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e0076 赤水元珠-明-孫一奎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赤水元珠卷八
            明 孫一奎 撰
  瘧門
内經黄帝問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
 岐伯曰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
 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内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
 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岐伯對曰隂陽上下交爭
[008-1b]
 虚實更作隂陽相移也陽并於隂則隂實而陽虚陽
 明虚則寒慄鼓頷也巨陽虚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
 虚則隂氣勝隂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内故中外
 皆寒陽盛則外熱隂虚則内熱内外皆熱則喘而渴
 故飲冷也此皆得之夏傷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内
 腸胃之外此營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疎腠理開
 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
 内與衞氣並居衞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隂此氣
[008-2a]
 得陽而外出得隂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
 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内薄於隂
 陽氣獨發隂邪内著隂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
 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與日早者何氣使然也岐伯
 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衞氣一日一夜大㑹於
 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
 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
 則病作以此作日稍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
[008-2b]
 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内注於伏膂之
 脉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髙故作日
 益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内薄於五臟横連募原
 也其道逺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衞氣俱行不得皆
 出故間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衞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
 入則病作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始發也不當風
 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
[008-3a]
 下者也故虚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當其風府也故
 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
 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
 足而病衞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
 府衞氣之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舎則其府也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
 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氣凄愴之水寒藏於腠理皮
 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隂氣也風者陽
[008-3b]
 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
 時作名曰寒瘧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此先傷於
 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温
 瘧帝曰夫病温瘧與寒瘧而皆安舎舎於何藏岐伯
 曰温瘧得之冬傷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
 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
 腠理發洩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
 其氣先從内出之於外者也如是者陰虚而陽盛陽
[008-4a]
 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虚陽虚則寒矣故
 先熱而後寒名曰温瘧其但熱不寒者陰氣先絶陽
 氣獨發則少氣煩寃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帝曰
 癉瘧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
 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舎
 於皮膚之内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
 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隂故但熱而不寒氣内藏
 於心而外舎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故名曰癉
[008-4b]
 瘧帝曰瘧未發其應何如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
 虚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脉躁在陰則寒而
 脉靜極則陰陽俱衰衞氣相離故病得休衞氣集則
 復病也
 衞與邪相并則病作與邪相離則病休其并於陰則
 寒并於陽則熱離於陰則寒已離於陽則熱已至次
 日又集而并合則復病也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
[008-5a]
 伯曰其間日發者邪氣與衞氣客於六府而有時相
 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勝也或
 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
 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温也及其熱氷水不
 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
 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願聞其說岐伯曰經
 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脉無刺漉漉之汗故
[008-5b]
 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於陰當
 是之時陽虚而隂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陰氣逆極
 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於外則陰虚而陽實故先
 熱而渴夫瘧氣者并於陽則陽勝并於陰則陰勝陰
 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不常也病極則復至
 病之熱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
 其盛時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
 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眞氣得安邪
[008-6a]
 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帝曰善攻
 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
 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
 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
 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徃而未得并者也以上俱内/經瘧論
保命集云夏傷於暑秋必痎瘧葢傷之淺也近而暴傷
 之重也逺而深痎瘧者久瘧也是知夏傷於暑濕熱
