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5 說孚-明-陶宗儀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三上      明 陶宗儀 撰
  周易舉正郭京/
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註純修下道則
處下之禮曠終日乾乾至于夕猶惕若厲也謹按定本
猶字在惕字上則夕字為絶句今則惕字在猶字上則
惕字為絶句則下若字宜訓為如夕字為絶句則若字
宜為語辭
[003-1b]
坤初六履霜堅氷至象曰履霜隂始凝也謹按隂始凝
也上誤増堅氷字
屯六三象曰即鹿无虞何以從禽也脱何字
師六五田有禽利執之无咎謹按定本之字行書向下
引脚稍類行書言字轉寫相仍遂成謬誤
比彖曰比吉吉字下誤増也字
九五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失前禽舎逆取順也今
本舎逆取順一句誤在失前禽上
[003-2a]
泰六四象曰翩翩不富皆反實也反誤作失字
隨彖曰隨大亨利貞无咎而天下隨時謹按彖大亨下
脱利字
賁不利有攸往彖故不利有攸往謹按定本不字草書
勢如小字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天文上脱剛柔交
錯一句
剥彖曰剥剥落也按今本脱落字
[003-2b]
无妄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動而愈健謹按
經脱愈字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物物上誤
増萬字
六二謹按象曰不耕而穫求富也求字誤作未字
大畜上九象何天之衢亨道大行也脱亨字
坎習坎彖曰坎習坎重陷也謹按卦首習字上脱卦名
坎字彖曰下亦脱坎字
[003-3a]
離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明照繼明照于四方謹按脱
明照字
大壯六五喪牛于易象曰喪牛于易牛字並誤寫羊字
明夷上六至晦謹按晦字上脱至字誤増不明字
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正身修徳謹按經註正字
並誤作反字
九三往蹇來正象曰往蹇來正謹按經註象三止字並
誤作反字
[003-3b]
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女壯勿用取
女不可與長也謹按繇辭取字下誤増女字彖辭勿用
取上脱女壯字勿用取下誤増女字
萃彖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
孝享也利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謹按彖舉繇辭脱
利貞字
困初六象曰入于幽谷不明也不明字上誤増幽字
井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
[003-4a]
无喪无得往來井井乃以剛中也謹按脱无喪无得往
來井井兩句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
上帝以養聖賢謹按經帝字下誤増而大亨字
震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
稷以為祭主也謹按經脱不喪匕鬯字
艮九三艮其限謹按限字誤作身字
[003-4b]
漸彖女歸吉也謹按漸彖女歸吉下誤増也字
象君子以居賢徳善風俗謹按脱風字
歸妹六五小象不如其娣之袂良謹按良字下誤増也

豐九四象曰遇其夷主吉志行也謹按脱志字
旅初六旅瑣瑣㒋其所取災謹按㒋字並合作㒋賤之
義不合作斯
巽彖重巽以申命命乃行也謹按命乃行也一句誤入
[003-5a]

渙彖曰利涉大川利貞乗木有功也謹按利涉大川下
脱利貞字
節彖曰説以行險當位而節中正以通然後乃亨也謹
按然後乃亨也一句誤将入註
中孚豚魚吉信及也謹按及字下誤増豚魚字
小過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可小事也謹按
是以下脱可字小事下誤増吉字
[003-5b]
六五象曰宻雲不雨已止也謹按經註止字並誤作上
字故字上仍脱下字
既濟彖曰既濟亨小小者亨也謹按彖亨小下脱小字
上繫第九章子曰知變化之道其知神之不為乎謹按
經註不字並誤作所字
第十二章是故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謹按是故字下
誤増夫象字
下繫第四章不見利不動不威不懲謹按動字誤作勸
[003-6a]

