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60 禮記大全-明-胡廣 (master)


[009-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大全卷九
            明 胡廣等 撰
  禮運第九
   此篇記帝王禮樂之因革及隂陽造化流通之
   理疑出於子游門人之所記間有格言而篇首
   大同小康之説則非夫子之言也張子曰禮運/云者語其達
   也禮器云者語其成也達與成體與用之道也/○長樂陳氏曰道則運而無所積器則滯而有
[009-1b]
   所拘禮器言禮之器/則禮運言禮之道也
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
尼之嘆葢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
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蜡禮詳見郊特牲篇孔子在魯與為魯國蜡祭之賓
 事畢而遊於觀上觀門闕也兩觀在門之兩旁懸國
 家典章之言於上以示人也喟然嘆聲也所以嘆魯
 者或祭事之失禮或因睹舊章而思古也言偃孔子
[009-2a]
 弟子子游也問所以嘆之故夫子言我思古昔大道
 之行於天下與夫三代英賢之臣所以得時行道之
 盛我今雖未得及見此世之盛而有志於三代英賢
 之所為也此亦夣見周公之意○石梁王氏曰以五
 帝之世為大同以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為小康有老
 氏意而註又引以實之且謂禮為忠信之薄皆非儒
 者語所謂孔子曰記者為之辭也游氏曰古者歲時/蜡禮之講終以序
 飲其重農力本存愛示情之意見於祈祝禱禳之間/勞來勸相之際仁之至義之盡今也聖人傷世偽之
[009-2b]
 寖起知古典之無傳而於蜡賔畢事之後出為觀上/之遊喟然為之太息記者紀其所嘆在魯魯之郊禘
 非禮也其蜡可知矣然則𤼵蜡之㫖㣲矣聖人傷治/古之不復因蜡禮而有見不有偃也為之𤼵問則何
 以窮夫子感嘆之機夫既以帝者之事為大同而指/三代為小康矣而均曰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何哉此
 有以見聖人思欲還上古之風而不可得而猶思其/次也故其下歴歴言之○嚴陵方氏曰時繫乎聖人
 之在上者也孔子以窮而在下不得其時故其/言如此然時無常也或可待焉故止言未而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謂信脩睦故人不獨
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壮有所用㓜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
[009-3a]
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
故謀閉而不興盗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
大同
 天下為公言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孫而與天下之
 賢聖公共之如堯授舜舜授禹但有賢能可選即授
 之矣當時之人所講習者誠信所修為者和睦是以
 親其親以及人之親子其子以及人之子使老者壮
 者㓜者各得其所困窮之民無不有以養之男則各
[009-3b]
 有士農工商之職分女則得歸於良奥之家貨財民
 生所資以為用者若弃捐於地而不以時收貯則廢
 壞而無用所以惡其棄於地也今但得有能收貯以
 資世用者足矣不必其擅利而私藏於己也世間之
 事未有不勞力而能成者但人情多詐共事則欲逸
 已而勞人不肯盡力此所以惡其不出於身也今但
 得各竭其力以共成天下之事足矣不必其用力而
 獨營己事也風俗如此是以姦邪之謀閉塞而不興
[009-4a]
 盗竊亂賊之事絶㓕而不起暮夜無虞外户可以不
 閉豈非公道大同之世乎一説外户者户設於外而
 閉之向内也蔣氏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居上者恬/於勢位而不以為樂在下者安於困貧
 而不以為尤是以德化自行而防範不立情意易通/而機巧不生故位以賢能而任非有所私而立之也
 人以信睦為交非制之使然也推而至於耆老㓜壯/鰥寡孤獨之人交相養於天地之間而不見其病男
 自然而有分女自然而有歸貨惡其棄於地而已力/惡其不出於身而已是豈有一毫相攘相軋之習哉
 凡若此者非聖人用力而致之也故揚而舉之於大/同之時惟帝者之事足以當之○嚴陵方氏曰天生
 其利人棄不取是以人逆天也故貨棄於地為可惡/人犯其勞我享其效是因人成事也故力不出於身
[009-4b]
 為可惡取非其有謂之盗伺間而𤼵/謂之竊絶理謂之亂毁則謂之賊
今大道既隠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
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
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
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
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者去衆以為殃是謂小康
[009-5a]
 天下為家以天下為私家之物而傳子孫也大人天
 子諸侯也父子相傳為世兄弟相傳為及紀綱紀也
 賢勇知以勇知為賢也涿鹿之戰有苖之征兵非由
 後王起也謂兵由此起舉湯武之事言之耳著明也
 考成也刑仁謂法則仁愛之道講讓講説遜讓之道
 示民有常言六君子謹禮而行著義以下五事示民
 為常法也在執居王者之勢位也言為天下之君而
 不以禮行此五事則天下之人以為殃民之主而共
[009-5b]
 廢黜之也此謂小小安康之世不如大道大同之世
 也○陳氏曰禮家謂太上之世貴徳其次務施報往
 來故言大道為公之世不規規於禮禮乃道徳之衰
 忠信之薄大約出於老荘之見非先聖格言也嚴陵/方氏
 曰前言大道之行則知大道隠之為廢此言大道既/隠則知大道行之為明矣前言天下為公則以與賢
 故也故繼言選賢與能此言天下為家則以與子禮/故也故繼言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焉大人世以為
 則各子其子故也及以為禮則各親其親故也道大/而有變則為之綱者道也禮義小而有常故以為紀
 焉道之綱則君臣固有義矣父子固有親矣兄弟固/有序矣夫婦固有别矣及以禮義為紀則因其義而
[009-6a]
 正之因其親而篤之因其序而睦之因其别而和之/故曰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長
 樂陳氏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而與人大道既隠天/下為家而與子與人與子固出於天聖人所以順天
 而趨時也然其為公者非不家之以為公者為主為/家者非不公之以為家者為主至於不獨親其親不
 獨子其子貨力不必藏於己非無所別也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非無以待人也亦以其所主者
 異矣選賢與能講信脩睦六君子非不由之禮義以/為紀堯舜非不用之特其有所輕重淺深煩簡之不
 一耳○蔣氏曰聖人處大同之世固能運無為之化/聖人處小康之時要亦無不盡之心夫惟無不盡之
 心而後能居小康之時成極治之化當大道之隱使/大道之行以此言之帝王有異時無異道聖人因蜡
 以思禮其不能無望於魯而/有志於帝王之世者如此
[009-6b]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
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
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於
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達於䘮祭射御冠昏朝聘故聖人
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禮本於天天理之節文也殽效也效於地者效山澤
 髙卑之勢為上下之等也後章殽以降命以下乃詳
 言之列於鬼神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也䘮祭以下八
[009-7a]
 事人事之儀則也金華應氏曰上數語明禮之功用/以明夫人生死之所由係下四語
 總禮之體用以明天下國家治亂之所由別也法於/天地鬼神者理也所以承天之道也逹於天下國家
 者事也所以治人之情也理與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嚴陵方氏曰禮本乎天之道故先王制禮所以
 承天之道禮出乎人之情故先王制禮還以治人之/情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所惡莫甚於死禮之得失遂
 有死生之道此其所以為急歟於天曰木於地曰殽/於鬼神曰列皆言禮之所以立也至於禮之所以行
 則有見於䘮祭射御冠昏朝聘焉見於䘮祭射御冠/昏朝聘則禮達於下矣故以達言之○馬氏曰天降
 衷於民而先王之為禮所以繼天之衷也故曰以承/天之道夫口之扵味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扵臭
 四肢之於安逸人情之所同也人情之所同而縱之/則㓕天理而窮人欲故先王制為禮以節之也故曰
[009-7b]
 以治人之情胡不遄死者/未至於死而人欲其死也
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歟孔子曰我
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
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
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杞夏之後宋殷之後徴證也孔子言我欲觀考夏殷
 之道故適二國而求之意其先代舊典故家遺俗猶
 有存者乃皆無可徴騐者僅於杞得夏時之書於宋
[009-8a]
 得坤乾之易耳夏時或謂即今夏小正坤乾得歸藏
