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5 說孚-明-陶宗儀 (WYG)


[089-1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八十九上    元 陶宗儀 撰
  寶章待訪錄米芾/
漢河間獻王購書必錄古簡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題玉
躞錦質繡章破紙斷麻取而華國天寶以後或進書得
官亦知上篤好本朝本宗混一偽邦國書皆聚然士民之
間尚或藏者既非寶鑑皆以世傳聞見浸多懼乆廢忘
因作寶章待訪錄以俟訪圖書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
[089-1b]

  目覩
晉右軍王羲之書雪晴帖
 右真蹟在承務郎吳郡蘇激處集賢校理舜欽子也
 帖尾有古跋君倩字及褚氏字印
陳僧智永真草書歸田賦
 右真蹟在襄陽魏泰處故南昌人裝題曰虞世南白
 麻紙有古跋曰開成五年白馬寺臨一過潭記某官
[089-2a]
 潭泰遊湖外攜行賞跋累日
唐率更令歐陽詢書衛靈公天寒鑿池帖
 右真蹟麻紙在魏泰處
唐彭王傅徐浩書張九齡司徒告
 右真蹟用一尺髙絹書多渴筆詞云正大厦者柱石
 之力匡帝業者輔相之功生則保其雄名沒猶稱其
 盛徳今在其孫曲江人嶺南縣令張仲容處某官於
 桂林借留半月仍以紙覆裹欲為重背仲容借其印
[089-2b]
 縫古紙不許九齡神道碑亦浩書
唐中書令褚遂良枯樹賦
 右唐粉蠟紙搨書也在承議郎合肥魏倫處收以為
 真蹟魏氏刻石某官杭過潤借觀于甘露寺
唐太師顔真卿書送辛子序
 右真蹟楮紙書在寶文閣學士謝景温處前後為好
 事者以筆描二大印其文亂仍書鉉字其中幸不合
 縫鑒非鉉筆甚累墨寶某佐寶文于潭屢經賞閱
[089-3a]
陳僧智永千文
 右唐粉蠟紙搨書有古跋云契濶艱難不敢失墜信
 好事也在前國子監直講楊褒處得于外舅王安國
 某元豐五年過金陵見之内二真字雙鈎填者然人
 猶未信為搨焉
陳僧智永千文
 右楮紙書唐人臨寫在宣徳郎陳幵處恭公姪作梵
 夾冊雖非真蹟秀潤圓活逼真今已罕得某嘗三閱
[089-3b]
智永千文半卷
 右黄麻紙唐人臨書在刑部尚書丹陽蘇頌處
王右軍蘭亭燕集序
 右唐粉蠟紙雙鈎摹本在蘇激處精神筆力毫髮畢
 備下真蹟一等此係馮承素輩搨賜大臣者舜欽父
 集賢校理耆購于蜀僧元靄某與激友善毎過公必
 一出遂親為背飾
唐太師顔真卿乞米帖
[089-4a]
 右真蹟楮紙在朝請郎蘇澥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
 得于闗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搨本此卷古玉軸縫有
 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某嘗十餘閱
唐率府長史張旭四帖
 右真蹟在杭州陸氏大姓也舊有五帖第一秋深第
 二前發第三汝官第四昨日第五承須今所存四帖
 汝官後有一古印文記不可辨昨日承須二帖襞紙
 也陸氏子素從奉議郎闗景仁學闗因借橅三大帖
[089-4b]
 余丱見石本于鎮戎軍及冠官桂林朝奉大夫闗把
 為使者語及始知石在闗氏二十五官潭把通判邠
 州以石本見寄三十五官杭而景仁為錢塘令陸氏
 子登進士第者來謁與闗謝而閱之既見真蹟獨秋
 深一帖詰之良乆顰蹙而言嘉祐中太守沈文通借
 觀抑留不還自此不復借出因亦不復借閱遣工橅
 得之即歸詰遘弟遬時為郡從事乃言在其姪延嗣
 處後復得閱今歸余家
[089-5a]
王右軍來戲帖
 右麻紙六朝人所臨寫旁注小真字數枚復以雌黄
 覆之在蘇州故相丁謂孫景處後以一萬質于鄆州
 梁子志處子志故相梁適孫也又有唐雙鈎橅帖亦在丁
 景處某皆有題跋
韓擇木八分
 右真蹟楮紙在丁景處第二行書官位以大字改為
 中字
[089-5b]
唐太師顔魯公書名兩字
 右真蹟書嶺南刺史綾告在朝奉郎臨江許彦先處
唐辯才弟子草書千文
 右黄麻書在龍圖閣直學士吳郡滕元發處滕以為
 智永書某閱其前空兩才字全不書固以疑之後復
 空永字遂定為辯才弟子所書故特闕其祖師二名
 耳
唐虞世南枕卧帖
[089-6a]
 右雙鈎唐摹本在朝奉大夫錢塘闗杞處上有儲氏
 圖書古印闗嘗謂某曰昔越州一寺修佛殿于梁棟
 内龕藏一函古橅數十本所可記者王右軍十七帖
 世南枕卧帖十鬭九帖褚遂良奉書寧帖上皆有儲
 氏圖書字印致功精絶毫髮乾濃畢備闗與僧善購
 得枕卧十鬭九奉書寧三帖
唐秘書少監虞世南積時帖
 右古雙鈎摹本在承議郎洛陽李熙處翰林學士維
[089-6b]
 之孫亦縫有儲氏印某借橅石
唐僧髙閑草書千文
 右楮紙真蹟在承議郎李熙處
唐禮部尚書沈傳師書道林詩
 右在潭州道林寺四絶堂以杉板薄略布粉不葢紋
 故嵗乆不脱裴休書杜甫詩只存一甫字某嘗為杜
 板行以紀其事沈牌某官潭借留書齋半嵗搨得之
 石本為橅石僧希白務于勁快多改落筆端直無復
[089-7a]
 縹緲縈囘飛動之勢
唐太子率更令歐陽詢書荀氏漢書節
 右楮冊小楷在潭州南楚門胡世淳處
唐歐陽詢書道林之寺牌
 右在潭州道林寺筆力險勁勾勒而成有刻板本又
 江南廬山多裴休題寺塔諸額雖乏筆力皆種種可
 愛
羲之千文
[089-7b]
 右楮紙書字筆力圓熟在宣州觀察支使王仲詵處
 故相珪之姪謬題賀知章書四字于韻字下非也
顔魯公頓首夫人
 右真蹟楮紙破爛過半在駙馬都尉王晉卿家
孫過庭草書千文
 右真蹟黄麻紙書縫有梁秀收閱字印王氏圖書四
 字隨圈四轉其異製也在同上
懐素詩一首
[089-8a]
 右真蹟絹書在王晉卿第
張長史虎兒等三帖
 右楮紙真蹟同上
晉武帝王渾王戎王衍郗愔陸玩桓温陸雲謝安謝萬
等十四帖
 右真蹟在駙馬都尉李公炤第武帝王戎書字有篆
 籀氣象奇古墨色如漆紙皆磨破上有開元二字小
 印太平公主胡書印美哉不可得而加矣世之奇書
[089-8b]
 也王涯永存珍秘印殷浩之印梁秀收閱古書記字
 印内郗愔一帖即閣本法帖所錄者昔使王著取溥
 家書與閣下書雜模模此卷中獨取愔兩行餘在所
 棄哀哉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子
 敬帖尾也
晉謝奕謝安桓温三帖
 右真蹟麻紙書在李公炤家上有鍾紹京書印竇蒙
 審定字印謝安一帖為後人恐墨淡復用深墨填
[089-9a]
 過使人惋怛與前卷並有絹帖書爵號自為名筆
黄素黄庭經
 右同上字札古無褚薛體殆六朝人所作縫有鍾紹
 京印後有陶榖漢時跋云此換鵝經也甲戌九月十
 一日百計取得此書詳觀誠無唐盛時是銛鋒筆行
 書雖恐非右軍誠爾界行有鍾紹京書印二字小印
 卷末真寫台仙二字用陳氏圖書印印之又有錢氏
 忠孝之家印紙跋云山隂道士劉君以羣鵞獻右軍
[089-9b]
 乞書黄庭經此是也逸少真書此經與樂毅論太史
 箴告誓文累表也蘭亭洛神賦皆行書其他皆草書
 也草書十行敵行書一字行書十行敵真書一字耳又
 續題云此乃明州刺史李振景福中罷任過浚郊遺
 光祿朱卿朱卿名友文即梁祖之子後封博王王薨
 予獲于舊邸時貞明庚辰秋也晉都梁苑因重背之
 中書舍人陶榖記是日降麻以京兆安彦威兼副都
 統米某跋云印小字乃唐越公鍾紹京印也此書在
[089-10a]
 李太師第固是甲觀
顔魯公郭定襄争坐位第一帖
 右楮紙真蹟用先豐縣先天廣徳中牒起草秃筆字
 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於意外也世之顔行
 第一書也縫有顔氏守一圖書字印在宣敎郎安師
 文處長安大姓也為解鹽池句當官攜入京欲背予
 得見之安自云季明文鹿脯帖在其家
晉王右軍稚恭進鎮帖
[089-10b]
 右麻紙書蹟後有太常卿蕭祐題跋在前著作郎王
 仲修處
晉王羲之官奴帖
 右雙鈎麻紙本亦在王仲修處
唐張右史季明賀八清鑑等帖
 右楮紙真蹟筆法勁古不類他書世間季明第一書
 也在承議郎蘇液處世多刻石
