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1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元-曇噩 (master)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定學


神化科


隋童進



姓李氏。蜀之綿州人。周時出家。為居士以遊
諸方。然落魄無禮度。嗜飲酒。謂人曰。此可以灌法身
也。會伐齊詔須毒藥置監瀘州等處採造。其法用蝮
頭。鐵猩。鬵根。大蜂。野葛。鴆羽。等數十種。以鐵罋釀之。
既成。人之欲近者則蒙以皮衣。而琉璃以障其眼。不
然。氣之所至或作瘡痍。且致死也。苟著餘瀝。筋肉立
腐。進聞之。即造監所。監者戲之曰。居士能飲。欲得飲
此乎。進咲曰。古人五斗解醒。少乞一升。未為多也。監
者曰。任飲多少。何論一升。進即以鐵杓於罋中。滿取
一杓。飲之。顏色自若。言謔不減常態。傍居道士等。皆
聚觀。以驗其變。進徐舉一杓以歡。而辟易竟走避。或
語監者曰。子縱之飲。是故殺之也。故殺人有罪。吾甚
為子懼。進則顧。謂監者曰。子何罪。吾自欲飲耳。且非
子所使。子何罪。巳而詫曰。乃於今日始獲一醉。就臥
方石上。俄而遣尿。尿所著石皆碎。良久覺。精爽如常
時。自爾飲食加倍。隋初薙落。配等行寺年九十餘。而
終。其衣服牀褥。絕香。無酒氣。


隋法進



蜀之新繁人。在家素行道持戒。雖田作。亦擊
鏵钁使聲如鍾磬。以節念誦。候日影至午而食。耕耘
尤護惜。虫蟻。忽空中有聲曰。進闍梨出家時到。如是
[030-0335a]
四五聲。人舉聞之。於是詣路口山薙落。專行頭陀不
以名隷寺。蜀王秀遣參軍郁九閭長鄉領僚佐十人。
至山以請。將發辤。王曰。彼如不來。當申國法。王曰不
須威逼。但以禮延。明日必相見。毋緩也長卿出成都
郭門。顧謂十人曰。今茲以吾輩升兜率天致彌勒可
也。況山中一道人哉。暮抵吉陽山下。虎蹲道旁。射之
馬却走懼甚。即欲宿村舍。以違王約難之。俄而一僧
負襆將登山。長卿因悉留諸從者。而獨偕僧抵寺。進
牀坐召長卿入而向所見虎。適在牀下。長卿戰慄不
敢前。進覺之為叱虎去。長卿乃前。白王意。而語言顏
色。猶失度。進咲曰。檀越初出郭門時。其雄邁。固與今
異。長卿頂禮默不知答。逮旦仍令長卿先歸報行。至
望鄉臺而進巳及矣。遂偕謁王。為王受戒。即曰。辭出。
而襯施一不受。遽就舘法聚寺王間語其屬曰。吾見
進公誠不覺神悚。後望見之輒為禮。進每咄王曰。貧
道與王。各有安樂地。何苦相逼惱也。諸僧諫以為不
可頻忤王。進曰。大德畏死。惟求王意。而順媚之。此豈
弘教事哉。貧道必責其過。雖死無所畏。屢入宮籞。顧
華筵美味盡謝去。而徒繩牀之安蒸餅之飽而巳。至
授妃姬戒則使之不放逸。而念無常甚。而市井民家
一時莫不徧赴。則其分身慈濟之跡如此。慈藏初為
王門師。兼領僧職。而政治殊嚴峻。然諸僧以王故相
容忍。至是訴進且祈鐫譙藏。進不可。曰渠性爾。能受
我語乎。眾祈不巳。進竟造藏藏。出迎。進遽曰。教門在
[030-0335b]
汝亦太甚矣。藏威為息。


既歸山中。久之。過檀越食。座
上忽失咲。同座問其故。曰吾見山寺。淨人穿壁盜蜜
故咲耳。開皇中卒。壽九十六。


隋智曠



姓王氏。其先太原人。後父其自徐遷荊。遂占
藉焉。始其母之孕嚝也。夢浴水中。有童子乘寶船投
其懷。以覺。生而敏慧端介。有操守。太清初。喪亂相繼。
甞起兵東征曠方壯勇。應募克卒伍。淪陷不復振。由
是寢世虗假。而婚娶悉謝絕。初謀脫俗。而巾褐輩。誘
以神仙曰。必先受符籙而次陳章醮。嚝曰。然則可得
道乎。答曰。籙以護身。章以招貨。得道則未也。曠曰。敢
問所以得道者。乃示以辟穀法。曰能如是僅七日雖
飛升玉清可也。於是七日不食。無所驗。曰汝猶飲水
耳。斷水七日無驗。曰汝夜眠耳。危坐七日。復無驗。卒
棄去。從沙門受五戒。為佛弟子。而潛脩密證。稍著神
異。江陵張詮再世目盲曠謂曰。汝家塚內有古井。而
柩適塞之。今能移置其塚。而使井復為人用。則免矣。
從其言果然。


又謂㵎有古鐘可掘也。掘之得鐘不誣。
仁州刺史以為惑眾。鞭其脊百而囚之。容不之慘。膚
不之裂。獄卒試以八尺大械。且捶其膝。傍觀者意。其
必碎骨斷筋。而捫視之。略無痕。吏戲絕其饋餉。雖久
未甞見餒色。然往往逢之市肆中。而獄繫則自若也。
大定三年。從獄中。乞草屩曰。今夜當急行。吏卒疑以
為逃。夜半城中火。百姓遷避爭郭門出不及。而死者
七千人。曠領二百囚。行間道。曾莫知也。既薙落進具。
[030-0335c]
年巳四十矣。即行頭陀於州北之四聖山曰。此福德
地。且宜天子所安置。頃之檀施雲委。歘成華構。即今
之開聖寺是也。宣明二年。顯平二陵皆近寺。則所謂
福德地尤信。甞沮夏水。彼岸虗舟自能隨呼而至。遂
以濟。眾愈益訝之。曠戒勿復傳。及脩治成陽佛跡寺
寺有耕牛。將產而犢難下。母牛且死。僧知事以告。曠
曰。犢前生。此寺居士也。以竊常住物來償耳。然其頭
之伸縮而不易出者。以羞故也。於母則無相害意。因
執鑪臨闌。呵責遽生。以開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無疾而終。壽七十有五。終之時天香盆室。音樂彌空。
隱然若向西南方去者。未卒之二年。每云吾脾痛復
預言身後事。忽問律師云。阿那含人有疾否。律師未
知所答。自答曰。報身法爾。既卒。手屈三指。仁壽元年。
永濟寺僧法貴死。而復甦曰。見閻王正值曠乘宮殿
自空下。罪人喜曰。三果聖人。來救我等矣。則曠之登
三果信矣。


隋無相禪師者



不知何許人。忽然見之涪州相思寺
碌碌隨眾。如常僧。寺處涪水南岸。其北岸則崖石屏
立。有銘其上所書之地。方可五尺。闊字約如掌大。剝
蝕漫漶。莫能識。然字之數亦無有知者。其下佛跡二
相。去九尺。每一跡。長三尺許。然好事者。至寺必求濟
岸縱觀焉。一日無相既與眾濟。而眾遽先反。無相乃
獨徘徊。瞻顧以盡興趣。而欲趂所反之舟。無及矣。無
相因以鉢置水中。且戲語之曰。汝何為勞。我久擎汝。
[030-0336a]
汝今亦可自渡水也。遂取芭蕉一葉。浮水上。立而渡
鉢隨其後。若有物以使之者。頃焉。達南岸竟去不知
所往。


