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41 俱舍論頌疏記-唐-遁麟 (master)



俱舍頌疏記 論本第七
富春沙門 遁麟 述


解四緣義且為三門一釋名辨相二明因緣相攝三
明因緣同異初門隨疏釋便今但明餘二門言相攝
者婆沙問云為因攝緣為緣攝因答互相攝謂前五
因是因緣性能作因是餘三緣性有說緣攝因非因
攝緣謂五因是因緣能作為增上等無間及所緣緣
非因所攝二說無評家舊云增上緣似能作因因緣
似五因等無間所緣緣不似因故故因不攝新云前
說為善以有力無力俱有能作故言同異者顯宗云
六因四緣體雖無別而義有異且等無間及所緣緣
非因攝故知餘二義亦有殊彼總辨云因謂能生緣
能長養猶如生養二母差別又因能生緣能辨又近
名因遠名緣如珠如日如斯等類差別眾多是故因
緣別立名相此意總顯因親緣疎故因中親五疎一
緣中疎三親一若依新云因之與緣更無親疎以言
[007-0430a]
因緣五因性增上即能作故又能作因是不障增上
緣亦是不障一種不障豈有親疎然顯宗言因親緣
疎者謂因即親多疎少緣中疎多親少故也有通云
因之不障不障果生緣之不障不障果長故知因緣
義必差別次依章釋言說有四種緣者謂前六因無
經說故所以言許今之四緣有經說故所以言說故
即四含經說也言性者顯四緣種不同也因緣者婆
沙云因緣如種子法等無間緣者如開避法所緣緣
如任杖法增上緣者如不障礙法於自類中無非等
義者謂外難言色法少多不定不名為等心亦三性
及有尋伺等何名為等答於自類中無非等義非約
善惡異性名為等也於六因中除能作者准婆沙能
作因中四大造色法謂生等五因亦因緣性故彼問
云大種與所造色為幾緣答因增上因謂生等五因
是因緣增上謂但不障是增上緣有說生等五因是
增上緣攝與此論同除阿羅漢最後心者此心雖是
巳生以無後生續故非緣也准五事論六識展轉皆
得為等無間緣於眼識後隨皆容起色法非等無間
緣者婆沙云心及心所所依所緣行相有礙由斯故
等無間緣色不相應無如是事故不立也解云心所依所緣〔行〕
等者定無二識故名有礙也又約開避及牽生義立為此緣諸極

微等雖前避後而非此緣闕牽生故命根亦無間相
續而生由此命根非無間滅命力所引要是並先位
所作行業力所引生此欲色二界二無表者問何不
[007-0430b]
言生欲色無漏三無表耶答以定道二戒必不並生
故無欲界之後起三無表言第二長養色生者如身
中五根長養各別生又更入定引得上界長養色也
舊云此約同時色非等故不立法救大德約前後為
不等諾瞿陀樹者攝云似此方柳非正翻柳古譯云
柳者謬也應法師言此云無節樹一云縱廣樹也昔
云尼俱陀或尼俱律尼俱類尼抱慮陀等皆一也論
云不相應行且如諸色雜亂現前故非等無間緣三
界不繫可俱現前故又何緣未來無此緣耶答以未
來法雜亂而住無前後故所緣緣者正理云所緣緣
性應說是何謂心心所緣即一切法離心心所所緣
境外決定更無餘法可得謂一切法是心心所生所
攀附故曰所緣即此所緣是心心所發生緣故名所
緣緣准此除心心所餘生法皆未攀附所緣境生故
無所緣緣增上緣體廣者正理云增上緣性即能作
因此因義細無邊際故攝一切法解云對餘三緣義
此緣最多所作寔繁故名增上論云頗有法於法全
非四緣不曰光云無有是常不從緣生有謂自性於
自性於他性亦有謂有為於無為無為於無為解云此有
三類一自性望自性二有為望無為三無為望無為皆無