 閉藏而不能發洩於外邪氣内行至秋而發為瘧也
[008-6b]
 初不知何經受病隨其受而取之有中三陽者有中
 三陰者大抵經中邪氣其症各殊同傷寒論之也故
 内經曰五臟皆有瘧其治各别太陽經者謂之風瘧
 治多汗之在陽明經者謂之熱瘧治多下之在少陽
 經者謂之風熱瘧治多和之此三陽受病皆謂之暴
 瘧也發在夏至後處暑前者此乃傷之淺者近而暴
 也在陰經者則不分三經皆謂之温瘧宜以太陰經
 論之其發處暑後冬至前者此乃傷之重者逺而深
[008-7a]
 也痎瘧者老瘧也故謂之久瘧
丹溪云風暑之瘧當發汗夏月多在風凉處歇遂閉其
 汗而不泄故也 惡飲食者必自飲食上得之無汗
 者要有汗發散為主帶補有汗者要無汗扶正氣為
 主帶散邪 瘧病感虚者須以人參白术一二帖托
 住其氣不使下陷後使他藥 内傷挾外邪同發必
 内生痰外以汗解散二陳湯加柴胡黄芩常山草菓
 煎服 久瘧不得汗者二陳湯加檳榔倍加蒼朮
[008-7b]
 一方加柴胡葛根川芎一補一發不可直截 老瘧
 係風暑入於陰分用血藥引出陽分則散當以當歸
 紅花黄栢川芎白朮蒼朮甘草白芷水煎露一宿空
 心服
 按瘧在隂分須徹起陽分者即格致論中云臟傳出
 至府亂而失期也又當因其汗之多寡而為補養升
 發之下陷謂陽氣下陷入陰血中無汗要有汗多用
 川芎葛根蒼朮升麻柴胡之屬此丹溪治瘧之微旨
[008-8a]
 也
心法附餘曰世用砒霜等毒藥截瘧差悞甚矣且俗名
 脾寒此因名而迷其實也苟因飲食所傷而得亦未
 必全是寒况其他乎在陽分者易治陰分者難治瘧
 毋必用毒藥消之行氣消堅為主
脉訣舉要曰瘧脉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随時變遷
  心法附錄曰有病久脉極虚微而無力似乎不弦
 然而必於虚微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細察可見也
[008-8b]
生生子曰世俗皆視瘧為小病不分外感内傷勞倦虚
 弱在陽在陰之旨率以砒丹常山等毒劑刼之或以
 草藥嘗之又或指為鬼祟而以符水巫呪禁之禀受
 厚邪輕者偶中僥倖禀弱邪重者愈刼而愈陷矣於
 是遷延歳月咳嗽潮熱飲食減少每每變虚怯之候
 不思經曰邪之所凑其氣必虚輕病重治必成重病
 都緣不能脫俗故耳良可悲夫
桂枝羗活湯 處暑前後頭痛項强脉浮惡風有汗
[008-9a]
 桂枝 羗活 防風 甘草炙/
  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迎
  發日温服吐者加半夏麴
麻黄羗活湯 頭痛項强脉浮惡風無汗
 麻黄 羗活 防風 甘草炙/
  各等分煎法如前如吐加半夏麴等分二方皆/太陽經
白芷湯 治瘧身熱目疼熱多寒少脉長睡卧不安先
 以大柴胡湯下之微利為度如下後微邪未盡者以
[008-9b]
 此湯盡之
 白芷 知母各一/兩石膏四/兩
  服法如前此陽/明經
桂枝石膏湯 隔日一發先寒後熱寒少熱多
 桂枝五/錢石膏 知母各一/兩半黄芩一/兩
  右分作三服間日者邪氣所舎深也如外邪已罷
  内邪未已再下之 從夘至午發者宜大柴胡湯
  下之 從午至酉者知邪在内也宜大承氣湯下
[008-10a]
  之 從酉至子或至寅發者知邪在血宜桃仁承
  氣湯下之 前項下藥微利為度再以小柴胡湯
  徹其微邪之氣
桂枝芍藥湯 寒熱大作不拘先後此太陽陽明合病
 也謂之大爭寒熱作則必戰動經曰熱勝則動也發
 熱則必汗泄經云汗出不愈知為熱也陽盛隂虚之
 症治當内實外虚不治恐久而傳入陰經也宜桂枝
 芍藥湯主之
[008-10b]
 桂枝二/錢黄芩 知母 芍藥 石膏各五/錢
  右服七錢水煎服 如服前藥而寒熱轉大者知
  太陽陽明少陽合病也宜桂枝黄芩湯以和之
桂枝黄芩湯 治三陽合病
 甘草四錢/五分石膏五/錢知母五/錢桂枝二/錢柴胡一兩/二錢黄芩四/錢
 五/分人參四錢/五分半夏四/錢
  右水煎服服後如外邪已罷内邪未已用大柴胡
  大承氣等湯下之
[008-11a]
麻黄黄芩湯 治夜發者 桃仁承氣湯亦治夜發者
 麻黄一兩/去節甘草炙三/兩桃仁三十枚/去皮黄芩去/蘆二錢/五分
  服法同前
  桃仁味苦甘辛肝為血海血受邪則肝氣燥經云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故桃仁散血緩肝謂邪氣
  深逺而入血故夜發乃陰經有邪此發散血中風
  寒之劑麻黄桂枝桃仁乃太陽經血藥非三陰經
  藥也
[008-11b]
生生子曰已上皆劉守真分經治療法也與内經之旨
 皆相符合明其邪自外而來故治同傷寒也予驗今
 之所發者除傷風所發外亦有多挾内傷者或從飲
 食所得或從勞倦所得此必先有所感而邪氣潛伏
 今為新傷所啓發也雖涉内傷而頭疼寒熱口渴等
 症亦不出前數法外矣予每用所挾症之藥加於前
 各經治方之内錯綜治之亦不失古人意也故所向
 輙有功
[008-12a]
濟世方治先熱後寒者以小柴胡湯先寒後熱者小柴
 胡加桂枝湯多熱但熱者白虎加桂枝湯多寒但寒
 者柴胡薑桂湯
 按此亦前分經法也但此以寒熱多少定治然寒多
 而但寒不熱脉洪實或滑多有熱極而似水者為有
 餘治當下之若便以桂枝投之悞也如或多熱而但
 有熱者脉虚大或微弱當作虚治若便以白虎湯投
 之悞也故必須細心體認詳之以脉而以寒熱多少
[008-12b]
 𠫭治庶為穏當
仲景白虎加桂枝湯 治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其脉如
 平但熱無寒骨節疼煩便難此治温瘧
 知母六/兩甘草炙二/兩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兩
  水煎服出汗愈
柴胡桂薑湯 治徃來寒熱胷膈疼小便不利嘔而不
 渴治瘧寒多熱少或寒不熱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括蔞根四/兩黄芩二/兩甘草炙/二
[008-13a]
 兩/牡蠣二兩/煅
  水煎服初服微煩再服得汗便愈
柴胡去半夏加括蔞湯 治瘧病後渴者亦治勞瘧
 柴胡八/兩人參 黄芩各三/兩括蔞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
 枚/甘草炙三/兩
  水煎服一日兩三服效
局方雙解飲子 治瘧疾辟瘴氣神效食瘧尤佳
 肉荳䓻 草荳蔲各二枚一枚麪/煨熱一枚生用粉草二兩一半/生一半炙
[008-13b]
 朴二寸一半用薑/汁炒一半生用生薑二塊如棗大一塊/裹煨一塊生用
  右水煎空心服東垣云秋暮暑氣衰病熱瘧知/其寒也此方主之實治寒瘧也
人參養胃湯 治飲食傷脾治寒多而熱少者胸膈痞
 悶不思飲食寒多者加薑桂熱多者加黄芩黄連柴
 胡方在/寒門
清脾飲 治癉瘧脉來弦數或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
 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青皮去/白厚朴薑/製白朮 半夏泡/黄芩 草菓仁 柴
[008-14a]
 胡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七八錢薑五片不拘時服
草菓飲 治内傷飲食作瘧胸腹飽悶
 草菓 蒼朮 厚朴 陳皮 半夏 甘草 烏梅
 去/核
 薑棗同煎 寒多者加乾薑附子熱多者只加柴胡
 瘴瘧加檳榔
柴苓湯 寒熱汗後或大便作瀉方出傷/寒門
[008-14b]
三聖飲 治胸膈飽悶口渴熱多寒少
 蒼朮 枳殻 知母各三/錢
  水煎服
四聖飲 治久瘧
 何首烏 白芷 青皮 陳皮
  水煎空心服
良方四將軍飲 治瘧作仆厥不知人手足俱冷此雖
 一時救急之方用之有驗
[008-15a]
 大附子炮去皮/一枚訶子四枚/去核陳皮四枚/洗淨甘草炙四/兩
  分作四服水一鍾半薑七片棗七枚煎折一半熱
  灌下立甦
方廣云瘧疾發作而僵仆不省人事者蓋由頑痰膠固
 於中營衞不行故也所以中風中暑而卒倒不省人
 事亦由痰之所致也附子性大熱走而不守本是治
 寒濕之藥今瘧僵仆而用之以其性能開散頑痰營
 衞流通故耳乃是刼劑不得已而用之也
[008-15b]
澹寮露薑飲 胃中痰飲為瘧一方加蜜治/痰𠻳作吐
 生薑四兩搗汁露一宿空心冷服大治脾胃聚痰發
 為寒熱 方廣云生薑自然汁凡中風中暑中氣乾
 霍亂一應卒暴之疾與童便同用立可解散蓋生薑
 能開痰童便能降火故也
截瘧温脾飲 治脾虚痰涎上湧瘧發作則吐神效
 白朮五/錢生薑五/錢
  水煎空心服
[008-16a]
生生子曰按此亦丹溪白朮丸意也彼以白朮一味久
 服得汗乃愈此以生薑佐之故取汗速而效亦速也
  以上五方皆禁方
王節齋治瘧活套
 柴胡 白朮各一/錢蒼朮一錢以上三味/瘧疾必用之藥陳皮七/分粉草
 炙五/分乾葛一錢/二分
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黄芩茯苓半
 夏各一/錢熱甚頭疼再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口渴加石
[008-16b]
 膏知母麥冬各一/錢 若間日或三日發午後或夜發
 者邪在隂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黄酒炒知
 母各一/錢酒洗紅花酒炒黄栢各四/分提起陽分可截之
  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
 八物湯再加黄茋補之 若陽瘧多汗用黄茋人參
 白朮以斂之無汗柴胡蒼朮白朮黄芩乾葛以發之
  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熟地黄黄蓍黄栢以斂
 之無汗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 若病人
[008-17a]
 胃氣弱飲食少或服截藥傷脾胃而少食者加人參
 一錢/半酒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 若飲食痞悶或有食
 積者加神麴麥芽枳實炒各/二錢 若痰盛加薑製半夏
 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黄芩黄連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檳榔
 黄芩青皮常山各一/錢烏梅肉二/枚 若日久虚瘧寒熱
 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用八物湯加
 柴胡黄芩黄蓍陳皮以滋補氣血
  瘧母
[008-17b]
濟生鼈甲飲子 瘧久不愈脇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
 瘧母
 草菓 鼈甲醋/炙黄蓍 白朮 白芍 厚朴薑/製檳榔
 橘紅 川芎 甘草炙/
  各等分每服四錢水一鍾薑七片棗一枚烏梅少
  許煎服
又方 治瘧母
 鼈甲醋炙/二兩三稜 莪朮 香附俱醋炒各/一兩半橘紅一/兩