隋法安



姓彭氏。安定鶉孤人。少出家。居太白山之九
隴精舍。疎衣糲食。治禪業。將終其身。開皇中。至江都
煬帝以晉王在。鎮安。上謁。閽者。以其形貌矬陋。不為
通。安日造門。雖喻遣。莫肯去。王聞而召見之。宛如舊
識。即俾居慧日寺。凡所游往必與俱。甞至泰山。遇渴
乏。四顧惟石巖。勢不可得水。安引刀剌石。水崩注。王
大嗟賞。因問安此誰力耶。安曰。殿下福德力也。遂入
磧。達于泥海。所遭變。故皆賴安得無所損。將過神通
寺始入谷。先見一僧乘白驢至。王問何人。安曰。朗公
也。以殿下有意營造故。來奉迎耳。頃之一僧持緘請
檀越。安為達之。抵寺見一神人。手憑講堂鴟吻坐俯
視群眾來往。王又問。安答曰。太白山神從殿下者也。
他異不復具錄。大業初。帝尤務侈靡。益重安。於是使
安悉招諸隱逸。如郭智辨釋誌公澄公杯渡之流於
慧日。且闢寶揚道場於東都。集道藝二千餘人。於內。
以行道。十一年春。四方多難。安竟無疾而終。春秋九
十八矣。將終。密以後來禍敗事。預告上。故上臨難能
無所懼 當陳之季。有法濟者。方著名南國。逮隋寵
遇無比。然精進寡慾。儕類莫與抗。屢宿禁中。未甞或
見墮容媚態。文帝造香臺寺於長安。煬帝造龍天道
場於東都。一以為濟設也。濟於宮中。甞乘所賜白馬。
[030-0336b]
或以病告。祝水飲之輒愈。又能治鬼物。言事之未然。
大業四年。忽詣上辭曰。天命不常。復須後世。唯願弘
護荷負含生。遂坐逝。剃髮將殮。須臾髮生。頓長可半
寸許。上曰。禪師入滅盡定耳。何可葬也。當為出之擊
大鐘一月餘。然後廢朝。素服葬之蔣州。隨所至設齋。
費出所在官府。東都王公以下。為造大幡四十萬。日
齋百僧。僧襯帛二十五疋。通以七七之日計。則所廢
十餘萬。嗚呼盛哉。


隋岑闍梨



住襄州禪居寺。寺處山藪中。粒食不繼。每
日以坩乞酒郭內。就飲之坩可盛三斗許。又乞一坩
歸。且行且飲。抵寺則坩亦竭矣。晨起解齋。遂𢹂坩至
廚請粥。仍以杖荷之。赴堂。乃置坩。脫杖。擊諸僧首。自
上而下。人一擊。眾以其擊之。可以散灾也。故受而不
辭。岑房舊養一黧犬。并寺內鼠數千。所請粥。岺未甞
歌也。盡以飼犬鼠。且則犬鼠來長。逼塞庭中。時偶失
一鼠。岑悲惋責犬。犬遽銜死鼠以來。岑視之殊恨。以
杖捶犬。葬鼠。慟哭不自勝。或鼠嚙僧衣若篋。僧以告
岑則盡召諸鼠。使互保。其無保者。岑輒捶之曰。汝何
故撓物。鼠終伏不敢動。岑以常住窘乏。遂將遷築廚
庫食廩。於白馬泉下濼中。然其時水方漲溢。眾竊咲
之。及召匠伐材。則其地忽為平陸。而棟宇歘成。後寺
果豐渥。又曰。將來六十年。有愚人起重閣於寺之南
隅。而致寺招訟。唐永徽中起閣之記斯驗。


隋法喜



南海人。形貌寢陋。年可四十許。耆老皆謂於
[030-0336c]
兒時見之。其顏色與今無所異。或以為巳三百歲矣。
亦每自言舊識慧遠法師於廬山。且其談論。晉宋間
事。歷歷如信宿。平居緘默。見人必嘲誚。然語意尤中
未來禍福。故人之矜持者。因不喜見。方陳有國日馬
靜剌史廣州。遇行部。必以甲數萬。耀威邊徼初視篆
喜直造廳事。畫地作馬首。以示其子而去。未幾。靜卒
為人以謀反。誣告於上。上遣臨汝侯觀形勢曰。果反
即誅。否亦代之耳。臨汝侯乘其不戒。誅而代之。煬廟
聞其異。詔至行在所。時江都新成一宮喜纔升階瞻
顧遽却走。唱曰。幾壓殺我。是日夜驟雨屋仆斃數人。
後復徧歷宮中。索羊頭。上惡之。詔鎖閉一室中。數日
三衛吏士。見之市肆。坦率如常。時或以聞。詔驗視且
責問守者。皆無他。及開戶入檢室內。則袈裟覆白骨
一聚。而頸骨縻鎖自若。上益疑恠。復詔長史王恒廉
之而信。上於是始敬懼。歎曰。聖者神變無方。又安可
以世俗遇哉。會守者奏。喜在上趣詔掊鎖徹戶縱所
適。俄屬疾乃自盡去薦席。欹臥牀簀上。而熾炭其下。
使半身焦爛。數日卒。葬香山寺側。閱四年南海以喜
獲放還。上疏謝。詔開其棺。索然。


隋普安



姓郭氏。京兆涇陽人。少年依圓禪師出家。晚
投靄法師。通明三論。然常業華嚴。武帝滅法。遁居終
南山梗梓谷之西坡。時有靜淵法師。與之同處。資承
玄理。披釋奧義。加以遵脩苦行。忘巳為物。小則露體
以飼蚊蝱。大則委身以餧豺虎。皆慈薰悲感。自致損
[030-0337a]
傷。以求副本願。每往獸群幾充其噉。又招集避難諸
僧。犯國嚴令不憚顯誅。躬行分衛。故得衣食豐贍。精
進倍常矣。或謀執安赴官以希賞賜者。安就語之曰。
卿貧如此。吾固當為卿德也。因共入京既奏。詔釋之。
以為道人所宜歸宿山中而顧復拘焉。是使之無所
逃其死也。柳白澤括僧尤酷。命逮安至則白澤謝不
敢見。及放還。道過靜靄法師於義谷杜映世家。蓋映
世掘窟藏靄。而安得私禮謁焉。靄歎曰安公神志絕
倫。不避強禦。誠難能也。安遂邀靄以歸。隋室龍興大
教。斯復詔。起楩梓谷中三十餘僧。並居官寺。惟安守
素弗遷。後有人於子午虎林兩谷合㵎之側。鑿龕結
庵以迎之。適其上大石崩墜。勢正壓龕安默念曰。苟
稍徙他處則庶幾。石則應念他徙。安曰華嚴力也。㵎
左之氓索陀者。嫉德懷忿與其侶三人。挽弓射安。而
矢莫可發。目瞪舌強。聲色震掉。僵立經宿。不能巳鄉
里稽首請救安曰華嚴力也。我何自知之。魏村張暉
以五升瓮。夜盜安佛油。至門昏迷。若有以縻縶之者。
安亦曰華嚴力也。若夫張卿以盜錢。患啞則懺悔而
愈。程暉和既死。則見呼而甦。白村老母病。而失音。巳
百日。安至則起迎。問信如常。時田遺生貧女遇安設
會。以觕布二尺。床蜜碑反穀米十餘粒。充施獲度為尼。
或縛三豬將殺。安則加本價十倍。又割䏶肉以贖之。
遂使長安南西郊外。五十里雞豕孠。而家奉齋戒。其
皆華嚴之力歟。開皇八年。詔為皇太子師。長公主營
[030-0337b]
靜法禪寺復詔居之。大業五年十一月。終於靜法。壽
八十。塔終南至相寺側。