又子曰危以動則民不輔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
而求則民不與也謹按輔字誤作與字
説卦乾以居之坤以藏之謹按居字誤作君字
序卦屯者物之始生也始生必蒙謹按始字誤作物字
又蒙者蒙昧也謹按脱昧字
又比者親比也謹按脱親字
又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謹按此
[003-6b]
一句今本脱者多
雜卦屯見而不失其居註雖見難而盤桓利貞不失其
居也謹按註脱難字
又蒙稚而著謹按經註稚字並誤作雜字
[003-7a]
  讀易私言許衡/
初初位之下事之始也以陽居之才可以有為矣或恐
 其不安於分也以隂居之不患其過越矣或恐其愞
 弱昏滯未足以趨時也四之應否亦類此義大抵柔
 弱則難濟剛健則易行故諸卦柔弱而致凶者其數
 居多剛健而致凶者惟頥大壯夬而已若總言之居
 初者易貞居上者難貞易貞者由其所適之道多難
 貞者以其所處之位極故六十四卦初爻多得免咎
[003-7b]
 而上每有不可救者始終之際其難易之不同盖如
 此
 艮六居初者凡八隂柔處下而其性好止故在謙則
 合時義而得吉在咸則感未深而不足進也以是才
 居遁則後於人而有厲然位卑力弱反不若不往之
 為愈也蹇之時險在前也止而不往自有知幾之譽
 勉於進則陷乎險也艮以止於初為義故但戒以利
 永貞漸之才宜若此也雖小子有言於義何咎旅雖
[003-8a]
 有應而不足援也斯其所以瑣乎小過宜下而反應
 於上斯其有飛鳥之凶乎柔止於才大率不宜動而
 有應動而有應則應反為之累矣
 坤六居初者凡八卦柔順處下其初甚微而其積甚
 著故其處比與否之初也皆獲吉豫有應在上是動
 於欲而不安其分也凶亦宜乎
二二與四皆隂位也四雖得正而猶有不中之累况不
 得其正乎二雖不正而猶有得中之美况正而得中
[003-8b]
 者乎四近君之臣也二遠君之臣也其勢又不同此
 二之所以多譽四之所以多懼也二中位隂陽處之
 皆為得中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謂其才若此
 故於時義為易合時義既合則吉可斷矣究而言之
 凡為陽者本吉也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有害乎其
 吉矣雖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可保其吉也必也當
 位居中能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凡為隂者本凶也
 隂雖本凶不失其正則緩乎其凶矣茍或居中猶可
[003-9a]
 免其凶也必也不正不中悖於時義然後其凶乃定
 故陽得位得中者其吉多焉隂失位失中者其凶多
 焉要其終也合於時義則無不吉悖於時義則無不
 凶也大矣哉時之義乎
 凡陽本吉凡隂本凶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害乎吉
 矣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保其吉也必當位居中能
 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隂雖本凶不失其正則緩其
 凶矣失正矣或能居中猶可免其凶也必也不正不
[003-9b]
 中悖於時義然後其凶乃定故陽得位得中其吉多
 焉隂失位失中其凶多焉要其終也合於時義則無
 不吉悖於時義則無不凶也大矣哉時之義乎
 乾九二九剛健之才也而承乘又剛健是剛健之至
 也處隂得中有溥博淵泉時出之義臣才若此其於
 職位盖綽綽然有餘裕矣夫剛健則有可久之義得
 中則有適時之義兼二者而得雖無應可也况五六
 虚中以待己者乎此八卦所以無悔吝而有應者尤
[003-10a]
 為美也
 兌九二兌之九二剛而得中也雖上承於柔邪不足
 為累此以得中之義為務也獨節之為卦自有中義
 所不足者正而已今既不正矣其何以免於凶乎
 巽九二兌之中以剛為說巽之中以剛為入皆有才
 適用之中也然兌務於上巽務於下其勢有所不通
 如井之義貴於上行也而九二無應狥巳才而下之
 違時拂義人莫肯與以谷射甕敝取象其亦宜乎
[003-10b]
 坎九二下柔險之始也上柔險之極也而巳以剛陽
 之才獨處中焉是巳無頼於彼而彼有待於巳也加
 以至尊應之則險道大行不爾則幾於困矣大率有
 應而道行則以貞幹之義為重無應而處中則以須
 守之義為重錯舉而言則卦才皆備焉
 坤六二否之時不為窮厄所動豫之時不為逸欲所
 牽非安於義分者莫能也坤六二居中履正且又靜
 而順焉宜其處此而無敗也雖然創物兼人陽之為
[003-11a]
 也柔順貞靜隂之徳也以隂之徳而遇剝觀則剝傷
 於柔而觀失於固矣夫何故時既不同義亦隨異此
 六爻所以貴中正而中正之中又有隨時之義也
 震六二六二隂柔而在動體雖居中履正然下乘剛
 陽成卦之主其勢不得安而處也非惟其勢不得安
 而處揆其資性亦不肯安其處也或上應或下依有
 失得之辨焉復無應而下仁吉之道也過此則違道
 而非正矣益之方受彼也上下之來又何患焉无妄
[003-11b]
 之世方存誠也或應或依秪足為累他卦皆以乘剛
 之義為重也大率處則乘剛動有得失非坤二柔中
 之比也
 艮六二以剛處上以柔處下尊卑之勢順也艮之大
 體既備此象矣而六二又承剛履柔居中得正宜其
 處諸卦而無過也雖然柔止之才動拘禮制若當大
 有為之時則有不可必者固在蹇未能濟處艮莫能
 止究其用心忠義正直終不可以事之成否為累也
[003-12a]
 離六二初與三剛而得正皆有為之才也然其明照
 各滯一偏唯六二中正見義理之當然而其才幹有
 不逮其明者甚矣才智之難齊也得有應於上則明
 有所附矣然非剛之善用明實明之能自用也大抵
 以剛用明不若以明用剛之為順故八卦應五附三
 其勢略等而離之六五有應於下者為最美也
三卦爻六位唯三為難處盖上下之交内外之際非平
 易安和之所也故在乾則失於剛暴在坤則傷於柔
[003-12b]
 邪震動而無恒巽躁而或屈離與艮明止係於一偏
 坎與兌險説至於過極皆凶之道也然乾之健雖不
 中也猶可勝任坤之順雖不正也猶能下人二者之
 凶比他爻為少緩若夫坎之與兌以隂處陽以柔乘
 剛不中不正悖忤時義其為凶也切矣是知乾坤為
 輕坎兑為重總而論之亦曰多凶而巳矣
 乾九三過剛而不中難與義適然以其有才也故諄
 諄焉戒命之曰夕惕曰敬慎曰艱貞庶乎有可免者
[003-13a]
 不然則用所偏而違乎義矣凶其可逃乎
四四之位近君多懼之地也以柔居之則有順從之美
 以剛居之則有僣逼之嫌然又須問居五者隂邪陽
 邪以隂承陽則得於君而勢順以陽承隂則得於君
 而勢逆勢順則無不可也勢逆則尤忌上行上行則
 凶咎必至離之諸四皆是也震則四為成卦之主才
 幹之臣也是動而知戒是以有補過之道以陽乘陽
 以隂乘隂皆不得於君也然陽以不正而有才隂以
[003-13b]
 得正而無才故其勢不同有才而不正則貴於寡欲
 故乾之諸四例得免咎而隨之四夬之四有凶悔之
 辭焉無才而得正則貴乎有應故艮之諸四皆以有
 應為優無應為劣獨坤之諸四能以柔順處之雖無
 應援亦皆免咎此又隨時之義也
 乾九四九而居四勢本不順然以其健而有才焉故
 不難於趨義又上卦之初未至過極故多為以剛用
 柔之義以剛而用柔是有才而能戒懼也有才而能
[003-14a]
 戒懼雖不正猶吉也
 兌九四處下而説則有樂天之美處上而説則有慕
 爵之嫌&KR0004九雖無應猶可也九四雖有應尚多戒辭
 也然以剛説之才易得勝任故有應者無不吉而無
 應者亦有免之之道云
 離九四陽處近君而能保其吉者以其有才而敬慎
 故也火性上炎動成躁急非惟不順君之所用且反
 為君之所忌也恣横專愊鮮有不及唯噬嗑之去間
[003-14b]
 睽離之相保與羈旅而親寡之時取君義為甚輕故
 其所失亦比他爻為甚緩究而言之固非本善之才
 也
 震九四離之成卦在乎中故以中為美震之成卦在
 乎下故以下為貴若是則震之九四乃才幹之臣也
 君之動由之師之動亦由之其功且大矣其位巳逼
 矣然而卒保其無禍者何哉盖震而臣近君有戒慎
 恐懼之義以陽處隂有體剛用柔之義持其術以往
[003-15a]
 其多功而寡過也宜乎雖然功大位逼而不正不可
 以久居其所也久居其所則勲徳反下此恒之所以
 戒於田無禽歟
 巽六四隂柔之質自多懼也順入之才能承君也以
 是而處每堪其任故八卦端無凶悔之辭
 坎六四其以隂柔得位而上承中正之君略與巽同
 然又有險之性焉此以處多懼之地則宜矣故八卦
 亦無凶悔之辭
[003-15b]
 艮六四以柔止之才承柔止之君雖巳身得正而於
 君事則有不能自濟者必藉剛陽之才而後可以成
 功故離九應之則終得㛰媾震九應之則顛頥獲吉
 至於止乾之健納兌之説皆可成功而有喜不爾處
 剝見凶處蒙蠱見吝矣艮以能止為義能止其身則
 无咎可也
 坤六四坤之六四不問有應與否皆無凶咎盖為臣
 之道大體主順不順則無以事君也
[003-16a]
五五上卦之中乃人君之位也諸爻之徳莫精於此故
 在乾則剛健而斷在坤則重厚而順未或有先之者
 至於坎險之孚誠離麗之文明巽順於理艮篤於實
 能首出乎庶物不問何時克濟大事傳謂五多功者
 此也獨震忌强輔兌比小人於君道未善觀其戒之
 之辭則可知
 乾九五剛健中正得處君位不問何時皆無悔咎惟
 履之剛決同人之私暱不合君道故有厲有號咷也
[003-16b]
 兌九五下履不正之强輔上比柔邪之小人非君之
 善道也然以其中正也故下有忌而可勝上有說而
 可決大哉中正之為徳乎
 離六五强輔强師而六以文明柔中之才而麗之悔
 可亡也事可濟也然更得九二應之為貴故大有睽
 鼎未濟皆吉而他卦止以得中為免耳
 震六五九四陽剛不正之臣為動之主而六五以柔
 中乘之其勢可嫌也得九二剛中應之其勢頗振動
[003-17a]
 故恒大壯解歸妹比他卦為優而豐之二五以明動
 相資故其辭亦異焉勝於豫震小過之无應也
 巽九五以巽順處中正又君臣相得而剛柔相濟相
 得則無内難相濟則有成功不待於應自可无咎應
 則尤為美也以巽順之道處中正之位君與臣相得
 也剛與柔相濟也相得則無内起之難相濟則有成
 功之理不待於應而自能无咎也
 坎九五以剛陽之才處極尊之位中而且正可以有
[003-17b]
 為也然適在險中未能遽出故諸卦皆有須待之義
 夫能為者才也得為者位也可為者時也有才位而
 無其時唯待為可待而至於可則无咎矣
 艮六五君輔皆柔且無相得之義本不可有為也以
 六有靜止得中之才上依而下任也故僅能成功然
 非可大有為也更或無應是不得於臣又不得於民
 於君道何取焉
 坤六五坤六居五雖不當位然柔順重厚合於時中
[003-18a]
 有君人之度焉得九二剛中應之則事乃可濟故師
 泰臨升或吉或无咎而他卦則戒之之辭為尤重盖
 隂柔之才不克大事且鮮能永貞故也
上上事之終時之極也其才之剛與柔内之應否雖或
 取義然終莫及上與終之重也是故難之將出者則
 指其可由之方事之既成者則示以可保之道時甚
 足貴也時過適則難與行也義之善或不必勸則直
 云其吉也勢之惡或不可解則但言其凶也有始不
[003-18b]
 得志而終无咎者有始饜其欲而終有禍敗者執其
 偏而用者才尚可也反其常而動者事巳窮也質雖
 不美而冀其或改焉則猶告之位雖處極而見其可
 行焉則亦諭之艮有成終之義故八卦皆善履係於
 所履觀係於所生吉凶不敢主言也大抵積㣲而盛
 過盛而衰有不可變者有不能不變者六爻教戒之
 辭唯此為最少大傳謂其上易知豈非事之已成乎
[003-19a]
  元包數義張行成/
元包以坤先乾歸藏之易也易者變也天主其變包者
藏也地主其藏天統乎體八變而終于十六易用四十
九蓍者存掛一之數為太極則六八四十八者體中之
用也地分乎用六變而終于十二包用三十六蓍者以
