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22 文苑英華-宋-李昉 (WYG)


[763-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苑英華巻七百六十四 宋 李昉等 編
 祭祀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一首
  昊天上帝及五帝異同議一首
  論配坐議一首    功臣配饗議一首
  禘祫議一首     加籩豆増服紀議二首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議一首
[763-1b]
  禘祫議一首     敬鬼神議一首
   先代帝王及先聖先師議顯慶二年七/月十七日
               長孫無忌許敬宗/同議
議曰謹按禮記祭法云聖王之制祭祀也舊唐志/作功法施於
人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
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又云堯舜禹湯文武皆有
勲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凖此帝王合與日月同例恒加祭饗議在報功爰及隋
[763-2a]
代並遵斯典其漢高祖祭法無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
秦漢故事始皇無道所以棄之漢祖典章法垂於後自
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網羅前典唯此
一議一作/禮咸秩未申今新禮及令無祭先代帝王之文
今請聿遵故實唐志/作事修附禮令依舊三年一祭仍以仲
春之月祭唐堯于平陽以契配祭虞舜於河東以咎繇
配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湯于偃師以伊尹配
祭周文王于鄷以太公配祭周武王于鎬以周公召公
[763-2b]
配祭高祖于長陵以蕭何配又按新禮孔子為先聖顔
回為先師又凖貞觀二十一年詔亦以孔子為先聖更
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與顔回俱配尼通典/作宣父於太學
並為先師今據永徽令改用周公為先聖遂黜孔子為
先師顔回丘明並為從祀謹按禮記云凡學春官釋奠
於其先師鄭𤣥注云官謂詩書禮義通典作禮/樂詩書之官也
先師者若漢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
生可以為師者又禮記云始立學釋奠于先聖鄭𤣥注
[763-3a]
云若周公孔子也據禮為定昭然自别聖則非周即孔
師則偏善一經漢魏以㑹要/作已來取捨各異顔回夫子互
作先師周公宣父迭通典/作㬰為先聖求其節文逓有得失
所以貞觀之末通典/作制親降綸言依禮記之明文酌康成
之奥説正夫子為先聖加衆儒為先師永垂制於後昆
革徃代之訛謬而今新令不詳制㫖輙事刋通典/作更改遂
違明詔但成王㓜年周公踐極通典作/攝政制禮作樂功比
王者所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六君子又説明王孝
[763-3b]
道乃述周公嚴配此即周公㑹要作/姬旦鴻業合同王者祀
之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䘮之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𢎞聖教於六經闡儒風於千代通典/作載故孟軻稱生靈以
來一人而已自漢以來㑹要/作降奕葉封通典/作繼侯崇奉其聖
