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一
            宋 朱子 纂集
   韓琦 魏國忠獻王
  字稺圭相州人中進士第二人事仁宗英宗神宗
  官至丞相配享英宗廟庭
天聖五年仁宗初臨軒試進士公年二十名在第二時
 唱名第一甲方終太史奏日下五色雲見左右從官
[011-1b]
 皆賀於殿上
監左藏庫時方貴髙科多徑去為顯職公獨滯於筦庫
 衆以為非宜公處之自若不以為卑冗職事亦未嘗
 茍且並家/傳
徙開封府推官理事不倦暑月汗流浹背府尹王博文
 大器重之曰此人要路在前而治民如此眞宰相器
 也胡氏傳/家錄
以右司諌供職勸上明得失正朝廷紀綱親近忠直放
[011-2a]
 逺邪佞時災異數見公以災變屢發主於執政者非
 才累言於上未見納公又奏曰豈陛下擇輔弼未得
 其人耶若杜衍范仲淹孔道輔宋郊胥偃衆以為忠
 正之臣可&KR0640進擢不然嘗所用者王曾吕夷簡蔡齊
 宋綬亦人所屬望也章十上不報公抗䟽乞出上乃
 罷宰臣王隨陳堯佐叅政韓億石中立等家/傳
公又言賞罰當從中書出今數聞有内降不可不止玉
 曾蔡齊宋綬當世名臣宜大用上納其說王沂公見
[011-2b]
 公論事切直有本末謂公曰比年臺諌官多畏避為
 自安計不則激發近名如君固不負所職諫官宜若
 此沂公天下正人公得此益自信行/狀
民間作銷金服玩公請以先朝舊制禁絶之乃下詔申
 諭未幾有犯者開封以刑名未明申請審刑院議止
 徒三年公奏大中祥符八年敕犯銷金者斬請復用
 之
詔同詳定阮逸胡瑗等所造鍾律公曰祖宗舊法遵用
[011-3a]
 斯久屬者㣘一士之偏議變數朝之定律臣切計之
 不若窮作樂之源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物熈
 洽海内擊壤鼔腹以歌太平斯乃上世之樂可得以
 氣象求乎既逹其源又當究當今之所急國家方夏
 寧一又弛邊備犬戎之性豈能常保願陛下與左右
 弼臣緩兹求樂之誠移訪安邉之議急其所急在理
 為長遂詔將來南郊用和峴舊樂
發解開封府舉人時惟禮部貢院置封彌謄錄二司開
[011-3b]
 封止有封彌官公請並設謄錄司以示至公從之
公言自古興儉以勸天下必以身先之今欲减省浮費
 莫如自宫掖始請令三司取入内内侍省并御藥院
 内東門司先朝及今來賜予支費之目比附酌中皆
 從减省無名者一切罷之
公為諌官三年所存諌稿欲歛而焚之以效古人慎密
 之義然恐無以見人主從諌之美乃集七十餘章為
 三巻曰諌垣存稿自序於首大畧曰諌主於理勝而
[011-4a]
 以至誠將之並家/傳
以益利路人飢為體量安撫使公至則蠲减稅以募人
 入粟招募壯者等第刺以為廂禁軍一人充軍數口
 之家得以全活檄劒門關民流移而東者勿禁簡州
 艱食為甚明道中以災傷嘗勸納粟後糶錢十六餘
 萬歸於常平公曰是錢乃賑濟之餘非官緡也發庫
 盡以給四等以下戸逐貪殘不職吏罷冗役七百六
 十人為饘粥活飢人一百九十餘萬蜀人曰使者之
[011-4b]
 來更生我也家/傳
元昊初叛兵鋒銳甚中國久不知戰人心頗恐授公陜
 西安撫使趣上道公勇欲自効馳至延安則𦍑已解
 圍去然士氣沮傷將吏往往移病求罷職公即選練
 材武治戰守器慰安居人收召豪傑與之計議范雍
 守延州朝廷以為不能欲以趙振代公奏曰願留雍
 以觀後效無已則范仲淹為可以為國家計非私仲
 淹也若涉朋比誤陛下事當族慶人陳叔慶等陳邉
[011-5a]
 防策補官東南公奏曰忠義憤懣為國獻計雖稍收
 用乃置於僻左實覊縻之非所以開示誠意招徠人
 才也
康定元年夏竦都䕶西師公副之未幾遣學士晁宗慤
 内侍王守忠督出兵攻賊公曰如詔意為便不則元
 昊聚兵出不意攻伐我倉卒赴敵必敗合府争之公
 所論不得用使持奏還而元昊掠鎮戎軍偏將劉繼
 宗逆戰果不利詔下切責俾以進兵日月來上衆復
[011-5b]
 㑹議乃畫攻守二䇿求中决公馳驛奏闕下上許用
 攻䇿已而執政以為難公不得已獨上章曰元昊精
 兵不出四五萬餘皆婦女老弱舉族而行我四路之
 兵不為少分戍數十城寨彼聚而來故常衆我散故
 常寡相遇毎不敵是以元昊能數勝今不究此失乃
 待賊大過以二十萬重兵惴然守界濠不敢與虜角
 臣實痛之願更命近臣觀賊之隙如不可不擊則願
 不疑臣言奏雖未下知兵者以公言為然
[011-6a]
公往來塞下勤苦忘寢食期有以報上出按屯至涇原
 聞元昊乞和公諭諸將曰無約而降者謀也宜益備
 遽調兵兵未集賊果入鈔山外公指圖授諸將曰山
 間狹隘可守過此必有伏或致師以怒我或為餌以
 誘我皆無得輙出待其歸且惰也邀擊之而禆將任
 福王仲寳狃小勝數違節度公檄之曰違節度有功
 亦斬福猶進兵遇伏遂戰死疾公者乞置公大罪後
 大帥使收餘兵得檄福衣帶間封上之朝廷知罪在
[011-6b]