共一之數為太一則六六三十六者用中之用也太𤣥
本三十六蓍亦地數也地虛三以扮天故用三十三掛
一而三十二則四八之數地之體也𤣥之為書以一元
[003-19b]
行乎地之四體之間四體即方州部家是也故𤣥之掛
一有天用地之義而虛三有地承天之義若元包三十
六不掛不虛而每揲存二十四則八卦用於地上者也
是故乾三竒震坎艮各得其一巽離兌各得其二則
十二畫也坤三偶巽離兌各得其一震坎艮各得其二則
二十四畫也隂陽之畫共三十六以隂之二載陽之一
則三十六盡為用矣故易老陽之策極于四九而包以
六六用之易以兩卦相重而後天地合包亦以兩揲相
[003-20a]
通而後九六均是故卦數自一至八凡三十六重之而
七十二一揲之蓍合乎單卦之數兩揲之蓍合乎重卦
之數五行之數五十有五自三十六言之五行盈於八
卦十九當閏數之物自七十二言之八卦盈於五行十
七當運數之氣以八歸五氣類相從則乾兌為金坤艮
為土震巽為木坎為水離為火吉凶順逆占法由生故
曰三十有六取數於乾坤五行八卦同符合契也其法
分而為二以三揲之左右各存三四十二蓍所謂營之
[003-20b]
以四以象四時也常存此數不用者坤之二十四氣為
萬化之基易存四卦之義也餘十二蓍則爻數與歸竒
數也爻數不九即六歸竒數不六即三爻數得九者陽
畫也歸竒數則三矣爻數得六者隂畫也歸竒數則六
矣陽畫九而歸竒三用者三不用者一也隂畫六而歸
竒六用不用各半也三畫皆陽者乾也皆隂者坤也二
陽一隂者三女也二隂一陽者三男也三畫皆陽其數
二十七重之而五十四者六九也三畫皆隂其數十八
[003-21a]
重之而三十六者六六也二陽一隂其數二十四重之
而四十八者六八也二隂一陽其數二十一重之而四
十二者六七也此八重卦之本數亦六七八九之數而
以六為主者也大衍六七八九之數以求爻也爻者用
也六七八九皆祖乎四者用生乎體自四揲而來也元
包六七八九之數以求卦也卦者體也六七八九皆祖
乎六者體生乎用自六爻而來也以用為主故易為天
以體為主故包為地也乾之一卦得五十四歸竒一十
[003-21b]
八坤之一卦得三十六歸竒亦三十六三男四十二歸
竒三十三女四十八歸竒二十四以五十四合三十六
則九十也以四十八合四十二亦九十也以十八合三
十六則五十四也以三十合二十四亦五十四也故元
包八卦爻數合之為三百六十歸竒數合之為二百一
十六總之而五百七十有六得先天八位之卦數與大
衍除掛一而用四十八蓍十二用之數正同所不同者
大衍以四為一故兩卦相偶用不用之數即得五百七
[003-22a]
十有六元包以一為一比大衍數四分僅得其一盖大
衍兼用七八九六分于男女者太極用八卦天地之數
也元包專用九六宗于父母者八卦自用人物之數也
是故大衍五十之虛一天之虛之極也四十九之合一
地之有之極也四十九之掛一人之用之極也在四十
八用之外元包以共一為太一是四十九合一之義爾
揲之以三為三才在三十六用之内故易揲之以四以
象四時備四體而致用者天用地也包營之以四以象
[003-22b]
四時存四體而不用者地用物也此所以大小不同也
元包存本之數每揲二十四一卦六揲而百四十四凡
六十四卦九千二百一十有六則大衍五百一十二卦
之蓍存乾坤坎離四卦不用之策數也包所存之數亦
地之本數故與大衍同大衍從天故又有掛一之數三
千七十二包四分得其三乃地之用數也包八卦之數
乾五十四而八之則四百三十二坤三十六而八之則
二百八十八三男四十二而八之各三百三十六三女
[003-23a]
四十八而八之各三百八十四乾歸竒數十八而八之
則一百四十四坤歸竒數三十六而八之則二百八十
八三男歸竒數三十而八之各二百四十三女歸竒數
二十四而八之各一百九十二總卦數計二千八百八
十則三百六十之八也總歸竒數計一千七百二十八
則二百一十六之八也一千七百二十八則七十二之
二十四二千八百八十則七十二之四十共六十有四
以地之體十六析之卦數得其十歸竒得其六皆二百
[003-23b]
八十八也以先天準之卦數之十為離之顯仁則開物
八萬六千四百之數歸竒之六五為坎之藏用則閉物
四萬三千二百之數一為存本則八千六百四十之閏
數然先天視元包皆三十倍矣此元包與大衍先天之
合也所謂八卦自用者隂陽分為八位各以一卦變七
卦自一世至五世遊魂歸魂而卦體復各守本體其一
不變故曰八卦自用其數也今世卜筮所用火珠林即
是此法而其文不雅先生蓍書欲傳此一法於後世爾
[003-24a]
非為文也分而為二自左揲至右終而爻見竒則復歸
于左故曰數之閏也在於左陽之動也數之萌也在於
右隂能生也大衍四十九蓍各以一卦變六十四卦其
數之變至于一十五萬五百二十八則每蓍得三千七
百二元包三十六蓍各以一卦變八卦其數之變至于
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則每蓍得三百八十四三千七
十二者三百八十四之八也
大衍四十九蓍
[003-24b]
先除掛一一蓍計三千七十二存天之太極也
再除三揲三掛三蓍計九千二百一十六為乾坤坎離
四卦之數存地之太極也
實用四十五蓍以應一卦當一節之數計一十三萬八
千二百四十則六十卦三百六十爻每爻用三百八十
四地生物之數也
元包三十六蓍
先除二十四蓍計九千二百一十六則乾坤坎離存本
[003-25a]
之數也
餘一十二蓍之用卦數通歸竒計四千六百八則震巽
艮兌反復迭用之數也易之蓍四十八而策窮于三十
六者乾與坤坎與離反復不互見為四卦故各當十二
震巽艮兌反復互見為二卦故共當十二而十二常不
見是故元包之蓍三十六存二十四不用之外所用者
十二而已一萬三千八百二十四析而十之即一十三
萬八千二百四十地之生物全數也九千二百一十六
[003-25b]
析而十之則九萬二千一百六十地開物之數也四千
六百八析而十之即四萬六千八十地閉物之數也開
物者易用策之數閉物者易歸竒之數歸竒之數易之
物數也盖全數十二㑹三分之天地各用其一餘一分
以為人物也兩揲七十二蓍各存二十四者存坤之體
也歸竒共九策者存乾之用也通之用五之三不用十
九之三者用其冲氣存其物體也
存本數每卦百四十四歸竒數均之每卦二十七用策
[003-26a]
均之每卦四十五以歸竒合存本每卦一百七十一則
太𤣥九章之數者閏數也以用策合存本每卦百八十
九全之而三百七十八則太𤣥五日三辰之策者餘分
數也以用策併歸竒每卦七十二則太𤣥一日之策數
者晝夜之數也
[003-27a]
  櫝蓍記劉因/
蓍之在櫝也寂然不動道之體立所謂易有太極者也
及受命而出也感而遂通神之用行所謂是生兩儀兩
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生大業者也猶之
圖也不用五與十不用云者無極也而五與十則太極
也猶之易也潔靜精㣲潔靜云者無極也而精㣲則太
極也知此則知夫櫝中之蓍以一而具五十無用而無
所不用謂之無則有謂之實則虛也而其數之流行於
[003-27b]
天地萬物之間者則亦隂陽竒偶而已矣故自掛扐之
竒而十二之則陽竒而進之不及夫偶者為少隂隂偶
而退之不及夫竒者為少陽而四之則三四五六合夫
畫竒全偶半合夫數而畫亦於是焉合其多少則合其
位之陽少而隂多故有自一進一而為偶自偶退一而
為竒之象也自過揲之策而十二之陽竒而退之不及
夫偶者為少隂隂偶而進之不及夫竒者為少陽而四
之則六七八九合夫數竒三偶二合夫畫而數亦於是
[003-28a]
焉合其多少則合其數之陽實而隂虛故有自一虛中
而為偶自二實中而為竒之象也盖掛扐之竒徑一而
過揲之竒圍三而掛扐過揲之偶鈞用半也故分掛扐
過揲而横觀之則以隂為基而消長有漸分四象而縱
觀之則亦以隂為平而低昂有漸其十二之則自右一
而二自左二而三其四之則自右三而六自左六而九
如水之流行觸東而復西其消長則其自然之淪漪其
判合則其盈科而後進者也此皆自夫一行邵子之說
[003-28b]
而得之知此則知夫誤推一行三變八卦之象謂隂陽
老少不在乎過揲者為昧乎體用之相因而誤推邵子
去三用九之文謂七八九六不在乎掛扐者又昧乎源
委之分也由此而極其竒偶之變以位則陽一而隂二
也以數則天三而地兩也初變之徑一而圍三以為竒
者三而得之是以老陽少隂之數多也後二變之圍四
用半以為偶者二而得之是以少陽老隂之數少也分
隂分陽則初一變皆竒而後二變皆偶也迭隂迭陽則
[003-29a]
去掛一初一變皆偶而後二變皆竒又如畢中和天地
人之説也其變也自一生二二生四而又四之四生八
八生十六而言則畫卦之象也自四乘而十六十六乘
而六十四則重卦之數也故初變而得兩儀之象者二
畫卦之數也再變而得四象之象者四畫卦之數也三
變而得八得八卦之象者六畫卦之數也自兩儀之隂
陽而言其用數則乾兌離震皆十二而巽坎艮坤皆四
也自八卦之隂陽而合其體數則乾坎艮震三十二而
[003-29b]
巽離坤兌三十二也自二老二少之隂陽而言其饒乏
之數則又如四象之七八九六也六變而得四象之畫
則每位之靜變往來得十畫卦之數也又二畫則總其
數矣其數也皆靜者為多變者為少而一爻變者居中
二靜與變皆老隂為多老陽為少而二少居中積畫成
卦則每卦之靜變往來得十五畫卦之數也又三畫則
總其數矣其數也亦皆靜極者為至多而變極者為至
少而又一爻二爻進退於其間其靜與變則皆坤為至
[003-30a]
多乾為至少而三男三女進退於其間因而重之則每
卦之靜變往來得三十畫卦之數也八六畫則總其數
矣其進退多少皆與八卦之例同也此皆自歐陽子七
八常多九六常少之一言而推之與夫後二變不掛不
知其為隂而使二老之數與成卦同二少之數與二老
同而參差益甚其初一變必鈞不知其為陽而於乾坤
六子之率勉强求合乃若四十九蓍而虛一與五十蓍
虚一而掛二者固有間矣此以蓍求卦者也若夫以卦
[003-30b]
而求變也則自夫交易巳成之體為變易應旹之用由
兩儀而上自紓而促八卦循環而其序不亂以遠御近
以下統上而皆有文之可㝷也以變而求占也則自靜
極而左之一二三四五自動極而右之一二三四五極
自用其極而一則專其一居兩端而分屬焉二則分其
爻居次兩端而分屬焉動則上爻重而靜則下爻重也
三則分其卦居中自為兩端而分屬焉前則本卦重而
後則之卦重也動中用靜靜中用動靜多主貞動多主
[003-31a]
悔而皆有例之可推也然自此而極言之則以六甲納
之其卦之序不亂也以互取之其序有漸而亦不亂也
以伏求之其序亦有漸而不亂也以世位反圖而推之
則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進退有序逆順以
類而不亂也以策數即圖而攷之則在兩儀而一消長
在四象而二消長在八卦而四消長在十六而八消長
在三十二而十六消長故長中八消消中八長皆震為
巽之消而坤為乾之消巽為坤之長而乾為震之長而
[003-31b]
不亂也以揲變之數應圖而推之則其多少又合乎一
一為乾八八為坤以少為息以多為消而亦不亂也是
則按圖畫卦揲蓍求卦莫不脗合矣然而朱子猶以大
衍為不自然于河圖而變揲之左可以形右卦畫之下
可以形上者又以為短於龜也其三索之說則一行有
成說既取之于本義後復以為不必然而卦之隂陽之
竒偶畫與位合則大傳有明文既著之筮說而不明言
于啓蒙是又恐後人求之過巧而每遺恨不能致古人
[003-32a]
之詳者也若以竒策之數合之圓圖之畫則四十八一
卦之畫也其竒之十二即乾之隂而策之三十六即其
陽也三十六自九進而得之也九陽也三十六亦陽也
全陽也其竒之二十即兌離之隂也而策之二十八即
其陽也二十八自七進而得之也七陽也二十八隂也
陽合於隂也其竒之二十四則坤所去之半也而策則
所用之二十四隂也二十四自六進而進得之也六隂
也二十四亦隂也全隂也其竒之十六即艮坎自上所
[003-32b]
去之十六也而策之三十二即其所用之半并上所餘
之八隂也三十二自八進而得之也八隂也三十二陽
也隂合於陽也其震巽之不用則猶乾之不用隂坤之
不用陽也其竒策之八方數之變也掛扐之六圓數之
變也此邵子之説也然前之竒策之所當隂不若陽之
齊後之六八之所應圓不若方之備是必有深意也第
未能攷而知之又不知朱子之意以為如何此因櫝蓍
而記之至元十年春二月吉日櫝成記
[003-33a]
 
