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6 赤水元珠-明-孫一奎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赤水元珠卷十七
            明 孫一奎 撰
  熱論
黄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
 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
 其解願聞其故岐伯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脉連
 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017-1b]
 熱雖甚不死其兩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
 願聞其狀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
 脊强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脉侠鼻絡于目故
 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卧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
 膽其脉循脇絡于耳故胸脇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
 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
 太陰脉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陰受
 之少陰脉貫腎絡于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
[017-2a]
 日厥陰受之厥陰脉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
 縮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臟不通
 則死矣其不兩感于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
 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㣲聞
 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食十一日少陰病衰
 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小腹
 㣲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
 之各通其臟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可汗而已
[017-2b]
 其滿三日可泄而已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
 也岐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遺也若此
 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
 故有所遺也帝曰善治遺奈何岐伯曰視其虛實調
 其逆從可使必已帝曰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
 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帝曰其病兩感
 于寒者其脉應與其病形何如岐伯曰兩感于寒者
 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
[017-3a]
 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讝言三
 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
 不知人三日死帝曰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不行
 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脉
 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
 凡病傷寒而成瘟者先夏至乃病温後夏至日為病
 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仲景傷寒例
[017-3b]
陰陽大論云春氣温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
 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宻則不傷于寒觸冐之者
 乃名傷寒耳
其傷於四時之氣者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
 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膚至春
 變為温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温也是
[017-4a]
 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
 時行之氣也凡時行者春時變暖而復大寒夏時應
 大熱而反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
 大温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嵗之中長幼之病
 多相似者此其時行之氣也
夫欲候知四時正氣為病及時行疫氣之法皆當按斗
 厯占之
九月霜降節後宜漸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節後宜
[017-4b]
 解也所以謂之雨水者以氷雪解而為雨水故也至
 驚蟄二月節後氣漸和暖向夏大熱至秋便涼
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冐霜露體中寒即病
 者謂之傷寒也
其冬有非節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與傷寒大異
 冬温復有先後更相重沓亦有輕重為治不同証如
 後章
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氷雪而有人壯熱為
[017-5a]
 病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温病
  成云此為温病也内經曰冬傷于寒春必病温
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
 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
 熱猶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七
 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㣲其病與温及
 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中云此時天令漸熱一時不正之寒感之包時令
[017-5b]
  熱氣在内故發為疫病非冬傷寒之謂也故成云
  此疫氣也
十五日得一氣於四時之中一時有六氣四六名為二
 十四氣
成云節氣十二中氣十二共二十四内經曰五日謂之
 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嵗
  中云節氣者如立春正月節之類也中氣者如雨
  水正月中之類也
[017-6a]
然氣候亦有應至而不至或有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
 而不去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成病氣也金櫃要畧
 曰冬至之後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陰之時陽始生天
 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
 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天
 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
 夏五六月時此為至而太過也内經曰至而和則平
 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
[017-6b]
 者病
  中云非特冬為然餘三時亦當以此法觀之但冬
  甲子尤一嵗氣運所闗耳
但天地動静陰陽鼓擊者各正一氣耳
  成云天地之氣皷擊而生春夏秋冬寒熱温涼各
  正一氣也
是以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
  成云春暖為夏暑從生而至長也秋忿為冬怒從
[017-7a]
  肅而至殺也
是故冬至之後一陽爻升一陰爻降也夏至之後一陽
 氣下一陰氣上也斯則冬夏二至陰陽合也春秋二
 分陰陽離也陰陽交易人變病焉
此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小人觸
