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5 說孚-明-陶宗儀 (master)


[095-1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九十五上    元 陶宗儀 撰
  食譜韋巨源/
 巨源拜尚書令上燒尾食其家故書中尚有食帳今
 擇竒異者略記
  單籠金乳酥是餅但用獨隔/通籠欲氣隔
  曼陀様夾餅公㕔/爐  巨勝奴酥蜜/寒具
  婆羅門輕高麫籠蒸/ 貴妃紅加味/紅酥
[095-1b]
  七返膏七卷作四花/恐是糕子 金鈴炙酥攬印/脂取真
  御黄王母飯徧縷印脂葢/飯面裝雜味
  通花軟牛腸胎用羊/膏髓 光明蝦炙生蝦則/可用
  生進二十四氣餛飩花形饀料各異/凡二十四種
  生進鴨花湯餅厨典入/内下湯同心生結脯先結後/風乾
  見風消油浴/餅    金銀夾花平截剔蟹細/碎卷
  火燄盞口䭔上言花/下言體 冷蟾兒羮冷蛤/蜊
  唐安餤闘花/    水晶龍鳳糕棗米蒸破/見花乃進
[095-2a]
  雙拌方破餅餅料/花角  玉露團雕酥/
  漢宫棋錢能印/花煮   長生粥進料/
  天花饆饠九鍊/香   賜緋含香糭子蜜淋/
  甜雪蜜爁太/例麫    八方寒食餅用木/範
  素蒸音聲部麫蒸象蓬萊仙/人凡七十字
  白龍臛治鱖/肉    金粟平䭔魚子/
  鳳凰胎雜治/魚白    羊皮花絲長及/尺
  逡巡醬魚羊/體    乳釀魚完進/
[095-2b]
  丁子香淋膾醋别/  葱醋雞入/
  吳興連帶鮓不發/缸  西江料蒸彘/屑
  紅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 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數
  八仙盤剔鵞作/八副   雪嬰兒治蛙豆/莢貼
  仙人臠乳瀹/雞    小天酥鹿雞/參拌
  分裝蒸臘熊存白/  卯羮純兎/
  青涼臛碎封狸肉/夾脂  筯頭春炙活/鶉子
  暖寒花釀驢蒸耿爛/ 水煉犢炙盡火/力
[095-3a]
  五生盤羊豕牛熊/鹿並細治  格食羊肉腸臟纒/豆筴各别
  過門香薄治羣物/入沸油烹  纒花雲夢肉卷鎮/
  紅羅飣膋血/    徧地錦裝鼈羊脂鴨/卵脂副
  蕃體間縷寳相肝盤七/升湯浴繡丸肉糜治/隱卵花
 附謝諷食經中略抄五十三種
  北齊武威王生羊膾 細供没忽羊羮
  急成小餤     飛鸞膾
  咄嗟膾      剔縷雞
[095-3b]
  爽酒十様卷生   龍鬚炙
  千金碎香餅子   花折鵞糕
  修羊寳卷     交加鴨脂
  君子飣      越國公碎金飯
  雲頭對爐餅    剪雲析魚羮
  虞公斷醒酢    魚羊仙料
  紫龍糕      十二香㸃臛
  春香泛湯     滑餅
[095-4a]
  象牙䭔      湯裝浮萍麫
  金裝韭黄艾炙   白消熊
  恬乳花面英    加料鹽花魚屑
  專門膾      拖刀羊皮雅膾
  折筯羮      香翠鶉羮
  朱衣餤      千日醬
  露漿山子羊蒸   加乳腐
  天孫膾      添酥冷白寒具
[095-4b]
  金丸玉莱臛鼈   暗裝籠味
  髙細浮動羊    乾坤奕餅
  乾炙滿天星    含漿餅
  撮高巧裝壇様餅  楊花泛湯糝餅
  天真羊膾     魚膾永加王特封
  烙羊成美公    無憂腊
  藏蟹含春侯二名如/上注 新治月華飯
  連珠起肉
[095-5a]
附張手美家
 閶闔門外通衢有食肆人呼為張手美家水産陸販
 隨需而供每節則專賣一物徧京輻湊號曰澆店偶
 記其名播告四方事口腹者
  元陽臠元日/    油畫明珠上元/油飯
  六一菜人日/    湼槃兜二月/十五
  手裏行厨上已/   冬凌粥寒食/
  指天餕饀四月/八日   如意圓重午/
[095-5b]
  緑荷&KR0694伏日/   辣雞臠二社/飯
  羅㬋羅飯七夕/   玩月羮中秋/
  盂蘭餅餤中元/   米錦重九糕/
  冝盤冬至/     萱草麫臘日/
  法王料斗臈八/
附建康七妙
 金陵士大夫淵藪家家事鼎鐺有七妙
  虀可照面     餛飩湯可注硯
[095-6a]
  餅可映字     飯可打擦擦臺濕
  麫可穿結帶    餅可作勸盞
  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
附花餻員外
 皇建僧舎旁有餻坊主人由此入貲為員外官葢顯
 徳中也都人呼花餻員外因取餻目錄箋之
  滿天星金米/    糝拌夾棗豆/
  金餻縻員外糝外有/花 花截肚内有/花
[095-6b]
  大小虹橋暈子/   木蜜金毛麫棗獅/子也
[095-7a]
  食經謝諷/
北齊武威王生羊膾細供没忽羊羮急成小餤飛鸞膾
咄嗟膾剔縷雞爽酒十様卷生龍鬚炙千金碎香餅子
花折鵞糕脩羊寶卷交加鴨脂君子飣越國公碎金飯
雲頭對爐餅剪雲析魚羮虞公斷醒酢魚羊僊料紫龍
糕十二香㸃臛春香泛湯滑餅象牙䭔湯裝浮萍麵金
裝韭黄艾炙白消熊帖乳花面英加料鹽花魚屑専門
膾拖刀羊皮雅膾折筯羮香翠鶉羮朱衣飯餤露漿山子
[095-7b]
羊羔千日醬加乳腐金丸玉菜臛鼈添酥冷白寒具天
孫膾暗裝籠味髙細浮動羊乾坤夾餅乾炙滿天星含
漿餅撮髙巧裝壇様餅楊花泛湯糝餅天真羊膾魚膾
永加王特封烙羊成美公藏蟹含春侯新治月華飯無
憂腊連珠起肉
 又按食竒如三材九沸具酸楚苗貜炙觾翠搊腴縻
 腱臇鳬蠙臛粔籹寒具炙□蚶子梨&KR2837鱟醬葫精搌
 酒細飄蟹&KR0008蘇膏棊腊鴿臛麻羮杏炙荆餳竿炙羌
[095-8a]
 煮黄醜缹鰌蒸䜴蟁足鼃炙懸熟熊蒸西捭菰首石
 耳見官下記
[095-9a]
  食珍錄虞悰/
劉孝儀曰鄴中鹿尾乃酒殽之最
賀季白有青州蟹黄
同昌公主𫝊有消靈炙紅虬脯宋龜樓子膾仇士良赤
明香脯
韋巨源有單籠金乳酥光明蝦炙
衣冠家有蕭家餛飩庾家糭子韓約能作櫻桃饆饠其
色不變
[095-9b]
煬帝御厨用九飣牙盤食
金陵寒具嚼著驚動十里人
謝諷食畧有十様卷生龍鬚炙千金碎香餅子花無憂
腊連珠起肉
韋琳䱉表詔荅曰省表具知池沼搢紳陂池俊乂穿蒲
入荇肥滑有聞
渾羊設最為珍食置鵞于羊中内實粳肉五味全熟之
謝朓傳有䰿臛湯法
[095-10a]
&KR0008以瓠匏接河源水經宿器中色赤如絳以釀酒芳
味世中所絶
宋明帝有蜜漬鱁鮧
[095-11a]
  膳夫錄鄭望之/
  羊種
羊有二種不可食毛長而黒壯者曰骨䍽白而有角者
曰古羊皆羶臭發病羊之大者不過五十斤奚中所産
者百餘斤
  櫻桃有三種
櫻桃其種有三大而殷者曰吳櫻桃黄而白者曰蠟珠
小而赤者曰水櫻桃食之皆不如蠟珠
[095-11b]
  鯽魚鱠
鱠莫先於鯽魚鯿魴鯛鱸次之鱭魿黄竹五種為下其
他皆強為
  食檄
𢎞君舉食檄有麞肶牛䐑炙鴨䐹魚熊白麞脯糖蠏車