隋欽師



不知何許人。大業初。見之廣平。形神非世所
識。或默或語。無常時。至洛州而靈通寺方樹浮圖五
層。皆以瓴甓為之。琢磨雕鏤。務極宏麗。工役繁冗而
費用奢靡。欽望而笑。謂寺僧曰。奚庸造此烽火樓也。
豈以功德佛事固宜然哉。則清淨寂滅之道。何有。一
時流輩。莫不以其言之過。曰彼狂人安足取。九年盜
賊四起。官軍警嚴。浮圖尚未及畢。乃於其上。候望烽
火。噫治亂之數。懸於天。至德之士其知之矣。童子馬
世達。甞與市井群小兒遊。偶覩欽忽變其身。入豕牢
中。諸狶子即相淆混。素如其類。於是世達等留伺其
旁。久之欲觀其且復人身否也。俄而欽大呼於群兒
之後曰。汝輩將奚所觀耶。群兒遽驚拜。天下大亂。欽
聲跡亦寢。


隋僧朗



一名法朗。南陽之許氏子。年二十餘。苦求薙
落。棲止無定所。多出沒鄂州。貌奇古。飲啖不異流俗。
常有黃赤二大猴犬自隨。候中時。以不盂受食而啖。
以其餘與猴犬。猴犬共啖訖。猴則戴盂騎犬。先朗行。
而人不敢稍侵辱。懼其咋也。陳之季。則又見於江嶺
間。每誦法華經。動以七數。至七十七百七千七萬。始
其聲微細。頃之則雷擊飊撼。箏笛呼噏。音韻諧暢。而
辭義明了。聽者。神凝精聚。而耳目俱喪。顧朗於咽喉
齒牙唇舌。若無所用。方且縮首收足。斂手塊坐。而部
[030-0337c]
帙竟徹。世因以法華朗名之。或醵燕市中。恣縱酒肉。
忽朗在座相與醉飽。然亦莫測其所從來也。故時人
為之語曰。法華朗五處俱時。縮猪肉滿口顙。其乘舟
沿沂湍險。不施揖擢而隨所欲往。猴犬在傍。朗惟拱
默而巳。有比丘尼。受徒開講。庸眾服其辯悟。朗聞之
咄曰。此邪鬼所加。非證聖也。後當料治之。他日蚤作。
猴犬竟造尼寺。朗隨到。禮佛繞塔。詣講堂而立。尼猶
講說不巳。朗厲聲訶之曰。小婢吾茲來此。敢爾踞坐。
尼遽匍匐走出。立朗前。駭汗流地。自卯至申。略不動。
搖。問之若癡聵。無復言說。如是百日。乃甦。大業末。朗
口唱賊賊。朝暮不小置。蓋天下亂亡之讖也。時猶靜
謐。有司懼其惑眾。趣捕逮而禁錮之。不知所終。襄陽
法琳作行狀。


唐賈逸



仁壽初。見之安陸。言論詭誕。服飾屢變。緇素
或固疑之。而未察也。一日人有遇之此者。顧一人又
遇之彼。如是數十人。皆與遇。然而所遇之時同。所遇
之地則不同。於是相會合推考。而知其為分身矣。乃
大加敬服。然尤善讖未來事。方等寺慧暠法師。學富
行脩士也。逸過之遺以紙五十幅。暠初莫測也。後有
誣訟之者。有司引問辯對。而書疏用紙僅滿其數。而
後案具。大業五年。天下猶宴安。逸與群兒戲。輒弄橋
檻石師子曰。拗羊頭捩羊頭。旁視者爭譁咲為樂。後
揚都禍作。而其言始徵。


又有揚師祐出岷洛間。貌年
四十餘。古老百歲者云。自初見至今。常不變。寒暑惟
[030-0338a]
服故黃衫。飲噉不異流俗。栖止無常處。鄉社大會集。
則先至笑談。曲當合物議。且預記未來事。唐初尚無
恙。


唐轉明



或云姓鹿氏。其所生稟則未知也。形服儀貌。
如庸眾。大業八年。忽於雒邑告有賊起。官司覆檢。茫
無宗緒。上以為疑。而未之加罪也。詔縶拘以待。明年
六月揚玄感反。屠戮之酷。東都尤甚。於是其言始驗。
詔釋之。會上幸江都。時偃師獄吏方慮囚得死罪五
十人。將刑於市。明知駕道偃師。乃偽為餉囚者。入獄
謂諸囚曰。明日駕過此。汝等必再三大呼有賊。要使
上聞之而後巳。上苟詰其言之所從來者。則曰從明
闍梨。如是則庶幾可以免死矣。明日駕過。諸囚既如
教。上果盡釋諸囚。而復逮明縶拘之。明忻然無所憂
懼。越王皇泰初。詔聽自便。然猶陰遣三衛防守。而軍
國謀猷乃獲與聞。及世充僭號鄭。倍加信奉。而使士
卒防守。愈益嚴謹。圍之五重。動見徵逐。武德三年。謁
高祖武皇帝於京師。亦莫能察其所從至也。詔住化
度寺。是歲八月竟隱去。不復見。明身歷三姓四朝。交
接貴賤。一遵平等。人有問其所學者。答曰平等一法。
吾志所在也。其泛語則涉因果。曰某法師以謗大乘。
故報無擇獄。某法師以精進故。從羊中來。甞遊總持
寺。顧謂眾僧曰。不久此寺當流血矣。汝等宜共慎之。
眾恠其謾。後以法諺累多被誅。隋末有鮑子明者。未
詳何人。既以道藝應詔。居慧日。而朝東莫西。略無定
[030-0338b]
所。雖官供亦未甞臨赴而請給也。所服裙帔而巳。驚
呌狂走。言無準度。大業九年。以緋帛裹頟而趨。久之
梟感反。其黨之軍容如之。感圍東都。有以子明事白
之者。以為神。召問通塞。子明遂罵曰。賊害天下如此。
而欲得國。豈理哉。時駕幸涿鹿。聞其說大悅。遣召而
勞之。尋以箕當風簸土而去。十年卒於洛。


唐明恭



住鄭州會善寺。其未出家時。以勇力稱。與一
齊名者。俱為犳騎。事文皇帝。帝深忌之。間得罪乃為
二大餅餤。其一內實生鹿角一具。其一內實鹽五升。
使各盡食於前。食鹽者出至外廷。即腹裂死。食鹿角
者。殊無恙。蓋恭也。寺與鄰剎超化爭地。集無賴百人。
持仗來鬪。寺眾咸懼。恭曰無畏。獨詣超化。取大鐘仰
置於地。以炊巾塞蒲牢隙。乾糒六升。和以水。投其中。
徐以左手擎鐘。右手撈糒啖之。傍有石。大可坐三四
十人。恭既飯曰。石頗礙行路。請徙而他。遂拈去如土
塊。超化氣慴。隋季賊起。所至僧寺。必先使擊羊豕治
具。會善亦然。賊方列坐舉七箸。而恭柱杖以出。賊挹
使坐讓食。恭鋪餅滿案。裹大臠。略咀嚼。盤飣為盡。賊
大驚。


