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0 綱目續麟-明-張自勳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綱目續麟巻二
             宜春張自勲撰
資治通鑑綱目巻二
 起丙午盡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漢王四年
  考異提要丙午下有秦昭襄王五十/二年戊戌下無西楚霸王四年
 據巻一起盡戊寅下先書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此當
 從考異補秦昭襄王五十二年西楚不當與漢並稱
[002-1b]
 提要無西楚四年良是目錄亦書西楚而闕昭襄並
 非當據提要更定
丙秦昭襄王五十二楚考烈王八燕孝王三魏安釐王/午二十二趙孝成王十一韓桓惠王十八齊王建十年
○凡/七國
  考證謹按司馬光通鑑秦自是年繼周漢自髙祖/元年繼秦晉自泰始元年繼魏唐自武徳元
  年繼隋綱目則秦起於始皇帝并六國之後漢起/于滅楚之後晉起於平吳之後唐起于平羣盜之
  後是謂之正統古昔帝王之御天下也典禮命討/皆原于天尊卑有分内外有制立綱振紀人不敢
  紊是以六經不言正統統自正也周衰聖賢不作/綱淪法斁禮廢樂崩馴至强秦入冦王室七國均
[002-2a]
  敵不相統一後若南北朝五代争攘之事甚於七/國天下無主不得已而謂之無統大儒述作之義
  在於貴正統而賤無統故曰/是書後之君子必有取焉
  書法按通鑑自是歳揭秦紀而大書之葢周既亡/而以秦繼也周亡而秦繼之則綱目大書其
  年可矣此其與列國分註何天下未一也天下未/一秦亦列國耳必至於始皇二十六年秦并天下
  始以正統例大書之此綱目所以大/一統也故曰統正於下而人道定矣
 謂述作之義貴正統而賤無統可也謂秦晉隋均為
 正統則非也葢謂之正統以理論非以勢論也茍不
 顧其理徒以全有天下而稱之仍是以勢論而不以
[002-2b]
 理論不幾自矛盾乎故綱目於秦晉之始雖若可以救
 通鑑之失然與周漢例用大書亦非所以垂訓也考
 證既指彊秦為冦至與僣偽簒奪並數而於秦之繼
 周習而不察何與歐陽永叔謂秦當繼周蘇/子瞻以正統為虚名皆誤書法尤
 傅會綱目不可從按皇甫謐曰漢髙祖以秦昭王五
 十一年生此赧王入秦之年也周亡而代秦者生於
 豐沛天厭秦虐監觀四方惟聰明神武而不殺俾作
 民主此天之所以為天也據此則繼周者漢也秦焉
[002-3a]
 得與漢齒哉獨怪先儒已有正議而温公紫陽皆莫
 之省何也胡旦修漢書亦謂三代之後惟漢為正統
 論皆與鄙見合益信黜秦之義非妄
庚秦五十六楚十二燕四魏二十/戌六趙十五韓二十二齊十四年趙公子勝卒
  考異提要無趙公/子勝卒五字
 當從提要刪趙公子勝卒五字○按綱目不皆卒諸
 侯况大夫乎四子之中惟平原最劣赧王十七年趙/封勝為平原君
 既不知人又無以自固如定從之失毛生與見執於
[002-3b]
 秦而不克庇一本國之臣秦執勝以求魏齊齊怒自/殺事見赧王五十六年它
 如受上黨至覆軍殺將阬/卒四十萬皆平原誤之也皆其無益人國之大者以
 視信陵若碔砆之比美玉何卒之有丁巳書魏公/子無忌卒
壬秦莊襄王楚元楚十四燕六魏二/子十八趙十七韓二十四齊十六年秦滅東周遷其
君于陽人聚
  考異按昭襄王五十二年書遷西周公定宇陳氏/曰綱目書東西周之七而不書二周之分疑
  漏/
 二周之分在綱目之前二周分于考王威烈考王子/故綱目不書陳氏疑綱目漏
[002-4a]
 者非或謂分於/顯王二年亦誤而赧王徙都西周史不言其年故綱
 目無從執筆詳稽世表皆無明據史記索隱曰西周/葢武公之太子文
 公也武公卒而立為秦所遷而東周亦不知其名號/戰國䇿雖有周文君亦不知滅時定當何主葢周室
 衰㣲略無紀録故太史公雖考衆書/以卒其事然二國代系甚不分明勲按周自平王
 遷居洛邑是為東都平王以前號東都至敬/王以後及戰國為西周春秋子
 朝之亂所稱王城者是也見魯昭公/二十二年至考王封其弟
 于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名/揭桓公再傳而惠公代立乃
 封其少子于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名班居洛陽一/本作考王所分
[002-4b]
 是考王之外又有二周周且分而三矣周本紀云赧/王時東西周
 分治索隱曰赧㣲弱西周與東周分/王政理各居一都故曰東西周及赧王徙居西周
 又合為二秦昭王五十一年攻西周赧王卒周雖云
 亡其東西二周尚在也故五十二年周民東亡秦遷
 西周公于&KR1222音/憚狐之聚及是年秦滅東周遷其君于
 陽人聚然後周盡為秦而周絶不祀是二周之分在
 威烈之前而二周之滅在赧王之後人徒知赧王五
 十九年卒為周亡而不知周之亡實在秦莊襄王之
[002-5a]
 元年也雖不能定其分於何年滅於何主而東遷以
 後之分崩離析大畧可睹矣益信通鑑以秦繼周大
 書於昭襄之世者誠弗察也
甲秦三楚十六燕八魏三十趙/寅十九韓二十六齊十八年五月秦王薨子政立
