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61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元-曇噩 (master)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淛東沙門 曇噩 述


精進學


感通科


唐道宗



萊州即墨之孫氏子。少從青州道藏寺道奘
法師。受智度十地地持成實毗曇等論。晚住遊德寺。
寺宗所自造也。甞講大論。而天華旋遶堂戶。久而飛
去。曾不委地。眾歎希有。而宗未甞以為異。徙住慧日
寺。英彥同聚。常闡成實。入關住勝光寺。復延於弘義
宮法集。群后百辟。咸從聽列。自爾周輪無替。武德六
年卒于所住。春秋六十一。太宗在秦邸。下教賻物二
百段。葬終南山至相之南巖。


唐道林



生因州邰陽之李氏。年三十五出家。入太白
山僻絕之地。木食㵎飲。繕治性元。隋開皇初。詔選材
德者七人。牒給公貫薙染。以表更化崇敬之意。有司
[025-0291a]
承詔以林應旨。祖皇躬加勉喻。林固辭不可。乃逃歸
所居。理前業。事聞。詔逮致。仍辨對。無所辱。於是上尤
重之。賜香鑪等物。邀住馮翊大興國寺。俄又逃諸梁
山之陽。鑿窟而燕坐其中。久之微覺有疾。弟子檀越
日圍繞候起居。忽聞空響茄吹。且雨異香。大如桃棗。
拾而焚之。氣極芬烈。眾以為瑞。如是三日。神慮明爽。
趺坐而逝。武德七年七月也。停龕七日。顏色如生。葬
之西山。送者萬許。


林樂於隱約。而道妙隨進。其於女
人未甞親面。況復說法取食哉。臨終時。或有以同疾
來者。林輒先知之。遽使人謝却不容入。然慈悲恤物。
蚤蝨之屬。聽其遊嚙。曾不敢振衣以驚怖焉。


唐法通



姓關。京兆鄠人。小年出家。羸弱不勝衣。稍振
觸輒偃仆。由是同侶侮之。每流涕禱於觀音像前曰。
通聞菩薩悲憫。所願必從。乞垂獎誘。免斯輕慢。且誦
觀音經旦夕不輟。後歲餘。歸覲母於俗氏。食畢假寐
庭樹下少焉口流涎沫三升許。母懼遽覺之問何故。
通曰方夢有人以筯三驢駄見遺。而使之盡啖。始啖
其一而遂覺。惜其二之失也。自爾肌膚堅緊。氣貌雄
偉。然往來者。初亦不知其有力也。寺僧戡奮尤壯勇。
通因竊取其袈裟置柱下。戡見以為鬼神間語通。通
笑為舉柱出袈裟易甚。戡大駭服。於是四方之以力
名者。皆造通。請教。通為拽車牛却行。豆麥略把即粉
碎。南山有石臼大可重五百斤。通負歸寺用至今露
置貯水施禽鳥。隋高祖時。西域進壯士。詔通與角。壯
[025-0291b]
士前搏通。通不為動。巳而通稍捉壯士兩手。則血濺
仆地乞命。通遽釋之曰。我戒殺故爾。不然且碎汝骨。
煬帝之季。避亂隱南山。未幾丁母憂。出襄事乃反。然
性資精誠節約。未甞小忤物。時輩推之。武德初。卒於
其所居法海寺。春秋五十六。


唐慧因



俗姓于氏。吳郡海鹽人。晉太常寶之後。祖朴
梁散騎常侍。父元顯梁中書舍人。並碩學英材。世濟
其美。因年十二。事開善寺慧熈法師出家。年十五。聽
建初寺瓊法師成實。曾未具戒。其名譽巳被遠近。然
心慕禪悅。乃詣鍾山慧曉智瓘請授觀法。又造長干
辨法師稟三論。久之辨遁世遠引。悉以其徒三百餘
人委之開導。且三十載。陳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如
坐亡。但其肢體柔溫如故。經七日而後甦。其徒請問
所以。徐曰。試看箱內有何物。侍者隨言看之。得帛兩
束。曰此襯遺耳。因謂始使者引部從絲竹相迎曰。王
請法師。繼而見有袞冕者肅入曰。閻羅王也。即堂上
坐夏講大品般若。每見地獄眾相五苦次第。意巳經
三月矣。乃復僅爾耶。噫非妄想顛倒何如。僕射徐陵
尚書毛喜尤歸敬。隋仁壽三年。詔補禪定寺知事上
座。頻開三論。并製疏文。入國朝。舉十六德綱記僧務。
因居其一焉。京寺故崇菩薩戒。後進具戒者。其羯磨
法無不依。左僕射蕭瑀刑部尚書沈叔安並欽仰奉
承。于茲二紀。貞觀元年二月十三日。卒于大莊嚴寺。
壽八十有九。先是戒弟子法仁。使如法住無令一生
[025-0291c]
空過。至後夜分整容正坐。眾聞異香滿室而巳。及道
俗送至城南。又聞天樂音。遂塔而樹銘焉。其文則蘭
陵蕭鈞所作也。仁亦勤學有名。