[008-18a]
 魏五/兩
  右醋糊為丸梧子大薑湯下三十丸
瘧母丸
 青皮 桃仁 紅花 神麴 麥芽 鼈甲醋/炙三稜
 蓬术 海粉 香附俱用/醋煮
  右用神麴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
  下
十將軍丸 久瘧有瘧母不瘥或腹疼
[008-18b]
 三稜去毛/土炒蓬朮生/用青皮去/白橘紅各一/兩草菓去/殻常山各/二
 兩/砂仁 檳榔 烏梅 半夏泡各/一兩
  右先將常山草菓二味剉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
  内先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晩炭火煮乾取
  出晒如無日色用火焙乾為末酒醋各半打糊為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吞下日進三
  服忌生冷魚腥醎酸油膩麪諸死毒物服四兩或
  八兩乃除根 凡有積聚及行瘴濕地方並宜服
[008-19a]
小兒瘧疾痞塊
 生地 白芍各一/錢半陳皮 川芎 黄芩 半夏各一/錢
 粉草三/分
  薑水煎調鼈甲末服
  瘧脹
秋深久瘧胸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髙而食少俗謂瘧氣
 入腹宜蒼朮湯主之
 蒼朮四/兩草頭烏一/錢杏仁三十/個
[008-19b]
  右分作三服水煎一日服盡愈
  産後瘧
草菓飲子 産後瘧疾多由汙血挾寒熱而作大法宜
 柴胡四物湯調之熱多者宜服此
 半夏泡/赤茯苓 草菓煨去/皮甘草炙/陳皮 川芎
 白芷各一錢/二分紫蘇 良薑 青皮各六/分乾薑二錢/四分
  右分作二帖薑五片棗二枚當發日空心連進三
  服無不愈者
[008-20a]
生熟飲子 治寒多者
 肉豆蔲 草菓仁 厚朴 半夏 陳皮 甘草
 大棗去/核生薑各二/錢半
  右以一半以濕紙裹煨香熟和匀一半生用和匀
  分作二帖水煎空心一服食後一服二渣並煎午
  前服盡
  彭用光治瘧活套
如連日或間日惡寒發熱頭項腰背痛此太陽經二陳
[008-20b]
 加柴胡羌活藁本防風 如連日或間日先寒後熱
 或寒少熱多或但熱不寒目痛鼻乾此陽明經二陳
 加葛根升麻石膏知母白芷 如連日或間日先寒
 後熱或寒熱間作脇痛口苦嘔惡此少陽經二陳加
 柴胡黄芩青皮 如子午卯酉日發寒熱嘔吐舌乾
 口燥此少陰瘧二陳加當歸川芎黄栢黄連柴胡
 如辰戌丑未日發寒熱嘔吐不嗜食或腹滿自利此
 太陰瘧二陳加蒼朮白朮柴胡芍藥 如寅申己亥
[008-21a]
 日惡寒發熱寒多熱少或腹痛引陰器如淋狀善恐
 此厥陰瘧二陳加桂枝附子乾薑柴胡升麻 三陽
 之瘧宜汗宜吐麻黄葛根柴胡常山草菓烏梅之屬
  三陰之瘧宜下宜温宜和大柴胡湯柴胡桂薑湯
 柴胡四物湯附子理中湯加升麻柴胡之類
  泄痢
生生子曰仲景河間東垣諸公多以泄痢混同論治究
 其源皆本之於難經五十七難五泄中來云小腸泄
[008-21b]
 大瘕泄即是腸癖膿血也故治法亦多相須但初學
 之士未易尋繹故予不揣庸腐芟繁入簡以經文列
 之於前而諸賢次之以見古人著方立法之意然後
 發明泄痢形狀而以丹溪之見折而衷之仍分泄痢
 為二門初不敢遽分者以其有先痢而後泄有先泄
 而後痢有痢不因泄有泄不因痢治有次第症有輕
 重也以古論不可分者為綱以今之名症者為目使
 後學易以辨别而難治之症亦得以備㕘考也
[008-22a]
難經云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
 名曰後重
保命集云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黄以大承氣/湯下之脾泄者腹
 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建中理中/湯主之大腸泄者食已窘
 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乾薑附子/湯主之小腸泄者溲而便
 膿血少腹痛承氣湯/下之大瘕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
 不能便莖中痛胃大小腸三症皆清凉飲子主之其/泄自止厥陰症莖中痛加甘草以隂
 症裏急後/重加大黄
[008-22b]
滑伯仁曰瘕結也謂因有凝結而成者也裏急謂腹内
 急迫後重謂肛門下墜惟其裏急後重故數至圊而
 不能便莖中痛者小便亦不利也出難經/本義
謝堅白曰小腸大瘕二泄今所謂痢疾也内經曰腸澼
 故下利赤白者灸小腸俞是也穴在第十六椎下兩
 旁各一寸五分累驗出難經/本義
四明陳氏曰胃泄即飱泄也脾泄即濡泄也大腸泄即
 洞泄也小腸泄謂凡泄則小便先下而便血即血泄
[008-23a]
 也大瘕泄即腸澼也
靈樞經曰腸中寒即腸鳴飱泄腸中熱即出黄如麋脉
 要精微論曰胃脉虚則泄
仲景曰大腸有寒者多騖溏有熱者便腸垢 下痢脉
 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痢有微熱而
 渇脉弱者亦自愈 下痢脉數而渇者合自愈設不
 愈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痢脉數有微熱汗出
 合自愈設脉緊為未解 下痢脉反弦身熱汗者自
[008-23b]
 愈 下痢脉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痢清
 穀者必欝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
 戴陽下虚故也 下痢脉沈弦者下重 下痢寸口
 反浮數尺中自濇者必清膿 溲病若腹大而泄者
 脉當細微而濇反緊大而實者死 下痢脉大者為
 不止 下痢一日十餘行脉反實者死
素問云泄而脉大難治 病泄脉洪大是逆也
靈樞云飱泄脉小者手足寒難已飱泄脉小手足温易
[008-24a]
 已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脉大是逆也如是者不
 過十五日死矣 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時死矣
經云五虚者死脉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飲食不入此
 謂五虚其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虚者活丹溪嘗謂治
 數人在下則泄瀉不止上則吐痰不已皆死蓋氣脫
 無所管攝故也若用參朮膏救之早者十活二三
病機機要云臟腑瀉痢其症亦多大抵從風濕熱論之
[008-24b]
 是知寒少熱多寒則不能久也故曰暴泄非隂久瀉
 非陽論曰春宜緩形形動則肝木乃榮反靜密則是
 行秋令金能制木風氣内藏夏至則火盛而金去獨
 火木旺而脾土損矣輕則飱泄身熱脉洪糓不能化
 重則下利膿血稠粘裏急後重故曰諸泄稠粘皆屬
 於火經云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宜大黄湯
 下之是為重劑黄芩芍藥湯是為輕劑是實則瀉其
 子木能自虚而脾土實矣故曰春傷於風夏必飱泄
[008-25a]
 此逆四時之氣人所自為也此一節謂熱/泄而滯下也
又有自太陰經脾受濕而為水泄虚滑微滿身重不知
 糓味假令春宜益黄散補之夏宜泄之法云宜補宜
 泄宜和宜止和則芍藥湯止則訶子湯久則防變為
 膿血是脾經傳受於腎謂之賊邪故難愈也若先利
 而後瀉謂之微邪故易安此皆脾土受濕天之所為
 也雖聖智不能逃口食味鼻食氣從鼻而入留積於
 脾而為水泄也此一節濕泄/所謂泄瀉也
[008-25b]
有厥陰經動下利不止其脉沈而遲手足厥逆涕唾膿
 血此証難治宜麻黄小續命湯汗之法云為有表邪
 縮於内當散之而自愈此一節風泄/所謂久泄也
有暴下無聲身冷自汗小便清利大便不禁氣難布息
 脉遲嘔吐急以重藥温之漿水散是也此一節寒泄/所謂暴泄也
故法云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脉弦則
 去風血膿稠粘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藥温之
 風邪内縮汗之鶩溏為利温之又云在表者汗之在
[008-26a]
 裏者下之在上者湧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熱者内䟽
 之小便濇者分利之又曰盛者和之去者送之過者
 止之兵法云避其來銳擊其惰歸此之謂也
凡病泄而惡寒是太陰傳少陰是土來尅水也用除濕
 白朮茯苓安脾白芍藥桂枝黄連破血也火邪不能
 勝水太陰不能傳少陰而反火邪上乘肺經而痢必
 白膿也加芍藥當歸之類
又裏急後重脉大而洪實為裏實痛甚者是有物結墜
[008-26b]
 也宜下之若脉浮大甚不宜下
雖裏急後重而脉沈細弱者謂寒邪在内而氣散也可
 温養而自愈 裏急後重閉者大腸經氣不宣通也
 宜加檳榔木香宣通其氣 如痢或泄而嘔者胃中
 氣不和也上焦不和治以生薑橘皮中焦不和治以
 當歸茯苓桂下焦寒不和治以輕熱藥甚者重熱藥
  大便虚秘濇久不愈恐太陰𫝊少隂多傳變為痢
 太陰傳少陰是為賊邪先以枳實厚朴湯以防其變
[008-27a]
 若四肢懶倦小便少或不利大便走沈困飲食減宜
 調胃去濕白朮芍藥茯苓三味水煎服以白术之甘
 能入胃而除脾胃之濕芍藥之酸濇除胃中之濕熱
 四肢沈困茯苓之淡泄能通水道走濕此三味泄痢
 須用此 如發熱惡寒腹不痛加黄芩為主如未見
 膿而惡寒乃太陰欲傳少陰也加黄連為主桂佐之
 如腹痛甚者加當歸倍芍藥如見血加黄連為主桂
 當歸佐之 如煩躁或先便白膿後血或發熱或惡
[008-27b]
 寒非黄芩不止上部血也 如惡寒脉沈先血後便
 非地榆不能除下部血也 如惡寒脉沈或腰痛或
 臍下痛非黄連不除此中部血也 如便膿血相雜
 而脉浮大慎不可以大黄下之下之必死謂氣下竭
 也而陽無所収凡陰陽不和惟以分陰陽藥治之
又云暴泄非陰久泄非陽大便完糓下有熱者脉疾身
 動聲亮暴注下迫此陽也寒者脉沈而細身困鼻息
 微薑附湯主之身重不樂朮附湯主之 渴引飲者
[008-28a]
 是熱在膈上水多入則自胸膈入胃中胃本無熱因
 不勝其水名曰水恣胃受水攻故水糓一時下此証
 當灸大椎三五壯立己乃督脉瀉也如用藥使車前
 子白朮茯苓之類五苓散亦可
 又有寒泄者大腹滿而泄又有鶩溏瀉者是寒泄也
 鶩者鴨也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結糞者是也如此者
 當用天麻附子乾薑之類
又法云泄有虚實寒熱虚則無力不及拈衣未便已泄
[008-28b]
 出謂不能禁固也實則數至圊而不便俗云虚坐努
 責是也裏急後重皆依前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
 按已上述泄利寒熱虚實脉証輕重治法極為詳悉
 最當深玩
  泄痢辨
丹溪云泄瀉之症水糓或化或不化並無努責惟覺困
