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02 唐會要-宋-王溥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唐㑹要卷十上
              宋 王溥 撰
  親拜郊正月祈穀/
高祖武德初定令孟春辛日祈穀祭感帝于南郊𤣥帝
配用蒼犢二舊唐書/禮儀志
高宗顯慶二年詔南郊祈穀祭昊天上帝罷感帝祠文/獻
通/考
[010-1b]
高宗顯慶二年禮部尚書許敬宗與禮官等議曰六天
出於緯書而南郊圜丘一也𤣥以為二物郊及明堂本
以祭天而康成皆以為祭太微五帝𫝊曰凡祀啟蟄而
郊郊而後耕故郊祀后稷以祈豐事而𤣥謂周祭蒼帝
靈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穀皆謬論也由是盡黜𤣥說
而南郊祈穀祭昊天上帝唐書禮/樂志
 蕭德言傳子子儒字文舉議月令孟春祈穀上帝春
 秋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郊祀后稷以祈農事春夏祈
[010-2a]
 穀于上帝皆祭天也著之感帝尤為不稽請郊明堂
 罷六天說止祀昊天詔曰可
乾封元年詔祈穀復祀感帝唐書禮/樂志
乾封初詔依舊祀感帝司禮少常伯郝處俊等奏曰顯
慶新禮廢感帝之祀改為祈穀祀昊天上帝以高祖太
武皇帝配檢舊禮感帝以世祖元皇帝配今既奉勅依
舊祭感帝今改祈穀為感帝以高祖配者高祖依新禮
見配圜丘昊天上帝若更配感帝便恐有乖古禮案禮
[010-2b]
記周人禘嚳而郊稷之義今若禘郊一祖同配恐無所
據從之舊唐書/禮儀志
開元中起居舍人王仲邱議曰案貞觀禮祈穀祀感帝
而顯慶禮祀昊天上帝傳曰郊而後耕詩曰噫嘻春夏
祈穀于上帝禮記亦曰上辛祈穀于上帝而鄭𤣥乃云
天之五帝迭王王者之興必感其一因别祭尊之故夏
正之月祭其所生之帝于南郊以其祖配之故周祭靈
威仰以后稷配因以祈穀然則祈穀非祭之本意乃因
[010-3a]
后稷為配爾此非祈穀之本義也夫祈穀本以祭天也
然五帝者五行之精所以生九穀也宜于祈穀祭昊天
而兼祭五帝唐書禮/樂志
 王仲邱傳開元中上言貞觀禮正月上辛祀感帝于
 南郊顯慶禮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祈穀臣謂詩春
 夏祈穀于上帝禮上辛祈穀于上帝則上帝當昊天
 矣鄭𤣥曰天之五帝遞王王者必感一以興故夏正
 祭所生于郊以其祖配之因以祈穀感帝之祀貞觀
[010-3b]
 用之矣請因祈穀之壇徧祭五方帝五帝者五行之
 精九穀之宗也請二禮皆用詔可
開元二十年改撰新禮祀天一嵗有四正月上辛祈穀
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高祖配五方帝從祀其上帝配
帝籩豆等同冬至之數五方帝太罇著罇犧罇山罍各
一籩豆等亦同冬至之數舊唐書/禮儀志
天寳六載正月戊子親祀圜丘禮畢大赦天下舊唐書/𤣥宗本
紀/
[010-4a]
建中元年春正月辛未有事于南郊大赦唐書德/宗本紀
元和二年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唐書憲/宗本紀
元和二年正月己丑朔上親獻太清宫太廟辛卯祀昊
天上帝于郊丘是日還宫御丹鳳樓大赦天下先是將
及大禮隂晦浹旬宰臣請改日上曰郊廟事重齋戒有
日不可遽更享獻之辰景物晴霽人情欣悅舊唐書憲/宗本紀
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將有事于南郊穆宗問禮官南郊
卜日否禮院奏伏凖禮令祠祭皆卜自天寳已後凡欲
[010-4b]
郊祀必先朝太清宫次日饗太廟又次日祀南郊相循
至今並不卜日從之及明年正月南郊禮畢有司不設
御榻上立受羣臣慶賀及御樓仗退百竂復不于樓前
賀及受于興慶宫二者闕禮有司之過也舊唐書/禮儀志
長慶元年正月辛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唐書穆/宗本紀
長慶元年正月己亥朔上親薦獻太清宫太廟是日法
駕赴南郊日抱珥宰臣賀于前辛丑祀昊天上帝于圜
丘即日還宫御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長慶内外文武
[010-5a]
及致仕官三品以上賜爵一級四品以下加一階陪位
白身人賜勲兩轉應緣大禮移仗宿衛御樓兵仗將士
普恩之外賜勲階有差仍凖舊例賜錢物二十萬四千
九百六十端匹禮畢羣臣于樓前稱賀仗退上朝太后
于興慶宫舊唐書穆/宗本紀
寳厯元年春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唐書敬/宗本紀
㑹昌元年春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五年正
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作仙臺于南郊唐書武/宗本紀
[010-5b]
大中元年正月甲寅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七年春正
月戊申有事于南郊大赦唐書宣/宗本紀
咸通四年春正月庚午有事于南郊唐書懿/宗本紀
乾符二年春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唐書僖/宗本紀
  親迎氣
武徳貞觀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嵗立春之日祀青帝
于東郊帝宓羲配勾芒嵗星三辰七宿從祀立夏祀赤
帝于南郊帝神農氏配祝融熒惑三辰七宿從祀季夏
[010-6a]
土王日祀黄帝于南郊帝軒轅配后土鎮星從祀立秋
祀白帝于西郊帝少昊配蓐收太白三辰七宿從祀立
冬祀黑帝于北郊帝顓頊配𤣥㝠辰星三辰七宿從祀
每郊帝及配座用方色犢各一籩豆各四簠簋各二㽅
俎各一勾芒已下五星及三辰七宿每宿牲用少牢每
座籩豆簠簋㽅俎各一舊唐書/禮儀志
永昌元年即嗣聖/六年勅天無二稱帝是通名從前諸儒互
生同異乃以五方之帝亦謂為天假有經傳互文終是
[010-6b]
名實未當稱號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祀之禮惟昊天
上帝稱天自餘五帝皆稱帝通/典
𤣥宗開元十一年正月十日制獻嵗之吉迎氣方始敬
順天時無違月令所由長吏可舉舊章通/考
立春日祀青帝于東郊以太昊配勾芒嵗星三辰七宿
從祀 立夏日祀赤帝于南郊以炎帝配祝融熒惑三
辰七宿從祀 季夏日祀黄帝于南郊以軒轅配后土
鎮星從祀 立秋日祀白帝于西郊以少昊配蓐收太
[010-7a]
白三辰七宿從祀 立冬日祀黑帝于北郊以顓頊配
𤣥㝠辰星三辰七宿從祀正座配座籩豆各十二五辰
五官三辰七宿籩豆各二餘各一也通/考
 以上樂用本音皆以黄鍾為均三成准周禮云圜鍾
 之均六變天神皆降可得而禮記云天神皆降明五
 帝日月星辰皆天神也又准周禮樂三變唯致丘陵
 之祇今改用六變通/考
齋戒攝事祀官齋/戒如圜丘儀前祀七日平明太尉誓百官于尚書
[010-7b]
省曰某月某日祀青帝于東郊各揚其職不供其事國
有常刑皇帝散齋四日致齋三日如圜丘儀 陳設前
祀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于外壝東門之内道北南向
尚舍奉御鋪御座攝事則衛尉設祀官公卿/以下次于道南北向西上衛尉設陳
饌幔于内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設文武侍臣次又設
祀官及從祀羣官諸州使蕃客等次前祀二日大樂令
設宫懸之樂于壇南壝之内設鐘與磬于壇上各如圜
丘之儀右校掃除壇之内外郊社令積柴于燎壇其壇/于樂
[010-8a]
懸之南外壝之内攝事則其/壇于神壇之左内壝之外方一丈高丈二尺開上南
出户方六尺前祀一日奉禮設御位在壇之東南西向
攝事則設祀官公卿位于内壝東門之内道北/執事位于道南每等異位重行西向以北為上設望燎
位于柴壇之北南向設祀官公卿位于内壝東門之外
道南分獻之官于公卿之南執事位于其後設祀官及
從祀羣官位及門外等位一如圜丘攝事則御史/位于壇上設牲
牓于東壝之外當門西向配帝牲牓少退南上設廩犧令
位于牲西南御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于牲東
[010-8b]
各當牲後祝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于牲
前近北南向設青帝夏赤帝季夏黄帝/秋白帝冬黑帝酒罇于壇之上
下太罇二著罇二犧罇二山罍二在壇上東南隅北向
象罇二壺罇二山罍二在壇下皆于南陛之東北向西
上設配帝著罇二犧罇二象罇二山罍二在壇上于青
帝酒罇之東北向西上嵗星三辰勾芒氏夏祝融季夏/后土秋蓐收
冬𤣥㝠以/下放此俱象罇二各設于神座之左皆右向七宿壺
罇二設于神座之右而左向上帝配帝之罇置于坫星/辰以下罇藉以席皆加勺
[010-9a]
羃設爵/于罇下設御洗于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于東南俱
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設星辰之罇
罍洗篚各于其方陛道之左俱内向執罇罍篚羃者各
于其後又設玉幣之篚于壇上下罇坫之所祀日未明
五刻太史令郊社令設青帝靈威仰神位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樞紐
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紀于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藁秸設帝太昊氏
神座夏神農季夏軒轅秋少/昊冬顓頊以下放此于東方西向席以莞設嵗
星三辰之座于壇之東北七宿之座于壇之西北各于
[010-9b]
其壇南向相對為首設勾芒氏之座于壇之東面西向
席皆莞設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初/儀 鑾駕出宫
如圜/丘儀 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
令良醖令各率其屬入實罇罍玉幣凡六罇之次太罇/為上實以汎齊著
罇次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以盎齊象罇次之實以/醍齊壺罇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座著
罇為上實以汎齊犧罇次之實以醴齊象罇次之實以/盎齊其嵗星三辰勾芒氏之象罇俱實以醍齊七宿之
壺罇俱實以汎齊𤣥酒各實于五齊之上罇禮神之玉/東方以青珪南方以赤璋中央以黄琮西方以騶虞北
方以𤣥璜其幣各/隨方色長丈八尺太官令帥進饌者實籩豆簠簋入設
[010-10a]
于内壝東門之外饌幔内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
就位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及令史祝史與執罇罍篚
羃者入自東壝門當壇南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
再拜贊者承傳御史已下皆再拜訖執罇罍篚羃者各
就位贊引引御史博士諸太祝詣卯陛升行掃除于上
令史祝史行掃除于下訖引就位車駕將至謁者贊引
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羣官諸方客使先至者各
就門外位駕至犬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于輅右
[010-10b]
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
還復位皇帝停大次通事舍人各引文武九品已上從
祀羣官就壝外位攝則無車駕將/至下至壝外儀太樂令帥工人二舞
次入就位文舞入陳于懸内武舞立于懸南道西謁者引
司空入陳掃除訖出復位如常儀皇帝停大次半刻頃
通事舍人贊引各引從祀羣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先
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門當門北向侍
中版奏外辦攝則初司空入謁者引祀官贊引引執事/俱就門外位司空掃除訖各引入就位贊
[010-11a]
再拜謁者進太尉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無皇帝停大次下至太常卿奏謹具儀皇帝服大裘
而冕夏服/衮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博士引太常卿太常
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至内壝外殿中監進大珪尚
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搢大珪
執鎮珪華蓋仗衛停殿門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
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儀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
定太常卿博/士即立于左謁者贊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
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
[010-11b]
衆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
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鼓柷奏角音夏徵音/季夏宫
音秋商音/冬羽音乃以黄鍾之均文舞之舞樂六成偃麾戛敔
樂止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攝事/拜
禮曰衆官再拜衆官在位者皆再拜上下諸太祝俱取
玉幣于篚各立于罇所其奠玉幣及毛血並如圜丘儀
攝則太尉為初獻受玉幣登預作/元和之樂餘亦如圜丘攝事之儀 進熟皇帝既升奠
玉帛其設饌盥洗奠皆如圜丘之儀攝事如圜/丘攝事儀太祝持
[010-12a]
版進于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某月
朔某日子嗣天子臣某攝事云嗣天子臣某/謹遣太尉臣某名敢昭告于
青帝靈威仰獻春伊始時維發生品物昭蘇式遵恒禮
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肅恭燔祀暢兹和徳帝太昊
氏配神作主尚饗訖興夏云昭告于赤帝赤熛怒朱明/戒序長贏馭節庶品蕃碩用遵
恒典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恭敬禋祀肅昭養徳帝/神農氏配神作主季夏云黄帝含樞紐爰兹溽暑實惟
土潤戊巳統位黄鍾在宫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恭/修燔祀式䖍厚徳帝軒轅氏配神作主秋云白帝白招
拒素秋伊始品物收成祗率舊章展其恒禮帝少昊氏/配神作主冬云黑帝汁光紀𤣥㝠戒序庶類安寧資此
[010-12b]
積嵗祗率恒典帝/顓頊氏配神作主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
奠版于神座前興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