 
 
 
 
 
 
 
[003-33b]
 
 
 
 
 
 
 
 說郛卷三上
[003-34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三中      明 陶宗儀 撰
  論語筆解韓愈/
  學而第一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馬曰其言可反/覆故曰近義
 反本要終謂之復言行合宜終復乎信否則小信未
 孚非反覆不定之謂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馬曰恭不合禮非禮/也能遠恥辱故近禮
[003-34b]
 禮恭之本也知恭而不知禮止遠辱而已謂恭必以
 禮為本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孔曰因親也所親不/失其親亦可宗敬
 因訓親非也孔失其義觀有若上陳信義恭禮之本
 下言凡學必因上禮義二説不失親師之道則可尊
 矣
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
孔曰敏疾也有道有道/徳者正謂問事是非
[003-35a]
 正謂問道非問事也上句言事下句言道孔不分釋
 之則事與道混而無别矣
  為政第二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包曰蔽猶當也/又曰歸於正也
 蔽猶斷也包以蔽為當非也按思無邪是魯頌之辭
 仲尼言詩最深義而包釋之略矣
子曰吾五十而知天命孔曰知天/命之終始
 天命深㣲至賾非原始要終一端而已仲尼五十學
[003-35b]
 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故曰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鄭曰耳聞其言/知其㣲㫖也馬
曰矩法也從心/所欲無非法
 耳當為爾猶言如此也既知天命又如此順天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曰温尋也尋繹故者/又知新者可以為師矣
 先儒皆謂㝷繹文翰由故及新此是記問之學不足
 為人師也吾謂故者古之道也新謂巳之新意可為
 新法
[003-36a]
子曰君子不器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孔曰疾小人多/言而行不周
 上文君子不器與下文子貢問君子是一段義孔失
 其㫖反謂疾小人有戾於義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
孔曰文質禮變馬曰所因謂三/綱五常所損益謂文質三統
 孔馬皆未詳仲尼從周之意泛言文質三統非也後
[003-36b]
 之繼周者得周禮則盛失周禮則衰孰知因之之義
 其深矣乎
  八佾第三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
曰嗚呼曽謂泰山不如林放乎馬曰救止也包曰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者乎
 謂當作為字言冉有為泰山非禮反不如林放問禮
 乎包言泰山之神非其義也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包曰不自親祭使攝者/為之不盡敬與不祭同
[003-37a]
 義連上文禘自既灌而往吾不欲觀之矣盖魯僖公
 亂昭穆祭神如神在不可躋而亂也故下文云吾不
 與祭盖嘆不在其位不得以正此禮矣故云如不祭
 言魯逆祀與不祀同焉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鄭曰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有祭謂之廟享
 人君謂天子也非諸侯通用一禮也魯自文公六年
 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左氏曰不告朔非也吾謂魯
 祀周公以天子禮魯君每月朔不朝於周但朝周公
[003-37b]
 之廟因而祭曰廟享其實以祭為重爾文公既不行
 告朔之享而空朝於廟是失禮也然子貢非不知魯
 禮之失特假餼羊之問誠欲質諸聖人以正其禮爾
 又曰天子云聴朝謂聴政於天下也諸侯云告朔謂
 以下之政告於上也每月頒朔於諸侯諸侯稟朔奉
 王命藏祖廟於是魯有廟享之文他國則亡此禮
  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003-38a]
 無適無可也無莫無不可也惟有義者與相親比爾
子曰君子懐徳小人懐土君子懐刑小人懐惠孔曰懐/徳懐安
也懐土重遷也懐刑安於/法也包曰懐惠恩惠也
 徳難形容必示之以法制土難均平必示之以恩惠
 上下二義轉相明也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
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巳矣孔曰直/問故答
 説者謂忠與恕一貫無偏執也
[003-38b]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包曰數謂/速數之數
 君命召不俟駕速也豈以速為辱乎吾謂數當謂頻
 數之數
  公冶長第五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
 未能見信於時未可以仕也子説者善其能忖巳知
 時變
子謂子貢曰女與囘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囘囘也
[003-39a]
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
如也包曰既然子貢不如復云吾與/女俱不如者盖欲以慰子貢爾
 囘亞聖矣獨問子貢孰愈是亦賜之亞囘矣賜既發
 明顔氏具聖之體又安用慰之乎包失其㫖
 吾觀子貢此義深㣲當得具體八分所不及囘二分
 爾不然安得仲尼稱弗如之深乎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
予與何誅舊文作/畫字
[003-39b]
 晝當為畫字之誤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晝寢之
 責乎假或偃息亦未深誅又曰於予顯是言宰予也
 下文云始吾今吾者即是仲尼自謂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孔曰性者人所受以生也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深㣲故不可得而聞也
 孔説粗矣非其精藴吾謂性與天道一義也若解二
 義則人受以生何者不可得聞乎哉
  雍也第六
[003-40a]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馬曰人之生自終/者以其正直也包
曰誣罔正/直是幸也
 直當為徳字之誤也言人生稟天地大徳罔無也若
 無其徳免於咎者尠矣古書徳/作悳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包曰齊可使如魯/魯可使如大道行
之/時
 道謂王道非大道之謂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鄭曰/弗畔
[003-40b]
不違/道也
 畔當讀如偏畔之畔弗偏則得中道
子見南子子路不説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
厭之孔曰行道非婦人之事/與之咒誓義可疑焉
 矢陳也否當為否泰之否厭當為厭亂之厭孔失之
 矣為誓非也後儒因以誓又以厭為擫益失之矣吾
 謂仲尼見衞君任南子之用事乃陳衞之政理告子
 路云予道否不得行汝不須不悦也天將厭此亂世
[003-41a]
 而終豈泰吾道乎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包曰若老彭/祖述之而巳
 先儒多謂仲尼謙詞失其㫖矣吾謂仲尼傷巳不遇
 嘆其道若老彭而巳
 殷賢惟伊傅餘固蔑稱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曰言人能奉禮/自行束脩以上則
皆教誨/之焉
[003-41b]
 說者謂束為束帛脩為羞脯人能奉束脩於吾則皆
 教誨之此義失也吾謂以束脩為束羞則然矣行吾
 而教之非也仲尼言小子洒掃進退束脩末事但能
 勤行此小者則吾必教誨其大者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
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
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鄭曰父子爭國惡也孔子以夷/齊賢且仁故知不助衛君明矣
 上篇云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此言君子雖
[003-42a]
 惡不怨也又下篇云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
 歟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吾嘗疑三處言夷齊各
 不同吾謂此段義稱賢且仁者盖欲止冉有為衛君
 而巳
 習之深乎哉吾今乃知仲尼之言瞻之在前忽然在
 後不可概窺其極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孔曰雅音正言也鄭曰/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
然後/義全
[003-42b]
 音作言字之誤也傳寫因注云雅音正言遂誤爾
  泰伯第八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
而無禮則絞王曰葸懼/貌絞刺也
 王注云不以禮節之吾謂禮者制中者也不及則為
 勞為葸過則為亂為絞絞確也
 上篇云中庸之為徳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此正謂
 言禮之皇極也
[003-43a]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包曰興起也禮所/以立身樂以成性
 三者皆起於詩而巳先儒略之遂惑於二矣
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包曰布/徳廣遠
民無能/識其名
 堯仁如天不可名狀其髙遠非不識其名也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包曰寡能及/之故希言
 仲尼罕言此三者之人焉非謂罕言此三者之道也
[003-43b]
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王曰不任意無專必/無固行無有其身也
 此非仲尼自言盖弟子記師行事其實子絶二而巳
 吾謂無任意即是無專必也無固行即是無有巳身也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巳矣夫孔曰聖人受命則/鳳凰至河出圖今
無此瑞吾巳矣夫者傷不/得見也河圖迺八卦是也
 王道盛則四靈畜非但受命符爾
顔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髙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然在
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003-44a]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巳包曰恍/惚不可
得而形容孔曰不/能及夫子之所立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此囘首自謂雖卓立未能
 及夫子髙遠爾
子路使門人為臣鄭曰子路欲使弟/子行為臣之禮也
 先儒多惑此説以謂素王素臣後學由是責子路欺
 天吾謂子路剛直無諂必不以王臣之臣欺天爾本
 謂家臣之臣以事孔子也
[003-44b]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
立未可與權孔曰雖能之道未必能有所立/雖有所立未必能權量輕重
 孔注猶失其義夫學而之道者豈不能立耶權者經
 權之權豈輕重之權耶吾謂正文傳寫錯倒當云可
 與共學未可與立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如此則理通
 矣
  鄉黨第十
吉月必朝服而朝孔曰吉月月朔也/吉服即皮弁服也
[003-45a]
 吉禮所行月日因而謂之吉月吉日非正朔而巳
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孔曰儺驅逐疫鬼恐驚先祖/故朝服而立於廟之阼階
 正文無廟字又云恐驚先祖疑孔穿鑿非本㫖
子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周曰子/路共之
非本意不苟食/故三嗅而作
 以為食具非其㫖吾謂嗅當為嗚嗚之嗚雉之聲也
  先進第十一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鄭曰皆不及仕進/之門而失其所
[003-45b]
 門謂聖人之門言弟子學道由門以及堂由堂以及
 室分等降之差非謂言仕進而巳
徳行顔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
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説者曰字而不/名非夫子云
 論語稱字不稱名者多矣仲尼既立此四品諸弟子
 記其字而不名焉别無異㫖
 徳行科最髙者易所謂黙而識之故存乎徳行盖不
 假乎言也言語科次之者易所謂擬之而後言議之
[003-46a]
 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不可為典要此則非政法
 所拘焉政事科次之者所謂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言非事文辭而巳文學科為下者記所謂離經辨志
 論學取友小成大成自下而上升者也
子曰囘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注曰囘庶幾聖道雖/教命唯財貨是殖億 空匱而樂在其中賜不受/是非盖美囘所以勵賜也
 一説屢猶每也空猶虛中也此近之矣謂富不虚心
 此説非也吾謂囘則坐忘遺照是其空也賜未若囘
[003-46b]
 每空而能中其空也貨當為資殖當為權字之誤也
 子貢資於權變未受性命之理此盖明賜之所以亞
 囘也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迹亦不入於室孔曰善人/但不循舊
迹亦少創業亦不/能入聖人之奥室
 孔説非也吾謂善人即聖人異名爾豈不循舊迹而
 又不入聖人之室哉盖仲尼誨子張言善人不可循
 迹而至於心室也聖人心室惟奥惟㣲無形可觀無
[003-47a]
