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69-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十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胡宏 五峯先生
  字仁仲文定公之季子自幼志於大道嘗見楊中
  立於京師又從侯師聖於荆門而卒傳文定之學
  晚嵗嘗被召㫖不幸寢疾不克造朝而卒
先生優游南山之下餘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舎晝夜力
[069-1b]
 行所知親切至到析太極精㣲之㫖窮皇王制作之
 原綜事物於一原貫古今於一息指人欲之偏以見
 天理之全即形而下者而發無聲無臭之妙使學者
 驗端倪之不逺而造髙深之無極體用該備可舉而
 行先生之於斯道可謂見之明而擴之至矣
張南軒曰知言一書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約其義
 精誠道學之樞要制治之蓍龜也
或問於南軒曰論語一書未嘗明言性子思中庸獨有
[069-2a]
 天命之謂性一語而孟子始道性善今先生知言反
 復論性為甚詳無乃與聖賢之意或有異乎南軒曰
 無以異也夫子雖未嘗明言性而子貢蓋嘗識之曰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是豈真不可得
 聞哉蓋夫子之言無非性與天道之流行也至孟子
 時如楊墨告子之徒異説並興孟子懼學者之惑指
 示大本使知所止今之異端則又異乎古自謂識心
 見性其説開廣故髙明之士往往樂聞而喜趨之一
[069-2b]
 溺其間則喪其本心隳弛萬事毫釐之差霄壤之謬
 其禍可勝言哉先生於此又烏得而忘言也其言有
 曰誠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動心
 妙性情之徳又曰誠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
 者心之道乎惟仁者為能盡性至命學者能精察於
 視聽言動之間卓然知夫心之所以為妙則性命之
 理蓋可黙識然後知先生之意與古人若合符節矣
 不然不知求仁而居然論性則㡬何其不流於異端
[069-3a]
 之歸乎
知言曰天命之謂性性天下之大本也堯舜禹湯文王
 仲尼六君子先後相詔必曰心而不曰性何也曰心
 也者知天地宰萬物以成性者也南軒改作而/主性情也六君
 子盡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人至于今賴焉不
 然異端並作物從其類而𤓰分孰能一之
道充乎身塞乎天地而拘於軀者不見其大存乎飲食
 男女之事而溺於流者不知其精諸子百家臆之以
[069-3b]
 意飾之以辯傳聞襲見䝉心之官命之理性之道置
 諸茫昧則巳矣悲夫此邪説暴行所以盛行而不為
 其所惑者鮮也然則奈何曰在修吾身
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同行而異情進脩君子宜深别
 焉
 朱子曰天理人欲同體而異用一句説得不是天理
 人欲如何同得又曰如是即是性可以為善亦可以
 為惡却是一團人欲窠子將甚麽做體
[069-4a]
吕東萊曰知言勝似正䝉朱子曰蓋後出者巧也
朱子曰正䝉規模大知言小
 又曰近世為精義之説莫詳於正䝉而五峯亦曰居
 敬所以精義也此言尤精切簡當深可玩味
謂天命為不囿於物可也以為不囿於善則不知天之
 所以為天矣謂惡不可以言性可也以為善不足以