 商易首坤次乾也所謂坤乾之義理夏時之等列吾
 但以此二書觀之而已二代治天下之道豈可悉得
 而聞乎論語曰文獻不足故也○石梁王氏曰以坤
 乾合周禮之歸藏且有魯論所不言者恐漢儒依倣
 為之誠如其説則夏小正之書與坤乾何足以證禮
 註訓徴為成尤非近儒有反引此以解魯論者謬甚
 中庸亦無是説大槩此叚倣魯論為之者嚴陵方氏/曰坤乾不
[009-8b]
 謂之書而謂之義夏時不謂之書而謂之等者禮以/達義於内辨等於外也天地之理為妙故以義言内
 四時之迹為顯故以等言外也○臨川吳氏曰杞宋/為二王之後其國得用夏殷之禮以祀其先夫子欲
 觀夏殷之禮意謂杞宋二國必猶有其先世之禮存/焉故往二國求之及至其國乃知二國無復能存其
 禮故皆不足證但於杞得夏時一書扵宋得坤乾一/書坤乾之書其義畧可推夏時之書其等略可見夏
 禮殷禮其他既無可證騐吾姑以是二書觀之而已/吾以是觀之葢不滿意之辭按論語所記與此章大
 同小異彼謂文獻不足徴者文是記禮之書獻是習/禮之人此言之杞之宋而不足徴葢亦謂無其人而
 文則猶有夏時坤乾二書然亦非足/徴者也此其所以不滿夫子之意乎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
[009-9a]
土鼔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燔黍以黍米加於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捭豚擘析
 豚肉加於燒石之上而熟之也汙尊掘地為汙坎以
 盛水也抔飲以手掬而飲之也蕢桴摶土塊為擊鼔
 之椎也工鼔築土為鼔也上古之心無偽雖簡陋如
 此亦自可以致敬於鬼神延平周氏曰上古之世未/始知有禮而有禮乃所以
 強世故聖人因其有飲食之大欲而少寓之以節文/此天下惟知飲食之充欲而不知漸入於節文之中
 也所謂飲食者止於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與夫蕢/桴土鼔凡此不唯可施於人之所交際而猶若可以
[009-9b]
 致敬於鬼神葢亦趨時而已矣○蔣氏曰上古鼎飪/未其而燔捭以為食壘酌未設而汙抔以為飲聲樂
 未偹而蕢土以為歡彼其所交際應酬者簡素質實/而巧偽不形則以此而接乎鬼神自其一念之誠而
 施之有餘也○嚴陵方氏曰此言禮之初方是時地/産之穀有黍然未有釜甑也故燔之天産之物有豚
 然未有刀匕也故捭之尊未能鑿木也故汙尊飲未/知用爵也故抔飲皆始諸飲食之事鬼神之道幽而
 難格菲薄之禮疑若不及以致其敬也故以猶若言/之可疑之詞也
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臯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故
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
南鄉皆從其初
[009-10a]
 所以升屋者以魂氣之在上也臯者引聲之言某死
 者之名也欲招此魂令其復合體魂如是而不生乃
 行死事飯腥者用上古未有火化之法以生稻米為
 含也苴孰者用中古火化之利包裹孰肉為遣送之
 奠也天望地藏謂始死望天而招魂體魄則葬藏於
 地也所以然者以體魄則降而下知氣則升而上也
 死者之頭向北生者之居向南及以上送死諸事非
 後世創為之皆是從古初有之禮也嚴陵方氏曰飯/必以腥慮致生
[009-10b]
 之不知故也苴必以孰又慮致死之不仁故也後世/於䘮有奠始扵飯腥而已於葬有遣始於苴孰而已
 體有所附魄有所營皆重濁焉則陰之類也故降而/在下知無不周氣無不之皆輕清焉則陽之類也故
 升而在上郊特牲不言體魄而言形魄不言與氣而/言魄氣者亦互相偹也死者仆故言首生者興故言
 鄉凡是禮也後世雖或増其文而不能損禮之實雖/或異其迹而不能易禮之意故曰皆從其初○臨川
 吴氏曰體魄謂形體精魄降謂降下在地知氣謂神/識魂氣在上謂升上在天其號其告望而求諸天之
 陽明者葢為知氣之在上而然此時猶以生道處之/冀其知氣來復而可以生也始則飯腥終則苴孰藏
 而歸諸地之隂幽者葢為體魄之降而然此時/始以死道處之俾其體魄得所而安於死也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
[009-11a]
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
其羽皮
 營窟者營累其土以為窟穴也地高則穴於地中地
 卑則於地上累土為窟也橧巢者橧聚薪柴以為巢
 居也茹其毛者以未有火化故去毛不能盡而並食
 之也嚴陵方氏曰孟子所謂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是矣前既言燔黍矣此乃未有火化者先儒謂
 加黍於燒石之上非火化故也○臨川吴氏曰營窟/土處以避寒也橧巢木處以避暑也飢則食鳥獸之
 肉寒則取鳥之羽獸之皮以衣而蔽其體也此以上/所言皆是上古時事為太朴陋不可從也下文乃言
[009-11b]
 上古以後/可從之禮
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宫室牖
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
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范字當從竹韻注云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木曰模
 以竹曰范皆鑄器之式也范金為刑範以鑄金器也
 合土和合泥土為鑄器也裹而燒之曰炮加於火上
 曰燔煮於鑊曰亨貫串而置之火上曰炙酪醋也治
[009-12a]
 湅染之類也此以上諸事皆火之利今世承用而為
 之皆是取法徃聖故云皆從其朔朔亦初也嚴陵方/氏曰上
 世未有火化非無火之性也特未能修之以利人爾/夫為宫室之類然後足以代巢窟為醴酪之類然後
 足以代血毛為布帛之類然後足以代羽皮是道也/不特可以養生於其始又可以送死於其終不特可
 以養生送死於其明又可以事鬼神上帝於其幽○/蔣氏曰自范金合土以下皆聖人開物成務以敎天
 下而使之相安相養於利用出入之間者也○長樂/陳氏曰夫開端之始謂之初繼終而有始謂之朔故
 天地之始亦可以言初一月之始則特謂之朔是以/言禮之初則繼之以皆從其初後世有作則繼之以
 皆從其/朔也
[009-12b]
故𤣥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
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鼔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
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
有所是謂承天之袩
 太古無酒用水行禮後王重古故尊之名為𤣥酒祭
 則設於室内而近北也醴猶體也酒之一宿者周禮
 謂之醴齊醆即周禮盎性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䓤
 白色也此二者以後世所為賤之陳列雖在室内而
[009-13a]
 稍南近户故云醴醆在户也粢醍即周禮醍齊酒成
 而紅赤色也又卑之列於堂澄酒即周禮沈齊成而
 滓沈也又在堂之下矣此五者各以等降設之祝為
 主人告神之辭嘏為尸致福於主人之辭説見曾子
 問上神在天之神也祭統云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
 也是在君臣之義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
 道是篤父子也睦兄弟者主人獻長兄弟及衆兄弟
 之禮齊上下者獻與餕各有次序無缺遺也夫婦有
[009-13b]
 所者君在阼夫人在房及致爵之類也行禮如此神
 格鬼享豈不承上天之福祜乎長樂陳氏曰道之精/常幽𤣥而淡薄道之
 粗常明著而精羙精則常貴而尊粗則常賤而卑先/王於名數之間而未嘗不寓之以道德之意此𤣥酒
 所以在室醴醆所以在户粢所以在堂澄所以在下/也葢𤣥酒則水也而陳之在室則室者幽之所而且
 尊也醴醆漸至於致味則用之於朝踐陳之於户則/户者幽明之中而尊卑之際也粢醍則醴齊是也用
 之於饋食而陳之於堂堂者明之所而漸卑也澄酒/則清酒是也而用之於尸卒食之三獻故陳之於下
 下者明之尤著而且卑也昔先王之於鬼神以神道/事之則以反齊以人道事之則以三酒犧牲所以致
 其養琴瑟鐘鼔所以致其樂祝嘏所以致其文此固足/以降上神與先祖也然上神先祖之降在彼而天祜
[009-14a]
 之承在我在彼者以禮物之所備在我者以禮教之/所成故必正君臣篤父子睦兄弟齊上下以至於夫
 婦有所也○延平周氏曰有齊酒犠牲鐘鼔祝嘏則/固足以降上神之與先祖然必待正君臣篤父子睦
 兄弟齊上下夫婦有所而後可以承天之祜者以備/物盡禮為未足以承天而所可承天者先脩人事而
 已矣○馬氏曰犧牲者鼎爼之實鼎俎者犧牲之寓/犧牲之未殺故言陳鼎俎之未實故言備祭祀之樂
 其類非一故言列祝者代子之辭以告孝於其父嘏/者代父之辭以告慈於其子二者各有其職故言脩
作其祝號𤣥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爼孰其殽與其越
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
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
[009-14b]
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羮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
此禮之大成也
 周禮祝號有六一神號二鬼號三祗號四牲號五齍
 號六幣號作其祝號者造為鬼神及牲玉羙號之辭
 神號如昊天上帝鬼號如皇祖伯某祗號若后土地
 牲號若一元大武齍號若稷曰明粢幣號若幣曰量
 幣祝史稱之以告鬼神也毎祭必設𤣥酒其實不用
 之以酌薦其血毛謂殺牲之時取血及毛入以告神
[009-15a]
 於室也腥其爼謂牲既殺以爼盛肉進於尸前也祭
 𤣥酒薦血毛腥爼此三者是法上古之禮孰其殽以
 下是中古之禮殽骨體也以湯爓為熟越席蒲席也
 疏布麄布也冪覆尊也周禮越席疏布祭天用之此
 以為宗廟之用記者雜陳之也澣帛謂祭服以湅染
 之帛制之也醴醆以獻者朝踐薦血腥時用醴饋食
 薦熟時用醆也薦其燔炙者燔肉炙肝也特牲禮主
 人獻尸賓長以肝從主婦獻尸賔長以燔從也第一
[009-15b]
 君獻第二夫人獻第三君獻第四夫人獻故云若與
 夫人交獻也此以上至孰其殽是法中古之禮皆所
