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10 周禮訂義-宋-王與之 (master)


[045-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禮訂義卷四十五   宋 王與之 撰
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
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薛平仲曰内史一屬所以次於大史之後者事固有
 所由始造命之地則一人風化之所由出命令之逹
 則四方觀聽之所由歸左右夾輔之助則一人心腹
 耳目之所由寄内史之官既以中大夫一人又以下
[045-1b]
 大夫二人輔之蓋端本澄源於内者既有可紀之實
 然後付諸大史以脩之而待後世之有攷○孫氏曰/史官隸之
 宗伯以宗廟典籍具存非博/古通今之士不能勝其任也
 黃氏曰内史掌八枋之法與冢宰同地愈親任愈重
 故其爵秩髙而置員廣皆先王精意自漢始以尚書
 緫朝事其後離而為中書又離而為門下而朝廷日
 以卑非成周建官之意
掌王之八枋兵病/反之灋以詔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
[045-2a]
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
 鄭康成曰大宰既以詔王内史又居中貳之○鄭鍔
 曰大宰權之所在内史書之所在用其權可以馭羣
 臣案其書可以詔王治詔王雖同權與書不侔矣大
 宰謂之柄取能執之意字從丙丙者嚮明而執之故
 於詔王馭羣臣言之枋則取刻制之義字從方方者
 義執矩之所同故於詔王治言之曰殺不曰誅内史
 法之所在有罪則當殺耳
[045-2b]
  愚案八柄詔於冢宰内史復掌以詔王史官者公
  論之所出權柄有一不公史氏得直筆以書之凛
  乎其可畏也屬諸禮官其選清矣而得參稽乎朝
  廷爵禄之事豈惟足以制冢宰之自專而廟堂進
  退亦將日與儒者參訂矣
執國灋及國令之貳
 鄭康成曰國法六典八法八則○王氏曰上以道制
 之下守以為法上以命使之下禀以為令○鄭鍔曰
[045-3a]
 國有一定之法又有一時之令掌其法書其令各有
 官守内史皆執其貳而已○李嘉㑹曰拘一定之說/不酌諸人情世變上或以
 法制自勝下或以虚文為欺損益升降無所變通其/弊乃甚必二者並行治本時宜彼此兼濟斯無難行
 之/患
以攷政事以逆㑹計
 王昭禹曰以攷政事則所主在治以逆㑹計則所主
 在財用○鄭鍔曰與大宰司㑹更相參稽
掌叙事之灋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045-3b]
 鄭康成曰叙六叙也六叙六曰以叙聽其情○王昭
 禹曰其法之所掌皆先尊而後卑先貴而後賤先上
 而後下先大而後小所以謂掌叙事之法○葉氏曰
 有事斯有法軍旅之事則有軍旅之法田役之事則
 有田役之法以至祭祀喪紀㑹同之事莫不皆然内
 史所掌敘事之法者法有不便於民先王不恃法以為
 便不任己以為明故必納訪於民而使内史受焉其
 所便者因之其所不便者革之損益必利於民然後
[045-4a]
 可以治天下故先受納訪然後詔王聽治○鄭鍔曰
 王者有所咨詢謂之訪臣下有所復白謂之納○鄭/康成
 曰納訪納謀於王也○黄氏曰/自内而出曰訪自外而入曰納上有所訪則下有所
 納訪者不一則其所納亦不一矣内史掌敘事之法
 以納訪之事先後有倫不相雜糅乃詔王而聽其治
 非他史職比○李嘉㑹曰納訪者因事變而訪問由/已見而論奏與臣民之復逆之有常者
 不同必曰掌敘事之法者盖所訪納者/非一事但其序不可紊亂而雜聽耳
 黃氏曰龍之於舜仲山甫之於宣王盖其職也今自
[045-4b]
 内出者中書受之自外入者通進銀臺司受之職久
 分矣
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䇿命之
 項氏曰諸侯有土之君孤卿大夫在朝之臣皆書辭
 於䇿以命之○賈氏曰周法爵及士餘文更不見命/士之法明士亦内史命之不言者略之
 也○朱氏曰内史掌冊命諸侯羣臣故賢能之書内/史貳之謂副本也古者封建諸侯内史讀冊而命之
 非特命諸侯亦以/命在廷訪其可否
  愚案典命四命大夫加一等出封為子男故命大
[045-5a]
  夫則作䇿命士則不作䇿以其爵猶卑未可以出
  封也
 王氏詳說曰言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䇿命之為出
 封者設爾蓋䇿命非常命也書曰逸祝冊惟告周公