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貶乎通典㑹要/作俯入先師且又丘
明之徒見行其學貶為從祀亦無故事今請改令從詔
於義為允其周公仍依别禮配享武王謹議
  此篇自祭唐堯至凖貞觀共八十九字英華元脱
[763-4a]
  去今以舊唐志㑹要添入
   昊天上帝及五帝異同議
議曰依舊唐志/作㨿祠令及新禮並用鄭𤣥六天之議通典/㑹要
作/義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通典/作祠太微感帝明堂祭太
微五天帝臣等謹按鄭𤣥此義唯據緯書所説六天皆
通典/作為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屬穹蒼故注月令及周
官皆謂圜丘所祭昊天上帝為北辰星曜魄寳又説孝
經郊祀后稷以配天及眀堂嚴父以配天皆為太微五
[763-4b]
帝考其所說乖諸本/作舛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麗乎唐/志
作於㑹/要作于天百榖草木麗乎同/丄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詩傳云元氣廣諸本/作昊
則稱昊天據逺視之蒼然六字諸本作/逺視蒼蒼則稱蒼天此則
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曰兩儀
天尚無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肅羣儒咸駮此義又檢太
史圜丘圖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座與鄭義不同得太
史令李淳風等狀稱昊天上帝圖位自在壇上北辰自
[763-5a]
在第三通典㑹/要作二等與北斗並列通典/作别為星官内座之首
不同鄭𤣥據緯書之唐志通/典作所説此乃羲和所掌觀象制
圖推歩有徴通典/作&KR0106相沿唐志通/典作縁不謬又按史記天官書
等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
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為天王之例文粹/作象
是天乎周禮云兆五帝於四郊又云祀五帝則掌百官
之誓戒唯稱五帝皆不言天此自太微之神本非昊天
諸本作/穹昊之祭又孝經惟云郊祀后稷無别通典作/别無圜丘
[763-5b]
之文王肅等皆以為郊即圜丘圜丘即郊猶王城京師
異名同實符合經典其義甚明而今從鄭説分為兩祭
圜丘之外别有南郊違棄正經理深未允且校吏部式
惟有南郊陪位更不别載圜丘式文旣遵王肅祠令仍
行鄭義令式相乖理宜改革又孝經云嚴父莫大於配
天下文即云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則是明
堂所祠正在配天而以為但祭星官反違明義又按月
令孟春之月祈榖於上帝左傳亦云凡祀啟蟄而郊郊
[763-6a]
而後耕故郊祀后稷以祈農事然則啟蟄郊天自以祈
榖謂為感帝之祭事甚不經今請憲章姬孔取王去唐/志
作考/取王鄭四郊迎氣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廢緯書
六天之義其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謂之北郊分地
為二旣無典據理又不通亦請合為㑹要/作於一祀以符古
義仍並請循唐志/作條附式令永垂後則謹議
   論配坐議文粹作唐太宗/皇帝配天議  前 人顯慶/元年
議曰臣等謹尋方册歴考前規宗祀明堂必配上帝而
[763-6b]
伏犧五代本配五郊所入明堂自縁從祀今以太宗作
配理有未安伏見永徽二年七月詔建明堂伏惟陛下
天縱孝舊唐志/作聖德追奉太宗以唐志文/粹作已遵嚴配當時高
