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24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宋-朱熹 (WYG)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七
            宋 朱子 纂集
   司馬光 温國文正公
  字君實陜州人舉進士甲科位至丞相事仁宗英
  宗神宗哲宗贈太師配享哲廟
公自成童凛然如成人七嵗聞講左氏春秋大愛之退
 為家人講即了其大義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渇
[017-1b]
 寒暑年十五書無所不通文詞醇深有西漢風蘇内/翰撰
 行/狀
又邵氏後錄云予見温公親書一帖云光年五六嵗弄
 青胡桃女兄欲為脫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湯
 脫之女兄復來問脫胡桃皮者光曰自脫也先公適
 見訶之曰小子何得謾語光自是不敢謾語
㓜時患記誦不如人羣居講習衆兄弟既成誦㳺息矣
 獨下帷絶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逺其所
[017-2a]
 精誦乃終身不㤀也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
 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家塾/記
山谷云范純甫言公初宦時年尚少家人毎毎見其卧
 齋中忽蹶起着公服執手版危坐久率以為常竟莫
 識其意純甫嘗從容問之答曰吾時忽念天下事夫
 人以天下安危為念豈可不敬邪冷齋/夜話
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公言誠偽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
 不為瑞若偽為逺人笑願厚賜而還之因奏賦以諷
[017-2b]
 行/狀
有司奏六月朔日當食公言故事食不滿分或京師不
 見皆賀臣以為日食四方見京師不見天意人君為
 隂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當益甚
 皆不當賀詔從之後遂以為常
初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而不敢
 言惟范鎮首發其議公時通判并州聞而繼之上疏
 言禮大宗無子則小宗為之後者為之子也願陛下
[017-3a]
 擇宗室賢者使攝儲貳以待皇嗣之生退居籓服不
 然則典宿衛尹京邑亦足以係天下之望疏三上其
 一留中其二付中書公又與鎮書此大事不言則已
 言一出豈可復反願公以死争之於是鎮言之益力
 及公為諌官復上疏且面言上因令公以所言付中
 書公曰願陛下自以意諭宰相後復上疏面言臣向
 者進說陛下欣然無難色謂即行矣今寂無所聞此
 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KR0205為此不祥之事小
[017-3b]
 人無逺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唐自
 文宗以後立嗣皆出於左右之意至有稱定䇿國老
 門生天子者此禍可勝言哉上大感悟曰送中書公
 至中書見韓琦等曰諸公不及今定議異日夜半禁
 中出寸紙以某人為嗣則天下莫敢違琦等皆曰唯
 敢不盡力後月餘詔英宗判宗正寺固辭不就職明
 年遂立為皇子
除知制誥辭至八九乃改天章閣待制公有上龎丞相
[017-4a]
 啓云光於屬文性分素薄又懶為之當應舉時強作
 科塲文字雖僅能牽合終不甚工頗慕作古文又不
 能刻意致力窺前修之藩徒使其言迂僻鄙俚不益
 世用雖親舊書啓不免假手於人今知制誥掌為天
 子作詔文宣布華夷豈可使假手答書啓者為之邪
 以是觀之光之不受知制誥出於赤誠非飾讓也
仁宗崩英宗以哀毁致疾慈聖光獻太后同聽政公首
 上疏言章獻明肅太后保佑先帝進賢去奸有大功
[017-4b]
 於趙氏特以親用外戚小人故負謗天下今太后初
 攝大政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純如張知白剛正如魯