  五生盤
羊兔牛熊鹿並細治
[095-12a]
  王母飯
偏鏤卵脂盖飯面裝雜味
  食品
隋煬有鏤金龍鳯蟹蕭家麥穂生寒消粉辣驕羊玉尖

  八珍
八珍者淳熬 淳母 炮豚擣珍 漬 熬 糝 肝
膋 炮牂盖八法也
[095-12b]
  食次
食次有&KR0008脯㳒羮臛法肺&KR0871法羊盤腸䧳觔法羌煑法
&KR0034羮法䰿臛湯法
  食單
韋僕射巨源有燒尾宴食單
  汴中節食
上元油䭔人日六一菜上已手裏行㕑寒食冬凌四月
八指天餕饀重五如意圓伏日緑荷包子二社辣鷄臠
[095-13a]
中秋翫月羮中元盂蘭餅饀重九米錦臘日萱草麵
  㕑婢
蔡太師京㕑婢數百人庖子亦十五人段丞相有老婢
名膳祖
  牙盤食
御㕑進饌用九飣牙盤食
  名食
衣冠家名食有涼胡突鱠鱧魚臆連蒸麞麞皮索餅上
[095-13b]
牢丸
[095-14a]
  玉食批司膳内人/
偶敗篋中得上每日賜太子玉食批數紙司膳内人所
書也如酒醋白腰子三鮮筍炒鵪子烙潤鳩子㸇石首
魚土步辣羮海鹽蛇鮓煎三色鮓煎卧烏熓湖魚糊炒
田鷄鷄人字焙腰子糊燠鮎魚蝤蛑簽麂膞及浮助酒
蠏江䖴青蝦辣羮燕魚乾㸇闕/魚酒醋蹄酥片生豆腐
百宜羮燥子煠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腦子清汁雜熰
胡魚肚兒辣羮酒炊淮白魚之類嗚呼受天下之奉必
[095-14b]
先天下之憂不然素餐有愧不特是貴家之暴殄畧舉
一二如羊頭簽止取兩翼土步魚止取兩腮以蝤蛑為
簽為餛飩為棖瓮止取兩螯餘悉棄之地謂非貴人食
有取之則曰若輩真狗子也噫其可一日不知菜味哉
又記髙宗幸清河王張俊第供進御筵腊脯一行線肉
條子皂角鋌子蝦腊雲夢把兒肉腊嬭房旋酢金山鹹
豉酒腊肉肉𤓰虀垂手八盤子揀蜂兒下酒十五盞花
炊鵪子荔枝白腰子嬭房簽三脆羮羊舌簽萌牙肚胘
[095-15a]
肫掌簽鵪子闕/肚胘膾鴛鴦煠肚沙魚膾炒沙魚襯湯
鱔魚炒鱟鵞肫掌湯虀螃蠏釀棖嬭房玉蘂羮鮮蝦蹄
子膾南炒鱔洗手蠏鯚魚假蛤蜊五珍膾螃蠏清羮鵪
子水晶膾猪䐗假江&KR2090蝦棖膾蝦魚湯虀水母膾二色
蠒兒羮蛤蜊生血粉羮挿食炒白腰子炙肚胘炙鵪子
脯潤雞潤兎炙炊餅不炙炊餅彎骨厨勸酒十味江&KR2090
&KR1648&KR2090生蝤蜂簽薑醋香螺香螺煠肚薑酸假公權
煨牡蠣牡蠣煠肚蟑蚷煠肚闕/食十盞二十分蓮花鴨
[095-15b]
簽蠒兒羮三珍膾南炒鱔水母膾鵪子羮鯚魚膾三脆
羮洗手蠏煠肚胘對展毎分時果五盤晩食五十分名
件二色蠒兒小頭羮飯肚子羮笑靨兒脯腊雞腊鴨闕/
 如此
[095-16a]
  士大夫食時五觀黄庭堅/
古者君子有飲食之教在鄉黨曲禮而士大夫臨尊俎
則忘之矣故約釋氏法作士君子食時五觀云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此食墾殖收穫舂磑淘汰炊煑乃成用功甚多何況
 屠割生靈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勞家居則食
 父祖心力所營雖是已財亦承餘慶仕宦則食民之
 膏血大不可言
[095-16b]
二忖已徳行全缺應供
 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全此三者則應受此
 供缺則當知愧恥不敢盡味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治心養性先防三過美食則貪惡食則嗔終日食而
 不知食之所從來則癡君子食無求飽離此過也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苦
 五穀五疏以養人魚肉以養老形苦者饑渇為主病
[095-17a]
 四百四病為客病故須食為毉藥以日扶持是故知
 足者舉箸常如服藥
五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先結欵狀然後受食彼君子
 兮不素餐兮此之謂也
[095-18a]
  糖霜譜洪邁/
糖霜之名唐以前無所見自古食蔗者始為蔗漿宋玉
招魂所謂胹鼈包羔有柘漿是也其後為蔗餳孫亮使
黄門就中藏吏取交州獻甘蔗餳是也後又為石蜜南
中八郡志云笮甘蔗汁曝成飴謂之石蜜本草亦云煉
糖和乳為石蜜是也後又為蔗酒唐赤土國用甘蔗作
酒雜以紫𤓰根是也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陁國取熬糖
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榨瀋如其劑色味愈於西域逺甚
[095-18b]
然只是今之沙糖蔗之技盡於此不言作霜然則糖霜
非古也歴世詩人模竒寫異亦無一章一句言之唯東
坡公過金山寺作詩送遂寧僧圖寶云涪江與中泠共
此一味水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黄魯直在戎州作
頌答梓州雍熈長老寄糖霜云逺寄蔗霜知有味勝於
崔子水晶鹽正宗掃地從誰説我舌猶能及鼻尖則遂
寧糖霜見於文字者實始二公甘蔗所在皆植獨福唐
四明畨禺廣漢遂寧有糖冰而遂寧為冠四郡所産甚
[095-19a]
微而顆碎色淺味薄纔比遂之最下者亦皆起於近世
唐大厯中有鄒和尚者始來小溪之繖山教民黄氏以
造霜之法繖山有縣北二十里山前後為蔗田者十之
四糖霜户十之三蔗有四色曰杜蔗曰西蔗曰芀蔗本
草所謂荻蔗也曰紅蔗本草崑崙蔗也紅蔗止堪生噉
芀蔗可作沙糖西蔗可作霜色淺土人不甚貴杜蔗紫
嫩味極厚専用作霜凡蔗最困地力今年為蔗田者明
年改種五穀以息之霜户器用曰蔗削曰蔗鎌曰蔗凳
[095-19b]
曰蔗碾曰榨斗曰榨牀曰漆甕各有制度凡霜一甕中
品色亦自不同堆疊如假山者為上團枝次之甕鑑次
之小顆塊次之沙脚為下紫為上深琥珀次之淺黄又
次之淺白為下宣和初王黼創應奉司遂寧常貢外嵗
别進數千斤是時所産益竒墻壁或方寸應奉司罷乃
不再見當時因之大擾敗本業者居半乆而未復遂寧
王灼作糖霜譜七篇且載其説予采取之以廣聞見
[095-20a]
  中饋錄吳氏/
 脯鮓
  蟹生
用生蟹刴碎以麻油先熬熟冷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
末水薑胡椒俱為末再加葱鹽醋共十味入蟹内拌勻
即時可食
  炙魚
鱭魚新出水者治浄炭上十分炙乾收藏一法以鱭魚
[095-20b]
去頭尾切作段用油炙熟每服用箬間盛瓦礶内泥封
  水醃魚
臘中鯉魚切大塊拭乾一斤用炒鹽四兩擦過淹一宿
洗浄㫰乾再用鹽二兩糟一斤拌勻入瓮紙箬泥封塗
  肉鮓
生燒猪羊腿精批作片以刀背勻搥三兩次切作塊子
沸湯隨漉出用布内扭乾每一斤入好醋一盞鹽四錢
椒油草果砂仁各少許供饌亦珍美
[095-21a]
  𤓰虀
醬𤓰生薑葱白淡笋乾或茭白鰕米雞胸肉各等分切
作長條絲兒香油炒過供之
  算條巴子
猪肉精肥各另切作三寸長各如算子様以砂糖花椒
末宿砂末調和得所拌勻晒乾蒸熟
  爐焙雞
用雞一隻水煮八分熟刴作小塊鍋内放油少許燒熱
[095-21b]
放雞在内略炒以錠子或椀葢定燒及熱醋酒相半入
鹽少許烹之候乾再烹如此數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蒸鰣魚
鰣魚去腸不去鱗用布拭去血水放盪鑼内以花椒砂
仁醬擂碎水酒葱拌勻其味和蒸去鱗供食
  夏月醃肉法
用炒過熱鹽擦肉令軟勻下缸内石壓一夜掛起見水
痕即以大石壓乾掛當風處不敗
[095-22a]
  風魚法
用青魚鯉魚破去腸胃每斤用鹽四五錢醃七日取起
洗浄拭乾腮下切一刀將川椒茴香加炒鹽擦入腮内
并腹裏外以紙包裹外用麻皮扎成一箇挂于當風之
處腹内入料多些方妙
  肉生法
用精肉切細薄片子醬油洗浄入火燒紅鍋爆炒去血
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絲再加醬𤓰糟蘿蔔大蒜砂仁
[095-22b]
草果花椒橘絲香油拌炒肉絲臨食加醋和勻食之甚

  魚醬法
用魚一斤切碎洗浄後炒鹽三兩花椒一錢茴香一錢
乾姜一錢神麯二錢紅麯五錢加酒和勻拌魚肉入磁
瓶封好十日可用吃時加葱花少許
  糟猪頭蹄𤓰法
用猪頭蹄𤓰煮爛去骨布包攤開大石壓匾實落一宿
[095-23a]
糟用甚佳
  酒醃蝦法
用大蝦不見水洗剪去鬚尾毎斤用鹽五錢淹半日瀝
乾入瓶中蝦一層放椒三十粒以椒多為妙或用椒拌
蝦裝入瓶中亦妙裝完毎斤用鹽三兩好酒化開澆入
瓶内封好泥頭春秋五七日即好吃冬月十日方好
  蟶鮓
蟶一斤鹽一兩醃一伏時再洗浄控乾布包石壓加熟
[095-23b]
油五錢薑橘絲五錢鹽一錢葱絲五分酒一大盞飯糝
一合磨米拌勻入瓶泥封十日可供魚鮓同
  醉蟹
香油入醬油内亦可乆留不砂加糟醋酒醬各一碗蟹
多加鹽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鹽二碗醉蟹亦妙
  晒蝦不變紅色
蝦用鹽炒熟盛籮内用井水淋洗去鹽晒乾色紅不變
  煮魚法
[095-24a]
凡煮河魚先下水下燒則骨酥江海魚先調滚汁下鍋
則骨堅也
  煮蟹青色蛤蜊脱丁
用柿蒂三五個同蟹煮色青後用枇杷核内仁同蛤蜊
煮脱丁
  造肉醬
精肉四斤去筋骨醬一斤八兩研細鹽四兩葱白細切
一碗川椒茴香陳皮各五六錢用酒拌各粉并肉如稠
[095-24b]
粥入罈封固晒烈日中十餘日開看乾再加酒淡再加
鹽又封以泥晒之
  黄雀鮓
毎隻治浄用酒洗拭乾不犯水用麥黄紅麯鹽椒葱絲
嘗味和為止却將雀入匾罈内鋪一層上料一層裝實
以箬葢篾片芊定候滷出傾去加酒浸密封乆用
  治食有法
洗猪肚用麵洗猪臟用砂糖不氣 煮笋入薄荷少加
[095-25a]
鹽或以灰則不蘝 糟蟹罈上加皂角半錠可留乆洗
魚滴生油一二㸃則無涎煮魚下末香不腥 煮鵞下
櫻桃葉數片易軟 煮陳臘肉將熟取燒紅炭投數塊
入鍋内則不油蘞氣 煮諸般肉封鍋口用楮實子一
二粒同煮易爛又香 夏月肉單用醋煮可留十日
麵不宜生水過用滚湯停冷食之 燒肉忌桑柴火
醬蟹糟蟹忌燈照則沙 酒酸用小豆一升炒焦袋盛
入酒罈中則好 染坊瀝過淡灰晒乾用以包藏生黄
[095-25b]
瓜茄子至冬月可食 用松毛包藏橘子三四月不乾
菉豆藏橘亦可
 製蔬
  配鹽瓜菽
老瓜嫩茄合五十斤每斤用浄鹽二兩半先用半兩醃
瓜茄一宿出水次用橘皮五斤新紫蘇連根三斤生薑
絲三斤去皮杏仁二斤桂花四兩甘草二兩黄豆一斗
煮酒五斤同拌入瓮合滿捺實箬五層竹片捺定箬裹
[095-26a]
泥封晒日中兩月取出入大椒半斤茴香砂仁各半斤
勻晾晒在日内發熱乃酥美黄豆須揀大者煮爛以麩
皮罨熱去麩皮浄用
  糖蒸茄
牛妳茄嫩而大者不去蒂直切成六稜毎五十斤用鹽
一兩拌勻下湯焯令變色瀝乾用薄荷茴香末夾在内
砂糖三斤醋半鍾浸三宿晒乾還滷直至滷盡茄乾壓
匾收藏之
[095-26b]
  釀瓜
青瓜堅老而大者切作兩片去穰略用鹽出其水生薑
陳皮薄荷紫蘇俱切作絲茴香炒砂仁砂糖拌勻入瓜
内用線扎定成個入醬缸内五六日取出連𤓰晒乾收
貯切碎了晒
  蒜瓜
秋間小黄瓜一斤石灰白礬湯焯過控乾鹽半兩醃一
宿又鹽半兩剝大蒜瓣三兩搗為泥與𤓰拌勻傾入醃
[095-27a]
下水中熬好酒醋浸着涼處頓放冬瓜茄子同法
  三煮𤓰
青瓜堅老者切作兩片毎一斤用鹽半兩醬一兩紫蘇
甘草少許醃伏時連滷夜煮日晒凡三次煮後晒至雨
天留甑上蒸之晒乾收貯
  蒜苗乾
蒜苗切寸段一斤鹽一兩醃出臭水略晾乾拌醬糖少
許蒸熟晒乾收藏
[095-27b]
  藏芥
芥菜肥者不犯水晒至六七分乾去葉每斤鹽四兩醃
一宿取出毎莖扎成小把置小瓶中倒瀝盡其水并煎
醃出水同煎取清汁待冷入瓶封固夏月食
  芥辣
二年陳芥子碾細氷調納實椀内韌紙封固沸湯三五
次泡出黄水覆冷地上頃後有氣入淡醋解開布濾去

