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WYG)


[24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二百四十五   餘姚黄宗羲編
  序三十六
   文集
  東谿遺稿序陳昌積/
東谿陳公既没之二十年其子少府瀚始跡其遺稿得
奏疏詩賦論説記序若干篇裒輯為三巻公第𢎞治丙
辰進士由翰林庻吉士授吏科給事中連上疏言事首
[245-1b]
發士風頺靡儲畜空虚職務怠弛武備踈畧之四弊而
次及於四方之災異三邉之儆報塞倖源以存大體皆
若有助於去繳繞而起因循之政亦幸得其言矣蓋是
時孝皇恭儉惠下而容藎言大臣修亷守法而畏清議
一時司言責之士徃徃科條所知以獻而俟其廢置寧
為抗鯁以報職弗欲循黙而自養非獨公為然也然其
時號為小康學士仁人恒舉農功不擾歳時登邊将無
功吏不能之詩為孝皇頌蓋比之慶厯之盛焉公之疏
[245-2a]
乃指漸釀罔容之敝倪撮漂影未熾之咎涯形在列靡
隨之隠尚即人主之慌忽而乏明徵者以恐喜其耳目
其不滋惑而揺其據循乎疑公者率謂其有所挾恃眩
曜并塞職事而然予也生晩而未見公實未知公當時
置議之心果何如也然竊觀徃昔深謀廊廟之純臣慮
逺望奢毎忘其可恃之明主與其一身之利害欲國家
長利而無害是以言乎其身之所及而遂觀其身之所
未及擿乎其事之所已兆而豫陳其事之有朕而未兆
[245-2b]
蓋其覩也非侊佯儻蕩以見謂明而其鯁諤豫陳也亦
非快其論説氣勢之所及直行其心之所不容已而已
賈生發流涕太息痛哭之諌於文帝之朝宋儒譏其徒
使文帝私檢省其身無是過咎推而察於時故又無左
騐遂迂生之言而不用至踈斥齟齬終其身生自貽之
戚也然詎知去生不再世而諸侯强大發難於七國幾
莫之支又不再世盡天下之輜重兵賦以事匃奴覆車
掃輪者凡幾僅得名王大人劉屈氂公孫賀之相踵腰
[245-3a]
戮趙蓋楊韓之不得其死生之料其所未及而豫陳其
未朕兆之事竟若持舊劵而合逺符其禍比可痛哭者
為熾生之言可不謂深且長乎嗟夫言而不中任言責
者之幸也今不幸而中者多矣善則稱君人臣之心也
彼得其言而䝉賞與不得其言而罹譴者又豈臣之願
有於身哉生之後賈嘉以生故得侯向令生有知吾知
其必洶洶焉更太息而痛哭何者非其心也東谿公立
諌風采余實未知固不敢以臆説為序然予毎喜談孝
[245-3b]
皇朝事曩在壬午得侍中丞石峯陳公語及其丙辰同
年之為庻吉士者獨舉陶南川先生與公兩人能攻苦
力文及任諌垣抵掌蒿目而談天下之利病務盡發其
腎腸惟恐一之媕妸而自負遭逢南川竟以忤權璫謪
戍東谿尋亦捐館矣予知石峯素不為浮諾者以是知
公之奏議雖不禆益當時要之非盡出於挾恃塞職而
然而我孝皇作人之盛則天下同長養也公序記賦詞
論説皆當時體故略而不叙云
[245-4a]
  杜少陵集序王雲鳳/
晦翁論君子光明正大踈暢洞達磊磊落落無纖芥可
疑以杜子美與諸葛顔韓范公并稱四君子者皆有功
業覩記在當時誦説在後世真如青天白日如髙山大
川如雷霆雨露龍虎鸞鳳者而子美不過一窮餓人耳
稱之者曰詩史而已曰文章光燄萬丈而已曰詩人以
來未有如子美而已曰詩至子美天下之能事畢而已
安在其並於四君子也曰安在其不並於四君子也富
[245-4b]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君子立身之本
謂之大節大節不立萬事皆頽縱有功業為世倚頼不
過權謀術數塞漏補罅於一時者耳非君子體用之學
也子美為拾遺以救房琯失官為嚴武叅謀又棄官寓