唐遺俗



不知何許人。清淨寡欲。惟日以法華自課。其
數之多。不啻數千過。隋季之亂。雍之醴泉縣美泉鄉
湯六者。邀於其家供養。貞觀初。將以疾終。謂友人慧
廓曰。比欲以誦經靈驗啟寤流俗信響之善。今竟爾
死。是終無以益於世矣。可埋屍十年然後掘之。則舌
根庶幾不壞。宜起一塔以垂久遠。既死而果埋之。至
十一年發墓得舌。遂建磚塔於甘谷南崖云。又豐谷
鄉史呵檐者。省令史也。謙虗下士。平生不騎乘。動以
法華安樂行為標準。勤於持誦。雖行道猶嘿課。其往
來出入必由徑以其靜僻則念慮專也。死葬且十年
或發之舌。獨在。聞者莫不歎異。


唐玄秀



黃州隨華寺僧也。平生以誦法華為專業。每
感異徵。或猶未之信也。屬時炎暑。秀素未甞內涼。好
事者夜往。邀之至。秀房外見車馬儀仗盛甚。其人因
辟易退。乃呼其黨循四壁觀之皆然。仰望空中填塞
無際。且共趨秀質其故。秀謝不知。及隋之季終於所
居寺。


唐圓光



俗姓朴氏。辰韓新羅人。家世業儒。年二十五。
杭溟渤北造金陵以究其學。有陳之世。號稱文章極
盛。故得時從縉紳先生之流。考正經史。會莊嚴旻公
弟子講。一聽染神。回視孔教若粃糠。然。乃奏乞入道
[025-0292a]
詔許之。落髮稟具之後。遊歷橫肆。研成實涅槃惟謹。
晚脩定業於吳之虎丘山。禪侶雲臻。遂有終焉之志。
或居山下請一出弘演。辭不可勉。為開導四眾。愜心
自爾。名譽益振海陬。領表。負槖相逐隋氏奄有天下
兵入揚都。光被虜將加刑戮。主將遙見火及塔寺。就
視之則光縛置塔下初無火也。異而釋其縛。開皇九
年。來京師。因舉唱攝論眾盈座席。俄而其國之王金
氏頻上表。願於歸本國。詔慰勞遣之。既至老幼。欣快
如佛下生。衣服藥食並其後宮至營。不使佐助。欲以
專福也。入內得乘輿侍以弟子。貞觀四年。疾經七日
端坐。終于所住皇隆寺。壽九十有九。喪給羽儀以王
禮。葬於郊外。弟子圓安嗣其徽猷。徧攬之餘。復戾止
京寺。特進蕭瑀。奏請住其所。造藍田之津梁寺。其述
光平生尤詳云。


唐明淨



高密人。少出家。即研定學。燕坐海畔之蒙山。
數十載後。南遊會稽天台諸山。甞分衛村中。迴途值
群虎向之張口。淨以其飢遽抄飯徧內其口。且對之
啖所餘飯自若。因謂虎曰。所媿飯少不足以相濟也。
明日亦如之。同侶歎異焉。久之反居蒙山之麓。會亢
旱巫覡祭祀。皆不驗。淨請掃洒一室。獨處其中。當致
雨七日而雨霑洽。貞觀三秊。京師自冬至夏。凡六閱
月不雨。民情憂惱。歷試李釋方術。嶽瀆諸祠。走性幣
俱莫之効。時有侍從潘姓者。甞守密以淨舊事白於
上。詔至問所欲。淨曰無所欲。但給私度僧尼公貫。賜
[025-0292b]
天下新寺額。如此而巳。詔許之。仍賜油香。就莊嚴寺。
房入寂。逮七日之旦。淨使守衛者。視天西北。曰當有
白虹。視之而信。曰雨至矣。頃之驟雨竟一日。既而群
下稱述上德。而淨前所奏請。未及施行。然農作頓興。
苗巳入土。而雨不繼。則苗萎槁。左僕射房玄齡造淨
以謁淨曰。幽顯一理耳。許而不詶。於理如何。上聞詔
盡停機務以齋又七日而果雨。是歲有秋。詔詶前所
許外別度僧三千。以慰淨意。未幾還鄉里 住義勝
寺寺有慧融者。素業禪。能祝水愈疾。詔住京之普光
寺二宮。敬重禮遣相踵云。


