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d0042 黃帝素問靈樞集註--史崧 (master)


[002-001a]
黄帝素問靈樞集註卷之二業三
   本輸第二
黄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
之所終始絡脉之所别處五輸之所留六府
之所與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處闊
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願聞其解岐伯
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
端内側也爲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
爲滎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爲
腧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爲經
[002-001b]
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脉也爲合手太隂
經也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爲井
木溜於勞宫勞宫掌中中指本節之内間也
爲滎注于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
也爲腧行于間使間使之道兩筋之間三寸
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爲經入於曲澤
曲澤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爲合
手少隂也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
及三毛之中也爲井木溜於行間行間足大
指間也爲榮注于大衝大衝行間上二寸陷
[002-002a]
者之中也爲腧行於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
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摇足而
得之爲經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
上也屈膝而得之爲合足厥隂也脾出於隱
白隱白者足大指之端内側也爲井木溜於
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爲榮注
於大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爲腧行於商丘商
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爲經入於隂之陵
泉隂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
之爲合足太隂也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
[002-002b]
也爲井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爲
榮注於大谿大谿内踝之後跟骨之上陷中
者也爲腧行於復留復留上内踝二寸動而
不休爲經入於隂谷隂谷輔骨之後大筋之
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爲合
足少隂經也膀胱出於至隂至隂者足小指
之端也爲井金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
側也爲榮注手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
中也爲腧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
爲原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
[002-003a]
爲經入于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爲合委而取
之足太陽也膽出于竅隂竅隂者足小指次
指之端也爲井金溜于俠谿俠谿足小指
次指之間也爲榮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
半陷者中也爲腧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
下陷者中也爲原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
輔骨之前及絶骨之端也爲經入於陽之陵
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爲合伸而
得之足少陽也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指
内次指之端也爲井金溜於内庭内庭次
[002-003b]
指外間也爲榮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
内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爲腧過於衝陽
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爲原摇足而得
之行於解谿解谿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
爲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
也爲合復下三里三寸爲巨虚上廉復下上
廉三寸爲巨虚下亷也大腸屬上小腸屬
下足陽明胃脉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
陽明也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
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爲井金溜於液門液
[002-004a]
門小指次指之間也爲榮注於中渚中渚本
節之後陷者中也爲腧過於陽池陽池在腕
上陷者之中也爲原行於支溝支溝上腕三
寸兩骨之間陷者中也爲經入於天井天井
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爲合屈肘乃得
之三焦下腧在於足大指之前少陽之後出
於膕中外廉名曰委陽是太陽絡也手少陽
經也三焦者足少陽太隂一本/作陽之所將太陽
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貫腨腸出於委陽并
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虚則
[002-004b]
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寫之手太陽小腸
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
爲井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
者中也爲榮注於後谿後谿者在手外側本
節之後也爲腧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
骨之前爲原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
者中也爲經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
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爲合手
太陽經也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
大指次指之端也爲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
[002-005a]
間爲榮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爲腧過於合谷
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間爲原行於陽谿陽谿
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爲經入於曲池在肘外
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爲合手陽明也是
謂五藏六府之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
六腧也六府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側之
動脉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陽明也
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
脉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陽也名
[002-005b]
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脉
頸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風府腋内動脉手
太隂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
天池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
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
足陽明挾喉之動脉也其腧在膺中手陽明
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
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
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隂
尺動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肺合大腸大腸
[002-006a]
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
