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0 綱目續麟-明-張自勳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綱目續麟巻六
             宜春張自勲撰
乙/酉世祖光武皇帝秀建武元年春正月方望以前定安
公嬰稱帝于臨涇𤣥遣兵擊斬之
  書法定安公前書莽廢則不宜廢者也此其不書/故太子何書故太子則宜帝矣長大不能名
  六畜尚足以帝乎故書以稱帝以者見以于人/也帝王所自立者也見以于人則不足以帝矣
 定安公三字當從漢書作孺子綱目既不予莽廢不
[006-1b]
 應復襲其號觀莽號太后為新室文母綱目不書可
 證○按嬰非獨不當廢并不當立故書孺子以明㓜
 闇無知之意而削不稱公不予莽之立而廢之也書
 法徒以稱帝為不書故太子不知雖不稱帝公亦不
 可書況太子乎乃若書以罪以之者也非謂嬰不足
 以帝故書以稱帝也如書法所云使嬰足以帝便可
 稱乎綱目前書大司馬秀除莽苛政更始/元年此復大書
 紀年既以正統屬光武則凡稱帝者非逆則僭皆可
[006-2a]
 誅也况嬰為莽所立已非其正望不能討賊復挾嬰
 而帝之與莽何異故書以書稱帝皆所以罪望也至
 嬰不能名六畜特王莽幽廢使然嬰以二嵗立為孺/子六嵗廢為定安
 公莽置門衛使者監領敕阿乳母不得與語常在四/壁中至長大不能名六畜明建文子二嵗入禁六十
 方出不識牛/馬亦此類豈嬰罪哉書法不罪望而罪嬰俱謬
朱鮪以洛陽降冬十月帝入都之
  分注諸將圍洛陽𢾗月朱鮪堅守不下帝以岑彭/為鮪校尉令往説之鮪曰大司徒被害時鮪
  與其謀又諫更始無遣蕭王北伐自知罪深不敢/降彭還言之帝曰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
[006-2b]
  官爵可保况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復/往告鮪即降拜平狄將軍封扶溝侯傳封累世
 按禮兄弟之讐不反兵謂常以殺之之/兵噐自隨也方大司徒遇
 害世傳帝獨居涕泣不御酒肉未嘗須㬰忘朱李也
 朱鮪李軼並/勸更始殺縯今大功既就所向無敵鮪以孤軍負固
 一隅宜并力止攻必誅而後已乃利其速下遣彭往
 説鮪果自分必死不謂帝且有封拜之賞也則當時
 所稱涕泣不御酒肉者果何心哉使鮪僅諫蕭王北
 伐而非主謀殺縯猶可曰成大事者不忌小怨以同
[006-3a]
 氣之親死不以罪竟置不校且授之爵位傳封累世
 是為鮪者何幸而為縯者亦何樂乎有弟也又况舂
 陵之役固縯發其端邪新莽地皇三年縯及弟/秀起兵舂陵興復帝室夫食
 人之惠而忘其恩貪人之功而厚其仇若世祖者殆
 亦功利之徒非所語于道義也世祖不仇朱鮪昭烈/必報孫吳一過一不
 及兩失/之矣
丁/亥三年馮異大破赤眉于崤底賊衆東走帝勒軍宜
陽降之得傳國璽綬
[006-3b]
 綬字羡○按集覽云綬帶也所以繫璽勲意言璽則
 綬在其中言璽綬則若二物矣據晋愍帝建興八年
 書張寔得璽獻之穆帝永和八年書謝尚得傳國璽
 獻之皆無綬字則此條綬字冝刪
二月劉永立董憲為海西王張步為齊王步執伏隆殺

  分註劉永聞伏隆至劇亦遣使立張步為齊王步/貪王爵猶豫末決隆曉譬曰髙祖與天下約
  非劉氏不王今可得十萬户侯耳步欲留隆與共/守二州隆不聽求得反命步遂執隆而受永封隆
[006-4a]
  遣問使上書曰臣隆奉使無狀受執凶逆雖在困/阨授命不顧願以時進兵無以臣隆為念帝得隆
  奏召其父湛流涕示之曰恨不且許而遽求還也/其後步遂殺之○延平陳氏曰伏隆之求還足以
  成命矣死而無憾安用且許之/乎光武之言所以慰其父耳
 光武所云非徒慰其父盖近于權者之言也然隆之
 見殺不在求還在拘守漢約謂非劉不王耳如饑餒
 之人方欲得食吾謂不可以無禮能保其不紾兄臂
 乎又况有不求而自致者步亦何樂于漢哉永方啗/步以王
 爵隆復堅守漢約以拒之此/隆不知權處未可槩為隆諱既失于前復廹于後此
[006-4b]
 隆所以死也以隨何説九江王詳見漢/王二年觀之隆亦不
 能無過陳氏謂足以成命而無憾是徒知正而不知
 權非所以論隆也
始行鄉飲酒禮
  補註從司徒伏湛之奏也毎嵗黨正以禮屬民飲/酒于序以正齒位之禮使民知尚賢尊長也
 綱目不書漏也○按唐𤣥宗開元六年令州縣行鄉
 飲酒禮書法謂終綱目千數百年唯開元行之不知
 世祖已行于建武三年自是漢家以為故事明帝永/平二年
[006-5a]
 行鄉飲酒禮于/學校見禮儀志特綱目失于編録耳故當大書以著
 其始安有漢世已行之禮獨歸美于唐宗乎書法云/雖舉一
 廢百而綱目書之其/亦餼羊之㣲意與綱目與書法皆非也今據伏湛
 傳及禮儀志補之
己/丑五年彭寵奴斬寵來降夷其族封奴為不義侯
  考異提要此下有以郭伋/為漁陽大守八字
 綱目大守不悉書惟賢而有政者則書之如杜詩張/堪第五倫
 之/流故彭寵為漁陽大守不書王霸為上谷大守不書
[006-5b]
 郭伋不書亦是類耳十一年書以郭伋為并州/牧以有選衆簡賢之言也提要
 不必從
十二月盧芳入塞掠據五郡
  考異此當書冦與元朔三/年匈奴入代郡同
  分註初五原人李興隨昱朔方人田颯代郡人石/鮪閔堪各起兵自稱將軍匈奴單于遣使與