懐素千文
[089-11a]
 右絹書真蹟在蘇液處沈遘刻板本是也
懐素書任華草書歌
 右真蹟兩幅絹書字法清逸歌辭奇偉在駙馬都尉
 王晉卿第尚方有三幅乃其後幅適完嘗請出第觀
 復歸尚方
李邕多熱要葛粉帖
 右白麻紙真蹟上有唐氏雜蹟字印陳氏圖書字印
 勾得元圖書記字印紫微舍人石揚休物今在其孫
[089-11b]
 前宿州支使夷庚處前一帖與光八郎謝恵鹿帖真
 蹟余過甬上於夷庚處購得之
懐素草書祝融髙座帖
 右絹書兩行此字入神石紫微嘗刻石有六行今不
 見前四行問夷庚云在王洙㕘政家此亦為其子弟
 購去矣
陳賢草書帖
 右六七紙字奇逸難辨如日本書上亦有唐氏雜蹟
[089-12a]
 字印在駙馬都尉李公炤家
顔真卿祭叔濠州使君文
 右真蹟楮紙書改抹多在長安安氏子師丈攜至京
顔真卿疎拙帖
 右麻紙書真字清勁秀發亦與李大夫時顔責硤州
 别駕此顔第一帖也
懐素三帖
 右絹帖云貧道胸中如刀刺第二帖見顔公第三帖
[089-12b]
 律公發懐素不與世之第一帖也亦見于師文
懐素自序
 右在湖北運判承議郎蘇泌處前一幅破碎不存其
 父舜欽補之
庾翼帖全幅上有竇蒙審定印
張芝王翼二帖非真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誌
歐陽詢碧牋四帖草聖
[089-13a]
顔真卿與李大夫奏事張溆二帖
懐素草書三幅楊凝式書三帖
皇象急就唐橅奇絶
 右在故相張公齊賢孫名直清字舜欽處今為楚州
 山陽主簿
王右軍桓温破羌帖有開元印唐懐充跋
 右筆法入神奇絶帖與王仲修學士家稚恭帖同是
 神物有開元印懐充跋在蘇澄道淵之子之純處今
[089-13b]
 為歙州判官
王獻之送梨帖有黎氏印連栁公權跋王右軍言敘帖
兩行有貞觀半印徐僧權字
 右在左藏庫副使劉季孫處據栁公權跋於唐太宗
 書前雜出獻之書乃將其父書却黏於獻之帖後云
 又一帖栁誤以父為子矣況不知書者乎
李邕四帖内一幅碧牋有唐氏雜蹟印勾徳元圖書記
印陳氏圖書印與石夷庚所藏多熱帖同
[089-14a]
 右在章子厚家
王右軍筆陣圖前有自寫真紙𦂳薄如金葉索索有聲
 右同上章公自云借與趙竦今為蔡河撥發
王右軍紙妙筆精帖有貞觀印王大令日寒帖有唐氏
雜蹟印
 右故相王曾家物在其孫景融處後為前龍圖待制
 沈括存中取之古跋右軍作羊欣大令作薄紹之仍
 將大中嵗跋刮去數字填為薛邕記之而故相薛居
[089-14b]
 正題曰和傅遺余此葢和凝為薛氏故物歸居正耳
 唐太宗雅不喜子敬書故時人以他名名之以應募
 所謂紹之書曰乃于耳字不刮去及不次獻之頓首
 字猶在一分許可識大中所跋既不能辨復為不鑒
 之人所收遂使至寶永失其真吁可痛也
  的聞
唐僧懐素自序
 右在朝奉郎蘇泌處杭州沈氏嘗刻板本泌激皆舜
[089-15a]
 欽子蘇氏自參知政事易簡之子耆耆子舜欽舜欽
 子激四世好事有精鑒亦張彦逺之北已上三事並
 激云見之
洪元眘集右軍越州兩碑
 右真蹟在越州僧正子文處嘗通許借未果
褚遂良書黄庭經
 右聞綠綾所書丁謂孫倩處質在無錫民家士多因
 邑官借出
[089-15b]
王右軍書家譜
 右在山隂縣王氏家越州教授王渙之以書抵某具
 言有此書
虞世南書經
 右同上在越州上虞
晉中令王獻之已復此節帖
 右在朝請大夫新昌石元之家闗景仁屢見之嘗橅
 石某見兩本字札精妙
[089-16a]
虞世南書汝南公主銘起草
 右在通直郎洛陽王䕶處見橅本給事中舉元子云
 真蹟在洛陽好事家有古跋
歐陽詢四帖
 右同上
顔魯公書韻海
 右聞大書朱字魯公書小字他人作蘇駒云在其父
 刑部尚書處
[089-16b]
栁公權書栁尊師墓誌
 右真蹟在錢塘唐坰處
張長史千文三帖
 右同上模石乃李師中也洛陽人
歐陽詢鄱陽帖
 右同上模石在靈隠寺
褚遂良臨王右軍二帖
 右同上並坰自云未肯輕出
[089-17a]
老子西昇經褚遂良書閻立本畫
 右在觀文殿學士洛陽馮京處
晉王渾真草帖晉張翼帖宋阮硏帖宋蕭思話表文帝
批荅
 右在駙馬都尉李瑋處某並見石本後見李云在髙
 橋楊氏未獲見
顔真卿寒食帖
 右綾紙書在中書舍人錢勰處世多石本
[089-17b]
王右軍玉潤帖
 右蘇州教授閭丘籲云在承議郎建安王寔處有古
 跋令裝書人背乆不還及剪却半跋皆唐名公也付
 理不可得匠人願賠四十千即知其竊真得金已多
蘭亭橅本
 右正議大夫章惇跋蘇激所收蘭亭云此與吾家所
 收同
褚遂良奉書寧帖
[089-18a]
 右在闗把某見石本
晉葛𤣥飛白天台字
 右見石本真蹟聞在台州
唐東宫長史陸柬之書十八學士賛
 右西京留臺王瓘云在舍弟珪處
唐髙閑書令狐楚詩
 右真蹟在户部尚書康季常家某見石本在湖州
歐陽詢二帖
[089-18b]
 右在朝議大夫晁端彦處其本與蘇州進士周沔
懐素書蕭常侍日下三帖
 右同上
宋羊欣宋翼二帖并褚令模蘭亭
 右見中書舍人蘇軾云在故相王隨之孫景昌處橅
 石在湖州墨妙亭屢見石本今在沈存中括家
栁公權紫絲靸蘭亭詩二帖
 右待制王廣淵橅石跋云龍圖大諌李公帥府暇日
[089-19a]
 出書請橅石李師中也洛陽人
張長史全本千文
 右見臨淮令曾孝藴云在京師謝氏亦寶文公逺族
 也
顔魯公帖一軸五幅
 右見湖州巡檢供奉官石裔駙馬之孫云在其兄處
王子敬帖
 右宣義王碩云其父所收未得將出
[089-19b]
淳化閣帖題跋
 唐太宗購王逸少書使魏徵褚遂良定真偽我太宗
 購古今書而使王著辨精觕定為法帖此十卷是也
 其間一手偽帖大半甚者以千字文為漢章帝張旭
 為王子敬以俗人學智永為逸少如其間以子敬及
 真智永為逸少者猶不失為名帖余嘗於撿挍太師
 李瑋第觀侍中王貽永所收晉帖一卷内武帝王戎
 謝安陸雲輩法若篆籀體若飛動著皆委而弗録獨
[089-20a]
 取郗愔兩行入巻中使人慨歎又劉孝孫處見柳公
 權所收跋子敬送梨帖然於太宗巻中辨出乃以逸
 少一帖連在後而云又一帖不知為逸少也公權唐
 名家尚如此顧何議著今長沙李氏所收逸少帖貞
 觀所收第一帖著名已非逸少真蹟餘可知矣獨未
 知徐璹徐浩子/能别書所訪者何如耳余抱疾端憂養目文
 蓻思而得之粗分真偽因跋逐巻末以貽好事同志
 百年之後必有擊節賞我者余無富貴願獨好古人
[089-20b]
 筆札每滌一研展一軸不知疾靁之在旁而味可忘
 嘗思陶𢎞景願為主書令史大是高致一念不除行
 年四十恐死為蠧書魚入金題玉躞閒游而不害元
 祐三年維揚倦游閣襄陽士米芾元章書
[089-21a]
  譜系雜說卷上曹士冕/
淳化法帖
 熙陵以武定四方載櫜弓矢文治之餘留意翰墨乃
 出御府所藏歴代真蹟命侍書王著模刻禁中釐為
 十卷各于卷尾篆書題云淳化三年壬辰嵗十一月
 六日奉聖㫖模勒上石
  敘說
 太宗皇帝時嘗遣使購募前賢真蹟集為法帖十卷
[089-21b]
 鏤板而藏之每有大臣進登二府則賜以一本其後
 不賜或傳板本在御書院往時禁中火災板焚遂不
 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爾故人間尤以官法帖為
 難得余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舊本今世人所有皆
 轉相傳模者也六一集古/
 太宗皇帝文徳化成静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
 嘗借王氏所收書以集閣帖十卷内郗愔兩行二十
 四日帖乃此卷中者而於謝公帖親跋三字以還王
[089-22a]
 氏其帖在李瑋家寳晉/
 太宗皇帝萬幾之餘留神翰墨嘗詔天下購募鍾王
 真蹟集為法帖十卷模刻以賜羣臣往時故相劉公
 沆在長沙以官法帖鏤板遂布於人間後有尚書郎
 潘師旦又擇其尤妙者别為卷第與劉氏本並行至
 予集錄古文不敢輒以官本㕘入私集遂於師旦所
 傳又取其尤者散入錄中俾夫啟帙披卷者時一得
 之把翫欣然所以忘勌也集古/
[089-22b]
二王府帖
 山谷論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歙州貢墨
 墨本賜羣臣今都下用錢萬二千便可購得元祐中