  考異提要王下有楚字此亦/刋本闕漏與孝文王同
  分註政生十三年矣國事皆委于文信侯號仲父/○胡氏曰孝文莊襄二王之死葢皆不韋之
  所為/也
  書法秦王楚也秦自書薨以來未有不名者其不/名柱與楚何疑也何疑乎柱楚不韋欲政之
[002-5b]
  王久矣而二王之享國皆不永以是為可疑故異/其文異其文者異其事也然則趙王丹楚王悍亦
  不稱名何也六國/之事故多略之矣
 按秦未并天下猶列國也安得詳秦而略六國邪楚
 趙之君有名不書奚以别於衆侯之失名者如以不
 名柱楚為異其文何如大書其名不尤見二王之死
 之速為可異邪若曰孝文王元年秦王柱薨子楚立
 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三年秦王楚薨子政立是為始/皇帝秦之
 先世未有享國若斯之促者亦足以起問者見是非
[002-6a]
 矣安在不名之為異邪必以不名為異則提要書名
 又何説焉史法𫝊信春秋之卒諸侯未有有名而不
 書者春秋諸侯卒不名者九皆闕文/也左氏以為未同盟先儒非之當從提要補柱
 楚二字而趙丹楚悍悉從此例庶以𫝊信而别於失
 名者以為闕疑可耳若諱而不書則似有隱乎爾綱
 目何愛於不韋而為之隱邪書法傅會綱目不可從
 凡例君名但云無則闕之初無諱名示異之説信如/書法所云則趙丹楚悍宜悉書名然後有名不書者
 為可異耳今楚趙不名與秦正同/書法于秦獨以為異非傅會而何
[002-6b]
庚秦六楚二十二燕十四魏二/申趙四韓三十二齊二十四年楚趙魏韓衛合從以伐
秦至函谷皆敗走
  考異據前後例魏/當在趙韓上
 按綱目所書諸國先後當因紀傳舊文初無定例魏
 先韓趙一見於安王二年之伐楚再見於二十二二
 十四年之伐齊至顯王三十六年之擯秦慎靚王三
 年之伐秦則皆趙在韓魏之上自是或稱韓魏赧王/十七
 年伐/秦或稱趙魏四十二/年伐韓皆未嘗列魏於趙韓之上考
[002-7a]
 異獨以例繩綱目謂魏當在趙韓上果何據與
癸秦九楚二十五燕十七魏五/亥趙七韓王安元齊二十七年夏四月秦大寒民有
凍死者
  書法四月大寒異也至有凍死/者甚異矣故備書之綱
 民有凍死五字宜分註不必大書書大寒則凍死可
 知非凍死亦不得謂之大寒矣此相因互見之法書
 法分異與甚異作兩層非是
甲秦十楚幽王悍元燕十八魏/子六趙八韓二齊二十八年冬十月秦相國吕不韋
[002-7b]
以罪免出就國
  考異提要書曰秦吕不/韋以罪免相就國
 當從提要書吕不韋以罪免相蓋不韋於秦賊也非
 能相秦者前書以不韋為相國壬子莊襄/王元年自秦之誤
 惟書以罪免相若曰非有罪也秦猶相之耳所以譏
 用人之失也今正名其為秦相國雖以罪免猶未免
 輕絀大臣之嫌非所以待不韋也按訂補既駁秦政/非不韋子至論黄
 歇又謂不鑒文/信侯亦自矛盾
[002-8a]
齊趙入秦置酒
  書法于是通鑑不書綱目特書之何譏媚敵/也國幾亡矣所以自免者如是而已
 此條可刪○按秦自滅周韓首入朝魏且舉國以聽
 並見秦昭襄/王五十三年况置酒乎通鑑不書良是書法以為譏
 媚敵特傅會綱目耳
乙秦十一楚二燕十九魏七/丑趙九韓三齊二十九年趙伐燕取貍陽秦伐趙取
九城
  考異提要無趙伐燕/取貍陽六字
[002-8b]
 按趙世家是年趙攻燕取貍陽城兵未罷秦攻鄴拔
 之書法云西支不暇而暇北侵合書之所以為謀人
 者之戒也提要不書疑漏
戊秦十四楚五燕二十二魏/辰十趙三韓六齊三十二年韓遣使稱藩于秦
  分註初韓諸公子非善刑名法術之學見韓削弱/數以書干韓王王不能用至是王使納地效
  璽于秦請為藩臣非因説秦王曰大王誠聽臣説/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荆魏不臣
  齊燕不親則斬臣徇國以戒為王謀不/忠者王悦之未用李斯譖之下吏自殺
 當書韓遣公子非稱藩于秦○按非之於韓猶屈原
[002-9a]
 之子楚也原雖被放猶不忘君非一不用遂欲亡韓
 以帝秦逺慚屈子近媿魯連連聞新垣衍説趙帝秦/責之曰使秦肆然為帝
 連惟蹈東海而死/不忍為之民也罪可勝誅邪春秋時魯叔孫輒奔吳/吳將伐魯問於輒輒
 謂伐之必得志公山弗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讐/國云云足正韓非之謬他如樂毅奔趙不忍與伐燕
 之謀袁渙拘于吕布不肯作/罵劉之書益令韓非媿死綱目宜明著其名若曰
 非固韓之公子也而受命稱藩于秦庶幾君臣同責
 耳今沒而不書則公子非之罪隱矣豈以不辱命為
 嫌哉漢王二年書法云凡使稱名不辱命也勲按美/惡不嫌同詞此當與南唐遣陳覺同例不得以
[002-9b]
 伊婁謙姚/漢英比
已秦十五楚六燕二十三魏十/已一趙四韓六齊三十三年秦伐趙取狼孟畨吾遇
李牧而還
  書法伐國未有書遇而還者書/遇李牧而還予牧功也
 書遇李牧而還非徒予牧功也見秦本非無敵之師
 而諸國不知自强自取滅亡爾前書以李牧為大將
 秦師敗績丁/夘此書秦伐趙遇李牧而還後書殺其大
 將李牧壬/申秦滅趙癸/酉勝敗存亡豈不以人哉比事以
[002-10a]
 觀六國之罪著矣
燕太子丹自秦亡歸
  考異提要無/此八字
