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錄卷一
唐 釋智昇 撰
夫目錄之興也蓋所以别真偽明是非記人代之古
今標卷部之多少摭拾遺漏刪夷胼贅欲使正教綸
理金言有緒提綱舉要歴然可觀也但以法門幽邃
化綱恢𢎞前後翻傳年移代謝屢經散滅卷軸參差
復有異人時增偽妄致令混雜難究蹤由是以先德
[001-1b]
儒賢製斯條錄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猶未極根源
尚多疎闕昇以庸淺久事披尋參練異同指陳臧否
成兹部袠庶免乖違幸諸哲人俯共詳覽
稽首善逝牟尼尊 無上丈夫調御士
亦禮三乗淨妙法 并及八輩應真僧
我撰經錄護法戒 三寶垂慈幸㝠祐
惟願法燈長夜照 迷徒因此得慧明
正法遐久住世間 依學速登無上地
[001-2a]
自後漢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歲次丁夘至大唐神武皇
帝開元十八年庚午之歲凡六百六十四載中間傳譯
緇素總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乗三藏聖教及聖
賢集傳并及失譯總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
十六卷其見行闕本並該前數
新錄合二十卷開為總别總錄括聚羣經别錄分其乗
藏二錄各成十卷就别更有七門今先敘科條餘次
編載
[001-2b]
總括羣經錄上
右從漢至唐所有翻述具帝王年代并譯人本事
所出教等以人代先後為倫不依三藏之次兼敘
目錄新舊同異
别分藏錄下
右别錄之中曲分為七一有譯有本二有譯無本
三支派别行四刪略繁重五拾遺補闕六疑惑再
詳七偽邪亂正就七門中二乘區别三藏殊科具
[001-3a]
悉委曲兼明部屬
總錄分為十卷起第一盡第十此粗題綱條若一一/具明在第十卷内
第一卷漢魏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戒羯/磨等及新舊失譯并附譯人列傳
第二卷吳晉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等并/新舊失譯諸經同並附譯人列傳
第三卷東晉苻秦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舊失譯列傳同前
第四卷姚秦西秦前涼北涼四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并新舊失譯經等
第五卷宋朝一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集失譯經等
第六卷齊梁元魏髙齊四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集失譯經律等
[001-3b]
第七卷周陳隋三代緇素繹人/所出經律論及傳錄等
第八卷
第九卷八九二卷皇朝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及傳錄等
第十卷敘古舊諸家目錄部/袠多少及詳顯同異
别錄分為十卷起第十一盡第二十此粗題綱條具/述在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十一十二兩卷有譯有本菩薩/藏經律論目錄兼述譯人時代
第十三卷有譯有本聲聞藏經律論及賢/聖集傳目錄亦述譯人時代
[001-4a]
第十四卷有譯無本大乗經/律論闕本目錄
第十五卷有譯無本小乗經律論/及賢聖集傳闕本目錄
第十六卷支派别行大小乗經律論/及賢聖集傳别生目錄
第十七卷剛略繁重别生同本異名經等剛除目錄/補闕拾遺舊譯大小乗經律論大周入藏
錄中遺漏不上目錄及新譯大小/乗經律論集傳等新編入藏目錄
第十八卷疑惑再詳目錄偽妄亂真新編偽經/及羣錄中偽經并諸家集鈔等目錄
第十九卷大乗經律論/入藏目錄
第二十卷小乗經律論賢聖/集傳入藏目錄
[001-4b]
總括羣經錄上之一
後漢劉氏都洛陽
從明帝永平十年丁夘至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凡一十
一帝一百五十四年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律并新舊
集失譯諸經總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於中九/十七部
一百三十一卷見在一百九/十五部二百六十四卷闕本
以為後漢經錄云於中直云帝者為真兼斥名者是偽
年代甲子依唐司𨽻甄鸞成均博士王道珪三家年厯
[001-5a]
㕘定
後/漢沙門迦葉摩騰一部一/卷經
沙門竺法蘭四部一十/五卷經
沙門支婁迦䜟二十三部六/十七卷經集
沙門安世高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經律集
沙門竺佛朔二部三/卷經
優婆塞安𤣥二部一/卷經集
沙門支曜一十部一十/一卷經集
[001-5b]
沙門康巨一部一/卷經
沙門嚴佛調五部八/卷經
沙門康孟詳六部九/卷經律
沙門竺大力一部二/卷經
沙門曇果一部二/卷經
新舊諸失譯經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八卷五/十
九部七十六卷舊集八/十二部八十二卷新附
四十二章經一卷永平十年丁夘於白馬寺與法崗共/譯初出舊錄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
[001-6a]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迦葉摩騰或云竺葉摩騰亦云攝摩騰羣錄互存
未詳孰是先來不譯所以備彰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幼
而聰敏博學多聞思力精拔特明經律嘗遊西印度有
一小國請騰講金光明經俄而鄰國興師而來既將踐
境輒有事礙兵不能進彼國兵衆疑有異術密遣使覘
但見羣臣安然共其所講大乗經明地神王護國之
法於是彼國請和求法明帝以永平七年甲子夢見金
[001-6b]
人身長丈六項佩日輪光明赫奕飛在殿前明旦博問
羣臣此何神異通人傅毅進奉對曰臣聞西域有得道
者號之曰佛陛下所夢將必是乎帝以為然詔遣郎中
蔡愔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一十八人往適天竺
尋訪佛法於大月支國與摩騰相遇時蔡愔等固請於
騰遂與同來至于洛邑明帝甚加賞接所將佛經及獲
