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3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録卷十一上
           唐 釋智昇 撰
别分乗藏録下
 就别録中更分為七
有譯有本録第一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
有譯無本録第二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支𣲖别行録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011-1b]
刪略繁重録第四一百四十七部/四百有八卷
補闕拾遺録第五三百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
疑惑再詳録第六一十四部/一十九卷
偽妄亂真録第七三百九十二部/一千五十五卷
有譯有本録第一之一
 此有本録中復有三録
菩薩三藏録第一六百八十六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
聲聞三藏録第二三百三十部一千/七百六十二卷
[011-2a]
聖賢傳記録第三一百八部五/百四十一卷
有譯有本録中菩薩三藏録第一之一
菩薩藏者大乗所詮之教也統論教主則法身常在無
滅無生所詮之理則方廣真如&KR0111名離相總乃三藏差
異别則一十二科始乎發心終於十地三明八解之説
六度四攝之文若是科條名為此藏始自漢明丁夘
之歲至我開元庚午之歲見流行者總六百八十六部
合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結為大乗法
[011-2b]
藏總别條例具如後列
菩薩契經藏五百六十三部二千一/百七十三卷二百三帙
菩薩調伏藏二千六部五/十四卷五帙
菩薩對法藏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菩薩經重單合譯四百三十二部一千八百/八十卷一百七十九帙
 尋諸舊録皆以單譯為先今此録中以重譯者居/首所以然者重譯諸經文義備足名相指定所有
 標初也又舊録中直名重譯今改名重單合譯者/以大般君經九會單本七㑹同譯大寳積經二十
 㑹單本二十九㑹重譯直云重譯攝義不周餘經/例然故名重單合譯也又古譯經首皆無譯人時
[011-3a]
 代年月浸逺尋訪莫知失譯之言實由於此今尋諸/舊録參定是非時代譯人具標經首失譯之名載之
 於録庶釋尊遺教/終六萬之修齡矣
般若部新舊譯本及支𣲖經並編於此總二/十一部七百三十六卷七十三帙
 般若經建初者謂諸佛之母也舊録之中編比無次/今此録中大小乗經皆以部類編為次第小乗諸律
 據本末而為倫次大乗諸論以譯經者為先集解義/者列之於後小乗諸論據有部次第發智為初六足
 居次毗婆沙等支𣲖編末聖賢傳内外兩分大/夏神州東西有異欲使科條各别覧者易知也
大般若波羅&KR0097多經六百卷六十帙唐三藏𤣥奘/於玉華宫寺譯出翻經圖
  右此經梵本都有二十萬頌總四處十六㑹唐言
[011-3b]
  譯之成六百卷重單合譯具别如左
第一㑹王舍城鷲峰山說四百/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一十三萬二千頌唐譯成四百
  卷七十九品從第一卷至四百卷
第二重㑹王含城鷲峰山說七十八卷/第四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二萬五千頌唐譯成七十八卷
  八十五品與舊大品放光讃般若同本異譯從四
  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比於舊經闕無常諦等品餘
[011-4a]
  意大同
第三重㑹王舍城鷲峯山説五十/九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一萬八千頌譯成五千九卷三
  十一品從四百七十九卷至五百三十七卷
第四重㑹王舍城鷲峯山説一十八卷/第八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八千頌譯成一千八卷二十九
  品與舊道行小品明度長案品等同本異譯從五
  五百三十八卷至五百五十五比於舊經亦闕常
[011-4b]
  諦等品餘意不殊
第五重㑹王舍城鷲峯山説十/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千頌譯成十卷二十四品
  從五百五十六卷至五百六十五卷
第六重㑹王舍城鷲峯山説八卷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二千五百頌譯成八卷一十七
  品與舊勝天王般若同本異譯從五百六十六
  卷至五百七十三卷
[011-5a]
第七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曼殊室利分二卷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八百頌譯成二卷無品與舊兩
  譯文殊般若同本異譯當第五百七十四至五百
  七十五卷
第八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説那伽室利分一卷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舊輭
  首菩薩分衛經等同本異譯當第五百七十六卷
第九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能斷金剛分一卷第/四譯
[011-5b]
  右新譯重本梵文三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新舊
  四譯金剛般若同本異譯當第五百七十七卷
第十重㑹他化自在天王宮說般若理趣分一卷第/一譯
  右新譯重本梵文三百頌譯成一卷無品與後譯
  實相般若同本異譯當第五百七十八卷
第十一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説布施波羅&KR0097
五/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頌譯五卷無品從五百七
[011-6a]
  十九卷至五百八十三卷
第十二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説浄戒波羅&KR0097多分
五/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頌譯成五卷無品從五百八
  十四卷至五百八十八卷
第十三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説安忍波羅&KR0097多分
一/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當第五
[011-6b]
  百八十九卷
第十四重㑹室羅筏城給孤獨園說精進波羅&KR0097多分一/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四百頌譯成一卷無品當第五
  百九十卷
第十五重㑹王舍城鷲峰山說静慮波羅&KR0097多分二/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八百頌譯成二卷無品當第五
  百九十一至九十二卷
第十六㑹王舍城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説般若波羅&KR0097
[011-7a]
多分八/卷
  右新譯單本梵文二千五百頌譯成八卷無品從
  五百九十三卷至第六百卷
放光般若波羅&KR0097經三十卷或二十卷三帙西晉三藏無/羅又其竺叔蘭譯第二譯
摩訶般若波羅&KR0097經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或三十/卷四帙姚秦三藏鳩摩
羅什共僧叡/等譯第二譯
光讃般若波羅&KR0097經十五卷或十卷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右三經與大般若第二㑹同本異譯其光讃般若
[011-7b]
  比於新經三分將一至散花品後文並缺又按姚
  秦僧叡小品序云斯經正文凡有四種是佛異時
  適化廣畧之説也其多者云有十萬偈少者六百
  偈此之大品即是天竺中品也准斯中品故知與大經
  第二㑹同梵文也龍樹菩薩造智/度論釋大品經
摩訶般若波羅&KR0097經五卷一名湏菩提品亦名長安/品第六譯苻秦天竺沙門
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右一經長房内典二録云是外國經抄者尋之未
[011-8a]
  審也據其文理乃與小品道行經等同本異譯故
  初題云摩訶般若波羅&KR0097經道行品第一但文不
  足三分過二准道行經後缺十品
  上二經二十卷二帙
道行般若波羅&KR0097經十卷亦名般若道行品或八卷一/帙後漢月支二藏支婁迦䜟
譯第/一譯
小品般若波羅&KR0097經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一譯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亦直云大明度經或六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譯