 宗道質直如薛奎者當信用之鄙偎如馬季良讒謟
 如羅崇勲者當疎逺之則天下服
英宗疾既平皇太后還政公上疏言治身莫先於孝治
 國莫先於公其言切至皆母子間人所難言者
治平中韓魏公建議於陜西刺義勇凡三丁刺一毎人
 支買弓弩箭錢三貫文省共得二十餘萬人深山窮
[017-5a]
 谷無得脫者人情驚撓而民兵紀律疎略終不可用
 徒費官錢公時為諌官極言不便持劄子至中書魏
 公曰兵貴先聲後實今諒祚方桀驁使聞陜西驟益
 兵豈不震慴公曰兵之用先聲為無其實也獨可以
 欺之於一日間耳少緩則敵知其情不可復用矣今
 吾雖益兵然實不可用不過十日西人知其詳不復
 懼矣魏公不能答復曰公但見慶厯陜西鄉兵初刺
 手背後皆刺靣充正兵憂今復作俑爾今已降敕榜
[017-5b]
 與民約永不充軍戍邉矣公曰光終不敢奉信魏公
 怒曰君何相輕甚邪公曰相公長在此坐可也萬一
 均逸偃藩他人在此因相公見成之兵遣之運粮戍
 邉反掌間耳魏公黙然竟不為止其後不十年義勇
 運粮戍邉率以為常一如公之言龍川/志
王廣淵除集賢院公言廣淵姦邪不可近昔漢景帝為
 太子召上左右飲衛綰獨稱疾不行及即位待綰有
 加周世宗鎮澶淵張美掌州之錢穀世宗私有求假
[017-6a]
 美悉力應之及即位薄其為人不用今廣淵當仁宗
 之世私自結於陛下豈忠臣哉願黜之以厲天下行/狀
 下/仝
神宗即位首擢公為翰林學士公力辭不許上面諭公
 古之君子或學而不文或文而不學惟董仲舒揚雄
 兼之卿有文學何辭為公曰臣不能為四六上曰如
 兩漢制詔可也公曰本朝故事不可上曰卿能舉進
 士取髙等而云不能四六何也公趨出上遣内臣至
[017-6b]
 閤門強公受告拜而不受趣公入謝曰上坐以待公
 公入至庭中以告置公懷中不得巳乃受
除御史中丞上疏論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國
 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賞曰必罰其說甚備且曰臣昔
 為諌官即以此六言獻仁宗其後以獻英宗今以獻
 陛下平生學力所得盡在是矣
延和登對言張方平叅政姦邪貪猥不恊物望上作色
 曰朝廷毎有除拜衆言輙紛紛非朝廷好事光曰此
[017-7a]
 乃朝廷好事也知人帝堯所難况陛下新即位萬一
 用姦邪臺諌循黙不言陛下何從知之此乃非朝廷
 好事也日/錄
甲寅予初赴經筵上自製自書資治通鑑序以授光光
 受讀降再拜讀三家為諸侯論上顧禹玊等稱美久
 之仝/上
邉吏上言西戎部將嵬名山欲以横山之衆取諒祚以
 降詔邉臣招納其衆公上疏極論以為名山之衆未
[017-7b]
 必能制諒祚幸而勝之滅一諒祚生一諒祚何利之
 有若其不勝必引衆歸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
 不獨失信於諒祚又將失信於名山矣若名山餘衆
 尚多還北不可入南不受必將突㩀邉城以救其命
 陛下獨不見侯景之事乎上不聽遣將种諤發兵迎
 之取綏州費六十萬西方用兵盖自是始行/狀
執政以河朔災傷國用不足乞今嵗親郊兩府不受金
 帛送學士院取㫖公言兩府所賜以匹兩計止二萬
[017-8a]
 未足以救災宜皆减半公與學士王珪王安石同對
 公言救災節用宜自貴近始可聽兩府辭賜安石曰
 常衮辭賜饌時議以為衮自知不能當辭位不當辭
 禄且國用不足非當今之急務也公曰衮辭禄猶賢
 於持禄固位者國用不足真急務安石言非是安石
 曰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財者也公曰善理財者不過
 頭㑹箕歛以盡民財民窮為盗非國之福安石曰不
 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上用足公曰天下安有此理
[017-8b]
 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譬如
 雨澤夏澇則秋旱不加賦而上用足不過設法隂奪
 民利其害甚於加賦此乃桑𢎞羊欺漢武帝之言太
 史公書之以見武帝之不明爾至其末年盗賊蜂起
 幾至於亂若武帝不悔禍昭帝未變法則漢幾亡争
 議不已王珪進曰救災節用宜自貴近始光言是也
 然所費無幾恐傷國體安石言亦是惟明主裁擇上
 曰朕意與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日録又云臣非
