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國子監志卷三十五
生徒
臣/等謹案周禮鄉學教庶人國學教國子及庶
人之俊鄉學秀者之升曰選士國學秀者之升
曰進士自漢設博士弟子唐則六館生徒宋之
三舍生元明之陪堂伴讀官民監生雖銓綜代
異而損益因時載在史書班班可考洪惟我
[035-1b]
朝
列聖相承教澤深厚百餘年來鼓舞振興條目簡嚴負
笈來逰者肩駢趾錯
世宗憲皇帝勅賜學舍於太學之南俾諸生肄業其中
皇上復親製訓飭士子文勒之講堂垂教萬世自
國初迄今由成均肄業掇科目膺辟舉者英才輩出
至於八旗子弟之肄監者分置學舍校字工書
藝能畢録他如算學生勲䕃子弟各攻術業造
[035-2a]
就成材以至逺人慕化並遣侍子就學選賢簡
藝同軌同文之盛超軼前古謹志員額一卷考
校一卷算學一卷勲䕃一卷鄉試一卷甄用一
卷外藩入學一卷各以元明舊制附載其末為
生徒門
生徒一
員額
肄業各生
[035-2b]
國子監肄業有貢生有監生貢生凡六曰嵗貢
由直省府州縣學廪生年深者挨次升貢起送
曰恩貢凡遇
恩詔以正貢為恩貢次貢為嵗貢起送曰㧞貢由直
省學臣選㧞與督撫彚考覆核升貢
廷試三等及一二等之引
見未授官者禮部劄送曰優貢由直省各府州縣學
廪増生教官申報學臣與督撫核定禮部㑹本
[035-3a]
監考試准貢劄送曰副貢由直省鄉試副榜准
作貢生曰例貢由廪増附生報捐者並取本籍
文或同鄉京官結送由俊秀監生報捐者取本
籍文結送監生凡四曰恩監由八旗漢文官學
生算學館滿漢肄業各生考取曰䕃監由各䕃
生咨送曰優監由各直省府州縣學附生武生
教官申報學臣核定部監彚考與優貢同曰例
監與例貢同凡貢監生赴監考到考驗後應大
[035-3b]
課一次補班内班定額一百五十名並在監居
住外班定額一百二十名在外僦寓每月赴監
應課内外班共計二百七十名分六堂肄業内
班每堂二十五名外班每堂二十名自補班後
連閏扣算三年期滿遇有告假復班等事本堂
學官移付繩愆㕔辦理
世宗憲謹案本監肄業生向無員額亦無内外班自外/ 皇帝恩賞銀嵗六千兩給與膏火始設有内
班額今謹遵現行則例開載其厯年添設/貢監生名目及増減肄業人數附載于後
[035-4a]
順治元年
恩詔直省府州縣學以本年正貢為恩貢次貢為正貢
是為恩/貢之始
又
諭舉選貢生為掄才大典准先行嵗考補足廪生以拔
其尤直省府學各貢二名州縣學各貢一名時
禮部定議在外府州縣學廪生赴學臣考試選
貢來京以學達經濟行合規矩為及格是為拔/貢之始
[035-4b]
二年禮部奏准直省府州縣學不拘廪増附生
每學將文行兼優者大學二名小學一名起送
入監聽監臣自行考課仍以貢監名色彚送應
試
謹案此例至康熈二十四年始復舉行餘不數/舉盖
特典也/
又
命直省嵗貢士於京師府學每年一名州學三年二名
[035-5a]
縣學二年一名是為嵗/貢之始
謹案各省厯年更定貢/額詳載㑹典兹不具録
又
命順天鄉試副榜入監由增附中式者准作貢監廪生
及恩拔嵗貢貢監中式者免其坐監即與
廷試是為副榜/准貢之始
又順天學臣御史曹溶疏奏奉天十五學隨遷
入闗僑居失業學問久荒今逢考監請寛取百
[035-5b]
人就近教育仍勅監臣從優考課減月積分為
天下勸經部議於十五學内取三十人入監得
㫖允行
五年
詔本年鄉試副榜由廪生中式者准貢増附中式者准
入監
又
詔直省府州縣學各拔貢一名先儘本年科舉首卷如
[035-6a]
首卷中式或有事故即以次卷挨補
又部臣定議生員俊秀援例入監由各該部題