 其後書序曰康王命作冊畢左氏曰王命内史叔興
 父冊命晉侯為侯伯後世有内制其古之䇿命歟
凡四方之事書内史讀之
 賈氏曰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内史讀示王○鄭/康成
[045-5b]
 曰若今尚/書入省事
  愚案事書若萬民之利害為一書禮俗政事治教/刑禁之逆順為一書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
  一書札喪凶荒厄貧為一書康樂和親安平為一/書小行人得其書反命于王内史乃從而讀于閒
  暇之日則尊居九重明/見萬里曾無壅蔽之患
 黄氏曰今門下書讀猶存古意四方事書即外史所
 謂以書使于四方者王制其令内史讀之外史書之
 ○愚案此以事書作上諭下之書亦通恐以為外/史之書使不可書使是錫書之使非事書之使或曰
 四方事書無所不具命内史以讀之者蓋格物窮理
[045-6a]
 之端參之朝夕事為之際所謂人求多聞時惟建
 事者
王制禄則賛為之
 鄭康成曰王制云王之三公視公侯卿視伯大夫視
 子男元士視附庸賛為之為之辭○鄭司農曰諸侯/下士視上農夫禄
 足以代其耕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
以方出之賞賜亦如之
 鄭司農曰以方版書而出之○杜氏曰方直/謂今時牘也○黄氏
[045-6b]
 曰制禄之方司禄受之賞賜之方職嵗受之是皆考
 之八枋之法不可得而濫也○項氏曰賞賜或以土
 田或以車服或以器物皆賛其等書之於方出而命
 之
 鄭鍔曰行爵出禄無非人君之命或以䇿或以方其
 别也盖命以爵者必有徳之人為䇿命之所以述其
 徳與以禄者必義所當與之人用方出之所以著其
 義䇿者簡牘之辭方版也其制方方言其義内史既
[045-7a]
 掌為䇿命以言其人之徳及其人治四方之事以書
 來上則使讀之所以驗前日䇿命之言不為溢美若
 夫賞賜出於一時之喜亦出以方見其合義然後予
 亦非人君之私既賛為之又以方出之則王命合義
 矣可書之以為後世法又藏其貳則他日有所攷春
 秋之世城濮之役晉侯有功襄王命内史叔興父䇿
 命之為侯伯則周之家法猶有可攷晉之克齊使鞏
 朔獻捷定王使禮之如侯伯克敵使大夫告慶之禮
[045-7b]
 又私賄鞏伯使相告之勿籍則賞賜之非義而内史
 不書又可知矣
内史掌書王命遂貳之
 鄭康成曰副寫藏之○項氏曰凡有王命既書以出
 遂藏其貳皆史所當載也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陳君舉曰内史猶今内制翰林也外史猶今外制舎
[045-8a]
 人也凡䇿命之出皆黜陟予奪大小臣工爵禄之事
 其與人主圖之者固冢宰也而上意之然否師言之
 叶否非有文墨議論之士講求參酌或不當於功罪
 雖當功罪而襃貶益損之文或作於好惡往往傷王
 言之體於是以二史屬春官而冢宰詔王大宗伯之
 屬得以陳誼補過於其間是故號令罔不臧而賞罰
 公亦三公所以輯衆美昭令聞也其見於傳襄王使
 召武公及内史過賜晉惠公命使大宰文公及内史
[045-8b]
 興賜晉文公命則二史從公之事觀其道天子諸侯
 德誼文辭甚美雖東周尚如此亦足以觀史氏之典
 刑矣自秦變古寖失此意辭令在尚書郎則尚書重
 在中書舎人則中書重方漢重尚書至號喉舌之官
 事歸臺閣三公失職則尚書遂擅天下魏晉重中書
 則並掌職務至有中書監遷尚書令自謂有奪鳳池
 之恨而中書亦擅天下兩省相傾至今並置最後開
 元别置學士院白麻獨在學士為天子私人稱内相
[045-9a]
 矣以一辭令之官所鄉輒偏重權傾君相而朝廷不
 尊然後知周家以冢宰建六典實掌六卿而二史分
 𨽻宗伯道揆在上權綱歸一而無專遂之私法守在
 下衆職交修而無詭隨之患所謂周道如砥者以此
掌書外令
 項氏曰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則上出之
 為命下禀之為令故内史書内謂之命外史書外謂
 之令○王氏曰命後世所謂制也故内史書之令後/世所謂詔也故外史書之外令國令也外史掌
[045-9b]
 書之而内史執其貳謂之外令以别於女史之内令/○王昭禹曰一定而不可易者命也因事而告者令
 也/○李嘉㑹曰不曰作而曰書者如行人子羽脩飾
 之而後書可以達諸王國之外○黄氏曰凡王命内
 史書而出之外史受而書行之今中書舎人書行蓋
 合而為一内史留柢遂以為國令之貳
掌四方之志
 鄭康成曰志記也○劉執中曰四方之志謂九州列
 國四海百蠻世系之所自出封建之所由興朝貢之
[045-10a]
 斷續政教之違從禮樂之更革俗尚之醜好若土均
 土訓誦訓之所職皆為志以藏之以待王之顧問孔