甞山行遇虎豕爭。豕且困。恭語虎曰。可放豕去。
虎不聽。因捉虎首尾。擲之巖下。然亦有不可知者。客
遊沙彌。能以指折竈下。臂大乾竹而不能取柱下衣。
恭能挾柱壓衣而復取之。且不能折竹。此其故何哉。
恭固持戒嚴謹。常依眾食。所食不過如恒人。遇有事
緣。則所費輒至二百人食者。武德二年。終於本寺。春
[030-0338c]
秋八十五。


唐慧琳



生綿州神泉之薛氏。襟抱虗靜。與物無競。然
形骸不事脩飾。一同於俗。而談吐每詣道。隋初。住建
明寺。寺有塑像。琳供養尤謹。一夕為生鬚三十六莖。
大業之季。忽插二竹於古塚上云。是天眼。頃之拔去
其一云。弘農揚為魔所拔也。及義寧。而神堯受禪。俄
盛夏。著複衣暴烈日中無熱狀。先是雒縣有育王塔。
一日琳歷村落。借車三百乘云。以迎雒縣塔於此安
置也。未旬浹。雒縣塔灾。武德中。自匿草野。人無有能
知之者。獨揚祐師初未甞識。不待訪問。而竟造以見
如故舊。且敘別云。八百年矣。或賴祝病獲差。而遣其
女以裙施。女輒易以裙價至。琳遙見之遽曰。但將裙
來。價錢非我欲也。女驚謝。貞觀四年終。


唐乂德



姓徐氏。雍州醴泉人。貌頎秀。章服疎素。操履
有繩檢。尤能預言未來事。其吉凶之際。使人知所趨
避。苟遇沴氣流行。疫癘荐作。則勸四眾謹奉三寶。禮
佛供僧。稱名念誦。用其所指未甞不驗。而昧者則莫
之用也。時亢旱。或以雨問。僂指曰宜俟某日。又舉指
曰齊自某方。後皆信。無小爽。晚年於九𡽀山南。造阿
耨達池。并鐫石缽於池側。貞觀十二年卒於山舍。百
姓德之。為起白塔於山上。


唐通闍梨



丹陽天保寺僧也。貞觀之季。年巳八十矣。
氣貌康休素潔。所服衲衣厚一寸。綫如指大。而紩補
極完整。每誦法華經。乞食市中。得錢則營飾其寺。蓋
[030-0339a]
大堂。梁時所繕治。規模尤壯麗。至是稍弛而脩葺之。
其費用殊不貲。或以為北去寺四十步地。掘之甞得
金云。後輒自穿土窟。擬終事。時莫之許也。久而集僧
囑訂財物器皿。皆明白。閱三日神氣猶爽徤。乃云吾
茲將去。忽不知所在。視其窟門巳塞。壽九十餘。


唐智則



雍州長安馮氏子。年二十。出家於辯才寺。聽
凝法師攝論四十餘徧。性多掉舉。僅能尋採。然於世
間名利事。壹不以為意。衲裙垂膝。浪走坊市。所止之
房。單牀草薦。瓦碗木匙而巳。或有為之經營者。隨得
則用。終不知謝。出入往來。門未甞關閉。同住之僧。輒
以狂號之。則聞而笑曰。狂果誰歟。出家離俗。乃為衣
食動。則鎖門鎖櫃。裒斂儲畜。役役不安。此而非狂。又
何狂耶。因撫掌絕倒。嗜食餺飥。恒令寺北王摩訶家
辦之。議者以為則巳果證。蓋甞見其分身也。


唐永徽中



會稽永欣寺。有一僧。立逝於山門之內。其
將逝也。謂其人曰。吾吳之康僧會也。苟能奉吾遺身
於爾伽藍。則顧為福。且未慗。其人因堅以膠漆而遷
祠之。其靈跡之著。至于今不衰。初寺尤苦軍旅屯寓。
娶婦產子。殺羊豕。植韮蒜。汙衊甚。時李公若初方廉
問閩。忽僧有自會稽來謁者曰。越於浙東為大藩。君
侯行將領之。其教條之下。願必盡屏舊習。而軍旅之
寓佛寺。最為急務。幸君侯之留意焉。公詭曰。諾。未幾
果有是命。俄而入寺睨之曰。此非預言今日之除者
乎。應驗若此。凡所授記。敢不聽。於是頓絕其弊。會昌
[030-0339b]
六年。永欣毀遷遺身於大善寺。會曇休律師。創堂宇。
治供具。鄉里之祈福禳灾者。舉歸焉。世號超化大師。
其前身行事。史有傳。


唐慧寬



姓楊氏。益州綿竹孝水人。父瑋事三洞法。綿
梓諸州。歲率饋來。請章符佩懸。以致福利。瞽俗趨嚮
之。門庭如市。妻始生一女。名信相。次生寬。其孕子娩
皆異常。而寬瑞相尤甚。方五六歲。信相共於一處語。
父母旁聽之。莫能曉。恠而問焉。答曰。佛來為我說般
若聖智界入法門。茲與姊評議爾。父母附口錄二百
餘帋。以示龍懷寺會闍梨。會曰。悉合經旨。有禪師。於
淨慧寺入定。信相偶往。至其門不肯前。曰火聚奈何。
或曰何不以水滅之。信相即作水觀。於是禪師出定。
勸其父母。宜使出家。當是時。壻巳入聘幣矣。喻之不
可。而道俗為出財贖。然後許。因偕寬剃落。隋蜀王秀
鎮坤維。王妃為造精舍供養。甞出遊。或生疑嫌。信相
召語之曰。莫於三寶所懷異心。自取罪苦。遇作功德
事。使掘地。往往獲金。如所費。其於飲食。或連日夜恣
啖。未甞以為飽。或餓經歲序未甞飢。人目之聖尼。精
舍猶呼聖尼寺云。寬年十三。依空慧寺徹禪師學。凡
經律不待教。率淹貫如宿習。朋類有難問。輒為通。龍
懷會公。尤敬事。寬至縱其閑適。不敢役使。徒眾二百
餘人。竊以為言。會聞而誨之曰。此吾先師相禪師也。
昔先師。與吾隱南山。以避周禍。隋興。吾歸蜀。先師囑
之曰。汝於彼土有緣當盛。致儔侶中有慧寬者。宜善
[030-0339c]
視之。今其名良是。吾亦焉敢慢吾先師哉。且計先師
死日。正寬受生之辰也。以故益不疑。逮壯闡化鄉里。
二親咸慕服。遂寺所居宅。自爾梵剎相望。而營齋祈
福者。所在群聚。成都等七十縣。歲時迎請供養。施利
山積而功德大矣。貞觀中。洛縣僧䇿。持祝有神效。一
日暴卒。頃之甦曰。見閻王使持祝。并請寬師。講地獄
經。以救罪人。然初不以介意也。經月餘復絕而甦曰。
閻王大怒撻我百。於是造寬。疲劇中道而臥。頓覺旋
風舉之空中。倐爾而至。殊不知三十里之遙也。遇寬
方集眾讀經。顧䇿曰。遠行勞苦。為眾生故。當勿辭勞
也。即令䇿陞座持祝。寬自講經。


二中年綿竹宋尉。世
儒者。頗慢佛。每戲曰。我於佛再賴其力。或詰之則曰。
吾家圜闠中。往來者於側溺不可禁。因書佛字揭墻
壁乃止。甞冬月墜水得出。然寒甚且死。求火不時得。
會有木佛在堂上。急取燒之以活。寬間致書喻之。語
意勤渠。宋用以拭大便曰。世以此道人有靈異。今何
如。即糞門裂。終踞廁莫能起。口唱死。連日夕。遽使召
寬謝。願造經像懺悔。滿一月竟死。