 言性則不知善之所自來矣知言中此等議論與其
 他好處自相矛盾者甚多却與告子楊子釋氏蘇氏
[069-4b]
 之言㡬無以異昨來所以不免致疑者正為如此惜
 乎不及供洒掃於五峯之門而面質之耳
知言中議論多病近疏所疑與敬夫伯恭議論如心以
 成性相為體用性無善惡心無死生天理人欲同體
 異用先識仁體然後敬有所施先志於大然後從事
 於小如本天道變化為世俗酬/酢及論游夏問孝之類此類極多又其辭意
 多廹急少寛裕良由務以智力探取全無涵養之功
 所以至此然其思索精到處何可及也
[069-5a]
知言之書用意精切但其氣象急廹終少和平又數大
 節目亦皆差誤如性無善惡心為巳發先知後敬之
 類皆失聖賢本㫖
五峯善思然思過處亦有之
 五峯臨終謂處徳美曰聖門工夫要處只在个敬此
 為名論
五峯有本亭記理固是好然其文章排布是文人之文
 並朱/子語
[069-5b]
南軒序先生文集曰先生非有意於為文者也其一時
 詠歌之所發蓋所以紓冩其性情而其他述作與夫
 問答往來之書又皆所以明道義而叅異同非若世
 之為文者徒從事於言語之間而已也粤自蚤嵗服
 膺文定公之教至于沒齒惟其進徳之日新故其發
 見於辭氣議論之間者亦月異而嵗不同雖然以先
 生之學而不得大施於時又不幸僅得中夀其見於
 文字間者復止於此豈不甚可歎息至其所志之逺
[069-6a]
 所造之深綱領之大義理之精後之人亦可以推而
 得焉
南軒見先生先生辭以疾他日見孫正孺而告之孫道
 五峯之言曰渠家好佛宏見他説甚南軒方悟前此
 不見之因於是再謁之語甚相契遂授業焉南軒曰
 栻若非正孺㡬乎迷路
   胡憲 籍溪先生
  字原仲建之崇安人文定公從父兄之子稍長從
[069-6b]
  文定學始聞程氏之說尋以鄉貢入大學一旦歸
  隠故山從臣薦之召授本州添教尋監南嶽廟為
  福建帥司准遣奉祠改秘省正字病求去以左宣
  教郎主管崇道觀歸而卒紹興三十二年也享年
  七十七
生而沉静端慤不妄言笑長聞程氏之説入太學㑹元
 祐學有禁乃與鄉人劉致中隂講而竊誦焉又講易
 於涪陵處士譙天授久未有得天授曰是固當然蓋
[069-7a]
 心為物漬故不能有見唯學乃可明耳先生喟然歎
 曰所謂學者非克已工夫也耶自是一意下學不求
 人知一旦揖諸生歸
先生歸故山力田賣藥以奉其親非其道義一毫不取
 於人文定稱其有隐君子之操而鄉人士子慕從之
 遊日以益衆一時賢士大夫聞其名者亦皆注心髙
 仰之
紹興已夘公由司直改正字將就職晦翁送行有詩曰
[069-7b]
 執我仇仇詎我知謾將行止驗天機猿驚鶴怨因何
 事只恐先生袖手歸其後又寄詩曰先生去上芸香
 閣閤老新峩豸角冠時劉琪自秘/書丞除察官留取幽人卧空谷
 一川風月要人看一/章甕牖前頭列畫屏晚來相對静
 儀刑浮雲一任閒舒巻萬古青山只麽青二/章五峯見
 之曰其言有體而無用因别賡之曰幽人偏愛青山
 好為是青山青不老青山出雲雨太虚洗盡塵埃山
 更好似為籍溪解嘲
[069-8a]
晦翁致書畧曰前日聞極論天下事至於慷慨洒涕有
 以見仁人之心不能忘世如此天其或者一試大儒
 之效乎聞之喜而不寐伏計必有規模素定於胸中
 某切謂天下形勢當路所不可不知也救之之術獨
 在救其本根而巳不過視天下人望之所屬者舉而
 用之使其舉措用舎必當於人心則天下之心翕然
 其氣力易以鼔動如羸病之人針藥所不能及灸其
 丹田氣海則氣血萃於本根而耳目手足利矣
[069-8b]
秦檜用事天地閉塞㡬二十年先生亦以泊然無復當
 世之念及檜死羣賢稍復進用先生為正字當奏事
 殿中而病不能朝即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勢
 必敗盟今元臣宿將惟張浚劉錡在而中外有識皆