鄜而嬰孺餓死客秦而採拾自給奔䧟賊中挺然不汚
嚴武欲殺泰然不懼是豈以富貴貧賤威武動其心者
哉是豈有一毫之疑者哉此五君子之所同也大節既
同則其事業之顯與不顯在所遇之亨屯時之用與不
[245-5a]
用耳何病於子美哉况子美以稷契自許而憂國憂民
之意十詩而九使得行其志其功業豈下四君子哉但
論者謂子美文不如詩䕫州以後詩不如前以予觀之
子美其氣厚故其文簡奥渾健不事藻飾唐人一二大
家外皆鮮能及䕫州後詩則晦翁所謂晩年横逸不可
當者或以為勝於前則又不敢信也若封西嶽賦未免
惑於封禪之説則司馬氏以來諸賢之通弊非可獨誚
子美也廣平太守張侯用昭以子美集刻者雖多然或
[245-5b]
以所至之地為類或以所命之題為類觀者卒難得其
各體之全其釋事釋文補遺補註諸書則収載紛哤未
易尋省乃以詩體分為八為子美作者附録詩後文又
附其後盡去其註為巻十毎巻各著其目於首判府宋
君孟清實訂譌焉子美集斯明白矣用昭求序於余余
以子美之詩不待賛也故獨舉其大節使世知子美詩
之傳愈乆而愈為人所寳愛殆將與天壌俱弊者有由然
也用昭名潛岷州人英爽精敏作郡有餘力以及文事
[245-6a]
孟清名灝則吾邦之愽能士也
  抄代集小序徐渭/
古人為文章鮮有代人者蓋能文者非顯則隠顯者貴
求之不得况令其代隠者髙得之無由亦安能使之代
渭於文不幸若馬耕耳而處於不顯不隠之間故人得
而代之在渭亦不能避其代又今制用時義以故業舉
得官者類不為古文詞即有為之者而其所送贈賀啟
之禮乃百倍於古其勢不得不取諸代而代者必士之
[245-6b]
㣲而非隠者也故於代可以觀人可以考世
  抄小集自序失名/
山鷄自愛其羽毎臨水照影甚至眩溺死弗顧孔雀亦
自愛其尾毎棲必先擇置尾處人取其尾者挾刄匿叢
篁伺其過急㫁之少遲忽一囬視則金翠光色盡殞此
豈其靳惜之意專致通於神故人不能奪其所愛而必
還之於既去耶此其於麝抉臍蛇剖珠又稍殊異矣余
夙學為古文詞晚被少保胡公檄作鹿表已乃百辭而
[245-7a]
百縻徃來幕中者五年卒以此無聊變起閨閣遂下獄
諸所戀悉捐矣而猶購録其餘稿於散亡并所嘗代公
若代人者詩若文為篇者若干蓋所謂死且勿顧奪其
所愛而還之於既去於孔雀山鷄何異耶昌黎為時宰
作賀白龜表詞近讇附及諌佛骨則直處地然耳人其
可以㮣視哉故余不掩其所代於公於人者雖然自妄
羽之而復自妄尾之安能保人之必羽之而必尾之耶
誠如是則吾之購之録之也其不見笑於山鷄孔雀也
[245-7b]
幾希矣
  孫山甫集序任瀚/
嘉靖初五星聚東壁明德中興海内文章道術至是隆
盛閲四十年來摛菁掞藻之家朝野相望淮海孫山甫
以辭翰起家黔中入史館遷諌議大夫上命督學關西
善作士與邃菴漁石齊名甲子春移鎮劍南始按部訪
余江門釣䑓余逃空谷久見君&KR0570雅藴藉栩栩若平生
歡明日從事來齎所得南遊以後諸體詩五百餘相印
[245-8a]
可余掃石披雲一再讀歎曰吳大帝之後散亡列國若
淮海者其詩蔚然有江左風流其雋永閎鬯自鮑謝諸
人不能過也始吾讀李獻吉詩謂如媧皇擣錬補天石
奔走百靈雷電日月星辰竝躔爐冶讀何仲黙詩如黄
鍾在縣金石發作伶坊供奉之官莫不按宫商謹節奏
其横放處如項羽提三尺劍出江東不必斬將搴旗而
登壇嘯咤千人皆廢讀張愈光詩如巨靈擘太華黄魔
太翳决瞿唐其險怪詰屈雖不中繩墨定知出鬼神手
[245-8b]
而無斧鑿痕今吾讀山甫詩則如七十二君封泰山望
見滄海有無中蜃氣樓閣盤薄烟霏景光萬狀便翛然
起仙靈霞外之思如君兹選當與髙子業顧華玉格力
相埒誠足剉建安鋒劘六朝壘惜二君已宿草不及見
也吾聞龍嘘氣成雲雲之靈龍馮之然龍非雲之所能