畫像䭾以白馬同到洛陽因起伽藍名白馬寺諸州競
立報白馬恩騰於白馬寺出四十二章經初緘蘭臺石
[001-7a]
室第十四間内自爾釋教相繼雲興沙門信士接踵傳
譯依錄而編即是漢地經法之祖也舊錄云此經本是
外國經抄元出大部提要引俗似孝經十八
及朱士行漢錄僧祜出三藏記等道安錄中不載騰以
大化初傳人未深信藴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經要以
導時俗騰後終於洛陽載其由委備如朱士行漢錄及
髙僧傳等昇尋錄之源始意述譯經譯經之來須有由
致故傍採衆説以廣異聞雖於文為繁而僧事備矣
[001-7b]
十地斷結經八卷或四卷亦云十住初出與竺佛念十/住㫁結經同本永平十三年出見朱
士行漢錄及高/僧傳長房錄等
法海藏經一卷一本無藏字初出與法海經等/同本見髙僧傳及長房錄等
佛本行經五卷永平十一年出見高/僧傳及長房錄等
佛本生經一卷見高僧傳及/長房錄等
右四部一十五卷其本並闕
沙門竺法蘭亦中印度人自言誦經論數萬章為天竺
學者之師時蔡愔既至彼國蘭與摩騰共契遊化遂相
[001-8a]
隨而來會彼學徒留碍蘭乃間行而至既達洛陽與騰
同止少時便善漢言初共騰譯四十二章經騰卒蘭自
譯十地斷結經等四部昔前漢武帝穿昆明池底得黑灰
問東方朔朔云非臣所知可問西域胡人法蘭既至追
以問之蘭云此是劫燒時灰朔言有徴信者甚衆又秦
景使還於月支國得釋迦佛像是優填王栴檀像師第
四作也來至洛陽帝即勅令圖寫置清涼臺及顯節陵
上供養自爾丹素流演迄今蘭後終於洛陽時年六十
[001-8b]
餘矣
又長房等錄云蘭譯二百六十戒合異二卷者不然細
詳名目非蘭所翻委求同異如下别錄闕本中述
道行般若波羅密經十卷題云摩訶般若波羅密道行/經亦云般若道行品經或八
卷初出與明度小品及大般若第四會同/本光和二年七月八日出見敏祜二錄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亦直云無量清淨經第二出/與大阿彌陀及寶積無量夀
會等並同/本見吳錄
阿閦佛國經二卷建和元年譯或一卷初出與寳積不/動如來會同等本見朱士行漢錄及
[001-9a]
僧祐錄亦云阿問佛刹諸/菩薩學成品經或無國字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初出與寳積/普明菩薩會等同本一名古品
遺日説般若一名大寶積經一名/摩訶衍寳嚴經見僧祐長房二錄
兜沙經一卷見僧祐錄及吳錄是/華嚴名號品異譯
般舟三昧經三卷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舊/錄云大般舟三昧經或一卷光和二
年譯初出與大集賢護經等/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吳錄
伅真陀羅所問經二卷初云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舊錄云伅真陀羅尼王經
或三卷初出與大樹緊那羅經同本/安錄無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祐錄
[001-9b]
阿闍世王經二卷初出與普超三昧經等同本見僧/祐錄安公云出長阿舎者非也
内藏百寶經一卷亦云内藏百品初出與世髙譯者/小異安公云出方等部見僧祐錄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亦直云問署經見僧祜錄/及吳錄安公云出方等錄
雜譬喻經一卷凡十一事祜云失/譯房云見别錄
以上見在以下闕
大方等大集經二十七卷初出與曇無䜟等出/者同本見李廓録
般舟三昧經一卷是後十品重翻祜有此一卷無三卷/者見靜泰録或加大字第三出祜錄
云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
[001-10a]
梵般泥洹經二卷或一卷初出與大涅槃經等同本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祜錄舊云胡般新
改為/梵
象腋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諸法勇王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光明三昧經一卷初出祜云出别錄安/錄無房云亦見吳錄
孛本經二卷初出見/僧祜錄
首楞嚴經二卷中平二年二月八日出第一譯又云/三卷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祜錄吳錄
大方便報恩經一卷見吳/錄
[001-10b]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亦云阿闍世王經/初出見長房錄
禪經一卷初出房云/見别錄
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經一卷佛涅槃後一百餘年育/王方出故非佛説或無
經字初出/見長房錄
右二十三部六十七卷雜譬喻上一十一部二十/六卷見在大集經下一十
二部四十/一卷闕本
沙門支婁迦䜟亦直云支䜟月支國人操行純深性度
開敏稟持法戒以精勤著名諷誦羣經志在宣法桓靈
[001-11a]
之代遊于洛陽從桓帝建和元年丁亥至靈帝中平三
年丙寅於洛陽譯道行等經二十三部審得本㫖曾不
加飾可謂善宣法要𢎞道之士也河南清信士孟福張
蓮筆受而舊譯云胡般泥洹者竊所未委上代翻經已
來賢德筆受每至度語無不稱云譯胡為漢胡乃五天
邊俗𩔖此之有氐羌今乃稱胡豈關印度深為楚越可
不詳焉但佛所説經皆合稱為梵本梵者此言清淨昔
劫初時梵世光音天來下彼土有食地肥者身重不得
[001-11b]
復去因遂為人即五天之本祖也仍其天號而立稱焉
若彼稱胡理將何出但彼稱梵語如此土所謂漢言蓋
有所憑非為謬耳如舊日僧悉稱俗姓起苻秦世有沙
門道安獨拔當時居然超悟云既剃落紹繼釋迦子而
異父豈曰承襲今去出家宜悉稱釋及翻四含其文果
云四姓出家同一釋種衆咸歎伏四姓者一刹帝利二/婆羅門三吠含四戍
達/羅而安正
楷模季葉猶言譯胡為秦有五失三不易此蓋通人一
[001-12a]
蔽未盡美歟上代以來有胡言處今並改為梵字庶無
紕謬使談者得其正焉又長房等錄支䜟譯中復有大
寶積經一卷今以與佛遺日摩尼寶經既是同本不合
再出又尋文句非䜟所翻别錄之中皆為失譯今依别
錄為正故䜟錄除之
大乘方等要慧經一卷初出與寶積彌勒問八/法會同本見長房錄
太子慕魂經一卷初出與六度集中/異譯見長房録
長者子制經一卷一名制經初出與遊童/子經同本見長房錄
[001-12b]