  興等和親欲令盧芳還漢地為帝興等引兵至單/于庭迎芳十二月與俱入塞都九原縣掠有五原
  朔方雲中定襄鴈門五郡竝/置守令與胡通兵侵苦北邊
  書法王莽之世書匈奴分道入塞不書入冦賊莽/也此其書入塞何未忍以冦待芳也至于匈
[006-6a]
  奴烏桓連兵犯/塞則書冦矣
 此盧芳入漢之始綱目據事直書耳下書掠據五郡
 故上不書冦義與十五年入居髙栁同盧芳復入居/髙栁不書冦
 書法謂末忍冦芳芳自光武正位即據安定為西平/王嗣後與匈奴和親至是掠據五
 郡既無功于漢又非劉/永之比何謂而不忍耶非綱目之意考異不必從
徴處士周黨嚴光王良至京師黨光不屈以良為諌議
大夫
  考異按光本姓莊後避明帝諱史改作嚴據建元/六年分註莊助元狩五年書莊青翟皆改舊
[006-6b]
  史從本姓此亦當/書莊光傳録誤耳
  分註帝少與嚴光同遊學及即位以物色訪之得/于齊國累徴乃至拜諌議大夫不肯受去耕
  釣于富春山中/以夀終于家
 按子陵本姓嚴故光武稱子陵亦曰嚴即隱釣之山
 猶以嚴名即富春山/今名嚴陵未可與莊助青翟比考異以為
 傳録之誤非是按避諱改姓在明帝壬戌距此尚三/十年使光果姓莊安有子未立而父
 先為故人易姓者/益信考異説誤○㨿分註周黨王良臣也光與帝
 同學友也友而臣使之此光所以去也世傳光以足
[006-7a]
 加帝腹司天者遂有客星犯座之奏帝以故人謝之
 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爾此光不得已而加帝帝
 亦不得已而容之後世徒稱其相得益彰豈知子陵
 光武者哉按光武知封卓茂尊桓榮而不知禮嚴光/殆有為而為非真有好徳之懿知人之明
 也黨光並徴已失輕重使光有早見當其徴時/已可不起非帝與共臥光亦何以自别于黨哉
庚/寅六年隗囂反使其將王元據隴坻諸將與戰大敗
而還
 當作諸將討之弗克此書討故馮異可書擊不然叛/罪㣲而大義隠非所以治臣子
[006-7b]
 也/○按上書反下當書討今書戰書敗非是春秋傳
 云内兵書敗曰戰書滅曰取特婉其辭為君諱也夫
 以敵國相攻春秋猶有内外之分况隗囂為西州上
 將軍元年鄧禹承制以囂為/西州上將軍至是反乃漢之臣子既正其為
 反而可直書不隠乎故當改正
隗囂遣兵下隴馮異祭遵擊破之
 下當作陷據九年公孫述遣田戎/下夷陵綱目書陷可證○按征伐例云冦
 得曰陷隗囂書反則冦也下隴則得也故當書陷不
[006-8a]
 書則與吳漢下隴無異八年公孫述遣兵救/隗囂吴漢引兵下隴非所以
 懲叛也又凡例云凡正統用兵于臣子之僭叛者曰/征曰討綱目于八年書征囂九年書討隗純
 是明以正統與帝以臣子僭叛治/囂獨于下隴從其本文與例不合
己/亥十五年二月徙邊郡吏民避匈奴
  分註匈奴冦鈔日盛州郡不能禁二月遣吳漢率/馬成馬武等擊匈奴徙鴈門代郡上谷吏民
  六萬餘口置居庸常山闗以東以避胡冦匈奴左/部遂復轉居塞内朝廷患之増縁邊兵郡數千人
 按春秋時羣蠻叛楚楚人謀徙于阪髙蒍賈曰我能
 往冦亦能往以中國之主不能捍衛邊民至徙以避
[006-8b]
 豈禦侮之道哉未幾匈奴轉居塞内為朝廷患則皆
 此舉貽之也王者之待外國雖不可窮追以失仁亦
 何至養冦而失義武帝之黷武與世祖之避之皆非
 也
辛/丑十七年進右馮翊公輔為中山王
  考異提要作沛王後無徙中/山王輔為沛王八字
 按輔為中山王實自右翊進漢紀書右翊/公無馮字至為沛王
 則自中山王徙也見二/十年提要不書中山為沛王良是
[006-9a]
 至以是年為沛王則誤考異不加析别非也
癸/卯十九年妖賊單臣等據原武夏四月臧宫破斬之
  考異據永初三年書海賊張伯路四年書青州刺/史法雄討張伯路熹平元年書㑹稽妖賊許
  生三年書吴郡司馬孫堅討許/生斬之則此條破字當作討
  分註妖賊單臣傅鎮等相聚入原武城自稱將軍/詔太中大夫臧宫將兵圍之數攻不下帝召
  公卿諸侯王問方略皆曰宜重其購賞東海王陽/獨曰妖巫相刼勢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亾者但
  外圍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緩令得迯亾迯亾則一/亭長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撤圍緩賊賊衆分
  散遂㧞原武/斬臣鎮等
[006-9b]
 據分註當書遣臧宫討斬之○按斬臣鎮等雖宫然
 宫所以能斬臣鎮者由帝從東海王陽之䇿也義當
 書遣以明功自上出綱目直書臧宫非是
六月廢太子彊為東海王立東海王陽為皇太子改名
原本廢下有皇字/今從考異刪去
  分註郭后既廢太子彊意不自安郅惲説太子曰/久處疑位上違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辭位以
  奉養母氏太子從之數因左右及諸王陳其懇誠/願備藩國上不忍遲囬者數嵗六月戊申詔曰春
  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氶大統/皇太子彊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