[095-28a]
  醬佛手香櫞梨子
梨子帶皮入醬缸内乆而不壊香櫞去穰醬皮佛手全
醬新橘皮石花麵筋皆可醬食其味更佳
  糟茄子法
五茄六糟鹽十七更加河水甜如蜜 茄子五斤糟六
斤鹽十七兩河水兩三碗拌糟其茄味自甜此藏茄法
也非暴用者
  糟蘿蔔方
[095-28b]
蘿蔔一斤鹽三兩以蘿蔔不要見水揩浄帶須半根晒
乾糟與鹽拌過少入蘿蔔又拌過入甕此方非暴喫者
  糟薑方
薑一斤糟一斤鹽五兩揀社日前可糟不要見水不可
損了薑皮用乾布擦去泥晒半乾後糟鹽拌之入甕
  做蒜苗方
苗用些少鹽醃一宿晾乾湯焯過又晾乾以甘草湯拌
過上甑蒸之晒乾入甕
[095-29a]
  三和菜
淡醋一分酒一分水一分鹽甘草調和其味得所煎滚
下菜苗絲橘皮絲各少許白芷一二小片糝菜上重湯
頓勿令開至熟食之
  暴虀
菘菜嫩莖湯焯半熟紐乾切作碎段少加油略炒過入
器内加醋些少停少頃食之
取紅細胡蘿蔔切片同切芥菜入醋略醃片時食之甚
[095-29b]
脆仍用鹽些少大小茴香薑橘皮絲同醋共拌醃食
  胡蘿蔔鮓
切作片子滚湯略焯控乾入少許葱花大小茴香薑橘
絲花椒末紅麯研爛同鹽拌勻醃一時食之
  又方
白蘿蔔茭白生切笋煮熟三物俱同此法作鮓可供食
  蒜菜
用嫩白蒜菜切寸段毎十斤用炒鹽四兩每醋一碗水
[095-30a]
二碗浸菜於瓮内
  淡茄乾方
用大茄洗浄鍋内煮過不要見水擘開用石壓乾趂日
色晴先把瓦晒熱攤茄子於瓦上以乾為度藏至正二
月内和物勻食其味如新茄之味
  盤醬𤓰茄法
黄子一斤瓜一斤鹽四兩將瓜擦原醃瓜水拌勻醬黄
毎日盤二次七七四十九日入罈
[095-30b]
  乾閉瓮菜
菜十斤炒鹽四十兩用缸醃菜一皮菜一皮鹽醃三日
取起菜入盆内揉一次將另過一缸鹽瀂收起聴用又
過三日又將菜取起又揉一次將菜另過一缸留鹽汁
聴用如此九遍完入瓮内一層菜上洒花椒小茴香一
層又裝菜如此𦂳𦂳實實裝好將前留起菜瀂毎罈洨
三碗泥起過年可吃
  撒拌和菜
[095-31a]
將麻油入花椒先時熬一二滚收起臨用時將油倒一
碗入醬油醋白糖些少調和得法安起凡物用油拌的
即倒上些少拌吃絶妙如拌白菜豆芽水芹須將菜入
滚水焯熟入清水漂着臨用時榨乾拌油方吃菜色青
翠不黒又脆可口
  蒸乾菜
將大窠好菜擇洗浄乾入沸湯内焯五六分熟晒乾用
鹽醬蒔蘿花椒砂糖橘皮同煮極熟又晒乾并蒸片時
[095-31b]
以磁器收貯用時着香油沖揉微用醋飯上蒸食
  鵪鶉茄
揀嫩茄切作細縷沸湯焯過控乾用鹽醬花椒蒔蘿茴
香甘草陳皮杏仁紅豆研細末拌勻晒乾蒸過收之用
時以滚湯泡軟蘸香油煠之
  食香瓜茄
不拘多少切作棊子毎斤用鹽八錢食香同瓜拌勻於
缸内醃一二日取出控乾日晒晩復入滷水内次日又
[095-32a]
取出晒凡經三次勿令太乾裝入罈内用
  糟瓜茄
瓜茄等物毎五斤鹽十兩和糟拌勻用銅錢五十文逐
層鋪上經十日取錢不用别換糟入瓶收乆翠色如新
  茭白鮓
鮮茭切作片子焯過控乾以細葱絲蒔蘿茴香花椒紅
麯研爛并鹽拌勻同醃一時食藕梢鮓同此造法
  糖醋茄
[095-32b]
取新嫩茄切三角塊沸湯漉過布包榨乾鹽醃一宿晒
乾用薑絲紫蘇拌勻煎滚糖醋潑浸收入磁器内瓜同
此法
  蒜冬瓜
揀大者去皮穰切如一指濶以白礬石灰煎湯焯過漉
出控乾毎斤用鹽二兩蒜瓣三兩搗碎同冬𤓰裝入磁
器添以熬過好醋浸之
  醃鹽韭法
[095-33a]
霜前揀肥韭無黄梢者擇浄洗控乾於磁盆内鋪韭一
層糝鹽一層候鹽韭勻鋪盡為度醃一二宿翻數次裝
入磁器内用原滷加香油少許尤妙
  造榖菜法
用春不老菜臺去葉洗浄切碎如錢眼子大晒乾水氣
勿令太乾以薑絲炒黄豆大毎菜一斤用鹽一兩入食
香相停揉回滷性裝入礶内候熟隨用
  黄芽菜
[095-33b]
將白菜割去梗葉止留菜心離地二寸許以糞土壅平
用大缸覆之缸外以土密壅勿令透氣半月後取食其
味最佳
  倒纛菜
毎菜一百斤用鹽五十兩醃了入罈裝實用鹽瀂調毛
灰如乾麵糊口上攤過封好不必草塞用芥菜不要落
水晾乾軟了用滚湯一焯就起笟籬撈在篩子内晾冷
將焯菜湯晾冷將篩子内菜用鬆鹽些少撒拌入瓶後
[095-34a]
加晾冷菜瀂澆上包好安頓冷地上
  笋鮓
春間取嫩笋剝浄去老頭切作四分大一寸長塊上籠
蒸熟以布包裹榨作極乾投於器中下油用製造與麩
鮓同
  晒淡笋乾
鮮笋猫耳頭不拘多少去皮切片條沸湯焯過晒乾收
貯用時米泔水浸軟色白如銀鹽湯焯即醃笋矣
[095-34b]
  酒豆豉方
黄子一斗五升篩去麵令浄茄五斤𤓰十二斤薑觔十
四兩橘絲隨放小茴香一升炒鹽四斤六兩青椒一斤
一處拌入瓮中捺實傾金華酒或酒娘醃過各物兩寸
許紙箬札縳泥封露四十九日罈上寫東西字記號輪
晒日滿傾大盆内晒乾為度以黄草布罩著
  水豆豉法
好黄子十斤好鹽四十兩金華甜酒十碗先日用滚湯
[095-35a]
二十碗充調鹽作瀂留冷定清聴用將黄子下缸入酒
入鹽水晒四十九日完方下大小茴香各一/兩草果五錢/
官桂五錢/木香三錢/陳皮絲一兩/花椒一兩/乾薑絲半/
斤/杏仁一斤/各料和入缸内又晒又打二日將罈裝起
隔年吃方好蘸肉吃更妙
  紅鹽豆
先將鹽霜梅一個安在鍋底下淘浄大粒青豆葢梅又
將豆中作一窝下鹽在内用蘇木煎水入白礬些少沿
[095-35b]
鍋四邊澆下平豆為度用火燒乾豆熟鹽又不泛而紅
  蒜梅
青硬梅子二斤大蒜一斤或囊剝浄炒鹽三兩酌量水
煎湯停冷浸之候五十日後滷水將變色傾出再煎其
水停冷浸之入瓶至七月後食梅無酸味蒜無葷氣也
 甜食
  炒麵方
白麵要重羅三次將入大鍋内以木爬炒得大熟上卓
[095-36a]
古轤槌碾細再羅一次方好做甜食凡用酥油須要新
鮮如陳了不堪用矣
  麵和油法
不拘斤兩用小鍋糖滷用二杓隨意多少酥油下小鍋
煎過細布濾浄用生麵隨手下不稀不稠用小爬兒炒
至麵熟方好 先將糖滷熬得有絲棍蘸起視之可斟
酌傾入油麵鍋内打勻掇起鍋乗熱撥在案上捍開切
象眼塊
[095-36b]
  雪花酥
油下小鍋化開濾過將炒麵隨手下攪勻不稀不稠掇
離火洒白糖末下在炒麵内攪勻和成一處上案捍開
切象眼塊
  洒孛你方
用熬麽古料熬成不用核桃舀上案攤開用江米末圍
定銅圈印之即是洒孛你切象牙者即名白糖塊
  酥餅方
[095-37a]
油酥四兩蜜一兩白麵一斤捜成劑入印作餅上爐或
用猪油亦可蜜用二兩尤好
  油&KR2410兒方
麵捜劑包餡作&KR2410兒油煎熟餡同肉餅法
  酥兒印方
用生麵攙豆粉同和用手捍成條如筯頭大切二分長
逐箇用小梳掠印齒花收起用酥油鍋内煠熟漏杓撈
起來熱洒白沙糖細末拌之
[095-37b]
  五香糕方
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實乾一分人參白术茯苓
砂仁總一分磨極細篩過用白沙糖滚湯拌勻上甑
  煮沙團方
沙糖入赤豆或菉豆煮成一團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
團蒸或滚湯内煮亦可
  粽子法
用糯米淘浄夾棗栗柿乾銀杏赤豆以茭葉或箬葉裹
[095-38a]
之一法以艾葉浸米裹謂之艾香粽子
  玉灌肺方
真粉油餅芝蔴松子胡桃茴香六味拌和成捲入甑蒸
熟切作塊子供食美甚不用油入各物粉或麵同拌蒸
亦妙
  餛飩方
白麵一斤鹽三錢和如落索麵更頻入水捜和為餅劑
少頃操百遍&KR0008為小塊捍開菉豆粉為&KR0008四邊要薄入
[095-38b]
餡其皮堅
  水滑麵方
用十分白麵揉捜成劑一斤作十數塊放在水内候其
麵性發得十分滿足逐塊抽拽下湯煮熟抽拽得濶薄
乃好麻膩杏仁膩醎笋乾醬瓜糟茄薑醃韮黄瓜絲作
虀頭或加煎肉尤妙
  糖薄脆法
白糖一斤四兩清油一斤四兩水二碗白麵五斤加酥
[095-39a]
油椒鹽水少許捜和成劑捍薄如酒鍾口大上用去皮
芝蔴撒勻入爐燒熟食之香脆
  糖榧方
白麵入酵待發滚湯捜成劑切作榧子様下十分滚油
煠過取出糖麵内纒之其纒糖與麵對和成劑
[095-40a]
  刀劍錄陶𢎞景/
 夫刀劍之由出已乆矣前王後帝莫不鑄之但以小
 事記注者不甚詳錄遂使精竒挺異空成湮没慨然
 有想遂為記云
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以庚戍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
九寸後藏之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
為星辰背記山川日月
啟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嵗在辛夘三月春鑄一銅劍
[095-40b]
上有八方面長三尺二寸頭方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嵗次甲辰採牛首山鐵鑄
一劍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
殷大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嵗次甲子鑄一劍長二
尺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嵗次戊午鑄一劍長三尺
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周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嵗次壬午鑄五劍各
[095-41a]
投五嶽銘曰鎮嶽尚方古文篆書長五尺
簡王夷在位十四年以元年嵗次癸酉鑄一劍長三尺
銘曰駿大篆書
秦昭王稷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嵗次丙午鑄一劍長
三尺銘曰誡大篆書
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嵗次丁巳採北祗銅鑄
二劍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埋在阿房宫閣下一在
觀臺下長三尺六寸
[095-41b]
前漢劉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
鐵劍長三尺銘曰赤霄大篆書及貴常服之此即斬蛇
劍也
文帝恒在位二十三年以初元十六年嵗次庚午鑄三
劍長三尺六寸銘曰神龜多刻龜形以應大横之兆帝
崩命入𤣥武宫
武帝徹在位五十四年以元光五年嵗次乙巳鑄八劍
長三尺六寸銘曰八服小篆書嵩恒霍華大山五嶽皆
[095-42a]
埋之
宣帝詢在位二十五年以本始四年鑄二劍長三尺一
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皆小篆書
平帝衎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嵗次辛酉掘得一劍上
有帝名因服之大篆書
王莽在偽位十七年以建國五年嵗次庚午造威斗及
神劍皆練五色石為之銘曰神勝萬里伏小篆書長三
尺六寸
[095-42b]
更始劉聖公在偽位二年自造一劍銘曰更國小篆書
後漢光武秀在位三十三年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一
劍文曰秀霸小篆書帝常服之
明帝莊在位十八年以永平元年嵗次戊午鑄一劍上
作龍形沈之于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章帝炟在位十三年以建初八年鑄一金劍令投于伊
水中以厭人膝之怪𢎞景按水經云伊水有一物如人
膝頭有𤓰人浴輒没不復出
[095-43a]
安帝祜在位十九年以元初六年鑄一劍藏峨眉山疑
山王也
順帝保在位十九年以永建元年鑄一劍長三尺四寸
銘曰安漢小篆書後改年號
靈帝宏在位二十二年以建寧三年鑄四劍文曰中興
一劍無故自失並小篆書
魏武帝曹操以建安二十年于幽谷得一劍長三尺六
寸上有金字銘曰孟徳王常服之
[095-43b]
齊王芳以正始六年鑄一劍常服之無故自失但有空
匣如故後有禪代之事兆始于此尋為司馬氏所廢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嵗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
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
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雲長一與張飛一與趙雲
並是亮書皆作風角處所有令稱元造刀五萬口皆連
環及刃口列七十二鍊柄中通之兼有二字房子容曰
唐人尚書郎李章武本名方古貞元季年為東平帥李
[095-44a]
師古判官因理第掘得一劍上有章武字方古博物亞
張茂先亦曰蜀相諸葛孔明所佩劍也乃改名師古為
奏請為章武焉蓋蜀主八劍之一也
後主禪延熈二年造一大劍長一丈二尺鎮劍口山往
往人見光輝後人求之不獲
吳王孫權以黄武五年採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
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越炭作之文曰大吳
小篆書又赤烏年中有人得淮陰侯韓信劍帝以賜周
[095-44b]

