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3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 (WYG)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録卷九
            唐 釋智昇 撰
總括羣經録上之九大唐傳/譯之餘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一卷一名八曼茶羅經龍朔/三年於慈恩寺譯見大
周/録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一卷龍朔三年於慈恩/寺譯見大周録
阿吒那智經一卷龍朔三年於慈恩/寺譯見續髙僧傳
[009-1b]
  右三部三卷前二部二卷見在/後一部一卷本缺
沙門那提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則云布如烏伐耶以言
煩多故此但訛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少出家名
師開悟志氣雄逺𢎞道為懐歴遊諸國務在開物
而善達聲明通諸詁訓大夏召為文士擬此土蘭䑓
著作者性泛愛好竒尚聞有渉悟不憚逺夷曽往執
師子國又東南上楞伽山南海諸國隨緣達化承脂那
東國盛轉大乗佛法崇盛贍洲稱最乃捜集大小乗
[009-2a]
經律論五百餘夾合一千五百餘部以天皇永徽六年創
達京師有𠡠令於慈恩安置所司供給時𤣥裝法師當
途翻譯聲華騰蔚無由克彰掩抑蕭條般若是難
那提不蒙引致無由自敷顯慶元年𠡠往崑崙諸國
采取異藥既至南海諸王歸敬為别立寺度人授法
𢎞化之廣又倍於前以昔被𠡠往理須返命慈恩梵本
擬重尋研龍朔三年還返舊寺所齋諸經並為奘將此
出意欲翻度莫有依憑唯譯八曼荼羅等經三部要
[009-2b]
約精最可常行學禪林寺沙門慧澤譯語豐德寺沙
門道宣綴文并製序其年南海真臘國為那提素所化
者奉敬無已思見其人互相牽率假途逺請乃云國有
好藥惟提識之請自採取下𠡠聽往返亦未由曽有博
訪大夏行人云那提三藏乃龍樹之門人也所解無相與
奘碩反西梵僧云大師隐後斯人第一深解實相善達
方便小乗五部毗尼外道四韋陀論莫不洞達源底通
明言義詞出珠連理暢霞舉所著大乗集義論可有
[009-3a]
四十餘卷將事譯之被遣遂闕夫以抱麟之嘆代有斯
踪知人難哉千齡罕遇那提挾道逺至投俾北冥既無所
待乃三被毒再充南役﨑嶇數萬頻歴瘴氣委命遭
命斯人斯在嗚呼惜哉
大般涅槃經後譯茶毗分二卷亦云闍立維分亦云後分/沙門慧 製序見大周録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沙門若那跋陀羅唐云智賢南海波陵亦曰/訶陵國人也善
三藏學往者麟德年中益府成都沙門㑹寧故遊天
[009-3b]
竺觀禮聖跡汎舶西逝路經波陵國遂共智賢譯涅槃
後分二卷寄經達於交州㑹寧方之天竺後至儀鳯年
初交州都督梁難敵遣使附經入京三年戊寅大慈恩
寺沙門靈㑹於東宫啟請施行
大乗顯識經二卷第二出興寳積賢䕶長者㑹同本/見大周録永隆元年於東都東太
原寺/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一卷或無續字續舊華/嚴經缺文見大周
録垂拱元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009-4a]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一名神通游戲第四出與竺法/䕶普曜經等同本見大周録永
淳二年九月十五日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沙門復禮筆受
證契大乗經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毗盧遮那藏第/二出與大乗同性經同本見大周録
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大乗離文字普光明藏經一卷第三出與元魏菩提留/支所出無字寳箧經等
同本見大周録永淳二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大乗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一卷第四出即與次前/離文字經同本日
照重/出
[009-4b]
大方廣師子吼經一卷第二出與如来師子吼經同本/見大周録永隆元年於東太原
寺/譯
大乗百福相經一卷初出見大周録永淳二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大乗百福莊嚴相經一卷第二出即次前百福/相經同本日照重出
大乗四法經一卷初出見大周録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菩薩修行四法經一卷永隆二年正月於京𢎞福寺譯/沙門彦悰製序第二出與前大
乗四法同本/於京再出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羅尼經一卷初出與金剛智出者/同本見大周録垂拱
[009-5a]
元年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杜行顗等出者同/本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於京𢎞福寺共沙門彦悰/譯悰兼製序見經前序
最勝佛頂陀羅尼浄除業障經一卷第四出與前經同/本日照後欲歸國
於東都共沙門惠智再/譯前緣後法二文並廣
大乗宻嚴經三卷見大/周録
造塔功德經一卷見大周録永隆元/年於東太原寺譯
金剛般若波羅&KR0097經破取著不壊假名論二卷功德施/菩薩造
[009-5b]
亦名功德施論見大周録永淳二年/九月十五日於西太原寺歸寧院譯
大乗廣五藴論一卷安惠菩薩造或無廣字見大周録/垂拱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於西太
原寺歸/寧院譯
  右一十八部三十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地婆訶羅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曉四
含戒行清髙學業優贍尤工咒術兼洞五明志在利生
来遊此國以天皇儀鳯初至天后垂拱末於兩京東西
太原寺西太原寺即今西崇福寺是也/東太原寺即今大福先寺是也及西京𢎞福寺
[009-6a]
譯大乗顯識經等一十八部沙門戰陀般若提婆譯
語沙門惠智證梵語𠡠召名德十八助其法化沙門道
成薄塵嘉尚圎測靈辯明恂懐度等證義沙門思
𤣥復禮等綴文筆受天后親敷睿藻製序標首光飾
像教傳之不朽也