 迹可踐非子張所能至爾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孔曰論篤是口無/擇言君子是身無
擇行色莊者/不惡而嚴
 孔失其義吾謂論者討論也篤極也是此也論極此
 聖人之道因戒子張但學君子容色莊謹即可以及
 乎君子矣
子畏於匡顔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囘何敢
包曰言夫子在/巳無所敢死也
[003-47b]
 死當為先字之誤也上文云顔淵後下文云囘何敢
 先其義自明無死理也
㸃爾何如至/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曰
暮春季/春三月
 浴當為㳂字之誤也周三月夏之正月安有浴之理
 哉
  顔淵第十二
顔淵問仁子曰克巳復禮為仁馬曰克巳約身也孔曰/復返也身能返禮則為
[003-48a]
仁/矣
 孔馬得其皮膚未見其心焉吾謂囘問仁仲尼答以
 禮盖舉五常之二以明其端焉故下文云非禮勿視
 非禮勿聴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又舉五常之四以終
 其義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簡編重錯雍也篇中巳有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可以弗畔矣夫今削去此叚可也
[003-48b]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夫達也者質直而
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馬曰常有/謙退之志
 此與上篇色莊者乎一義也皆斥言子張質直莊謹
 下於人則為達士矣
  子路第十三
冉有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
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馬曰政者有所改更匡正事者/凡行常事我為大夫雖不見任
用必當/與聞之
[003-49a]
 政者非更改之謂也事者非謂常行事也吾謂凡干
 典禮者則謂之政政即常行焉則謂之行行其常則
 謂之人事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以為士矣子曰宗族稱其孝焉鄉
黨稱其悌焉舊本子曰行巳有耻/為上文簡編差失也
 孝悌為百行之本無以上之者
曰敢問其次曰行巳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
矣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
[003-49b]
可以為次矣孔曰有恥者有所不為/鄭曰硜硜小人之貎也
 硜硜敢勇貌非小人也小當為之字古文小與之相
 類傳之誤也上文既云言必信行必果豈小人為耶
 當作之人哉於義得矣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即就戎/兵也
 七年義不解吾謂即戎者衣裳之㑹兵車之㑹皆謂
 即戎矣此是諸侯朝㑹於王各修戎事之職按王制
 云三年一聘五年一朝仲尼志在尊周故言五年可
[003-50a]
 以即戎事朝天子七年者字之誤歟
 噫習之可謂究極聖人之奥矣先儒但以攻戰為即
 戎殊不思仲尼教民尊周謹朝聘所以警當世諸侯
 舉七年而元年十一年從可知矣
  憲問第十四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曰/雖君
子猶未/能備
 仁當為備字之誤也豈有君子而不仁者乎既稱小
[003-50b]
 人又豈求其仁耶吾謂君子才行或不備者有矣小
 人求備則未之有也
子曰古之學者為巳今之學者為人孔曰為巳履而行/之為人徒能言之
也/
 為巳者謂以身率天下也為人者謂假他人之學以
 檢其身也孔云徒能言之是不能行之失其㫖矣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
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003-51a]
 子貢慮門人不曉仲尼言我無能焉故云自道以明
 有能也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孔曰比方人/也不暇比方
人/
 不暇比方人者其㫖安在吾謂義連上文云夫君子
 自道者我無能此是比方君子之言也惟子貢明之
 故門人記子貢方人四字下文曰賢乎哉善子貢能
 知我比方人耳復云不暇者終自晦也
[003-51b]
子曰作者七人矣包曰長沮桀溺丈人石門/荷蕢儀封人楚狂接輿
 包氏以上文連此七人失其㫖吾謂别段非謂上文
 避世事也下文子曰别起義端作七人非以隠避為
 作者明矣避世本無為作者本有為顯非一義
 齊魯記言無不脱舛七人之數固難條列但明作者
 實非隠淪昭昭矣
 仲尼本至誠如此乎但學者失之云耳
原壤夷俟子曰老而不死是謂賊以杖扣其脛馬曰夷/踞俟待
[003-52a]
也孔曰/扣擊也
 古文叩扣文之誤也當作指為夷俟踞足原不自知
 失禮故仲尼既責其為賊又指其足脛使知夷踞之
 罪非擊之明矣
  衛靈公第十五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
之事未之學也鄭曰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事
 俎豆與軍旅皆有本有末何獨於問陳為末事也鄭
[003-52b]
 失其㫖吾謂仲尼因靈公問陳遂譏其俎豆之小尚
 未習安能講軍旅之大乎
子曰由知徳者鮮矣王曰君子固窮而子路/愠見故謂之少於知徳
 此一句是簡編脱漏當在子路愠見下文一段為得
子張問行子曰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
衡也夫然後行包曰衡軛也言思念忠信立則常/想見參然在目前在輿則倚車軛
 參古驂字衡横木式也子張問行故仲尼喻以車乘
 立者如御驂在目前言人自忠信篤敬坐立不忘於
[003-53a]
 乘車之間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
子哉鄭曰義以為質謂操/行也孫出之謂言語
 操行不獨義也禮與信皆操行也吾謂君子體質先
 須存義義然後禮禮然後遜遜然後信有次序焉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包曰有古之良史有疑則闕之/有馬不調良則借人乘習之
 上句言已所不知必闕之不可假他人之言筆削也
[003-53b]
 譬如有馬不能自乘而借他人乘之非已所學耳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孔曰貞正也諒信也君/子正其道不必小信
 諒當為讓字誤也上文云當仁不讓於師仲尼慮弟
 子未曉故復云正而不讓謂仁人正直不讓於師耳
 孔説加一小字為小信妄就其義失之矣
  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孔曰希/少也周
幽王為犬戎所殺平王東遷諸侯自作禮樂征/伐專行始於隠公至昭公十世失政死於乾侯
[003-54a]
 此義見仲尼作春秋之本也吾觀隠至昭十君誠然
 矣禮樂征伐自作不出於天子亦然矣若稽諸春秋
 吾疑十二公引十世為證非也
 其然乎吾考隠公書正月者言周雖下衰諸侯稟朔
 不可不書也隠攝政不書即位言不預一公之數也
 定書即位繼體當為魯君不書正月者不稟朔也稟
 朔由三桓强盛不由公室也政去公室闕/自桓公至
 定公十世明矣
[003-54b]
 深哉先儒莫之知也今驗魯論因知春秋本末惟季
 氏篇章學者盍三復其義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孔曰季文子初得政至桓/子五世為家臣陽虎所囚
 季孫行父自僖公時得魯政至平子意如逐昭公於
 乾侯終季孫斯定公八年為陽虎所伐桓子即季孫
 斯也仲尼既言諸侯十世又言大夫五世者斥魯君
 臣皆失道也
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馬曰陽虎為季氏家/臣至虎三世出奔
[003-55a]
 定公九年陽虎以葱靈逃奔宋遂奔於晉至哀公二
 年陽虎猶見於左傳盖仲尼自定哀之際三桓與魯
 皆衰故春秋止於獲麟厥㫖深矣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孔曰魯自東門襄仲立宣/公於是政在大夫至定公
五世/矣
 此重言定公時事也上文十世五世三世希不失者
 盖泛言之耳此云祿去公室五世及下文云政逮於
 大夫四世皆指實事言也
[003-55b]
  陽貨第十七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時當為待古音亦作峙南人音作遲其實待為得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惟上智與下愚不移孔/曰
慎所習上智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為賢
 上文云性相近是人以可習而上下也此文云上下
 不移是人不可習而遷也二義相反先儒莫究其義
 吾謂上篇云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困而學
[003-56a]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與此篇二義兼
 明焉
 如子之説文雖相反義不相戾誠知乾道變化各正
 性命坤道順乎承天不習無不利至哉果天地之心
 其䆳矣乎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至/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
為東周乎孔曰弗擾為季氏宰與陽虎共執季桓/子而召孔子興周道於東方故曰東周
 仲尼畏三桓不欲明言往公山氏又不容順子路當
[003-56b]
 季氏故言吾為東周東周平王東遷能復修西周之
 政志在周公典禮不徒往也非子路所測
子路曰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有是言
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淄吾豈匏𤓰
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孔曰晉大夫趙簡子邑宰不/得如不食之物繫滯一處
 此段與公山氏義同有以知仲尼意在東周雖佛肸
 小邑亦往矣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003-57a]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孔曰六/言六蔽
者下文謂六事仁智信直勇剛也仁者愛物不知所以/裁之則愚蕩無所適守賊者父子不知相為隠之輩
 此三言是泛學五常之有蔽也不言禮與義略也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絞確也堅確之義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孔曰狂/妄也詆
觸/也
 此三者指子路辭也由之為人直勇剛故以絞亂狂
[003-57b]
 戒之耳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
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馬曰國風之始三綱之首/人而不為如面墻而立
 吾觀周南盖文武已沒成王當國之時也旦奭分陜
 故别為二南戒伯魚當知此耳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鼔云乎哉鄭/曰
所貴安上治民馬/曰所貴移風易俗
 此連上文訓伯魚之詞也馬鄭但言禮樂大略其精
[003-58a]
 微
子曰色厲而内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子曰
鄉原徳之賊也孔曰荏柔也内柔佞也/周伯曰鄉向也古字同
 原類柔字之誤也古文逧&KR0034原柔後人遂誤内柔為
 鄉原足以明矣
 外柔而内厲則尚書所謂柔而立也若外厲而内柔
 則是穿窬盜賊爾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
[003-58b]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言之為益少/故欲無言
 此義最深先儒未之思也吾謂仲尼非無言也特設
 此以誘子貢以明言語科未能忘言至於黙識故云
 天何言哉且激子貢使進於徳行科也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商有三仁
孔注曰三人行異而/同仁其憂亂寧民
 殺身成仁比干以之微箕二子校之劣焉仲尼俱稱
[003-59a]
 仁别有奥㫖先儒莫之釋也
 箕子明夷與文王同乎易象尚書洪範見武王伸其
 師禮然則箕子非止商之仁也盖萬世之仁乎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子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孔曰魯二卿季氏為上/卿最貴孟氏為下卿不
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間聖/道難行故言老不能用矣
 上段孔子行是去齊來魯也下段孔子行是去魯之
 衛也孔子惡季氏患其强不能制故出行他國
[003-59b]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孔/注
曰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以用也怨不見聴用
 周公戒伯禽多矣仲尼獨舉此諷哀公不親信賢人
 爾施當為弛言不弛慢所親近賢人如此則大臣無
 所施矣謂施為易非也
  子張第十九
子夏曰大徳不踰閑小徳出入可也孔曰閑猶法也小/徳不能不闕法故
曰出入/可也
[003-60a]
 孔註謂大徳不自踰法非也吾謂大徳聖人也言學
 者之於聖人不可踰過其門閾爾小徳賢人也尚可
 出入窺見其奥也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
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馬曰哀矜之勿/自喜能得其情
 哀矜其民散之情勿喜施其刑罰是其㫖矣
  堯曰第二十
帝臣不蔽簡在帝心包曰桀居帝臣之/位罪過不可隠蔽
[003-60b]
 帝臣湯自謂也言我不可蔽隠桀之罪也包以桀為
 帝臣非也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
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曰財物當與/人而至吝嗇於
出納者有司之任/非人君之道也
 猶之當為猶上也言君上吝嗇則是有司之財而已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孔曰命謂/窮達之分
 命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非止窮達
[003-61a]
 