 冐必攖暴疹須知毒烈之氣留在何經而發何病詳
 而取之
是以春傷於風夏必餐泄夏傷於暑秋必病瘧秋傷於
[017-7b]
 濕冬必咳嗽冬傷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
 審明之
  成云當春之時風氣大行春傷于風風氣通於肝
  肝以春適王風雖入之不能即發至夏肝衰然後
  始動風滛末疾則當發於四肢夏以陽氣外盛風
  不能外發故攻内而為飱泄飱泄者下利米榖不
  化而色黄當秋之時湿氣大行秋傷於濕濕則干
  於肺肺以秋適王濕雖入之不能即發至冬肺衰
[017-8a]
  然後濕始動也雨滛腹疾則當發為下利冬以陽
  氣固濕氣不能下行故上逆而為咳𠻳當夏之時
  暑氣大行夏傷于暑夏以陰主内暑雖入之勢未
  能動及秋陰出而陽為内主然後暑動𫝊陰而為
  痎瘧痎者二日一發瘧者一日一發當冬之時寒
  氣大行冬傷于寒冬以陽為主内寒雖入之勢未
  能動及春陽出而陰為内主然後寒動𫝊陽而為
  温病是感冐四時正氣為病必然之道
[017-8b]
  陶節庵辯仲景傷寒論
客有過予而問之曰甚矣傷寒之藴奥桂枝麻黄二湯
 之難用也服之而愈者纔一二不愈而變重者嘗八
 九仲景立法之大賢也何其方之難慿有如此哉今
 人畏而不用以參蘇飲和解散等平和之劑代之然
 亦未見其妙也子盍與我言之答曰吁難言也請以
 經語証之經曰冬氣嚴寒萬類潜藏君子固宻則不
 傷於寒觸冐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皆能為
[017-9a]
 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中而即病
 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膚至春變為温
 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温也以此言之
 傷寒者乃冬時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黄二湯為當
 時之傷寒設與過時之温暑有何預焉夫受病之源
 則同亦可均謂之傷寒所發之時既異治之則不可
 混也請畧陳之夫春温夏熱秋涼冬寒者四時之正
 氣也以成生長收藏之用風亦因四時之氣成温涼
[017-9b]
 寒熱也若氣候嚴寒風亦凜冽天道和煦風亦温煖
 冬時坎水用事天令閉藏水氷地凍風與寒相因而
 成殺厲之氣人觸冐之腠理鬱塞乃有惡風惡寒之
 証其餘月時則無此証也仲景固知傷寒乃冬時殺
 厲之氣所成非比他病可緩故其言特詳於此書而
 畧于雜病也倘能因名以求其實則思過半矣不幸
 此書𫝊世乆逺遺帖頗多晉太醫令王叔和得散亡
 之餘註次流𫝊其功博矣惜乎以已論混經未免穿
[017-10a]
 鑿附㑹成無已氏因之順文註釋並無闕疑正誤之
 言以致將冬時傷寒之方通解温暑遺禍至今而未
 已也温暑必别有方今皆失而無徵也我朝宋景濓
 學士嘗嘆傷寒非全書得其㫖哉盖傷寒之初中人
 必先入表表者何即足太陽寒水之經此經行身之
 後自頭貫脊乃有頭疼脊强惡寒之証在他經則無
 此証矣況此經乃一身之綱維為諸陽之主氣猶四
 通八達之衢治之一差其變不可勝言者矣故宜此
[017-10b]
 二湯發散表中寒邪經曰辛甘發散為陽者是也若
 以此湯通治春温夏熱之病則誤之甚矣曰傷寒發
 于冬時已聞命矣邪之在表為太陽經也一經而有
 二藥之分又何耶曰在經雖一然則有榮衛之别焉
 寒則傷榮証乃惡寒發熱無汗脉浮𦂳為傷寒有寒
 則見無寒則不見也當用麻黄湯輕揚之劑發而去
 之寒邪退汗出表和而愈矣曰𦂳脉固為寒矣脉之
 緩者亦用桂枝湯又何耶曰風則傷衛衛傷則自汗
[017-11a]
 縁太陽受風不能衛䕶腠理䟱而汗泄所以脉見浮
 緩也脉雖浮緩其受寒則一故亦宜桂枝辛温之藥
 解散寒邪腠理閉而汗止表和而愈又有榮衛俱傷
 者二湯又難用也故復設大青龍湯然此藥難用非
 庸俗得而識也曰温暑既無方法治之則將奈何脉
 証與傷寒有何分别曰温暑雖亦冬時感受風寒而
 不即散在人身中伏藏歴過二三時之乆天道大變
 寒化為熱人在氣交之中亦隨天地之氣而化觀仲
[017-11b]
 景以即病之傷寒與傷暑時令為病之名豈無異哉
 治之之方亦必隨時以辛涼苦矣安得槩用冬時治
 寒之方乎今無其方者盖散亡之也經既稱變為温
 變為熱則已改易冬時之寒為温熱矣方亦不容不
 隨時改更也夫温病欲出值天時和煦自内達表脉
 反見于右闗不浮𦂳而㣲數曰惡寒否乎曰傷寒自
 冬月風寒而成外則有惡風惡寒之證既名為温則
 無此症矣曰然則子之言有所據乎曰據乎經耳經
[017-12a]
 曰太陽病發熱不惡寒而渇者温病也不惡寒則病
 非因外來渇則明其自内達表曰春夏之病亦有頭
 疼惡寒脉浮𦂳者何也曰此非冬時所受之寒乃冐
 非時暴寒之氣耳或温暑將發又受暴寒雖有脉浮
 之証未若冬時之甚也宜辛涼之藥通其内熱而解
 之斷不可用桂枝等劑矣曰温熱與傷寒治之不同
 也已聞命矣敢問傷寒之在三陽則為邪熱既𫝊三
 陰則為陰証矣以熱治固其宜也三隂篇以四逆散
[017-12b]
 涼藥以治四逆大承氣湯以治少陰其故又何耶嗚
 呼此盖叔和以殘闕之經作全書銓次將𫝊經陰証
 混同立論所以遺禍至今而未已也姑畧陳之盖風
 寒之初中人無常或入于陰或入于陽皆無定體非