什邡陳氏施園圖
建寺。寬為區畫。斷竹標其上曰。此可為佛堂。頓見泉
水自標處上涌。命掘之纔數尺。於大石下獲金瓶。儲
舍利七粒。寬益拜請。而舍利遂放光。其變化之多。至
於滿瓶。永徽四年夏六月二十五日。夜沐浴更衣。跏
趺坐執鑪。趣打鐘。鐘聞近遠。空中有哭聲。寺內光明
燭天。於是舉城奔赴曰。闍梨涅槃矣。示寂於所居之
[030-0340a]
淨慧寺。前一月。寺池之紅蓮開白華。橋三道。其一正
直。寬房無故而梁𡉏。聲震一寺。豫章大木流血㵎中。
甎塔十七層。高數十丈。忽中拆數寸。神人五百從西
方來。皆長丈餘。服天衣。持香華。擎紫金臺迎寬。寬悉
遣去。既喪。有雙鵝伏靈前。悲鳴飛舞以送。由寺至山
二十里。黑雲翔空注雨。隨棺草木皆靡。境內老幼縞
素泣臨。盡三歲遺體在山。端坐如生。略無禽獸侵蝕。
汙穢朽腐之相。民間齋僧供佛。必別設座至今。


唐抱玉



性高潔。有志行。居京師。與丞相第五琦善。每
夜坐室中。輒屏左右。撤鐙燭。寂然達旦。人莫知其所
為也。或窺之。見雲氣華彩。從玉口出。默若有所憶誦
者。且甞謂沙門大光曰。凡誦佛經。必使其聲高放清
越。則諸天鬼神傾聽。以降福祐。此不易之道也。及終
方大暑。而尸久停駐。不小萎變。琦哭甚哀。因以香乳
灌玉口中。隨有光自口出。磅礴四照。益以為異。時年
九十許。


唐佛陀波利



華言覺護。生罽賓國。忘身闡化。戾止五
臺。瞻慕靈蹤。至於淚泣。見一老翁。作婆羅門語。謂曰
師何所求。答以文殊大士垂跡此山。從印土來。志伸
敬禮。翁曰。師得無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來耶。此土
眾生多造罪垢。而出家者流亦然。祝誠滅障秘方。若
不持來。雖來何益。縱見文殊亦莫之識。師能還取。即
是徧奉眾聖。廣利群品。報諸佛之恩也。經至之時。弟
子當示師文殊所在之處。利聞之喜不自勝。方將雪
[030-0340b]
泣拜謝。略轉頭頃。頓失老翁利倍加虔恪久之。奉其
經來。上詔鴻臚寺典客令杜行顗三藏日照。於內道
場翻譯。襯利絹三十匹。內併留其經。利泣曰。所以不
憚往來者。徒欲以利物也。上憫其志誠。而歸其梵本。
利訪求沙門順貞。而重譯於西明寺。較杜令所譯者。
小異。利後不知所終。或謂却持梵本。隱山中之金剛
窟。今永興龍首岡有塔存焉。大曆中。南嶽雲峯寺沙
門法照。入臺禮金剛窟。至夜深。方自尅責。投身巖石
以死求願。忽見一僧長七尺許。梵音圓暢。稱是佛陀
波利。問照曰。師如此得無勞乎。且何所冀。照曰冀見
文殊。利使脫履石板上。瞑目頃。巳入一院。頟云金剛
般若寺。字畫遒勁。光明奪目。院皆異寶所嚴。莫能名
狀。樓觀重複。殿宇聯比。可二百所。間藏緘祕密諸經。
人物魁偉。殆非常所覩也。大聖處位尊特。擁從旁午。
宣言慰勞。分茶賦食巳。命利引出。照苦乞留。利勉其
進脩曰。再來可住。照還。著板上所留履。俄失利所在。


唐僧伽



始不知何從來。龍朔初。隷名山陽龍興寺。至
臨淮。得信義坊賀䟦氏所捨地。遂見伽藍名普照王。
初钁土致碑文曰。齊香積寺。又致金像。刻其衣葉文
曰。普照王佛。賀䟦氏深巳歎異。然殊未有捨宅意。一
夕臥其家。或闚見其首足各長於牀三尺許。未幾。復
見作觀音形相。別具眼耳口鼻者。凡十一面。於是舉
族歸命。寺以成就。先以古頟號香積。景龍二年。詔赴
內道場。上御法筵。詳問休咎。占對允當。因褒錫其頟
[030-0340c]
曰普光王。以避天后諱。故改照字。四年庚戌示疾。詔
遷薦福寺安置。三月二日卒。顏貌如生。上慘悴。賜帛
三百匹。葬淮水上。上間問萬回師曰。彼僧伽何人也。
對以觀音化身。宋太平興國間。詔復寺頟為普照。其
生前滅後。靈應之跡。備載實錄。茲不殫紀。賀䟦名玄
濟。謂亦於道有悟入。弟子慧儼慧岸木叉。


唐封干師



居天台山國清寺。身長七尺餘。剪髮齊眉。
擁布裘。寒暑不易。日事舂給眾。或咨其佛法。則以隨
時二字對之。間騎一虎往來松徑間。夜每唱歌其院
達旦。僧俗知敬。久之。示滅於寺。先天中。京兆閭立胤。
將之官天台。忽患頭疾。庸醫莫能効。無何而封干稱
自天台來謁。且求治其疾。即汲水盈淨器噀之。疾良
巳。胤大喜。因引與坐深語。徧訪天台人物之可見者。
曰。使君他日。當無忘文殊普賢也。胤詰其為誰。則曰
寒山拾得耳。夫二人。素隷國清寺。至則但於國清求
之而巳。然尤不可以貌得也。胤既視事。因造寺如所
約。時寺僧道翹。以知事接待。胤先從問封干師所在
處。而虎跡滿藏後舊院。見寒拾方共執爨。竈下相顧
大噱。胤亟拜之。則咄曰。彌陀不識。禮我何為。又曰。封
干饒舌封干饒舌。遂𢹂手竟趨出 寒山子。始不知
其何來。貌癯瘁。樺冠木屐。疎布襦袴。隱跡始豐縣之
寒巖。世因以寒山名之。發言有理趣。辭句儁偉。非學
者所企及。閭丘甞躬以湯藥衣服遺之。而寒山遽喝
巖石使裂。入其中。且入連咄曰。賊賊。又曰。報汝諸人。
[030-0341a]
各自努力。既入而石合無痕罅。閭丘命道翹錄其詩。
樹葉崖石屋壁上得。凡三百餘首。集之以傳至今云
 拾得者。以拾得而名也。昔封干師遊赤城。聞兒啼
道旁。而抱以歸。委靈熠視養焉。稍長。職上堂中聖僧
供。顧日坐案上啖其供。復誶罵聖僧小果。或以告靈
熠。熠遣上供伽藍神祠。以屈辱之。而烏鳶啄神祠供。
拾得則杖其神曰。汝力不能護所食。而能護伽藍乎。
是夕神見夢於寺僧曰。拾得打我奈何。明日眾僧語
所夢。人人同。莫不歎異。於是詣縣廷投牒言狀。縣申
州。州符寺。宜稱賢士。而拾得賢士。由是聞天下。然身
未甞去國清。尤友善寒山子。每齋餘滌器。則漉蔬滓
納竹筒中。以俟寒山之至。而負以去。或混樵牧放曠
自樂。一日僧布薩。忽騎牛闖門入。首座訶之。遂對群
牛立堦下。次第以名呼寺僧之巳亡者。苟呼一名。則
一牛輒應聲。過立其側。盡過其牛乃巳。眾慚懼。後以
閭丘故走避。終不知其所在焉。