准遵行或入監或在籍肄業俱准作監生
謹案例監生得在籍讀書/不必赴監肄業自是年始
又定議奉天生員每嵗三貢
八年
世祖章皇帝臨雍禮成以五氏子孫觀禮生員十五人
入監是為聖賢後/裔入監之始
[035-6b]
九年定漢軍廪増生員每年出貢二名
十一年定隨征生員有軍功二等准作監生更
有軍功二等准作貢生
謹案此例至順治/十三年部議停止
又科臣孫柏齡疏奏直省貢生
廷試後即授官需次多人選途壅滯請仍舊例送監
肄業俟學成再送
廷試經部議於
[035-7a]
廷試後選英年者送監得
㫖允行
十三年定嵗貢生於到部時詳㸔年力强壯者
送監
又科臣王命岳奏准貢途壅滯請暫停恩㧞嵗
貢生惟副榜貢生仍舊
康熈元年
命停止直省鄉試副榜准貢例
[035-7b]
八年
聖祖仁皇帝臨雍禮成以五氏子孫觀禮生員十五人
入監
十年定八旗嵗貢生額滿洲䝉古漢軍每年各
二名
又祭酒查禄奏准
命直省學臣選拔一二等生員文行兼優者府學二名
州縣學一名送監
[035-8a]
又
命直省鄉試副榜仍准貢監
十一年
命選㧞八旗生員文行兼優者與漢生員一體入監每
旗滿洲䝉古二名漢軍一名寧缺毋濫
二十四年禮部議准監生止有輸納一途貧寠
之士無由觀光請將各儒學生員選其文行兼
優者府學二名州縣學一名起送准其貢監寧
[035-8b]
缺母濫
二十六年禮部議准請停止直省嵗貢
廷試之例聽學臣考准挨序咨補捐納貢生亦聽考
選補授願入監肄業者學政給文送部劄監
三十三年
聖祖仁皇帝東廵
躬詣闕里以五氏生員入監
三十六年定直省嵗貢入監由本府州縣起送
[035-9a]
停止學臣起送之例
三十七年祭酒特黙徳孫岳頒等面試山東㧞
貢張漢翀等六名陜西㧞貢吕爾恒等四名文
理不堪照例駁囬三十八年面試廣東㧞貢陳
其瑋等三名文理不堪字畫舛謬抄卷駁回明
年奉
命停止直省選㧞貢生
雍正元年禮部尚書陳元龍奏請國子監生皆
[035-9b]
由捐納入監能文之士稀少應令各省學臣查
明往例於各學廪膳生員秉公考試送監肄業
尋議准仍照康熈三十六年例府學選㧞二名
州縣等學每學一名每旗滿洲䝉古共二名漢
軍一名寧缺毋濫如有文理荒踈者將該學臣
照溺職例處分
又禮部議准生員有孝弟端方實行尤著者許
學臣列薦入監以示優勵是為優/貢之始
[035-10a]
二年
世宗憲皇帝臨雍禮成以五氏子孫觀禮生員十五人
入監
五年
命直省選㧞貢生六年舉行一次不必拘定正考等第
又
命各省學臣於三年任滿後舉報生員人品端方有猷
有守者大省四五人小省二三人送部引見録
[035-10b]
用嗣因各省並不舉報部議令于三年任滿時
具疏彚題送監肄業得
㫖允行
八年禮部議准各省造報優生少者僅二三名
多者至八九十名不等其請升入太學者並無
優行實蹟亦有未經聲明應否升入太學應令
該學政確訪實蹟取具地方官印結出具考語
照原議升入太學給與印結彚送清冊報部其
[035-11a]
武生中如果文行騎射兼優者亦照文主之例
升入太學
又監臣孫嘉淦奏准請將八旗生員多行選㧞
每旗拔八人或拔十人入監與各省貢生一體
教導俟其學成再行采用或即以之補授助教
等官使之督率生徒則八旗官學益加振興明
年考試八旗生員選拔九十四人送監
十一年禮部奏稱各省優生由學政出具考語
[035-11b]
具題送部從前祇議升入太學並未分晰貢監
名色以致一切考試録用無從分别今議優生
由廪増升入太學者准作貢生由附生武生者
准作監生皆由部換給執照劄監肄業奉
㫖武生到部着禮部考試文藝兵部考試騎射以聞
乾隆元年定直省拔貢生