 但始太陽終厥陰或自太陽始曰𫝊一經六日至厥
 陰邪氣衰不𫝊而愈者亦有不罷再𫝊者或有間經
 而𫝊者或有𫝊至二三經而止者或有始終只在一
 經者或有越經而𫝊者或有初入太陽不作鬱熱便
[017-13a]
 入少陰而成真陰証者或有直中陰經而成寒証者
 縁經無明文後人有妄治之失若夫自三陽𫝊次三
 陰之陰証外雖有厥逆内則熱邪耳若不發熱四肢
 便厥冷而惡寒者此則直中陰經之寒証也自前人
 立説之差使後人䝉害者多矣太陽受邪行盡三陽
 氣分𫝊次三陰之血分則熱入深矣熱入既深表雖
 厥冷真熱邪也經曰亢則害承乃制熱極反兼寒化
 也若先熱後厥逆者𫝊經之陰証也經云厥深熱亦
[017-13b]
 深厥㣲熱亦㣲是也故宜四逆散承氣湯㸔㣲甚而
 治之如其初病便厥但寒無熱此則直中陰之寒証
 也急宜四逆輩以温之經曰發熱惡寒發于陽也無
 熱惡寒發于陰也尚何疑哉又有日𫝊二經為兩感
 者𫝊經未終而斃矣病有標本治有逆從豈可槩論
 之乎曰陰証之不同已聞命矣嘗讀劉守真書云傷
 寒無陰証人傷於寒則為熱病熱病乃汗病也造化
 汗液皆陽氣也徧考内經靈樞諸篇並無寒証陰証
[017-14a]
 乃雜病也叔和悞入之耳守真高明之士亦私淑仲
 景者而議論之異者何耶曰雖守真之明達盖亦因
 傷寒論以桂枝麻黄通治温暑之悞而有是説故叮
 嚀云天道温熱之時用桂枝湯必加冷藥於其中免
 致黄生斑出之患若知此湯自與冬時即病之傷寒
 設不與過時之温暑設則無此論矣觀其晚年悟道
 着病機氣宜保命集其中羌活湯辛涼之藥以治非
 時傷寒其妙如神足可補仲景之遺㫖何其高哉夫
[017-14b]
 内經言傷寒即為熱病而無寒者語其常也仲景之
 論有寒有熱者語其變也合常與變而無遺者也所
 謂道並行而不相悖而反相為用也此其所以為醫家
 萬世之準繩標的也歟
王執中曰傷寒雖是一病然所感不同而證亦懸絶有
 冬傷于風寒即時便發名曰正傷寒者有至春變為
 温病至夏變為熱病名曰伏熱病傷寒者有雖伏病
 在身至春夏亦未發偶因暴感風寒或色慾不謹或
[017-15a]
 飲食不節觸動而發者亦曰伏熱病傷寒有冬月飲
 食不節誤傷冷物而發者亦名冬月正傷寒此其所
 感之不同也若夫春夏秋本無伏病在身而偶感風
 寒謂之四時傷寒即雜病也非仲景節菴之所謂傷
 寒也故用參蘇飲藿香正氣散等藥與仲景節菴傷
 寒門藥大異至於所見之證則又不同有頭痛項强
 腰脊痛惡寒發熱者有滿身骨節痛有不頭疼不項
 强無腰脊痛寒熱骨節痛俱無者有頭不疼而即腰
[017-15b]
 脊痛惡寒發熱骨節疼者有只頭疼而諸証俱無者
 有只腰脊痛而諸証俱無者有只惡寒發熱而諸証
 俱無者有只骨節痛而諸証俱無者有寒熱交争狀
 似&KR1211疾者有恊熱利下利清水狀似痢疾者有白㵼
 腹痛狀似水㵼者有既吐且利揮癨撩亂名曰霍亂
 者有傷在一經以次𫝊徧者有始終只在一經者有
 越一經而𫝊者有越兩經三經而𫝊者有𫝊一二經
 而止者有𫝊變六經而再𫝊者有從陽經𫝊入陽明
[017-16a]
 腑中者有從陰經𫝊入陽明腑中有不從六經𫝊來
 直中陽腑者此其症之不同也至於用藥一差則壊
 症百出莫測端倪不可言紀曰衂血曰吐血曰便血
 曰發斑曰發黄曰發狂曰如狂曰腹痛曰讝語曰鄭
 聲曰噦曰嘔曰吐曰㵼曰利曰小水不利曰大便自
 利曰除中曰不寐曰自汗曰盜汗曰手足汗曰頭汗
 曰陰結曰陽結曰能食曰不能食曰狐惑曰脾約曰
 吐蛔曰陰陽易曰勞復曰食復曰尋衣摸牀曰撮空
[017-16b]
 曰動氣曰奔豚曰肉苛曰舌卷囊縮不能枚舉此其
 壞之不同也然非愚之臆説仲景先師分為太陽等篇
 每條開示某經某症某脉了了明白東垣先師撮其
 大綱究其𤣥㫖陶莭菴先師又著家秘瑣言别門分
 類便覽初學今具在十二卷中醫家檢之洞然自悉
 何至妄投藥劑乃有殺人之慘也
   傷寒至捷法
發熱惡寒身體痛脉浮無汗怎生醫十神湯與香蘇散
[017-17a]
 有汗傷風用桂枝
四五日來口舌乾發熱身疼卧不安先服人參敗毒散
 小柴胡湯在後畨
七八日來熱在内口渇心煩腹脹彚小便赤少大便難
 大柴胡湯好通利
發熱口乾大便㵼小便赤少煩燥結小柴胡湯兼五苓
 加上黄連真一絶
汗下之後病不解依然熱渇如見怪解毒湯兼小柴胡
[017-17b]
 諸般熱病皆無碍
  十勸歌          彭用光
一傷寒頭痛及身熱便是陽證不可服熱藥傷寒𫝊三
 陰三陽共六經内太陰病頭不痛身不熱少陰病有
 反熱而無頭疼厥陰病有頭疼而無發熱故知頭疼
 身熱即是陽證若妄投熱藥決致死亡
二傷寒必須直攻毒氣不可補益邪氣在經絡中若隨
 証早攻之只三四日痊安若妄謂先須正氣却行補
[017-18a]
 益使毒氣流熾多致殺人
三傷寒不思飲食不可服温脾胃藥且傷寒不思飲食
 自是常事終無餓死之理如理中丸之類不可輕服
 若陽病服之致熱氣増重或至不救丁香巴豆之類
 猶不可服
四傷寒腹疼亦有熱證不可輕服温煖藥難經云疼為
 實故仲景論腹滿時痛之証有曰疼甚者加大黄疼
 甚而加大黄意可見也惟身冷厥逆而腹疼者方是
[017-18b]
 陰証須消息之每見腹疼便投熱藥多致殺人
五傷寒自利當㸔陰陽証不可例服補藥止㵼藥自利
 惟身不熱手足温者屬太陰身冷四逆者屬少陰厥
 陰其餘身熱下利皆屬陽當隨證依仲景法治之每
 見下利使投煖藥及止㵼藥者致多死亡
六傷寒胸脇疼及腹脹滿不可妄用艾灸常見村落間
 有此證無藥便用艾灸多致毒氣隨火而盛膨脹發
 喘以不知胸脇疼自屬少陽腹脹雖屬太陰仲景以
[017-19a]
 為當下之病此外惟陰証脉㣲弱可灸