唐萬回



虢州閿鄉張氏子。幼年氣貌昏濁。涎沫涕洟
滿面。踉蹡狂走。或咲或哭。無常時。鄰里群童皆以其
不慧而侮辱之。父母以為憾。而回則安之。未甞恤。年
十歲。其兄久戍遼陽。絕音好。家為設齋祈福。回忽謂
其母曰。兄起居狀。極易知耳。母奚庸憂。齋餘竟裏餅
餌出門去。然莫知其所往也。晚歸出其兄書袖中。問
所從得不對。及遼陽役罷。兄言回是日至。𢹂餅餌共
啗。且急索書告反。終亦不能察其何自也。夫遼虢相
[030-0341b]
去萬里。其往反不啻過東西舍。此豈非神通力歟。萬
回之名。由是始著。而朝野聞之。皆敬異。高宗之季。則
天屢召入內。賜錦袍玉帶。兩宮女左右侍。及紹周曆。
詔賜號法雲公。當是時。大開告密之門。酷吏羅織。群
臣之位望高者。靡或脫。博陵崔玄暐之母盧氏。命玄
暐邀回問禍福。母泣拜。以金匕箸施。回遽下堦擲匕
箸堂屋上。掉臂去。其家意以為不祥。他日使人梯屋
取匕箸。因得讖緯書匕箸下。趣焚之。俄而有司果遣
胥卒。入其家大索讖緯。盡發瓦無所見乃巳。盖酷史
投此而欲誣之以罪也。神龍二年。詔薙落。特為開壇
受具戒。時韋庶人與朝政。回每謾罵曰。奈何反悖。會
將斫爾頭去。金城公主。出降吐蕃。駕送至始平崔日。
用武平一。宋之問。沈佺期。岑義。薛稷。皆從回以迎駕。
立道左。諸公願求一言。回撫佺期曰。汝真才子。謂平
一曰。汝宜名佛童無憂也。目羲稷有不喜之色。上間
問回。僧伽何如人。曰觀音化身也。睿宗居潛邸。或出
遊。回則先唱於所至之地曰。天子來也。臨淄王甞階
張暐等。謁回。回亟呼杖。遂出暐等。手拽王入。反扃之。
而撫王背曰。五十年天子。後即不知也。暐等竊於門
外聞之。由是傾戴益謹。道遇大平安樂二公主車騎。
輒趨避。連咄曰。血腥血腥。太平請為造宅懷遠坊中。
獨處之自若。景龍二年。示疾。忽大呼求飲鄉里水。侍
者念。道遠不易得。恲𢥏計無所出。回指堂前地曰。此
即是矣。於是鑿之汲水進。飲盡一器以卒。訃聞。上震
[030-0341c]
悼。詔贈司徒虢國公。圖形集賢院。先是貞觀間。三藏
玄奘法師。遊天竺石藏寺。偶閱一房。見胡牀錫杖而
巳。從問其人。居此者今何在。曰在震旦之閿鄉。法師
歸而訪之信。法師之將訪也。回宿戒其家掃灑。且誘
治蔬飯曰。明日有勝客至。法師至。則與語天竺山川
之詳。回之所舉。雖法師。有所未徧歷者。事備別傳。


唐如一



開元末。甞典福州鐘山。牀座俄有僧。疥癩被
軆。衣服破垢。而膿血蝨蟣狼藉。見者去之。他僧之與
居者。皆相戒不肯褻近。一獨撫視加厚。時為浣濯捫
拭。又求善藥使傳治。滿夏遂辭去。一問所歸地。曰大
乘寺東之庵也。一曰。我習知此地。然無所謂庵者。曰
公不我信。則他日宜一來。後一果往。則其僧巳迎咲
戶外。樓閣殿堂壯麗。留信宿。其僧送出山。既揮手別。
稍回顧。則但丹崖翠壁。老樹奇石而巳。


唐無相



新羅國王之子也。開元十六年。汎海舶東至
京師。既廷對。詔隷禪定寺。後入蜀之資中。謁智詵禪
師。有契悟。先見異僧處寂。知其來厚遇之。且授以則
天所賜磨納九條衣。囑之曰。幸毋相忘。因遁居溪谷
間。每燕坐輒五日。始出定。偶一夕有二黑犢。交角跪
牀下。稍復移近。忽覺一手毛而甚冷。自相袖入。捫摸
至腹。又甞大雪昉霽。二虎餓劇外來。相為循撫。躶臥
其前以待啖。虎則徧嗅首足而去。久之。髮長衣弊。獵
者疑其非人類。將射而復輟。天寶末。以故舊。見上皇
行在所。成都縣令揚翌以為妖。命吏逮。吏之至者。皆
[030-0342a]
戰慓莫能前。大風卒起。沙石穿簾幕。飄擲聽事。翌懼
扣頭悔罪。乃巳。檀越四合。於是淨眾大慈菩提寧國
等伽藍作矣。而獨常居淨眾後院云。尋鑿寺前地為
小池二。曰左羮右飯也。缺資費則淘浚之。以來供施
屢驗。樹浮圖門外。尤峻拔。植穉柏其下曰。柏齊浮圖
寺當毀。會昌之變。始信。或有以樵㸑願役寺中。而不
取傭直者。然亦不識其何自而至也。蓋相之出家而
入中國也。諸兄亦喪逝隨盡。國人乃立其弟。其弟常
恐相歸以廢巳。使客至成都。狙剌相。一夕樵㸑者。得
而殺之。竟遁去。相聞而歎曰。仇對有在。於我乎何累
焉。至德元年五月十九日。無疾而終。春秋七十七。塔
號東海大師。乾元間。剌史韓汯撰碑。


唐慧崇



不知何許人也。永泰初。國一祖師。昉入徑山。
一日禪坐北峯石屏下。見一白衣。稱是天目巾子山
人。致禮於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長安佛法將有難。
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門。願從師剃落。
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誦觀音俱胝
等祝。山因驗之。使喝座後石屏。喝之石裂為三。山乃
為落髮。崇即辭去。遊京師止章敬寺。大曆三年九月
十二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愛。
而無所優劣。臣願得與僧之號材術者角。則庶幾陛
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視。而使天下改觀幸甚。制可。明
日華於東明觀。作刀梯級。躡而升如平地。無小痛楚。
僧之會者。皆辟易不敢仰視。時魚朝恩。尹京師。崇即
[030-0342b]
投牒。願與角。又明日作梯於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鋒
刃之利。勢不可觸。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
為膽掉。且探沸油。餐熱銕。禪坐火聚中。於是華輩。相
顧駭散。上聞之喜。遣中官傳宣召問。師承何人。崇曰。
徑山高道僧法欽。臣之師也。上慰勞嘉歎。至于再三。
賜紫衣。授鴻臚卿。號護國三藏。敕居安國寺。崇一切
辭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開壇。召十師授戒。方
羯磨。忽壇上放光。現白月輪相而隱。上駭異。謚性空
大師。


唐道晤



素隱溫州之陶山。不怠進脩。人無知者。既示
寂。遺軆堅完不壞。其弟子輩。因布漆以奉之如生。後
五年。忽舉右手。如說法傳香狀。郡以事聞。詔賜紫伽
梨。謚實相。至今。郡以雨晹禱。其靈驗尤著。