[011-8b]
  右四經與大般若第四㑹同本異譯其西晉三藏/竺法䕶譯新
  道行經但有其名而無其本諸藏縱有即與小品/文同但題目異故不重出前後八譯五存三缺
勝天王般若波羅&KR0097經七卷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第一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六㑹同本異譯
  上二經十一卷同帙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KR0097經二卷或一卷二十/一紙梁扶南
三藏曼陀羅/仙譯第一譯
  右一經亦名文殊般若波羅&KR0097經初文無十重光
[011-9a]
  後文有一行二昧文言文殊師利童真者是又編入
  寳積在第四十六㑹為與後經名同恐有差誤故復
  出之也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二十紙梁扶南三/藏僧迦婆羅譯拾
遺編入/第二譯
  右一經初文有十重光後文無一行三昧文言文
  殊師利法王子者是初嘆菩薩德及列菩薩名
  此本稍廣又此二經亦互有廣略右二經與大般若
[011-9b]
  第七㑹曼殊室利分同本異譯
輭音菩薩無上清浄分衛經二卷一名决了諸經如幻/化三昧經宋沙門朔
公於南海郡/譯第二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八㑹那伽室利分同本異譯
  新舊相比舊經稍廣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金剛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舍衛國姚秦三藏鳩/摩婆什譯第一譯
金剛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婆伽婆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第二譯
金剛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祗樹林陳天竺三/藏真諦譯第三譯
[011-10a]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KR0097多經一卷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第四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室羅筏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KR0097多經一卷名稱城唐天后代/三藏義浄譯新編
入録第/五譯
  右六經同本異譯其第五本能斷般若貞觀二十
  二年沙門𤣥奘從駕於玉華宮𢎞法䑓譯後至顯
  慶五年於玉華寺翻大般若即當第九能斷金剛
  分全本編入更不重翻准諸經例合入大部者即同
[011-10b]
  别生此録之中不合並重為與沙門義浄譯者名
  同恐有差錯故復出之三師造論/同譯此經
實相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出大周録第二譯
  右一經與大般若第十㑹般若理趣分同本異
  譯西域梵文有廣略二本故實相理趣文意同
  咒大小異
仁王䕶國般若波羅&KR0097經二卷或云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二譯三譯
二/闕
[011-11a]
摩訶般若波羅&KR0097大明咒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經題第一譯拾
遺編/入
般若波羅&KR0097多心經一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三譯二存一缺其般若心/經舊録為單本新勘為重譯仁
  王般若等三經文義雖通大部全本/大部中並無是支𣲖攝非從彼出
  上十三經十五卷同帙
寳積部但諸㑹重本並次苐編之縂八十二部此以諸帙/部合成故存本數上録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
大寳積經一百二十卷一十二帙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等譯新編入録
[011-11b]
  右此經新舊重譯合譯共四十九㑹合古㳫/切成一
  部新舊共二十㑹單本新舊共二十九㑹重譯於/中二十六㑹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譯二十三㑹
  古譯及唐舊譯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編入㑹次具列如左
第一三律儀㑹三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大方廣三戒經同本異譯從
  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無邊莊嚴㑹四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從第四卷至第七卷
[011-12a]
第三宻迹金剛力士㑹七卷兩晉三藏竺法/䕶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從第八卷至第十四
第四浄居天子㑹二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出法上録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本名菩薩夢説經新改名浄居天
  子㑹當第十五及十六卷細詳文句與竺法䕶/經稍不相類長房等
  録皆云失譯法上録中云竺/䕶出今者具依法上録定
第五無量夀如来㑹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十一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無量清浄平等覺大阿彌
[011-12b]
  陀無量夀經等同本異譯當第十七十八卷
第六不問如来㑹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阿閦佛國經等同本異譯當
  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第七被甲莊嚴㑹五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從第二十一卷至二十五卷
第八法界體性無分别㑹二卷梁三藏曼陀羅仙譯/第二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姚秦童夀所譯法界體性經同
[011-13a]
  本異譯當第二十六二十七卷秦本/缺
第九大乗十法㑹一卷元魏三藏佛陁扇多/譯第二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梁衆鎧所譯大乗十法經同本
  異譯初云婆伽/婆者是也當第二十八卷經本題為僧伽/婆羅譯者誤也
第十文殊師利普門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普門品經等同本異譯當第
  二十九卷
第十一出現光明㑹五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011-13b]
  右新譯單本從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卷
第十二菩薩藏㑹二十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勘同編入
  右唐舊譯單本從第三十五卷五十四卷止其菩/薩藏
  㑹准大周録八重譯中云與三卷菩薩藏經同本/異譯者誤之甚也名目雖同多少全異檢尋文義
  更復差殊其三卷菩薩藏經亦編入此/中即富樓那㑹是今改舊轍以為單譯
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胞胎經同本異譯當第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說入胎藏㑹二卷唐三藏義浄/譯勘同編入
[011-14a]
  右唐舊譯單本當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卷此入/胎藏
  㑹本名佛為難陁說出家入胎經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十二卷三藏義浄
  析出别本今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編入㑹次既/不重譯故為單本又與雜寳藏經難陁為佛逼
  出家緣初雖少同後乃全異不合以為重譯此/㑹及前㑹□其文理合入聲聞藏内今為編入
  寳積通在/菩薩藏收
第十五文殊師利受記㑹三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勘/寳义難陁譯第三譯
同編/入
  右唐舊譯重本與舊文殊師利佛土嚴浄經同本異
[011-14b]
  譯從第五十八卷至第五十卷
