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0 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孔義集説卷四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上經
離下/乾上  中爻巽乾
 程傳同人與否義相反又世之方否必與人同力乃
 能有濟同人所以次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傳同人柔得位
[004-1b]
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
天下之志
 鄭康成曰乾為天離為火卦體有巽巽為風天在上
 火炎上而從之是其性同于天也火得風然後炎上
 益熾風行无所不徧則㑹通之徳大行故曰同人于
 野亨○孔仲達曰同人謂和同于人野是廣逺之處
 借其野名喻其廣逺言和同于人必須寛廣用心无
[004-2a]
 私乃得亨通故云同人于野亨與人同心足以涉難
 故曰利涉大川與人和同易涉邪僻故利君子貞○
 蘇子瞻曰野无求之地凡從我者皆誠同也○程傳
 至誠无私可以蹈險難者乾之行也无私天徳也又
 以二體言其義有文明之德而剛健以中正之道相
 應乃君子之正道也天下之志萬殊而理則一君子
 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
 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然後能中正
[004-2b]
 合乎乾行也○張子曰不能通天下之志不可謂正
 天下之心天下之志自是一物天何嘗有此間别○
 楊龜山曰文明以健總一卦之才中正而應以二五
 言文明而不健則物或蔽之中正而不應則物或間
 之同者寡矣○郭白雲曰名卦不曰同天者聖人明
 人道蓋由同人則同天矣人道以同人為大故也○
 趙復齋曰得中應乾同乎天也同乎天者同乎人也
 ○項平甫曰同人乾之九二也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004-3a]
 故曰同人于野亨大有乾之九五也飛龍在天大人
 造也故曰大有元亨同人曰同人于野亨此句當連
 上文解之其説謂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故其卦曰
 同人而同人之繇又曰同人于野亨也蓋本之以中
 正而无邪行之以剛健而无欲故能忘己而同人又
 能忘人而同乎野也故以兩曰字明之同人以一柔
 為主徒柔不能以同乎人也必以天徳行之故雖得
 位得中而必應乎乾乃可謂之同人至于利涉大川
[004-3b]
 則又曰此乾行也明非柔之所能辦也凡卦之以柔
 為主者皆然履六三小畜六四大有六五皆柔為卦
 主而其濟也必稱乾焉伏坎在下為川互巽在上為
 舟涉川象○張紫巖曰惟貞則以我之心為天下心
 將合天下之志通為一矣離火在人屬心為志○朱
 漢上曰同人之義以四言該之文明也健也中也正
 也以一言盡之正而已矣不正則燭理必不明行己
 必不剛施諸人必无相應之理反求于心不能自得
[004-4a]
 其能通天下之志乎○鄭東谷曰同人大有對變之
 卦人臣為羣陽之宗易失之私故同人之彖爻多戒
 人君為羣陽之宗上下順從故大有之彖爻多吉○
 馮厚齋曰上乾君也天也下離六二在離之中人位
 也乾上離下五陽同歸二之一隂有以天同人之象
 亦為人君同乎斯人之象故曰同人離中虚有舟虚
 能載之象載上三陽健于行水○吳草廬曰人目所
 望地連天際為野六二下居于地上應乎天故曰同
[004-4b]
 人于野○胡雙湖曰六畫卦二為地位自天視地則
 地為曠野○胡雲峯曰同人于野其同也大利君子
 貞其同也正有所同者大而不出于正者故又當以
 正為本○來矣鮮曰柔得位者八卦正位離在二○
 錢啓新曰同人上體乾此人人之天此人人可應而
 同之理然惟離柔在于乾下得位得中應得全乾之
 體同得天下之人是以謂之同人同人于野以明體
 在天宇四垂之野人盡相見乎離无不見无不同矣
[004-5a]
