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93 開元釋教錄-唐-智昇 (WYG)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錄卷二上
            唐 &KR0474智昇 撰
總括羣經錄上之二
吳孫氏前都武昌後都建業
從孫權諡太祖/大皇帝黄武元年壬寅至孫皓無/諡天紀四年庚
子凡經四主五十九年緇素五人所出經等并及失譯
總一百八十九部四百一十七卷於中六十一部九十/二卷見在一百二十
[002-1b]
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闕本
 吳沙門維祗難二部六/卷經集
  沙門竺律炎四部六/卷經集
  優婆塞支謙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經律集
  沙門康僧會七部二十/卷經集
  沙門支彊梁接一部六/卷經
魏吳兩代諸失譯經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初出與西晉法護阿差末及無/盡意經等並同本見吳别二錄
[002-2a]
法句經二卷初出亦云法句集尊者法救撰與律炎/支謙共出見僧祜錄呉錄云五卷未詳
  右二部六卷法句經二卷見在/阿差末四卷闕本
沙門維祗難吳云障礙本印度人世奉異道以火祠為
上時有天竺沙門習學小乗多行道術經逺行逼暮欲
寄難家宿難家既奉異道猜忌釋子乃處之門外露地
而宿沙門夜密加呪術令難家所事之火歘然變滅於
是舉家共出啓請沙門入室供養沙門還以呪術變火
令生難既覩沙門神力勝已即於佛法大生信樂乃舍
[002-2b]
本所事出家為道依此沙門以為和尚受學三藏妙善
四含遊化諸國莫不皆奉與同伴竺律炎發自西域因
到江左以孫權黄武三年甲辰於武昌都共竺律炎出
阿差末等經二部而祗難及炎既未善方音翻梵之際
頗有不盡志存義本辭近朴質
摩登伽經三卷見法上錄與支謙共出與舍頭/諫經等同本或一卷第四譯
三摩竭經一卷初出見始興錄與分恕檀王經同本異/出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
名恕和/檀王經
[002-3a]
佛醫經一卷與支越共出非是全典從大經/略出或云佛醫王經見寶唱録
梵志經一卷見始/興綠
  右四部六卷前三部五卷見在/後一部一卷闕本
沙門竺律炎印度人也解行清厲内外博通與維祇難
同遊呉境維祇卒後以孫權黄龍二年庚戌於楊都譯摩
登伽等經四部其名羣錄不同或云將炎或云持炎或
云律炎未詳孰是故備列之
大明度無極經四卷第二出或六卷亦直云大明度經/與道行小品等同本見竺道祖魏
[002-3b]
呉錄及僧/祜等錄
阿彌陀經二卷内題云佛説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度人道經第三出亦名無量夀
見竺道祖僧祜二錄/與世髙等譯小異
菩薩本業經一卷亦直名本業經亦名淨行品經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僧祜錄長房錄中
本業之外别載/淨行品者誤也
維摩詰經二卷維摩詰説不思議法門之稱一名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第二出或三卷見竺
道祖僧祜二錄與漢/佛調等譯少異
慧印三昧經一卷亦直云慧印經一名寶田慧印三昧/經初出與如來智印經同本見道祖
[002-4a]
僧祜/二錄
九色鹿經一卷出六度集異/譯見法上錄
老女人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吳錄直云老女/經或云老母經初出見僧祜錄
犢子經一卷見法上錄初出異/乳光佛經等同本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一卷是長房錄第三出與/唐譯緣起聖道經等
同/本
了本生死經一卷安公云出生經祜按五卷生經無此/名見僧祜錄與稻釋經同本異出謙
自注并製序/云漢末出
[002-4b]
龍施女經一卷初出與龍施菩薩本起經同/本祜云别錄所載安錄無
八吉祥神呪經一卷初出或無神字或云八吉祥經與/八陽神呪經等同本房云見祜錄
無量門微密持經一卷亦直云微密持經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經初出與出生無
量門持經等同本見僧/叡二秦 錄僧祜錄
華積陀羅尼神呪經一卷見寶唱錄或無神字與/華聚陀羅尼等同夲
持句神呪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與陀隣尼鉢/經等同本亦云陀羅尼句
私訶三昧經一卷第二出或云私訶末一名菩薩道樹/亦名道樹亦名道樹三昧見道安支
敏度僧祜等三錄祐云/此經即是菩薩道樹
[002-5a]
菩薩生地經一卷一名差摩竭經初出見/竺道祖呉錄及僧祜錄
孛經一卷亦云孛抄經祐云今孛經一卷即/此是第二出見僧祐祿及别錄
月明菩薩經一卷或加三昧字一名月明童子經/一名月明童男經見僧祜錄
三品弟子經一卷一名弟子學有三/輩經見長房錄
法律三昧經一卷亦直云法律經第/三出見長房錄
梵志阿颰經一卷一名阿颰摩納經安錄直云阿抜經/亦名佛開解梵志阿颰經出長阿含
第十三卷異/譯見長房錄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一名梵網經房云見别錄/出長阿含第十四卷異譯
[002-5b]
七知經一卷或作七智見長房錄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釋摩男本經一卷祜錄無本字一名五隂因事經安錄/云出中阿含第二十五異譯見竺道
祖吳錄及/僧祜錄
諸法本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八異譯見長房錄
弊魔試目連經一卷一名魔嬈亂經房云見舊錄/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
賴吒和羅經一卷或云羅漢賴吒和羅經與後漢支曜/出者少異出中阿含第三十一異譯
祜云别錄所/載安錄中無
梵摩喻經一卷或作渝字見道祖僧祜二錄/出中阿含第四十一異譯
[002-6a]
齋經一卷一名持齊經見别錄及僧祜/錄出中阿含第五十五異譯
須摩提女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不自守意經一卷或無意守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出/雜阿含第十一卷異譯見長房錄
五母子經一卷見長房錄初出與/沙彌羅經同本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黄武年譯第四出亦云太子本/起瑞應亦直云瑞應本起與孟
詳出者小異陳郡謝鏘吳郡張泆等筆/受魏河東王植詳定見始興僧祜二錄
龍王兄弟經一卷一名難龍王經或無王字一/名降龍王經初出見長房錄
長者音悦經一卷一云長者音悦不蘭迦葉經亦/直云音悦經初出見長房錄
[002-6b]
七女經一卷亦云七女本經安公云出/阿毘曇初出見僧祜錄
八師經一卷見竺道祖呉錄/又僧祜錄初出
萍沙王五願經一卷或作䓑字一名弗沙迦王經見長/房錄初出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義足經二卷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祜寳/唱二錄初出有十六經
須摩提長者經一卷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説示現衆生見長房錄
阿難四事經一卷見僧祜錄/及别錄
未生怨經一卷見長/者錄
四願經一卷見竺道祖呉/錄及僧祜錄
[002-7a]
黑氏梵志經一卷房云見/别錄
猘狗經一卷見長/房錄
孫多耶致經一卷或云梵志孫多耶致經見長/房錄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戒銷災經一卷亦云戒銷伏/災經見舊錄
撰集百緣經十卷見内/典錄
菩薩本緣經三卷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卷或四卷/天竺沙門僧伽斯那撰見長房錄
惟日雜難經一卷見長/房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本
[002-7b]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經一卷或無摩訶字/見寳唱錄
法鏡經二卷或一卷第二出祐云見别錄安錄中無又/長房等錄更有郁伽長者經二卷亦云謙
譯即是此經/不合重載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阿差末菩薩經四卷見吳録第二出與維/祇難所譯本同文異
小阿差末經二卷見别錄及僧祜錄既加小/字與次前經應非同本
大般泥洹經二卷第三出此畧大本序分哀歎品為二/卷後三帋小異耳見竺道祖吳錄安
公云出長阿含祜云/今長阿含與此異
[002-8a]
佛以三車喚經一卷見長房錄云出法華/應出第二卷譬喻品
不莊校女經一卷初出見/寶唱錄
須賴經一卷或云須賴菩薩經第三出與白延等/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祜錄
菩薩修行經一卷初出見/寳唱錄
演道俗業經一卷初出見舊錄/或無業字
方等首楞嚴經二卷黄武年譯第二出與後漢支䜟等/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吳錄安錄中
無祜云無方等/字云見别錄
惟明二十竭經一卷初出或無經/字見僧祜錄
[002-8b]
法滅盡經一卷初出或云法没盡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見長房錄
七佛神呪經一卷一本無經字/見長房錄