佛頂勝陀羅尼經一卷初出與日照等出者同本/儀鳯四年正月五日譯畢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清信士杜行顗京兆人儀鳯中任朝散郎行鴻臚寺典
[009-6b]
客署令顗明諸蕃語兼有文藻天竺語書亦窮其
妙於是有罽賔國僧佛陀波利齋梵經一夾詣闕奉
獻天皇有詔令顗翻出名為佛頂勝陀羅尼寧逺將
軍慶婆及中印度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證譯是時儀
鳯四年正月也此杜譯者有廟諱國諱皆隐而避之即
世尊為聖尊世界為生界大勢為大趣救治為救除譯
訖奉進皇上讀訖顧謂顗曰既是聖言不湏避諱杜時
奉詔以正屬有故而寢焉荏苒之間杜君長逝未遑改正
[009-7a]
其經遂行後日照三藏奉詔再譯名佛頂最勝陀羅尼
大周録云佛頂勝陀羅尼日照三藏譯者誤也
十門辯惑論二卷答太子文學權無二/釋典稽疑或三卷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復禮京兆人俗姓皇甫氏少出家住興善寺
性虚静寡嗜欲游心内典兼博𤣥儒尤工賦咏善於
著述俗流名士皆慕仰之三藏地婆訶羅實义難陀等
譯大莊嚴華嚴等經皆勑召禮令同翻譯綴文裁義實
[009-7b]
屬斯人天皇永隆二年辛巳因太子文學權無二述釋典
稽疑十條用以問禮請令釋滯遂為荅之撰成二卷名曰
十門辯惑論賓主酬答剖析稽疑文出於智府義在於心
外如斯答問此非而誰可謂龍猛更生馬鳴再出權文學睹
斯論也衆疑頓遣頂戴遵行此雖一時之酬答實為萬代
之龜鏡也法師兼有文集行於當代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009-8a]
沙門釋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慧立俗姓趙氏天水
人也逺祖因宦徙寓新平故為豳今改/為邠人焉爰祖及
父俱馳髙譽立即隋祕書郎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
嶷有棄俗之志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
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塲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逺
習琳逺之髙風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勑名召充大
慈恩寺翻經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後授太原寺
主皆降綸㫖令維寺任天皇之代頻召入内與黄冠對
[009-8b]
論皆惬帝㫖事在别傳立以𤣥奘法師求經印度若無
紀述季代罕聞遂撰慈恩三藏三傳未成而卒後𢎞福
沙門彦悰續而成之總十卷故初題云沙門惠立本釋
彦琮牋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題云四分戒本并序西/太原寺沙門懐素集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題加尼字/餘同前
四分僧羯磨三卷題云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西太原寺沙門懐素譯
四分尼羯磨三卷題加尼字/餘同前
[009-9a]
  右四部八卷其本並在
沙門釋懐素俗姓范氏京兆人世襲冠冕貞觀十九年
出家師奘法師為弟子而立性聰敏専尋經論進具之
後偏肆毗尼依道成律師學四分律不淹時序而為上
首先居𢎞濟後住太原學侣雲奔教授無輟以先德
所集多不依文率已私見妄生増減遂乃檢尋律藏
抄出戒心羯磨但取成文非妄穿鑿可謂嗣徽迦葉繼
軌波離而已焉又别撰四分記鈔兼經論疏記等五十
[009-9b]
餘卷行於代
大方廣圎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佛陀多羅唐云覺救北印度&KR0290賓人也於東都白
馬寺譯圎覺了義經一部此經近出不委何年且𢎞
道為懐務甄詐妄但真詮不謬豈假具知年月耶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第三出與杜顗等出者同/本見大周録及經前序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009-10a]
沙門佛陀波利唐言覺䕶北印度&KR0290賓國人&KR0111身狥
道徧觀靈跡聞文殊師利在清涼山逺渉流沙躬来
禮謁以天皇儀鳯元年丙子杖錫五䑓䖍誠禮拜悲泣
雨淚望睹聖容倐焉見一老翁從山中出来作婆羅門語
謂波利曰師精誠懇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聞文殊大
士隐跡北山從印度来欲求瞻禮翁曰師從彼國將佛
頂尊勝陀羅尼經来不此土衆生多造諸罪出家之
輩亦多所犯佛頂神咒除罪秘方若不將經徒来何益
[009-10b]
縱見文殊何必能識師可還西國取彼經来流傳此土
即是遍奉衆聖廣利羣生拯濟幽㝠報諸佛恩也師
取經来至此弟子當示師文殊師利菩薩所在波利聞
此語已不勝喜躍遂裁抑悲淚向山更禮舉頭之頃
忽不見老人波利驚愕倍増䖍敬遂返歸本國取得
經来既達帝城便求進見有司具狀聞奏天皇賞其
精誠崇斯秘典遂詔鴻臚寺典客令杜行顗及日照三
藏於内共譯譯訖嚫絹三十疋經留在内波利因乃垂泣
[009-11a]
奏曰委棄身命志在利人請布流行是所誠望帝愍
其専至遂留所譯之經還其梵本任將流布波利得
經不勝喜躍將向西明寺訪得善梵語僧順貞奏共
翻譯帝允其請遂將諸大德共貞翻出名佛頂尊勝
陀羅尼與前杜令所翻之者咒韻經文大同小異波利
所願已畢持經梵本入於五䑓於今不出莫知所之
比諸衆譯此最𢎞布准經前序乃云永淳二年迴至/西京具狀聞奏其年即共順貞
再譯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今尋此說年月稍乖其/杜令譯者乃儀鳯四年正月五日也日照再譯乃永
[009-11b]
淳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既云永淳二年方達唐境前/之二本從何而得又永淳二年天皇已幸東都如何乃
去在京譯出其序復是永昌已後有人述記却叙前/事致有參差此波利譯者不可依序定其年月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二/紙永昌元年
於魏國東寺譯見大周録初出與後/實义難陀所譯不思議境界經同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録
大乗造像功德經二卷或一卷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録
智炬陀羅尼經一卷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録