 倦若滯下則不然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腸垢或
 無糟粕或糟粕相雜雖有痛不痛之異然皆無裏急
[008-29a]
 後重逼迫惱人
  泄瀉門
生生子曰泄瀉要分新久時令寒熱虚實及飲食痰積
 數者
内經曰濕勝則濡泄甲乙經云氣客下焦傳為濡泄羅
 太無曰夫脾者五臟之至陰惡寒濕今寒濕之氣内
 客於脾故不能禆助胃氣腐熟水糓致清濁不分水
 入腸間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隨氣而下謂之濡泄
[008-29b]
 法當除濕利小便治之以對金飲子
 平胃散五錢五苓散二錢五分草荳蔲麪煨五錢
  右分二服薑棗同煎 出濟世方名對金飲子
王叔和曰濕多成五泄
生生子曰新泄瀉多是濕治濕瀉之法宜燥脾利水胃
 苓湯五苓散之類 胃中氣下快心不痞氣加枳殻
 木香 如有痰加半夏 如惡心加藿香砂仁 如
 腫滿加桑白皮赤小豆 有熱加黄芩木通滑石之
[008-30a]
 類减桂 有寒加髙良薑乾薑桂心之類 稍久不
 止者東垣升陽滲濕湯或蒼朮防風湯用風藥者謂/風能勝濕也
  若飲食所傷以平胃散加消導之劑
久泄多是積劉河間云有太陰陽明二症當進退大承
 氣湯主之既久泄矣而又以承氣湯下之者必其積/滯膠固脉結實不虚非常法可效故用此
 推陳致新不/可姑息也
太陰症不能食也當先補而後瀉乃進藥法也先煎厚
 朴半兩俱依本方加减水一盞半煎七分服若三兩
[008-30b]
 服後未已如稍加食尚有熱毒加大黄二錢推過泄
 止住藥如泄未止謂腸胃有塵垢滑粘加&KR0621硝三錢
 令宿垢去盡則愈也
陽明症能食是也當先瀉而後補乃退藥法也先用大
 承氣湯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稍熱服如泄未止去
 芒硝後熱少退减大黄一半煎兩服如熱氣雖已其
 人必腹滿又减去大黄以枳實厚朴湯服三兩服如
 腹脹滿退泄亦自愈後服厚朴湯數服則已
[008-31a]
仲景云下痢已瘥至其月日又復發者以其積去不盡
 故也當下之以大承氣湯此熱積/寒下也
本事方治痼冷在腸胃間頻年腹痛泄瀉休作無時服
 諸熱藥不効宜先取去積滯然後調治不可畏藥以
 養病也
厚朴丸
 厚朴 乾薑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錢大黄生細/切水
 一盞浸半日/煎汁用之
[008-31b]
  右水二碗煎八分後下大黄汁再煎六合温服自
  夜至曉分三服之盡止或更以乾薑丸佐之
乾薑丸
 乾薑 巴荳去心殻研/碎炒黄大黄 人參各一/兩
  右為末同巴荳研匀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食
  前用湯吞下一丸陳米飲吞亦可後服白术散
白术散 推後以此温補之
 白术 木香 附子 人參各等/分
[008-32a]
  右為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六分温服
痰積泄瀉
 海石 青黛 黄芩 神麴 半夏麴霞天膏造/者尤妙
  右為丸每服三五十丸
右積滯泄瀉必腹中耕痛痛而泄泄而痛止者是也或
 肚滿按之堅者亦是也受病淺者以保合丸等消導
 之深而頑者必須推去陳積然後乃止也
實脾固腸丸 泄瀉月久不止及脾泄無度者
[008-32b]
 白术陳土炒/四兩粟殻去膜蜜/炒二兩蒼术米泔/浸厚朴薑/製陳皮各/一
 兩/半人參 炮乾薑 炙甘草 茯苓各二/兩肉菓麵/煨
 子去核各/二兩砂仁一/兩
  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湯下虚
  寒加附子一錢滑脫不禁加龍骨赤石脂俱煅一兩
飱泄素問云清氣在下則生飱泄又云春傷於風夏必
 飱泄又云久風為飱泄
劉河間曰飱泄者乃水糓不化而完出因水入胃亦非
[008-33a]
 前水恣症也先以宣風散導之出錢氏方中/四味者是也
後服蒼朮防風湯
 蒼朮去皮/四兩麻黄去根節/四兩防風去蘆/五錢
  右為粗末每服一兩生薑七片水二盞煎至一盞
  温服泄止後服椒朮丸
椒朮丸
 蒼朮二/兩川椒一両去/目炒
  為極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
[008-33b]
  前温湯下 如惡痢久不愈者彌佳小兒亦佳
東垣曰飱泄是清氣在下乃胃氣不升上古聖人皆以
 升浮藥扶持胃氣一服而愈知病在中焦脾胃也脉
 訣曰濕多成泄病本在胃真氣弱真氣者糓氣也不
 能尅化飲食乃濕盛故也以此論之正以脾胃之弱
 故也初病奪食或絶不食一二日使胃氣日勝泄不
 作也今已成大泄矣經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惟此症不然此病既得之於
[008-34a]
 胃氣下流清氣不升陽道不行只宜升宜舉不宜利
 小便靈樞云頭有疾取之足謂陽病在陰也足有疾
 取之上謂陰病在陽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少陽甲
 膽是也中者脾胃也甲膽者甲風是也東方春也胃
 中穀氣者便是風化也作一體而認故曰胃中濕勝
 而成泄瀉宜助甲膽風以勝尅之又是升陽氣助清
 氣上行之法也又一說中焦元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腸為之苦鳴亦緣胃氣不升故令甲氣上行又云風
[008-34b]
 勝濕也大抵此症本謂氣弱不能化食奪食則一日
 而可止夫奪食之理為胃弱不能尅化食則為泄如
 食不下何以作泄更當以藥滋養元氣令和候泄止
 漸與食胃勝則安矣若食不化者於升陽風藥内加
 炒麴同煎兼食入頓至心頭者胃之上口也必吐沃
 沫或食入反出皆胃土停寒其右手關脉中弦按之
 洪緩是風熱濕相合糓氣不行清氣不升為弦脉之
 寒所隔故不下也麴之熱亦能去之若翻胃者更加
[008-35a]
 半夏生薑入前風藥内同煎奪食少食欲使胃氣强
 盛也若藥劑大則胃氣不勝藥泄亦不止當漸漸與
 之今病既久已至衰弱當以常法治之不可多服餌
 也人之肌肉如地之土豈可人而無肉故肉消盡則
 死矣消痩人有必死者八内經有七外經有一又病
 肌肉去盡勿治之天命也如肌肉不至瘦盡當急療
 之宜先奪食而益氣便與升陽先助真氣次用風藥
 勝濕以助升騰之氣病可已矣餘皆勿論此治之上
[008-35b]
 法也治用升陽除濕湯之類
車前子散 治水瀉不止以車前子炒為末米飲調下
 二錢立止
若夏秋之間濕熱大行暴注水泄以益元散治之或五
 苓散加木通口渴者加葛根黄芩芍藥
若胸膈飽悶腹中作脹以胃苓湯治之
又泄暴而不止者以止泄丸治之
止泄丸
[008-36a]
 肉荳蔲五/兩滑石飛/
  右為末擂飯丸惟滑石夏三兩五錢秋二兩春冬
  一兩二錢
升陽除濕湯 治脾胃虚弱不思飲食泄瀉無度小便
 黄四肢困倦自下而上引而去之
 升麻 防風 柴胡 羌活 神麴 澤瀉 猪苓
 陳皮各五/分甘草炙/麥芽各三/分
  右水煎食逺服 如胃寒腸鳴加益智半夏各五
[008-36b]
  分薑棗同煎非腸鳴不用
白朮芍藥湯 潔古治太隂脾經受濕水瀉注下體重
 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食暴泄無數水糓不化先宜白
 朮芍藥湯
 白朮 芍藥各一/兩粉草五/錢
  俱要炒黄效速分作二服水煎温服腹疼甚者宜
  蒼朮芍藥湯
蒼朮芍藥湯 治水瀉腹疼並治痢
[008-37a]
 蒼朮 芍藥各一/兩黄芩五/錢一錢/三分
  分二服水煎温服脉弦頭疼者宜蒼术防風湯
蒼朮防風湯 治水泄飱泄脉弦頭疼皆效
 蒼朮五/錢防風五/錢
  水煎温服
 此已上症如心下痞每服加枳實一錢 如小便不
 利加茯苓二錢 如腹疼漸已泄下漸少宜訶子散
 主之
[008-37b]
寒泄者大便完糓不化或口不渇而小水清利腹中鳴
 時常喜熱手按摩或過食凉藥所致
調中散 治虚寒停食嘔吐腸鳴泄瀉
 砂仁 蓬朮 乾薑炮/桂心 茴香炒/草菓 麥芽
 炒/橘紅 益智仁 藿香葉各一/錢蒼朮炒/神麴炒/
 梗各一/錢半甘草炙三/分
  薑棗煎臨服加鹽少許
大藿香散 治一切脾胃虚寒嘔吐霍亂心腹撮痛如
[008-38a]
 泄瀉不己最能取效
 藿香二/兩陳皮 厚朴薑汁/炒青皮炒/木香 人參 肉
 荳蔲煨/良薑炒/大麥芽炒/神麴 訶子煨去/核白茯苓
 去/皮甘草炒各/一兩乾薑炮五/錢
  為末吐逆泄瀉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用水一大盞
  煨生薑半塊鹽一撮煎服
養胃湯 治脾胃虚寒嘔逆惡心腹脇脹疼腸鳴泄瀉
 方出/瘧門
[008-38b]
理中湯 寒而虚者
桃花丸
 赤石脂 乾薑 胡椒
扶脾丸 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泄無度飲食不化
 白朮 茯苓 甘草炙/訶子 半夏 烏梅肉各二/錢
 紅荳 乾薑 肉桂各五/錢麥芽 神麴各四/錢陳皮一/錢
  右為末荷葉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温湯下二方加藿/香一錢
[008-39a]
乾薑散 治水瀉無度
 乾薑為末粥飲調下一錢效
衍義云一人大腸寒小便精出諸熱藥服至一斗二升
 不效後教服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五錢同為末
 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食前米飲下五七十
 丸服四劑遂愈
本事方訶子丸 脾胃不和泄瀉不止諸藥不效
 訶子皮 乾薑 肉荳蔲 龍骨 木香 附子
[008-39b]
 赤石脂各等/分
  為末糊丸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
漿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盡冷脉沈弱氣
 少而不能語甚者加吐此為緊病
潔古方 附子 乾薑 甘草 良薑 半夏 桂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煎熱服甚者三四服 若下
  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大便欲了不了小便清
  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湯秋冬白朮散 羅謙
[008-40a]
 甫云鶩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結糞是也
桂枝湯
 桂枝 芍藥 白朮各五/錢粉草炙一/錢
  分四服水煎服
小白朮散
 白朮 芍藥各三/錢乾薑炮五/錢甘草炙二/錢
  如前煎服甚者除乾薑加附子一二錢謂辛能發
  散也
[008-40b]
  熱瀉 口渴小水短赤糞如糜
益元散
  燈心湯或井花水調下
白芍黄芩木通湯 治水瀉小水短赤