摩訶精進經一卷亦云天精進/經見長房錄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安祿無祜/云見别錄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見僧祜錄
四十二章經一卷第二出與摩騰譯者小異大/義&KR0098正辭句可觀見别録
禪祕要經四卷或無經字初出/見呉别二錄
堅意經一卷或云堅心經第/二出見長房錄
[002-9a]
勸進學道經一卷一本無勸字初/出見長房錄
恒水戒經一卷或無戒字第/二出見舊錄
七漏經一卷房云見/别錄
悔過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一名序十方/禮拜悔過文見僧祜錄
賢者德經一卷見僧/祜錄
梵志結淨經一卷見長/房錄
阿質國王經一卷見長/房錄
惟婁王師子湩譬喻經一卷一本無譬喻/字見長房錄
[002-9b]
藍達王經一卷一云目連功德經亦云目/連因緣功德經見吳錄
百喻經一卷見長/房錄
五隂事經一卷見長/房錄
魔化作比丘經一卷見長/房錄
優多羅母經一卷一本無母字/見僧祜錄
人民求願經一卷見長/房錄
修行方便經二卷亦云修行方便/禪經見呉錄
法句經二卷第二出亦云法句集/見别錄及僧祜錄
[002-10a]
  右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惟日雜難經上五十/一部六十九卷見在
  摩訶般若呪下三十/七部四十九卷闕本
優婆塞支謙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也祖父法度以
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拜率善中郎將越年七歲
騎竹馬戲於鄰家為狗所囓脛骨傷碎鄰人欲殺狗取
肝傅瘡越曰天生此物為人守吠若不往君舍狗終不
見囓此則失在於我不關於狗若殺之得差尚不可為
况於我無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無知豈可理責由是
[002-10b]
隣人感其言至遂不復殺十歲學漢書十三學婆羅門
書並得其精妙兼通六國語音初桓靈世支䜟譯出法
典有支亮字紀明資學於䜟謙又受業於亮博覽經籍
莫不究練世間藝術多所綜習其為人細長黑瘦眼多
白而睛黄時人為之語曰支郎眼中黄形體雖細是智
囊其本奉大法精練經㫖獻帝之末漢室大亂與鄉人
數百共奔於吳初發日唯有一被有客隨之大寒無被
越呼客共眠將半夜客奪其被而去明旦同侣問被所
[002-11a]
在越曰昨夜為客所奪同侣咸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
告發卿等必以劫罪罪之豈宜以一被而殺一人乎逺
近聞者莫不歎伏後呉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即召
見之因問經中深𨼆之義越應機釋難無疑不析權大
悦拜為博士使輔導東宫甚加寵秩越以大教雖行而
經多梵文莫有解者既善華戎之語乃收集衆本譯為
吳言從權黄武二年癸夘至亮建興二年癸酉三十餘
載譯大明度等經八十八部曲得聖義辭㫖文雅又依
[002-11b]
無量夀中本起經製讃菩薩連句梵唄三契注了本生
死經皆行於世後太子登位遂𨼆於穹隘山不交世務
從竺法蘭道人更練五戒凡所遊從皆沙門而已後卒
於山中春秋六十吳主孫亮與衆僧書曰支恭明不救
所疾其業履冲素始終可髙為之惻愴不能已已其為
時所惜如此謙所出經部卷多少諸説不定其僧祜三
藏記唯載三十六部祜錄謙傳云出三十七經慧皎髙
僧傳乃有四十九經長房錄中便載一百二十九部今以
[002-12a]
房錄所載多是别生或異名重載今隨次刪之如後
所述
鹿子經與西晉法護所/出鹿母經文同
申日經亦與法護所出/月光童子經同
出家功德經今有兩本一是秦譯附於秦錄/一從賢愚抄出今附别生錄中
金剛清淨經亦名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滅不壞經後/漢失譯錄中復載詳文非是支謙所出今
移附/秦錄
大慈無減經
[002-12b]
寶女問三十二相經
魔女聞佛説法得男身經大慈無減等二/經並出大集經
寶海梵志成就大悲經出悲/華經
普廣菩薩經即别行隨願往生/經是出灌頂經
摩調王經出六/度經
佛為訶利曠野鬼説法經或云訶利/出中阿含
枯樹經或上加/大字
鷹鷂獵經
[002-13a]
鵄鳥事經枯樹等三經並/出增一阿含經
色無常經
諸漏盡經或無/漏字
雪山無獮猴經或作猨猴/或無無字
母子經
不淨觀經
三種良馬經
四種良馬經
[002-13b]
夀命促經
河中草龜經
國王成就五法久存於世經
佛為外道須深説離欲經色無常等十一/經並出雜阿含
是我所經
梵志經上二經並/出生經
桀貪王經出義/足經
外道仙尼說度經
[002-14a]
度梵志經上二經/小乗抄
瞎鼈經
梵志問佛世間增減經
三魚失水經
甘露道經
降千梵志經
梵志子死稻敗經
護口意經
[002-14b]
梵志問佛師經
法施勝經
水上泡經瞎鼈等十經/並出出曜經
修行慈經出修行/道地經
度脫狗子經出譬/喻經
  右大慈無減經等三十八部三十八卷長房等錄
  並云謙譯今按隋代二本衆經錄及新括出别生
  抄經等此等並從諸經抄出不合足為翻譯之數
[002-15a]
  今存寔錄故並刪之
六度集經八卷或九卷或云六度無極經或云度無極/集或云雜無極經見竺道祖呉錄及僧
祜/錄
舊雜譬喻經二卷内典有舊字房錄中無亦云雜譬/喻集經或無集字見髙僧傳及長
房/錄
吳品經五卷祜錄無經字云凡有十品第三出/房云即是小品般若見僧祜錄
菩薩淨行經二卷是大集寶髻品異譯或直云淨律/經云赤鳥年出見竺道祖呉錄
權方便經一卷與順權方便經等同本/初出見呉錄及别錄
[002-15b]
菩薩二百五十法經一卷或二卷以此替大僧二百五/十戒示皓者是見髙僧傳及
長房/綠
坐禪經一卷見長/房錄
  右七部二十卷六度等二部十卷見在/吳品等五部十卷闕本
沙門康僧會其先康居國人世居印度其父因商賈移
于交阯會年十餘歲二親並亡以至性奉教服畢出家
厲行甚峻為人𢎞雅有識量篤志好學明解三藏博
覽六經天文圖緯多所綜涉辯於樞機兼善文翰孫權
[002-16a]
稱制江左而佛教未行先有優婆塞支謙宣譯經典
既初染大法風化未全僧會欲使道振江左興立圖
寺乃杖錫東遊以呉赤烏十年初達建業營立茅茨
設像行道時吳國以初見沙門覩形未及其道疑為
矯異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客服非恒事
應檢察權曰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彼之所事豈
其遺風耶即召會詰問有何靈驗會曰如來遷迹忽
逾千載遺骨舍利神曜無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萬
[002-16b]
四千夫塔寺之興所以表遺化也權以為誇誕乃謂
會曰若能得舍利當為造塔如其虚妄國有常刑會
請期七日乃謂其屬曰法之廢興在此一舉今不至
誠後將何及乃共潔齋靜室以銅瓶加几燒香禮請
七日期畢寂然無應求申二七亦復如之權曰此寔
欺誑將欲加罪更請三七權又特&KR0234會謂法屬曰宣
尼有言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法靈應降而吾等無
感何假王憲當以誓死為期耳三七日暮猶無所見
[002-17a]
莫不震懼既入五更忽聞瓶中鏗然有聲㑹自往視果
獲舍利明旦呈權舉朝集觀五色光焰照耀瓶上權自
手執瓶瀉于銅槃舍利所衝槃即破碎權肅然驚起曰
希有之瑞也會進而言曰舍利威神豈直光相而已乃
劫燒之火不能焚金剛之杵不能碎權命令試之會更
誓曰法雲方被蒼生仰澤願更垂神迹以廣示威靈乃
置舍利於鐵砧上使力者擊之於是砧磓俱陷舍利無
損權大嗟服即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號建初寺因名
[002-17b]
其地為佛陀里由是江左大法遂興至孫皓即政法令
苛虐廢棄淫祀乃及佛寺並欲毁壞皓曰此由何而興
若其義教真正與聖典相應者當存奉其道如其無寔
皆悉焚之諸臣僉曰佛之威力不同餘神康會咸瑞大
皇創寺今若輕毁恐貽後悔皓遣張昱詣寺詰會昱雅
有才辯難問縱横會應機騁詞文理鋒出自旦至夕昱
不能屈既退會送于門時寺側有淫祀者昱曰𤣥化既
孚此輩何故近而不革會曰震霆破山聾者不聞非音
[002-18a]
之細茍在理通則萬里懸應如其阻塞則肝膽楚越昱
還歎會才明非臣所測願天鑒察之皓大集朝賢以馬
車迎會會就坐皓問曰佛教所明善惡報應何者是耶
會對曰夫明主以孝慈訓世則赤烏翔而老人見仁徳
育物則醴泉涌而嘉禾生善既有瑞惡亦如之故為惡
於𨼆鬼得而誅之為惡於顯人得而誅之易稱積善餘
慶詩詠求福不囘雖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訓皓曰
若然則周孔已明何用佛教會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
[002-18b]
至於釋教則備極幽微故行惡則有地獄長苦修善則
有天宫永樂舉兹以明勸沮不亦大哉皓當時無以折
其言皓雖聞正法而昏暴之性不勝其虐後使宿衛兵
入後宫治園於地得一金像髙數尺呈皓皓使著不淨
處至四月八日以穢汁灌之共諸羣臣&KR0015以為樂俄爾
之間舉身大腫隂處尤痛呌呼徹天太史占言犯天神
所為即禱祀諸廟而苦痛彌劇婇女先有奉法者因問
訊云陛下就佛圖中求福不皓舉頭問曰佛神大耶婇
[002-19a]
女云佛為大聖天神所尊皓為心悟其語意故婇女即
迎像置殿上香湯洗數十徧燒香懴悔皓叩頭于枕自
陳罪狀有頃痛間遣使至寺問訊諸道人請㑹説法會
即隨入皓具問罪福之由會為敷析詞甚精要皓先有
才解欣然大悦因求看沙門戒會以戒文秘禁不可輕
宣乃取本業百二十五願分為二百五十事行住坐卧
皆願衆生皓見慈願廣普益增善意即就會受五戒旬
日疾瘳乃於會所住更加修飾號為天子寺宣示宗室
[002-19b]
莫不畢奉會在吳朝亟説正法以皓性兇粗不及妙義
唯敘報應近事以開其心至吳天紀四年四月皓降晉
九月會遘疾而終是歲晉武太康元年也至晉成咸和
中蘇峻作亂焚會所建塔司空何充復更修造平西將
軍趙誘世不奉法傲懱三寶入此寺謂諸道人曰久聞
此塔屢放光明虚誕不經所未能信若必自覩所不論
耳言竟塔即出五色光照曜堂刹誘肅然毛豎由此信
敬於寺東更立小塔逺由大聖神感近亦康㑹之力故
[002-20a]
