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l0014 欽定國子監志-清-梁國治 (master)


[052-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國子監志卷五十三
  藝文
  國家尊
  聖典學禮制隆盛超邁前古臣等編緝監志首冠
 綸言揆符先聖化美作人至於在監緒臣/仰承
 徳意獻納論思考正典禮之宜講求教飬之法章疏
   具在用備參稽以及緒臣歌詠太平雍容揄揚
[052-1b]
   之什覽之可想見於樂辟雍之盛圜橋觀聽之
   儀别擇成編謹緝奏議三卷論著四卷詩賦五
   卷為藝文
  藝文一
  奏議一
   論教學事宜疏順治/元年     李若琳
   近奉
聖㫖滿洲官員子弟咸就成均肄業仰見
[052-2a]
  朝廷作人盛典臣/竊諮詢滿洲教規最為嚴宻諸
   生晨興入監日暮返舎而國學僻在城東北隅
   諸子弟往返近者數里逺者二三十里晷短途
   遥工夫耗於奔走諸生勞苦固不敢自惜但有
   就學之名無進業之實在諸生亦相聚向臣/
   稱不便謹議得滿洲八旗各覔空房一所立為
   書院將國學二㕔六堂教官分教八旗子弟各
   旗仍設學長四人俱就各旗書院居住朝夕誨
[052-2b]
   迪臣/等不時親詣各書院稽察勤惰每月逄六
   日各師長率衆子弟同進衙門臣/等當堂考課
   或作文或講書或背書或習字一一分别較試
   各師徒工夫疎宻與藝業進退以定諸生勸懲
   之規即以存各師陟降之案庻學教不為虚文
   而人才於是植立矣
   請正
  先師神牌諡號疏順治/二年     李若琳
[052-3a]
   臣/聞之記曰凡始立學必釋奠於先聖先師自
   漢以來代以
  孔子為先師葢以
  孔子删述六經垂憲萬世人倫之所以常明道統
   之所以不墜
  孔子之力也是以後世帝王莫不尊崇諡號嚴重
   祀典
  聖朝承帝王正統垂意文教重道崇儒中外悦服
[052-3b]
   春秋二仲丁祭率由舊典視昔加毖於本月二
   十日太常寺奉禮部𫝊
諭新製
  孔子牌位兼書清漢字臣/竊有請焉夫
  孔子牌位奉安
  文廟
  孔子在天之靈所慿依者臣/愚以為宜令禮工二
   部委官匠於本監製造新牌俟新牌告竣令臣/
[052-4a]
   等恭安
  文廟然後撤舊牌焚之瘞所庻典制聿隆禮儀有
   序於以妥
  先師之靈愜奉祀之忱為攸當矣臣/愚又有説者
   今
  文廟現奉牌位稱
  至聖先師孔子之位此明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
   建議所改置者也質之前代追尊諡號竊有未
[052-4b]
   當查自漢以來諡號不一至唐元宗始追諡為
   文宣王宋真宗加諡至聖文宣王元成宗復加
   諡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自洪武至正德所稱
  先師諡號一如元成宗舊制未之有改臣/聞備古
   今之至德者宜享古今之隆稱昔
  孔子之贊乾坤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曰大成曰
   至聖洵非
  孔子之德配乾坤者莫能當之今稱
[052-5a]
  至聖而遺大成得毋乾坤之義未備乎至曰文曰
   宣按之諡法經緯天地曰文聖善周聞曰宣又
