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1 大易粹言-宋-方聞一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粹言卷十三    宋 方聞一 編
離下/乾上
 伊川先生曰同人序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
 人夫天地不交則為否上下相同則為同人與否義
 相反故相次又世之方否必與人同力一作/欲乃能濟
 同人所以次否也為卦乾上離下以二象言之天在
 上者也火之性炎上與天同也故為同人以二體言
[013-1b]
 之五居正位為乾之主二為離之主二爻以中正相
 應上下相同同人之義也又卦惟一隂衆陽所欲同
 亦同人之義也它卦固有一隂者在同人之時而二
 五相應天火相同故其義大易/說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貞
 伊川先生曰野謂曠野取逺與外之義夫同人者以
 天下大同之道則聖賢大公之心也常人之同者以
 其私意所合乃暱比之情耳故必于野謂不以暱近
[013-2a]
 情之所私而于郊野曠逺之地旣不係所私乃至公
 大同之道无逺不同也其亨可知能一作/既與天下大
 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險阻之不可濟何
 艱危之不可亨故利渉大川利君子貞上言于野止
 謂不在暱比此復言宜以君子正道君子之貞謂天
 下至公大同之道故雖居千里之逺生千嵗之後若
 合符節推而行之四海之廣兆民之衆莫不同一作/合
 小人則惟用其私意所比者雖非亦同所惡者雖是
[013-2b]
 亦異故其所同者則為阿黨蓋其心不正也故同人
 之道利在君子之貞正易/傳
 白雲郭氏曰同人名卦不曰同者同大同也大同則
 三才无不同矣聖人明人道得失必有所指故名曰
 同人不曰同也然聖人雖行人道而其道未嘗不同
 天者蓋由同人則同天矣人道以同人為大故也故
 為君臣父子為兄弟夫婦朋友至於臨民為政處己
 接物凡有見於外者无非欲盡同人之道子思之所
[013-3a]
 謂盡性孟子之所謂盡心其說一本於此然天无事
 於人也聖人亦同其无事於人則不期同天而天自
 同矣大舜善與人同孔子稱其无為而治則同天矣
 孔子曰予欲无言是亦同其无事之義也野者逺於
 有事又其廣大无際同人之道至于野則廣大无不
 同矣六爻之才皆不及此利渉大川天道之大且健
 也利君子貞廣大非小人之事言惟君子可得同人
 之道也夫不能同人而欲人同已者小人也能同人
[013-3b]
 則君子矣君子言其德之盛大蓋不以才言以是知
 同人之道在德不在才也中庸曰天之所覆地之所
 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
 配天此同人之道也易/說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
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伊川先生曰言成卦之義柔得位謂二以隂居隂得
[013-4a]
 其正位也五中正而二以中正應之得中而應乎乾
 也五剛健中正而二以柔順中正應之各得其正其
 德同也故為同人五乾之主故云應乎乾象取天火
 之象而彖專以二言○同人曰此三字羡文○至誠
 无私可以蹈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徳也○又以
 二體言其義有文明之徳而剛健以中正之道相應
 乃君子之正道也○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
 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
[013-4b]
 通於理而已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
 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然後能中正合乎乾行
 也並易/傳
 横渠先生曰不能與人同未足為正也○天下之心
 天下之志自是一物天何常有如此間别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天道上行火炎上皆親乎上者也故為
 同人之象卦惟一隂則一隂為之主柔得位而不中
 得中而不應皆非所以為同也得位得中而應乎乾
[013-5a]
 六二以之卦之所以為同人也同人于野利渉大川
 利君子貞夫人之常情暱近遺逺則其同不廣矣故
 同人于野亨野郊之外逺於邑者也于野則无暱比
 之私焉是以亨也蓋公則一私則萬殊合天下之公
 而誠焉天徳也術斯以往何險難之不濟乎故曰利
 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總一卦之才言也中正而