祖先在明堂禮司致惑竟未遷祀率意定儀遂便著令
乃以太宗文皇帝降配五人帝雖復亦在明堂不得對
越天帝深乖明詔之意又與先典不同謹按孝經曰二/本
作/云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昔者周公宗祀文
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伏尋詔意義在於斯今所司行令
[763-7a]
殊為失㫖又尋漢魏晉宋歴代禮儀並無父子同配明
堂之儀二本/作義惟祭法云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鄭𤣥註曰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禘謂祭昊天
於圜丘郊謂祭上帝於南郊祖宗謂祭五帝五神於明
堂也尋鄭𤣥二本/作比註乃以祖宗合為一祭又以文武共
在明堂連袵配祠唐志/作祀良為謬矣故王肅駮曰古者祖
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謂配食於明堂
者也審如鄭義則孝經當言祖祀文王於明堂不得言
[763-7b]
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旣祖其廟又尊其祀孰謂祖
於明堂者乎鄭引孝經以解祭法而不曉周公本意殊
非仲尼之義㫖也又解宗祀武王云配勾芒之類是謂
五神位在堂下武王降位失君叙矣又按六韜云武王
伐紂雪深丈餘五車二馬行無轍跡詣營求謁武王怪
而問焉太公對曰此必五方之神來受事耳遂以其名
召入各以其職令唐志/作命焉旣而克殷風調雨順豈有生
來受職殁則配之降尊敵卑理不然矣故春秋外傳曰
[763-8a]
禘郊祖宗報五者國之祀典也傳言五者故知各是一
事非謂祖宗合祀於明堂也臣謹上考殷周下洎貞觀
並無一代兩帝同配於明堂唯南齊蕭氏以武明昆季
並於明堂配食事乃不經不二本/作未足援據又檢武德時
令以元皇帝配於明堂兼配感生帝至貞觀初縁情革
禮奉祀高祖配於明堂奉遷代祖專配感帝此則聖朝
故事已有逓遷之典取法宗文粹/作崇廟古之制焉伏惟太
祖景皇帝締構唐志作/搆室有周建絶代之丕業啟祚汾晉
[763-8b]
創歴聖之洪基文粹作歴/聖之洪緒德邁發生道符立極又代祖
元皇帝潜鱗韞慶屈道事周導濬發之靈源肇光宅之
垂裕稱祖清廟萬代不遷請停配祀以符古義伏惟高
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創改制物文粹作創/改舊物
體元居正為國始祖抑有舊章昔者文粹/作有炎漢高帝當
塗太祖皆以受命例並配天請遵故實奉祀高祖於圜
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𤣥功清下
瀆拯率土之塗炭布大造於生靈唐書作協天/造於上靈請准詔
[763-9a]
書宗祀於明堂以配上帝又請依武德故事並二本/作兼
感帝作主斯乃二祖德隆文粹/作業永不遷廟兩聖功大各
得配天逺協孝經近申詔意臣等叨濫職定彛章敢執
禮經昧死陳情疑作/請謹議
   功臣配饗議       顔師古貞觀十/六年
議曰竊以肅恭禋祀經邦彛訓追逺念功歴代鴻典故
當立文定制適事從宜垂裕後昆永貽憲則聖皇馭㝢
𤣥化醇深錯綜遺文苞括舊藝於穆清廟備孝享於吉
[763-9b]
蠲股肱良哉豫銘常之配侑爰發明詔俾命率由秩宗
致請博謀僚列淺聞寡見無足觀採但禮經殘缺年載
遐深傳習各殊執見靡一爾雅説祀禘為大祭公羊義
大事謂祫何休所釋又異鄭𤣥然皆一配之文曽無重
祀之證是非衆論雖曰踳駮隆殺二端厥趣可覩謹按
祫者合食禘乃諦祭禘小於祫理則非疑商書稱從與
其大享周禮著祭於大烝是知小祀不及功臣其事又
無可惑魏晉以降莫不通行中間雖經差失梁朝又以
[763-10a]
矯正有齊立號朝宗河朔周氏命厯卜食咸陽修定禮
義皆有慿據同遵此典未嘗釐革今欲更改實謂非宜
六經莫見斯文三雍不顯㑹要/作揚其跡悠悠之論蔑足云