   洵非
  孔子之德兼君師者莫能當之今止稱
  先師而遺諡號然則古之英君明辟可止曰某君
   某王而去聖神文武之諡可乎張璁欲去封爵
   而并除諡號非確論也臣/愚以為當今更新之
   會宜追復舊諡仍稱
[052-5b]
  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之位庻至德鴻名
  昭代倍為闡揚祀典於焉有光矣臣/忝列儒臣職
   司教典事關學宫直攄所見其有當與否未敢
   必也伏乞
勅下禮工二部速議施行
   請儲養太學人材疏順治/二年   楊 檟
   臣/惟士子霧隠之初作養教育在内則全在司
   成在外則全藉提學今
[052-6a]
聖主御極首重人材自一品至七品官員子弟皆收入
   成均甚盛典也惟是士習日趨浮薄宜導之以
   敦厚伏望
聖明飭行各衙門力挽古俗嚴斥澆風讀佛老隠僻之
   書者罰穿紅紫靡麗之服者罰糾衆結黨把持
   官府者罰呼朋引類武斷鄉曲者罰敦孝弟忠
   信之風抑怪誕輕佻之習已成材者試以經濟
   謀猷未成材者誨以小學六藝中有出類㧞萃
[052-6b]
   文理通逹者則㧞其尤咨送禮部復加考校果
   係真材實學即准擢用如是而青衿不喁喁向
   風文教不彬彬振起者未之有也
   論教學未便事宜䟽順治/二年   薛所藴
   臣/伏見
皇上開國之初首崇文教允前祭酒臣/李若琳請清漢
   子弟肄業成均甚盛舉也臣/所藴以庸陋下品
   前任司業碌碌因人猶可覆短今䝉
[052-7a]
聖恩㧞為祭酒受
命欽承負乘滋懼因念
  聖朝新政事事從實況教飬人材何等闗係而敢
   以虚文塞責乎竊見滿洲學生皆沈毅聰俊之
   質志趨向上但國學僻處城東北隅八旗子弟
   逺者十五六里近亦十數里奔馳道路辰巳之
   間始得到監申刻回家就食一日之中工課只
   有午未二刻耳從來讀書早乗清明之氣晚親
[052-7b]
   燈火之光日中人倦非其時也況加之往米勞
   頓精神昏惰是有讀書之名而無其實豈不負
  朝廷棫樸作人之盛意哉臣/再四思維比照
  盛京例分旗就學既慮不便約束無已惟晝夜在
   監誦讀朝夕提誨庻有實益臣/所藴已移住公
   署矣而諸子弟號舎供給未有定議又似不能
   即令棲止學宫也伏乞
勅下内院會同禮臣酌議或令工部少修學舎至於飲
[052-8a]
   饌之需
勅戸部酌量資給日就月將得人之効可拭目俟之而
   臣/等瘝曠之罪亦庻幾或免矣
   酌定伴讀監生疏順治/二年    薛所藴
   竊見滿洲子弟濟濟嚮學將來股肱心膂於是
   焉出臣/等與六館屬官督課於上至於耳提靣
   命必得學行諸生為之分教前監臣於順天府
   丞咨送府學生員中収録徐可行等五十名一
[052-8b]
   向在監伴讀但諸生多係貧寒平日以舌耕為
   業今倉庾未充勿敢請給廪餼而各生輪流授
   書不免推諉曠業今臣/等於各旗下子弟分别
   粗知文義者令文義優長者教之初習講解者
   令通曉講解者教之誦讀寫倣者令書傳習熟
   字畫端楷者教之初學句讀未嫻漢語者令齒
   牙便利聲音宏亮者教之每旗約得四五人又
   有滿洲子弟志切上進力學攻苦者十餘人抜
[052-9a]
   置兩廂日夕訓廸亦每廂以二三學問該博監
   生相為師友以資切磋苐各生既無資給難以
   責成合無開以功名之路俾鼓舞相成臣/監造
   花名册二本一送内院一送禮部存照怠惰廢
   教即行黜革若勤敏端良生徒進益或一年之