[006-10a]
  之其封彊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胡/氏曰春秋之義立子以長不以功以徳不以貴無
  立子以貴之説也借如立貴者彊非后子乎盖不/得于義故不得于言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
  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則是/得失之分不待辯而自明矣
 立子以貴見春秋公羊傳魯隠公不書即位公羊云/凡隠之立為桓立也隠長
 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胡氏謂無其説
 者非也此以立貴為言猶雋不疑以/衛輒拒父為是皆公羊説彊雖后子是時
 郭氏廢而隂氏立隂氏東海王陽母/十七年立為皇后故曰東海王陽
 皇后之子明彊以郭廢陽由隂立也義雖不順言非
[006-10b]
 無據胡氏不察徒謂不得于言非獨失考并未悉詔
 辭之意乃若以長不以功之説當以唐宋王成器為
 正成噐𤣥宗兄睿宗嫡長𤣥宗平韋氏之亂欲立成/噐為太子辭曰時平則先嫡長世難則先有功死
 不敢居平王上平/王𤣥宗初封也胡氏不分平難槩以立長為定論
 亦非
甲/辰二十年徙中山王輔為沛王
  書法東漢封子不悉書此何以書廢后子也后雖/被廢而帝之加恩其子猶若此故進為中山
  王書徙為沛王/書予存厚也
[006-11a]
 此條宜删提要是年無徙中山王/輔為沛王八字得之○按廢母厚子已
 非其正况太子復廢上年廢太子/彊為東海王何有于中山王雖
 不書可也書法謂予存厚非是
丙/午二十二年西域復請都䕶不許遂附于匈奴
 遂附于匈奴五字宜删○按書法發明既以不許都
 䕶為得務内自治之意則西域雖附匈奴不宜大書
 據分註班固謂西域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可見不必書今上書西域復請都䕶
 不許下書遂附于匈奴若惜其失䇿而驅之使去何
[006-11b]
 以著其美邪法有宜略而不可詳者此類是也
戊/申二十四年秋七月遣馬援征武陵蠻
  考異按征伐例用兵于臣子之叛亂者曰征曰討/于外國曰伐曰攻曰擊據前年書武陵蠻反
  遣將軍劉尚擊/之則此誤作征
 征當作討○按書法師衆例云凡興師有名曰征曰
 伐曰討勲意天子自將稱征遣將書討書伐武陵蠻
 雖非臣子然上年書反遣將軍劉尚擊之敗没則是
 有罪可執非興師無名者比故當書討以正其罪若
[006-12a]
 復書擊不惟非内外防守之義而輕重淺深亦欠析
 别如中元二年上書燒當羌反遣兵擊之敗没下書
 遣馬武等討之自是正體考異泥例不可從
己/酉二十五年南單于擊北單于破之來請使者監䕶
  考異南上漏匈奴二字提/要北單于作北匈奴
 南上非漏匈奴字但北單于當作匈奴耳考異不必
 從○按匈奴自是年春分為南北綱目于南單于不
 書匈奴内之也上年南單于入貢已書匈奴正名也/以後可略惟中元元年南單于比死
[006-12b]
 當從考異補匈奴二字所以正其終也觀和/帝永元五年屯屠何死特書南匈奴可見盖南單
 于嘗内附非復匈奴比故明年立南單于庭徙南單
 于居西河美稷南單于遣子入侍皆不書匈奴至北單
 于求和親明/年乞和親二十/八年冦五原雲中明帝永/平五年綱目
 必書匈奴而不曰單于所謂因其人而外之也見春/秋隠
 公二年/㑹戎傳考異不察綱目書法之意槩指為漏非是下/倣
 此/
丁/巳建武中元二年燒當羌反遣兵擊之敗没冬復遣馬
[006-13a]
武等討之是年二/月帝崩
  考異提要無等字討字/當依上文作擊
 按分註遣中郎將鄧固監捕虜將軍馬武等四萬人
 討之則等字不可少明年書馬武等擊/羌破之亦有等字提要無等字
 或傳録誤漏耳討義見前考異不必從
壬/戌顯宗孝明皇帝永平五年十一月北匈奴冦五原
雲中南單于擊却之○安豐侯竇融卒
  考異提要安豐上有/十二月三字
[006-13b]
 按漢書匈奴冦五原在十一月其冦雲中南單于擊
 却之在十二月綱目并書省文耳故融卒不書月書
 十二月則嫌以單于擊匈奴為十一月矣故略之提
 要十二月三字宜刪
甲/子七年北單于求合市許之
  考異北上漏匈/奴二字
  分註北匈奴猶盛數冦邊遣使求合/市上冀其交通不復為冦許之
 據分註非漏匈奴字但單于二字當作匈奴耳義詳
[006-14a]
 建武二十五年考異不必從
乙/丑八年冬十月詔聽有罪亾命者贖
  考異據分註帝聞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則此句上
  當書遣使之天竺求佛法得其書及沙門攝摩驣/至京師置于鴻臚寺竊考後魏孝明神龜元年遣
  使如西域求佛書綱目大書示戒又觀歴代崇信/異端者綱目莫不悉書况漢明帝求佛書啓釁端
  為天下後世之禍致堂胡氏論之詳矣朱子感興/詩云誰哉繼三聖為我焚其書盖嫉之甚矣獨此
  闕漏不書所與訥齋趙氏書/云未及細㸔者或此類也
  分註募死罪繫囚詣度遼營有罪亾命者令贖各/有差楚王英奉黄縑白紈詣國相曰託在藩