 諸將止左遷右司諌知秦州
公在秦增廣州城以保固東西市招集屬戸益市諸羌
 馬討殺生羌之鈔邉者厲兵以待賊訖公去秦賊不
 敢窺塞
慶厯二年陜西四帥皆改觀察使公為秦州觀察使曰
 吾君憂邉臣子何可以擇官獨不辭
初京師所遣戍兵脆懦不習勞苦賊嘗輕之目曰東軍
 而土兵勁悍善戰公奏增土兵以抗賊而稍减屯戍
[011-7a]
 内實京師又以籠竿城據衝要乞建為德順軍以蔽
 蕭關鳴沙之道既任事久嵗補月完甲械精堅諸城
 皆有備賞罰信於軍中將亦習戰闘識形勢毎出輙
 有功公方建請於鄜延渭三州各以土兵三萬為一
 軍軍雖别屯而耳目相通為一視虜所不備互出𢷬
 之破其和市屠其種落困撓其國因以招横山之人
 度横山隳則平夏兵素弱必不能支我下視興靈穴
 中兔爾章既上又與范公定謀益堅而元昊黠賊知
[011-7b]
 不可敵亦歛兵不敢近塞並行/狀
公駐延安忽有人夜攜匕首至卧内遽褰幃帳公起坐
 問曰誰何曰某來殺諌議又問曰誰遣汝來曰張相
 公遣某來盖是時張元夏國正用事也公復就枕曰
 汝攜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願得金帶足矣遂取帶
 而出明日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報城櫓上得金
 帶者納之時范純祐亦在延安謂公曰不治此事為
 得體盖行之則沮國威今乃受其帶是堕賊計中矣
[011-8a]
 公嘆曰非琦所及麈/史
公與范公同召拜樞密使副公自請捍邉至五表不聽
 既至又與范公伸前議同决䇿上前期以兵覆元昊
 會夏國送欵公謀不果用范公毎恨齟齬功不就故
 作閱古堂詩叙其事傳於世
初夏人方議和公以謂邉備不可弛請與范公俱出按
 行遂命公宣撫陜西范公宣撫河東范請益兵屯河
 陽蒲中及以兵從公以為不必請兵上前議未合退
[011-8b]
 於殿廬中猶争公曰若爾則臣乞自行不用朝廷一
 人一騎范色忿欲再請對道公語公笑止之㑹富公
 賛公說卒不發兵范亦不以為忤家/傳
公至關陜以兵數雖多而雜以疲弱耗用度選禁軍不
 堪征戰者停放一萬二千餘人後田况乞選諸路軍
 不堪戰者為廂軍云若謂兵驕久一旦澄汰恐致亂
 則去年韓琦汰邉兵萬餘人豈聞有為亂者哉家/傳
時仁宗以天下多事急於求治手詔宰相杜衍曰朕用
[011-9a]
 韓琦范仲淹富弼皆中外人望有可施行宜以時上
 之又開天章閣賜坐咨訪急務公條九事大畧備西
 北選將帥明按察豐財用抑佞倖進有能退不才去
 冗食謹入官繼又獻七事議稍用而小人巳側目不
 安二府皆合班奏事公必盡言事雖屬中書公亦對
 上指陳其實同列尤不恱獨仁宗識之曰韓琦性直
 行/狀
蘇子美軰為進奏院事發仁宗為讒者所惑夜遣中使
[011-9b]
 散入大臣家捕同飲者公明日對曰夜来聞遣官遶
 京城捕館職甚駭物聽此事但付有司自有行遣上
 色悔久之别/錄
諸人欲以進奏院事傾正黨宰相章得象晏殊不可否
 賈昌朝參政陰主之張方平宋祁王拱辰皆同力以
 排至列狀言王益柔作傲歌罪當誅公時在右府因
 兩府同對言益柔狂語何足深計較方平等皆陛下
 近臣今西邉用兵有何限大事不為論列而同狀攻
[011-10a]
 一王益柔其情亦可見上遂釋然别/錄
徙知鄆州京東素多盗捕盗之法以百日為三限限不
 獲者抵罪盗未必得而被刑者衆公請獲他盗者聽
 比折除過捕者有免刑之路故盗多獲朝廷著為天
 下法至今用之家/傳
徙鎮定定州久用戎將治兵無法度至於驕不可使公
 至即用兵律裁之察其横軍中尤不可教者捽首斬
 軍門外士死攻圍賻賞其家恤其孤兒使繼衣廪恩
[011-10b]
 威既信則倣古兵法作方貟銳三陣指授偏將日月
 教習之由是定兵精勁齊一號為可用冠河朔嵗大
 歉為法賑之活飢人七百萬鄰城旁路刺取其法視
 中山隱然為雄鎮聲動虜中行/狀
定卒惡米陳下執籌不請公時為帥聞之馳入倉羣卒
 約十餘人皆持米前訴公曰米乃如此餘人皆退後
 出懷中米一裹曰琦亦請此朝廷置此米一㪷約八
 鐶内地不售一百今雖陳下售猶不失四鐶適皆自
[011-11a]
 汝扇揺命盡戮十卒於前公凝然不動一軍股栗遺/事
中書習舊弊毎事必用例五房史操例在手顧金錢惟
 意所去取所欲與白舉用之所不欲行或匿例不見
 公令刪取五房例及刑房斷例除其冗繆不可用者
 為綱目類次之封縢謹掌毎用例必自閱自是人知
 賞罰可否出宰相五房史不得髙下於其間行/狀
公自為相即與當時諸公同力一德謀議制作銓補天
 下士所汲引多正直有名或忠厚可鎮風俗以公議
[011-11b]
 用之士莫知出何人門下嘉祐四年下祫享赦事多
 便民者命諸路舉學行尤異篤遣詣京師館於太學
 試舍人院差使授官立柴氏後為崇義公法春秋存
 亡繼絶之義擇才臣詣四方寛恤民力籍戸絶田租
 為廣惠倉以廣賑䘏募耕唐鄧廢田勸課農作守令
