊風子人莫
測也其筆札豪放傑出風塵之際歴後唐漢周卒能全
身名其知與字法亦俱髙矣在洛中往往有題記平居
好事者并壁匣置坐右以為清玩
余嘗謂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物迹出窈㝠未易以
㸃畫工便為至極蒼史始意演幽發為聖跡勢合卦象
[088-62b]
徳該神明開闔形制化成天下至秦漢而下諸人悉胸
次萬象布置模範想見神游八表道冠一時或帝子神
孫廊廟才器稽古入妙用智不分經明行修操尚髙潔
故能發為文字照映編簡至若虎視狼顧龍駭獸犇或
草聖草賢或絶倫絶世宜合天矩觸塗造極非夫通儒
上士詎可語此豈小智自私不學無識者可言也
[088-63a]
  思陵書畫記周密/
思陵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當干戈俶擾之際訪求法書
名畫不遺餘力清閑之燕展玩摹搨不少怠蓋嗜好之
篤不憚勞費故四方争以奉上無虚日後又於𣙜場購
北方遺失之物故紹興内府所藏不減宣政惜乎鑒定
諸人如曹勛宋貺龍大淵張儉鄭藻平協劉琰黄冕魏
茂實任源等人品不髙目力苦短凡經前輩品題者盡
皆折去故今御府所藏多無題識其源委授受歳月考
[088-63b]
訂邈不可求為可恨耳其裝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識標
題具有儀式余偶得其書稍加考正具列于後嘉與好
事者共之庶亦可想像承平文物之盛焉
上等真跡法書兩漢三國二王六朝隋唐君臣墨跡並/係
御題僉各/書妙字
  用克絲作樓臺錦褾  青緑簟文錦裏
  大姜芽雲鸞白綾引首 髙麗紙贉
  上等白玉碾龍簪頂軸或碾花/ 檀香木桿
[088-64a]
  鈿匣盛
上中下等唐真跡内上中等並降/附米友仁跋
  用紅霞雲鸞錦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髙麗紙贉
  白玉軸上等用簪頂/餘用平頂  檀香木桿
次等晉唐真跡并石刻晉/唐名帖
  用紫鸞雀錦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蠲紙贉
[088-64b]
  次等白玉軸
   引首後贉卷縫用御府圖書印刻首止下縫用
   紹興印
鈎摹六朝真跡並係米/友仁跋
  用青樓臺錦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髙麗紙贉
  白玉軸
御書臨六朝羲獻唐人法帖并雜詩賦等内長篇不用/邊道依古厚
[088-65a]
 紙不掲/不背
  用氊路錦      衲錦
  柿紅龜背錦     紫百花龍錦
  皂鸞綾褾等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玉軸或瑪瑙軸臨時取㫖
  内趙世元鈎摹者亦用衲錦標 蠲紙贉
  瑪瑙軸
   並降付莊宗古鄭滋令依真本紙色及印記對
[088-65b]
   様裝造將元拆下舊題跋進呈揀用
五代本朝臣下臨帖真跡
  用皂鸞綾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夾背蠲紙贉
  玉軸或瑪瑙軸
米芾臨晉唐雜書上等
  用紫鸞鵲錦褾    紫絁尼裏
  揩光紙贉      次等簪頂玉軸
[088-66a]
   引首前後用内府圖書内殿書記印有或題跋
   於縫上用御府圖籍印最後用紹興印並降付
   米友仁親書審定題於贉卷後
蘇黄米芾薛紹彭蔡襄等雜詩賦書簡真跡
  用皂鸞綾褾     白鸞綾引首
  夾背蠲紙贉     象牙軸
  用睿思東閣印内府圖記
米芾雜文簡牘
[088-66b]
  用皂鸞綾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蠲紙贉
  象牙軸
  用内府書印紹興印
   並降付米友仁驗定令曹彥明同共編類等第
   每十帖作一卷   内雜帖作冊子
趙世元鈎摹下等諸雜法帖
  用皂木錦褾     瑪瑙軸或象牙軸
[088-67a]
   前引首用機暇清賞印縫用内府書記印後用
   紹興印仍將元本拆下題跋揀用
六朝名畫横卷
  用克絲作樓臺錦褾 青緑簟文錦裏次等用碧/鸞綾裏
  大白鸞綾引首   髙麗紙贉
  上等白玉碾花軸
六朝名畫掛軸
  用皂鸞上下褾    碧鸞綾引首
[088-67b]
  碧鸞綾託全褾軸   檀香軸桿
  上等玉軸
唐五代畫横卷皇朝名畫同/
  用曲水紫錦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玉軸或瑪瑙軸内下等并謄/本用皂裱
  色軸        蠲紙贉
唐五代皇朝等名畫掛軸並同六朝裝裭軸頭旋取㫖
蘇軾文與可雜畫姚明裝造/
[088-68a]
  用皂大花綾褾    碧花綾裏
  黄白綾雙引首    烏犀或瑪瑙軸
米芾雜畫横軸