 謂金果南牧非此兩人莫能當惟陛下急起而用之
 臣死不恨矣時二公皆為積毁所傷上意有未釋然
 先生獨極意顯言無所避疏入即求去矣
先生質本恬淡而培養深固平居危坐植立時然後言
[069-9a]
 望之枵然如槁木之枝而即之温然雖當倉猝不見
 其有疾言遽色人或犯之未嘗校也其讀書不務自
 為訓説嘗纂論語説數十家復抄取其要附以巳説
晦翁祭之文曰惟公之生氣質温良弱冠而學有志四
 方發軔蓬蒿至於臨漳學承於家行著于鄉乃獻王
 府乃游膠庠中退而休客彼洛陽有隠其居惟蜀之
 莊公乃束脩踵門于堂一語妙契發乎天光浩然東
 歸衡泌洋洋我簞我瓢我糟我糠或漁於溪或圃於
[069-9b]
 岡水鯉鮮腴藥頴豐長以是為養胡考寜康以是為
 樂逍遥相羊我心悠悠嵗月於荒華髪斑衣名聞帝
 旁弓旌鼎来聘幣是將義不去親欲隠彌彰乃命典
 教於梓於桑作人之功於今靡忘中秘之官典冊是
 藏公晚而居羣儒所望陳謨帝前震聲廟廊人曰先
 生允仁且剛旋反舊廬既夀且臧云胡不淑奄忽而
 亡
又曰先生教諸生於工課餘暇以片紙書古人懿行或
[069-10a]
 詩文銘贊之有補於人者粘置壁間俾往來誦之咸
 令精熟
   劉子翬 病翁先生
  字彦冲忠顯公之次子以忠顯勲補承務郎辟真
  定幕府忠顯薨執喪過禮服除倅興化軍秩滿以
  最聞詔還蒞故官先生始以哀毁致疾自以不堪
  吏責遂丐祠主管武夷冲佑觀以歸十有七年四
  為崇道祠官累階右承議郎享年四十七紹興十
[069-10b]
  七年十二月終
少負竒材未冠游太學聲譽出等夷世家屏山下潭溪
 之上有園林水石之勝既得祠禄於是俯仰其間盡
 棄人間事自號病翁獨居一室危坐或竟日夜嗒然
 無一言意有所得則筆之於書或詠歌以自適間數
 日輒一走忠顯墓下瞻望徘徊涕泗嗚咽或累日而
 後反兄弟之間怡怡如也
忠肅公即先生之猶子也幼開爽嗜學先生愛且竒之
[069-11a]
 教以文行經業不少懈而必使務其逺者大者與胡
 原仲劉致中為道義交相見講學外無一雜言與他
 所游亦皆海内名士無不歎服深逺自以為不及而
 先生之心未嘗少自足雖聞常人有片言之善無不
 從容咨叩必竭兩端而後巳至族黨後生來問學者
 則亦隨其器識告語成就終日無倦色
晦庵一日請問先生平昔入道次第先生欣然告之曰
 吾少未聞道官莆田時以疾病始接佛老之徒聞其
[069-11b]
 所謂清浄寂滅者而心悦之以為道在是矣比歸讀
 吾書而有契焉然後知吾道之大其體用之全乃如
 此抑吾於易得入道之門焉所謂不逺復者則吾之
 三字符也佩服周旋罔敢失墜於是作復齋銘聖傳
 論以見吾志汝尚勉哉
先生始得㣲疾即入謁宗廟泣别母夫人前徧以書告
 决素所與往來者召其姪珙付以家事指示塟處中
 外孤遺人人為計久逺昬宦舎業之既巳則日與學
[069-12a]
 者論説脩身求道之要作訓誡數百言彈瑟賦詩澹
 然如平日居兩日而沒
學尤深於易家有東西二齋東以復名西以䝉名䝉齋
 之記有曰三代而下易學廢矣六國之士為談説所
 䝉兩漢之士為章句所䝉晉魏之士為虚無所䝉隋
 唐之士為詞藻所䝉皆處偏滯而不反如波衮沙反
 以自渾如谷騰霧反以自暝初不知其豁然者常存
 也今吾與二三子既知之矣可不兢兢肅肅以養其
[069-12b]
 聖耶
䟦浩然子曰學易者必有門户復卦易之門户也入室
 者當自户始學易者當自復始是知復之一義為聞
 道之要言進修之捷徑學者踐之真積力久將有捷
 裂泮奐沛然流出於胸臆間所謂易者是自知之矣
撰維民論曰民心無常去就無定自古及今天下之民
 必有所屬堯舜之民禹維之桀解其維而夏亡啇之
 民文武維之幽厲解其維而周亡自秦漢以來此治
[069-13a]
 亂興亡循環不巳也我宋統御皆以寛厚為治至哉
 仁宗之仁也三代而下一人而巳笑言承恩咳唾為
 澤薫酣沉浸四十餘年所以維民者盡矣
