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2 明文海-清-黃宗羲 (WYG)


[23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文海巻二百三十一   餘姚黄宗羲編
  序二十二
   著述
  于司直金石志序金鉉/
歐陽子記峴山謂元凱銘功二石一投漢淵一置山上
是知陵谷有遷而不知石有時磨滅也余謂未然人生
世上果有篤志真氣結之金石間則長物可頼之得夀
[231-1b]
又况險亦致之深亦探之古今不乏嗜竒人哉廼每語同
志及金石文字皆茫茫不知所從出抱殘守缺自古慨之
疑歐陽子之言其殆是歟而集古一録亟亟為之不置者
又何説也毋亦惜其雙而思以留之與抑中有不變者存
而天假竒人以為之表與余質司直司直曰否歐陽子磨
滅之云誠有感于卓人異士作不刋業者為末世傖父妬
子埋沒無極故作此語非有憾於頑石也此正與作集古
書同一遐想爾吾儕生雖晚豈可為古達者譏遂相與為
[231-2a]
僻盟博覽金石文於天下盟曰胝所及雖險巖幽壑畢
力求之舌所及雖蕘人牧子詳悉咨之有不如約者代
為六一居士鳴鼓而攻之然猶恨鬰鬰居此未即為輕
舉徑度周海内酬若大願司直因綜其目若干巻用廣
碌碌腐册者之胸且以為徴竒檄代吾胝吾舌之所不
及也司直每謂吾儕學問文章皆宜同金石夀此編成
若金石且不能同明晦亦足以見一斑乎其風雅卓然
實永叔後一人矣
[231-2b]
  詩經偶箋自引萬時華/
余僻處而無心家世業詩閒居偶有所見隨手識之義
類不能深也跧伏既久忽復成書題之曰偶箋子夏讀
書有人亦樂之無人亦樂之子尚以為見其表未見其
裏子曰吾嘗悉心其中前有髙㟁後有深谷詩之精㣲
如是夫偶於詩亦何有哉然今之君子誦詩而蔽皆未
必以偶失之詩雖埒之五經而㫖與他經異或近之而
逺或淺之而深或顯之而隠或笑之而嘆或反而正今
[231-3a]
之君子知詩為經不知詩之為詩一蔽也謝太傅嘗問
語從毛詩何句最佳遏以楊栁依依對公所賞乃在訏
謨定命逺猶辰告之語譚友夏亦言讀詩不能使國風
與雅頌同趣且覺雅頌更於國風有味易入便入終是
讀書者之病今之君子少此𤣥致二蔽也至於因經有
傳而逐傳者迷經因傳而生訓詁而襲訓詁者迷傳塾
師講堂輾轉訛謬夫古人之唱嘆淫佚神境超忽而必
欲硬提其字句以為綱强疏其支派以為斷千年風雅
[231-3b]
㡬為迂拙腐陋之書嗟乎蔽又甚矣孟子之論説詩以
意逆志夫千載之上千載之下何從逆之大都目光所
止古人妙理相遭無故之中作詩者之志或偶而靈讀
詩者之意或偶而動天下之不可力取而偶或遇之者
惟物之精㣲者為然也癸酉中和節時華自識
  周太僕四書解序章世純/
夫聰明所起始於天地明出於日月聰出於空虚天地
得全而人分之不肯讓天地各以其見相通取合以有
[231-4a]
其能所以可通則以言矣言可逺行則以書矣書者言
之迹言者智之輿以此取通聖人之始為之盖其難也
五方之人各以其聲命事物雜然而來如鳥鳴獸語紛
互舛抝啟行之音則有爰維夸誕指事之辭則有彼其
之斯轉注之響則有若乃於厥止息之韻則有忌只矣
兮是非之應則有然否喻咈如是之類五方詭趨王者
考文因並用以取通因相通而取喻然而冀州之聖人出
則朔北之語常為主安邑亳都之聖人出則中土之説
[231-4b]
時為君岐雍之聖人出則西方之言又為帝而時代推