  分註初丹嘗質于趙與秦王善及秦王即/位丹質于秦秦王不禮丹怒亡歸
 書太子丹自秦亡歸著燕禍之始也秦之圖燕雖不
 自丹始而燕之見滅於秦則丹激成之也一朝之忿
 忘身及親丹之謂與提要不書非是
癸秦十九楚十燕二十七魏十五趙八/酉齊三十七年○是歳趙亡凡五國秦滅趙擄王遷
[002-10b]
秦王如邯鄲
  分註故與母家有/仇者皆殺之
秦軍屯中山以臨燕
  考異提要書曰秦滅趙虜王/遷秦王如邯鄲遂臨燕
 補註王翦盡取趙地欲攻燕秦王之邯鄲故與母/家有仇怨者皆殺之還從太原上郡歸太后
  薨王翦屯中/山以臨燕
 當書秦王翦滅趙擄王遷遂屯中山以臨燕刪秦王
 如邯鄲及秦軍七字綱目書此特為母報怨耳然是/時秦方滅六王并天下區區仇
[002-11a]
 家何足恤雖不書可也且本紀方言太后薨/綱目亦不書况如邯鄲乎此輕重之權衡也○按本
 紀始皇如邯鄲已從太原上郡歸屯中山者王翦也
 故綱目書秦軍而不曰遂臨燕葢事異辭殊不得而
 并書也如提要則臣事而君稱之可乎分註不載秦/王歸王翦屯
 中山遂以臨燕繫如邯/鄲後此編目者之過也况是時秦未并天下猶列國
 也其出其入亦不必詳勲故刪此七字直書遂屯中
 山以臨燕所謂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其貪得無
 饜之狀不尤儼然目中邪
[002-11b]
楚王薨弟郝立三月郝庶兄負芻殺之自立
  考異此據凡例亦當書楚王/悍薨葢刋本漏悍字
  考證殺當作弑○謹按春申君進李園妹為楚考/烈王后生太子悍立為幽王幽王本春申君
  子也鬻熊之祀隂絶十年而幽王死同母弟立是/為哀王此真考烈子在位三月庶兄負芻弑而代
  之或曰郝弟也負芻兄也孰可以弑加之乎曰不/然凡例曰列國弑君事義不同者隨事異文註曰
  如元魏馮后顯祖之事雖其主母亦不得免弑君/之名負芻親則庶兄分則臣下馮后殺子負芻殺
  弟一例也惡得/不謂之弑哉
  書法綱目之法君沒叔姪兄弟争/國非下犯上書殺而已矣
[002-12a]
 當書楚王悍薨弟郝立三月負芻弑之而自立庶兄
 二字可刪○按春秋譏逆祀謂升僖于閔之上也僖/本
 閔兄然繼閔而立則臣不可先/君猶子不可先父故謂之逆君子不以親親害尊
 尊引此以例郝與負芻之事則殺當作弑不待辯而
 明矣元順帝祭太廟至寜宗室問曰朕寜宗兄也當/拜否博士劉聞曰寜宗雖弟其為帝時陛下為
 之臣何可不拜皆以僖閔/為據益見綱目書殺之誤○書楚王薨弟郝立於是
 三月矣而負芻殺之非弑而何嗣君繼世雖踰年然
 後改元而定位實在初喪惡有立巳三月世家作/二月餘
[002-12b]
 比之叔姪兄弟争國之例哉不書庶兄絶不為親也
 當其殺郝已無兄弟之誼寜/得復書其屬邪刪之為是彷彿春秋去族之義如/衛
 州吁齊無知/皆不書公子書法傅會綱目不可從
甲秦二十楚王負芻元燕二十八魏王假元齊三/戌十八年○代王嘉元年○舊國五新國一凡六燕太
子丹使盜劫秦王不克秦遂擊破燕代兵進圍薊
  考異提要書曰秦/遂進兵圍薊
 當從綱目書擊破燕代兵○按上書趙公子嘉自立
 為代王與燕合兵軍上谷上年/癸酉是助燕者代也不書
[002-13a]
 擊破燕代兵則下書秦拔薊明/年無張本况後五年書
 秦滅燕擄王喜還滅代擄王嘉尤燕代相為存亡之
 始終也提要稍畧
丙秦二十二楚三燕三十魏三齊四/子十代三年○是歳魏亡凡五國秦王賁伐魏引河
溝以灌城魏王假降殺之遂滅魏
  考異提要書曰秦王賁/滅魏王假降殺之
  書法伐未有書方畧者書/引灌何始開河隙也
 當從提要書秦王賁滅魏王假降殺之此滅魏也伐
[002-13b]
 不足言矣引河灌城句宜刪○或曰齊滅宋何以書
 伐曰以著宋罪然則魏無罪乎曰魏雖有罪至是已
 無可為惟滅而已矣引河灌城雖不書可也書法以
 為始開河隙不知滅國之罪大於開河法有以重該
 輕者未聞因輕釋重者書引河灌城似秦之善攻非
 魏不克自强反以寛魏之罪夫秦之滅魏與魏之見
 滅皆匪朝夕即不引河灌城魏寜能復存邪惟先書
 滅後書降書殺則知秦志在滅魏故雖降而不免於
[002-14a]
 殺既以甚秦又可為不死社稷之戒若先書殺後書
 滅是魏之滅由假之殺特一時紀事之文非所語於
 誅意之法也
楚人大敗秦軍李信奔還秦王翦代之
  考異提要秦下/有使字
  分註秦欲取荆問兵數于李信信曰不過二十萬/問王翦翦曰非六十萬不可王以翦為怯乃
  使信信伐楚時翦謝病歸頻陽及信敗犇還王怒/自至頻陽謝王翦彊起之翦曰老臣罷病悖亂大
  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不可於是/翦將六十萬人伐楚王自送至霸上
[002-14b]
 據分註當作秦遣王翦代之葢翦之代信非翦意也
 特王彊之行耳綱目不書遣非惟無以見翦强起之
 故而不由王命翦亦惡得而代之字有不可畧者此
 類是也甘茂固請勿伐而不書使王翦非六十萬不/可而書遣皆所謂誅意之效也提要彼此並
 稱特未明/此義耳
已秦二十五燕三十三齊四十三/夘代六年○是年燕代亡凡二國五月天下大酺
  考異提要無/此六字
  書法不書秦何秦已滅/五國矣故書天下
[002-15a]
 秦雖滅五國齊猶在也安得亟以天下歸秦提要不