 治最者久其任以率吏課裁定令敕以省疑讞弛茶
 禁以便東南之民議者以謂近於三代之仁義多公
 所論議施行行/狀
[011-12a]
仁宗春秋髙繼嗣未立天下以為憂雖或有言者而大
 臣莫敢為議首公數乘間伏奏乞選立太子上頋曰
 後宫一二欲就館卿毋亟後誕育皆皇女公一日挾
 孔光傳進對曰漢成帝立二十五年無繼嗣已議立
 帝弟之子定陶王為太子成帝中材常主猶能之以
 陛下之明何難於此哉太祖為天下長慮澤流至今
 惟陛下以太祖心為心則無不可矣仁宗感悟始以
 英宗判宗正寺英宗力辭宦官宫妾勢未便中外皆
[011-12b]
 危之公復啓曰陛下屬之以大任而不肯當盖其沉
 逺詳重識慮有以過人非有他也猶豫不决招讒慝
 生變故且名未正則尚得以辭名體一定父子之分
 明則浮議亦不得復揺矣仁宗欣納曰如此則宜乘
 明堂大禮前亟立為太子乃召樞密大臣諭其事或
 愕曰此大事毋遽上頋曰朕意决矣曰誠如此敢為
 天下賀又召學士為詔書學士亦請對然後進藁英
 宗既為太子尚堅卧公又奏曰今既為陛下子何所
[011-13a]
 間哉願令宫人就諭㫖及本宫族屬敦勸上如其請
 始就興寧宫㑹仁宗棄天下平旦入預大議英宗即
 帝位宫門徐開追百官班宣遺制衛士坐甲諸司幕
 廡下治䘮人情肅然日至午市肆猶有未知者公性
 厚重未嘗名其功其門人親客或燕坐從容語及太
 子定䇿事必正色曰此仁宗聖德神斷為天下計太
 后母道内助之力朝廷定議久矣臣子果何預焉行/狀
仁宗嗣未立公請置内學教宗子建儲之意黙存其中
[011-13b]
 事未及行仁宗倦勤勢漸廹更不暇置内學毎進對
 罷即論太子天下本不可不豫立以係天下心語日
 益切時有二宗子育宫中公謂二宗子陛下亦必自
 能見其孰聰明知否上以英宗為言公即將順乞降
 聖㫖劄子權判宗正司後兩府通簽御劄張昇太尉
 見之懼深罪公何不與之素議及次日殿上大言此
 事係社稷陛下不可錯上曰此事與相公商量來昇
 下殿至中書又詰公公曰此甚入思慮來不錯昇退
[011-14a]
 公笑曰若素議豈不壞了事遺/事
英宗初為皇太子時允弼最尊屬心不平且有語國朝
 制度嗣天子即位先親王賀次六軍次見百官公是
 時先獨召允弼入稱先帝晏駕太子即位大王當賀
 允弼曰皇子為誰曰某人允弼曰豈有團練使為天
 子者何不立尊行公曰先帝有詔允弼曰焉用宰相
 遂循殿陛上公叱下曰大王人臣也不得無禮左右
 甲士已至遂賀次召諸親王見六軍百官中外晏然
[011-14b]
 遺/事
英宗即位已數月初掛服於柩前哀未發而疾暴作大
 呼語言恐人所不可聞左右皆反走大臣軰駭愕癡
 立莫知所措公亟投杖於地直趨至前抱入簾曰誰
 激惱官家且當服藥内人驚散公呼之徐徐方來遂
 擁上以授之曰皆須用心照管官家再三慰安以出
 仍戒當時見者曰今日事惟某人見某人見外人未
 有知者復就位哭處之若無事然歐公歸以語所親
[011-15a]
 曰韓公遇事真不可及並别/録
英宗初以驚疑得疾雖平而疑未解潜晦自居猶若疾
 者靣壁卧不受藥餌公日率同僚自捧藥以進公俯
 而懇告則或熟視而不言或取藥覆公之衣而不頋
 公或跪於榻上者移時或拜於床下者數四太后毎
 勞公曰相公亦不易勝矣大王汝自勸及大王勸之
 尤不頋也然須公強之而後服别/録
英宗遇貂璫少恩禮左右不恱多道禁中隱密者雖大
[011-15b]
 臣亦心惑之公獨屹然不動昌言於衆曰豈有前殿
 不曾差了一語而一入宫門得許多錯來琦深疑此
 事簾前亦屢以此為對自爾人情知公意不搖妄傳
 語言者遂息慈夀一日送密札與公有為孀婦作主
 之語仍勅中貴俟報公但曰領㫖公以山陵有事呈
 乞晚臨後上殿諸公不預既見謂上曰官家不得驚
 有一文字進呈只是不可泄陛下今日皆太后力恩
 不可報然既非天屬之親願加意承奉便自無事上
[011-16a]
 曰謹奉教公又云此文字臣不敢留幸宫中宻焚之
 若泄則間遂開卒難合矣他日光獻對中書泣訴英
 宗疾中語言起居狀繼而樞密院對語亦如前富弼
 謂公曰適聞簾下說否弼不忍聞盖富意亦以太后
 之意為然而歸咎於英宗及公力勸太后徹簾不敢
 令冨公預聞後中書已得光獻㫖還政宻院猶未知
 也迨手書出富公愕然因此不恱家/傳
英宗既自外來又方寢疾不豫人情向在太后公慮宫
[011-16b]
 中有不測者一日因對深以言動太后曰臣等只在
 外靣不得見官家内中保䕶全在太后若官家失照
 管太后亦未安穏太后驚曰相公是何言語自家更
 是用心公即曰太后照管則衆人自照管同列為縮
 頸流汗既而吴奎曰語不太過否公曰不得不如此
 别/錄
公潜察英廟巳安而曹后未有還政意乃先建議英廟
 曰可一出祈雨使天下之人識官家上然之咨太后
[011-17a]
 太后怒曰獨不先禀此耶孩兒未安恐未能出公曰
 可以出矣后曰人主出不可以不備禮儀方處䘮素
 仗未具公曰此小事朝廷頤㫖即辦不數日素仗成
 上遂幸相國寺京師之疑巳解太后不久即還政