[006-14b]
  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王誦黄老之㣲言尚浮屠之仁祠
  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初帝聞西域有神其名
  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書及沙門以來/其書大扺以虛無為宗貴慈悲不殺以為人死精
  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故所/貴修鍊精神以至為佛善為宏濶勝大之言以勸
  誘愚俗精于其道者號曰沙門于是中國始傳其/術圖其形像而王公貴人獨楚王英最先好之
 綱目不書遣使之天竺求佛書非闕漏也乃傳疑耳
 勲參攷衆書明帝實無此舉分註所載不見本紀特
 據西域及楚王英傳斷致成文非别有行事可證也
[006-15a]
 楚王傳云英少好游俠晚更喜佛老學為浮屠齋戒
 祭祀八年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
 黄縑白紈三十匹贖罪帝詔報還贖以助伊蒲塞桑
 門之盛饌助饌亦就楚英言耳/非如後世飯僧者比由此觀之即謂浮屠
 始于楚英可也至西域傳叙天竺始末至桓帝延熹
 以後乃云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
 羣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而黄金色
 于是遣使天竺問佛道法勲按既稱世傳又云或曰
[006-15b]
 其言恍惚無據范曄不入本紀盖亦疑其言之不足
 信也後世安得遽指為明帝之罪乎或云秦時沙門/室刺房至始皇
 以為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户以出是佛敎不自明帝/始也唐韓愈佛骨表亦但言明帝時始入中國未嘗
 直指明帝丘瓊山以明/帝為萬世罪人謬甚且明帝少能辨妖巫之賊詳/世
 祖建武/十九年長好崇師儒之禮二年臨辟雍行/大射養老禮其不惑于
 異端可知理欲不並立未有崇正敎而/復信異端者益見諸説之謬又况是月日
 食詔羣司極言無諱帝宣示百官深自引咎未嘗有
 一言及浮屠者然則西域所傳安知非夷人張大其
[006-16a]
 事以簧鼓後世如莊列諸書謂孔老同時且執禮于
 老氏顧可信哉按北齊韓賢傳云西域以白馬負佛/經送洛因立白馬寺當時或西域自
 投中國非必明/帝往求之也致堂管見入分註者十殆八九而此
 獨屏不録意固有在乃若感興二語雖指佛書初非
 為明帝發使明帝果有此舉綱目宜大書特書以著
 其罪惡有啓釁貽禍之事而不見諸册者哉勲故備
 論若此俟後之君子正焉是時帝崇尚儒學自皇太/子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
 臣子孫莫不受經又為外戚樊郭隂馬諸子立學南/宫號四姓小侯置五經師自期門羽林之士悉通孝
[006-16b]
 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若是而謂帝好佛求書吾/不信也况楚王英好浮屠卒以罪廢帝未嘗恕之使
 帝果與英同好慈悲不殺何難宥一英乃窮治連年/邪温公通鑑略去世傳或曰等字直稱帝聞西域有
 神綱目依文錄入亦未詳考魏收魏書則謂武帝遣/霍去病討匈奴獲休屠王金人以為大神列于甘泉
 宫不祭祀但燒香禮拜此佛道流通之漸張騫使大/夏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敎哀
 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經中國聞之未信了也獨以衣經傳法謂
 自明帝始所稱或曰直/指傅毅亦未可凴也
是月晦日食既詔羣司極言復以示百官
 此下漏北匈奴寇河西諸郡八字○按是年置度遼
[006-17a]
 營十五年遣都尉耿秉/竇固屯凉州皆所以備匈奴也十/六
 年遣祭彤竇固/等伐北匈奴當據漢書補冦河西等字以著其端
 明漢過不先而帝所以備之者非耀武喜功者比也
 綱目略之非是是年補書庶免十六年/書法兵端我始之誤
辛/未十四年故楚王英自殺
  發明英已廢矣而猶書爵盖前既/書其有罪所斷已明故也
 當作英至丹陽自殺○按罷免例云官已見者不復
 見惟無罪而賢者特書之雖已廢免亦曰故某官爵
[006-17b]
 某據英廢書有罪上年十一月書/有罪廢徙丹陽不可謂賢此復書
 爵與無罪而賢者無别故當改正惟書英至丹陽自/殺既得其實又與
 上文相承此/法之當也發明傅㑹綱目非是
壬/申十五年春二月帝東廵耕于下邳三月至魯詣孔子

  考異下文漏還宫與/太初三年同
  分註詣孔子宅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説經
 宅下當補祠之二字○按本紀云詣孔子宅祠仲尼
