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59-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周敦頤 濂溪先生元公
  字茂叔元名敦實避厚陵藩邸名改今名道州營
  道人景祐三年用舅氏龍圖鄭公向奏試將作監
  簿康定初授洪州分寧簿慶厯四年以部使者薦
  除南安軍司理六年令郴邑皇祐二年令桂陽至
[059-1b]
  和元年用薦者改理丞宰洪之南昌嘉祐初改太
  子中舍合州僉六年轉國博倅䖍州授尚書虞部
  員外郎以失火對移永州四年權知邵州熙寧初
  用趙抃吕公著薦擢廣東漕三年轉虞部郎中改
  提刑聞水嚙其母墳求南康軍以歸上其印分司
  南京六年趙公再尹成都復奏起之朝命及門而
  六月七日卒享年五十七嘉定庚辰賜諡淳祐辛
  丑上幸學封汝南伯與程張朱並從祀
[059-2a]
天聖已已年十三志趣髙逺濂溪舊有小橋亭先生常
 釣逰其上吟風弄月至今父老能言之
先生博學力行聞道甚蚤遇事剛果有古人風為政精
 密嚴恕務盡道理慶厯初赴分寧簿縣有獄久不決
 先生至一訊立辨衆口交稱之
慶厯乙酉為南安司理時郡獄適有囚法不當死運使
 王逵欲深治之先生獨力争不聴置手板歸取告身
 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059-2b]
 逵感悟囚得不死
六年丙戌年三十年少不為守所知䖍之興國宰程公
 珦假倅南安視先生氣貌非常人與語果知道者令
 二子師之即明道伊川也
朱晦翁曰濂溪在當時人見其政事精絶則以為宦業
 過人見其有山林之志則以為襟懷洒落有仙風道
 氣無有知其學者惟程太中知之宜其生兩程夫子
 也
[059-3a]
八年在郴守李初平知其賢不以屬吏遇之既薦諸朝
 又周其不給聞先生論學嘆曰吾欲讀書如何先生
 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之初平遂日聴其語二年
 而有得
皇祐初年初平卒子幼先生曰吾事也為護其喪歸葬
 之往來經紀其家始終不懈士大夫皆指君曰是能
 塟舉主者
至和初年赴南昌宰人見先生來喜曰是能辨分寧獄
[059-3b]
 者吾属得所訴矣於是更相告語勿違教命盖不惟
 以得罪為憂實以汚善政為恥也
嘗得疾更一晝夜始甦友人潘興嗣視其家服御之物
 止一弊篋錢不滿數百
嘉祐丙申冬至合州已亥嵗蒲宗孟泛蜀江道合陽初
 見先生相與欵洽連三日夜退而歎曰世有斯人歟
 乃以其妹歸之先生初娶陸氏繼以蒲焉
在合州郡民心恱誠服事不經先生手吏不敢決茍下
[059-4a]
 之人亦不從趙清獻為使者或譖之清獻惑臨之甚
 威比去猶不釋而先生處之超然也
五年東歸王荆公江東提刑與先生相遇語連日夜荆
 公退而精思至忘寢食六年倅䖍州趙清獻為守熟
 視其所為乃寤執其手曰幾失君矣今日乃知周茂
 叔也
熙寧初吕公著聞名力薦之會清獻公在中書擢授廣
 東運判有啓謝吕云在薄宦有四方之㳺於高賢無
[059-4b]
 一日之雅
四年領憲事盡心共職務在矜恕不憚出入之勤瘴毒
 之侵雖荒崖絶島人跡所不至處皆緩視徐按以洗
 寃澤物為已任俄得疾聞水嚙其母墓遂乞南康改
 葬畢曰强疾而來者為葬爾今猶欲以病汚麾紱耶
先生自少信古好義以名節自砥礪奉已甚約俸禄悉
 以周宗族奉賔友及分司而歸妻子饔粥或不給而
 亦曠然不以為意襟懷飄洒雅有髙趣尤樂佳山水
[059-5a]
 遇適意處或徜徉終日廬山之麓有溪焉發源於蓮
 花峯下潔清紺寒合於湓江先生濯纓而樂之築書
 堂其上名之曰濂溪志鄉閭在目中也因語友人潘
 興嗣曰可仕可止古人無所必結髪為學將有以設
 施可澤於斯人者必不得已止未晚也此濂溪者異
 時與子相從於其上歌咏先王之道足矣
王君貺嘗見先生以有世契受其拜及坐大風起先生
 說大畜一作風天/小畜卦君貺起曰適來不知受却公拜今
[059-5b]
 却當請納拜先生走避之
程明道曰昔受學於茂叔令尋仲尼顔子樂處所樂何
 事
 茂叔窗前草不除問之云與自家意思一般
 再見茂叔後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㸃也之意
 觀天地生物氣象茂叔謂看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