帝詣配帝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侍中贊酌汎
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當太昊氏神座前東向跪
奠爵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立樂止太祝持
版進于神座之左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某月
朔某日子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于帝太昊氏爰
始立春盛徳在木用致燔燎於青帝靈威仰惟帝布兹仁
[010-13a]
政叨叶上元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備兹明薦配神
作主尚饗訖興夏云昭告于帝神農氏時維孟夏火徳/方融用兹明禋于赤帝赤熛怒惟帝表
功協徳允斯作對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配神作主季夏云告于帝軒轅氏時維季夏位膺土徳
式奉明禋于黄帝含樞紐惟帝功施厚地道合上元謹以/云云秋云告于帝少昊氐時維立秋金徳在馭用致燔
燎于白帝白招拒惟帝立兹義政叶此神功謹以云云/冬云告于帝顓頊氏時維立冬水徳在馭用兹禋燎于
黑帝汁光紀惟帝道合乾/元允兹升配謹以云云其飲福及亞獻至還宫並同
圜丘之儀攝事同圜丘攝/事儀 開元禮
開元二十五年十月一日制自今已後每年立春之日
[010-13b]
朕當帥公卿親迎春于東郊其後夏及秋常以孟月朝
于正殿讀時令仍令禮官即修撰儀注既為常式及是
常禮務從省便無使勞煩也文獻/通考
開元二十六年正月丁丑迎氣于東郊唐書𤣥/宗本紀
開元二十六年又親往東郊迎氣祀青帝以勾芒配嵗
星及三辰七宿從祀其壇本在春明門外𤣥宗以配所
隘狹始移于滻水之東面西位望春宫其壇一成壇上
及四面皆青色勾芒壇在東南嵗星已下各為一小壇
[010-14a]
在青帝壇之北親祀之時有瑞雪壇下侍臣及百竂拜
賀稱慶舊唐書/禮儀志
肅宗元年建卯月一日赦文朕敬授人時慎徽月令庶
無極憊以獲休徵自今已後每至四孟月迎氣之日令
所司明案典禮宣讀時令朕當與百辟卿士共舉行之
文獻/通考
德宗貞元元年十月二十七日詔郊祀之義本于至誠
制定禮名合從事實使名實相副尊卑有倫五方配帝
[010-14b]
上古哲王道濟蒸民禮著明祀論善計功則朕徳不類
統天御極則朕位攸同而祝文所有稱臣以祭既無益
于誠敬徒有黷于等威宜從改正以敦至禮自今以後
祀五方配帝祝文並不須稱臣其餘禮數如舊舊唐書/禮儀志
 舊唐書郭崇敬𫝊時有衛士臣彭祖上疏云大唐土
 徳千年合符請每四季郊祀天地詔禮官儒者議之
 崇敬議曰案舊禮立春之日迎氣于東郊祭青帝立
 夏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先立秋十八日迎黄靈于
[010-15a]
 中地祀黄帝秋冬各于其方黄帝于五行為土王在
 四季生于火故火用事之末而祭之三季則否漢魏
 周隋共行此禮國家土徳乘時亦以每嵗六月土王
 之日祀黄帝于南郊以后土配所謂合禮今彭祖請
 用四季祠祀多憑緯候之書且據隂陽之說事涉不
 經恐難行用又議祭五人帝不稱臣云太昊五帝人
 帝也于國家即為前後之禮無君臣之義若于人帝
 而稱臣則于天帝復何稱也議者或云五人帝列于
[010-15b]
 月令分配五時則五神五音五祀五蟲五臭五穀皆
 以備其時之色數非必别有尊崇也
  后土方丘/
武徳初令每嵗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亦以景帝配其
壇在京城之北十四里壇制再成下成方十丈上成五
丈每祀則地祇及配帝設位于壇上神州及五嶽四鎮
四瀆四海五方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並皆從祀神
州在壇之第二等五嶽以下三十七座在壇下外壝之
[010-16a]
内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其牲地祇及配帝用犢三神
州用黝犢一嶽鎮以下加羊豕各五焉孟冬祭神州于
北郊景帝配用黝犢二舊唐書/禮儀志
太宗貞觀時奉高祖配地郊通/典
 中書令房𤣥齡與禮官議以為禮有益于人則祀之
 神州者國之所託餘八州則又不相及近代通祭九
 州今除餘州等八座惟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
高宗永徽中廢神州之祀通/考
[010-16b]
 禮部尚書許敬宗議方丘在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謂
 之北郊分地為二既無典據理又不通請合于一祀
 以符古義仍並循附式令永垂後則可之
 唐書蕭徳言傳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經
 請止一祠詔曰可
乾封初詔依舊祀神州皇地祇壇依舊于渭水安置通/考
 太常博士陸遵等議北郊之月古無明文漢光武正
 月辛未始建北郊東晉成帝咸和中議北郊用正月
[010-17a]
 皆無指據武徳來禮令即用十月為是隂用事故于
 此時祭之請依舊十月致祭從之
武后天冊萬嵗元年親享南郊合祭天地通/考
睿宗景雲三年將祀南郊有司請設皇地祇位通/考
先天元年夏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元曰
延和賜内外官陪禮者勲一轉民酺五日唐書睿/宗本紀
開元十一年二月壬子如汾隂祀后土唐書𤣥/宗本紀
開元十一年上將還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書張說進
[010-17b]
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東有漢武后土之祀此禮
亦闕歴代莫能行之願陛下紹斯墜典以為三農祈穀
此誠萬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于汾
隂睢上太史奏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祥風繞壇日揚其
初有司奏修壇掘地獲古銅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獲古甎長九寸有篆書千秋萬
嵗字及長樂未央字又有赤兔見于壇側舊祠堂為婦人素/像則天時移河西梁山神素像就祠中配焉至十一年有司
遷梁山神像于祠外之别室焉詔以中書令張嘉貞為壇場/使將作少監張景為壇場副使張説為禮儀使文獻通考
開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書令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
[010-18a]
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睢上大赦天下舊唐書𤣥/宗本紀
開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陰祠后土唐書𤣥/宗本紀
開元二十年車駕欲幸太原中書令蕭嵩上言云十一
年親祀后土為蒼生祈穀自是神明昭祐累年豐登有祈
必報禮之大者且漢武親祠睢上前後數回伏請准舊
事至后土行報賽之禮上從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祀
后土于睢上其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廣大茂育暢
于生成庶憑休和惠及黎獻博厚之位粵在汾隂肅恭
[010-18b]
時巡用昭舊典敬以琮幣犧牲粢盛庶品備兹瘞禮式
展誠慤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禮畢令所司刊石于祠所
上自為文/文獻通考
開元二十年蕭嵩為中書令改撰新禮祀地一嵗有二
舊唐書/禮儀志
祭地儀夏至日祭皇地祇于方丘壇上以髙祖神堯皇帝
配座每座籩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百七十二座祭神州地祇於壇第一等
籩豆各四/餘如上也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五山五川五林五澤五
[010-19a]
丘五陵五墳五衍五原五隰于内壝之外各依方所每/座
籩豆各一簠簋篚俎/各一皆凖舊禮為定立冬後祭神州地祇于北郊以太
宗文武聖皇帝配座每座籩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也
舊樂用姑洗三成准周禮云函鍾之均八變則地祇皆
降可得而禮鄭𤣥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崑崙為皇地
祇則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域内之神州則兩
圭有邸所祭者後禮則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禮為定
既曰地祇其樂合用函鍾之均八變並開/元禮
[010-19b]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儀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攝事並附 齋戒前祭
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堯皇
帝廟如常告之儀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則告太宗文武
聖皇帝廟餘並如圜丘之儀 陳設前祭三日尚舍直
長施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外道北南向攝事衛尉設祭官/公卿以下次于東
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于大
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祭官次于東壝
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師于南壝之外道東諸王于三
[010-20a]
師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于祭官之東北向
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東向諸州使人東方
南方于諸王東南西向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東
向皆北上諸國之客東方南方于諸州使人之南西向
西方北方于諸州使人之南東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
下七品以上于西壝之外道南北向東上其褒聖侯于/文官三品以
下攝事無御座/以下至此儀設陳饌幔于内壝東門西門之外道北
面南向壇上及神州東方南方之饌陳于東門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饌陳于西門外東向神州無西門
[010-20b]
之/饌前祭二日大樂令設宫縣之樂于壇南内壝之外樹
靈鼓于北縣之内道之左右餘如圜丘儀又為瘞埳于
壇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前祭一日
奉禮設御位攝事無/御位于壇之東南西向設望瘞位于壇
西南當瘞埳北向設祭官公卿位于内壝東門之外道南
分獻官于公卿之南執事者位于其後每等異位俱重
行西向北上設御史位于壇上正位于東南隅西向副位
西南隅東向設奉禮位于樂縣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
[010-21a]
退俱西向北上設奉禮贊者位于瘞埳西南東向南上設
協律郎位于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太樂令位于北縣之
間當壇北向設從祭之官三師位于縣南道東諸王位于
三師之東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向東上文
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執事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
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當文官每等異位重
行東向皆北上諸州使人位東方南方于諸王東南重行
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東上設
[010-21b]
諸國客使位于内壝南門之外東方南方于諸州使人之
東每國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於諸州使人之西
每國異位重行北面東上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設門外位祭官公
卿以下皆于東壝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三
師位于南壝之外道東諸王于三師之南俱西向介公酅
公于道西東向皆北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東
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北向西上武官三品以下
九品以上位于西壝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諸
[010-22a]
州使人位東方南方于諸王東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
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東面俱北上設諸國客位東方
南方于諸州使人之南每國異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
于諸州使人之南每國異位重行東面皆北上攝事無/三師以
下至/此儀牲牓于東壝之外當門西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
一在北少退𤣥牲一在南少退設廩犧令位于牲西南
祝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于牲東各當牲後祝
史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南向
[010-22b]
設皇地祇酒罇于壇之上下太罇二著罇二犧罇二山
罍一在壇上東南隅北向象罇二壺罇二山罍二在壇
下皆于南陛之東北向俱西上設配帝著罇二象罇二
山罍一在壇上皆于皇地祇酒罇之東北向西上孟冬/北郊
酒罇于神州酒罇/之東同夏至之儀神州太罇二在第一等每方嶽鎮海
瀆俱山罇二山川林澤俱蜃罇二丘陵墳衍原隰俱概
罇二凡罇各設于神座之左而右向神州以上之罇置/于坫以下之罇俱
藉以席皆加勺冪設爵于罇下孟冬儀/壇上之罇置于坫壇下之罇藉以席設御洗及設玉
[010-23a]