 應以二五言也文明而不健則物或蔽之中正而不
 應則物或間之雖有同焉寡矣唯君子為能先得人
[013-5b]
 之所同然者故能通天下之志能通天下之志則視
 天下无一物非我也尚誰異哉列子曰和者大同於
 物夫五味相得而後和則和初非同也合異以為同
 者也如是然後為大同若夫物各以類而同之則所
 同者小矣且天下之志固非一也而君子能通天下
 之志而同之亦若是而已所謂君子貞者如此苟在
 物一曲則非正也同之之道孰利於此乎自同人于/野亨至此
 易/說
[013-6a]
 兼山郭氏曰衆不能治衆治衆者至寡者也動不能
 制動制天下之動者正夫一者也一卦五隂而一陽
 則一陽為之主五陽而一隂則一隂為之主隂雖至
 賤而為一卦之主者處其至少之地也是以同人六
 二獨為五陽之所宗用此道也六二柔順中正麗乎
 大明上應九五九五乾道也凡以人同人未有能同
 之者以人同天蓋不期于同而自同矣孟子曰聖人
 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是也然則天道逺安得而同
[013-6b]
 之同其所无事也孔子曰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凡
 以文明以健中正而應故也充中正應乾之道則天
 下之志其有不通者哉易/説
 白雲郭氏曰同人之成卦以六二為主故言柔得中
 而應乎乾曰同人以成卦言也同人于野非六二之
 事獨卦辭言同人之道故稱同人曰以别之同人于
 野亨利渉大川彖言以乾道而行是為天道也文明
 以健中正而應彖言二五之才君子之道也同人之
[013-7a]
 所以同乾之行者无事而已至大且健而已君子之
 所以貞者明健而已中正而已唯君子能通天下之
 志此言君子之事業也子思曰能盡其性則能盡人
 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賛天地化
 育與天地參矣夫盡人物之性則盡同人之道也盡
 同人之道則同天而配天矣故賛化育參天地夫如
 是天下之志其有不通者乎通天下之志則人物之
 性盡矣易/說
[013-7b]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伊川先生曰不云火在天下天下有火而云天與火
 者天在上火性炎上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
 觀同人之象而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
 異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
 事理之異同凡同異者君子能辨明之故處物不失
 其方也易/傳
 龜山楊氏曰惟和者能大同於物小人則同而不和
[013-8a]
 大同者合異以為同也居同人之時不知類族辨物
 則小人之同而已非大同也易/說
 兼山郭氏曰陳相道許行之言使市賈不二國中
 无偽孟子曰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
 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故類族辨物
 乃所以盡同之之道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先人曰陳相道許行之言使市價不二
 國中无偽孟子曰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
[013-8b]
 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故類族
 辨物乃所以盡同之之道易/說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同人之初而无係應是无所偏私
 同人之公者也故為出門同人出門謂在外在外則
 无踈昵之偏其同博而公如此則无過咎也○出門
 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廣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
 親疎之異過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黨誰其咎之易/傳
[013-9a]
 龜山楊氏曰居同人之初不係於私應出門同人者
 也雖未能同人于野方之同于宗則裕矣故无咎易/説
 白雲郭氏曰同人之始未足以及逺故言于門知出
 而同人母我者也則无咎矣出于門則一東一西一
 南一北或逹于大道䆒四方萬里之逺或困于窮途
 止于五十歩百步之間是皆未可知也吉凶悔吝隨
 動以生豈能䆒言之哉此特能知出門之同則无咎
 於其初也易/說