 艮卦註言各止其所也
 荀子言飬心莫善於誠茂叔以為荀子元不識誠既
[059-6a]
 誠矣心焉用養耶
 顥年十六七時好田獵既而自謂巳無此好茂叔曰
 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潛隠未發一日萌動如初矣後
 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獵者不覺有喜心乃知果
 未也
 劉立之曰明道從茂叔問學窮性命之理
邵康節謂伊川極論天地萬物之理以及六合之外伊
 川歎曰平生惟見周茂叔論至此
[059-6b]
朱晦翁贊公像曰道喪千載聖逺言湮不有先覺孰開
 後人書不盡言圖不盡意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孔文仲祭之曰公年甚壯玉色金聲從容和毅一府盡
 傾朱曰觀此濂溪清和氣象可想矣
蒲宗孟曰茂叔仕而有所為亦大槩見於人至其孤風
 逺操寓懷塵埃之外常有髙棲遐遁之意則世人未
 必盡知
黄山谷詠之曰茂叔人品甚髙胷中洒落如光風霽月
[059-7a]
 好讀書雅意林壑初不為人窘束世故云云短於取
 名而惠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
 燕及&KR1137嫠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
 延平李侗以洒落如光風霽月為善形容有道者氣
 象
 朱晦翁曰所謂洒落者只是形容一箇不疑所行清
 明髙逺之意若有一毫私吝心何處更有此等氣象
 邪只如此有道者胷懷表&KR0187亦自可見
[059-7b]
朱曰道之在天下者未嘗亡惟其託於人者或絶或續
 故其行於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為非人智
 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髙地下而二氣五行紛紜錯揉
 升降往來於其間其造化發育品物攸殊莫不各有
 固然之理最其大者則仁義禮智之性君臣父子昆
 弟夫婦朋友之倫是巳是其周流充塞無所虧間夫
 豈以古今治亂為存亡者哉然氣之運也則有淳漓
 判合之不齊人之禀也則有清濁昏明之或異是以
[059-8a]
 道之所以託於人而行於世者惟天所畀乃得與焉
 若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得斯道之傳者歟不然何
 其絶之久而續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盖自孟氏
 沒而此道之傳不属我宋受命五星集奎開文明之
 運然後氣之漓者醇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乎
 人而先生出焉不繇師傳黙契道體建圖屬書根極
 領要當時見而知之有程氏者遂廣大而推明之使
 夫天理之微人倫之著事物之衆鬼神之幽莫不洞
[059-8b]
 然畢貫于一而周孔孟氏之傳焕然復明非天所畀
 孰能與於此江州書/堂記
又曰先生之言其髙極乎無極太極之妙而實不離乎
 日用之間其幽探乎陰陽五行造化之賾而實不離
 乎仁義禮智剛柔善惡之際其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秦漢以下誠未有臻斯理者而實不外乎六經論語
 中庸大學七篇之所傳也盖其所謂太極云者合天
 地萬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無器與形而天地萬
[059-9a]
 物之理無不在是故曰無極而太極以其具天地萬
 物之理而無器與形故曰太極本無極也是豈離乎
 生民日用之常而自為一物哉其為陰陽五行造化
 之賾者固此理也其為仁義禮智剛柔善惡者亦此
 理也性此理而安焉者聖也復此理而執焉者賢也
 自堯舜以至孔孟所以相傳之說豈有一言以易此
 哉先生之所以繼往聖開來學而有大功於斯世也
 隆興祠/堂記
[059-9b]
又曰自孟氏沒而聖道不傳俗儒之學内局於章句文