幣之篚等並如圜丘儀孟冬/祭同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
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設皇地祇神座于壇上北方
南向席以藁秸設高祖神堯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則設/太宗文武聖皇
帝神/座于東方西向席以莞設神州地祇神座于第一等
東南方席以藁秸又設嶽鎮海瀆以下之座于内壝之
内各于其方皆有原隰丘陵墳衍之座又設中岳以下
之座于壇之西南俱内向自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
以莞設神位各于座首 省牲器如别/儀 鑾駕出宫服
[010-23b]
以衮冕餘如上辛圜丘儀孟冬北郊/同圜丘 奠玉帛祭日未
明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醖令各帥其屬入
實尊罍玉幣凡六罇之次太罇為上實以汎齊著罇次/之實以醴齊犧罇次之實以盎齊象罇次
之實以醍齊壺罇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罇為上實以汎齊犧罇次之實以醴齊象罇次
之實以盎齊以上孟冬同神州太罇實以沈齊五罇實/以清酒𤣥酒各實于諸齊之上罇禮神之玉皇地祇以
黄琮其幣以黄配帝之幣亦如之神州之玉以兩圭/有邸其幣以𤣥孟冬同嶽瀆以下之幣各從方色
官令帥進饌者入實饌及禮官就位御史太祝行掃除
等並如圜丘儀孟冬/同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祭官從祭
[010-24a]
官客使等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
降立于輅左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
降輅俯伏興還復侍位五品以上從祭之官皆就壝外
攝事無駕至/大次下儀大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
陳于縣内武舞立于縣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
訖出復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引各引祝官通
事舍人分引從祀羣官介公酅公諸方客使皆先入就
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
[010-24b]
版奏外辦皇帝服衮冕孟冬神州/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
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至中壝門
外殿中監進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鎮圭授殿中監皇
帝搢大圭執鎮圭華蓋仗衞停于門外侍者從入謁
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儀皇帝至版位
太常卿請再拜及請行事並如圜丘儀攝事如圜/丘攝事儀協律
郎舉麾工鼓柷奏順和之樂乃以林鍾為宫太蔟為商
姑洗為徵南吕為羽作文武之舞樂舞八成林鍾太蔟/姑洗南吕
[010-25a]
皆再/成偃麾戛敔樂止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
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皇帝奠玉幣
及奏樂之節並如圜丘攝事則太尉奠/玉帛下放此登歌作肅和之樂
以應鍾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向跪奠于皇地祇孟/冬
神/州神座俯伏興及奠配座並如圜丘儀攝事同圜/丘攝事儀 進
熟皇帝既升奠玉幣太官令陳饌之儀如圜丘俎初入
門奏雍和之樂以太蔟之均自後接神之/樂用太蔟饌至陛樂止
祝史俱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皇地祇之饌/升自南陛配
[010-25b]
帝之饌升自東陛神州之饌升/自北陛孟冬神州升自南陛諸太祝迎引于壇上各
設于神座前設訖謁者引司徒太官令帥進饌者降自
東陛以出司徒復位諸太祝還罇前又進設嶽鎮以下
之饌相次而畢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其盥洗酌
獻跪奠奏樂之儀並如圜丘攝事如圜/丘攝事儀太祝持版進于
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嗣
天子臣某攝則云謹遣太/尉臣名下放此敢昭告于皇地祇乾道運行
日躔北至景風應序離氣效時嘉承至和肅若舊典敬
[010-26a]
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備兹祗瘞式表誠慤高祖神堯
皇帝配神作主尚饗太祝俯伏興孟冬神州云包含區/夏育植羣生溥被域
中咸賴厚德式遵彝典報此元神敬以玉帛犧齊粢盛/庶品明薦厥誠備兹祗瘞皇祖太宗文武聖皇帝配神
作/主皇帝再拜攝則太/尉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
于神座興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配
帝酒罇所執罇者舉冪侍中取爵于坫進皇帝受爵侍
中贊酌汎齊訖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高祖神堯皇帝
神座前東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
[010-26b]
立樂止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讀祝文曰維
某年嵗次月朔日子孝孫開元神武皇帝臣某敢昭告
于高祖神堯皇帝時維夏至肅若訓典用祗祭于皇地
祇維高祖徳叶二儀道兼三統禮膺光配敢率舊章孟/冬
云皇曽祖太宗文武聖皇帝徳被乾/坤格于上下昭配之儀欽率舊章謹以制幣犧齊粢
盛庶品肅雍明薦作主侑神尚饗太祝俯伏興皇帝再
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版于神座興還罇前皇
帝飲福受胙及亞獻終獻盥洗酌獻飲福並如圜丘儀
[010-27a]
唯皇地祇太尉亞獻酌醍齊時/武舞作合六律六吕為異耳初太尉將升獻謁者一人
引獻官詣罍洗盥洗匏爵訖升自巳陛詣酒罇所執罇者
舉冪酌汎齊進奠于神州座前引降還本位謁者五人次
引獻官各詣罍洗盥洗訖各詣酒罇所俱酌醍齊訖引獻
官各進奠爵于諸方嶽鎮海瀆首座餘座皆祝史助奠相
次而畢引還本位又贊引五人各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
酒罇所酌沈齊獻山川林澤如嶽鎮之儀訖又引獻官詣
罍洗盥洗訖詣酒罇所俱酌清酒獻丘陵以下及齋郎助
[010-27b]
奠如上儀訖各引還本位武舞六成樂止舞獻俱畢諸
祝徹豆及賜胙皇帝再拜奏樂並如圜丘儀太常卿前
奏請就望瘞位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就望瘞位北
向立樂止於羣官將拜上下諸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
玉帛齋郎以俎載神州以上牲體稷黍飯爵酒各由其
陛降壇北行當瘞埳西行諸太祝以玉幣饌物置于埳
諸祝又以嶽鎮以下之禮幣及牲體皆從瘞奉禮曰可
瘞埳東西廂各二人寘土半埳太常卿前奏禮畢引皇
[010-28a]
帝還大次樂作從祀羣官諸方客使御史以下出並如
圜丘儀其祝版燔于齋所 鑾駕還宫如圜丘儀開元/禮
開元二十一年詔夏至日祀皇地祇于方丘以高祖配
立冬祭神州于北郊以太宗配通/考
天寳五年詔皇王之典聿修于百代郊祭之儀允屬于
三靈聖人既因時以制宜王者亦緣情以定禮且尊莫
大于天地禮莫崇于祖宗嚴配昭升豈宜異數今烝嘗之
獻既著于常式南北之郊未展于時享自今以後每嵗
[010-28b]
四時孟月先擇吉日祭昊天上帝其皇地祇合祭以次
日祭九宫壇皆令宰臣行禮奠祭務崇蠲潔稱朕意焉通/考
 冊府元龜代宗大厯十二年秋八月増修北郊壇齋
 宫二十五間
 唐文宗太和三年六月太常寺奏北郊祀皇地祇壇
 先闕齋宫請准祠列置一所可之
  后土社稷/
武徳九年二月戊寅親祠社稷舊唐書高/祖本紀
[010-29a]
武徳貞觀之制仲春仲秋時戊日祭大社大稷社以勾
龍配稷以后稷配社稷各用太牢一牲色並黑籩豆簠
簋各二鉶俎各三季冬蜡之明日又祭社稷于社宫如
春秋二仲之禮禮儀/志
 通典唐社稷亦在含光門内之右
 冊府元龜武徳九年正月丙子詔曰厚地載物社主
 其祭嘉穀養民稷惟元祀列聖垂範昔王通訓建邦
 正位莫此為先爰暨都邑建于州里冢土之濱咸極
[010-29b]
 莊敬所以勸農務本修始報功敦序教義整齊風俗
 末代澆浮祀典虧替時逢喪亂仁惠弛薄壇壝闕昭
 備之禮鄉閭無紀合之訓朕握圖受厯菲食卑宫奉
 珪璧以尊嚴潔粢盛而禋燎尚想躬稼厲精治本永
 言享祀宜存億紀是以吉日維戊親祀大社率從百
 僚以祈九穀今既南畝俶載東作方興九州致祀宜盡
 祇肅四方之民咸勤殖藝隨其姓類命為宗社京邑
 庶士臺省羣官里閈相從共遵社法以時供祀各申
[010-30a]
 祈報兼行宴醑之義用洽鄉黨之歡且立節文明為
 典制進退俯仰登降折旋明加誨厲遞相勸奬齊之
 以禮有恥且格布告天下即宣遵用戊寅親祀社稷
 通典唐初為帝社亦曰籍田壇貞觀三年太宗將親
 耕給事中孔穎達議曰禮天子籍田南郊諸侯東郊
 晉武帝猶南郊今帝社乃東壇未合于古太宗曰書
 稱平秩東作而青輅黛耜順春氣也吾方位少陽田
 宜于東郊乃耕于東郊
[010-30b]
咸亨五年五月己未詔春秋二社本以祈農如聞此外
别為邑會此後除二社外不得聚集有司嚴加禁止舊/唐
書高宗/本紀
長壽元年九月大赦改元改用九月社唐書武/后本紀
神龍元年五月乙酉立太廟社稷于東都唐書中/宗本紀
先農初為帝社亦曰籍田壇垂拱中武后籍田壇曰先
農壇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議曰周頌載芟春籍
田而祈社稷禮天子為籍千畝諸侯百畝則緣田為社
[010-31a]
曰王社侯社今曰先農失王社之義宜正名為帝社太
常少卿韋叔夏博士張齊賢等議曰祭法王者立太社
然後立王社所置之地則無傳也漢興已有官社未立
官稷乃立于官社之後以夏禹配官社以后稷配官稷
臣瓉曰高祖立漢社稷所謂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謂
王社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官社為帝
社故摯虞謂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晉或廢或置皆
無處所或曰二社並處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氏皆曰
[010-31b]
王社在籍田案衞宏漢儀春始東耕于籍田引傳先農則
神農也又五經要義曰壇于田以祀先農如社魏秦靜
議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晉太始四年耕
于東郊以太牢祀先農周隋舊儀及國朝先農皆祭神
農于帝社配以后稷則王社先農不可一也今宜于籍田
立帝社帝稷配以禹棄則先農帝社並祠叶于周之載
芟之義欽明又議曰籍田之祭本王社古之祀先農勾
龍后稷也烈山之子亦謂之農而周棄繼之皆祀為稷
[010-32a]
共工之子曰后土湯勝夏欲遷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
也黄帝以降不以羲農列常祀豈社稷而祭神農乎社
稷之祭不取神農耒耜大功而專于共工烈山蓋以三
皇洪荒之迹無取為教彼秦靜何人而知社稷先農為
二而籍田有二壇乎先農王社一也皆后稷勾龍異名而
分祭牲以四牢欽明又言漢祀禹謬也今欲立王社先
農之號而未決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齊賢等乃奏言經
無先農禮曰王自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為在籍田也永徽
[010-32b]
中猶曰籍田垂拱後乃為先農然則先農與社一人今
先農壇請改為帝社壇以合古王社之義其祭凖令以
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龍氏配于是為帝社壇又立帝
稷壇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壇不設方色以異于太社禮樂/志
 張齊賢傳齊賢遷博士時東都置太社禮部尚書祝
 欽明問禮官博士周宗田主用所宜木今社主石奈
 何齊賢與太常少卿韋叔夏國子司業郭山惲尹知
 章等議春秋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故曰不
[010-33a]
 用命戮于社社主用石以可奉而行也崔靈恩曰社
 主用石以地産最實歟吕氏春秋言殷人社用石後
 魏天平中遷太社石主其來尚矣周之田主用所宜木
 其民間之社歟非太社也於是舊主長尺有六寸方
 尺七寸問博士云何齊賢等議社主之制禮無𫝊天
 子親征載以行則非過重禮社祭土主隂氣韓詩外
 𫝊天子太社方五丈諸侯半之五土數社主宜長五
 尺以凖數五方二尺以凖隂偶剡其上以象物生方
[010-33b]
 其下以象地體埋半土中本末均也請度以古尺云
 又問社稷壇墮四方用色而中不數尺冒黄土謂何
 齊賢等曰天子太社度廣五尺分四方上冒黄土象
 王者覆被四方然則當以黄土覆壇上舊壇上不數
 尺覆被之狹乖于古于是以方色飾壇四面及陛而
 黄土全覆上焉祭牲皆太牢其後改先農曰帝社又
 立帝稷皆齊賢等參定
起居舍人王仲邱撰成百五十卷名曰大唐開元禮二
[010-34a]
十年九月頒所司行用焉以社稷及帝社為中祀州縣
之社稷為小祀舊唐書/禮儀志
社稷之壇廣五丈以五土為之社以后土配稷以后稷配
以太罇實醍齊著罇實盎齊皆二山罍一州縣之社稷
以象罇二實醍齊以兩圭有邸幣以黑小祀幣以白籩
豆皆十簋二簠二鉶三俎三州縣祭籩豆皆八簋二簠
二俎三春秋祭牲皆太牢以黑孟春祭帝社及配座籩
豆皆十簋二簠二㽅三鉶三俎三通/考
[010-34b]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舊樂用姑洗之均三變社
稷之祀于禮為尊豈同丘陵止用三變合依地祗用函
鍾之均八變之樂通/考
皇帝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儀攝事/附齋戒如方/丘儀
 陳設前祭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于社宫西門之外
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衛尉設文武侍臣次于大
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諸祭官次于齋
坊之内攝事無設大次儀/但守臣設祭官次三師于北門之外諸王于三
[010-35a]
師之北俱東向南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于齋
坊南門之外重行東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北門之外道
東西向以南為上諸州使人東方南方于諸王西北東
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東北俱南上武官三品以下
