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37 楊氏易傳-宋-楊簡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楊氏易傳卷十五
            宋 楊簡 撰
坤下/兊上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
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
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
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順以説剛中而應何以能聚也順説剛中而應者道
[015-1b]
 也具見於卦象坤順而無拂兊説而能和九五之剛
 足以有立中而無所倚人心咸應備此衆徳故也此
 衆徳皆非自外至也道心之所自有道心無蔽則無
 虧焉則自全有蔽焉則有虧則不全或盡失之其有
 不順則生於意之支支則違其有不説則生於意之
 固固則不和其有不剛則生於意之懾懾則弱其有
 不中則生於意之有所倚倚則偏其有不應則生於
 意之猶有未善猶有意有我也不然則何以不應人
[015-2a]
 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無體無我如日月如天地其
 變化如四時意不作則無蔽之者無窒之者洞然混
 然自順自説自無所懾而剛自無所倚而中人心自
 無所不應曰順曰説曰剛曰中曰應皆所以形容道
 心之言而非有二也假大也王大其廟之道教孝享
 也此萃聚之道也人心之所以乖離者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也有廟父父子子之道也愛敬之
 心生而達之天下則無所不愛敬也不敢侮鰥寡不
[015-2b]
 敢遺小國之臣尊賢敬民皆由愛敬之心以生況以
 愛感愛以敬感敬上以孝慈之心動於上則下以孝
 慈之心應於下人皆有忠孝之心惟其無以感之感
 斯應應則忠孝達於天下忠孝一心也一道也萃聚
 之道也利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惟大人為正人
 心之所同然者道也孝也忠也正也皆道之異名也
 御之以道則人心皆應皆聚御不以道則人心皆離
 皆散萃聚之時民物甚大則當用大牲隨時也故曰
[015-3a]
 順天命也盛大天之所命也不可以為己之為也既
 見大人既貞正既亨而利既萃盛大則有攸往當無
 不利亦天命之往也人則順之也觀其所聚聚必以
 正聚必以道天地之氣所以和而聚者此也萬物之
 所以生而聚者此也凡人心物情之所以萃聚皆此
 也咸卦言之矣恒亦言之矣通乎此則無所不通矣
 通天下一而已矣即他卦時義時用大矣哉之道也
 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道也
[015-3b]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澤之所以能瀦水而髙上於地者以有坊也民之所
 以得安居焉而聚者不可無武備之防也除治戎器
 戒備不虞皆大易之大道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柔而不堅弱而不固有初而無終有有孚不終
 之象有孚不終乃亂乃萃矣言亂其萃聚之道九四
[015-4a]
 正應不見相違之象而初六孚信自不固似號而悲
 矣又一握為笑言號笑雜而為一也於是教之以勿
 憂卹四之不應而遂往則无咎象曰其志亂也以號
 笑雜而知之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六二正得臣位故正言事君之道君子未嘗不欲仕
 也乂必待上之求之而後可進不見引而遽進則言
 將不聴道不可行故必引之而後吉无咎不然則人
[015-4b]
 將議我之冐進矣禴者祭之薄誠則至也必俟上之
 見孚而後臣可以竭誠而達于上不然則未可易達
 也象曰中未變者中謂六二之中心也六二中正不
 遷於物不以進退窮達變其中心也中正則無己私
 無己私則安得而變故曰中未變也坤六五文在中
 也亦中内之中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015-5a]