圖寫厥像傳之于今孫綽為之讃曰會公蕭瑟寔惟令
質心無近累情有餘逸厲此幽夜振彼尤黜超然逺詣
卓矣髙出會以權太元元年辛未於所創建初寺譯六
度等經七部並妙得經體文義允正又傳泥洹唄聲清
靡衮亮一代模式焉又長房等錄更有阿難念彌經鏡
面王經察微王經梵皇經上之四經雖云會譯然並出
六度集中不合為正譯之數今載别生錄中復有法鏡
經注解二卷道樹經注解一卷安般經注解一卷以上
[002-20b]
三經會兼製序三經㑹雖注解本非僧會所翻故亦不
為會譯之數兼前七部今並刪之
法華三昧經六卷一本有正字初出與法護正法華等/同本見竺道祖魏錄亦見始興錄
  右一部六卷闕本
沙門支彊梁接吳云正無畏西域人以孫亮五鳳二年
乙亥於交州譯法華三昧經沙門竺道馨筆受長房内
典二錄編於曹魏之代今依交州及始興地割入吳錄
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出衆經或云不思議功/德經或直云功德經
[002-21a]
七佛父母姓字經一卷舊錄云七佛姓字經出増/一阿含第四十五異譯
雜阿含經一卷見舊錄出雜/阿含中異譯
阿毗曇甘露味論二卷或無論字亦云甘露味阿毗曇/或云甘露味經尊者瞿沙造
  以上見存以下闕本
蜀普耀經八卷似是蜀土所/出第一譯
長者子誓經一卷見舊錄/第二出
無端底持經一卷舊錄云無端底/總持經第
蜀首楞嚴經二卷舊錄以蜀土/所出第三譯
[002-21b]
後出首楞嚴經二卷見舊錄云有/十偈第四出
阿惟越致轉經十八卷見舊/錄
摩訶乗經十四卷或云摩/訶衍
摩訶衍優波提含經五卷祜云摩/訶乗
三昧王經五卷
梵王請問經五卷
佛從兜率降中隂經四卷出王/宗錄
四天王經四卷疑一部/四本
[002-22a]
魔王請問經四卷
釋提桓因所問經三卷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經三卷
法華光瑞菩薩現夀經三卷今疑抄/正法華
普賢菩薩荅難二千經三卷
梵天王請佛千首經二卷又大梵王經/二卷似此
菩薩常行經一卷見舊/錄
熒火六度經一卷舊錄有明度經一卷/云一名熒火明度經
[002-22b]
内禪波羅蜜經一卷見舊/錄
六波羅蜜經一卷見舊/錄
大總持神呪經一卷見舊錄亦云/總持呪經
阿惟越致菩薩戒經一卷舊錄無/菩薩字
雜數經二十卷見舊/錄
那先譬喻經四卷見舊/錄
太子試藝本起經二卷
深斷連經二卷
[002-23a]
摩訶目揵連與佛捔能經一卷見舊/錄
阿難得道經一卷見舊/錄
阿難般泥洹經一卷見舊/錄
阿那律念復生經一卷見舊/錄
沙門分衛見怪異經一卷見舊/錄
弟子本行經一卷見舊錄髙僧傳/云白法祖譯
為夀盡天子說法經一卷舊錄云命/盡天子經
魔試佛經一卷見舊/錄
[002-23b]
阿須倫問八事經一卷舊錄云阿須倫/所問八事經
摩竭王經一卷舊錄云摩/竭國王經
薩波達王經一卷見舊錄祜錄云/薩和達王經
年少王經一卷見舊/錄
是光太子經一卷見舊/錄
長者難提經一卷見舊/錄
女利行經一卷見舊/錄
四婦因緣經一卷見舊/錄
[002-24a]
須多羅經一卷舊錄云須多/羅入胎經
墯迦經一卷見舊錄晉言堅强既曰晉/言合編晉錄或作墮字
盤達龍王經一卷見舊/錄
牛米自供養經一卷舊錄無/養字
行牧食牛經一卷見舊錄或/作放字
墮釋迦牧牛經一卷見舊錄或/作隨字
法嚴經一卷見舊錄疑即是/等入法嚴經
壁四經一卷見舊/錄
[002-24b]
止寺中經一卷見舊/錄
安般行道經一卷見舊/錄
解慧微妙經一卷見舊/錄
失道得道經一卷見舊/錄
心情心識經一卷見舊錄/云有注
檢意向正經一卷見舊/錄
道德果證經一卷見舊/錄
父子因緣經一卷見舊/錄
[002-25a]
小觀世樓炭經一卷見舊/錄
大四諦經一卷見舊/錄
五方便經一卷見舊/錄
五惟越羅名解説經一卷見舊/錄
五隂經一卷見舊/錄
中五濁世經一卷見舊/錄
大七車經一卷見舊/錄
八正邪經一卷見舊錄祜云/八正八邪經
[002-25b]
八總持經一卷見舊/錄
八輩經一卷見舊/錄
大十二因緣經一卷見舊/錄
十八難經一卷見舊/錄
五十二章經一卷見舊錄别有孝/明四十二章經
百八愛經一卷見舊錄似抄/五蓋疑結經
小安般舟三昧經一卷見舊/錄
禪數經一卷見舊/錄
[002-26a]
羣生偈經一卷見舊/錄
大戒經一卷見舊/錄
衣服制經一卷見舊/錄
沙彌離威儀一卷見舊/錄
道本五戒經一卷見舊/錄
威儀經一卷見舊錄法經/錄中無經字
雜譬喻經八十卷見舊/錄
  以上八十七部僧祜失譯錄並載
[002-26b]
  右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不思議等四部六卷/見在蜀普曜等八十
  三部二百五/十五卷闕本
長房等錄魏呉失譯總有一百一十部一百九十一卷
云並是古舊二錄失譯諸經今總附此以彰逺年無所
依據今以餘二十三部三十卷或翻譯有源或别名異
號或大部流出或疑偽非真今並刪去庶免繁雜備述
如左
不退轉輪經四卷北涼失譯中有此中復載故知是重/僧祜錄云安公涼土異經今存涼錄
[002-27a]
此中/除之
小本起經二卷後漢支/曜譯
四輩經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學/經法上錄云西晉竺法護譯
逮慧三昧經一名文殊師利問菩薩十/事行經單卷月燈經異名
禪行斂意經亦云禪行檢意經阿/那律八念經異名
輭首菩薩經二卷即輭首菩薩清淨分/衛經是此名但畧耳
度無極譬經三卷或四卷出/大品經
尸呵遍王經或作/尼字
[002-27b]
太子法慧經或作惠字尸呵等/二經出六度集經
淫人曳踵行經出義/足經
人詐名為道經
貧女&KR0234
蛇齧命終經亦云貧女&KR0234經蛇/齧命終生天經
國王癡夫人經
賣智慧經
初受道經
[002-28a]
學經福經學福共/是一經
八部僧行名經
化譬經亦云化喻經人詐名/等八經亦出雜譬喻
五百婆羅門問有無經五百梵志/經異名
薩和菩經亦名國王/薩和菩經
慧定普遍神通菩薩經亦云慧定普遍國/王神通菩薩經
貧女經亦云貧女/難陀經
阿秋那經亦云阿秋那三經五百婆/羅門等五經並在疑偽錄
[002-28b]
西晉司馬氏都洛陽亦云/北晉
起武帝太始元年乙酉至愍帝建興四年丙子凡經四
帝五十二年緇素一十二人所出經戒集等及新舊集
失譯諸經總三百三十三部合五百九十卷於中一百/五十六部
三百二十一卷見在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闕本
 西/晉沙門竺法護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經戒律
  沙門彊梁婁至一部一/卷集
  沙門安法欽五部一十/六卷經集
[002-29a]
  沙門無羅义一部三十/六卷經
  優婆塞竺叔蘭二部五/卷經
  沙門白法祖一十六部/十八卷經
  沙門釋法立四部一十/二卷經集
  沙門釋法炬四十部五/十卷經集
  清信士聶承逺二部三/卷經
  清信士聶道真四十二部三/十六卷經律
  沙門支法度四部五/卷經
[002-29b]
  沙門若羅嚴一部一/卷經
   新舊諸失譯經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三部三卷/舊集五十
   五部五十/六卷新附
光讃般若波羅蜜經十五卷初出或十卷與大般若第/二會及放光大品並同本
亦云光讃摩訶般若經凡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見道安錄及僧祜錄
密迹金剛力士經七卷或五卷或四卷或八卷太康元/年十月八日出亦直云密迹經
見支敏度竺道祖及僧祜三/錄今編入寶積當第三會
菩薩説夢經二卷見法上錄今編入寶積當第四會改/名淨居天子會法上錄云護公所出
[002-30a]
詳文乃非且/依上錄為定
寶髻菩薩所問經二卷一名菩薩淨行經舊錄直云寶/髻經是别譯大集寶髻品太熈
元年七月十四日出見道真僧/祜二錄今入寶積當四十七會
普門品經一卷初出云普門經與寶積文殊普門㑹等/同本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見聶道
真錄及/僧祜錄
胞胎經一卷舊錄云胞胎受身經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初出與寶積處胎會同本見聶道真及
僧祜/錄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或直云嚴淨經土經亦直/云佛土嚴淨經太熈元年
[002-30b]
譯初出與寶積文殊授記㑹等同/本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祜錄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或曰郁伽長者經即大郁/伽經或二卷第四出與安
𤣥法鏡及寶積郁伽長者會等/同本見道安敏度僧祜三錄
幻士仁賢經一卷或云仁賢幻士經初出與寶積授幻/師記會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須摩提經一卷初出亦直云須摩經亦云須摩提菩薩/經與寳積妙思會等同本見聶道真竺
道祖僧祜/等三錄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一卷第二出亦云阿闍世/女經亦云阿述達女
經建武元年譯見真敏祜等三錄祜房二錄别/存無憂陀經祜錄更載阿闍世王經三俱誤
[002-31a]
離垢施女經一卷初出太康十年十二月一日出與寳/積無垢施㑹等同本見道真僧祜二
錄内典錄中更載無垢施應辯/經者誤也彼道真譯如後所顯
如幻三昧經二卷第二出或二卷或四卷與寶積/善住意會等同本見僧祜錄
太子刷䕶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與寶積/阿闇世王子會等同本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第二出或一卷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或云大善
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便經/或云善權方便所度無極經見真祜二錄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初出大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或無所問二字亦名彌
