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45 喻林-明-徐元太 (master)


[1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喻林卷一百五     明 徐元太 撰
  政治門十/
   更新
蠱元亨利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易/蠱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易/蠱
幹父之蠱意承考也易/蠱
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易/㢲
[105-1b]
若顚木之有由蘖書盤/庚上
今往遷都更求昌盛如顛仆之木有用生蘖哉孔氏傳/書盤庚
上/
此都毁壞若枯死之木若棄去毁壞之邑更得昌盛猶
顚仆枯死之木用生蘖哉尚書正義/盤庚上
人之有疾治之以理則疾去人之有惡化之以道則惡
尚書正/義康誥
原田毎毎舍其舊而新是謀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105-2a]
今有人日攘其隣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
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
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下
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苦秦法
順流與之更始史記蕭相/國世家
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
不如退而更化前漢書董/仲舒傳
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
[105-2b]
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
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
治也前漢書董/仲舒傳
前尹司馬芝舉其綱而太簡次尹劉静綜其目而太蜜
後尹李騰毁常法以收一時之聲蝦立司馬氏之綱統
裁劉氏之綱目以經緯之魏志傅/蝦傳註
藜蓧糧莠化為善草魑魅魍魎更成虎士呉志諸/葛恪傳
清直之風既澆糟粃之俗猶在誠宜濯以滄浪之流漉
[105-3a]
以吞舟之網晉書應/詹傳
改前轍者則車不傾革往弊者則政不爽晉書嵇/紹傳
琴瑟時未調改弦當更張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宋/書
樂四/志
匪更惉懘奚取九成宋書謝/莊傳
譬琴瑟不調必改而更張法度不平亦須蕩而更制魏/書
崔𤣥/伯傳
問道者更正聞道者更容晏子/問上
[105-3b]
龎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醫殷太公醫周武王百里醫
秦申麃醫郢原季醫晉范蠡醫越管仲醫齊而五國霸
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數卓襄王曰願聞其數煖曰王獨
不聞魏文侯之問扁鵲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
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
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
者鑱血脉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魏文侯
[105-4a]
曰善使管子行醫術以扁鵲之道曰桓公㡬能成其霸
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無名使之無形至功之成其下
謂之自然故良醫化之拙醫敗之雖幸不死創伸股維
卓襄王曰善寡人雖不能無創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
鶡冠子/世賢
俗茍沴必為治以矯之物茍溢必立制以檢之累於俗
飾於物者不可與為治矣尹文子/大道上
國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去亂而被之以
[105-4b]
治人汙而修之者非案汙而修之之謂也去汚而易之
以修故去亂而非治亂也去汚而非修汙也荀子不/茍篇
善毛廧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言
先王之仁義無益於治明吾法度必吾賞罰者亦國之
脂澤粉黛也韓非子/顯學
去其瞀而載之木解其劍而帶之笏淮南子/道應訓
衣弊而革裁法弊而更制鹽鐵論/詔聖
繼大功之勤養勞勌之民此用麋鬻之時鹽鐵論/復占
[105-5a]
墟弊室舊更為新家焦氏易林/屯之蠱
雖不當路踰吾舊舍焦氏易林/復之困
深谷爲陵衰者復興亂傾之國民德安息焦氏易林/明夷之比
故室舊廬消散无餘不如新創可以樂居焦氏易林/萃之小過
膏澤沐浴洗去汚辱焦氏易林/漸之噬嗑
次八駟馬跙才與/切跙而更其御測曰駟馬跙跙更御乃
良也太𤣥經/第三更
鼔瑟者誤於張弦設柱宫商易聲其師知之易其弦而
[105-5b]
復移其柱王充論衡/譴告篇
火焚宿草以殖嘉穀更之道也宜更而不更嘉穀之病
太𤣥經第/三更解
王莽在位如妖氣之在天世祖除之凶惡無餘李善註/文選東