 書良是無已或仍書秦而刪天下二字若曰夏五月
 秦大酺以明秦之得意而已滅五國而書大酺著秦/之驕恣所由始也亦謹
 㣲之/意書法傅會綱目非是
庚/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歳首當分註秦二十六齊四十四年是歳齊亡秦并
 天下是為始皇帝後凡歳首但註秦帝某年于甲子
 下不宜大書按六國表齊有四十四年而滅齊則書/于秦二十七年今大書秦二十六年而
[002-15b]
 于齊之四十四年不書是齊未滅/而先滅秦未帝而先帝皆非也○按秦周臣也秦/之
 先非子善息焉周孝王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續嬴氏祀號曰嬴秦以臣簒君而得為
 正統是徒唘姦雄僭竊之心而天理民彝不復存於
 後世豈春秋垂訓之意哉惟黜為閏位不使上承姬
 緒庶天下曉然知彊不敵義勢難滅理而明道者終
 不為功利所奪也不亦善乎紫陽知帝蜀而不知閏
 秦何其明於彼而闇於此也况齊滅于建之四十四
 年當秦之二十六年是秦二十六年之初齊猶在也
[002-16a]
 今於滅齊之上先書秦始皇帝是秦未更號之先更/號
 皇帝在是/年三月吾已皇帝秦矣此魯連所以斥新垣衍也
 秦圍趙新垣衍欲令趙尊秦為帝仲連責而歸之曰/使秦肆然為帝連有蹈東海而死耳衍乃不敢復言
 帝/秦朱子獨不聞與按朱子云有始不得正統而後方/得者是正統之始如秦初猶未得
 正統及始皇并天下方得正統愚謂統之正否當從/始事而分始正者終亦正故周漢不以赧獻而貶帝
 其始不正後安得為正統必以秦并天下為正統則/蜀漢偏安何復以正統予之愚非敢背朱特推帝蜀
 之意而知秦終不可為正/也後之君子宜有取焉
王賁襲齊王建降遂滅齊
[002-16b]
  考異提要書曰王賁/滅齊王建降
  書法四國皆書擊伐此其書襲何/齊不備也后勝之罪大矣
 當書秦王賁襲齊滅之王建降○書襲著秦詭也書
 滅之罪秦暴也書降罪建也若先書降後書滅是罪
 専在建而秦滅國之罪減矣綱目治秦猶春秋治楚
 凡書滅國雖在已不能無罪然惡秦之意居多書法
 獨以書襲為齊罪不知秦之襲齊非自今始凡四十
 餘年見分註一/本作十五不被兵者皆襲齊之日也于榖山以/為君王后
[002-17a]
 之力/非是齊罪易見而秦詭難知故勲寜末齊以著秦罪
王初并天下更號皇帝
 王上宜加秦字明年仍書秦帝惟事有相連者不復
 書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銷兵器一法度徙豪桀于咸陽
 當書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更名民曰黔首徙其豪富
 于咸陽銷兵器一法度六字可刪○按秦紀分郡下
 有更名民曰黔首六字宜大書不載分/註尤謬民為黔首自
[002-17b]
 秦始不書則後云使黔首自實田三十/一年安所據邪豪
 桀本紀作豪富當從本紀葢秦所以徙之者為其富
 也書徙豪富方見秦之私曰豪桀/安知非選賢自近可并譏邪始皇方自謂功過
 五帝徳邁三皇安有所謂豪桀哉綱目疑誤
辛/巳二十七年
 當分註曰秦帝政二十七年以後但書秦某年如吕/后例
 至易世復書某帝某年
帝巡隴西北地至雞頭山過回中
[002-18a]
  書法凡巡逰譏也書巡始此綱目書巡二十九始/皇居五焉漢武帝居七焉皆奢慾之主也
 按書巡雖譏然始皇不可與漢武比武帝正而始皇
 非正也方氏云非正統行幸非關得失不書見釋/統
 此條宜刪以無關得失也如浮海求僊及張/良狙擊不可不書始皇之
 可譏者衆矣獨巡逰哉譏不勝譏則略之所以殊於
 正統也綱目大書悉紀非是
壬/午二十八年帝東巡上鄒嶧山立石頌功業封泰山立
石下禪梁父遂登琅邪立石遣徐市入海求神僊渡淮
[002-18b]
浮江至南郡而還
  考異提要書曰帝東巡立石鄒嶧山封泰山/禪梁父遂逰海上求神僊南渡江乃還
  書法凡巡譏也書遂譏忘返也于是史曰上鄒嶧/山立石頌徳綱目書頌功業史曰上自山陽
  至巔立石頌德綱目止書/立石再不書徳削之也
 此條當以提要所書為正綱目三書立石贅甚書法
 云再不書徳削之也勲謂以業易徳為削其徳三十/七年
 仍書頌/徳何也則去徳書業將遂以為功乎始皇萬世罪首
 與其削徳為業以示貶何如并削之為愈邪至入海
[002-19a]
 求仙雖出於徐市上書亦始皇好僊有以致之耳且
 市一方士曷足録哉
癸/未二十九年帝東逰至陽武韓人張良狙擊誤中副車
令天下大索十日不得遂登之罘刻石而還
  分註初韓人張良五世相韓及韓亡良散千金之/産弟死不𦵏欲為韓報仇始皇東逰至陽武
  博浪沙中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誤中/副車始皇驚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
 當云帝東逰至陽武韓人張良擊之弗克遂登之罘
 質實云/山名山刻石而還○稱綱目者綱舉其義目詳其
[002-19b]
 事博浪一椎開亡秦之端宜予良而罪帝况良雖佐漢
 其始終為韓舉動可謂光明矣曰狙擊曰誤中不亦