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一卷一名遺日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初出與入法界體性/經同本見長房錄
自誓三昧經一卷題下注云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初出與法護出者大同小異見長
房/錄
温室洗浴衆僧經一卷亦直云温室經/初出見長房録
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或直云明度校計亦直云五十/校計元嘉元年出見朱士行漢
錄及僧/祜錄
佛印三昧經一卷見長/房錄
[001-13a]
八大人覺經一卷見寶/唱錄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亦直云悔過經/初出見長房錄
人本欲生經一卷永喜二年出長阿含第十卷異譯道/安注解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祐錄
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一卷或云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出長阿含第十一卷異譯
見長/房錄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卷一名多增道章經或直云十報/經出長阿含第九卷異譯舊錄
亦云出長阿/含見僧祐錄
一切流攝守因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卷異譯舊錄云/一切流攝經吳錄云流攝
[001-13b]
經亦云受因亦直云流攝亦云一/切流攝守見朱士行及僧祜二錄
四諦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七卷異譯見僧祜/錄安公云出長阿含者或誤也
本相倚致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十卷異譯吳錄云大相/倚致與緣本致經同本或作猗字見
朱士行漢錄/及僧祜錄
是法非法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一卷/異譯見士行僧祜二錄
漏分布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七卷異譯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祜錄安公云出長阿含者或
誤/也
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001-14a]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一卷出中阿含經第六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普法義經一卷亦名普義經一名具法行經普法義作/舍利曰具法行作舍利弗餘並同云出
中阿含元嘉二年出與廣義法/門經同本見士行僧祜二錄
婆羅門避死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二卷異譯見長房錄
阿那邠邸化七子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九卷異譯見長房錄
阿難同學經一卷題云出增一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七處三觀經一卷出雜阿含中首末總三十經從初標/名故也或二卷元嘉元年出見朱士
行漢錄及/僧祜錄
[001-14b]
五隂譬喻經一卷或無譬字一名水沬所漂經出雜阿含/第十卷異譯見朱士行漢錄及僧祜錄
轉法輪經一卷或云法輪轉經出雜阿含第十五卷/異譯與其本經後同前異見僧祜錄
八正道經一卷出雜阿含第二十八卷/異譯見士行僧祜二錄
摩鄧女經一卷或云摩鄒女一名阿難為蠱道女惑經/見長房錄初出與摩鄧伽經等同本
鬼問目連經一卷初出與餓鬼報應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一卷或云阿難問事經亦云事佛/吉凶經見長房錄初出與阿
難分别經/等同本
柰女祗域因緣經一卷初出或無因緣字亦直/云柰女經見長房錄
[001-15a]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一卷或云地獄報應/經見長房錄
堅意經一卷初出一名堅心正意經/亦名堅心經見長房錄
大安般守意經二卷或一卷或無守意字或直云安般/經安公云小安般兼注解祜錄别
載大安般一卷房錄更載安般一/卷並重也見士行僧祜李廓三錄
隂持入經二卷或一卷祜云除持入誤也亦云住隂持/入安公注解房錄隂持入外别存除持
入者誤也見士/行僧祐二錄
處處經一卷見長/房錄
罵意經一卷見長/房錄
[001-15b]
分别善惡所起經一卷見長/房錄
出家緣經一卷一名出家因緣/經見長房錄
阿䤴正行經一卷一名正意經/見長房錄
十八泥犂經一卷或云十八地獄/經見長房錄
法受塵經一卷見僧/祜錄
禪行法想經一卷見僧祜寶/唱二錄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一卷一名長者懊惱三處經亦/直云三處惱經見長房錄
犍陀國王經一卷或無國字/見長房錄
[001-16a]
父母恩難報經一卷亦云難報見長房錄/房云出中阿含檢無
九横經一卷房云出雜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禪行三十七經一卷或加品字/見寶唱錄
犯戒報應輕重經一卷出目連問毗尼經亦云犯戒罪報/輕重或云目連問經見長房錄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二卷或四卷亦云大僧威儀經房/云見别錄按僧祜失譯錄中
分為二部部各二卷别錄中/合今只有二卷餘二莫存
道地經一卷初出或加大字是修行經抄元外國畧本/道安注解見僧祜錄羣錄並云二卷唯安
公序云凡有七章此/之一卷文亦備矣
[001-16b]
迦葉結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阿毗曇五法行經一卷或無行字亦云阿毗/曇苦慧經見僧祜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本