[006-18a]
 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再拜進爵而後坐分註删
 去祠仲尼及進爵等語非是還宫在夏四月當冠于
 立子恭等上原本書封皇子考異云皇字羡/當書立子恭等為王今從之考異知
 其漏而不考其實非也
封皇子六人為王
  考異皇字羡按尊立例註曰封立之命出自天子/不宜自謂其子為皇子只從文帝初例但云
  子某則此當書曰立/子恭等六人為王
 當作立子恭等為王六人字可省既云等不必/更計人數綱目
[006-18b]
 槩書六人不一著名非是
癸/酉十六年北匈奴大入雲中
  考異此誤不書冦與元朔/三年匈奴入代郡同
  分註北匈奴大入雲中雲中太守亷范拒之吏以/衆少欲移書旁郡求救范不許㑹日暮范令
  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爇火營中星列敵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范令軍士蓐食晨往赴之斬
  首數百級敵自相轔藉死者/千餘人由此不敢向雲中
  書法猾夏書冦此其書入何譏也曷為譏/之兵端自我始也故亷范破敵不書
 當作北匈奴冦雲中太守亷范拒却之書太守拒却/所以正彤等
[006-19a]
 之罪/也○據分註敵自是不敢向雲中亷范之功大矣
 固當特書以著其美若謂兵端我始則祭彤伐匈奴
 是年/春宜有譏辭不譏彼而譏此豈法之平乎譏則當/書擊不
 當書伐按本紀亦作冦惟亷范/傳作大入綱目據范傳非是况前此匈奴曽冦河
 西諸郡八/年特綱目失于編録非漢過也書法傅㑹綱
 目不可從如書法所云益信八/年不書冦誠為闕漏
甲/戌十七年冬十一月遣竇固等撃車師降之復置西域
都䕶戊巳校尉明年秋八/月帝崩
[006-19b]
  考異提要此句下有官字據後建初元年書/罷都䕶及戊巳校尉官則此當從提要
 都䕶校尉即官也提要不必從建初元年官字羡
丁/丑肅宗孝章皇帝建初二年燒當羌反秋八月遣將軍
馬防校尉耿恭擊之
 校當作都○按元年大書罷戊巳校尉官分註云詔拜
 恭騎都尉此當書都尉耿恭觀永元三年大書以/班超為騎都尉可見綱目仍作校尉誤
庚/辰五年春二月朔日食舉直言極諫
  分註詔所舉以巖穴/為先勿取浮華
[006-20a]
 舉上漏詔字○或曰詔者未定之辭不書詔謂已然
 也所以紀實也故下直書以直言士補外官是年/五月
 謂惟書以直言士補外官愈不可不書詔若曰方詔
 舉之而遽令補外抑何心哉所以深譏之也
壬/午七年九月帝如偃師遂至河内
 此條漏還宫二字當云遂至河内及鄴是月還宫
乙/酉元和二年冬南單于與北單于戰破之
  考異南上漏匈奴二字一/本北單于作北匈奴
[006-20b]
 北單于當作北匈奴南上非漏匈奴字考異不必從
丁/亥章和元年春三月䕶羌校尉傅育擊羌敗死
 敗死當作戰没○按漢紀作戰没當從漢書綱目誤
戊/子二年帝崩
  書法賀善贊曰章帝之篇綱目書詔十六為愛民/恤刑而發者十可謂仁厚之主矣而又垂意
  禮樂尊師重學其失者獨廢太子殺/梁竦二事耳所謂白璧之㣲瑕也
 肅宗之篇善政屢書固漢賢主然其失非特廢太子
 殺梁竦二事如下耿恭獄以直言士補外官庇曹褒
[006-21a]
 定漢禮不令有司平奏又無故改元從諛自誣皆帝
 之失也在他主或未為大過然春秋責備賢者賀善
 又以廢子殺竦為白璧㣲瑕則後之觀者必皆以為
 盡善非所以垂訓也况太子國本闗繫匪輕賀氏指
 為㣲瑕尤誤它如聽皇后譖殺四貴人竇憲奪公主/田園不能罪鄭宏以言竇憲収印綬死
 皆非/也
冬十月侍中竇憲殺都鄉侯暢太后以憲為車騎將軍
使北擊匈奴以贖罪
[006-21b]
  考證當加舅于侍中之上○謹按凡例曰凡親/戚貴重者書其屬以著與政之禍後倣此
 凡例書屬病人主也竇憲之横乃太后所為是時太/后臨朝
 非和帝之過故不書舅下書太后以則罪在太后明
 矣考證説泥
己/丑孝和皇帝永元元年九月以竇憲為大將軍
  考異按封拜例曰凡以親戚貴重者書其屬則此/當如王鳯等書舅竇憲據建寜二年書以董
  貴人兄子重為五官中郎將永興二年書封乳母/馬惠子初為列侯重以貴人兄子初以乳母之子
  尚書其屬則此條不/書舅傳録闕漏耳
[006-22a]
 書屬義見上考異泥例與考證同不可從○按竇憲
 伏誅出帝密謀詳永元四年/時帝年十四不復與聞太后是帝未
 嘗舅憲也綱目于憲為將軍一書自後斥稱姓名不
 曰大將軍憲者據霍光何進皆書大/將軍光大將軍進不與其為將軍
 也至伏誅復書大將軍竇憲明太后用人之失而憲
 為將軍非帝意也故不書舅與鳯等異者不以竇氏
 累和帝耳諸家見不逮此何與
癸/巳五年北單于畔遣兵追斬滅之
[006-22b]
  考異北上漏匈/奴二字
  分註竇憲既立於除鞬為北單于欲輔歸北庭㑹/憲誅而止於除鞬自畔還北詔討斬之破滅
  其/衆
鮮卑徙據北匈奴地
  分註鮮卑既據匈奴故地匈奴餘種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當與上合為一條書曰北單于畔歸匈奴遣兵追斬
 滅之鮮卑徙據其地○按單于滅而鮮卑據其地間
 無異事義當合書按鮮卑傳云永元中大將軍竇憲/擊破匈奴北單于逃去鮮卑因此