講經制之道曰國富而節人有拂心因窘而節人有恕
 心今主計之官無出入之制隨田取足不量民力焉
 兵以衛民食於民官以治民食於民茍出不臨戎居
 不司事勿食可也郡縣巳併旋復員缺可減復増或
 慮裁抑之行衆將咨怨殊不思費用之廣浩於丘山
[069-13b]
 非天降而地溢也一取於民耳此經制之道有未盡
 也
聖傳論曰吾觀古聖賢進徳之速未有如湯者湯之盤
 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夫豈有瞬息悠悠意度
 哉樂善如貪契理如函聞非如獲利舎過如遺蛻徳
 必日新也日新之學非踐履純實不自覺知彼謂聖
 道一言可契非由階級不假修為以日就月將為初
 學以真積力久為鈍才是自誣也
[069-14a]
先生有復齋䝉齋二琴嗣子玶葆藏之門人朱熹敬為
 作銘
 復齋曰匪金匪石含玉真兮雷伏於腹閟其神兮硜
 然一作萬物皆春含我覿器寳懐若人兮主静觀復
 修厥身兮與時皆詘而不及其伸兮
 䝉齋曰抑之幽然者若直其遇險而止冩之冷然者
 若導其出山之泉蓋先生之言不可得而聞矣若其
 亨貞之意則託兹器而猶傳
[069-14b]
又䟦文集曰先生文辭之偉固足以驚一世之耳目然
 其精㣲之學静退之風形於文墨有足以發䝉蔽而
 銷鄙吝之萌者尤覽者所宜盡心也
先生有聞筝詩曰
 月髙夜鳴筝聲從綺牕來隨風更迢遞縈雲暫徘徊
 餘音若可玩繁絃互相催不見鳴筝人遥知心所懐
 寜非舊寵棄豈念心期乖含情欝不發寄曲宣餘哀
 一彈飛霜零再撫流光頺每恨聽音稀銀甲生浮埃
[069-15a]
 幽幽孤鳳吟衆鳥聲難諧盛年嗟不偶况乃容華衰
 道同符片諾志異勞事媒棲棲墻東客亦抱凌雲才
晦翁䟦曰此詩先生少所作也規模意態全是學文選
 樂府諸篇不雜近世雜體故其氣韻髙古而音節華
 暢時軰少及晚嵗筆力老健出入衆作自成一家則
 巳稍變此體矣嘗謂學詩且當以此等為法庶不失
 古人本分體製向後若能成就變化固未易量然變
 亦大是難事變而正則縱横妙用何所不可一失其
[069-15b]
 正却似反不若守舊法之為穩也
䟦先生遺帖曰先生壯嵗棄官端居味道一室蕭然無
 異禪衲視世之聲色權利人所競逐者漠然若亡見
 也熹蚤以童子獲侍左右先生始亦但以舉子見期
 某竊窺見其自為與教人者若不相似暇日僭請焉
 先生欣然嘉其志乃開示為學門户朝夕誨誘不倦
 其後屬疾某適在外亟歸省問甚喜曰病中無可與
 語幸子之歸也自是教詔益詳期許益重至為具道
[069-16a]
 平生問學次第傾倒亡餘一日授詩一篇乃其手書
 歿後發其所封遺書復有片紙屬某末有勉力大業
 之語某泣受寳藏不敢失墜以示子孫及同志使知
 跂慕前修景行之懿
問原道謂軻之死不得其傳程子以為非見得真實不
 能出此語屏山乃以為孤聖道絶後學何如笑曰屏
 山只要説釋子道流乃得其傳耳
又問如十論之作於夫子全以死生為言似以此為大
[069-16b]
 事了久之乃曰他本是釋學但只是翻騰出來説許
 多話耳並朱/子語
   劉勉之 白水先生
  字致中建之崇安人鄉舉詣太學歸過南京見劉
  忠定楊文靖授業後以中書數臣薦詔詣闕未及
  召見給札後省謝病歸紹興十九年二月卒年五
  十九
自幼强學日誦數千言耳目所接一過不復忘為文肆
[069-17a]
 筆而成滂沛閎闊凌厲頓挫儕軰少能及之
踰冠入太學時蔡京用事方禁士毋得挾元祐書制師
 生連坐法犯者罪至流徙名為一道徳者而實以鉗
 天下之口君心獨知其非是隂訪伊洛程氏之傳得
 其書而藏去深夜同舎生皆熟寐乃始探箧解裘下
 帷然膏潛抄而黙誦之聞譙公天授嘗從程夫子遊
 兼邃易學適以事至京師即往叩之盡得其學之本
 末既而遂厭科舉之業一日棄錄牒揖諸生歸
[069-17b]
見劉元城楊龜山皆請業焉劉公尤竒其才留語數十