 詭且疎邪勲故易其文如此○書擊之賤帝也不曰
 狙擊誤中為良諱也沙中狙擊終是少年舉動南軒/謂急于復讎初非輕舉未免傅
 會/大索十日不得自應於分註見之必如舊文則僅
 存大書足矣何有於分註邪
丁/亥三十三年彗星見
  書法記異也自是國無他變間三歳而始皇死天/下亂是故秦之將興也彗見之其將亂也彗
[002-20a]
  復見之葢以/彗始終焉
 謂秦以彗始終特據綱目所書耳秦之先世未嘗無
 彗自周顯王八年一書外秦昭王四年彗十年復彗
 至始皇或間歳一見或一歳再見始皇七年彗九年/彗再見十三年又
 彗/安見其始終于彗邪但綱目書彗止於昭四年至
 是而後復書劉氏遂為此説是以書法之詳略為天
 變之疎宻豈定論哉或曰彗雖見無所關繫故略之
 勲按周赧王十年十二年亦無他變綱目兩書彗况
[002-20b]
 始皇九年嫪毐依海切諸/本作毒誤為亂秦遷母于雍一時諫
 而死者至二十七人視赧王間歳何如而綱目不書
 又何説焉
庚/寅三十六年隕石東郡
  分註有隕石于東郡或刻之曰始皇死而地分/使御史逐問莫服盡誅石旁居人燔其石
 當作有石隕于東郡○按春秋傳云有者不常有也
 石隕東郡而曰始皇死而地分則非常也稱有石所
 以異之也如舊文特星隕常辭而石刻之意隱矣綱
[002-21a]
 目書此為石刻書也非専為星隕也
辛/夘三十七年冬十月帝東巡至雲夢祀虞舜上會稽祭
大禹立石頌徳秋七月至沙丘崩丞相李斯宦者趙髙
矯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殺扶蘇蒙恬還至咸陽胡
亥襲位九月𦵏驪山蔡沈書傳作酈山/註音驪與綱目異
  考異提要無立石頌徳矯遺/詔七字扶蘇下有及字
 當云帝東巡至雲夢上會稽立石秋七月崩于沙丘
 丞相李斯宦者趙髙立少子胡亥為帝殺其兄扶蘇
[002-21b]
 及將軍蒙恬九月𦵏始皇帝于驪山後凡書𦵏/者倣此○按
 虞舜大禹非始皇所得祀者在舜禹亦自不享其祭
 左傳云周公其不享魯祭矣/周公享義魯無義可以類推特具文而已雖不書可
 也且帝志在巡幸因而祀之初非從舜禹起見者安
 得累書不絶邪據二十八年綱目三書立石提要止
 于首句載立石二字則此亦當從提要但書立石不
 必更言頌徳况書法謂綱目再不書徳削之也此又
 何以特書邪提要無矯遺詔三字良是葢胡亥之立
[002-22a]
 直斯髙所為本無遺詔本紀云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何矯之有
 至蒙恬書及尤不可略葢恬所以見殺徒以與太子
 親信耳温公稱恬為守死不貳則恬雖不仁猶秦之
 忠臣也分註恬曰吾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敎也
 吞藥/自殺春秋之義大臣無罪而死於其主者皆書及而
 存其官今以斯髙之甚有罪而殺無罪亦當為恬存
 其官而書及乃若嗣子稱太子君在之文也君沒則
 所立者即為帝何太子之可言哉且𦵏者後人之所
[002-22b]
 為也春秋書𦵏外則曰𦵏某侯内則曰𦵏我君某公
 未有不書諡號但言𦵏某地者綱目自帝東巡直書
 至𦵏驪山而中列胡亥襲位略無異文則𦵏者與受
 𦵏者皆安所别邪當以鄙書為正○其削舜禹之祭
 何不予秦之祀舜禹也秦反其道而竊其位故不/予凡例以為得禮尤誤
 紀其荒逰之迹而已書崩於沙丘何志其地以實之
 見秦築阿房方不示人以處見三十五年分註所/行幸有言其處者死
 謂莫能測矣及其死也乃于沙丘孰不知之又何有
[002-23a]
 於阿房邪所以深譏之為世戒也史本言斯髙殺扶
 蘇蒙恬而歸獄於胡亥何書斯髙立胡亥則知扶蘇
 蒙恬之死斯髙之所為也而胡亥與聞乎故不為討
 賊則是胡亥殺之而已矣分註髙與胡亥謀詐以始/皇命誅扶蘇立亥為太子
 胡亥/然之况斯髙所以殺二子者為立胡亥也亦猶趙穿
 弑君而書趙盾見春秋魯/宣公二年楚棄疾弑君而書楚公子
 比見魯昭公/十三年皆所謂誅意之效也
壬/辰二世皇帝元年楚隱王陳勝元趙王武臣元齊王田/儋元燕王韓廣元魏王咎元年○是
[002-23b]
嵗建國/凡五
 二世皇帝元年六字亦當分註曰秦二世帝胡亥元
 年與楚趙並列訂補謂楚魏不當/列年紀元非是但以圏隔總結是
 歳舊大國一新小國五凡六國○或謂秦并天下陳
 勝韓廣皆臣也今一旦與之並列不大甚與勲曰不
 然黍離周天子之風也而與衛鄭並列又何過焉况
 平王尤八百祀之冡嗣而始皇則十一載之簒賊也
 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三十/七年崩僭帝位凡十一年所貴乎正統者為能以
[002-24a]
 正治不正耳如湯放桀武/王伐紂是也豈徒以土宇之廣狹郡國
 之分合論哉秦始終皆不正始謂簒周終/謂毒天下安得以正
 統予之然則與楚趙並列非甚也特以正治不正耳
 不然强致暴失如秦而可續姬氏積功累仁之統則
 後之莽操又何誅焉且彼偏安一隅者寜復得為正
 統邪但以蜀漢對看正統/之義自明不必别證朱子知黜魏帝蜀而復以
 秦繼周亦可謂自相矛盾矣秦簒周猶魏簒漢但分/合不同耳况漢之得國
 尤非周比以魏簒漢而僭魏/以秦簒周顧可為正統乎
[002-24b]
春帝東行到碣石並海南至會稽而還
