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37 楊氏易傳-宋-楊簡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楊氏易傳卷十
            宋 楊簡 撰
乾下/艮上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彖曰大畜剛
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
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大畜大者有所制畜也畜止健者非有剛健篤實輝
 光日新之盛徳不能也有盛徳矣而又剛上而尚賢
[010-1b]
 而後可以行止健之事不然則健者亦未易止畜也
 健者武勇奸雄之徒也世不幸有奸雄作焉惟大人
 能止畜之剛健言其神武能威能制篤實言其誠一
 不二剛健篤實非二也曰剛健曰篤實皆所以明一
 徳之盛一言之不足故再言之非二徳也輝光中虚
 光明神用四發發於云為變化也如日月之光輝敷
 散宇宙而初無心焉日新常新而不故湯盤銘曰苟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有起止則有新故意無起止
[010-2a]
 則無新故行有作輟則有新故行無作輟則無新故
 無新故則常一常一則常輝光日新亦無二道無二
 道則曰剛健足矣何必復言篤實又言光輝日新人
 心未明雖明又未必大明或誤釋或偏見則卦㫖不
 明故不得不合此數語以明其徳有如此盛徳又以
 剛在上得利勢以行之又尚賢不自任其剛尊賢諮
 謀以輔其不及則能止畜健者矣奸雄難於止畜徳
 之未盛者不足以臨之雖備天下之善徳苟不剛健
[010-2b]
 猶未為盛徳之全亦不足以臨之剛不在上無利勢
 則亦不足以臨之徳盛得位苟不尚賢亦非全徳雖
 堯舜之聖猶資衆聖賢之輔雖大智或有所不及不
 尚賢則奸雄亦得以窺之亦不得而止畜也不能止
 畜健者則徳非大徳正非大正正無大小唯徳之未
 盛者未盡乎正之道故以全盡之者為大正苟失其
 正終難止健故曰利貞不家食吉尚賢而養賢賢無
 家食也既有大徳行正道又養賢尚賢則畜止健者
[010-3a]
 之道無不盡矣故可濟大險故曰利涉大川至於利
 涉大川非與天為一者不能也故曰應乎天也有毫
 髮私意有毫髮意必固我者皆未免於人為非應乎
 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山中有天所畜者大矣卦已明剛健篤實輝光日新
 之大此又明多識之畜皆徳之所畜皆易之道也道
 雖一貫雖學不可以不博前言往行千差萬殊有是
[010-3b]
 有非有偏有全萬善萬徳洞觀會同如四時之錯行
 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
 悖大積焉不苑深而過茂而有間孤陋而寡聞坐井
 而觀天汔至而未繘小者之事耳
初九有厲利已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大畜之時上之人以剛制畜臣下臣下有危厲之道
 初九未得似利於止而不進已止也止則不犯災矣
九二輿説輹象曰輿説輹中無尤也
[010-4a]
 二已居位當上以剛制畜臣下之時則當如輿之説
 軸輹不可行也其説輹中無怨尤之心也其失道者
 往往於此有怨尤故此明其道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衞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
往上合志也
 上下之情未通則有制畜之事今九三上承六四隂
 陽有相得之象則九三可以往矣大抵卦至三爻居
 上下卦之交有變之象泰三已言無往不復此爻良
[010-4b]
 馬逐已有不制畜之象利艱貞者謹之也徒謹而或
 失正難於免禍既艱既貞又日閑輿衞輿承上衞謂
 防衞無致上疑輿衞無他艱貞而已則利有攸往以
 大畜之世上方嚴制雖合志不可往也象言上合志
 者明未合志則斷不可往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牛柔順之象童牛尤其柔者而有牿焉外莫得犯之
 矣六四柔順之至而能使人不得而犯此非以威服
[010-5a]
 以徳服人故元吉然非能止健者能使健者不見犯
 爾故曰有喜以其無及人之功故不曰有慶慶大喜
 小