也且夫無豐于昵昔賢著誡黷則不敬祀典明文徒見
異端假從臆説煩而非當於義無取又尋古之配祭皆
在於冬據其時月益明非禘况乎臣之立功各因所奉
享祀之日從主升配禘之為祭自於本室廟未毁者不
至太祖之庭君旣不來而臣獨當祀列對揚尊極乃非
[763-10b]
所事豈容山河之誓務乎殷重霜露之感從於簡畧論
情即理孰曰可安今請祫配功臣禘則不豫㑹要/作及依經
合義進退為允謹議
   禘祫議上元/三年       史𤣥璨
議曰按禮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傳云五年而再殷
祭兩文雖互其義畧同禮記正義引通典㑹/要作列鄭𤣥禘祫
志云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
卯大事諸本作/享下同于太廟公羊傳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是
[763-11a]
三月䘮畢新君二年當祫明年春唐志/作當禘于羣廟僖公
二字唐志作又宣/公八年禘僖公也宣公八年皆有禘則後禘去前禘五
年以此定之則新君二年祫三年禘自爾以後五年而
諸本/作再殷祭則六年當祫八年當禘又昭公十年齊歸
薨至十三年䘮畢當祫為平丘之㑹冬公如晉通典㑹/要作齊
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傳云有事于武宫是也至十八
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五
年有事于㐮公是也如上所云則禘已後隔三年祫祫
[763-11b]
已後隔二年禘此則有合禮經不違傳義謹議
   加籩豆増服紀議     崔 沔開元二/十三年
議曰伏凖今月十八日恩赦節文宗廟致享務在豐潔
禮經沿革必本人情籩豆之薦或未能備物服制之紀
或有所未通者謹按太常奏狀陸海所産鮮美之味隨
所有者皆充祭用今旣湏豐理應加數宗廟之奠毎座
籩豆各加十二者臣竊聞識禮樂之情者能作知禮樂
之文者能述述作之義聖賢所重禮樂之本文粹/作制古今
[763-12a]
所崇變而通之所以乆也所謂變者變其文也所謂通
者通其情也祭祀通典/作禮之興肇於太古人所飲食必先
嚴獻未有火化茹毛飲血則有毛血之薦未有麴蘖汙
罇杯飲則有𤣥酒之奠施及後王禮物漸備作為酒醴
㑹要/作用其犧牲以致馨香以極豐潔故有三牲八簋之
盛五齊九獻之殷然以神道至文粹/作尚𤣥可存而不能文/粹
㑹要/作可測也祭禮至文粹/作上敬可備而不敢通典/作可廢也是以
毛血腥爓文粹作血/腥爓熟𤣥罇犧象靡不畢登於明薦矣然
[763-12b]
而薦貴於新味不尚䙝雖則備物猶存節制故禮云凡
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苟可薦者莫不咸在備物之情也
又曰三牲之爼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異草木之
實隂陽之物備矣此節制之文也鉶爼籩豆簠簋罇罍
之實皆周人之時饌也其用通於燕饗賔客而周公制
禮咸文粹有/異字與毛血𤣥酒同薦於先晉中郎盧諶近古
之知禮者也著家祭禮觀其所薦皆晉時常食不復純
文粹/作盡用禮之舊文然則當時飲食不可闕於祀文粹/作祠
[763-13a]
明矣是變禮文而通其情也我國家由禮立訓因時制
範考圖史於前典稽周漢之舊儀清廟舊時享祀四字/諸本
作時/享禮饌畢陳用周之制也而古式存焉園&KR0230上食時
膳具設遵漢法也而珍味極焉職貢來一作/助祭致逺物
也有新必薦順時令也苑囿之内躬稼所取蒐狩之時
親發所中莫不割鮮擇美薦而後食盡誠敬也若此至
矣復何加焉但當申勑有司祭如神在無或簡怠増朂
文粹作/朂増䖍誠其進貢珍羞或時物㑹要作/及時鮮美考諸祀
[763-13b]
通典文/粹作祠典有所漏畧皆詳擇名目編諸甲令因宜而
薦以類相從則新鮮肥濃盡在是矣不必加於籩豆之
數也至於祭噐隨物所宜故太羮古食也盛於㽅㽅古
噐也和羮時饌也盛於鉶鉶時噐也亦有古饌而盛於