 安國曰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
 所宜皆聚此書其此之類歟○王昭禹曰掌四方之
 志則下以知風俗之所在○黄氏曰為有四方/之事當攷故實也
 陳君舉曰古者諸侯無私史外史掌四方之志者諸
 侯各有國史書國中之事以達于天子天子又時廵
 以察之有二伯以詢之内史以董之故列國之史多
[045-10b]
 藏之周室孔子亦西過周室考史記舊聞具於魯而
 次於春秋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今攷
 晉史自殤叔時始有之楚自武王以上有世次而無
 年月魯之春秋乃自𨼆公始則諸侯私史亦東周以
 來有之非西周之制也不特諸侯之史藏之周室而
 列國圖志亦藏之故以春秋之時楚子問鼎之大小
 輕重以鼎象九州之山川形勢得周鼎亦可以識天
 下矣
[045-11a]
掌三皇五帝之書
 鄭康成曰楚靈王所謂三墳五典○李嘉㑹曰書斷/自皇帝以下大道
 常道所可備記者此後凡有書莫/不兼掌夏商周所紀不言可知○王昭禹曰上以
 攷古昔之所行○黄氏曰必掌皇帝書者凡王之命
 皆當聨次於尚書也漢御史掌蘭臺秘書其遺意也
掌達書名于四方
 鄭康成曰謂若堯典禹貢達此名使知之○黄氏曰/皇帝書名
 在四方久矣何以逹為朝廷常有書周書自泰誓之/後皆是至東遷猶有書四方未知朝廷制作之意故
[045-11b]
 以其名/逹之
 王氏曰書名者字也字所以正名百物故謂之名○/鄭康成曰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
 得能讀之○鄭鍔曰四方言語不同上世音讀與後/世亦異欲使天下誦讀之際無東西南北之訛無古
 語今言之異則書之名不可以不達逹之于四方欲/使之皆同也大行人几歳諭書名蓋外史逹之九嵗
 之久慮其不一又/使行人往諭之
  愚案黄氏以書名為古之書逹其名以廣帝王之/道王氏以書名為今之字書亦通但與上下文恐
  不相/協
若以書使所吏/反于四方則書其令
[045-12a]
 王昭禹曰以書使于四方外史書其令則掌外令故
 也○黄氏曰令猶今言制敇也書猶今言制書敕書
 也○易氏曰亦所以明王政之所從出○鄭鍔曰書/名既正道徳
 乃一風俗乃同其有不同遣使以正之因書而使故/曰以書使四方也書其書使之令以為證知其國書
 名之不正天子/曾遣使以正之
  愚案古者邦國之書皆錫於王其國已有此書惟
  達其名使天下知一人所重者在此其國未有此
  書若遣使以頒之必書其令使天下知一人所錫
[045-12b]
  者在此於是邦國無私書天下無異學
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史百有二十人府四
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鄭康成曰御猶侍也進也其史百有二十人以掌賛
 書人多也
  愚案周之諸史皆是王者之史獨御史一官無王
  字所輔者是冢宰所攷者是百官大槩是簿書期
  㑹之所從出所以御史之史至百二十人秦重刀
[045-13a]
  筆見得其事權稍重挈而列之於冢宰之下百官
  之上至漢遂與大臣爭衡並列為三公
 吕氏曰御史之名見於周官以中士下士為之特小
 臣之傳命令者耳至於戰國其職益親故獻書多云
 獻書於大王御史澠池之㑹各命御史書事淳于髠
 亦曰御史在前執法在後是又掌記事糾察之任也
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賛冢宰凡治者受灋令

[045-13b]
 王昭禹曰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所謂六典以治
 邦國八則以治都鄙官成以待萬民其法則冢宰以
 道治之其命則御史掌之故以賛冢宰為職○鄭鍔
 曰出治令者王也推王命令而行之者冢宰也掌書
 治令為冢宰之助者御史也所掌如此故凡邦國都
 鄙萬民有所當治之事皆於此受法令蓋書寫傳播
 本於此故也
 王昭禹曰九職九貢九式九兩之類有其法也御史
[045-14a]
 掌其令而治之法令皆書於此凡治者即是而受也
掌賛書凡數從政者
 王昭禹曰凡則如師掌官成以治凡之凡同數則如
 旅掌官常以治數之數同○鄭鍔曰數則以小數計/之凡則以緫數計之知其
 凡數則官之冗省可得而見矣○黄氏曰若/今班簿歟御史掌之其事與宰夫八職相通凡數從
 政者謂以凡以數而從政者御史皆掌而攷校之則
 以凡與數皆載於書故也蓋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
 之在官莫非從政者不可以不知其登下多寡之計