 以嘉善於死者之魂魄而求以契合於𡨕漠之中也
 然後退而合亨謂先薦爛未是熟物今乃退取向爛
 肉更合而烹煑之使熟而可食也又尸爼惟載右體
 其餘不載者及左體等亦於鑊中烹煑之故云合亨
 也體其犬豕牛羊者随其牲之大小烹熟乃體別骨
 之貴賤以為衆爼用供尸及待賓客兄弟等也此是
[009-16a]
 祭末饗燕之衆爼非尸前之正爼也簠内圓而外方
 盛稻粱之器簋外圓而内方盛黍稷之器籩豆形制
 同竹曰籩木曰豆鉶如鼎而小菜和羮之器也祝嘏
 説見前孝事祖宗之道也慈愛子孫之道也合亨以
 下當世之禮也祥猶善也嚴陵方氏曰血所以告幽/毛所以告全腥其爼則事
 之以神道孰其殽則事之以人道越席則郊特牲所/謂蒲越藁鞂之尚是矣䟽布禮器所謂犧尊疏布鼏
 是矣澣帛則祭統所謂以其純服是矣凡此所言則/合古今之異質文之變也又曰合亨則合衆物而亨
 之犬豕牛羊骨有貴賤各異體焉故曰體以稻梁而/實簠以黍稷而實簋以水上之品而實籩豆以五味
[009-16b]
 之和而實鉶一故曰實祖禰所以望子孫者莫大乎/孝故祝以孝告子孫所以頼祖禰者莫過乎慈故嘏
 以慈告夫禮至於此則始於占而成於今始於實而/成於文矣故曰大成也○蔣氏曰禮之始貴乎一終
 極其備故血毛腥爼殽孰越席疏布之事猶有貴乎/古先也乃曰合莫謂其本是精神以求神於𡨕漠之
 間也合亨體薦籩豆簠簋鉶羮詞説之詳是後世之/所備也乃曰大祥謂其舉是備禮而極其祥善之義
 也葢聖人制禮豈容一毫之偽方其合莫以求神也/物味薄而誠敬在禮文簡而精神通至於成禮而致
 祥也品物具而神祗樂誠意散而詞説行學者苟能/究觀聖人終始考禮之意而得之於想像形容之妙
 則凡器物之陳節文之變皆有深長之義存乎其間/○延平周氏曰奉上世之禮物而罕及於後世者則
 無文奉後世之禮物而罕及於上世者/則無本有本有文此之謂禮之大成也
[009-17a]
孔子曰鳴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
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
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幽厲之前周道已㣲其大壞則在幽厲也魯周公之
 國夫子嘗言其可一變至道則舍魯何往哉然魯之
 郊禘則非禮矣禹為三代之盛王故杞得以郊契為
 殷之始祖故宋得以郊惟此二國可世守天子之事
 以事其祖周公雖聖人臣也成王之賜固非伯禽之
[009-17b]
 受尤非周公制禮作樂為萬世不易之典而子孫若
 此是周公之教因子孫之僭禮而衰矣天地社稷之
 祭君臣之分凛不可踰㑹謂人臣而可僭天子之禮
 哉○石梁王氏曰此一章真孔子之言註不能明其
 㫖天子祭天地諸侯但可祭社稷杞宋之郊是王者
 之後天子之事守禮之所許者魯而有郊是背周公
 所制之禮與杞宋不同也張子曰周公用天子禮樂/或以為有人臣不可為之
 功則當用不可用之禮夫有權有位則人臣所遇當/如此至用天子之禮樂則非也故魯之郊禘非禮也
[009-18a]
 家臣僭大夫三桓僭魯魯僭天子推其原皆在成王/成王賜伯禽天子禮樂自其時已啓下僭上之階矣
 ○馬氏曰夫郊者天子外祭之重者也禘者天子内/祭之重者也郊禘者天子之禮非諸侯所宜有也成
 王非所賜而賜之魯君非所受而受之此魯之郊禘/所以為非禮故曰周公其衰矣所謂衰者非周公之
 衰也言後也僭用天子之禮也周公之道所以為衰/矣杞宋皆天子之事守魯之郊禘非天子之事守故
 曰非禮○臨川吴氏曰言杞宋二國所以得郊者葢/以二王之後修其天子所行之事後世遵守而行之
 者也若魯則非有天子之事可守豈可僭郊也哉因/言周公所制正禮唯天子得於圓丘祭天方澤祭地
 諸侯則但於社祭地及祭稷神而/已不得如天子之祭天祭地也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009-18b]
 祭禮祝於始嘏於終禮之成也常古常事古法也不
 敢變易謂貴賤行禮一依古制也假亦當作嘏猶上
 章大祥之意言行當然之禮則有自然之福其福大
 矣臨川吴氏曰假與嘏字通用嘏/尊祝卑以尊統卑故但言假
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
 祝嘏辭説禮之文也無文不行周禮大宗伯掌詔六
 號重其事耳衰世君臣慢禮惟宗祝巫史習而記之
 故謂幽昏之國言其昧於禮無以昭明政治也長樂/劉氏
[009-19a]
 曰周官太祝掌六祝六祈六辭六號九祭九拜之辭/與法皆繫諸六典之籍而藏於太史属諸春官上下
 相維不可少廢也今仲尼之時遭幽厲之君傷春秋/之亂祝嘏辭説藏於宗祝巫史之家遂使國之禮典
 幽暗不明故/曰幽國也
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
 醆夏之爵斝殷之爵尸君君之尸也杞宋二王之後
 得用以獻尸其餘列國惟用時王之器今國君皆用
 醆斝以及於尸君非禮也是僭上之君耳長樂劉氏/曰天子備
 六代禮樂其祭於宗廟也獻酢君尸則/用醆斝今也諸侯亦用之不曰僭君乎
[009-19b]
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冕祭服之冠弁皮弁也大夫稱家大夫以朝廷之尊
 服國家之武衛而藏於私家可見其強横則此國君
 者乃見脅於強臣之君也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
 家臣不能具官一人常兼數事具官僭擬也祭器惟
 公孤以上得全備大夫無田禄者不設祭器以其可
 假也有田禄者祭器亦不得全具須有所假不假亦
[009-20a]
 僭擬也周禮大夫有判縣之樂少牢饋食無奏樂之
 文是大夫祭不用樂也或君賜乃有之耳聲樂皆具
 亦僭擬也尊卑無等非亂國而何蒋氏曰禮莫嚴於/祭然誠敬不根於
 内心則交神之道虧用器或忘乎分守則僣上之患/起聖人所甚懼也祝嘏辭説此豈交神明之虚語聖
 人舉孝慈相感之義以𤼵之於禮經而詩有之曰令/終有俶公尸嘉告葢致祭受福之義盡之於對越無
 愧之素而行之於精神必通之時誠非具文也如其/出於宗祝巫史藝以藏之而有亊之際舉以行焉自
 謂神明之及交其謂之幽國宜哉至於爵有醆斝夏/商所制也禮天子奠斝諸侯奠角郊特牲言舉斝角
 詔妥尸禮器宗廟之制卑者舉角等級明甚今諸侯/之制而醆斝以及尸安得不謂之僣君噫聖人言禮
[009-20b]
 至是則亦甚不得已矣若是則大夫安得不僣諸侯/哉繁纓小物君子惜之今也冕弁藏於私家弓矢鈇
 鉞諸侯猶俟命於天子今也兵革藏於私家六命賜/官限制甚嚴而大夫其官不由於所賜四命受器自
 有彛典而大夫聲樂皆其祭噐不假此所以官事不/攝反坫為禮八佾舞庭三分公至竊攘僣逼之事莫
 之禦歟甚而至於君臣同國此聖人所/以傷今思古固有望於隆禮之君也
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期
不使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
臣同國
 臣者對君之稱僕者服役之名仕於大夫者自稱曰
[009-21a]
 僕則益賤矣人臣有三年之喪或新昏則一期之内
 君不使之所以體人情也就二者而論喪尤重於昏
 也今乃不居喪於家而以衰裳入朝是視君之朝如
 己之家矣是君與其臣共此國也今卿大夫乃與其
 家之僕雜居齊列無貴賤之分亦是君與臣共此國
 也嚴陵方氏曰臣者對君之稱故仕於公曰臣而諸/侯稱君僕者對主之稱故仕於家曰僕而大夫稱
 主○延平周氏曰均仕也一為僕則具臣不得與之/雜居齊齒先王之正名其詳至於如此○臨川吴氏
 曰先言臣與僕之不同稱以見臣與僕同居處者之/為非禮先言喪與昏者之不役使以見臣服衰裳入
[009-21b]
 君朝者之/為非禮
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
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
 王之子弟有功德者封為諸侯其餘則分以畿内之
 田諸侯子孫命為卿大夫其有功德者亦賜采地所
 謂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也大夫位卑不當
 割采地以與子孫但養之采地之禄耳此先王之制
 度也長樂陳氏曰制則有所裁度則有所限先王以/人之子孫上以承先祖之祀下以綿本支之世
[009-22a]
 莫不思有以處之然其處之則有所裁之制所限之/度此固不可無尊卑隆殺之别也天子不曰天下而
 曰田所以明其止於千里以與天下共之也諸侯不/曰田而曰國所以明其專於百里而非與天下共之
 也大夫食其所有事者故其地命之曰采采者事也/凡此言其大法而已若夫諸侯大夫之子其不肖者
 固不可以世食而大夫之子苟其賢之過人又不止/於食舊而已○金華應氏曰處者位置而區處之各
 得其宜大者謹其禮而無濫恩小者安其分而無歉/志以制度不可踰也制度一定則人欲偏厚其子孫
 者固無所容其私心而侵剥枝葉兼並同姓者亦不/容薄其所厚矣○新安王氏曰幽國僣君脅君亂國
 君與臣同國皆諸侯卿大夫失禮也禮之失起於制/度之壊故此明言先王制度大小有等尊卑有辨天
 子地方千里有國以處其子孫諸侯不得僣也諸侯/地方百里有國以處其子孫卿大夫不得僣也卿大
[009-22b]
 夫各有食邑以處其子孫家臣不得僣也制度一定/上下截然安得有前五失諸侯僣差起於天子失禮
 卿大夫僣差起於諸/侯失禮故下文言之
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
壊法亂紀
 廟尊於朝故天子舍之然必太史執簡記奉諱惡者
 不敢以天子之尊而慢人之宗廟也不如此則是壊
 法度亂紀綱矣長樂劉氏曰諸侯敬於天子雖其祖/先宗廟亦不敢私有乃以舍至尊上
 下之分此亦至矣然而天子必以太史所掌之禮籍/入處其廟言動之際必據乎禮示不敢慢也○嚴陵
[009-23a]
 方氏曰舍其祖廟者在諸侯則不敢為之主在天子/則不忘於所敬故也禮籍若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
 禮籍之類乃法之所以存紀之所/以立今也不以入故曰壊法亂紀
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
 諸侯於其臣有問疾弔喪之禮非此而往是戲謔也
 敗禮之祸恒必由之蔣氏曰諸侯有一國因問疾弔/喪入諸臣之家所以憫難恤患
 見厚下之情乃若出入無名率意以行此固驅馳而/徃之事所由萌乎君臣無私交聖人嚴之故曰是謂
 君臣/為謔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㣲儐鬼神考制度
[009-23b]
别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
 國之有禮如噐之有柄能執此柄則國可治矣接賔
 以禮曰儐接鬼神亦然故曰儐制度如禮樂衣服度
 量權衡之類考而正之不使有異仁主於愛義主於