使為神物也人噓氣成聲聲之精者為詩人豈詩所能
使為聖賢君子者哉語曰明珠彈於飛肉其得不復周
鼎鑄倕而齕其指明大巧之不可常也淮海固欲為聖
[245-9a]
賢君子者其神明内藴思若懸河吾&KR1576其或嘗試於大
巧也故以是節之
  禺山文叙任瀚/
張愈光聲華籍籍在海内四十年今老矣猶窮竒極詭
傲睨一世其言六籍已後無文章檀弓栢梁之間惜時
代晩莫爾於壯士哉吾觀其道在空峒箕山志在湘纍
其憂患離罪衰白而近於死其事在江夏然猶其所述
稱多閎烈曠逺不為怨憤悽惋之辭而能使吾讀之如
[245-9b]
據松梧臨萬壑聽哀瀑奔溜虎豹狷狖百怪之音冷然
也將韓愈所謂鳴乎其善鳴者與人言宋不唐唐不漢
漢不春秋戰國猶之江河之不可輓而之山也傷時代
爾爾乃吾見愈光呻其文辭不敢問其人豈暇信其生
乎東西京之後也文章無古今安有時代孔子孟軻衰
周老儒生也不聞其所為文降於夏商而願出伊尹仲
虺伯夷栁下惠諸君子之上此何以明焉其人聖則其
文為經其人賢則其文為史不賢且聖則其文野凡古
[245-10a]
之落莫而不顯於今與今之勤苦而不傳於後者直野
人語耳安罪時代哉吾觀愈光為文似程子華詩似李
白其學古而進於賢聖即吾不知其所似其不為野人
焉勤苦而不傳於後也决矣何曰歸昆明見新都太史
為吊其窮而以吾言問之
  東泉文集叙張岳/
東泉先生姚公𢎞治正德中文章為一時所推而不以
文士自命乙亥冬某侍公於閩藩講問之暇頗及文字
[245-10b]
公曰文非專不工然學者所當為事尚多奚必専於其
文哉語既又顧某曰子他日當别有所就亦不必滯心
於此某戄然不敢卒請退而私記於心者三十餘年矣
中間踪跡浮沉無由再侍公教而尺書臨示敦勉毎加
庚子秋叅政浙江公墓木已拱嗣子學士惟東繼喪家
遭囬禄索遺稿於仲氏汲散逸無完編蓋為䀌然霣涕
焉乃屬公婿吾同年湖廣憲副王君時化収拾彚次越
六年丙午寄至蒼梧又閱督撫故牘得其縂制時奏疏
[245-11a]
文移數篇合為巨帙請戸部郎桂山馮君世立讎校得
可傳者一百五十餘篇分為八巻公雖不以是自命其
閎傑正大之氣練達綜覈之才欝然溢於筆墨間如洪
鍾大吕竲竑震亮徐而觀之其紓疾開闔抑揚俯仰又
莫不中乎節奏所謂實大而聲自宏者歟非苟言也古
之君子自丙魏姚宋至韓富諸公非無文章也功烈懋
盛故不以文章稱然其奏篇之流傳至今者舂容深切
亦非一時能言之士所及公蚤負經濟大略視古人為
[245-11b]
何如中頗偃蹇晩乃遭際由中䑓出握邊符屢奏膚功
工堯之捷崑崙關後僅一再見而媢嫉朋比震驚聽聞
賴天子明聖察孤忠於群誣之中始終保全最後起臨
三邊駸駸大用而鑿枘齟齬竟不能盡合而歸功烈既
不能如古人之盛其文章可傳者又止此有志之士所
以為公感歎發憤而不能自已也雖然中世卿大夫於
其去就之際能完粹無議者鮮矣不合而去不足為病
所病或合不以道至無以潔其去為可愧耳則公之用
[245-12a]
盡與不盡亦安能為公損益耶某少以文字受知於公
而公所以知之又有出於文字之外者老大無似未能
副公拳拳期予之意徃叨廣西提學及今督撫皆繼公
舊蹟於公條章約束又未能一一有以推行俯仰深恩
大懼墜失惟有論次學術事業及所遺文字以時傳布
庻後之尚論公者有以髣髴其閎傑正大練達綜覈之
實不肖於感慕之餘時取以自厲則亦不為無補焉嗚
呼是亦可慨也夫集後附桂林南寧生祠二記記中已
[245-12b]
有者兹不復出云
  項思堯文集序歸有光/
永嘉項思堯與余遇京師出所為詩文若干巻使余序
之思堯懷竒未試而志於古之文其為書可傳誦也蓋
今世之所謂文者難言矣未始為古人之學而茍得一