諸佛集㑹陀羅尼經一卷天授二年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録
[009-12a]
大乗法界無差别論一卷天授二年十月十四日於/大周東寺譯見大周録
  右六部七卷其本並在
沙門提雲般若或云提雲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闐國人
學通大小智兼真俗咒術禪門悉皆諳曉以天后永昌
元年来届於此即以其年謁帝於洛𠡠於魏國東寺後改/為大
周東/寺翻經以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夘總出經論
六部沙門戰陀慧智等譯語沙門處一等筆受沙門復
禮等綴文沙門德感惠儼法明𢎞景等證義
[009-12b]
讃觀音菩薩頌一卷見大/周録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智父印度人也婆羅門種因使遊此而生於智
少而精勤有出俗之志天皇時因長年婆羅門僧奉
𠡠度為弟子本既梵人善閑天竺書語又生唐國復練
此土言音三藏地婆訶羅提云若耶寳思惟等所有翻
譯皆召智為證兼令度語智以天后長夀二年癸巳於
東都佛授記寺自譯讃觀世音頌一卷
[009-13a]
大周刋定衆經目録十五卷
  右一部十五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明佺東都佛授記寺僧也尤精律學兼嫻經論
天后天䇿萬歲元年乙未𠡠刋定經目佺首末條録編
比次序與翻經大德二十餘人同共參定雖云刋定繁穢尤
多雖見流行實難憑凖中有乖舛如别所述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第二出與東晉覺賢譯者同/本證聖元年三月十四日於
東都大内大遍空寺譯天后親受筆削至/聖厯二年十月八日於佛授記寺功畢
[009-13b]
文殊師利授記經三卷於清禪寺譯第三出與文殊佛/土嚴浄經等同本今編入寳積
當第十/五㑹
大方廣入如来智德不思議一卷於東都佛授記寺譯/第四出與度諸佛境
界智光嚴/經等同本
大方廣如来不思議境界經一卷第二出與提雲般若/所出境界分同本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大乗入楞伽經七卷第四出與宋功徳賢等出者同本/乆視元年五月五日於東都三陽
宮初出至長安四年/五月五日繕寫功畢
[009-14a]
觀世音菩薩祕宻藏神咒經一卷初出與寳思惟/等出者同本
妙臂印幢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勝幢臂/印陀羅尼經同本
百千印陀羅尼經一卷
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一卷
右繞佛塔功德經一卷亦云繞塔/功德經
大乗四法經一卷與前日照三藏出者/名字雖同經體全異
十善業道經一卷
大乗起信論二卷第二出與真/諦出者同本
[009-14b]
摩訶般若隨心經一卷
大方廣不生不滅經一卷
大方廣如来難思議境界經一卷
離垢浄光陀羅尼經一卷初出與彌陀/山譯者同本
菩薩出生四法經一卷
  右一十九部一百七卷起信論上一十四部一百/二卷見在摩訶般若隨心
  經下五/卷闕本
沙門實又難陀唐云學喜于闐國人智度𢎞曠利物為
[009-15a]
心善大小乗兼異學論天后明揚佛日敬重大乗以華
嚴舊經處㑹未備逺間于闐有斯梵本發使求訪并
請譯人實又與經同臻帝闕以天后證聖元年乙未於
東都大内大遍空寺譯華嚴經天后親臨法座煥發序
文自運仙毫首題名品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沙門義
浄同宣梵本後付沙門復禮法藏等於佛授記寺譯至
聖厯二年己亥功畢又至乆視元年庚子於三陽宫内
譯大乗入楞伽經及於西京清禪寺東都授記寺譯文
[009-15b]
殊授記寺經前後總譯一十九部沙門波崙𤣥軌等筆
受沙門復禮等綴文沙門法寳𢎞景等證義太子中舍
賈膺福監䕶至長安四年實义緣母年老親歸覲省表
書再上方蒙允許𠡠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闐後和帝龍興
重暉佛日𠡠再徴召方届帝城以景龍二年達於兹土
帝屈萬乗之尊親迎於開逺門外京城緇侣備諸幢旛
逆路導引仍裝飾青象令乗入城勑於大薦福寺安
置未遑翻譯遘疾彌留以景雲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脇
[009-16a]
壘足終於大薦福寺春秋五十有九緇徒悲噎歎法棟之
遽摧俗侣哀號恨羣生之失導有詔聽依外國法𦵏
以十一月十二日於開逺門外古然燈䑓焚之薪盡火
㓕其舌猶存斯是𢎞法之嘉瑞也至十二月二十三日
本國門人悲智𠡠使哥舒道元送其餘骸及斯靈舌
還歸于闐起塔供養後人復於焚屍之所起七層塔焉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卷一名普門此有一十六品是梵/本經抄沙門波崙製序第二出
與寳思惟譯/三卷者同本
[009-16b]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婆羅門李無諂北印度嵐波國人識量聰敏内外該通
唐梵二言洞曉無滯三藏何伱真那菩提流志等翻
譯衆經並無諂度語於天后代聖厯三年庚子三月有
新羅國僧明曉逺觀唐化將欲旋途於總持門先所留
意遂殷勤固請此真言使彼邉維同聞秘教遂於佛授
記寺翻經院為譯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部沙門波崙
筆受至乆視元年八月將所譯經更於罽賔重勘梵本
[009-17a]
方寫流布
無垢浄光大羅陀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實义難陀離/垢浄光陀羅尼同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彌陀山唐言寂友睹貨邏國人也幼小出家遊諸
印度遍學經論於楞伽俱舍最為精妙志𢎞像法無吝
鄉邦杖錫而遊来臻皇闕於天后代共實义難陀譯大
乗入楞伽經後於天后永年共沙門法藏等譯無垢
光陀羅尼經一部譯畢進内辭帝歸邦天后厚遣任歸
[009-17b]
本國
甄正論三卷
  右一部三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𤣥嶷俗姓杜名又先是黄冠為東都大𢎞道觀
主遊心七籍妙善三𤣥黄宗之中此為綱領天后心崇
大法𢎞闡釋宗又遂歸心請求剃落詔許度之住佛授
記寺後為寺都兼預翻譯悉彼宗之虚誕知正教之可
憑遂造甄正論一部指陳虚偽主客問答極為省要
[009-18a]
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王咒經三卷亦名不空羂索心/咒王經長夀二年
十月於東都佛授記寺譯沙門德感/筆受初出與李無諂出一卷者同本