[006-23a]
 轉徙據其地固當合/書鮮卑屢冦自此始見匈奴雖滅鮮卑漸盛中國之
 憂未已也此履霜堅氷因事垂戒之義綱目分書非
 是○據分註明言自畔還北是單于之畔由歸北庭
 也故下書追若但言畔直書斬滅可矣何追之有故
 當補歸匈奴三字考異謂北上漏匈奴非也
甲/午六年北匈奴降者脇立屯屠何子逢侯叛走出塞遣
將軍鄧鴻等擊之不及鴻及杜崇等皆坐誅
  分註鴻坐逗留崇及朱徽坐失/胡和致胡反皆徴下獄死
[006-23b]
  書法于是皆下獄死/書誅正其罪也
 出塞二字羡○按上書走下書擊之不及則逺竄可
 知况鴻等既以逗留坐誅出塞二字尤冝削去書出/塞于
 遣將之先雖不逗留勢已無及故必去此二字/方可正鴻等之罪此亦大書與分註矛盾處
 盖既云出塞則逗留之罪宜從末減何以書誅書法
 徒以為正其罪不知如綱目所書未可以罪罪之也
丁/酉九年述唐冦隴西遣將軍劉尚討破之
  考異討當作擊與元鼎/六年討西羌同
[006-24a]
  考證討當/作擊
 迷唐不可與西羌同日語西羌之禍中國啓之迷唐
 屢降而復反迷唐迷吾之子迷吾于元和三年反張/紆擊斬之迷唐據大小榆谷以叛及鄧
 訓為校尉擊破之迷唐西徙訓卒復反/至是冦隴西明年詣闕貢獻庚子復反故得書討考
 異考證不必從
冬十月追尊梁貴人為恭懐皇太后葬西陵
  書法東漢書后葬矣不書地此其書地何志禮失/也于是妾母稱皇太后葬稱西陵非禮矣
 儒者嘗言天理人欲勲以為情與義而已矣以義制
[006-24b]
 情則事順而節安以情滅義則動乖而罪大和帝之
 追尊其母非私加之也為其無罪而枉殁也詳建初/八年殺
 梁竦/分註子為天子不克䝉福而先以誣死為其子者非
 稍有以異之不已恝乎故尊為皇太后人情之所不
 容己者然而卑父失經亂倫凟禮則罪且不可逭將
 若之何以義斷之與其使母受無益之虛名而令已
 有違禮之實罪曷若俾死者安應得之故號而令生
 者為無過之賢君乎又況無沗所生不在區區稱謂
[006-25a]
 間也書法徒譏其失禮而不明之以義非惟往者不
 服即後世人子不幸而當此亦何以自解邪
以吕盖為司徒司空奮罷以韓稜為司空
 司空上漏圏子異事連書不以圈隔非是
戊/戌十年南單于師子死單于長子之檀立
  考異南上漏匈/奴二字
 當作南匈奴單于師子死五年屯屠何死/書南匈奴單于考異謂南
 上漏匈奴非也
[006-25b]
庚/子十二年夏四月秭歸山崩
 當書夏四月象林蠻反郡兵擊降之見漢書/本紀
  補註蠻夷二千餘人冦掠百姓燔燒官寺/郡縣發兵討繫斬其渠帥餘衆乃降
 閏月秭歸山崩○按此象林入冦中國之始綱目不
 書非是况明年書貸象林種十四年書置象林將兵
 長史皆從此起不書其反亦何以見義哉秭歸之崩
 在是年夏閏月觀永和順帝/年號三年地震書閏四月則
 此亦當書閏法有不可畧者此類是也
[006-26a]
壬/寅十四年封鄭衆為鄛鄉侯
  考異按封拜例曰凡宦者除拜當書者皆加宦者/字此條分註宦者封侯自此始而不書宦者
  亦闕漏也或云前書以鄭衆為大長秋已加宦者/字然延熹二年封單超等為列侯以單超為車騎
  將軍再書宦者不厭辭繁况永平八年以鄭衆為/軍司馬乃使匈奴之鄭衆而非宦者之鄭衆此宜
  書宦者以别之矧/刑臣封侯之始乎
  考證當加宦者二字于鄭衆之上○謹按凡例曰/凡宦者封爵皆加宦者字註云如鄭衆之屬
  朱子特立此例/以著有功之禍
  發明鄭衆封侯何以不掲宦者/書之盖已見之于前矣
[006-26b]
 當從考異考證加宦者字發明傅㑹綱目非是
癸/卯十五年夏四月晦日食
雨水
 雨上漏秋字○按是年雨水屬秋帝紀云是秋/四州雨水綱目
 宜書秋雨水不書則疑于夏春秋雖無事猶書首時
 况有事而可不書乎
乙/巳元興元年冬十二月帝崩太子隆即位
  考證當作皇后迎子隆即位○謹按凡例曰繼世/曰太子某即位有故則隨事書之和帝太子
[006-27a]
  十數後生者養于民間帝崩鄧后迎立子隆為太/子即位和帝在位時固未嘗立也當隨事書之以
  著其實當作皇/后迎子隆即位
  分註初帝失皇子十數後生者輒隠祕養于民間/羣臣無知者及帝崩皇后乃收皇子于民間
  長子勝有痼疾少子隆生始/百餘日迎立以為太子即位
  書法惠帝之末書太子即位而不書立太子他人/子也于是太后收皇子於民間則其正統明
  矣不書立為太子何迎立於發喪之後也元孫嬰/則何以書王莽居攝嬰未嘗即位書立為皇太子
  所以正名也然則隆不書立與少/帝何别焉即位書名所以為異也
 當直書少子隆即位○按隆立不書迎為鄧后諱也
[006-27b]
 后舍勝立隆自后之私然春秋之義善多者為之諱
 其惡所以全之也至不可諱而後譏此殤安二帝同
 出后迎而或書或否之所以異也延平元年書太后/迎清河王子祐入
 即/位考證謂當隨事而書以著其實特綱目書太子之
 誤耳殤帝未嘗立為太子安得以太子書惟易以少
 子則殤帝之不當立與皇后之不當迎皆見矣如但
 以稱名為異則和帝嘗書立為太子章帝建初八年/書立子肇為皇
 太/子即位書肇章和二年書/太子肇即位又何别焉書法但知其與
[006-28a]
 少帝異而不知其與和帝同終是傅㑹綱目耳
丙/午孝殤皇帝延平元年封帝兄勝為平原王
  考異帝字羡按建武二年書封兄縯子章為太原/王十五年書追諡兄縯為齊武公竝不加帝