曹后初未還政公力引古以動之云前世母后更聦明
 者多莫不以固吝權位敗名德太后若脫然復辟則
 是千古所未有請閱史書一一可見太后曰自家何
 敢望賢人公察其意囬矣即連賛成之後數日批出
[011-17b]
 云某日更不御殿公亟令捲簾徹坐乃徃白上上曰
 莫未否公曰已得親詔矣上遂釋然
初曹后難於還政公說曰當别與太后議儀制山呼警/蹕益衛
 士五百/人之類太后既允即以諷上上曰相公苦崇奬母后
 是豈好事公曰臣等亟以此誘之方肯放下陛下何
 惜此邪並别/錄
帝疾甚時有不遜語后不樂大臣有不預立太子者隂
 進廢立之說惟宰相韓琦確然不變叅政歐陽脩深
[011-18a]
 助其議嘗奏事簾前慈聖嗚咽流涕具道不遜狀琦
 曰此病故爾病已必不爾子病母不容之乎慈聖不
 懌曰皇親軰皆笑太后欲於舊窩中尋兎兒聞者驚
 懼皆退數歩獨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少間
 修乃進曰太后事仁宗數十年仁聖之德著於天下
 婦人之性鮮不妬忌昔温成之寵太后處之裕然何
 所不容今母子之間而反不能忍邪后意稍和修復
 進曰仁宗在位嵗久德澤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
[011-18b]
 駕天下禀命奉戴嗣君無一人敢異同者今太后一
 婦人臣等五六措大爾非仁宗遺意天下誰肯聽從
 太后黙然久之而罷後數日獨見英宗帝曰太后待
 我無恩公曰自古聖帝明王不為少矣然獨稱舜為
 大孝豈其餘皆不孝邪父母慈愛而子孝此常事不
 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可稱但恐陛下事
 之未至爾父母豈有不慈者帝大悟自是不復言太
 后短矣熈寧中歐公退居頴上間言及此曰古所謂
[011-19a]
 社稷臣韓公近之龍川/志
英宗初立外六班有謀變者或言於公公曰事不成不
 過族耳吾不懼也既而卒無事英宗即政公以其勇
 智不世出可與有為乃考尋中書祖宗御批得百餘
 畨俱闕畧不全補綴僅能識其字皆經國長筭大䇿
 如取太原伐江南伐犬戎付中書之類編成十餘軸
 英宗一見之不覺避御座是時同列皆謂公有不言
 教萬乘事後上僊公哭之慟曰何事不可為别/錄
[011-19b]
入内都知任守忠者姦邪反覆間諜兩宫時司馬温公
 在諌院吕諌議為侍御凡十餘章請誅之英宗雖悟
 未施行宰相韓琦一日出空頭勅一道叅政歐公已
 簽書矣叅政趙槩難之問歐公曰何如曰苐書之韓
 公必自有說公坐政事堂以頭子勾任守忠立廷下
 數之曰汝罪當死責蘄州團練副使蘄州安置取空
 頭勅填之差使臣即日押行其意以為少緩則中變
 矣聞見/錄
[011-20a]
公臨大節處危疑茍利國家知無不為若湍水之赴深
 壑無所忌憚或諌曰公所為如是豈惟身不自保恐
 家無處所殆非明哲之所尚公嘆曰為人臣者盡力
 以事其君死生以之頋事之是非何如爾至於成敗
 天也豈可豫憂其不成遂輟不為哉聞者愧服温公/撰祠
 堂/記
治平中夏國汛使至將以十事聞朝廷未知其何事也
 時大常少卿祝諮館伴既受命先見樞府已而見丞
[011-20b]
 相公曰樞宻何語曰樞府云若使人議及十事苐云
 授命館伴不敢輙及邉事公笑曰豈有止主飲食而
 不及他語邪公乃徐料十事以授祝曰彼及某事則
 以某辭對辯某事則以某辭折及宴果及十事凡八
 事正中公所料夏人竦服燕/談
濮安懿王以英宗踐阼例當改封上尤詳謹不欲遽既
 踰大祥始詔兩制議其禮兩制謂當稱大國封皇伯
 中書擬所生稱皇伯無經據又封爵須下誥名之則
[011-21a]
 未得其中方下三省再議英宗復詔罷之而臺諌官
 攻中書不已尤指歐陽公諸公莫不避匿自解公獨
 謂人曰此中書事皆共議何可獨罪歐陽公士大夫
 嘆其平直忠諒不肯推謗與人行/狀
治平三年上疾革二府問疾罷公奏曰陛下久不視朝
 中外憂懼宜蚤建太子以安衆心上頷之公請上親
 筆指揮上乃批曰立太王為皇太子公曰太王乃頴
 王也煩聖躬更親書之上又批於後云太王頴王某
[011-21b]
 公曰欲乞只今晚宣麻上頷之時神宗在側聞是命
 辭於榻前者久之制下又設置東宫官屬由是國本
 定矣
神宗既即位王陶自東宫入御史府為中丞意有所觖
 望奏彈宰相不押常朝班朝廷以宰相日奏事埀拱
 退詣文德殿押常朝班或已過辰正則御史臺放班
 行之已數十年為故事陶憤不勝乃肆詆誣上察其
 奸罷陶言職行/狀
[011-22a]
陶言公不押常朝班為䟦扈帝遣近臣以陶言示公公
 奏曰臣非䟦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門至則可縛臣矣
 帝為之動出陶知陳州聞見/錄
一日上謂公近有欲以二大國封濮王者如何公曰先