移語音互扭因訛成變假借用煩加以木䇿竹簡約文
便書於是何之為假益之為溢弑别上下戰分征討或
聖賢之所定或民用之所安而向之求通又以多成隔
則非一聖人之制所可己於是又有聖人者出為之爾
雅以總其類春秋左氏發凡言例以括其義釋詁之學
後為賈鄭馬顔發義之文後為周程張朱是則詩書為
之舟楫而之數君子者則其長年三老撑拽運駕而使
[231-5a]
之吳之越者也由此觀之古今訓解之學歸於通之而
已矣歸於明之而已矣作者不能盡明其意固不為作者
矣讀者不能明作者之意則固不為讀者矣而因於爵
禄而為士者多因於士多而解説者衆因於解説者衆
而隙中觀鬬水面測河紛紜益甚以解晦書以傳覆經
周程張朱之徒復為周程張朱之賊矣今太樸氏一起
而正之一篇之中先舉大義則周程張朱之志也一句
之中字為表白則賈馬鄭顔之業也合為之譯以盡其
[231-5b]
起承轉結之趣則又今制藝代言之體也以其昭昭使
人昭昭以其孑孑使人孑孑手指之中挈日月而行而
使天下後世目有視而耳有聞此真可以通今古之隔
而争天地之能者與
  兩朝詩選序尹民興/
陳皇士以兩朝詩選屬敘於興興拱手而曰水有坊激
而成波人有坊激而著節禮教者民之坊也壊坊毁教
滔滔之水放諸壑夫子愴然矣昔者聖王不競才力惟
[231-6a]
是古禮古樂謹諸膠序使民習安而悦豫守其禮樂若
上甿之獲穡也豈復更造辟違之戾節以梟亂天下哉
求之於此取之於彼所謂國之神氣也先髙皇洞暢此
意斬刈不義之後即選儒臣明修禮憲然後孝子忠臣
祗敬而有所至矣故靖難之日誅殛淫苛其視落肌如
委土耳迨之議禮建儲肉飛階殿而不悔夫豈有所跂
預哉各悦其心之甚安也當是時衆心如藩悖節不起
𤣥紐天下不在金版六韜而在升降揖讓之中是至一
[231-6b]
至逸之術也有治畸毗者抉毁先坊優奨馮道品選古
蹟獨贊狄公若曰是不蠡盤盂而安人家國者夫民之
趨利張乎不可遏也先王纆之以禮刦之以義抗之以
美名炤之以禍災而民猶有竊發者今哆然大號曰禮
義不足偈名禍不足規也是猶廢垣墮墉而招盜賊入
室也民将何所不至乎卒之魏客釀奸李孽凶逆兩朝
巨公卿詘要撓摑娩乎婦女者豈盡安恣耶禽獸之行
亦或持之有故趨利若騖頓忘臣節也卑卑之徒毋足
[231-7a]
論假之老狐之毒未衰五王之烈不著奪裘鄙事何禆
七尺之孤事有禆於一時而不足著冰防者君子不由
也中行穆子不受鼔降懼賈貳於邊鄙况治國安君大
事哉一夫之言猾諸夏言不可以不慎矣烈皇帝握操
健斧鋤逆章奸若得三四名弼夾輔其間自然迅發如
霆剪除茨蔓乃至旋睇無人姑示之鎮靜魏客田崔咸
逸顯戮而諸彪虎多逸山林諸君子又不潔身靖共媚
於明主既滋小人口實日夜䜛搆而明主亦漸薄之於
[231-7b]
是追維逆孽邪黨雜進是以敝裘不足衣藉虎豹之毛
欲蔽其體也其不厎於傷害者㡬何矣兩朝之禍始於
破先王之坊終於樹坊不峻無所憚懼也不憚懼則敢
妄行如南行者無所期何能不北走也哉兩朝遺詩固
猶先王之憲民而徳教之先聲也誦其愿慤薄澆可敦
焉誦其隅方撓挑可息焉誦其隆髙卑陬可作焉誦其
端直旁僻可化焉以砥狂夫之説瀾而存法崕於虧缺
之後雖曰聲歌非小補矣
[231-8a]
 
 
 
 
 
 
 
 
[231-8b]
 
 
 
 
 
 
 
 明文海巻二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