  字則此帝/字當削
 孝殤安得與世祖比據分註見即/位條生始百餘日安知
 勝之為兄而封之凡此皆太后所為故特書帝春秋
 之義立子以長前書少子即位此書封兄勝為平原
 王太后之私益著矣有兄不立而立其/弟彼此正互相發考異不察至
[006-28b]
 以世祖例孝殤謬甚
三月葬慎陵
  考證慎當作順○謹按漢書帝紀葬孝和皇帝于/慎陵章懐註云俗本作順者誤考之皇后紀
  和熹皇后合葬順陵而靈帝父孝仁皇稱慎陵世/之相去不逺豈應襲慎陵之號盖孝和實葬順陵
  而皇后紀可證也章懐因正文傳冩以順為/慎遂註為俗本之誤者非是當作順陵為正
 當從考證作順陵○按后紀既稱合葬不應順慎相
 反之甚觀易坤卦文言云履霜堅冰至盖言順也朱
 子本義謂當作慎古字順慎通用果爾則漢書帝紀
[006-29a]
 雖云葬孝和於慎陵安知非即順義章懐以為俗本
 之誤或未詳通用之説耳然孝仁既稱慎陵當書順
 以别之考證説可從
夏四月罷祀官不在祀典者
  考異提要禮/誤作祀
 當從提要作祀禮漢紀本/作祀典○按禮祭法云非此族也
 不在祀典盖祀者禮之一端禮有五祀/居其一禮者祀之統
 名稱祀典則非非禮可知稱禮典則與祀官不切考
[006-29b]
 異以提要為誤非是
秋七月詔實覈傷害除其田租
  分註詔曰間者水災害稼朝廷憂懼而郡國欲獲/虛譽遂多張墾田競增戸口掩匿盜賊貪苛
  慘毒延及平民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於人自今以後將糾其罰其各實覈所傷
  害為除/田租
 當作詔實覈傷害田除其租○按詔辭首稱害稼專
 責郡國多張墾田以賈虛譽則所書傷害者為田言
 也義當先書田後書租以明所傷害者除之其未傷
[006-30a]
 害者不槩除也如此方不失實覈之意如綱目所書
 傷害既無所指除租又似槩蠲何以見其義哉
葬康陵是年八/月帝崩
  考異謹按漢書殤帝葬康陵質帝紀叙康陵在恭/陵上而前漢平帝已名康陵或曰康本作庚
  庚與康字相似但少不同遂誤為康陵章懐注云/在慎陵塋中庚地今詳或人之説及章懐註語則
  當作庚陵姑録于下/以俟博學君子正焉
 當從考異作庚陵○按殤帝以上年十二月即位分
 註云生始百餘日至今年八月崩未週一嵗故諸臣
[006-30b]
 諡之曰殤禮七嵗以下為無服之殤未三月不為殤
 殤帝雖得為殤當與無服者等不應獨起陵墓况此
 條分註云方中祕藏及諸工作減什之九則章懐所
 稱慎陵塋中庚地當得其實盖前既有康陵後人不
 當復取而名之又况孝殤之未成君者乎考異説是
丁/未孝安皇帝永初元年冬十一月司空周章自殺
  考異按延平元年司空寵卒即書以尹勤為司空/此上書策免司空勤不書以周章為司空漏
  也/
[006-31a]
 按封拜例凡正統命官曰以某人為某註云自永初
 元年以後三公因事乃書則綱目不書以周章為司
 空例也非漏也據是年九月以冦賊雨水䇿免太尉
 司空三公之職輕矣綱目所以託始于此與必如考
 異所云則是時以張禹為太尉綱目不書考異亦不
 言何邪十二月以張敏為司空三/年以夏勤為司徒並不書
己/酉三年冬十一月南匈奴圍中郎將耿和于美稷遣
中郎將龎雄將兵討之
[006-31b]
  考異此當書擊誤作討與元鼎六年討西羌同據/四年書耿夔擊南匈奴破走之則此年傳誤
  耳/
  發明匈奴未有反書而此年書南匈奴反者已臣/于漢受其廩給則非其他所可比矣既書其
  反於前遂正其討於後書法/若此固非苟於尊中國也
 此條當以發明為正考異可删○按考異但知用兵
 外國者不當書討不知見臣與未服之國其逆順不
 同也耿䕫書擊乃紀其用兵之實執此以例龎雄非
 矣
[006-32a]
乙/夘元初二年夏四月立貴人閻氏為皇后
 此下當書六月地裂○按災異例云凡災異悉書是
 年六月洛陽新城地裂綱目不書非是况上年地坼
 地陷地震並見於一年之間春二月日南地坼六月/河東地陷冬十月地震
 綱目不厭辭繁此裂於立后之後尤不可闕唐髙宗
 水入寢殿説者以為武氏之應永徽五年三月髙宗/以太宗才人武氏為
 昭儀閏四月萬/年宫夜大水史稱后性妬忌後宫李氏生皇子保
 后鴆殺李氏則二郡之裂安知非為閻后而可不書
[006-32b]
 乎洛陽帝都也裂非/無故豈可不書固當補之
丙/辰三年度遼將軍鄧遵率南單于擊零昌破之
  考異南上漏匈奴/二字六年同
 按匈奴自光武時分南北部建武二/十五年南匈奴嘗稱單
 于内之也至永初三年單于反綱目始書南匈奴而
 不曰單于外之也四年南匈奴復降於是遇待如初
 故綱目自此復稱單于而不曰匈奴乃春秋與人為
 善不念舊惡之意考異以為漏非也六年不書匈奴
[006-33a]
 同
己/未六年夏四月大風雨雹○旱
 旱上漏五月二字○按帝紀是年旱在五月綱目上
 書大風雨雹下書旱而不月非是或曰不書月省文
 也勲謂方書大風雨雹而不書月以别之旱亦何自
 至哉月有不可省者此類是也它如延光二年癸/亥
 震本非十二月是年地震本紀五/行志並不書月四年地震本非十
 一月五行志是年地震在十月綱目上文既/書冬十月越雋山崩十一月三字亦羡綱目並
[006-33b]
 書月俱非當書不書不當書而書皆未詳考紀志耳/它如永初五年蝗在夏永寜元年楊震為
 司徒在冬十二月綱/目並繫秋後俱誤