九品以上于東門之外道北南向以西為上諸國之客
于東門之外東方南方于武官東北南向西方北方于
道南北向俱以西為上攝事無三師/以下至此儀前祭二日太樂令
設宫縣于壇北東方西方磬簴起南鐘簴次之南方北
[010-35b]
方磬簴起東鐘簴次之設十二鎛鐘于編懸之間各依
辰位樹靈鼓于南懸之内道之左右植建鼓于四隅置柷
敔于懸内柷在左/敔在右設歌鐘歌磬各于壇上近北南向皆
磬簴在西其匏竹者各立于壇下南向相對為首凡懸/皆展
而編/之諸工人各位于懸後東方西方以南為上南方北
方以東為上右校清掃内外又為瘞埳二于南門之
内于稷壇西南攝事埋坎二/于東懸之北方深取足容物北出陛前
祭一日奉禮設位北門之内當社稷之壇北南向將祭奉/禮郎一
[010-36a]
人守之在版位東/北立五步所南向又設望瘞位于西門之内當瘞埳南
攝事無御位/以下至此儀設祭官公卿位于西門之内道北執事
位于其後少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面以南為上設御
史位于壇上正位于太社壇東北隅西向副位于太稷
壇西北隅東向攝事令/史陪後設奉禮位于樂懸西北贊者二
人在北差退俱東面南上又設奉禮贊者位于瘞埳西
北東向北上攝事無/奉禮位設協律郎位各于壇之上東北隅
俱西向設太樂令位于南懸之門南向設祭官位三師
[010-36b]
位于北門之内道西俱南面東上設介公酅公位于道
東南面西上文官從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執事北
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
東方值文官每等異位重行西向皆以南為上諸州使
人位東方南方于北門之内道西于諸王西北重行南向
以東為上西方北方于道東于介公酅公東北重行南向
以西為上諸蕃客位于北門之内東方南方于諸州使人
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南向以東為上西方北方于諸州
[010-37a]
使人之東每國異位重行南向以西為上設門外位祭
官公卿以下皆于西門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向
以東為上三師位于北門之外道西諸王于三師之北
俱東向介公酅公位于道東西向皆以南為上文官從
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門之外祭官之南每等異
位重行北向以東為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
東門之外道北每等異位重行南向以西為上諸州使
人位東方南方于諸王西北重行東向西方北方于介
[010-37b]
公酅公東北重行西向俱南上諸國客位東方南方于
武官東北每國異位重行南向西方北方于道南每國
異位重行北向皆以西為上攝事無三師北門外位至/此儀但設祭官門外之位
設酒罇之位太社太罇二著罇二山罍二壇上西北隅
設后土氏象罇二著罇二山罍二于太社酒罇之西俱南
向東上各置于坫皆加勺冪爵皆置/于罇下設太稷后稷酒罇
于其壇上如太社后土之儀設御洗各于太社太稷壇
之西北南向亞獻之洗又各于西北南向俱罍水在洗
[010-38a]
西篚在洗東北肆篚實以/巾爵執罇罍篚羃者位于罇罍篚
羃之後各設玉幣之篚于壇上罇坫之所晡後謁者引
光禄卿詣廚省饌具訖還齋所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令
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攝事齋郎/取毛血置于
饌所遂烹牲牲皆/用黝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
升設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壇上近南北向設后土氏于
太社神座之右后稷氏于太稷神座之左俱東向席皆
以莞設神座各于座首 鑾駕出宫如方丘/之儀 奠玉帛
[010-38b]
祭日未明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醖令各帥
其屬入實罇罍玉幣太罇為上實以醴齊著罇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酌配座
之罇亦如之齊加明水酒加𤣥酒各實于上罇/禮神之玉太社太稷兩圭有邸幣色皆以𤣥太官令
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簠簋皆設于神廚未明二刻奉禮
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及令史祝史與
執罇罍篚羃者入自西門當太社壇北重行南面以東
為上凡引尊者每/曲一逡巡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𫝊凡奉禮/有詞贊
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罇者各升自西陛立于罇
[010-39a]
所執罍洗篚羃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詣太社
壇西陛升行掃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掃除于下降又詣
太稷壇行掃除如太社之儀訖各就位駕將至謁者贊
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羣官客使俱就門外
位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于輅右侍中進
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奏請降輅俯伏興還復位
皇帝降輅之大次謁者文武五品以上從祭羣官皆就
門外立攝事謁者贊引引祭官各/就位無駕將至至此儀太樂令帥工人二舞
[010-39b]
次入就位文舞入陳于懸内武舞立于懸北道東謁者
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拜訖謁者引
司空詣壇西陛升行掃除于上升稷壇亦如之訖降行
樂懸于上訖引就門外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頃謁者贊
引各引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文武羣官介公酅公
諸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門外
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繡冕出次華蓋侍衛
停于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儀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
[010-40a]
少卿陪從如常皇帝至版位南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于左
謁者贊引各引祭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稱請
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
拜其先拜者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
攝事謁者白/太尉下放此協律郎跪俯伏舉麾凡取物者跪俯伏/取以興奠物則奠
訖俯伏/而後興鼓柷奏順和之樂乃以函鍾為均文舞八成偃
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太常卿前奏
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拜在位者
[010-40b]
皆再拜諸太祝俱取玉幣于篚各立于罇所太常卿引
皇帝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樂皇帝詣太社壇升自北
陛侍中中書令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帝
升南向立樂止太祝加玉于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
西向進皇帝搢鎮圭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圭/奠訖執圭俯伏興登歌作肅和
之樂乃以應鍾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南向跪奠于太
社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再拜太常卿
引皇帝于東方西向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南向
[010-41a]
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西向跪奠于后土氏神
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再拜訖登歌止太
常卿引皇帝降自北陛樂作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稷壇
升自北陛南向立樂止太祝加玉于幣以授侍中侍中
奉玉幣西向進皇帝受玉幣登歌作太常卿引皇帝進
南向跪奠于太稷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
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立于東方西向太祝以幣授
侍中侍中奉幣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西
[010-41b]
向跪奠于后稷氏神座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
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降自北陛樂作皇帝
還版位南向立樂止初羣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之豆
立于門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諸太祝
迎取于壇上俱進奠于神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于
罇所 進熟皇帝既升奠玉帛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
饌陳于西門外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太社之
俎初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太社太稷之饌入自
[010-42a]
正門配座之饌入自左闥俎初入門永和之樂作以太蔟之
均饌至陛樂止祝史各進徹毛血之豆降自西陛以出太社
太稷之饌升自北陛配座之饌升自西陛諸太祝迎引于壇
上各設于神座前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簠/簋奠訖却其蓋于下設訖謁者引
司徒以下降自西陛復位諸太祝還罇所太常卿引皇
帝詣罍洗樂作其盥洗之儀並如圜丘太常卿引皇帝
樂作皇帝詣太社壇升自北陛樂止謁者引司徒升自西陛
立于罇所齋郎奉俎從升立于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詣
[010-42b]
太社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贊酌醴齊壽和之樂作
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壽和之樂太常卿引皇帝進太社神座前南向
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立樂止太祝
持版進于神座之右西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
朔日嗣天子某攝事云謹遣太/尉臣某名下同敢昭告于太社維神
徳兼博厚道著方直載生品物含𢎞庶類謹因仲春仲
秋祗率常禮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剛鬛明粢薌合
薌萁嘉蔬嘉薦醴齊備兹禋瘞用伸報本以后土勾龍
[010-43a]
氏配神作主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
進奠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
帝詣后土氏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于坫進皇
帝受爵侍中贊酌醴齊樂作太常卿引皇帝進后土氏
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西向
立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左南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
嵗次月朔日開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后土氏爰
兹仲春仲秋揆日卜吉恭修常祀薦于太社維神功著
[010-43b]
水土平易九州昭配之義實惟通典謹以制幣一元大
武柔毛剛鬛明粢薌合薌萁嘉薦醴齊陳于表位作主
侑神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奠
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
太社神位前南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上罇福酒合
置一爵訖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爵東向進皇帝拜
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興太祝帥齋郎進俎太祝
減太社神座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上太祝以俎授司
[010-44a]
徒司徒持俎東向以次進皇帝每受以授左右皇帝跪
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爵復于坫皇帝俯伏興再拜
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北陛詣罍洗樂止
謁者引司徒降自西陛以從皇帝至罍洗盥手洗爵侍
中黄門侍郎贊洗如常訖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詣
太稷壇升自北陛樂止謁者引三公三公與齋郎奉俎