第十六菩薩見實㑹十六卷髙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從第六十一卷至七十六
第十七富樓那㑹三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三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本名菩薩藏經亦名大悲心經與西
  晉竺法䕶所譯菩薩藏經同本異譯從第七十七
  卷至第七十九卷譯同闕
第十八䕶國菩薩㑹二卷隋三藏闍那崛多譯/三内典録勘同編入
[011-15a]
  右舊譯單本當第八十卷及八十一卷
第十九郁伽長者㑹一卷曹魏三藏康僧鎧譯/第三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法鏡經及郁迦羅越問菩薩行
  經等同本異譯當第八十二卷經本題為康/僧顗者誤也
第二十無盡伏藏㑹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八十三卷及第八十四卷
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陁羅記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幻士仁賢經同本異譯當第八
[011-15b]
  十五卷
第二十二大神變㑹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八十六卷及第八十七卷
第二十三摩訶迦茱㑹二卷元魏優禪尼國王二月/婆首那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第八十八卷及第八十九卷
第二十四優波離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决定毗尼經同本異譯當第
  九十卷
[011-16a]
第二十五發勝志樂㑹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發覺浄心經同本異譯當第九
  十一卷及第九十二卷
第二十六善臂菩薩㑹二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法上録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第九十三卷及第九十四卷此善臂/㑹大周
  録云與持人菩薩經及持世經善肩品經等同/本異譯者非也尋其文理與持人經等義㫖懸
  殊其善肩經從善臂經抄出與法華/經普門品同類既有斯異故為單譯
第二十七善順菩薩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011-16b]
  右新譯單本當第九十五卷
第二十八勤授長者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九十六卷
第二十九優陁延壬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優填王經同本異譯當第九
  十七卷新舊二經/互有廣略
第三十妙慧童女㑹兼後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四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兩譯湏摩提經及流志先譯
[011-17a]
  妙慧童女經同本異譯當第九十八卷從初至半
  其先譯妙慧經本/在東都尋之未獲
第三十一恒河上優婆夷㑹與前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九十八卷從半至末
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㑹一卷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譯第五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等同
  本異譯當第九十九卷
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辯㑹一卷西晉居士聶道真入/譯第二譯勘同編
[011-17b]
  右舊譯重本與離垢施女經及得無垢女經同本異
  譯當第一百卷經本題為/竺法䕶譯
第三十四功德寳華敷菩薩㑹兼後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一百一卷從初至半
第三十五善德子㑹與前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流志先譯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
  佛境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卷從半至末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㑹四卷隋三藏達摩笈多譯出内/典録第七譯勘同編入
[011-18a]
  右舊譯重本與如幻三昧經及聖善住意經等同
  本異譯從第一百二卷至第一百五卷
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㑹兼後三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三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太子刷䕶太子和休二經同本異
  譯當第一百六卷從初至半
第三十八大乗方便㑹兼前三卷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第三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與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等同本異
  譯從第一百六卷半至一百八卷經本題云/西晉者誤
[011-18b]
第三十九賢䕶長者㑹二卷隋三藏闍那崛多譯/第一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本名移識經新改名賢䕶長者㑹
  本移識經無證信序/今寳積中者新加之與顯識經同本異譯當第一
  百九卷及一百一十卷此賢䕶㑹元編移識時或有/經改編顯識者二經梵文雖
  則不殊輙然改/换竊為未可
第四十浄信童女㑹兼後三㑹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一百一十一卷初
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㑹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第一譯勘同編入
[011-19a]
  右舊譯重本本名彌勒菩薩所問經與大乗方等
  要慧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二十一卷中此八法/㑹有釋
  論五卷其要/經文少略耳
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㑹兼前三㑹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三譯
  右譯重本與舊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等同本
  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一卷末經本題為西晉竺/法䕶譯者錯也其
  舊本願經是竺法/䕶譯如後所題
第四十三普明菩薩㑹一卷失譯經附秦録勘/周編入第三譯
[011-19b]
  右舊譯重本是舊單卷大寳積經改新名普明
  菩薩㑹與摩訶衍寳嚴佛遺日摩尼寳二經同
  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二卷此舊寳積經/有釋譯四卷
第四十四寳梁聚㑹二卷北涼沙門釋道/龔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單本當第一百一十三卷及一百一十四
第四十五無盡慧菩薩㑹兼後二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
  右新譯單本當第一百一十五卷初
第四十六文殊説般若㑹兼前三卷梁三藏曼陁羅/仙譯第一譯勘同編入
[011-20a]
  右舊譯重大與大般若曼殊室利分及衆鎧所
  譯文殊般若同本異譯從第一百一十五卷中至一
  百一十六卷末經本題為僧伽/婆羅譯者誤也
第四十七寳髻菩薩㑹二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别/品第二譯勘同編入
  右舊譯重本亦名菩薩浄行經與大集寳髻品
  及康僧㑹所出菩薩浄行經同本異譯當第一百
  一十七卷及一百一十八卷此寳積㑹有/譯論一卷
第四十八勝鬘夫人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三譯
[011-20b]
  右新譯重本與舊勝鬘師子吼一乗大方便經
  等同本異譯當第一百一十九卷
第四十九廣博仙人㑹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譯第二譯