時噐故毛血盛於盤𤣥酒盛於罇未有薦時饌而追
用古噐者由古質而今文便於事也雖加籩豆十二味
足以盡天下美物而措諸清廟有兼倍之名近於侈矣
昔魯人丹桓宫之楹又刻其桷春秋書以非禮禦孫諫
[763-14a]
曰儉德之恭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納諸惡
無乃不可乎是不以越禮而享宗廟四字文粹作而/崇侈於宗廟
又據漢書藝文志墨家之流出於清廟是以貴儉由此
觀之清廟之不尚於奢舊矣太常所請恐未可行又按
太常奏狀今酌獻酒爵制度全小僅未通典/作無一合執持
甚難不可全依古制猶望稍湏廣大者文粹/作臣竊據禮文
有以小為貴者獻以爵貴其小也不可反制諸本作小/不及制
敬而非禮是有司之失其傳也固可隨失釐正無待其
[763-14b]
諸本並/無其字議而後革然禮失於敬猶奢而寜儉非大過也
未知今制何所依凖請兼詳令式㨿文而行又按太常
奏狀外祖父母服請加至大功九月姨舅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服諸加至袒免竊聞大道旣隠天下為
家聖人因之然後制禮禮教之設本於舊唐志/作為正家家
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不可以二唐志/作貳總一之唐/志
作/定義理歸本宗父以尊崇母以厭降豈忘愛敬宜存倫
序是以内有齊斬外皆緦麻尊名所加不過一等此先
[763-15a]
王不易之道也前聖所志後賢所傳其來乆矣昔辛有
適伊川見被髪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
禮先亡矣徃修新唐志㑹要/作貞觀修禮時改舊儀唐志㑹/要作章漸廣
渭陽之恩不遵㑹要/作尊洙泗之典及𢎞道之後唐元㑹要/作隆
乃明/皇諱之間國命再移於外族矣禮云徵兆儻或斯見㑹/要
作因斯/見矣天人之際可不誡哉開元初補闕盧履氷嘗進
狀論䘮服輕重勑令僉議于時羣㑹要/作衆議紛拏各安所
唐志㑹/要作積習太常禮部奏依舊定皇帝唐志㑹要/作陛下運稽古
[763-15b]
之思發獨斷之明至開元八年特降别勑一依古禮事
復典故唐志作/故實人知方向式固宗盟社稷之福更圖異
議竊所未詳願守八年明㫖以為萬代成法謹議
   同前          楊仲昌
議曰伏奉去月二十七日勑太常卿韋縚奏稱正月十
八日恩赦節文籩豆之薦或未能備物服制之紀或有
所未通宜令禮官學士詳具奏令諸馨香之物丼㫖新
鮮肥濃之味陸海所産皆充祭用毎座籩豆各加十二
[763-16a]
酒爵制度亦令廣大者褊學固陋嘗聞於師猥叅廷議
之末思答守官之用謹按禮曰夫祭不欲煩煩則黷文/粹
有祭/字亦不欲簡簡則怠又鄭𤣥云人生尚䙝食鬼神則
不然神農時雖有黍稷猶未有酒醴及後聖作為醴酪
猶存𤣥酒示不忘古春秋曰蘋蘩蕰藻之菜潢汙行潦
之水可羞於王公可薦於鬼神又曰大羮不致唐志/作和
食不鑿此明君人者有國奉先敬神嚴享豈肥濃以為
唐志文/粹作上将儉約以表誠則陸海之物鮮肥之類旣乖
[763-16b]
禮云文粹/作文之情而變作者之法皆充祭用非所詳也㑹/要
作/宜易曰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此明祭存㑹要/作尚簡易
不在繁奢所以一樽之酒貳簋之奠為明祀也抑又聞
之夫義以出禮禮以體政違則有紊是稱不經薦肥濃
則䙝味有登加籩爵則事非師古與其别行新制寧如
謹守舊章又漢家園陵八節上食自兹以降代行其典
國初貞觀之後禮法刋定今陵&KR0230見有八節之奠兼朔
望常食聖心追逺毎物加薦不敢黷於宗廟請施㑹要/有行
[763-17a]
字/之於園陵愚忝主司顧非知禮布之執事惟裁擇焉
又外祖父母請加至大功九月姨舅齊類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並請加至袒免者謹按㑹要作/臣聞儀禮曰
外親皆緦又曰外祖父母以尊加從母以名加並為小
功五月其為舅緦鄭文貞公魏徴已議同從母例加至