   外三年之内咨送吏部考授州縣正佐教諭訓
   導等官庻諸生樂於趨事禆益人材非淺尠矣
   薦賢疏順治/二年        薛所藴
[052-9b]
   竊惟國學為教胄之司𫝊經育才領袖儒林職
   甚重也茍非其人鮮克勝任厯代開國之初肇
   啟辟雍必慎選碩儒或厚德堪樹儀型或博學
   可備問難良以成均義重師資道尊前人於斯
   凛凛慎之逺不具論元用許衡吳澄軰為祭酒
   一代文教嫓美古昔有由然也
皇上剏業之初即選清漢子弟弦誦澤宫作人之化度
   越往代而以臣/謭陋濫竽司成心竊愧之訪得
[052-10a]
   保定府容城縣舉人孫竒逢以庚子賢書隠居
   教授四十餘年學深稽古志切希賢澹泊寜靜
   絶意仕進逺邇之人聞風矜式伏求
特下弓旌徴聘出山以長成均師道立而善人多其庻
   幾乎至於六館分教亦須老成淹雅之士又察
   山西襄陵縣舉人李推河南濟源縣舉人吳舉
   皓首窮經舌耕自給布袍蔬食泊如也一為臣/
   舊治一為臣/同里知之最悉均應
[052-10b]
勅部録用以充六堂之選敷教東序流訓上庠人文丕
   變必有蒸蒸蔚起者矣江南新定經述之士不
   乏鴻碩然而近取目前臣/竊敢附於舉知之義
   伏祈
聖鑒施行
   請作養在監生員疏順治/二年   薛所藴
   竊惟
  新朝啟運文教肇興如清漢官子弟嚮學事宜臣/
[052-11a]
   皆有疏請
㫖遵行矣惟有前監臣李若琳當滿洲子弟初入成均
   之日因分教乏人移文順天府考取府學生員
   以充伴讀該府咨送生員文士英等一百零四
   名除八旗分用伴讀四十名外尚餘六十四名
   前監臣念太學空虚留監肄業誠事理之宜然
   者但此項諸生未經奏
聞該學旣已除名辟雍尚無定議非庠非監將來何以
[052-11b]
   為出身地乎况各生數月以來在監誦習儘有
   德造之彦而秋闈伊邇應試之額寥寥未充合
   無即與各學臣考送諸生一體督課目前備棘
   闈之試將來儲思皇之選於作養人材之意未
   必無小補也除造清册二本一送内院一送禮
   部備照外伏祈
聖鑒施行
   請定監規疏順治/三年      薛所藴
[052-12a]
   伏䝉
皇上允前祭酒臣李若琳請官員子弟許入監讀書又
   准禮臣覆議直省學臣各學選取生員一二名
   以充貢監並送成均肄業此一代文治肇興之
   始萬年鼎運宏開之基也數月以來嚮學諸生
   亦旣濟濟而監規未頒教習年限及出身條例
   未定臣/愚隕越滋懼竊恐無以為多士勸也考
   太學之規厯代隆重元朝尤為詳宻明初踵而
[052-12b]
   行之得人為盛在監生徒多者至一萬四五千
   少亦不下數千其間教有條學有法選用有格
   故人材軰出而積薪無嘆非偶然耳臣/謹凖往
   酌今定為四條一積分積分之法元許衡行之
   最為得力明亦倣其意而用之今供給未備士
   之貧無資斧者更多似難概責之各生也中有
   資分敏逹願考積分者除常課外每月一試一
   年以十二次一等為及格免其撥厯徑送内院
[052-13a]
  廷試與恩貢一體考職選授或於本經之外别兼
   一經通曉大義准作三分五經兼貫雖文不及
   格准作八分精熟通鑑全部准作五分每試考
   首一次准作二分一監期考舊例舉官恩生坐
   監六個月滿歳貢八個月舊附十箇月新附二
   十四箇月今舉人無坐監者且罷援納之例則
   無所謂新舊附之别但各學臣送考者謂之貢
   監生品官子弟謂之官監生二者而已貢監多
[052-13b]
   㧞自優等且在原學食餼距貢期逼近今既乏