孫亮以建興二年鑄一劍文曰流光小篆書
孫皓以建衡元年鑄一劍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晉武帝司馬炎以咸寧元年造八千口刀銘曰司馬
懐帝熾以永嘉元年造一劍長五尺銘曰步光小篆書
成帝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銘曰興國
穆帝𥅆以永和五年于房山造五口劍銘曰五方單符
隸書
[095-45a]
孝武帝昌明以大元元年于華山頂埋一劍銘曰神劍
隸書
宋武帝劉裕以永初元年鑄一刀銘其背曰定國小篆
書長四尺後入于梁
少帝義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銘曰五色小篆書
後廢帝昱以元徽二年于蔣山頂造一劍銘曰永昌篆

順帝準以昇明元年掘得一刀銘曰上血其刀照一室
[095-45b]
帝竒之至二年七月帝使楊玉候織女玉候女不得懼
死用以弑帝果如銘故知吉凶其徵先見矣
齊髙帝蕭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銘曰定業長五尺
篆書自制之
明帝鸞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銘曰朝儀長四尺小篆書
梁武帝蕭衍以天監二年即位至普通中嵗在庚子命
𢎞景造神劍十三口用金銀銅鐵錫五色合為之長短
各依劍術法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並小篆書
[095-46a]
  諸小國刀劍總在此
前趙劉淵以元熈二年造一刀長三尺九寸文曰滅賊
隸書
後趙石勒以建平二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萬人頭
尖長三尺六寸銘曰建平隸書勒未貴時耕地得一刀
銘曰石氏昌篆書
石季龍以建武十四年造一刀長五尺銘曰皇帝石氏
隸書
[095-46b]
後蜀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騰馬隸書
前涼張寔造刀百口無故刀盡失文曰霸
後魏昭成帝拓跋犍以建國元年于赤冶城鑄刺刀十
口金鏤赤冶字
道武帝珪以登國元年于嵩阿鑄一劍銘曰鎮山隸書
明元帝嗣以泰常元年造一劍長四尺銘背曰泰常至
真君元年有道士繼天師白為帝造劍長三尺六寸隸
書因改元真君
[095-47a]
宣武帝恪以景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白鹿隸

前秦苻堅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工銘曰神術隸

前燕慕容雋以元璽元年造二十八口刀銘曰二十八
將隸書
後燕慕容垂以建興元年造二刀長七尺一雄一雌隸
書若别處之則鳴
[095-47b]
後秦姚萇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銘曰中山長三尺七寸
隸書
西秦乞伏國仁以建義三年造一刀銘曰建義隸書
後涼吕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銘背曰麟嘉長三尺六

南涼禿髮烏孤以太初三年造一刀狹小長二尺五寸
青色匠人曰當作之時夢見一人被朱服云吾是太一
神來看汝作云此刀有獻必鳴後落突厥可汗所有也
[095-48a]
南燕慕容𤣥明以建平元年作刀四口文曰建平隸書
西凉李暠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銘曰百勝隸書
北涼沮渠蒙遜以永安三年造刀百口銘曰永安隸書
夏州赫連勃勃以龍昇二年造五口刀背刃有龍雀環
兼金鏤作一龍形長三尺九寸銘曰古之利器吳楚湛
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可以懐逺可以柔邇如風靡草
威服九區宋王劉裕破長安得此刀後入于梁
  吳將刀
[095-48b]
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盪冦將軍字八分書
蔣欽拜列郡司馬造一刀文曰司馬隸書
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董元成少果勇自打鐵作一刀後討黄祖于蒙衝河元
成引刀斷衝頭為二流拜大司馬號斷蒙刀
潘文拜偏將軍為取荆州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
固陵
朱理君少受征討黄武中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
[095-49a]
文曰安國
雲長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都山鐵為二刀銘曰
萬人及後敗惜此刀投之水中
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鍊赤朱山鐵為一刀銘曰新
亭侯蜀大將也後被范強殺強將此刀入于吳
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頭刀不拔而
去行人莫測
黄忠漢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于漢中擊夏侯軍
[095-49b]
一日之中手刃百數
  魏將刀
鍾㑹克蜀于成都土中得一刀文曰太一㑹死入帳下
王伯昇伯昇後渡江刀遂飛入水
鄧艾年十二曽讀陳太丘碑碑下掘得一刀黒如漆長
三尺餘刀上常有氣凄凄然時人以為神物
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隠起作山雲文斸
玉如泥及卓貴示五官郎將蔡邕邕曰此項羽之刀也
[095-50a]
袁紹在黎陽夢有一神授一寶刀及覺果在卧所銘曰
思召紹解之曰思召紹字也
郭維于太原得一刀文曰宜為將後遂為將軍及與蜀
將戰敗失此刀
王雙曽于市中買得一刀賣人曰得之者貴因不見雙
後佩之為魏將後與曹真一刀換也
 
 
[095-50b]
 
 
 
 
 
 
 