 辭之習外雜於老子釋氏之言而所以修巳治人者
 一出於私智人為之鑿今盖千餘年矣先生奮乎百
 世之下乃深探聖賢之奥疏觀造化之原而獨心得
 之立象著書闡發幽秘辭義雖約而天人性命之㣲
 修巳治人之要莫不畢舉先生之功為大矣袁州祠/堂記
又曰秦漢以來天下之士莫知所以為學是以天理不
 明而人欲熾道學不傳而異端起人挾其私智以馳
[059-10a]
 騖一世宋興有濂溪者作然後天理明而道學之傳
 復續盖有以闡夫太極陰陽五行之奥而天下之為
 中正仁義者得以知其所自來言聖學之有要而下
 學者知勝私復理之可以馴致於上達明天下之有
 本而言治者知誠心端緒之可以舉而措之於天下
 其所以上接洙泗千載之統下啓河洛百世之傳者
 脉絡分明而規模亦宏逺矣韶州祠/堂記
張南軒曰自秦漢以來言治者汨於五伯功利之習求
[059-10b]
 道者淪於異端空虚之説而於先王發政施仁之實
 天理人倫之教莫克推而講明之故言治者若無豫
 於學而求道者反不涉於事民莫睹乎三代之盛可
 勝歎哉惟先生崛起於千載之後獨得微指於殘編
 斷簡之中推本太極以及乎陰陽五行之流布人物
 之所以生化於是知人之為至靈而性之為至善萬
 物有其宗萬事循其則舉而措之則可見先王之所
 以為治者皆非私智之所出孔孟之意于以復明至
[059-11a]
 于二程先生則又推而極之凡聖人之所以教人與
 學者之所以用功本末始終精粗該備於是求道者
 有其序而言治道者有所本矣南康軍/祠堂記
又曰先生之學淵源精粹實自得於其心而其妙乃在
 太極一圖窮二氣之所根極萬物之所行而明主静
 之為本以見聖人之所以立人極而君子之所當修
 為者由秦漢以來盖未有臻於斯也故其所養内充
 闇然而日章雖不得大施於時而蒞官所至如春風
[059-11b]
 和氣隨時發見被飾萬物百世之下聞其風者猶將
 咨嗟興起之不暇先生論刑嘗曰刑者民之司命情
 偽微曖其變千狀茍非中正明達果斷者不能治也
 夫中正者仁之所存而明達者知之所行果斷者又
 勇之所施也韶州祠/堂記
又曰去古益逺儒學陵夷吾先生起於逺方乃超然有
 所自得於其心本乎易之太極中庸之誠以極乎天
 地萬物之變化其教人使之志伊尹之志學顔子之
[059-12a]
 學推之於治先王之禮樂刑政可舉而行如指諸掌
 於是河南二程先生兄弟從而得其說推明究極之
 廣大精微殆無餘藴學者始知夫孔孟之所以教盖
 在此而不在乎他學可以至於聖治不可以不本於
 學而道徳性命初不外乎日用之實而詖淫邪遁之
 說皆無以自隠其形可謂盛矣然則先生發端之功
 顧不大哉道州祠/堂記
又曰先生生乎千有餘載之後超然獨得夫大易之傳
[059-12b]
 所謂太極圖乃其綱領也推明動静之一源以見生
 化之不窮天命流行之體無乎不在文理密察本末
 該貫非闡微極幽莫能識其指歸也然而學者若何
 而進於是哉亦曰敬而已矣誠能起居食息主一而
 不舍則其徳性之知必有卓然不可揜於體察之際
 者而後先生之藴可得而窮太極可得而識矣
葉水心曰道之晻鬰於後者天與人殊而人與已殊道
 非其道而學非其學也理不盡徒膠昔以病今心不
[059-13a]
 明姑舍巳以辨物勤苦而種皆文藻之末鹵莽而穫
 皆枝葉之餘揚雄韓愈猶然况其下者乎自周子二
 程以來天之命我者屬乎不離也我之事天者脗乎
 有合也舜文之道即巳之道也顔孟之學即已之學
 也辭華不黜而自落功利不抑而自退其本立也兩
 迷者岐也四達者路也邪不亂正燭火闇室也煜日
 方旦也幽不掩明大經大法未嘗不炳然具見而何
 塞路之有此其所以過之逺也覺於是而進余所進
[059-13b]
 也安於是而止余亦止之南安軍二/先生祠記
魏鶴山曰頥奮乎百世之下始探造化之至賾建圖著
 書闡發幽秘即斯人日用常行之際示學者窮理盡
 性之歸使誦其遺言者始得以曉然於洙泗之正傳
 而知世之所謂學者非滯於俗師則淪於異端盖有
 不足學者於是二程親得其傳而聖學益以大振雖
 三人於時皆不及大用而嗣往聖開來哲發天理正
 人心使孔孟絶學獨盛於本朝而超出乎百代功用
[059-14a]
 所闗誠為不小請諡/奏
又曰先生奮自南服超然獨得以上承孔孟氏埀絶之
 緒河南二程子神交心契相與疏瀹闡明而聖道復
 著曰誠曰仁曰太極曰性命曰陰陽曰鬼神曰義利
 綱條彪列分限曉然學者始有所凖的於是知身之
 貴果可以位天地育萬物果可以為堯舜為周公仲尼
 而其求端用力又不出乎暗室屋漏之隠躬行日用
 之近亦非若異端之虚寂百氏之攴離也相與翕然