京/賦
譬彼針與石效疾而稱良行葦非不厚悠悠何詎央琴
瑟時未調改弦當更張廣文選何承/天正邪篇
逐下祑於後堂兮迎宓妃於伊雒刜䜛賊於中廇兮選
[105-6a]
呂管於榛薄叢林之下無怨士兮江河之畔無隐夫三
苖之徒以放逐兮伊臯之倫以充廬廣文選劉/子政憂苦
御馬失節其車是碎御天下失節四海失墜桀紂是湯
武之梯秦項是大漢之階意林周/生列子
夫君政陵遲如乘敝車若能求巧工使葺理之折則接
之緩則揳之可復新矣意林/正論
   乆成
日月得天而能乆照四時變化而能乆成聖人乆於其
[105-6b]
道而天下化成易/恒
若今日勤而明日惰昨日是而今日非自旁觀之則有
新有舊言王德行終始皆同不有衰殺從旁觀之每日
益新尚書正義/咸有一德
視彼鶺鴒之鳥尚則飛則鳴既飛以翼又鳴以口翼也
口也無有止息之時况人之處世其可自舎視此鶺鴒
以為喻節故我王當日此行行視朝之禮又而月此行
行視朔之政與羣臣議政事日有所决月有所行亦如
[105-7a]
鶺鴒無肯止息時也毛詩正/義小宛
王之為政當如昊天之德寒暑有常不為差忒毛詩正/義抑
農夫既勤耘耨苗稼成熟當本此仁恩愛惜之心以聚
集所收勿令浪為費散聖王勸課行善既畢本此仁恩
和親聚集善道使不廢棄也禮記正/義禮運
傳曰五年再閏天道乃僃夫以天地之靈猶五載以成
其化况人道哉後漢書/朱浮傳
天下非一時之用也海内非一旦之功也後漢書/朱浮傳
[105-7b]
天地不能頓為寒暑人主亦不能頓為隆替故寒暑漸
於春秋隆替起於得失晉書郤/詵傳
地不易其則故萬物生焉主不易其則故百姓安焉管/子
形勢/解
天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治之以理
終而復始主牧萬民治天下蒞百官主之常也治之以
法終而復始管子形/勢解
百工之子不學而能者非生巧也言有常事也今也國
[105-8a]
無常道官無常法是以國家日繆慎子/威德
上九星如歲如復繼之初測曰星如歲如終始養也太/𤣥
經第/六養
人賴其利百年而崩人畏其神百年而亡人用其敎百
年而移初學記帝王/部總叙帝王
   視效
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又書康/誥
一人有事於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書君/奭
[105-8b]
爾惟風下民惟草書君/陳
化惡爲善如欲去疾治之以理則惟民其盡棄惡修善
孔氏傳/書康誥
民從上敎而變猶草應風而偃不可不愼孔氏傳/書君陳
水之性可停可行亦言姪娣之善惡在文姜也鄭氏箋/詩敝笱
如雨言無常天下之則下天不下則止以言姪娣之善
惡亦文姜所使止鄭氏箋/詩敝笱
文王為政先以心研精合於禮義然後施之萬民視而
[105-9a]
觀之其好而樂之如覩金玉然鄭氏箋/詩棫樸
佼佼然飛而往來者桑扈之鳥也有鶯然其羽之文章
故人皆觀視而念愛之以興動而升降者王與羣臣也
當有威儀禮法則天下亦觀視而樂仰之毛詩正/義桑扈
泉水有芹而人得采焉王者有道而諸侯法焉毛詩正/義采菽
有人鼓擊其鐘於宫内其聲必聞於外擊鐘而欲外之
不聞不可得也以興王既廢黜其后於宫内其化必流
於天下廢后而使天下之不傚王亦不可得也毛詩正/義白華
[105-9b]
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
於民而民敬禮記檀/弓下
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則犯也下不
天上施則亂也禮記/坊記
堂上觀乎室堂下觀乎上禮記/坊記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禮記/射義
我以惡人爲君亦使我惡如大鳥姜姜於上小鳥賁賁
於下鄭氏註/禮表記
[105-10a]
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
以補治破噐皆合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爲袍裘補續
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爲弓之家使幹角撓屈
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楊柳
和軟撓之成箕也禮記正/義學記
夫君也者民之川澤也行而從之羙惡皆君之由民何
能爲焉國語/魯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國語/呉
[105-10b]
莫敖子華對威王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士約食
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
而不避華聞之其君好發者其臣决拾君王直不好若
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戰國䇿/楚威王
雅頌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聲興而士奮鄭衞之曲動
而心淫史記/樂書
雙劍之節崇而飛白之俗成挾琴之容飾而赴曲之和
晉書/禮上
[105-11a]
辰極既廻衆星斯仰本源既運枝泒自遷晉書桓/温傳
衆之從上猶水之居噐也故兆庶之情信於所習晉書/裴秀
傳/
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
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
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管子/牧民