小功五月訖今之所加豈異前㫖雖文貞賢也而周孔
聖也以賢改聖後學何從堂舅堂姨舅母並升為袒免
則何以祖述禮經乎如以外祖父母加至大功則豈無
[763-17b]
加報於外孫乎如以外孫為報服大功則本宗庶孫何
同等而相陵乎儻必如是深所不便竊恐内外乖序親
踈奪倫情之所沿何所不至理必然也昔子路有姊之
䘮而不除孔子問之子路對曰吾寡兄弟而不忍也子
曰先王制禮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聞而遂除之此
則聖人因言以立訓援事而抑情是明例也禮不云乎
無輕議禮明其蟠於天地並彼日月賢者由之安敢小
有損益也况乎䘮服之紀先王大猷奉以周旋以匡人
[763-18a]
道一詞偶措千載是遵渉於異端豈曰𢎞教伏望各依
正禮以厚儒風太常所請増加愚見以為不可謹議
  右二篇舊唐志㑹要通典以服紀不當入祭祀遂
  並分兩處唯英華總為一議盖元詔併指二事當
  仍英華之舊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議   獨孤及永泰/二年
謹按禮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祖配之凡受命
始封之君皆為太祖繼太祖唐志㑹要/有已字下六廟則以親盡
[763-18b]
迭毁而太祖之廟雖百代不遷此五帝三王所以尊祖
敬宗也故受命於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顓頊而郊鯀
纉禹黜夏湯也而殷人郊𡨕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
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則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
上帝唯漢氏崛起豐沛豐公太公皆無位無功德不可
以為祖宗故漢以高皇帝為太祖其先世微故也非足
為後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國之任翼周弼魏肇
文粹/作成王業建封于唐高祖因之遂以為有天下之號
[763-19a]
天所命也亦猶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郊禘祖宗之位
宜在百代不遷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高祖猶周之祖文
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高祖創業當躋其祀是棄三代
之令典尊文粹㑹/要作遵漢氏文粹/作代之末制黜景皇帝之大業
同於豐公太公之不祀反古違道斯文粹/作失孰甚焉舊唐/志作
孰莫大焉㑹要/作孰将甚焉夫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高祖太宗所
以崇尊㑹要作/尊崇之禮也若配天之位旣易唐志/作異則太祖
之號宜廢祀之不修廟亦當毁尊祖報本之道其墜於
[763-19b]
唐志/作于地乎漢制擅議宗廟以大不敬論今武德貞觀之
憲章未改國家方将敬祀事以和神人禘郊之間恐非
所宜言文粹/作臣謹稽禮之舊文叅諸夏殷周漢故事配食
天帝之制自謹稽至此二十字唐志/作謹稽禮文叅諸徃制請仍舊禮文粹/作典

   禘祫議         韓 愈貞元十/八年
右今月十六日勑㫖宜令百寮議限五日内聞奏者将
仕郎守國子監四門博士臣韓愈謹獻議曰伏以陛下
[763-20a]
追孝祖宗肅恭集作/敬祀事凡有疑三字集作/凡在擬議不敢自專
聿求厥中延訪羣下然而禮文繁漫所執各殊自建中
之初迄至今嵗屢經禘祫未合適從臣生遭聖明涵泳
恩澤雖賤不及議而志切集作/在効忠今輙先舉衆議之
非然後申明其説一曰獻懿廟之主集作/之祖宜永藏之夾