七傷寒手足厥冷當㸔陰陽不可例作陰證有陰厥有
 陽厥醫者少能分辨陽厥而投熱藥殺人速於用刄
 盖陽病不至極熱不能發厥仲景所謂熱深厥亦深
 熱深更與熱藥寧復得生而身熱至三四日後熱氣
 已深大便秘小便赤或譫言昏憒及别熱證而發厥
 必是陽厥宜急用承氣湯以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熱
 大便不秘自引衣盖身或下利或小便數不見熱證
[017-19b]
 而厥者即是陰厥方可用四逆湯之類二厥所以使
 人疑者縁為其脉皆沉然陽厥脉沉而滑數陰厥脉
 沉而弱又陽厥時復指瓜却温或有時發熱陰厥則
 常冷此為可别
八傷寒病已在裏即不可用藥發汗然傷寒証須㸔表
 裏如發熱惡寒則是在表正宜發汗如不惡寒反惡
 熱即是裏證若一例發汗則真氣已涸死者必矣又
 别有半在表半在裏之證不惟皆不可下亦皆不可
[017-20a]
 汗但隨證治之
九傷寒飲水為欲愈不可令病人恣飲過度病人大渇
 當與之水以消熱故仲景以飲水為欲愈人見此説
 遂令病者縱飲因而為嘔為喘為咳逆為下利為腫
 為悸為痞為結胸小便下利者多矣且如病人欲飲
 一碗只可與半碗常令不足為善
十傷寒病初安不可過飽及勞動或食羊肉行房及食
 諸肉骨汁并飲酒如病方愈不須再服藥兼脾胃尚
[017-20b]
 弱食飽不能消化病即再來謂之食復病方好氣血
 尚虚勞動大早病即再來謂之勞復又食羊肉行房
 並死食諸肉骨汁并飲酒再病必重右傷寒十勸誠
 可為病家醫家之便益治法也
  治傷寒㸔證法則       陶莭庵
凡㸔傷寒先觀兩目或赤或黄陽毒六脉洪大有力燥
 渴者輕則三黄石膏湯重則大承氣黄為疸證如小
 水不利或赤兼小腹脹滿不痛渴而大便實脉來沉
[017-21a]
 實有力者為濕熱發黄輕則茵陳五苓散重則茵陳
 湯分利小水清白為愈黄自退矣刼法開在殺車槌
 方前
 次㸔口舌有無胎狀如見滑白色者邪未入腑屬半
 表半裏證宜小柴和解舌上黄胎者胃腑有邪熱也
 宜下之調胃承氣湯大便燥實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
 下便不實脉不沉㣲渇者未可下猶宜小柴胡湯舌
 上黑胎生芒刺者是腎水尅于心火十有九死急用
[017-21b]
 大承氣下之無疑矣此邪熱已極也劫法開在殺車
 槌方前
 已後以手按其心胸至小腹有無痛處若按之當心
 下鞭痛手不可近燥渇讝語大便實脈來沉實有力
 為結胸證急用大陷胷湯加枳桔下之量元氣虚實
 宜從緩治若按心胸雖滿悶不痛尚為在表未入乎
 腑乃邪氣填乎胸中只消小柴胡枳桔以治其悶如
 未效本方對小陷胷一服如神若按之當心下脹滿
[017-22a]
 而不通者宜㵼心湯加枳梗是痞滿也以手按之小
 腹若痛而小水自來利大便黒兼或身黄讝妄燥渇
 脈沉實者為畜血桃仁承氣下盡黒物則愈若按之
 小腹脹滿不鞕痛小水不利即溺澁也五苓散加木
 通山梔利之不可大利恐耗竭津液也若按其小腹
 遶臍鞕痛渇而小水短赤大便實者有燥屎也大承
 氣下之劫法備開殺車槌方前
 再後問其大小便通利若何有何痛處及服過何藥
[017-22b]
 方知端的務使一一明白證脈相對庶得下藥不差
 凡㸔傷寒若見吐蜖者雖有大熱忌下涼藥犯之必
 死盖胃中有寒則蜖上膈大㓙之兆人皆未知急用
 炮乾薑理中湯一服加烏梅二箇花椒十粒服後待
 蜖定却以小柴胡退熱盖蜖聞酸則静見苦則安矣
 凡治傷寒若煩渴欲飲水者因内水消竭欲得外水
 自救大渇欲飲一升止可與一杯常令不足不可太
 過若恣飲過量使水停心下則為水結胷等證射于
[017-23a]
 肺為喘為咳留於胃為噎為噦溢於皮膚為腫畜于
 下焦為癃滲於膓間則為利下皆飲水多之過也又
 不可不與又不可强與經云若還不飲非其治强飲
 須教别病生正此謂也
凡治傷寒若經十餘日已上尚有表證宜汗者與羌活
 冲和湯㣲汗之十餘日若有裏證宜下者可與大柴
 胡湯下之盖傷寒過經正氣多虛恐麻黄承氣太峻
 悞用麻黄令人亡陽悞用承氣令人不禁故有此戒
[017-23b]
 若表証尚未除而裏證又急不得不下者只得以大
 柴胡通表裏而緩治之又老弱及血氣兩虚之人有
 下證者亦用大柴胡下之不傷元氣如其年壯力盛
 者不在禁例從病制宜
凡治傷寒尺脈弱而無力者切忌汗下寸脈弱而無力
 者切忌發吐俱宜小柴胡和之
凡治傷寒若汗下後不可便用參耆大補宜用小柴胡
 加減和之若大補使邪氣得補而熱愈盛復變生他
[017-24a]
 證矣所謂治傷寒無補法也如曾經汗下後果是虛
 弱之甚脈見無力者方可用甘温之劑補之此為良
 法其勞力感寒之證不在禁補之例㸔消息用之凡
 治傷暑與傷寒俱有熱若悞治之害矣傷寒則外
 惡寒而脈浮𦂳傷暑則不惡寒而脉虚此為不同治
 經云脈盛身寒得之傷寒脈虛身熱得之傷暑治宜
 小柴胡湯加石膏知母或人參白虎湯天乆滛雨濕
 令併行蒼术白虎湯若元氣素弱而傷重者用清暑
[017-24b]
 益氣湯治之
  中云治暑不宜輕用小柴胡夾暴感風寒者或可
  用一二劑盖傷暑非傷寒至夏變熱病之暑病也
  辯表裏中三証        王好古
假令少陽証頭痛徃來寒熱脈浮弦此三症但有一者
 是為表也口失滋味腹中不和大小便或閉而不通
 或泄而不調但有一者是為裏也如無上下表裏餘
 症者皆虛熱也是在其中矣
[017-25a]
  辯陰陽二証         王好古
陰証身静重語無聲氣難布息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