[045-14b]
 故有凡數○李嘉㑹曰曰凡曰數則師旅之從政者/御史皆以史而賛書之則國之法令治令
 斯無邪徑而/雜出者矣
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劉迎曰巾猶車之衣以巾覆車所以障其塵垢冪人
 掌共巾冪則以巾冪尊彝巾車則以巾覆車不特職
 於出而又職於藏今物之藏者謂之巾箱巾笥則巾
 車之為藏可識矣○鄭鍔曰續漢書云古之戰車雕/朱輪輿不巾不盖故知首飾謂之
[045-15a]
 巾路用玉金象以為飾者皆飾諸末猶人之首加巾/以為飾也○王昭禹曰巾設飾之物車人為車别於
 冬官百工之事而巾車/所掌則設飾為主故也○薛平仲曰車而蒙之以巾
 則車為尊掌車而必以大夫則車為重○黄氏曰車/旗之政有財
 賦有法度故/尊其爵秩其屬則有工百人則車之制作云備○
 又曰自宗伯辨車旗之禁掌車旗之賞賜典命以命
 數而定諸侯諸臣之節則車旗之制亦嚴矣使即其
 敘次而論則巾車一屬當在典命司服之後今特次
 之史官之末大抵先王之制禮樂所以為扶持三綱
[045-15b]
 五常之具而史官之寄襃貶又以為扶持禮樂之用
 固有以嚴後世變禮易樂之防矣巾車一屬又列於
 史官之後豈不曰器之藏禮莫大於車周人所上者
 莫先於車茍知簡書之可畏將於此而敢僣乎
 王氏詳說曰有車必有馬有馬必有僕有僕必有右
 曰馬曰僕曰右皆見於夏官而五路獨見於春官蓋
 春官所以為禮夏官所以為兵車屬於禮馬僕與右
 屬於兵
[045-16a]
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

 鄭康成曰公猶官也○王昭禹曰自王之五路至庶/人乘役車以上皆典於公非私
 車故謂/之公車用謂祀賓之屬旗物大常以下等敘之以封
 同姓異姓之次序○王氏曰等謂差其上下叙謂次/其先後則以治其出入故有先路
 綴路次/路之名○鄭鍔曰掌政令以治其出入凡公車之數
 與其新故成毁無不周知之
 李嘉㑹曰用車之時尊卑並至何以辨之旗物以為
[045-16b]
 之别耳等敘不同所用亦異出入之際誠不可不謹
 而治之也
王之五路
 賈氏曰路門路寢路車路馬皆稱路路大也王之所
 在以大為名諸侯亦然○劉執中曰皆大之稱/而無所擬倫故曰路
一曰玉路鍚音/陽歩干/反纓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
音/留以祀
 鄭康成曰玉路以玉飾諸末○賈氏曰凡言玉路金/路象路皆是以玉金象
[045-17a]
 為飾不可以玉金象為路鄭云飾諸/末者凡車上之材於末頭皆飾之○鄭鍔曰玉者
 陽精之純可以交三靈故以玉飾路則乘以祀天○
 鄭康成曰鍚馬靣當盧刻金為之所謂鏤鍚○賈氏/曰眉上
 曰鍚故知當額盧案韓奕詩鉤/膺鏤鍚金稱鏤故知刻金為之樊讀如鞶帶之鞶謂
 今馬大帶○鄭司農曰纓謂當胷士喪禮下篇曰馬
 纓三就禮家說曰纓當胷以削革為之三就三重直/龍
 反/三匝也○鄭康成曰玉路之樊及纓皆以五采罽
 飾之十二就就成也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為
[045-17b]
 縿斿則屬焉○王氏詳說曰明堂位曰魯君孟春乗/大路載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
 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郊特牲曰乗素車貴/其質也旗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詩閟
 宫曰龍旂承祀夫王建大常日月也諸侯建旂交龍/也詩人言魯為龍旂而記又言龍章而及日月是旂
 常無辨也按司馬法云章夏以日月尚明商以虎尚/威周以龍尚文周雖以日月為常以龍為章但賜
 魯以龍章其龍/有升降不同耳
 項氏曰玉路以玉為飾温潤而澤見於仁縝宻以栗
 見於智垂之如隊叩之清越見於禮樂瑜瑕不掩孚
 尹旁達見於忠信備徳之美也大常以三辰為飾日
[045-18a]
 月麗天以象重明日月久照以象久於其道相代而
 成晝夜相推而成嵗時體道之常備道全徳可以事
 神故以祀○鄭鍔曰所駕之馬鍚以昭其聲樊纓十
 有再就以昭其文所建者大常象天之明斿十有二
 合天之大數祀天則乘所以極其尊也○李嘉㑹曰
 大常之旗非獨祀則用之仲秋治兵王則建之㑹同
 戎路王則建之見人君之徳同乎天地撫世應俗與
 日月同運此日月所以為君之旗而名之以常也
[045-18b]
金路鈎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賔同姓以封