 是之謂亨○易外日出而萬物相見君子之心如日
 得天下之所同然天通天下之志以日君子通天下
 之志以心○觀彖乾為陽爻之通稱言五陽與之應
 也不必泥于二五之應不言上下應者居下體則但
 言應而已
  按傳有二應應乎乾統言五陽中正而應專主二五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象傳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王輔嗣曰同人之始无應于上心无係吝通夫大同
[004-5b]
 出門皆同○楊誠齋曰門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
 與人曷嘗不同隔之者門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
 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沈守約曰離體虚明无偏
 隘之失以剛處下无陵犯之患爻變為艮艮為門○
 胡雲峯曰同人與隨皆易溺于私隨必出門而後可
 以有功同人必出門而後可以无咎蓋易以人名卦
 者有二家人一家之人也同人天下之人也門以内
 所同者一家之人而已出門同人所同者一國之人
[004-6a]
 也天下之人也○林次厓曰出門同人是解同人于
 門明于門為出門也○唐凝庵曰門者人我之限拘
 于限則不能同人而有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傳同人于宗吝道也
 侯行果曰宗謂五也二為同人之主和同者之所仰
 也有應在五過五則否不能大同于人則為主之德
 吝狹矣所同雖吝亦妻臣之道也○程傳二與五為
 正應故曰同人于宗宗宗黨也同于所係應是有所
[004-6b]
 偏與在同人之道為私狹矣故可吝○郭白雲曰在
 卦論之六二文明之性固知同人之義自爻觀之其
 才至柔安能大同于物知同于五不失上下之分又
 以中正同中正亦何異於宗黨同於所尊者哉然以
 同人之道論之則小而吝矣
  按六二為同人之主自卦義言之則當同于五陽
  然二本隂爻豈可泛同若以一隂而同于五陽則
  為姤之女壯今六二中正知同于宗而已故周公
[004-7a]
  謂之吝者從卦義言也孔子謂之道者從爻義言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 象傳伏戎于莽
敵剛也三嵗不興安行也
 虞仲翔曰巽為伏震為草莽離為戎巽為髙○王輔
 嗣曰貪于所比據上之應其敵剛强非力所當故伏
 戎不敢顯亢升髙望不敢進○孔仲達曰安何也何
 可行也○崔氏憬曰與二相比盗憎主人一爻為一
 年自三至五頻遇剛敵○蘇子瞻曰二之同于五也
[004-7b]
 歴三與四而後至故三與四皆欲得之○程傳同人
 之時志在于同卦唯一隂諸陽皆欲同之三又與比
 以剛强居二五之中欲奪而同之五剛且正其可奪
 乎故畏憚伏藏也○本義剛而不中欲同于二而非
 其正懼九五之見攻其象如此○李隆山曰天下之
 理萃則必爭卦以同為義而三則伏戎四則乘墉五
 則大師克相遇故易中必知險簡中必知阻
  按變有互艮陵象又止而不興象
[004-8a]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傳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
則困而反則也
 王輔嗣曰處上攻下力能乘墉履非其位以與人爭
 攻三求二違義傷理衆所不與故弗克○程傳三以
 剛居剛故不能反四以剛居柔故困而能反畏義而
 能改吉宜矣○本義欲同于二而為三所隔故為乘
 墉以攻之象乘其墉矣則非其力之不足以義之弗
 克而不攻耳○郭白雲曰九四无應居二剛之間為
[004-8b]
 多懼之地困窮甚矣○項平甫曰凡爻言弗克者皆
 陽居隂位訟之九二九四同人之九四是也唯其陽
 故有訟有攻唯居隂故弗克○沈守約曰離外實而
 衛内虚而容墉之象據三之上乘也乾變而為巽健
 而能巽知不能克而反則之象○李蒙齋曰九四雖
