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0 綱目續麟-明-張自勳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綱目續麟巻十四
             宜春張自勲撰
甲/申唐髙祖神堯皇帝武徳七年是歲髙開道輔公祏皆/敗死惟梁師都至貞觀
二年/乃亡帝詣國子學釋奠於先聖先師
  考異按廵行例曰學校曰臨曰視據漢延熙十九/年書魏主髦視學晉隆和元年書秦王堅臨
  太學皆不書詣此條/詣當作臨或作視
  書法學書臨書視恒也此其書詣何不以人主之/位加先聖也故綱目下書孔子宅則上書詣
[014-1b]
  漢明帝永平十五年下書先聖先師/則上書詣是年終綱目書詣學二
 據永平十五年例則此當從綱目作詣考異説泥○
 按國學雖人主所有而孔子聖師則非時君所得臣
 也彼魏髦秦堅特講論經義延熙十九年分註云魏/主髦幸太學與諸儒論
 書易及禮諸/儒莫能及考第諸生隆和元年分註云秦王堅臨/太學考第諸生經義與博士
 講/論顧可與修禮先聖者同日語哉
吳王杜伏威卒
  考異按武徳二年書杜伏威降唐唐以為和/州總管未嘗書封杜伏威為呉王疑漏
[014-2a]
 按唐紀武徳二年但書杜伏威降至伏威本傳始云
 髙祖授以東南道行臺尚書令上柱國吳王又不言
 和州總管皆不可解大抵前不書封為吳王者略之
 也凡例註云封王無事/義者不書有故乃書此書吳王某卒者因其卒而
 書之所謂爵未見者著之耳如以未書封王為漏則
 凡例賜姓皆書見封/拜例是時髙祖賜伏威姓豫綱目不
 書考異亦不言何與髙開道賜姓李封/北平郡王亦不書
趙郡王孝恭克丹陽斬輔公祏
[014-2b]
  考異據上書行臺僕射輔公/祏反此當書誅誤作斬
 當從考異作誅綱目前不書討此不書誅非所以治
 臣子之叛亂也凡例治其臣子之叛亂/者曰討討而殺之曰誅
丙/戌九年六月太白經天秦王世民殺太子建成齊王元
吉立世民為皇太子决軍國事
  分註世民既與建成元吉有隙以洛陽形勝之地/恐一朝有變欲出保之乃以行臺尚書温大
  雅鎮洛陽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酖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上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内皆
  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而汝固辭且建成為嗣日/乆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不可同處當
[014-3a]
  遣汝居洛陽自陜以東皆主之仍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世民泣辭不許將行建成元吉相
  與謀曰秦王若至洛陽不可復制不如留之長安/則一匹夫取之易矣乃宻令數人上封事言秦王
  左右聞往洛陽無不喜躍觀其志趣恐不復來上/乃止元吉宻請殺世民行臺郎中房𤣥齡謂長孫
  無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禍發豈惟府朝塗地實/社稷之憂莫若勸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國家存亡
  之機正在今日無忌以告世民召杜如晦謀之亦/勸世民如𤣥齡言㑹突厥入塞建成薦元吉將兵
  擊之率更令王胵宻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吾與/秦王餞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殺之因遣人説上
  授我以國而立汝為太弟世民以告長孫無忌無/忌等告世民先事圖之世民歎曰吾誠知禍在朝
  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尉遲敬徳/曰人情誰不愛其死今衆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
[014-3b]
  世民訪之府僚皆曰齊王凶戾終不肯事其兄於/是太白再經天傅奕宻奏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
  天下上以其狀示世民世民宻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宫且曰兄弟專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徳報讐臣
  今永違君親亦實恥見諸賊於地下上驚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明日世民帥無忌等入伏兵於
  𤣥武門張倢伃竊知世民表意馳語建成建成召/元吉謀之元吉曰宜勒兵不朝以觀形勢建成曰
  兵備已嚴當俱入參自問消息乃俱入至臨湖殿/覺有變欲還世民追射建成殺之敬徳射殺元吉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敬德入侍敬徳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奏曰太子齊王作亂秦王兵已誅之矣
  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上謂裴寂等曰不圖今日/乃有此事當如之何蕭瑀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
  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髙望重共為/姦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
[014-4a]
  國務無復事矣上曰此吾之夙心也時秦府兵與/二宫左右戰猶未已敬徳請降手勅令内外諸軍
  一受秦王節度衆然後定建成元吉諸子皆坐誅/遂立世民為皇太子軍國庶事悉委太子處決然
  後聞/奏
 當作秦王世民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自為皇太
 子决軍國事與世民爭天下者建成也元吉之謀特/傅㑹建成耳故太宗先追射建成而元
 吉則敬徳殺之自有首從/之别綱目連書不殊非是○按髙祖不忍奪建成之
 言所云立汝為嗣吾之夙心皆虛語耳世民欲為天
 子非自今始當其起兵太原隋大業/十三年已有宰制天下
[014-4b]
 之意觀劉文静云天下大亂非髙祖之才不能定世
 民曰安知其無其意方且無父何有於建成故臨湖
 之變雖無羣下之謀終當取天下於建成之手世民/云欲
 俟其發然/後討之又况内外諸軍受秦王節度者實出於敬
 徳之請而非髙祖所自命乎其為太子非自而何今
 上書世民殺建成元吉下書立世民為皇太子則似
 建成元吉有罪當誅而髙祖之立世民適以賞其功
 耳何以見其義哉范氏以書立為見/太宗之罪者非也惟書自為皇太
[014-5a]
 子然後髙祖以私愛而見逼於其子世民以奪嫡而
 竟忘其父罪咸見矣成吉雖有罪太宗殺之則忍矣/義在譏太宗於成吉無責焉故