[017-9a]
 謂今日得兩府郊賚能富國也欲陛下以此為裁省
 之始爾且陛下強裁省之則失體今大臣以河北災
 傷憂公體國自求省郊賚從其請所以成其美何傷
 體之有
安石創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建為青苗𦔳役水利均輸
 之政置提舉官四十餘貟公上疏逆陳其利害曰後
 當如是行之十餘年無一不如公言者天下傳誦以
 公為真宰相雖田父野老皆號為司馬相公而婦人
[017-9b]
 孺子知其為君實也邇英進讀蕭何曹參事公曰參
 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髙后時天下晏然衣
 食滋殖上曰漢常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公曰何獨
 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
 也武王克商曰乃反商政政由舊然則雖周亦用商
 政也書曰無作聰明亂舊章漢武帝用張湯言取髙
 帝法紛更之盗賊半天下元帝改宣帝之政而漢始
 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後數日吕惠卿進
[017-10a]
 講因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變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
 是也有五年一變者廵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
 變者刑罰世輕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變者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且譏
 臣為條例司官耳上問公惠卿言何如公曰布法何
 名為變若四孟月朔屬民讀法為時變月變邪諸侯
 有變禮易樂者王廵狩則誅之王不自變也刑新國
 用輕典亂國用重典平國用中典是謂世輕世重非
[017-10b]
 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
 也大壞而欲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
 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公卿侍從皆在此願陛下問
 之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兩府侵
 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
 尚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足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
 司何也惠卿不能對則詆公曰光為侍從何不言言
 而不從何不去公作而答曰是臣之罪也上曰相與
[017-11a]
 論是非爾何至是講畢賜坐戸外將出上令徙戸内
 左右皆避去上曰朝廷毎更一事舉朝洶洶何也公
 曰青苖出息平民為之尚能以蚕食下戸至饑寒流
 離况縣官法令之威乎惠卿曰青苖法願取則與之
 不願不強也公曰愚民知取債之利不知還債之害
 非獨縣官不強富民亦不強也臣聞作法於凉其弊
 猶貪作法於貪弊將若之何昔太宗平河東立和糴
 法時米斗十餘錢草束八錢民樂與官為市後物貴
[017-11b]
 而和糴不解遂為河東世世之患臣恐異日之青苖
 猶河東之和糴也上曰陜西行之久矣民不以為病
 公曰臣陜西人也見其病不見其利朝廷初不許也而
 有司尚能以病民况立法許之乎上曰坐倉糴米何
 如坐者皆起曰不便上已罷之幸甚上曰未罷也公
 曰京師有七年之儲而錢常乏若坐倉錢益乏米益
 陳奈何惠卿曰坐倉得米百萬斛則省東南百萬之
 漕以其錢供京師何患無錢公曰東南錢荒而粒米狼
[017-12a]
 戾今不糴米而漕錢棄其有餘取其所無農末皆病
 矣侍講吴申起曰光言至論也公曰此皆細事不足