 白芍二/錢黄芩二/錢木通八/分白朮一/錢澤瀉一/錢茯苓七/分
  水煎温服
厚腸散 治腹疼瀉黄及瀉久不止熱藥不效者及治
 酒積泄
[008-41a]
 川黄連好酒煮日/夜煮乾炒
  為末每用二錢空心米飲下
荳蔲香連丸 治泄瀉不問寒熱陰陽不調下痢赤白
 腹脹攻痛其効如神
 黄連二/錢肉荳蔲 木香各一/錢
  右為末粟米飲為丸如米粒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漸加二三十丸日夜各四五服
清六丸 去三焦濕熱泄瀉兼治産後腹痛或自痢者
[008-41b]
 能補脾亦治血痢
 六一散三/兩紅麴炒五錢用/此活血
  酒糊為丸多與清化丸同服並不单用
  虚瀉 脉弱無力飲食少四肢倦足背浮腫口渴
  皆所當補
錢氏白朮散 治瀉久虚弱清氣下陷口渴或腹中氣
 不轉運或不思食或惡心
 人參 白朮 茯苓 粉草 葛根 木香 藿香
[008-42a]
  俱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參苓白朮散 脾虚泄瀉浮腫
 人參二斤/半白朮二/斤薏苡仁一/斤扁豆二斤/半山藥 桔梗
 各一/斤蓮肉二斤/半砂仁一/斤茯苓一/斤甘草炒半/斤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人參升胃湯 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腹鳴
 泄瀉小便黄
 黄蓍二/錢甘草炙二/分升麻六/分柴胡 歸身 陳皮 益
[008-42b]
 智各二/錢紅花少/許人參六/分
  水煎食前熱服
一味白朮散 治久瀉脾虚脾泄如神
 土白朮米泔水洗淨切片每一斤用陳皮半斤/入甑一層層間隔蒸一日炒乾去陳皮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理中湯 虚寒作瀉或吐瀉不止精神虚憊甚者加大
 附子名附子理中湯方在/寒門
參苓滑石湯 治泄而困倦小便不利脉數有虚熱
[008-43a]
 白朮 滑石各一/兩黄芩 人參 芍藥各五/錢木通
 陳皮各三/錢乾薑一/錢甘草炙一/錢
  分八帖水煎服
桂香丸 臟腑虚為風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
 人危篤累效
 大附子炮去/皮臍肉菓炮/白茯苓各一/兩桂心 乾薑 木
 香泡各/五錢丁香一/分
  糊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008-43b]
固中丸 治脾久泄去後與氣不快者
 蒼朮 肉菓煨各/一兩
  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固下丸 治腎久泄即前方加破故紙一兩炒
東垣白朮神麴丸 老人奉養太過飲食傷脾常時脾
 泄
 白朮炒二/兩白芍酒炒/一兩神麴炒一/兩半山查二/兩半夏製一/兩
 芩炒五/錢
[008-44a]
  右為末用青荷葉燒飯為丸菉豆大每服百丸
  實泄 泄瀉腹疼或有積滯維明新久新者以消
  導之劑久者以前久泄門按寒熱調治
枳實導滯丸
木香檳榔丸
七聖丸
  腎泄 早晨瀉一次者也
 愚謂亦不止如此曽記一老人脾泄二十年一日夜
[008-44b]
 三五次夜多日少以破故紙鹽水炒/五錢白朮炒二/錢杜仲
 鹽水炒/三錢澤瀉一/錢水煎空心服二帖即愈緣腎者胃之
 關腎虚則下焦不約故也
東坡四神丸 治腎泄下元虚寒尤宜
 破故紙炒四/兩肉蔲麪煨/二兩木香五/錢小茴香炒一/兩
  以生薑四兩煮紅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
  鹽湯吞下五六十丸
金鎻正元丹 腎虚泄瀉小便頻數盜汗遺精一切虚
[008-45a]
 冷之症
 龍骨煅/朱砂另研各/三兩茯苓八/兩紫巴㦸去心/一斤肉從蓉洗/焙
 葫蘆巴焙各/一斤補骨脂酒浸炒/十兩五棓子八/兩
  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鹽
  湯下
五味子丸 治下元虚寒火不生土及腎中之土不足
 以致關門不閉名曰腎泄亦名脾腎泄
 人參 五味子 破故紙炒/白朮各二/兩山藥炒/白茯
[008-45b]
 苓各一/兩半吳茱萸 川巴㦸去/心肉菓麪煨各/一兩龍骨煅五/錢
  右酒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痢門已前諸公皆釋名滯/下經書又云腸澼
泄痢二症前綱中病機機要論寒熱虚實治法甚詳陳
 無擇朱丹溪劉宗厚王節齋諸公又各有發明今摘
 其緊要逐一詮次以便按治
内經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
 臟䐜滿閉塞下為飱泄久為腸澼是也
[008-46a]
内經曰腸澼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脉沈
 則生浮則死腸澼之屬身不熱脉不懸絶滑大者生
 懸澀者死以臟期之
脉經曰腸澼下膿血脉沈小留連者生數疾且大有熱
 者死又腸澼筋攣其脉小細安靜生浮大緊死
脉訣舉要曰無積不痢脉宜滑大浮弦急死沈細無害
秘藏云假令傷寒飲食䐜脹滿而傳飱泄者宜温熱之
 劑以消導之傷濕熱之物而成膿血者宜苦寒之劑
[008-46b]
 以内疏之風邪下陷升舉之濕氣内勝者分利之裏
 急者下之後重者調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腸鳴無力
 不足拈衣其脉弦細而弱者温之収之膿血稠粘數
 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陳無擇云滯下之症内經所載血溢血泄血便注下古
 方則有清膿血近世呼為痢疾其實一也多由脾胃
 不和飲食過度停積於腸胃不能化又為風寒暑濕
 之氣干之故為此疾傷熱則赤傷冷則白傷風則純
[008-47a]
 下清血傷濕則下如豆汁治法當先用通利之藥疏
 調臟腑
原病式曰或言下痢白為寒者悞也若果為寒則不能
 消糓何由反化為膿也所謂下痢糓反化為膿血如
 榖肉菓菜濕熱甚則自化腐爛潰發化為膿血也其
 熱為赤熱屬心火故也其濕為黄濕屬脾土故也燥
 欝為白屬肺金也然諸瀉痢皆屬於濕濕熱甚於腸
 胃之内而腸胃怫欝以致氣液不得宣通而成腸胃
[008-47b]
 之燥使煩渇不止也假如下痢赤白俗言寒熱相兼
 其說尤悞豈知水火陰陽寒熱者猶權衡也一髙則
 必一下一盛則必一衰豈有寒熱俱甚於腸胃之間
 而同為痢乎如熱瘡瘍而出白膿者亦可以白為寒
 歟其在皮膚之分屬金故色白也次在血分屬心火
 故為血也在肌肉屬脾土故作黄膿在筋部屬肝木
 故其膿色帶蒼深至骨屬腎水故紫黒血出也各隨
 五臟而見五色是其標也本則一出於熱但分淺深
[008-48a]
 而巳大法下迫窘痛後重裏急小便赤澀皆屬於燥
 熱而下痢白者必多有之然則為熱明矣
玉機微義云河間謂赤白不當分冷熱乃屬心火肺金
 之化也五色各屬五臟本則一出於熱其論甚當緣
 心主血肺主氣白屬肺金此氣受病也赤屬心火此
 血受病也赤白相雜氣血俱受病也知此則肝青脾
 黄腎黒之說亦可得而互明矣
丹溪謂赤自小腸而來白自大腸而來
[008-48b]
 愚謂大小腸亦心肺之腑也但不若劉宗厚以氣血
 言尤為明白
統旨曰河間發明痢本於濕熱最為詳切至行血則便
 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誠哉至言也又謂痢雖有
 赤白而一本之於熱此足以破局方好行辛熱者之
 弊也然痢之白者不可盡歸之於熱亦有因於寒者
 痢如凍膠或如鼻涕明是冷症此緣多啖生冷脾胃
 受傷氣微而滯下生焉非薑桂之辛熱不可也又其
[008-49a]
 日久而不愈腸胃氣虚始為熱而末變寒或過服冷
 藥以致脾胃中寒此亦宜有以温之也
  滯下亦有挾虚挾寒
丹溪曰或問河間之言滯下似無挾虚挾寒者然乎否
 乎予曰洩利之病水糓或化或不化並無努圊惟覺
 困倦若滯下則不然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腸垢
 或無糟粕或糟粕相混雖有痛不痛大痛之異然皆
 裏急後重逼迫惱人似乎皆熱症實症也予近年涉
[008-49b]
 歴亦有大虚大寒者不可不知如治予從叔婁長官
 等皆用參朮及乾薑薑汁之類是也
劉宗厚曰按滯下之症古人多與洩瀉同論至三因方
 始能另立條目蓋實有不同夫病有從外感而得者
 須分六氣之異外既受傷腸胃欎結遂成赤白等症
 當隨其寒熱温凉以調之有因臟氣發動干犯腸胃
 而得者須察其何臟相兼以平治之又有因飲食失
 節而得者則又審其何物所傷以消尅之但其受病
[008-50a]
 之後腸胃怫欝膿血稠粘裏急後重諸方雖有寒熱
 虚實之論劉河間則以為一出於熱然考之内經似
 亦熱多而寒少也我丹溪先生則以為亦有挾虚挾
 寒之症深戒學者須宜識此世之局方不辨三因專
 用澁熱之藥其失甚矣至河間立說專用苦寒疏下
 之藥則亦未甚為當何則蓋病有虚實治有先後若
 病氣暴至元氣壯實積滯膠固須宜下之病久氣脫
 腸胃虚滑不禁者亦宜温之澁之大抵治痢當從仲
[008-50b]
 景河間之法可温則温可下則下或解表或利小便
 或待其自已劉河間分在裡在表挾風挾熱挾寒等
 症後之作者無越於斯但氣血一條未嘗表出立論
 其於芍藥湯下有曰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葢
 謂便膿血是血之滯下也故曰行血自愈奔迫後重氣之
 實也故曰調氣自除誠哉是言但膿血赤白亦有氣病血
 病之分後重裡急亦有氣實血實之異學者尤不可不察
  裏急後重有寒熱虚實及在氣在血之異
[008-51a]
滑伯仁曰裏急謂腹内急迫後重謂肛門下墜惟其裏
 急後重故數至圊而不能便也
 愚謂此皆脾胃不和或為風寒暑濕令氣所干或為
 積滯膠固纒墜或病久陽氣下陷
丹溪曰後重本因邪壓大腸不能升上而重墜也用大
 黄檳榔藥者乃瀉其所墜之邪也及久痢與通蕩之
 後而後重仍在者知大腸虚滑不能自収而重是以
 用御米殻訶子五棓子等濇劑収其氣而固其滑也
[008-51b]
 然大腸為邪壓下之重其重至圊後不减虚滑不収
 之重其重至圊後隨減以此辨之百發百中也
 愚謂氣虚下陷而重者雖用収濇之劑仍必以升補
 藥兼之
又云有服升消藥不效者用秦芁皂角子大黄當歸桃
 仁枳殻黄連等劑若大腸風盛者可作丸服
綱目云自古治裏急後重但用檳榔木香調氣及大黄
 下積至丹溪始用桃仁滑石滑其死血如鼓應桴實
[008-52a]
 發前人所未發也
又云下墜在血活之後此為氣滯宜前藥加檳榔一枚
 蓋後重者當和氣積與氣墜下者當兼升兼消升謂
 升麻之類消謂木香檳榔之類
  發熱
丹溪曰發熱惡寒身首俱痛此為表症宜微汗和解蒼
 朮川芎陳皮芍藥粉草生薑 又云有外感者小柴
 胡湯去人參 又云下痢發熱久不止者屬陰虚用
[008-52b]
 寒凉藥必兼升散並熱藥薑桂之屬是也 又云下
 痢初發熱必用承氣湯下後㕘症用藥發熱不惡寒
 脉洪者宜大承湯若惡寒者忌下
 愚謂發熱而小便不利者柴苓湯加滑石木通夏秋
 發熱惡心胸腹飽悶不思飲食藿香正氣散不飽悶