二因於正滅位興作用者此謂果居現在因與力用
也。


言作用者准正理論言與果但是功能此名作用
者即說功能為作用。


言此滅居現在者宗計滅相居
現故舊云住異雖亦同時滅相義當在後故偏言滅
[007-0430c]
由此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趣所緣境及一果等
又正理云如是二因雖俱一時取與果而今但約與
果功能所緣緣能緣滅位方興作用者謂心心所至
現在時其所緣境方興力用令能緣取境也增上不
說一義如章或復於中有無果故所以不說。


心心所由四緣者問所緣緣等果至滅時方興作用
如何可說由四緣生婆沙云此言生者起未巳滅總
名生故正理云雖法滅位作用方成而法生時非無
功力離此彼法必不生故以心心所必依所緣及詑
二因方得生故准正理意雖能緣至現在境方名作用於正生時亦有引生之力婆沙意
不同也又問從二定生諸心心所望入定心中間遠隔

如何為彼等無間耶答中間不隔心心所法不攀附
境起故故名無間二定非能緣故除所緣緣者謂二
定非心心所法不攀附境起故除此緣問此不說無
想果三緣生耶正理是心心所等無間故亦應說為
心等無間但非心等加行引生故於此中癈而不說
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礙心等起者謂從心等引生故
是心之等無間能礙心等心不生故望心不得為緣
也故正理云由心心等力所引生故非如心心所生
必繫屬前滅心故非如色法可與餘心俱時轉故非
如得等可有雜亂俱現前故非如生等是餘伴故然
心方便加行引生故可說為心等無間與心等起定
相違害故非心等等無間緣咄都杌反字林相謂也依
彼頌言誠為善說者謂依外道之頌誠我善說也此
[007-0431a]
是論主調弄外道故為此言然此頌意自在天教化
眾生種種變現應以險利等度者即現此險利等身
而度脫之能為險利惡之事名險割截眾生名利燒
眾生故名能燒現可畏身名可畏自在天一千名今
現行世唯有六十此但一號又論云若執初起自在
為因餘復續生待餘因者則初所起不待餘因應無
始成猶如自在我勝性等如自在天應廣徵遣者類
破餘也故無一法唯一因生者總結也又論云奇哉
世間不修勝慧如愚禽獸良足可悲彼彼生中別別
造業自受異熟及士用果而妄計有自在等因耶。


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為因緣者自謂大種等自相
望他謂大種所造互相望大為大二因者如水望火
等若水自望水但有一因謂唯同類以水望水非俱
有因故餘類亦爾此之五因能作因攝者謂能作因
分出五名若合之但是能作少分所以非餘因者大
種所造非同一果故非性定同故容別世造故容別
成就故所以非俱有因非心心所故非相應因非染
汙故非遍行因無記性故非異熟因俱時起故非同
類因設後起者非同類故故非同類言生因者正理
云從彼起故如母生子立因者正理云能任持故如
地持物持因者如彼力持令不斷故如食持命養因
者能增長命故猶如樹根水所沃潤欲知五因力用
不同應觀五喻准此生等五及俱有等五總十因為因緣為大唯一因者
問前言無一因法今何復言一因耶答此且約所造
[007-0431b]
望大種唯有一因非謂大種起但因由一因故不相
違又此一因約因緣中五因為論未言能作因。