 親賢宅從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遺宫僚但用潘谷墨
 光輝有餘而不甚黟黒又多横木裂紋士大夫不能
 盡别也此本可當舊板之半耳
 予觀近世所謂二王府帖者葢中原再刻石本非禁
 中板本也前有目錄卷尾且無篆書題字葢顯然二
[089-23a]
 物矣
紹興國子監本
 紹興中以御府所藏淳化舊帖刻板寘之國子監其
 首尾與淳化閣本略無少異當時御府拓者多用匱
 紙葢打金銀箔者也字畫精神極有可觀今都下亦
 時有舊拓者元板尚存邇來碑工往往作蟬翼本且
 以厚紙覆板上隠然為銀錠&KR1498痕以惑人第損剝非
 復舊拓本之遒勁矣
[089-23b]
淳熈修内司本
 淳熈間奉㫖刻石禁中卷帙規模悉同淳化閣本而
 卷尾乃楷書題云淳熈十二年乙巳嵗二月十五日
 修内司恭奉聖㫖模勒上石
大觀太清樓帖
 大觀中奉㫖刻石太清樓字行稍髙而先後之次亦
 與淳化帖小異其間有數帖多寡不同或疑用真蹟
 摹刻凡標題皆蔡京所書卷尾題云大觀三年正月
[089-24a]
 一日奉聖㫖模勒上石
臨江戲魚堂帖
 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摹刻堂上除
 去卷尾篆題而增釋文故家所藏往年拓本猶有典
 刑近所拓者字多刓缺亦有補換新刻者矣
利州本
 慶元中泗川總領權安節以戲魚帖并釋文重刻石
 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權總江州徳安人其家猶
[089-24b]
 有當時墨本甚多釋文字畫較臨江帖為稍大
慶厯長沙帖
 丞相劉公沆帥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師希白
 模刻于石寘之郡齋增入霜寒十七日王濛顔真卿
 等諸帖而字行頗髙與淳化閣本差不同逐卷各有
 嵗月
劉丞相私第本
 劉丞相既刻法帖于郡齋復依倣前本刻石十卷以
[089-25a]
 歸私第予頃在九江見故家所藏一本與長沙本絶
 相似而小異其後有人跋云此先丞相私第本也疑
 是劉氏子弟所跋後復見一本於姑蘇與九江所見
 本同紙墨皆與南碑不類而慶厯等題字止三兩卷
 有之葢即劉氏本也
長沙碑匠家本
 舊傳長沙官本扃鑰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别刻一本
 以應求者予頃收一本與長沙古本首尾略無少異
[089-25b]
 而字體形模小小不同疑其為碑匠家本
長沙新刻本
 舊刻毁于鬱攸之變中興以後復刻石其間凡遇舊
 帖損缺處並不復刻字亦無卷尾嵗月刻手甚謬殊
 不足觀
三山木板
 三山帥司書庫有歴代帖板本葢好事者以長沙舊
 帖刋勒卷帙規模皆同今已散失不全矣嘉熈庚子
[089-26a]
 備員帥幕尚及見之
黔江帖
 秦子明常以里中兒不能書為病其將兵於長沙也
 買石摹刻僧寶月古法帖十卷謀舟載入黔江壁之
 黔江之紹聖院刻石者潭人湯正臣父子詳見山谷
 集中予淳祐甲辰道過三衢見好事家適有此帖其
 卷帙之多寡次序之先後字行之長短悉同淳化閣
 帖而紙墨髣髴似戲魚堂中興以前拓本其所以異
[089-26b]
 者第一卷有淳化篆書三行其次有楷書一行云降
 授供備庫副使充東南第八副將訓練潭州諸軍潭
 州駐劄秦世章家本其後又二行云長沙湯正臣重
 模男僊芝靈芝鐫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題長沙湯正
 臣重模勒八字却無淳化篆書及世章銜位又第八
 卷取卿女壻帖内第二行休字立人作兩㸃第二卷
 鍾繇宣示帖内再世榮名作榮石正與戲魚帖同第
 九卷尾題長沙湯正臣摹勒七字第十卷題長沙人
[089-27a]
 湯正臣重模男僊芝為一行靈芝鐫為一行此下似
 别有字偶裁損不可攷矣
北方印成本
 余頃嵗道過臨川時李編修伯髙宰是邑出所藏法
 帖見示乃板本印成者是用北地厚皮紙印每段自
 成一板四圍皆空白紙不施筐緣裝表而自然整齊
 成冊字畫亦甚可愛
烏鎮本
[089-27b]
 舊傳湖州烏鎮張氏以絳閣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
 工模拓亦有可觀後聞板歸新市人家毎連紙一幅
 可打一段予在三山見一本于周氏後數卷板内時
 有直裂紋比到霅上獲一本于向氏叔壑之裔偶缺
 兩卷且以元祐間所拓戲魚帖足之此刻字畫差肥
 而極有筆意頗勝諸帖惜其間錯誤數字為可恨耳
 趙宰叔愚云丙戌嵗在宗庠有以法帖板質于齋舍
 族人者偶不記為何人疑是此板亦未可知
[089-28a]
福清本
 福州福清縣民家舊本板刻絳閣急就章雁塔題名
 四帖其刻稍精賣碑家得之往往駕名官帖以惑人
 但彼中匠者不善用蠟每毎有砑光痕可以證驗
澧陽帖
 澧陽舊有法帖石本其後散失僅存者右軍數帖而
 已
鼎帖
[089-28b]
 武陵郡齋板本較諸帖増益最多博而不精殊無足
 取
不知處本
 豫章士友董良史家有法帖拓本數卷與淳化閣帖
 規模相似而筆意差弱似不逮所見諸本且不知所
 出姑識于此以俟識者
長沙别本
 嘉定間先君帥長沙予隨侍在焉時碑房中有斷石
[089-29a]
 一片乃法帖第一卷尾段字行髙低正與淳化帖同
 而絶不類古潭末後亦有淳化篆字此石實不知所
 從來近嵗三山林伯鳯重刻于家直指為古潭帖余
 未敢臆斷也
蜀本
 予頃得一帖凡數卷于蜀中次序先後髙低皆與長
 沙古帖同初亦疑為黔江帖今見秦氏真本則顯然
 二物矣大率此帖全用長沙古本摹刻而字行亦間
[089-29b]
 有增減處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說姑附見於此
廬陵蕭氏本
 右法帖十卷用十干為號後有崇寧五年蕭公綸記
 其略云皇祐先伯父太博作邑和州之含山得墨帖
 於丞相兖國劉公摹刋未畢先君殿丞繼之始終六
 年乃獲成就迄今五十餘年刓缺大半今續完之以
 藏於家葢用潭帖刻也慶元間已損失二十餘段共
 少三百四十餘行
[089-30a]
  譜系雜説卷下曹士冕/
絳本舊帖
 歐陽公集古跋尾謂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以官帖
 私自模刻于家為别本以行於世又云潘師旦者竊
 取官法帖中數十帖别自刻石以遺人而傳寫字多
 轉失然亦有可佳者觀此則絳帖是矣此帖世稱為
 潘駙馬帖或又稱絳帖豈潘氏世居絳郡耶帖凡二
 十卷其次序卷帙雖與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
[089-30b]
 特有少增益耳已别注絳帖字鑑兹得以略
 單炳文博雅君子也其論絳帖至為精密頃刻石襄州
 有云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舊
 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藏舊本
 第九卷大令書一卷第四行内而字右邊轉筆正在石
 破缺處隠然可見今本乃無右邊轉筆全不成字其面
 字下一字與第五行第七字亦不同又第七行第一字
 舊本乃行書止字今本乃草書心字筆法且俗以此推
[089-31a]
 之今之所見多非舊本臨江帖大率與舊本同其間此
 一帖尤不差但字體頗肥不逮絳帖之遒勁也
 余既獲見炳文絳帖辨證然後知近世所藏二十卷
 帖多非舊物每恨未識真本而襄州所刻第九卷大
 令帖亦毁于王旻之變慮其遂至泯絶因以舊所藏
 本摹刻于家頗𫝊諸好事者淳祐甲辰自霅川官滿
 得闕遄歸假道三衢始獲觀真帖于滄洲毛監丞所
 不獨第九卷與單說正合而二十卷首尾俱全亦可
[089-31b]
 謂珍玩矣且云得之金華潘氏是殆師旦之苗裔耶
 其帖之異同大略條列于後
   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段眼數目
  第二卷