 
 
 
 
 
 
 
[003-61b]
 
 
 
 
 
 
 
 說郛卷三中
[003-62a]
欽定四庫全書
 説郛卷三下      明 陶宗儀 撰
  論語拾遺蘇轍/
 予少年為論語畧解子瞻謫居黄州為論語説盡取
 以往今見於書者十二三也大觀丁亥閒居潁川為
 孫籀簡筠講論語子瞻之説意有所未安時為籀等
 言凡二十有七章謂之論語拾遺恨不得質之子瞻
 也
[003-62b]
巧言令色世之所説也剛毅木訥世之所惡也惡之斯
以為不仁矣仁者直道而行無求於人望之儼然即之
也温聽其言也厲而何巧言令色之有彼為是者將以
濟其不仁爾故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又曰剛毅木訥近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
樂富而好禮者也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亦可謂賢矣
然貧而樂雖欲諂不可得也富而好禮雖欲驕亦不可
[003-63a]
得也子貢聞之而悟曰士之至於此者抑其切磋琢磨
之功至也歟孔子善之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
往而知來者舉其成功而告之而知其所從來者所謂
聞一以知二也歟
易曰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詩曰思
無邪孔子取之二者非異也惟無思然後思無邪有思
則邪矣火必有光心必有思聖人無思非無思也因其
自然而吾未嘗思未嘗為此所謂無思無為而思之正
[003-63b]
也若夫以物役思皆其邪矣
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致力於思徒思而無益是以知思
之不如學也故十有五而志于學至六十耳目所遇不
思而順矣然猶有心存焉以心御心乃能中法惟無心
然後從心而不踰矩故在七十時焉
我與物為二君子之欲交於物也非信而無自入矣譬如
車輪輿既具牛馬既設而判然二物也夫將何以行之
惟為之輗軏以交之而後輪輿得藉於牛馬也輗軏轅
[003-64a]
端持軛者也故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云云
不仁而久約則怨而思亂久樂則驕而忘患故曰不仁
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然則何所處之而可
曰仁人在上則不仁者約而不怨樂而不驕管仲奪伯
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與豎刁易牙俱事桓
公終仲之世二子皆不敢動而况管仲之上哉
仁者無所不愛人之至于無所不愛也其蔽盡矣有蔽
者必有所愛有所不愛無蔽者無不愛也子曰惟仁者
[003-64b]
能好人能惡人以其無蔽也夫然猶有惡也無所不愛
則無所惡矣故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其于不仁也亦
哀之而已
性之必仁如水之必清火之必明然方土之未去也水
必有泥方薪之未盡也火必有煙土去則水無不清薪
盡則火無不明矣人而至于不仁則物有以害之也君
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非不違仁也外物之害既盡心一
而不雜未嘗不仁也
[003-65a]
孔氏之門人其聞道者亦寡耳顔子曾子孔門之知道
者也故孔子歎之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茍未聞道雖多
學而識之至于生死之際未有不自失也苟一日聞道
雖死可以不亂矣死而不亂而後可稱為學矣
孔子歴試而不用慨然而歎曰道不行乗桴浮於海從
我者其由歟此非孔子之誠言葢其一時之歎云爾子
路聞之而喜子路亦豈誠欲入海者耶亦喜孔子之知
其勇耳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葢曰無所取材
[003-65b]
以為是桴也亦戲之云爾雖聖人其與人言亦未免有
戲也
令尹子文孔子以忠許之而不與其仁陳文子孔子以
清許之而不與其仁此二人者皆春秋之賢大夫也而
孔子不以仁與之殷之三仁孤竹君之二子至於近世
惟齊管仲然後以仁許之故冉有子路之政事公西華
之應對與子文之忠文子之清一也臧文仲魯之君子
也其言行載於魯史而孔子少之曰臧文仲不仁者三不
[003-66a]
智者三孔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君子而不仁則
臧文仲之類歟
孔子居魯陽貨欲見而不往陽貨時其亡也而饋之豚
孔子亦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與孔子三言孔子
答之無違孔子豈順陽貨者哉不與之較耳孟子曰當
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夫先之而必答禮之而必報孔
子亦有不得已矣
泰伯以國授王季逃之荆蠻天下知王季文武之賢而
[003-66b]
不知泰伯之德所以成之者逺矣故曰泰伯其可謂至
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子瞻曰泰伯斷
髪文身示不可用使民無得而稱之有讓國之實而無
其名故亂不作彼宋宣魯隱皆存其實而取其名者也
是以宋魯皆被其禍予以為不然人患不誠誠無争心
茍非豺狼孰不順之魯之禍始於攝而宋之禍成於好
戰皆非讓之過也漢東海王彊以天下授顯宗唐宋王
成器以天下讓𤣥宗兄弟終身無間言焉豈亦斷髪文
[003-67a]
身子貢曰泰伯端委以治吳仲雍繼之斷髪文身孰謂
泰伯斷髪文身示不可用者太史公以意言之耳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榖不易得也榖善也善之成而可
用如榖苖之實而可食也盡其心力於學三年而不見
其成功者世無有也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
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婦人者太姒也然則
武王葢臣其母乎古者婦人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春
[003-67b]
秋書魯僖公之母曰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太姒雖
母以九人故謂之臣可也
或問子西孔子曰彼哉彼哉鄭公孫夏無足言者葢非
所問也楚令尹子西相昭王楚以復國而孔子非之何
也昭王欲用孔子子西知孔子之賢而疑其不利楚國
使聖人之功不見於世所以深疾之也世之不知孔子
者衆矣孔子未嘗疾之疾其知我而疑我耳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云云子為魯大夫鄰國
[003-68a]
有弑君之禍而恬不以為言則是許之也哀公三桓之
不足與有立也孔子既知之矣知而猶告以為雖無益
於今日而君臣之義猶有儆於後世也子瞻曰哀公患
三桓之偪常欲以越伐魯而去之以越伐魯豈若從孔
子而伐齊既克田氏則魯公室自張三桓將不治而自
服此孔子之志也予以為不然古之君子將有立於世
必先擇其君齊桓雖中主然其所以任管仲者世無有
也然後九合之功可得而成今哀公之妄非可以望桓
[003-68b]
公也使孔子誠克田氏而返將誰與保其功然則孔子
之憂顧在克齊之後此則孔子之所不為也
孔子以禮樂遊於諸侯世知其篤學而已不知其他犂
彌謂齊景公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刼魯
侯必得志焉衛靈公之所以待孔子者始亦至矣然其
所以知之者猶犂彌也久而厭之將傲之以其所不知
葢問陳焉孔子知其决不用也故明日而行使誠用之
雖及軍旅之事可也
[003-69a]
道之大充塞天地贍足萬物誠得其人而用之無所不
至也茍非其人道雖存七尺之軀有不能充矣而况其
餘乎故曰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
羣居終日言不及義此里巷之鄙夫直情而恣行者也
而孔子何難焉葢知不義之可惡而欲以小惠徼譽於
世世必以是取之此孔子之所難也
古之敎人必以學學必敎之以道道有上下其形而上
者道也其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上逹知其道也小人下
[003-69b]
逹得其器也上逹者不私於我不役於物故曰君子學
道則愛人下逹者知義之不可犯禮之不可過故曰小
人學道則易使也
有道者不知貧富之異貧而無怨富而無驕一也然而
飢寒切於身而心不動非忘身者不能故曰貧而無怨
難富而無驕易
弟子孝弟忠信汎愛親仁皆其質也有其質矣而無學
以文之者皆未免於有過也故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
[003-70a]
愚云云此六者皆美質也而無學以文之則其病至此
故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質如孔子而不知學皆六蔽之所害葢無足怪也人生
於欲不知道者未有不為欲所蔽也故曰人之少也血
氣未定戒之在色始學者未可以語道也故古之教者
必始於周南召南周南召南知欲之不可已而道之以
禮以禮濟欲夫是以樂而不滛始學者安焉由是以免
於蔽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
[003-70b]
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歟言欲之蔽也
古之傳道者必以言逹者得意而忘言則言可尚也小
人以言害意因言以失道則言可畏也故曰予欲無言
聖人之教人亦多術矣行止語黙無非敎者子貢習於
聽言而未知其餘也故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
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夫豈無以感而通之