 鄭康成曰金路以金飾諸末鈎婁頷之鈎金路無鍚
 有鈎亦以金為之○賈氏曰詩云鈎膺鏤鍚鈎連言/膺明鈎在膺前以今驗古明鈎是
 馬婁/頷其樊及纓以五采罽飾之而九成大旂九旗之
 畫交龍者以賔以㑹賔客同姓以封謂王子母弟率
 以功徳出封雖為侯伯其畫服猶如上公若魯衞之
 屬其無功徳各以親踈食采畿内而已○李嘉㑹曰/同姓封爵無
 子男之卑而止於伯者皆所以尊之也/若異姓有公侯之貴亦不可不以金路
[045-19a]
 項氏曰金路以金為飾蓋其形堅剛義也其性從革
 和也方之為方圓之為圓惟冶之所鑄大之則大小
 之則小惟物之所感皆主於和也大旂繢交龍龍徳
 施物主於恩上下交感主於通既通且和則以講饗
 燕之禮賔之而弗臣宜矣封同姓之國親之而弗踈
 亦宜矣○鄭鍔曰無鍚有鈎就以九金成數也王出/迎賔則乘之屈至尊而接賔以示君臣之義
 也同姓之封非以私/恩也斷之以義也
 王昭禹曰路車以王所乗為主其賜諸侯以路車者
[045-19b]
 所以為王之&KR0779意故詩有路車乗馬之辭○王氏詳/說曰案定
 公四年祝佗云武王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分唐叔以大路杜氏謂大路金
 路也綪茷大赤也夫三叔皆同姓所封之車則同於/金路所封之旂魯用大旂衞則用大赤唐則不復有
 矣曰祝佗所言謂武王時/耳此禮至周公時然後定
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直遥/反異姓以封
 鄭康成曰象路以象飾諸末○王昭禹曰/以象齒為飾象路無鈎
 以朱飾勒而已其樊及纓以五采罽飾之而七成大
 赤九旗之通帛○劉執中/曰周之旗以朝以日視朝○賈氏曰/以日視朝
[045-20a]
 者謂於路門外常朝處乘之此雖據常朝而言至於/三朝皆乘之案司常云道車建旞注云道車象路也
 王以朝夕燕出入乘此象路則建/旞若在朝廷大赤也其車則同異姓王甥舅
 項氏曰象南方獸文明之方也其齒堅强而不撓皆
 明辨之義○李嘉㑹曰象其堅在牙其用在鼻而南/則屬禮堅强在我而以禮接人此所以為
 象/路以朱飾勒以赤為旗皆南方之義故以之視朝則
 君臣上下之禮明以封異姓則考禮正刑之義辨○/鄭
 鍔曰象齒有文以比禮也無鍚無鈎以朱飾勒朱南/方之色王出視朝則乗之視朝向明以禮為主異姓
 之封彼為貴戚欲由禮而動○李/嘉㑹曰惟有明徳可以懐異姓
[045-20b]
 林椅曰五路行人建常樊纓有公侯伯子男之别而
 巾車止有同姓異姓之分蓋巾車所辨乃分器耳
革路龍音/龎勒條他刀/反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
 鄭康成曰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無他飾○賈氏曰/自玉路金
 路象路皆以革鞔即冬官云飾車欲侈但象路以上/更有玉金象為飾謂之他物則得玉金象之名革路
 亦用革鞔以無他/物飾則名為革路龍駹也以白黒飾韋雜色為勒○/賈
 氏曰龍勒者馬之/轡飾勒靣則在靣條讀為絛其樊及纓以絛絲飾之
 而五成不言樊字蓋脫爾以此言絛知玉路金路象
[045-21a]
 路飾樊纓皆不用金玉象大白殷之旗猶周大赤蓋
 象正色也○李嘉㑹曰大白屬西方兵戎貴盛勵/四衞貴藩屏皆取西方之義以成之也
 戎謂兵事四衞四方諸侯守衞者蠻服以内
 鄭鍔曰革之為物鞏物而固之堅而不可解以象信
 也上三路用罽以文為貴此以條為纓則欲其固而
 已其纓之就以五土之數也所建者大白以信為主
 也王即戎事則乘之諸侯守衞中國者則以此封之
 用兵貴其堅守而守衞中國之諸侯則以信固結之
[045-21b]
 ○王昭禹曰革所以扞内而蔽外義之制也大白象/秋正西方之物惟白為能受采則以義受之之譬也
木路前子踐/反樊鵠户篤/反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鄭康成曰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前讀為緇翦之
 翦淺黒也
 鄭鍔曰木路至質無文以淺黒色飾韋為樊鵠色飾
 韋為纓不言就蓋此實三就爾見其質也○鄭康成/曰不言就
 數飾與革路同○王氏詳說曰木路以封蕃/國蕃國爵不過子子男五命其五就也宜矣所建者
 大麾以黒色主殺為事○鄭康成曰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則黒夏后氏
[045-22a]
 所/建王出田則乘之○鄭康成曰田四時田獵○王氏曰/建大麾以田司馬辨旗物之用不
 言者司馬所辨教治兵而已既教/治兵遂以獮田於是建大麾焉蕃國之君則以此
 封之○鄭康成曰蕃國謂九/州之外夷服鎮服蕃服田則主殺待蕃夷之君