[059-14b]
 宗之張楊㳺吕侯謝尹張諸儒口傳面授至近世朱
 吕推而大之盖自道湮民散千有五六百年而後得
 所師承嗚呼幸哉
又曰聖逺言湮俗淪士散求道者離乎器而不知一理
 二氣之互根言性者離乎氣而不知元亨變化之實
 理知剛柔之為善惡不知剛不一於善柔不一於惡
 也知陰陽之為動静不知陰不一於静陽不一於動
 也先生始為圖書貫融而劈析之二程親得其傳道
[059-15a]
 日以章迨胡子朱張推衍究極亦幾無餘藴矣
先生所得之奥不俟師傳匪由智索神交心契固巳得
 其本統不然嗜溪流之紺寒愛庭草之交翠體夫子
 之無言窮顔淵之所以樂是果何味而獨嚅嚌之邪
 故能發前聖之所未發覺斯人之所未覺使高逺者
 不墮於荒忽使循守者不淪於滯固私意小智何所
 容其巧詭經僻說何所肆其誣功用豈不偉哉臧格/議謚
真西山曰自荀楊以惡與混為性而不知天命之本然
[059-15b]
 老莊氏以虚無為道而不知天理之至實佛氏以剗
 滅彞倫為教而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子生乎絶學
 之後乃獨探本源闡發幽秘二程子見而知之朱子
 又聞而知之述作相承本末具備自是人知性不外
 乎仁義禮智而惡與混非性也道不離乎日用事物
 而虚無非道也教必本乎君臣父子夫婦昆弟而剗
 滅彛倫非教也闡聖學之戸庭祛世人之矇瞶千載
 相傳之正統其不在兹乎
[059-16a]
百聖相傳敬之一言實其心法盖天下之理惟中為至
 正惟誠為至極然敬所以中不敬則無中也敬而後
 能誠非敬則無以為誠也氣之決驟軼於奔駟敬則
 其銜轡也情之横放甚於潰川敬則其隄防也故周
 子主静之言程子主一之訓皆其為人最切者而
 朱子又丁寧反復之學者倘於是而知勉焉戒於思
 慮之未萌恭於事物之既接無少間斷則徳全而欲
 泯矣
[059-16b]
朱子曰先生之學其妙具於太極一圖通書之言亦皆
 此圖之藴而程先生兄弟語及性命之際亦未嘗不
 因其説觀通書之誠動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書李
 仲通銘程邵公志顔子好學論等篇則可見矣潘清
 逸誌先生之墓叙所著書特以作太極圖為稱首然
 則此圖當為先生書首不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
 程本因附書後傳者見其如此遂悞以圖為書之卒
 章不復釐正使先生立象盡意之微㫖暗而不明而
[059-17a]
 驟讀通書者亦復不知有所總攝此則諸本之失也
 又嘗讀朱内翰震進易說表謂此圖之傳自陳搏种
 放穆修而來而五峯胡氏作序又以為先生非止為
 种穆之學者此特其學之一師耳非其至者也夫以
 先生之學之妙不出此圖以為得之於人則決非种
 穆所及以為非其至者則先生之學又何以加于此
 圖哉是以切嘗疑之及得誌文考之然後知其果先
 生所自作而非有受於人者二公盖有未嘗見此誌
[059-17b]
 而云云耳然胡公所論通書之指曰人見其書之約
 也而不知其道之大也見其文之質也而不知其義
 之精也見其言之淡也而不知其味之長也人有真
 能立伊尹之志修顔子之學則知此書之言包括至
 大而聖門之事業無窮矣此則不可易之至論讀是
 書者所宜知也遺文/䟦
又曰通書夫子所作本號易通與太極圖並出程氏以
 傳於世而其為説實相表裏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
[059-18a]
 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決道義文辭祿利之取
 舍以振起俗學之卑陋至論所以入徳之方經世之
 具又皆親切簡要不為空言頋其宏綱大用既非秦
 漢以來諸儒所及而其條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
 世學者所能驟而窺也是以程氏既没而傳者鮮焉
 其知之者不過以為用意髙逺而巳通書/序
朱子既為太極圖說則録以寄張敬夫敬夫以書來曰
 先生所與門人講論問答之言見於書者詳矣其於
[059-18b]
 西銘盖屢言之至此圖則未嘗一言及也謂其必有
 微意是則固然然則所謂微意者果何謂耶熹竊以
 為此圖立象盡意剖析幽微周子盖不得巳而作也
 觀其手授之意盖以為惟程子為能當之至程子而