 煩人主但當擇人而任之有功則賞有罪則罰此則
 陛下職也上曰然行/狀
邇英讀通鑑賈山上疏因言從諌之美拒諌之禍上曰
 舜堲讒說殄行若臺諌欺罔為讒安得不黜光曰進
 讀及之爾時事臣不敢論也及退上留光謂曰吕公
 著言藩鎮欲興晉陽之甲豈非讒說殄行也光曰公
[017-12b]
 著平居與儕輩言猶三思而發何故上前輕發乃爾
 外人多疑其不然上曰此所謂静言庸違者也光曰
 公著誠有罪不在今日向者朝廷委公著專舉臺官
 公著乃盡舉條例司之人與條例司互相表裏使熾
 張如此乃始逼於公議復言其非此所可罪也上言
 安石不好官職及自奉養可謂賢者光曰安石誠賢
 但性不曉事而愎此其短也又不當信任吕惠卿惠
 卿真奸邪而為安石謀主安石為之力行故天下并
[017-13a]
 指安石為奸邪也上曰今天下詾詾者孫叔敖所謂
 國之有是衆之所惡也光曰然陛下當審察其是非
 然後守之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惠卿以為是
 天下皆以為非也陛下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
 邪遂退
上問近相陳升之外議云何光對陛下擢用宰相臣愚
 何敢與上曰第言之光曰閩人狡險楚人輕易今二
 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充塞
[017-13b]
 朝廷天下風俗何以更得淳厚上曰然今中外大臣
 更無可用者獨升之有才智曉民政邉事他人莫及
 光曰升之才智誠如聖㫖但恐不能臨大節而不可
 奪爾昔漢髙祖論相以為王陵少戅陳平可以輔之
 平智有餘然難獨任真宗用丁謂王欽若亦以馬知
 節參之凡才智之士必得忠直之人從旁制之此明
 主用人之法也上曰然升之朕固已戒之矣上又曰
 安石何如光曰人言安石姦邪則毁之太過但不曉
[017-14a]
 事又執拗爾上曰韓琦敢當事賢於富弼但木強爾
 光曰琦實有忠於國家之心但好遂非此其所短也
 上因問至吕惠卿光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負
 謗中外皆惠卿所為也近日不次進用大不合衆心
 上曰惠卿明辨亦似美才光曰惠卿文學辨慧誠如
 聖㫖然用心不端陛下更徐察之江充李訓若無才
 何以動人主上因論臺諌天子耳目光曰臺諌天子
 耳目陛下當自擇人今言執政短長者皆斥逐之盡
[017-14b]
 易以執政之黨臣恐聰明將有所蔽䝉也上曰諌官
 難得卿更為擇其人光退而舉陳薦蘇軾王元規趙
 彦若
邇英進讀通鑑三葉畢上更命讀一葉半讀至蘇秦約
 六國從事上曰蘇秦張儀掉三寸舌乃能如是乎光
 曰臣所以存其事於書者欲見當時風俗專以辯說
 相髙人君委國而聽之此所謂利口覆邦家者也上
 曰卿進讀毎存規諌光曰非敢然也欲陳著述之本
[017-15a]
 意耳
吕晦叔曰昨使契丹虜中接伴問副使狄諮曰司馬中
 丞今為何官諮曰今為翰林兼侍讀虜曰不為中丞
 邪聞是人甚忠亮
上謂晦叔曰司馬光方直其如迂闊何晦叔曰孔子上
 聖子路猶謂之迂孟軻大賢時人亦謂之迂闊况光
 豈免此名大抵慮事深逺則近於迂矣願陛下更察
 之並日/錄
[017-15b]
韓琦上疏論青苗之害上感悟欲罷其法安石稱疾求
 去會拜公樞副公上章力辭至六七曰上誠能罷制
 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𦔳役等法雖不用
 臣臣受賜多矣不然終不敢受命上遣人謂公樞密
 兵事也官各有職不當以他事為辭公言臣未受命
 則猶待從也於事無不可言者安石起視事青苗法
 卒不罷公亦卒不受命則以書喻安石三往反開諭
 切至猶幸安石之聽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017-16a]
 夫忠信之士於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後必徐得其
 力謟䛕之人於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
 公以自售者意謂吕惠卿對賔客輙指言之曰覆王
 氏者必惠卿也小人本以利合勢傾利移何所不至
 其後六年而惠卿叛安石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魏公言君實初除樞副竟辭不受時公在魏聞之亟遣
 人賫書與潞公勉之云主上倚重之厚庶幾行道道