 則亦至質而無文也
     緫論
 鄭鍔曰玉路一曰大路金路一曰先路象路次金路
 革路次象路故同謂之次路木路最後綴於諸路之
 後故曰綴路方其以多為貴則玉路樊纓十有二就
[045-22b]
 金路九象路七革路五木路三不言木路三以上四
 路推而知之方其以少為貴則大路樊纓一就先路
 三次路五與七綴路九禮記不言綴路九就亦以上
 四路推而知之禮器曰大路一就次路七就此以少
 為貴郊特牲曰大路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此以
 少為貴且言於郊特牲郊祀之間則以少為貴盖祀
 天之時也凡車上之材皆飾其末革路無他飾故正
 名曰革木路則木上無革故正名曰木
[045-23a]
 陳君舉曰郊特牲曰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
 五就又丹漆雕幾之美而素車之乘此言商制也所
 謂大路即素車而周官所謂木路也商以大路為尊
 次路為下其樊纓自一推至於五則為禮之殺蓋尊
 其樸貴其質而已周以玉路為先木路為後其樊纓
 十二損而至於五則為禮之殺盖尊其飾貴其文而
 已
 易氏曰周人尚輿玉路實備於四代蓋自陶唐氏以
[045-23b]
 彤車而乘白馬其制略矣有虞氏則因彤車而制鸞
 車夏后氏則因鸞車而制鉤車殷人則因鉤車而制
 大路周人則因大路而制乘路是五路之制惟周為
 盛自以祀至以田則上得以兼乎下自同姓以封至
 以封四衞則下不得以擬乎上然同姓如魯衞未至
 乎九命何取乎金路之九數異姓如宋杞不止乎七
 命何取乎象路之七數四衞亦有五等之侯國又何
 拘乎革路之五數蕃國夷狄雖大曰子何為木路獨
[045-24a]
 不言數蓋以是為王朝出封之儀典命所言在國車
 旗之數也若夫王者兼用五路宜若必玉路而後建
 大常必金路而後建大旂必象路而後建大赤必革
 路而後建大白必木路而後建大麾然以大司馬攷
 之仲秋教治兵王載大常是以革路載大常司常亦
 曰凡祭祀各建其旗㑹同賔客亦如之先儒亦謂兵
 車之㑹則以戎路建大常賔客㑹同則以金路建大
 常是知五路之建大常者天子之制而此四旗不言
[045-24b]
 斿者兼諸侯之制亦猶王之五服兼用衮鷩希毳而
 有大章焉有小章焉
 賈氏曰凡五等諸侯所得路在國祭祀及朝天子皆
 乘之但朝天子之時乘至天子館則舍之於覲館禮記
 云偏駕不入王門謂舎之於客舘乘墨車龍旂以朝
王后之五路
 鄭鍔曰王有祀有朝有賔有即戎有四時之田故所
 乘之路有五王后有從王祀先王先公之禮有從王
[045-25a]
 見賔客之禮有朝王之時有採桑之時有宫中乘行
 之時此五者皆當乘路故路亦有五以其與王同尊
 故亦稱路然不以路名車曰重翟厭翟安車翟車輦
 車又見其次於王也○李嘉㑹曰后前曰路示王同/體也後止曰車則有臣妾之義
直龍/反翟鍚靣朱緫
 鄭康成曰重翟重翟雉之羽○賈氏曰凡言翟者皆/謂翟鳥之羽以為兩旁
 之蔽言重翟/者皆二重
 鄭鍔曰從王祀先王先公之所乘
[045-25b]
 鄭司農曰鍚馬靣鍚○王昭禹曰鍚靣以飾馬○鄭/鍔曰所謂鍚鸞和鈴昭其聲也
 緫著馬勒直兩耳與兩鑣○賈氏曰凡言緫者謂以/緫為車馬之飾若婦人之
 緫亦既繫其本又垂/為飾故皆謂之緫
 鄭鍔曰以朱為緫取陽明之義見其於宫中有君道
 也
於涉/反翟勒靣繢緫
 鄭康成曰厭翟次其羽使相廹○鄭鍔曰飾以翟羽
 相厭次焉示其厭䧏故不復重從王見賔客則乘之
[045-26a]
 鄭康成曰勒靣謂以如王龍勒之韋為當靣飾○鄭/鍔曰
 謂馬之靣如王革路/為龍勒之飾不設飾繢畫文也○鄭鍔曰謂以白黒/青赤之色如繢畫之
 飾以為緫見/相雜之文
安車彫靣鷖烏兮/反
 鄭鍔曰安車則飾不用翟漆之而已婦人坐乘獨此
 車名安朝王所乘取安處之義○賈氏曰曲禮云婦/人不立乘又云大夫
 致事乘安車則男子坐乘亦謂之安車然王后五路/皆是坐乗獨此得安車之名者以餘者有重翟厭翟
 翟車輦車之名可稱此無異/物之稱故獨得安車之名彫靣謂刻革為馬靣之
[045-26b]
 飾不龍其勒○鄭司農曰鷖讀為鳬鷖之鷖鷖緫者
 靑黑色以繒為之
皆有容蓋
 鄭司農曰容謂幨車山東謂之裳幃或曰潼容○賈/氏曰
 衞詩漸車幃裳/毛氏赤云潼容○鄭康成曰蓋如今小車蓋
翟車貝靣組緫有握
 鄭康成曰翟車不重不厭以翟飾車之側爾○鄭鍔
 曰採桑則乘之○鄭康成曰貝靣貝飾勒之當靣○/鄭
[045-27a]
 鍔曰貝者水蟲餘貾餘泉/之類物之美而可寳者
 王昭禹曰組緫以織組為緫○鄭鍔曰組者五色絲/絛文之美而相雜者○
 賈氏曰朱緫繢緫鷖緫皆以/繒為之則組緫以組絛為之○鄭鍔曰有幄者謂之
 帷幕以為幄有幄則無容蓋○鄭康成曰如今軿車/○賈氏曰漢法軿車無
 蓋故舉/以況之