浴像功德經一卷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婆羅門李無諂譯語初出
與後義浄/出者同本
校量數珠功德經一卷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於大/福先寺譯李無諂譯語初出與
後義浄出/者同本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實义難/陀等出者同本
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經一卷長安二年於天官寺/譯沙門惠智等證梵
[009-18b]
文婆羅門李無諂譯語直中書李無/礙筆受初出與後義浄出者同本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一卷神龍元年於大福先/寺譯李無諂譯語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一卷亦云所得見大/周録長夀二年
於東都天宫寺譯罽賔沙門尸利難陀/設等證梵文李無諂譯語李無碍筆受
  右七部九卷其本並在
沙門阿伱真那唐云寳思惟北印度迦濕宻羅國人刹
帝利種彼王之華胄幼而捨家禪誦為業進具之後専
精律品復慧解超羣學兼真俗乾文咒術尤工其妙加
[009-19a]
以化導為心無戀鄉國以天后長夀二年癸巳届於洛都
𠡠於天宫寺安置即以天后長夀二年癸巳至中宗神龍
二年丙午於授記天官福先等寺譯不空羂索陀羅尼
經等七部後至睿宗太極元年壬子四月太子洗馬張
齊賢等繕寫進内至延和元年六月𠡠令禮部尚書晉
國公薛稷右常侍髙平侯徐彦伯等詳定入目施行三
藏自神龍二年已後更不譯經唯精勤禮誦修諸福業
每於晨朝磨香為水塗浴佛像後方飲食始至於終此
[009-19b]
為恒業衣鉢之外隨得隨施後於龍門山請置一寺依
外國法式製造呼為天竺已及門人同居此寺精誠所感
其數實多夀年百餘以開元九年終於寺矣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第五出與北涼曇無䜟四卷經/金明光等同本長安三年十月
四日於西明寺譯畢/沙門波崙惠表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KR0097多經一卷第五出與姚秦羅什/元魏留文陳真諦等
出者同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
佛為難陀說出家入胎經二卷出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第十一十二
[009-20a]
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譯今編入/寳積當第十四㑹改名入胎藏㑹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第二出與元魏瞿曇流支所出不/必定入定入印經同本乆視元年
五月五/日譯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第四出隋笈多等/出者同本但廣略
有異神龍三年夏於大内佛光/殿譯時帝親御法筵手自筆受
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第六出與羅什彌勒下生經等/同本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
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一卷第三出與舊諌王經及/唐譯勝軍王經並同本
[009-20b]
神龍元年七月十五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沙門𤣥傘筆受
浴像功德經一卷第二出與寳思惟出者同本景龍四譯/年四月十五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
數珠功德經一卷第二出與寳思惟出者同本景龍四譯/年四月十五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
觀自在菩薩如意心陀羅尼咒經一卷第三出與實/义難陀寳思
惟等出者同本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一卷第二出與寳/思惟出者同
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
稱讃如来功德神咒經一卷第二出與隋譯十二佛名/神咒經同本景雲二年閏
[009-21a]
六月二十三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
大孔雀咒王經三卷第八出與梁僧伽婆羅等出者同/本神龍元年於東都内道塲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第五出與杜行顗日照波利/等出者同本景龍四年於大
薦福寺翻/經院譯
莊嚴王陀羅尼咒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香王菩薩陀羅尼咒經一卷神龍元年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一卷神龍元年七月十五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沙門𤣥&KR1080筆受
拔除罪障咒王經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009-21b]
善夜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大乗流轉諸有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妙色王因緣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一卷景雲二年閏六月二十三/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KR0097多經論頌一卷無著菩薩造/景雲二年於
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傘智積等筆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KR0097多經論釋三卷無著菩薩頌/世親菩薩釋
[009-22a]
景雲二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大域龍菩薩造第二出與奘法師/譯者同本景雲二年於大薦福寺