勒本願經一名彌勒難經與寳積彌勒/所問㑹等同本見道真道祖僧祜三錄
[002-31b]
阿差末經七卷題云晉曰無盡意或四卷或五卷出大/集第三譯元嘉元年十二月一日出或
加菩薩字見真祜二錄祜房二/錄重載無盡意經四卷誤也
大哀經八卷舊錄云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八月二十三日訖有二十八品是大集
初品别譯或六卷或七卷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及僧祜錄
寶女所問經三卷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是大集/寶女品異譯或四卷亦直云寶女經
或云寳女問慧經亦云寶女/三昧經見道直僧祜二錄
無言童子經二卷或云無言菩薩經是大集無言品異/譯或一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譯見隋沙門/法經錄祜房二錄直云菩薩十
[002-32a]
住即此行/道品是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一名十住又名大智慧光三昧/或十卷元康七年十一月二十
一日出是華嚴十地品異/譯見聶道真及僧祜二錄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一名普賢菩薩定意或直/云等目菩薩經或三卷是
新華嚴十定品異譯舊/典無此品見僧祜錄
如來興顯經四卷一名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是華嚴經如來性起品
及十忍品異譯見聶/道真及僧祐二錄
度世品經六卷或云度世經或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出是華經離世間品異譯見聶道
[002-32b]
真僧祜/二錄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初出與隋譯四童子經同本或無/般字或三卷或云大般泥洹經太
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見道真僧祜二錄
普曜經八卷一名方等本起安公云出方等部永嘉二/年五月於天水寺出第二譯沙門康殊白
法巨筆受見/古真祜二祿
正法華經十卷或云方等正法華經十卷有二十七品/太康元年正月十日出第二譯清信士
張士明張仲正聶承逺/等筆受見真祜二錄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初出安公云出房等部亦直云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經亦云善
[002-33a]
思童子經凡四名見/支敏度錄及僧祜錄
佛昇忉利天為母説法經二卷初出或三卷亦佛昇忉/利天品經與道神足經
等同本太始年出見/聶道真及僧祐錄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初出或四卷一名阿惟越致經太/康元年二月十四日於燉煌出與
不退轉經度博嚴淨經/同本異譯見真祜二錄
等集衆德三昧經三卷初出舊錄云等衆德經或直云/等集經與集一切福德經等同
本或二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持心梵天經四卷一名莊嚴佛法又名等御諸法几十/七品或六卷初出或加所問二字或
[002-33b]
直云持心經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聶承逺筆受見舊真祜二錄
持人菩薩經四卷初云持人菩薩所問隂種諸入以了/道慧經初出或三卷與持世經同本
異出見/僧祜錄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天竺薩和鞞日僧迦或無學字初/出與方廣總持經同本見竺道祖
錄及僧/祜錄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三卷初出或無現字與方廣寶篋/經等同本太始六年十月出
或二卷亦直云寳藏經見僧祜錄長房/中别載寳藏經二卷誤之甚也
無極寶三昧經一卷初出或云無極寶經與寶如來三/昧經同本永嘉元年三月三日出
[002-34a]
見别錄及聶道/真僧祜二錄
普超三昧經三卷第二出或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或無三
昧字或上加文殊師利安錄云/更出阿闍世王經見祖祜二錄
無所希望經一卷第二出或作悕字一名象歩經與象/腋經等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大淨法門經一卷題云大淨法門品上金光首女所問/&KR0270首重真所開化經初與大莊嚴法
門經等同本建興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見聶道真及僧祜二録
順權方便經二卷一名轉女身菩薩經或作惟權舊錄/云順權女經亦云隨權女經第二出
或一卷見道真僧祐二錄祐/房二錄别存隨權女經誤也
[002-34b]
太子沐魄經一卷第三出出六度集第四卷/異譯或作暮魄見僧祜錄
月光童子經一卷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經或名申日經/與德護長者經等同本見僧祜錄
乳光佛經一卷第二亦直云出乳光經與犢/子經等同本異出見僧祜錄
無垢賢女經一卷第二出或名胎藏經與轉女身經/等同本見聶道真錄祜房二錄即
此無/垢賢
决定總經一卷初出或云決總持經亦云決定總/持經與謗佛經同本見僧祜錄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一卷亦云獨證自誓三昧經或/云如來自誓三昧經第二
出漢安世髙自誓三/昧經同本見僧祜錄
[002-35a]
龍施菩薩本起經一卷舊錄云龍施本經或云龍施女/經第二出與龍施女經同本見
僧祜/錄
八陽神呪經一卷亦直云八陽經第二出與八/吉祥呪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盂蘭盆經一卷亦云盂蘭經與報恩奉/盆經同本見長房錄
四不可得經一卷第二出見聶道真釋/正度僧祜等三錄
梵女首經意一卷初出一名首意/女經見僧祜錄
寶網經一卷初出亦云寶網童子經/見聶道真僧祜二錄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一卷初出舊錄云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亦云五十緣身行經見
[002-35b]
竺道祖錄/及僧祜錄
須真天子經三卷初出或二卷或加所問二字亦云問/四字經太始二年十一月八日於長
安青門外白馬寺出安文慧等傳聶承逺等/筆受至十二月三十日訖見道祖僧祜二錄
海龍王經四卷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見聶道真及僧祜二錄
諸佛要集經二卷
賢劫經十三卷題云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趙文龍筆受
初出或七卷或十卷見道真僧祜/二錄房等别見颰陀劫三昧經誤
𢎞道廣顯三昧經四卷一名阿耨達龍王所問決諸狐/疑清淨品亦名入金剛問定意
[002-36a]
經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三月出/見真祜二錄内典中别載阿耨達經誤
心明經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婦/飯汁施經見僧祜錄
滅十方㝠經一卷光熈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方滅㝠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鹿母經一卷又别有鹿子經一卷/與此全同見僧祜錄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於洛陽城西白馬/寺出聶道真筆受見僧祜錄及經後記
光德太子經一卷或云賴吒和羅所問光德太子經太/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見竺道祖錄
及僧/祐錄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或云般泥洹後四輩灌臘經/亦直云灌臘經見長房錄
[002-36b]
四輩經一卷或云四輩弟子經或云/四輩學經見法上錄
當來變經一卷或云當來變識經/見道真僧祜二錄
過去佛分衛經一卷舊錄云過世佛分/衛經見僧祜錄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初出又直云淨律經太康十年/四月八日於白馬寺先過西域
寂志誦經經本後尚有數品其人忘/但宣憶者道真筆受見祖祐二錄
文殊悔過經一卷初出或加師利字亦云文/殊五體悔過經見僧祐錄
離睡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受歲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三/卷初異譯見長房錄
[002-37a]
樂想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六/卷異譯見長房錄
尊上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三異譯見長房錄