 不中正以其乾體故能知險履離故有明明而知險
 是以能止而弗攻○胡雙湖曰三以四為陵其指四
 也四以三為墉其指三也聖人與四以吉開自反之
[004-9a]
 門不與三者以无君之惡尤甚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傳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張子二與五應而為他間已直人曲望之必深故號
 咷也師直而壯義同必克故遇而後笑○本義中正
 相應同心者也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理義所
 同物不得而間之六二柔弱三四剛强故必用大師
 以勝之然後得相遇○張紫巖曰心通跡間其憂在
[004-9b]
 先道之苛勝間何能為中直則君臣心本相通何憂
 不遇二五俱得中位是五之心即二心二之心即五
 心其為中直大矣至誠惻怛之意發見于外曰號咷
 君臣相遇道行天下有足樂者曰後笑克言與之者
 衆所勝在道若師之克離為戈兵九五以剛處中離
 體在下羣陽從之為大師○吳草廬曰號咷者離火
 之聲笑者兌口之說○胡雲峯曰同人九五剛中正
 而有應故先號咷而後笑旅上九剛不中正而无應
[004-10a]
 故先笑後號咷○張湛虚曰同人而曰大川戎攻師
 克何也同者人之所忌也忌同伐交大川不足喻其
 險
  按六二為同人之主故以于宗為吝至五則彖傳
  所謂中正而應者故傳明其中直况五陽皆同于
  二五非主爻無庸議其私暱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傳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侯行果曰獨處于外同人于郊也不與内爭无悔吝
[004-10b]
 也同人之時惟同于郊志未得也○蔡節齋曰國外
 曰郊郊外曰野雖在卦上猶未出乎卦也故止曰郊
 ○楊釋褐曰同人于野則亨于門則无咎于宗則吝
 于郊則无悔于宗不若于門于門不若于郊于郊不
 若于野六爻有不能盡卦義者同人是也○梁孟敬
 曰同人于郊則所同者逺亦无私矣然猶未能極乎
 逺故不能吉亨止无悔而已所同者未能周天下是
 其志之未遂也○觀彖同人之道以于野為至上雖
[004-11a]
 當其象然爻徳有所未備故殺其象曰郊郊雖未至
 于野然近于野矣于野則亨吉曰无悔知其志未得也
  總論
  按同人六爻不能盡卦義者何歟卦以二體立義
  爻以爻位趨時凡以一隂一陽為主者五爻皆從
  主爻而生逺近相得不相得之義其于二體中爻
  者更甚師比是也然師不如比以其在下也至于
  一隂為主隂本不如陽下又不如上同人以在下
[004-11b]
  之隂為衆陽所歸以其得中勝于小畜之六四履
  之六三然當同人之時五陽之欲同于二者勢也
  在二之隂不可遍同于五陽者理也故二之于宗
  雖于同人為吝狹而不失臣妻之道二守于宗三
  四之爭起矣五非同人之主知中正之應而已既
  同于二豈為大同初上事外其庶乎
乾下/離上  中爻乾兌
大有元亨 彖傳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
[004-12a]
大有其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虞仲翔曰謂五以日應乾而行乎天也○本義大有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隂居尊
 得中而五陽應之故為大有乾健離明居尊應天有
 亨之道應天謂六五○趙復齋曰九居五不言得尊
 位所當居也六居五故貴之五為大中貴于二也上
 下應者不拘逺近凡一陽五隂一隂五陽之卦皆然
 乾加震曰大壯大者壯也加離曰大有隂麗乎陽大
[004-12b]
 者有之也柔得尊位陽應之隂能有大也○朱漢上
 曰致元亨者由乎其才剛健則不息文明則能順萬物
 之理有是徳而行之不失其時隨天而行也此合兩
 體推原六五言大有之才也○郭兼山曰一柔而應
 五剛所謂不寳逺物所寳惟賢也不如是不足以為
 尚賢○項平甫曰一隂在下勢不足以有衆能推所