 者倉廩湯
  令氣及時疫痢
綱目云夏月痢疾用黄連香薷飲加甘草芍藥生薑神
[008-53a]
 效者蓋夏月之痢多屬於暑㓗古治處暑後秋冬間
 下痢用厚朴湯大效者蓋秋冬之痢多屬寒
大全良方云有一境内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
 也治法雖當㕘運氣之相勝亦不可拘泥當先審虚
 實冷熱首用敗毒散加人參甘草陳皮薑隨症用之
  身重
身重不知糓味及下如豆汁者皆是足太陰脾經受濕
 也東垣升陽除濕防風湯升陽益胃湯和中益胃湯
[008-53b]
 出蘭室秘/藏濕熱中
  腹痛
病機機要云腹痛者宜和劉宗厚云和之一字總言之
 耳因氣欝結不行宜行氣開欎挾寒者温中湯大熱
 者黄芩芍藥湯積滯者木香導氣湯血虚者當歸芍
 藥湯亦有因肺金之氣欝在大腸之間以苦梗發之
丹溪云下痢腹痛用薑桂温散之法如建中湯加薑是
 也
[008-54a]
内經云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腹痛後泄
又云太陽病冬月感寒則泄當臍而痛是以今之用温
 散者良以此也
仲景治痢不分赤白久新但腹痛甚其脉弦急或濇浮
 大按之空虚或舉按皆無力以建中治之甚效
  白膿
玉機微義曰白屬肺金此氣受病也
統旨曰痢如凍膠或如鼻涕者為冷非薑桂之辛熱莫
[008-54b]
 效
丹溪方 治白痢
 蒼朮 白朮 神麴 茯苓 地榆 甘草
  水煎服
又方 治白痢腹脹飲水過度者
 蒼朮 白朮 厚朴 茯苓 滑石 神麴 粉草
  水煎食前服飲食不思吞保和丸三五十丸
蒼朮芍藥湯 痢疾痛甚者方在/泄瀉
[008-55a]
戊巳丸 治脾經受濕泄痢不止米糓不化臍腹刺痛
 黄連 吳茱萸 白芍藥各三/錢
  右為末麪糊為丸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飲吞下三
  十丸
升陽去濕防風湯 如大便閉或裏急後重數至圊而
 不能便或少有白膿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升舉其陽
 則陰自降矣
 蒼朮四兩米/泔製防風三/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白芍一/錢
[008-55b]
  右每服一兩先用蒼朮以水二盞半煎至二盞納
  諸藥同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
胃風湯 治風入腸胃作痢或白或赤或如豆汁方在/下血
温中湯 治白痢腹疼飽脹不思飲食
 蒼朮 木香 乾薑炮各一/錢五分厚朴 砂仁 青皮
 芍藥炒各一/錢二分
  加煨薑二片水煎食前服
又方 治大人小兒白痢如魚凍
[008-56a]
 白鴨血用好酒泡乘熱服下立止
  赤膿
玉機微義曰赤屬心火此血受病也
  治赤白痢
香連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裏急後重
 黄連去蘆二十兩吳茱萸十兩煎/湯浸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五兩不/見火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白米飲
  下 秘法以生薑細茶濃煎吞下尤妙
[008-56b]
導氣湯 治下痢赤白裏急後重日夜無度
 白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黄二錢/五分黄連一/錢黄芩二錢/五分木香
 一/錢檳榔一/錢
  每服一兩水煎食前温服
木香枳殻湯 治痢疾裏急後重開胸膈進飲食破滯
 氣散内熱
 木香 檳榔 陳皮去/白黄連 蓬朮煨/當歸 枳殻
 去穰/炒青皮去穰各/五錢香附 黄栢各一/兩半黒牽牛取頭末/浄一兩
[008-57a]
  右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十
  丸薑湯下如腫毒加至二百/丸利五七行立消
木香檳榔丸 治症同前
 木香 檳榔 青皮 蓬朮 枳殻 黄栢 大黄
 各五/錢香附二/兩黒丑取頭末/二兩
  右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
  下
黄連阿膠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裏急後重臍腹
[008-57b]
 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阿膠炒二/兩黄連三/兩茯苓三/兩
  右黄連茯苓為末水化阿膠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木香導滯湯
 木香二/錢白芍 當歸 枳殻各一錢/二分檳榔一錢/五分大黄
 二/錢黄連一/錢
  水煎食前温服
[008-58a]
  純鮮血
傷風而下清血者宜祛逐之風傷肝肝藏血故下清血
 者為風也
右謂下痢純血者死此亦要看兼症及以脉㕘之未必
 盡死予嘗治數人皆生方用佛手散加阿膠秦艽炮
 薑地黄黄連地榆蒲黄之類或以四物湯擇前所加
 藥一二味增入不必盡加也又不可純用寒凉衍義
 云有一男子患血痢醫用寒凉藥逆制專用黄連木
[008-58b]
 香治之此藥始感便用則可久病腸虚者不宜服戒
 之又云地榆性沈寒苦惟下熱血痢則可用若寒人
 及水瀉白痢皆未可輕用
王好古曰血痢當服胃風湯膠艾湯之類
仲景治下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丹溪云桃花湯為
 下血虚且寒者而用非乾薑之温石脂之澁且重不
 能止其血也用糯米之甘以引入腸胃
集驗方治血痢用乾薑燒黒存性出火毒為末每服一
[008-59a]
 錢米飲下
黄連香茹飲 治感暑下痢純血
清暑益氣湯 治暑病内傷下痢不思飲食發熱
六合湯 治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俱見中暑/出附餘
  已上治因暑下痢之劑
敗毒散 加石蓮肉 治下痢熱毒不進飲食
倉廩湯 即敗毒散加陳倉米薑棗 治下痢赤白或
 先因寒邪中臟腑致發熱者
[008-59b]
防風芍藥湯 治泄痢飱泄身熱脉弦腹痛而渴及頭
 疼微汗
 防風 白芍 黄芩
  各四錢水煎食前通口服 已上治痢疾身熱者
  之劑
丹溪治血痢
 乾薑一/錢當歸二錢/五分烏梅三/箇黄栢一錢/五分黄連三/錢
  水煎食前服或加枳殻
[008-60a]
丹溪治血痢後重熱盛者
 大黄 黄連 黄芩 黄栢 枳殻 當歸 白芍
 滑石 桃仁 甘草 白朮
  右各等分為末或作丸用麪糊或神麴糊丸服
  又云誤服熱藥及澁藥毒氣犯胃者當明審以祛
  其毒
當歸導氣湯 治膿血痢無度腹中痛
 當歸 芍藥各一/錢甘草一錢/五分青皮七/分槐花七/分生地酒/洗
[008-60b]
 二/錢
  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温服 若後重加木香檳
  榔末各三分澤瀉五分小便利去澤瀉
茜根丸 治一切毒痢及蠱注下血如鷄肝心煩腹痛
 茜根 升麻 犀角 地榆 當歸 黄連 枳殻
 炒/白芍
  右等分為末醋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米飲下
[008-61a]
潔古蒼朮地榆湯 治脾經受濕下血痢
 蒼朮三/兩地榆一/兩
  右每服一兩水二鍾煎至一鍾食逺温服
丹溪青六丸 治血痢清濕熱補脾消瘀血用此止痛
 活血消食酒糊為丸方在泄/瀉門
當歸芍藥湯 治血虚而下血痢
 當歸 川芎各一錢/五分芍藥酒炒/三錢生地 黄連酒/炒木香
 各一/錢
[008-61b]
  水煎食前服
黄芩芍藥湯 治火熱下痢膿血
 黄芩五/錢甘草炙一/錢芍藥炒三/錢
  水煎食前服
大黄湯 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裏急後重日夜無
 度久不愈者用此微利
 大黄一/兩
  用好酒二鍾浸半日煎至一鍾去大黄分為二服
[008-62a]
  如未止再服盡以利為度後服芍藥湯和之利止
  再服黄芩芍藥湯以徹其毒也
劉宗厚云此乃陽明經蕩滌之藥用酒煮者欲其上至
 頂顚外徹皮毛也
芍藥湯 治腹痛下痢膿血日夜無度裏急後重是以
 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
 白芍一/兩當歸 黄連各五/錢檳榔 木香各二/錢二錢/五分
 大黄三/錢黄芩五/錢甘草炙二/錢
[008-62b]
  右每服五錢水煎食逺温服如痢不减加大黄
劉宗厚云此行血調氣不熱之藥也大凡用藥之雜與
 用藥之多者難以細分經絡當觀其大體如何此太
 陽桂枝例藥也
  附禁方
木香散 治腹痛下痢膿血裏急後重
 木香五/錢地榆一/兩黄連七/錢赤芍 青皮 枳殻 乳香
 甘草各五/錢
[008-63a]
  右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
延胡止痛散 治血痢疼痛飲食不進
 延胡炒/
  為末每用二錢米飲調下三服全愈
木香甘連湯 治血痢如神
 黄連一/兩甘草二/錢木香二/錢
  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服先一日預服五苓散三
  帖次早服此即止
[008-63b]
又方 韮菜連根取自然汁和好酒一盞温飲極驗
 又治婦人心痛及治淋散氣行血故也
黄連烏梅丸 治濕熱痢不瘥
 烏梅肉炒/黄連各四/兩
  凈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
  下
車前湯 治熱痢不止及小便不利
 車前子搗爛取汁一鍾入蜜一合煎服
[008-64a]
  已上治濕熱傷血赤痢之劑
苦參丸 治血痢
 苦參不拘多少炒焦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五十丸米飲下
黄栢丸 下痢純血
 黄栢蜜炙令香黄色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温漿
  水調下
一方 地錦草不拘多少晒乾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
[008-64b]
  飲調下
加劑四物湯保命/集治下痢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槐花 黄連 御米
 殻各等/分
  水煎服
樗皮丸 治痢清血腹中刺痛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炒為末米醋糊為丸如梧桐子
 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
[008-65a]