 説郛卷九十五上
[095-51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九十五不    元 陶宗儀 撰
  洞天清錄趙希鵠/
唐張彦逺作閒居受用至首載齋閣應用而傍及醖醢
脯羞之屬噫是乃大老姥總督米鹽細務者之為誰謂
君子受用如斯而已乎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而風雨
憂愁輒居三分之二其間得閑者纔三之一分耳況知
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於百一之中又多以聲色
[095-51b]
為受用殊不知吾輩自有樂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
不在聲嘗見前輩諸老先生多畜法書名畫古琴舊硯
良以是物明忩浄几羅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
映時取古人妙迹以觀鳥篆蝸書竒峰逺水摩娑鐘鼎
親見商周端硯湧巖泉焦桐鳴玉佩不居人世所謂受
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是境也閬苑瑤池未必是過人
鮮之知良可悲也余故彚萃古琴研古鐘鼎而次凡十
門辨訂是否以貽清修好古塵外之客名曰洞天清錄
[095-52a]
若香茶紙墨之屬既譜載而已謬誤者兹不復贅觀者
宜自求之開封趙希鵠序
  古琴辨
   斷紋
古琴以斷紋為證琴不歴五百嵗不斷愈乆則斷愈多
然斷有數等有蛇腹斷有紋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
二寸節節相似如蛇腹下紋有細紋斷如髮千百條亦
停勻多在琴之兩傍而近岳處則無之有面與底皆斷
[095-52b]
者又有梅花斷其紋如梅花頭此為極古非千餘載不
能有也葢漆器無斷紋而琴獨有之者盖他器用布漆
琴則不用它器安閒而琴日夜為絃所激又嵗乆桐腐
而漆相離破斷紋隠處雖腐磨礪至再重加光漆其紋
愈見然真斷紋如劒鋒偽則否
   偽斷紋
偽作者用信州薄連紙光漆一層於上加灰紙斷則有
紋或於冬日以猛火烘琴極熱用雪罨激烈之或用小
[095-53a]
刀刻畫于上雖可眩俗眼然決無劒鋒亦易辨
   古琴様制
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様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為之並
無肩腰惟加岳亦無焦尾安焦尾處則横嵌堅木以承
絃而夫子列子様亦皆肩垂而濶非若今聳而狹也惟
此二様乃合古制近世雲和様於岳之外刻作雲頭捲
而下通身如壺瓶此或以夫子様周徧皆作竹節形名
竹節様其異様不一皆非古制又於第四絃下安徽以
[095-53b]
求異曰此外國琴尤可笑也
   古琴隂陽材
古琴隂陽材者葢桐木而陽日照者為陽不面日者為
隂如不信但取新舊桐木置之水上陽面浮之隂必沈
雖反復之再三不易也更有一驗古今琴士所未嘗言
陽材琴旦濁而暮清晴濁而雨清隂材琴旦清而暮濁
晴清而雨濁此乃靈物與造化同機緘非他物比也
   取古材造琴
[095-54a]
古琴最難得於精金美玉得古材者命良工旋製之斯
可矣自昔論擇材者曰紙甑水槽木魚鼔腔敗棺古梁
柱榱桷然梁柱恐為重物壓損紋理敗棺少用桐木紙
甑水槽患其薄而受濕氣太多惟木魚鼔腔晨夕近鐘
皷為金聲所入最為良材然亦有敲損之患别有擇材
往監今陳述之云昔吳錢忠懿王能琴遣使以亷訪為
名而實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聞瀑布聲正
在簷外晨起視之瀑下淙石處正對一屋柱而柱且向
[095-54b]
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則良琴處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
也即賂寺僧易之取陽面二琴材馳驛以聞乞俟一年
斵成獻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絶遂為曠代之寶後錢
氏納土太宗朝二琴歸御府南渡初流轉至霅州葉夢
得上云此乃擇材之良法大抵桐材既堅而又歴千餘
年木液已盡復多風日吹曝之金石水聲感入之所處
在空曠清幽蕭散之地而不聞塵凡喧雜之聲取以制
琴烏得不與造化同妙以此觀之安琴之室亦當如是
[095-55a]
不宜近塵穢婦女喧雜之地也
   製琴不當用俗工
工人供斤削之役若繩墨尺寸厚薄方圓必善琴髙士
主之仍不得促辦毎一事如槽腹琴面之類一事畢方
治一事必相度審思之既斵削去則不復可増度造一
琴并漆必三月或半年方辦合底面必用膠漆如皮紙
厚合訖置琴於卓上横厚木於卓下夾車以篾絲縛之
依法匣訖候一月方解㡳灰必雜以金銅細屑或磁器
[095-55b]
屑薄如連紙候極乾再上一次面灰用極細骨灰如薄
連紙止一上並一月方乾面上糙漆僅取遮灰光漆糙
底灰漆差厚無害又徽者繩也準繩墨以定聲尤宜留
意豈俗工所能哉製造之法諸琴書備載宜擇其善者
㕘用之
   擇琴不必泥名
今人見琴池洺中有雷文張越字便以為至寶殊不知
雷張皆開元天寶時人去今能幾何若得古材依法留
[095-56a]
心斵之雷張未必過也惟求其是而已矣
   製琴不必求竒
湖南有范氏曽守土號范連州自能斵琴今有一琴在
折彦質㕘政家其琴面乃用方二三寸許小桐木片以
膠漆輳成之名曰百衲彈之則與尋常低下琴無異此
何益哉木不成段聲必不應又為漆所礙其窒塞可知
折氏至今寶之尤可笑今人或以琴材短不及或自岳
之外别用桐木接之亦不可也
[095-56b]
   古琴色
古琴漆色歴年既乆漆光退盡惟黯黯如海舶所貨烏
木此最竒古而或者以其無光磨而再漆之不惟頓失
古意且滯琴之聲此大戒也
   純陽琴
底面俱用桐謂之純陽琴古無此製近世為之取其暮
夜隂雨之際聲不沈黙必不能達逺盖聲不實也
   擇琴底
[095-57a]
今人多擇面不擇㡳縱依法製之琴亦不清盖面以取
聲底以匱聲底木不堅聲必散逸法當取五七百年舊
梓木鋸開以指甲搯之堅不可入者方是
   桐木不宜太鬆
桐木太鬆而理疎琴聲多泛而虛宜擇𦂳實而紋理條
條如絲線細密條達不邪曲者此十分良材亦以搯不
入為竒其搯得入而麄疎柔脆者多是花桐乃今用作
漆器胎素者非梧桐也今人多誤用之
[095-57b]
   桐木紫色
桐木年乆木液去盡紫色透裏全無白色更加細密方
稱良材
   燻爆琴材
古人以桐梓乆浸水中又取以懸竈上或吹曝以風日
百種用意終不如自然者葢萬物在天地間必歴年多
然後受隂陽氣足而成材自壯而衰衰而老老而死隂
陽之氣去盡然後反本還元復與太虛同體其竒好處
[095-58a]
乃與造化同功此豈人力所能致哉豈吹曝所能成哉
   桐木多等
有梧桐生子如簸箕有花桐春來開花如玉簮而㣲紅
號折桐花青櫻桐其實頗堪以醡油有刺桐其木身皆
生刺大如釘鍖音/斟
   梓木多等
有楸梓鋸開色㣲紫黒用以為琴底者也有黄心梓其
理正類櫧木而極細黄白不堪若作器用難朽非琴材
[095-58b]
也漆木亦類梓葢取其漆液堅凝古人亦以為材料須
不經取漆而老大者方可用
   琴腹
製琴腹宜安鳯足處須小阨之過足則復寛之葢聲過
阨則不直達過阨寛則復悠揚而出所以韻長乃唐雷
文秘法此論琴腹横廣也面底皆然於阨處穿鑿足
   琴足
琴足宜用棗心黄楊及烏木葢取其堅實足之下須令
[095-59a]
平如鐵切忌尖與凹足之柄與琴之鑿必小大相當毋
差毫釐若柄小而以紙副之琴聲必泛岳軫焦尾亦宜
用此三等木切不可以金玉犀象為飾多誨盜併為琴
害矣
   雷張槽腹法
雷張製槽腹有妙訣於琴底悉窪微令如仰瓦葢謂於
龍池鳯沼之絃微令有唇餘處悉窪之正如今銅錢之
背穿眼處有絃凸起令聲有闗閉既取其面底若如瓦
[095-59b]
相合而池沼之唇又闗閉不直達故聲有所匱而不散
豈論琴腹堅深也余嘗見畢文簡公張越琴於池沼間
以指探之果如此
   琴受土氣
古之愛琴者殁則戒子孫藏之塚間或有用石匣者復
出而為世用多是聲沈闇闇然葢以受土氣多濕氣勝
耳法當用大甑蒸之以去濕氣一蒸未透再多蒸之於
風日處挂曝經月聲復矣
[095-60a]
   浦江古琴
婺州浦江一士大夫家發地得琴長大有斷紋紹興間
獻之御府為巨璫所阻曰此墟墓中物豈宜進御府遂
給還其家至今寶之雖聲帶濁而以作廣陵等大曲彈
愈乆而聲方出此琴若用前蒸曝法當無比矣
   琴面有穿孔
南昌一士家有古琴面上三穿孔然皆不當絃不礙聲
號曰玲瓏玉有達官以千緡市之而去紹興諸暨一士
[095-60b]
大夫家有一穿孔琴亦不當絃今已轉徙他處
   琴案
琴案須作維摩様庻案脚不碍人膝連面髙二尺八寸
可入膝於案下而身向前宜石面為第一次用堅木厚
者為面再三加灰漆亦令厚四脚令壯更平不假坫扱
則與石案無異永州石案面固佳然太薄板須厚一寸
半許乃佳若用木面須二寸以上若得大栢大棗木不
用膠合以漆合之尤妙又見今人作琴桌僅容一琴須
[095-61a]
濶可容四琴長過琴三之一試以案較琴聲便可見琴
案上切不可置香爐雜物於前吳自強雲山集云於案
面作小水槽不必爾也
   琴室
前輩或埋瓮於地上鳴琴此説恐妄傳葢彈琴之室宜
實不宜虛最宜重樓之下葢上有樓板則聲不散其下
空曠清幽則聲透徹若髙堂大厦則聲散小閣密室則
聲不達園囿亭榭尤非所宜若必幽人逸士於髙林大
[095-61b]
木或岩洞石室之下清曠之地更有泉石之勝則琴聲
愈清與廣寒月殿何異
   掛琴
掛琴不宜着壁有土氣惟紙糊格及漆格上當風處為
妙然須無人往來小兒婦女猫犬所不到處當掛時加
袋以障塵匣之則去袋葢袋能引濕氣梅月須早入匣
以厚紙糊縫安樓上隂涼處琴匣之制須低矮窄小僅
可容此琴葢令容受子口仍釘鉸加鎖若令僮僕抱琴
[095-62a]
勿横抱多前遇物觸損雲牙不若於袋上作大襻竪肩
背後則不損然襻須𦂳不可寛
   露下彈琴
露下彈琴而聲不泛葢陽材也若鐘鳴雞唱霜清月皎
以陽琴鼔之聲更清徹隂材則不然
   彈琴盥手
未彈琴先盥手手澤能膩絃損聲夏月尤甚惟早晩差
涼宜弄琴正午炎熱非惟汗汚天氣太燥亦難為絃若
[095-62b]
隂涼處無害
   焚香彈琴
惟取香清而烟少者若濃烟撲鼻大敗佳興當用水沈
蓬萊忌用龍涎篤耨兒女態者
   對花彈琴
彈琴對花惟岩桂江梅茉莉茶䕷薝蔔等香清而色不
艷者方妙若妖紅艷紫非所宜也
   彈琴對月
[095-63a]
夜深人静月明當軒香爇水沈曲彈古調此與羲皇上
人何異但須在一更後三更前盖初更人聲未寂三更
則人倦欲眠矣
   彈琴舞鶴
彈琴舞鶴鶴未必能舞觀者閧然彈者心不専此與觀
優何異誠非君子之事
   臨水彈琴
湍流瀑布凡水之有聲皆不宜彈琴惟澄浄池沼近在
[095-63b]
軒窓或在竹邊林下雅宜對之微風洒然游魚出聴其
樂無涯也
   膝上横琴
春秋二候氣清而和人亦中夜多醒月色臨窓披衣趺
坐横琴膝上時作小操然須指法精熟方可為此
   蚌徽
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貴蚌徽者葢蚌有光采得月光
相射則愈煥發了然分明此正謂對月及膝上横琴設
[095-64a]
若金玉則否今人少知此理然當用海産珠蚌更多光