  右新譯重本與舊毗耶婆問經同本異譯當第
  一百二十卷其新譯本比於舊經後文不足向少/一紙或有將舊經續入者欲使意珠
  圎滿/故也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譯出法上録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一三律儀㑹同本異譯
[011-21a]
無量清浄平等覺經二卷亦直云無量清浄經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二譯
阿彌陀經二卷内題云佛說諸佛阿彌陁三耶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呉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
明譯第/三譯
無量夀經二卷曺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第四譯
  右三經與寳積第五無量夀㑹同本異譯此第/五㑹
  新舊十七譯七缺本天卷/親菩薩依經義造論一
  上四經九卷同帙
阿閦佛國經二卷一名阿閦佛刹諸菩薩學成品經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一譯三
[011-21b]
譯一/缺
  右一經與寳積第六不動如来㑹同本異譯
大乗十法經一卷初云佛住王舍城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第一譯拾遺編入
  右一經與寳積第九大乗十法㑹同本異譯
普門品經一卷亦云普門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十文殊師利普門㑹同本異
  譯周録將為法華支𣲖者誤之/甚也新舊三譯一譯缺本
胞胎經一卷一名胞胎受身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011-22a]
  右一經與寳積第十三佛為阿難說處胎㑹同本
  異譯此胞胎經准舊録中編為小乗/單本今以類相從附之於此
文殊師利佛土嚴浄經二卷或直云嚴浄佛土經或直/云佛土嚴浄經西晉三藏
竺法䕶譯第一/譯三譯一闕
  右一經與寳積第十五文殊授記㑹同本異譯
法鏡經二卷或一卷後漢安息優婆塞安/𤣥共沙門嚴佛調譯第一譯
  上六經九卷同帙
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或云郁迦長者經或二卷/西晉三藏竺法五譯第四
[011-22b]
譯六譯/三闕
  右二經與寳積第十九郁迦長者㑹同本異譯
幻士仁賢經一卷或云仁賢幻士經西晉/三藏竺法五譯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二十一授幻師記㑹同本異譯
决定毗尼經一卷一名破壊一切心識羣録皆云燉煌譯/竟不題人名年代今附東晉録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三十四優波離㑹同本異譯
發覺浄心經二卷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二十五發勝志樂㑹同本異譯
[011-23a]
優填王經一卷西晉沙門釋法炬譯/第一譯拾遺編入
  右一經與寳積第二十九優陁延王㑹同本異譯
湏摩提經一卷亦直云須摩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須摩提菩薩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二/譯新舊四譯一缺拾遺編入
  右二經與寳積第三十妙慧童女㑹同本異譯
阿闍貰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亦云阿闍貰女經亦/直云阿術達經西晉
三藏竺法䕶譯第/二譯五譯三缺
  右一經與寳積第三十二無畏德㑹同本異譯
[011-23b]
離垢施女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五譯第一譯
  上九經十卷
得無垢女經一卷或云無垢女經一名議論/
  右二經與寳積第三十三無垢施㑹同本異譯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
譯出大周/録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三十五善徳天子㑹同本異譯
 開元釋教録卷十一上
[011-24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録卷十一下
           唐 釋智昇 撰
如幻三昧經二卷或三卷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二譯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或四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第五譯
七譯/四銕
 右二經與寳積第三十六善住意㑹同本異譯
太子刷䕶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出法上録
[011-24b]
太子和休經一卷或作私休僧祐録云安公録中/失譯經第二譯今附西晉録
  右二經與寳積第三十七阿闍世皇子㑹同本異譯
  上六經十卷同帙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或一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二譯五譯三缺問下
加大/字
  右一經與寳積第三十八卷大乗方便㑹同本異譯
大乗顯識經二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第二譯出大周録
  右一經與寳積第三十九賢䕶長者㑹同本異譯
[011-25a]
大乗方等要慧經一卷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髙譯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四十一彌勒問八法㑹同本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二譯一缺
  右一經與寳積第四十二彌勒所問㑹同本異譯
佛遺日摩尼寳經一卷亦名古品遺日說般若經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一譯
摩訶衍寳嚴經一卷一名大迦棄品晉代譯失三藏/名舊在漢録今且依舊第二譯
  右二經與寳積第四十三普明菩薩㑹同本異譯
勝鬘師子吼一乗大方便廣經一卷亦云勝鬘經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
[011-25b]
羅譯第二譯/三譯一缺
  右一經與寳積第四十八勝鬘夫人㑹同本異譯
毗耶婆問經二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出序記第一譯
  右一經與寳積第四十九廣博仙人㑹同本異譯
  其序記云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月建壬申朔次/乙丑婆羅門名瞿曇流支沙門曇琳於尚書令儀
  同髙公第譯建功辛巳甲午畢功凡有一萬四千/四百五十七字諸録皆云勒那摩提或云菩提留
  支譯者二皆誤也今依序記為正此毗耶/婆經舊譯為小乗單本今勘為大乗重譯
  右八經十一卷同帙
[011-26a]
大集部但是大集流𩔖皆編於此總二十/四部一百四十二卷一十四帙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或四十卷三帙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於姑&KR0391譯第三譯三譯
一/缺
  謹按梁沙門僧祜大集記云有十二叚說共成一經
 第一瓔珞品第二陁羅尼自在王品第三寳女品第四
  不眴品第五海慧品第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
  虚空藏品九寳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寳髻品十
  二無盡意品今檢經本與祜記不同第一陁羅尼
[011-26b]
  自在王菩薩品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叚不合分二後大哀經
  即是/此品第二寳女品第三不眴菩薩品第四海慧
  菩薩品第五虚空藏菩薩品第六無言菩薩
  品第七不可說菩薩品第八寳幢分第九虚
  空目分第十寳髻菩薩品第十一日宻分尋檢/羣録
  此大集經卷無定凖或云二十九或云三十或/三十一或三十二或四十卷今時大集多分三
  十其日宻分文不具足合少一卷其/三十一卷者文應備具今尋求未獲然僧祐記
  中無日宻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
[011-27a]
  經雖是大集别分非無䜟譯又非次苐不合入中
  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説後未詳所以今從陁羅
  尼自在王品至日宻分總十一分其日藏經與日