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並治血痢暑痢
 地榆 赤芍 黄連 青皮去/白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湯水調下血痢煎服
烏梅丸 治熱留腸胃臍腹㽲痛下痢純血或服熱藥
 過多毒藴於内滲成血痢
 烏梅肉二/兩黄連三/兩當歸二/兩枳殻去白/二兩
  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
  下
[008-65b]
血痢極效方
 當歸一/錢赤芍 地榆 黄連 生地 甘草 嬰粟
 殻各五/分石榴皮三/分
  水煎服
五香散 治血痢脉滑
 五棓子炒焦/存性香白芷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服一日三次
  紫黒血
[008-66a]
丹溪云其或下墜異常積滯中有紫黒血而又痛甚者
 此為死血証當以桃仁滑石行之或口渴及肛門燥
 辣是挾熱加黄芩或口不渴身不熱喜熱手熨盪者
 是挾寒即加乾薑
下痢身熱舌黒下如煤色或去瘀血用犀角人參湯
 犀角 人參 黄連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水煎服
  臟毒下血
[008-66b]
衍義云曽治洛陽一婦年近五十躭飲無度多食魚蟹
 攝理之方蔑如也後以飲啖過常蓄毒在臟日夜二
 三十度大便與膿血雜下大腸連肛門痛難任醫以
 治血痢藥不效又以腸風藥則益甚蓋腸風則有血
 而無膿又如此已半年餘氣血漸弱食漸减肌肉漸
 瘦稍服熱藥則腹愈痛血愈下稍服凉藥則泄注氣
 羸粥愈减服温平藥則病不知將朞歲醫告技窮垂
 命待盡或有人教服人參散病家亦不敢主當謾與
[008-67a]
 服之才一服二服减三服膿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
 遂愈後問其方云治大腸風虚飲酒過度挾熱下痢
 膿血疼痛多日不差樗根白皮人參各一兩為末空
 心米飲調下二錢忌油膩濕麪青菜果子甜物雞魚
 蒜等
槐花散 治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疼不裏急後重此臟
 毒也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008-67b]
  各等分為末水煎空心熱服
又方 治腸風血痢
 鯽魚一具破開去腸膽入白礬二錢燒存性為末米
  飲空心調下
逐瘀血 治赤痢血痢應驗如響病雖垂殆一服即愈
 阿膠麪炒/成珠枳殻麩/炒茯苓 川芎 蓬朮 白芷 木
 通 茯神去/木生地 生甘草 赤芍 五靈脂炒烟/盡各
 一/錢大黄 桃仁去皮尖各/一錢五分
[008-68a]
  水鍾半蜜三茶匙煎七分去渣入大黄仍煎一沸
  空心温服
  豆汁
陳無擇云傷濕則下如豆汁嚴用和云傷濕而下豆汁
 者分利之劉宗厚云濕喜傷脾脾胃為五糓之海無
 物不受常兼四臟蓋豆汁之色如五色之相雜故下
 豆羮汁者濕也
  泄痢作嘔
[008-68b]
病機機要云如痢或洩而嘔者胃中氣不和也上焦不
 和治以生薑橘皮中焦不和治以芍藥當歸下焦寒
 不和治以輕熱藥甚以重熱藥
劉宗厚謂亦有胃火沖上而嘔者有陰虚而嘔者有胃
 虚而嘔者有積滯毒氣上攻而嘔者
統旨謂痢而嘔者乃胃氣不和用生薑橘皮白朮湯因
 火上逆而嘔者加薑汁炒黄連胃虚加人參倍朮積
 滯毒氣上攻而嘔者木香導滯湯陰虚者四物加參
[008-69a]
 朮苓栢陳皮下痢吃逆同治
  噤口痢
百一選方云噤口痢是毒上沖心肺所致用石蓮子以
 通心氣便覺思食
玉機微義云痢而能食知胃未病也若脾胃濕熱之毒
 薫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噤口之症理宜
 除胃口之邪熱而此云毒氣上沖心肺其毒不知指
 何者之邪然亦有脾胃虚而得者有誤服利劑毒藥
[008-69b]
 犯胃者又有服濇熱之劑太早而邪氣閉遏於胃口
 者必當求責
丹溪曰禁口痢胃中熱甚大虚大熱故也用人參二錢
 黄連薑汁炒一錢濃煎汁終日細細呷之如吐再服
 但得一呷下咽便開又宜引熱下行用田螺肉搗碎
 罨臍中入麝香少許
 又云黄連與參各一錢加砂仁三粒煎服
統旨云毒氣上沖心肺用人參茯苓石蓮肉入些少菖
[008-70a]
 蒲以通心氣胸次一開自然思食有脾胃虚弱不能
 納糓用參朮以健脾胃或參苓白朮散之類加石菖
 蒲陳倉米
濟世方云治痢疾不納飲食者謂之噤口痢以脉症辨
 之如脾胃不弱而知其頭疼心煩手足温熱未嘗多
 服凉藥者此乃毒氣上沖心肺所以嘔而不食宜用
 敗毒散每服四錢陳倉米百粒薑三片棗一枚水煎
 温服又方加石蓮子白蔲仁尤妙
[008-70b]
若其脉微弱或心腹膨脹手足厥冷初病則不嘔因服
 嬰粟烏梅苦澁凉藥太過以致聞食先嘔者此乃脾
 胃虚弱用山藥一味一半生一半炒為末米飲調下
 虚寒甚脉微弱者理中湯
治噤口痢 枇杷葉蜜炙一兩砂仁蜜炒五錢為末蜜
 調抹口中嚥下
石蓮肉日乾/為末每服二錢陳倉米飲調下便覺思食
 或以受日陳壁土炒橘紅為末薑棗略煎佐之
[008-71a]
又方 黄連半觔生薑四兩切片與黄連同炒待薑焦
 黄色去薑只取黄連為末以陳米飯搗為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赤者陳米飲下白者陳皮湯下
 赤白相雜者陳皮米飲下
又方 獨核肥皂一枚去核用鹽填實其内火燒存性
 為末先煮白米粥用少許入在粥内食之立效
又方 棃子一枚去心入好蜜一匙蒸熟食之
  下痢吃逆俗名/發呃
[008-71b]
丹溪曰吃逆病氣從下冲上屬火之象古方悉以胃弱
 言之殊不知胃弱者陰弱也虚之甚也滯下之久多
 見此症乃因久下而陰虚也詳見吃/逆本門
一人年五十質弱多怒暑月因饑索食不遂後得瀉痢
 口乾七八日後發吃遂以人參白朮煎湯調益元散
 數日安此虚熱之治痢倘未止者將此藥蜜丸服之
 數日全止
  下痢大孔痛
[008-72a]
大孔痛暴病身熱或脉洪大此熱沈於下也宜清之若
 久病身冷自汗脉沈小宜温之
又方 治大孔痛熱流於下者檳榔木香黄連黄芩加
 乾薑
丹溪治一人年二十性好酒色奉養過厚適有事多憂
 恐患瘧發寒熱忽一日大發熱大便下皆是積滯極
 臭大孔極痛呻吟不絶其孔陷入囑付後事予曰此
 大虚也脉皆弦大而浮遂以瓦片令敲如銅錢圓様
[008-72b]
 燒紅投入童便中急乘熱取起令乾以紙裹安痛處
 其時寒恐外寒乘虚而入也以人參當歸陳皮作濃
 湯飲之食淡味至半月而安又有用瓦片燒紅投/入槐花湯照上用者
 下赤白大孔痛不可忍炒鹽熨之又炙枳實熨之日
 華子云痢久大孔急痛亦有寒熱者熟艾黄蠟訶子
 燒薫之
治痢大便不禁其大孔開如空洞不閉者用花椒為末
 葱搗爛塞榖道中併服酸収澁腸之劑如御米殻訶
[008-73a]
 子皮之類収之神效
  痢疾脫肛
初起裏急後重脫肛此為邪壓大腸其氣不得宣通而
 脫下也宜木香導滯湯内有木香檳榔調其氣黄芩
 清上熱大黄下其積滯歸芍活其血而愈也
若用推積滯調氣之後而脫肛者此為氣虚宜補而升
 之
痢久氣血俱虚虚中有寒滑下不収者補中加温澁之
[008-73b]
 劑如真人養臟湯之類
有濕熱在大腸因裏急後重而脫肛者宜清之如保命
 集地榆芍藥湯之類是也
  虚坐努圊
東垣曰虚坐而不得大便者皆因血虚也血虚則裏急
 加當歸身 若後重逼迫而得大便者為有物而然
 今虚坐努圊而不得大便知其血虚也故用當歸為
 君生血藥佐之
[008-74a]
  痢而小便少
劉河間治身發熱下痢赤白小水不利以益元散盪胃
 中積聚又泄熱從小便中出也
丹溪治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數獨胃沈滑因飲白
 酒作痢下血如淡膿水腹痛小便不利裏急後重以
 參朮為君甘草滑石檳榔木香蒼朮為佐下保和丸
 二十五粒第二日前症俱減惟小便不利以益元散
 服之安
[008-74b]
  糟粕不實
痢疾已愈惟糟粕不實此腸胃虚間或有濕參苓白朮
 散錢氏白朮散吞樗根白皮丸或訶子皮散桃花丸
 之類擇而用之異功散加肉荳蔲亦好
  久痢滑泄不固有寒有/熱有虚
濟世方治熱滑側栢葉一錢甘草三錢御米殻蜜炒二
 錢久者倍之水煎服
仲景治寒滑不禁桃花湯主之
[008-75a]
王好古曰大凡痢疾乃心腹之患老年人尤非所宜若
 果首尾用平和之劑决難作效必致危篤雖欲服此
 則已晩矣其秦艽地揄黄栢木通之類其性苦寒却
 難輕服 白痢當服理中湯 血痢當服胃風湯
 若五色雜下泄瀉無常用熟烏頭一兩厚朴乾薑甘
 草各等分生薑煎服 今之治痢多用駐車丸黄連
 阿膠丸之類其中止有黄連肥腸其性本冷若所感
 積輕及餘痢休息不已則服取效若病稍重則非此
[008-75b]
 可療予嘗用斷下湯加减調治百發百中
易簡斷下湯 治下痢無問新舊赤白老幼
 白朮一/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草菓一枚連/皮用御米殻十四枚/去筋膜
 醋/炒
  生薑七片棗子烏梅各七箇水煎服
 赤痢加黒豆二粒 白痢加乾薑五分 又云御米
 殻治痢如神但性緊濇多令人嘔逆既以醋製加以
 烏梅不致為害然嘔吐則不可服 又云大率痢疾
[008-76a]
 古方謂滯下多因腸胃素有積滯而成此疾始得之
 時不可遽止先以巴豆感應丸十餘粒白梅湯下令
 大便微痢仍以煎藥服之無不應手作效若脾素弱
 用橘紅豆蔲粟殻各等分煮麪糊為丸桐子大每服
 五十丸烏梅湯下兼治泄瀉暴下不止一服即愈更
 令藥力相倍為佳如覺惡心却以理中湯四物湯加
 豆蔲木香輩調其胃氣仍以二陳湯水煮木香膏等
 定其嘔逆
[008-76b]
又方治冷痢腸滑頻併治泄瀉服之神效
 白朮炒三/兩乾薑炒/甘草炙各一/兩半木香 粟殻蜜/炙訶子
 去核各/一兩肉菓生十/枚
  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錢氏白朮散 治氣血俱虚神氣衰弱或瀉或痢脾虚
 口渴惡心等症方在/泄瀉
又方 治白痢久不效乃寒滑症也治當温澁
 酸石榴皮半/箇草菓一/箇陳皮三/箇烏梅一/箇甘草一/寸乾薑一/錢
[008-77a]
  水煎食前服
遇仙立效散 治諸惡痢或赤或白或濃淡相雜裏急
 後重臍腹結痛或下五色或如魚腦日夜無度或禁
 不食不問大人小兒虚弱老人産婦並宜服之
 御米殻去蒂鹽/水炒當歸各二/兩甘草 地榆 赤芍 酸
 石榴皮各一/兩
  右每服一兩水煎食前服忌生冷油膩
神效參香散 治大人小兒臟氣虚怯冷熱不調積而
[008-77b]
 成痢或鮮血或豆汁或如魚腦或下紫黒瘀血或赤
 白相雜裏急後重日夜無度不問新久並治
 白扁豆 人參 木香各一/兩茯苓 肉菓煨各/四兩橘紅
 御米殻去蒂各/十二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裏急後重
 御米殻去穰二/兩一錢青皮去白二/兩四錢甘草炙三/兩當歸 訶子
 肉 木香不見火/各六兩
[008-78a]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鍾煎
  化至六七分空心食前服
真人養臟湯 治大人小兒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