 帝遵守典禮不敢爵父而陛下豈可爵祖又當以何
 親稱之邪此必黨濮議者欲求必勝殊不頋上累聖
 德而措先帝於重不幸也願深察之上欣然納焉家/傳
公為相日曾公為亞相趙康靖歐公為叅政凡事該政
[011-22b]
 令則曰問集賢該典故則曰問東㕔該文學則曰問
 西㕔至大事則自决之人以為得相體麈/史
英宗上僊今上即位一日遂懇辭位上流涕謂相公欲
 何之公一日又持四方士人見責不退書開陳以謂
 清議不容如此豈敢安位上又流涕不語請益堅他
 日忽宣諭已有恩命云亦不久在外虚席以待故除
 兩鎮除鎮安德勝等軍節/度兼侍中判相州有衮衣待還之語公復進
 見謂制語太過使臣不得安外乞改之上不許遺/事
[011-23a]
詔復知相州仍令赴闕朝覲陛辭之日上從容訪問政
 事公因進言用人當辨邪正為治之本莫先於此上
 曰侍中國之龜鑑朕敢不從家/傳
公自長安入覲朝廷欲留之公隂知時事遂堅請相陛
 辭日上謂卿去誰可屬國者公引元老一二人上問
 金陵何如公曰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此地則不可
 上又不答公便退後有問公何以識之公曰嘗讀金
 陵答楊忱一書窺其心術只為一身不為天下以此
[011-23b]
 知非宰相器遺/事
公自永興過闕神宗問曰卿與王安石議論不同何也
 公曰仁宗立先帝為皇嗣時安石有異議與臣不同
 故也帝以公之語問荆公公曰方仁宗欲立先帝為
 太子時春秋未髙萬一有子措先帝於何地臣之論
 所以與琦異也荆公強辯類此公請冊英宗為皇嗣
 時仁宗曰少俟後宫有就閣者公曰後宫生子所立
 嗣退居舊邸可也盖公有以處之矣然荆公當英宗
[011-24a]
 世屢詔不至實自慊也聞見/録
改判大名時朝廷行青苖法衆議謂非便臺諫官及言
 者皆以罪斥中外無復敢言者公慨然上䟽乞罷其
 法條例司䟽難頒下及令進奏官指揮本院將中書
 劄子頒行天下公再奏曰臣詳制置司䟽駁事件即
 將臣元奏要切之語多從刪去唯舉大概用偏辭曲
 說為阻難及引周禮國服為息之說文其繆妄上以
 欺罔聖聽下以愚弄天下之人將使無復敢言其非
[011-24b]
 者臣不勝痛憤至再有辨列按周禮泉府掌以市之
 征布歛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以其價買之物
 掲而書之以待不時而買者買者各從其抵鄭衆釋
 云書其價掲着其物也不時買者謂急求也抵故價
 也臣謂周制民有貨在市而無人買或有積弊而妨
 民用者則官以時價買之書其物價示民若有急求
 者則以官原買價與之此所謂王道也經又云凡賖
 者祭祀無過旬日䘮紀無過三月鄭衆釋云賖貰也
[011-25a]
 以祭祀䘮紀故從官貰買物唐賈公彦䟽云賖與民
 不取利也經又云凡民之貸與其有司辨授之以國
 服為之息鄭衆釋云貸者謂從官借本價也故有息
 使民弗利以其所賈之國所出為息也此所謂王道
 也而鄭康成云以其於國服事之稅為息也於國事
 受園㕓之田而貸萬泉者則期出息五百臣謂周禮
 園㕓二十而稅一近郊十一逺郊二十而三甸稍縣
 都皆無過十一唯其漆林之征二十有五鄭康成盖
[011-25b]
 約此法謂從官貸錢若受園㕓之地貸萬錢者出息
 五百公彦因而解謂近郊十一者萬錢朞出息一千
 逺郊二十而三者萬錢朞出息一千五百甸稍縣都
 之民萬錢朞出息二千臣謂如此則須漆林之戸取
 貸方出息二千五百也然當時未必如此也今放青
 苗錢凡春貸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
 十千至年終又令納利二千則是貸萬錢者不問逺
 近之地嵗令出息四千也周禮至逺之地止出息二
[011-26a]
 千今青苗取利尚過周禮一倍則制置司所言比周
 禮貸民取息立定分數已不為多亦是欺罔上聽且
 謂天下之人皆不能辨也且今古異制貴於便時周
 禮所在有不可施於今者其事非一若謂泉府一職
 今可施行則上言以官錢買在市不售及民間積滯
 之貨候民急求則依原買價與之民有祭祀䘮紀就
 官中借物限旬日三月還官而不取其利制置司何
 不將此周公太平已試之法盡申明而行之豈可獨
[011-26b]
 舉注䟽貸錢取息之利事以詆天下之公言哉上始
 得公䟽意已大悟亟欲寢罷王安石引疾在告唯叅
 政趙抃等對上論欲罷之意抃乃曰此主於安石乞
 更俟安石出議之安石既出執之益堅聞者惜之未
 幾御史中丞吕公著亦言青苗非便安石欲黜之上
 曰須别坐事令出既而又曰公著言韓琦近有章䟽
 朝廷亦當聽納自古執政若與藩臣生間隙至有舉
 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者安石遽曰只此可逐矣
[011-27a]
 公著遂坐誣大臣欲舉晉陽之甲罷知蔡州諌官孫