唐法喜



襄陽李氏子也。七歲出家。依顥禪師。住禪定
寺。奉侍積久。恭恪自持。而顥專脩定業。將終之前一
夕。所居房壁無故而崩。顥曰。依報巳乖。吾其去矣。遂
端坐而瞑。喜時尚為沙彌。因入荊州青溪寺服勞清
眾。夜則然薪誦經。雖兼諸部而所宗。惟法華每於食
頃輒暗盡一卷。餘則常在三昧。稍涉昏散則復溫習。
仁壽間。詔仍𨽻禪定寺監護佛牙舍利。久之誓轉法
華經一千部。以追嚴先師顥公靈爽。晨霄繫心滿八
百部。而益以加厲。寺僧有見白牛駕寶車入喜房者。
隨蹤跡之無有也。且勤於周贍疾苦。處身屎尿中不
問。武德四年。右僕射蕭瑀建津梁寺於藍田迎居之
施者填委。晚營驪山南阜以老焉。貞觀六年。染微恙
十月十二日。告弟子曰。無常巳至。慎勿囂擾。時時唱
云。三界虗妄。但是一心。俄林北有音樂車馬聲。喜聞
[025-0292c]
而咄曰。久捨果報。如何更生樂處耶。乃入定須臾聲
止。香氣充室。夜五鼓矣。端坐而卒。壽六十一。


初喜於
貞觀之元。其所在處。每致火焰之瑞。又嘗遊山預定
葬地。及是鑿龕以藏。明日且行。而夜大雪。所積餘尺
許。而所被僅二里。行至中道其神憑弟子語曰。吾欲
施屍眾生。如何埋我而違本願乎。故但露置龕中不
成葬而顏色久不變壞。宋公㻦覩而嗟異焉。後偶舉
衲衣。視之則皆枯骸。所全者獨頭頂爾。是非其本願
然歟。


唐智興



洛州宋氏子。謙約自持仍厲操行。誦習諸經
要偈心口相師不輟。昏曉。住禪定寺。世所謂大莊嚴
寺也。依首律師講。會同侶徵難。詞鋒驚挺。大業五年。
冬任寺之維那職。扣鐘之法。奉佩勤至。僧三果者有
兄從駕南幸江都道亡。無訃。於是其妻夢之曰。吾行
達彭城不幸病死。生於地獄。受苦叵言。賴於今月旦
日禪定寺僧智興鳴鐘響振地獄。同受苦者。一時解
脫。而生樂處。圖報其恩。可具絹十疋奉之。以陳吾意
妻寤為人言之。曾莫之信。俄復夢及。巫覡降語皆然。
乃如數奉絹興以非巳功德。並轉施大眾。或問興鳴
鍾致感之由。曰余見付法藏傳罽膩吒王劒輪停事
及增一阿含鐘聲功德。遵此力行不敢怠爾。其擊之
始則祝曰。願諸聖賢同入道場。紓發三下。所以展恭
敬也。逮乎長打則祝曰。願諸惡趣聞我鐘聲。俱離苦
楚。必盡三通。所以暢慈悲也。嚴寒之夕。極凍之晨。皮
[025-0293a]
裂肉皴。猶露手執椎。掌內凝血。無所辭憚。如斯而巳。
其他又何術哉。貞觀六年三月。遘疾。預如終日。捨資
具食召眾陳別。春秋四十五。葬杜城弟子善因講四
分律誦法華經以薦冥福。


唐道昂



魏郡人。未詳氏族。從靈裕法師出家。於寒陵
山寺。習華嚴地論。時以闡化。而志生安養。一日忽登
報應寺之高座。手秉香鑪。為四眾受菩薩戒。舉目見
天人合沓。管弦繁會。有聲曰。兜率陀天下迎。昂曰。天
道輪迴。不斷生死。本祈心淨土。如何此誠不遂耶。言
訖天人即滅。乃見香華伎樂從西方來旋還頂上。昂
呼大眾曰。善自進脩。慎勿相負。香鑪忽脫手而墜。竟
端坐終於高座之上。春秋六十九矣。時貞觀七年八
月也。靈龕歸葬寒陵之山。初昂畜一犬。聾而黠。每減
所食子之。反昂終。犬亦失所在。又嘗夜講。堂宇暗冥。
昂舒掌發光明覩毫髮。或詰所從來。答曰。此在人恒
有爾。何恠至是。將殯視其足文。成普光堂字。噫異矣
 又相州沙門靈智者。亦裕公弟子也。於昂寔兄弟
蚤年。屢於裕公輪下為都講有聲障鄴間。晚遽屏絕
章疏。專脩定業。貞觀八年。終春秋七十五。