 日告以平生行己立朝大節以至方外之學他人所
 不及聞者無不傾盡先生拜受其言精思力行朝夕
 不怠久而若有得焉昔聞一言之善融㑹貫通皆為
 已用而踐履日巳莊篤
與籍溪胡原仲屏山劉彦冲兩先生友善日以講論切
 磋為事其於當世之務若不屑焉而論説區處鉅細
 顯㣲皆有條理
[069-18a]
亂後故山室廬荒頓乃即建陽近郊蕭屯别墅結為草
 堂讀書其中力耕稼以自給淡若無求於世而一時
 賢士大夫莫不注心髙仰之
中書舎人吕公居仁知公之深嘗以小詩問訊有老大
 多材十年堅坐之句世傳以為實錄時國家南渡㡬
 十年謀復中原以攄宿憤而未有一定之計方且寤
 寐俊傑與圖事功吕公乃與同列曽公天游李公似
 之張公子猷三數人者共列其行誼志業以聞於朝
[069-18b]
 特詔詣闕將行屏山先生為作招劍之文以祝之其
 卒之亂曰寳劍來奉君王撫四夷定八荒時乎時毋
 深藏其所望於先生者如此
秦檜専國柄方決和戎之策惡聞天下正論意山林之
 士不顧利害敢盡言觸忌諱尤不欲使見天子談當
 世事苐令策試後省給札俾上其對先生知道不易
 行即日謝病歸杜門髙卧十餘年造養益熟名聞日
 尊故相趙忠簡出鎮南州道出里門紆轡入謁坐語
[069-19a]
 移日彌加歎重然而去未㡬即遭䜛竄海外以沒同
 時知先生者亦皆廢錮不復用先生竟不及一試於
 用而卒有志之士莫不哀之
先生學本為己而才周世用臨事裁處不動聲氣平居
 嚴敬自持若不可犯而接物之際恂恂和悦色笑可
 親其臨財亷一介不妄取少時婦家富而無子謀盡
 以貲産歸女氏既謝不取又擇其宗屬之賢者舉而
 畀之使奉先祀
[069-19b]
晦庵曰熹之先君子蚤與先生游相好將沒深以後事
 為寄且戒某往學焉及棄諸孤先生慨然為經理其
 家事而教誨某如子侄既久以其息女歸之親舊羈
 貧收恤扶助亦皆曲盡恩意學子造門隨其財品為
 説聖賢教學門户以及前言往行之懿終日娓娓無
 倦色自壯至老如一日也
   李侗 延平先生文靖公
  字愿中南劒之劒浦人父諱涣贈右朝議大夫先
[069-20a]
  生為季子晚以一子舉進士試吏旁郡更請迎養
  遂自建安如鉛山訪外家兄弟於昭武過其門弟
  子故人於武夷潭溪之上徜徉而歸㑹閩帥王山
  汪公以書禮車乘來迎先生往見至之日疾作卒
  于府治之館舎年七十一隆興元年十月十五日
  也
少遊鄉校有聲巳而聞郡人羅仲素得河洛之學於龜
 山之門遂往學焉羅公清介絶俗雖里人鮮克知之
[069-20b]
 見先生從游受業或頗非笑先生若不聞從之累年
 受春秋中庸論孟之説從容濳玩有㑹于心盡得其
 所傳之奥羅公少然可亟稱許焉於是退而屏居山
 里結茅水竹之間謝絶世故餘四十年簞瓢屢空怡
 然自適中間郡將學官聞其名而招致之或遣子弟
 從游受學州郡士人有以矜式焉
初龜山倡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衆然與其濳思力
 行任重詣極如羅公葢一人而巳先生既從之學講
[069-21a]
 誦之餘危坐終日以驗夫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氣象
 為如何而求所謂中者若是葢久之而知天下之大
 本其有在乎是也葢天下之理無不由是而出既得
 其本則凡出於此者雖品節萬殊曲折萬變莫不該
 攝洞貫以次融釋而各有條理如川流脉絡之不可
 亂大而天地之所以髙厚㣲而品彚之所以化育以
 至於經訓之㣲言日用之小物玩之於此無一不得
 其衷焉由是操存益固涵養益熟精明純一觸處
[069-21b]
 洞然泛應曲酧發必中節後學答問窮夜不倦隨人
 淺深誘之各不同而要以反身自得而可以入聖賢
 之域矣故其言曰學問之道不在多言但黙坐澄心
 體認天理若真有所見雖一毫私欲之發亦退聴矣