 萃如六三之本志嗟如以上六之不應故無攸利雖
 無攸利然往亦無怨咎有小吝吝者不足之詞象曰
 上巽者言上六柔巽雖不應而亦不至於相忤也人
 情事理有如此者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四居近君之位而羣隂承之羣心萃之非所宜也
 必大吉而後无咎大吉難以備言已盡其道得君之
 心無失無害斯無咎矣所以必大吉而後無咎者以
[015-5b]
 九四所處之地難也不當者不安之意人心不歸君
 而歸臣故不安也伊尹周公之事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九五之萃民雖咸君之然有位而已雖人無怨咎而
 匪孚信之也元永貞則悔亡矣元者道之異名貞正
 也正而不永其正非元曰元是矣又曰永貞者慮人
 守正之不永故又以明之也象曰志未光也于己見
[015-6a]
 其徳之不光大故徒有其位未得人心人心在四而
 不在五見之於卦象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位之上者宜以賢明居之今上六乃以隂柔而居上
 非其道也非其道故人心不應不聚六與三兩隂無
 相應之象然上六非傲亢者柔巽之極故有齎咨涕
 洟之象故無咎象曰未安上也言其不自安於上位
 也故齎咨涕洟
[015-6b]
巽下/坤上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時
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南征吉志行也
 上坤下巽木從地中而升故有升象然而柔升於上
 柔非能升者得時故升爾其所以元亨者何由而致
 之也巽而不忤順而無違剛而不懾屈中而無偏倚
 人心咸應合此五者是以大亨元大也道之見於升
 者有此五者之名名雖五而實一也道心無我中虚
[015-7a]
 無體自然於物無忤自然於理無違無我無體則安
 得而懾屈何思何慮則安有所偏倚無毫髮之私無
 一之不善則自然感應矣是以大亨大人者道之所
 在也是故用見大人見大人則亨矣勿庸憂卹也道
 之所在亨利隨之見大人則有慶澤之所及者廣也
 不見大人則道何由而行南者離明之方征往也就
 明則吉慮人妄有所依而非明哲實非大人故又曰
 南征則吉不然則亦未保其吉也所往就者果明則
[015-7b]
 志斯行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孔子曰據於徳徳得也實得於道也非言語之所及
 非思慮之所通故中庸曰苟不至徳至道不凝焉夫
 道一而已矣豈有道徳之異哉人心有昏之間故聖
 賢立言辨析其所以異自古昔以來崇道者紛紛而
 得道者千無一萬無一學者以思慮之所到為道以
 言語之所及為道則安能無所不通變化無窮哉據
[015-8a]
 之為言非若有若無惚恍之間也實有而實可據也
 惟其未嘗思而思也未嘗為而為也蒙以養正養此
 也順是而養之自漸至於髙大不可揠苗也揠苗者
 是無妄之疾而施藥也愈益其疾戾惟蒙可以養之
 蒙者文王之不識不知也孔子之無知也善養徳者
 莫善於此道雖洞明質有故習故習難於頓釋也順
 而養之意態不作則本徳自明自神自無不善自髙
 大矣本無髙因人之卑陋而名其不卑陋者之為髙
[015-8b]
 本無大因人之小狹而名其不小狹者之為大曰順
 曰積皆設為之辭自得自信者自知之彼未有徳者
 往往徇名失義徇名失實是謂章句儒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在下不可以遽升必待在上信之而後可升允者
 信之至也故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是爻與初六允升之義亦同與萃二之辭又同何聖
[015-9a]
 人重復致意若此斯義臣下之所急人之躁於進者
 多故聖人復發其象以不待上之見爭而冐進已説
 者往往而是故象曰有喜也明夫九二之能待上之
 見孚乃用禴殊為難得可喜也知其不能待者多也
 禴通誠於上也禴祭物薄而誠至待孚而用禴者易
 之道也不待見孚而冒進者失易之道也
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凡卦之竒盡在前多有阻遏之象今九三之前盡耦
[015-9b]
 晝無所阻遏故有升虚邑之象又曰無所疑也凡升
 而一無所疑阻者謂之升虛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