 吸不入徃來口與鼻中氣冷水漿不入大小便不禁面
 上惡寒有如刀刮身表涼知在陰經也名曰陰証
陽証身動輕語有聲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徃而能
 來口與鼻中氣皆然身表熱知在陽經也名曰陽証
  太陽六𫝊          王好古
太陽者乃巨陽也為諸陽之首膀胱經病若渴者自入
[017-25b]
 于本也名曰𫝊本
太陽𫝊陽明胃土者名曰巡經𫝊為發汗不徹利小便
 餘邪不盡透入于裏也
太陽𫝊少陽膽木者名曰越經𫝊為原受病脉浮無汗
 當用麻黄而不用之故也
太陽𫝊少陰腎水者名曰表𫝊裏為得病急當發汗
 而反下汗不發所以𫝊也
太陽𫝊太陰脾土者名誤下𫝊為原受病脉緩有汗當
[017-26a]
 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當時腹痛四肢沉重
太陽𫝊厥陰肝木者為三陰不至于首惟厥陰與督脉
 上行與太陽相接名曰巡經得度𫝊
  太陽證
太陽証頭痛發熱自汗惡風脉當緩而反𦂳傷風得傷
 寒脈也
太陽證頭痛發熱無汗惡寒脈當𦂳而反緩傷寒得傷
 風脈也
[017-26b]
王執中云冬月此二証用九味羌活湯不應仍用桂枝
 麻黄各半湯盖穏於大青龍也
二証脈不同本經大青龍湯主之易老初用桂枝麻黄
 各半湯後用大青龍湯以其有厥逆筋惕肉瞤及亡
 陽之失也易老後又改為九味羌活湯而不用桂枝
 麻黄也
太陽証發熱惡寒自汗脉緩
太陽証發熱惡風無汗脉緩  此二証易老原將麻
[017-27a]
 黄一桂枝二為治後復改用羌活湯
  太陽頭痛
太陽膀胱脉浮𦂳直至寸口所以頭痛者頭與寸口俱
 髙之分也兼厥陰與督脉㑹於巔逆太陽之經上而
 不能得下故壅滯為頭痛於上也左手浮弦胸中痛
 也沉弦背俞痛右手浮弦者亦然頭痛者木也最高
 之分惟風可到風則温也治以辛涼秋尅春之意故
 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體之常也然各有三陰
[017-27b]
 三陽之異焉故太陽則宜川芎陽明則宜白芷少陽
 則宜柴胡太陰則宜蒼术少陰則宜細辛厥陰則宜
 吳茱茰也
  王執中曰此即論風而不及寒者風亦寒氣所化
  初從下起後從上來風與寒本相因但感之不同
  耳故治傷寒者初分有汗無汗到𫝊經後則不分
  矣由此觀之風藥亦能散寒其理同也
  治太陽則不可越經      王好古
[017-28a]
假令治太陽陽明不可遺太陽而只用陽明藥餘倣此
 用三陽經解藥後身畨覆重者若煩則是有陽明也
 若不煩而畨覆輕者知不𫝊三陰也不𫝊三陰則為
 解也大抵三陰之體静重與濕相同傷寒五日後無
 汗謂穀消水去形亡故下之三日前謂内有水穀故
 汗之
  問桂枝湯發汗
發汗或云當得汗解或云當發汗更發汗并發汗宜
[017-28b]
 桂枝湯者數方是用桂枝發汗也復云無汗不得服
 桂枝又曰汗家不得重發汗又曰發汗過多者却用
 桂枝甘草湯是閉汗也一藥二用如何説得仲景
 發汗與本草之義合而為一答曰本草云桂枝味辛
 甘熱無毒能為百藥長通血脉止煩出汗者是調血
 而汗自出也仲景云臟無他病發熱自汗者此衛氣
 不和也又云自汗者為榮氣和榮氣和則外不諧衛
 氣不與榮氣相諧和也榮氣和則愈故皆桂枝湯調
[017-29a]
 和榮衛榮衛既和則汗自出矣風邪由此而解非桂
 枝能開腠理發出汗也以其固閉榮血衛氣自和邪
 無容地而出矣其實則閉汗孔也昧者不解閉汗之
 意凡見病者便用桂枝湯發汗若與中風自汗者合
 其效桴鼓因見其取效而病愈則曰此桂枝發出汗
 也遂不問傷寒無汗者亦與桂枝湯悞之甚矣故仲
 景云無汗不得服桂枝是閉汗孔也又云發汗多又
 手心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湯是亦閉汗孔也又
[017-29b]
 曰汗家不得重發汗若桂枝發汗是重發汗也凡桂
 枝條下言發字當認作出字是汗自然出也非若麻
 黄能開腠理而發出汗也本草出汗二字上文有通
 血脉一句是非三焦衛氣皮毛中藥是為榮血中藥
 也如是則出汗二字當認作榮衛和自然汗出非桂
 開腠理而發出汗也故後人用桂治虛汗讀者當逆
 察其意則可矣噫神農之作於其前仲景之述於其
 後前聖後聖其揆一也
[017-30a]
  太陽禁忌不可犯
小便不利不可使利之利之是謂犯本以是知五苓散
 不可妄用大便不可易動動之是謂動血此為犯禁
 表在不可下下之猶犯禁也
  太陽証亦有當汗不當汗者
咽乾淋渇鼻衂小便不利已經發汗不得重發如無已
 上忌証雖經發汗倘邪氣未盡亦當重發之
  當汗而不汗生黄
[017-30b]
其証為風寒所傷陽氣下䧟入於内而排寒水上行于
 經絡之間本當發汗因以徹其邪醫失汗之故生黄
 也脾主肌肉四肢寒濕與内熱相合而生黄也
  當汗而發汗過多成痓
其証因發汗太過腠理開泄汗漏不止故四肢急難以
 屈伸
  不當汗而汗成蓄血
蓄血其証燥火也當益津液為上而反汗以亡其津液
[017-31a]
 其毒擾陽之極則慢陰也故燥血而蓄於胷中也
  血証見血自愈
太陽病入膀胱小便利而赤蓄血証也血自下者愈也
  知可解
戰而汗解者太陽也不戰有汗而解者陽明也不戰無
 汗而解者少陽也若先差經必不爾矣
太陽𫝊陽明其中或有下証陽明証反退而熱兼不竭
 却退顯少陽証是知可解也
[017-31b]
太陽知可解者頭不痛項不强肢節不痛則知表邪退