 久乃用力於此庶㡬漸明講學始有力耳
又曰學者之病在於未有洒然氷釋凍解處縱有力持
 守不過茍免顯然悔尤而巳若是者恐未足道也又
 曰今人之學與古人異如孔門諸子羣居終日交相
[069-22a]
 切磨又得夫子為之依歸日用之間觀感而化者多
 矣恐於融釋脱落處非言説所及也不然子貢何以
 言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耶嘗以黄太
 史之稱濓溪周夫子胸中洒落如光風霽月云者為
 善形容有道者氣象嘗諷誦之而顧謂學者曰有
 此於胷中庶㡬遇事廓然而義理少進矣
語中庸曰聖門之傳是書其所以開悟後學無遺策矣
 然所謂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者又一篇之指要也
[069-22b]
 若徒記誦而巳則亦奚以為哉必也體之於身實見
 是理若顔子之歎卓然見其為一物而不違乎心目
 之間然後擴充而往無所不通則庶乎可以言中庸
 矣
語春秋曰春秋一事各是發明一例如觀山水徒步而
 形勢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難言者蓋以常人
 之心推測聖人未到聖人洒然處豈能無失邪其於
 語孟他經無不貫達茍有疑問答之必極其趣
[069-23a]
嘗曰讀書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則
 凡聖賢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進矣若直以
 文字求之悦其詞義以資誦説其不為玩物喪志者
 㡬希以故未嘗為講解文義然其辨析精㣲毫釐畢
 察嘗語問者曰講學切在深潛縝宻然後氣味滋長
 蹊徑不差若槩以理一而不察乎其分之殊此學者
 所以流於疑似亂真之説而不自知也
先生資禀勁特氣節豪邁而充養完粹無復圭角精純
[069-23b]
 之氣達於面目色温言厲神定氣和語嘿動静端詳
 閑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平居恂恂於事若無甚可
 否及酬酢事變㫁以義理則有截然不可犯者早嵗
 聞道即棄場屋超然逺引若無意於當世然憂時論
 事感激動人其語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節義
 厲亷恥為先本末備具可舉而行非特空言而巳異
 端之學無所入於其心然一聞其説則知其詖淫邪
 遁之所以然者蓋辨之於錙銖眇忽之間而儒釋之
[069-24a]
 邪正分矣
先生之道徳純備學術通明求之當世殆絶倫比然不
 求知於世而亦未嘗輕以語人故上之人既莫之知
 而學者亦莫之識是以進不獲施之於人退未及傳
 之於後而先生方且玩其所安樂者於畎畆之中悠
 然不知老之將至蓋所謂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
 不悔者先生庶㡬焉
韋齋朱松謂先生如冰壺秋月瑩徹無瑕
[069-24b]
朱晦庵祭之曰猗歟先生早自得師身世兩忘唯道是
 資精義造約窮深極㣲凍解冰釋發於天機乾端坤
 倪鬼袐神彰風霆之變日月之光爰暨山川草木昆
 蟲人倫之至王道之中一以貫之其外無餘縷析毫
 差其分則殊體用混員隐顯昭融萬變並酬浮雲太
 空仁孝友弟洒落誠明清通和樂展也大成婆娑丘
 林世莫我知優哉游哉卒嵗以嬉云云/嗚呼先生而
 止於斯命之不融誰實尸之合散屈伸消息滿虛廓
[069-25a]
 然大公與化為徒古今一息曷計短長物我一身孰
 為窮通嗟惟聖學不絶如綫先生得之既厚以全進
 未獲施退未及傳殉身以歿孰云非天熹也小生緫