 髙祖稱上皇亦書/自父子之恩絶矣或曰太宗此舉為社稷計子何罪
 之深乎曰不然使太宗誠為社稷計則當於文幹稱
 兵時承髙祖之命出涕而道曰文幹不足憂所慮者
 太子兄弟專欲殺臣元吉勸建成除世民曰當為兄/ 手刃之建成私使文幹募壯士
 舉兵相應事覺髙祖召建成置幕下/以兵守之文幹遂反見武徳七年臣為陛下子死
 何足惜但恐臣死之後復有如陛下者起而圖之則
[014-5b]
 徒負臣與陛下一生創業艱難耳此天理人情之至
 在髙祖亦宜動心者乃房杜敬徳諸臣欲擁立世民
 與其事逼而陷以不義曷若於此時推勘文幹謀反
 之由痛陳太子不堪嗣位之實乘髙祖有封建成為
 蜀王之㫖髙祖遣世民討文幹曰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衆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
 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他日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取之易耳
 請改立因說之曰文幹之反實由太子元吉欲刺世/民建成止之
 私使文幹舉兵表裏相應固/知文幹之反實建成啟之也今惟先遣太子赴蜀則
[014-6a]
 文幹不攻自熄矣不然逆節既露不可收拾秦王雖
 能外制文幹政恐蕭牆之禍方深也若是則世民必
 立建成必廢堯可禪舜何惜建成乃謂不/忍奪耶此髙祖自貽戚也以父命行
 之又孰得而訾其後哉然太宗既諱而不言徒以虚
 辭遜謝而諸臣亦無以此入告者使髙祖溺於奸邪
 之口世民既行元吉與妃嬪更迭為建成請封徳彞/復為營解於外上意遂變遣建成還守京師
 因仍釀禍至逆謀再著追而射之以同氣之親翦若
 讐仇雖能為有唐盛治之主卒貽譏千古豈不惜哉
[014-6b]
 且其自言曰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嗟乎此其可
 免弑兄殺弟之名乎共叔段之事太宗胡不聞焉而
 温公亦謂事非獲已猶為愈也豈亦不知春秋惡鄭
 莊之義與范氏又云立子以長不以功温公范氏説/並詳分註
 此特平時傳位之常非所論於創業之始也按宋王/成器辭
 太子云時平則先嫡長世亂則先有/功雖鑒隠太子而然實千古定論果然則舜禹不
 當有天下而唐虞之禪且為不父其子矣况殷立三
 宗中宗髙/宗祖甲百世不祧又曷嘗不論功耶今自唐起兵
[014-7a]
 之初以迄平定之後觀之髙祖雖父特一漢太公而
 建成元吉不過劉仲仲名喜漢/髙祖兄諸人耳然不免於亂
 亦髙祖之不知有以致之而已堯舜能以天下與賢/髙祖不能以天下與
 子權與否之間也權得其當/者即為經髙祖何足語此子臧季札之風顧可望
 於太宗哉温公云使太宗有子臧之節亂何自生胡/敬齋亦謂太宗宜解辭權位寧死而已不
 可殺兄以賊天倫/皆非知太宗者
以魏徵王珪為諫議大夫
  分註初洗馬魏徵常勸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敗/太子召徵謂曰汝何為離間我兄弟徵舉止
[014-7b]
  自若對曰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子/改容禮之引為詹事主簿亦召王珪韋挺於巂州
  皆以為諫/議大夫
  書法書以魏徵王珪何美世民也於是世民決/軍國事舉不棄讐可謂無我矣故予之
 徵勸建成除秦王何其謬也身為宫僚不導以孝友
 敦睦乃首為䦧牆之謀太宗慚徳安知非徵一言啟
 之耶然太宗不誅之亦且禮之者雖髙祖在上已不
 得專亦有歉於中故不得而讐之耳書法以為無我
 非是蓋太宗桓文之流桓公不以射鉤讐管仲太宗
[014-8a]
 安得以私怨殺魏徵耶英雄駕御之術固非淺衷所
 可測也武取文守收拾人心在此/一舉漢髙封雍齒亦此意○或謂魏徵宜死
 於建成愚以為不然使建成賢而太宗不足以勝任
 死之可也太宗實賢於建成徵蓋欲用其所未足耳
 正如管仲不死於子糾而事桓公猶有可生之理使
 皆死於所事則尊周攘楚與夫貞觀之治不可得而
 見矣故有當死而可以不死者又未可例論也他如
 明之方黄駢首就戮雖成祖不克為太宗亦繇諸臣
[014-8b]
 不審於王魏之義也或問伊川甚不取魏徵子何云
 爾曰伊川云以所事言之則可死以義言之則未可
 死曰伊川謂小白當立故管仲可以不死建成既立
 為太子安得與子糾比曰宋王不云乎時平則先嫡
 長世難則先有功唐有天下皆世民之功建成安得
 而有之特髙祖不明此義故有臨湖之變是知太宗
 之簒等於肅宗而王魏之不死亦以義可以生也事
 有推源正流反觀而後定者此類是也
[014-9a]
八月太子即位
  考證當作太子世民即位○謹按凡例曰凡正統/繼世曰太子某即位註云漢惠帝以下用此
  例古禮已廢從本文也今綱目諸本自唐以/後太子即位皆不書名故當補正後倣此
 當從考證補世民二字○按唐初立為太子者建成
 也武徳/元年今之即位者世民也不書世民何以見其奪
 嫡之罪哉劉氏凡例云漢以下繼世書太子某即位
 其不書名者變例也惟唐世例書太子即位其書名
 者變例也勲謂同一太子即位豈漢以不名為變唐
[014-9b]
 復以名為變乎一書之中自為矛盾終非定論按唐/書本
 紀太子即位皆不書名故綱目因之非/有正變之别也劉氏據以為例誤甚
置𢎞文館
  分註上謂侍臣曰朕觀煬帝文辭奥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相反也魏徴對曰
  人君雖聖哲猶當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才俊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
  之言身為桀紂之行曽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逺吾屬之師也○胡氏曰太宗之問豈獨
  煬帝為然魏徴當因此力陳堯舜所以為堯舜者/使其君有修進企及之方則其益大矣顧以虚已
  受人為言何其/見堯舜之淺耶
[014-10a]
 人臣對君不惟其詳惟其切太宗之病正在自用魏
 徴虛已受人四字乃對症之藥所謂因事納諫者也
 使太宗善用其言即堯舜之所以為堯舜者不外乎
 此觀孔子稱舜大知亦曰好問好察而已胡氏乃以
 為堯舜之淺者何哉獨是煬帝之知非真知也使真
 知堯舜之是當有惕然不敢自安者何至行事相反
 之甚耶太宗以知是堯舜許煬帝正人主明晦之介
 而徴無一語及此是則其未盡者耳胡氏之說非所
[014-10b]
 以責魏徴也徴故東宫官一旦為太宗臣自有難於/盡言者然能如此亦可謂直諫矣立談
 痛哭賈生所以失文帝/胡氏見不逮此何與
  分註有上書請去佞臣者上問佞臣為誰對曰願/陛下與羣臣言或陽怒以試之彼執理不屈
  者直臣也畏威順㫖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濁其源而求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為詐何以
  責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前世帝王/好以權譎小數接其臣下者常竊恥之卿䇿雖善
  朕不/取也
 聖王之道誠而已矣太宗論君道以至誠為先誠得
 其本然未幾患吏受賕遺絹試之卒為裴矩所折上/患
[014-11a]