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
成惟識寳生論五卷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䕶法菩薩/造景龍四年四月十五日於大薦
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
觀所緣論釋一卷䕶法菩薩造景龍四年四月十五/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
&KR1080智積/等筆受
掌中論一卷陳那菩薩造第二出與解捲論同本/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
[009-22b]
取因假設論一卷陳那菩薩造長安三年十月十/四日西明寺譯沙門惠表筆受
觀總相論頌一卷陳那菩薩造景雲二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智積等筆受
止觀門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景雲二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等筆受
手杖論一卷尊者釋迦稱造景雲二年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等筆受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無著菩薩本世親菩薩釋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
五藴皆空經一卷出雜阿含經第二卷異譯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智積等
筆/受
三轉法輪經一卷出雜阿含經第十五卷異譯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
[009-23a]
等筆/受
無常經一卷亦名三啟經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八無暇有暇經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東都大福先寺譯
長爪梵志請問經一卷乆視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譬喻經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筆受
略教誡經一卷景雲二年閏六月二十三日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等筆受
療痔病經一卷亦云痔瘻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沙門𤣥&KR1080等筆受
根本説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沙門波
[009-23b]
崙惠表/等筆受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
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四十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
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或八卷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
寺/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畢
[009-24a]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長安三年十月四/日於西明寺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五卷尊者毗含法造景龍/四年於大薦福寺翻
經院譯先在西域那爛陀寺/譯出還都刪正景龍奏行
根本説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攝頌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
寺翻經/院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攝頌一卷景龍四年/於大薦福
寺翻經/院譯
[009-24b]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二十卷尊者勝友集或十四卷乆/視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於東都大/福先寺譯
一百五十讃佛頌一卷尊者摩咥里制吒造於中印度/那爛陀寺譯至景龍六年於大
薦福寺重/更廻縀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一卷第三出與舊勸法諸王要偈/等同本於東印度耽摩立底
國譯至/都重綴
大唐西域求法髙僧傳二卷從西國還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歸
大唐南海寄歸内法傳四卷從西國還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歸
[009-25a]
别說罪要行經一卷或無/别字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
䕶命放生軌儀一卷或云軌/儀法
法華論五卷莫知造者單重未/悉景雲二年譯
集量論四卷景雲二年譯已上多取奏/行年月所以出者多同
  右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法華論下二/部九卷失本
沙門釋義浄齊州人俗姓張字文明髫齓之年辭榮落
髪於是徧詢名匠廣探羣籍内外嫻曉古今遍知年十
[009-25b]
有五志遊西域仰法顯之雅操慕𤣥奘之髙風加以勤無
棄時手不釋卷弱冠登具逾厲堅真咸亨二年三十
有七方協夙懐遂之廣府初結誓同志滿數十人洎乎
汎舶餘皆退罷唯静堅心轉熾遂即孤行備歴艱難漸
達印度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王臣咸蒙禮重鷲峰
雞足並親登陟祗園鹿囿咸悉周遊憇那爛陀禮菩提
樹遍師明匠學大小乗所為事周還歸故里凡所歴游
三十餘國往来問道出二十年以天后證聖之元乙未仲
[009-26a]