 角趨拜恭惟先君實共源派誾誾侃侃歛袵推先冰
 壺秋月謂公則然施及後人敢渝斯志從游十年誘
 掖諄至春山朝榮秋堂夜空即事即理無幽不窮相
 期日深見勵彌切蹇步方休鞭繩巳掣安車暑行過
 我衡門返斾相遭凉秋巳分熹於此時適有命召問
[069-25b]
 所宜言反覆教詔最後有言吾子勉之凡兹衆理子
 所自知奉以周旋幸不失墜歸裝朝嚴訃音夕至失
 聲長號淚落懸泉何意斯言而决終天云云/
問先生言行晦庵曰他却不曽著書充養得極好凡為
 學不過是恁地涵養將去初無異義只是先生晬面
 盎背自然不可及延平初亦是豪邁底人到後來也
 得琢磨之力
問先生静坐之説聞先生頗不以為然如何曰此亦難
[069-26a]
 説静坐理㑹道理自不妨只是討要静坐則不可若
 理㑹得道理明透自然是静常見先生説舊見羅先
 生説春秋頗覺不甚好不知到羅浮極静後又理㑹
 得如何某心嘗疑之以今觀之是如此蓋心下熱閙
 如何看得道理出
問延平謂常存此心勿為事物所勝曰先生㴠養得自
 是别真所謂不為事物所勝者古人云終日無疾言
 遽色他真个是如此
[069-26b]
曰先生嘗云人之念慮若是於顯然過惡萌動此却易
 見易除却怕於匹似閑底事爆起來纒繞思念將去
 不能除此尤害事熹向來亦是如此
先生意只是要得學者静中有个主宰存飬處
問延平行狀云終日危坐以驗夫喜怒哀樂之前氣象
 為如何而求其所謂中者與伊川之説若不相似曰
 這處是舊日下得語太重今以伊川之語格之則其
 下工夫處亦是有些子偏只是被李先生静得極了
[069-27a]
 便自見得是有个覺處
問延平欲於未發之前觀其氣象此與楊氏體驗於未
 發之前者異同如何曰這个亦有些病那體驗字是
 有个思思了便是巳發若觀時恁著意看便也是巳
 發問此體驗是著意觀久恁平常否曰此是以不觀
 觀之又曰延平説人心中大段惡念却易制伏最是
 那不大段計利害乍往乍來底念慮相續不㫁難為
 驅除今看得來是如此
[069-27b]
李先生取人大抵令於静中體認大本未發時氣象分
 明即處事應物自然中節此乃龜山門下相傳指訣
大抵思索義理到紛亂窒塞處湏是一切掃去放教胸
 中空蕩蕩地了却舉起一看便自覺得有下落處此
 説向見李先生曽説來今日方真實驗得如此
若着些利害便不免開口告人却與不學之人何異向
 見李先生説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難
 有大不可堪者持以自比則亦可以少安矣始者甚
[069-28a]
 卑其説以為何至如此後來臨事却覺有得力處不
 可忽也
舊見李先生説少從師友幸有所聞中間無講習之功㡬
 成廢墜然賴天之靈此个道理時常在心目間未嘗
 敢忘此可見其持守之功矣然則所見安得而不精
 所養安得而不熟耶並朱/子語
   朱松 韋齋先生
  字喬年徽之婺源人政和八年同上舎出身授建
[069-28b]
  州政和尉丁外艱服除調南劍州尤溪尉監泉州
  石井鎮紹興四年召試館職除正字丁内艱服闋
  召對改左宣教郎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尚
  書度支員外郎兼史舘校勘厯司勲吏部兩曺兼
  史職如故修哲宗實錄書成轉奉議郎以年勞轉
  承議出知饒州未上請間得主管台州崇道觀滿
  秩再請命下而卒紹興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也
  贈官通議大夫
[069-29a]
公生有俊才自為兒童時出語巳驚人少長游學校為
 舉子文即清新洒落無當時卑弱陳腐氣及去場屋
 始放意為詩文其詩初亦不事雕飾而天然秀發格
 力閑暇超然有出塵之態逺近傳誦至聞京師一時