無量夀經二卷初出與寶積無量夀會/等同本房云見别錄
如幻三昧經二卷或一卷初出與寶積善住/意會等同本見長房錄
月燈三昧經一卷出大月燈經第七/異譯見長房錄
十二因緣經一卷初出亦云聞城十二/因緣經見僧祜錄
内藏經一卷第二出一名内藏百品或云百寳/元嘉二年十月出見朱士行漢錄
[001-17a]
四不可得經一卷初出或無可/字見長房錄
藥王藥上菩薩觀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空淨天感應三昧經一卷舊錄云空淨三昧/經初出見長房錄
卒逢賊結衣帶呪經一卷見長/房錄
呪賊經一卷一名辟除賊害呪見長房錄僧祜失譯/錄中雙載二本同名呪賊此且存一
十四意經一卷舊錄云菩薩十四/意經見僧祜錄
法律三昧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道意發行經二卷或一卷見道安及僧/祜錄房云出長阿含
[001-17b]
大十二門經二卷或一卷出長阿含安公/注解見寶唱及僧祜錄
小十二門經一卷出長阿含安公注解/見寶唱及僧祜錄
七法經一卷舊錄云阿毗曇七法行經或直云七/法行經見僧祜錄房云出長阿含
多增道章經一卷舊錄無道字云異出十報/法見長房錄云出長阿含
義決律經一卷或無經字亦云義決律法行經/安公云出長阿含見僧祜錄
雜四十四篇經二卷或云雜經四十四篇既不顯名未/知何經安公云出增一阿含見僧
祜/錄
百六十品經一卷舊錄云出增一阿含百/六十章經見僧祜錄
[001-18a]
舍頭諫經一卷見舊錄第二出亦云舍頭諫太子明二/十八宿經亦云太子明星二十八宿經
亦云虎/耳經
瑠璃王經一卷或云流離房云出增/一檢無見長房錄
太子夢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禪經二卷第二出房/云見别錄
恒水經一卷初出亦云恒水不説戒經見/法上錄寶唱錄云恒水誡經
悔過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五法經一卷見僧/祜錄
[001-18b]
五行經一卷見長/房錄
小般泥洹經一卷房云見别錄云或名泥洹後諸比丘/經或云泥洹後變記經或云泥洹後
比丘世變經或云佛般/泥洹後比丘世變經
正齋經一卷見長/房錄
分明罪福經一卷見長/房錄
難提迦羅越經一卷見僧/祐錄
禪定方便次第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禪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001-19a]
當來變滅經一卷見長/房錄
修行道地經七卷或六卷初出或云順道行經漢永康元/年譯支敏度製序見寶唱錄及别錄
五門禪要用法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思惟要畧經一卷或直云思惟經/初出見僧祜錄
法句經四卷初出見/長房錄
請賓頭盧法一卷初出見/内典錄
阿毗曇九十八結經一卷見僧/祜錄
右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阿毗曇五法上五十/四部五十九卷見存
[001-19b]
無
沙門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后之太子也幼懷淳孝
敬養竭誠惻𨼆之仁爰及蠢𩔖其動言立行若踐規矩
焉加以志業聰敏剋意好學外國典籍莫不該貫七曜
五行之象風角雲物之占推步盈縮悉窮其要兼洞曉
醫術妙善鍼脈覩色知病投藥必濟乃至鳥獸嗚呼聞
聲知心嘗行見羣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
果有致焉衆咸竒之於是雋異之名被於西域逺近鄰
[001-20a]
國咸敬而偉之高雖在居家而奉戒精峻講集法施與
時相續後王薨將嗣國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名器行服
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綜經藏尤精阿毗曇學
諷持禪經略盡其妙既而遊方𢎞化徧厯諸國以漢桓
之初始到東夏髙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大通
華言慨正法幽微廣事宣譯髙窮理盡性自識宿緣多
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髙自稱先身已經為安息王子與
其國中長者子俱共出家分衛之時值施主不稱每輒
[001-20b]
懟恨髙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餘年乃與同學
辭訣云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精勤不在吾
後而性多恚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
而遂適廣州值冦賊大亂行路逢一年少唾手拔刀曰
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逺相償卿之忿怒故
是前世時意也遂伸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
填路莫不駭其竒異而此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
時世高身是高遊化中國宣經事畢
[001-21a]
擾亂乃震錫江南云我當過廬山度昔同學行達䢼亭
湖廟此廟舊有靈威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留滯
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没竹還本處自是舟
人敬憚莫不攝影髙同旅三十餘船奉牲請福神乃降
祝曰舫有沙門可更呼上客咸驚愕請高入廟神告髙
曰吾昔外國與子俱出家學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
今為䢼亭廟神周迴千里並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甚
豐以瞋恚故墮此神報今見同學悲欣可言夀盡旦夕
[001-21b]
而醜形長大若於此捨命穢汙江湖當度山西澤中此
身滅後恐墮地獄吾有絹千疋并雜寶物可為立法營
塔使生善處也髙曰故來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醜