 覺聞之曰此言覺嘗奏之今貶公著誤也公既以言
 忤權臣又公著告詞明坐所因公益恐悚遂以疾上
 章乞知徐州章四上神宗遣内侍李舜舉慰諭之乃
 止家/傳
初法下曰琦舊臣也義不敢黙及不聽曉官屬亟奉行
 曰琦一郡守也其敢不如令行/狀
公知揚州王荆公初及第為簽判毎讀書至逹旦略假
[011-27b]
 寐日已髙急上府多不及盥潄魏公見荆公少年疑
 夜飲放逸一日從容謂荆公曰君少年毋廢書不可
 自棄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韓公非知我者魏公後知
 其賢欲收之門下荆公終不屈故荆公熈寧日錄中
 短魏公為多毎曰韓公但形相好耳作畫虎圖以詆
 之公薨荆公挽詩云幕府少年今白髮傷心無路送
 靈輀猶不㤀少年之語也聞見/錄
太宗真宗嘗獵於大名之郊題詩數十篇賈魏公時刻
[011-28a]
 於石公留守日以其詩藏於班瑞殿之壁既成客有
 勸公摹本以進者公曰修之則已安用進為客亦莫
 喻公意韓絳来遂進之公聞之嘆曰昔豈不知進邪
 顧上方銳意四夷事不當更導之耳别/錄
公曰御軍自有中道嚴固不可愛亦不可若當其罪雖
 日誅百人何害人自不怨遺/事
魏公潞公俱嘗鎮北門魏公時朝城令决一守把兵士
 方二下輙悖罵不已令以解府魏公使前問云汝罵
[011-28b]
 長官信否對曰當時乘忿實有之公即於解狀判處
 斬從容平和畧不變色潞公時復有解一卒猶前者
 潞公震怒問之兵對如實公亦判處斬以此見二公
 之量不同如魏公則彼自犯法吾何怒之有不惟學
 術之妙亦天資之髙爾元城/語錄
公所厯大藩皆有遺愛戎狄尤畏公名凡使契丹及來
 使者必問韓侍中安否今何在其子忠彦使幕外虜
 主問左右孰屢使南朝識韓侍中觀忠彦貎類父否
[011-29a]
 或對曰頗類命畫工圗之而去館伴王興功遽以告
 忠彦北門為聘使道舊與京尹書皆押字不名及公
 留守則名於書其副使成禹錫仍喻來介曰以侍中
 在此故特名毎南來渉臨清界即戒其下曰此韓侍
 中境無多需索也行/狀
熈寧七年春契丹遣汛使蕭禧來言代北對境有侵地
 請遣使分畫帝遣中使賜富弼韓琦文彦博曾公亮
 手詔問以計䇿公䟽曰臣觀近年以來朝廷舉事則
[011-29b]
 似不以大敵為恤虜人見形生疑必謂我有圖復燕
 南之意故造此釁端屢遣使以争理地界為名觀我
 應之之術如何爾其所致虜之疑者七事髙麗臣屬
 契丹於朝廷久絶朝貢乃因商舶招諭而來於國家
 初無損益而契丹謂以圖我一也吐蕃部族不相君
 長未嘗為邉患而強取其地建熈河一路戕其老弱
 以數萬計契丹聞之當謂行將及我二也邉近四山
 地勢髙仰不可為溏濼向聞遣使部兵徧置榆栁以
[011-30a]
 制虜騎三也義勇民兵將校甚整教習益精而忽創
 團保甲一道紛然義勇人十去其七破可用之成法
 得增數之虚名四也河外城池工築並興增置守具
 檢視器械五也創都作院頒降弓刀新様大作戰車
 費財殫力先自困弊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將各專軍
 政州縣不得關預聲言出征又深見可疑之形七也
 夫契丹素為敵國因疑起事不得不然亦其善自為
 謀者也今横使再至初示偃蹇以探伺朝廷况代北
[011-30b]
 初與雄州素有定界若優容而與之虜情無厭浸淫
 不許虜遂持此以為已直縱未大舉勢必漸擾諸邉
 卒隳盟好臣昔曾言青苖錢事而言者輙肆厚誣非
 陛下之明幾及大戮自此聞新法日下實避嫌疑不
 敢論列今親被詔問事係國家安危言及而隱罪不
 容誅臣嘗竊計始為陛下謀者必曰自祖宗以來因
 循茍簡治國之本當先冨強則可以鞭笞四夷盡復
 唐之故疆然後制作禮樂以文太平故散青苗錢為
[011-31a]
 免役法次第取錢又内外置市易務新制日下更改
 無常官吏違者坐徙不以赦降監司督責以刻為明
 今農怨於畎畝商旅嘆於道路官吏不安其職恐陛
 下不盡知也夫欲攘斥四夷以興太平而先使邦本
 困揺衆心離怨此則陛下始謀者大誤也又好進之
 人不頋利害但得邉事將作富貴可圖必曰虜勢已
 衰特外恃驕慢爾以陛下神聖文武若擇將臣領大
 兵深入虜境則幽燕之地一舉可復此又未之思也
[011-31b]
 今河朔累嵗災傷民力大乏將官麄勇寡謀保甲未
 經訓練若驅重兵頓於堅城之下粮道不繼腹背受
 敵雖曹彬米信名德宿將猶以此致岐溝之敗也臣
 今為陛下計謂冝遣使報聘優致禮幣具言朝廷向
 来興作乃修備之常與北朝通好之久自古所無豈
 有他意且疆土素定當如舊界請命邉吏退近者侵
 占之地不可持此造端隳累世之好如將官之類因
 而罷去以釋虜疑萬一聽命則可以遷延嵗月陛下
[011-32a]
 益養民愛力選賢任能踈逺奸䛕進用忠鯁使天下
 恱服邉備日充虜果敗盟然後一振威勢恢復故疆
 快天人之心雪祖宗之憤矣富文曾皆舉不與之論