   廪餼又杳無出身之期不幾以優之者困之歟
   謹議貢監原係廪生者立限十四月增附十六
   月至官員子弟資給少裕兼多青年志學立限
   二十四月務期學問精進然後撥各衙門厯練
   政務其有願留應試者聽一厯事學者博通書
   史猶必練習時務然後服官分政可見施行舊
   例監生監滿撥厯即新進士分撥各衙門觀政
[052-14a]
   之意也昔人教法寓指深逺但沿習旣久虚文
   塞責厯事歳月雖多大抵徒掛空名今須著實
   舉行讀書期滿仍照舊規分派各衙門厯事以
   一年為期但務使實實練習通曉政體然後送
   内院
  廷試與恩歳貢一體考職選授一補曠諸生家鄉
   逺近不同貧富互異或肄業成均資斧不繼則
   回籍凑取或各官子弟送親赴任以及寒暑疾
[052-14b]
   病不得不量准給假然非預定補曠之規則優
   游逸豫竟作實歴何以課進修之功効乎今議
   凡告假日期俱作曠候補過限不到計日倍罰
   有不請假而徑自曠學者即行黜革庻人知䇿
   勵而進取日益以上四條伏候
聖裁以便遵行
   請復貢生坐監之例疏順治/十年  孫栢齡
   臣/惟國學之設原以陶育人才風示四方取前
[052-15a]
   代廣厲學官之意首善自京師始故每歳各省
   貢士無論恩㧞副榜皆入成均此定例也逮我
  朝開闢之初一時地方需才故不待教育許其即
   赴
  廷試授以州縣佐貳等官原係一時權宜之計非
   云經久不變者也今行之既久每歳
  廷試多人吏部不能即選率多壅滯之嘆且貢生
   既不入國學國學益寥寥無人不及外省州縣
[052-15b]
   之半甚非所以尊京師風示四方也又士之初
   離草茅者無論賢愚皆得㨗取功名僥倖既多
   冒濫益甚臣/愚以為自今歳以後各省貢監皆
   當仍遵舊例赴國子監讀書並
𠡠令國子監諸臣嚴加考核汰其不肖待其學業習成
   咨部
  廷試所遲不過歳餘一以疏銓曹積薪之弊一以
   杜人心倖進之端其於風化非小補矣
[052-16a]
   請増滿洲肄業疏順治十/七年   孫廷銓
   臣/聞古語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言儲材當豫
   也今滿洲子弟俊秀者正不乏人科甲既停學
   問益寡殊為可惜稽之漢代期門羽林之士皆
   誦孝經誠以經學為人才之本教化之源也目
   今從龍之彦固自多人深恐後學不繼致令有
   乏材之嘆今查國學内每佐領下止有一人肄
   業似屬太少今酌量每佐領下再各添一人更
[052-16b]
   選老成敦大通治體明經術之臣以為之師務
   俾曉暢大義以備
  國家之用數年以後將見人才濟濟而文武之選
   皆得其人矣
   請嚴國學官學疏康熈/六年    王 熈
   竊惟
  朝廷興學右文既以鄉㑹試收羅天下之人才國
   子監教養各途之英俊而於八旗官學諸生復
[052-17a]
   選滿漢分旗教習其於儲才育士之道可謂詳
   且備矣近者欽奉
恩詔一時滿漢官廕監生入國學者倍多於前又見部
   覆議定各旗滿洲漢軍與漢人一體復行鄉試
   㑹試業奉
諭㫖則八旗官廕監生應照漢軍廕監生之例從國子
   監應試其八旗官學生亦應照漢人考取應試
   矣臣/愚以為使之應試者
[052-17b]
  朝廷鼔舞人才之盛心而求其有以仰副
  國家作人大典者師儒教導之實事也查漢監生
   入監必分堂撥班先以月課繼以季考教法可
   謂詳備其八旗官廕監生習滿書者原有滿官