  用皂鸞綾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古玉或瑪瑙軸
僧梵隆雜畫横軸陳子常承受/
  摴蒱錦褾      碧鸞綾裏
  白鸞綾引首     瑪瑙軸
[088-68b]
   諸畫並上用乾卦印下用世印後用紹興印
諸畫裝裭尺寸定式
  大整幅上引首三寸  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 下引首一寸九分
   經帶四分
   上褾隊打擫竹外浄一尺六寸五分
   下褾除上軸外浄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 下引首二寸六分
[088-69a]
  經帶八分
  雙幅上引首四寸 下引首二寸七分
   上褾除擫打竹外浄一尺六寸八分
   下褾除上軸桿外浄七寸三分
  兩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 下引首二寸九分
  經帶一寸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  下引首三寸一分
  經帶一寸三分
[088-69b]
  四幅上引首四寸八分  下引首三寸三分
  經帶一寸五分
  横卷褾合長一尺三寸髙者用全幅/
  引首濶四寸五分髙者五寸/
 應書畫面僉並用真古經紙隨書畫等第取㫖
 應六朝隋唐上等法書名畫并御臨名帖本朝名臣
 帖並御書面僉内中下品並降付書房令裴禧書
 應書畫横卷掛軸並用雜色錦袋複帕象牙牌子
[088-70a]
 應摉訪到法書墨跡降付書房先令趙世元定驗品
 第進呈訖次令莊宗古分揀付曹勛宋貺張儉龍大
 淵鄭藻平協黄冕魏茂實任源等覆定驗訖裝裭
 應摉訪到名書先降付魏茂實定驗打千文字號及
 定驗印記進呈訖降付莊宗古分手裝褙
 應摉訪到古畫内有破碎不堪補褙者令畫房依原
 様對本臨摹進呈訖降付莊宗古依元本染古搥破
 用印裝造劉娘子位並馬興祖謄畫
[088-70b]
 應書古畫如有宣和御書題名並行拆下不用則令
 曹勛等定驗别行譔名作畫目進呈取㫖
碑刻横卷定式
 定武蘭亭䦨道髙七寸六分  每行濶八分
  共二十八行
 樂毅論闌道髙七寸半    每行濶六分
  共四十二行
 真草千文闌道七寸二分   每行濶八分
[088-71a]
  共二百行
 智永歸田賦闌道髙七寸二分半 每行濶八分
  共四十四行
 獻之洛神賦闌道髙八寸三分  每行濶六分
  共九行
 枯木賦闌道髙九寸九分    每行濶九分
  共三十九行
 應古厚紙不許揭薄若紙去其半則損字精神一如
[088-71b]
 摹本矣
 應古畫裝裭不許重洗恐失人物精神花木濃艷亦
 不許裁剪過多既失古意又恐將來不可再褙
 應摉訪到法書多係青闌道絹襯皆唐名士多於闌
 道前後題跋令莊宗古裁去上下闌道揀髙格者隨
 法書進呈取㫖揀用依紹興格式裝裭
内府裝裭分科引試格式
 粘裁  摺界  裝背  染古  集文
[088-72a]
 定驗  圖記
  按唐藝文志序載四庫裝軸之法極其瓌緻六典
  載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即今褙匠也本朝秘府
  謂之裝界即此事蓋古今所尚云
[088-73a]
  歐公試筆歐陽修/
  南唐硯
某此一硯用之二十年矣當南唐有國時於歙州置硯
務選工之善者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廩之給號硯務
官歳為官造硯有數其硯四方而平淺者南唐官硯也
其石尤精製作亦不類今工之侈窳此硯得自今王舍
人原叔原叔家不識為佳硯也兒子輩棄置之余始得
之亦不知為南唐物也有江南人年老者見之悽一作/淒
[088-73b]
然曰此故國之物也因具道其所以然遂始寶惜之其
貶夷陵也折其一角
  宣筆
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為惠尋復為人乞去今
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
  琴枕説
介甫嘗云夏月晝睡方枕為佳問其何理云睡久氣蒸
枕熱則轉一方冷處然則真知睡者耶余謂夜彈琴唯
[088-74a]
石暉為佳葢金蚌瑟瑟之類皆有光色燈燭照之則炫
燿非老翁夜視所宜白石照之無光唯目昏者為便介
甫知睡真懶者余知琴暉直以老而目暗耳是皆可笑
余家石暉琴得之二十年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
言唯數運動以導其氣之滯者謂唯彈琴為可亦尋理
得十餘年已忘之曲物理損益相因固不能窮至於如
此老莊之徒多寓物以盡人情信有以也哉
  鑒畫
[088-74b]
蕭條淡泊此難畫之意畫者得之覽者未必識也故飛
走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静趣逺之心難形若