   鍾繇宣示帖第一行内報字右邊直盡勾起向
   左畔第二行茤字内下面夕字上畫微仰曲第
   五行名字右角微有一㸃第十行當字上三㸃
   全旁有微損却在空處
[089-32a]
   巳欲日帖脚下有破石紋
  此卷内第一段與第三段右並缺角
  第九卷大令帖正與單炳文襄州所刻石本纎微
   無或差故家所藏未有其比
 右潘氏絳帖二十卷紙墨字畫模印皆與今人所藏
 本不同而第九卷顯然可見自非單公炳文表而出
 之亦將泯於無聞矣北方所刻諸本往往南渡後北
 人轉相傳模無足深怪但武岡舊刻未知始於何年
[089-32b]
 亦止用新本模刻為可恨耳
東庫本
 世傳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為二其後絳州公庫乃
 得其一於是補刻餘帖是名東庫本第九卷之舛誤
 葢始乎此今好事之家所藏絳帖率多此本字畫精
 神遒勁亦自可愛而衛夫人一帖及宋儋帖頗多燥
 筆有如蘭亭敘羣字落筆之類此稍異於諸本其所
 以不及舊帖者以第九卷大令書石不破缺而炳文
[089-33a]
 所論三字已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月光天
 徳山河壯帝居太平何以報願上東封書為别此又
 異於舊帖也
亮字不全本
 此帖與東庫本絶相似或只是一石但庾亮帖内亮
 字皆無右邊轉筆葢避逆亮諱也
新絳本
 右一帖二十卷首尾規模段眼字號並同東庫本獨
[089-33b]
 衛夫人宋儋二帖無燥筆又字畫較東庫本㣲局促
 墨法雖與東庫本同然實是兩石吾家與毛希元皆
 有之
北本
 右二十卷親戚劉用甫處有之墨色與古本相近而
 第九卷大令書只同新本未知何處所刻
又一本
 董良史家所藏本第九卷大令書字畫亦誤獨面字
[089-34a]
 有右邊轉筆異於他本且不與舊本同也
武岡舊本
 右二十卷不知刻於何時碑段稍長而日月光天徳
 等字號間於行中字畫亦清勁可愛而第一卷衛夫
 人宋儋無枯筆第九卷大令帖諸字皆誤信乎出於
 新絳也
武岡新帖
 右二十卷帖即舊石也中厄於庸謬之人厭其字畫
[089-34b]
 清痩頗加修治遂失本真其最可鄙笑者第二卷鍾
 繇帖内再世榮名今名字已修作谷字矣且拓匠不
 工凡損剝處鑿痕宛然呈露而字畫糢糊略不可辨
 帖之繆者莫甚於此
福清本
 詳見淳化帖條下
烏鎮本
 詳見淳化帖條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長沙折府所藏
[089-35a]
 二十卷模刻頗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復面帖字誤而
 鵝羣帖止是微損字畫尚完此稍異於新絳
彭州本
 掘地得之字畫清勁頗類舊武岡而差優予家有之
資州本
 資州以新絳前十卷刻石余家多有之前有目錄元
 刻麻石上續拓者不逮舊所得本遒勁矣
木本前十卷
[089-35b]
 甲秀陳氏藏此墨本不知所出
又木本前十卷
 右一帖頃獲于都下不知所出稍不逮甲秀所藏雖
 皆出于新絳然亦自是一種
  余酷嗜古學留意法書名跡幾卄年頗以鑒賞自居
  嘗集前賢文集小説法帖之説為攷一卷以便檢閲
  淳祐甲辰冬因侍陶齋曹公相與稽訂法書源流多
  所未聞他日出示譜系一編曰視子所記何如余曰
[089-36a]
  博矣乃請而刻之梓東湖董史書
  庚申冬隣火煽虐潛心閣殱焉初余頗惜此板不
  以他板雜特儲之閣逮是他板獲免秦禍而譜系
  反為熒惑下取豈固有數耶余藏書滿閣古帖名
  碑秘之寶刻藏中一旦滅沒於漲天之煙焰生平
  目力事力心力為之一空恨鬱無已幾成怨天雖
  然天其可怨邪因念曩與谷中校讐㕘訂以成此
  書谷中已矣書其可傳遂訪舊本扵友朋間欲復
[089-36b]
  板而行之月樵劉氏慨然授所藏俾就此志嗟夫
  余家名跡已如夢幻誅茅葢頭政以為窘顧切切
  於不急之務痼疾尚堪療哉板成載誌之末時則
  景定壬戌夏五月也史跋
[089-37a]
  法帖刋誤卷上黄伯思/
淳化中内府既博訪古遺蹟時翰林侍書王著受詔緒
正諸帖著雖號工草隸然初不深書學又昩古今故袐
閣法帖十卷中瑤珉雜糅論次乖譌世多耳觀遂乆莫
辨故禮部郎米芾元章筆翰妙薦紳間在淮南幕府日
嘗跋卷尾作數百語頗有條流但概舉其目疎略甚多
故諸部中或偽蹟著甚而不覺者若李懐琳所作衛夫
人書逸少濶别稍乆帖之類有雖審其偽而譏評未當
[089-37b]
者若知伯英大令諸草帖為唐人書而不知乃書晉人
帖語之類有譏評雖當主名昭然而不能辨者若以田
疇字為非李斯書而不知乃李陽氷明州碑中字之類
有誤著其主名者若以晉人章草諸葛亮傳中語遂以
為亮書之類是也其餘舛午尚多書家責能書者備故
僕於元章慨然古語有之善書不鑒善鑒不書僕自幼
觀古帖至多雖豪墨積習未至而心悟神解時有所得
故作法帖刋誤凡論真偽皆有據依使鍾王復生不易
[089-38a]
此評矣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後有髙識賞予知言
大觀戊子嵗六月七日西都府院東齋序
  第一帝王書
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謂之草猶古隸之
生今正書故章草當作草書先然本無章名因漢建初
中杜操伯度善此書章帝稱之故後世目焉今此卷首
帖偶章草便以為章帝書誤矣然此書亦前代作但錄
書者集成千字中語耳米徑以此辨之未中其病米云
[089-38b]
晉武書當是孝武非也僕案省啟帖與後譙王帖雖在
疑錄似非一家書續帖中炎報帖頗與此筆法同炎晉
武名非孝武也然皆後人依放此帖末云故遣信還古
者謂使為信故逸少帖云信遂不取答真誥云公至山
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𫝊云荆州信去倚待陶隠居
帖云明旦信還仍過取反凡言信者皆謂使人也近世
猶有此語故虞水興帖云事已信人口具而今之流俗
遂以遣書饋物為信故謂之書信而謂前人之語亦然
[089-39a]
不復知魏晉以還所謂信者乃使之别名耳
阿史病轉差帖云晉宣帝亦未然
安軍破堽數朝三草書筆勢糺繞若一其偽不疑僕幼
時嘗觀世傳七賢書末有白字皆連名作㸃七人所作
了無小異雖當時筆法傳授或同然人書不同亦如而
焉不應乃爾無别因疑其偽是時宿輩長者或謂不然
後觀竇臮書賦始知七賢帖果李懐琳偽作此三帝草
書亦是類也
[089-39b]
米云梁髙當是齊髙非也此帖末云蕭衍正梁武名梁
武廟號髙祖此書目誤以祖為帝耳
宋明帝帖云報休祜休範二家内人知祜晉平王也範
桂陽王也宋史以休祜為休祐葢冊牘轉寫之訛當以
祜為是
弔江叔帖非唐文皇書案髙宗永隆元年七月丙申江
王元祥薨即此帖所謂江叔也髙宗多以國呼諸父如
滕叔不須賜謂滕王元嬰猶以元祥為江叔此正髙宗
[089-40a]
書也叔藝韞多材帖亦髙宗書中云聊以示藹謂魯王
靈䕫之子范陽王藹也靈䕫亦髙宗叔史稱其篤學善
草隸此帖所謂叔藝韞多材慈深善誨藹夙奉趨庭之
訓早擅臨池之工者以此後有答進枇杷并移營五橋
南二帖皆髙宗書此數段並誤入太宗帖中
陳文帝謂宣帝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此卷陳永陽王
伯智書誤錄在長沙王叔懐後又据陳史長沙王但有
叔堅而無叔懐其晜亦無此名觀帖尾作名處疑是叔
[089-40b]
慎叔慎陳岳陽王也葢摹𫝊之變
  第二漢魏吳晉人書
唐文皇右軍𫝊賛云伯英臨池之妙無復餘蹤當是時
逺購冥捜古帖畢出而御府所畜其富無倫尚無伯英
書後世豈可復得非特唐也晉世見者亦寡故庾翼與
右軍書云昔得伯英章草十紙過江亡失常歎妙蹟永
絶此卷章草芝白一帖差近古亦疑先賢摹放也前知
汝殊愁以下五帖米云皆張長史書信然但帖中有云
[089-41a]
數往虎丘祖希時面祖希張𤣥之字也𤣥之與大令同
時虎丘地在江左當是長史書二王帖辭耳
崔子玉書云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唐人書也字亦非