室臣以為不可夫祫者合也毁廟之主皆當合食於太
祖獻懿二祖即毁廟主也今雖藏於夾室至禘祫之時
豈得不食於太廟乎名曰合祭而二祖不得登集作/祭
[763-20b]
不可謂之合矣二曰獻懿廟主宜毁之宜瘞之六字集/作宜毁
而瘞/之臣又以為不可謹按禮記云集無/云字天子立七廟一
壇一墠其毁廟之主皆藏於祧廟雖百代不毁祫則陳
於太廟而饗焉自魏晉以降始有毁瘞之議事非經㨿
竟不可施行今國家德厚流光創立九廟以周制推之
獻懿二祖猶在壇墠之位况於毁瘞而不禘祫乎三曰
獻懿廟主宜各遷於其陵所臣又以為不可二祖之祭
於京師列於太廟也二百年矣今一朝遷之豈惟文粹/有使
[763-21a]
字/人聽疑惑抑恐二祖之靈眷顧依遲集作/違不即饗於
下國也四曰獻懿廟主宜附於興聖廟而不禘祫臣又
以為不可傳曰祭如在景皇帝雖為太祖於其屬乃獻懿
之子孫也今欲正其子東嚮之位廢其父之杭本/作子大祭
固不可為典矣五曰獻懿二祖宜别立廟於京師臣又
以為不可夫禮有所降情有所殺是故去廟為祧去祧
為壇去壇為墠去墠為鬼漸而逺之集作/之逺其祭益稀昔
者魯立煬宫春秋非之以為不常取已毁之廟旣藏之
[763-21b]
主而復築宫以祭之今所議與此正同又雖違禮立廟
至於禘祫也合食則禘無所主集作/其所廢祭則於義集作/禮注
作/經不通此五説者皆所不可故臣博采前聞求其折中
以為殷祖𤣥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皆自為帝又其代
數已逺不復祭之故太祖得正東嚮之位子孫從昭穆
之列禮所稱者盖以集作/自紀一時之宜非傳於後代之
法也傳曰子雖齊聖不先父食盖言子為父屈也景皇
帝雖太祖也其於獻懿則子孫也當禘祫之時獻祖宜
[763-22a]
居東嚮之位景皇帝宜從昭穆之列祖以孫尊孫以祖
屈求之神道豈逺人情又常祭甚衆集作/頻禘祫集作/合祭
寡則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比於伸孫
之尊廢祖之祭不亦順乎事異殷周禮從而變非所失
禮也臣伏以制禮作樂者天子之職也陛下以臣議為
有可采粗合天心斷而行之是則為禮如以為猶或可
疑乞召臣對靣陳得失庶有發明謹議
   敬鬼神議        李 谿
[763-22b]
古人言敬鬼神之禮有禱祠祭祀皆所以立不刋之典
而教人孝悌非謂能為禍福而求益則何以言祈福歟
若然者則必知鬼神之所在矣不然則何以知其益耶
且書稱帝堯命重黎絶地天通無有降格以言天神不
降于地地人不奸于天注云/謬矣各有其所自然不擾也左
氏傳稱大禹鑄鼎象物使人知神姦莫能逄魑魅魍魎
此亦言捍禦僻邪也今據史記列堯先禹後年代甚明
若旣使重黎能絶地天通則人神已不降格矣夏禹何
[763-23a]
所加益而鑄鼎耶若禹非妄作實欲知神姦則是重黎
不能絶天地之通矣研斯二説将為妄則列之經史以
為實則甚相悖今不知鬼神尚在域中耶為前聖所遏
絶而不通也有無之間果未可詳辨以為果有耶則宣
尼固當語神而不拒子路問事也以為果無耶則丕山
蹊隧之逄不列於史策旣千里著論亦無復也自此已
徃或謂之有或謂之無竟無定止有無尚未知而君子
敬之豈足求益耶然道固若是矣道斯在豈必徼福而
[763-23b]
後為哉若徼福而後為則是内懐詐偽曲謟之心非不
愧乎屋漏也今江東委巷之禮祠夏禹蜀人則祠先主
與武侯祈祝徼福昧亦甚矣且夏之後桀奔南巢蜀之
後主面縛於成都苟有神禹先主武侯之靈何不救也
豈有未能救其骨肉子孫而愛他人乎推而考之則鬼
神未必能專為利害也設令能害盈福謙饗于克誠亦
惟德所動吉㓙由人而已豈變化所為哉易曰小人不
見利不勸不威不懲若以鬼神未能福人而無敬是不
[763-24a]
見利不勸也未能禍人而無懼是不威不懲也可以君
子而同於小人乎是故敬而無失匪有他也禁滛祀勵
疏怠匪求益也苟有前聖之典籍在則禱祠祈福亦設
教論道而已故君子敬順而勿疑
 
 
 
 
[763-24b]
 
 
 
 
 
 
 
 文苑英華巻七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