 前軰以詩鳴者往往未識其面而巳交口譽之其文
 汪洋放肆不見涯涘如川之方至而奔騰蹙沓渾浩
 流轉頃刻萬變不可名狀人少能及
一日發憤折節益取六經諸史百氏之書伏而讀之以
[069-29b]
 求天下國家興亡理亂之變與夫一時所以應時合
 變先後本末之序期於有以發為議論措之事業如
 賈長沙陸宣公之為者聞龜山楊氏所傳河洛之學
 於是益自刻厲痛刮浮華以趨本實日誦大學中庸
 之書以用力於致知誠意之地
自謂辨急害道因取古人佩韋之義以名其齋蚤夜其
 間以示警飭由是向之所得於觀考者益有以自信
 而守之愈堅故嘗曰士之所志其分在義利之間兩
[069-30a]
 端而巳然其發甚㣲而其流甚逺
又謂父子主恩君臣主義是為天下之大戒無所逃於
 天地之間如人食息呼吸於元氣之中一息之不屬
 理必至於斃是以自昔聖賢立法埀訓所以維持防
 範於其間者未嘗一日而少忘
御史胡世將撫諭東南公謁而説之曰今日廟堂之議
 未知其但欲襟憑江漢控引荆吳以保東南而巳乎
 抑當克復神州汛掃陵闕據中原而撫三河也嘗聞
[069-30b]
 不取闗中中原不可復不取荆淮東南不可保今既
 進不能以六師之重通道荆襄循漢沔以赴興元結
 連跖䟦控引五路東向以圖中原退又不能移蹕建
 康治兵訓武北争荆淮以為固守之計而但蹙處一
 方費日月於道途未知漂漂者竟何如耶
嘗病士溺於俗學而不明君臣之大義是以處成敗之
 間者常有茍生自恕之心而闕於舎生取義之節將
 使三綱淪墜而有國家者無所恃以為安又言宜鍳
[069-31a]
 既往之失深以明人倫勵名節為先務而又愽求魁
 磊骨鯁沈正不囬之士寘之朝廷使之平居無事正
 色立朝則姦萌逆節銷伏於㝠㝠之中一朝有急則
 奮不顧身以抗大難亦足以禦危辱凌暴之侮則庶
 㡬神器尊安而基祚强固矣
金使議和公與史院同舎胡公珵等共疏言曰金方吞
 噬未厭而一旦幡然與我和者為和之説以侮我耳
 又慮我蓄鋭待時為和之説以撓我耳金之和使即
[069-31b]
 秦之衡人六國不悟衡人割地之無饜以亡其國今
 國家不悟金使請和之得策其禍亦豈可勝言哉而
 執事者方以為吾為梓宫母后淵聖天屬之故昔項
 羽置太公爼上而約髙祖以降矣唯髙祖不信其詐
 謀而不為之屈日夜思所以圗楚者卒能蹙羽於鴻
 溝之上使其力屈而太公自歸此可以觀其計之得
 失矣
公念國步日艱人心未服而天子無自將之兵諸道無
[069-32a]
 典戎幹方之實二三大將人擁重兵强不可令事蓋
 有不可知者則又數數建言宜復武舉責實用必其
 洞曉韜鈐長於綏御者以儲將帥之才下州郡選驍
 勇悉送行在以補周衛之缺精擇帥守使蒐卒乘以
 壯藩維之勢皆久長之至計反復倦惓不能自巳其
 於請建太學明人倫以倡節義之風而厲茍媮之習
 則又平日之所深慮而每言之所謂如人食息呼吸
 於元氣之中一息之不屬理必至於斃焉者非若後
[069-32b]
 來諸人承望風㫖但以課試文墨為粉飾太平之具
 而巳也然而國是巳定言無所入由是公之求去愈
 力而檜之怒公愈甚遂使言者論公獨以懐異自賢
 陽為辭遜為罪而出之
屏居建溪之上日以討尋舊學為事手抄口誦不懈益
 虔蓋玩心於義理之㣲而放意於塵垢之外有以自
 得淡如也
公性孝友與人交重然諾不以生死窮達二其心接引
[069-33a]
 後進教誘不怠聞人之善推奬如不及至於邪佞猥
 𤨏簡賢附勢之流與己異趣則鄙而逺之或不忍正
 視其面施於吏治亦皆果决眀辨抑邪與正無所顧
 避晚既屬疾自知必不起而處之泰然畧無憂懼色
 手書告訣所善胡公憲劉公勉之劉公子翬屬以其
 子而顧謂熹往受學焉其志道服膺死而後巳埀裕
 後人不使迷於所鄉者又如此云
 
[069-33b]
 
 
 
 
 
 
 
 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