 或不行然後去之可也似不須堅譲潞公以書呈君
[017-16b]
 實君實云自古被這般官爵引得壞了名節為不少
 矣後得寛夫書云君實作事今人所不可及須求之
 古人魏公/語錄
老先生嘗謂金陵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副當小人
 或在清要或為監司何也介甫曰方法行之初舊時
 人不肯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行已成即逐
 之却用老成者守之所謂智者行之仁者守之先生
 曰介甫誤矣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
[017-17a]
 豈可去也必成讎敵他日將悔之介甫黙然後果有
 賣荆公者雖悔之無及元城/語錄
熈寧七年上以天下旱蝗詔求直言公讀詔泣下欲黙
 不忍乃復陳六事一青苗二免役三市易四邉事五
 保甲六水利此尤病民者宜先罷又以書責宰相吳
 充曰天子仁聖如此而公不言何也行/狀
潞公謂温公曰彦博留守北京遣人入大遼偵事囘云
 見虜主大宴羣臣伶人劇戯作衣冠者見物必攫取
[017-17b]
 懷之有從其後以鞭扑之者曰司馬端明邪君實清
 名在夷狄如此公愧謝
公嘗問康節曰光何如人曰君實脚&KR0191實地人也公深
 以為知言康節又曰君實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
公居洛嘗同范景仁登嵩頂由轘轅道至龍門涉伊水
 至香山憇石樓臨八節灘凡所經從多有詩什自作
 序曰逰山錄士大夫争傳之公不喜肩輿山中亦乘
 馬路險䇿杖以行故嵩山題字云登山有道徐行則
[017-18a]
 不困措足於平穩之地則不跌慎之哉
公知永興軍上章曰臣之不才最出羣臣之下先見不
 如吕誨公直不如范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
 仲勇决不如范鎮若臣罪與鎮同則乞依鎮例致仕
 若罪重於鎮或竄或誅所不敢逃帝必欲用公召知
 許州令過闕上殿謂監察御史程顥曰卿度光來否
 顥對曰陛下能用其言光必來不能用其言光必不
 來帝曰未論用其言如光者常在左右自可無過公
[017-18b]
 果辭召命帝嘗謂左丞蒲宗孟曰如光未論别事只
 辭樞密一節朕自即位以來惟見此一人帝之眷禮
 於公如此不衰特公以新法不罷義不可起元豐官
 制成帝曰官制將行欲取新舊人兩用之又曰御史
 大夫非光不可蔡確進曰國是方定願少俟之王珪
 亦𦔳其說至元豐七年秋資治通鑑成進御時拜公
 資政殿學士賜帶如二府品數者修書官亦遷秩召
 范祖禹及公子康為館職時帝初感疾既安語宰輔
[017-19a]
 曰來春建儲以司馬光吕公著為師保神宗知公之
 深如此並聞/見錄
神宗崩公赴闕庭衛士見公入皆以手遮額曰此司馬
 相公也民遮道呼曰公無歸洛留相天子活百姓所
 在數千人聚觀之公懼㑹放辭謝遂徑歸洛太皇太
 后聞之詰問主者遣使勞公問所當先者公言近嵗
 士大夫以言為諱閭閻愁苦於下而上不之知明主
 憂勤於上而下無所訴其罪在羣臣而愚民無知歸
[017-19b]
 怨先帝宜下詔首開言路從之下詔榜朝堂而當時
 有不欲者於詔語中設六事以禁切言者曰若隂有所
 懷犯非其分或扇摇機事之重或迎合巳行之令上
 以觀望朝廷之意以僥倖希進下以眩惑流俗之情
 以干取虚譽若此者必罰無赦太皇太后封詔草以
 問公公曰此非求諌乃拒諌也人臣惟不言言則入
 六事矣時有應詔言事而坐越職贖銅者公具論其
 情且請改賜詔書行之天下從之於是四方吏民言
[017-20a]
 新法不便者數千人公方草具所當行者而太后已
 有㫖散遣修京城邏卒罷减皇城内覘者止御前工
 作出近侍之無狀者三千餘人戒飭中外無敢苛刻
 暴歛廢導洛司物貨場及民間戸馬寛保馬限皆從
 中出大臣不與公上疏謝當今急務陛下已畧行之
 矣小臣稽慢罪當萬死行/狀
拜門下侍郎元豐之末天下多故二聖嗣位民日夜引
 領以觀新政而進說者以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欲
[017-20b]
 稍損其重者毛舉數事以塞人言公慨然争之曰先
 帝之法其善者雖百世不變可也若安石惠卿等所
 建為天下害非先帝本意者改之當如捄焚拯溺猶
 恐不及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衆議乃定