意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應法經一卷亦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鴦崛摩經一卷或作魔字或云指髻經或云指鬘經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道真僧祜二錄
力士移山經一卷亦直云移山經見僧祜錄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四未曾有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亦云四未有經見長房/錄亦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出雜阿含第二/或無法字亦云慧印經元康四年十二
[002-37b]
月五日於酒泉郡出竺法首/筆見道真寶唱僧祜三錄
舎頭諫經一卷題云舍頭諫晉曰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名虎耳經與摩登伽經等同本第五出
與漢髙世出者少異見/道安錄祜云虎耳意經
所欲致患經一卷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譯/見道真王宗僧祜三錄
瑠璃王經一卷第二出或作流/雜見僧祜錄
生經五卷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出/有五十五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分别經一卷舊云與阿難分别經等/同本者非也見長房錄
五百弟子自説本起緣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譯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説本起
[002-38a]
舊錄云五百弟子自説本末經亦云/五百弟子本起經見道真僧祜二錄
大迦葉本經一卷或云迦葉本/經見僧祜錄
四自侵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毗/曇見僧祜錄
身觀經一卷云出雜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修行道地經六卷初卷題云揄遮伽復彌經晉曰修行/道地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或
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亦/直云修行經見祜唱二錄
法觀經一卷見長/房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本
[002-38b]
新道行經十卷亦名小品或七卷祜云更出小品太始/八年譯第四出與舊道行等同長房錄
更載小品七卷誤也見祜房/二錄蔵中者非此本先闕
仁王般若經一卷或二卷三十一紙初/出房公見晉世雜錄
無量夀經二卷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永嘉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第六譯與漢世髙支䜟
等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錄及僧祜錄
菩薩藏經三卷初出見/長房錄
般舟三昧經二卷安公錄云更出般舟三/昧經第五出見僧祜錄
菩薩十地經一卷亦云大方廣經亦直云/十地經初出見僧祜錄
[002-39a]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太始元年譯見竺道祖晉世雜錄/第二出隋錄云薩曇芸者恐誤祜
錄中/無
維摩詰所説法門經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第四/出見聶道真錄祜錄直云維
摩詰經祜錄又有剛維摩詰經祜云/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讂剛逸偈偈也
閑居經一卷與悲華經等同本異/譯初見出僧祜錄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第二出見僧祜祿若准安錄但/有更出阿闍世王經無普超三
昧祜房二錄雙載二經/既梵本同不合再出
彌勒成佛經一卷初出一名彌勒當來下生經太安二錄/年出一十七紙見聶道真錄及僧祜
[002-39b]
十二因緣經一卷第四出亦云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見僧祜錄
温室洗浴衆僧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温室經/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百佛名經一卷初出或無經/字見僧祜錄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初出元康年出亦直云觀/世音受記經見聶道真僧
祐二/錄
 
 
 開元釋教錄卷二上
[002-40a]
欽定四庫全書
 開元釋教錄卷二下
            唐 &KR0474智昇 撰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嚴元康元年四月九/日出聶承逺筆受第六譯見道真僧祜
二錄祜房二錄更載/首楞嚴二卷者誤也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經一卷亦名無思議孩童經亦名/無思議光經舊錄直云孩
童經初出/見僧祐錄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太始七年正月譯初出或三卷或/直云超日明經見聶道真錄及僧
[002-40b]
祐/錄
照明三昧經一卷初出見/僧祜錄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第二出與吳代/支謙出者本同見長房錄
法没盡經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問經第二出與支謙/出者同本或云法滅盡經見僧祜錄
諸神呪經三卷見僧/祜錄
文殊師利菩薩經一卷見長/房錄
小郁伽經一卷與大郁伽經不同見/僧祜錄或作迦字
諸方佛名功德經一卷初無功德字見/僧祜長房二錄
[002-41a]
十方佛名經一卷初無經字見僧/祜長房二錄
慈仁問八十種好經一卷或直云八十種好經/見道安錄及長房錄
三十二相因緣經或云菩薩三十二相/經見道安及長房錄
嚴淨定經一卷一名序世經/見僧祜錄
寳施女經一卷一名須摩提法律三昧/經見僧祜錄及道真錄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見僧/祜錄
離垢蓋經一卷見僧/祐錄
慧明經一卷見僧/祜錄
[002-41b]
衆祐經一卷見僧/祜錄
三轉日明經一卷祜錄云月明/見僧祜錄
十等藏經一卷見僧/祜錄
決道俗經一卷見僧/祜錄
植衆德本經一卷見僧/祜錄
小法沒盡經一卷見僧/祜錄
猛施經一卷舊錄云猛施道/地經見僧祜錄
目連上淨居天經一卷一本無天字房云出佛/本行集經見僧祜錄
[002-42a]
菩薩齋法經一卷或無經字或無法字一名菩薩正齋/經一名持齋經一名賢者菩薩齋法
經初出見僧祜錄祜房二/錄别載菩薩齋經誤也
舍利弗悔過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悔/過經見僧祜錄
佛悔過經一卷見僧/祐錄
大六向拜經一卷舊錄無大字太安元年譯或云尸迦/羅越六向拜經出長阿含經第十一
異譯見支敏度/僧祜寶唱三錄
六十二見經一卷亦云梵綱六十二見經見道祖僧/祐二錄出長阿含第十四異譯
樓炭經六卷或五卷或八卷初出是長阿含第四分記/世經異譯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安公云
[002-42b]
出方等部/者不然也
普法義經一卷亦云普義經第二出與漢代世髙出者/大同小異見聶道真錄及僧祜錄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或云舍利弗摩目揵連遊/諸四衢經出増一阿含第
四十一異譯/見僧祜錄
柰女耆域經一卷或云柰女經太安年譯第/二出見聶道真及僧祜錄
七女本經一卷第二出與吳代支謙/譯者本同見長房錄
五蓋疑結失行經一卷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第一/譯安公云不似護公出見聶道
真錄及/僧祜錄
[002-43a]
佛為菩薩五夢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譯第二出一名/佛五夢經一名太子五夢經一
名仙人五夢經見舊/錄及道真僧祜三錄
摩目揵連本經一卷一本有訶字無/揵字見僧祜錄
五福施經一卷見僧/祜錄
觀行不移四事經一卷見僧/祜錄
四婦喻經一卷見僧/祜錄
廬夷亘經一卷見僧/祜錄
廅羅王經一卷見僧/祜錄
[002-43b]
檀若經一卷見僧/祐錄
龍施經一卷今疑是龍施菩薩/本起經見僧祜録
給孤獨明德經一卷舊錄云給孤獨/氏經見僧祜錄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經一卷見僧/祜錄
勸化王經一卷見僧/祜錄
鴈王經一卷見僧/祜錄
鴈王五百鴈俱經一卷見僧/祜錄
解無常經一卷見僧/祜錄
[002-44a]
城喻經一卷見僧/祜錄
降龍經一卷見長/房錄
邪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犯罪經一卷見長/房錄
苦應經一卷見長/房錄
三品修行經一卷亦云五品悔過經安公云近代人合/大修行經見僧祜錄祜房二錄别存
三品悔過/經誤也
夫那羅經一卷見長/房錄
[002-44b]
賈客經二卷見僧/祜錄
沙門果證經一卷見僧祐錄今疑與/寂志果經同本