唐洪滿



姓梁。安定人。秊十五時。未出家。忽患雙足攣
躄。百藥不能巳。獨念觀音經以祈効驗。閱三秊。偶有
僧持澡瓶前立而不言。滿問曰。師何從來。曰以檀越
帝見召故來耳。滿因扣頭問曰。弟子宿生何業。今報
此攣躄也。僧曰。以汝甞拘縛他人。是以報然。汝但閉
[025-0293b]
目吾為汝療之。滿從言但覺兩膝輕爽。各如拔去。六
七寸長釘然。即開目致禮以謝。遂失僧所在。於是滿
行步如常。乃寤。其僧寔觀音巳。自爾滿愈益勸厲誓
不娶。以終其身。能禪坐動入三日七日定。開皇初。始
薙落。住救度寺大業間。徙居法海。貞觀十三年卒。壽
八十三。


唐慧聰



姓王氏。住益州福化寺。素業講誦。手不釋卷。
自云法華經常不輕菩薩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
四眾。尚得六根清淨。我何為於諸佛世尊而不禮敬
哉。即於別院。閉門依經唱禮萬五千佛。寺僧甞於壁
隙。窺之。見聰方拜西龍天八部皆環立衛侍隨其俯
仰。數數非一。或入其院。莫不心戰而出。恒聞異香蔚
然。貞觀中卒。院自爾絕人來往跡。而夜則每有禮拜
行道彈指聲。


唐曇藏



姓楊氏。弘農華陰人。年十五。或以其有夭相。
二親即為姻媾。以冀嗣續。非其志也。乃竟遁去。欲遂
薙落。而未遇其人。方默念觀世音。道值黔而牧二牛
者。從問所可宿地。則曰。西行有寺。稍聞鐘聲。果見寺。
而僧徒尤眾。且為圓頂無難色。竣事即出門。僅百步
回顧無所見。由是知為化境云。黎明西奔隴上尋還
京邑。住旌善寺登且戒聽習經論。意義有所疑則往
山東稽諸宿德。地持十地無擁滯。晚歸𨽻貫光明寺
獻后崩。召住禪定。國朝造會昌寺。詔為上座。貞觀譯
經詔證義。又詔主興善寺。藏固讓舉藍田化感寺潤
[025-0293c]
法師。自代果稱旨。東宮有疾。入授戒而瘳。賜帛賜衣。
且詔度僧三千。併造普光寺。使隷焉。詔問得遙受戒
不。藏以地持論。謂若無戒師。發弘誓願得菩薩戒。因
以論文進。仍以御制懺悔詞。令藏宣讀。皇后疾。詔入
寢殿授戒。賜物豐渥。九年三月十八日。終于會昌寺。
春秋六十九。兩宮哀慟。葬郊西起塔圖形以垂不朽。
太子詹事黎陽公于志寧文其碑。


唐帝示階者



遼西柳城靺鞨也。其小年時。偶於何處
拾得銅像二寸許。意以為神明。藏之皮袋。臥起與俱。
每飲啖輒以祭。雖䞉酒殘肉不擇也。年十八入高麗。
謂其為覘國者而捕之以斬。至三刀無所傷。疑其有
術問焉。曰無有也。曰然則何以致此。曰吾平生有所
事。或者其力歟。因出示之。其背上若微損。察之則宛
然三刀痕也。乃釋之。使歸中國曰。大唐方隆佛法。庶
幾其可以行志也。遂隷幽州出家。


唐道愻



姓張氏。河東虞鄉人。夙通群籍。偏以涅槃攝
論為宗極。弟道謙。俱為曇延法師弟子。晚住蒲州仁
壽寺聚徒御化樹業當衢。自蕃。王府宰臺省。群僚並
迂駕造展諮謁餘訓或匇遽。不遇者心懷愧悚如有
所負遜。以德自持等視貴賤雖復往來曾不將迎大
業之乱。道關抵京夜息逆旅中。其家五男子皆群盜
愻所乘馬殊壯。謀竊之。見馬傍有十丈夫狀雄偉。擐
甲執兵怒立。盜因却走。徐察之無有也。復進而所見
如初。至四五乃巳。盜懼明日遂以其情白愻求懺悔。
[025-0294a]
國朝起義。而蒲未拔寺僧有素如無禮於愻者。尤欲
以城叛。既而城拔被執。將戮以徇。愻涕泣請於執事
曰。此僧之過。寔由遜教導不至而然耳。幸以戮愻。執
事憫其誠而釋之。貞觀中。或請講涅槃固辭。固以請。
愻曰。非敢辭也。吾恐不終此席耳。且復相煩往王城
谷當為講之。明日遜至谷中升座。道俗齊集。遽曰。世
界法爾。不久當終敢辭大眾云。何偈後請寄來生遂
釋題至偈。而疾作經三日乃卒於山谷中。壽七十五。
陳屍之次夕。有異華遶出其地。莖長一二尺許。鮮榮
方色如欵冬。而形相遠不類。或折置瓶中。經年猶自
若。晉州一士人性好獵。甞識愻聞愻之亡奇瑞如此。
乃詣其地而哭以悔過。頃之亦得華如前者。長尺許。