 㫁别而用之心當其宜長樂陳氏曰禮之有體可執/以治國猶噐之有柄可執以
 治事故曰禮者君之大柄也惟其為大柄則能别嫌/於難辨明微於未彰幽可以儐鬼神明可以考制度
 别仁義以至於治政安君也○馬氏曰禮者政刑之/本也治國不以禮則操持悖謬而失其所要故曰大
 柄柄者言其所執之要也嫌者人之所難别而禮有/以別之㣲者人之所難明而禮有以明之鬼神任其
[009-24a]
 幽而人不可測度者也而禮有以使鬼神之格故曰/儐以禮賓之也制所以裁度所以節皆禮有以考之
 仁有殺義有等皆禮有以别之夫觀其禮所以知其/政禮之所興則政之所泊禮之所廢則政之所亂安
 上治民莫善於禮者/所以治政安君也
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
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
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倍違上行私也或亦倍而去之之謂小臣竊所謂盗
 臣也肅峻急也俗敝人無廉耻風俗敝敗也治國無
[009-24b]
 禮故至於刑肅而俗敝為君者但恣己用刑遂廢常
 法法廢而禮無上下之列矣宜乎士不修職民心離
 叛也豈非疵病之國乎長樂陳氏曰政不正則君位/危所謂上無道揆也則大臣
 倍而不法小臣竊而不亷所謂下無法守也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則刑肅而不中俗敝而不美法亂而無
 常禮紊而無别所謂士者亦不事其事也士不事其/事則民亦不歸之矣然重言刑肅而俗敝者葢以亂
 之所致多在刑肅以其刻核大至故也夫治之為道/由内以及外故禮出而後有法法出而後有刑及其
 亂也由外以及内故刑肅而後法無常法無常而後/禮無列矣○嚴陵方氏曰大臣倍非所謂大臣法也
 小臣竊非所謂小臣亷也國有常法制民於刑之中/而已苟刑肅而至於俗敝則法失其常矣故言法無
[009-25a]
 常法以禮為體禮以法為用用既無常則體亦無列/故言禮無列無列者失其序之謂也是則人不安其
 職矣故言士不事葢士以事事為正故也刑肅而俗/敝民將畏罪而離散矣故言則民弗歸也俗敝民散
 又何以致國之肥/乎故以疵言之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
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於山川
之謂興作降於五祀之謂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

 藏猶安也君者政之所自出故政不正則君位危書
[009-25b]
 言天工人其代之典曰天敘禮曰天秩是人君之政
 必本於天而效法之以布命於下也社祭后土也因
 祭社而出命是效地之政有事於祖廟而出命是仁
 義之政有事於山川而出命是興作之政有事於五
 祀而出命是制度之政效地者效其高下之勢以定
 尊卑之位也仁義者仁以思慕言義以親疎言思慕
 之心無窮而親疎之殺有定又親親仁也尊尊義也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而尊尊之義隆自義率
[009-26a]
 祖順而下之至于禰而親親之仁篤也興作之事非
 材不成故於山川制度之興始於宫室故本五祀夫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聖人庸禮之政如此故身安而
 國可保也蔣氏曰聖人本天理以出政傚之以降命/於天下凡其興建顯設咸有定序使萬物
 森列各居其位而不相奪者皆非私意為之也是以/命降於社之謂殽地葢言因地事地教民美報而地
 道以顯也降於祖廟之謂仁義葢言反本復始尊祖/敬宗而人道以立也降於山川之謂興作葢言備物
 致用率作興亊而職業以起也降於五祀之謂制度/葢言門行有守外内有職而宫室以居也聖人必於
 此致意焉而後為藏身之固葢人道立於天下莫先/於天地鬼神各安其位莫先於孝慈報反各有其常
[009-26b]
 又莫先於養生居處各有其序其所以隄防世故維/持人心在此矣此二帝三王所以為天下開物成務
 之主布政乎天下者本此道也○嚴陵方氏曰於祖/廟言仁義則知本於天者為隂陽之道降於社者為
 剛柔之德也於五祀言制度固知興作之為事/功矣道德仁義興仰制度皆政之所存者而聖
 人特寓之於天地祖廟山川五祀使萬物莫不/聴命於其間也其序則先天而後地者上下之
 序也次之以祖廟者尊卑之序也又次之以山/川者内外之序也又次之以五祀者大小之序
 也/
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
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
[009-27a]
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

 此承上章言政之事謂聖人所以參贊天地之道疑
 並鬼神之事凡以治政而已故處天地鬼神之所存
 則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聖人法之此禮之所以序也
 玩天地鬼神之所樂則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聖人法
 之此民之所以治也四時本於天百貨産於地人生
 於父而徳成於師此四者君以正用之謂人君正身
[009-27b]
 修德順天之時因地之利而裁成其道輔相其宜以
 左右民使之養生喪死無憾然後設為庠序學校之
 教申之以孝弟焉則有以富之教之而治道得矣然
 其要在君之自正其身立於無過之地而後可不能
 正其身如正人何
 蔣氏曰聖人道同乎天地故其身能與天地而為三/知通乎鬼神故其身足與鬼神而並立○長樂陳氏
 曰夫知天地鬼神之禀則有所存明天地鬼神之用/則有所樂處其所存乃禮之先後之序玩其所樂此
 民之所以治也○馬氏曰變通莫大於四時而有天/以生之聚人莫若財而有地以生之后非民無以辟
[009-28a]
 四方而有父以生之人非教則無以别於禽獸而有/師以教之四者皆出於自然而無俟於君可也而曰
 正用之何也葢天雖生於時而茂對育物者非君不/能育也地雖生乎財而理財正辭者非君明其義則
 不能理也人生雖自乎父而非君則罔克胥匡以生/教雖自乎師而非君則不能安其教正用之者順其
 自然之理而立於無過之地也夫有天以生時有地/以生財有父以生之有師以教之則富庶教之具備
 可以参天地之化育而成位乎其中矣○嚴陵方氏/曰時以氣運故天生時財以形成故地生財父以傳
 類故人其父生師以傳道故師教之為之君者位天/地之中居父師之上夫何為哉以正用之而已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也
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
[009-28b]
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自安也
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

 此承上章君立於無過之地而言舊説明猶尊也故
 讀則君為明君今定此章三明字皆讀為則字則上
 下文義坦然相應矣不必迂其説也君者正身修德
 而為臣民之所則傚者也非則傚人者也臣民之所
 奉養也非奉養人者也臣民之所服事也非服事人
[009-29a]
 者也君而則人則是身不足以為人所取則而反取
 則於人非立於無過之地者矣君而養人則一人之
 身豈能供億兆人之食必不足矣君而事人則降尊
 以事卑為失位矣惟百姓者則君以自治其身所謂
 文武興則民好善也養君以自安謂竭力供賦税則
 有耕食鑿飲之安也事君以自顯謂竭忠盡職則有
 錫爵之榮也禮教通達而名分不踰故人皆慕守義
 而死恥不義而生也○石梁王氏曰此處皆非夫子
[009-29b]
 之言長樂陳氏曰百姓則君以自治而善有以遷養/君以自安而分有以處事君以自顯而忠有以
 盡如是則禮達於上下之間而分定於尊卑之際故/人於其義之可死則不苟避於其不義之生則不苟
 存此所謂修禮以達義而不愛其情也○朱子曰禮/達而分定達謂達於下○蔣氏曰天下之勢莫患手
 上下無以相别而分守無以相安也若夫主勢一定/而君徳既孚天下之民方且遵名守教相從於畏愛
 則象之中甘心於服役事養之際求其為自安自適/之不暇安有欺背僣陵之事哉故曰禮達而分定則
 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好生惡死人心之所同然聖/人有禮以率天下能使所欲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
 死則其功用固/不容以小言也
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
[009-30a]

 言人君用人當取其所長舍其所短葢中人之才有
 所長必有所短也去猶弃也有知謀者易流於欺詐
 故用人之知當棄其詐而不責也有剛勇者易至於
 猛暴故用人之勇當棄其猛暴之過也○朱子曰仁
 止是愛愛而無義以制之便事事都愛好物事也愛
 好官爵也愛見錢也愛事事都愛所以貪也故用人
 之仁當棄其貪之失也朱子曰人之性易得偏人既/仁如何貪葢仁善底人便有
[009-30b]
 好便宜底意思今之亷介便多是那刚硬底人○延/平周氏曰孔子言道之序則仁先之知次之勇又次
 之言為道則知先之仁次之勇又次之今以勇問於/知與仁者葢知仁以勇為主故問之
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大夫死宗廟言衛君之宗廟而致死也然己之宗廟
 亦在本國不棄君之宗廟即是不棄己之宗廟也舊
 説變讀為辨辨猶正也一説其死有分辨非可以無
 死而死也
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009-31a]
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
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
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慈讓去
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非意之謂非以私意臆度而為之也必是知其有此
 七情也故開辟其十義之途而使之由之明達其利
[009-31b]
 與患之所在而使之知所趨知所避然後能使之為
 一家為一人也七情弗學而能有禮以治之則人義
 人利由此而生禮廢則人患由此而起○問愛與欲
 何别朱子曰愛是汎愛那物欲則有意於必得便要