 不言則疑其未有能受之者爾夫既未能嘿識於言
 意之表則馳心空妙入耳出口其弊必有不勝言者
 觀其荅張閎中論易傳成書深患無受之者及東見
 録中論横渠清虚一大之說使人向别處走不若且
[059-19a]
 只道敬則其意亦可見矣若西銘則推人以之天即
 近以明逺於學者日用最為親切非若此書詳於性
 命之原而略於進為之目有不可以驟而語者也
濓溪圖與書雖簡古淵深未易究測然其大指不過語
 諸學者講學致思以窮天地萬物之理而勝其私以
 復焉其施則善於家而達於天下其具則復古禮變
 今樂政以養民而刑以肅之也是乃所謂伊尹之志
 顔子之學而程氏傳之以覺斯人者
[059-19b]
先生之精立圖以示先生之藴因圖以發而其所謂無
 極而太極云者又一圖之綱領所以明夫道之未始
 有物而實為萬物之根柢也夫豈以為太極之上復
 有所謂無極者哉
太極書如易六十四卦一一有定理毫髪不差自首至
 尾只不出陰陽二端而已始處是生生之初終處是
 已定之理
太極圖熹若不分明别出許多節次出來如何看得未
[059-20a]
 知後人果能如此子細去看否
問太極圖自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只是一个圏子何嘗
 有異曰人物本同氣禀有異故不同
問太極圖何以不言禮智而言中正莫是此圖本為發
 明易道故但言中正是否曰亦不知是如何但中正
 二字較有力
問先生謂程子不以太極圖授門人盖以未有能受之
 者孔門亦未嘗以此語顔曾如何曰焉知其不曽説
[059-20b]
 曰觀顔曾做工夫處只是切巳做將去曰此亦何嘗
 不切已皆非在外乃我所固有也曰言此徒長人臆
 度料想之見曰理會不得者固若此若理會得者莫
 非在我便可受用何臆度之有
問太極圖自一而二自二而五即推至於萬物易則自
 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八自八而十六自十六而
 三十二自三十二而六十四然後萬物之理備西銘
 則止言陰陽洪範則止言五行或略或詳皆不同何
[059-21a]
 也曰理一也人所見有詳略耳然道理亦未嘗不相
 值也
問太極圖之說曰以人身言之呼吸之氣便是陰陽軀
 體血肉便是五行其性便是理又曰其氣便是春夏
 秋冬其物便是金木水火土其理便是仁義禮智信
 又曰氣自是氣質自是質不可滚說
問太極圖何為列五者於陰陽之下曰五常是理陰陽
 是氣有理而無氣則理無所立有氣而後理方有所
[059-21b]
 立故五行次陰陽又問如此則是有七曰義智属陰
 仁禮属陽按太極圖列金木水火土於陰陽之下非
 列仁義禮智信於陰陽之下也以氣言之曰陰陽五
 行以理言之曰健順五常之性此問似欠分别
大凡看道理要見得大頭腦處分明下面節節只是此
 个道理散為萬殊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事説个道
 理未嘗說出大頭腦處然四方八面合聚凑來也自
 見得个大頭腦若孟子便已指出示人至周子説出
[059-22a]
 太極已是大段分明指出矣且如惻隠之端從出處
 推上去則是此心之仁仁即所謂四徳之元元即太
 極之動處如此節節推上去亦自見得總腦處若看
 得太極處分明則盡見得天下許多道理皆自此出
 事事物物皆有此个道理元無虧欠也
今人多疑濂溪之學出自希夷厶曰濂溪書具存如太
 極圖希夷如何有此說
近世諸公知濂溪者甚淺如吕氏童䝉訓稱其用意髙
[059-22b]
 逺夫通書太極之說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
 終始豈用意而為之人何逺近髙下之可道哉
太極圖若無通書却教人如何曉得故太極圖得通書
 而後明
問通書多説幾太極圖上却無此意曰五性感動動而
 未分者便是
問誠無為幾善惡一段看此與太極圖相表裏曰然周
 子一書都説這道理
[059-23a]
通書文雖髙簡而體實淵慤且其所論不出乎陰陽變
 化修巳治人之事未嘗劇談無物之先文字之外也
通書中數數拈出幾字要當如此瞥地即自然有个省
 力處
問通書便可上接語孟曰比語孟便較分曉精深結搆
 得密語孟説得較闊並朱/子語
 
 
[059-23b]
 
 
 
 
 
 
 
 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