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
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隂屬腎腎
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
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與合
者春取絡脉諸榮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
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腧孫絡肌肉皮膚之
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腧之分
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
舍藏之所宜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
[002-006b]
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闊數下色/角切足跗下音/夫祛遮/切時兖/切
   小針解第三法人
所謂易陳者易言也難入者難著於人也粗
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
餘不足可補寫也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
正氣也客者邪氣也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
出入也未覩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
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刺
之微在數遲者徐疾之意也粗守關者守四
[002-007a]
支而不知血氣正邪之往來也上守機者知
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虚實
用針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淨以微者針以
得氣宻意守氣勿失也其來不可逢者氣盛
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虚不可寫也不
可挂以髮者言氣易失也扣之不發者言不
知補寫之意也血氣已盡而氣不下也知其
往來者知氣之逆順盛虚也要與之期者知
氣之可取之時也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氣之
微宻也妙哉上獨有之者盡知針意也往者
[002-007b]
爲逆者言氣之虚而小小者逆也來者爲順
者言形氣之平平者順也明知逆順正行無
問者言知所取之處也迎而奪之者寫也追
而濟之者補也所謂虚則實之者氣口虚而
當補之也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寫之也
宛陳則除之者去血脉也邪勝則虚之者言
諸經有盛者皆寫其邪也徐而疾則實者言
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則虚者言疾内而徐
出也言實與虚若有若無者言實者有氣虚
者無氣也察後與先若亡若存者言氣之虚
[002-008a]
實補寫之先後也察其氣之已下與常存也
爲虚與實若得若失者言補者佖然若有得
也寫則怳然若有失也夫氣之在脉也邪氣
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
濁氣在中者言水穀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
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温不適飲食不節而
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清氣在下
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
氣在下也針陷脉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針中
脉則邪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針太深則邪
[002-008b]
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
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處
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
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寫其諸隂之脉也取
三陽之脉者唯言盡寫三陽之氣令病人恇
然不復也奪隂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
也奪陽者狂正言也覩其色察其目知其散
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
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濇以言所病也
知其邪正者知論虚邪與正邪之風也右主
[002-009a]
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氣至
而去之者言補寫氣調而去之也調氣在於
終始一者持心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
絡脉之滲灌諸節者也所謂五藏之氣已絶
於内者脉口氣内絶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
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内
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所
謂五藏之氣已絶於外者脉口氣外絶不至
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隂氣隂氣
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隂
[002-009b]
氣有餘故躁所以察其目者五藏使五色循
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佖然上皮筆切又/音必滿貌怳然上吁往/切狂貌深内下音/納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法時
黄帝問於岐伯曰邪氣之中人也奈伺岐伯
答曰邪氣之中人高也黄帝曰高下有度乎
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
濕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無有常中於隂
則溜於府中於陽則溜於經黄帝曰隂之與
陽也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如環
[002-010a]
無端邪之中人或中於隂或中於陽上下左
右無有恒常其故何也岐伯曰諸陽之會皆
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飲食
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
於項則下大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
背兩脇亦中其經黄帝曰其中於隂奈何岐
伯答曰中於隂者常從臂胻始夫臂與胻其
隂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其隂黄
帝曰此故傷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於風
也不必動藏故邪入於隂經則其藏氣實邪
[002-010b]
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故中陽則溜於
經中隂則溜於府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
岐伯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
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有
所墮墜惡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
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仆若醉入房汗出
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
出浴水則傷腎黄帝曰五藏之中風奈何岐
伯曰隂陽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哉黄帝
問於岐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
[002-011a]
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
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經
脉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
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爲睛其别氣走於
耳而爲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爲臭其濁氣
出於胃走唇舌而爲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
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熱甚寒不能勝
之也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
虚邪之中身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
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
[002-011b]