 或如魚腦髓裏急後重臍腹疼痛或脫肛墜下酒毒
 便血並治
 御米殻去蔕蜜炒/三兩六錢人參 當歸各六/錢肉桂八/錢訶子去/核
 一兩/二錢木香不見火二/兩四錢肉菓麪煨/五錢白术炒六/錢白芍一兩/六錢
 甘草一兩/八錢
[008-78b]
  右每服五六錢水煎食前服臟寒者加大附子
固腸湯三因/方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
 御米殻去蔕醋/炙三兩白芍一/兩當歸 甘草各一/兩陳皮 訶
 子 白薑炮各/五錢人參 木香各三/錢
  右每服五六錢水煎七分食前服
荳蔲固腸湯 治脾胃虚弱臟腑頻滑下痢赤白
 木香 赤石脂 乾薑 砂仁 厚朴製/肉菓煨/
  各三兩為末麪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
[008-79a]
  飲食前服
白朮安胃散東/垣治一切瀉痢膿血相雜裏急後重日夜
 無度又治男子小腸氣痛婦人臍虚冷並産後兒枕
 塊痛亦治産後虚弱寒熱不止
 白茯苓 白朮 車前子各一/兩五味子 烏梅各五/錢
 御米殻蜜炙/二兩
  右每服一兩水煎服
仲景桃花湯 治下便膿血不止
[008-79b]
 赤石脂 乾薑 粳米
  水煎服
異功散 治久痢脾胃虚弱
 四君子湯各一錢加陳皮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加薑棗食前服
  休息痢
休息痢者愈後數日又復痢下時作時止積年累月不
 肯斷根者是也此因始得之時不曽推下就以調理
[008-80a]
 之劑因循而致也又或用兜澁藥太早以致邪不盡
 去緜延於腸胃之間而作者或痢愈之後而腸胃虚
 弱復為飲食所傷而作者當看輕重調理或熱或寒
 或消導或再推下然後以異功散等補劑加収澁之
 藥
張文仲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此名休息痢取虎骨炙
 焦為末日服三次每服二錢
縮砂散 止休息痢
[008-80b]
 砂仁炒/為末空心米飲下一錢
木香飲 治隔年痢不止並治血痢尤佳
 木香 黄連各五錢二/味同炒
  右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米飲下
芎粟散 治噤口紅白久不愈者
 川芎 嬰粟殻去蔕膜/各一兩
  為末空心蜜湯調下八分
  蟲痢
[008-81a]
濟世方治似痢非痢挾熱者苦楝根皮去粗皮/晒乾為末糯
 米飲為丸米飲下
  瘧痢
瘧未已因食生冷痢作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半夏 甘草 生薑
 草菓 烏梅用鹽少許淹少時以/厚紙裹水濕煨熱
  水煎未發前服
痢未愈繼之以瘧十味六和湯
[008-81b]
 藿香 厚朴 赤茯苓 人參 木瓜 香茹 扁
 豆 杏仁 甘草 砂仁
  丹溪治痢活套
丹溪曰下痢初得之時元氣未虚必推蕩之此通因通
 用之法稍久氣虚則不可下壯實初病宜下虚弱衰
 老久病宜升之 其或下積腹痛後重小水短此為
 裏症宜和中疎氣用炒枳殻製厚朴芍藥陳皮滑石
 甘草 其或在下則纒住在上則嘔食此為毒積未
[008-82a]
 化胃氣未平寒則温之熱則清之虚則用參朮補之
 毒解積下飲食自進 其或身倦自覺氣少惡食此
 為挾虚証宜加白朮當歸身尾甚者加人參又十分
 重者止用此一條加陳皮補之虚回而痢自止 其
 或氣行積少但虚坐努責此為無血症倍用當歸身
 尾却以生芍藥生地桃仁佐之陳皮和之血生自安
  其或纒墜减退十之七八穢積已盡糟粕未實當
 炒芍藥炒白朮炙甘草陳皮茯苓煎湯下固腸丸三
[008-82b]
 十粒然固腸丸性燥恐尚有滯氣未盡行者但當单
 飲此湯固腸丸未可遽用蓋固腸丸有去濕實腸之
 功 其或痢後糟粕未實或粥食積多或饑甚方食
 腹中作痛切不可驚恐當以陳皮白朮各半煎服和
 之而安 其或久痢後體虚氣弱滑下不止又當以
 藥澁之可用訶子皮肉豆蔲白礬半夏甚者牡蠣可
 擇用之然須用陳皮為佐恐太澁亦能作痛又甚者
 灸天樞氣海 右前方用厚朴專瀉凝滯之氣然厚
[008-83a]
 朴性太温而散氣久服大能虚人滯氣稍行則去之
 餘滯未盡則用炒枳殻陳皮然枳殻亦能耗氣比之
 厚朴稍緩比陳皮稍重滯氣稍退亦當去之只用陳
 皮以和衆藥然陳皮去白有補瀉之功若為參朮之
 佐亦純作補藥用 凡痢疾腹痛必以白芍甘草為
 君當歸白朮為臣惡寒者加桂惡熱者加黄栢逹者
 更能㕘以歲氣時令用藥則萬舉萬全豈在乎執方
 而已哉
[008-83b]
  禁方
乳香止痛散 治下痢赤白疼痛不已
 御米殻去穰蜜/炒五錢橘紅五/錢炙甘草五/錢乳香二錢另/為末沒藥
 二錢另/為末
  水煎去渣入乳沒食前服如白痢熱服紅痢冷服
  如痢不止加青皮四錢
治男婦老幼赤白痢
 紅花 胡椒
[008-84a]
  等分為末紅棗煮肉搗為丸如梧桐子大白麪為
  衣 赤痢甘草湯下三十一丸 白痢薑湯下先
  通為度次早空心再服三十丸不拘紅白俱以滾
  水下即愈
  不治症及危症
下如魚腦者半生半死下如塵腐色死下如屋漏水者
 死下如竹筒注者不治下痢純血身熱而脉洪數者
 死
[008-84b]
王節齋治例
 痢乃是濕熱食積三者别赤白青黄黒五色以屬五
 臟白者濕熱傷氣分赤者濕熱傷血分赤白相雜氣
 血俱傷黄者食積治法瀉腸胃之濕熱開鬱結之氣
 消化積滯通因通用其初只是下之下症未愈隨症
 調理稍久者不可下胃虚故也痢多屬熱亦有虚與
 寒者虚者宜補寒者宜温年老及虚弱人不宜下
主方
[008-85a]
 黄芩炒二錢/五分黄連炒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 已上三味痢/疾必用之藥
 木香 枳殻炒一錢/五分檳榔三/分甘草炙三/分
 若腹痛加當歸一錢/五分砂仁一/錢再加木香芍藥各五/分
 若後重加滑石炒一錢/五分再加枳殻檳榔各五/分芍藥生/用
 再加/五分條芩亦加/五分 若白痢加白朮茯苓炒滑石陳皮
 各一/錢 初欲下之加大黄五/錢兼食積加山查枳實各/一
 錢/ 若紅痢加當歸川芎桃仁各一錢/五分 初欲下之
 再加大黄五/錢 若紅白相雜加當歸桃仁川芎各一/錢五
[008-85b]
 分/以理血滑石陳皮蒼朮各一錢/五分以理氣有山查枳
 實 若白痢久胃弱氣虚或下後未愈减連芩芍藥
 各七/分加白朮一錢/五分黄蓍茯苓陳皮各一/錢砂仁五/分去檳
 榔枳殻再加乾薑炮五/分 若紅痢人虚弱血虚或下
 後未愈减芩連各五/分加當歸川芎熟地黄阿膠陳皮
 各一/錢白朮一錢/五分 若色赤黒相雜此濕勝也小便赤
 澁少加木通澤瀉茯苓各一/錢山梔炒五/分以分利之
 若血痢加當歸生地桃仁炒/槐花各一/錢久不愈减芩
[008-86a]
 連各七/分去檳榔枳殻再加阿膠炒/側栢葉各一錢/五分
 薑炒黒/一錢白朮一錢/五分陳皮二/錢 若痢已久而後重不去
 此大腸墜下去檳榔枳殻用條芩加升麻一/錢以升提
 之 若嘔吐食不得下加軟石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山梔
 仁炒五/分入生薑汁緩呷之以瀉胃口之熱 有一様
 氣血虚而痢者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黄連黄芩
 阿膠補之而痢自止 有一様寒痢用黄連木香芍
 藥當歸乾薑砂仁厚朴肉桂之類 若得痢而誤服
[008-86b]
 温熱止澁之藥則雖稍久亦宜用前法以下之後方
 補之 若得痢便用前正法下之而未愈又用前調
 理法治之而久不愈此屬虚寒而滑脫可於前虚補
 寒温二條擇用更加龍骨赤石脂御米殻烏梅肉等
 収澁之藥
  胎前痢疾
本事方 治婦人胎前産後不拘赤白生薑二觔搗取
 自然汁以鴨子一枚打碎入薑汁内攪匀煎之至八
[008-87a]
 分入蒲黄三錢再煎五七沸空心温服立效
大全良方 治妊娠素弱下痢頻併腹痛痩甚面色痿
 黄不進飲食
 厚朴一兩/半白朮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當歸
 乾薑 人參各二/兩訶子三/錢甘草一/錢
  右服五六錢薑三片水煎服
黄蓍當歸湯 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澁
 當歸 黄蓍各一/兩糯米一/合
[008-87b]
  右和勻水煎分四服
羅太無大寧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灰色泄瀉疼痛垂
 死者
 黒荳三十/五粒粟殻二兩一半/生一半炒甘草二兩半/生半炒
  右加薑三片水煎食前服神效
大全良方 治妊娠挾熱下痢亦治男子常痢
 黄連 黄栢各二/兩梔子二十/枚
  右每服六七錢水煎濃服 若嘔者加陳皮一兩
[008-88a]
  半生薑三兩
黄連湯 治妊娠下痢赤白膿血不止
 黄連八/分厚朴製/阿膠炒/當歸 乾薑各六/分艾葉 黄
 栢各四/分
  右為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日三服
厚朴散 治妊娠下痢黄水不絶
 厚朴薑製/三兩黄連三/兩肉荳蔲一枚連/皮用
  右為粗末水煎頓服
[008-88b]
肉菓飲 治妊娠臟氣本虚脾胃衰弱臟腑虚滑臍腹
 疼痛日夜無度
 厚朴薑製/二兩肉荳蔲一枚麪/裹煨
  右㕮咀每服五錢薑三片水煎服
阿膠湯 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産後血暈
 崩中久痢
 阿膠二/兩
  酒二升半煎取一升頓服
[008-89a]
宣明白朮湯
 白朮 黄芩 當歸
  各等分水煎食前服
  産後痢
救急散 治産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白芍好酒/炒阿膠 艾葉 熟地各一/兩甘草 當歸各/三
 兩/
  每服二兩水煎濃空心服
[008-89b]
當歸芍藥散 治妊娠腹中絞痛心下急痛及療産後
 血暈崩中久痢方見妊/娠腹痛
經驗方 治産後胎前痢疾
 龜甲一/枚
  米醋炙為末醋湯調下
丹溪治婦人患墮胎後膈滿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
 甚
 滑石 白芍 蒼朮各五/錢白朮二錢/半乾薑四/錢茯苓一/錢
[008-90a]
 訶子煨二/錢
  為末水煎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雲箕子治産後血痢臍腹疼痛四物湯加槐花黄連御
 米殻等藥
仲景白頭翁甘草阿膠湯脉經謂新産重/下虚極熱痢
 白頭翁 阿膠各三/兩黄連 黄栢 秦皮各三/兩甘草
 二/兩
  分三服水煎食逺服
[008-90b]
産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疼痛
 生馬齒莧搗汁二合煎一二沸下蜜一合調頓服
 
 
 
 
 
 赤水元珠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