二妄庸人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詆排前人韓文公云
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羣兒愚那用故謗傷蚍
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文章至於宋元諸名家其力足
[245-13a]
以追數千載之上而與之頡頏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
悲也無乃一二妄庸人為之巨子以倡道之歟思堯之
文固無俟於余言顧今之為思堯者少而知思堯者尤
少余謂文章天地之元氣得之者直與天地同流雖彼
之權足以榮辱毁譽於人而不能以與於吾文章之事
而為文章者亦不能自制其榮辱毁譽之機於已兩者
背戾而不一也久矣故人知之過於吾所自知者不能
自得也已知之過於人之所知其為自得也方且追古人於
[245-13b]
數千載之上矣太音之聲何期於折揚皇華之一笑吾與思
堯言自得之道如此思堯果以為然其造於古也必逺矣
  戴楚望集序歸有光/
世宗皇帝自郢入繼大統戴楚望以王家從來授錦衣
衛千户其後稍遷至衛僉事嘗典詔獄當是時廷臣以
言事忤㫖鞫繫者先後十數人楚望親視食飲湯藥衣
被常保䕶之故少瘦死者其後徃徃更赦得出如聶文
蔚以兵書被係楚望更從受書獄中以故中朝士大夫
[245-14a]
籍籍稱其賢嘉靖四十四年予中第居京師楚望數見
過示以所為詩其論欲逺追漢魏以近代不足為予益
異之予既調官浙西遂與楚望别隆慶二年春朝京師
楚望之子樞裒其平生所為文百巻謁余為序蓋楚望
之於道勤矣始楚望先識増城湛元明是時年甚少已
有志於求道既而師事㤗和歐陽崇一聶文蔚至如安
城鄒謙之吉水羅逹夫未嘗識面而以書相答問及其
所交親者則毘陵唐應德太平周順之富平楊子備並
[245-14b]
一時海内有道髙明之士予讀其所徃來書大抵從陽
明之學至於徃復論難必期於自得非茍為名者噫道
之難言久矣有如前楚望所為師友皆以卓然自立於
世而楚望更與徃來上下其議論則楚望之自立者可
知矣予之初識楚望特謂其典詔獄為國家保䕶善人
以為武臣之慕義者也及稍與之親觀其論詩欲上追
古作者乂以為學士大夫之好文者也蓋不知楚望之
於道如此昔魏舒為將軍鍾毓長史毓毎與叅佐射舒
[245-15a]
常為畫籌一日令舒備偶毓初不知其善射而舒容止
閑雅發無不中毓歎曰吾之不足以盡君才如此射矣
楚望之初不以語予者豈其不欲以自見歟何予知之
之晩歟抑以予之不及於此歟予與諸公生同時間亦
頗相聞顧平日不知所以自信嘗誦易曰神而明之存
乎其人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老子曰多言數
窮不如守中故黯黯以居未敢列於當世儒者之林以
親就而求正之又怪孟子與荀卿同時而終身不相遇
[245-15b]
今而楚望之所與遊一時零謝盡矣此予之所為恨而
羨楚望之獲交於諸公間也因讀其集慨然太息而歸

  唐荆川文集序王慎中/
吳之有文學舊矣諸樊為國㫁髪之治未變蓋方甚陋
而公子札已能盡通易詩書禮樂六藝之文以觀於中
國則名卿碩士有愧於其所知恱其説之愽雅而慕之
如不及孔子教於洙泗來四方之學者則言偃踰江蹈
[245-16a]
淮而徃游焉卒以文學列於大賢之科南方之精華為
之盡發而孔氏之道資其言之有文以行於逺至於今
為烈盖其盛如此畫長江大湖以為國方地千餘里林
麓川澤之美殆不可數而光英冲粹之所漸涵磅礴於