 遂罷保甲團教依義勇法嵗一閱保馬法不復買見
 在者還監牧給諸軍廢市易法所儲物皆鬻之不取
 息而民所欠錢皆除其息京東鑄鐵錢河北江西福
 建湖南鹽及福建茶法皆復其舊獨川陜茶以邉用
[017-21a]
 未罷遣使相視去其甚者戸部左右曹錢穀皆領之
 尚書凡昔之三司使事有散𨽻五曹及寺監者皆歸
 戸部使尚書周知其數量入以為出元祐元年正月
 公始得疾詔公與尚書左丞吕公著朝㑹與執政異
 班再拜而已免舞蹈公疾益甚歎曰四患未除吾死
 不瞑目矣乃上疏論免役五害乞直降勅罷之率用
 熈寧以前法有未便州縣監司節級以聞為一路一
 州一縣法詔即日行之又論西戎大畧以和戎為便
[017-21b]
 用兵為失時異議甚衆獨文彦博議與公合衆不能
 奪遂詔諸將皆𨽻州縣軍政委守令通决之
公奏以文學德行吏事武畧等為十科以求天下遺材
 命文臣升朝以上嵗舉經明行脩一人如進士髙選
 皆從之行/狀
元祐初温公輔政是嵗天下斷死刑千人其後二吕繼
 之嵗嘗數倍此豈智力所能勝邪談/叢
公既改新法或謂公曰元豐舊臣如章惇吕惠卿輩皆
[017-22a]
 小人他日有以父子之義間上則朋黨之禍作矣不
 可不懼公正色曰天若祚宋必無此事遂改之不疑
 聞見/錄
公好學如飢渇之嗜飲食於財利紛華如惡惡臭誠心
 自然天下信之退居於洛往來陜洛間皆化其德師
 其學法其儉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之乎博學無不
 通音樂律厯天文書數皆極其妙晚節尤好禮為冠
 婚䘮祭法適古今之宜不喜釋老曰其微言不能出
[017-22b]
 吾書其誕吾不信不事生産買第洛中僅庇風雨有
 田三頃躬親庶務不舍晝夜行/狀
公與其兄伯康友愛尤篤伯康年將八十公奉之如嚴
 父保之如嬰兒毎食少頃則問曰得無飢乎天少冷
 則拊其背曰衣得無薄乎范大/史集
晁無咎言温公有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
 不可對人言者耳東坡/集
公初患厯代史繁重學者不能綜况於人主遂約戰國
[017-23a]
 至秦二世如左氏體為通志八巻以進英宗恱之命
 公讀其書置局秘閣以其素所賢者劉攽劉恕范祖
 禹為屬官神宗尤重其書以為賢於荀恱親為製序
 賜名資治通鑑詔邇英讀其書賜潁邸舊書二千四
 百二巻書成拜資政殿學士仍賜金帛行/狀
遼人夏人遣使入朝與吾使至彼中者彼必問公起居
 及為相遼人敕其邉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慎毋生事
 開邉隙神道/碑
[017-23b]
先生毎與君實說話不曾放過如范堯夫十件事只争
 得三四件便已先生曰君實只為能受盡人言儘人
 忤逆更不怒便是好處程氏/遺書
蘇内翰軾作公神道碑銘曰於皇上帝子惠我民孰堪
 顧天惟聖與仁聖子受命如堯之初神母詔之匪亟
 匪徐聖神無心孰左右之民自擇相我興授之其相
 維何太師温公公來自西一馬二童萬人環之如渇
 赴泉孰不見公莫如我先二聖忘巳惟公是式公亦
[017-24a]
 無我惟民是度民曰樂哉既相司馬爾賈於途我耕
 於野士曰時哉既用君實我後子先時不可失公如
 麟鳳不鷙不摶羽毛畢朝雄狡率服為政一年疾病
 半之功則多矣百年之思知公於異識公於微匪公
 之思神考是懷天子萬年四夷來同薦於清廟神考
 之功
   司馬康
  字公休文正公之子舉明經中第事神宗哲宗位
[017-24b]
  至司諫贈右諫議大夫
君性端謹性至孝居毋憂勺飲不入口者三日杖而後
 能起見者哀之文正居洛十五年往來陜洛間士之
 從學於公者退與君語未嘗不有得塗之人見其容
 止雖不識皆知其司馬公之子也公薨執䘮如夫人
 哀毁有加焉治䘮皆用禮經家法不為世俗事得遺
 恩悉以與族人范太史/撰墓誌
君為講官嘗上疏厯陳前世治少而亂多祖宗創業之
[017-25a]
 艱難積累之勤勞以勸上及時向學守天下大器又
 勸太后毎於禁中訓導其言切至又言孟子為書最
 醇正陳王道尤所宜觀覧上曰方讀孟子尋詔講筵
 官編脩孟子節解為十四巻以進君已病矣猶自力
 解孟子二巻㑹除諌議未受條具諸所當言以待曰
 得一對極言而死無所恨矣疾病召醫於兖鄉民聞
 之詣醫告曰百姓受司馬公恩深今其子病願速往
 來告者日夕不絶醫遂行至則疾不可為也没二聖
[017-25b]
 嗟悼不已所以優䘏賻贈之甚厚墓/誌
 
 
 
 
 
 
 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