形無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黄帝問於岐
伯曰余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
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余願
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爲之奈何
岐伯答曰夫色脉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
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
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
失也故知一則爲工知二則爲神知三則神
且明矣黄帝曰願卒聞之岐伯答曰色青者
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鈎也黄者其脉代也白
[002-012a]
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見其色而不得其脉
反得其相勝之脉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則
病已矣黄帝問於岐伯曰五藏之所生變化
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
應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
何岐伯曰調其脉之緩急小大滑濇而病變
定矣黄帝曰調之奈何岐伯答曰脉急者尺
之皮膚亦急脉緩者尺之皮膚亦緩脉小者
尺之皮膚亦减而少氣脉大者尺之皮膚亦
賁而起𦙙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脉濇者尺之
[002-012b]
皮膚亦濇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
不待於寸善調脉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
之者可以爲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爲中
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爲下工下工十全六
黄帝曰請問脉之緩急小大滑濇之病形何
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藏之病變也心脉急甚
者爲瘛瘲微急爲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爲
狂笑微緩爲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
甚爲喉吤微大爲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爲
善噦微小爲消癉滑甚爲善渴微滑爲心疝
[002-013a]
引臍小腹鳴濇甚爲瘖微濇爲血溢維厥耳
鳴顛疾肺○脉急甚爲癲疾微急爲肺寒熱
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
爲多汗微緩爲痿瘻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
止大甚爲脛腫微大爲肺痹引胸背起惡日
光小甚爲泄微小爲消癉滑甚爲息賁上氣
微滑爲上下出血濇甚爲嘔血微濇爲鼠瘻
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痠矣○
肝脉急甚者爲惡言微急爲肥氣在脇下若
覆杯緩甚爲善嘔微緩爲水瘕痹也大甚爲
[002-013b]
内癰善嘔衂微大爲肝痹隂縮咳引小腹小
甚爲多飲微小爲消癉滑甚爲㿉疝微滑爲
遺溺濇甚爲溢飲微濇爲瘛攣筋痹○脾脉
急甚爲瘛瘲微急爲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
沃沫緩甚爲痿厥微緩爲風痿四支不用心
慧然若無病大甚爲擊仆微大爲疝氣腹裏
大膿血在腸胃之外小甚爲寒熱微小爲消
癉滑甚爲㿉癃微滑爲蟲毒蛕蝎腹熱濇甚
爲腸㿉微濇爲内㿉多下膿血○腎脉急甚
爲骨癲疾微急爲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
[002-014a]
後緩甚爲折脊微緩爲洞洞者食不化下嗌
還出大甚爲隂痿微大爲石水起臍已下至
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爲洞泄
微小爲消癉滑甚爲癃㿉微滑爲骨痿坐不
能起起則目無所見濇甚爲大癰微濇爲不
月沉痔黄帝曰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岐伯
答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
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濇者多
血少氣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乆留之
刺緩者淺内而疾發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
[002-014b]
寫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内之
以寫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濇者必中其脉隨
其逆順而乆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針疾
按其清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脉諸小者隂陽
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黄帝
曰余聞五藏六府之氣榮輸所入爲合令何
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陽
脉之别入於内屬於府者也黄帝曰滎輸與
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榮輸治外經合治内
府黄帝曰治内府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合黄
[002-015a]
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於三里大
腸合入於巨虚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虚下廉
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
入於陽陵泉黄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
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舉足取之委陽
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
正堅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
經者揄申而從之黄帝曰願聞六府之病岐
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
病兩跗之上脉堅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脉也
[002-015b]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
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乆立與胃同候取巨
虚上廉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
兩脇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小
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當
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
指之間熱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
取之巨虚下廉○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
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爲脹候在足
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
[002-016a]
於脉取委陽○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
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脉陷及
足小指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脉陷取委中
央○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
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
本末亦視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
陽陵泉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
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染一作/遊
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寫反則病益篤中
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眞相搏亂而不去
[002-016b]
反還内著用針不審以順爲逆也
 中於膺背一作/肩背亦中其經一本作/下其經户當/切
 淖澤上奴教切下上音濁下音液謹/皆同甲乙經詳淖濁也澤液也入而
 不客一本/作容瘛瘲上治/下縱音/戒乙劣/切息賁下/音
 音/酸音/賈徒回/切音/付蛕蝎上胡恢切/腹中長蟲
 下胡葛切/蠹虫也竹垂/切榮美/切舂木/切音高/隂丸
 也維厥詳此經絡有陽維隂維故有維厥



黄帝内經靈樞集註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