貧女為國王夫人經一卷見長/房錄
誡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誡具經一卷見僧/祐錄
誡羅云經一卷見僧/祜錄
比丘尼戒一卷祜云比丘尼戒經出十誦律與曇/摩持所出少異初出見僧祜錄
迦葉結集傳經一卷或無傳字舊錄云迦葉結經或云/結集戒經祜云迦葉集戒經第二
[002-45a]
出見道真/僧祜二錄
耆闍崛山解一卷見僧/祜錄
雜譬喻三百五十首經二十五卷亦云譬喻三百首經見/僧祐錄房云見别錄
  右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法觀經上九十/一部二百八卷
  見在新道行經下八十四/部一百四十六卷闕本
沙門竺曇摩羅察晉言法護其先月氏國人本姓支氏世
居燉煌郡年八歲出家事外國沙門竺髙座為師遂稱竺
秦晉以前沙門多隨師稱姓/後因彌天道安遂總稱釋氏誦經日萬言過目則能而
[002-45b]
天性純懿操行精苦篤志好學萬里尋師是以博覽六經
遊心七籍雖世務毁譽未嘗介抱是時晉武之世寺廟圖
像雖崇京邑而方等深經藴在葱外護乃慨然發憤志𢎞
大道遂隨師至西域歴遊諸國外國異言三十六種書亦
如之護皆徧學貫綜詁訓音義字體無不備曉遂大齎梵
經還歸東夏自燉煌至長安後到洛陽及往江右沿路傳
譯寫為晉文起武帝太始二年丙戌至愍帝建興元年癸
酉出光讃般若等經一百七十五部清信士聶承逺及子
[002-46a]
道真竺法首陳士倫孫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護㫖執筆
詳校而護孜孜所務唯以𢎞通為業終身寫譯勞不告倦
經法所以廣流東夏者護之力也末𨼆居深山山有清澗
恒取澡潄後有採薪者穢其水側俄頃而燥護乃徘徊歎
曰人之無德遂使清泉輟流水若永竭真無以自給正當
移去耳言訖而泉流滿澗其幽誠所感皆此𩔖也故支遁
為之像賛云護公澄寂道德淵美微吟穹谷枯泉潄水邈
矣護公天挺𢎞懿濯足流沙領拔𤣥致後立寺於長安青
[002-46b]
門外精勤行道於是德化遐布聲蓋四逺僧徒數千咸共
宗事及晉惠西幸長安關中蕭條百姓流移護與門徒避
地東下至澠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護於懷愍之世
仍更出經傳云惠帝西幸長安護公避亂東出至於澠池
卒者或未然也護世居燉煌而化導周洽時人咸謂燉
煌菩薩也衆錄或云月支菩薩亦云天竺菩薩者斯皆重
其德稱美其號也然法護者此土翻名曇摩羅察西方梵
稱而梁僧祐錄及隋法經錄立為二人云各别出經小非詳
[002-47a]
審也今詳檢羣錄護所出經多少不定長房錄中其數
彌衆今細尋括多是别生等經有非護公所出不可作
為正譯之數今為寶錄故總刪之如後所述
師子月佛本生經或無本字房等諸錄云護公譯/詳文乃非今為夫譯編於秦錄
法社經世注為疑曾見其本/是人所造今編疑錄
寶女問慧經
梵王變身經上二經/出大集
四自在神通經出自在/王經
[002-47b]
金剛藏菩薩行經出漸/備經
光世音經出正法/華經
寶日光明菩薩經亦云寶日光明菩薩問連/華國相貌經出悲華經
溥首童真經或作普字/出普超經
隨藍本經
馬王經
彌勒為女身經
摩調王經隨藍等四經/並出六度經
[002-48a]
菩薩悔過法經或無經字出/龍樹十住論
人從所來經亦云人所從來/出人本欲生經
貧窮經
何苦經貧窮等二經/並出中阿含
七寶經出增一/阿含經
醫王經
悉鞞梨天子詣佛説偈經
四種人經醫王等三經/並出雜阿含
[002-48b]
閑居經
總持經或云佛/心總持
腹使經
蜜具經
雜讃經閑居等五經/並出生經
女人慾熾荒迷經
多聞經
寤意經以上三經並/出出曜經
[002-49a]
  寶女下二十七經並是别生抄經從大部出今並
  刪之
衆經目錄一卷護公自撰非梵本翻敘/目錄中列此不復存也
十二遊經一卷初/出
  右一部一卷本闕
沙門疆梁婁至晉言真喜西域人志情曠放𢎞化在懷
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於廣州譯十二遊經一部見始/興錄
及寶/唱錄
[002-49b]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第二出一名合道神足經或/二卷或三卷與竺法護所出
佛昇忉利天為母説法經/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阿育王傳七卷或加大字亦云大阿育王經或五卷初/出與衆譯育王經同本光熈年譯見竺
道祖/錄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初出亦云示現寶藏經或三/卷與寶箧經等同本太安年
譯見竺/道祖録
阿闍世王經二卷太康年譯見竺道祖錄第/三出與普超經等同本
阿難目佉經一卷第三出與微密持經等/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002-50a]
  右五部一十六卷前二部十一卷見在/後三部五卷闕本
沙門安法欽安息國人學贍衆經幽鑒無滯以武帝太
康二年辛丑訖惠帝光熈元年丙寅於洛陽譯道神足
等經五部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三十卷第二出與光讃大品同或/二十卷亦云放光摩訶般
若經亦云摩訶般若放光/經元光元年出見經後記
  右一部三十卷其本見在
沙門無羅义經後記云/無义羅于闐國人以惠帝元康元年辛
[002-50b]
亥五月十五日於陳留倉垣經記/作桓水南寺譯放光經一
部至十二月二十四日訖河南居士竺叔蘭口傳祝太
𤣥周𤣥明筆受其經梵本元是頴川沙門朱士行嘗於
洛陽講道行經至於深義往往不通每歎此經大乗之
本要而譯理不盡誓志捐身發心尋取遂以曹魏甘露
五年庚辰發迹雍州西度流沙至于闐國寫得正品梵
文九十章六十萬餘言以晉太康三年壬寅遣弟子弗
如檀晉言/法鏡等十人送還洛陽未發之間于闐小乗學衆
[002-51a]
遂以白王云漢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書惑亂正典王為
地主若不禁之將斷大法聾盲漢地王之咎也王即不
&KR0234齎經士行憤慨乃求燒經為證王欲試驗乃積薪殿
庭以火燔之士行臨階而誓曰若大法應流漢地者經
當不燒若其無應命也如何言已投經不損一字皮牒
如故更覺光鮮大衆駭服稱其神感遂送達到洛陽住
三年復至許昌二年後至陳留水南寺衆請無羅义等
譯出而竺道祖僧祜王宗寶唱李廓法上靈祜等諸錄
[002-51b]
並云朱士行出者此蓋據其元尋之人推功歸之耳今
據經後記支敏度錄諸雜目等乃是無义羅竺叔蘭等
共譯其朱士行停在于闐年八十而卒依西方闍維法
薪盡火滅而尸骸猶全衆咸驚異乃呪曰若真得道法
當毁壞應聲碎散遂斂骨起塔焉既在于闐終亡其經
定非其譯也
異毗摩羅誥經三卷祜云異維摩詰經或作思字或二/卷元康六年譯第三出與佛調支
謙等所出本同文異/見道祖僧祜二錄
[002-52a]
首楞嚴經二卷元康元年出第七譯與支䜟支謙白延/法護等所出本同文異見聶道真錄及
僧祜/錄
  右二部五卷其本並闕
優婆塞竺叔蘭今准僧祐錄中朱士行傳竺叔蘭傳放/光經後記支敏度合首楞嚴記皆云叔
蘭是白衣居士長房内典/等錄云是沙門者誤也本天竺人祖父婁陀篤志好
學清簡有節操時國王無道百姓思亂有賤臣將兵得
罪懼誅以其國豪呼與共反婁陀怒曰君出於微賤而
任居要職不能以德報恩而反為逆謀乎我寧守忠而
[002-52b]
死不反而生也反者懼謀泄即殺之而作亂婁陀子達
摩尸羅晉言/法首先在他國其婦兄二人並為沙門聞父被
害國内大亂即與二沙門奔晉居于河南生叔蘭叔蘭
幼而聰辯從二舅諮受經法一聞而悟善梵晉語及書
亦兼諸文史然性頗輕躁遊獵無度嘗單騎逐鹿值虎
墮馬折其右臂久之乃差後馳騁不已母數訶諫終不改
為之蔬食乃止性嗜酒飲至五十斗方暢嘗大醉卧於
路傍仍入河南郡門喚呼吏錄送河南獄時河南尹樂
[002-53a]
廣與賔客共酣已醉謂蘭曰君僑客何以學人飲酒叔
蘭曰杜康釀酒天下共飲何有僑舊廣又曰飲酒可爾
何以狂亂乎答曰民雖亂而不亂猶府君雖醉而不狂
廣大呼時坐客曰外國人那得面白叔蘭曰河南人面
黑尚不疑僕面白復何怪耶於是賔主歎其機辯遂釋
之頃之無疾暴亡三日還蘇自説入一朱門金銀為堂
見一人自云是其祖父謂叔蘭曰吾修善累年今受此
報汝罪人何得來耶時守門人以杖驅之入竹林中見
[002-53b]
其獵伴為鷹犬所啄齧流血號呌求救於叔蘭叔蘭避
走數十步值牛頭人欲扠之叔蘭曰我累世佛弟子常
供二沙門何罪見治牛頭人答此雖受福不關獵罪俄
而見其兩舅來語牛頭曰我等二人恒受其供惡少善
多可得相免遂隨道人歸既而還蘇於是改節修慈專
志經法以晉惠帝元康元年與無羅义出放光經後於
洛陽自出異毗摩詰等經二部既學兼梵晉故譯義精
允後遭母艱三月便欲葬有鄰人告曰今歲月不便可
[002-54a]
待來年叔蘭曰夫生者必有一死死者不復再生人神
異塗理之然也若使亡母棲靈有地則烏鳥之心畢矣
若待來年恐逃走無地何暇奉營乎遂即葬畢明年石
勒果作亂冦賊縱横因避地奔荆州後無疾忽告知識
曰吾將死矣數日便卒識者以為知命
菩薩遊經一卷第三出亦云誓童子經或直名逝經/與長者子制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菩薩修行經一卷第三出亦云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亦云長者修行經見長房錄
佛般泥洹經二卷出長阿含是初分遊行經異/譯亦直云泥洹經見長房錄
[002-54b]
大愛道般泥洹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異/譯亦云涅槃見長房錄
賢者五福經一卷見長/房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
嚴淨佛土經二卷第二出亦云淨土經與文殊/佛土嚴淨等同本見長房録
郁迦羅越問菩薩經一卷第五出與漢安𤣥所出法/鏡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等集三昧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無量破魔陀羅尼經一卷第四出與微密持經等/同本異譯見長房錄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002-55a]