   道人彈琴
道人彈琴琴不清亦清俗人彈琴琴不濁亦濁而況婦
人女子倡優下賤乎
  古硯辨
世之論硯者皆曰多用歙石盖未知有端溪殊不知歴
代以來皆採端溪至南唐李主時端溪舊坑已竭故不
[095-64b]
得已而取其次歙乃端之次其失一也近時好事者作
硯譜惟分端溪上中下三巖而不知下巖惟有舊坑無
新坑上中二巖則皆有舊新坑於歙亦然其失二也世
之論端溪者惟貴紫色而不知下巖舊坑惟有漆黒青
花二種初未嘗有紫無它未曽觀古硯耳其失三也余
慮世人貴耳鑒而無心賞故述古硯辨惟説端歙二溪
而不它及盖端歙或強以為硯寧不羞見子墨客卿乎
是説非老於用硯者其孰能知之
[095-65a]
   端溪下岩舊坑
端溪下巖舊坑卵石黒如漆細潤如玉扣之無聲磨黒
亦無聲有眼眼中有暈或六七眼相連排星斗異形石
居水底須千夫堰水汲盡深數丈篝文火下縋深入穴
中方得之此岩南唐時已難得至慶厯間坑竭溪下岩
舊坑又一種卵石去臕方得材色紫青黒細如玉有花
㸃如筯頭大其㸃别是碧玉清瑩與硯質不同唐吳淑
硯賦所謂㸃滴青花是也故名青花子石今訛為青花
[095-65b]
紫石李長吉詩已訛作紫字其實未嘗紫色青黒之中
或有白㸃如粟排星斗異象水濕方見扣之無聲磨墨
亦無聲此品南唐時已難得慶厯間坑竭已上二品石
乆用鋒鋩愈出不退鈍不假磨礲下岩上有一坑出此
二種石别無新坑所謂新坑葢元坑已盡而别開一坑
下岩則否
   端溪中岩舊新坑
端溪中岩舊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細潤如玉有眼小如
[095-66a]
菉豆粒純綠色而無暈或有綠絛紋或白絛紋如線葢
堅而圓者為眼横而長者為絛紋此種亦是卵石外有
黄臕包絡扣之無甚聲磨墨亦無聲乆用鋒鋩不退不
假磨礲今此坑取之亦竭中岩新坑色淡紫眼如鴝鵒
眼大重暈而𦂳小其中如瞳人狀石老者扣之有聲嫩
者扣之無甚聲磨墨則微有聲石有枯潤者雖難得然
乆用則鋒鋩退乏必假磨礲今此品難得遂為希竒之
寶百硯之中見一二耳世人見其希有又目未曽見古
[095-66b]
硯遂目此為下岩舊坑不知此去下岩已低三等矣
   端溪上岩新坑
端溪上岩新舊坑皆色灰紫而麄燥眼大為雄雞眼扣
之璫璫然磨墨相拒如鋸聲乆用則鋒乏光如鏡而不
堪用然舊坑差勝新坑今士大夫所藏硯多此品
   他處石類端溪而非端溪者
一種石&KR2352石出九溪&KR2352溪表淡青裏深青紫而帶紅有
極細潤者然以之磨墨則墨澁而不鬆快愈用愈光而
[095-67a]
頑硬如鏡面間有金線或黄脈直截如界行相間者號
紫袍金帶髙宗朝戚里吳琚曽以進御不稱㫖一種辰
沅州黒石色深黒質麄燥或㣲有小眼黯然不分明今
人不知往往稱為黒端溪相去天淵矣今端溪民負販
者多市辰沅研璞而歸刻作端溪様以眩人江南士大
夫被獲重價若辰沅人自鐫刻者則太雕琢或作荷蓮
水波犀牛龜魚八角六花等様藻飾異常雖極工巧而
材不堪用此亦辨辰沅硯之一法
[095-67b]
   歙溪龍尾舊坑新坑
歙溪龍尾舊坑新坑色淡青黒湛如秋水並無紋以水
濕之㣲似紫乾則否細潤如玉發墨如汎油並無聲乆
用不退鋒或有隠隠白紋成山水星斗雲月異象水濕
則見乾則否此亦是卵石故難得大者不過四五寸多
作月硯就其材也或有純黒如角者東坡最貴此品今
得之亦貴重不減端溪下岩然龍尾舊坑雖極細猶㣲
澁墨端溪下岩則直如𨫼盤塌蠟矣以此為辨南唐時
[095-68a]
方開龍尾舊坑今已無之新坑色亦青黒無紋而麄燥
礪墨退筆乆用則鈍乏有大盈三尺者
   歙溪羅紋刷絲金銀間刷眉子四品新舊坑
四品舊坑並青黒色紋細而質潤如玉羅紋真如極細
羅刷絲如髮密眉子如甲痕或如蚕大金銀間絲亦細
密乆用不退鋒磨墨無聲無濶大者然皆次於龍尾舊
坑亦南唐時開坑今已無如得之貴重不減龍尾舊坑
四品新坑並紋麄而質枯燥且不堅眉子大者或長二
[095-68b]
三寸刷絲毎條相去一二分羅紋如蘿茯紋拒墨如鋸
乆用退乏光硬大者盈一二尺
   金星舊坑新坑
金星新舊坑並麄燥淡青色雖金星滿面然礪墨退筆
乆用退乏大者盈尺别有一種黒石金星姿質亞端溪
下岩漆黒石乃是萬州懸金崖金星石也色漆黒細潤
如玉隠隠金星水濕則見乾則否發墨如汎油無聲乆
用不退乏非歙比也今萬崖亦已取盡如得之不減端
[095-69a]
溪下岩
   銀星舊坑新坑
銀星新舊坑並麄燥淡青黒色有銀星處不堪磨墨工
人多側取之置其星於外謂之銀星墻壁拒墨如鋸乆
用退乏如鏡面大者盈尺
   洮河綠石硯
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
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
[095-69b]
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耆舊相傳雖知有洮硯然
目所未覩今或有綠石硯名為洮者多是&KR2352石之表或
長沙谷山石&KR2352石潤而光不發墨堪作砥礪耳
   墨玉硯
荆襄鄂渚之間有團塊墨玉璞並與端溪下岩黒卵石
同而堅縝過之正堪作硯雖不如玉器出光留其鋒耳
但黒中有白玉相間甚者濶寸許玉石謂之間玉瑪瑙
其白處又極堅硬拒墨若用純黒處為硯當在端溪下
[095-70a]
岩之次龍尾舊坑之上
   硯匣
硯匣不當用五金葢石乃金之所自出金為石之精華
子母同處則子盜母氣反能燥石而又誨盜當用佳漆
為之硯雖紙匣葢必令髙過寸許方雅觀然只用琴光
素漆切記用鈿花犀皮之屬四角須用布令極牢不宜
用紗匣取其容硯而周圍寛三指或作皂絹襯尤妙今
人於匣底作小穴小竅容指本以之出硯而多泄潤氣
[095-70b]
令匣稍寛不必留竅或有墨汁流下多汙几案又或匣
底之下作豹脚取其可入手指以移重硯此尤非所宜
葢硯實則易發墨虚則否故古人作硯多實其趺又加
以絣褥正為是也
  古鐘鼎彜器辨
   三代制
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其制器亦然商器質素無文周
器雕篆細密此固一定不易之論而夏器獨不然余嘗
[095-71a]
見夏琱戈於銅上相嵌以金其細如髮夏器大抵皆然
嵗乆金脱則成隂竅以其刻畫處成凹也相嵌今俗訛
為商嵌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水土傳世三等古銅器
銅器入土千年純青如鋪翠其色子後稍淡午後乗隂
氣翠潤欲滴間有土蝕處或穿或剝並如蝸篆自然或
有斧鑿痕則偽也銅器墜水千年則純綠色而瑩如玉
未及千年緑而不瑩其蝕處如前今人皆以此二品體
[095-71b]
輕者為古不知器大而厚者銅性卒未盡其重止能減
二分之一或減半器小而薄者銅性為水土蒸淘易盡
至有鋤擊破處並不見銅色惟翠緑徹骨或其中有一
線紅色如丹然尚有銅聲傳世古則不曽入水惟流傳
人間色紫褐而有朱砂班甚者其班凸起如上等辰砂
入釡以沸湯煮之良乆班愈見偽者以漆調硃為之易
辨也
   銅腥
[095-72a]
三等古銅並無腥氣惟土古新出土尚帶土氣乆則否
若偽作者熱摩手心以擦之銅腥觸鼻可畏
   識文
夏用鳥跡篆商用虫魚篆周用虫魚大篆秦用大小篆
漢以小篆隸書三國用隸書晉宋以來用楷書唐秦用
楷隸三代用隂識謂之偃囊字其字凹入也漢以來或
用陽識其字凸間有凹者或用刀刻如鐫碑者盖隂識
難鑄陽識易為陽識決非古物也
[095-72b]
   款文
識款篆字以紀功所謂銘書鐘鼎款乃花紋以陽識古
器款居外而凸識居内而凹夏周器有款有識商器多
無款有識
   款識真偽
古人作事必精緻工人預四民之列非若後世賤丈夫
之事故古器款必細如髮而勻整分曉無纎毫糢糊識
文筆畫宛宛如仰瓦而又大小深淺如一亦明浄分曉
[095-73a]
無纎毫糢糊此盖用銅之精者並無砂顆一也良工精
妙二也不吝工夫非一朝夕所為三也今設有古器款
識稍或糢糊必是偽作顔色臭味亦自不同
   蠟模
古者鑄器必先用蠟為模如此器様又加款識刻畫畢
然後以小桶加大而畧寛入模於桶中其桶底之縫微
令有絲線漏處以澄泥和水如薄糜日一澆之候乾再
澆必令周足遮䕶訖解桶縳去桶板急以細黄土多用
[095-73b]
鹽并紙筋固濟於元澄泥之外更加黄土二寸留竅中
以銅汁瀉入然一鑄未必成此所以為之貴也
   句容器
句容器非古物盖自唐天寶間至南唐後主時於昇州
句容縣置官場以鑄之故其上多有監官花押其輕薄
漆黒款細雖可愛然要非古器嵗乆亦有㣲青色者世
所見天寶時大鳯環瓶此極品也
   偽古銅器
[095-74a]
其法以水銀雜錫汞即今磨鏡藥是也先上在新銅器
上令勻然後以釅醋調細碙砂末筆蘸勻上候如蠟茶
之色急入新汲水浸之即成蠟茶色候如漆色急入新
汲水浸即成漆色浸稍緩則變色矣若不入水則成純
翠色三者並以新布擦令光瑩其銅腥為水銀所匱並
不發露然古銅聲徹而清新銅聲洪而濁不能逃識者
之鑒
   古銅瓶鉢養花果
[095-74b]
古銅器入土年乆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如枝
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若水銹傳世古則爾
陶器入土千年亦然
   古銅器靈異
古銅器多能辟祟人家宜畜之葢山精木魅之能為祟
者以歴年多耳三代鐘鼎彜器厯年又過之所以能辟
祟范文正公家有古鏡背具十二時如博棊子毎至此
時則博棊子明如月循環不休又有士人家五十二鐘
[095-75a]
能應時自鳴非古器之靈異乎
   古印章
古之居官者必佩印以帶穿之故印鼻上有穴或以銅
環相綰漢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篆上移篆畫停勻故
左有三字右有二字者或左二字右三字者其四字印
則畫多者占地多少者占地少三代以前尚如此今則