尚書宣示鍾書真跡本在王丞相導家導過江時藏衣
帶中以遺逸少逸少以遺王脩脩死其母以脩平日所
寶并入棺真跡遂絶此本右軍所臨者
白騎遂帖乃王大令臨唐開元中在滑臺人家并逸少
[089-41b]
臨宣示帖藏之故誤錄在鍾部長風帖乃逸少早年書
殊未變鍾體故亦誤寘此長風范母子等語二王帖間
多有米云齊梁人書非也
皇象文武帖葢寫漢東觀校書郎中髙彪送幽州督軍
御史第五永箴耳結字亦古史本云吕尚七十此云師
尚七十史本云明其果毅此云昭其果毅師作吕昭作/明葢作史者
避晉/諱五將三門下當云地有九變丘陵山川人有計策
六奇五間總兹三事謀則咨詢無曰己能務在求賢淮
[089-42a]
隂之勇廣野是尊勿謂時險不正其身勿謂無人莫識
巳真忘富遺貴福祿乃存枉道依合後無所觀先公髙
節永越可遵佩藏斯戒以厲終身時蔡邕輩並賦詩送
永獨彪作此箴邕等甚美之以為莫尚也全章見東漢
書此段軼之象書人間殊少惟建業吳時有天發神讖
碑若篆若隸字勢雄偉相傳乃象書也張懐瓘目以沈
著痛快真得其筆勢云皇象後章草一表葢唐人偽作
其體正與世傳曹植書鷂雀賦同皆非真蹟至若孫皓
[089-42b]
上晉武表亦章草字字畫髙古與此有間矣王小令此
年帖本唐人所畜與二鍾虞松三帖為一卷珉帖末云
輔國司馬君筆勢婉雅與此有間矣此亦無後五字
謝安後一帖傳摹逺真米以為偽者葢以惶恐再拜當
時罕用然於尊老或有之陶華陽真誥中有帖云許𤣥
惶恐再拜正晉世體
王世將二十四帖與第一卷數朝等偽帖字勢無異惟
後兩表極古信能傳鍾氏筆意而右軍學之也表中有
[089-43a]
云頓乏勿勿按顔氏家訓云世中書翰多稱勿勿相承
如此莫原其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殘缺耳說文勿者
州里所建之旗葢以趣民事故悤遽者稱勿勿僕謂顔
氏以說文證此字為長而今世流俗又妄於勿勿字中
斜益一㸃讀為悤字彌失真矣按祭義云勿勿諸其欲
其饗之也注勿勿猶勉勉也慤愛之貌杜牧之詩浮生
長勿勿是知勿勿出於祭義古人詩中用之不特稱於
書翰耳
[089-43b]
  第三晉宋齊人書
庾亮書云奉告書箱先為媞子作案江淮之間謂母曰
媞此云媞子未知目何戚也爾雅云媞/媞安也
庾翼帖稱故吏從事中郎按翼嘗為陶侃太尉府從事
中郎此當是與侃啟也
杜預十一月二十四日帖云道逺書問又簡間得來況
非當時尺牘中語或是江左人書不特親故帖偽也親
故末云數附書信以慰吾心亦近世流俗語耳晉劉超
[089-44a]
為人慎密自以書類元帝不敢與外書此帖不應尚傳
又字勢與元帝大别其偽審矣謝莊首終仕宋而題曰
晉大誤王著敘王坦之書列於逸少諸子間意以名皆
從之殊不知坦之迺述子自太原王耳非琅琊族也非
通古甚那至爾非通古甚那至爾川本去/此七字意非字下有不字
劉瓌之乃東晉時善八分者大令既不肯書太極殿榜
謝安石遂令瓌之以八分題之今此帖非真與王廙二
十四日帖無異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皆真帖逸少
[089-44b]
七子上四人與子敬書具𫝊惟𤣥之肅之遺蹟未見餘
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是善學逸少書者猶顔延年對
宋文帝論其諸子自謂竣得臣筆測得臣文㚟得臣義
躍得臣酒書亦猶是也僕今以擬王氏諸子則逸少之
書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渙之得其貌
獻之得其源然而大令之書特知名而與逸少方駕者
葢能本父之書意所循者大故也真行則法鍾草聖則
師張二家之法逸少所自出從而效之所以特髙於諸
[089-45a]
王猶魯堂諸子由賜商偃皆以儒稱卒之得其𫝊者子
淵而已
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本七紙晉王平南廙毎寶玩之
值永嘉亂乃四疊綴衣中以度江唐蒲州桑泉令豆盧
器得之疊蹟猶存今所錄惟一紙耳摹傳失真無復意