 有以同乎人故曰同人一隂在上人同乎我為我所
 有故曰大有同人曰應乎乾明我應之也大有曰上
[004-13a]
 下應之明人應我也履柔在下亦曰應乎乾小畜柔
 在上亦曰上下應之此可以推卦例矣同人離在下
 以徳為主曰應乎乾者應其徳也大有離在上以位
 為主曰應乎天者應其命也履兌在下曰應乎乾大
 畜艮在上曰應乎天亦卦例也○王童溪曰善治衆
 者不以衆以寡善制剛者不以剛以柔大有之有五
 剛非六五之柔不可也上而上九以我能尚其賢降
 志而比乎我下而自初至四以吾能用其才以其類
[004-13b]
 而從乎我所有豈不大哉○鄭東谷曰必冲虚不自
 滿者能有大六五明體而虚中所以為大有○張紫
 巖曰剛健而誠盡于内文明而禮盡于外合是二美
 中德斯大得乾之中曰大中應乎天而時行謂用離
 柔離萬物相見于時為正為時行當大有之世非用
 柔无以得天下賢非得賢无以保天下大業時也○
 鄭少梅曰大有之時盛德在火萬物皆赴亨嘉之㑹
 ○胡雲峯曰小畜之亨不在六四而在上下五陽大
[004-14a]
 有之元亨不獨在五陽而在六五○來矣鮮曰時行
 即應天之實○易外火日也日在天上從震而位乎
 乾彖言火而不言日者天子以神為治如日之用其
 火日之光火之神也火在天上萬物告成火之功成
 而天之徳亦至○華霞峯曰本是純乾一柔居五天
 啓文明在元㑹為中天之運在日行為當午之中在
 天道為一元資始萬象亨嘉之㑹在世道為大明首
 出衆正畢升之時
[004-14b]
  按大有乾之九五之變卦辭无他文特言元亨而
  不言利貞者大有乃春夏之象而未及秋冬也鼎
  言元亨者乃東南之卦而未及西北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象傳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張子二應于五三能自通四匪其彭惟初无交故有
 害然非其咎○楊龜山曰當盛大之時貧且賤焉恥
 也則无交宜有害矣故曰大有初九无交害唯大有
 之初為然○趙復齋曰凡乾之初貴潛匪咎由時无
[004-15a]
 咎由己○朱漢上曰初九守正无交在它卦未有害
 大有上下應之而初九无交則害也○項平甫曰六
 五受人之交而初獨不往交則害于大倫故為有害
 居勢適然豈能强合凡言害者皆不利之名○俞石
 澗曰傳曰大有初九大有時也初九位也時位如此
 所以无交害爻傳凡稱卦名者皆以時言凡稱爻名
 者皆以位言
  按大有之時以交孚為利自當以无交為害此如
[004-15b]
  比之五隂皆附而上六獨否為凶但比上以隂居
  卦外故有凶此以陽居初守正不苟故无凶咎在
  大有之世本无害之可涉若云无交于害則宜其
  為吉何必言匪咎而又何咎之可无宗張子説為當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象傳大車以載積中不
敗也
 虞仲翔曰乾為大車體剛履中可以任重有應于五
 故所積皆中而不敗○劉長民曰下乘陽為動上乘
[004-16a]
 陽為實得中位為安五以虚中納下往則无咎○程
 傳剛健則才勝居柔則謙順得中則无過其才如此
 所以能勝大有之任如大車之材强壯能勝載重物
 也○王童溪曰大車積集衆材而成大有衆材輻輳
 之時九二之材剛而中者又處衆剛之材之中則集
 衆剛之材以㑹于中而成此荷載之功也何敗之虞
 ○沈守約曰乾體剛健變為離剛健而能容載大車
 象中虚故能積剛健故不敗離為文明文明積中發
[004-16b]
 于事業君臣同徳以成文明之治也○蔡節齋曰大
 車二也載謂載五○胡雲峯曰坤為大輿九二乾體
 而曰大車者輿指軫之方而能載者言車則以其全
 體而言引之以馬之健行之以輪之圓皆乾象也不
 曰吉者大臣任天下之重職當如此也僅得无咎處
 大有之難如此○易外大有六月之候萬寳告成火
 之為功也乾為大車以載載火也實載萬物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傳公用亨于天子
[004-17a]
小人害也
 本義亨春秋傳作享謂朝獻也古者亨通之亨享獻
 之享烹餁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