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菜主好貨則人賈市主好宫室則
工匠巧主好文采則女工靡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
[105-11b]
食呉王好劍而國士輕死死與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惡
也然而為之者何也從主之所欲也而况愉樂音聲之
化乎管子七/臣七主
桓公曰弓弩多匡䡔音/啓者而重籍於民奉繕工而使弓
弩多匡䡔者其故何也管子對曰鵞鶩之舍近鵾雞鵠
音/保之通逺鵠鵾之所在君請式璧而聘之桓公曰諾
行事期年而上無闕者前無趨人三月解&KR0146弓弩無匡
䡔者召管子而問曰此何故也管子對曰鵠鵾之所在
[105-12a]
君式璧而聘之菹澤之民聞之越平而射逺非十鈞之
弩不能中鵾雞鵠䳈彼十鈞之弩不得&KR0034擏不能自正
故三月解&KR0146而弓弩無匡䡔者此何故也以其家習其
所也管子輕/重甲
鴻鵠鏘鏘唯民歌之濟濟多士殷民化之管子/形勢
政煩苛則人姦偽政省一則人醇樸夫人俗隨國政之
方圓猶蠖屈之於葉也食黄則身黄食蒼則身蒼亢倉/子政
道/
[105-12b]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莊愛細腰一國皆有
饑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亂之所由也尹文子/大道上
合符節别契劵者所以為信也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
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探籌投鈎者所以為公也上好
曲私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偏衡石稱權者所以為平
也上好傾覆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險斗斛敦槩者所
以為嘖也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鄙荀子/君道
君者儀也儀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槃圓而水圓君者盂
[105-13a]
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則臣决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
荀子/君道
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彼將聽唱而應視儀而
動唱嘿則民無應也儀隱則下無動也不應不動則上
下無以相有也荀子/正論
趙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齊桓公妬而好内故豎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
蒸其首子而進之燕子噲好賢故子之明不受國故君
[105-13b]
見惡則羣臣匿端君見好則羣臣誣能人主欲見則羣
臣之情態得其資矣韓非子/二柄
廣廷嚴居衆人之所肅也宴室獨處曾史之所慢也觀
人之所肅非得情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為飾也好惡
在所見臣下之飾姦物以愚其君必也韓非子/難三
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韓非/子外
儲說/左上
叔向御坐平公請事公腓痛足痺轉筯而不敢壊坐晉
[105-14a]
國聞之皆曰叔向賢者平公禮之轉筯而不敢壊坐晉
國之辭仕託慕叔向者國之錘矣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齊王好紫衣齊人皆好也齊國五素不得一紫齊王患
紫䝿傅說王曰詩云不躬不親庶民不信今王欲民無
衣紫者王以自解紫衣而朝羣臣有紫衣進者曰益逺
寡人惡臭是日也郎中莫紫衣是月也國中莫紫衣是
歲也境内莫紫衣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聖人原小知大察内知
[105-14b]
河上公註/老子鑒逺
為人君者其出令也其如聲士民學之其如響曲折而
從君其如景矣賈子大/政上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傾
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淮南子/主術訓
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
若絲下言若綸淮南子/說山訓
夫刻肌膚鑱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
[105-15a]
也聖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誹譽以導之親賢而進
之賤不肖而退之無被創流血之苦而有髙士尊顯之
名民孰不從淮南子/㤗族訓
夫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
而東在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