六五豶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牝豕曰豶牝陽也五之象牙能制物有含蔵之象焉
 得止健之道矣而止曰吉不曰元者以剛制乃適變
 之道非其本也然足以止健奸雄不得肆其毒福及
 天下故曰有慶也
[010-5b]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大抵事終則變上九居卦之極有不待制畜而上下
 之情通達和暢之象何之為言驚辭也大畜之世制
 畜方嚴忽焉亨通故驚喜曰何天衢之亨也天也尚
 須制畜非道亨也上下一心同由乎道乃道之大亨
 也
震下/艮上頥貞吉觀頥自求口實彖曰頥貞吉養正則
吉也觀頥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
[010-6a]
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頥之時大矣哉
 觀卦六畫宛然如頥頥養也養之而已無所修治也
 養正則吉已正則養之而已故吉易曰蒙以養正聖
 功也其有不正焉則當改當修治苟亦養之是養成
 其不正不可也人多不自知己之非而精於知人之
 得失故觀頥先觀人之所養是則効之非則省已而
 懲之自求口實乃省已之所養故曰觀其自養也以
 彼照已庶其易省也人多不自覺故聖人設法以教
[010-6b]
 之使先觀人而後觀已也天地養萬物天地之養即
 人之養知天地則知己矣理人養民乃先養賢養賢
 則可以養民矣君不用賢而能養民者自古無之聖
 人養賢以及萬民疑異乎天地之養萬物而孔子不
 以為異故比而言之何獨聖人之養與天地同雖天
 下人其養皆與天地同何以明之三才一體也人自
 昏也知其一則不昏矣不昏則人與天誠未見其有
 間也不特頥為然六十四卦皆然孔子於此又慮人
[010-7a]
 必索頥之義乃不曰義而止曰時曰頥之時大矣哉
 大哉頥之時乎誠可謂至大矣頥者養而已頥以口
 實奉養不可得而索也養有所脩治義亦不可得而
 索也養無所脩治義亦不可得而索也天地養萬物
 義亦不得而索也聖人雖養賢以及萬民然亦如斯
 而已義亦不可得而索也無義可索故唯曰大矣哉
 頥之時乎大矣哉六十四卦之時乎其曰時義亦非
 有義之可索也姑曰義亦無義之可状也究義之始
[010-7b]
 莫得厥始究義之終莫得厥終曰義曰時皆不可索
 未始不同是謂帝則不知不識是謂大易無思無為
 變化云為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六十四卦亦如之三
 百八十四爻亦如之書不盡言時亦發之他卦亦屢
 發大矣哉之㫖矣舉一隅以通三隅即一以知萬不
 必每卦每爻既言而又言也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山有止之象雷有聲而動君子之言語即雷之聲慎
[010-8a]
 而謹之即山之止君子之飲食即雷之動而節之即
 山之止不縱其所欲也夫人之本心自善自正自神
 自明唯因物有遷始昏始放言語始輕脱今也慎其
 言語言語不輕肆而内心得所養矣因物有遷始昏
 始放飲食始不節今也節之則欲不縱而内心得所
 養矣去其害心者而本心之光明如初矣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朶頤凶象曰觀我朶頤亦不足貴

[010-8b]
 龜能引氣自養不假於食朶頤口實充頤之狀初九
 自有陽明至靈之性不假外養乃舍之而慕人之利
 欲以為養凶之道也象曰亦不足貴明其本有良貴
 今觀夫朶頤則失其所謂貴矣初九以陽應六四之
 隂有舍靈龜觀朶頤之象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以上養下順也今六二以上而反資初九之陽以為
 養是謂顛頤陽隂相比多相與故有顛頤之象拂經
[010-9a]
 言其非經常拂經未有凶也倘而於丘求頤六五居
 艮山之中有半山曰丘之象而兩隂之情不相應故
 征凶二五於位本相應而今不應則六二不可往也
 征往也二五雖本類而今非類故曰失類天下人情
 事勢之變无常有如此者子曰君子定其交而後求
 今交不定而妄求故不應而凶六二震體有動而上
 求於丘之象頤為利養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010-9b]
悖也
 六三不中己有失道之象而震卦之上動之甚者夫
 謹言語節飲食則為順動非所貴也正則為順與天
 地相似則為順豈紛動之謂乎然則六三拂頤之正
 道其凶可知矣雖十年亦不可用十者數之極言終
 不可用終無所利也又曰道大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顛頤之吉