 此與始皇巡隴西北地同可刪
秋七月楚人陳勝吳廣起兵于蘄勝自立為楚王以廣
為假王擊滎陽
楚遣諸將徇趙魏以周文為將軍將兵伐秦至戲秦遣
少府章邯拒之楚軍敗走
  書法勝廣耳得書起兵何惡秦也天下皆秦矣何/以書楚人不予秦之滅六國也故起兵者各
  紀其舊國書舊國則起兵為義師矣然則此秦編/也書入冦可矣書伐秦何夷秦于楚也自是秦有
[002-25a]
  事必書秦則與列國無異矣夷秦于列國而大書/其紀年何也世統也是故綱目之紀年也茍正統
  雖夷秦於列國而不得不大書非正統則孝惠子/雖書少帝而不得以大書故曰統正于下而人道
  定/矣
 夷秦於列國是也大書其紀年則非也書法知書起
 兵為義師為惡秦而又拘於世統以為不得不大書
 夫使秦誠正統也雖終秦之世大書可也如周赧漢/獻是也
 秦本非正統而欲以正統待之按漢三年日食書法/云秦閏位不足以當
 天則秦宜分註甚明此/又指為正統亦自矛盾是莽操可與湯武並稱何以
[002-25b]
 服萬世之心哉
癸/巳二年楚懷王心元趙王歇元齊王田市元燕王韓廣/二魏王豹元韓王成元年○是歳楚王勝趙王
武臣齊王儋魏王咎皆/亡舊國一新國五凡六
 當去大書二年三年/倣此分註曰秦二燕下王韓廣三字
 羨據三年歳首諸國但云某年不再書姓名可見○
 按赧王五十九年周雖亡綱目仍大書其年者為正
 統在周故稱王不稱周綱目書王命/諸侯討之秦自二世元年
 楚趙並起綱目特書伐秦已夷秦于列國而歳首猶
[002-26a]
 大書二年是明以周予秦而又不以周待諸國不亦
 自矛盾乎赧王五十九年綱目書秦入冦今大書二/年則楚趙宜書入冦而書伐秦是自矛盾
 也/合從分註秦二庶後先一例矣
十一月章邯追敗楚軍於澠池周文走死
 當書秦章邯追敗楚軍于澠池殺其將周文○按是
 時人思自反為秦者獨邯耳按本紀陳涉所遣周章/軍至戲兵數十萬二世
 大驚邯請赦驪山徒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邯將擊破周章軍遂殺章其後涉與頃梁魏咎等
 皆為邯所殺邯/復渡河擊趙繫之於秦罪其不知反也下書章邯/擊魏章邯
[002-26b]
 破楚章邯圍/趙並加秦字至三年以軍降楚則直稱章邯而去秦
 字所以誘反正也綱目于邯始終不書秦則邯助秦
 長惡之罪隱矣非是○按凡例云盜賊曰死綱目於
 勝廣書起兵書伐秦則非盗賊明矣綱目書死據太/史公月表彼但
 紀其實此當異其/文以褒貶存也故書殺其將以甚邯罪而不書走
 死下書吳廣齊儋魏市/項梁等並當作殁所以殊於盗賊也葢走者賤
 辭綱目始予以義而卒賤之不幾以成敗論人乎
秦益遣兵擊楚臘月楚莊賈弑其君勝以降于秦吕臣
[002-27a]
討賈殺之復以陳為楚
  考異殺當/作誅
  分註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楚柱/國房君殺之又進擊張賀賀死臘月楚王至
  下城父其御莊賈殺之以降勝故涓人吕臣為蒼/頭軍起攻陳殺賈復以陳為楚𦵏勝于碭諡曰隱
  王/
 當從考異作誅○按既正莊賈為弑君之賊例當書
 誅以正其罪况吕臣復以陳為楚而無自取之心尤
 始終為義者可不書誅以予之乎
[002-27b]
秦下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吏去疾自殺腰斬斯
夷三族以趙髙為中丞相
  考異謹按封拜例曰凡宦者除拜當書者皆加宦/者字據此宦者初拜相當書宦者或云始皇
  三十七年已書宦者趙髙但漢延熹二年兩/書宦者單超不嫌重複此不書宦者偶漏耳
  分註二世數誚讓左丞相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斯恐懼重爵禄乃阿二世行督責術
  秦民益駭懼思亂郎中令趙髙恃恩専恣多以私/怨殺人恐大臣言之乃説二世深拱禁中二世乃
  不坐朝廷事皆決于髙李斯以為言髙乃見斯曰/闗東羣盜多今上益𤼵繇治阿房宫臣欲諌為位
  賤此真君侯事何不諌斯曰上居深宫欲見無閒/髙曰請俟上閒語君于是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
[002-28a]
  前使人告斯可奏事斯至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髙因曰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為帝而丞相
  貴不益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其長男由守三/川楚盜皆其傍縣子以故公行過三川文書相往
  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二世乃使人按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斯聞之乃上書言髙罪又與右丞相
  馮去疾將軍馮劫進諫請止阿房宫作者減四邊/戍轉二世曰君不能禁盜又欲罷先帝所為是上