惟逮菩薩經一卷見髙僧傳/及僧祐錄
&KR0221持陀羅尼經一卷見長/房錄
如來興顯經一卷見長/房錄
善權經一卷見長/房錄
海龍王經一卷見長/房錄
持心梵志經一卷見長/房錄
  右一十六部一十八卷賢者五福上五部六卷見/在嚴淨佛土下十一部十
  二卷/闕本
[002-55b]
沙門白逺字法祖本姓萬氏河内人父威達以儒雅知
名州府辟命皆不行祖少發道心啟父出家詞理切至
父不能奪遂改服從道祖才思儁徹敏朗絶倫誦經日
八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墳索多所該貫乃
於長安造築精舍以講習為業白黑宗稟幾具千人晉
惠之末太宰河間王顒鎮關中虚心敬重待以師友之
敬每至閑辰清夜輒談講道德于時西府初建俊乂甚
盛能言之士咸伏其逺達祖既博涉多閑善通梵晉之
[002-56a]
語於惠帝代譯菩薩逝經等一十六部後忽謂弟子及
諸道人云我數日對當至便辭别作素書分布經像及
資財訖時張輔為秦州刺史祖與俱往明晨詣輔共語
忽忤輔意遂為所害時人以為知宿命矣後少時有人
姓李名通死而復蘇云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為王講
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酒王浮及道士
基公次被杻械求祖懴悔昔祖平素之日與浮每爭邪
正浮屢屈既瞋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
[002-56b]
殃有所歸故死方思悔耳又長房等錄更有七經亦云
祖出今以並是别生故刪不列
佛間四童子經
調伏王子道心經以上二經/並出大集
五百王子作淨土願經出悲/華經
三幻童經或作幼童/出普超經
三童子見佛説偈供養經出雜/阿含
五百幼童經亦云/童子
[002-57a]
首達經亦云惟先首達經/上二經並出生經
諸德福田經一卷初出或云諸福田經或直云福/田經云與法炬共出見僧祜錄
樓炭經六卷第二出或云大樓炭經出長阿含與第四/分記世經同本異出與法護所出五卷者
少異或五卷或/八卷見僧祜錄
法句譬喻經四卷第二出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喻/經或四卷或六卷法立與法炬共出
見僧/祜錄
大方等如來藏經一卷舊錄云佛藏方等/經出見僧祐錄
  右四部一十二卷前二部十一卷見在/後一部一卷闕本
[002-57b]
沙門釋法立不知何許人也智道𢎞拔悟物為先於惠
帝代共法炬等於洛陽譯諸德福田等經四部
優填王經一卷初出與寶積優陀延/王會同本見長房錄
前世三轉經一卷初出與銀色女經/同本見長房錄
阿闍世王受決經一卷初出與採蓮違王/經同本見長房錄
灌洗佛形像經一卷初出亦云四月八日灌經亦直云錄/灌經與摩訶刹頭經同本見長房
恒水經一卷亦云恒河喻經出中阿含/第九卷異譯見長房錄
頂生王故事經一卷亦直云頂生王經出中阿/含第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002-58a]
求欲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苦隂因事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瞻婆比丘經一卷或作瞻波出中阿含第/二十九異譯見長房錄
伏淫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數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五/卷異譯見長房錄
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十/八卷異譯見長房
錄又有波斯匿王喪母經即/此塵土坌身經是無煩重載
頻毗婆羅王詣佛供養經一卷亦云頻婆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六異譯見長房錄
[002-58b]
鴦崛髻經一卷與竺法護指髻經本同小異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難提釋經一卷出雜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相應相可經一卷出單卷雜阿含經/異譯見長房錄
慢法經一卷第二出與阿難分别/經等同本見長房錄
法海經一卷第二出與海八德/經同本見長房錄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羅云忍辱經一卷或直云忍辱/經見長房錄
佛為年少比丘説正事經一卷見長/房錄
[002-59a]
沙曷比丘功德經一卷房二見/舊錄
羣牛譬經一卷見長/房錄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卷見長/房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
福田經一卷一名諸德福田經第二出與法/立譯者少異見竺道祖晉錄
諸經菩薩名經二卷見長/房錄
正意經一卷見長房錄錄中注云第二/出未詳何者為初譯本
明帝釋施經一卷見長/房錄
[002-59b]
樓炭經八卷第三出是阿含第四分記世經異譯與法/護法立所出者大同先共法立出以意未
悉故廣之見敏/度寳唱二錄
淨飯王般泥洹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貧窮老公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危脆經一卷見長/房錄
大蛇譬喻經一卷亦直云大蛇經/房云見舊錄
羅漢迦留陀夷經一卷或無羅漢字/見長房錄
爪甲擎土譬經一卷亦云爪甲取土/經房云見舊錄
[002-60a]
衰利經一卷見長/房錄
衆生未然三界經一卷見長/房錄
求欲説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羅旬喻經一卷今疑是别生經中羅彌/夀經異名見長房錄
遺教法律經三卷一名遺教法律三昧經亦云遺教/三昧經或三卷見始興等錄内
  右四十部五十卷比丘避女上二十四部二十四/卷見在福田經下一十六部二
  十六卷/闕本
沙門釋法炬亦未詳氏族器量髙峙遊化在懷於惠帝
[002-60b]
代初與法立同共出經法立沒後炬遂自譯優填王等
經四十部又長房等錄更有諸經並云炬出今以皆是
别生之經錄家誤上今並刪之如後所述
時非時經亦直云時經佳經後記/非法炬譯具如後譯
魔女聞佛説法得男身經出大/集經
大悲比丘本願經出悲/華經
往古造行經
舉鉢經上二經並出/普超三昧經
[002-61a]
以金貢太山贖罪經
調達教人為惡經上二經並/出六度集
佛降鴦崛魔人民歡喜經
鴦崛魔歸化經或云婦死應誤上二/經並出鴦崛魔羅經
韋提希子月夜問夫人經或作天人/出長阿含
福行經
惡道經一名惡意經或作要意應誤也/錄中惡道惡意二名雙載者非
息恚經
[002-61b]
柔軟經
受持經
名稱經
浮彌經福行下七經/並出中阿含
飛鳥喻經
積木燒燃經一名大/枯樹經
波斯匿王詣佛有五威儀經
增一阿含經飛鳥喻經四經/並出增一阿含
[002-62a]
普施經
差摩比丘喻重病經
佛為比丘説燒頭喻經
優陀夷坐樹下寂静調伏經
佛為比丘説大力經
四大色身生厭離經
異信異欲經
佛為比丘説三法經
[002-62b]
葉喻多少經
佛為比丘説極深險難處經
佛為諸比丘説莫思惟世間經或云莫思惟/世間思惟經
衆生身穢經
眼色相繫經
比丘於色厭離經
捨諸世務經
嬰兒喻經
[002-63a]
轉輪聖王七寶現世間經
向邪違法經
田夫喻經
信人者生五種過患經
少多制戒經
無始本際經
羅漢遇瓶沙王經
尊者瞿低迦獨一思惟經
[002-63b]
人民疾疫受三歸經
恒水流澍經或作/流樹
灰河經一名塵&KR0069河譬喻經/錄中二名别載誤也
波斯匿王祖母命終經
鑄金喻經
木杵喻經
金師精舍尊者病經
羣羊喻經
[002-64a]
處中行道經
波斯匿王女命過詣佛經
比丘問佛多優婆塞命終經普施下三十五/經並出雜阿含
比丘分衛經
難經
邪業自活經
比丘各言志經
和難釋比丘疾經
[002-64b]
無懼經
毒草喻經
毒喻經
馬喻經比丘分衛下十/經並出生經
譬喻六人經出罵/意經
阿闍世王問瞋恨從何生經
摩訶比丘經
調達喻經阿闍世等三/經小乗抄經
[002-65a]
栴檀塗塔經出百/緣經
無常經
比丘求證人經
阿梵和利比丘無常經
比丘問佛何故捨世學道經
佛看病比丘不受長者請經
坐禪比丘命過生天經
放逸經
[002-65b]
深淺學比丘經
拘提比丘經
波利比丘謗梵行經
北方世利經
流離王攻釋子經
信能渡河經
有衆生三世作惡經
聰明比丘經
[002-66a]
説法難值經
調達問佛顔色經無常下一十七/經並出出曜經
曉食經出修行/道地經
須河喻經出雜/譬喻
  魔女下八十九經並從大經抄出别生舊錄載此
  中除之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第二出或直云超日明經或三卷/此經護公先出梵文而詞義煩重
承逺詳整文偈刪改勝/前見髙僧傳及僧祜錄
[002-66b]
越難經一卷一名曰難長者經一名/難經初出見長房錄
  右二部三卷其本並在
清信士聶承逺明解有才篤志務法護公出經多參正
文句兼執筆承㫖後於惠帝代自譯超日明等經二部
又長房等錄云承逺更譯迦葉詰阿難經此乃雜譬喻
抄非是别翻又漢世佛調世髙及此承逺三錄俱載誤
之甚也
無垢施菩薩分别應辯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離垢施/經等同本亦云分别應
[002-67a]
報令編入寶積當第三十三會餘錄/有云竺法護出者誤也見長房錄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或無諸字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一卷見長/房錄
異出菩薩本起經一卷或無起字/見長房錄