說苑/君道
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
黄則其身黄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言乎說苑/君道
[105-15b]
君使服之於内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求買馬
肉也公胡不使内勿服則外莫敢為也說苑/政理
明主有擊壤之歌則大臣有輿人之誦上有畫一之諺
則下有五袴之謠此表樹而影必從者也楚人有言曰
大臣無貂裘則有司寒大臣無甘饌則有司瘠大臣無
私門則有司廉天禄閣外/史黜陟
言叩擊五音各以其聲感而相應也以言君求仁則仁
至修正而下直也王逸註楚/辭七諫
[105-16a]
衝飆謐氣則轉蓬山峙修綱既舒則萬目齊理故未有
上好謙而下慢主賤寶而俗貧抱朴子外/篇廣譬
上之所多者下不能安其少也郭子註/莊胠篋
君以民為體民以君為心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
必從之未見心好而身不從君欲而民不隨也劉子/從化
人之從君如草之從風水之從器故君之德風之與器
也人之情草之與水也草之戴風風鶩東則東靡風鶩
西則西靡是隨風之東西也水之在器器方則水方器
[105-16b]
圓則水圓是隨器之方圓也下之事上從其所行猶影
之隨形響之應聲言不虛也劉子/從化
昔齊桓公好衣紫闔境盡被異綵晉文公不好服羔裘
羣臣皆衣䍧羊魯哀公好儒服舉國皆着儒衣趙武靈
王好鵕&KR0008國人咸冠鵕冠紫非正色䍧非羙毳儒非俗
服鵕非冠飾而競之者隨君所好也劉子/從化
靁霆始發草木舒榮則蟄蟲處巖崖者莫不傾聽而起
前漢書註/禮樂志
[105-17a]
物無常性惟化所珍故水本驚蕩風静則安屋本貞堅
風來則傾亦由貞專之女值淫奔之俗或有桑中之心
凶虐之人被淳風之化當挾賢士之義李善註文選陸/士衡演連珠
夫馬者王良御之則和馴端正致逺道矣僕人御之則
遲奔毁車矣民者譬之馬也堯舜御之則天下端正桀
紂御之則天下奔於歴山太平御覽/工藝部御
   治效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易大/畜
[105-17b]
六五貞吉升階易/升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易/井
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如五穀之有收也上六處井
之極水已出井井功大成者也故曰井收周易正/義井
天下惡草煥然咸飾若草木同華孔氏傳/書湯誥
周道如砥音/紙其直如矢詩小雅/大東
翩彼飛鴞音/梟集于泮林食我桑黮音/甚懷我好音詩頌/泮水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妬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
[105-18a]
無鰥民也毛詩/桃夭
兎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衆多
毛詩/兎罝
騶虞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
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
王道成也毛詩/騶虞
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毛詩/既醉
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
[105-18b]
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
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
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禮記/禮運
聖帝流德天下震懾諸侯賔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
於覆盂動猶運之掌前漢書東/方朔傳
金石不足以銘髙八音不足以贊羙晉書齊/王冏傳
皇風載韙時聖道醇舉實為秋摛藻為春晉書潘/岳傳
雕顏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廻首朝陽沐浴𤣥
[105-19a]
宋書武帝/中本紀
德漏下泉功昭上象南齊書海/陵王本紀
文敎與鵬翼齊舉武功與日車並運梁書武/帝上紀
野蠶自績何謝歐絲閑田生稻寧殊雨粟梁書元/帝紀
莫不浸仁沐義照景飲醴梁書江/淹傳
配天之業光辰象而利貞格地之功侔川岳而長逺陳/書
宣帝/紀
今聖化淳洽穆如韶夏食椹懷音梟獍猶變魏書竇瑗/良吏傳
[105-19b]
其他碌碌咸知款貢豈牛馬内向東風入律者也魏書/髙句
麗史/臣傳
威德所被飇飛霧襲北史王憲曾/孫王晞傳
太平之時無瘖龎跛𦕈尫蹇侏儒折短父不哭子兄不
哭弟道無襁負之遺育然各以其序終者賢醫之用也
故安止平正除疾之道無他焉用賢而已矣韓詩外/傳卷三
龍逰鳯舞歲樂民喜焦氏易林/解之革
種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獲民四國親睦焦氏易林/萃之姤
[105-20a]
被珠銜玉沐浴仁德焦氏易林/未濟之離
次六昆于井市文車同軌測曰昆于井市同一倫也太/𤣥
經第/四昆
徽纒縈而靡係鞭朴棄而無加蔡中郎集太/傅胡公碑
使附德者若潛萌之恱甘雨見歸者猶行潦之赴大川
黎民安之若綠葉之綴脩柯左衽仰之若衆星之繫北