上施光也
[010-10a]
 六四隂爻不能以上養下而反資初九之陽以為養
 是謂顛頥與六二同而四獨吉者四與初正應不拂
 經常也四既資初以養四雖上位其體尊重如虎視
 耽耽然而其志欲乃逐逐於初相親之誠有如此者
 則無咎其如不然挾貴挾勢以資初九之養彼將咎
 我以無禮矣象曰上施光者人情以上資下之養為
 屈辱乃其私也聖人於是正之曰此乃上施之光也
 義當資之何辱之有小人以為辱聖賢以為光聖人
[010-10b]
 多以光一言明無思無為而及物如日月之光此雖
 下賢亦不動乎私意有光之象唯不動乎私意者人
 咸服故亦有尊榮義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
上也
 六五上資上九之養其體順故不為顛頤特以本非
 正應非其經常故曰拂經非其經常疑不能久而變
 故戒以居貞以隂資陽正也居正不變則吉然隂盛
[010-11a]
 方資於頤養未可遽然大有所濟故曰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者言六五之貞不在乎
 他在乎順從上九之賢而已六五艮體有止定居貞
 之象六二震體則反是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上九有公師之象一陽在上四隂隨之有舉天下皆
 由上九而得其養之象故曰由頤以人臣而舉盛勢
 雖危厲之道而上九以陽明之徳居公師之位又以
[010-11b]
 六五好賢柔順有順從之象故吉觀時物之宜雖濟
 險可也何危之有舉天下咸賴之故曰大有慶
巽下/兑上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橈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説行利有攸往乃亨大
過之時大矣哉
 陽剛為大隂柔為小君子為大小人為小大者亦有
 過也無過則何以棟橈棟橈則本末必弱無過則何
 以致本末弱剛過用剛之過也上言大者之過此又
[010-12a]
 明用剛之過者如湯武之征伐周公之誅管蔡而其
 心一無所偏私一由中道而行又巽而不忤説而能
 和不失天下之心乃可二五有中之象巽兑有巽説
 之象其曰利有攸往乃亨者既以棟橈本末俱弱俱
 不可不往而脩治其過扶其弱而隆其橈也人情亦
 有雖知過復循循悠悠不即敏改者矣故聖人警之
 曰利有攸往乃亨雖曰大者既有過矣疑不可以言
 大而聖人亦贊之曰大矣哉何也此蚩蚩横目萬言
[010-12b]
 之所未知而聖人特發秘以示之也今夫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其間情偽凶盜邪僻過咎不知其㡬
 而無非易之道特以昏則偽萬心則為奸盜明則為
 智為賢大明則為聖人故曰一以貫之又曰誰能出
 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易大傳百姓日用而不知不
 曰唯聖賢由之餘人不由也通乎此則人之目視以
 此視也耳聴以此聴也心思以此思也不思以此不
 思也變化云為以此變化云為也豈不大哉
[010-13a]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澤甚卑木甚髙今澤乃過之滅沒其木是謂大過有
 非常大變之象君子處非常大變之中獨立而不懼
 疑君子一於為人不復隠遯故繼之曰遯世無悶明
 乎已在危難之中則義當授命如見㡬而作則亦遯
 世若將終身焉無一毫悶鬱之意遯世不見知而不
 悔中庸篇唯聖者能之則遯世無悶亦大過人之道
 也道心虚明自無懼自無悶有不然者乃因物而遷
[010-13b]
 意起而昏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
 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
 所失矣象曰柔在下者也初六柔而在下凡百尤宜
 敬順白茅柔物而在下又四陽實而在上初六有藉
 用白茅之象在大過卦則成過於謹慎之象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
[010-14a]
過以相與也
 楊者陽氣之所易感其發生也早故取以為陽象枯
 楊又有陽之過象稊者楊之秀枯楊而生稊乃隂陽
 之氣和而生老夫雖過陽而得女妻亦順用剛雖過
 而能降心濟以柔於道皆順故無不利九陽也二隂
 有隂陽和順剛柔相濟之象象曰過以相與者取其