 此文王之象也或謂周公作爻辭者於是知其指文
 王也文王之位㡬於五矣三分天下其二已歸心矣
 而文王就順事之徳六與四皆隂有柔順之象也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015-10a]
 六五之升貞正斯吉貞正之吉如升階然升階以禮
 而升也舜禹是也其有不幸而為湯武之權豈聖人
 之本志哉大不得已也故湯使伊尹五就桀覲其或
 可轉也卒不可轉天命伐之不得已而奉天故聖人
 如舜禹之以禮而升而後為大得志大得志者出民
 於塗炭之中以斯道而覺之此心天地之心也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㝠升者亦不知其所以然而升也貪進不已者冐昧
[015-10b]
 而升則大禍也何利之有所利者獨利於不息之貞
 㝠升正道不息悠久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孔子既
 曰發憤忘食可謂不息矣而又曰吾有知乎哉無知
 也然則孔子之不息未嘗有知知則動於思慮動於
 思慮則息矣非進徳也又曰忠信所以進徳也忠信
 非思慮如斯而已矣如斯而已何思何慮心慮一作
 即有穿鑿即失忠信文王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㝠
 升之貞也顔子三月不違者㝠升之貞也其餘月至
[015-11a]
 者一月之𡨕升也日至者一日之𡨕升也自一日一
 月三月之外不能無違者意微動故也未精未熟故
 也熟則意不復作如孔子之皜皜矣象曰消不富者
 消則虛不富者不實也不實而虛者非意之也人心
 無體無體則何所有未始不虛也意動故不虚此虚
 明無體本無進退因故習積久故蒙養以漸消其習
 氣其間有惰者故以不惰者為不息非思亦非為有
 思有為皆息皆惰孔子止以顔子為好學餘月至日
[015-11b]
 至者亦不與罪其惰也故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
 得之必失之不息之貞仁也
坎下/兊上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剛揜
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貞大人吉以
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此卦剛盡為柔所揜故為困坎險兊説雖在險中而
 不失其所説樂是困而不失其所亨惟君子則然葢
 君子不以氣血為己以氣血為己則勞其筋骨饑其
[015-12a]
 體膚處其賤辱則己勞己饑己賤辱也安得説樂而
 亨乎惟君子不以氣血為己道心無體變化云為神
 用無方無明不息其樂何窮不以貴富而加不以賤
 貧而損宜其不以困而失其所亨也然而至於貞正
 則為大人乃吉無咎謂夫於困揜之中而能不失其
 貞正者又非君子之所能君子徳未備道未全大人
 則道全徳備睿知燭微如日月之代明神聖應變如
 四時錯行從容委蛇乎羊腸九曲之間而每發中的
[015-12b]
 故雖困而不失其正子路之死子羔之去可以為君
 子不可以為大人之貞孔子則不然雖見南子背蒲
 適衞欲從公山佛肹未嘗失正也子路剛矣而未中
 中者不作於意一無所倚如大虛然虚則明明則不
 輔子以拒父矣剛中之徳惟大人有之人皆有之昏
 而蔽之賢者昏明雜之惟純明為聖人聖人即大人
 子路子羔未能免天下後世之議故不謂無咎困之
 時安可有言有言必不信言而見信則不困矣故曰
[015-13a]
 尚口以正有言者之罪使君子知所忌而不敢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上兊下坎是水在澤之下澤中無水也澤而無水其
 困槁之象可見君子以為困者命也天也安之不敢
 復有所為惟自遂其志志非氣血非形體形體氣血
 可困也志孰得而困之哉故彖曰不失其所亨習坎
 曰維心亨此之謂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
[015-13b]
幽不明也
 株木九四之象木能庇下困之時九四不足以庇其
 初初六困而不能興故曰臀困于株木坎險之下耦
 畫虛闕有入于幽谷之象三嵗無所見覿見也幽不
 明也此爻可謂甚矣而不言凶者何也困雖君子大
 人不能免而吉凶則在人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慶也
[015-14a]
 困于酒食困于禄也困則未見用於君故無禄也紱
 蔽膝之物朱者南方文明之正色而含其君之象含
 則為朱發則為赤九五中正陽明之君必求九二中
 正陽明之臣朱紱方來言九五行且來于二九二利
 用享祀竭誠以事之祀尊上謂之享祀祭其下曰祭
 祀雖通稱而因享以致其别則明九五之祭祀為祭
 下然不待朱紱之來而遽征往焉則將為小人所困
 故凶其無咎者以二五君臣皆賢心相知故無咎尤
[015-14b]
 而衆亦信之惟隂邪小人則揜之也象曰中有慶者
 謂九得中道而致慶使九二不賢則九五必不求之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據
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阻其前如石九二剛而在下如蒺藜故乘剛也
 上下俱困及反而入于其宫又上六不應是不見其
 妻故凶其所以不祥至此者何也自取之也六三不
 中中者道之異名不中失道也失道致凶自取之也
[015-15a]
 君子所以自反求諸已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雖不當位有與也
 九四之正應在初而九二在下堅剛阻之以九二初
 六比近隂陽有相得之象初為二所有則九四不得
 而應而困矣故曰困于金車吝然四與初正應也九
 二雖金車終不能奪正故四終與初六為應故曰有
 終來者志在於初也初下也徐徐困于金車也象惟
[015-15b]
 曰來徐徐志在下者舉其畧也九四雖未甚得位然
 有初六之相與不至甚困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劓刑其鼻是上為隂所困也刖刑其足是乘剛而困
 于四也為君而遭困如此其志未為得也言必有失
 赤紱臣有為而色舒發九之象也朱色含赤色發紱
 者蔽膝之物有行之象謂九二不應故曰困于赤紱
[015-16a]
 然九五志求九二中正之臣其理中直中直者終得
 之故徐徐而有喜説既得九二中正之臣則當竭誠
 相與祭祀用誠也九二曰享享上也則知九五之祭
 祭下也上下相與以誠致福之道也夫二五皆中而
 二則微困而全美五乃劓刖而又曰志未得者何也
 臣則義有所制不得自為也君則一無所制一無所
 制罹困焉者是必有以致之也然九五居中又非無
 道之象故曰志未得也明其用心必有失又曰中直
[015-16b]
 而已不曰中正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六前無阻宜往以脱困而柔懦疑滯不能決葛藟
 滋蔓柔弱盤旋實似之又乗剛故有臲卼不安之象
 聖人教之曰苟疑慮而曰動懼悔則果有悔矣若不
 復疑慮而遂征則吉征往也夫其疑慮將以求當也
 而於此疑慮之過則未當也吉行也者在乎行也
[015-17a]
 
 
 
 
 
 
 
 
[015-17b]
 
 
 
 
 
 
 
 楊氏易傳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