 吏多受賕宻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裴矩諫曰為吏受賕罪誠當死但陛下使
 人遺之而受是/陷人於法也誠安在哉他如晉陽創義懼父不從
 至以私侍宫人刼之隋大業十三年太宗與劉文静/裴寂謀興義兵髙祖不從先是
 寂為宫監私以晉陽宫人侍髙祖至是寂言曰二郎/隂養士馬欲舉大事正為寂以宫人侍公恐事覺并
 誅耳髙祖曰事已如此/當復奈何正須從之耳此尤權譎之害義者矣
丁/亥太宗文武皇帝貞觀元年以戴胄為大理少卿
  分註將軍長孫順徳受人餽絹事覺上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以為不可上曰彼
  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媿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014-11b]
 此太宗之私也不然司門令史為上所罔猶將誅之
 况順徳乎未幾順徳坐李孝常謀反削籍帝復憐之
 召為澤州刺史詳本/傳然則所稱得絹甚於受刑者特
 以執大理之口耳豈誠語哉
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内省
 宿當作直内字羡○按中書省無内外分註所云内
 省以中書省視諸省為内耳如尚書省祕/書省之類今復書内
 省便似中書省有内外非是况前此皆名内書省至
[014-12a]
 武徳三年始改内書省為中書省見百官志中/書省分註是中
 即内也又曰内省不亦贅乎故當删去
六月封徳彛卒
  發明封徳彛姦佞有餘既以亡隋復以誤唐若其/臣賊詬君又小人之所不為者故綱目於其
  死也盡削其官以貶之固不待/他日黜削贈諡而後知其罪也
 卒當作死○按禮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卒即終也小
 人如徳彛而不書死亦何以見其罪哉且無以别於
 罪不如徳彛而不可書官如杜淹者
[014-12b]
徴隋秘書監劉子翼不至勲嘗疑唐書不為子翼立傳/及讀劉褘之傳乃知子翼雖
 以母老辭後復仕唐固知非龔/勝陶潛比也特書隋官何為哉
  分註子翼有學行性剛直朋友有過常面責之李/百藥常稱劉四罵人人終不恨是嵗有詔徴
  之辭以母/老不至
  書法書不至何美子翼也子翼亂則進治則退曷/為美之子翼親逢盛世甘於不仕以奉老母
  可謂知所先者或/以為譏則過矣
  發明士君子之出處當適其時以子翼之剛方未/易輕議然能顯仕於無道之隋而不能屈意
  於有道之唐何哉是時君徳方明羣賢彚進子翼/茍有志當世捨是則無時可矣召而不至豈亦果
[014-13a]
  以母老故與特書/隋官蓋美之也
 此條宜删陶潛書晉予節也子翼既仕唐何有於秘/書監哉且潛徴著作郎不書况子翼乎
 ○按子翼雖不至後仍仕唐初非恥事二姓者唐書/劉褘
 之傳云母已䘮召拜呉王府功曹/參軍終著作郎𢎞文館直學士綱目不没善或於
 著作郎𢎞文學士一書其官而以此時之徴不至者
 列叙於分註之下亦足以著其美今大書既載隋官
 分註又止云母老不至若子翼真能不忘隋者殊非
 其實書法發明不觀全史徒以綱目為據不以為甘
[014-13b]
 於不仕則以為無志當世雖母老之故猶疑而不信
 豈定論哉勲謂由堯君素書殺之例觀之隋恭帝皇/泰元年唐
 殺隋河東守將堯君素書法云書隋守將見君素終/身隋臣也曷為不書死之廣為弑逆臣雖守節如君
 素不得以死節書/所以深惡廣也子翼雖不至亦不足為美况又唐
 官而非終身隋臣者乎所謂不當書而書者此類是
 也
戊/子二年遣右衛大將軍柴紹等討梁師都其下殺之以
降以其地為夏州
[014-14a]
  考異按前唐兵攻梁皆書伐/書擊此誤作討當改正
  書法唐初諸僭國非叛未有書討者此其書/討何召亂且迷復也故前書冦今書討
 此條當以書法為正考異不必從○按梁本中國為
 陳所簒既易三姓陳隋/唐非讐唐非/陳比非敵唐巳一統豈/師都可敵
 背楚依晉春秋所取師都不知自反偷䕃他族徒殺
 其身卒殄先祀適足為迷復之戒故得書討若仍以
 非叛而恕之非止亂之道也
出宮女三千餘人
[014-14b]
 此亦可删○按太宗即位之初已書放宮女三千人
 武德/九年不必復書葢唐書為一代之史自當備載綱目
 為萬世法戒宜有筆削况太宗慚德尤有甚於此者
 如納巢刺/王妃之類安在悉登諸册哉
詔自今奴告主者斬之
 之字羡○按指其人而言則曰斬之今泛論奴告主
 者但當書斬以為律令而已書斬之非體
己/丑三年春正月耕藉東郊
[014-15a]
 當作帝耕藉田本紀亦作/耕藉田綱目不書帝非是
裴寂卒
  分註司空裴寂坐與妖人交通免官上數之曰計/公勲庸安得至此武德之際貨賂公行紀綱
  紊亂皆公之由也尋/復有罪流静州䘚
  書法裴寂劉文静皆功臣也文静殺具官而寂止/書姓名豈削之與病帝也寂受知髙祖而又
  有功縱其有罪豈不在議功之列而免之而流之/帝於愛其所親之義亦歉矣綱目卒裴寂而無可
  書之官所以深病帝也隋唐以來諸臣/卒不書官者四十二唯裴寂非貶辭
 寂不書官已免也凡例云無官則爵無爵則姓名而
[014-15b]
 已如書法所云則綱目當書曰流裴寂於靜州尋卒
 方足以見意今但書卒而於分註詳載其罪安知其
 非貶耶若謂受知髙祖太宗宜愛其所親莫親於建
 成元吉而太宗殺之况裴寂乎又况寂之受知以私
 非以賢也身為隋監乃以宮人侍髙祖大業中寂為/宮副監以宮
 人侍/唐公臣誼安在哉太宗之薄之有由然已書法穿鑿
 非是
以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統諸軍討突厥
[014-16a]
  考異提要定襄作通漢突/厥當書擊亦誤作討
 按唐紀及靖本傳皆云定襄提要作通漢誤討當作
 伐考異不必從
庚/寅四年春正月朔日食是年日食見本紀/五行志作閏正月
 綱目不書疑漏據六年春正/月日食書
蔡公杜如晦卒
  考證當分註/諡曰襄
 據如晦本傳諡曰成考證以為襄何也
[014-16b]
辛/邜五年詔諸州剗削京觀加土為墳
  考異提要無剗/削二字
 當作除京觀除即剗/削意提要不書剗削但曰加土為墳
 則京觀尚存積尸封土其/上謂之京觀無以見太宗恤死之意非
 是
秋八月遣使詣髙麗葬隋戰士
  考異詣當/作如
  書法二年收瘞隋末暴骸境内也於是念及髙麗/戰士而遣使𦵏之可謂仁也已矣可謂逺也
[014-17a]
  已矣故屢/書美之
  發明既贖䧟敵之人又𦵏戰亡之士迭書於册亦/可嘉矣使帝能堅守此心又豈有遼東之伐
  乎/
 此條可删語云親親而仁民莫親於兄弟而太宗殺
 之何有於隋戰士况隋伐髙麗在大業八九年間距
 此已二十年其骸已朽安有戰士可葬乃為此無益
 之虛文乎縱使出於實心亦不過悖德而已曷足録
 哉書法發明槩以為美特為太宗所欺耳然則收瘞
[014-17b]
 暴骸何以書二年詔收瘞/隋末暴骸以是為宜瘞者也書以為
 後世之法爾
十二月開党項之地為十六州
  分註党項内屬者前/後三十萬口
 開當作分之字羡十六本傳作三十二見党/項傳
康國求内附
  分註康國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徠絶域以/求服逺之名無益於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國
  内附儻有急難於義不得不救師行萬里豈/不疲勞勞百姓以取虚名朕不為也遂不受
[014-18a]
 附下當有不受二字齊桓結江黄漢武通西南夷皆/不知此義固當書不受以羙之