其間二人而已雖其甚盛而亦豈非難哉吾於二人讀
其書觀其言尚而友之而庻幾知其人於今所見而及
與之為友又得一人焉毘陵唐應德也君於學盖所謂
得其精華其於言可謂有文而必行於逺者也其文具
[245-16b]
在學者茍讀焉而思思焉而有以得之則知其心之所
通於季札孰為淺深言之所成於子游孰為先後有不
可得而辨者矣君仕為翰林編修復為太子司諌皆以
守道直已之志棄去不啻敝蓰有吳公子輕千乗之國
之節其文之以禮樂得言氏之傳而亷隅操行必謹於
一介之取予剛果自㫁不可以威武利禄誘屈也尤足
以闢夫媮懦憚事無亷恥而嗜飲食之誚上下二千有
餘歳之間吾謂吳有文學三人焉不為過也季札之生
[245-17a]
其國雖尚陋然先君端季之遺教猶存而子游得仲尼
為之依歸其成此非難也唐君獨起於千載之後追二
人者而與之並豈不為尤難哉君行年四十其學將進
而不止其為文將日益富而且精予之所見如此已可
傳也無錫安生如石子介慕君之學得其所為詩文彚
而刻之以與同好者共安生之趣尚如此豈凡人之所
及哉
  曽南豐文集序王愼中/
[245-17b]
無錫安生如石刻南豐曽氏文粹成屬愼中為序而重
以武進唐太史順之同安洪郎中朝選二君之書以勉
焉予惟曽氏之文至矣當其時王震序之已無能有益
於發明晩宋及元序者頗多而其言愈下予何敢任焉
唐君以文名世洪君與之上下其學文亦日有名而二
君見勉之勤如此豈有他哉亦慨斯文既墜而欲明其
説於世也故不揆而序之曰極盛之世學術明於人人
風俗一出乎道德而文行於其間自銘器賦物聘好贈
[245-18a]
處答問辨説之所撰述與夫陳謨矢訓作命敷誥施於
君臣政事之際自閨詠巷謡託興蟲鳥極命草木之詩
與夫作為雅頌奏之郊廟朝廷薦告盛美諷諭監戒以
為右神明動民物之用其小大雖殊其本於學術而足
以發揮乎道德其意未嘗異也士生其時盖未有不能
為言其才或不能有以言而於人之能言固未嘗不能
知其意文之行於其時為通志成務賢不肖愚知共有
之能而不為專長一人獨名一家之具噫何其盛也周
[245-18b]
衰學廢能言之士始出於才由其言以考於道德則有
所不至故或駁焉而不醇或典焉而不該其背而違之
者又多有焉以彼生於衰世各以其所見為學蔽於其
所尚溺於其所習不能正反而旁通然發而為文皆以
道其中之所欲言非掠取於外藻飾而離其本者故其
蔽溺之情亦不能掩於詞而不醇不該之病所由以見
而蕩然無所可尚未有所習者徒以其魁愽誕縱之力
攘竊於外其文亦且怪竒瑰美足以誇駭世之耳目道
[245-19a]
德之意不能入焉而果於叛去以其非出於中之所欲
言則亦無可見之情而何足以議於醇駁該曲之際由
三代以降士之能為文莫盛於西漢徒取之於外而足
以悦世之耳目者枚乗公孫𢎞嚴助朱買臣谷永司馬
相如之屬而相如為之尤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不免
於蔽者賈誼董仲舒司焉遷劉向揚雄之屬而雄其最
也於是之時豈獨學失其統而不能一哉文之不一其
患若此其不能為言者既莫之能知由其不知之衆則
[245-19b]
為之而能者又益以鮮矣四海之廣千載之久生人之
多而專其所長以自名其家者於其間數人而已道德
之意猶因以載焉而傳於不冺雖其專長而獨名為有
愧於盛世既衰之後士之能此豈不難哉由西漢而下
莫盛於有宋慶厯嘉祐之間而傑然自名其家者南豐
曽氏也觀其書知其於為文良有意乎折衷諸子之同
異㑹通於聖人之㫖以反溺去蔽而思出於道德信乎
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不醇不該之弊亦已少矣視古
[245-20a]