  宻分同本異譯亦是第十一分日宻日藏初俱云/說虚空日安那般
  那甘露門已次説此今又日宻分既於空虚日後/說准義不合隔寳髻品今經本中有此品隔未詳
  所以又日宻日藏雖是同本其日宻/分又文極撮畧後問復缺可少卷餘月藏經是第
  十一分或有經本題云大乗大集經月藏分第十/二經初又云化諸龍衆說日藏經已次說
  此/經十輪經是第十三分初云說月藏經已次說此經/此十輪後第十四分本在西
[011-27b]
  方未流/於此湏彌藏經是第十五分經初題云大乗大集/經湏彌藏分第十五
  第十六分合是虚空孕經初云授功德天記莂法已/次說此經然湏彌藏經因
  功徳天問如来方説/故知此經合居其次其日藏經初在迦蘭陁竹園
  説次昇須彌頂後因龍請往法羅帝耶山月藏
  等四經並在法羅帝耶山說次苐如是其念佛三
  昧賢䕶譬喻王無盡意經等雖是大集别分
  既不知次苐難可編紀然隋朝僧祐合大集經乃
  將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
[011-28a]
  無盡意經成五十八卷者非也既無憑准故不依
  彼其合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寳髻品足成六十其寳髻品在日宻前二
  十六七卷是此後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宻/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若欲合
  者前大集中除日宻分有二十七卷以日藏分替
  處續次日宻日藏梵本雖同日宻分/中文略闕少故以日藏替之次月藏次
  地藏十輪唐譯十/卷成者次湏彌藏次虚空孕後之四
  經雖不知説次以意合之亦將無失虚空孕後次
  念佛三昧以宋朝譯六卷者充其/隋譯十卷者後闕二品次賢䕶次譬喻
[011-28b]
  王未無盡意總成八十卷亦將契矣其無盡意/經初首題
  云大集經中無盡意菩薩説不可盡義品將三/十二品即分也是第三十二分然僧𠡠記中在
  寳髻品後及僧就所合大集編之於末者是非/明矣又有善住意天子所問經詳其文義合是
  大集别分人已編入大寳/積中不可雙載故此缺
大方等大集日藏經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一分/隋天竺三藏那連那耶舍
譯與日宻同/當第四譯
  右一經與前大集經末日宻分同本異譯日宻/文咯
  此中/稍廣
[011-29a]
大集月藏經十卷或十五卷一帙第十二分齊髙/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單本
大集大乗地藏十輪經十卷第十二分一帙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第二譯
大方廣十輪經八卷失譯今無北/涼録第一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舊十輪經大周録云曇無䜟/譯出長房録檢長房八藏録中
  乃云失譯/周録誤也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第十五分髙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舎共法智譯單本
  上二經十卷同帙
虚空藏菩薩經一卷或無菩薩字姚秦罽賔三藏佛陁/耶舍歸罽賔譯寄来秦國第一譯
[011-29b]
虚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宋罽賔三藏曇摩/宻多譯第三譯
虚空孕菩薩經二卷合是第十六分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後四譯/一譯缺本
觀虚空藏菩薩經一卷亦名虚空藏觀虚空無觀字本/宋罽賔三藏曇摩宻多譯單
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或無菩薩字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𤣥惕譯第一譯
  上五經十一卷同帙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一帙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出内
典録第/二譯
[011-30a]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隋譯本比於前本/後缺二品文不足矣
般舟三昧經三卷或加大字或二卷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一譯
拔陂菩薩經一卷或云拔波僧祐録云安公古典經是般/舟經第五出初四品異譯今附漢録
大方等大集賢䕶經五卷亦直云賢䕶經或六卷隋天譯/竺三藏闇那崛多等譯第七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後七譯/四譯本缺
  上三經九卷同帙
阿差末經七卷晉曰無盡意或四卷或五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五譯
無盡意菩薩經六卷亦云阿差未經出大集經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寳雲譯第四譯
[011-30b]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五譯/三譯缺本
  上二經十三卷同帙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大集别品隋天笁三藏闍那/崛多等譯拾遺編入單本
大哀經八卷或云如来大哀經或六卷或/大卷西晉三藏笁法䕶譯
  右一經是大集經初陁羅尼自在王菩薩異譯
  出第一卷初/至第五卷半
  上二經十卷同帙
寳女所問經三卷亦云寳女問慧經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011-31a]
  右一經是大集經寳女品異譯出第五卷半後/至第七卷半前
無言童子經二卷或曰無言菩薩經或一/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右一經是大集經無言品異譯出第七卷半至/十八卷過半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於逍遥園譯第一譯
奮迅王問經二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等譯出序記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奮迅王經序記云魏興和四/年歲次壬戌月建在申朔次乙
  丑甲午之日啟夹創筆沙門曇琳瞿曇流支於尚/書令儀同髙公第譯凡有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
  字諸録皆云菩提留支譯者誤也今依序記為正/又上二經内典録云抄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
[011-31b]
  薩品異譯者不然尋其文理懸&KR0376不同但可為大/集别分耳或可比之大經非大集分但以上代羣
  録皆云異譯抄陀羅尼自在王品/勘檢雖則不同且記於大集之末
  上四經九卷同帙
寳星陁羅尼經十卷或八卷一帙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宻多羅譯出内典録譯本
  右一經内典録云是大集經别分謹檢前大集經/中寳幢分佛於
  欲色二皆中間大寳坊中重說此寳星陁羅尼經/故寳幢分初云佛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寳坊中告
  大衆言我昔初得菩提已住王舍城迦蘭陁竹林/爾時城中有二智人一名優波提舍一名拘律陁
  等次苐至未文意並同此經可為重說不可為重/譯也又舊録中有寳髻菩薩所問經是寳髻品異
[011-32a]
  譯今編八寳積在第四十七㑹既入彼中此不重載/又有虚空藏經八卷檢無異本即是虚空藏品抄
  出别行又有虚空藏問持經得㡬福經亦是虚空/藏品别文抄出既是别生除之不録又内典録及
  大周録中更有大集經八卷尋其文句即是合部/大集經第六帙也初之二卷名十方菩薩品此品
  乃是明度五十校計經不知何故編入此中後/之六卷乃是無盡意經既是繁重亦除不録
華嚴部華嚴本部及眷屬經皆纂於此總二/十六部一百八十七卷一十八帙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或五十卷六帙東晉天竺/三藏佛陁跋陁羅等譯大
本初/譯
  右此經總七處八㑹各三十四品㑹列如左
[011-32b]
第一寂滅道塲㑹合二品/四卷
第二普光法堂㑹合六品/四卷
第三忉利天宫㑹合六品/三卷
第四夜摩天宫㑹合四品/三卷
第五兜率天宫㑹合三品/十卷
第六他化天宫㑹合十一品十三卷/新經開為二㑹
第七普先法堂重㑹二品/七卷
第八給孤獨園㑹一品一/十六卷
[011-33a]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八帙唐天后代於闐王藏實/义難陁等譯新編入録大本
再/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新譯經總七處九㑹合三十
  九品㑹列如左
第一㑹菩提場中説合六品/十一卷
第二㑹普光明殿說合六品/四卷
第三㑹忉利天宫説合六品/三卷