廷試三等者停其簡選劄監肄業
三年
[035-12a]
上臨雍禮成以聖賢後裔來京觀禮者三十一人入
監
又兼管監事尚書孫嘉淦奏准肄業貢監生每
堂在内三十名在外二十名六堂共三百名
又孫嘉淦奏准八旗官學生當使之講求經史
為有用之才每三年一次録取請
㫖欽㸃大臣來監考試擇其明通者授為監生是為/恩監
之/始
[035-12b]
又兼管監事尚書趙國麟奏准請將外班一百
二十名額數裁去止留内班一百八十名俾諸
生安心肄業
三年
命監臣選取肄業貢生十名送
武英殿充校對官
四年兼管監事大學士趙國麟奏准肄業額數
現定一百八十名而選拔之年貢入者不下千
[035-13a]
餘人請嗣後肄業期滿者即行咨部出缺另補
又禮部議准各省學政嗣後舉報優生除確訪
實行考試經義外並限以大省五六名中省三
四名小省一二名令該學政詳慎舉報寧缺毋
濫仍於任滿日彚題由部核實具奏再㑹同國
子監考試劄送肄業
六年兼管監事尚書劉吳龍奏准本年係直省
拔貢之期例應赴部考騐劄監肄業不下千餘
[035-13b]
人請於内肄業一百八十缺之内撥出二十四
名作外肄業缺計其公費可給百二十人臣等
仍詳加考騐分撥六堂
又
命直省學臣拔貢毎十二年一舉
十三年
上東廵以十三氏子孫逺承世緒濟濟膠庠其中當
有文行兼優者
[035-14a]
特命學臣甄拔數人咨送禮部貢入太學以示鼓勵
十六年禮部議准直省拔貢生引
見未授官者俱劄監肄業
三十四年禮部侍郎王際華奏准
武英殿繕寫人員即於吏部考取謄録内遴選正
途出身書法端楷者咨送停止本監咨送之例
三十九年四庫全書館總裁質郡王等奏准永
樂大典内採輯散篇彚輯成部者頗有堪以刋
[035-14b]
行之書應行刋刻此項書籍非另辦副本不可
擬於國子監揀𣲖内肄業貢生十名到
武英殿照現在行走貢生例専供校録刋本之用
八旗官學生
國子監官學生由八旗選擇俊秀子弟咨送監
臣當堂挑取十八嵗以下者記名挨補每旗額
設學生一百名滿洲六十名䝉古二十名漢軍
二十名又鑲白等下五旗每旗額設包衣學生
[035-15a]
十名滿洲六名䝉古二名漢軍二名八旗各分
五館漢文四館滿文一館館無定額䝉古别為
一館有習漢文者歸漢館
謹案官學生員額謹就現行則例/開載其厯年増定章程附志于後
順治二年禮部奏前此八旗官學生每佐領止
取一名以十名習漢書餘習滿書得就學者無
多請増廣額數因
命每佐領増取一名於原額習漢書十名外加増十名
[035-15b]
餘俱習滿書不論文武官員子弟由各佐領選
擇移送國子監
十三年
世祖章皇帝以八旗子弟不習武事悉令入官學讀書
此等習尚殊違我
朝以武定天下之意特
諭禮部酌量每佐領下應幾名讀滿漢書更定具奏尋
議定滿洲䝉古學生每佐領止留一人漢軍學
[035-16a]
生每佐領一人外應添一人至十四年禮部覆
准䝉古學生應令兩佐領出一人漢軍學生或
仍舊制每佐領出二人或視滿洲例每佐領止
出一人奉
㫖漢軍學生每佐領止出一人
十八年部臣議准滿洲漢軍加増官學生額數
每佐領各舉二名一習滿書一習漢書止於武
員及甲兵等子弟開送文員不與
[035-16b]
康熈九年
命八旗文員子弟仍得充官學生
十一年
命酌減八旗官學生額數禮部議准滿洲漢軍學生每
佐領下存一人䝉古學生出缺甚難又有廕生
監生間補應每二佐領存一人
十六年部臣議准八旗官學生以生員選補如
本佐領下無生員准補閒散
[035-17a]
五十年部臣議准八旗官學生隨貢監生分撥
各堂鑲黄旗在東講堂正黄旗在西講堂正白
旗在率性堂正紅旗在修道堂鑲白旗在誠心
堂鑲紅旗在正誼堂正藍旗在崇志堂鑲藍旗