升自西陛立于罇所皇帝詣太稷酒罇所執罇者舉羃
侍中贊酌醴齊樂作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南向立樂止
[010-44b]
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
次月朔日嗣天子某敢昭告于太稷維神播生百穀
首兹八政用而不匱功濟羣黎恭以玉帛一元大武柔
毛剛鬛明粢薌合薌萁嘉薦醴齊式陳瘞祭備修常禮
以后稷棄配神作主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
作太祝進奠版于神座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
引皇帝詣后稷氏酒罇所執罇者舉羃侍中取爵于坫
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醴齊樂作太常卿引皇帝詣后
[010-45a]
稷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
西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左南面跪讀祝文
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開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于
后稷氏爰以仲春式擇吉辰敬修常禮薦于太稷維神
功叶稼穡闡修農政允兹從祀用率舊章謹以制幣一
元大武柔毛剛鬛明粢薌合薌萁嘉薦醴齊陳于表位
作主配神尚饗訖興皇帝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
進奠版于神座前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
[010-45b]
帝進太稷神座前南向立樂作皇帝飲福受胙如太社
之儀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北陛還版
位南向立樂止謁者引司徒降自西陛復位文舞出鼓
柷作舒和之樂出訖戛敔樂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
樂立定戛敔樂止皇帝獻后土氏將畢謁者引太尉攝/事
則引太常/卿下同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太尉自西陛升
壇詣太社酒罇所執罇者舉羃太尉酌盎齊武舞作謁
者引太尉進太社神座前南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
[010-46a]
少退南向再拜謁者引太尉詣后土氏酒罇所取爵于
坫執罇者舉羃太尉酌盎齊謁者引太尉進后土氏神
座前西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謁者
引太尉進太社神座前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
置一爵訖太祝持爵進太尉之右東向立太尉再拜受
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爵復于坫太尉興再拜
謁者引太尉降自西陛詣罍洗爵詣太稷壇升獻如太
社之儀訖引降復位初太尉獻后土將畢謁者引光禄
[010-46b]
攝事同與光/禄卿為終獻詣罍洗盥手洗爵升酌盎齊終獻如亞
獻之儀訖謁者引光禄卿降復位武舞六成樂止舞獻
俱畢諸太祝各徹豆還罇所奉禮曰賜胙贊者唱衆官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受胙者不拜順和之樂作
太常卿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再
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一成止太常卿前奏請就望瘞位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就望瘞位南向立樂止羣官
將拜諸太祝各執篚進神座前取幣齋郎以俎載牲體
[010-47a]
稷黍飯爵酒各由其陛降壇南行當瘞埳西行諸太祝
以玉幣饌置于埳訖奉禮曰可瘞東西面各四人寘土
半埳太常卿前奏禮畢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
帝出門殿中監前受鎮圭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
受大圭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引
祭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祭羣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
御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
再拜贊引引工人二舞以次出其祝版燔于齋所 鑾
[010-47b]
駕還宫如方丘之/儀通考
諸州祭社稷儀諸縣祭/社稷附 前三日刺史縣則縣令/下倣此散齋
于别寢二日致齋于&KR0550事一日亞獻以下應祭之官散
齋二日各于正寢致齋一日皆于壇所上佐為亞獻錄/事參軍及判司
為終獻若判司及上佐等有故並次差攝之縣則丞為/亞獻主簿及尉通為終獻若縣令以下有故亦以次差
不足則州官/及比縣官充諸從祭之官各清齋于公館一日從祭官/刺史未
出前先赴祭所/齋皆如别儀前二日本司先掃除壇之内外其壇方/二丈五
尺高三尺四/寸出階三等為瘞埳二于壇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埳/于壇
[010-48a]
北方深/足容物設刺史次于壇西門之外道北南向縣令/同設祭
官已下次于刺史次西北俱南向以東為上前一日晡
後本司帥其屬守社稷壇四門去壝九十步所縣七/十步
止行人本司設刺史位于北門之内道西南向若刺史有/故攝祭初
獻位于亞獻之前/東面縣令位同設亞獻終獻位于社稷壇西北設掌
事者位于西門之内道北俱每等異位東向南上設贊
唱者位于終獻東北東面南上設州官位于祭官掌事
者之北東面縣從祭/官位同府官位于東方當州官西面俱重
[010-48b]
行南上縣無府官以/下至此儀設望瘞位于埳北南向東上設門
外位祭官以下于西門之外道南州官于祭官之南俱
重行北面以東為上縣從祭/官位同府官于東門之外道南重
行北面以西為上祭器之數毎座罇二籩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皮腊各一俎縣同
掌事者以罇坫升自西階各設于壇上西北隅配座之
罇在西俱南向東上皆加勺羃社稷皆一爵配座皆爵
四各置于坫設洗于社稷北陛之西去壇三步所南向
罍各在洗西加勺羃篚在洗東北肆實爵六巾二加羃
[010-49a]
執罇罍洗篚者位/于罇罍洗篚之後祭日未明烹牲于廚祝以豆二/取牲血夙興
掌饌者實以祭器牲體羊豕皆載右胖前脚三節肩臂/臑節一段皆載之後脚三節節一段
去下一節載上肫胳二節又取正脊脡横脊短脇正脇/代脇各二骨以並餘皆不設簋實黍稷簠實稻粱籩實
石鹽乾魚棗栗菱芡鹿脯豆實虀菹醯醢菁菹鹿/醢韭菹兔醢筍菹魚醢若土無者各以其類充之本司
帥掌事者以席入自西門詣壇西階升設社稷神座各
于壇上近南北向又設后土氏神座于社神之左后稷
氏神座于稷神之左俱東向席皆/以莞質明諸祭官及從祭
之官各服其服祭官服祭服從祭之官應公/服者公服非公服者常服本司帥掌
[010-49b]
事者入實罇罍每座罇二一實𤣥酒/為上一實醴齊次之祝版各置于坫祝
以幣各置于篚與血豆俱設于饌所社稷之幣皆用/黑各長丈八尺
唱者先入就位祝與執罇罍篚者入自西門當社壇北
重行南向以東為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
拜執罇者升自西階立于罇所執罍篚者各就位詣社
壇升自西階行掃除訖降詣稷壇升掃除如社壇之儀
降掃除于下訖皆就位刺史將至縣則縣令將/至下倣此贊禮者
引祭官及從祭之官與掌事者俱就門外位刺史至參
[010-50a]
軍事引之次贊唱者先入就位縣令贊者/引下倣此刺史停于次
少頃服祭服出次參軍事引刺史入自西門就位南向
參軍事立于刺史之東少退南向贊禮者引祭官以下
及從祭之官以次入就位凡尊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贊唱者曰
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參軍事少進刺史之左西面白
請行事退復位本司帥執饌者奉饌陳于西門之外祝
以幣授刺史參軍事引刺史北階升社壇南向跪奠幣
于社神座前訖興少退再拜祝又以幣授刺史參軍事
[010-50b]
引刺史升稷壇南向跪奠幣于稷神座如社壇之儀訖
參軍事引刺史降復位本司引饌入社稷之饌升自北
階配座之饌升自西階諸祝迎引于壇上設于神座前
籩豆蓋羃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蓋于下籩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間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
本司與執饌者降自西階復位諸祝各還罇所參軍事
引刺史縣贊禮者引/縣令下同詣罍洗執罍者酌水執洗者跪取
盤興承水刺史盥手執篚者跪取巾于篚興進刺史帨
手訖執篚者受巾跪奠于篚興執罇者跪取爵興以進
[010-51a]
刺史受爵執罍者酌水刺史洗爵執篚者跪取巾于篚
興進刺史拭爵訖受巾奠于篚奉盤者跪奠盤興參軍
事引刺史自社壇北階升詣社神酒罇所執罇者舉羃
刺史酌醴齊參軍事引刺史詣社神座前南向跪奠爵
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讀祝文
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某官姓名敢昭告于社神維
神徳兼博厚道著方直載生品物含養庶類謹因仲春
祗修常禮恭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備兹明薦用伸報
[010-51b]
本以后土勾龍氏配神作主尚饗縣祝文以/下並同訖祝興刺
史再拜祝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罇所刺史拜訖參軍
事引刺史詣配座酒罇所取爵于坫執罇者舉羃刺史
酌醴齊參軍事引詣后土氏神座前西向跪奠爵興少
退西向立祝持版進于后土氏前祝文曰爰兹仲春厥
日惟戊敬修常祀薦于社神惟神功著水土平易九州
昭配之儀實通祀典謹以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作
主侑神尚饗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
[010-52a]
罇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進當社神座南向立祝
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祝持爵進于刺史之右東向
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啐酒奠爵興祝帥執饌者以俎
進減社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興祝持俎
東向進刺史受以授左右刺史跪取爵飲卒爵祝進受
爵復于坫刺史興再拜參軍事引刺史降自北階詣罍
洗盥手洗爵自稷壇北階升詣稷神酒罇所執罇者舉
羃刺史酌醴齊參軍事引刺史詣稷神座前南向跪奠
[010-52b]
爵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曰敢昭告于
稷神惟神播生百穀首兹八政用而不匱功濟羣黎恭
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祗奉舊章備兹瘞禮以后稷棄
配神作主尚饗訖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于神座
興還罇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配座酒罇所刺
史取爵于坫執罇者舉羃刺史酌醴齊參軍事引刺史
詣后稷氏座前西向跪奠爵興少退西向立祝持版進
于神座之右南面跪讀祝文曰敢昭告于后稷氏爰以
[010-53a]
仲春恭修常禮薦于稷神惟神功叶稼穡闡修農政允
兹從祀用率舊章謹以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作主
配神尚饗訖祝興刺史再拜祝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
罇所刺史拜訖參軍事引刺史詣稷神座前南向立飲
福受胙如社壇之儀訖參軍事引刺史降自本階還本
位初刺史獻將畢贊者引亞獻詣罍洗盥手洗爵升獻
如刺史之儀唯不讀祝/文不受胙亞獻將畢贊禮者引終獻詣罍
洗升酌終獻如亞獻之儀訖降復位諸祝各進神座前
[010-53b]
跪徹豆興還罇所贊唱曰賜胙再拜非飲福受胙者皆
再拜贊唱者又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參軍事少進
刺史之左西面白請就望瘞位參軍事引刺史就望瘞
位西向立祝于神座前取幣及血寘于埳贊唱者曰可
瘞東西面各二人寘土半埳參軍事進刺史左白禮畢
引刺史出還次贊禮者引祭官以下次出諸祝及執罇
罍篚者降復掌事位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以
出其祝版燔于齋所通/考
[010-54a]
諸里祭社稷儀前一日社正及諸社人應祭者各清
齋一日于家正寢正寢者謂人家/前堂待賓之所應設饌之家先修治
神樹之下又為瘞埳于神樹之北深取足容于物掌事設
社正位于稷座西北十步東面諸社人位于其後東面
南上設祝奉血豆位于瘞埳之北南向祭器之數每座
罇酒二并勺一以巾覆之俎一籩二豆二爵二簠二簋
無禮器者量/以餘器充之祭日未明烹牲于廚唯以特豕祝以豆/取牲血置于饌所
夙興掌饌者入實祭器牲體載右胖折節如州縣制分/載二俎其罇一實𤣥酒為上一
[010-54b]
實清酒次之籩實棗栗豆實/菹醢簠實黍稷簋實稻粱掌事者以席入社神之席
設于神樹下稷神之席設于神樹西俱北向質明社正
以下各服其服掌事者以盥水器入設于神樹北十步
所加勺巾二爵一于其下盛以箱又以酒罇入設于神
北近西社神之罇在東稷神之罇在西俱東上南向置
爵及祝版于罇下執罇者立于罇後掌事者入實罇酒訖
祝及執罇者其祝以社人有/學識者充之入當社神北南向以東為
上皆再拜執酒罇者就罇後立其執盥者就盥器後立
[010-55a]
贊禮者引社正以下俱就位立定贊禮者贊再拜社正
以下皆再拜祝詣罇所贊禮者贊再拜社正以下皆再
拜掌事者以饌入各設于神座前菹醢居前左右廂黍
稷在其間俎居其外訖掌事者出贊禮者引社正詣社
神座前跪奠酒于饌左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社神
座東西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某坊村/則
云某村以/下准此社正姓名合社若干人等今昭告于社神惟
神載育黎元長兹庶物時屬仲春秋云/仲秋日維吉戊謹率
[010-55b]
常禮恭用特牲清酌粢盛庶品祗薦社神尚饗祝興社
正以下及社人等俱再拜贊禮者引社正詣稷神罇所
取爵酌酒訖贊禮者引社正詣稷神座前南向跪奠酒于
饌右興少退南向立祝持版進稷神座西東向跪讀祝