十二心相生且於其中略列有五一自界心二異界
心三續生心四防定心五無漏心約此五心望三界
別以辨相生尋疏可見自界四心相生並約前後互
相引起隨其所應理皆無妨所依遠者正理云謂於
此等至入出位中等無間緣為所依體無容有故舊
云若據命終受生欲界心亦得與無色界為依今不
約此說惡戒等法者等取餘有漏法二對治者厭壞
對治謂加行道緣惡戒等法深生厭故斷對治者謂
無間道斷煩惱故此二對治依未至不依無色故言
遠也舊云無色望欲無斷厭對治得有持對治謂能
持彼得令不失故亦有遠分對治遠防彼惑令不起
故入定者作如是願者謂身在下界入上界定恐為
惑逼起此願也十二心中除學無學者謂初出無漏
必是善心故此二心不能生染言欲界無學者染不
往彼界者謂未離欲染必不往上生也色善生十一
者初從定出生欲善心命終下生欲界生欲二染入
無色定生無色善往彼受生生無色染入無漏定生
學無學餘可思知從九生者從欲散心入色界定是
從欲善心生變化事訖却歸淨定即無覆生無色定
出謂無色心生無漏定出即學無學生餘可知除欲
二染及學無學者下染不能生上染故初生無漏心
必淨故故除此二無色善心除欲界二善及無覆者
[007-0431c]
謂從彼定出不生欲界善心以極遠故許生欲染者
約續生說又不依無色發通故不生欲色無覆無記
心餘可知并學無學者謂並從無漏定出起彼善也
無色有覆生色界善染二心者防定生善受生是染
生欲唯受生故但生二染不生善也即此亦從七無
間起謂除欲色染者不離下染不生上故故除可知
無覆生下染者約續生說色無不善伹生一染欲界
有不善故生二染謂三界善及與學心者釋學四也
非三界染互相違故非諸無覆不明利故但唯四心
更加無學者謂金剛喻定證盡智時即是學心生無
學也無學心自相生者謂從前念引生後念也無有
無學却生學心故無學心但能生四設從無學退皈
學果謂有漏心起煩惱退亦無學心生學心也。


二十心門無色唯一者正理云無色界無行等事故
無威儀路無攝受支三摩地故亦無通果故唯一異
熟心也威儀路者謂威儀事為心所緣名之為路新
云威儀多依行路而起名威儀路一起威儀心唯意
識者謂正起此心不在五識故二緣威儀路心通四
識者以緣色香等四境為威儀事故故通四識聲非
威儀事故除耳識。


三似威儀心者謂從緣外六境也
既非四心故通六識。


以語起時不離五境者謂語是
聲必具色香味觸故具五境也此謂言音屈曲差別
是工巧性心所緣故名之為處者新云工巧多依壁
等處起故名為處今詳此釋不應通語工巧二緣工
[007-0432a]
巧心通五識者此有語工巧故通五識與威儀不同
變化心化四境者但可以作四塵籠五根上不可變
五根故唯四境工巧處等者等取通果也謂化人發
語故通緣聲如是三心唯是意識者謂威儀工巧正
起之時唯是意識非五識也若通果化心相生亦唯
意識舊云夫通果心有二一五識通果天眼耳通二
意識通果即變化心及發業通果心此中且據第二
通果心故言唯是意識若據二通亦在五識故婆沙
云若通果心加行唯是定心意識不通五識故論不
說餘師云緣十二處境者即六根六境為十二也准
論廣辨二十心相生此略不論。


得心多少者此意明十二心內於何心中得幾心也
此言得者謂先不成今時創得名得非謂先相續有
名得又言得六等者亦是始終容得此六非謂一時
頓得也先明染心得六者然此染心總有三類一疑
續善二從上界退生下界三起惑退此三皆是染汙
心也受生心中至兼色一染者謂先在無色下染總
離今下生欲界亦成色染也欲界染心不得上二界
善者以欲染心無得上界善理故阿羅漢退得學心
者謂先證無學學心巳失令起惑退故更得也然此
學心雖不現起有法前得自染心中故名為得無色
染心但有惑退無界退還者以彼更無上界可退還
也初證入正性離生者即初入見道苦法忍位得學
心也由聖道離欲界染者以明學心故還言聖道簡
[007-0432b]
世道也入根本得二通果者謂通果非近分地故要
離染得根本時方能得也上來所明十二心內總有
六心得謂染心中欲界不善及有覆上二界各一染
成四并色界善及與學心故成六也有六心唯自得
謂三界無覆欲無色二善及無學心此之六心唯皆
自得頌言餘皆自可得者即此六心也雜心各除二
者且無色染心總三度得除却二心及學心亦三度
得又除二心總除四心兼前除一故總除五但有九
心一欲善心二欲不善心三欲有覆四色界有覆五
無色有覆六學心七欲無覆八色善心九色無覆心
雜心據單得唯得六心者論主斥云於善心中應言
得七謂由正見續生善根時欲界善心起位名得六心
同前加此名也正理通云如經主難應定得七然學無學同

無漏故總說一心言六無失准正理救六心與此章中所列六心不同彼合
無學心以無欲善心也


俱舍頌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