乃髙下嚮背逺近重複此畫工之藝爾非精鑒者之事
也不知此論為是不余非知畫者強為之説但恐未必
然也然世謂好畫者亦未必能知此也此字不乃傷俗
二十字一作然自謂好/畫者未必能知此也
  學書為樂
蘇子美嘗言明牕浄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
[088-75a]
生一樂然能得此樂者甚稀其不為外物移其好者又
特稀也余晩知此趣恨字體不工不能到古人佳處若
以為樂則自是有餘
  學書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來漸以廢去或厭而不為或
好之未厭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
書也至於學字為於不倦時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賢
留意於此不為無意也
[088-75b]
  學書作故事
學書勿浪書事有可記者他時便為故事
  學真草書
自此已後隻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真書兼行草書兼
楷十年不勌當得名然虚名已得而真氣耗矣萬事一/作
物/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為勞也有以樂其
心不知物之為累也然則自古無不累心之物而有為
物所樂之心
[088-76a]
  學書費紙
學書費紙猶勝飲酒費錢曩時嘗見王文康公戒其子
弟云吾平生不以全幅紙作封皮文康太原人世以晉
人喜嗇資談笑信有是哉吾年向老亦不欲多耗用物
誠未足以有益於人然衰年志思不壯於事少能快然
亦其理耳
  學書工拙
每書字嘗自嫌其不佳而見者或稱其可取嘗有初不
[088-76b]
自喜隔數日視之頗若有可愛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
消日何用較其工拙而區區於此遂成一役之勞豈非
人心蔽於好勝耶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於静坐中自是一樂
事然患少暇豈其於樂處常不足耶
  用筆之法
蘇子美嘗言用筆之法此乃栁公權之法也亦嘗較之
[088-77a]
斜正之間便分工拙能知此及虚腕則羲獻之書可以
意得也因知萬事有法揚子云斷木為棋刓革為鞠亦
皆有法豈正得此也
  蘇子美論書
蘇子美喜論用筆而書字不迨其所論豈其力不副其
心邪然萬事以心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獨以
為不然此所謂非知之難而行之難者也古之人不虚
勞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葢方其幼也未有所為
[088-77b]
時專其力於學書及其漸長則其所學漸近於用今人
不然多學書於晩年所以與古不同也
  信筆學書
秋霖不止文書頗稀藂竹蕭蕭似聴愁滴見案上故紙
信筆學書樞密院東㕔
  蘇子美蔡君謨書
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絶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
謙讓不肯主盟往年予嘗戲謂君謨學書如泝急流用
[088-78a]
盡氣力不離故處君謨頗笑以為能取譬今思此語已
二十餘年竟如何哉
  李邕書
予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
及㸔之久遂謂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晩好之尤篤譬猶
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
為字絶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耶因見邕書追
求鍾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凡學書
[088-78b]
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餘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嘉祐五
年春分日雪中西牕一作/齋信筆
  風法華
往時有風法華者偶然至人家見筆便書初無倫理久
而禍福或應豈非好怪之士為之遷就其事耶余每見
筆輒書故江隣幾比余為風法華
  九僧詩
近世一作/時有九僧詩極有好句然今人家多不傳如馬
[088-79a]