文曰若干人等敢昭告于稷神維神生兹百穀粒此羣
黎今仲春吉戊秋云/仲秋謹率常禮恭以特牲清酌粢盛庶
品祗薦于稷神尚饗祝興社正以下及社人俱再拜贊
禮者引社正立于社神座前南向立祝以爵酌社稷神
[010-56a]
福酒合置一爵進社正之右社正再拜受酒訖跪祭酒
遂飲卒爵祝受爵還罇所社正興再拜贊禮者引社正
還本位立定贊禮者贊再拜社正及社人俱再拜訖祝
以血寘于埳埳東西各一人寘土半埳贊禮者少前白
禮畢引社正等出祝與執罇者復位再拜訖出餘饌社
人等俱于此餕如常會之儀其祝版燔于祭所唐書禮/樂志
開元二十二年三月詔州縣社仍用牲牢通/考
天寳元年十月戊寅詔社為九土之尊稷乃五穀之長
[010-56b]
祭官宜精潔其社壇側禁樵牧 三載二月戊寅詔社
稷升為大祀以四時致祭後又依開元禮為中祀通/考
 通典天寳三載詔社稷列為中祀頗紊大猷自今以
 後社稷及日月五星並升為大祀仍以四時致祭
至徳二載秋九月壬寅廣平王統朔方安西回紇南蠻
大食之衆與賊將戰于香積寺西北賊軍大敗棄京城
東走癸卯復西京甲辰捷書至行在即日遣裴冕入京
啟告郊廟社稷舊唐書肅/宗本紀
[010-57a]
 文獻通考開元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勅普天率土崇
 徳報功饗祀維殷刲割滋廣非所以全惠養之道協
 靈祇之心其春秋二時社及釋奠天下諸州府縣等
 並停牲牢唯用酒脯務存修潔足展誠敬自今以為常
 式至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勅春秋祈報郡縣常
 禮比不用牲豈云血祭隂祀貴臭神何以歆自今以
 後州縣祭祀特以牲牢宜依常式其年六月二十八
 日勅大祀中祀及州縣社稷依式合用牲牢餘並用
[010-57b]
 酒脯至貞元五年九月十二日國子祭酒包佶奏春
 秋祭社稷准禮天子社稷皆太牢至大厯六年十月
 三日勅中祀少牢社稷是中祀至今未改勅㫖宜准
 禮用太牢
 
 
 
 唐㑹要卷十上
[010-58a]
欽定四庫全書
 唐㑹要卷十下
             宋 王溥 撰
  籍田
貞觀三年正月癸亥親耕籍田唐書太/宗本紀
太宗貞觀三年正月親祭先農躬御耒耜籍于千畝之
甸初晉時南遷後魏來自雲朔中原分裂未暇議典制
代歴周隋此禮久廢而今始行之觀者莫不駭躍于是
[010-58b]
秘書郎岑文本獻籍田頌以美之初議籍田方面所在
給事中孔穎達曰禮天子籍田于南郊諸侯于東郊晉
武帝猶于東南今于城東置壇不合古禮太宗曰禮縁
人情亦何常之有且虞書云平秩東作則是堯舜敬授
人時已在東矣又乘青輅推黛耜者所以順于春氣故
知合在東方且朕見居少陽之地田于東郊蓋其宜矣
于是遂定自後每嵗常令有司行事舊唐書/禮儀志
皇帝孟春吉亥享先農遂以耕籍前享一日奉禮設御
[010-59a]
坐于壇東西向望瘞位于壇西南北向從官位于内壝
東門之内道南執事者居後奉禮位于東門東北賛者
在南又設御耕籍位于外壝南門之外十步南向從耕
三公諸王尚書卿位于御坐東南重行西向以其推數
為列其三公諸王尚書卿等非耕者位于耕者之東重
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于御位西南東向北上尚舍設
御耒席于三公之北少西南向奉禮又設司農卿之位
于南少退諸執耒耜者位于公卿耕者之後非耕者之前
[010-59b]
西向御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諸王尚書卿各三人/合耒耜九具以下耒耜太常卿各令籍田農人執
之/皇帝已享先農乃以金根車載耒耜于御者間皇帝
乘車自行宫降大次乗黄令以耒耜授廩犧令横執之
左耜寘于席遂守之皇帝將望瘞謁者引三公及從耕
侍耕者司農卿與執耒耜者皆就位皇帝出就耕位南
向立廩犧令進耒席南北向解韜出耒執以興少退北
向立司農卿進受之以授侍中奉以進皇帝受之耕三
推侍中前受耒耜反之司農卿司農卿反之廩犧令廩
[010-60a]
犧令復耒于韜執以興復位皇帝初耕執耒者皆以耒
耜授侍耕者皇帝耕止三公諸王耕五推尚書卿九推
執耒者前受之皇帝還入自南門出内壝東門入大次
享官從享者出太常卿帥其屬耕于千畝皇帝還宫明
日班勞酒于太極殿如元㑹不賀不為壽籍田之穀斂
而貯之神倉以供粢盛及五齊三酒穰藁以食牲先農
唐初為帝社亦曰籍田壇唐書禮/樂志
永徽三年正月丁亥耕籍田唐書高/宗本紀
[010-60b]
丁亥親享先農御耒耜率公卿耕于籍田賜羣官帛各
有差冊府/元龜
乾封二年正月行籍田之禮躬秉耒耜而九推禮官奏
陛下合三推上曰朕以身帥下自當過之恨不終千畝
文獻/通考
 初將耕籍田閱耒耜有雕刻文飾者謂左右曰田器
 農人執之在于樸素豈尚文飾乎乃命撤之
儀鳳二年正月乙亥耕籍田唐書高/宗本紀
[010-61a]
帝親耕籍田于東郊禮畢作籍田賦以示羣臣三年五
月幸籍田所觀區種手種數區冊府/元龜
景雲三年親耕籍田文獻/通考
則天時改籍田壇為先農舊唐書/禮儀志
神龍元年禮部尚書祝欽明議曰周頌載芟春籍田而
祈社稷禮天子為籍千畝諸侯百畝則緣田為社曰王
社侯社今曰先農失王社之義宜正名為帝社太常少
卿韋叔夏博士張齊賢等議曰祭法王者立太社然後
[010-61b]
立王社所置之地則無𫝊也漢興已有官社未立官稷
乃立于官社之後以夏禹配官社以后稷配官稷臣瓚
曰高祖立漢社稷所謂太社也官社配以禹所謂王社
也至光武乃不立官稷相承至今魏以官社為帝社故
摯虞謂魏氏故事立太社是也晉或廢或置皆無處所
或曰二社並處而王社居西崔氏皇甫氏皆曰王社在
籍田案衛宏漢儀春始東耕于籍田引詩先農則神農
也又五經要義曰壇于田以祀先農如社魏秦靜議風
[010-62a]
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為國六神晉太始四年耕于東
郊以太牢祀先農周隋舊儀及國朝先農皆祭神農于
帝社配以后稷則王社先農不可一也今宜于籍田立
帝社帝稷配以禹棄則先農帝社並祠叶于周之載芟
之義欽明又議曰籍田之祭本王社古之祀先農勾龍
后稷也烈山之子亦謂之農而周棄繼之皆祀為稷共
工之子曰后土湯勝夏欲遷而不可故二神社稷主也
黄帝以降不以羲農列常祀豈社稷而祭神農乎社稷
[010-62b]
之祭不取神農耒耜大功而專于共工烈山蓋以三皇
洪荒之迹無取為教彼秦靜何人而知社稷先農為二
而籍田有二壇乎先農王社一也皆后稷勾龍異名而
分祭牲以四牢欽明又言漢祀禹謬也今欲正王社先
農之號而未決乃更加二祀不可叔夏齊賢等乃奏言
經無先農禮曰王自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為在籍田
也永徽中猶曰籍田垂拱後乃為先農然則先農與社
一神今先農壇請改曰帝社壇以合古王社之義其祭
[010-63a]
凖令以孟春吉亥祠后土以勾龍氏配于是為帝社壇
又立帝稷壇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壇不設方色以異于
太社唐書禮/樂志
先天元年正月戊子耕籍田唐書睿/宗本紀
睿宗太極元年親祀先農躬耕帝籍禮畢大赦改元舊/唐
書禮/儀志
開元十九年正月丙子耕于興慶宫唐書𤣥/宗本紀
十九年停帝稷而祀神農氏于壇上以后稷配唐書禮/樂志
[010-63b]
𤣥宗開元二十二年冬禮部員外郎王仲邱又上疏請
行籍田之禮舊唐書/禮儀志
親祀神農于東郊以勾芒配禮畢躬御耒耜于千畝之
甸時有司進儀注天子三推公卿九推庶人終畝𤣥宗
欲重勸耕籍遂進耕五十餘步盡隴乃止禮畢還齋宫
大赦侍耕執牛官皆等級賜帛舊唐書/禮儀志
開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親祀先農禮畢降至耕位
侍中執耒太僕秉轡帝謂左右曰帝籍之禮古則三推
[010-64a]
朕今九推庶九穀之報也贊導者跪而奏曰先王制禮
不可踰越帝曰夫禮豈不在濟人治國勤事務功乎朕
發乎至誠深惟嘉殖將以勸南畝供粢盛豈非禮意也
于是九推而止公卿以下終其田畝制曰昔者受命為
君體元立極未有不謹于禮而能見教于人今嗣嵗初
吉農事將起禮先本于耕籍義緣奉于粢盛是何嚴祗
敢不敬事故躬載耒耜親率公卿以先萬姓遂籍千畝
謂敦本之為務何有澤之更深宜有順于發生俾無偏
[010-64b]
于行惠可大赦天下冊府/元龜
皇帝吉亥享先農攝事/附齋戒前祀五日皇帝散齋三
日于别殿致齋二日一日于太極殿一日于行宫餘同
上辛儀 陳設前享三日陳設如圜丘儀前享二日太
樂令設宫懸樂如圜丘儀唯懸樂樹路鼓為瘞埳于壇
壬地外壝之内為異前享一日奉禮郎設御位如圜丘
儀唯設望瘞位于内壝東門之内道南又設奉禮位于
瘞埳西南東面南上為異攝事右校掃除壇之内外前/享二日衛尉設享官公卿以
[010-65a]
下次于外壝東門外道南北向西上設陳饌幔于内壝/東門外道南北向太樂令設宫懸前享一日奉禮郎設
享官公卿位于内壝東門内道北執事位于道南西向北/上設御史位于壇下如式又設奉禮位于樂懸東北賛
者二人在南差後俱西向北上又設奉禮賛者位于瘞/埳東面南上設協律郎位于壇上南陛之西東向太樂
令位于北懸間享官門外/位皆于東壝外道南如式又設御耕籍位于外壝南門
之外十步所南向設從耕位三公諸王諸尚書諸卿位
于御座東南重行西向各依推數為列其公王尚書卿
等非耕者位于耕者之東重行西向俱北上介公酅公
位于御位西南東向以北為上尚舍設御耒席于三公
[010-65b]
之北少西南向奉禮又設司農卿位于御耒席東少南
西向廩犧令位于司農卿之南少退諸執耒耜者位于
公卿耕者之後非耕者之前西面御耒耜一具三公耒/耜三具諸王尚書卿
各三人合耒耜九具以下耒耜太常卿各令籍/田農人執之攝事無設御耕籍位以下至此儀設酒罇
之位于壇上神農氏犧罇二象罇二山罍二東南隅北
向后稷氏犧罇二象罇二山罍二在神農酒罇之東俱
北向西上罇皆加勺冪/有坫以置爵設御洗于壇南陛東南亞獻之
洗于東陛之南俱北向執罇罍篚冪者各位于罇罍篚
[010-66a]
冪之後設幣篚于壇上各于罇坫之所晡後郊社令帥
齋郎以坫罍洗篚冪入設于位升壇者/自東陛謁者引光禄卿
詣廚視濯溉凡導引者每/曲一逡巡贊引引御史詣廚省饌具光/禄
卿以下每事/訖各還罇所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
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于饌所遂烹牲未明五刻
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升設神農氏神座于壇上北
方南向設后稷氏神座于東方西向席皆以莞設神位
于座首 鑾駕出宫乘金根車于太極殿餘同圜丘儀
[010-66b]
 饋享享日未明三刻諸享官及從享之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良醖令帥其屬入實罇罍及幣犧罇實以醴齊/象罇實以盎齊
山罍實以酒齊皆加明水酒皆/加𤣥酒各實于上罇幣皆用青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
籩豆簠簋等入設于饌幔内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
入就位其御史及禮官等入再拜掃除及就位如圜丘
儀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享官以下就門外位司空
行掃除及從享羣官客使等次入就位並如圜丘儀攝/事
自未明三刻至/此與正儀同初未明三刻諸衛列大駕仗衛陳設如
[010-67a]
式侍中版奏外辦請中嚴乘黄令進金根車于宫南門
外迴車南向若行宫去壇稍/逺嚴警如式未明一刻侍中版奏外辦
質明皇帝服衮冕乘輿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
負璽隨/從如式皇帝升車訖乘黄令進耒耜太僕受載如初黄
門侍郎奏請鑾駕發引還復位鑾駕動之大次並如圜
丘儀郊社令以祝版進御署訖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
奠于坫如圜丘儀初皇帝降車訖乘黄令受耒耜授廩
犧令而横執之于左其耜寘于席遂守之凡執耒耜者/皆横之授則
[010-67b]
先其耒/後其耜皇帝停大次半刻頃其奏辦出次太常卿請行
事並如圜丘儀攝事衆官拜訖謁者白太尉有司謹/具請行事無初未明三刻下至此儀
律郎舉麾工鼓柷以角音奏永和之樂以姑洗之均自/後
接神皆/奏姑洗作文武舞樂舞三成偃麾戛敔樂止太常卿前
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及奠玉幣奏樂之節並
如圜丘儀攝事謁者引/太尉升奠幣太常卿引皇帝進北面跪奠于
神農氏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訖
太常卿引皇帝又立于西方東向又太祝以幣授侍中
[010-68a]
侍中奉幣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東面跪
奠于后稷氏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面再
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
位西向立樂止初羣官拜訖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門
外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配座升自東陛
太祝迎取于壇上進奠于神座前太祝退立于罇所皇
帝既奠幣太官令出帥進饌者奉饌陳于内壝門外謁
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神農之俎皇帝既至版位
[010-68b]
樂止攝事/無太官令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饌至
陛樂止祝史進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神農氏之
饌升自南陛配座之饌升自東陛太祝迎引于壇上各
設于神座前籩豆蓋冪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蓋于下設訖謁者引司徒
以下降自東陛復位太祝各還罇所太常卿引皇帝攝/事
謁者引/太尉詣罍洗樂作其盥洗奏樂及齋郎奉俎並如圜
丘之儀太常卿引皇帝詣神農氏酒罇所執罇者舉冪
侍中贊酌醴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帝每酌獻及飲/福皆作壽和之樂太常
[010-69a]
卿引皇帝進神農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太常
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于神座之右
東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開元神武皇
帝某攝事云謹遣/太尉某臣名敢昭告于帝神農氏獻春伊始東作
方興率由典則恭事千畝謹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肅
備常祀陳其明薦以后稷氏配神作主尚饗訖興皇帝
再拜攝事太尉再/拜下倣此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于
神座興還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后稷
[010-69b]
氏酒罇所酌獻樂作並如神農氏/唯皇帝東向立為異太祝持版進于神座
之右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開元神
武皇帝某敢昭告于后稷氏土膏脈起爰修耕籍用薦
常祀于帝神農氏唯神功協稼穡實允昭配謹以制幣
犧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作主侑神尚饗訖興皇帝再