   稽考教訓其習漢書者似應一體分派漢博士
   助教等官設立課程定期稽查必使各習一經
   兼習史鑑詳為講觧俾令貫通務期成材以收
   實用至於八旗官學諸生定例每佐領各有二
[052-18a]
   人而考取録用之時少有學問優長者則漢教
   習監生悞之也查教習一項向於恩抜歳副各
   監生中考取教習近年恩抜歳副乏人而旁及
   於納銀准例經御史傅感丁條奏部議以恩抜
   歳副無人仍由納銀准例此等當教習入監之
   時既不由於考取及充教習之日自難責其優
   通伊身學業尚當在質疑問難之時為人師範
   豈能有成德逹材之益不遇虚縻歳月覬補一
[052-18b]
   官無怪乎徒存官學之名而生徒無勤學之實
   也竊念納銀准例既不堪用恩㧞歳副人數又
   少何若於舉人中願就教習者與恩㧞歳副相
   兼考充教習此皆屢經考試之人較之納銀准
   例自不相同且舉人一項今既准其考授教授
   等官矣未有為漢生員師則有餘為官學生師
   則不足者也至於考取教習之法則應查照順
   治十五年以前之例禮部㑹同該監嚴加考選
[052-19a]
   毋止委之該監視為具文其八旗官學習滿書
   諸生原有滿洲助教等官分旗教習滿官司業
   分翼稽查習漢書者亦應分派漢人助教等官
   不時親到官學稽查教習之勤惰稱否以及諸
   生之學業課程庻諸生教習各有責成而在國
   學者既善其法在官學者復得其人將見文治
   聿興英才蔚起於
  朝廷儲才育士之盛典或少有禆也
[052-19b]
   請正從祀諸賢位號疏康熈二/十二年 王士禎
   竊惟
  文廟之祀從以四配十哲兩廡諸賢凡以紹述心
   傳功在萬世也臣/詳閲㑹典諸書竊見從祀諸
   賢諸儒名號位次尚有未當有宜一併釐正者
   敬為我
皇上陳之十哲之位不稱名而稱子是已但自明嘉靖
   間議去封爵之後四科之内稱冉子者凡三殊
[052-20a]
   難辨識兩廡諸賢諸儒則直書其名而不稱子
   視十子何遽懸殊臣/愚以為宜將神位俱稱先
   賢先儒某子之位而以諱註其旁以昭尊崇之
   意者也至宋代周敦頥程顥程頥邵雍張載朱
   熹六子闡明絶學逺紹洙泗之傳實超前代諸
   儒明崇禎間遂將六子改稱先賢臣/等竊以躬
   及聖門者概稱先賢私淑者概稱先儒此以時
   代論非以造詣論也今既改稱先賢未敢輕議
[052-20b]
   但位諸漢唐諸儒之上於世次殊有未安又諸
   賢諸儒位次㑹典闕里志諸書所載與今太學
   神位互有不同並宜詳議妥確通行天下學宫
   著之
  本朝㑹典以垂永久者也伏乞
睿鑒勅下禮部議覆施行
   請増從祀理學真儒疏康熈二/十二年 王士禎
   竊惟
[052-21a]
  至聖之道萬古為昭兩漢以來諸儒凡發明經傳
   踐履純正者皆得從祀兩廡俎豆千秋典至隆
   也臣/查現在從事先儒外厯代諸儒有功聖門
   尚有當酌議増祀者敬為我
皇上陳之漢儒功在經傳如詩書春秋三禮授經諸儒
   皆已從祀而易獨無之按田何當漢初授易實
   為聖門商瞿嫡系此漢儒之當補祀者也鄭康
   成博稽六藝所註詩禮諸經百餘萬言史稱純
[052-21b]
   儒唐宋以來皆列從祀明嘉靖間始以張孚敬
   之議改祀於鄉公論久鬰此漢儒之當復祀者
   也程門弟子首推尹燉先儒稱其學窮根本徳
   備中和考其出處本末毫無可議朱子之後推
   何基為正傳其學以立志為先居敬為要於大
   學中庸太極通書西銘皆有發揮此宋儒之當
   從祀者也至於明代理學實肈於霍州曹端其