 時荆公再入相曰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也以筆畫其
 圖命天章閣待制韓縝奉使舉與之盖東西棄地五
 百里云祖宗故地荆公輕以畀鄰國又建以與為取
 之論至後世姦臣以伐燕為神宗遺意卒致天下之
 亂荆公之罪可勝言哉聞見/錄
[011-32b]
初為館職所與遊者皆一時英俊石曼卿氣豪邁多戯
 侮同舍獨見公不敢少慢但時呼為韓家盖當時市
 井小民凡所畏尊官則呼厥姓曰某家故石效此語
 自在館閣已有重望於天下與同館王拱辰御史蕭
 定基同發解開封府舉人二公時有爭喧公安坐幕
 中閱試巻如不聞拱辰忿不助已詣公室謂公曰此
 中習宰相氣度耶公和顔謝之及公為樞副石介有
 慶厯盛徳頌曰予早識琦琦有奇骨可屬大事敦厚
[011-33a]
 如勃後為相歐陽永叔作晝錦堂記曰臨大節處大
 事埀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
 社稷之臣矣天下傳之以為知言家/傳
公惟務容小人善惡白黒不大分故小人忌之亦少如
 范富歐尹嘗欲分君子小人故小人忌怨日至朋黨
 亦起方諸公斥逐獨公安焉後扶持諸公復起皆公
 力也遺/事
公既解相印王丞相曰為古人所未嘗任大臣所不敢
[011-33b]
 天下以為名言歐公亦曰進退之際從容有餘德業
 兩全謗讒自止過周公逺矣行/狀
公為相作久旱喜雨詩斷句云須㬰慰滿三農望收歛
 神功寂似無人謂此真做出宰相事業也在北門重
 陽有詩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節香公居
 常謂保初節易保晚節難故晚節事事尤著力所立
 特全又作喜雪詩云危石盖深鹽虎重老枝擎重玉
 龍寒人謂公身雖在外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遺/事
[011-34a]
公雖在外然其心常係社稷至身老而心益篤雖病不
 忘國家或有時聞更祖宗一法度壞朝廷一紀綱則
 泣血終日不食別/錄
公曰琦平生仗孤忠以進毎遇大事即以死自處幸而
 不死皆偶成實天扶持非琦所能也同/上
公云臨事若慮得是劄定脚做更不移成敗則任他方
 可成務
又嘗謂大臣以李固杜喬為本其弊猶恐為胡廣趙戒
[011-34b]
 若以胡趙自處弊可知也並遺/事
公言慶厯中與希文彦國同在西府上前争事議論各
 别下殿不失和氣如未嘗争也當時相善三人正如
 推車子盖其心主於車可行而已
公論君子小人之際當以誠待之但知其小人當淺與
 之接耳凡人至於小人欺已處必露其明以破之公
 獨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毎受之未嘗形色也
 並别/錄
[011-35a]
公因論進退曰處去就之難者不可猛而有迹遺/事
孫和甫奉使虜中過魏請教於公公曰勿以為夷狄而
 鄙薄之甚善
公在魏府僚屬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狀尾㤀書名
 公即以袖覆之仰首與語稍稍潛巻以授之並别/錄
公在大名日有人獻玉盞二隻云耕者入壞塜而得表
 裏無纎瑕可指亦絶寳也毎開宴召客特設一棹覆
 以錦衣置盞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將用之酌酒勸座
[011-35b]
 客俄為一吏誤觸倒玊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
 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座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數
 俄頋吏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嘆公寛
 厚不已遺/事
公帥定州時夜作書令一侍兵持燭侍兵旁視燭燃公
 鬚公遽以袖摩之而作書如故少頃囬視則已易其
 人矣公恐主吏鞭之亟呼視之曰勿易渠已解把燭
 矣軍中感服别/錄
[011-36a]
公姿貌英特美鬚髯骨骼清聳眉目森秀圗繪傳天下
 人以謂髙山大岳望之氣象雄傑而包育微細畜泄
 雲雨藏匿寳&KR0988盖自然也行/狀
公在相位所進用人惟以公議所在凡薦引於上前未
 嘗輙漏其語間因上有宣諭或同僚談說人始聞之
 家/傳
有問公郭逵衆人皆謂出公力曰用人等事非人臣所
 得專須還他主上若用人是則將順非則開陳何謂
[011-36b]
 琦力始英宗欲郝質在西府公謂質固得但二府論