  無以報先帝次不能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吏/按罪去疾劫自殺斯自負其辯無反心乃就獄二
  世屬髙治之遂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夷三族
 據分註當書秦殺左丞相李斯夷三族及右丞相馮
 去疾以宦者趙髙為中丞相下吏自殺腰斬等字可
[002-28b]
 刪○按殺斯者髙之志也去疾特因而及之耳觀二
 世始讓李斯居三公位何以令盗如此末又曰不能
 禁盜何以在位意皆在斯而不及去疾去疾不與斯並
 諌未必有殺身之禍斯雖不與去疾諌亦終必亡而已
 矣斯之殺不在諌止阿房作者而在上書/言髙罪故當以斯及馮亦誅意之法也故去疾止
 自殺而斯必夷三族其輕重自見綱目連書之又先
 去疾而後李斯皆非春秋㣲顯闡幽之意當以勲説
 為正○或曰斯阿二世行督責使民駭懼思亂不能
[002-29a]
 無罪曷為書殺而不去其官曰甚髙也髙欲専權故
 去左右而獨相之上書殺左右丞相下曰以趙髙為
 中丞相則知馮李之死皆趙髙所為也斯雖有罪而
 殺之不以其罪則是殺丞相而已矣不去其官非予
 斯也所以甚殺之者也○宦者拜相自髙始當從考
 異補宦者二字若謂三十七年已書宦者則李斯亦
 曾書丞相此何以復書丞相李斯邪即李斯可證何/必逺引單超
 葢前書宦者趙髙正名也此書以宦者趙髙謹始也
[002-29b]
 義各有當無嫌於重
章邯擊破楚軍于定陶項梁死
 死當作卒○按前書項梁起兵于吳上年大書楚人/項梁起兵于吳
 予義也凡例兵以義/起者曰起兵今以死書與王舜揚雄無異豈
 所以待梁乎且始予以義而卒賊之凡例簒賊之臣/書死註云王舜
 揚雄/之類不特於義未安尤自相矛盾矣故當改正
章邯擊趙圍趙王于鉅鹿楚以宋義為上將軍救之
  分註章邯以楚地兵不足憂乃北擊趙破邯鄲張/耳以趙王走鉅鹿王離圍之趙數請救扵楚
[002-30a]
  楚王聞宋義先䇿武信君必敗召與計事大悦之/因以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増為末將以救趙
  義號卿子冠軍/諸别將皆屬焉
 章上宜補秦字救之下當書次于安陽以為下殺義
 之本
甲/午三年楚二趙二齊二燕/三魏二韓二年冬十一月楚次將項籍矯殺
宋義而代之大破秦軍擄其將王離
  分註宋義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秦圍/趙急宜疾引兵渡河義不聽遣其子襄相齊
  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羽曰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
[002-30b]
  之臣也即其帳中斬之出曰宋義與齊謀反王隂/令籍誅之諸將莫敢枝梧共立羽為假上將軍遣
  使報命於王王因/以羽為上將軍
 上書以宋義為上將軍此但書殺宋義何鉅鹿危在
 旦夕而義留安陽不進豈救災恤患之道哉不書官
 所以罪義也春秋之法救而書次其次為貶義至安
 陽留四十六日是亦次也惟先書次于安陽則籍矯
 殺不為無因而宋義以怠取禍罪亦著矣
章邯以軍降楚
[002-31a]
  書法凡降譏也以軍降甚譏之也/以軍降則非力屈而降也
 降當作歸○按邯之降雖非力屈然為秦而敗諸國
 之兵非也棄秦而歸諸國正也今書以軍降為甚譏
 則是邯宜為秦而楚為納叛前此惡秦而義諸國者
 又安在邪惟書歸楚而邯不繫秦如此方後先一/例不至矛盾
 曰邯自是非秦將矣予其歸以勸來者庶使助虐者
 知所反耳書法傅會綱目非是
八月沛公入武關趙髙弑帝於望夷宫立子嬰為王九
[002-31b]
月子嬰討殺髙夷三族
  考異討殺髙當作討髙誅之按罷/免例討某誅之註趙髙之類
  考證殺當作誅○謹按凡例曰凡誅叛逆或大罪/曰討某誅之註云秦趙髙漢韓王信諸吕子
  𢎞七國之類夫趙髙亡秦其罪浮於韓王信諸吕/子𢎞七國之叛漢也如韓王信諸吕子𢎞七國皆
  已曰誅於趙髙誤/書曰殺今當正之
  分註八月沛公攻屠武闗髙前數言關東盜無能/為至是二世使責讓髙髙懼乃與其壻咸陽
  令閻樂謀詐為有大賊召吏發卒使樂將之至望/夷宫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皆惶擾不鬬
  樂麾其兵進二世自殺趙髙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立宜為王如故便乃立子
[002-32a]
  嬰為秦王以黔首𦵏二世苑中九月髙令子嬰朝/見受璽子嬰稱疾不行髙自往請子嬰遂刺殺髙
  三族其/家以徇
 當直書子嬰誅髙夷三族討字可删○按子嬰雖能
 殺髙特隂紿以刺之非能正名其罪而加討也法當
 書誅以正髙罪而削不稱討又以明其不成討也此/亦
 推春秋之義以明書法宜若此在子嬰幸/能誅髙非必以正名責之讀者宜得其意考異考證
 但知凡例宜遵不知例亦有不可拘者在學者因事
 立義可耳○髙令子嬰朝見受璽此欲以圖嬰也使
[002-32b]