 也
陽明知可解者為無發熱惡寒知裏易解也
少陽病知可解者寒熱日不移時而作邪未退也若用
 柴胡而移其時早移之於晏晏移之于早氣移之於
 血血移之于氣是邪無可容之地知可解也
  知不可解
服解藥而去沉困只頭痛目悶是知濕去而風不去則
[017-32a]
 欲解也若風去而濕不去則不解何以然風則高濕
 則下而入裏也
  脈知可解不可解
可解之脈浮而虚不可解之脈浮而實浮而虚者只是
 在表浮而實者知已在裏也汗多不解者轉屬陽明
 也傷寒不頭痛知邪不在經若頭痛者知邪在經也
  易老九味羌活湯解利法
羌活 治太陽肢節痛君主之藥也乃撥亂反正之主
[017-32b]
 故大無不通小無不入闗節非此不治也
防風 治一身盡痛乃軍卒中卑下之職一聽君令而
 行隨所使引之而至者也
蒼术 别有䧺壯上行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
 不𫝊于足太陰脾
細辛 治少陰腎經頭痛
川芎 治厥陰頭痛在腦
白芷 治陽明頭痛在巔
[017-33a]
生地黄治少陰心熱在内
黄芩 治太陰肺熱有神
甘草 能緩裏急調和諸藥
  已上九味雖為一方然亦不可執執中無權猶執
  一也當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
  小之不一增損用之如神 右水煎服
若欲急汗當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温服之而不用
 湯投之也
[017-33b]
脈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後緩 脈沉而不解者先緩而
 後急
本湯不獨解利傷寒治雜病亦有神 中風行經者加
 附子 中風秘澁者加大黄 中風并三氣合而成
 痺等症各隨十二經上下内外寒熱温涼四時六氣
 加減補㵼用之煉蜜作丸猶妙
  當汗而下之成恊熱利
當各隨三陽本証表藥發之表解下利自愈若不愈者
[017-34a]
 方可以利藥治之
  太陽一下有八變
太陽病下之其脉促不結胸者此為欲解也
脉浮者必結胸 脉𦂳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兩脇拘
急 脉細數者頭痛不止 脉𦂳數者必欲嘔 脉沉
緩者恊熱利 脉浮滑者必下血
  裏𫝊表
太陽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
[017-34b]
 湯主之至於大實痛者胃也桂枝加大黄湯主之已
 𫝊戊婦告夫也所以為裏𫝊表即名誤下𫝊也
  三陽三陰辯証用藥治法    彭用光
太陽無汗麻黄為最太陽有汗桂枝可先小柴胡為少
 陽之要領大柴胡行陽明之秘堅至三陰則難拘定
 法或可温而或可下宜數變以曲全生意或可方而
 或可圓
  傷寒表証分别治法以便四時取用
[017-35a]
傷寒表証是如何左手脉/浮𦂳無汗惡寒身熱多頭項俱疼
 脉浮取輕手按之脉/浮大而𦂳施方施劑汗之和冬麻黄湯十/神湯春夏𦍑
 活冲/和湯
  傷寒裏証治法宜次苐
傷寒裏証心腹疼邪𫝊入裏脉/重取數洪不惡寒而惡熱蒸其脉
 數沉兼自汗二便秘少下之生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湯選用
陽証 陽証身熱及頭疼體重咽乾難臥動或有譫語
 及循衣脉息弦洪宜審用
[017-35b]
 脉洪大有力十神湯大九味羌活湯氶解肌湯第葛/根湯 柴胡湯 三 氣湯次 選
 用/
陰証 陰証身涼二便清病初自汗也頭疼也無煩躁
 也無渇脉息沉㣲自可明
 脉沉㣲無力五積散/四逆湯 理中湯/三建湯
 陰毒 手足甲青至莭 三建湯/ 此症極危/
 灸闗元 氣海 丹田 臍中
陽証似陰 陽証身涼冷四肢小便赤少大便稀心煩
[017-36a]
 口燥脉沉數白虎湯兼竹葉竒
 脉沉數有力 竹葉石膏湯/三黄解毒湯 柴胡五苓/
陰証似陽 陰証如陽面赤紅小便清利大便通渾身
 㣲熱沉遲脉真武湯佳兼理中
 脉沉遲弱 五積散中羌附湯/附子理 湯
 灸服藥而脉不回宜灸 氣海 神闕 丹田
陽厥 陽厥時時指爪温心煩便秘口乾論脉來沉細
 中還疾承氣柴胡最可吞
[017-36b]
陰厥 陰厥身涼熱不回二便通滑不煩時脉來沉伏
 知端的三建湯兼四逆宜
 脉沉㣲昏憒 先以星烏乾姜湯/隨用三建湯
 灸 此証倉卒無藥只灸闗元氣海丹田妙
血發黄 發黄恰似烟薫色小便自利大便黒唇焦潄
 水血家黄桃仁承氣湯堪擇
蓄血黄 此由脾胃熱甚失于汗下以致/之宜抵當湯桃仁承氣選用
濕症黄疸 發黄渾似橘皮明小便不利大便行濕熱
[017-37a]
 相蒸名曰疸茵陳湯共五苓平
蓄熱陰黄 頭汗出四肢沉重如瘧俱用茵湯/陳湯加五苓兼小柴胡加梔子
發斑 發狂
 陽毒發斑是如何梔子大黄黒奴科 此症甚危紅
 赤白易治如黑斑則胃爛難治如陽毒五日内可治
 六日七日難治 人參石膏化斑湯𤣥參升/麻石膏湯大青四物湯
温毒 葛根橘皮湯/黄連橘皮湯 調胃承氣湯/猪胆雞子湯
黒奴丸方 治陽毒發斑煩躁大渇倍常時行熱病六
[017-37b]
 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數面赤目脹身痛大熱煩躁