   古器無識文
[095-75b]
古人惟鐘鼎祭器稱功頌徳則有識盤盂寓戒則有識
它器亦有無識者不可遽以為非古但辨其體質款文
顔色臭味則無餘藴矣
   刁斗鐫斗
字書曰刁斗以行軍晝炊夕擊今世所見古刁斗柄長
尺四五寸其斗僅可容勺合如此則恐非炊具擊之則
可此物乃新莽時鑄威斗厭勝家所用耳或於上刻貳
師將軍字及其它官號尤表其偽大抵刁斗如世所用
[095-76a]
有柄銚子宜可炊一人食即古之刁斗訛刁斗字為銚
字爾字書以銚為田器不言可知也若鐫斗亦如今有
柄斗而加三足予嘗見之辨其質與色真三代物葢刁
鐫皆有柄故皆謂之斗刁無足而鐫有足爾又字書以
鐫為温器葢古以鼎烹夫鼎大卒難至熱故温已烹之
冷物今一二人食則用鐫余所見者正然
   鼎大小
予猶及見漢館陶候鼎可容今之斗則三代可知矣然
[095-76b]
近世所存古鼎或有容一升半升者考其款識則真古
物也亦謂之鼎鼎乃大烹之器豈爾耶此盖古之祭器
名曰從彜曰從則其品不一葢以貯已熟之物以祭宗
廟象鼎之器形而實非鼎也猶今人食器亦有象鉝釡
者凡曰鬲曰匜曰獻曰尊其形有甚小者皆然故小尊
或識曰寶尊彜
   香爐
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
[095-77a]
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㹸爐則古踽
足豆香毬則古之&KR1092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
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宫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亦
有偽者當以物色辨之
   古器不知名
餘姚一達官家有古銅盆大如火爐而週迴有十二環
婺州馬鋪嶺人家掘得古銅盆而兩環在腹下足之上
此二器文字所不載或以環低者為古欹器
[095-77b]
   追蠡
禹之聲尚文王之聲以追蠡趙岐注以追為鐘紐於義
未安追者琢也詩云追琢其章今畫家滴粉令凸起猶
謂之追粉所謂追蠡葢古銅器款文追起處漫滅也趙
氏釋蠡為絶亦非絶葢剝蝕也今人亦以器物用乆而
剝蝕者為蠡
   舂陵塚鏡
道州民於舂陵侯塚得一古鏡於背上作菱花四朶極
[095-78a]
精巧其鏡面背用水銀即今所謂磨鏡藥也鏡色畧昏
而不黒並無青綠色及剝蝕處此乃西漢時物入土千
餘年其質並未變信知古銅器有青綠剝蝕者非三代
時物無此也
   晉塚古器
或𫝊嵊縣僧舍治地得磚上有永和字及得銅器如今
香爐而有葢葢上仰三足如小竹筒空而透上筒端各
有一飛鶴爐下亦三足别有銅盆承之
[095-78b]
  怪石辨
怪石小而起峯多有岩岫聳秀嶔嵌之狀可登几案觀
玩亦竒物也其餘有靈璧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
邵石太湖石與其它雜石亦出多等今列于其後
   靈璧石
靈璧石出絳州靈璧縣其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
乃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然不起峯亦無巖岫佳
者如菡蓞或如卧牛如蟠螭扣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
[095-79a]
刀刮之畧不動此石能收香齋閣中有之則香雲終日
盤旋不散不取其有峯也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
葢太湖石亦㣲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
   英石
英州山此石如銅鑛聲亦如銅倒懸生岩下以鋸取之
故底有鋸痕大者或長七八尺起峯至二三寸亦几案
竒玩然色潤者可愛枯燥者不足貴也
   道石
[095-79b]
道州石亦起峯可愛但石麄又枯燥之甚且體脆不任
衝撞
   融石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峯麄燥體脆又甚於道州石
   川石
竒聳髙大可愛然多人力雕刻後置急水中舂撞之其
色枯燥
   桂川石
[095-80a]
靖江府所出雖出自然然石麄而色不佳或有玲瓏者
雅宜置之花檻中它無用也
   邵石
寶慶府所出色黒多以作博棊子刻作筆架並無自然
峯巒
   太湖石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髙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
水中舂撞之乆如天成或用烟薫或染之色亦能黒㣲
[095-80b]
有聲宜作假山用
   怪石有水自出
紹興一士大夫家有異石起峯峯之趾有一穴中有水
應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間越師以重價得之
   東坡小有洞天
東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爐引數竅
正對岩岫間毎焚香則烟雲滿岫今在豫章郡山谷家
其家珍重常與谷身同置一匣
[095-81a]
  研屏辨
   山谷烏石硯屏
古有研屏或銘硯多鐫於硯之底與側自東坡山谷始
作研屏既勒銘於硯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山谷有烏
石研石屏今在婺州義烏一士夫家南康軍烏石葢烏
石堅耐它石不可用也
   宣和玉屏
洪景盧夷堅志云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婦方懐妊轎
[095-81b]
夫顛仆而半産乃翁呼轎夫欲治之夫曰逼曉不辨道
路為一石所碍翁不信親往視之匾濶㣲吐良玉璞也
攜諸玉工解作三片青質白章成山林雲月飛鳥象歴
歴分明自取其二以一謝工工治作屏因貴璫以獻御
府惜其無對召工問之工具以士夫姓名對被㫖以重賞
宣輳成三屏置之玉虛殿
   永州石屏
永州祁陽石雖成紋景叢雜不清逺又多刻畫而成以
[095-82a]
手摸之有凸凹可驗間有自然者不甚佳
   蜀中松林石
蜀中有石解開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逕
描畫所不及又松止髙二寸正堪作研屏之式止須連
腔脚髙尺一二寸許濶尺五六寸許方與葢小研相稱
若髙大非所宜其小研相稱若髙大腔宜用黒漆并烏
木不宜用鈿花犀牛之屬
   畫屏
[095-82b]
取名畫極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難得耳古人多留意
作玩面大如小盌者亦宜嵌背茍非名筆則不可或用
古人墨跡亦妙
  筆格辨
   玉筆格
惟黒白琅玕三種玉可用須鐫刻象山峯聳秀而不俗
方可或碾作蛟螭尤佳嘗見一士家用玉作二小兒交
臂作戲面白頭黒而紅脚白腹以之格筆竒絶或以小
[095-83a]
株珊瑚為之以其有枝可以為格也
   銅筆格
銅筆格須竒古者為上然古人少曽用筆格今所見銅
鑄盤螭形圓而中空者乃古人鎮紙非筆格也
   石筆格
靈璧英石自然成山形者可用於石下作小漆朱座髙
半寸許竒雅可愛
  水滴辨
[095-83b]
   晉人水盂
余嘗見長沙故官家有小銅器形如桶可容一合號右
軍硯水盂其底内有永和字此必晉人貯水以添硯池
者也古人無水滴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用
墨盡復磨故有水盂
   銅水滴
銅性猛烈貯水乆則有毒多脆筆毫又滴上有孔受塵
水所以不清故銅器不用金銀錫者尤猥俗今所見銅
[095-84a]
犀牛天祿蟾蜍之屬口銜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貯油㸃
燈今誤以為水滴耳正堪作几案玩具
  古翰墨真跡辨
   南北紙
北紙用横簾造紙紋必横又其質鬆而厚謂之側理紙
桓温問王右軍求側理紙是也南紙用䜿簾紋必䜿若
二王真跡多是㑹稽䜿紋竹紙葢東晉南渡後難得北
紙又右軍父子多在㑹稽故也其紙止髙一寸許而長
[095-84b]
尺有半葢晉人所用大率如此驗之蘭亭押縫可見
   硬黄紙
硬黄紙唐人用以書經染以黄蘗取其辟蠧以其紙如
漿澤瑩而滑故善書者多取以作字今世所有二王真
跡或有硬黄紙皆唐人倣書非真跡也
   建安帖真跡
王氏所藏右軍建安帖真跡今在長沙士夫家其帖末
云四月五日羲之報建安靈柩至胡世將曽以此帖勒
[095-85a]
于豫章其建安靈柩字提起别作一行葢古人簡帖寫
至它人事或稱尊長者其處皆如今人提空此常事也
予屢見硬黄倣書亦然今長沙所見建安二字乃與羲
之報字相連而不提空豈有硬黄提空而真迹反不提
空此乃搨淳化閣帖贗作無疑葢太宗朝刻淳化閣帖
乃侍書待詔王著摹勒者小人不學故於古人提空處
皆聨屬之此猶可也至於虫鼠侵蝕與字之漫滅者皆
不空缺而強率聨之故多讀不成鬻書者多以故紙浸
[095-85b]
汁染舊跡墨又以雜朱作為印章令昏闇殊不知塵水
浸紙表裏俱透若自然舊者其表故色其裏必新㣲揭
視之則見之矣古人印章必用上等朱譬如古畫着色
愈乆愈新初未嘗昏闇也
   魯公真跡
顔魯公之後寓居永嘉好事者守郡聞其家有魯公真
跡一筐以獄事羅織之而擇其尤者摹郡齋筐書遂歸
泉南晩年卜居武夷之下以聲妓自隨一夕暴雨洪水
[095-86a]
發漂所居無縱跡其人暴尸溪側筐不知所在
   宋朝名賢書
朝中名賢書惟蔡莆陽蘇許公易簡蘇東坡黄山谷蘇
子美秦淮海李龍眠米南宫吳練塘𫝊朋王逸老皆比
肩古人莆陽典重有法度許公無愧楊法華東坡草聖
得意咄咄逼顔魯公山谷乃懸腕書深得蘭亭風韻然
行不及真草不及行子美乃許公之孫自有家法草聖
可亞張長史淮海専學鍾王小楷姿媚遒勁可愛龍眠
[095-86b]
於規矩中特飄逸綽有晉人風度南宫本學顔後自成
一家於側掠拿趯動循古法度無一筆妄作練塘深入
太史之室時作鍾體逸老殆欲欺凌懐素或謂過矣
  古今石刻辨
   北碑紙
北紙用横簾其質鬆而厚不甚滲墨以手拂之如薄雲
之過青天猶隠隠見白紙處凡北碑皆然且不用油蠟
可辨
[095-87a]
   御府珍儲
徽宗御府所儲書其前必有御筆金書小楷標題後有
宣和玉瓢御寶淳祐壬寅於臨安客舍見永嘉一士人
藏一法帖乃唐人硬黄倣右軍書前有金字御筆云王
右軍書長者帖後有宣和玉瓢様御寶今售墨跡者或
云古人真跡皆筆勢相聨屬後世贗作者必逐字為之
殊不知此論行草者也若楷書則此説難用古人真字
跡書雖不連而意實相聨屬觀其意可也若泥其説誤
[095-87b]

   古人用墨
古人晨起必濃磨墨汁滿研池中以供一日之用用不
盡則弃去來早再作故池必大而深其真草篆隸皆用
濃墨至行草過筆處雖如絲髮其墨亦濃近世獨吳傳
朋深得古人筆法其它不然也
   響榻偽墨迹
以紙加碑上貼於窻户間以游絲筆就明處圈却字畫
[095-88a]
填以濃墨謂之響榻然圈隠隠猶存其字亦無精采易

   真迹難存
世言紙之精者可及千年今去二王纔八百餘年而片
紙無存不獨晉人如唐世善書之跡甫三百餘年亦希
如星鳯何也嘗攷其故葢物之竒異者常聚於富貴有
力之家一經賊盜水火則舉羣失之非若它物散落諸
處猶有存者桓𤣥之敗取法書名畫一夕盡焚所喪幾
[095-88b]
何哉良可悲也
  古今紙花印色辨
   淳化閣帖
太宗朝捜訪古人墨跡令王著銓次用棗木板摹刻十
張于秘閣故時有銀錠紋前有界行目錄者是也當時
用李廷珪墨拓打手揩之不汙手惟親王宰執使相拜
除乃賜一本人間罕得當時毎本價已百貫文至慶厯
間禁中火灾其板不存今所見閣帖多乏精神焉有絳
[095-89a]
帖以閣本重摹而秘閣反不如絳帖精神乎則此可以
觀也
   絳帖
絳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模而㕘入别
帖然比今所見閣帖精神週足舜臣事力單㣲而自能
鐫石雖井闌堦砌背徧刻無餘所以段數最多或長尺
餘者舜臣死二子析而為二長者負官錢沒入十卷于
絳州絳守重模下十卷足之幼者復重摹上十卷亦足
[095-89b]
成一部於是絳州有公私二本靖康兵火石並不存金
人百年之間重模至再慶元間予官長沙嘗見舊宰執
家有南渡初親自北方㩦得舜臣元所刻未分析時二
十卷其家珍藏非得千緍官陌不肯與人乃北紙北墨
精神煥發視金世所摹者天淵矣
   潭帖
淳化閣帖既頒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謂之潭帖予嘗見
其初本當與舊絳帖雁行至慶厯八年石已殘缺永州
[095-90a]
僧希白重摹東坡猶嘉其有晉人風度建炎金騎至長
沙守城者以為砲石無一存者紹興初第三次重摹失
真逺矣
   臨江帖
劉次莊模閣帖于臨江用工頗精緻且石堅至今不曽
重模獨二卷略殘缺然拓本既多頗失鋒芒今若得初
本鋒芒未失者當在舊絳帖之次新潭帖之上然其釋
文間有訛處
[095-90b]
   蔡州帖
上蔡臨模絳帖上十卷雖比舊絳帖少下十卷而迥出
臨江之上予嘗見于長沙兩府劉轙家
   武岡帖
武岡軍重摹絳帖二十卷殊失真石且不堅易失精神
後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即舊畫重刻謂
之洗碑遂愈不可觀其釋文猶舛謬然武岡紙類北紙
今東南所見絳帖多武岡初本耳驗其殘缺處自可見
[095-91a]
   武陵帖
武陵帖亦二十卷雜取諸帖重摹而㕘以人間未見者
其間惟右軍小字黄庭最妙他帖無所用也
   彭州帖
彭州帖亦刻歴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紙色類北紙人
多以為北帖
   元祐秘閣續帖
元祐中奉㫖以淳化閣帖之外續所得真蹟刻續法帖
[095-91b]
元本在禁中後過太清樓今㑹稽重摹本無不減古絳
帖也
   又名太清樓帖
淳化秘閣帖板雖禁中火灾不存而真跡皆藏御府至
徽宗朝奉㫖以御府所藏真跡重刋於太清樓而㕘入
他竒跡甚多其中間有蘭亭者是也名曰太清樓帖
   淳熈秘閣續法帖
髙宗聖學天成奎文煥發肆筆成書垂法萬世夀皇重規
[095-92a]
叠矩宸畫尤妙南朝訪遺書多得晉唐舊迹至熈淳間
奉㫖以御府珍儲摹勒入石名淳熈秘閣續帖置秘書
省寶慶火灾其石不存
   汝州帖
汝州帖乃王宷輔道摘諸帖中字牽合為之每卷後有
汝州印為黄伯思所掊擊不值壹文今㑹稽又以汝帖
重開謂之蘭亭帖真實侈靡耳宋宣獻公刻賜書堂帖
于山陽金鄉首載古鐘鼎器識文絶妙但二王帖詮擇
[095-92b]
未精今若不存胡龍學世將刻豫章法書種種精妙今
已重模後有小字隸書范忠宣公子弟戒者是初本許
提學閑刻二王帖於臨江模勒極精誠少詮擇廬江李
氏刻甲秀堂帖前有王顔書多世所未見但繼以本朝
名公書頗多大抵今人書自當作一等耳曹尚書彦約
刻星鳯樓帖于南康軍雖以衆刻重模精善不茍並無
今人書韓郡王侂胄刻羣玉堂帖所載前代遺跡多有
未見者後亦多本朝人書韓敗後入秘書省
[095-93a]
   蘭亭帖
蘭亭帖世以定武本為冠自薛珦作帥别刻石易去於
元石鐫損清流帶映四字以惑人然元本亦有法可辨
鐫損四字一也管絃之盛上不損處若八行小龜形二
也是日也觀宇宙兩行之間界行最肥而直界伸脚十
字下出横䦨外三也管絃之盛盛字之刀鋸利如鈎四
也痛字改筆處勁不模糊五也興感之由由字類申列
叙之列其堅如鐵釘此其大畧也然定武又自有肥痩
[095-93b]
二本而鐫損者乃痩本為真定武無疑何以知之今復
州本以真定武本重模亦鐫損四字其字極痩王順伯
尤延之争辨如聚訟然痩本風韻竟勝豈能逃識者之
鑒其痩本之石宣和間就薛珦家宣取收入禁中龕於
睿思殿東壁建炎南渡宗澤遣人䕶送此石至維揚金
犯維揚不知所在或云金人以氊裘褁之車載而去
   樂毅論
世傳二王帖皆以真跡摹勒獨樂毅論就石書丹其石
[095-94a]
在髙學士紳家已殘缺至海字後轉屬趙立之處今重
摹者猶有趙立之印予嘉熈庚子自嶺右回至宜春見
元本於一士人家用北紙北墨無一字殘缺而清勁遒
媚正類蘭亭字形比今世所見重摹本幾小一倍此葢
齊梁間拓本真人間希世之寶
   鍾元常帖
鍾元常力命帖惟此本與潭州本佳它無足取
   顔碑
[095-94b]
顔碑在南北者尚多麻姑壇記吳興石柱誌舊本千祿
寺妙喜寺記西林題名皆絶品也
   歐陽小字千文
歐陽小字千文在邢州温彦博墓志在東京九成宫碑
仲夏蘭若二帖化度寺碑丹州刺史碑並在北方㑹稽
髙續古家有重摹化度寺碑咄咄逼真
   雁塔題名
此帖有北本彭州本然北本為上彭本頗失真
[095-95a]
   徐騎省小篆
徐鉉深得古小篆法有篆千文刻石南昌精妙無愧古
人今已重摹
   綏蠻校尉
予遡瀟湘歴衡潭永全道五郡並無古刻惟道州有漢
綏蠻校尉能君之碑若浯溪中興頌乃唐中世所立爾
亦打石之工人每因舊跡加洗刻以為衣食業故愈失