異衆人必懼髙曰但出衆不怪也神從牀後出頭乃是
大蟒不知尾之長短至髙膝邊髙向之梵語數番讃唄
數契蟒悲淚如雨須臾還𨼆髙即取絹物辭别而去舟
侣颺帆蟒復出身登山而望衆人舉手然後乃滅倐忽
之頃便達豫章即以廟物造東寺髙去後神即命過暮有一
[001-22a]
少年上船長跪髙前受其呪願忽然不見髙謂船人曰
向之少年即䢼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是廟神歇滅無
復靈驗後人於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里今潯陽
郡蛇村是也髙後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尚在
髙徑投其家説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
吾猶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髙非凡豁然
意解追恨前愆厚相資供隨髙東遊遂達會稽至便
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著髙頭應時殞命廣州客
[001-22b]
頻驗二報遂精勤佛法具説事緣逺近聞知莫不悲歎
明三世之有徵也髙以桓帝建和二年戊子至靈帝建
寧三年庚戌二十餘載譯大乗要慧等經九十五部並
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凡在讀者皆
亹亹然而不倦焉世髙本既王種名髙外國所以西方
賔旅猶呼安侯至今為號焉天竺自稱書為天書語為
天語音訓詭謇與漢殊異光後傳譯多致謬濫唯髙所
出為羣譯之首安公以為若及面禀不異見聖列代明
[001-23a]
德咸讃而思焉其釋道安錄僧祐出三藏記惠皎髙僧
傳等止云髙譯三十九部費長房錄便載一百七十六
部今以房錄所載多是别生從大部出未可以為翻譯
正數今隨次刪之如後所述
情離有罪經房云世注為錄/今亦在疑偽錄
八光經
利弗問寶女經
舍利弗歎寶女説不思議經亦直云歎/寶女經
[001-23b]
申越長者悔過供佛經亦云申起長者悔過經申越/申起未詳何正八光等四經
並出/大集
四百三昧名經出大/雲經
摩訶衍精進度中罪報品經出智/度論
大迦葉遇尼乾子經出長/阿含
阿難感經出人本/欲生經
第一四門經
第二四門經
[001-24a]
第三四門經
甘露正意經亦云佛入甘露調意經第一四門等四經/出僧祜失譯錄亦出寶唱錄並是大十二
門經一部後人分/品寫出遂成四經
尊者薄拘羅經或直云薄拘羅經亦云/薄拘羅答異學問經
婆羅門行經
長者兄弟詣佛經亦云長者梨師達多兄弟二人往/佛所經薄拘羅等三經出中阿含
五戰鬬人經
世間强盜布施經
[001-24b]
梵天詣婆羅門講堂經
郁伽居士見佛聞法醒
水喻經五戰鬬等五經/並出僧一阿含
佛為婆羅門説四法經
佛為事火婆羅門説悟道經
佛為婆羅門説耕田經或無/田字
佛為憍慢婆羅門説偈經
佛為頻頭婆羅門説像𩔖經
[001-25a]
佛為阿支羅迦葉説自他作苦經
目連見衆生身毛如箭經
阿那律思惟目連神力經
無畏離車白阿難經
商人脱賊難經
世間言美色經
純陀沙彌經或作沙門/或作淳字
商人子作佛事經
[001-25b]
婆羅門通達經論經
外道出家經
婆羅門服白經
精勤四念處經
婆羅門虚偽經
佛為調馬聚落主説法經
一切行不恒安住經
婆羅門問世尊將來有幾佛經
[001-26a]
婆羅門問佛布施得福經
豆遮婆羅門論議出家經
佛化火與或作/大興婆羅門出家經
浮木譬喻經一名恒水流樹/經或作流樹
四吒婆羅門出家得道經
過去彈琴人經
婆羅門解知衆術經
獨富長者經亦云獨富長者財物無付經/亦云長者命終無子付囑經
[001-26b]
佛為年少婆羅門説知善不善經
佛為那拘羅長者説根熟經或無羅根/熟三字
禪思滿足經説四法等三十二/經並出雜阿含
前世諍女經
子命過經
迦旃延無常經
審祼形子經一名佛覆/祼形子經
鼈喻經前世靜等五/經並出生經
[001-27a]
禪祕要經出治禪病/祕要法
鏡面王經出義/足經
三毒經
數息事經上二小/乗雜抄
七老婆羅門請為弟子經
孤母喪一子經
斫毒樹後生經
求離牢獄經
[001-27b]
良時難遇經
昔有二人相愛敬經
慈仁不殺經
摩耶祗女人謗佛生身入地獄經
最勝長者受呪願經亦直云受/呪願經
佛神力救長者子經
承事勝已經
調達生身入地獄經
[001-28a]
多倒見衆生經
長者夜輸得非常觀經亦直云得非常觀經七老婆羅/門等一十五經並出出曜經
佛度旃陀羅兒出家經
人受身入隂經
人身四百四病經
五隂成敗經
地獄罪人衆苦經
人病醫不能治經人受身等五經並/出修行道地經
[001-28b]
阿練若習禪法經出坐禪/三昧經
蓮華女經出法句/譬喻經
迦葉誥阿難經亦云迦葉責阿難/雙度羅漢喻經
金色女經迦葉誥阿難等/二經出雜譬喻
右八光等經八十五部八十五卷長房等錄皆云
安髙所出今按隋開皇仁夀二年衆經錄及新括
出别生抄經等此等並從諸經别生或非安髙所
出不合足為翻譯之數今為實錄故總刪之
[001-29a]
道行經一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見經後記朱士行/漢錄僧祜錄等安公云道行品者般若抄
也外國髙明者所撰/安公為之序并注
般舟三昧經二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見經後記髙/僧傳等二經同時啓裘故出日同也
舊錄云大般舟三昧經或一卷/第二出與大集賢護經等同本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闕
沙門竺佛朔經後記云竺佛朔印度人也識性明敏博
綜多能以靈帝光和之初齎道行等經來適洛陽轉梵
為漢譯人時滯雖有失㫖然棄文存質深得經意月支
[001-29b]
沙門支䜟傳語河南孟福字元士張蓮字少安筆受並
見經後記
法鏡經二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初出與賔積郁伽長者/會等同本或一卷沙門嚴佛調筆受康僧
㑹注見/僧祜錄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卷亦云斷十二因緣經亦直/云阿含口解舊錄云安侯
口解凡有四名同是一本内典中/安髙安𤣥俱出口解者誤也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在
優婆塞安𤣥安息國人也志性貞白深閑理
[001-30a]
戒毫弗虧博誦羣經多所通習漢靈帝時遊買洛陽
有功號騎都尉性虚靜温恭常以法事為已務漸練漢