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進跪奠版于神座俛伏興還
罇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進神農氏神座前
北向立樂作太祝各以爵酌上罇福酒攝事太祝/酌罍福酒其飲
[010-70a]
福受胙樂舞等並如圜丘儀攝事亦同/圜丘攝事初皇帝將復位
謁者引太尉詣罍洗攝事謁者引太/常卿為亞獻盥手洗爵訖謁者
引太尉自東陛升壇詣神農氏象罇所執罇者舉冪太
尉酌盎齊武舞作謁者引太尉進神農氏神座前北向
跪奠爵興謁者引太尉少退北向再拜謁者引太尉詣
后稷氏象罇所取爵于坫執罇者舉冪太尉酌盎齊謁
者引太尉進后稷氏神座前東向跪奠爵興謁者引太
尉少退東向再拜謁者引太尉進神農氏神座前北向
[010-70b]
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進太尉
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
爵復于坫太尉興再拜謁者引太尉降復位初太尉獻
將畢謁者引光禄卿詣罍洗盥手帨爵升酌盎齊終獻
如亞獻之儀訖謁者引光禄卿攝事/同降復位武舞止諸
祝各進跪徹豆興還罇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于故處奉禮曰賜胙
贊者唱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永和之樂作
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衆官
[010-71a]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一成止太常卿奏請就望瘞位
奉禮帥贊者就瘞埳西南位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樂
作皇帝就望瘞位北向立樂止于羣官將拜祝各執篚
進神座前取幣各由其陛降壇詣埳以幣置于埳訖奉
禮曰可瘞東西面各四人寘土半埳太常卿前奏禮畢
請就耕籍位攝事謁者進太尉之左白禮畢/享官執事再拜出如圜丘攝事太常卿引
皇帝樂作皇帝詣耕籍位南向立樂止初自禮畢奉禮
帥贊者還本位攝事無詣/耕籍位 耕籍皇帝將詣望瘞位謁
[010-71b]
者引三公及應從耕侍耕者各就耕位司農卿先就位
諸執耒者皆就位皇帝初詣耕位廩犧令進詣御耒席
南北面跪伏搢笏解耒韜出執耒起少退北面立司農
卿受耒以授侍中侍中奉耒進皇帝受以三推侍中前
受耒耜反于司農卿司農卿反于廩犧令訖還本位廩
犧令復耒于韜執耒起復位立皇帝初耕執耒者以耒
耜各授侍耕者皇帝耕訖三公諸王五推尚書卿九推
訖執耒者前受耒耜退復位侍中前奏禮畢退復位太
[010-72a]
常卿引皇帝入自南門還大次樂作皇帝出自内壝東
門殿中監前受鎮珪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監又前受大
珪華蓋侍衛如常儀皇帝入次樂止謁者贊引各引享
官及從享羣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太祝以
下俱復執事位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
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常卿帥其屬以次耕于千畝其
祝版燔于齋所 鑾駕還宫如圜丘儀 勞酒車駕還
宫之明日設㑹于太極殿如元㑹之儀唯不賀不/上壽為異
[010-72b]
籍田東郊儀 皇帝夾侍二人正衣二人右以祀先農/壇上行事夾
侍正/衣充中書門下先奏侍中一人奉耒耜進耕畢/復受奏禮畢中書令
一人侍/從禮部尚書一人侍從官以下並合便取/祀先農壇上行事官充司農卿
一人授耒耜于/侍中侍耕右衛將軍一人以上並/侍衛太尉司徒司空
各一人行五推禮舊例宰臣/攝行事九卿九人行九推禮舊例/差左
右僕射六尚書御/史大夫攝行事諸侯三人行九推禮差正員一品官/及嗣王攝行事
禮儀使一人賛導耕/籍禮太常卿一人賛導耕籍禮以上官/便合取祀先農壇上
行事/官充右禮司狀上中書門下請奏差如本官不足差六
[010-73a]
品以下官充並服袴褶御耒耜二具併韜並以青色内/一具副准乾
元故事合依農人所執者/制造不合雕飾事畢日收藉耒耜一丈席二領先農壇
高五尺方五尺四出陛其色青祀前二十日修畢三公
九卿諸侯耒耜一十五具御耒耜牛四頭内二頭副併/牛衣每隨牛
一人并絳衣介幘須明嫺農/務者行事禮司專差人賛導高品中官二人執侍耒耜/並衣袴褶
太常帥其屬庶人量用二十八/人以備禮郊社令一人檢/校太常少
卿一人帥庶人/赴耕所太常博士六人分賛導耕禮如本司官/不足准舊例本司具名
上中書門下/請差攝行事司農少卿一人檢校庶人/終千畝廩犧令二人一
[010-73b]
人奉耒耜授司農卿係差五品六品/清資官攝充一人掌耒耜太常/寺用
本/官三公九卿諸侯耕牛四十頭内十頭副毎頭隨牛人/一人須明嫺農耕者差
庶人耒耜二十具畚二具鍤二具以木為刃府司/差一人専知管籍
田縣令一人具朝服當耕籍田時/立于田畔候耕畢去畿甸諸縣令准舊例/集先期
到城籍田日服常服/赴耕所陪位而立耆老量定二十人並常服籍田日/于庶人耕籍田
位之南陪位/ 唐開元禮
乾元二年正月戊寅耕籍田唐書肅/宗本紀
肅宗乾元三年春正月丁丑將有事于九宫之神兼行籍
[010-74a]
田禮自明鳳門出至通化門釋軷而入壇行宿齋于宫
戊寅禮畢將耕籍先至于先農之壇因閱耒耜有雕刻
文飾謂左右曰田器農人執之在于樸素豈文飾乎乃
命徹之下詔曰古之帝王臨御天下莫不務農敦本保
儉為先蓋用勤身率下也屬東耕啟候爰事典章况
紺轅縹軏固前王有制崇奢尚靡諒為政所疵静言思
之良用歎息豈朕法堯舜重茅茨之意耶其所造雕飾
者宜停仍令有司依農用常式即别改造庶萬方黎庶
[010-74b]
知朕意焉翌日己卯致祭神農氏以后稷配享肅宗冕
而朱紘躬秉耒耜而九推焉禮官奏陛下合三推今過
禮肅宗曰朕以身率下自當過之恨不能終于千畝耳
既而佇立久之觀公卿諸侯王公以下耕畢舊唐書/禮儀志
憲宗元和五年詔以來嵗正月籍田太常修撰韋公肅
言籍田禮廢久矣有司無可考乃據禮經參采開元乾
元故事為先農壇于籍田皇帝夾侍二人正衣二人侍
中一人奉耒耜中書令一人禮部尚書一人侍從司農
[010-75a]
卿一人授耒耜于侍中太僕卿一人執牛左右衛將軍
各一人侍衛三公以宰相攝九卿以左右僕射尚書御
史大夫攝三諸侯以正員一品官及嗣王攝推數一用
古制禮儀使一人太常卿一人贊禮三公九卿諸侯執
牛三十人用六品以下官皆服袴褶御耒耜二併韜皆
以青其制度取合農用不雕飾畢日收之藉耒耜丈席
二先農壇高五尺廣五丈四出陛其色青三公九卿諸
侯耒十有五御耒之牛四其二副也併牛衣每牛各一
[010-75b]
人絳衣介幘取嫺農務者禮司以人贊導之執耒持耜
以高品中官二人衣袴褶皇帝詣望耕位通事舍人分
導文武就耕所太常帥其屬用庶人二十八以郊社令
一人押之太常少卿一人率庶人趨耕所博士六人分
贊耕禮司農少卿一人督視庶人終千畝廩犧令二人
一人奉耒耜授司農卿以五品六品清資官攝一人掌
耒耜太常寺用本官三公九卿諸侯耕牛四十其十副
也牛各一人庶人耕牛四十各二牛一人庶人耒耜二
[010-76a]
十具鍤二具木為刃主籍田縣令一人具朝服當耕時
立田側畢乃退畿甸諸縣令先期集以常服陪耕所耆
艾二十人陪于庶人耕位南三公從者各三人九卿諸
侯從者各一人以助耕皆絳服介幘用其本司隸是時
雖草具其儀如此以水旱用兵而止唐書禮/樂志
  九宫壇
天寳三年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于京東朝日壇東置
九宫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
[010-76b]
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隂正南
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
咸池西北曰青龍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
上六八為下符于遁甲四孟月祭尊為九宫貴神禮次
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宫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于天地
神祇𤣥宗親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為之肅宗乾元
三年正月又親祀之初九宫神位四時改位呼為飛位
乾元之後不易位太和二年八月監察御史舒元輿奏
[010-77a]
七月十八日祀九宫貴神臣次合監祭職當檢察禮物
伏見祝版九片臣伏讀既竟竊見陛下親署御名及稱
臣于九宫之神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廟之外
無合稱臣者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比以九宫為目
是宜分方而守其位臣又觀其名號及太一天一招搖
軒轅咸池青龍太隂天符攝提此九神于天地猶子男
也于日月猶侯伯也陛下尊為天子豈可反臣于天之
子男耶臣竊以為過縱隂陽者流言其合祭則陛下當
[010-77b]
合稱皇帝遣某官致祭于九宫之神不宜稱臣與名臣
實愚瞽不知其可伏緣行事在明日雞初鳴時成命已
行實不敢滯伏乞聖慈異日降明詔禮官詳議冀明萬
乘之尊無所虧降悠久誤典因此可正詔部省議皆如
元輿之議乃降為中祀祝版稱皇帝不署名㑹昌元年
十二月中書門下奏凖天寳三年十月六日勅九宫貴
神實司水旱功佐上帝徳庇下民冀嘉穀嵗登災害不
作每至四時初節令中書門下往攝祭者凖禮九宫次
[010-78a]
昊天上帝壇在太清宫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于天地
天寳三載十二月𤣥宗親祠乾元三年正月肅宗親祀
伏自累年以來水旱愆候恐是有司禱請誠敬稍虧今
屬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祭日差宰臣一人禱
請向後四時祭並請差僕射少師少保尚書太常卿等
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嚴敬臣等十一月二十五日已
于延英面奏伏奉聖㫖令檢儀注進來者今欲祭時伏
望令有司崇飾舊壇務于嚴潔勅㫖依奏二年正月四
[010-78b]
日太常禮院奏准監察御史闗牒今月十三日祀九宫
貴神已勅宰相崔珙攝太尉行事合受誓誡及有司徒
司空否伏以前件祭本稱大祀凖太和三年七月二十
四日勅降為中祀昨據勅文祗稱崇飾舊壇務于嚴潔
不令别進儀注更有改移伏恐不合却用大祀禮料伏
候裁㫖中書門下奏曰臣凖天寳三年十月六日勅九
宫貴神實司水旱臣等伏覩既經兩朝親祀必是祈請
有徵况自太和以來水旱愆候陛下常憂稼穡每念蒸
[010-79a]
黎臣等合副聖心以修墜典伏見太和三年禮官狀云
縱司水旱兵革品秩不過列宿今者五星悉是從祀日
月猶在中祀竊詳其意以星辰不合比天官曽不知統
而言之則為天地在于辰象自有尊卑謹按後魏玉鈎
志北辰第二星盛而常明者乃為元星露寢天帝常居
始由道奧而為交通之迹又天皇大帝其精曜魄寳蓋
萬神之秘圖河海之命紀皆稟焉據𤣥說即昊天上帝
也天一掌八氣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極徵明而有常則
[010-79b]
隂陽序大運興太一掌十有六神之法度以輔人極徵
明而得中則神人和而王道昇平又北斗有權衡二星
天一太一參居其間所以財成天地輔相神道也若一
概以列宿論之實為淺也按漢書曰天神貴者太一佐
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列于祀典其來久矣
今五帝猶為大祀則太一無宜降祀稍重其祀固為得
所劉向有言曰祖宗所立神祇舊典誠未易動又曰古
今異制經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說正也其意不欲
[010-80a]
非祖宗舊典以劉向之博通尚難于改作况禮官等學
不究于天人識尤懵于祀典欲為參酌恐未得中伏望
更令太常卿與學官同詳定庶獲明據從之檢校左僕
射太常卿王起廣文博士盧朝等議曰伏以九宫貴神
位列衆星禳災致福詔立祠壇降至尊以稱臣朝東郊
以親拜在祀典雖云過禮庇羣生豈患無文思福黔黎
特申嚴奉誠聖人屈已以安天下之心也厥後祝史不
明精誠亦怠禮官建議降處中祀今聖徳憂勤期臻壽
[010-80b]
域兵荒水旱寤寐軫懷爰令台臣緝興墜典伏惟九宫
所稱之神即太一攝提軒轅招搖天符青龍咸池太隂
天一者也謹案黄帝九宫經及萬嵩五行大義一宫其
神太一其星天篷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攝
提其星天芮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軒轅其
星天衝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搖其星天
輔其卦巽其行木其方綠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
卦離其行土其方黄六宫其神青龍其星天心其卦乾
[010-81a]
其行金其方白七宫其神咸池其星天柱其卦兌其行
金其方赤八宫其神太隂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其
方白九宫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離其行火其方紫
觀其統八卦運五行土飛于中數轉于極雖敬事迎釐
不聞經見而範圍亭育有助昌時以此兩朝親祀而臻
百祥也然以萬物之精上為列星星之運行必繫于物
貴而居者則必統八氣總萬神斡權化于混茫賦品彚
于隂隲與天地日月誠相參也豈得繄賴于敷祐而屈
[010-81b]
降于等夷如據太尉攝祀九宫貴神舊議前七日受誓
誡于尚書省散齋四日致齋三日牲用犢祝版御署稱
嗣天子臣圭幣樂成比類中祀則無等級今據江都集
禮又開元禮蜡祭之日大明夜明二座及朝日夕月皇
帝致祝皆率稱臣若以為非泰壇配祀之時得主日報
天之義卑緣厭屈尊用徳伸不以著在中祀取類常祀
此則中祀用大祀之義也又據太社太稷開元之制列
在中祀天寳三載二月十四日勅改為大祀自後因循
[010-82a]
復用前禮長慶三年正月禮官致議始凖前勅稱為大
祀唯御署祝文稱天子謹遣某官某昭告文義以為殖
物粒人則宜増秩致祝稱禱有異方丘不以伸為大祀
遂屈尊稱此又大祀用中祀之禮也參之日月既如彼
考之社稷又如此所為功鉅者因之以殊禮位稱者不
敢易其文是前聖後儒陟降之明徵也今九宫貴神既
司水旱降福禳災人將賴之追舉舊章誠為得禮然以
立祠非古宅位有方分職既異其司存致祝必參乎等
[010-82b]
列求之折中宜有變通稍重之儀有以為比伏請自今
以後却用大祀之禮誓官備物無有降差唯御署祝文
以社稷為本伏緣已稱臣于天帝無二尊故也勅㫖依
之付所司舊唐書/禮儀志
  皇后親蠶
貞觀元年三月癸已皇后親蠶唐書太/宗本紀
唐先蠶壇在長安宫北苑中高四尺周迴三十步文獻/通考
太宗貞觀九年三月文徳皇后率内外命婦有事于先蠶
[010-83a]
髙宗永徽三年三月七日制以先蠶為中祀后不祭則
皇帝遣有司享之如先農
 文獻通考有司言案周官宗伯后不祭則攝而薦豆
 籩徹明王后之事而宗伯得攝行之伏以農桑乃衣
 食萬民不宜獨闕先蠶之祀無已則皇帝遣有司享
 之如先農可也
顯慶元年三月辛巳皇后親蠶唐書髙/宗本紀
總章二年三月癸巳皇后親蠶唐書髙/宗本紀
[010-83b]
咸亨五年三月皇后親蠶文獻/通考
上元元年三月己巳皇后親蠶唐書髙/宗本紀
二年三月丁巳天后親蠶唐書髙/宗本紀
開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親蠶唐書𤣥/宗本紀
自嗣聖以來廢闕此禮至是始重行焉文獻/通考
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親蠶唐書肅/宗本紀