抱朴子外/篇君道
員首遽善猶氤氲之順勁風要荒承指若響亮之和絶
[105-20b]
抱朴子外/篇君道
恩德比之於水近者游其原逺者浮其末也前漢書註/司馬相如
傳/
却走馬以糞車何惜騕褭與飛兎文選東/京賦
聲與風翔澤從雲遊文選東/京賦
於是百姓滌瑕盪穢而鏡至清文選東/都賦註
南箕之風不能暢其化離畢之雲無以豐其澤文選張/恊七命
庶士傾風萬流仰鏡文選顏延/之釋奠詩
[105-21a]
逺無不肅邇無不懐如風之偃如樂之諧文選王儉/禇淵碑文
位以龍飛文以虎變𤣥澤旁流仁風潛扇區内宅心方
隅回面文選應/禎詩
惠露霑呉仁風扇越文選沈約安/陸王碑文
鴻鈞之世何物不樂飛鳥翕翼泉魚奮躍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
邇陿遊原遐濶泳沬文選司馬長/卿封禪文
厥被風濡化者京師沈潛甸内帀洽侯衞厲揭要荒濯
文選揚子雲/劇秦羙新
[105-21b]
靈輝朝覯稱物納照時風夕灑程形賦音是以至道之
行萬類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無匱於心文選陸機/演連珠
九夷之從王化猶洪聲之收清響黎苗之樂函夏若遊
形之招惠景補文選夏/侯湛抵疑
蜂蠆止毒熊羆輟猛廣文選束廣/微𤣥居釋
善為治者士實於朝野牛馬實於陸鳥獸實於林意林/晁錯
新/書
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水精曰罔象木精曰畢
[105-22a]
方火精曰遊光金精曰清明天下有道則衆精潛藏意/林
正/部
至徳之明日月若連璧藝文類聚/天部日
共瀛海而恒流並嵩華而莫朽藝文類聚帝王部/陳宣帝哀䇿
甘露降耆老得敬則松栢受之尊賢容衆則竹葦受之
甘露者仁澤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飴事文類聚霜/晉中興書
丹丘千年一燒黄河千年一清皆至聖之君以為瑞事/文
類聚河王子/年拾遺記
[105-22b]
八風並唱未足頌其英聲六樂俱陳無以歌其神武文/苑
英華庾信/賀㨗一表
六代之舞陳於惣章九州之音一作/歌登於司樂虞䕫拊
石晉曠調鐘未足頌此英華一作/聲無以宣其盛德者也
文苑英華徐/陵遷譴上書
仁澤之所灑沾惠風之所偃靡威武之所騰驤刑政之
所宣暢浩浩乎其不可涯涘文苑英華移文移/虜淮陽太守文
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雉是獻初學記州郡/部嶺南道
[105-23a]
   至治
大和之國無待於意而為醫大和之俗無待於養而為
藥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子華子北/宫意問
彼其視鳳凰麒麟也豢牢之養爾彼其視醴液甘露也
甽澮之寫爾彼其視芝房竹實凡草木之異者畦圃之
毓爾彼其視玉石瓌恠凡種種之族者篋襲之藏爾子/華
子北宫/意問
德之盛山無徑迹澤無橋梁不相往來舟車不通何者
[105-23b]
其民猶赤子也鶡冠子/備知
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莊子/天地
呴嫗覆育萬物羣生潤於草木浸於金石禽獸碩大毫
毛潤澤羽翼奮也角觡生也獸胎不贕鳥卵不&KR1409父無
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婦人不孀虹蜺不
出賊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淮南子/原道訓
當此之時禽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
噬之心淮南子/覽㝠訓
[105-24a]
臥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其行蹎蹎其
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
魎不知所往淮南子/覽㝠訓
虎狼不妄噬鷙鳥不妄摶鳳凰翔於庭麒麟遊於郊青
龍進駕飛黄伏皁諸北儋耳之國莫不獻其貢職淮南/子覽
㝠/訓
鳳麟至蓍龜兆甘露下竹實滿流黄出而朱草生淮南/子本
經/訓
[105-24b]
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淮南子/本經訓
明德比於馨香甘實故臭而含之李善註文選揚/子雲劇秦羙新
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
津莖而已雷不驚人號令啟發而已電不眩目宣示光
耀而已霧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雪不封條凌殄毒害
而已雲則五色而為慶三色而成矞露則結味而成甘
結潤而成膏此聖人之在上則陰陽和風雨峕也西京/雜記
舜南面而治天下天下太平燭於玉燭息於水風食於
[105-25a]
膏火飲於醴泉舜之行其猶河海乎千仞之溪亦滿焉
由此觀之禹湯之功不足言也太平御覽皇王/部帝舜有虞氏
傳曰虞氏之恩被於動植故鳥鵲之巢可俯而窺埤雅/卉物
門/&KR1534
無聲而萬物駭無音而萬物唱道德經指/歸卷七
滅其文章平其險阻折關破鍵使姦自止壊城散獄使
民自守道德經指/歸卷上
水草為稸積裘褐為盛服巨木為廊廟巖宂為室宅主
[105-25b]
如天地民如草木被道合德恬淡無欲道德經指/歸卷七
主如天地民如嬰兒飲主之德合主之和道德經指/歸卷八
天下惘惘味味喁喁不知若鷇無為若雛道德經指/歸卷八
闕/ 鷇主如赤子智偽無因而生巧故無由而起道/德
經指歸/卷十
 
 
 喻林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