夏還至河洛將梵本經律論近四百部合五十萬頌金
剛座真容一鋪舍利三百粒天后敬法重人親迎於上
東門外洛陽緇侣誦設幢旛兼陳鼓樂在前導引勑
於佛授記寺安置所將梵本並令翻譯初共于闐三藏
實义難陀翻華嚴經乆視已後方自翻譯即以乆視元年
庚子至長安三年癸夘於東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譯
金光明最勝王能斷金剛般若入定不定印彌勒成佛一
字咒王莊嚴王陀羅尼善夜流轉諸有色妙王因緣無常
[009-26b]
八無暇有暇長爪梵志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
那目得迦百一羯磨及律攝等掌中取因假設六門教授
等論及龍樹勸誡頌已上二十部一百一十五卷北印度
沙門阿你真那證梵文義沙門波崙復禮慧表智積等
筆受證文沙門法寳法藏德感勝莊神英仁亮大儀慈
訓等證義成均太學助教許觀監䕶繕寫進内天后製新
翻聖教序令標經首暨和帝龍興神龍元年乙巳於東都
内道塲譯孔雀王經又於大福先寺譯勝光天子香王菩薩
[009-27a]
咒一切功德莊嚴王等經上四部六卷沙門盤度讀梵文
沙門𤣥&KR1080筆受沙門大儀證文沙門勝莊利貞等証義
兵部侍即崔湜給事盧粲等潤文正字秘書大監駙馬
都尉觀國公楊慎交監䕶和帝心崇釋典製序褒揚號
為大唐龍興三藏聖教序帝御洛城西門宣示羣辟浄所
新翻並令標引二年丙午隨駕歸京𠡠於大薦福寺别
置翻經院處之三年丁未帝召入内并同翻經沙門九旬
坐夏帝以昔居房部幽厄無歸祈念藥師遂蒙降祉荷兹
[009-27b]
往澤重闡鴻猷因命法徒更令翻譯於大佛光殿譯成
二卷名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帝御法筵手自筆
受又至景龍四年庚戌於大薦福寺譯浴像功德數珠
功德如意心尊勝拔除罪障出家入胎五藴皆空三轉法
輪譬喻療痔病等經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毗奈耶雜事二衆戒經毗奈耶頌雜事攝頌尼陀那目得
迦攝頌唯識寳生觀所緣釋等已上二十部八十八卷
吐火羅沙門達磨末磨中印度沙門拔弩證梵義罽賓
[009-28a]
沙門達摩難陀證梵文居士東印度首領伊含羅證
梵本沙門惠積居士中印度李釋迦度頗多等讀梵
本沙門文綱惠沼利貞勝莊愛同思恒等證義沙門
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居士東印度瞿曇金剛迦釋彌羅
國王子阿順等證譯修文舘大學士特進趙國公李
嶠兵部尚書逍遥公韋嗣立中書侍郎趙彦昭吏部侍
郎盧藏用兵部侍郎張說中書舍人李乂蘓頲等二十
餘人次文潤色左僕射舒國公韋巨源右僕射許國公
[009-28b]
蘇懐等監譯祕書大監嗣號王邕監䕶又至睿宗景
雲二年辛亥於大薦福寺復譯釋讃如来功德神咒佛
為龍王說法印略教誡等經能斷般若論頌及釋因明
理門觀總相誦止觀門頌手杖等論及法華集量百五
十讃合一十二部二十一卷沙門曷利末底烏帝提婆
等讃梵本沙門𤣥&KR1080智積等筆受沙門惠沼等證義
太常卿衛國公薛崇𦙍監䕶合從天后乆視元年庚
子至睿宗景雲二年辛亥都譯五十六部二百三十
[009-29a]
卷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髙僧傳南海寄歸内法傳
别說罪要行法受用三水要法䕶命放生軌儀凡五
部合九卷又出說一切有部跋窣堵即諸律中揵度拔/渠之𩔖也梵有楚
夏/耳約七八十卷但出真本未遑刪綴遽入泥洹其文遂
寖浄又於一切有部律中抄諸緣起别部流行如摩竭
魚因緣等四十二經四十九卷既是别生抄經不合為譯
語正數今載别生録中如刪繁録中具列名目浄雖遍
翻三藏而偏攻律部譯綴之暇曲授學徒凡所行事皆尚
[009-29b]
其急濾漉滌穢特異常倫學侣傳行遍於京洛美哉
亦遺法之盛事也以先天二年卒春秋七十九矣
大寳積經一百二十卷單重合譯神龍二年/創首先天二年功畢
  右此部經新譯舊譯四十九經合成一部於中析
  取二十六㑹三十九卷為菩提流志新譯餘二
  十三㑹八十一卷並是舊譯勘同編入已備餘録
  故不重存其新譯㑹名具如别録初第十一卷
  寳積部中依次編列
[009-30a]
實相般若波羅&KR0097經一卷見大周録第二出與大般/若第十㑹理趣分同本廣
略少異長夀二年於/東都大周東寺譯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見大周録或/一卷初出與
寳積第二十五善德天子㑹同/本長夀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大乗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見大周録亦名金/剛鬘菩薩加行品
是華嚴眷屬經長夀/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寳雨經十卷見大周録第三出與梁曼陀羅所出寳雲/經等同本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沙門
處一等/筆受
[009-30b]
大乗伽耶山頂經一卷見大周録第四出與羅什文殊/問菩提經等同本長夀二年於
大周東/寺譯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當第四出舊譯單卷即/是此經初品神龍三年
夏於西崇福寺譯第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至景龍三年春日功畢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一卷第二出/與唐智
通譯二卷者同本景龍三年夏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第四出與實义難陀等出者/同本此法稍具景龍三年夏
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009-31a]
六字神咒經一卷或云六字咒法經第四出/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䕶命法門神咒經一卷見大周録第三出與善法方便/陀羅尼經等同本長夀二年於
佛授記/寺譯
廣大寳樓閣善住秘宻陀羅尼經三卷神龍二年九/月十五日於
西崇福寺譯畢東天竺伊/含羅譯語沙門雲觀筆受
一字佛頂輪王經五卷亦云五佛頂經或四卷景龍三/年夏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
丘多助宣梵本/其年冬譯畢
文殊師利寳藏陀羅尼經一卷景龍四年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009-31b]
金剛光燄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景龍四年於西崇福寺/譯弟子般若丘多助宣
梵/本