衛靈公以南子自汙孔子去魯從之不疑季桓子以女
[003-71a]
樂之故三日不朝孔子去之如避寇讐子瞻曰衛靈公
未受命者故可季桓子已受命者故不可予以為不然
孔子之世諸侯之過如衛靈公多矣而可盡去乎齊人
以女樂間孔子魯君大夫既食餌矣使孔子安而不去
則坐待其禍無可為矣非衛南子之比也
君子無所不學然而不可勝志也必有所一而後可志
無所一雖博猶雜學也故曰博學而篤志將有問也必
切其極退而思之必自近者始不然疑而不信也君子
[003-71b]
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自夫婦之所能
而思之可以知聖人之所不能也故曰切問而近思君
子為此二者雖不為仁而仁可得也故曰仁在其中矣
[003-72a]
  疑孟司馬光/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
疑曰孟子稱所願學者孔子然則君子之行孰先於孔
子孔子歴聘七十餘國皆以道不合而去豈非非其君
不事乎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豈非非其友不友
乎陽貨為政於魯孔子不肯仕豈非不立於惡人之朝
乎為定哀之臣豈非不羞汙君乎為委吏為乗田豈非
不卑小官乎舉世莫知之不怨天不尤人豈非遺佚而
[003-72b]
不怨乎飲水曲肱樂在其中豈非阨窮而不憫乎居鄉
黨恂恂似不能言豈非由由與之偕而不自失乎是故
君子邦有道則見邦無道則隱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
士之仁者非隘也和而不同遯世無悶非不恭也茍毋
失其中雖孔子由之何得云君子不由乎
  陳仲子避兄離母
疑曰仲子以兄之禄為不義之禄葢謂不以其道事君
而得之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葢謂不以其道取於
[003-73a]
人而成之也仲子葢嘗諌其兄矣而兄不用也仲子之
志以為吾既知其不義矣然且食而居之是口非之而
身享之也故避之居於於陵於陵之室與粟身織屨妻
辟纑而得之也非不義也豈當更問其築與種之者誰
耶以所食之鵞兄所受之饋也故哇之豈以母則不食
以妻則食之耶君子之責人當探其情仲子之避兄離
母豈所願耶若仲子者誠非中行亦狷者有所不為也
孟子過之何其甚與
[003-73b]
  孟子將朝王
疑曰孔子聖人也定哀庸君也然定哀召孔子孔子不
俟駕而行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過虛位且不敢不
恭况召之有不往而他適乎孟子學孔子者也其道豈
異乎夫君臣之義人之大倫也孟子之德孰與周公其
齒之長孰與周公之於成王成王幼周公負之以朝諸
侯及長而歸政北面稽首畏事之與事文武無異也豈
得云彼有爵我有德齒可慢彼哉
[003-74a]
  孟子謂蚳鼃居其位不可以不言言而不用不可
   以不去已無官守無言責進退可以有餘裕
疑曰孟子居齊齊王師之夫師者導人以善而救其惡
者也豈得謂之無官守無言責乎若謂之為貧而仕耶
則後車數十乗從者數百人仰食於齊非抱關擊柝之
比也詩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夫賢者所為百世之法
也余懼後之人挾其有以驕其君無所事而貪禄位者
皆援孟子以自况故不得不疑
[003-74b]
  沈同問伐燕
疑曰孟子知燕之可伐而必待能行仁政者乃可伐之
齊無仁政伐燕非其任也使齊之君臣不謀於孟子孟
子勿預知可也沈同既以孟子之言勸王伐燕孟子之
言尚有懐而未盡者安得不告王而止之哉夫軍旅大
事也民之死生國之存亡皆繫焉茍動而不得其宜則
民殘而國危仁者何忍坐視其終委乎
  父子之間不責善
[003-75a]
疑曰經云當不義則子不可不諍於父傳云愛子教之
以義方孟子云父子之間不責善不責善是不諌不教
也而可乎
  性猶湍水
疑曰告子云性之無分於善不善猶水之無分於東西
此告子之言失也水之無分於東西謂平地也使其地
東高而西下西高而東下豈决導所能致乎性之無分
於善不善謂中人也瞽瞍生舜舜生商均豈陶染所能
[003-75b]
變乎孟子云人無有不善此孟子之言失也丹朱商均
自幼及長日所見者堯舜也不能移其惡豈人之性無
不善乎
  生之謂性
疑曰孟子云白羽之白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
之白告子當應之云色則同也性則殊矣羽性輕雪性
弱玉性堅而告子亦皆然之此所以來犬牛人之難也
孟子亦可謂以辯勝人矣
[003-76a]
  齊宣王問卿
疑曰禮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嫌其偪也為卿
者無貴戚異姓皆人臣也人臣之義諌於君而不聽去
之可也死之可也若之何其以貴戚之故敢易位而處
也孟子之言過矣若有大過無若紂紂之卿士莫若王
子比干箕子微子之親且貴也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
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夫以紂之過大而三
子之賢猶且不敢易位也况過不及紂而賢不及三子
[003-76b]
者乎必也使後世有貴戚之臣諌其君而不聽遂廢而
代之曰吾用孟子之言也非簒也義也其可乎或曰孟
子之志欲以懼齊王也是又不然齊王若聞孟子之言
而懼則將愈忌惡其貴戚聞諌而誅之貴戚聞孟子之
言又將起而蹈之則孟子之言不足以格驕君之非而
適足以為簒亂之資也其可乎
  所就三所去三
疑曰君子之仕行其道也非為禮貌與飲食也昔伊尹
[003-77a]
去湯就桀桀豈能迎之以禮哉孔子栖栖遑遑周遊天
下佛肸召欲往公山弗擾召欲往彼豈為禮貌與飲食
哉急於行道也今孟子之言曰雖未行其言也迎之有
禮則就之禮貌衰則去之是為禮貌而仕也又曰朝不
食夕不食君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從其言也
使飢餓於我土地吾恥之周之亦可受也是為飲食而
仕也必如是是不免於鬻先王之道以售其身也古之
君子之仕也殆不如此
[003-77b]
  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疑曰所謂性之者天與之也身之者親行之也假之者
外有之而内實亡也堯舜湯武之於仁義也皆性得而
身行之也五霸則强焉而已夫仁義者所以治國家而
服諸侯也皇帝王霸皆用之顧其所以殊者大小高下
逺近多寡之間耳假者文具而實不從之謂也文具而
實不從其國家且不可保况能霸乎雖久假而不歸猶
非其有也
[003-78a]
  瞽瞍殺人
疑曰虞書稱舜之德曰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
乂不格姦所貴於舜者為其能以孝和諧其親使之進
進以善自治而不至於惡也如是則舜為子瞽瞍必不
殺人矣若不能止其未然使至於殺人執於有司乃棄
天下竊之以逃狂夫且猶不為而謂舜為之乎是特委
巷之言也殆非孟子之言也且瞽瞍既執於臯陶矣舜
惡得而竊之雖負而逃於海濵臯陶猶可執也若曰臯
[003-78b]
陶外雖執之以正其法而内實縱之以予舜是君臣相
與為偽以欺天下也惡得為舜與臯陶哉又舜既為天
子矣天下之民戴之如父母雖欲遵海濵而處民豈聽
之哉是臯陶之執瞽瞍得法而亡舜也所亡益多矣故
曰是特委巷之言殆非孟子之言也
[003-79a]
  詰墨孔鮒/
 墨子稱景公問晏子以孔子而不對又問三皆不對
 公曰以孔子語寡人者衆矣俱以為賢人今問子而
 不對何也晏子曰嬰聞孔子之荆知白公謀而奉之
 以石乞勸下亂上敎臣弑君非聖賢之行也
詰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應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
陳宋齊衛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孫
勝以為白公史云/二年是時魯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衛反
[003-79b]
魯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後乃謀作亂亂作在哀公
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雖欲謗毁聖人虛
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値何
 墨子曰孔子至齊見景公公悦之封之於尼谿晏子
 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順立命而怠事崇䘮遂哀盛
 用繁禮其道不可以治國其學不可以導家公曰善
詰之曰即如此言晏子為非儒惡禮不欲崇䘮遂哀也
察傳記晏子之所行未有以異於儒焉又景公問所以
[003-80a]
為政晏子荅以禮云景公曰禮其可以治乎晏子曰禮
於政與天地並此則未有以惡於禮也晏桓子卒晏嬰
斬衰枕草苴絰帶杖菅菲食粥居於倚廬遂哀三年此
又未有以異於儒也若能以口非之而躬行之晏子所
弗為
 墨子曰孔子怒景公之不封已乃樹鴟夷子皮於田
 常之門
詰之曰夫樹人為信已也記曰孔子適齊惡陳常而終
[003-80b]
不見即田/常常病之亦惡孔子交相惡而又任事其不然矣
記又曰陳常弑其君孔子齋戒沐浴而朝請討之觀其
終不樹子皮審矣
 墨子曰孔子為魯司冦舍公家而奉季孫
詰之曰若以季孫為相司冦統焉奉之自法也若附意
季孫季孫既受女樂則孔子去之季孫欲殺囚則孔子
赦之非茍順之謂也
 墨子曰孔子厄於陳蔡之間子路烹豚孔子不問肉
[003-81a]
 之所由來而食之剝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問酒之
 所由來而飲之
詰之曰所謂厄者沽酒無處藜羮不粒乏食七日若烹
豚飲酒則何言乎厄斯不然矣且子路為人勇於見義
縱有豚酒不以義不取之可知也又何問焉
 墨子曰孔子諸弟子子貢季路輔孔悝以亂衛陽虎
 亂魯佛肸以中牟叛漆雕開形殘
詰之曰如此言衛之亂子貢季路為之耶斯不待言而
[003-81b]
了矣陽虎欲見孔子孔子不見何弟子之有佛肸以中
牟叛召孔子則有之矣為孔子弟子未之聞也且漆雕
開形殘非行已之致何傷於德哉
 墨子曰孔子相魯齊景公患之謂晏子曰鄰有聖人
 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為之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
 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不如隂重孔子欲以
 相齊則必强諌魯君魯君不聽將適齊君勿受則孔
 子困矣
[003-82a]
詰之曰按如此辭則景公晏子畏孔子之聖也上乃云
非聖賢之行上下相反若晏子悖可也否則不然矣
 墨子曰孔子見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見晏子乎對曰
 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公告
 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國安是以嬰得順也聞君
 子獨立不慙於影今孔子伐樹削迹不自以為辱身
 窮陳蔡不自以為約始吾望儒貴之今則疑之
詰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則
[003-82b]
否孔子曰靈公汙而晏子事之以潔莊公怯而晏子事
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儉晏子君子也梁丘據
問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
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也孔子聞之曰小子記之
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則孔子譽晏子非所
謂毁而不見也景公問晏子曰若人之衆則有孔子乎
對曰孔子者君子行有節者也晏子又曰盈成匡父之
[003-83a]
孝子兄之弟弟也其父尚為孔子門人門人且以為貴
則其師亦不賤矣是則晏子亦譽孔子可知也夫德之
不修己之罪也不幸而屈於人己之命也伐樹削迹絶
糧七日何約乎哉若晏子以此而疑儒則晏子亦不足
賢矣
 墨子曰景公祭路寢聞哭聲問梁丘據對曰魯孔子
 之徒也其母死服䘮三年哭泣甚哀公曰豈不可哉
 晏子曰古者聖人非不能也而不為者知其無補於
[003-83b]
 死者而深害生事故也
詰之曰墨子欲以親死不服三日哭而已於意安者卒
自行之空用晏子為引而同乎已適證其非耳且晏子
服父禮則無緣非行禮者也
曹明問子魚曰子魚/孔鮒觀子詰墨者之辭事義相反墨者
妄矣假使墨者復起對之乎答曰茍得其理雖百墨吾
益明白焉失其正雖一人猶不能當前也墨子之所引
者矯晏子晏子之善吾先君先君之善晏子其事庸盡
[003-84a]
乎曹明曰可得聞諸子魚曰昔齊景公問晏子曰吾欲
善治可以霸諸侯乎對曰官未具也臣亟以聞而君未
肯然也臣聞孔子聖人然猶居處勌惰廉隅不修則原
憲季羔侍氣欝而疾志意不通則仲由卜商侍德不盛
行不勤則顔閔冉雍侍今君之朝臣萬人立車千乗不
善之政加於下民者衆矣未能以聞者臣故曰官未備
也此又晏子之善孔子者也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
而敬之此又孔子之貴晏子者也曹明曰吾始謂墨子
[003-84b]
可疑今則決妄不疑矣
[003-85a]
  翼莊郭象/
 晉郭象註莊子人言莊子註郭象妙處果然傳稱夲
 向秀所為秀夲不行象竊取之耳秀耶象耶吾不知
 也然其言真足羽翼莊氏而獨行天地間為八十一
 章命之曰翼莊
質小者所資不待大則質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
至分物有定極各足稱事其濟一也
遺彼忘我冥此群異異方同得而我無功名是故統小大
[003-85b]
者無小無大者也茍有乎小大則雖大鵬之與斥鷃宰
官之與御風同為物累爾齊死生者無死無生者也茍
有乎死生則雖大椿之與蟪蛄彭祖之與朝菌均於短
拆爾故游於無小無大者無窮者也冥乎不死不生者
無極者也
悲生於累累絶則悲去悲去而性命安矣
物未嘗有謝生於自然者而必欣頼於針石故理至則
迹滅矣
[003-86a]
足於身故閒於世也
夫能令天下治不治天下者也治之由乎不治為之出
於無為也堯之治取於堯而足不必借之許由也如必
拱黙山林而後謂之無為此老莊之談所以見棄於當
塗當塗者自必於有為之域而不返者斯由之徒也
夫自任者對物而順物者與物無對
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
帝堯許由各静於所遇其地雖異其於逍遥則一也守
[003-86b]
一家之偏尚此故俗中之一物耳
至人不嬰乎禍難非避之也推理直前而自然與吉會
非非則無非非是則無是
夫懷豁者因天下之是非而無是非也故不由是非之
塗而是非無患
無心者與物冥而未嘗有對於天下
非所明而明之對牛鼓簧耳
是非者生乎好辨而休乎天均付之兩行而息乎自正
[003-87a]
請問夫造物有耶無耶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
足以物衆形故明夫衆形之自物而後始可與言造物
養生者非求過分也全理盡年而已矣
哀樂生於失得任其所受則哀樂無所措於其間
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無為則易欲為而
不傷性不可得也
喜懼戰於胸中結氷炭於五臟矣
巧言過實偏辭失當
[003-87b]
小人之性引之軌制則憎己縱其亡度則亂邦順理則
異類生愛逆節則至親交兵
知以亡涯傷性心以欲惡蕩真
雖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則萬物一美也
聖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陽春之自和故潤澤者不謝凄
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平粹者足以師人
道無不在而所在皆無也
[003-88a]
遺生則不惡死不惡死故所遇即安
係生故有死惡死故有生無係無惡然後能無死無生
自然之理有積習而成者葢階近以至逺研粗以至精