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受齋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以上見存以下闕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譯者/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002-67b]
菩薩十法住經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譯/第三出見長房錄
十住經十二卷是華嚴十地品異譯/第一出見長房錄
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一卷第二出與五十緣身錄/經大同小異見長房
觀世音受記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諸佛要集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寂音菩薩願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求五眼法經一卷祜無經字或云五/眼文見長房錄
菩薩道行六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002-68a]
菩薩初地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道地經一卷有云是前譯菩薩/十地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與離意女論議經一卷極似維摩經/見長房錄
菩薩雜行法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所行四法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宿命經一卷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譯/小異見長房錄
菩薩戒獨受壇文一卷見長/房錄
[002-68b]
菩薩懴悔法一卷云異出本/見長房錄
  右二十四部三十六卷菩薩受齋上六部六卷見/在大方廣下一十八部三
  十卷/闕本
清信士聶道真即承逺息父子清悟皆以度語為業從
武帝太康初至懷帝永嘉末其間詢稟諮承法護筆受
之外及護没後真遂自譯無垢施應辯等經二十四部
誠師護公真當其稱頗善文句辭義分炳又長房等錄
更有二十九經以云道真所出今以並是别生抄經故刪
[002-69a]
之不存也
菩薩奉施詣塔作願念經
師子步雷音菩薩問發心經
菩薩三法經菩薩奉施等三經並/出文殊佛土嚴淨經
菩薩布施懴悔經出決定/毗尼經
自在王菩薩問如來警戒經或云菩薩戒/身自在經
菩薩道示行經
菩薩初發心持經
[002-69b]
無言菩薩流通法經
無言薩經
菩薩出要行無礙法門經
光味菩薩造七寶梯經自在王菩薩等/七經並出大集
菩薩如意神通經
菩薩戒自在經上二經出/自在王經
寂音菩薩問五濁經或云/寂意
轉輪聖王發心求淨土經上二經/出悲華
[002-70a]
大雲密藏菩薩問大海三昧經出大/雲經
&KR0270首童直經出普/超經
儒童菩薩經或無菩薩字/出六度集經
波斯匿王欲伐鴦崛魔羅經出鴦崛/魔羅經
大光明菩薩百四十八願經
菩薩六法行經
菩薩本願行品經
菩薩苦行經
[002-70b]
菩薩訶睡眠經
菩薩訶家過經大光明等六經祐錄云/抄今並為大乗抄錄
菩薩戒要義經出地/持經
菩薩五法行經
初發意菩薩行易行法經上二經並/出十主論
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經出雜/阿含
衆經目錄一卷道真自撰非梵本譯傳/敘錄中列此不復存也
又長房等錄云優婆塞衛士度於惠帝代出摩訶般若
[002-71a]
波羅蜜道行經二卷云從舊道行中刪改畧出僧祐錄/云衆錄
並云道行經二/卷衛士度略出既取舊經刪略即非梵本别翻今載别
生錄中此不復存也
逝童子經一卷第四出亦名長者制經亦直云制經亦/名菩薩逝經亦直名逝經五本大同别
譯為異名殊/耳見寳唱錄
善生子經一卷初出與祇多蜜竺難提等所出同本出/中阿含第三十三異譯見支敏度竺道
祖寶唱/等三錄
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第三出與竺法護所出現寶/藏經等同本見竺道祖錄及
[002-71b]
寶唱/錄
十善十惡經一卷初出見竺道祖/晉錄及寶唱錄
  右四部五卷逝童子等二部二卷見在文/殊現寶藏等二部二卷闕本
沙門支法度未詳何許人於惠帝代永寧元年辛亥譯
逝童子經等四部又僧祜長房等錄於惠帝時沙門支
敏度合兩支支謙/支讖兩竺竺法護/竺叔蘭四本房錄更加一白為/五本今准祜錄及
合經記俱四本/合成無白延也首楞嚴為八卷祜云或/為五卷合一支支/謙兩竺
竺法護/竺叔蘭三本維摩為五卷既非梵本别翻復闕其本故
[002-72a]
此錄中刪而不載
時非時經一卷或直云時經/見經後記
  右一部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若羅嚴外國人也譯時非時經一部經後記云外
國法師若羅嚴手執梵本口自宣譯涼州道人釪&KR0008或/作
釪/鑌城中寫記房等皆云法炬譯者謬也既莫知於帝代
且附西晉錄中
方等陀羅尼經一卷
[002-72b]
寶嚴經一卷
五福德經一卷
  右三部三卷其本並闕長房等錄西晉失譯總八
  部一十五卷云吳别二錄並單注元康年中出不
  顯譯人詳覽羣錄未見指的所以别件猶殊失
  譯今以餘之五部一十二卷尋檢羣錄兼閱經文
  皆有所憑即非失譯具述由委列之如左
度世品經六卷
[002-73a]
阿耨達龍王經二卷是𢎞道廣顯三昧經異/名以上二經竺法護譯
如來祕密藏經二卷一名大方廣如來性起徵密藏經/亦直云如來性起經是舊華嚴經
如來性起品後漢失譯已有此復/重載誤之甚也今附别生錄中
明相續解脱地波羅蜜經一卷宋求那跋/陀羅譯
弟子學有三輩經一卷三品弟子經異/名呉支謙譯
  以後新附此錄
太子和休經一卷第二出與太子/刷護經等同本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舊錄云薩云芬陀利經亦直云分/陀利經是法華經寶塔天授二品
[002-73b]
各少分/異譯
放鉢經一卷是普超經舉鉢品異譯第/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菩薩睒經一卷或云孝子睒經亦直云睒經/第二出六度集第二卷異譯
長夀王經一卷
法常住經一卷
鹹水喻經一卷舊錄云鹹水譬喻經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兜調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四卷異譯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一卷或直云十夢經舊錄云舍/衛國王十夢經或云波斯
[002-74a]
匿王十夢經出增一阿含第五/十一卷異譯安云出阿毘曇
玉耶女經一卷或云玉瑘經初出與/阿遬達經等同本
孝子經一卷一名孝子/報恩經
頞多和多耆經一卷
普達王經一卷
佛滅度後棺殮葬送經一卷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比丘經
鬼子母經一卷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002-74b]
迦旃延説法没盡偈經一卷題云佛比丘旃延説法沒/盡偈百二十章亦直云迦
旃延/偈
佛治身經一卷或無佛字舊錄云佛/治身經餘錄並同
治意經一卷舊錄云佛治意/經餘錄並同
  以上見存以下闕
彌勒當來生經一卷初出與彌勒來/時經等同本
失利越經一卷第二出與月光/童子經等同本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與稻稈經/等同本
[002-75a]
内藏大方等經一卷今疑是佛藏/大方等經
小阿闍世經一卷
小須賴經一卷
目佉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今/疑是阿難目佉經
彌勒經一卷安公云出/長阿含
墮藍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七事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賴吒謣羅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002-75b]
歡豫經一卷法經錄云勸豫云/出中阿含第十二
十二死經一卷今疑是十二/品生死經
七婦經一卷
阿難邠坻四時施經一卷舊錄云阿難邠/祁四時布施經
七車經一卷今疑是中阿含/七車譬喻經
海有八事經一卷
難等各第一經一卷舊錄云阿難迦/葉各説第一經
惟留經一卷舊錄云惟/留王經
[002-76a]
理家難經一卷
迦留多王經一卷
梵志闍孫經一卷古錄云梵/志闍遜經
波達王經一卷
悲心悒悒經一卷
趣度世道經一卷
長者威勢經一卷
癡注經一卷
[002-76b]
調達經一卷
和達經一卷
鉢呿沙經一卷
分八舍利經一卷或作/分身
應行律一卷
悉曇慕二卷
言法驗一卷
口傳劫起盡一卷
[002-77a]
打犍椎法一卷
  右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治意經上一十九部一十/九卷見在彌勒當來下三
  十六部三十/七卷闕本
梁僧祜錄云安公錄中失譯經唯祜錄載房等並闕祜
載安公失譯總一百四十二經今以餘八十七部檢尋
諸錄多題譯主或是别生抄經及人撰傳記既有所憑
故刪不載安既不標時代今且附於晉末
通前舊失譯經三部三卷總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並為
[002-77b]
西晉失源云
 
 
 
 
 
 
 開元釋教錄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