 嬰不先發將復為二世矣要之天下已去髙猶欲弑
 主以自為計小人貪富貴而忘身家若此適以見其
 愚而已又奚責哉
乙楚義帝心元西楚霸王項籍元漢王劉邦元韓三年/未○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豹河南
王申陽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
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元年○是歳秦亡新/舊大國三小國十七為二十國而韓塞翟遼東膠東齊
濟北七國皆亡○又韓王鄭/昌齊王田榮元年定十五國春正月項籍尊楚懷王為
義帝
[002-33a]
二月項籍自立為西楚霸王
 此與上文當合爲一條二月項籍四字宜刪○按秦
 楚月表籍為楚王在是年正月至分王諸將則在二
 月本紀亦云項王欲自王三字宜入分註/今不録非是先王諸將
 相則王諸將相者皆為自王地也故本紀書項王自
 立為西楚霸王雖繫於分王諸將之後綱目必先書
 項王而後及分王者誅其意也然籍欲自王豈惟在
 諸將之先即尊懷王為義帝亦其後者耳但臣不可
[002-33b]
 先君今當去二月項籍四字直書自立為西楚霸王
 於義帝之下則籍名為尊懷王實欲自王其意已灼
 然見於書法之間矣若曰非欲自王懷王亦未必遽
 為帝耳所謂㣲而顯也綱目特置一位又間以二月
 則籍欲自王之意隱矣當從月表連書正月之下而
 移二月冠於立沛公之上下書立沛/公為漢王明籍急於自王
 而緩於王諸將也
丙西楚二年漢二年○是歳楚常山河南韓殷雍魏七/申國皆亡凡二大國及代九江衡山臨江燕齊六小國
[002-34a]
為八國又趙王歇後元代王陳餘韓王信/皆元年而齊王假王廣代立定十二國漢王率五諸
侯兵伐楚入彭城項籍還破漢軍以漢太公吕后歸
  分註王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髙會/羽聞之自以精兵三萬還擊破漢軍
  發明漢王誠有為君討賊之心則宜痛心疾首縞/素為資期於罪人斯得而後已今始入彭城
  籍尚逋誅遽乃飲酒髙會謂之何哉故書伐書入/而不書討則漢之名義索然已盡然後籍得以還
  破漢軍而太公吕后皆/為所擄豈不深可惜與
 謂漢不當飲酒髙會可也謂因飲酒髙會書伐不書
 討非也按上已書告諸侯討項籍故下止書伐蒙上
[002-34b]
 文也發明以此為名義索然非綱目之意且還破漢軍
 自是楚師之强豈因名義已盡而後出此哉殊覺畫
 足
丁西楚三年漢三年○是歳趙代九江三國亡/酉二大國并衡山臨江燕齊韓五小國凡七國漢王遣
酈食其説齊下之
  分註酈食其説漢王曰今燕趙已定惟齊未下諸/田宗彊近楚多詐雖遣數萬之師未可以歳
  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説齊王使為東藩王曰善/酈生乃説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曰不知也
  請問之生曰歸漢王曰何也生曰漢王先入咸陽/収天下兵以責義帝之處立諸侯之後與天下同
[002-35a]
  其利天下賢才樂為之用項王有倍約之名有殺/義帝之負記人之罪忘人之功賢才怨之莫為之
  用故天下之事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今又已據/敖倉塞成臯守白馬距蜚狐天下後服者先亡矣
  齊王納之遂與漢平而罷守備日與生縱酒為樂/韓信欲東兵聞之而止蒯徹説曰將軍受詔擊齊
  而漢獨發間使下之寜有詔止將軍乎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以數萬衆
  歳餘乃下趙五十城耳為將數歳/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信遂渡河
戊西楚四年/戌漢四年冬十月漢韓信襲破齊齊王烹酈食其走
髙宻
 綱目此條無分註勲意當截上文韓信欲東以下一
[002-35b]
 段為此條分註方得其詳且史記于渡河下尚有二
 十餘字正齊王烹酈生走髙宻之實綱目何以不錄
 今當與上文共為一條分載於此
  補註韓信將擊齊聞酈生説齊下之而止蒯徹説/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之寜有
  詔止將軍乎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以數萬衆歳餘乃下趙五十城耳為
  將數歳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信遂渡河襲齊歴/下軍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為賣已烹之而走
  髙/宻
 綱目續麟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