 拏將來延平周氏曰天下非一家而能以為一家中/國非一人而能以為一人者必先知人情而
 無喜其所怒無欲其所惡然後問於人義使之知父/子君臣之大倫明於人利使之講信修睦逹於人患
 使之無爭奪以相賊如此則天下所以為一家中國/所以為一人也○蔣氏曰天下大本在於人情離合
 而衆寡逺近不與焉情之所合則措天下之異而歸/之同情之所離則天下之勢不可得而強一矣今夫
[009-32a]
 天下一家中國一人此豈臆度料想姑為是言哉占/之聖人總攝人心維持世故所以起天下聨絡親比
 之義而革其乖戾達背之習者葢亦灼見是理而為/之惟知天下之情是以開闢天下之大義興利銷患
 而人心一也惟不知天下之情是以失天下之義背/利縱欲而人心離也又曰此義既形此情遂定於是
 講信修睦而人利興此義不立此情日亂於是爭奪/相殺而人患起然人豈本有是患哉情我所固有也
 義我所固有也惟其本義以制情是以因義以成利/惟其舍義而言利是以因利而生患君子論人道之
 大揭此情此義於利害之間區別而備言之復究制/情立義興利去患之説欲納天下於相安相養之域
 則自禮外無餘説也○長樂陳氏曰喜愛欲者陽之/情怒哀懼惡者陰之情凡此皆出於天然故言弗學
 而能也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者閨門之義/長恵幼順者鄉黨之義君仁臣忠者朝廷之義凡此
[009-32b]
 皆出於人為信則無所欺罔睦則有所顧省此皆足/以和義故謂之人利爭而後奪奪而後相殺此皆足
 以召禍故謂/之人患也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
欲惡者心之大端也
 人心雖有七情總而言之止是欲惡二者故曰大端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
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欲惡之心藏於内他人豈能測度之所欲之善惡所
[009-33a]
 惡之善惡豈可與顔色覘之若要一一窮究而察識
 非求之於禮不可葢七情中節十義純熟則舉動自
 然合禮若七情乖僻人倫有虧則言動之間皆失常
 度矣有諸中必形諸外也若不知禮則無以察其情
 義之得失於動作威儀之間矣馬氏曰莫非欲也而/欲之甚曰大欲莫非
 惡也而惡之甚曰大惡喜怒哀懼愛惡欲皆所謂情/而情之所本尤在於欲惡故曰心之大端也心者色
 之蘊由色以觀心可測度雖作於其心而不見於色/則人之深情厚貎有時而不知也故色厲而内荏色
 取仁而行違者有矣有禮以節之則美惡不能藏於/心也故曰欲一以窮之舎禮何以哉○嚴陵方氏曰
[009-33b]
 欲惡心之大端雖各有端以藏其心不可測度也欲/其所可欲惡其所可惡則為美非所欲而欲非所惡
 而惡則為惡然皆由心生者一也故曰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上言不可測度以不見其色故也禮器曰欲
 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正謂是也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㑹五行之秀氣

 天地鬼神五行皆隂陽也德指實理而言交指變合
 而言㑹者妙合而凝也形生神發皆其秀而最靈者
 故曰五行之秀氣也○石梁王氏曰此語最粹張子/曰天
[009-34a]
 地之徳謂人之德性如天地之性人為貴是也稟五/行之氣以生最靈於萬物是其秀也神之言伸也鬼
 之言歸也凡生即伸也要終即歸也神之盛極於氣/鬼之盛極於魄一體兼此終始此鬼神之會也隂陽
 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氣物生皆然而人為備焉○/比溪陳氏曰人受隂陽二氣而生此身莫非隂陽如
 氣陽血隂脉陽體隂頭陽足隂上體為陽下體為隂/至於口之語黙目之寤寐鼻息之呼吸皆有隂陽分
 屬不特人如此凡萬物皆然無一物不具鬼神又曰/鬼神只是隂陽二氣之屈仲往來自二氣言之神是
 陽之靈鬼是隂之靈靈云者只是自然屈伸往來恁/地活耳自一氣言之則氣之方伸而來者屬陽為伸
 氣之已屈而往者屬隂為鬼其實二氣亦只一氣耳/○馬氏曰凡盈於天地之間者莫不稟五行之氣也
 人之所以異於物以其/得氣之秀而最靈者也
[009-34b]
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
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竅於山川山澤通氣也五行一隂陽也質具於地氣
 行於天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各主其事以成四時月
 之盈虧由於日之近逺四序順和日行循軌而後月
 之生明如期望而盈晦而死無朓朒之失也長樂劉/氏曰天
 也者陽氣之所積故曰秉陽焉地也者隂氣之所積/故曰秉隂焉隂氣合陽於天上則為日星是以其光
 下垂焉陽氣合隂於地下則為山川是以其竅上通/焉○長樂劉氏曰天以清秉陽在天者成象則日星
[009-35a]
 是也地以濁秉隂在地者成形則山川是也天地既/位於上下則播五行於其中故天一生水而播於冬
 天三生木而播於春地二生火而播於夏地四生金/而播於秋天五生土而播於四時之間自天一至於
 天五則為十五之數十五之數成其所播者既和然/後月生而如其數葢三五者數之所變故數之至於
 三五則為五行成數之極而月所以盈又積之至於/三五則為五行成數之極而月所以闕也然而隂陽
 之義配日月此特言月而不言日何也葢月有盈闕/之常而又多薄蝕之變得其常則四時和及其變則
 田時乖故觀月/之生而已矣
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
 動運也竭盡也終也本者始也五行之運於四時迭
[009-35b]
 相終而還相始終則有始如環無端也冬終竭而春
 始來則春為夏之本春竭而夏來則夏又為秋之本
 已往者為見在者所竭見在者為方來者所本五行
 四時十二月莫不皆然也山隂陸氏曰竭盡也水王/則金竭木王則水竭王文
 公曰此立而彼竭也○蔣氏曰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時之為冬者然也而金為之本矣地二生火天
 七成之是時之為夏者/然也而木為之本矣
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也
 五聲宫商角徴羽也六律陽聲黄鐘子太簇寅姑洗
[009-36a]
 辰蕤賔午夷則申無射戍也隂聲謂之六呂大呂丑
 應鐘亥南呂酉林鐘未仲呂已夾鍾卯也六律六呂
 皆是候氣管名律法也又云述也呂助也言助陽宣
 氣也總而言之皆可稱律故月令十二月皆稱律也
 長短之數各有損益又有娶妻生子之例長短損益
 者如黄鍾長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故下生林鍾長
 六寸也上生者三分益一如林鍾長六寸上生太簇
 長八寸也上下之生五下六上蓋自林鍾未至應鍾
[009-36b]
 亥在皆子午以東故謂之下生自大呂丑至蕤賔午
 皆在子午以西故謂之上生子午皆屬上生當云七
 上而云六上者以黄鍾為諸律之首故不數也律娶
 妻而呂生子者如黄鍾九以林鍾六為妻太簇九以
 南呂六為妻隔八而生子則林鍾生太簇夷則生夾
 鍾之類也各依此推之可見還相為宫者宫為君主
 之義十二管更迭為主自黄鍾始當其為宮五聲皆
 備黄鍾第一宮下生林鍾為徴上生太簇為商下生
[009-37a]
 南呂為羽上生姑洗為角餘倣此林鍾第二宮太簇
 三南呂四姑洗五應鍾六蕤賔七大呂八夷則九夾
 鍾十無射十一仲呂十二也此非十二月之次序乃
 律呂相生之次序也朱子曰按五聲相生至於角位/隔八下生當得宫前一位以為
 變宫五聲之正至於而窮又自變宫隔八上生當得/徴前一位以為變徴餘分不可損益而其數又窮故
 位均之法至於是而終焉孔氏以本文但云五聲十/二管故不及二變而止為六十聲増八二變二十四
 聲合為八十四聲自唐以來法皆如此云○長樂陳/氏曰禮書曰先王因天地隂陽之氣而辨十有二辰
 因十有二辰而生十有二律其長短有度其多寡有/數其輕重有權其損益有宜始於黄鍾終於仲呂黄
[009-37b]
 鍾大簇姑洗損陽以生隂林鍾南呂應鍾益隂以生/陽蕤賔夷則無射又益陽以生隂大呂夾鍾仲呂又
 損隂以生陽何則黄鍾至太簇陽之陽也林鍾至應/鍾隂之隂也陽之陽隂之隂則陽息隂消之時故陽
 常下生而有餘隂常上生而不足蕤賔至無射則隂/之陽也大呂至仲呂則陽之隂也隂之陽陽之隂則
 陽消隂息之時故陽常上生而不足隂常下生而有/餘然則自子午以左皆上生子午以右皆下生矣書
 曰聲依永律和聲則律非五聲不能辨聲非十二律/不能和五聲非變則不能盡故一律之中莫不具五
 聲五聲之外有所謂二變黄鍾為宫則林鍾為徴太/簇為商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鍾為變宮蕤賔為變
 徵林鍾為宮則太簇為徴南呂為商姑洗為羽應鍾/為角蕤賔為變宮黄鍾為變徴以至十律之為宮餘
 律之為商角徴羽為二變旋之為十二宮析之為八/十四聲類皆五位為五音第之主六為變宫又第之
[009-38a]
 至七為變徴然後宫復/旋矣此六律之大致也
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酸苦辛鹹加滑與甘是五味六和也十二食十二月
 之所食也還相為質者如春三月以酸為質夏三月
 以苦為質而六和皆相為用也
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
 五色青赤黄白黒也并天𤣥為六章十二月之衣如
 月令春衣青夏衣朱之類還相為謂質畫繪之事主
[009-38b]
 其時之一色而餘色間雜也延平周氏曰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也者
 十二律各具五聲而還相為宫也五行者四時十二/月之所自出五聲者六律十二管之所自出五味之
 於六和十二食五色之於六章十二衣亦若是而已/矣四時者間於十二月者也六律者間於十二管者
 也六和之於十二食六章之於十二衣亦若是而已/矣○馬氏曰五行莫不有其味先王因之以為五味
 六和十二食所以順其味五行莫不有其聲先王因/之以為五聲六律十二管所以順其聲五行莫不有
 其色先王因之以為五色六章十二衣所以順其色/○長樂陳氏曰五聲言其氣之所在故言本五味五
 色言其形之/所尚故言質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聲被色而生
[009-39a]
者也
 天地之心以理言五行之端以氣言食五味别五聲
 被五色其間皆有五行之配而性情所不能無者
 問人者天地之心朱子曰謂如天道福善禍淫乃人
 所欲也善者人皆欲福之淫者人皆欲禍之又曰教
 化皆是人做此所謂人者天地之心也蔣氏曰上章/既言人者天