 綱目不書但曰求内附則若已受者然非所以著其
 美也范氏曰不受康/國足為後世法宜據分註補入
壬/辰六年三月如九成宮
  分註上幸九成宮避署監察御史馬周上疏曰大/安宮在城西制度卑小而車駕獨為避暑之
  行是太上皇留暑中而陛下居凉處也温凊之禮/臣竊有所未安且太上皇春秋髙陛下宜朝夕視
  膳今九成宮去京師三百餘里太上皇或時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然今行計已成不可復止願
  速示還期以解衆惑仍增修大安以稱中外之望/○胡氏曰自古繼世之君得養其母者多矣鮮有
[014-18b]
  及父之生而事之者也得養其母未足以盡人子/之心事父致孝然後為慊周宜以此深啟帝心使
  力慕大舜事親之道則太宗必聞/言感動而九成之車不柅自止矣
 太宗之於上皇非可以舜與瞽䏂比舜誠心孝慕故
 能化頑嚚為底豫太宗方不知有父觀自稱上皇徙/居大安可見
 周雖力陳大舜事親之道未必能感動帝心而謂九
 成之車不柅自止非知太宗者也馬周謂行計已成/不可復止何不於
 未行而先諫之恐亦知其/不可止姑存此正論耳
九月如慶善宮
[014-19a]
 如上漏帝字綱目據本紀書故三月如九成不書帝/十一年幸洛陽不書帝皆非宜倣此補
 之/下漏還宮二字○按巡行例還曰帝還宮註云間
 無異事則不書帝據本紀九月己酉幸慶善宮十月
 乙卯至自慶善宮則此下當書曰冬十月還宮今上
 書如慶善下書以陳叔達為禮部尚書非無異事者
 而不書還宮於例不合
癸/巳七年十二月帝奉太上皇置酒未央宮
  分註上從上皇宴故漢未央宮上皇命頡利可汗/起舞馮智戴詠詩既而笑曰南北一家古未
[014-19b]
  有也帝捧觴上夀曰此皆陛下教誨非臣智力所/及昔漢髙祖亦從上皇宴此宮妄自矜大臣不取
  也上皇/大悦
 置酒有地而必於未央宮奉親承歡而不忘漢髙祖
 是明以太公處其父而以髙祖自待矣又曰髙祖矜
 大臣不取也勲謂不取之中其矜大較甚耳漢髙雖/矜大其
 樸誠可嘉父子之間初無嫌吝太宗雖不取目中已/無父矣使果歸功上皇雖不言漢髙可也以此自嫌
 姑為不取之説其/矯情正可誅耳太公軒仲而輕季漢髙祖九年置/酒未央前殿髙
 祖奉玉巵為太上皇夀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産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大笑而
[014-20a]
 樂/髙祖舍世民而立建成事固相類此太宗置酒未
 央之意也不然九年之内躬養闕然何一旦而及此
 哉
甲/午八年聘鄭氏為充華既而罷之
  分註帝聘鄭仁基女為充華冊使將發魏徵聞其/許嫁士人陸爽遽上表諫帝大驚自責命停
  册/使
 聘當作册○按聘者平交之辭非人主所宜施於臣
 下也終綱目惟莽女書聘漢平帝元/始三年説者以為著莽
[014-20b]
 之伉鄭氏仁基女方許嫁士人何伉之有乃與莽女
 並書耶據分註册使將發聞諌遽停則當書册鄭氏
 以全其美書法云特/書美之綱目書聘與莽女無異非所以
 别嫌也
西突厥咄陸可汗死
  考異提要咄作/吐死作卒
 按突厥傳作咄六當從綱目中國有主割據書死例
 也提要書卒誤
[014-21a]
丙/申十年黜治書侍御史權萬紀
  分註萬紀上言宣饒銀大發采之歲可得數百萬/緡上曰朕貴為天子所乏者非財也但恨無
  嘉言可以利民耳與其得數百萬緡何如得一賢/才卿未嘗進一賢才而專言銀利昔堯舜抵璧於
  山投珠於谷漢之桓靈乃聚錢為私藏/卿欲桓靈我耶是日黜萬紀使還家
 當作治書侍御史權萬紀罷書黜某未為失但與/例不合故正之如此
 按罷免例無罪者曰免某官萬紀不進賢才而專言
 銀利不可謂無罪綱目以無罪例書之非是合從罪
 不著例書曰某罷而已罷免例曰罪不著/者曰某官某免或曰何以
[014-21b]
 不書有罪以其未見諸行也
丁/酉十一年作飛山宮
 按本紀山作仙惟魏徵傳作山未知孰是據道家有
 飛仙變化之術疑本紀得之集覽質實並闕詁何也
 或曰漢武帝時方士言蓬萊諸神在登州府/飛仙遊息之所故知當作仙見元封元年
秋七月穀洛溢詔百官極言過失
  考異提要溢上有/水字疑漏
 按本紀穀洛溢上有大雨水三字綱目不書雨水當
[014-22a]
 從提要補水字
冬十月獵洛陽苑
 獵上漏帝字觀五年獵後苑書帝可見
戊/戌十二年夏五月永興公虞世南卒
  分註世南外和柔而内忠直上嘗稱世南有五絶/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學四文辭五書翰世南
  嘗獻聖德論上賜詔曰卿論朕太髙朕何敢當然/卿適覩其始未覩其終若朕能慎終如始則此論
  可傳不然恐徒/使後世笑卿也
 人莫難於自知而知人為小世南為聖德論以美太
[014-22b]
 宗與謟諛之臣何異本傳云陛下之德/堯舜所不逮誣甚太宗不知自
 反乃謂慎終如始則此論可傳豈知始亦非堯舜耶
 無論取與異致不可同日語即其推刃同氣且為有
 虞之罪人何堯舜之可比哉君臣相諛而不知其非
 適足以貽後世之笑而已
己/亥十三年詔内職有闕選良家有才行者充
 充下漏之字宜補春秋無羡文即語助不可増損綱/目於奴告主羡之字此闕之字皆
 非/也
[014-23a]
庚/子十四年二月詣國子監正月幸魏王第漏/帝字故此不書帝
  考異詣當作臨/或作視
  書法綱目下有先聖之文則上書詣髙祖七年書/詣國子監重釋奠也此不書釋奠則其書詣
  何譏也於是釋奠先聖帝不親而觀禮焉綱/目特書曰詣而無釋奠之文所以志其簡也
 詣當作如如巡幸宮室之類以/其無尊師之意也考異不必從書臨書/視恒辭
 也非變文/示譏之義○據書法所云正當書如以志其慢今復
 書詣與釋奠者何異謂足以正其失乎文從義立因/先聖而書詣
 可也因詣而正祀聖之闕謂足以/志其簡是以空文而證實事非也書法本以詣字從
[014-23b]
 先聖而立故曰不以人主之位加先聖見七年詣國/子監書法
 今下無先聖之文何取於詣而特書之語意亦自矛
 盾
辛/丑十五年薛延陀攻突厥遣李世勣等將兵討破之
  考異討當/作擊
  考證世勣當/去世字
  書法外國相攻恒也擊之過矣書討何思摩唐所/立也延陀既奉詔矣於是又違詔而攻之則
  罪也故/書討
[014-24a]
 當從綱目書討考異説泥世勣諱名在髙宗即位之
 後若此條先去世字則二十三年改官名犯先帝諱
 者分註云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連言者勿避/故虞世南李世勣皆不改易至是始令避之
 應特書考證亦誤
癸/卯十七年夏四月太子承乾謀反廢為庶人立晉王治
為皇太子貶魏王泰為東萊郡王
  分註承乾既獲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許立為/太子長孫無忌固請立晉王治時年十六上
  謂侍臣曰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
[014-24b]
  永為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乃降泰爵東萊郡王幽之北苑
  ○司馬公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愛以杜禍亂之源可謂能逺謀矣
 按太宗不私所愛誠可謂逺謀然建成元吉之間不
 思所以善全之術卒使兄弟相殘遺譏後世語曰其
 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承乾之變曷足怪乎况髙宗立