在廣業堂令八旗助教設立公座每逢進署之
日季考月課之期先赴本堂謁見使坐立有所
且杜頂冐之弊
雍正元年司業博禮奏稱官學生不可濫取應
[035-17b]
於該佐領下無論官兵子弟不許瞻狥情面擇
其資性穎秀可以讀書上進者一人該叅領佐
領保送該都統等騐㸔移送國子監肄業部議
如所請奉
㫖允行
五年
命八旗官員子弟十八嵗以下者入學讀書時部議八
旗子弟不能習文者令其披甲學習騎射向來
[035-18a]
帶赴外任之處永行停止
又王大臣等定議凡選擇官學生不拘門第務
擇聰明俊秀子弟年㓜者令學滿文稍長者令
學漢文向例八旗每佐領必選一人今酌定一
旗額設官學生一百名分𣲖滿洲六十名以三
十名習滿文三十名習漢文䝉古二十名漢軍
二十名缺出通在一旗選擇不拘佐領申送本
旗都統騐㸔交國子監當堂挑取
[035-18b]
六年部臣議准國子監八旗並有䝉古官學其
内䝉古學實屬多設應將内䝉古學裁去其裁
退學生歸國子監官學遇缺即補
又
命國子監八旗每旗各立一學其二十嵗以下十嵗以
上俱准入學
謹案向來兩旗共立一學八旗㪚處值/天寒隂雨多不能到學至是始増設云
十年
[035-19a]
命八旗漢軍記名舊家子弟無力延師者得入官學
謹案時八旗漢軍記名子弟左翼二十一/人右翼十一人令各就本旗官學肄業
乾隆三十三年兼管監事尚書陸宗楷奏准查
咸安宫官學八旗子弟及上三旗包衣子弟均得
選補八旗官學専補八旗子弟
景山官學専補上三旗包衣子弟俱有定缺禮部
八旗義學無定額聽有志讀書無力延師者投
呈充補下五旗包衣得入此學自乾隆二十三
[035-19b]
年部議裁去禮部義學各學生俱有可歸之學
惟下五旗包衣無學可歸請嗣後每旗各設官
學生十名滿洲六缺䝉古二缺漢軍二缺附入
國子監八旗官學
三十四年兼管監事侍郎徳保奏准八旗官學
生考取中書筆帖式庫使等官未經得缺之前
向來俱准在學候補但伊等既獲寸進若仍留
在學候補恐讀書未必専心反屬有名無實請
[035-20a]
嗣後八旗官學生有候補各官者即令出學另
行挑取
本謹案養人材之法貢監肄業之外特設八旗官/ 朝育
學専課清漢文葢即古者教胄/遺意較元明立法更為詳備云
員額附
元
至元二十四年立國子學而定其制三齋生員
之數定二百人先令一百人及伴讀二十人入
[035-20b]
學其百人之内䝉古半之色目漢人半之元史/選舉
志/
謹案志又稱太宗六年命侍臣子弟十八人入/學世祖至元七年命侍臣子弟十一人入學世
祖紀又稱至元八年選胄子托克托穆爾等十/人肄業國學均在二十四年立學以前故附著
於/此
二十七年勅從臣子弟入國子學績文獻/通考
大徳八年增置國子生初増䝉古生百員至是
増二百員選宿衛大臣子孫充之同/上
[035-21a]
大徳十年國子學増定䝉古色目漢人生員二
百人三年各貢二人元史選/舉志
至大二年擇衛士子弟充國子學生續文獻/通考
至大二年定伴讀員四十人四年定國子學生
員額二百人元史選/舉志
謹案續文獻通考作三百人又云増陪堂生/二十人通一經者以次補伴讀與史不同
延祐二年増置國子生百人陪堂生二十人嵗
貢伴讀四員又以所設生員百人䝉古五十人
[035-21b]
色目二十人漢人三十人而百官子弟之就學
者常不下二三百人宜増其廪餼乃减去庶民
子弟一百一十四員聽陪堂學業於見供生員
一百名外量増五十名先置䝉古二十人漢人
三十人同/上
至治元年命世家子弟成童者入國學續文獻/通考
泰定帝四年勅國子監嵗貢生員業成者六人
同/上
[035-22a]
天厯二年勅増伴讀員數同/上