輦車組輓音/晚有翣所甲/反羽蓋
 鄭康成曰輦車不言飾后居宫中從容所乘但漆之
 而已為輇輪人輓之以行○賈氏曰雜記注引許氏/說文解字曰有輻曰輪無
[045-27b]
 輻曰輇雜記注輇崇蓋半乗車之輪/乗車髙六尺六寸則此當三尺三寸○鄭鍔曰以組
 為輓○鄭康成曰有翣所以禦風塵以羽作小蓋為
 翳日也
     總論
 易氏曰重翟之鍚靣朱緫亦玉路之鍚樊纓也厭翟
 之勒靣繢緫亦金路之鉤樊纓也安車之彫靣鷖緫
 亦象路之朱樊纓也翟車之貝靣組緫亦革路之龍
 勒條纓輦車以人輓之而已蓋擬木路而其制略自
[045-28a]
 安車以上皆有容蓋自翟車以上皆有幄自輦車以
 上皆有翣羽蓋五路之等如此○鄭鍔曰衣褘衣則
 乘重翟衣褕狄闕狄則乘厭翟衣展衣則乘安車衣
 鞠衣則乗翟車衣褖衣則乗輦車
王之䘮車五乘繩證/反木車蒲蔽犬&KR0860莫歴/反尾櫜音/羔䟽飾
小服皆䟽
 鄭康成曰木車不漆者○鄭司農曰蒲蔽謂臝蘭車
 以蒲為蔽天子䘮服之車漢儀亦然○鄭康成曰蔽/車旁禦風塵者
[045-28b]
 犬&KR0860以犬皮為覆笭○鄭康成曰犬白犬皮○賈氏/曰古者男子立乘須馮軾上須
 皮覆之故云犬&KR0860士䘮記/主人乗惡車白狗幦是也○黄氏曰康成以尾櫜以
 犬尾為戈㦸之弢小服刀劔短兵之衣始遭䘮所乗
 為君之道尚微備姦臣未必然䟽家引禮䘮事無等
 亦恐未盡此言王之䘮車五等則非諸臣之制鄭自
 始遭喪至&KR0941次五等恐當如此或曰喪車尾櫜䟽飾
 小服皆䟽尾末也車之大木末皆布韜之以為飾小
 木則皆布之
[045-29a]
素車棼蔽犬&KR0860素飾小服皆素
 鄭康成曰素車以白土堊車棼讀為薠薠麻以為蔽
 其&KR0860服以素繒為緣○王氏曰素車蔽&KR0860服皆素則
 少變而飾以素不皆䟽矣蓋後車變而彌吉以至於
 喪除○鄭康成曰此卒哭所乗
 黄氏曰素車素飾不言尾櫜因上文且言小服皆素
 則尾櫜可知漢文帝遺詔無布車及兵器其制至漢
 猶在薻車以下不言小服則如常車施革駹車又漸
[045-29b]
 漆矣
音緫又/音藻車薻蔽鹿淺&KR0860革飾
 杜氏曰薻讀為華藻之藻○鄭康成曰薻水草蒼色
 以蒼土堊車以蒼繒為蔽也鹿淺&KR0860以鹿夏皮為覆
 笭○賈氏曰夏時鹿/毛新生為淺毛又以所治去毛者緣之○王氏
 曰革不言色蓋如素車用素○鄭康成曰此既練所
 乘
駹車萑音/丸蔽然&KR0860香求/反
[045-30a]
 鄭康成曰駹車邊側有漆飾也○賈氏曰下文漆車/全有漆則此時未全
 為/漆萑細葦席也以為蔽者漆則成藩即吉也然果然
 也○賈氏曰/果然獸名髤赤多黒少之色韋○杜氏/曰髤漆○王氏曰
 髤與萑不言物蓋如薻車用革○鄭康成曰此大祥
 所乗
漆車藩蔽豻五旦/反&KR0860雀飾
 鄭康成曰漆車黒車○賈氏曰凡漆不言色者皆黒/且大夫所乗墨車及篆縵之飾
 直得墨名是凡/車皆黒漆也藩今時小車藩漆席以為之豻胡犬
[045-30b]
 ○賈氏曰胡地之野犬或作/狐字者謂狐與犬合所生雀黒多赤少之色韋也
 此禫所乗
     緫論
 李嘉㑹曰喪車五乗必有蒲棼藻萑藩為之蔽者居
 喪衣服麄惡形貎毁瘠不可見人人亦不可見己故
 有蔽以自遮也又用犬鹿然豻之皮以為&KR0860者蓋喪
 服之中雖不治人事而防身之道不可不謹獸之害
 人以其皮而為之防亦示服猛之義然喪車既無他
[045-31a]
 飾而戈㦸之弢與小服刀劒短兵之類必言之者自
 衞其身不可不謹與書曰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
 者是也又喪車五乗貴賊皆同者惟喪不辨貴賤自
 天子達于庶人皆終三年之喪故有官者必曰解官
 持服與無官同
 劉執中曰三年之喪皆乗惡車謂木車也齊衰之喪
 皆乗素車大功之喪皆乗薻車小功之喪皆乗駹車
 服緦者乗漆車○賈氏曰天子至士喪車五乗尊卑/等則大夫士禫亦得乗漆車與吉同
[045-31b]
 者禮窮/則同也
服車五乗孤乗夏篆音/瑑卿乗夏縵莫干/反大夫乗墨車士
乗棧才産/反車庶人乗役車
 鄭康成曰服車服事者之車夏篆五采畫轂約也○/鄭
 司農曰篆讀為圭瑑之瑑○王氏曰夏篆以采篆飾/車也○項氏曰孤主𢎞化故夏篆以象文徳之敷
 夏縵亦五采畫無瑑爾
 王氏曰墨車墨而不采○鄭鍔曰以革鞔而漆之者
 ○項氏曰墨車無五采而其色幽/北方之智也大夫以智帥人者
[045-32a]
 賈氏曰棧車不革鞔而漆之者此則冬官棧車欲弇
 恐有坼壊也○王氏曰棧車則無飾矣考工記只棧/車欲弇飾車欲侈墨車以上皆飾車也
 ○項氏曰士棧車唯質而無/飾弇而不侈則以士主事人
 鄭康成曰役車方箱可載任器以共役○王氏曰謂/之乗非特載
 任器/而已○項氏曰以庶人主役故名役車詩云有棧之
 車行彼周道○黄氏曰庶人府史也/服公事者皆乗公車