道謙學稟十地有聞關表。旋以所住仁壽路當要衝。
勞於酬應。去而遊歷山水。愛王城谷之勝而棲止焉。
以貞觀元年先愻卒。壽六十七。愻哭之不勝哀。弟子
道基闍維收骨。起塔樹碑。頌德沙門行友文。


唐僧明



不知何許人也。每居五臺娑婆古寺營屋二
十餘間。聚諸經卷。以資禪誦。謂人曰。吾自十七歲時
從師東至華林山。禮文殊室利入一石谷。深甚圓有
石臼木杵。兩偉人立日中無影。長眉披髮。眼瞼上。掩
師遽頂禮。清攝受。其人曰。汝穀臭宜小遠匇容。問何
來。曰昭果寺。茲隱娑婆習禪養道數十年矣。然食五
穀。願菩薩慈悲救護。曰須眾議。俄又一人至。身頗頎
碩。而服木皮之衣。云可隨我到寺。因共行大石側。忽
[025-0294b]
山谷異常。廊院周遶。狀若天宮。有尊宿十四五輩。坐
而談笑。亦問所從來。議論久之送出。恍然失路。不可
復尋。明卒於貞觀十六秊。壽八十一。


唐曇榮



生緣定州九門之張氏。年十九為書生。即刻
意玄理。方靈裕法師講華嚴經。偶住聽之。有所省。遂
事裕而薙髮焉。既受具。備遊律橫教苑中。更周禍不
替常業。隋初遁居上黨潞黎諸山。年登四十。定德遠
聞。學者翕從。感歆至澤。隋季之亂。兵飢荐臻。榮乃春
夏則行方等般舟。秋冬則專事坐禪。諸念誦者。別院
處之。故其地有四焉。又立懺悔法於韓州之延聖寺。
剌史風同仁。遺舍利三粒。榮率道俗迎者三千人。同
各置水缽香鑪於前曰。舍利之德變現無方。業累苟
銷請之可得。自夜至明獲四百餘子。時有司欲禁絕
之而災崇現懼而止。武德九年。行道於潞城交障村
忽堂舍崩壞。龕像舍利挺出無損。貞觀七年。信士常
疑保。請榮於州治法住寺。行方等懺法。七月十四日。
本寺沙門僧定於道場內見五色光明。徹于上下。中
現七佛相好非常。語定云。我是毗婆尸如來無所著
至真等正覺。以汝罪銷故。來為證。然非本師不與授
記如是六佛皆同此辭。最後一佛云。我是汝本師釋
迦牟尼也。為汝罪銷故。來授記。曇榮於此賢劫之中
名普寧佛。汝亦次當作佛名普明也。及臥疾而泣弟
子圓宗問。和尚寧有不如意事耶。答曰吾茲死矣。恨
更不待為七眾洗濯罪累耳。十三年十月十二日終。
[025-0294c]
壽八十五。


唐慧瑜



俗岑姓。襄陽人。三歲失怙恃。養於外家。五歲
隨外祖。往聽講長沙寺見佛啼泣戀慕。願留遂依寺
之救苦法師落䰂。五十日能覆誦大品部文。晚究三
論。及大品義隋季之亂。避玉泉山中宴坐草庵。二十
三年如一日。山寺之側有泉。然莫知其名。豈所謂玉
泉者歟。黑蛇長二丈許。隱顯不常。如守護狀。群盜戒
勿近。有張赫伽者。渠魁也。尤勇悍挾兩刃與惡少數
十輩。欲殺蛇。蛇張目出光二百步外。賊恐懼顛仆再
閱日。瑜聞而馳往。為誦大品大明。祝蛇隨瑜行賊之
死者七人。至是活其三人。於是四遠供施委積。貞觀
十年。荊州道俗請於昇覺寺開三論大品。十四年七
月二十二日。寺人皆見群星墜井。八月十七日。講大
品。至往生文。未訖手執如意示寂於座。壽七十九。