   學以誠敬為主力闢邪説薛瑄稱其質純氣粹
[052-22a]
   理明心定為有明理學之冠禮部尚書章懋由
   博返約歛華就實其學粹然一出於正難進易
   退天下仰之國子監祭酒蔡清學以六經為正
   宗以四書為嫡傳所著䝉引尤見窮理之功禮
   部侍即吕柟篤志聖賢之道其講學之要曰文
   以載道行必顧言左春坊贊善羅洪先以躬行
   之實學闡良知之真𫝊安貧樂道有簞瓢陋巷
   之風刑部侍即吕坤以理學為經濟有體有用
[052-22b]
   所著諸書皆鑿鑿可見施行以上六人操履篤
   實咸有著書發明聖道此明儒之當從祀者也
   又絳州貢生辛全生值明末力以正學為己任
   著書甚富以代稍近未敢輕議合無
勅下該地方官徴其遺書備
 乙夜觀覽或亦可仰禆
聖學之萬一也伏乞
睿鑒勅下禮部議覆施行
[052-23a]
   請修經史刻版疏康熙二/十二年   王士禎
   竊惟列聖道法之𫝊莫備於經厯代治亂之蹟
   莫詳於史古帝王内聖外王之學不外經史而
   畢具矣我
皇上聰明天縱宵旰不遑猶日
御講筵研精經史又以刋刻經書講義
頒賜諸臣典學之勤二帝三王蔑以尚矣查明代南北
   兩雍皆有十三經注疏二十一史刻板今南監
[052-23b]
   版存否完缺久不可知惟國學所藏原版庋置
 御書樓此版一修於前朝萬厯二十三年再修於崇
   禎十二年自
  本朝定鼎迄今四十餘載漫漶殘缺殆不可讀所
   宜及時修補庻幾事省功倍伏乞
勅下部議查其急宜修補者早為鳩工俾刓缺悉為完
   書亦仰禆
聖朝文教之一端也至南監經史舊版併請
[052-24a]
勅下江南督撫查明如未經散軼即行該省學臣收貯
   儒學尊經閣中儲為副本於以嘉惠來學未必
   無補也
   監生回籍議康熈二/十五年     韓 菼
   太學之設三代共之王制羣后之子卿大夫元
   士之嫡子國之俊選諸侯之貢士皆造焉漢時
   東京太學之盛至圜橋門而觀聼者以萬計外
   國侍子亦來就學宋時亦有三舎之法以教育
[052-24b]
   多士我
皇上稽古右文崇儒重道今正當逺人嚮化聞風慕義
   之時京師首善之地國學所以培養人材今歳
   貢例監俊秀而外間舉選㧞盛典皆
聖朝菁莪棫樸作人之盛德至意若因冒籍之弊而
   盡驅南北之人各歸其鄉必至太學一空即令
   其在監考試於鄉試之年各回原籍現在者必
   不肯安心肄業在籍者必至裹足不前又八旗
[052-25a]
   教習皆抜其尤者方得與選此皆寒苦之士以
   館餬口仍兾就試京闈今若驅令回籍不惟曠
   其教習之職亦苦跋渉無資伏查定例京闈鄉
   試原分南北皿字號嚴禁其不相冒則可矣今
   以南人之冒北皿而驅之則北皿廢乎留乎留
   則太學皆北人廢則北人何罪而驅之出太學
   乎臣/以為欲禁冒籍如生員則自廪生教官縣
   官上至提調官而止令其嚴加體訪違者照例
[052-25b]
   處分學臣亦無預焉如監生則責之祭酒司業
   然今之監生多有不入太學肄業者請自今捐
   納監生在吏禮兩部考試入塲者悉令其歸監
   考試詳取本籍地方官印結則頂冒之弊亦可
   以少息矣至若主考之罪當罪之以不公不明
   不應罪之以取中冒籍
聖明洞鑒不俟凟陳欲清不公不明之弊仰祈我
皇上臨時簡用或令九卿選擇不論已未差遣務求得
[052-26a]
   人如所舉失當衆論喧譁舉者豈無聞見即應
   參奏自効如被科道糾參得實一併擬罪而公
   明彰著者量予旌擢庻考官鼔舞畏懼而弊又