紀瞻帖中有云貧家無以將意所謂物微意全也觀此
語不待見筆跡可判其偽矣山濤啟事與李懐琳所撰
[089-45b]
七賢書中濤書自相戈盾但此啟事文是而書非七賢
帖中筆語皆妄也
此卷偽帖甚衆如庾翼後一帖與沈嘉王循司馬攸劉
穆之王劭王廞張翼陸雲羊欣卞壼謝發與前杜預一
帖及劉超劉瓌之紀瞻山濤等帖皆一體偽作孔琳之
帖有恨恨脚中轉劇近明散未覺益十二字偏小葢行
側注字摹帖者妄以入行耳當依本為勝王僧䖍兩啟
皆佳結字與擬王琰乞江郢所統郡啟同書聲信不虚
[089-46a]

  第四梁陳唐人書
齊豫章王凝孫確子範之子在梁位司徒右長史此云
征南將軍不知何據恐是梁邵陵王綸之子確也其書
孝經一章亦近世偽體非江左書阮研帖亦然蕭子雲
有章草史孝山出師頌一章甚古雅與此卷正書列子
逺矣紙中王濛筆下徐偃信篤論也
陳逵者晉西中郎將也此云陳朝陳逵書誤矣
[089-46b]
褚河南潭府帖末云舅遂良報薛八侍中前外舅張知
常以為河南謫潭時無有薛姓為侍中者僕嘗攷之信
然按遂良以髙宗永徽六年貶潭州都督前此上至神
堯時為侍中者裴矩齊王元吉杜如晦王珪魏元成楊
師道劉洎張行成髙季輔宇文節韓瓊凡十一人未有
薛姓者至儀鳯中薛元超始作相既在遂良後又不作
侍中當時在外鎮未有兼此官者及觀字勢亦斆褚作
嫵媚態其偽必矣後家姪至一帖乃真河南得意書翩
[089-47a]
翩有逸敬體以前帖視之如蒹葭倚瑤林也
山河帖乃褚河南所書枯樹賦中鈔出耳此庾子山作
而褚書之後褚遂良述四字後人妄益
虞永興大運帖歐陽率更比年帖皆集二公碑中字為

栁少師與弟帖末云誠懸呈人多疑之以顔籀注漢書
丞相衡傳云字以表徳豈人所自稱栁不當稱字然嘗
觀逸少敬謝帖自云王逸少白廬山逺公集盧循與遠
[089-47b]
書自云范陽盧子先叩頭則古人稱字葢或有之
陸柬之帖云近得告為慰上下無恙不得吳興近問懸
心得藥書散勢耿耿嘗也殊不類唐人語當是臨晉宋
人帖不爾效其語作此耳
薄紹之宋世為丹陽尹書與羊欣齊名時號羊薄此卷
目為唐人謬甚矣
  第五雜帖已見/跋語
自倉頡至程邈書皆偽史籀書傳世者岐鼔耳今此書
[089-48a]
云揚州裴易徳系字殊無三代體與其辭皆唐人筆也
李斯書米云未知何人書僕按其文云田疇耕耨為政
朞月而致法令使父子為鄒魯乃李陽冰篆王密所撰
明州刺史河東裴公紀徳碣中字也其碑略云驚逋復
田疇闢教以耕耨故為政可朞月而致寛之則法令非
行公之化俗為鄒魯使父子長幼各得其宜此帖乃摹
田疇等十八字為斯書與碑中篆無銖黍差而米云未
知何人書葢未嘗見此碑耳程邈在秦雲陽獄作隸字
[089-48b]
迺今漢碑中字是也有此隸方生今正書不應邈已作

宋儋唐明皇時人學鍾書但作側戾殊失天勢王著錄
此書不知乃唐士意為逺古人故與斯邈並列其誤至
此儋有嵩山圭禪師等碑傳於世字亦不甚工衛夫人
帖葢唐初李懐琳作事見寶臮述書賦如續帖中嵇康
絶交書世傳七賢帖皆懐琳偽蹟也此與師帖尤疎繆
按梁蕭子雲荅武帝勑云臣昔不能拔賞隨時所貴規
[089-49a]
摹子敬多歴年所年二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
論草隸法言不能盡意遂不能成十許年始見勑㫖論書
一卷商略筆狀洞徹字體始變子敬全範元常逮爾以
來自覺功進此偽帖云但衛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歴
多載年二十著詩論草隸又云筆勢洞精字體遒媚皆
竊取子雲啟中語欲小改之遂失其句讀今世髙識豈
無何不悟此又衛夫人乃晉李矩妻李充母名鑠字茂
猗既與師書自當著名不但稱夫族及姓也以數事考
[089-49b]
之其偽不疑又前輩論此帖以其勑字從力館從舍為
偽未中其病葢自二王以來譌字甚多陳為陣策為筴
皆二王輩自製不可據此定真偽也
隋詔書中敬字缺其波葢淳化中摹此書時特省去避
諱耳或指此目為偽帖非也梁武帝書評乃命袁昂作
者其荅啟云奉勑遣臣評古今書臣愚短豈敢輒量江
海但天㫖諉臣斟酌是非謹品字法如前此云梁武評
書誤矣袁昻不以書名而評裁諸家曲盡筆勢然論者
[089-50a]
以其評張芝書云如漢武愛道憑虛欲僊則欲僊而已
至況薄紹之書乃云如僊人嘯樹則真僊也為比擬失
倫此亦一病也寫此者字法局束天然太少疑非智果
書果號得右軍骨借譽浮其實亦不至爾
何氏書若云何人耳或以為何姓非也米以二帖為歐
陽率更書良是
敬祖鄱陽二帖大令部中已有此重出耳敬祖王導子
武岡侯協也與大令不同時恐非其書
[089-50b]
孤不度徳量力與亮白董卓以來二帖皆諸葛傳中與
昭烈問荅語有一段自孫權據有江東以下與此文相
接誤寘第十卷王大令部中皆章草書雖字畫大小微
異而筆勢若一大是全寫亮傳首語此文雖出亮言亦
史家潤色之又中云亮曰亦史家所記米遂謂亮書差
千里矣僕謂此帖當是逸少書葢與此公章草豹奴帖
筆法同
移屋有意適閒曠二帖真羊中散書與唐薛邕家所畜
[089-51a]
筆精帖字勢同與法帖本部中三月六日帖殊不類彼
六日帖乃偽也筆精帖真羊公得意書或以為逸少則
過矣
 
 
 
 
 
[089-51b]
 
 
 
 
 
 
 