之能言庻幾無愧非徒賢於後世之士而巳推其所行
之逺宜與詩書之作者並天地無窮而與之俱久然至
於今日知好之者已鮮是可慨也蓋此道不明士之才
庻可以有言矣而病於法之難入困於義之難精决焉
而放於妄以苟自便而幸人之相與為惑其才不足以
有言則愧其不能矯為之説誣焉以自髙而掩其不能
之愧以為是不足為也其弊於今為甚則是書尤不可
不章顯於時顧予之陋安能使人人知好之而序之云
[245-20b]
然蓋以致予之所感焉耳
  書水西集唐順之/
華師魯刻其父水西君所為詩文凡八巻曩余與君同
在兵曹而君為職方郎是時西北邊數被㓂職方頗號
多事君據案草奏或一日四五上莫不切中機宜毎赤
嚢纔入尚書立召問君君口對甚辨無留滯者於是遂
以才稱頃之君坐言者所中免官家居而余時亦罷歸
毎嘗候君則見君悄然獨閉一室盡取古儒先所疏註
[245-21a]
箋纂六經文字凡百餘家精髓糟粕咸在所謂累世不
能殫其説者君獨悉力標駁参伍毫釐同異要於融而
聨之以上究六經之㫖而成一家之説若小戴書則既
有端緒矣未幾而遂卒自君居劇曹與家居治經亦時
以餘力作為詩文蓋君為人勁挺有精力其志甚鋭而
用心最苦其試於世則欲以才具功名自振即使枯稿
山澤亦欲自託於經術以蘄於後世有知我者詩文雖
贍切可喜然要非君志之所存也顧其才既遭抑塞而
[245-21b]
經術所著述亦未克就是以其所志者若或靳之而冺
焉無傳其非志之所存者獨尚足以傳於世若此余恐
讀是編者以為是足以盡君也故為發君之平生雖然
昔人謂容貌禄位不能動人人安肯傳其書然則書之
傳者亦徃徃禄位能動人者也即如世所傳經註百餘
家者雖其山澤之儒禄位不顯則以附於六經與之並
行而人不能廢之舍是而傳焉者寡矣君既不得顯於
功名而又不及託於經術彼其冺焉無傳者則既已矣
[245-22a]
其所謂足傳於世者亦焉可知其何如也哉此余所以
重悲君之志而為之言者冀後世有因余言而知君者

  董中峯文集序唐順之/
喉中以轉氣管中以轉聲氣有湮而復暢聲有歇而復
宣闔之以助開尾之以引首此皆發於天機之自然而
凡為樂者莫不能然也最善為樂者則不然其妙常在
於喉管之交而其用常潛乎聲氣之表氣轉於氣之未
[245-22b]
湮是以湮暢百變而常若一氣聲轉於聲之未歇是以
歇宣萬殊而常若一聲使喉管聲氣融而為一而莫可
以窺蓋其機㣲矣然而其聲與氣之必有所轉而所謂
開闔首尾之節凡為樂者莫不皆然者則不容異也使
不轉氣與聲則何以為樂使其轉氣與聲而可以窺也
則樂何以為神有賤工者見夫善為樂者之若無所轉
而以為果無所轉也於是直其氣與聲而出之戞戞然
一徃而不復是擊腐木濕鼓之音也言文者何以異此
[245-23a]
漢以前之文未嘗無法而未嘗有法法寓於無法之中
故其為法也宻而不可窺唐與近代之文不能無法而
能毫釐不失乎法以有法為法故其為法也嚴而不可
犯宻則疑於無所謂法嚴則疑於有法而可窺然而文
之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易者則不容異也且夫不
能有法而何以議於無法有人焉見夫漢以前之文疑
於無法而以為果無法也於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為
體餖飣以為詞盡去自古以來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
[245-23b]
法而一種臃腫侰澁浮蕩之文其氣離而不屬其聲離
而不節其意卑其語澁以為秦與漢之文如是也豈不
猶腐木濕鼓之音而且詫曰吾之樂合乎神嗚呼今之