唐慧稜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父既喪而生。繄母鞠育
三歲。即知有佛法。而願聽焉。母憐之。𢹂遊襄陽。時潤
法師方開三論。一造座隅。深有領寤。八歲喪母。遂依
檀溪寺誕律師出家。年十六能以經之大意奇理。往
問於荊州茅山明法師。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會其旨。復從安州暠師。入蜀而覆述之際。尤得
暠意。人因謂之得意稜。及暠以誣罔下成都縣獄。稜
亦在囚。眾請講三論講纔五偏。而詔釋無所問。會安
州饑。耀貴如珠。稜日丐以濟。暠而弘演不稍倦。暠疾
稜代之無難色。時席端俊秀三十餘人。皆以其所說
[025-0295a]
涅槃悉違暠義。及暠疾愈。白請定之。於是暠召稜前
敘輒云。是是由爾靡伏。暠將終握稜手曰。勿貪利養。
勿憚劬勞。戰戰兢兢。如履刀劒。乃可以傳燈續佛慧
命也。先是稜夢失目。又人持放光寶鏡來。印其身至
是果驗。未幾歸襄州紫金寺五年。弘論。貞觀八年。弘
涅槃大品惟度等經於須彌寺。十二年三月。夢所住
寺。群鳥飛散。因散眾。十四年正月。感通寺昶法師夢
閻王謂曰。吾茲請稜公講三論。拔公講法華矣。稜聞
之喜曰。吾發願常處地獄教化。苟果斯願奚憾。九月
州。牧蔣王見其弱。送韶州鐘乳粉令服。其夜夢衣冠
者戒曰。勿服。閻王莊嚴道場。竟大有乳藥。十月十五
日。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巳崩。而無痛苦。四更起坐告
寺主。寶度曰。吾觀小年時事。皎如目前。俄聞外有大
聲曰。法師早起燒香使人到矣。度問使人為誰。答曰
閻王使也。小食時。稜斂容卒。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壽六十五。


唐慧眺



俗莊姓。襄州人少出家。以小乘。遊學齊徐青
海諸州間。隋開皇末。還住鄉里之報善寺。時象王哲
公。方開三論於下龍泉寺。眺聞而譏曰。三論明空。其
人必著空。言未巳。即舌出三尺許。目鼻耳流血。昏不
知人者七日。有伏律師。過而謂之曰。毀經之罪。甚於
五逆。汝其燒香懺悔前失。從之疾殊差。因輿往哲所。
發願歸命。哲亡。徙居香山神足寺。每以四時集眾。開
華嚴經。謝夙愆。貞觀十一年四月三日。甞於寺後松
[025-0295b]
林坐禪。忽有三人。形服都麗。拜求授菩薩戒。俄復進
曰。禪師利根。遽能深信大乘。若不爾者。千佛出世猶
處地獄。眺輒大哭不自勝。尋化士俗。造華嚴大品法
華維摩思益佛藏三論等。各一百部。以施。十三年三
月九日竟遷化於佛前。翹勤之際。春秋八十餘。


唐法敏



姓孫氏。丹陽人。八歲事英禪師出家。入茅山
聽明法師三論。又依東安研究其指。年二十三。從高
麗實公及實亡。印公入蜀。而法席凋替。有陳失御乃
反初服。三年而後能自拔。避地千餘姚梁安寺領沙
彌十輩。開法華三論。相續不輟。貞觀元年。歸鄉里以
華嚴涅槃。弘導四眾。二年會稽都督田公以禮迎。還
住一音寺。勝會所集七十餘州義學沙門。二千計。尼
眾三百。士俗莫能紀。十九年徙住靜林寺展華嚴經
席。夏六月方陞座。入文有黃金色蛇。吐五色光。長七
尺許。上懸屋梁下直敏頂講罷乃隱。未幾復解制於
一音。夜見二赤衣人致禮曰。法師功德難量。盍往他
方教化乎。今故從東方來迎。八月之望。連三日大冥。
莫辨昏旦。逝之日則二十三日也。又大明夜如晝。春
秋七十六。將葬塔表發光景。地震異香四聞。