體化合變則無往而不因無因而不可也
以天下為一體者無愛為於其間也
知禮意者必遊外以經内守母以存子稱情而直往也
若乃矜乎名聲牽乎形制則孝不任誠慈不任實父子
[003-88b]
兄弟懐情相欺豈禮之大意哉
聖人常游外以𢎞内無心以順有故雖終日揮形而神
氣無變俯仰萬幾而淡然自若
遊外者依内離人者合俗故有天下者無以天下為也
遺物而後能入羣坐忘而後能應務
寄當於萬物則無事而自成以一身制天下則功莫就
而任不勝也
與物無傷者非為仁也而仁迹行焉令萬物皆當者非為
[003-89a]
義也而義功見焉故當而無傷者非仁義之招也然而
天下奔馳棄我殉彼以失其常然故亂心不由於醜而
恒在美色撓世不出於惡而恒由仁義悲夫自三代以
上實有無為之迹無為之迹亦有為者之所尚也尚之
則失其自然之素故雖聖人有不得已或以槃夷之事
易垂拱之性而况悠悠者哉
法聖人者法其迹耳夫迹者已去之物非應變之具也
奚足尚而執之哉執成迹以御乎無方無方至而迹滯
[003-89b]

夫以蜘蛛蛣蜣之陋而布網轉丸不求之於工匠則萬
物各有能也
治天下惟不任知任知無妙也
無為者非拱黙之謂也直各任其自為則性命安矣不
得已者非迫於威刑也直抱道懐朴任乎必然之極而
天下自賔也
莊老所以屢稱無者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自生
[003-90a]
耳非為生也又何有為於己生乎
無為之體大矣天下何所不為哉故主上不為冢宰之
任則伊吕静而司尹矣冢宰不為百官之所執則百官
静而御事矣百官不為萬民之所務則萬民静而安其
業矣萬民不易彼我之所能則天下之彼我静而自得
矣故天子至於庻人下及昆蟲孰能有為而成哉是故
彌無為而彌尊
工人無為於刻木而有為於用斧各盡其能則天理自
[003-90b]
然非有為也上之無為則用下下之無為則自用也
得生於失物各無失得名去矣
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為斯東西之相
反也然彼我相與為脣齒脣齒者未嘗相為而脣亡則
齒寒故彼之自為濟我之功𢎞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
無者也故因其自為而無其功則天下之功莫不皆無矣
因其不可相無而有其功則天下之功莫不可有矣若
乃忘其自為之功而思夫相為之惠惠之愈勤而偽薄
[003-91a]
滋甚天下失業而情性爛漫矣
天地隂陽對生也是非治亂互有也將奚去哉
俗人所貴有時而賤物之所大世或小之
知道者知其無能也無能也則何能生我我自然而生
耳而四肢百體五臟精神已不為而自成矣又何有意
乎生成之後哉逹斯理者必能遺過分之智遺益生之
精而乗變應權故不以外傷内不以物害己而常全也
心之所安則危不能危意無不適故苦不能苦不以害
[003-91b]
為害故莫之能害
知雖落天地事雖接萬物而常不失其要極故天人之
道全
安於命者無往而非逍遥矣故雖匡陳羑里無異於紫
極閒堂也
以小羡大故自失
物嗜好不同願各有極
忘歡而後樂足樂足而後身存將以為有樂耶而至樂
[003-92a]
無歡將以為無樂耶而身以存而無憂
遺生然後能忘憂忘憂而後生可樂生可樂而後形是
我有富是我物貴是我榮也
世言莊子樂死惡生謬矣若然何謂齊乎所謂齊者生
時安生死時安死生死之情既齊則無為當生而憂死

守形太甚則生亡
憂來而累生者不明也患去而性得者逹理也
[003-92b]
無故而自合者天屬也合不由故則故不足以離之也
然則有故而合必有故而離矣
夫清者患於太潔清而容物與天同也
夫心以死為死乃更速其死其死之速由哀以自䘮無
哀則已有哀則心死者乃哀之大也
至美無美至樂無樂
内足者神閒而意定
彼之所美我之所惡也我之所美彼或惡之故通共神
[003-93a]
竒通共臭腐耳死生彼我豈殊哉
誰得先物者乎哉吾以隂陽為先物而隂陽者即所謂
物耳誰又先隂陽者乎吾以自然為先而自然即物之
自爾耳吾以至道為先之矣而至道乃至無也既以無
矣又奚為先然則先物者誰乎哉而猶有物無己則物
之自然非有使然也
當其時則無賤非其時則無貴
茍進故德薄而名消
[003-93b]
凡所為者不得不為凡所不為者不可得為而愚者以
為之在已不亦妄乎
惠之而歡者無惠則醜矣
小知自私大知任物
性之所能不得不為性所不能不得强為
事由理發故不覺
神人即聖人也聖言其外神言其内
許由伯夷高尚逺退被其風者雖貪冒之人乗天衢入
[003-94a]
紫庭猶慨然中路而歎况其凡乎故夷許之徒足以當
稷契而對伊吕矣夫居山谷而𢎞天下者雖不俱為聖
佐不猶高於蒙埃塵者乎雖難為其風少弊故可貴也
曰夷許之弊安在曰許由之弊使人飾讓以求進遂至
乎之噲也伯夷之弊使暴虐之徒得肆其毒而莫之敢
亢也伊吕之弊使天下貪冒之徒敢行簒逆惟聖人無
迹故無弊也若以伊吕為聖人之迹則夷齊亦聖人之
迹也若夷齊非聖人之迹則伊吕之事並非聖矣夫聖
[003-94b]
人因物之自行故無迹然則所謂聖者我夲無迹故物
得其迹迹得而强名聖則聖者乃無迹之名也
尚行則行矯貴士則士偽蔑行賤士以全其内然後行
高而士貴
至順則用發於彼而功藏於物
 
 
 説郛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