謹案元代尚有䝉古國子學及囬囬國子學其/員額亦備見選舉志以與集賢院所屬之國子
學無渉槩/不載入
明
入國學者通謂之監生舉人曰舉監生員曰貢
監有嵗貢選貢恩/貢納貢之别品官子弟曰䕃監有官生恩/生之别
捐貲曰例監謂之民生亦/謂之俊秀每班選一人充齋長
每嵗天下按察司選生員年二十以上厚重端
[035-22b]
秀者送監考留㑹試下第舉人入監卒業又因
諌官閔賢奏設為定例府州縣學嵗貢生員各
一人翰林考試中式一等者入國子監其後例
亦屢更孔顔孟三氏及京學衛學都司土官川
雲貴諸逺省其按年充貢之法亦間有増减云
恩貢者國家有慶典或登極詔書以當貢者充
之而其次即為嵗貢納貢視例監稍優其實相
彷也明史選/舉志
[035-23a]
謹案明制又有生員檎斬叛賊題奏入/監者謂之功生見辟雍紀事史未之載
永樂元年令順天府大興宛平二縣通經能文
者充北京國子監生明成祖/實録
謹案時設北京國子監以舊國子監為/南京國子監而太學生有南北之分矣
永樂二年禮部奏言監生太少請自明年為始
依洪武二十五年嵗貢例從之辟雍/紀事
永樂八年定州縣戸不及五里者州嵗一人縣
間嵗一人十九年令嵗貢照洪武二十一年例
[035-23b]
明史選/舉志
謹按選舉志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縣學嵗貢/以一二年為差二十五年改令府學嵗貢二人
州學二嵗貢三人縣學嵗貢一/人終明之世所仍者此二例也
永樂中舉人會試下第輙令翰林院録其優者
俾入學以俟後科給以教諭之俸同/上
謹按舉人入監雖始于洪武然/不過偶一行之至是著為例云
宣徳六年禮部奏言比因監生衆多令天下學
校悉依洪武三十年貢額府學一年貢一人州
[035-24a]
學二年貢一人縣學三年貢一人今監生出仕
者多在監者少兼有差遣請仍照洪武三十年
以前例自宣徳七年為始府學每年貢二人州
學二年貢三人縣學一年貢一人庶足任使從
之明宣宗/實録
謹按此所云洪武三十年貢額即明史二十一/年所定之例也而年嵗互異宣徳時去洪武未
久不應舛錯或洪武三十年仍改/從二十一年貢額而史不載歟
宣徳八年命禮部尚書胡濙大學士楊士竒楊
[035-24b]
榮選副榜舉人龍文等二十四人送監進學三
月一考其文頗示優異後不復另試惟取副榜
年二十五以上者授教職年未及者或依親或
入監讀書既而不拘年齒依親入監者皆聽依
親者回籍讀書依親肄業也明史選/舉志
宣徳八年詔天下州不及二十里者嵗貢生員
一人過二十里者貢如舊例縣不及五里者二
嵗貢一人不及十里者三嵗貢二人過十里者
[035-25a]
貢如舊例明宣宗/實録
宣徳八年令天下生員年四十五以上者考送
國子監辟雍/紀事
謹按時言者以士子在學多衰老不得進用故/有是命盖此即選貢法而意主於限年所以重
老成/也
正統六年更定府學嵗貢一人州學三嵗二人
縣學間嵗一人明史選/舉志
正統十三年御史萬節請勅禮部多取舉人副
[035-25b]
榜以就教職禮部以舉人願依親入監者十之
七願就教職者僅十之三但宜各隨所欲却其
請不行同/上
景泰元年以邊事孔棘令天下納粟納馬者入
監讀書是為例/監之始限千人而止行四年罷之同/上
天順元年令年淺監生及副榜舉人嵗貢生初
入監者悉放還依親以俟取用又禮部議今後
在京三品以上官員之子奏願入監讀書者務
[035-26a]
要科目出身其非三品子孫不得乞恩入監著
為令辟雍/紀事
天順五年令天下生員考選送國子監肄業續/文
獻通/考
成化二年南京大饑守臣建議欲令官員軍民