言志宣經典常與沙門講論道義世所謂都尉者也𤣥
以光和四年辛酉與沙門嚴佛調共出法鏡等經𤣥口
譯梵文佛調筆受理得音正盡經微㫖郢匠之美見述
後代祜云法鏡佛調出者據其共譯以説又稱阿含口
解世髙譯者此乃姓同相温也舊錄既名安侯口解/計亦合是世髙出也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經或直云/成具光明經第二出見朱士行
[001-30b]
支敏度僧祜等/三錄及髙僧傳
阿那律八念經一卷或直云八念經一名禅行斂意經/舊錄云禪行檢意出中阿含經第
十八卷異/譯見舊錄
馬有三相經一卷亦云善馬有三相經出雜阿含經/第三十三卷異譯房云見吳錄
馬有八態譬人經一卷亦直云馬有八態經一云馬有/八弊惡態經出雜阿含經第三
十三卷異譯/房云見呉錄
小道地經一卷房云見/呉錄
以前見存以後闕本
[001-31a]
聞城十二因緣經一卷第二出與世髙譯十二因/緣經等同本房云見呉錄
大摩耶經一卷或無大字或二卷初出與摩/訶摩耶經同本房云見呉錄
賴吒和羅經一卷出中阿含經第三十一卷異譯房云/見吳錄安云出方等部者或恐誤也
小本起經一卷或云修行本起或云宿行本起近加小/字耳初出與瑞應本起經等同本見舊
錄及髙/僧傳
墮落優婆塞經一卷或云優披塞/房云見呉錄
右一十部一十一卷小道地上五部五卷見在/聞城下五部六卷闕本
沙門支曜西域人博達羣典妙解幽微以靈帝中平二
[001-31b]
年乙丑於洛陽譯成具光明等經十部長房等錄又有
首至問佛十四事經
别生錄内此刪不載
問地獄事經一卷見朱士行漢/錄及髙僧錄
右一部一卷本闕
沙門康臣或作巨字/未詳孰是西域人心存遊化志在𢎞宣以靈
帝中平四年丁夘於洛陽譯問地獄經言直理詣不加
潤飾
[001-32a]
輭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二卷一名決了諸法如幻/化三昧經初出與大
般若那伽室利分等同/本或一卷見長房錄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初出與寶積大乗方便會/等同本或無菩薩字或一
卷見長/房錄
古維摩詰經二卷初出與唐譯無垢稱經等同/本見古錄及术士行漢錄
思意經一卷亦云益意經初/出見長房録
菩薩内習六波羅密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内/六波羅蜜經亦云内外者
見長/房錄
[001-32b]
右五部八卷前四部七卷本闕/後一部一卷見在
沙門嚴佛調亦云浮調據僧祜祿及髙僧傳合是/沙門長房等録云清信士者非也臨淮
郡人綺年頴悟敏而好學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通譯
經典見重於時調以靈帝中平五年戊辰於洛陽譯輭
首菩薩等經五部世稱安侯都尉佛調二人傳譯號為
難繼安公稱佛調出經省而不繁全本巧妙焉又長房
等錄更有迦葉詰阿難經亦云佛調所譯余親見其本
乃是諸經之抄有數條事隋衆經錄云出雜譬喻安世
[001-33a]
髙聶承逺錄内並有此經錄家誤也既是别生抄經不
合為翻譯正數又有沙彌十慧經云佛調自撰并注序
既非聖言又闕其本今並刪之
舍利弗摩訶目揵連遊四衢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卷異譯見别錄
興起行經二卷亦名嚴誡宿緣經題/云出雜藏見呉録
梵網經二卷初出或三/卷見吳錄
四諦經一卷興平元年出第二譯出中阿含第七卷/異譯與世髙出者小異見竺道祖漢錄
太子本起瑞應經二卷亦云瑞應本起第二出與過現/因果等經同本房云見三藏記
[001-33b]
然祜三藏記中孟詳出/中本起非瑞應本起
報福經一卷或云福報/見呉祿
右六部九卷興起行經上二部三卷見在/梵網經下四部六卷闕本
沙門康孟詳其先康居國人有慧學之譽以獻帝興
平元年甲戌至建安四年己夘於洛陽譯遊四衢等經
六部安公云孟詳所翻奕奕流便足騰𤣥趣也
修行本起經二卷一名宿行本起第二出與瑞應/舊本起經等同本見始興錄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001-34a]
沙門竺大力西域人情好逺遊無憚難險以獻帝建安
二年丁丑三月於洛陽譯修行本起經其經梵本並是
曇果與康孟詳於迦維羅衛國齎來康孟詳度語
中本起經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經見始/興錄經初題云出長阿含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沙門曇果西域人學該内外解通真俗於迦維羅衛國
齎經梵本届于洛陽以獻帝建安十二年丁亥譯中本
起經康孟詳度語内典錄中以曇果與孟詳共出遂與
[001-34b]
孟詳太子本起瑞應合為一本者非也二經全異不可
合之祜云中本起康孟詳出者據其共譯故耳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錄今且依舊祜云/摩訶乗寶嚴經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一卷或無經字/第二出
未曾有經一卷初出與唐譯甚/希有經等同本
作佛形像經一卷一名優填王作佛形像經一名作像/因緣經與造立形像福報經同本
[001-35a]
安宅神呪經一卷亦云安宅呪法/祜云安宅呪
受十善戒經一卷
苦隂經一卷出中阿含經第/二十五卷異譯
魔嬈亂經一卷一名弊魔試目連經一名魔王入目犍/蘭腹經出中阿含經第三十卷異譯
沙彌尼戒經一卷或無/經字
優波離問佛經一卷或云優/波離律
分别功德論四卷或云分别功德/經或三卷五卷
禪要呵欲經一卷題云禪要/經呵欲品
[001-35b]
内身觀章句經一卷或無/句字
雜譬喻經二卷一名菩薩/度人經
六菩薩名一卷房入藏云六菩/薩名亦當誦持
以上見在以下闕本
般舟三昧念佛章經一卷是行品别/翻第四出
阿彌佛偈一卷初/出
賢劫千佛名經一卷祜云唯有佛名與曇無蘭所出四/諦經千佛名異出賢刧經中異譯
梵本經四卷舊云胡本新改為/梵似長安中出
[001-36a]
泥洹後千歲變經四卷一名千歲變經祜云泥/洹後千歲中變記一卷
諸經佛名二卷今疑是不思/議功德經
三千佛名經一卷
稱揚百七十佛名經一卷亦直名百七十佛名/今疑出稱揚功德經
南方佛名經一卷舊云一名治城寺經者非也此/乃題寺為記非是經之異名
滅罪德福佛名一卷
觀世音所説行法經一卷是呪/經
薩陀波論菩薩求深般若圖像經一卷
[001-36b]
受持佛名不墮惡道經一卷
五籠呪毒經一卷
取血氣神咒經一卷舊錄云/血呪
呪賊呪法一卷房云異出夲/祜直云呪賊
七佛安宅神呪經一卷
菩薩受戒法經一卷祜録無經字/房云異出本