[013-9b]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伊川先生曰二與五為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謂宗
 黨也同於所係應是有所偏與在同人之道為私狹
 矣故可吝二若陽爻則為剛中之徳乃以中道相同
 不為私也○諸卦以中正相應為善而在同人則為
 可吝故五不取君義蓋私比非人君之道相同以私
 為可吝也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二係於正應同人于宗者也宗其親黨
[013-10a]
 也與同人于野異矣然二五以中正而應雖係于宗
 未至於凶也故吝而已易/説
 白雲郭氏曰在卦論之六二文明之性固知同人之
 義自爻觀之其才至柔不足與立安能大同於物是
 雖知之力有所不能也故彖之所論者卦之徳也六
 二之所言者爻之才也然知同于五不失上下之分
 又以中正同中正亦何異於宗黨同於所尊者哉然
 以同人之道論之則小而吝矣易/說
[013-10b]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
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陽居剛而不得中是剛暴之人也
 在同人之時志在於同卦惟一有/二字一隂諸陽之志皆
 欲同之三又與之比然二以中正之道與五相應三
 以剛強居二五之間欲奪而同之然理不直義不勝
 故不敢顯發伏藏兵戎于林莽之中懐惡而内負不
 直故又畏懼時升髙陵以顧望如此至於三歲之乆
[013-11a]
 終不敢興此爻深見小人之情狀然不曰凶者旣不
 敢發故未至凶也○所敵者五旣剛且正其可奪乎
 故畏憚伏藏也至於三歳不興矣終安能行乎並易/傳
 廣平游氏曰伏戎于莽欲以劫五之下接也升其髙
 陵欲以扞二之上比也二五以同徳合而九三居剛
 不中不務徳而欲以力爭冝其三歳不興也三在下
 體之上有髙陵之象故曰升其髙陵其者指三之本
 體也易/說
[013-11b]
 龜山楊氏曰卦惟一隂衆陽宗之以為同也九三重
 剛而不中故伏戎于莽升其髙陵據隂以陵上也居
 同人之時上陵下據害乎同者也義不直矣方乾道上
 行而九五以剛健中正居其上非三之所能陵也故
 伏戎而已不能興戎以為敵也故曰三歳不興安行
 也安行不遽之辭易/說
 白雲郭氏曰有得同人之道者于野是也郊庶幾焉
 失其道者大師相遇是也伏戎甚矣九三之爻居下
[013-12a]
 卦之極性剛而炎上其暴可知也然同人有道力不
 能強雖使伏戎升髙經時累年肆其強暴雖二之柔
 終不可得而同也況九五之剛敵乎故至於三歳之
 乆而不能興也冝矣安行者行將安之也伏戎不敢
 顯發也升髙畏而顧望之意伊川曰此爻深見小人
 之情狀然小人欲以此道同人難矣易/說
九四乗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
困而反則也
[013-12b]
 伊川先生曰四剛而不中正其志欲同二亦與五為
 仇者也墉垣所以限隔也四切近於五如隔墉耳乘
 其墉欲攻之知義不直而不克也苟能自知義之不
 直而不攻則為吉也若肆其邪欲不能反思義理妄
 行攻奪則其凶大矣三以剛居剛故終其強而不能
 反四以剛居柔故有困而能反之義能反則吉矣畏
 義而能改其吉冝矣○所以乗其墉而弗克攻之者
 以其義之弗一作/不克也以邪攻正義不勝也其所以
[013-13a]
 得吉者由其義不勝困窮而反於法則也二者衆陽
 所同欲也獨三四有爭奪之義者二爻居二五之間
 也初終遠故取義别並易/傳
 龜山楊氏曰六二柔順中正為一卦之主衆之所欲
 同也九三切比之而九四居其上乗其墉者也九四
 剛健而不中正雖乗其墉義弗克矣然以剛居柔非
 恃強以攻之也知自反而不縮則困而反則矣所以
 吉而不至於凶也易/說
[013-13b]
 白雲郭氏曰同人之時以一隂欲同衆陽而衆陽亦
 欲同於二也三四居二五之間故有爭奪之象亦以
 見君子志於大同而小人私於同已者也說者謂九
 四乗其墉而欲攻五或謂欲攻三不克而困反於則
 乃吉夫三可攻者也弗克攻反非吉也謂攻五者其
 理尤悖且乗墉之逼過於伏戎干莽之逺也弗克之
 攻過於升髙陵之不興也是則強暴悖逆過九三逺
 矣況君臣大分一有犯焉困而反則何吉之有而曰
[013-14a]
 弗克攻吉者何哉蓋九四近君之地聖人言其地近
 易攻如在其墉間勢可攻也非若于莽之逺不能攻
 也弗克攻者言其勢可攻而不攻也勢可攻而不攻
 知君臣之大分也知君臣之大分是以吉也然九四
 无應居三五二剛之間為多懼之地困窮甚矣窮斯
 濫小人之常情也九四雖困而反能守則君子固窮
 者也異於小人之情矣豈所謂利君子貞者乎不然
 一乗其墉終身无可吉之道故知乗墉如升堂入室
[013-14b]
 皆親近之意非必眞乗其墉而攻之四爻言此深罪
 三之伏戎也然伊周示大信於天下萬世必无乗墉
 弗攻之議觀漢帝驂乗之憚蜀主臨終之言則霍光
 與亮不幾於乗墉弗攻之人歟易/說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