[095-95b]
   南嶽碑
余嘗見南岳一僧云岳山多秦漢以來碑在林莽蔽翳
間寺僧懼為官司所擾匿不敢言亦不敢遷至屋下故
愈為霜露剝蝕良可歎也
   偽作王大令書
山隂僧偽作王大令書保母墓志韓侂胄以千緍市其
石予毎疑其贗作殊無一㸃大令氣象及見東坡所作
子由保母墓志語則僧實偽也
[095-96a]
  古畫辨
古人逺矣曹不興吳道子近世人耳猶不復見一筆況
顧陸之徒其可得見之哉是故論畫當以目見者為準
若逺指古人曰此顧也此陸也不獨欺人實自欺爾故
言山水則當以李成范寛花果則趙昌王友花竹翎毛
則徐熈黄筌崔白崔順之馬則韓伯時牛則厲范二道
士仙神則孫太古神恠則石恪猫犬則何尊師周炤得
此數家已為竒妙士大夫家或有收其妙跡者價已千
[095-96b]
金矣何必逺求太古之上耳目之所不及者哉
   李營丘
營丘作山水危峯奮起蔚然天成喬木倚磴下自成隂
軒甍閒雅悠然逺眺道路深窈儼然深居用墨頗濃而
皴散分曉凝坐觀之雲烟忽生澄江萬里神變萬狀予
嘗見一雙幅每對之不知身在千巖萬壑中
   范寛
范寛山川渾厚有河朔氣象瑞雪滿山動有千里之逺
[095-97a]
寒林秀孤挺然自立物態嚴凝儼然三冬在目
   趙昌王友
趙昌折枝有工花則含烟帶雨笑臉迎風果則賦形奪
真莫辨真偽設色如新年逺不退王友乃昌之上足賦
形入昌之室寫生則未逮繼友之後者惟長沙吳澤也
   徐熈黄筌
徐熈乃南唐處士腹飽經史所作寒蘆荒烟水鳥野鳬
自得天趣黄筌則孟蜀王畫師目閱富貴所作多綺園
[095-97b]
花錦真似粉堆者而不作圈線孔雀鸂鶒艷麗之禽動
止生意
   崔白
崔白作花鳥必先作圈線勁利如鉄絲填以衆彩逼真
如生所畫荷蘆颯然風生順之乃白之孫綽有祖風所
作翎毛獨步天下上有御寶乃順之所作玉虚敗立屏
面流落人間徽廟時以價得之
   韓幹
[095-98a]
幹與李杜同時所作馬世間見一二長幅上作街道闌
干不作馬攏並無他物象其馬神駿不可名狀
   李伯時
伯時惟作水墨不曽設色其畫殆無滯筆凡有筆跡重
濁者偽作其於人物面相尤妙
   厲歸真
厲歸真范子泯皆異人厲多作寒林而牛則逺觀如活
近視有未工處范多作楊栁筆嫩而牛亦不及厲然二
[095-98b]
家近時所無
   孫太古
太古蜀人多用游絲筆作人物而失之軟弱出伯時下
然衣褶宛轉曲盡過於李
   石恪
恪亦蜀人其畫鬼神竒恠筆畫勁利前無古人後無作
者亦能水墨作蝙蝠水螭之屬筆畫輕盈而曲盡其妙
   何尊師周炤
[095-99a]
尊師不知何許人炤則熈寧畫院祗應所作猫犬何則
有士夫氣周則工人態度生動自然二家皆有
   直幅横帔
古畫多直幅至有畫身長八尺者雙幅亦然横披始於
米氏父子非古制也
   畫絹
河北絹經緯一等故無背面江南絹則經麄而緯細有
背面唐人畫或用搗熟絹為之然正是生搗令絲褊不
[095-99b]
碍筆非如今煮練加漿也古絹自然破者必有鯽魚口
與雪絲偽作者則否或用絹包硬物椎成破處然絹本
堅易辨也
   古畫色
古畫色黒或淡墨則積塵所成有一種古香可愛若偽
作者多作黄色而鮮明不塵暗此可辨也
   古畫軸
古人多作簪頂軸小而重今人所用如蔗段大而輕古
[095-100a]
人用棗木降真或烏木象牙它木不用
   米氏畫
米南宫多游江浙間毎卜居必擇山水明秀處其初本
不能作畫後以目所見日漸摹倣之遂得天趣其作墨
戲不専用筆或以紙筋或以蔗滓或以蓮房皆可為畫
紙不用膠礬不肯於絹上作今所見米畫或用絹者後
人偽作米父子不如此
   楊補之
[095-100b]
臨江楊無咎補之學歐陽率更楷書殆所逼真以其筆
畫勁利故以之作紙梅下筆便勝花光仲仁補之嘗游
臨江城中一娼館作折枝梅於樂工矮壁至今往來士
夫多往觀之娼藉此以壯門户端平間為偷兒竊去其
壁車馬頓希今江西人得補之一幅梅價不下百千金
又詩筆清新無一㸃俗氣惜其生不遇蘇黄諸公今人
止以能作墨梅目之竟無品題之者
   名畫多無對軸
[095-101a]
郭忠恕石恪厲歸真范子泯輩皆異人人家多設絹素
筆研以伺其來而求畫然將成必醉間有得之者不過
一幅半幅耳李營丘范寛皆士大夫遇其適興則留數
筆豈能有對軸哉今人或以孤軸為慊不足與之言畫

   掛畫
擇畫之名筆一室止可三四軸觀玩三五日别易名筆
則諸軸皆見風日決不蒸濕又輪次掛之則不惹塵埃
[095-101b]
時易一二家則看之不厭然須得謹愿子弟或使令一
人細意捲舒出納之日用馬尾或絲拂輕拂畫面切不
可用㯶拂室中切不可焚沈香降真腦子有油多烟之
香止宜蓬萊箋耳牕牖必油紙糊户口常垂簾一畫前
必設一小案以䕶之案上勿設障面之物止宜香爐琴
硯極暑則室中必蒸熱不宜掛壁大寒於室中漸著小
火假如二月天氣候掛之不妨然遇寒必入匣恐凍損
   裝褙
[095-102a]
畫不脱落不宜數裝褙一裝褙則一捐精神此決然者
至墨迹亦然
   古畫絹
古畫絹脱以手指㸃之皆能破損一壊則不可復救又
有酒餘汙染食油膩此皆大戒切須片紙先寫此粘窗
以呈客方可引客入觀然又多以此獲罪於貴客所以
人家有法書名畫止可時以自娱茍以竒品自衒誠賈
禍之媒切宜謹之墨迹法帖亦然若古鐘鼎尤脆爛者
[095-102b]
手觸之則縻潰米元章之言如此
   辨名畫
人物顧盼語言花果迎風帶露飛禽走獸精神脱真山
水林泉清泉幽曠屋廬深逺橋彴往來山脚入水澄明
水源來歴分曉有此數端雖不知名定知妙手
   辨謬畫
人物如尸似塑花菓類瓶中所挿飛禽走獸但取皮毛
山水林泉清閒幽曠模糊遮掩屋廬髙大不稱橋彴強
[095-103a]
作斷形山脚水而水源無來歴凡此數病皆謬筆也
   名畫印識
郭熈畫於角有小熈字印趙大年永年則有大年某年
筆記永年某年筆記蕭照以姓名作石皷文書崔順之
書姓名於葉下易元吉書于石間王晉卿家藏則有寶
繪堂方寸印米元章有米氏翰墨米氏審定真跡等印
或用團印中作米芾字如蛟形江南李主所藏則有建
業文房之印内合同印陳簡齋則有無住道人印蘇武
[095-103b]
功家則有許國後裔蘇耆國老等印東坡則用二寸長
形印文曰趙郡蘇軾圖籍吳傳朋則曰延州吳説又曰
吳説私印
   異畫
石恪作飛鼠張之則鼠不入室何尊師作猫則鼠皆逺
避闗仝於霅川長興成山寺羅漢壁作猿鶴皆走而復
歸吳道子作山水小龍在姑蘇達官家舒之則雲霧生
信州懐玉山有名畫畫羅漢郡中毎迎請祈雨常有一
[095-104a]
二身飛還寺中
   宋復古
宋復古作瀟湘八景初未嘗先命名後人自以為洞庭
秋月等目之今畫人先命名非士夫也
   盧楞伽
唐盧楞伽筆世人罕見余於道州見所作羅漢十六衣
紋真如銕線惟崔白作圈線頗得緒餘至伯時方不及

[095-104b]
   畫無筆迹
畫無筆迹非謂其墨淡模糊而無分曉也正如善書者
藏筆鋒如錐畫沙印泥耳書之藏鋒在乎執筆沈著痛
快人能知善書執筆之法則能知名畫無筆跡之説故
古人如王大令今人如米元章善書必能畫善畫必能
書實一事爾
   畫家㸃睛
人物鬼神生動之物全在㸃睛睛活則有生意宣和畫
[095-105a]
院工或以生漆㸃睛然非要訣要須先圈定目睛填以
藤黄夾墨於藤黄中以佳墨濃加一㸃作瞳子然須要
參差不齊方成瞳子又不可塊然此妙法也
   摹臨
臨者謂以元本置按上於傍設絹素象其筆而作之繆
工決不能摹此則以絹加畫上摹之墨稍濃則透元本
頓失精神若以名畫借摹臨是自棄也就人借而不從
尤非明鑒者也米元章就人借名畫輒模本以還而取
[095-105b]
其元本人莫能辨此人定非鑒賞之精也
   金碧山水
唐小李將軍始作金碧山水其後王晉卿趙大年近日
趙千里皆為之大抵山水初無金碧承墨之分要在心
匠布置如何耳若多用金碧如今生色罨畫之狀而畧
無風韻何取乎墨其為病則均耳
   畫忌如印
畫忌如印吳道子作衣紋或揮霍如蓴菜條正避此病
[095-106a]
耳由是知李伯時孫太古専作游絲猶未盡善李伯有
逸筆太古則去吳天淵逺矣
 
 
 
 
 
 
[095-106b]
 
 
 
 
 
 
 
 説郛卷九十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