 相與之情為宜過以相與又有剛過而濟以柔之義
九三棟橈凶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010-14b]
 九三與上六為應九三陽竒有棟之象而反居上六
 之下是棟橈曲而下也棟之所以橈者無他也以九
 三用剛過而不中也故象曰不可以有輔言其剛過
 自用不謙柔以受人之言故曰不可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四與初六為應九四陽竒有棟之象而居初之上
 故曰棟隆髙而不橈乎下九剛四柔剛柔相濟故能
 隆也然有它則吝他者初六之隂有它則為親近小
[010-15a]
 人有橈乎下之象故象又言之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无咎无譽象曰枯楊生
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華異乎稊華雖亦隂陽和而後生至於華則極矣極
 必衰四陽至於此極故有將衰之象故曰何可久也
 華不能久行衰落矣上六隂而上老婦也九五反居
 下士夫也老婦得其士夫則老為主其義則柔隂為
 主為柔之過而剛反柔雖無剛過之咎而懲創大過
[010-15b]
 剛陽頓衰安能有為故曰無譽又曰亦可醜也生華
 不久其此類歟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過涉濟險也而滅没其頂凶也雖凶而濟險之至正
 也不可咎之也故曰無咎古者有志之士見危授命
 而功不濟亦有後而議其非者故聖人正之曰無咎
 又曰不可咎也過涉滅頂而又咎之則鄉原之道行
 而見利忘義者得志矣
[010-16a]
坎下/坎上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彖曰習坎重險也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
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
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習坎重險也八卦惟坎言習餘卦皆不言何也非不
 可言因義生言餘卦文義自不必言重習也非八卦
 有異道也六十四卦同此一道而況於八卦乎習坎
 之義何義也人心遇險而懼懼而甚則亂亂則或失
[010-16b]
 其信其心安能亨有能在險中而不失其信迹雖在
 險難而心亨已離乎難矣至於再遇險而亦不夫其
 信其心亦亨者非深得其道成全其徳者不能也大
 抵有志於善者皆能履其初險而至於重險則難故
 聖人特於坎曰習所以明其道也得乎道則重險猶
 初險也雖十百千萬險猶一險也人心即道道心無
 體無體則易猶是也險猶是也一險猶是也十百千
 萬險猶是也而況於重險乎人人皆有此道心而昏
[010-17a]
 昏者衆昏則亂昏甚者遇險輒亂不甚者重險則亂
 唯不昏而常明者雖歴十百千萬險而不亂故於坎
 曰習所以明其道也不為重險所亂則無不通矣夏
 易曰連山以重艮為首則艮亦可以言連今周易艮
 不言連者山可以連艮不可言連取義不同立言隨
 義言異而道則一水流而不盈所以為坎人心本孚
 信亂則失之孟子曰周乎徳者邪世不能亂當重險
 之中而不亂者有盛徳也道心無體如太虛然險難
[010-17b]
 何能亂之身則有體者身固不可得而亨矣心則無
 體無體則坎險不能陷故常亨言維心亨則身不可
 言亨矣孔子厄於陳蔡畏於匡而弦歌不衰是遇重
 險而心常亨也重險不得而亂剛中之名於是乎著
 既在險中則當求濟其險故曰行有尚言往濟其險
 則險可濟而有功不往則險不能出何功之可尚難
 險非善也而天險不可升地險山川丘陵王公設險
 以守其國險之義又未始不善半山曰丘大阜曰陵
[010-18a]
 設險則城郭溝池之固之所設也王公設險非私也
 所以守國也守國所以安民也天下之大公也王公
 所設之險即天地之險聖人比而言之明三才之一
 體也人情又槩以險為不善聖人於是發明險之時
 用曰大矣哉所以破人心之疑蔽明大易之道也天
 地之間何物非易何事非易何理非易何時非易何
 用非易易未始不一人心自不一人心亦未始不一
 人心無體自神自明自無所不一有體則不一無體
[010-18b]
 則無不一意動則昏昏則亂亂則自不一而紛紛矣
 自不昏者觀之重險之時大矣哉有孚心亨大矣哉
 行有尚大矣哉六十四卦之用皆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
 水則洊至徳行本常昏則不常人本不昏意動則昏