 而武氏進唐之禍亂且自治始温公以為能杜其源
 非也唐史亦謂太宗昧/於知子卒用昬童
房𤣥齡等上髙祖今上實録
[014-25a]
  分註上欲觀國史𤣥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删/為髙祖今上實録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
  日事語多㣲隠謂𤣥齡曰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酖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
  諱焉即命/直書其事
 六月四日事不可與周公季友同日語周公誅管蔡
 季友酖叔牙為嫡非為己也使管蔡誅叔牙酖而已
 晏然代其位惡在為周公季友哉太宗但知借酖誅
 以掩殺兄之名而忘已之非周公季友也欲葢而彌
 彰其此之謂與
[014-25b]
徙故太子承乾於黔州順陽王泰於均州
  考異故上書貶魏王泰為東萊郡王後書徙順陽/王泰為濮王不書徙東萊郡王泰為順陽王
  疑/漏
 當作封庶人承乾為常山王徙東萊郡王泰為順陽
 王○按承乾書謀反宜廢者也不當稱故太子罷免/例云
 官已見者不復見惟無罪而賢者特/書之雖已廢免亦曰故某官爵某稱故太子是不
 與其廢也非是泰本以是年徙封順陽王本紀繫是/年閏六月
 綱目當書徙為某王以為二十一年濮王之本二十/一年
[014-26a]
 書徙順陽王/泰為濮王黔均二州無關大義雖不書可也
甲/辰十八年故太子承乾卒
 當作常山王承乾卒如東海王彊例見漢明帝/永平元年○按
 彊不當廢而廢彊以母郭后廢/意不自安辭位綱目猶書爵以卒况
 承乾乎再書故太子是病帝也謬甚
乙/巳十九年帝攻安市城不下詔班師
  分註江夏王道宗督衆築土山以逼其城城中亦/増城以拒之士卒交戰日六七合衝車礟石
  壞其樓堞城中隨立木栅以塞其缺晝夜不息凡/六旬用功五十萬山頺壓城城崩㑹守城傅伏愛
[014-26b]
  私離所部髙麗自缺城出戰遂奪土山塹而守之上/怒斬伏愛以狥命諸將攻之三日不能克上以遼左
  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乆留且糧食將盡敕班師先/㧞遼葢二州户口渡遼乃耀兵於安市城下而旋
  書法書詔班師何予知復也與上書大敗下書帝/還上書楊元感起兵下書帝引兵還者又異
  矣隋煬帝大/業八年九年
 書班師羙也以攻安市不下而詔之則譏矣使其可/下未必
 遽還用功五十萬六旬三日日六七合不能克糧食/將盡士馬難乆以此而還特不獲已耳曷足予哉
 太宗雖非隋煬比然髙麗之舉與煬帝何異書法槩
 指為予辭何以為喜功好勝者之戒哉况未幾復事
[014-27a]
 髙麗二十一年以牛進達李世勣為行軍大總/管伐髙麗二十二年遣薛萬徹伐髙麗造舟
 之役疲及劒外而蠻獠皆反雅眉卭/州獠反所稱知復者安
 在乎上書㧞葢牟等城卑沙城/遼東城降白巖破髙麗兵非
 序績也所以著其黷也
丙/午二十年秋八月帝如靈州遣李世勣擊薛延陀降之
勅勒諸部遣使請吏
  考異州下漏還/宮二字
 按本紀至自靈州在貶蕭瑀之後下書冬十月貶蕭/瑀為商州刺史
[014-27b]
 則還宮二字當繫於冬十月之下考異謂州下漏此
 非也蓋勅勒請朝帝猶在浮陽見分/註安得遽書還耶
十二月帝生日罷宴樂
  分註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傷感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而
  承歡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負米之恨也/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奈何以劬勞之日更為
  歡樂乎因泣數/行下左右皆悲
  書法書宴多矣未有書罷宴者書罷宴樂何美之/也以此貽謀猶有責諸道貢獻者矣書生日
  始此終綱目書生日/四書罷宴一而已
[014-28a]
 太宗即位至是二十年無嵗不有生日獨於是年書
 罷宴樂則前此之不罷可知矣夫親死已乆貞觀九/年太上
 皇/崩前此不罷而今獨罷意豈専在親哉此疾痛呼父/母之意非真
 為親也發/明得之尹氏謂伐遼不得志而無聊賴者是也書
 法以為美貽謀豈知太宗者哉
丁/未二十一年立皇子明為曹王
  考異皇字羡按凡例註封立出於/天子不應自謂其子為皇子
  分註曹王明母楊氏巢刺王之妃也有寵於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為后魏徵諫曰陛下方
[014-28b]
  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尋以明繼元吉後
 當從考異去皇字○或曰明非諸子比乃巢刺妃所
 生又以繼元吉後故特書皇以明為太宗之子所以
 著其瀆倫也勲謂使非瀆倫明亦不必書耳太宗王/十四子
 皆不/書書立子明為曹王所謂因事而見也見凡/例○按
 太宗納弟婦而髙宗遂烝父妾不正之報㨗於影響
 可不戒哉即無髙宗之報巢刺妃亦/不可納言此以警昏狂耳
戊/申二十二年春正月崔仁師坐罪除名流連州
[014-29a]
  考異提要坐/作以
  分註坐有伏闕訴寃/者仁師不奏也
 當從提要作以○據分註伏闕訴寃而不奏則仁師
 信有罪矣故當書以凡例罪狀明白者名下加/有罪字註云或云以罪以者
 罪得其實坐則彼此相連之辭非仁師一人之罪也
如玊華宮
  考異如上漏/帝字
 帝如玊華宜書月本紀幸玊/華在二月綱目不書亦漏
[014-29b]
殺華州刺史李君羨
  分註太白屢晝見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間又傳祕/記云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惡
  之以武衛將軍李君羨小名五娘而官稱封邑皆/有武字出為華州刺史御史復奏君羨謀不軌上
  遂誅之上嘗密問太史令李淳風祕記所云信有/之乎對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厯數其人已在宮中
  自今不過三十年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盡殺之何如對曰天之所命
  人不能違也王者不死徒多殺無辜且自今以徃/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幾頗有慈心為禍或淺今借
  使得而殺之天或生壯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孫無遺類矣上乃止
 武氏亂唐亦太宗父子失德所致耳太宗不納巢刺
[014-30a]
 妃髙宗不立武才人亂何自作堯舜不傳朱均而禪/舜禹便非氣數所能
 拘/既失之於前遂召禍於後淳風不勉其君修德逺
 色正倫理篤恩義徒舉而歸於天勲謂事是而敗歸
 之天可也聚麀滅理如髙宗而謂天不可違豈天亦
 罔人乎孟子云及䧟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韋后再亂未聞祕記天耶人耶故術
 數之學儒者所不道信如淳風所云則天宜稔惡何