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同於二而為三四二陽所隔五自
 以義直理勝故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雖
[013-15a]
 為所隔終必得合故後笑也大師克相遇五與二正
 應而二陽非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
 云大師云克者見二陽之強也九五君位而爻不取
 人君同人之義者蓋五專以私暱應於二而失其中
 正之徳人君當與天下大同而獨私一人非君道也
 又先隔則號咷後遇則笑一有/正字是私暱之情非大同
 之體也二之在下尚以同于宗為吝況人君乎五旣
 於君道无取故更不言君道而明二人同心不可間
[013-15b]
 隔之義繫辭云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黙或語二人
 同心其利斷金中誠所同出處語黙无不同天下莫
 能間也同者一也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
 石冒水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斷金其理至㣲故
 聖人贊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謂其言意味深長
 也○先所以號咷者以中誠理直故不勝其忿切而
 然也雖其敵剛強至用大師然義直理勝終能克之
 故言能相克也相克謂能勝見二陽之強也並易/傳
[013-16a]
 横渠先生曰二與五應而為它間已直人曲望之必
 深故號咷也師直而壯義同必克故遇而後笑易/說
 龜山楊氏曰六二五之正應也二陽乗之而不得同
 故先號咷大師克之而相遇故後笑夫五以乾健中
 正而得尊位故稱大師義直理勝故能克雖處尊位
 而暱係於私應不能通天下之志而大同之非君人
 之道也故以二人同心出處語黙之義言之雖克相
 遇止於後笑而已亦不言吉也易/說
[013-16b]
 兼山郭氏曰九五文明以健中正而應所謂二人同
 心者也故以心同者未嘗不合以迹同者未甞不睽
 古之為道者亦然故顔子以徳禹以功孟子謂禹稷
 顔回同道是也況乎矜勢利尚詐力能得志於斯時
 乎孟子曰以力假人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徳行仁者
 王王不待大是九三九四之所尚不能克二五之中
 正也明矣孔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是也春秋之
 時征伐㑹盟徧于天下或兵車以摟其衆盟誓以要
[013-17a]
 其心然而口血未乾逡廵而去者皆是也獨齊俟衞
 侯胥命于蒲由是而終身不相侵伐彼約言而退較
 之載書歃血之心固不可論其重輕然於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亦庶幾矣雜卦曰同人親也九五有應于
 六二是以先號咷而後笑親寡旅也上九无應于九
 三是以先笑而後號咷非特時之異也於爻亦有取
 之耳易/說
 白雲郭氏曰九五之君能盡于野之道則亨矣而其
[013-17b]
 私在於六二安足以盡同人之道哉故九三伏戎升
 髙亦有以致之也然方其為三所間則憤抑而號咷
 及其克而同也則懽然而笑以此見其私於一人非
 大有為之道所可取者特斷金之利同心之言而已
 終以大師克之其於同人之道亦未優乎故象言二
 五之同其先本以中直之道而及至於大師相遇以
 失于野之亨也九五之君私其應如此者无它焉蓋
 乾剛在上而離明在下剛有餘而明不足故也與大
[013-18a]
 有之君異矣易/説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伊川先生曰郊在外而逺之地求同者必相親相與
 上九居外而无應終无與同者也始有同則至終或
 有睽悔處逺而无與故雖无同亦无悔雖欲同之志
 不遂而其終无所悔也○居逺莫同故終无所悔然
 而在同人之道求同之志不得遂雖无悔非善處也
 並易/傳
[013-18b]
 龜山楊氏曰同人于野亨上九同人于郊止於无悔
 而已何也蓋以一卦之義言之則于野无暱比之私
 焉故亨上九居卦之外而无應不同乎人人亦无同
 之者則靜而不通乎物也故无悔而已以吉凶悔吝
 生乎動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郊之與野其庶幾乎然上九非有為之
 位其自為則善矣所以同天下之道則未𢎞也故无
 悔者言自為也志未得也不能同天下之大也夫同
[013-19a]
 人之道甚大六爻皆非其才自卦觀之以人同天以
 隂同陽以有為同无事則同人之義可得矣謂之于
 野者如此易/說
 
 
 
 
 
[013-19b]
 
 
 
 
 
 
 
 大易粹言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