 地之德五行之秀氣至此復言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葢德言其自得心言其能運氣證其所自稟端
 究其所從始名雖不同其實一也○嚴陵方氏曰天/地散而為五行故仁之端則水之性所立也義之端
[009-39b]
 則金之性所立也以至火之於禮水之於知土之於/信亦若是已故曰五行之端也五行滋而為五味人
 以養其口感而為五聲人以養其耳形而為五色人/以養其目然後人得而生焉故曰食味别聲被色而
 生者也○長樂陳氏曰上言聲與色目然之序故先/聲而後味味而後色以明有氣而後有形也此言人
 之所用聲味與色之序故食味而後别聲别聲而後/被色以明由内以及外也○龍泉葉氏曰天地之道
 至誠而不息五行之氣至和而不乖此王則彼衰彼/息則此生迭相為端而未嘗竭也五行嵗月始此終
 彼相為本末不可窮盡此天地所以久存而不廢也/其在人也發於聲音則律呂之變不可窮發於飲食
 則滋味之變不可窮發於衣服則色章之變不可窮/凡天地五行隂陽運動之勤勞皆發於萬物而資於
 人以與之並為長久也天地之情性非人則不能體/而參之天地之功用非人則不能察而法之天地之
[009-40a]
 所以不息者由人道而後見之此人所以為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食味别聲被色以生養於覆載之内而
 獨有厚於/萬物焉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隂陽為端以四時為柄
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
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
舉也以隂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
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
神以為徒故事可守也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也禮義
[009-40b]
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奥也四
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此章凡十條自天地至人情九條皆是覆說前章諸
 事萬事萬物之理不出乎天地之間聖人作為典則
 而以天地為本則事物之理皆可舉行○情之善者
 屬陽惡者屬隂求其端於隂陽則善惡可得而見○
 柄猶權也四時各有當為之事執當時之權柄以教
 民立事則事可勸勉而成○日星為紀如日中星鳥
[009-41a]
 日永星火之類所以紀時之早晚列者以十二月之
 事詳列以示民而使之作為也○量限量也謂十二
 月之分限分限不踰則所為皆得其時故事功滋長
 如樹藝然也○徒如徒侶之相依郊社宗廟山川五
 祀之禮皆與政事相依即前章殽地以下諸事如此
 行政則凡事可悠久不失也○五行之氣周而復始
 質猶正也國家嵗有常事必取正於五行之時令則
 其事亦今嵗周而來嵗復始也○器必成而後適於
[009-41b]
 用今用禮義如成器則事之所行豈有不成者乎考
 成也○治人情如治田不使邪僻害正性如不使稊
 稗害嘉榖則人皆有宿道向方之所如室之有奥也
 ○六畜人家所豢養四靈本非可以豢養致者今皆
 為聖世而出如馴畜然皆聖人道化所感耳飲食有
 由者由用也謂四靈為鳥獸魚鼈之長長至則其屬
 皆至有可用之以供庖廚者矣長樂陳氏曰以天地/為本至於五行以為
 質以言其所法者也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以言/其所用者也四靈以為畜以言其所致者也聖人作
[009-42a]
 則必推其所法以適其所用然後有所致矣○張子/曰自天地為本至四靈為畜一理也特細别耳事人
 治人與夫接物無所不用其極能用其極則其餘不/足治矣○嚴陵方氏曰以天地為本則萬物皆末焉
 本既得則未斯從之故物可舉也舉言持之在我也/隂陽者萬物之情以隂陽為端則其情可探而見故
 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則人順時之後先因時之動/靜不敢辭焉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則盡之所叅
 夜之所考各得其序焉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則興/事造業各有數以致其能焉故功有藝也五行以為
 質則代廢代興皆周而復始焉故事可復也四靈以/為畜則人之日用者皆易致焉故飲食有由也由言
 人因之致用也○馬氏曰法象莫大乎天地故以為/本而隂陽日月鬼神皆天地之别也聖人作則莫不
 取象於此雖然聖人作則仰有法於天俯有察於地/而近取於人情者禮義也禮義出於人情先王因之
[009-42b]
 以為治情之具也自天地為本推而至於人情以為/田其為法備其為治詳宜有休徴以應之也故終以
 四靈為畜然四靈以為畜聖人無意於是葢在已有/以立之在物者亦順之而不敢逆也
何謂四靈麟鳯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
淰鳯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
故人情不失
 鮪魚之大者故特言之淰羣隊驚散之貌獝驚飛也
 狘驚走也三靈物既馴擾如畜則其類皆隨從之雖
 見人亦不為之驚而飛走矣龜能前知人有所決以
[009-43a]
 知可否故不失其情之正也上三物皆因飲食有由
 而言龜獨不言介蟲之類應者以其為決疑之寶非
 可以飲食之物例之也○石梁王氏曰四靈以為畜
 衍至此無義味太迂疏何所無龜嚴陵方氏曰麟體/信厚鳯知治亂龜
 兆吉凶龍能變化故謂之四靈○長樂陳氏曰魚鼈/鳥獸至於不□不獝不狘者葢亦不必實然所以誘
 君人者修/德而已矣
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
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009-43b]
 瘞埋也繒幣帛也祭法云瘞埋於泰折祭地也繒之
 言贈埋幣告神者亦以贈神也宣揚也先王重祭事
 故定期日於蓍龜而陳列祭祀之禮設為制度如此
 其詳制度一定國家有典禮可守官有所治事有其
 職禮得其序也嚴陵方氏曰秉蓍龜所以決禮之疑/列祭祀所以致禮之敬瘞繒所以備
 禮之物宣祝嘏辭説所以通禮之情設制度所以修/禮之文若是則可謂有其禮矣故繼言國有禮也繒
 帛藏之於幽故言瘞辭説揚之於明故言宣建國必/設官設官必治事治事所以行禮故其序如此然上
 言國有禮則禮之体也下/言禮有序則禮之用也
[009-44a]
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也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
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
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
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
無為也以守至正
 天子致尊天之禮則天下知尊君之禮故曰定天位
 食貨所資皆出於地天子親祀后土正為表列地利
 使天下知報本之禮也仁之實事親是也人君以子
[009-44b]
 禮事尸所以達仁義之教於下也儐禮鬼神而祭山
 川本諸事為而祭五祀皆是使禮教之四達此亦前
 章未盡之意廟有宗祝朝有三公學有三老五更無
 非明禮教以淑天下巫主弔臨之禮而居前史書言
 動之實而居後瞽為樂師侑為四輔或辨聲樂或贊
 威儀而王居其中此心何所為哉不過守君道之至
 正而已此又是人君以禮自防示教於天下也○石
 梁王氏曰巫祭祀方用卜筮有事方問謂常在左右
[009-45a]
 非也嚴陵方氏曰禮之始也則自天子出禮之終也/則與民由之與民由之然後禮達而分定故先
 王患禮之不達於下則必有以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為主者以神道設之使民知畏敬故也天則逺
 人而尊故祭帝於郊地則近人而親故祀社於國定/天位則天下達於尊卑之禮矣列地利則天下達於
 施報之禮矣位欲其一故曰定物欲其陳故言列天/神曰祀地祗曰祭而此於天曰祭者郊所以明天道
 故也於地曰祀者社所以神地道故也仁以立人道/而人本乎祖故曰祖廟所以本仁也如是則天下達
 於親踈之禮矣我為祭主於内而山川之鬼神在外/固有賔道故曰所以儐鬼神也如是則天下達於興
 作之禮矣五祀出於五行而五行各因時以用事焉/故曰所以本事也如是則天下達於制度之禮矣然
 於帝於社止言祭祀則祖廟以下皆主祭祀可知○/長樂劉氏曰宗祝在廟者執祭祀之禮雖鬼神之大
[009-45b]
 不可得以亂之也三公在朝者執上下之禮雖君上/之尊不可得以踰之也三老在學者執人倫之禮雖
 異數之隆不可得以變之也王前巫者辟除其心之/疑慮也後史者臨正其行之欹傾也卜筮瞽侑皆在
 左右者防其言動之有失也○西山真氏曰巫掌祀/以鬼神之事告王史掌書以三皇五帝之事告王掌
 卜筮者以吉凶諫王瞽矇之叟以歌詩諫王一人之/身而左右前後挾而維之雖欲斯須自放得乎
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
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故
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此承上文帝祭於郊等禮而言百神受職謂風雨節
[009-46a]
 寒暑時而無咎徴也百貨可極謂地不愛寳物無遺
 利也孝慈服謂天下皆知服行孝慈之道也正法則
 謂貴賤之禮各有制度無敢僭踰也聖王精禋感格
 其效如此由此觀之則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皆義之
 修飾而禮之府藏也前言山川興作而此不言者法
 則之事包之也嚴陵方氏曰受職言各受其職而有/守也可極言各盡其利而無遺也正
 法則者以制度之所在故各得其法則之正也其行/於始也祭帝於郊而已故終至於禮行於郊焉其始
 也祀社於國而已故終至於禮行於社焉固其序也/推之於祖廟五祀其義亦若是爾○長樂陳氏曰禮
[009-46b]
 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者以其大報天而百神莫不/與之也禮行於杜而百貨可極焉者以其五土之宜