后親蠶苑中儀物甚盛唐書張/皇后傳
顯慶元年皇后武氏先天二年皇后王氏乾元二年皇
[010-84a]
后張氏並有事于先蠶其儀備開元禮通/典
皇后季春吉已享先蠶儀攝事/附 齋戒先祀五日散齋
三日于後殿致齋二日于前殿前致齋一日尚寢設御幄
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東向致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尚
儀版奏請中嚴尚服帥司仗布侍衞司賔引内命婦陪
位並如式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詣後殿奉迎尚儀版奏
外辦上水三刻皇后服鈿釵禮衣結珮乘輿出自西房
華葢侍衞警蹕如常儀皇后即御座東向坐六尚以下
[010-84b]
侍衞如常一刻頃尚儀前跪奏稱尚儀妾姓言請降就齋
室興退復位皇后降座乘輿入室六尚以下各還寢直
衞者如常司賔引陪位者退散齋之日内侍帥内命婦之
吉者使蠶於蠶室攝事無/以上儀凡應享之官散齋三日于其
寢致齋二日一日于其寢一日于享所亞獻終獻則致齋/二日皆于其所
六尚以下應從升者及從享内外命婦各于其寢清
齋一宿諸應享之官致齋之日給酒食及明衣各習禮
于齋所光禄卿監取明水火太官令取水于陰鑑取火/于陽燧火以供爨水以實
[010-85a]
罇/前享一日諸衛令其屬未後一刻各以其器服守衛
壝門每門二人每隅一人享日未明給使代/執與女工人等俱清齋一宿攝事同 陳設前
享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于外壝東門之内道北南向
尚舍奉御鋪御座尚舍直長設内命婦及六尚以下次
于大次之後俱南向守宫設外命婦次大長公主長公
主公主以下于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
俱重行每等異位東向北上設陳饌幔于内壝東門之
外道南北向攝事守宫設享官次于東壝内道南北向/西上設陳饌幔于内壝東門外道南北向
[010-85b]
前享一日大樂令設宫懸之樂于壇南内壝之内如圜
丘儀諸女工人各為位于懸後東方西方以北為上南
方北方以西為上右校掃除壇之内外又為瘞埳于壇
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又為採桑壇
於壇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幛于
外壝之外四向開門其東門使容厭翟車前享一日内
謁者設御位于壇之東南西向設望瘞位于壇之西南
當瘞埳西向設亞獻終獻位于内壝東門之内道南執
[010-86a]
事者位于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典正位
于壇下一位于東南西向一位于西南東向女使各陪
于後設司贊位于樂懸東北掌贊二人在南差退俱西
向又設司贊掌贊位于瘞埳西南東面南上設典樂舉
麾位于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司樂位于北懸之間當
壇北向設内命婦位于終獻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
北上設外命婦位于中壝南門之外大長公主以下于
道東西向當内命婦位差退太夫人以下于道西去道
[010-86b]
逺近准公主俱每等異位重行相向北上又設御採桑
位于採桑壇上東向設内命婦採桑位于壇下當御位
東北每等異位南向西上設外命婦採桑位于壇下當
御位東南每等異位北向西上設執御鈎筐者位于内
命婦之西少南西上尚功執鈎/司製執筐設内命婦執鈎筐者位
各于其採桑位之後尚功以下四典執鈎/司製下女史執筐設門外位享
官于東壝之外道南從享内命婦于享官之東俱每等
異位重行北向西上從享外命婦于南壝之外道西如
[010-87a]
設次之式攝事内謁者設三獻位于内壝東門之内道/北執事位于道南每等異位重行西向以北
為上又設望瘞位于壇之東北當瘞埳道西向又設典/正位于壇下一位于東南西向一位于西南東向女史
各陪其後糾察違失設掌贊位于樂懸東北女史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設掌贊女史位于瘞埳西南東向南
上設典樂舉麾位于壇上南陛之西東向設司樂位于/北懸之間當壇北向設三獻以下門外位于東壝之外
道南每等異位北向西/上無設御位下至此儀設酒罇之位于壇上東南隅北
向西上犧罇二象罇二山罍二罇皆加勺冪/有坫以置爵設御洗于
壇南陛東南攝事無/御洗亞獻之洗又于東南俱北向罍水
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中爵執罇罍篚冪者位于罇
[010-87b]
罍篚冪之後設幣篚于壇上罇坫之所晡後内謁者帥
其屬以罇坫罍洗篚冪入設于位升壇者/自東陛享日未明十
五刻太官令帥宰臣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寘
于饌所遂烹牲其神廚及諸司供事便次守宫/與金吾相之量于壇東張設享日未
明五刻司設服其服升設先蠶氏神座于壇上北方南
向席以莞設神位于座首 車駕出宫前享一日金吾
奏請外命婦等應集壇所者並聴夜行其應採桑者四
人各具女侍者進筐鈎載之而行監門先奏請享日未
[010-88a]
明四刻開所由苑門諸親及命婦以下以次入詣壇南
次所各服其服其應採桑者筐鈎各具女侍者執授内
謁者監内謁者監受之以授執鈎筐者享日未明三刻
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日内寺奏裁未明二刻搥二鼓為再嚴
尚儀版奏請中嚴内命婦各服其服所司陳車駕鹵簿
未明一刻搥三鼓為三嚴司賓引内命婦入立于庭重
行西面以北為上六尚以下各服其服俱詣室奉迎尚/服
負寳/如式内僕進厭翟車于閤外尚儀版奏外辦馭者執轡
[010-88b]
皇后服鞠衣乘輿以出華蓋侍衛警蹕如常内命婦從
出門皇后升車尚功司製進筐鈎載之仗衛如常内命
婦及六尚等乘車陪從如式其内命婦應採桑者四人
各服其服典製者進筐鈎載之諸翊駕之官皆乘馬駕
動警蹕如常不鳴鼓吹諸衛前後督攝如常内命婦宫
人以次從 饋享享日未明二刻諸享官各服其服尚
儀及司醖各帥其屬攝事則女史及/司醖各帥其屬入實罇罍及幣犧/罇
實以醴齊象罇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齊/加明水酒加𤣥酒各實于上罇其幣以黑太官令實
[010-89a]
諸籩豆簠簋俎等内謁者帥其屬詣廚奉饌入設于饌
幔内内侍之屬與司膳等掌之其牲之肉不上神俎者/亦太官付内謁者同時進入以供頒胙目餘供享
之物並請祀/前一日先入駕將至女相者引先置享官内典引引命
婦俱就門外位女相者以尚儀下女史充攝事質明女/相者引享官以下就壝外位掌贊帥女
史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典正女祝女史祝史典女執罇/罍篚冪者入自東門當壇南北面西上立定掌賛曰再
拜女史承𫝊典正以下皆再拜訖典正以下各就位司/樂帥女工人就位女祝以典賛充女祝史以典賛下女
史/充駕至大次門外迴車南向尚儀進車前奏稱尚儀妾
姓言請降車興退復位皇后降車乘輿之大次華葢繖
[010-89b]
扇侍衛如常儀尚儀以祝版進御署訖奉出奠于坫初
皇后降車訖尚功司製進受鈎筐以退其内命婦鈎筐/則内命婦降車
訖典製等/進受之典贊引亞獻及從享内命婦就門外位司贊
帥掌贊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儀典正女史祝史女祝/史以
尚儀下/女史充典女執罇罍篚冪者入自東門當壇南北面西
上立定司贊曰再拜掌贊承𫝊凡司賛有詞/掌賛皆承傳尚儀以下
皆再拜訖尚儀以下各就位司樂帥女工人入就位典
贊引亞獻終獻女相者引執事者司贊引内命婦内典
[010-90a]
引引外命婦俱入就位皇后停大次半刻頃司言引尚
宫立于大次門外當門北向尚儀版奏外辦皇后出次
華蓋侍衛如常尚服負寳/陪從如式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凡/尚
宫前導皆/司言前引入自東門華蓋仗衛停于門外近侍者從入
如常皇后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尚宫與/司言退立于左立定尚宫前
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后再拜司贊曰衆官再拜享官
及内外命婦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尚宫前奏有司謹
具請行事退復位攝事女相者各引享官入就位立定/掌贊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女相者
[010-90b]
進尚宫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無駕至以下至此儀典樂跪舉麾凡取物者皆/跪而取以興
奠物亦跪奠/訖而後興鼓柷奏永和之樂以姑洗之均自後壇下/享神之樂
皆奏/姑洗三成偃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典樂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宫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后再拜司贊曰衆官再拜
享官及内外命婦在位者皆再拜壇上尚儀跪取幣于
篚興立于罇所攝事掌賛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女祝史跪取幣于篚興立于罇所尚宫
引皇后正和之樂作皇后每行皆/作正和之樂皇后詣壇升自南陛
攝事女相者引尚宫升/壇以下皆尚宫行事六尚以下量人從升以下升/皆如之
[010-91a]
后升壇北面立樂止尚儀奉幣東向進皇后受幣登歌
作肅和之樂以南吕之均尚宫引皇后進北向跪奠于
神座興尚宫引皇后少退北向再拜訖登歌止尚宫引
皇后樂作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初内外命婦
拜訖女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内壝東門之外于登歌
止女祝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儀迎引于壇上進跪
奠于神座前興女祝史退立于罇所皇后既升奠幣攝/事
尚宫既升奠/幣下倣此司膳出帥女進饌者奉饌陳于内壝東門
[010-91b]
之外皇后既降復位司膳引饌入俎初入門雍和之樂
攝事自後酌獻/皆奏雍和之樂饌至陛樂止女祝史跪徹毛血之豆
降自東陛以出饌升南陛尚儀迎引于壇上攝事女祝/史迎引于
壇/上設于神座前籩豆蓋冪先徹乃升簠/簋既奠却其蓋于下設訖司膳帥女
進饌者降自東陛復位尚儀攝事/女祝還罇所尚宫引皇后
詣罍洗樂作攝事女相者/引尚宫無樂皇后至罍洗樂止尚儀跪取
匜盥沃水司言跪取盤興承水皇后盥手又司言跪取
巾于篚興進皇后帨手訖司言受巾跪奠于篚司言跪
[010-92a]
取爵于篚興進皇后受爵尚儀酌罍水司言奉盤皇后
洗爵司言受巾皆如初皇后拭爵訖尚儀奠匜司言奠
盤巾皆如常尚宫引皇后樂作詣壇升自南陛樂止尚
宫引皇后攝事無皇后至罍洗以下至此/儀但女相者引尚宫詣酒罇所詣酒罇所執
罇者舉冪尚儀贊酌醴齊訖壽和之樂作皇后每酌獻/及飲福皆作
壽和之樂攝/事奏雍和尚宫引皇后少退北向立樂止尚儀持版
進于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嵗次月朔日
皇后某氏敢昭告于攝事女祝持版祝云皇后某/氏謹遣某官妾姓敢昭告于
[010-92b]
蠶氏維神肇興蠶織功濟黔黎爰擇嘉時式遵令典謹
以制幣犧齊粢盛庶品明薦于神尚饗訖興皇后再拜
初讀祝文訖樂作尚儀進跪奠版于神座興還罇所皇
后拜訖樂止尚儀以爵酌上罇福酒西向進攝事女祝/以爵酌罍
福酒進于尚宫/之右西向立皇后再拜受爵跪祭酒啐奠興尚儀帥
女進饌者持籩豆進尚儀減神前三牲胙肉以取前脚/第二骨
各置一俎上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尚儀先以飯
籩西向進皇后受以授左右尚儀又以胙俎以次進皇
[010-93a]
后每受以授左右皇后跪取爵遂飲卒爵尚儀進受復
于坫皇后興再拜訖樂止尚宫引皇后樂作降自南陛
還版位西向立樂止自此以上若攝事儀皆尚宫行/事女相女祝賛之以下倣此
后獻將畢典贊引貴妃詣罍洗盥手洗爵訖攝事則女/相者引尚
儀為/亞獻典贊引貴妃自東陛升壇詣象罇所執罇者舉冪
貴妃酌盎齊典贊引貴妃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典
贊引貴妃少退北向再拜尚儀以爵酌罍福酒持爵進
貴妃之右西向立貴妃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尚
[010-93b]
儀進受爵復于坫貴妃再拜典贊引貴妃降自東陛復
位如初貴妃獻將畢又典贊引昭儀攝事女相者引/尚食為終獻
罍洗盥手洗爵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之儀訖典贊引
昭儀降復位尚儀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罇所徹者籩/豆各一
少移于/故處司贊曰賜胙掌贊唱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已飲福酒者不拜攝事賜胙則/掌賛唱賜胙女史唱再拜也永和之樂作尚宫前奏
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后再拜司贊曰衆官再拜在位者
皆再拜樂一成止尚宫前奏攝事女/相者白請就望瘞位司贊
[010-94a]
帥掌贊就瘞埳西南位尚宫引皇后樂作至望瘞位西
向立樂止于衆官將拜尚儀執筐進神座前取幣自北
陛降壇西行詣瘞埳以幣置于埳訖司賛曰可瘞埳東
西各四人寘土半埳尚宫前贊禮畢請就採桑位尚宫
引皇后樂作詣採桑壇升自西陛東向立樂止初白禮
畢司贊帥掌贊還本位 親桑皇后將詣望瘞位司賓
引内外命婦採桑者俱就採桑位内外命婦一品各/二人二品各一人
執鈎筐者各就位皇后既至採桑位尚功奉金鈎自北
[010-94b]
陛升壇進典製奉筐從升皇后受鈎採桑典製奉筐受
桑皇后採桑三條止尚功前受鈎典製以筐俱退復位
皇后初採桑典製等各以鈎授内外命婦皇后採桑訖
内外命婦以次採桑女史執筐者受之内外命婦一品
各採五條二品三品各採九條止典製者受鈎與執筐
者退復位司賓各引内外命婦採桑者退復位司賓引
婕妤一人詣蠶室尚功帥執鈎筐者以次從至蠶室尚
功以桑授蠶母蠶母受桑切之以授婕妤婕妤食蠶灑
[010-95a]
一薄訖司賓引婕妤還本位尚儀前奏禮畢退復位尚
宫引皇后還大次樂作入大次訖樂止司賓引内命婦
内典引引外命婦各還其次尚儀典正以下俱復執事
位立定司贊曰再拜尚儀以下皆再拜訖出女工人以
次出其祝版燔于齋所 車駕還宫皇后既還大次内
侍版奏請解嚴將士不得/輒離部伍皇后停大次一刻頃搥一鼓
為一嚴轉仗衛于還塗如來儀三刻搥三鼓為三嚴内
典引引外命婦出次就門外位司賓引内命婦出次序
[010-95b]
立于大次之前六尚以下依式奉迎内僕進厭翟車于
大次門外南向尚儀版奏外辦馭者執轡皇后乘輿出
次華蓋侍衛警蹕如常皇后升車鼓吹振作而行内命
婦以下乘車陪從如來儀車駕過内典引引外命婦退
還第駕至正殿門外迴車南向尚儀進當車前跪奏稱
尚儀妾姓言請降車興退復位皇后降車乘輿入侍衛
如常内侍版奏請解嚴將士各還其所 勞酒車駕還
宫之明日内外命婦設會于正殿如元㑹儀唯不賀不/上壽為異
[010-96a]
元開/ 禮
 
 
 
 
 
 
 
[010-96b]
 
 
 
 
 
 
 
 唐㑹要卷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