受菩薩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薩懴悔法一卷
[001-37a]
初發意菩薩常晝夜六時行五事一卷
頂生王因緣經一卷舊錄云頂/生王經
長者賢首經一卷
梵志喪女經一卷
狗齧王經一卷舊錄云/
狗經
勤苦泥犁經一卷
地獄經一卷
十一因緣章經一卷舊錄云十一因/緣經或云十二
[001-37b]
僧名數事行一卷
比丘諸禁律一卷
沙門為十二頭陀經一卷
摩訶僧祗律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訶僧祗部/比丘隨用要集法
沙彌十戒經一卷舊錄云/沙彌經
比丘尼十戒經一卷
賢者五戒經一卷
優婆塞威儀經一卷
[001-38a]
庾伽三磨斯經一卷譯言修行畧一名達磨多羅禪法/或言達磨多羅菩薩撰禪經要集
梵音偈本一卷舊云/胡音
讃七佛偈一卷
怛和尼百句一卷
五言詠頌本起一卷一百四十二首
道行品諸經梵音解一卷舊云/胡音
法句譬喻經一卷祜錄云凡十七事或無喻字上/五十九部並見僧祜失譯録
右五十九部七十六卷准房錄本數合有七十七/卷其分别功德論錄云五
[001-38b]
卷今有四卷故七十六云菩薩名上一十六部/二十六卷見在般舟下四十三部五十卷闕本
長房等錄後漢失譯總有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
卷今以餘六十六部七十一卷子細讎校非是失源具
述委由列之如左
佛遺日摩尼寶經漢支/䜟譯
菩薩生地經
惟日雜難經已上二經/吳支謙譯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或云金剛清淨經長/房錄云吳代支謙譯
[001-39a]
漢後失譯錄中復載今詳此經非是漢代失源復非支錄/謙所出似是姚秦已來十公等譯今且為失源編於秦
舊雜譬喻經二卷吳代康/僧㑹譯
十方佛名經三十二相因緣經以上二經西/晉竺法護譯
菩薩修行經一名長者威施所問菩薩修行經或云長/者修行經已曾三譯一存二闕備顯錄中
迦葉赴佛泥洹經一名佛般泥洹/時迦葉赴佛經
鐵城泥犁經一名中阿/含泥梨經
寂志果經三十七品經抄諸經撰/在别生錄
七佛所結麻油述呪
[001-39b]
呪齲齒呪一名呪蠱齒/一直名呪齒
呪牙痛呪
呪眼痛呪迦葉赴下十經東/晉竺曇無蘭譯
幻師陂陀神呪
千佛因緣經
海八德經以上二經法上錄/云姚秦羅什譯
菩薩所生地經
摩訶刹頭經以上二經乞/伏秦重堅譯
[001-40a]
寂調意合作音字/意者誤也所問經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經
轉女身菩薩經一名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名樂瓔/珞莊嚴女經以上二經宋代法海譯
沙彌威儀經或無經字宋/求那跋摩譯
四天王經宋智/嚴譯
閻王五使者經一名五/天使經
譬喻經以上二經/宋惠簡譯
八部佛名經元魏瞿曇/流支譯
觀無量夀佛經此經已曾兩譯一/存一闕備顯錄中
[001-40b]
般若波羅蜜神呪經出大/品經
功德莊嚴王八萬四千歲請佛經出大/集經
大方廣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卷亦直云如來性起經/是舊華嚴經如來性
起/品
合道神足經四卷一名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即/道神足經之異名二本無别
持齋經齋經/别生
過去香蓮華佛世界經出悲/華經
善德婆羅門求舍利經
[001-41a]
人𢎞法經以上二經/出大雲經
五十三佛名經出藥王/藥上經
彌勒為女身經
一切施王所行檀波羅蜜經亦直云行檀波羅蜜/經亦名薩和檀王經
摩調王經
小兒聞法即解經以上四經/出六度集
淨除業障經抄淨業/部經
十住毗婆沙經抄十/住論
[001-41b]
七寶經出增一/阿含經
質多長者請比丘經
外道誘質多長者經
佛見牧牛者示導經
長者命終無子付囑經獨富長者經異名質/多等四經雜出阿含
積骨經出七處/三觀經
誨子經出生/經
梵志觀無常得脱經出義/足經
[001-42a]
梵志避死經
貧子得財發狂經
無害梵志執志經
善唄比邱經梵志避死等四/經出出曜經
福子經
居士物故為婦鼻中蟲經
湏河譬經
教子經一名湏達教子經亦云湏達訓/子經福子等四經出雜譬喻經
[001-42b]
龍種尊國變化經
觀世樓炭經云有/三品
清淨法行經以上三經/先在偽錄
華嚴瓔珞經
般若得經以上二經僧法尼/誦出亦在偽錄
右佛遺日下六十六部七十一卷或翻譯有憑或
别生疑偽今既尋知所據或非漢代失源用舊重
編恐成繁雜今並刪也長房錄云以上一百二十
[001-43a]
五部一百四十八卷並是僧祐律師出三藏記撰
古舊二錄及安錄失源并新集所得失譯諸經卷
部甚廣讎校羣目蕪穢者衆出入相交實難詮定
未覩經卷空閲名題有入有源無入無譯詳其初
始非不有由既涉逺年故附此末冀後博識脱覩
本流希還正收以為有據瀅澄法海使靜波濤焉
今尋長房此言未可依據委求同異如前所述以
下新附此錄
[001-43b]
拔陂菩薩經一卷或為拔波安錄云披陀菩薩經安/公云出方等部是般舟經第四品異
譯第/五出
栴檀樹經一卷
阿鳩留經一卷
菩薩道地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魔王入目揵蘭腹經一卷亦云弊魔試目連經舊錄云/魔王入目連腹中經出中阿
含第三十卷即/後十經之一也
佛本行經一卷
[001-44a]
佛有五百比丘經一卷
凡人有三事愚癡不足經一卷
佛語諸比丘言我以天眼視天下人生死好醜尊者卑
者經一卷安公云上三/經出中阿含
自見自知為能盡結經一卷
有四求經一卷
河中大聚沫經一卷或云水沫所飃經或云聚沫譬經/衆經錄云出雜阿含今以安錄先
集雜阿含後譯是别/譯本非從彼也
[001-44b]
便賢者坑經一卷坑字或/作旃
所非汝所經一卷
兩比丘得害經一卷
道德舍利日經一卷
舍利日在王舍國經一卷
獨居思惟自念止經一卷
問所明種經一卷
欲從本相有經一卷或云欲/從本經
[001-45a]
獨坐思惟意中生念經一卷
佛説如是有諸比丘經一卷
比丘所求色經一卷
道有比丘經一卷
色為非常念經一卷從自見自知下本有二十二經安/公云是阿含一卷於中五色已備
錄今但有十七/載雜阿含分中
色比丘念本起經一卷
善惡意經一卷
[001-45b]
比丘一法相經一卷
有二力本經一卷
有三力經一卷
有四力經一卷
人有五力經一卷
不聞者𩔖相聚經一卷舊錄云𩔖相聚經與/相應相可經同本
天上釋為故世在人中經一卷或作無/上誤也
爪頭土經一卷
[001-46a]
身為無有反復經一卷
師子畜生王經一卷
阿須倫子披羅門經一卷
披羅門子名不侵經一卷
生聞披羅門經一卷舊錄云生/聞梵志經
有竭經一卷
署杜乗披羅門經一卷
佛在拘菩薩國經一卷