放降來地雕盤戰後雲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今之
文士未能有此句也
  弔僧詩
謝希深嘗誦哭僧詩云燒痕詩一作/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謂此人作詩不求好句只求好意余以為意好句亦好
矣賈島有哭僧詩云冩留行道影焚却坐禪身唐人謂
燒却活和尚此句之大病也
  郊島詩窮
[088-79b]
唐之詩人類多窮士孟郊賈島之徒尤能刻篆一作/琢
苦之言以自喜或問二子其窮孰甚曰閬僊甚也何以
知之曰以其詩見之郊曰種稻畊白水負薪斫青山島
云市中有樵山我舍朝無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葢孟氏薪米自足而島家柴水俱無此誠可嘆一作/笑
二子名稱髙於當世其餘林翁處士用意精到者往往
有之若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則羈孤行旅流離辛
苦之態見於數字之中至於野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
[088-80a]
則春物融怡人情和暢又有言不能盡之意兹亦精意
刻琢之所得者耶
  謝希深論詩
往在洛時嘗見謝希深誦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髙又
見晏丞相常愛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希深曰清苦
之意在言外而見於言中晏公曰世傳冦萊公詩云老
覺腰金重慵便枕玉涼以為富貴此特窮相者爾能道
富貴之盛則莫如前言亦與希深所評者類爾二公皆
[088-80b]
有情味而善一作/喜為篇詠者其論如此
  温庭筠嚴維詩
余嘗愛唐人詩云雞聲茅店月人迹板橋霜則天寒歳
暮風凄木落羇旅之愁如身履之至其曰野塘春水慢
花塢夕陽遲則風酣日煦萬物駘蕩天人之意相與融
怡讀之便覺欣然感發謂此四句可以坐變寒暑詩之
為巧猶畫工小筆爾以此知文章與造化争巧可也
  作詩須多誦古今詩
[088-81a]
作詩須多誦古今人詩不獨詩爾其他一作/餘文字皆一/作
盡/
  漢人善以文言道時事
漢之文士善以文言道時事質而不俚兹所以為難
  蘇氏四六
往時作四六者多用古人語及廣引故事以衒二字一/作目以
為/博學而不思述事不暢近時文章變體如蘇氏父子
以四六述敘委曲精盡不減古人一作/文自學者變格為
[088-81b]
文迨一作/迄今三十年始得斯人不惟遲久而後獲實恐
此後未有能繼者爾自古異人間出前後參差不相待
余老矣乃及見之豈不為幸哉
  王濟譏張齊賢
張齊賢形體魁肥飲食兼數人然其為相嘗有邊功國
朝宰相惟宋琪與齊賢知邊事然其常與王濟不相能
濟剛峭之士也其後齊賢罷相歸洛陽買得午橋裴晉
公緑野堂營為别墅一日濟自洛至京師公卿間有問
[088-82a]
及齊賢午橋别墅者濟忿然曰昔為緑野堂今作屠兒
墓園矣聞者皆笑
  晦明説
藏精於晦則明養神以静則安晦所以畜用静所以應
動善畜者不竭善應者無窮此君子修身治人之術然
性近者得之易也
  廉恥説
廉恥士君子之大節罕能自守者利欲勝一/牽作之耳物
[088-82b]
有為其所勝雖善守者或牽而去故孟子謂勇過賁育
者誠有㫖哉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而今人求速譽遂
得速毁以自損者理之當然一有/也字
  繫辭説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自古聖賢之意萬古得以推而
求之者豈非言之傳歟聖人之意所以存者得非書乎
然則一無/此字書不盡言之煩而盡其要言不盡意之委曲
而盡其理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者非深明之論也予
[088-83a]
謂繫辭非聖人之作初若可駭予為此論迨今二十五
年矣稍稍以余言為然也六經之傳天地之久其為二
十五年者將無窮而不可以數計也予之言久當見信
於人矣何必汲汲較是非於一世哉
  論樂説
清濁二聲一作/音為樂之本而今自以為知樂者猶未達
此安得言其細微之㫖
  六經簡要説
[088-83b]
妙論精言不以多為貴而人非聰明不能達其義余嘗
聴人讀佛書其數十萬言謂可數談一作/言而盡而溺其
説者以謂欲曉愚下人故如此爾然則六經簡要愚下
人獨不得曉耶
 余家多文忠公書然比其没於余篋中得十數帖耳
 今劉君乃能致此非篤好之不能也元豐二年正月
 初吉蘇轍子由題
 此數十紙皆文忠公衝口而得信手而成初不加意
[088-84a]
 者也其文采字畫皆有自然絶人之姿信天下之奇
 蹟也元祐四年九月十九日蘇軾書
 
 
 
 
 
 
[088-84b]
 
 
 
 
 
 
 
 説郛卷八十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