子孫納粟送監禮部尚書姚䕫言太學育才之
地近者直省起送四十嵗生員及納草納馬者
動以萬計不勝其濫且使天下以貨為賢士風
[035-26b]
日陋帝以為然為却守臣之議然其後或遇嵗
荒或因邊警或大興工作率援往例行之訖不
能止明史選/舉志
宏治五年吏部尚書王恕奏銓法壅滯詔停止
生員納粟事例辟雍/紀事
宏治八年定府學嵗貢二人州學二嵗三人縣
學嵗一人時祭酒林潮以坐班人少不敷撥歴
請開科貢舉禮部尚書倪岳覆奏科舉已有定
[035-27a]
額不可再増惟請増嵗貢人數從之行四嵗而
止明史選/舉志
嵗貢之始必考學行端荘文理優長者充之其
後但取食廪年深者宏治中南京祭酒章懋言
嵗貢挨次而升衰遲不振舉人坐監差撥不敷
教養罕效近年有増貢之舉而所拔亦挨次之
人資格所拘英才多滯乞于常貢外令提學行
選貢之法不分廪膳増廣生員通行考選務求
[035-27b]
學行兼優年富力强累試優等者乃以充貢通
計天下之廣約取五六百人以後三五年一行
則人才可漸及往年矣乃下部議行之此選貢
所由始也
謹按行選貢法明史不載年分/辟雍紀事云係宏治十七年事
正徳十二年㑹昌縣生員文泮擒斬大㡌山賊
五人送監叙用續文獻/通考
正徳十四年復開上粟入監之例收生員五百
[035-28a]
七十人十六年停止辟雍/紀事
謹按先是正徳四年十二年並開/納粟事例辟雍紀事未載人數
嘉靖十年監生在監者不及四百人諸司厯事
嵗額以千計禮部尚書李時引宏治八年倪岳
議請増嵗額以足坐班生徒行之四嵗而止今
國學闕人更甚請叅前例舉行不從未幾復以
祭酒許誥提學御史胡時善之請詔増貢額如
岳時前議永為定額明史選/舉志
[035-28b]
嘉靖二十七年時嵗貢多頽老惟願就教而不
願入監祭酒程文徳請將廷試嵗貢惟留即選
者於部而其餘盡使入監報可嵗貢諸生合疏
言家貧親老不願入監禮部復請從其所願而
盡使舉人入監又從之舉人入監不能如期南
京祭酒潘晟請設重罰以趣其必赴然其不願
入監者卒不能力强也同/上
嘉靖三十四年廣寧衛學生員唐能以斬獲賊
[035-29a]
首照例題准入監續文獻/通考
嘉靖三十九年議濟大工許監生入貲又推廣
事例以佐國計辟雍/紀事
萬厯三年祭酒孫應鰲奏乞督送天下舉人入
監違者不准㑹試從之同/上
萬厯四年掌監事禮部侍郎孫應鰲疏言國家
設立太學非舉貢勲䕃不許濫入自事例一開
廪増附不已遂濫及青衣發社及斥退者至民
[035-29b]
間俊秀大半富商大賈之子但入微貲皆占成
均之籍夫郡縣之士必試以經術始入黌宫今
身未成童目不識丁者皆可驟躐賢闗是虎闈
重地反不如黨庠術序之有選擇也請嗣後停
廪停増降附者暫許充納此外一切罷之疏下
部議報可同/上
萬厯十九年祭酒劉元震疏請於常貢外間行
選貢禮部議覆于四畨常貢之中間以一畨選
[035-30a]
貢府學五年一選州學七年縣學十年京府學
五年例選二名使選貢之士得拔于十年五年
之間而挨貢之人止遲於一年二年之内從之
同/上
萬厯中工科給事中郭如心奏言選貢非祖制
其始欲以補嵗貢之乏其後遂妨嵗貢之途請
停其選帝然之明史選/舉志
謹按辟雍紀事罷選貢係萬厯二十五年/以後事又按選舉志崇禎中又曽行選貢
[035-30b]
天啓三年定恩例副榜每生員中百名截二十
名監生五十名截十名為副榜不得溢額辟雍/紀事
崇禎八年從祭酒倪元璐言以貢選為正流援
納為閏流改定積分撥厯法明史選/舉志
欽定國子監志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