 以武氏初入即以大水致戒耶永徽五年三月以武/氏為昭儀四月帝在
 萬年宮夜大水書法/云即其所而戒之
[014-30b]
回紇吐迷度為其下所殺詔立其子婆閏
  考異當書回紇弑其/可汗吐迷度
 按吐迷度本為唐都督可汗其私號也回紇傳云拜/吐迷度為懷
 化大將軍瀚海都/督然私自號可汗况吐迷度之妻為兄子烏紇所烝
 是亦與有罪耳故不書弑考異不必從
己/酉二十三年春正月遣驍衛郎將擊突厥車鼻可汗
  書法郎將何以不名削之也帝自安市班師之後/急於雪恥思立竒功車鼻入貢未聞其犯塞
  也而遽興師尤為無名矣故例/書擊而於其末也將不書名
[014-31a]
 將下漏髙侃二字○按髙侃不名非削之也據前後/遣將無
 不名者師無名而/削其將不載凡例上書遣驍衛郎將君命也於髙侃
 何譏若謂無名興師則髙宗之於髙麗非有名也永/徽
 三年髙麗與吐谷渾新羅百濟並遣使入貢六年髙/宗遣營州都督程名振等擊髙麗書法亦以為無名
 興師故/書擊而程名振大書於册何獨於髙侃而削之如
 書法所云則程知節討沙鉢羅并不書遣見六年五/月大書屯
 衛大將軍程知節討沙鉢/羅無遣字鉢作鈔尤誤亦將謂綱目削之耶凡此
 無關大義徒依文傅㑹殊渉穿鑿不可從
[014-31b]
五月以李勣為疊州都督
  分註上謂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用為僕射
  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乃左遷世/勣為疊州都督世勣受詔不至家而去
  考異李下漏/世字
 當從考異補世字據改官名犯先帝諱者在/是年六月則此當書世勣以當作
 黜○按武氏之禍以世勣一言而决髙宗欲立武氏/為后褚遂良等
 皆極諫帝不悦他日世勣入見上問之曰事當且/已乎勣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上意遂决
 勣敢於違衆議而獨阿其君者則由疊州之黜有以
[014-32a]
 拂其心耳觀不至家而去可見太宗所云豈無漏言
 者故當書黜以著其謬今從恒辭書以非是○孔子
 稱舜無為非不事事也因其理之當然而不以已意
 與其間孟子稱禹行所/無事亦此意以是為無為而已使世勣果
 忠雖不受恩於新主未必遽忘其故君今因其才智
 而以術御之適以啟其逢惡瀆倫之罪則亦太宗貽
 謀不善之過也後世用人者宜以為戒太宗此舉金/主雍深闢之
 嘗謂其子曰君人者焉用偽為受恩/於父寧有忘報於子者乎可為一證
[014-32b]
庚/戌髙宗皇帝永徽元年春正月立妃王氏為皇后○詔
衡山公主俟喪畢成昏上年五月/太宗崩
  分註太宗女衡山公主應適長孫氏有司以為服/既公除欲以今秋成昏于志寧言漢文立制
  本為百姓公主服本斬衰縱使服隨例除豈/可情随例改請俟三年喪畢成昏上從之
 詔公主喪畢成昏是也而立妃為后乃在正月獨可
 情隨例改乎使志寧推公主之義開諭髙宗力行三
 年之喪則父子君臣皆得之矣不正其本而惟末是
 狥所謂不能三年而察緦小功者並書於册適足發
[014-33a]
 千古之笑耳胡氏以為有父子而無君臣胡氏曰志/寧之議是
 亦有父子而/無君臣也僅據公主為言而置髙宗立后於不論
 何與
辛/亥二年秋七月西突厥賀魯殺射匱可汗自立為沙鉢
羅可汗詔武侯大將軍梁建方等討之
  考異討當/作擊
 賀魯書討已降也貞觀二十二/年賀魯來降况殺可汗而自立乎
 所謂人得而討者考異説誤六年程知節討/沙鉢羅倣此
[014-33b]
壬/子三年二月帝御安福門樓觀百戲原本漏帝字/今從考異補
  分註上謂侍臣曰朕舊聞胡人善為擊鞠嘗一觀/之昨初升樓即有羣胡擊鞠意謂朕篤好之
  也帝王所為豈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窺望之情亦因以自誡
  書法凡觀譏也觀戲甚矣終綱目書觀十而書觀/戲者三是年中宗神龍元年景龍三年作述
  一轍/也
 書觀固譏然亦有不同者髙宗之焚鞠自誡與中宗
 之上疏不納者又異矣神龍元年中宗觀潑寒胡戲/清源尉呂元泰上疏不納
 書法槩以為一轍非也
[014-34a]
癸/丑四年春二月散騎常侍房遺愛及髙陽公主謀反伏
誅遂殺荆王元景吳王恪流宇文節於嶺表
  分註胡氏曰房杜之質固非裴劉所敢班然太白/經天之際密進籌畫使太宗手翦兄弟并殺
  其子十人此不但陳平之隂禍而已其宗嗣不延/宜哉故四族既隕而唐之子孫亦幾殱於武氏善
  惡之積各以類應反爾之戒酷亦甚矣然後知聖/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則不為者豈徒
  然/哉
 聖人不行不義不殺不辜特為有所不忍有所不為
 不敢自失其本心以負上帝作君之意耳豈畏反爾
[014-34b]
 之報姑為善以邀福與如胡氏所云不獨流於釋氏
 輪迴之説且視從古聖人皆全軀保妻子之徒豈不
 謬哉况聖人但不行不義義則雖死不避如龍比之/於桀紂是
 也/但不殺不辜辜則雖親不貸如周公之於管蔡/石碏之於厚是也
 謂聖人有所為而為之有所畏而不為不亦誣乎
甲/寅五年以長孫無忌子三人為朝散大夫
  考異子上當/有庶字
 庶字可省譏在無忌子非為長孫别嫡庶也考異不
[014-35a]
 必從
乙/卯六年冬十月廢皇后王氏為庶人立昭儀武氏為皇

  分註百官朝后於肅儀門故后王氏淑妃蕭氏並/囚於别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呼之王后
  泣對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得再見日月幸甚上曰/朕即有處置武后聞之大怒遣人斬去手足投酒
  甕中曰令二嫗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后/數見王蕭為祟故多在洛陽不敢歸長安
  書法武氏弑王后何以不書略之也曷為略/之武氏至於滅唐則弑后不足言矣
  發明王后之死何以不書髙宗昏於衽席動不由/己故武氏一聞泣對之言殺之如斃犬豕綱
[014-35b]
  目遂不復書於册者正以著髙宗愚闇之失雖宮/闈之内其故后為人所殺亦且不得而知此則綱
  目不書/之意也
 王后不書弑弑由於廢也不廢則不可得而弑矣故
 書廢不書弑綱目蔽罪於髙宗故書法若此至/武氏弑后之惡不待貶而自見且武
 氏之立王后與有罪焉將以間蕭妃之寵而適自斃
 其死也亦自取耳故略之使武氏不由后而入初蕭/淑妃
 有寵王后疾之髙宗自為太子時見武氏悦之太宗/崩武氏為尼髙宗詣寺行香見之泣后聞之隂令長
 髪納之後宮欲以間淑妃之寵數稱武氏之美未幾/大幸立為昭儀后及淑妃寵皆衰更相與譖之上皆
[014-36a]
 不/納則弑后者滅唐之漸也何可以不書况㓕唐猶在
 異世中宗嗣聖元年武氏廢帝為廬/陵王至七年始改國號曰周而弑后則在今
 日安得逆計未形之惡先恕當境之罪乎書法既誤
 發明又謂著髙宗愚闇之失皆不得綱目之意非是
丙/辰顯慶元年春正月以太子忠為梁王立代王𢎞為皇
太子
  考異以當作廢按凡例正統廢/其后太子無罪曰廢某人
  分註𢎞武后所生也生四年矣初許敬宗奏曰在/東宮者所出本㣲今知國家已有正嫡必不
[014-36b]
  自安恐非宗廟之福於是遂廢忠而立𢎞忠既廢/官屬無敢見者右庶子李安仁獨候見涕泣拜辭
  而/去
  書法太子廢書廢陳王成美立為太子矣其廢也/雖復為陳王書廢未有書以者也此其書以
  何宜廢也忠則曷為宜廢帝之立之非也立子以/嫡無嫡以賢王后利忠母之易制而請之私也而