言秦與漢者紛紛是矣知其果秦乎漢乎否也中峯先
生之文未嘗言秦與漢而能盡其才之所近其守繩墨
謹而不肆時出新意於繩墨之餘蓋其所自得而未嘗
離乎法其記與序文章家所謂法之甚嚴者先生尤長
先生在翰林三十餘年嘗有聞於𢎞治以前諸先軰老
[245-24a]
儒而潛思以至之故其所為若此然今之為先生之文
者蓋少其知先生之文而好之者又少矣先生之子近
思將刻集以傳而請序於余近思豈亦以為世之言秦
與漢者未必能知先生之文而余之愚陋稍知之也晋
江王道思平凉趙景仁其文在一時文人中最有法皆
先生丙戌為考官時所取士近思試以先生之文與吾
言質之其必有合乎否也
  前後入蜀稿序唐順之/
[245-24b]
山澤好竒之士徃徃以極幽遐詭譎之觀愽搜山川草
木鳥獸變化之情狀為快然其耳目有所滯而不能徧
於是有側身四望之思宦遊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窮懸
車束馬之徑凌跕鳶挂猱之阻然其情志有所累而不
能遣於是有懷鄉去國之憂情志與耳目常相違而山
川之與人常不相值惟蜀僻在西垂古所謂别為乾坤
者也雪嶺大江之雄渾峩巫青城之&KR0444麗仙靈之所窟
宅其勝甲於天下然陸則拒以飛厓㫁棧水則陋以驚
[245-25a]
江急峽鬭雷霆而翳日月其險且逺亦甲於天下自古
好竒之士慕其勝而以其險逺不能至於是有夢而游
寤而嘆焉者自非宦游與覊旅終其身無因而一至焉
其至者怵於險而忘其為勝於是覊臣遷客之思深而
輕舉冥搜之好移變衰揺落之感生而雄渾&KR0444麗之觀
改盖昔人所賦側身西望阻岷峨者既足以著山澤好
竒繾綣顧慕不能自遂之情而其所記峽州至喜堂者
亦足以盡宦游覊旅憔悴無聊不能自遣之狀夫雖幸
[245-25b]
為耳目之所接而奪於情志之所不快與雖幸為情志
之所快而限於耳目之所不接其耳目所不接者既不
能使景就乎情而工為鑿空揣懸之言其情志之所不
快者又不能使情就乎景而洩其和平要𦕈之音於是
大夫缺於登髙能賦之義而騷人竒士縱欲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亦無所慿焉以聚其精而發其辨愽噫嘻此
春山公前後入蜀稿所以為可諷也公自郎官出為郡
守自郡守遷按察副使先後皆在蜀其為郡守也於重
[245-26a]
慶盖陸走棧水浮峽而後至中州之人所謂險且逺其
為副使也於建昌則在靈關大渡瘴雨蠻烟之外雖蜀
人亦素憚以為險且逺者而公皆恬然安之政事之暇
方且披巉巖踐霜雪穿猩鼯豺虎之窟俯江妃水仙之
宫以窮其勝而猶若未足故其險無所不渉則其勝無
所不窮其所歴與所窮一切可愕可喜則無不見之乎
詩蓋其大者關政理謡俗之故其細者足以牢籠百物
山川草木鳥獸變化之情狀其叙險也既可以使人欷
[245-26b]
歔惨慄而如墮其叙勝也又可以使人䬃爽飛動而如
躋向非公以其宦游旅寓之跡而兼乎山澤竒士之好
情志之所快與耳目之所接適然遇合固不能摹而寫
之若是公詩既刻為二巻其子於德請序於余余以謂
使好竒之士讀公之詩可以不俟渉險而坐窮其勝於
庭户燕閒之間宦游覊旅之士讀公之詩且將悦乎其
勝而忘乎其險頓然釋志於驚江絶棧之上也然則不
能自遂與不能自遣者皆將於公之詩乎有得也余山
[245-27a]
澤人也蓋慕蜀而不能至者亦將於公之詩乎有得也
遂不辭而序之
 
 
 
 
 
 
[245-27b]
 
 
 
 
 
 
 
 明文海巻二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