有徳女所問大乗經一卷見大周録長壽二年/於大周東寺譯畢
般若波羅宻多那經一卷第三出與摩訶大明咒經等譯/同本長夀二年於佛授寺記
妙慧童女所問經一卷第二出與湏摩提經等同本/長夀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不空羂索咒心經一卷見大周録第三出與不空羂索/神咒經等同本長夀二年於佛
授記/寺譯
妙德婆羅門女問佛轉何法輪經一卷今疑即有德女/所問大乗經是
[009-32a]
長夀二年於/大周東寺譯
智猛長者問經一卷長壽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佛入毗耶離除一切鬼病經一卷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那耶經一卷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大陀羅尼經一卷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文殊師利咒法藏經一卷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一字咒王經一卷今疑與前咒法藏共是一經/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無迦略曵菩薩造廣大摩尼秘宻善住經一卷長夀二/年於佛
[009-32b]
授記/寺譯
釋般若六字三句論一卷長夀二年於/佛授記寺譯
  右五十三部寳積二十六㑹/即為二十六部一百二十一卷般若波/羅&KR0097
  那下一十一部一/十二卷尋本末獲
沙門菩提流志本名達摩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為菩
提流志唐云覺愛南印度人婆羅門種姓迦葉氏聰睿
絶倫風神爽異生年十二外道出家師禀婆羅奢羅
學彼經術遂洞曉聲明尤嫻數論隂陽厯數地理天
[009-33a]
文咒術醫方皆如指掌年登耳順自謂孤行撩僧論議䞈
以身事時有大乗上座部三藏厥號耶含瞿沙知其根熟
遂與交論未閱㡬闗詞理但屈始知佛日髙明匪螢燈並
照法海深廣豈涓滴等潤於是沒身敬事専學佛乗
奉戒無虧志節髙峻崇慧有在解學寛深未越五年
通達三藏天皇逺聞雅譽遣使往邀未及使還白雲遽
駕暨天后御極方赴帝京以長夀三年癸巳創達都邑
即以其年於佛授記寺譯寳雨經中印度王使沙門梵摩
[009-33b]
同宣梵本沙門戰陀居士婆羅門李無諂譯語沙門惠智
證譯語沙門處一等筆受沙門思𤣥等綴文沙門圎測神
英等證義司賓寺丞孫辟監䕶後於大周東寺譯實
相般若金剛髻大乗伽耶頂有德妙慧文殊不思議境
界妙德女問佛等經又於佛授記寺譯䕶命法門六字
神咒般若宻多那不空羂索咒心智猛長者問除鬼病
那耶大陀羅尼文殊咒法藏一字咒王摩尼秘宻善住等
經及般若六字三句論已上一十九部合二十卷沙門行感
[009-34a]
等同譯後至和帝龍興神龍二年丙午隨駕歸京𠡠於
西崇福寺安置遂譯廣大寳樓閣不空羂索神變
字佛頂千手千眼姥陀羅尼如意輪文殊寳藏金剛光
燄等經及大寳積此經都有四十九㑹上代譯者摘㑹
别翻而不終部帙往者貞觀中𤣥奘法師往遊印度將
梵本還於𢎞福寺譯大菩薩藏經即是寳積第十二
之一㑹後於玉華宫寺譯大般若竟諸德殷勤請翻寳
積奘法師云譯寳積之功不謝於般若余生涯已窮恐不
[009-34b]
終其事固請不已遂啟夾譯之可得數行乃嗟嘆曰此
經與此土羣生有緣矣余氣已衰竭不能辨也因而遂
輟流志来日復齎其梵本和帝命志續奘餘功遂廣鳩
碩德并召名儒尋譯舊翻之經考校新来之夾上代譯
者勘㑹同即附昔来未出按本具翻兼復舊義擁迷
詳文重譯始乎神龍二年丙午創筵迄於睿宗先天
二年癸丑畢席於中二十六㑹三十九卷流志新譯
謂三律儀㑹無邉莊嚴㑹無量夀如来㑹不動如
[009-35a]
来㑹被甲莊嚴㑹文殊師利普門㑹出現光明㑹佛
為阿難說處胎㑹無盡伏藏㑹授幻師跋陀羅記㑹大
神變㑹優波離㑹發勝志樂㑹善順菩薩㑹勒授
長者㑹優陀延王㑹妙慧童女㑹恒河上優婆夷㑹
功德寳花敷菩薩㑹善德天子㑹阿闍世王子㑹浄
信童女㑹彌勒菩薩所問㑹無盡慧菩薩㑹勝鬘
夫人㑹廣博仙人㑹創發題日於大内佛光殿和帝親
御法筵筆受經㫖百僚侍坐妃后同觀求之古人無以加
[009-35b]
也逮睿宗嗣厯復於北苑白蓮華亭及大内甘露等殿
别開㑹首亦親筆受並沙門思忠及東印度大首領伊
舍羅直中書度頗具等譯梵文北印度沙門達摩南印
度沙門波若丘多筆證梵義沙門慧覺宗一普敬履
方等筆受沙門勝莊法藏塵外無著深亮懐廸等證
義沙門承禮神暕雲觀等次文太子詹事東海郡公
徐堅邠王傅固安伯盧粲尚書右丞東海男盧藏用
中書舍人野王男蘇瑨禮部郎中彭景直左補闕祁
[009-36a]
縣男王瑨太府丞顔温之太常博士賀知章等潤色中
中書侍郎平輿侯陸象先侍中鉅鹿公魏知古等監譯
前太常卿薛崇𦙍通事舍人𢎞農男楊仲嗣監䕶繕
寫既了將本進内睿宗外總萬方内崇三寳御筆製叙
標於經首前後搃譯五十三部合一百一十一卷三藏
流志自翻寳積經了更不譯經禪觀怡神金丹養志
夀雖過百道業無&KR0220持誦經行晨昏靡替至開元十
二年隨駕入洛𠡠於長夀寺安置以流志所住加號開元
[009-36b]
至十五年九月顧謂門人曰泡幻之身日就衰朽縱然乆
住終歸磨沒吾生平攝養冀免衰弊今漸遲暮徒更
延時遂從二十日不飲不食藥餌俱絶雖向五旬神色
不異至十一月三日遂索香水洗浴换新潔衣至四日
晨朝取梵本衆經手擎頂戴一一讃嘆至五日齋時告
諸侍人皆令四散吾暫就静汝勿喧聲遂於静室之中
右脇而卧奄然而卒春秋一百五十有六自非積修勝
業脫屣塵勞焉能保此遐齡去留専已者也既聞天聼
[009-37a]
皇衷感慕慟嘆乆之追贈鴻臚大卿謚曰開元一切遍
知三藏詔遣内侍杜懐敬往東都監𦵏𠡠内庫出物
供𦵏所湏務令優贍無限其數於是鹵簿羽儀旛幢
華蓋闐塞衢巷而不可數遂遷窆於龍門起塔供養

五分羯磨一卷題云彌沙/塞羯磨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愛同俗姓趙氏本天水人代襲冠冕同弱齡出
[009-37b]
家後以律學馳譽講彌沙塞律逺近師禀昔宋朝罽
賓三藏覺夀譯彌沙塞律因出羯磨一卷時運遷移
其本零落尋求不已學者無依同遂於大律之内抄出
羯磨一卷彼宗學者盛傳流布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
  右一部二卷其本見在
沙門釋慧苑京兆人華嚴藏法師上首門人也勤學無
惰内外兼通華嚴一宗尤所精達苑以新譯之經未有
[009-38a]
音義披讀之者取决無從遂博覧字書撰成二卷使尋
讀之者不逺求師而决於字書義也
説妙法决定業障經一卷第二出與奘法師稱賛大乗/功德經同本開元九年六月
於終南山石鼈/谷老尹蘭若譯
出生無邉門陀羅尼經一卷第十一譯與無量門㣲/宻持經等同本開元九
年於奉/恩寺譯
師子素䭾婆王斷肉經一卷開元九年/奉恩寺譯
大乗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三卷開元九年六月二/十日於終南山石
[009-38b]
鼈谷老尹/蘭若譯
  右四部六卷其本並在
沙門釋智嚴子闐國王之質子姓鬰持名樂盧各/切