秋七月鮮卑㓂馬城塞鄧遵率南單于擊破之
 塞字羡○按馬城縣名屬代郡順帝陽嘉二年書鮮
 卑冦馬城本紀作/冦代郡亦無塞字可删漢紀無塞字綱目/據鮮卑傳書耳郡
 國志代郡馬城亦/不言塞固當削去
辛/酉建光元年尊嫡母耿姬為甘陵大貴人
  考異嫡字羡按順帝追尊母李氏/質帝尊母匽氏並不加嫡字
[006-34a]
 綱目於耿姬書嫡所以别於孝徳后也孝后初為左
 氏元龜註/作左姬乃帝之生母而耿姬則孝皇之元妃也於
 生母曰孝徳后上書追尊清河孝王曰孝徳皇/皇妣曰孝徳后妣上皇字羡於嫡
 母曰甘陵孝徳/后陵大貴人厚所生而薄所尊發明刋本/誤刻
 書法/今正所謂直書於䇿其失自見者豈李匽二氏之比
 邪李匽之為母猶左氏之為后也李氏安帝宫人生/子保是為順帝匽
 氏蠡吾侯翼媵妾/生桓帝詳皇后紀本非嫡母安得以嫡加之今以李
 匽例耿姬是敝冠而苴之履名義安在哉况匽乃桓
[006-34b]
 母紀於質篇考異指為質帝所尊婦行而母稱之尤
 誤質帝母/陳夫人
十二月髙句驪王宫圍𤣥莵州郡討破之宫死
  考異此亦不當書討/與討西羌同
 按髙句始與鮮卑冦遼東太守蔡諷戰殁是年/三月今又
 圍𤣥莵猾夏已甚故得書討考異泥例不可從
壬/戌延光元年遼東都尉龎奮承偽詔斬𤣥菟太守姚光
徴抵罪
[006-35a]
  分註𤣥莵太守姚光幽州刺史馮煥數紏發姦惡/怨者詐作璽書譴責煥光賜以歐刀又下龎
  奮使速行刑奮即斬光収煥煥欲自殺其子緄疑/詔文有異止之煥乃上書自訟徴奮抵罪㑹煥病
  死獄中帝愍之賜煥/光錢十萬以子為郎
 當書遼東都尉龎奮殺𤣥莵太守姚光徴抵罪承偽
 詔三字宜刪○按璽書既詐不下他而下龎奮必怨
 者闚奮與光有郤故假手于奮以行其志發明謂奮/不審迂甚
 奮雖承詔其斬光之意可誅也况是時馮煥並在譴
 中奮必先斬光而後收煥煥因得上書自訟其迹尤
[006-35b]
 著例當直書殺太守雖不言承偽詔可也
癸/亥二年夏四月封王聖為野王君
  發明此乳母也何不掲而書/之盖已見之於前矣
 封下漏乳母二字○按前書乳母元年遣宦者及乳/母王聖女伯榮詣
 甘/陵明伯榮之為私此書乳母正王聖之不當君也義
 各有當何嫌於重况宦者封侯漢世故事綱自于單
 超猶再書宦者見桓帝延/熹二年乳母封君自安帝始可不
 特書以著其罪哉發明傅㑹綱目不可從
[006-36a]
乙/丑四年帝崩於葉
  分註帝崩於乘輿皇后與閻顯兄弟江京樊豐等/謀以濟隂王在内恐公卿立之乃偽云帝疾
  甚徙御臥車馳/歸四日至洛陽
 按漢書帝南廵幸宛不豫自宛幸葉崩於乘輿分註
 當補幸宛至葉等字南廵見/上大書方與大書相應今但云
 崩於乘輿安見其於葉邪辭有不可省者非冗也朱/子
 嘗言目欲詳/備而不繁冗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
[006-36b]
三司迎北鄉侯懿入即位
  考異以下漏舅字/與竇憲同
  考證當加兄於/閻顯之上
  書法綱目書尊皇后為皇太后多矣上必有書即/位者也於是北鄉未立則孰尊之自尊也名
  號正則可/以臨朝矣
 當從考證加兄字盖謂之舅則與先帝有屬戚之分
 不稱舅者絶之於國明后與兄自為授受耳考異謂
 與竇憲同非也○按無主自尊與僭號稱王者等何
[006-37a]
 正之有且女后臨朝非古也綱目所書皆譏辭安得
 正其名以成之勲意上書尊皇后下書迎北鄉侯入
 即位中曰以兄顯為車騎將軍深著閻顯上奉太后
 下媚新君國事皆在其手也顯忌樊豐耿寶等置之/死兄弟並處權要威福
 自由固知皆/顯所為也如書法所云是不待天子之立母后可
 以自帝非獨與例不合即下書遷后離宫以為罪辭
 者書法云遷太后者逆辭也惟漢閻后唐武后為罪/辭果爾則后之不可臨朝明矣一人之身自為矛
 盾豈可/為訓亦自矛盾矣不可從
[006-37b]
中黄門孫程等迎濟隂王保入即位誅閻顯等遷太后
於離宫封程等十九人為列侯
  考異當作封宦者孫程/等十九人為列侯
 當加故太子於濟隂王之上○按濟隂為太子凡五
 年永寜元年庚申夏立子保為皇太子至延光/三年甲子九月廢太子保為濟隂王凡五年徒以
 宵小之譖江京樊豐與閻后/讒太子帝怒廢之不獲正位是罪在人主
 非太子之過也今而迎立當書故太子濟隂王然後
 見保為安帝之子既廢復立而豐顯邪謀卒有所不
[006-38a]
 能遂亦見天理不可以人勝而隂險用事者徒自取
 敗而已初閻顯吏崔瑗以北鄉/侯立不以正知顯將敗或曰若是是予程等
 也勲謂程等雖不可過予然視之閻顯則有間矣今
 但書迎濟隂王而不曰故太子則與迎北鄉侯者何
 異而閻顯之誅太后之遷反若宦寺亂國之舉何以
 著其罪書法云遷太/后者罪辭也故書故太子者明濟隂當立也
 明其當立然後或遷或誅皆得其當此春秋雖以遂
 事責齊桓而召陵之績不可不叙也詳魯僖/公四年傳曰美
[006-38b]
 在夷狄則罪諸夏故予程等者所以媿大臣也曷過
 焉○程等封侯固當書宦者然上書中黄門孫程漢/制
 黄門皆以/閹人為之則程等之為宦官明矣上書中黄門下書/宦者辭亦近複故
 略/綱目書中黄門書官/之意而不曰宦者亦所以予程等
 也考異不必從
 
 
 綱目續麟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