唐普滿



未詳何許人。汾晉間。頗彰異跡。世因以強練
萬回輩視之。建中初。題詩於潞州佛舍中云。此水連
涇水。雙朱血滿川。青牛將赤虎。還號太平年。竟亡去。
不知所在。然詩意亦莫有能窺測之者。至朱泚以涇
源節度叛。駕幸奉天。四方勤王之兵。轉戰不巳。其弟
朱滔佐之。逮興元元年乙丑。貞元二年丙寅。而後平。
乃知此水者泚也。雙朱則泚與滔也。青牛則乙丑。赤
虎則丙寅。所指曉然。抑何其神也。


唐阿足師



莫詳所出。而多居虢之閿鄉。性若不慧者。
然言論之發。每先中禍福。人以其有法雲公之風。故
禮謁者。駢跡接踵。雖檀施山積。而未甞少加顧也。張
[030-0342c]
臻陜之富家。僅一子。形貌寢陋。而資質愚憃。饕餮無
厭。父母鍾愛之。恣所欲為。至於耗產廢業。莫之敢沮。
一日過阿足。而語之故。且求所以慈救者。阿足瞑目
久之。曰汝冤尚須數年而後巳。今吾憫汝勤至。為除
之。乃使擇日設大齋。會僧俗。河水上盛治飲食。以啖
其子。頃之。命壯夫三數輩。捽而投之河水中。其子浮
沈再四竟溺。臻旁視愕然。巳而其子忽躍身出水上。
戟手罵曰。汝於我非父母也。特怨仇耳。我欲報汝。而
賴遇聖者以解釋之。自此以往。無復他事。言訖而逝。
阿足由是名益著。


唐開成中。有僧臥病五臺。或瞻視之尤勤至。既而其
僧病愈。遂與瞻視者別。而謂之曰。我居劒外九隴郡
之茶籠山。他日遊方。幸相過也。或後入蜀。徧問所謂
茶籠。而人無識之者。道逢一童子曰。某固彼山之役
也。願導以往。至則殿塔凌空。房廡填谷。主人迎咲門
外。則昔日五臺臥病僧也。乃相持敘間闊。及莫。則起
謝曰。子以宿緣獲一晤語。然非可以住此者。幸勤進
脩。以證無漏。則奉迎之。日未晚也。因命童子送出。行
數步。回顧莽然。一說以瞻視病者。寔悟達國師知玄
也。一說以國師治壽藏。可思上人深地理學。卜穴於
景丹前峯。其峯連屬四起如雉堞。而中則夷曠耆艾。
皆以為古之茶籠山云。且聖寺之跡。國師甞著專行
也。


唐義師



蓋不可測之人也。貞元初。乞丐吳苑。狀貌語
[030-0343a]
言若狂騃錯亂。而事多先兆。識者尤敬慕之。一日操
斧斤入市中。截居民屋簷。纔及數聞。或禮謝曰。弟子
藉此生活。願勿壞也。則顧曰。汝靳惜之耶。投斧斤竟
去。是夕市中火。惟截簷屋在。其餘皆燼。聞者益奇之。
性好止廢寺。無冬夏。常聚木佛。積舊旛其上焚之。以
代薪樵。時從漁者得鯉鯽。則擲烈焰中。視其跳躍灰
塵坌暗。則撫掌大咲。以為樂。食不具匕筯。垢面未甞
頮。頮則天輒陰雨彌旬浹。占者每驗。將死。先飲灰潘。
數十斛。乃坐稱佛號。士庶堵觀之。如是七日。氣始絕。
方盛暑。支體舒舉。而顏色明潤。闍維獲舍利。以葬。


又京師永壽寺證智師。神異著見。晝則治田於張瀆
蘭若。夜仍歸宿寺中。蓋蘭若。在漢陰之金州。距京師
七百里 云又大和初。薦福寺有老僧。與相國韋公
處厚遊。當大拜。老僧進賀。忽曰大奇相公得如此好
滅度。處眾皆詆其語非所出。開成中。處厚因奏對。偶
疾作僵仆御前。上使貴璫扶出殿門而卒。此其類不
盡錄。


唐些些師



本名清。其些者。蓋其常所自謂也。德宗時。
見之渚宮。衣屨垢弊。狀癡憃。遊市肆間。善歌河滿子。
遇長筵廣席。為歌之。輒得飲啖。甞有醉伍伯。於塗中
辱之。抑令歌。些因以詞語。盡訐其平日陰私。人所未
聞事。引聲宛轉。具見惡狀。行道聚聽如堵。伍伯慚懼。
即拜跪悔過焉。貞元初。縱肆殊甚。群小譁逐。庸妄資
以笑樂。又一僧絕飲食。中則從檀家乞麻油。啜之而
[030-0343b]
巳。然亦無數量。見出以巨器則大喜。當其啜時。所在
不一。謂能分身應供云。俗號食油師。


唐海雲



始𢹂弟子守節。遊五臺。歷攬聖跡。遂於南臺
之側。峯巒峭拔。林谷深僻之地。居焉。其刻厲清苦。人
所不堪。而相從者。舍節之外。殆不可復得。節。高力士
子。生長富貴中。而能如此。其操行何如哉。雲甞語節
曰。吾聞上都有臥輪禪師者。雖云隱晦。而實闡揚曹
溪六祖心印。汝往依之。毋自滯。久之輪告節曰。汝師
入滅。當趣歸。後節遂踵雲化風。


或曰。雲蓋普賢化身。
與文殊相賓主。而節亦未容以凡陋測也。


唐辛七師



陜人。其父守陜。有德於其民。遂家焉。七師
童孺時。讀佛經。輒能識其語之華梵。凡義理皆不待
解釋而喻。親喪毀瘠柴立。州故有瓦窯七所。相去稍
遠。一日大慟。發狂竟遁去。家僮跡其後。見獨端坐窯
中。身出金色光明。燦然不可正視。家僮驚就問。略無
言。懼而徙。窺別窯。則見七師如前狀。於是徧窺七窯。
皆無小異。未幾而傳其事者響應。陜人老幼敬之如
神。晚薙落而姓名伯仲猶不易。故鄉里亦因以呼之。


唐和和



世莫知其氏族鄉里。常居京師之大安國寺。
言禍福。輒奇中。諸公貴人。皆敬事之。時寺方營造殿
閣。未完就。和冀得資費以助。榮陽鄭萬鈞尚越國公
主。無子。夫歸迎和供養以請。和遽曰。此易耳。但能以
帛三千疋。遺我者。當使公主生二男。萬鈞聞之。喜甚。
即如數施之。殿閣以落成。主亦旋有娠。和謂萬鈞曰。
[030-0343c]
主所娠天人也。然吾本欲使主卛產。而主弱恐莫勝
茲。姑先後之。必二年連產二子。於是潛耀晦明。皆主
出卒為唐聞人。而和之造詣。又豈可量哉。


唐契此



未詳氏族。天復初。見之明州奉化縣。蹙頞皤
腹。形裁腲脮。語嘿出處。無常時。每荷一布袋。行市肆
中。隨所遇。輒乞得醯醬𦵔炙諸可食物。必分少許入
袋。餘以投諸口。然過門則所貨倍售。故市肆之人。爭
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鶴林寺。晨起曳高齒木屐
豎股。臥大橋上。則是日雖雨而晴。繫草屨疾走。則是
日雖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屢驗。一日獨立稠眾中。
或問和尚在此作麼。答曰。我待個人子。曰我聻。師探
懷中出一橘。其僧擬接。師縮手曰。你不是者個人。或
於市井中。成一廁。師立於其前。唱曰。募緣造到。諸人
不得於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師從後。撫其背。
僧回首云。作什麼。師展手曰。乞我一文錢。僧曰。道得
即與。師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
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荷布袋
便行。既滅。或遇於他州。因書偈託之以寄。其辭曰。彌
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都不識。由
是知為慈氏降跡也。