至大唐早居榮禄授左領軍衛大將軍上柱國封金
滿郡公而立性淳質貞信居懐請捨宅置寺奉為國
家神龍二年五月十一日𠡠允其所請又自惟生居異域
長自中華幸得侍奉四朝班榮寵極猶恐叨承厚禄
濫沐殊恩於是固請出家冀酬𤣥澤神龍二年十二月
[009-39a]
二十四日墨制云人之情也莫不貪惜禄位卿之願也
乃欲棄俗出家襲蘭若之踪起禪那之行忽省来奏
嗟賞兼懐特遂所祈式成髙致以景龍元年十一月
五日和帝生日捨家剃落髮號智嚴仍請往於終南
山至相寺蘭若修道於是虚心静慮宴坐經行精苦
居懐幽棲積念加以經明唐梵智照幽㣲寳積真詮
如来祕偈莫不屡承絲㫖乆預翻詳頻奉絲言兼令
證譯常於石鼈谷居阿練若習頭陀行開元九年於石
[009-39b]
鼈練若及奉恩寺譯决定業障經等四部並文質相
兼得其深趣又譯尊勝陀羅尼咒一首及法華經藥王
菩薩等咒六首時有經本寫新咒入幸勿怪之
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羅尼經一卷第二出與日照三/藏等譯者同本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四卷開元十一年/於資聖寺譯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一卷
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一卷上二經並出梵本/金剛頂經撮要抄
譯非/全部
[009-40a]
  右四部七卷其本並在
沙門跋日羅菩上/聲地之/上聲唐云金剛智南印度摩頼
耶國人此言光明國其國近/觀音宫殿補陀落山婆羅門種幼而出家游
諸印度雖内外博達而偏善總持於此法門罕有其匹
隨緣游化隨處利生聞大支那佛法崇盛遂汎舶東游
達於海隅開元八年中方届京邑於是廣𢎞祕教建曼
荼羅依法作成皆感靈瑞沙門一行欽斯祕法數就諮
詢智一一指陳復為立壇灌頂一行敬受斯法請譯流通
[009-40b]
以十一年癸丑於資聖寺為譯瑜伽念誦法及七俱胝陀
羅尼東印度婆羅門大首領直中書伊舍羅譯語嵩
岳沙門温古筆受至十八年庚午於大薦福寺出曼
殊室利五字心及觀自在瑜伽要沙門智藏譯語又於
舊隨求中更續新咒智執搃持契所至皆騐秘教流傳
實斯人矣
大佛頂如来宻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右一部十卷其本見在
[009-41a]
沙門釋懐迪循州人也住本州羅浮山南樓寺其山乃
仙聖游居之處迪乆習經論多所該博九流七略粗亦
討尋但以居近海隅數有梵僧游止迪就學書語復
皆通悉往者三藏菩提流志譯寳積經逺召迪来以
充證義所為事畢還歸故鄉後因游廣府遇一梵僧
未得/其名齎梵經一卷請共譯之勒成十卷即大佛頂
萬行首楞嚴經是也迪筆受經㫖兼緝綴文理其梵
僧傳經事畢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經至此
[009-41b]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第七一卷/是念誦法
蘇婆呼童子經三卷唐云妙臂童子亦云/蘇婆呼律或二卷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唐云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是咒毗奈耶不曽入大曼荼羅
不合輙讀同本受具人/盜聼戒律便成盜法
虚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
出梵本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略譯少分
  右四部一十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輸波迦羅唐言善無畏中印度人釋迦之苖裔風
[009-42a]
儀爽俊聰睿超羣解究五乗行該三學摠持禪觀妙
達其源藝術竒能無不諳曉加以𢎞法為務豈憚艱危
遂發迹中天来游東夏途至北印度境聲譽已達帝
京今上捜集賢良發使迎接以開元四年丙辰大齎
梵本来達長安初於興福寺南院安置次後有𠡠令
住西明至五年丁巳於菩提院譯虚空藏求聞持法一
卷沙門悉達譯語沙門無著綴文筆受其無畏所將
梵本有𠡠並令進内緣此未得廣譯諸經曩時沙門
[009-42b]
無行西游天竺學畢言歸迴至北天不達而卒所將梵
本有𠡠迎還比在西京華嚴寺收掌無畏與沙門一行
於彼簡得數本梵經並總持妙門先未曾譯至十二年
隨駕入洛於大福先寺安置遂為沙門一行譯大毗盧
遮耶經其經足具梵文有十萬頌今所出者撮其要耳
沙門寳月譯語沙門一行筆受承㫖兼刪綴詞理文質
相半妙諧深趣又出蘇婆呼蘇悉地二經無畏性愛恬
簡静慮怡神時開禪觀奬勸初學慈悲作念接誘無
[009-43a]
虧人或問疑剖析無滯
開元釋教録二十卷上帙搃録下帙别録十八年/庚午於西崇福寺東塔院撰
續大唐内典録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續古今譯經圖記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集諸經禮懴儀二卷同前十/八年撰
  右上五部二十五卷智昇所撰昇早預釋流志
  𢎞大教但才㣲力寡無遂本懐俯仰之間亟經
[009-43b]
  寒暑曽未能宣傳正法荷擔菩提而近閱藏
  經仍探衆録睹其差謬或所未安狂簡斐然考
  成斯記雖文詞靡叙而事有所憑但鄙見未𢎞
  固多踈缺耳其續内典録等附於本部之末幸
  諸来哲無貽誚焉
  右從後漢逮至皇朝合一十九代所出大小乗經
  律論並賢聖集傳總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
  千四十六卷於中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
[009-44a]
  見行入藏其梁代曼陀羅譯文殊般若經般若/部中已載寳積經中亦復編入故此
  一經録中/重載也㨿其實數但一千一百二十三部五千
  四十七卷是見行數其集傳中有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並是此方撰集
  非梵本/翻出也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是
  闕本數兩件見闕合有二千二百七十一部七
  千二十七卷與前都數欠七部一十九卷不同/者其東晉無垢眼譯毗尼序合入
  十誦其蕭齊法意據譯提婆達多品一卷及周/武帝代志德譯普門品重誦偈一卷並合入妙
  法華中其隋朝崛多譯銀主品囑累品共一卷/合入金光明中其北涼曇無懴譯四卷金光明
[009-44b]
  梁朝真諦譯七卷金光明周世崛多譯五卷金光/明隋沙門寳貴取前三本合成八卷故上三經在
  刪繁録加此七部一十九卷/還與都數扶同一無欠少
 
 
 
 
 
 開元釋教録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