 百物資之以生也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者以其/有祝以告人之孝而有嘏以告神之慈也禮行於五
 祀而正法則焉者以其有制以正法有度以正則也/言郊社祖廟五祀而不及山川者以社言百貨可極
 則兼之也夫義則有宜禮則有體務其宜以歸其體/然後五者之教全矣故曰義之修禮之藏也○臨川
 吳氏曰義者事理之宜禮者儀文之節修謂整葺無/虧闕藏謂在於其中能知五者祭祀之宜禮在其中
 矣故曰義之修/而禮之藏也
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隂陽變而
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
[009-47a]
 極大曰太未分曰一太極函三為一之理也分為天
 地則有髙卑貴賤之等轉為隂陽則有吉凶刑賞之
 事變為四時則有歲月久近之差列為鬼神則有報
 本反始之情聖人制禮皆本於此以降下其命令者
 是皆主於法天也官者主之義○石梁王氏曰禮家
 見易有太極字翻出一箇太一仍是諸子語其官於
 天也一句結上文官天地當如莊子義長樂陳氏曰/以形之始而
 言之謂之大始以數之始而言之謂之大一○嚴陵/方氏曰天地則有上下之位隂陽則有升降之宜四
[009-47b]
 時則有先後之序鬼神則有變化之功聖人體此以/命物而在下莫不聴故曰其降曰命亦未嘗不本之
 於自然故曰其官於天不曰本而曰/官者以夫禮之命物各有所主故也
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
藝其居人也曰養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䘮祭
射御朝聘
 此亦本前章本於天殽於地之意動而之地即殽地
 也列而之事即五祀所以本事也變而從時即四時
 以為柄也協合也分謂月以為量也藝即功有藝也
[009-48a]
 上言義之修禮之藏故此亦始言禮終言義居人猶
 言在人也禮雖聖人制作而皆本於人事當然之義
 故云居人曰義也冠昏而下八者皆禮也然行禮者
 必有貨財之&KR1269筋力之强辭讓之節飲食之品亦皆
 當然之義也蔣氏曰自禮必本於大一至其官於天/所以言禮之不離乎天自禮必本於天
 至居人曰義所以言禮之終歸於人且本於於大一/者天地未分之先也髙卑以分天地立矣二氣轉移
 隂陽生矣寒暑代謝有四時之變生死往來有鬼神/之形莫非此禮發露於自然聖人本其自然發露者
 制禮以命天下故曰其降曰命既謂之降曰命矣又/終之以其官於天者聖人懼天下言禮者瀆於人而
[009-48b]
 忘於天故爾且謂之必本乎天者猶言本乎大一也/然動而之地則大一判而上下殊矣列而之事見於
 制度顯設之位變而從時推之於隂陽竒耦之象莫/非此禮所以周流而不窮也聖人因而順其分之所
 宜受量其藝之所能為而使之行是禮故曰協於分/藝必終之以居人曰養者聖人懼天下之言禮者惑
 於天而不體於人故爾○嚴陵方氏曰上言禮本於/大一則原禮之初而已此又明禮之用焉上言禮之
 初故言官於天以見其自然此言禮之用故言居人/以見其使然也又曰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
 喪祭射御朝聘言冠昏喪祭射御朝聘非貨力辭讓/飲食有不行也夫欲行禮貨力為先辭讓次之飲食
 又次之故曰無財不可以為恱非强有力者莫能行/也○臨川吳氏曰儀文為禮在人知其所以然之理
 為義貨財者行禮之資筋力者/行禮之具辭讓者行禮之實
[009-49a]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肌膚
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
以達天地順人情之大竇也故惟聖人為知禮之不可
以已也故壊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
 肌膚之總會筋骨之聨束非不固也然無禮以維飭
 之則惰慢傾側之容見矣故必禮以固之也竇孔穴
 之可出入者由於禮義則通達不由禮義則窒塞故
 以竇譬之聖人之能達天道順人情者以其知禮之
[009-49b]
 不可以已也彼敗國之君喪家之主亡身之夫皆以
 先去其禮之故也長樂陳氏曰講信修睦所以誠其/心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所以
 莊其身以至養生送死於其明事鬼神於其幽凡此/皆人道而已由其人道所以達於天道故能順人情
 之所通大竇以言其通也○馬氏曰禮義出於性而/曰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何也葢有禮則莊敬日强
 無禮則安肆日偷君子知謹於禮義則手足有所措/耳目有所加進退揖讓有所制此所以固人肌膚之
 會筋體之束也養生送死事鬼神其道非一而禮義/者尤為之大端也養生所以飾驩送死所以飾哀事
 鬼神所以飾敬此禮義以節文之也禮義出於天先/王因之以達天道禮義出於人先王因之以順人情
 達者所以明之也/順者所以因之也
[009-50a]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人以禮而成徳如酒以麯蘖而成味君子厚於禮故
 為君子小人薄於禮故為小人亦如酒之有醇醨也
 長樂陳氏曰蘖之於酒厚則醇薄則醨醇則久醨則/壞禮之於人厚則君子薄則小人君子則安小人則
 危善為酒者戒其為醨而務其為醇善/為人者戒其為小人而務其為君子也
故聖王修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之
田也修禮以耕之
 劉氏曰修者講明也柄者人所操也聖王講明乎義
[009-50b]
 之所在使人得所持循而制事之宜也人能操義之
 要以處禮之序則情之發皆中節矣故可以治人情
 也禮者人情之防範修道之教莫先於禮故治人之
 情以禮為先務如治田者必先以耒耜耕之也
陳義以種之
 義者人情之裁制隨事制宜而時措之如隨田之宜
 而種所當種也
講學以耨之
[009-51a]
 禮義固可使情之中節然或氣質物欲蔽之而私意
 生焉則如草萊之害嘉種矣故必講學以明理欲之
 辨去非而存是如農之耨以去草養苗也
本仁以聚之
 講學以耨之者博而求之於不一之善所以得一本
 萬殊之理本仁以聚之者約而㑹之於至一之理所
 以造萬殊一本之妙也至此則會萬理為一理而本
 心之徳全矣此如榖熟而斂之也
[009-51b]
播樂以安之
 聚之者利仁之事未能安仁也故必使之詠歌舞蹈
 以陶養其徳性消融其查滓而使之和順於道徳焉
 則造於從容自然之域矣此則如食之而厭飲也此
 五者聖王修道之教始終條理如此而講學居其中
 以通貫乎前後葢禮耕義種入徳之功學之始條理
 也仁聚樂安成徳之效學之終條理也自始至終於
 仁義禮樂無所不講至其成也則禮義之功著於先
[009-52a]
 仁樂之效見於後焉嚴陵方氏曰義者所操有宜而/不可失故言柄禮者所行有節
 而不可亂故言序禮義雖本於人心然有至於無禮/無義者心或動而情亂之也故聖人修其柄與其序
 還以治人之情而已人之有情猶地之有田不可不/治也治其田者農夫之事也治其情者聖王之事也
 故曰人情者聖人之田禮者事之治猶耕之治荒蕪/故言修義者事之宜猶種之因地宜故言陳學所以
 為己猶耨之去苗害故言講仁者愛也仁則聚之猶/獲故言仁以聚之樂者樂也樂則安之猶食故言樂
 以安之禮惡其壞故曰修義欲其明故曰陳學欲其/辨故曰講仁以立人道非本不立故曰本樂以和民
 聲非播不和故曰播○長樂陳氏曰修禮以耕所以/開其心陳義以種所以納之正講學以耨所以去其
 非本仁以聚所以充其徳播樂以安所以成其道也/○金華應氏曰學探千古羣聖之奥而思索問辨以
[009-52b]
 求其正猶耨之去草而耘治益精也仁總百行萬善/之全而滋養培植以豐其成猶獲之秋歛而收取以
 無遺也樂具五音六律之節而動盪發越以宣其和/猶既穫之餘安坐以食而熙熙自如也播者散布發
 越之/謂
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
可以義起也
 實者定制也禮者義之定制義者禮之權度禮一定
 不易義隨時制宜故協合於義而合當為者則雖先
 王未有此禮可酌之於義而創為之禮焉此所以三
[009-53a]
 代損益不相襲也張子曰人情所安即禮也故禮所/以由義起○馬氐曰禮者所以體
 常義者所以盡變變者禮中之權也常者義中之經/也葢禮義一物耳體其常則為禮盡其變則為義故
 三代之禮而或素或華者皆所以變而從時也要之/不違禮之經義之權而已○黃氏曰禮也者義之實
 也禮者為尊卑升降親疎之節義者合宜當理指的/之稱名實相應則為正禮倘有禮而不能合宜當理
 是有名而無實下文云協諸義而協謂須合義則合/禮也又下云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亦謂有未
 立之禮則取合宜之義而起/作之非為禮修飾之華明矣
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協於藝講於仁得之者强
 藝以事言仁以心言事之處於外者以義為分限之
[009-53b]
 宜心之發於内者以義為品節之制協於義者合其
 事理之宜也講於仁者商度其愛心之親疎厚薄而
 協合乎行事之大小輕重一以義為之裁制焉上好
 義則民莫敢不服故得義者强
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
 仁者本心之全徳故為義之本是乃百順之體質也
 元者善之長體仁足以長人故得仁者尊上文言禮
 者義之實此言仁者義之本實以散體言本以全體
[009-54a]
 言同一理也張子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無一事之
 非仁也猶之木焉從根本至枝葉皆生意此全體之
 仁也然有一本至千枝萬葉先後大小各有其序此
 散體之禮也而其自本至末一枝一葉各具一理隨
 時榮悴各得其宜者義也長樂陳氏曰處藝以義然/後有所别處仁以義然後
 有所節故曰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以其為藝之分/故能協於藝以其為仁之節故能講於仁夫事親仁
 之實從兄義之實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有親然/後有兄弟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此先仁後義之體也
 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由其宅然後至於路此先敬/仁後義之用也故曰仁者義之本温良者仁仁之本
[009-54b]
 慎者仁之地寛裕者仁之作孫接者仁之能故曰順/之體也仁必有義義未必有仁仁者天之尊爵故得