唐金和尚



姓王氏。西河平遙人。童年依高巖山出家。
軀幹偉碩。其長一丈。其大十圍。言語質野。無文采。而
先知灾福。如讖緯。迄終。而鄉里至今猶祭禮焉。


後唐道賢



始以持誦孔雀明王經獲徵驗。後每夢從
[030-0344a]
佛行虗空中。俄頃數百萬里。佛輒指其下。以語賢曰。
此南印度。此西印度。此摩竭陁國也。此占波國也。此
迦濕彌羅等國也。且行且語。喜躍不自勝。及窹頓解
五天梵音。悉曇章等。又默受瑜伽灌頂法。往往能斥
諸胡之偽。為五天以紿中國者。於是隴坻間。皆稟承
祕密。號阿闍梨。長興四年。上晏駕。少子魏王從厚立。
時潞王從珂鎮鳳翔。至是徙鎮河東。王不奉詔。詔西
京留守王思同討之。王嬰城固守。思同且克矣。王懼
召賢問吉凶狀。賢曰。竇八郎知之。可召而問也。竇至。
擐甲持戈作迎鬬勢。巳而解甲投戈走。王方出。乘城
撫眾。賢謂王曰。竇八郎所示。敵降之兆也。王無憂。未
幾。思同果以士卒自潰亂而敗。王因與賢擁兵東入
洛即帝位。改元清泰。賢嘆曰。國家終為石氏有乎。巳
兆見於年號。所謂水清石見也。二年詔徙并州帥石
敬瑭。帥天平。敬瑭阻兵自固。潛結契丹。長驅入洛。清
泰自焚死。石見之驗不誣矣。晉兵未入洛。賢卒。竇八
郎者。岐之富人也。每荷器鬻水於市。或散髮披衣狂
走。遇牛驢車則撫掌大笑。言語不常。及死而焚之。則
於火聚中。盡化為金色蛺蝶飛去。或攬撲而得之者。
可供養以致靈異。


石晉懷濬



不知何許人。姿性若癡戇。善草書。所至揮
染墻壁。乾寧中。見之巴東。言笑動止無常。然所指必
神驗。故行旅寓公。皆從問吉凶。荊南大校周崇賓謁
入。𤀹就書其剌曰。付皇都勘。方朝廷問罪荊南。而崇
[030-0344b]
賓且入貢。遇其兵南府。遂先執之。戮以徇書。押牙孫
道能剌曰。付竹林寺。後道能以是年死。而所葬之地。
即古竹林寺基也。知州事皇甫鉉。則畫一荷校者。於
女子旁。後鉉以娶部民女。焚錮終身。又波斯人穆昭
嗣工方藥。童子時。偶侍其父詣濬。濬遽畫道士提匏
壺乘雲狀。且署其下曰。指揮使高從誨牒衙推。後昭
嗣果以醫術。有寵於南平王。使脫道士服。辟為其府
衙推。久之乃上詩南平王有曰。馬頭漸入楊州路。親
眷應須洗眼看。高氏卒款附。忽題其所居廷前芭蕉
葉曰。今日還業債。州縣無更勘。往來見者。始不以介
意。未幾而身首異處。剌史為蹤跡之賊不得。由是知
業債語有在也。眾共茶毗焉。


石晉行遵



姓王氏。閩王審知仲子也。後唐莊宗朝。以
貢方物。留京師。同光之季。明宗以兵入即位。饑亂仍
歲。遵由是剪䰂變服。遁遊巴蜀。開運中。寓閬之光國
禪院。狀貌若七十餘。然力殊壯不衰。且能預言灾福。
類風角鳥占者。一日偕寺眾赴齋李氏。方操匕箸。忽
起大呼門外。因謂李氏今夜火。自東南至西北。皆煨
燼。宜謹備之。既而果然。他日或問其大呼之故。乃曰
適見一茜衣婦人。持炬歷火所至地。吾大呼欲以止
之耳。


甞遊趙法曹家園中。指桃樹下曰。有如許錢。趙
即命掘之。方施畚鍤。會重客至。趙遽出迎不暇顧。僕
𨽻爭取喧閧不能巳。所見悉復化為青泥。後終於晉
安玉山。
[030-0344c]


晉曹和尚



恒陽人也。後忽見於鎮州。襦穿屨弊。垢面
膩膚。察其語言。後皆驗。齊趙之人率敬奉之。安重榮
既帥郡。諷吏民上章朝廷。乞為巳立碑頌功德。碑且
立。曹獨指之大笑曰。立不得。立不得。時眾相顧失色。
或驅使他往。猶走且罵不絕聲。後重榮卒以謀逆誅。
碑亦尋毀。


周僧緘



姓王氏。京兆人。少習儒。聦慧有材識。辭章絕
群。大中十一年。杜審權下對策及第。乾符中。避巢寇
遊渚宮。主中令成汭。屬汭敗。遂薙落。轉徙夔峽間。後
唐同光三年。居淨眾寺。與偽蜀進士王處厚會。因自
言。生於文宗之太和初。逮今且一百三十餘載矣。復
謂處厚子名成。身退皆俟。明年忽別去。巳而扣關訪
處厚偕遊。故太尉幽公杜琮祠。方坐西廡下。有數人
吏服綴行。進拜處厚前。緘曰。就參新官。處厚惶懅不
知所為。緘曰。公知泰山舉公為司命否。此輩他日公
所驅䇿者。又何懼。且府君念公壯志未酬。議必登第。
後施行。明年春榜人數巳定。既可為公賀。亦可為公
弔也。處厚問明年春榜諸人姓名。緘遺之短書曰。必
試罷而後坼。及試罷坼。而視其書。僅四句。曰周成同
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為程。二王則處厚慎言
也。俄而處厚暴卒。計之僅百餘日。若是則緘之神明。
將盤礴天地而參贊造化。非可以求之世間者也。


宋點點師者



孟氏。廣政中。居功南大邑之靈鷲寺。雖
事薙染。然迭宕不覊。與人接有所論議。必再三指點。
[030-0345a]
以核實其事。故俗以名焉。或邀齋酒肉無所問。鄉閭
亦習以為常。而不加非笑。每日暮自外歸。則賸買黃
白紙筆墨。寘懷袖造。所居闔戶寂然。其鄰近略未甞
聞謦欬聲。屋室無四壁。欲詣之者。輒迷失所在。一沙
彌甞躡足匿隱處。觀其所為。見秉燭箕踞。陳紙筆墨
于前。詆訶良久。既而疾書。大署如斷決處置狀。稍覺
有曹吏獄卒。森列其旁皆詭。形殊服。莫可識。沙彌竦
懼而退。且質之弗答。後不知所終。


讚曰。


「 菩薩化身
 徧恒沙國
 相好光明
 本來具足
 而獨斂藏
 示同凡俗
 隨類現形
 與為眷屬
 意所生處
 靡有邇遐
 山川墻壁
 亦莫間遮
 如春行地
 色聚群葩
 如月臨水
 影散眾波
 不思議力
 排難殄魔
 此誠般若
 波羅蜜多」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四明胡公舉刊



護境寺先住持觀海樂助工食功德專冀
冤親共報恩有齊資普與含靈同超淨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