第四㑹夜摩天宫説合三品/十二卷
[011-33b]
第五㑹兠率天宫説合三品/十二卷
第六㑹他化自在天宮說一品/六卷
第七㑹普光明殿重說合十一品/十三卷
第八㑹普光明殿重説十品/七卷
第九㑹給孤獨園說一品二/十一卷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單本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失譯今附秦/録第一譯
  右一經大周録云元魏三藏菩提留义譯出長房
[011-34a]
  録今按長房等録留支所譯無此經名今為失譯
  附於秦録又云與如来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
  境界經及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同本異譯者
  誤也今尋文理義㫖全殊名雖似同所詮乃異求
  其㫖趣乃與佛華嚴入如来德智不思議境界經
  等同本異譯故移編此
佛華嚴入如来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二卷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
譯出内典/録第三譯
[011-34b]
大方廣入如来德智不思議經一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义難陁譯新
編入録/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新舊四録一譯本闕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唐/天后代于
闐三藏提云般若譯/出大周録第一譯
大方廣如来不思議境界經一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义難陁譯前編入
録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011-35a]
大乗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亦名金剛鬘菩薩/加行品唐天后代
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出大周録缺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堤雲/般若譯新編入録單本
  右八經十三卷同帙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説經一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寔/义難陀譯新編入單本
莊嚴菩薩心經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四譯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第五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五譯三譯缺本此菩薩十地/經大周録云是華嚴十住品異譯
[011-35b]
  者謬也尋閱文句義㫖懸殊/但可以為華嚴眷屬耳
  右信力入印法門等十一經並與華嚴分有相似
  是眷屬攝而非正部以其三種世間嚴事劣故
兠沙經一卷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
  右一經是華嚴經品如来名號品異譯舊經在/第五卷
  新經在第十二比/於大本此經稍略
菩薩本業經一卷亦直云本業經亦云浄行品/經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或無諸字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011-36a]
  右二經是華嚴浄行品異譯舊録在第六卷新經/在第十四其支謙譯
  者兼十住品畧無偈大周入藏録中更有菩薩本/案經一卷亦是異譯浄行品尋本不獲故缺之耳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亦直云菩薩十住西晉三藏竺/法䕶譯出法上經録拾遺編入
菩薩十住經一卷東晉西域三/藏祗多宻譯
  右二經是華嚴菩薩十住品異譯舊經在第九/卷新經在第
  十六卷略/無他偈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或十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上九經十三卷同帙
[011-36b]
十住經四卷或五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共佛陀耶舍譯
  右二經是華嚴十地品異譯舊經從第二十五卷/至第二十九新經從
  第三十四卷至第三十九天親/菩薩造十地釋論十二卷
等自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一名普賢菩薩定意或三/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右一經是新華嚴十定品異譯從第四十卷至/第四十三舊華
  嚴經無十定品此等目所問/經周録為單本今勘為重譯
顯無邉佛土功德經一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
  右一經是華嚴夀量品異譯舊經在第三十一卷/新經在第四十五
[011-37a]
如来興顯經四卷一名興顯如幻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右一經是舊華嚴寳王如来性起品及十忍品異
  譯從第三十五卷半至第三十七卷盡其十忍品在/第三十卷此略無他偈不知何故前後差異
  新經名如来出現品從第五十卷至第五十二其/十忍品在第四十四舊録中
  又有如来性起㣲宻藏經二卷即是舊經性起品/抄出别行其文不異但取第二㑹初録標於經首
  加證信序既非/别翻故不重載
  上四經十一卷同帙
度世品經六卷或五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
[011-37b]
  右一經是華嚴離世間品異譯舊經從第三十/八卷至第四十
  新經第五十三卷/半至第四十九
羅摩伽經三卷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出内典録
  右一經是華嚴入法界品異譯此羅摩伽經比/於本品文缺不
  足於其間譯出少分舊經從第五十一卷無上勝/長者至五十三卷初妙德救䕶衆生夜摩天所其
  文即盡新經從第六十/七卷半至第七十卷初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或無續字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
譯出大/周録
[011-38a]
  右一經續舊華嚴經入法界品或有經本續入大/部之中在第五十
  七/卷
  上三經十卷同帙從兠沙以下十三經並/是大部之中别品異譯
&KR0314槃部及支𣲖經並纂於此縂/六部五十八卷六帙
大般&KR0314槃經四十卷或三十六卷四帙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於姑藏譯第五單重合譯
  &KR0314槃經宋文帝代元嘉年中建於建業時有豫/州沙門范恵嚴清河沙門崔恵觀陳郡處士謝靈
  運等以䜟前經品數踈簡乃依舊泥洹經加之品/目文又過質頗亦改治結為三十六卷行於江左
  比於前經時有小異有論一卷略釋/大經又論一部釋本有今無一偈
[011-38b]
大般&KR0314槃經後譯茶毗分二卷亦云闍末分亦云後分/唐南海波淩國沙門若
那跋陀羅共唐國沙門㑹寧/於彼國譯出大周録單本
  右一經是前大般&KR0314槃經之餘憍陳如品之末兼
  說滅度已後焚燒等事義浄三藏求法傳云益/府成都沙門㑹寧麟德
  年中往有天竺到南海訶凌國遂與彼國三藏/沙門若那跋陁羅唐云智賢於阿笈摩經抄出
  如来&KR0314槃焚燒之事非大乗&KR0314槃經也遣使寄/来方之天竺今尋此經與長阿含初分遊行經
  少分相似而不全同經中復言法身常存常樂/我浄佛菩薩境界非二乗所知於大譯槃義理
  相渉經初復題陳如品末文勢相/接且編於此後諸博識詳而定之
[011-39a]
大般泥洹經六卷
  右一經是大般涅槃經之前分盡大衆問品同本
  異譯兼茶毗分前後/七譯四譯缺本
  上二經八卷同帙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亦名大般泥洹經或三卷於/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四童子三昧經三卷或直云四童子繼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第一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按羣録中又有哀泣經二卷或/三卷云與方等涅洹同本異譯
  亦不述其翻譯所有尋其文句即是方等泥洹更/無有異其方等泥洹初品名為哀泣但取此品題
[011-39b]
  目以作經名比於方等泥洹同本三/品餘並無别既是繁重刪之不録也
大悲經五卷髙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共法智譯單本