 說郛卷八十九上
[089-52a]
欽定四庫全書
 說郛卷八十九下    元 陶宗儀 撰
  法帖刋誤卷下黄伯思/
  第六王㑹稽書上
自適得書至慰馳疎或作/竦耳中聞一作/間諸帖除穆松及
秋中二帖差似逸少書餘並近世不工書者偽作耳非
特筆無晉韻又宅上静眠過此如命等乃今流俗語不
待觀筆蹟已可辨之
[089-52b]
酸感至比加一作/和下及宰相并噉豆鼠伏想㛐等亦偽
作葢以逸少别帖垂三十年比加下㿃等語厠其間或
云宰相安和帖乃郗愔書謂宰相者簡文作相王時也
殷生者殷浩也然此或是書郗愔帖語耳而結字實近
世人偽作愔書自與逸少早年抗衡而此帖了無晉韻
其非審矣
鯉魚帖敬字行成帖殷字皆缺語在第五章夫人及蔡
家二帖亦後人依放賈曽送張說赴朔方序中云備官
[089-53a]
而行成旅比從下云有詔具僚爰開祖宴且申後命寵
以蕃錫此卷有此文自行字上祖字下皆亡之而作草
書多不綴屬當是集逸少書寫此序耳先輩以為張說
送賈曽文非也米亦以自是月下為偽殊不知自行成
下巳偽葢此帖失其首尾而米未嘗考賈曾文也
濶别稍乆眷與時長帖云云遇信忩遽萬不一陳字既
甚惡而筆語乃爾非逸少書無疑吾昨得一日一起帖
米以為張長史書有之但米論書多以草字差大者為
[089-53b]
非二王書一概求之理恐未竟
追尋帖米以為大令書非也字勢圜𦂳既非獻之體而
中云吾老矣餘願未備惟在子輩耳按大令夀四十三
初無後嗣與此不合又法書要錄逸少帖内有此語固
宜在此卷
二十日以下二帖結體雖疎詞筆皆有王氏風氣殆是
唐人縱筆臨放非摹搨也
不得臨川問帖亦非逸少書庾子嵩非同時人也朱處
[089-54a]
仁帖在十七帖間其中有云往得其書信遂不取荅謂
昔嘗得其書而信人竟不取報書耳而世俗遂誤讀為
往得其書信殊不知信者乃使人也自連下語非若今
之謂書信也第一篇晉武帖中已詳
  第七王㑹稽書中
得都下九日帖中云蔡公者蔡謨也仁祖者謝尚也晉
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公破姚襄至洛故此云乆當至
洛是時將以謝尚鎮司州以病止故此云得仁祖二十
[089-54b]
六日問疾更委篤與陶穀家所畜逸少破羌帖中所書
事正同其帖云知虞帥云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
重命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
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歎息知仁祖小差
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
書示君僕嘗跋之云晉穆帝永和十二年秋桓温破姚
襄于伊水遂至洛時將以謝尚鎮之屬病不行所云桓
公摧破羌賊及仁祖小差正當時事也是時逸少去㑹
[089-55a]
稽内史已嵗餘方遯迹山水間宜不復以世務經懐而
此書乃歎宣武之威略悲舊都之始平憂國嗟時志猶
不息惜其一憤逺引使才猷約結弗光於世獨區區遺
翰見寶後人覽之深為興歎此帖草法極工惜不載法
帖間故附見此條
與足下意政同政當作正葢逸少祖尚書郎名正故王
氏作書正月或作初月或作一月他正字皆以政代之
後人相承斆之非也
[089-55b]
自初月二日至前從洛帖皆偽如初月有云羲之是耳
願知心素致使如然也願足下莫見責乃俗人偽作第
恐是著書觀其所補永禪師十字格韻與此正同
十月七日帖米以為集成予謂昨見君帖亦然葢二帖
字意皆不相屬而十月帖頗取十七帖中足慰前可令
必達以副此志逺想慨然等帖中語厠其間如云足下
尚停數日得告承長平未佳足下小大佳也知比得丹
陽書熱日更甚期已至旦反想至七帖皆後人依放中
[089-56a]
有云不易可得過夏知有患者早乗涼行皆非當時人
語承足下還來一帖不論可見其偽荀侯帖云安好音
信明公還得歸洛也詞筆皆如初月帖劉次莊釋云安/好音信那可遇
得歸/洛也
深以自慰晩復毒熱二帖唐文皇所臨者羲之白耳帖
不論可見其偽
僕近修小園子殊佳帖米以為子敬書僕謂處動静以
下方是子敬筆前兩行乃唐人書字勢帖語與後迥殊
[089-56b]
  第八王㑹稽書下
羲之死罪小大悉佳帖書殊惡末云因縁不多亦近代
所為耳
足下各如常亦唐人作比初月帖差勝中云淡悶干嘔
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濕之干今人以淡作痰以干作
乾非也據此當亦非今人所作
濶轉乆帖末云卒未近縁如何非晉士語阮公故爾一
帖非逸少書
[089-57a]
蒸濕帖米云大令代父書非也葢結字殊不同詞亦異
晉體
脩齡王胡之也重熈郗曇也安西庾翼也其云一昨得
安西六日書無他無所知說故不復付送讓都共或作/督
表亦復常言耳按翼之鎮荆州以石虎哀暴婁表請北
伐康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孫綽輩亦致書諫之則逸
少所見之表殆亦論北伐事也翼之此舉朝論弗以為
然故逸少以為常言及聞其遷襄陽乃云稚恭遂進鎮
[089-57b]
東西齊舉想尅定有期也則始雖同羣議而終以為當
猶趙充國之計䍐羌初是之者十三中十五最後十八
有詔詰前言不便者皆頓首服無足怪也然翼有志無
年徒奮十倍之氣而蔑一統之功此志士所嗟慨者逸
少所書進鎮帖唐張彦逺載于書錄今聞在王仲修家
月半帖雖晉人語字不合作葢後人寫二王尺牘中語

此郡帖米謂與王述書非也逸少與藍田方隙而為屬
[089-58a]
郡既檢察苛急主者疲於課對正救過不暇豈復尺牘
間自彰其逋滯哉此帖官本傳摹甚失真如以就勞為
能勞小却為小都皆轉失草法也
適欲遣書帖非逸少書
逸少十七帖本唐貞觀御府中書張彦逺云王草書中
烜赫者名帖也僕謂當時書卷首帖有十七日字故諸
帖總謂之十七耳非帖數也本二十七條今官法帖有
其十五散寘逸少書三卷中又續法帖有五而卭竹杖
[089-58b]
絲布衣漢講堂諸葛顒天鼠膏四果種虞安吉七條不
載當是亡軼而世有完卷者傳模殊精非此比也此卷
有帖云周益州送此卭竹杖卿尊長或須今送僕按十
七帖有云去夏足下致卭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
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逺恵之至以前帖觀之即知此
帖葢與周益州矣自昔相傳十七帖乃逸少與蜀太守
者未必盡然然其中間蜀事為多是亦應皆與周益州
書也但來禽一帖則或以為與桓温而已本朝僧邦者
[089-59a]
有寄李昌武翰林詩云來禽簡寄桓宣武不知何據按
此帖有云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足下致此子者大恵
也逸少視桓公位殊&KR0146絶與書不當爾耳然當時真長
子猷輩猶嫚侮桓公彼亦能容逸少作書若交友益無
足怪温飛卿詩云畫圖驚畏獸書帖得來禽此帖垂寶
非一世也
  第九王大令書上
此卷王大令部偽者最少相過無復日借匪獻之韻自
[089-59b]
可賞
鵝還慰姊意帖鵝者王氏子姓之小字耳猶袁羊顧虎
之類或以此鵝即逸少所愛之鵝甚可鄙笑二十九日
帖云昨遂不奉恨深此近世人語非子敬書静息帖云
賴消息内外極生冷内外二字本行旁注故字差小而
昩者摹填著行中非也當依本為勝諸帖中此例甚多
如十七帖中逺想慨然孔琳之帖恨恨脚中轉劇等字
本皆側注後人摹以入行雖失格體猶於理未害至於
[089-60a]
讀蘭亭敘者以不知老之將至旁一僧字為逸少作曽
字之誤借使摹入行中則害理矣按古蘭亭序本二十
八行至第十四行間特濶者葢接紙處而不與知字適
在此行之末梁舍人徐僧權於其旁著名當時謂之押
縫梁御府中法書率如此而此帖僧字下亡其權字近
世人殊不知此乃云僧者曽之誤因讀為曽不知老之
將至非也又按晉史逸少本傳及書錄第十卷皆載此
序但云不知老之將至而無曽字益可是正乃知善摹
[089-60b]
帖者勿問其黵滅注缺横斜細大一放其本而不小異
乃不失真矣今法帖多妄更易之至以注字入行大小
既殊體不綴屬後人不曉從而效之一行之中洪纎頓
異號子母體如第五卷近世偽作釋智果書是也每一
觀之使人深慨
静息帖云礜石深是可疑事兄憙患散輒發癰散者寒
食散之類散中葢用礜石是性極熱有毒故云深可疑
也劉表在荆州與王粲登障山見一岡不生百草粲曰
[089-61a]
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
鑿看果墓礜石滿塋又今洛水冬月不冰古人謂之温
洛下亦有礜石今取此石置甕水中水亦不冰又鸛伏
卵以助暖氣其烈酷如此固不宜餌服子敬之語實然
聊附于此
 異苑魏武北征踰頓升嶺眺矚見山岡不生百草王
 粲曰是古塜此人在世服礜石而石生熱蒸出外故
 卉木焦滅即令發看果得大墓内有礜石滿塋此段
[089-61b]
 本草誤刻在/礬石部此云劉表登障山當别有出
授衣帖歴世所𫝊自為一卷法帖中亡其帖尾政在此
耳下當云當今可復使不萬全不願其以多算難易得
之便自可令不為因絫耳比者忉怛當不可言當不可
言獻之死罪法帖無此四十三字又其間多有燥筆及
魚食處而官帖不復依本其失多矣
奉對帖云方欲與姊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反
至此當是與郗家帖也按子敬病篤請道士上章法應
[089-62a]
首過子敬曰不憶餘事惟省與郗家離婚子敬前室郗
曇女也郗氏自太尉鑒後為江左名族其姓讀如絺繡
之絺而世人以俗書郗字作郄因讀為郤詵之郤非也
郤詵乃春秋晉大夫郤縠郗鑒乃漢御史大夫郗慮之
後姓原既異音讀迥殊後世因俗書相亂郗郤二姓遂
不復辨亦近代氏族及小學二家之學不講故也陸魯
望博古矣其詩有云一段清香染郗郎亦誤讀也今因
郗氏帖聊爾及之以糺俗繆梁中書郎虞龢表云逸少
[089-62b]
為㑹稽子敬為吳興故三吳之地偏多遺迹又是暮年
遒美之時今此卷中亦時有吳興帖然大令帖傳於世
佳者甚多如乞假表庾公帖周姊帖洛神賦劉氏所藏
十二字等帖官帖中皆遺之頃以韻語題河南王氏所
藏子敬帖云君家大令書盈紙筆勢翩翩趣多媚雖云
沓拖如少年豈至拘攣同餓隸㑹稽七子五知名此公風
槩尤超詣太極琁題猶重書謂不書太/極殿榜一時凜凛標英
氣半袖精裓衆争求數幅新帬世猶貴當時親遇得已
[089-63a]
難況復傳今僅千嵗龍珠歸浦劒還津此帖君藏真得
地才披尺許目增明鸞跂鴻驚欲飛逝硬黄響榻若傳
吾完碧摹刋願垂世聊爾以記大令書事漫附于此碧/聊
爾三字/皆疑
𤣥度時來一帖米以為無名人作僕謂此真晉人語但
筆勢疎緩多失落耳謂大令書則非葢中云仁祖欲請
為軍司按獻之以晉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三卒上
推謝尚於穆帝升平元年卒時獻之方年十三請軍司
[089-63b]
又在升平前大令是時纔十許嵗安得已作書論時事
殆是穆帝時他人書後𤣥度何來遲亦此類
薄冷益部二帖米以為歐率更書實然但米誤以益部
字為益郎葢下接耆舊傳字此帖葢借陳夀所著益部
耆舊傳也
詠史詩鬱鬱澗底松數句乃集大令書
一月二十九日黄門帖亦王氏書而非大令也
  第十王大令書下
[089-64a]
吾當託桓江州助汝帖米以為張長史書雖未必然要
非大令書也按此帖不至惡但縱任近俗無晉世清韻
真非大令書但殊不知亦寫右軍帖詞耳張彦逺右軍
帖錄有此語此卷亡其半其上略云汝決欲來下張錄/於來
下之字下有二十/九字續帖畧同上方大枋想汝不過數枋足人方足
張錄云人/力當粗足不果爾可白吾當託桓江州助汝續帖逸少
部中有前段結字殊應模矩葢王氏子弟臨逸少書勝
此逺矣
[089-64b]
疾不退至分張帖諸大草字語類江表人𤣥度何來亦
似逸少語其字皆張長史藏真輩偽作或自書二王帖
語耳與第二卷知汝殊愁及藏真長史部中諸帖一手
也豹奴桓嗣也王氏甥故二王帖中時及之如云豹奴
晩歸家之類然此豹奴惟省一書帖亦後人依放
極熱敬惟府君帖云來時幾得問希此消息極悶悶又
云意甚無賴君有好藥云云極濟事邪又服油帖云不
至絶艱辛也皆近世俗言字勢亦不至佳非王氏帖明
[089-65a]
帖云意甚無賴君有好藥必/時復與府中多少極濟事耶
七月二日獻之白七字人偽作也下章草云孫權據有
江東以歴三世亦蜀志中語與第五卷章草不可争鋒
也語相接字雖大小異乃一人書語已見本章此段世
字缺中畫葢唐人臨摹時去之以避諱猶今集法帖時
殷敬二字多省其波也但東連吳㑹與用武之國連武
二字章草體差相亂摹者謬互置之
復面悲積宋齊人書
[089-65b]
㛐等帖王氏書亦非大令
鵝羣帖前輩謂此墨帖乃大令真筆僕觀此書殊不惡
但怒張狂勁無晉諸賢韻味而前輩乃云此帖筆勢險
逺如從空中數丈外擲下恐是真筆此非僕之所敢知
也又此帖詞云崇虛劉道士鵝羣並復歸也獻之等須
向彼謝之亦非當時尺牘體葢以大令父逸少嘗書道
徳經換鵝而山隂曇&KR1619村道士舉羣贈之故以此事𫝊
㑹作是帖耳按崇虛館乃宋明帝泰始四年建子敬晉
[089-66a]
人相去亡慮五十餘年何得已稱之其偽可無疑又按
魏收釋老志太和十五年詔立道家寺宇於桑乾之隂
名崇虚寺去晉愈逺矣予前所校量諸書詎敢自謂竟
理要非臆決目論葢書雖小道亦六藝之一能之既艱
知亦匪易然天下理當為天下士言之真賞難遇豈獨
論書哉
[089-67a]
  法帖刋誤陳與義/
右臣先准御前降到法帖一十卷并釋文一册付臣校
正臣將劉次莊所釋子細尋究其誤者改之闕者補之
亦有次莊妄以意釋臣雖疑之而不能曉其何字者皆
存之不敢妄改臣學書不廣不能仰副使令俯伏震懼
伏望陛下乙夜之閒特賜睿鑒定以幸學者所有法帖
一十卷釋文一冊謹具上進
第一卷
[089-67b]
  宋明帝書
彧報誤作感報明帝名彧
第二卷
  漢張芝書
不日秋涼章體艸如此寫而次莊誤釋作所為秋涼王
廙章艸帖中不字亦如此寫八月九/日帖不遂止是不逐字
同/上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縱可恨知汝/帖
  晉桓温書
[089-68a]
酒席意誤作治度意
  王導書
濕蒸誤作濕惡
  王敦書
憒憒誤作怏怏
  王洽書
承字如此寫恐是字畫失真如此卷中衛瓘書承字乃