  遽從之綱目於此書以不書廢所以見其宜廢也/是故忠不宜立則廢不書廢而書以為梁王旦不
  宜立則廢不書廢而書以為皇嗣終綱目書廢太/子十一皆不宜廢者也唯梁王忠書以德王裕書
  黜與書太子廢者/二皆宜廢之辭也
  發明武氏既立則其子不但為諸王而遂已故雖/太子忠已正儲位廢之有若反掌此綱目所
[014-37a]
  以不書廢太子而書/以太子忠為梁王也
 當從考異作廢○按忠雖宜廢以武氏子而廢之則
 亦未為當廢者春秋之義大夫雖有罪殺之不以其/罪一以無罪之辭書之可以類推
 蓋武后立不以正苟拘立子以嫡之文是予武氏之
 為后也與書太宗才人者不矛盾乎忠母雖㣲恒也
 𢎞母雖貴變也以變廢恒惡在其為宜哉且使髙宗
 以正自持不廢王后而立武氏安見𢎞當立忠宜廢
 耶旦不書廢為其無嗣也既以為嗣/則非廢矣德王書黜為逆
[014-37b]
 臣所立也昭宗光化三年中尉劉季述幽帝於少陽/院立太子裕明年季述等伏誅帝復位黜
 裕為/德王與無嫡而立既立而廢者異矣書法例視之非
 是○王后之私孰若武氏之醜髙宗從王后之請之
 非孰若以父妾為后之罪以此較之輕重瞭然故當
 書廢以著其罪必謂忠不宜立盍於立時譏之既正
 其為太子書太/子忠而又以為當廢則是𢎞宜立武宜后
 也安有父妾而可為后者哉發明謂書以以見其易
 終是傅㑹綱目耳
[014-38a]
戊/午三年鄂公尉遲敬德卒
  書法書鄂公卒幸之也於是/功臣之善終者鮮矣
愛州刺史褚遂良卒
  書法書幸之也其不與於四/年七月之詔為大幸矣
 凡書卒者紀其實也而官爵之或具或否則褒貶存
 焉敬德遂良實以是冬卒雖無四年七月是月殺長/孫無忌柳
 奭韓/瑗之詔綱目寧不書其卒耶書法兩以為幸之蛇
 足或其人不當書卒而特卒之則其説當矣後書李
[014-38b]
 義府是也乾封/元年
庚/申五年春二月帝如并州
  考異下漏還/宮二字
 按本紀是年及明年但詳其行幸所至本年四月如/東都十一月
 如許州龍朔元年九月及皇后幸李勣許/圉師第二年三月如河北蒲州及同州而不言還
 宮至龍朔二年四月始書至自同州果厯年不還耶
 抑已還而不書耶不可考矣考異以為綱目漏者非
 也
[014-39a]
辛/酉龍朔二年夏五月以許圉師為左相
 此條可删當於圉師免上補左相二字是年/冬○按是
 年正月改官名以侍中為左相則圉師雖侍中圉師/為侍
 中見顯/慶四年已為左相矣分註既明不必特書若復書以
 某為某非特不見改官仍職之意改官分註云以義/更其名而職任如
 故/而左相之名又為唐增一官矣非是
甲/子麟德元年十二月殺同三品上官儀劉祥道罷梁王
忠賜死
[014-39b]
  分註初武后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上排羣議而/立之及得志專作威福上動為所制不勝其
  忿㑹宦者王伏勝發其使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為厭禱事上宻召上官儀議之儀因言后專恣請
  廢之上即命草詔左右奔告於后后遽詣上自訴/上羞縮不忍乃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儀
  先與伏勝俱事故太子忠后於是使許敬宗誣奏/儀伏勝與忠謀大逆儀下獄及伏勝皆死妻子籍
  没賜忠死於流所右相劉祥道/坐與儀善罷朝士流貶者甚衆
 當作殺同三品上官儀及梁王忠劉祥道罷○按忠
 之死由上官儀也使儀不請廢后則忠未必遽死故
 當書及以明忠之不幸而髙宗制於彊后至不克保
[014-40a]
 其子罪亦見矣書法云直書賜死不宜死者也勲謂
 與書賜死以為忠不宜死何不直書殺以著髙宗之
 罪哉乃若祥道之罷本在忠死之後分註甚明綱目
 先罷後死尤謬
己/巳總章二年定銓注法
  分註唐之選法取人以身言書判身取體貌豐偉/言取言辭辯正書取楷法遒美判取文理優
  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
  發明以言書判取人可也以身取人而求其體貌/豐偉焉如是則體若不勝衣之趙文子容貌
[014-40b]
  若婦人女子之張良不在所取矣安/在其為良法哉書乏於册其失自見
 以身取人固非中庸取人以/身非此類言書判亦未為得也比
 類以觀則判取文理近之然皆雷同勦説何補於治
 至書言尤有損無益者語曰君子不以言舉人又曰
 書同文是書本有一定之例初無取於楷法之遒羙
 乃若取人以言則趙括之談兵固勝於其父而李靖
 之呐不出口將何以為大將乎發明但知取身之非
 而槩以言書判為可後世必有務華絶根以無益害
[014-41a]
 有益者豈定論哉○按劉曉疏云取士以德為先文
 藝為末見分/註唐之選法乃先四事而後德行無論臯
 䕫稷契無書判可呈而晉之郤缺郤缺跛而賢晉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襄公敗狄於箕郤缺獲白狄子師還以先茅/之縣賞胥臣曰舉郤缺子之功也詳見左傳漢之周
 勃張相如勃為絳侯相如為東陽侯史記漢文帝登/虎圏問上林尉諸禽獸簿不能對嗇夫從
 旁代對甚悉文帝詔拜嗇夫上林令張釋之曰陛下/以周勃張相如何如人上曰長者釋之曰此兩人言
 事曾不能出口豈斆此嗇夫諜諜利口㨗給哉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而靡爭為
 口辯而無其/實文帝乃止皆在所擯豈不謬哉後世任選舉之責
[014-41b]
 者當以劉曉疏為法
庚/午咸亨元年冬十月詔官名復舊
 當作詔復官名舊字羡○按前書改百官名龍朔/二年
 書復官名其義已明舊字可省
乙/亥上元二年夏四月以趙瓌為括州刺史
  分註左千衛將軍趙瓌尚髙祖女常樂公主女為/周王顯妃公主為上所厚天后惡之廢妃幽
  殺之貶瓌刺括州令/公主隨之官絶朝請
 以當作貶○按分註瓌本以衛將軍尚常樂公主公
[014-42a]
 主為上所厚天后惡之貶瓌刺括州令公主之官故
 當書貶以著天后之私綱目從恒辭書以非是
太子𢎞薨諡孝敬皇帝立雍王賢為皇太子從考異/補皇字
  考異提要薨作卒按凡例未踰年不成君/曰薨則此當從提要為下漏皇字
  考證薨當作中毒卒○謹按凡例曰凡以毒殺疑/者曰中毒崩註云如晉惠帝史言司馬越之
  酖而通鑑不著其語故但如此書以傳疑今太子/𢎞之死李泌嘗言武后欲謀簒國酖太子𢎞通鑑
  亦云時人以為天后酖之事未顯明故不以殺書/又按綱目太子死失著例憲宗太子寧文宗太子
  永皆書卒今故上取晉惠帝中毒下取/太子寧永卒例當書曰太子𢎞中毒卒
[014-42b]
  分註太子仁孝謙謹上甚愛之中外屬心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請數忤㫖義陽宣城二公主
  蕭淑妃之女也幽於掖庭年踰三十太子見之驚/惻奏請出降上許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當上
  翊衛太子尋薨時人以為天后/之酖也詔追諡為孝敬皇帝
  書法綱目卒太子多矣未有書薨者此獨書薨何/諡為帝也○書諡皇帝何譏也君父在上而
  以皇帝號其子/是二日二王矣
 當從提要作卒書法傅㑹綱目不可從○按薨而後
 諡也例當稱卒書卒所以正諡/為帝者之非也以諡帝而書薨則是
 予其諡也又何以為譏耶語意亦自矛盾○中毒之
[014-43a]
 例為弑君之疑者設太子既不得書薨又安得書中
 毒與人主等耶且與其書中毒以明武后之酖曷若
 直書殺以著其罪乎髙宗本紀書天/后殺皇太子考證説泥○或
 曰何以不書殺曰非髙宗意也事出武后而蔽罪人