 仁則尊得義/則止於强也
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
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以學
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
樂猶穫而弗食也
 此反譬以申明前叚聖學教養之事有始有卒其序
 不可紊而功不可缺如此嚴陵方氏曰耜者治田之/具禮則治國之具故治國
[009-55a]
 不以禮猶無耜而耕耕所以種木而生之義所以逹/禮而行之故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逹嘉種
 而除其害者耨之事明大義以勝其非者學之事故/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耨之勤將以有
 穫學之勤將以有聚仁言聚也穫言獲也故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穫也食有所養而享其
 利焉樂有所樂而安其仁焉故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弗食也然前言陳義而此變言本者凡
 種皆所以立本故也前言本仁而此變/言合者以人本仁也合而言之道也
安之以樂而不逹於順猶食而弗肥也四體既正膚革
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
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徳為
[009-55b]
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
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
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前章至播樂以安之而止此又益以不逹於順猶食
 而弗肥一節者盖安之以樂以前皆是成已之功大
 學明徳之事也達之於順以後方是成物之效大學
 新民之事也故以人身之肥設譬而言家國天下之
 肥至此乃是聖學之極功成已成物合内外之道大
[009-56a]
 學身修齊家國治天下平之事也故謂之大順大順
 則無為而治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各得其常也以
 上並劉氏説○大臣法盡臣道也小臣廉不虧所守
 也以徳為車由仁義行也以樂為御動無不和也以
 禮相與朝聘以時也以法相序上不偪下下不僣上
 也以信相考久要不忘也以睦相守出入相友守望
 相助疾病相扶持也肥者充盛而無不足之意食之/養人
 期於體之肥而已樂之和人期於理之順而已故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弗肥也○長樂陳氏曰
[009-56b]
 四體以和順而正然後膚革充充而後盈此人之肥/也父子以天性而篤兄弟以同氣而睦夫婦以異姓
 而和此家之肥也天子徳教加於百姓故以德/為可行之車而以樂為行車之御諸侯制節謹
 度故以禮相守大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故以/法相序士則忠順不失故以信相考庶人則謹
 身而已故以睦相守此天下之肥也凡此是謂/大順大順者非特明足以養生送死而幽足以
 事鬼/神也
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謬細行而不失深而通
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
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也
[009-57a]
 此以下至篇終皆是𤼵明大順之説以此大順之道
 道治天下則雖事之大者積疉在前亦不至於膠滯
 雖事之不同者一時並行亦不至舛謬也雖小事所
 行亦不以其微細而有失也雖深窅而可通雖茂宻
 而有間謂有中間也兩物接連而相及則有彼此之
 爭兩事一時而俱動則有利害之爭不相及不相害
 則無所争矣此泛言人君治天下之事有大有細有
 深有茂有連有動而自然各謂其分理者不過一順
[009-57b]
 之至而已故明於順然後能守危亡之戒而不至危
 亡也新安上氏曰此極言大順之理萬幾日來庶事總/至其大積者然也以順處之各有其序可以無
 苑結矣威福並用剛柔迭施其並行者然也以順施/之各得其冝可以無錯謬矣一頻笑之微下之休戚
 係焉一好惡之微衆之向背係焉此其細行者然也/以順為之可以無過矣幽逺謂之深其勢則則易隔
 惟順則其情必通衆多謂之茂其勢則易雜惟順則/其分有間連則易以相干惟順則同而異不相及也
 動則易以相違惟順則異而同不相害也天下之大/順至此極矣惟明於順然後上下相得君臣相安可
 以守危葢居髙則勢易危守危則可安於民上也○/臨川吳氏曰危者順之反不順則違逆違逆者危道
 也/
[009-58a]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
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
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徳用
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
 貴賤有等故禮制不同應儉者不可豐應隆者不可
 殺所以維持人情不使之驕縱保合上下不使之危
 亂也聖人所以順民之情者如安於山則不徙之居
 中原故民不困敝也
[009-58b]
 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及春獻鼈蜃秋獻龜魚之類是用
 水必時也春取榆栁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
 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又周禮季春
 出火季秋納火之類是用火必時也兆人以時取金
 王錫石及月令季春審五庫之量金鐵為先是用金
 必時也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是用木必時也飲
 食則如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之類是也合男女
 必當其年頒爵位當其徳用民必於農隙凡此皆
[009-59a]
 是以順行之故能感召兩間之和而無旱乾水益及
 螟蝗之災也凶饑年凶榖不熟也妖謂衣服歌謡草
 木之怪孽謂禽獸蟲豸之怪史家五行志所載代有
 之疾患也馬氏曰山川之勢異而髙下之習不同原/渚之勢殊而水陸之居不一聖人則因其
 所利而利之順其所居而居之有安於此則不强於/彼然聖人之順不止於此而已推其詳則凡居民財
 必因天地寒煖燥濕皆所以順民也年有髙下故合/男女必當其年徳有厚薄故頒爵位必當其徳因其
 髙下而合之所以順陰陽之理也因其薄厚而頒之/所以明貴賤之等也四民之業不同先王則順之而
 不易四時之務不一先王則順之而不奪故曰用民/必順○長樂陳氏曰禮所以持人之情而使之稱合
[009-59b]
 事之危而使之安也聖王知其禮之稱情安危如此/故居川原不易其利不變其俗使之各適其適而弗
 蔽焉此因地之利以順之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此因天之時以順之也合男女頒爵禄以至用民不
 奪其時此因人之利以順之也夫唯因地之利因天/之時因人之理而致順如此故國無災民無疾也○
 臨川吳氏曰居民之順因於地時物之順因於天昏/姻任使力役之順因於人因天地人以行順道故天
 地人之應亦順而天地不生水旱昆蟲之災人不罹/凶饑妖孽之疾凶謂疫癘饑謂荒歉草木等怪為妖
 飛走等/怪為孽
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寳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
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鳯凰麒麟皆在郊棷龜
[009-60a]
龍在宫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則是無故
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舊説器為銀甕丹甑車為山車垂鈎謂不待揉治而
 自圓曲也晉時恒山大樹自㧞根下有璧七十圭七
 十三皆光色精竒異常玉又張掖栁谷之石有八卦
 璜玦之象亦此類也棷與藪同龍之變化叵測未必
 宫沼有之亦極言至順感召之卓異耳不以辭害意
 可也修禮以達義者俢此禮以為教而達之天下無
[009-60b]
 不宜也體信以達順者反身而誠而達之天下無不
 順也此極功矣故結之曰此順之實也○程子曰君
 子修己以敬篤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於恭敬則天
 地自位萬物自育而四靈畢矣此體信逹順之道也
 ○朱子曰信是實理順是和氣體信是致中達順是
 致和實體此道於身則自然𤼵而中節推之天下而
 所不通也嚴陵方氏曰天為神故以道言地為富故/以寳言人有欲故以情言不愛言盡其所
 以而與之也膏露則露之澤其體如膏醴泉則泉之/味其甘如醴郊棷則在郊之棷也宫沼則在宫之沼
[009-61a]
 也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見則以順之所感而無獝/狘之患故也莊子言至徳之世鳥鵲之巢可攀援而
 窺盖謂是矣修禮於外所以達義於内體信於人所/以達順於天○朱子曰體信是忠達順是恕體信是
 無一毫之偽達順是𤼵而皆中節無一物不得其所/聰明睿知皆由此出是自誠而明意思體信是真實
 無妄達順是使萬物各得其所○臨川吳氏曰天順/之應如此亦無他故而使之然盖由先聖王能修治
 其禮而達之於禮之義以教天下之人體實理之心/而達之於一身之順充而為家國天下之順之故也
 遂至天地人物同一大順焉夫順理淵微初無形象/今兩間嘉瑞昭然顯著此順之實迹可見者故曰此
 順之/實也
 
[009-61b]
 
 
 
 
 
 
 
 禮記大全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