  上三經十卷同帙方等泥洹等三/經&KR0314槃支𣲖
五大部外諸重譯經二百七十三部五百/八十八卷五十一帙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一名神通游喜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出大周録第四譯
普曜經八卷一名方等本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二譯四譯二缺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大莊嚴經周録編為單譯/䕶有以普曜經在小乗藏者
  二俱/誤
[011-40a]
  上二經二十卷二帙
法華三昧經一卷法華支𣲖宋涼州沙/門釋智嚴譯單本
無量義經一卷法華前說蕭齊天竺沙門曇摩/伽陁耶舍譯第二譯二譯一缺
薩曇分陁利經一卷是以出法華寳塔天授二品各少/分僧祐録云安公録中失譯經今
附西晉録/拾遺編入
妙法蓮華經八卷二十八品或七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五譯
  上四經十一卷同帙此妙法蓮華經第五卷初提/婆逹多品蕭齊武帝時外國
  三藏逹摩菩提共揚都僧正沙門法獻於瓦宫寺/譯其經梵本是法獻於于闐將来其第八卷初普
[011-40b]
  門品中重誦偈周武帝時北天竺三藏闍那崛多/於益州龍淵寺譯秦本並缺後復續入又第八卷
  中藥王菩薩等咒譯大唐三藏/𤣥奘重譯在音義中此不别出
正法華經十卷或云方等正法華或七卷一帙/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三譯
妙法蓮華經七卷三十七品或一卷隋天竺三藏崛多笈/多二法師添品出經前序及内典録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添品序略云正法䕶翻妙法/什譯檢騐二本文皆有缺䕶所
  缺者普門品偈也什所缺者藥草喻品之半富樓/那及法師等二品之初提普達多品普門品偈也
  什移屬累在藥王之前二本陁羅尼並置普門之/後其間異同言不能極竊見提婆達多品及普門
  品偈先賢續出補缺流行余景仰遺風憲章成範/大隋仁夀元年辛酉之歲因普曜寺沙門上行所
[011-41a]
  請遂共崛多笈多二法師於大興善重勘天竺多/羅葉本富樓那及法師等二品之初勘本猶闕藥
  草喻品更益其半提婆逹多通入寳塔品陁羅尼/次神力之後屬累還結其終字句差悮頗亦改正
  倘有披尋幸勿疑惑兼此/添品總成六譯三在三缺
維摩詰所説經三卷一名不可思議解脫或直云維/摩詰經姚秦三藏鴋摩羅什譯
第六/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維摩詰經二卷或三卷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譯
說無垢稱經一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第七譯
[011-41b]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後七譯/四譯缺本
大方等項王經一卷一名維摩詰子問亦名善問童子/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大乗頂王經一卷亦名維摩兒經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第三譯
  上四經十卷同帙
善思童子經二卷隋天竺三寳藏闍那/崛多等譯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其善思童子經外周録在單本/中是也前後四譯第三本缺
大悲分陁利經八卷亦云大乗悲失譯/今附秦録第二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011-42a]
悲華經十卷一譯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於姑藏譯第四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四譯/二譯缺本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一帙唐天后代三藏義/浄譯新編入録第五譯
金光明經八卷二十四品隋大興善寺沙/門寳貴合出當第四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序略云而金光明見有三本/初在凉世有曇無䜟譯為四卷
  成十八品其次周世闍那崛多釋為五卷成二十/品後逮梁世真諦三藏於建康譯三身分别業障
  滅陁羅尼最浄地依空滿願等四品足前出沒為/二十二品寶貴每嘆此經祕奥後分如何竟無囑
  累舊雖三譯本疑未周長想梵文願言逢遇大隋/馭宇新經印来帝𠡠所司相續翻譯至開皇十七
[011-42b]
  年法席小間因勸請此天竺犍達國三藏法師此/云志德重尋後本果有囑累品法有銀主陁羅尼
  品在京大興善寺即為翻譯并前先出合二十四/品寫為八卷學士成都費長房筆受通梵沙門日
  嚴寺釋彦琮校練撰録者曰此合部經文義備足/其無䜟四卷真諦七卷崛多五卷並皆有缺故此
  五經無煩重載謹按長房録等周武帝代天竺三/藏耶舍羅多譯出一本名金光明經更廣夀量大
  辨陁羅尼經五卷成部今詳此名乃非全譯但於/無䜟四卷經中續演二品其夀量品更續其文大
  辨品中更廣咒法餘品之中亦有續者故云更廣/夀量大辨陁羅尼經故六卷合經序云夀量大辨
  又補其缺以此証知但是續缺非是别翻又序記/云闍那崛多譯為五卷房等諸録乃云耶舍崛多
  者此二三藏乃是同師當時共翻互載皆得其合/部經有六卷本與此八卷明同異者其六卷經一
[011-43a]
  品顛倒比校新經八卷者又是二經屬累文意全/别六卷屬累又與法華屬累大况相似未詳何意
  今勘八卷之本亦與新經扶同二本少殊不可雙/載故存八卷為正編之入藏後尋覧者幸無惑焉
  兼此合經總成五譯二/本在藏三本入刪繁録
伅真陀羅所間經二卷或三卷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一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大樹𦂳那羅王所問經四卷亦名說不可思議品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佛昇忉利天為母説法經二卷亦名佛昇忉利天品經/或三卷西晉三藏竺法
[011-43b]
䕶譯第/一譯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一名合道神足經或二卷或/三卷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
譯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三譯/第三缺本
  上三經十卷同帙
寳雨經十卷一帙唐天后代南印度三藏達/摩流支等譯出大周録第三譯
寳雲經七卷梁扶南三藏曼陁羅仙共/僧伽婆羅等譯第一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新舊三譯/第二本缺
[011-44a]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或無遮字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不退轉法輪經四卷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録第二譯
廣博嚴浄不退轉輪經四卷或六卷宋涼州沙門智/嚴寳雲等譯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其阿惟越致遮經周/録在單本中誤也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一卷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出序記第一譯又經初序
記云魏興和四年歲次降婁月建在戍朔次庚子壬午/之日瞿曇流支沙門曇琳於尚書令儀同髙公第譯九
千一百九十三字諸録皆云菩/提留支譯者誤也依序記為正
[011-44b]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唐天后代三藏義浄/譯新編入録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其舊譯經周録為/單本新勘為重譯
  上四經十卷同帙
等集衆德三昧經三卷或二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真寂寺録第三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二譯/一譯本缺
持心梵天經四卷一名莊嚴佛法又名等御諸法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或六卷十七
品第/一譯
[011-45a]
  上三經十卷同帙按姚秦釋僧叡思益序云恭明/前帙頗麗其詞而迷其㫖今按
  羣録吳時月支國優婆譯支謙字恭明翻譯衆極/而無思益本同之者其持心經與思益同乃是西