唐世瑜



台州陳氏子。少孤以傭保自活。旋棄去。遂遠
從綿州震響寺倫法師出家。時則隋之大業十二年
也。一食常坐。頭陀自持。未幾徙居利州之籍住寺。後
入益州綿竹縣響應山尤久。其山深僻敻絕人煙。獨
賴四猿時供果蓏。甞有信士。母丘生。負粮以饋。及還
[025-0295c]
於山半。見二客貌甚青色。各持蓮華蔗芋云。以獻禪
師。然不知何從來也。六時行道鳥獸為徒。三年之中
所食。僅盡米一石七升。始汲一泉。俄而二泉又出其
下。清甘可愛。貞觀初。偶夢四龍入心目中。自爾默會
三論宗旨。遂依靈睿法師於綿之大施寺。是正其義。
尋而覆述。皆契疏鈔。忽造崇樂寺。謂其友曰。我且遊
方矣。其友喻以道無不在安用遊方。乃還大施寺。則
人初不知其坐逝於房中也。俄覺房出香氣。或隨香
氣。入房見之。併將三金錢於坐處。然猶執香鑪云。時
蓋十九年四月八日也。春秋六十三。刺史劉德威作
龕奉全身其內。歷三年貌如生。


唐慧璿



俗姓董。少出家襄陽。周廢大教。乃南走陳。從
丹陽茅山明法師。聽三論。又究四論大品涅槃等於
栖霞懸布法師。晚住安州大林寺。受圓法師釋論。既
而反鄉里。住光福寺。會亂避城中。總管盧公。請於官
倉。講華嚴經集玄侶。一千五百餘人。賊因解圍去。國
家受命住龍泉寺。仍弘演三論大經不少怠。貞觀二十
三年。眾請開涅槃經。四月八日夜。或告之曰。法師不
久。當生西方。七月十四日。張盂蘭盆經席。敷闡。纔竟。
忽歛手曰。生常信施。自今雖一毫皆以資給十方眾
僧。反窮猶乞人。諸異道等。遂就座卒。春秋七十九。惟
璿資性虗靜。行巳接物。忠恕喜獎。借後進仁薰義炙。
誠一代之模範也。善談笑莊老子史。尤通暢故蔣記
二邸。每延之轅門而問道焉。甞病光福去水遠。意且
[025-0296a]
他徙。尋有紫袍神人。長丈許。挽留之。因謂大乘利益。
世間不可勝。既若須水者易耳。當自往劒南慈母山
大泉邀致龍王矣。頃之大風從西南來。雷雨驟注。稍
霽寺北出泉甘美。香冽。後遷龍泉。泉亦竭。


唐智聰



未詳何許人。善三論。始住楊州白馬寺。後住
止觀寺。陳氏平北。度江。住安樂寺。大業之亂。南歸。道
塗梗沮。匿蘆葦中。誦法華經七日。不得食。有四虎遶
其旁。忽作人語曰。吾不食巳十日矣。總謂虎必食我。
否則我命亦且非久。徒皆餓死爾。虎辭以為終無此
理。方是時。忽一八十老翁者。挾船腋下願載曰。栖霞
幽勝可住。請即上船。以度。四虎俱淚下。若莫足以為
別者。聦於是請與四虎偕既濟。竟失老翁所在。自爾
聰居栖霞之舍利塔西。相與坐禪而不臥者八十人。
四虎依之。有凶事輒預報。眾因之戒懼焉。且山中尤
艱粒食。又郡率土之清信者。三百家。使曰。饋一石以
給周歲。貞觀二十三年四月八日。小食後。禮智者影
像於止觀寺復禮興皇墓乃還坐逝於栖霞房中。丹
陽一城。咸聞異香。道俗受戒弟子三千人。奔走慟哭。
時年九十九矣。


唐僧徹



生河東萬泉靳氏。夙厭俗塵。既丁二。親之喪
即出家。行蘭若法。邑有介村。蓋子推之舊地也。其陽
介山。巖磴險絕。徹遂依之。以崇道焉。久而人共營構。
稍足庇廕。然猶苦於無水。一日微覺隒砌濕潤。隨掘
之清泉湧沸。汲之未甞竭。泰州剌史房仁裕。表請建
[025-0296b]
伽藍。以旌其德。蓋今之檻泉寺是也。徐邸之親王出
鎮降。復迎居郡剎以便禮敬。俄還山。治靜業。不替性
慈弘每群鳥。取食掌上。野獸宿廡下。年七十七。謂其
徒曰。吾去矣。盡屏餘屬。獨留一人侍。且戒。其母觸撓
以候。氣絕久之。若入定。撼之則巳逝矣。山樹變白三
日。及遷屍。而天氣清朗。白華六出。飄舞空際。狀如氷
雪。明潔可愛。士女競以衣裾承攬。旋消釋。無所得度
支尚書唐臨為勒碑銘。垂之不朽。