 鄭鍔曰貴者乗車賤者徒行古之制也此言服車五
 乗上不及三公下乃及庶人盖三公非不乘車坐而
[045-32b]
 論道不可以服事言孤卿大夫有爵雖貴亦當作而
 行事乃自孤卿所乗者言之庶人則指府史胥徒在
 官者非在官之庶人亦徒行耳胡為掌其車耶五色
 謂之夏染人所謂染夏是也孤之車轂畫以五采而
 篆之卿車雖五色則縵而不篆篆以見其文之著縵
 以言其文之不足也孤尊矣宜别異於卿卿又宜異
 於大夫大夫乘墨車則鞔之以皮而漆焉又不及於
 夏縵之文大夫又宜異於士士乗棧車則不革不漆
[045-33a]
 又不及於墨車之飾士又宜異於庶人故乗役車為
 方箱以載任器又不及於棧車之純素尊卑之分上
 下之等皆即乘車見之
 王氏詳說曰周禮有言公而不及孤有言孤而不及
 公有併言公孤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此言
 公而不及孤巾車云孤乗夏篆卿乗夏縵此言孤而
 不及公射人云三公北靣孤東靣三公執璧孤執皮
 帛此併言公孤人臣受君之命莫大於車服何王之
[045-33b]
 三公八命所乗之車不見於巾車所衣之服不見於
 司服蓋周制外而五等諸侯其車服有常制内而五
 等諸臣其車服無常制豈非以諸侯逺王而諸臣近
 王近王而無常制者正所以别嫌使八命六命四命
 皆從其所命之車服得無嫌乎詳攷公卿大夫之制
 大率相為異同司服無三公之服者服下同於孤巾
 車無三公之車者車下同於孤三公下同於孤而大
 夫亦上同於卿盖卿大夫同於西靣又同於𤣥冕者
[045-34a]
 以此○劉執中曰諸侯之孤猶孤也卿大夫猶卿大/夫也上得以兼其下則孤備服車五乗矣其貳
 車則各從其命數是以天子之孤貳車六乗大夫四/上士三巾士二下士一乗所建旂斿如其貳車之數
凡良車散素旱/反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賈氏曰良車散車不在服車五乗之等列精作為功
 則曰良○王昭禹曰良車與良裘/之良同謂其質之甚善也麄作為沽則曰散
 ○王昭禹曰散車與散樂之/散同謂其非法度之所用○王氏曰自役車以上
 皆有等者其用固有常餘或良或散惟所用而已○/易
 氏曰或以共在上之恩賜或以共在公之役使故其/用為無常○李嘉㑹曰良車在五乗之上散車在五
[045-34b]
 乗之下此非制度/所闗故其用無常
凡車之出入歲終則㑹之
 賈氏曰出謂出給官用入謂用罷歸官於當時録為
 簿帳至嵗終則緫㑹計完敗多少以入計㑹
凡賜闕之
 鄭鍔曰君於有功之臣則車服以庸有用以賜臣下
 者不必㑹計闕之可也○王昭禹曰凡賜無常惟上/所用故闕而不㑹不可以有
 司之法/制之
[045-35a]
毁折入齎音/咨于職幣
 杜氏曰齎讀為資資謂財也乗官車毁折者入財以
 償繕治之直○李嘉㑹曰取之而車不佳則必不取/其過在造車之工取之未久而折壊其
 過在乗車者如此則造者取者皆致謹矣○黃氏曰/戒其不謹敬毁敗公車雖入齎而以共賜予不茍於
 財/也○鄭鍔曰為職幣掌餘財故爾
大喪飾遣弃戰/反車遂廞之行之
 賈氏曰遣車言飾還以金象革飾之如生存之車但
 粗小為之耳○鄭氏曰遣/車一曰鸞車○鄭康成曰廞興也謂陳
[045-35b]
 駕之行之使人以次舉之以如墓也○王氏曰廞之/於宫行之以適
 墓/
及葬執蓋從才用/反車持旌
 鄭康成曰從車隨柩路持盖與旌者王平生時車建
 旌雨則有蓋今蜃車無盖執而隨之象生時有也○/賈
 氏曰執旌在柩車之前而文在下者以執/蓋是巾車因言持旌非謂持旌亦從車
及墓嘑啓闗陳車
 鄭康成曰關墓門車貳車士喪禮下篇曰車至道左
[045-36a]
 北靣立東上○賈氏曰鄭知車是貳車者以其遣車/在明器之中案既夕陳明器在道東西
 面此不言明器而别陳車是貳車/可知天子貳車象生時當十二乗
小喪共匶路與其飾
 鄭康成曰柩路載柩車也飾棺飾也
歳時更續共其弊車
 杜氏曰更續更受新共其弊車歸其故弊車也○鄭
 鍔曰物之弊若不有以續之則無以繼每歳以時更
 而續之則車不闕於用材之尚可用者不可以盡棄
[045-36b]
 車雖已弊亦共於車人則工不闕於材已弊之車猶
 且擇其可用者而用之古人為國愛財如此
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
 鄭康成曰雞人主呼旦鳴鈴以和之聲且警衆必使
 鳴鈴者車有和鸞相應和之象○項氏曰鈴和鈴也/詩和鈴央央升車則
 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則和鈴主應故大祭祀/雞人呼旦以鈴應之鈴在旂亦以将駕玉路以行禮
 
 周禮訂義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