  晉竺法䕶譯叡云恭/明先譯失㫖者誤也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或直云思益經祐云思益義經/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第二譯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其勝思惟經/有釋論四卷
  上二經十卷同帙
持人菩薩經四卷有加所問二字或三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011-45b]
持世經四卷一名法印經或三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三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三譯/第二本缺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或無學字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大乗方廣總持經一卷或無乗字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譯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周録為單本/新勘為重譯
  上四經十卷同帙
文殊師利現寳藏經一卷或直云寳藏經或二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四譯
大方廣寳篋經三卷或二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羅譯第四譯
[011-46a]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四譯/兩譯缺本
大乗同性經二卷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毗盧遮那藏說/經或四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闍那
耶舍等譯/第一譯
證契大乗經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盧遮羅藏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出大周録第
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上四經十卷同帙
深宻解説經五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全本初譯
[011-46b]
解深宻經五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全本再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解節經一卷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右一經是解深宻經初五品異譯出第一譯
相續解脫地波羅&KR0097了義經一卷亦名觧脫了義經亦/云相續解脱經宋天
竺三藏求那/跋陁羅譯
  右一經是解深宻經後二品異譯出四五兩卷
  右四經同本異譯二是全本/二是抄譯
[011-47a]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二巻隋天竺三藏逹摩笈多/譯出内典録第一譯
分别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隋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楞伽阿跋多羅寳經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羅譯第二譯
  上五經十卷同帙
入楞伽經十卷一帙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第三譯
大乗入楞伽經七卷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义/難陀譯新編入録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新舊四譯/一譯缺本
[011-47b]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陁羅譯第一譯
  上二經十卷同帙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或七卷或八卷一帙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第
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大方等大雲經六卷亦名大方等無相經或四卷或五/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䜟譯第二
譯二譯/一缺
大雲請雨經一卷内題云大雲經請雨品第六十四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闍那耶舍等譯第一譯
[011-48a]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第二譯
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内題云大方等大雲經請雨/品第六十四隋天竺三藏闍
那崛多等譯出/内典録第三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
  上四經十卷同帙
諸法無行經二卷或一卷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第一譯
諸法本無經三卷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第三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前後三譯/一譯缺本
[011-48b]
無極寳三昧經一卷或直云無極寳經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一譯
寳如来三昧經二卷一名無極寳三昧經或一卷東/晉西域三藏祗多宻譯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慧印三昧經一卷一名寳田慧印三昧經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一譯
如来智印經一卷一名諸佛法身僧祐録中/失譯經今附宋録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
  上六經十卷同帙
大灌頂經十二卷一帙或無大字録云九卷未詳東晉西/域三藏帛尸梨宻多羅譯單重合譯
[011-49a]
  右卷别各是一卷具列如左
第一卷灌頂三歸五戒𢃄佩䕶身咒經
第二卷灌頂七萬二千神王䕶比丘咒經
第三卷灌頂十二萬神王䕶比丘咒經
第四卷灌頂百結神王䕶身咒經
第五卷灌頂宫宅神王守鎮左右咒經
第六卷灌頂塜墓因緣四方神咒經
第七卷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
[011-49b]
第八卷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
第九卷灌頂召五方龍攝疫毒神咒經
第十卷灌頂梵天神䇿經
第十一卷灌頂普廣菩薩隨願往生十方浄土經或/云
普廣品第十一即别/行隨願往生經是
第十二卷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即是舊藥師/經佛遊惟耶
離者此為本/譯第一譯
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出内典録第二譯
[011-50a]
藥師瑠璃光如来本願功德經一卷唐三藏𤣥奘譯出/内典録第三譯
藥師瑠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唐三藏義浄於大/内佛光殿譯新編
入録第/四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與前灌頂第十二卷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同本其三藏義浄
  所譯二卷者更加七佛本願及咒餘文大同奘法/師譯者其舊藥師經郡録皆云宋時鹿野寺沙門
  慧簡所譯尋檢其文即是灌頂第十二卷析出别/行更無異本其隨願往生經羣録或云吳時支謙
  譯或云西晉竺法䕶譯其見流行者即是大灌頂/經第十二品普廣卷更無别本比之二經既在大
  部之中其别生流/行者刪之不録
[011-50b]
阿闍世王經二卷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䜟譯第一譯
普超三昧經三卷或上加文殊師利字或四卷/西晉三藏竺法䕶譯第二譯
放鉢經一卷是普超經舉鉢品異譯出第一卷僧祐/録云安公録中失譯經安公云出方等
部今附/西晉録
  右三經同本異譯前後六譯/三譯本缺
  上六經十卷同帙
 
 開元釋教録卷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