唐慧祥



姓周氏。史失言鄉里。志學之歲。始辭俗入道。
行頭陀。尤力。人莫測其造詣也。俄稟三論。每慕提婆
披腹。護法之風。遊歷法肆。見威儀有不自飭者。則顧
謂人曰。俟某受具後如住持此寺。必令習律。年十九
臥疾。三月藥不能療。中夜起坐歎曰。大丈夫本欲以
身任大法。今困於病魔。柰何。且曉見人長丈餘。謂曰
但誦涅槃即差矣。誦之三日而差。住國寧寺開四分
律。及涅槃經徒眾整肅。大業末。方夏坐。因午食忽得
舍利口中。吐棄於地。輒復在口。如是數次。遂試之砧
槌不小變。乃聲鐘集黑白眾禱願。頃之放五色光。異
香徧城郭。覩者興起。屠獵易業。市無肉肆。既而四眾
為起塔。九層高百餘尺。然祥體貌腴晢。脩八尺。望之
殊偉特。剌史李升明至寺。戲謂同列曰。此道人應日
噉一羊。頓覺手足痳痺。不可復舉。墜轡莫能騎乘。遽
悔謝乃止。大使權茂具疏糲試之。七日而愈益豐碩
茂愧伏。秋八月忽垂訓弟子曰。汝等宜各進脩。庶幾
[025-0296c]
吾宗不致滅絕也。於是手執經卷胡跪而逝。近遠歎
訝。壽七十。仍感異香徧城郭。如出舍利時。


唐靈睿



其先潁川人。陳氏後。流寓於蜀之益昌。家世
事老子。母甞過道觀。乞子歸而夜夢。坐松林下。有七
寶缽。飛自樹巔入口。覺即娠。因不喜葷腥味。及生而
或以進。則母子俱頭痛。莫可療。於是遂悉屏去。八歲
隨二親。詣道觀。道士令習誦步虗詞。面忽出血。一日
遇智勝法師於田間。捉其衣曰。奉佛吾願也。遠追遂
為沙彌於益州勝業寺。盡夏能覆誦大品。隋開皇初
高麗印公。開三論。入京皆依以受業。未幾。還住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暠公居大建昌寺睿從之。閱三年
寺有異學。忘其名。每加害。終弗得。尋徙鄉里之隆寂
寺以避焉。貞觀元年。檀越通州騫禪師盡形資給。聽
眾三百餘人。請常弘演。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夜。三
鼓大風起。有聲高暢若言曰。靈睿法師。來年十月。當
往生南海大國光明山西阿觀世音菩薩所矣。至期。
三日眾見旛華滿寺。晚講罷入房。看讀如常。時或告
以祥瑞事。徐執卷出門立逝。堅植不少傾仆。舁致牀
上。夜半復起。跏趺坐如生。春秋八十三。


唐明度



住并州之石壁寺。平生專以金剛般若經。為
正脩。貞元之季。有鴿巢於簷間。及春產二雛於內寺。
晨鬻度每以哺之輒祝曰。乘我誦經之力。必使有成
也。俄學飛墮地死。旬餘。度夢見二小兒曰。兒本卵生
茲蒙上人迴向功德。轉生人道。自此東去十里。某家
[025-0297a]
者是也。度覺即書之壁。以識之。且以其夢審之往來
者。皆以為信。滿十月乃造其家。果卛二子因使其母
抱之以出呼之鴿兒。遽頷首而笑。


唐僧倫



姓呂氏。衛州汲人。祖宗皆州剌史父詢隋穆
陵太守。初二親。常見梵僧皓首秀眉。二侍持旛擁以
至前曰。願為子。二親即拜之。忽失所在。遂有娠。明年
四月八日夜。四更乃生。異香滿室。猶左右若有二旛
狀。五歲後常睹白光。至老死不變。齊武平九年。時纔
九歲。父𢹂造僧玄統師珉禪師於雲門寺受法二師。
問知其始產之瑞。即為薙落。齊亡。年十六。學四念處
誦法華經。侍玄統東西避難。靡怠。隋開皇初。主上隆
尚佛法。倫年二十三。甞於武陽理律師所。稟聽且半
夏。眾見五色光如車輪。照倫心胸間。訖禮五十三佛
光猶在。更禮二十五佛。然後隱。俄偕方願二師入太
行諸山二十餘年。大業之季天下擾攘。領徒至衛州
仍為偽夏知隆善寺僧任。武德五年。入太行抱犢山
以所業勗來學。貞觀四年。剌史裴萬頃與儕類。請受
菩薩戒。廿三年正月十三日。夜四鼓矣。起而告人曰。
吾得諸法解脫。而天帝遽迎我。竟逝。方殯之際。天極
清朗無雲。而微雨飄洒。眾咸以為異。時年八十五。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五
[025-029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