 不昏則未始不常常徳行在我之水洊至也人心既
 放教者貴熟一暴十寒何以善俗習則熟熟則常習
 教事在人之水洊至也
[010-19a]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習坎重險也居險而能出險者為得其道今居習坎
 之中不唯不能出險而又入於坎窞失道故也故凶
 初六居下故於習坎又有入窞之象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二在險中所求僅小得象曰未出中也言未出險中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來之坎坎
終無功也
[010-19b]
 六三來則入坎之亦入坎之往也外亦坎卦也故曰
 來之坎坎無功也象曰終無功也及六三又自枕于
 坎不獨枕險又入于坎窞六三隂險不中失道所致
 然小人既以陷于此豈無改過之道聖人於是亦教
 之曰勿用但一切勿有所用則所謂失道之心熄庶
 乎免矣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象曰樽酒簋貳
剛柔際也
[010-20a]
 酒養陽食養隂故尊酒陽竒簋貳隂耦九五陽剛六
 四隂柔剛柔交際君臣相親已離内卦有濟險之道
 焉君臣一徳一心何險之不可濟哉然上下方交際
 六四當用缶缶虛中母實己意一觀夫君心之如何
 從君心之所明者納誠以咎之則君臣一明君臣益
 和終無尤咎險可濟矣牖明通之象孟子因齊宣不
 忍於牛之心而啟之以為是心足以王矣齊宣為之
 興起即納約自牖之道也
[010-20b]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九五雖得中道陽徳不陷於隂有平險之功而坎亦
 不盈祗適平而已雖無咎而無大功功之未大由其
 中之未大也同人曰得中大有曰大中得道固有大
 小深淺之不同也
上六繫用徽纆寘于叢棘三嵗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凶三嵗也
 上六失道與六三同而禍又甚焉者上六因隂而又
[010-21a]
 隂險而乂險隂險小人處險難之極故有係用徽纆
 寘于叢棘三嵗不得之象
離下/離上離利貞亨畜牝牛吉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
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
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離麗也麗猶附也又重明之卦也日月麗乎天百穀
 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一也離者易道之異名
 也三才無非易而況於重明乎始因離麗指其同者
[010-21b]
 以開人心悟三才之未始不同則萬物萬事萬理無
 不同矣無不同者易也今徒知日月麗天百穀草木
 麗土重明麗正而不知其為易之道者實不識日月
 百穀草木重明者也重明本明而又明也人皆有明
 徳唯君子能明之故晉象曰君子以自昭明徳唯君
 子明之衆人不能則人雖有明徳又以能明為善故
 曰重明人心非氣血無形體虛明神用無所不通意
 動故昏一日覺之自神自明六通四闢視聴言動心
[010-22a]
 思變化無不皆妙無不中正其有小人畧窺迂似放
 肆顛倒於非僻之中故曰小人之中庸無忌憚是故
 重明之卦利乎貞正重明而不失貞正則不入乎小
 人之無忌憚則得易道之正正則無不亨通矣重明
 以麗乎正非作意而附麗也重明而不失正即謂之
 麗義讀易者當悟斯㫖勿執其辭人之常言亦多此
 類夫天下之人心不可以力化不可以權術化唯可
 以徳化重明則不失徳性之本明矣麗乎正則所行
[010-22b]
 皆正明徳達而布于天下矣人人皆有此徳性唯昏
 故愚其本有之徳性未嘗磨滅也今也上之人重明
 麗正達而行天下則天下同然本有徳性無不黙感
 黙應黙化矣化成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
 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非人力之所
 能為也孔子於孝經以孝悌言之即重明之正化也
 觀象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道化之神誠
 有不可測識之妙離卦隂柔居中離為中女柔體也
[010-23a]
 體之柔者難以致亨唯不失中正則亨中正者道之