 狂言欲走渇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熱在胸中口噤
 不能言為壊傷寒醫所不治棄為死人精魂已竭心
 下纔暖撥開其口灌下即活人凡灌藥下咽便能即
 時甦醒
 黄芩 芒硝 麻黄 釡底煤 小麦奴 灶突墨
 梁上塵各一/兩大黄一兩/一錢
  右為末煉蜜為丸彈子大井水化下即當發寒寒
[017-38a]
  已汗出乃差若時頃不汗再服一丸須見㣲利若
  不大渇不可與此藥
  問兩感邪從何道而入     王好古
答曰經云兩感者死不治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頭痛
 發熱惡寒口乾煩滿而渇太陽者腑也自背俞而入
 之人之所共知之少陰者臟也自鼻息而入人所不
 知也鼻氣通於天故寒邪無形之氣從鼻而入腎為
 水也水流濕故腎受之經曰傷于濕者下先受之同
[017-38b]
 氣相求耳又云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以是知内
 外兩感臟府俱病欲表之則有裏欲下之則有表表
 裏既不能一治故死矣故云兩感者不治然所稟有
 虚實所感有淺深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
 者猶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夫未有不治而獲
 生者也予嘗用此間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
 待好生君子用之
大羌活湯
[017-39a]
 防風 羌活 獨活 防己 黄芩 黄連 白术
 蒼术 炙甘草 細辛各三/錢知母 川芎 地黄各/一
 兩/
  右每服五錢水煎熱服不解再服三四次必解病
  愈則止若有餘証並依仲景隨經法治之
  傷寒悞下變有輕重
或問曰傷寒雜証一體若悞下之甚者變大答曰非一
 體也傷寒悞下變無定體雜病悞下變有定體何以
[017-39b]
 然傷寒自外而入陽也陽主動雜病自内而出陰也
 陰主静動者犯之其變無窮静者犯之其變止痞腹
 脇痛而已故變無窮者為重痞與腹脇痛者為輕也
  辯内外傷
傷風鼻中氣出粗合口不開肺氣通于天也傷食口無
 味涎不納鼻息氣匀脾氣通于地也
外傷一身盡熱先太陽也從外而之内者先無形也
内傷手足不和兩脇俱熱先少陽也從内而之外者先
[017-40a]
 有形也
内外俱傷人迎氣口俱盛或舉按皆實大表發熱而惡
 寒腹不和而口液此内外兩傷也
凡診則必捫手心手背手心熱則内傷手背熱則外傷
 次以脉别之
冬傷于寒者春必温病夏為熱病長夏為大熱病盖因
 房失勞傷與辛苦之人水虧無以奉春生之令故春
 陽氣長而為温病也夏為熱病者是火先動于火未
[017-40b]
 動之時水預虧于已旺之日故邪但藏而不為病也
 夏令炎蒸其火既旺與前所動者客邪與主氣二火
 相接所以為熱病也長夏為大熱病者火之方與秋
 之分皆手經居之水之方與春之分皆足經居之所
 傷者皆經不足故夏火旺客氣助于手經則不足者
 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藥皆泄有餘而非足經藥何以
 然泄有餘則不足者補矣此傷寒本足經只言足經
 而不言手經也大意如此至于𫝊手經者亦有之當
[017-41a]
 作别論與夫竒經之病亦在其中矣
  狂言讝語鄭聲辯
狂言者大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嘗見之事即為狂言也
 讝語者合目自言言所日用常見常行之事即為讝
 語也鄭聲者聲戰無力不相接續造字出于喉中即
 鄭聲也
  陽明症不可犯禁忌
不當發汗不當利小便若發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則生
[017-41b]
 蓄血症也惟當益津液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
 者蓮鬚葱白湯是也汗多亡陽下多亡陰小便重利
 之走氣三者雖異為言少津液則一也
  汗多亡陽
汗者本所以助陽也若陽受陰邪寒結無形須當發去
 陰邪以復陽氣所謂益陽而除風寒客氣也陰邪已
 去而復汗之反傷陽經曰重陽必陰故陽氣自亡汗
 多亡陽此之謂也
[017-42a]
  下多傷陰
下者本所以助陰也若陰受陽邪熱結有形須當除去
 已敗壞者以致新陰此所謂益陰而除火熱邪氣也
 陽邪已去而復下之反亡陰也經曰重陰必陽故陰
 氣自亡下多亡陰此之謂也
  傷寒五臟受病脉証相尅訣
心臟 心病舌强笑靣赤燥煩掌熱口乾讝臍上動氣
 洪𦂳數反得沉㣲命不全
[017-42b]
肝臟 肝家靣青目痛閉筋急怒容臍左氣脉當弦急
 或兼長浮濇短兮名不治
脾臟 脾家不食面皮黄體重肢痛喜卧床動氣當臍
 脉緩大弦長而𦂳是㓙殃
肺臟 肺家面白帶憂愁吐血寒温喘𠻳求臍右氣兮
 沉細濇大而牢者死根由
腎臟 腎家面黒爪甲青耳閉足寒泄腹疼臍下氣兮
 脉沉滑緩而大者死之形
[017-43a]
  已上皆受尅之脉為賊邪故㐫也
 
 
 
 
 
 
 
[017-43b]
 
 
 
 
 
 
 
 赤水元珠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