   可少息矣從古來有治人無治法今日科塲之
   弊乃人弊非法弊也御史條陳弊端固其職掌
   然疏中欲排羣議斥之為鄉人壟斷臣南人也
   不敢避嫌附和謹據實另議
   監生回籍再議康熈二/十五年    韓 菼
[052-26b]
   王制諸侯貢士皆入太學即鎬京辟雍所謂東
   西南北者是也無思不服先儒以為來觀者皆
   悦服豈有諸侯所貢而其人不來之理漢永平
   中臨雍之盛圜橋門觀聽者葢億萬人司馬光
   通鑑朱熹綱目皆書之以為實録為盛事並非
   誇張至唐時士子有闗節之弊宋時太學有横
   議之風故明順天科塲亦屢經情弊發覺從無
   有議及驅回本省就試者豈見不到此葢勢不
[052-27a]
   可行今臺臣言監生塲前有串通鄉人之弊塲
   後有無頼煽惑之弊然此等多不過什伯中之
   一二餘何與焉是即所謂孤寒者也我
皇上至公至明方令議官員子弟另編字號是
聖心憐憫孤寒特為開其進身之路諸臣方㑹議遵行
   而忽欲盡逐之使奔走失業近省已屬難堪閩
   粤湖南雲貴之人豈不更加失所且另編字號
   復試何人是適與
[052-27b]
聖意相左也夫以一二不肖之徒而輒致數千百人之
   驅除以暫行兩科之説而輕改四十餘年之制
   度似非國體亦拂人情惟有恪遵
聖諭分别官皿號令兩不妨礙人情既平譁囂自息弊
   竇亦清至公至便可以永行相應將臺臣鄭惟
   孜所奏仍無庸議
   請告平厄魯特之㨗於太學疏康熈三/十五年
                孫岳頒
[052-28a]
   竊惟自古帝王恭行天討殷宗克鬼方周宣伐
   玁狁未有親統大軍出險陟逺不數十日大功
   告成廓清沙漠乂安邉境如我
皇上之神武首出夐逺百王者也
皇上自御極以來削平三逆掃蕩臺灣南朔東西並奉
   正朔乃有厄魯特噶爾丹者狡謀出沒擾亂邉
   陲逆天虐民罪在不赦
皇上念逆冦一日不靖邉民一日不安
[052-28b]
睿謀獨斷衆論不撓且軍儲皆出
  天庾轉餉數十萬石以安四海生靈之命緜
  國家無疆之休天人叶應自興師以迄大㨗僅七
   十日從此永無烽火之警是從來未有之大仁
   也師出之日水凍草枯及
御蹕經臨掘地則泉湧牧馬則草肥盖天時地脉已早
   决於
宸算之中且分布諸軍調度規畫並出
[052-29a]
皇上之指授噶爾丹棄而宵遁自謂可以兔脱不知
神䇿預定於前諸軍㑹合環擊擒斬殆盡餘黨就降俘
   獲無算是從來未有之大智也地最險逺
皇上親舉玉趾日進一餐率數十萬衆踰天山渡瀚海
   如履平地而走康莊莫不忠義激發驍騰百倍
   是從來未有之大勇也凡屬臣民舉翹首
皇上迴鑾告成功以彰顯烈臣/一介腐儒荷䝉
聖恩簡擢不獲効力塞外伏查禮記王制曰天子出征
[052-29b]
   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即魯頌泮水之
   詩亦曰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臯陶在泮
   獻囚是三代時皆告㨗於學也
皇上建千古未有之功則漢唐未舉行之盛事請自
皇上始之即不必有事於訊馘而專行釋奠昭告
  文廟爰勒石太學原本六經非由臆説不妨與祭
   告
  闕里並行則文治與武功永昭垂於千秋矣
[052-30a]
 
 
 
 
 
 
 
 
[052-30b]
 
 
 
 
 
 
 
欽定國子監志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