 道經邦一黥卒主之恐反使不安如狄青為中外所
 伏一旦居此論議紛然而去愛之適所以害之英宗
 沉吟久之曰如此則用郭逵粗勝質遂然之遺/事
公元勲盛德如此聞人一小善則曰琦不及也别/錄
公平日奬進人才極博至心許者不過一二人多見其
 與人長㤀人短而用之謂太濫其實胸中不啻黒白
公論時望諸公皆不以經綸許之謂才器須周可當四
[011-37a]
 面入麄入細乃經綸事業今皆可當一面才也遺/事
公論近世宰相獨許裴晉公本朝惟師服王沂公又嘗
 云若晉公㸃檢着亦有未盡處君子成人之美不可
 言也不知摘晉公何事或問威克厥愛允濟如潞公
 臨大事全是威何如曰待威而後濟者亦是也然不
 湏以威而能濟者觀公意豈以德不足者必待威以
 立事耶古人謂鵰鶚百鳥望而畏之鸞鳯百鳥望而
 愛之其服則一其品相逺矣遺/事
[011-37b]
公嘗言仁廟議配享清議皆與沂公而不與申公誠意
 不可欺如此又曰頃時丁冦立朝聞天下一善言皆
 歸之萊公未必盡出萊公也聞一不善事必歸之晉
 公未必盡出晉公也盖天下之善惡争歸焉人之修
 身養誠意不可不謹又曰沂公為相論其事則無可
 數者論其人則天下信之以為賢相申公以進賢自
 任恩歸於己時士皆出其籠絡獨歐范尹旋收旋失
 之終不受其籠絡遺/事
[011-38a]
或問君實晦叔天下屬望他日大用當何如公曰才偏
 規模小
吴長文子璟素以堅挺有節槩稱公亦稱之及幕府有
 闕門下有以璟為言者公曰此人氣雖壯然包蓄不
 深發必暴且不中節當以此敗置而不言不踰年璟
 敗皆如其言
趙君錫被召别公請教公曰平日之學正為今日若不
 錯餘不錯矣
[011-38b]
公平日謂成大事在膽未嘗以膽許人往往自許也
潞公在西府人有以公進退諷潞公者潞公曰彦博豈
 敢望韓公韓公地位别彦博則有些麄材蒙朝廷擢
 備兩府耳人頗與潞公自知之明並遺/事
錢明逸久在禁林不合意出為秦州居常怏怏不事事
 公聞之語人曰已雖不欲獨不思所部百萬生靈邪
 别/錄
公屢薦歐陽公而仁宗不用他日復薦之曰韓愈唐之
[011-39a]
 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使愈為之未必有補
 於唐而談者至今以為謗歐陽修今之韓愈也而陛
 下不用臣恐後之談者謗必及國不特臣也陛下何
 惜不一試之以曉天下後世也上從之談/叢
公晚與永叔相知而相親最深永叔深服公之德量嘗
 曰累百歐陽修何敢望韓公公曰永叔相知無他琦
 以誠而已公知永叔不以繫辭為孔氏書又多不以
 文中子為可取中書相會累年未嘗與之言及也别/錄
[011-39b]
石守道編三朝聖政錄將上一日求質於公公指數事
 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視朝晏羣臣有言太祖寤伺其
 酣寢刺殺之公曰此豈可為萬世法已溺之乃惡其
 溺而殺之彼何罪使其復有嬖將不勝其殺矣遂去
 此等數事守道服其清識遺/事
石守道作慶厯詩忠邪太明白公與范公適自陜西來
 朝道中得之范公拊股謂公曰為此怪鬼軰壞了公
 曰天下事不可如此如此必壞别/錄
[011-40a]
公言始學行已當如金玉不受微塵之汚方是及其成
 德有所受亦有所不害者不然無容矣
公嘗謂忠義之心人皆有之惟其執之不固勉之不力
 是以不及於古人並遺/事
公嘗從容議及養兵事慨然曰琦有所思而得之未嘗
 語人人亦未必信養兵雖非古然積習既久不可廢
 之又自有利處不為不深昔者發百姓戍邉無虚嵗
 父子兄弟有生離死别之苦議者但以不如漢唐調
[011-40b]
 兵於民獨不見杜甫石壕吏一篇調兵於民其弊至
 此後世既收拾強悍無頼者養之以為兵良民雖歛
 稅良厚而終身保骨肉相聚之樂此豈小事又其練
 習戰陣而豪壯可使安得與農民同日道也别/錄
公謂處事不可有心有心則不自然不自然則擾太原
 土風喜射故民間有弓箭社琦在太原不禁亦不驅
 故人情自得亦可寓兵備於其間後宋相繼政頗著
 心處之下令籍為部伍仍湏用角弓太原人貧素用
[011-41a]
 木弓自此有賣牛買弓者人始騷然矣此出於有心
 也遺/事
公天性清簡獨觀書文晝夜不倦餘暇則喜書札素愛
 顔魯公書而加以遒徤自成一家端重剛勁類其為
 人行/狀
崔公孺公夫人之弟也公執政用監司非其人則曰公
 居陶鎔之地宜法造化為心造化者以蛇虎害人之
 物故置蛇於藪澤置虎於山林今公乃置於通衢使
[011-41b]
 為民害可乎公嚴憚之記/聞
或問伊川量可學否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曰
 如魏公可學否曰魏公是間氣胡氏傳/家錄
論韓魏公范文正公皆是天資不由講學上蔡/語錄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