[089-68b]
  王泯書
明吾當下明日吾當下也誤作的字今欲/帖
王敬只是王家字同/上
  王廙書
月何復半恐是月行復半七月十/三日帖今遣使未北反書
  郗愔書
食進不誤作食逄不九月七/日帖石首千一節二十四/日帖敬豫
何當來王恬字敬豫想親/帖
[089-69a]
  衛恒書
云耶恐是之耶
第三卷
  王徽之書
可言誤作可耳
  謝莊書
頃日誤作須日
  紀瞻書
[089-69b]
所謂誤作所須
  王恬書
不具誤作不宣
  孔琳之書
迷反恐是迷具
第四卷
  蕭思話書
近說寒切
[089-70a]
  陳逵書
訅問訅也與訊同
  虞世南書
願學學字與第六卷王羲之帖中熈字下一字筆畫相
似而次莊故知此亦未必是學字也
第五卷
  何氏書
地便生異議吞聲/帖
[089-70b]
  古帖
與争峰非乆字亮白/帖
  古帖
直步廊誤作宜步廊既移/屋帖疾惛誤作病惛足下/帖
音介誤作音分同/上
第六卷
  王羲之書
憒憒誤作怏怏適得/書帖何物喻誤作何指喻伏想/帖平安唯
[089-71a]
脩載諸從/帖甚為簡濶逺此諸/賢帖胛風誤作脾風此後有云
髀中故不差髀字筆法可見此非脾字秋中/帖熈孝與第
四卷虞世南學字筆畫相似而次莊釋之不同故知皆
未必是又不/能帖願一一誨之誤音以一為乙同/上馳竦誤作
馳踈疾不/退帖以誤作比逸少父子通用以字為已字此後
一段心以馳於彼矣可見吾有/帖懸耿至忽忽五字誤作
懸能至具四字與第二卷王導帖中耿字亦如此寫月/半
帖/星火列宵誤作殷宵是月/帖豫誤作潒敬豫/帖二康恐是
[089-71b]
二庚適知/帖不果復若作復恐非當是役字此後第四段
一役字其體正同想第/帖足下何如想清豫耳羲之頓/首帖
賢誤作往賢同/上自勉誤作目勉適重/熈書
第七卷
  王羲之書
豫字誤作潒長素/帖為益誤作為葢知念/帖知有患者誤作
知有恵者云足/下帖胛誤作脾太常/帖懸竦誤作懸諌同/上莫亦
嘗見誤作莫與鄉里/帖還來已乆早欲㕘承足/下帖今誤作令
[089-72a]
深以/帖須遲見誤作次遲見知逺/帖清晏嵗豐知彼/帖念違誤
作念連第一卷張芝帖中無違字可見愛為/帖
第八卷
  王羲之書
行應至遲卞公還具卞乃卞壼也羲之死/罪帖承問誤作年
同/上運代恐是運民其下文勢亦可見伏想/帖縣户誤作
縣名下言今送其名字乃是名字鄉里/帖修齡來得書/帖
灸不得力阮公/帖佳者誤作不保同/上都督表誤作都共表
[089-72b]
一時/帖與書督之誤作共之
第九卷
  王獻之書
未嘗暫撥誤作暫掇相過/帖今已當向發誤作已常諸舍/帖
有佳酒須服誤作佳治奉别/帖氣力微復充耳誤先耳節/過
帖/殊當誤作殊常阮新/婦帖唯當誤作唯常雖奉/帖事當誤作
事常静息/帖政當誤作政常不謂/帖諸吳誤作諸從𤣥度/帖
齡前來同/上第八卷羲之月半帖中有痺差不字此卷中
[089-73a]
願餘上下帖有知婢日夕字卷末有静婢字觀痺婢之
筆法知此非脾也諸舍/帖
第十卷
  王獻之書
無湖誤作無御蕪湖乃地名從簡作無字吾當/帖自脾痛
誤作白脾痛同/上馳竦誤作馳疎疾不/退帖令人憂誤作足人
𤣥度/帖可與為援誤作可乆為援七月二/日帖利盡南海誤
作利建南海章艸法如此同/上憒憒誤作怏怏八月十/九日帖
[089-73b]
得消息者誤作消息告不審/帖
[089-74a]
  集古錄歐陽修/
  周穆王刻石
右周穆王刻石曰吉日癸巳在今賛皇縣壇山上壇山
在縣南十三里穆天子傳云穆天子登賛皇以望臨城
置壇此山遂以為名癸巳誌其日也圖經所載如此而
又别有四望山者云是穆王所登者據穆天子傳但云
登山不言刻石然字畫亦奇怪士人謂壇山為馬蹬山
以其□字形類也慶厯中宋尚書祁在鎮陽遣人於壇
[089-74b]
山摹此字而趙州守將武臣也遂命工鑿山取其字龕
于州廨之壁聞者為之嗟惜也治平甲辰秋分日書
  周石鼔文
右石鼓文在岐陽石鼔初不見稱於前世至唐人始盛
稱之而章應物以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詩爾韓退
之直以為宣王之鼔在今鳯翔孔子廟中鼔有十先時
散棄于野鄭餘慶置于廟而亡其一皇祐四年向傅師
求於民間得之十鼔乃足其文可見者四百六十五磨
[089-75a]
滅二字不可識者過半余所集錄古文古者莫先於此
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漢桓帝時碑往往尚在其
去今未及千嵗大書深刻而磨滅者十猶八九此鼔按
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實千有
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細而刻淺理豈得存此其可疑者
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與雅頌同文而詩書所傳之
外三代文章真蹟在者惟此而已然自漢以來博古好
奇之士皆畧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書最多
[089-75b]
其志所錄秦始皇刻石婆羅門外國書皆有而獨無石
鼓遺近錄逺不宜如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傳記所載
古逺奇怪之事類多虚誕而難信況傳記不載不知韋
韓二君何據而知為文宣之鼔也隋唐古今書籍粗備
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
余姑取以為信爾至於字畫亦非史籕不能作也
  周韓城鼎銘
右原甫既得鼎韓城遺余以其銘而太常博士楊南仲
[089-76a]
能讀古文篆籕為余以今文寫之而闕其疑者原甫在
長安所得古奇器物數十種亦自為先秦古器記原甫
博學無所不通為余釋其銘以今文而與南仲時有不
同故并著二家所解以竢博識君子具之如左
  周張仲器銘
右張仲器銘四其文皆同而轉注偏旁左右或異盖古
人用字如此爾嘉祐中原父在長安獲二古器於藍田
形制皆同有盖而上下有銘甚矣古人之為慮逺也知
[089-76b]
夫物必有弊而百世之後埋沒零落幸其一在尚冀或
𫝊爾不然何丁寧重複若此之煩也詩六月之卒章曰
侯誰在矣張仲孝友盖周宣王時人也距今實千九百
餘年而二器始復出原甫藏其器余錄其文盖仲與吾
二人者相期於二千年之間可謂逺矣方仲之作斯器
也豈必期吾二人者哉盖乆而必有相得者物之常理
爾是以君子之於道不汲汲而志常在於逺大也原甫
在長安得古器數十作先秦古器記而張仲之器其銘
[089-77a]
文五十有一其可識者四十一具之如左其餘以竢博
學君子
  秦二世詔
右秦二世詔李斯篆天下之事固有出於不幸茍有可
用於世不必皆聖賢之作也蚩尤作五兵紂作漆器不
以二人之惡而廢萬世之利也小篆之法出於李斯斯
之相秦焚棄典籍遂滅先王之法而至己之所作則為
萬世不朽之計何其愚哉按史記始皇帝行天下凡六
[089-77b]
刻石及二世立又刻詔書於其傍今皆亡矣獨泰山頂
上此詔僅存數十字耳今俗傳嶧山碑者史記不載其
字特大不類泰山存者其本出於徐鉉又有别本出於
夏竦家自唐封演巳言嶧山碑非真而杜甫直謂棗木
篆刻耳余友人江休復宦於奉符常自至泰山頂上視
秦所刻石處云石頑不可鐫鑿不知當時何以刻也其
四面皆石無草木而野火不及故能若此之乆也然風
雨所剥其存者僅此數十字而已休復字鄰幾
[089-78a]
  之罘山秦篆遺文
右秦篆遺文纔二十一字曰於乆逺也如後嗣馬成功
盛徳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徳其文與嶧山碑泰山刻石
二世詔語同而字畫皆異惟泰山為真李斯篆爾此遺
者或云麻溫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有此文豈杜
甫所謂棗木篆刻肥失真者耶
  東漢張平子墓銘
右漢張平子墓銘世傳崔子玉撰并書按范曄漢書張
[089-78b]
衡𫝊賛云崔子玉謂衡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此銘
有之語則真子玉作也其刻石為二本一在南陽一在
向城天聖中有右班殿直趙球者知南陽縣事因治縣
事署毁馬臺得一石有文驗之乃斯銘也遂龕於㕔事
之壁其文至凡百君子而止其後半亡矣其在向城者
今尚書屯田員外郎謝景初得其半於向城之野自凡
百君子已上其前則亡矣今以二本相補續其文遂復
完而闕其最後四字然則昔人為二本者不為無意矣
[089-79a]
唐天寶中有徐方囘者别得二十一字乃趙球所得南
陽石之亡者今不復見則又亡矣惜哉嘉祐八年嵗在
癸夘十月十八日書
  晉樂毅論
右晉樂毅論石在故髙紳學士家紳死家人初不知惜
好事者往往就閱或摸傳其本其家遂袐藏之漸為難
得後其子弟以其石質錢於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
其石今無復有本矣益為可惜也後有甚妙二字吾亡
[089-79b]
友聖俞書也論與又選所載時時不同攷其文理此本
為是惜其不完也
  晉蘭亭修禊序
右蘭亭修褉序世所傳本尤多而皆不同盖唐數家所
臨也其轉相傳模失真彌逺然時時猶有可喜處豈其
筆法或得其一二耶想其真蹟宜如何也哉世言真本
葬在昭陵唐末之亂昭陵為温韜所發其所藏書畫皆
剔取其裝軸金玉而棄之於是魏晉以來諸賢墨蹟遂
[089-80a]
復流落於人間太宗皇帝時購募所得集以為十卷俾
模傳之數以分賜近臣今公卿家所有法帖是也然獨
蘭亭真本亡矣故不得列於法帖以傳今予所得皆人
家舊所藏者雖筆畫不同聊並列之以見其各有所得
至於真偽優劣覽者當自擇焉其前本流俗所傳不記
其所得其二得於殿中丞王廣淵其三得於故相王沂
公家又有别本在定州民家各自有石較其本纎毫不
異故不復錄其四得於三司蔡給事君謨世所傳本不
[089-80b]
出乎此其或尚有所未傳更俟博采
  晉黄庭經
右黄庭經二篇皆不著書人姓名余初得後本己愛其
字不俗遂録之既而又得前本於殿中丞裴造造好古
君子也自言家藏此本數世矣與其藏於家不若附見
予之集錄可以傳之不朽也余因以舊本較其優劣而
並存之使覽者得以自擇焉世傳王羲之嘗寫黄庭經
此豈真遺法歟
[089-81a]
  晉十八家法帖
右世傳十八帖者實二十五帖盖書者實十八家爾而
流俗又自有羲之十八帖然皆出於官法帖也太宗皇
帝時嘗遣使者天下購募前賢真蹟集以為法帖十卷
鏤板而藏之毎有大臣進登二府者則賜以一本其後
不賜或傳板本在御書院往時禁中火災板被焚遂不
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爾故人間尤以官法帖為難
得此十八家者盖官法帖之尤精者也余得自薛公期
[089-81b]
云是家藏舊本頗真今世人所有皆轉相傳模者也
  晉王獻之法帖
右王獻之法帖余嘗喜覽魏晉以來筆墨遺蹟而想前
人之髙致也所謂法帖者其事率皆弔哀候病敘暌離
通訊問施於家人朋友之間不過數行而已葢其初非
用意而逸筆餘興淋漓揮灑或姸或醜百態横生披卷
發函爛然在目使人驟見驚絶徐而視之其意態愈無
窮盡故使後世得之以為奇翫而想見其人也至於髙
[089-82a]
文大冊何嘗用此而今人不然至或棄百事弊精疲力
以學書為事業用此終老而窮年者是真可笑也治平
甲辰秋社日書
  晉賢法帖
右晉賢法帖太宗皇帝萬幾之餘留神翰墨嘗詔天下
購募鍾王真蹟集為法帖十卷摸刻以賜羣臣往時故
相劉公沆在長沙以官法帖鏤版遂布於人間後有尚
書郎潘師旦者又擇其尤妙者别為卷第與劉氏本並
[089-82b]
行至余集錄古文不敢輒以官本㕘入私集遂於師旦
所傳又取其尤者散入錄中俾夫啟帙披卷者時一得
之把翫欣然所以忘勌也
  梁智藏法師碑
右梁智藏法師碑梁湘東王蕭繹撰銘新安太守蕭幾
作叙尚書殿中郎蕭挹書世號三蕭碑法師姓顧幾挹
皆稱弟子衰世之弊遂至於斯余集古錄而不忍遽棄
者以其字畫粗佳捨短取長云爾
[089-83a]
  梁瘞鶴銘
右瘞鶴銘題云華陽真逸撰刻於焦山之足常為江水
所沒好事者俟水落時模拓而傳之往往秖得其數字
云鶴夀不知其幾而已世以其難得尤以為奇惟余所
得六百餘字獨為多也按潤州圖經以為王羲之書字
亦奇特然不類羲之筆法而類顔魯公不知何人書也
華陽真逸是顧況道號今不敢遂以為況者碑無年月
不知何時疑前後有人同斯號者也
[089-83b]
  陳僧智永千文二跋
右千字文今流俗多傳此本為浮屠智永書考其字畫
時時有筆法不類者雜於其間疑其石有亡缺後人妄
補足之雖識者覽之可以自擇然終汩其真遂去其二
百六十五字其文既無所取而世復多有所佳者字爾
故輒去其偽者不以文不足為嫌也蔡君謨今世知書
者猶云未能盡去也
梁書言武帝得王羲之所書千字命周興嗣以韻次之
[089-84a]
今官法帖有漢章帝所書百餘字其言有海鹹河淡之
類盖前世學書者多為此語不獨始於羲之也嘉祐八
年十月十八日書
 
 
 
 
 
[089-84b]
 
 
 
 
 
 
 
 説郛卷八十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