 異名中言乎其無所倚無所偏正言乎其不流於邪
 僻不倚不偏不邪非道而何得乎道而不能亨者未
 之有也牝牛柔之象也麗乎中正而後為畜牝牛之
 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震曰洊雷巽曰隨風坎曰水洊至艮曰兼山兌曰麗
 澤獨離言明不言火何也聖人知繼明之義為大而
[010-23b]
 兩火為之物繼明本一徳故曰明兩明無實狀雖曰
 兩以發繼明之義實無二體作猶為也明兩為離立
 言之常也不必贅起其意彖以言重明而兼言中正
 重明之告猶未甚著故此復發繼明之義繼明猶重
 明也人皆有明徳唯意動而昏故不繼堯聰明堯不
 昏而能繼也舜濬哲文明舜不昏而能繼也文王若
 日月之照臨以文王不昏而能繼也作好作惡則昏
 則失道心虛明光輝四達如氷鑑如日月無思無為
[010-24a]
 自無所不照有思有為則意動知此則失彼知一則
 失十百千萬況所知之一未必果知乎而況於照四
 方乎舜告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道心
 不繼不絶一也意為人心意不作為道心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離為火火性躁履行也錯然而起意念每如是躁之
 性也於其初也敬之勿遂其錯然之過則不放不逸
 免於咎矣卦取離麗離明之義此又發離火炎躁之
[010-24b]
 象為義易道無所不通不可執一而論
六二黄離元吉象曰黄離元吉得中道也
 黄中也離麗也麗乎中道故曰黄離離明也明而不
 失乎中正故曰黄離離火也有火之明不入于躁是
 為得中故曰黄離凡離之事無窮黄中之道亦無窮
 凡有意則有所倚有所倚則有所偏皆不可以言中
 凡意皆不作自然本明本神自不偏不倚而名之曰
 中其獲元吉固宜无亦道之異名亦曰大其獲大吉
[010-25a]
 固宜
九三日昃之離不鼔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
之離何可久也
 此爻又取離為日月之象日過中則昃二為中三為
 過中日昃之離將老之象衰則老老則死一也人之
 生如日之東升壯如日之中天衰如日之昃死如日
 之西入日有東西出入之異其光明一也生者血氣
 之所聚其性猶是也老死血氣之衰散其性亦猶是
[010-25b]
 也性非氣血無形體有形體血氣則有聚散非血氣
 形體則無聚散愚者執氣血以為已故壯則喜老則
 憂懼其無已也明者知性之為己性本無體平時固
 自不立己私不執血氣為已性如日月之常明則血
 氣之或衰或散固不足以動其心也象曰日昃之離
 何可久也庶乎愚者懼而思道矣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象曰突如其來如无
所容也
[010-26a]
 六五大君也柔而在上九四乃以炎上之性為暴為
 躁突然而來犯天下之所共憤大義之所必誅故繼
 曰焚如死如棄如謂可以焚而死死而棄之也象曰
 無所容也言無所容於天地之間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六五大君為暴虐之臣所陵而六五柔弱莫能制唯
 出涕沱若又戚嗟若而已然亦吉者何也君臣天下
 之大義君者人心之所共戴雖柔弱非剛暴之君也
[010-26b]
 而九四以臣犯君人心之所共憤故九四終於無容
 六五終於不失其位而吉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離麗以其麗王公之位故人心憤其臣之逆而共誅
 之也苟非王公之位則人心未必如此共憤之甚加
 以柔懦特甚難保其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无咎象曰王用出
征以正邦也
 離為甲胄為戈兵甲胄外剛而堅也戈兵其性鋭也
[010-27a]
 此爻取甲胄戈兵之象而言出征備明離卦之變義
 也征伐非王者之本心也不得已而用之洪範八政
 師居其末此爻一卦之極事至于極不得已而用之
 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以至明之王行不得已之征
 上合天心下合人心宜其有嘉而又折其首不及其
 衆非吾之醜類則獲之苟不逆命即吾類也宥之可
 也如此則雖用戈兵人無怨咎象曰以正邦也明王
 者之征所以正邦非有他也非行其私忿也非黷武
[010-27b]
 逞欲也
 
 
 
 
 
 
 楊氏易傳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