[001-46b]
佛在優墮國經一卷經作/優隨
是時自梵守經一卷
有三方便經一卷舊錄云三方便經法/經錄云出七處三觀
披羅門不信重經一卷
四意止經一卷舊錄云四意止本行/法經錄云出中阿含
佛告舍日經一卷
説人自説人骨不知腐經一卷色比丘念下二十五經/安公云並出雜阿含今
尋藏中單卷雜阿含内並有/此經多是後人合之成卷
[001-47a]
雜阿含三十章經一卷法經錄云出/雜阿含異本
五十五法誡經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
一切義要一卷
説善惡道經一卷
愛欲聲經一卷一本云愛/欲一聲經
摩訶遮曷㳬經一卷
天王不下猪經一卷
始造浴佛時經一卷
[001-47b]
十二賢者經一卷
佛併父弟調達經一卷五十五法下安公云上十經出/阿昆曇今但有九一本入重譯
中即魔王入/目連腹經是
憂墮羅迦葉經一卷
四部本又經一卷安云上二經出長阿/含一本云出阿毘曇
譲德經一卷
有賢者法經一卷
摩訶厥彌難問經一卷或云大/厥彌經
[001-48a]
大本藏經一卷
説阿難持戒經一卷
阿難問何因緣持戒見世間貧亦現道貧經一卷
給孤獨四姓家問應受施經一卷
曉所諍不解經者經一卷今疑上/經字錯
竒異道家難問住處經一卷
竒異道家難問法本經一卷
賢者手力經一卷
[001-48b]
八法行經一卷
憂多羅經一卷或作/夏字
栴檀調佛經一卷
惡人經一卷
難提和難經一卷或作難提/和羅經
四姓長者難經一卷舊錄云四/姓長者經
折佛經一卷
道地經中要語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經今/疑支曜出者是
[001-49a]
數練意章一卷舊錄云數練經安公云以上二部經/出生經祜按今生經無此章名
右八十二部八十二卷初拔陂等三經/見在餘者並闕並是僧祜
錄中集安公古典經既云古典明是逺代今者編
於漢末以為失源安公本錄古典總有九十二經
今以餘之十經檢等羣錄或標譯主或是别生彼
中既載故此除之
通前舊失譯經五十九部七十六卷總一百四十
一部一百五十八卷並為漢代失源云
[001-49b]
魏曹氏都洛陽
自文帝黄初元年庚子至元帝咸熈二年乙酉凡經五
帝四十六年沙門五人所出經戒羯磨總一十二部合
一十八卷於中四部五卷見在/八部一十二卷闕本
曹/魏沙門曇柯迦羅一部一/卷經
沙門康僧鎧三部四卷/經羯磨
沙門曇無諦一部一/卷羯磨
沙門白延五部七/卷經
[001-50a]
沙門安法賢二部五/卷經
僧祗戒本一卷初出見竺道/祖魏世錄
右一部一卷本闕
沙門曇柯迦羅魏云法時中印度人家世大富常修梵
福迦羅幼而才悟質像過人讀書一覽皆文義通暢善
學四韋陀論風雲星宿圖䜟運變莫不該綜自言天下
文理畢已心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見法勝毗
曇聊取覽之茫然不解殷勤重省更增昏蔽乃歎曰吾
[001-50b]
積學多年浪志墳典遊刃經籍義不再思文無重覽今
覩佛書頓出情外當理致鈎深别有精要於是齎牒入
房請一比丘畧為解釋遂深悟因果妙達三世始知佛
教宏曠俗書所不能及乃棄捨世榮出家精苦誦大小
乘經及諸部比尼常貴遊化不樂專守以文帝黄初三
年壬寅來至洛陽于時魏境雖有佛法而道風説替亦
有衆僧末稟歸戒止以剃落為殊俗耳設復齋懴事同
祠祀迦羅既至大行佛法諸僧請出毘尼迦羅以律䜟
[001-51a]
曲制文言繁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遂以齊王芳嘉平
二年庚午於洛陽白馬寺出僧祗戒心且備朝夕於是
更集梵僧立羯磨受戒東夏戒律始自乎此迦羅後不
知所終
郁伽長者所問經一卷或二卷第三譯一名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嘉平四年出見竺
道祖魏錄今編入寶/積即第十九會是
無量夀經二卷第四譯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寶唱錄/與世高出者小異又與寶積無量夀會
等同/本
[001-51b]
四分雜羯磨一卷題云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戒場為首雜附
右三部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康僧鎧印度人也廣學羣經義暢幽㫖以嘉平四
年壬申於洛陽白馬寺譯郁伽長者經等三部髙僧傳
中云譯四部不具顯名竺道祖魏晉錄僧祜寶唱梁代
錄等及長房道宣靖邁三錄並云二部餘二既不顯名
校閱未見今更得一部餘欠一經檢亦未獲
曇無德羯磨一卷題云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以/結大界為首見竺道祖魏錄
[001-52a]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曇無諦亦云曇諦魏云法實安息國人善學律藏
妙達幽微以髙貴鄉公正元元年甲戌届于洛汭於白
馬寺譯曇無德羯磨一部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識等所出/及賢積無量夀會並本同文
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祜錄
义須賴經一本一本無义字祜錄作又初/出見竺道祖及僧祜錄
菩薩修行經一卷一名長者威施所問菩薩修行經一/名長者修行經第二出見始興寶唱
[001-52b]
二/錄
除災患經一卷初出與除恐災患/經同本見僧祜祿
首楞嚴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䜟等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祜錄
右五部七卷其本並闕
沙門白延西域人也才明蓋世深解喻倫以髙貴鄉公
甘露三年戊寅遊化洛陽止白馬寺出無量清淨等經
五部長房等錄又有平等覺經一卷亦云白延所出今
以此經即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但名有廣畧故不復
[001-53a]
存也
羅摩伽經三卷見竺道祖寶唱法上靈裕等四錄/是華嚴經入法界品少分初出
大般涅槃經二卷第二出畧大本前數品為/此二卷見竺達祖魏錄
右二部五卷其本並闕
沙門安法賢西域人藝業克深慧解尤峻振錫遊邦自
逺而至譯羅摩伽等經二部羣錄並云魏世不辨何帝
之年今依編于末又别錄亦載諸失譯經總於呉錄後
列
[001-53b]
開元釋教錄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