 主非其實矣况武氏方殺唐子孫幾盡何有於𢎞耶
 𢎞武/出故書之如恒辭亦以見髙宗昏闇子死而不知
 所自耳胡氏指為𢎞罪亦非胡氏曰太子之職問安/視膳此外非所預也君
 父懦昏母后専忍尤當遵飬時晦以絶疑忌/之萌而輕用其智不自韜黙此春秋所禁也
[014-43b]
丁/丑儀鳯二年春正月耕藉田
  考異耕上漏/帝字
 此條可删○按乾封二年書耕藉田為崇質也見書/法
 此無事義者不必特書宜凖永徽三年例削之永徽/三年
 正月耕藉/田不書髙宗是時方不能保其國何有於藉田哉
戊/寅三年以李敬𤣥為洮河道大總管
  分註劉仁軌有奏請多為李敬𤣥所抑由是怨之/知敬𤣥非將帥才薦之使守西邊敬𤣥固辭
  上曰仁軌須朕朕亦自徃卿安得辭/乃以敬𤣥代仁軌大發兵討吐蕃
[014-44a]
 據下書李敬𤣥與吐蕃戰此條當補伐吐蕃三字本/紀
 有伐吐/蕃三字綱目不書非是○書伐吐蕃明任大責重而
 朝廷用人之非也仁軌於是為不忠矣知敬𤣥非將
 帥才而薦之使守邊卒致青海之敗敬𤣥將兵十八/萬與吐蕃戰於
 青海副總管劉審禮/深入敗没敬𤣥還走遺人主憂豈先國後私之義哉
己/卯調露元年春正月幸東都司農卿韋𢎞機免
  考異月下漏帝字又巡行例曰郡國曰如官/府第宅曰幸此書幸東都當作如東都
 當作帝如東都韋𢎞機免司農卿三字羡○按罷免
[014-44b]
 例云官已見者不復見上元二年已書以韋𢎞機為
 司農卿則此司農卿三字可省按郝處俊等罷不書/官况𢎞機尤以奢泰
 免官者乎/當去無疑是年漏還宮二字考異不言非是
辛/巳開耀元年秋七月太平公主適薛紹
  考異太上漏/以字
  書法公主下嫁書以此其不書何許與行不同時/也許與行不同時書其行而已故不書以者
  書適日逺甚/者兩書之
 謂許與行不同時書適不書以似也然太平適薛紹
[014-45a]
 正所謂許行同時者按本傳公主天后所生愛傾諸/女榮國夫人死后丐主為道士
 以幸㝠福儀鳯中吐蕃請主下嫁后不欲棄之夷乃/真築宮如方士以拒和親乆之主衣紫袍玉帶歌舞
 帝前帝及后笑曰兒不為武官何遽爾主/曰以賜駙馬可乎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當從考異
 書以本紀有/以字書法傅㑹綱目非是
壬/午永淳元年春二月立孫重照為皇太孫
  分註上欲令開府置僚屬問吏部郎中王方慶對/曰未聞太子在東宮而更立太孫者也上曰
  自我作古可乎對曰三王不相襲禮何為不可/乃奏置師傅等官既而上疑其非法竟不補授
 方慶何始諍而卒諛也自我作古謂以義起者如周
[014-45b]
 公制禮固不必相襲至若太子在而立太孫此則悖
 禮害義之大者方慶乃以三王不相襲為證豈非長
 君之惡者乎○不補授何以書所以著立孫者之非
 也
聞喜憲公裴行儉卒本傳憲/作獻
  考異按崩𦵏例曰秦漢以後王侯死皆曰卒賢者/則註云諡曰某註曰諡非生者之稱而通鑑
  以諡加於薨卒之上亦非是則此當書聞喜公裴/行儉辛註云諡曰憲今考太宗賢臣如魏徵房𤣥
  齡李靖髙士亷/等並不書諡
[014-46a]
  考證當去憲字分註諡/曰憲後皆倣此
  書法卒未有書諡者此其書諡何予行儉也曷為/予之行儉嘗論昭儀之立為禍始是以予之
  故李勣行儉皆功臣也勣不具官而行儉書諡一/與一奪其示臣子之大節嚴矣入綱目以來大臣
  卒諡自/行儉始
 方卒之時未有諡也而書於卒上是未卒而先諡豈
 理也哉凡例既正通鑑之失而綱目仍襲通鑑之謬
 非是當從考異考證書爵以卒而註其諡書法以為
 予行儉則賢如房魏而不書諡房𤣥齡魏徵大書/分註並不書諡
[014-46b]
 皆貶
以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𤣥同並中書門下同承受
進止平章事
  分註上欲用待舉等謂中書令崔知温曰待舉等/資任尚淺且令與聞政事未可與卿等同名
  自是外司四品以下知/政事始以平章為名
 承受進止四字宜分註不應大書○按承受進止即
 所謂同平章事也據分註自是知政事者始以平章
 為名則知平章其名而承受進止其實也書其名而
[014-47a]
 實自具彼此並書未免近複觀後但書同平章不復
 言承受進止可見
零陵王明自殺
  分註初曹王明以太子賢黨降封零陵王黔州安/置至是都督謝祐希天后意逼使自殺上深
  惜之黔府官/屬皆坐免官
 當作殺零陵王明賢亦自殺也綱目書/殺故太子賢可證○按春秋書
 殺四十七未有書自殺者如晉里克楚子玉皆自/殺春秋書殺其大夫
 謂自殺而有罪則當書伏誅如漢王莽自焚唐竇懷/貞五代梁敬翔自縊並
[014-47b]
 書伏/誅自殺而無罪則必有令之殺者直書殺某而已
 太子賢非反也而誣以廢之綱目以無罪例書廢太/子雖為庶人猶稱故太
 子/則明之為太子黨其無罪明矣無罪而自殺非上
 殺之而何或曰謝祐逼使自殺耳其罪髙宗何曰謝
 祐之逼希后意也后之欲殺明由髙宗失君父之道
 也葛藟猶能庇其本根况人主乎書殺零陵王明示
 後世人主宜正身率下刑寡妻以御家邦無使孽后
 諂臣得行其私耳自殺而書自殺特紀事之常辭何
[014-48a]
 有於訓誡哉
癸/未𢎞道元年李義琰致仕
  分註義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遷舊墓上聞之怒/曰義琰倚勢凌其舅家不可復知政事義琰
  不自安以疾/求去許之
  書法義琰求退以上怒也其得書致仕/何義琰正人也故綱目特予之
 當作李義琰罷○按義琰雖正人然遷舅塋以葬其
 親本傳云義琰改葬其先/使舅家移塋而兆其所已非正矣故當書罷據分/註髙
 宗明言不可復知/政事非罷而何以附於罪不著之例綱目書致仕
[014-48b]
 特泥時人比漢疏廣耳本傳云義琰致仕歸田里公/卿以下悉祖餞通化門外時
 人比漢/疏廣不知廣見幾而作義琰因怒求退使上不怒/義琰未必
 退/未可同日語書法以為予之是葬親者皆可以掘
 人之墓而有故而去與知止者並稱豈春秋推見至
 隱因事垂訓之義哉
秋七月詔以來年有事於嵩山冬十一月詔罷之
  分註詔罷封嵩山/上疾甚故也
  書法書詔罷之何譏也何譏封泰山非也封嵩山/益非也以疾甚罷之則亦不足羙矣故三詔
[014-49a]
  封嵩岱三罷之皆不書龍朔二年儀鳯元年調露/元年於末也特書譏之然則太宗之罷封禪書星
  孛於太㣲此以疾甚罷則曷為不書故十一月書/罷之十二月書大喪則其故可知矣○據事直書
  褒貶自具何必作此疑案况/有疾亦恒事尤不必諱者乎
 當直書冬十一月帝有疾秋七月以下至詔罷之當
 與三罷不書並删○按人主之事莫大於始終有疾
 不書徒以大喪見故豈所謂識輕重者乎且下書詔
 太子監國為有疾也太宗詔太子聽/政亦書帝有疾先君正其終然
 後嗣子得正其始髙宗終非不正而不書有疾則監
[014-49b]
 國之詔何自而至哉義無隱諱非漏則誤書法傅㑹
 綱目不可從○封嵩山雖非然既罷則不必書矣况
 罷尤屬有疾非知非自止者乎義刺兩無當何取特
 書益信書法之誤
十二月帝崩太子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
  考證提要作太/子哲即位
 當從考證補哲字唐紀及通考皆作顯此武氏/改中宗諱也當從綱目作哲不書
 哲則無以别於豫王旦此尤未可以常例視者綱目
[014-50a]
 不書非是○據後書尋復稱制嗣聖/三年則此下當補太
 后稱制四字以為三年復稱之本按分註云政事皆
 取决於太后則稱制甚明於此不書而後書復亦非
 
 
 
 
 
[014-50b]
 
 
 
 
 
 
 
 綱目續麟巻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