 剛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己下賢故為亨于天子
 之象○朱漢上曰三五相交乾變離兌乾為天離為
 日兌為澤卜偃謂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
 是也天子施澤于下降心而説有粲然之文者莫如
 公之亨于天子也九三剛健而正與五同功故得此
[004-17b]
 爻○張紫巖曰三重剛立互兌下小人以事君為容
 悅无所不用其私必為天下大害有大之君尤宜察
 諸○項平甫曰大有六五為主初獨无交逸民也上
 在其上賔師也中爻三位為臣二大臣也受大有之
 任故為載三外臣也奉大有之物以朝貢故為亨二
 以中故无咎三以不中故有戒四近臣也以柔自抑
 不怙大有之寵故為匪其彭○王秋山曰土地人民
 皆天子所有陽剛得正之君子必不私其有以奉上
[004-18a]
 故曰亨于天子以過剛不中之小人處之必據為己
 有因而不順故處大有則或為害而大有亦適足為
 小人害也○熊梅邊曰或問九三與五无係應何以
 有亨于天子之象曰九三居上下之際乾離之交處
 下之上互兌之初又與五同功而異位故有此象○
 錢啓新曰若以小人而有公之用撰毁折于乾離之
 中言有无于豐盈之世以民必竭健之力以君必蔽
 離之明○龍麟洲曰三兼乾兌乾主上進兌下陽與
[004-18b]
 上隂相悦有升而朝五之象乾良馬金玉皆庭實象
 離日之光下照兑澤而澤受之又君臣恩禮交接之
 象此非常之占小人豈能堪此○合訂人臣効忠竭
 力忘家為國莫非亨也財物獻貢亨之一端耳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傳匪其彭无咎明辨晢也晢章/舌反
 程傳九四過中是大有之盛也故處之之道匪其彭
 則得无咎謂能謙損不處其太盛也彭盛多貌○項
 平甫曰四居離初能明于初為辨晢○沈守約曰變
[004-19a]
 而為艮明而知止○唐凝菴曰居近君之位率諸陽
 以進有盛象惟以剛臣近柔主疑于自專其盛由離
 之明辨之而晢則其盛皆五之盛而匪四之盛○華
 霞峯曰三不有其有故持以獻君四不私其有故解
 使去已
  按唐氏華氏看匪其二字細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傳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004-19b]
 孔仲達曰信以發志者由已誠信起發其志故上下
 應之與之交接易而无備者以已不私于物惟行簡
 易无所防傋物自畏之○蘇子瞻曰處羣剛之間而
 獨用柔无傋之甚者以其旡備而物信之故歸之者
 交如以其无備知其有餘也夫傋生于不足不足之
 形見于外則威削矣○程傳當大有之時居君位虚
 中為孚信之象人君執柔守中而以孚信接于下則
 下亦盡其信誠以事于上上下孚信相交也○張子
[004-20a]
 君子以至誠交人然後有威重君子至平易有何關
 防擬備唯以抑抑威儀為徳之隅儼然人望而畏之
 ○楊龜山曰威如之吉以徳不以力所謂徳威惟畏
 也○郭白雲曰交如親之也威如尊之也誠信之道
 已通君臣之道巳嚴能銷患于未形孰為猜嫌之慮
 且初九之難進九二之積中九三之克亨九四之匪
 彭各以其道而來親而尊之可謂有賢之極矣舜明
 目達聰終于无為而治其易而无備之吉乎○鄭東
[004-20b]
 谷曰以柔順而有羣陽區區焉設關鍵以為備則亦
 不勝其備矣法制密而誠意消是豈大有之君哉○
 項平甫曰五居離中有中孚象為信體柔為順履信
 思順而上下應之則其孚交矣○王童溪曰人君能
 使人不敢違不若使人不忍違六五以誠信感發衆
 志則天下志應无山谿而固无甲兵而威夷然和易
 初无備禦而不怒之威自孚于上下○李蒙齋曰孔
 子恐後世人主觀威如吉之言以作威殺戮逆詐設
[004-21a]
 備為吉故釋云平易而无備即繫辭所謂有親可久
 之道也○俞石澗曰在心為志蓋未發也發之者信
 也當大有之世在下者本有協應之志而在上者又
 足以感發之則人自敬之畏之○來矣鮮曰威如即
 恭已易而无備即无為
  按六十四卦中以六居五而主君象者震以乘陽
  艮以承剛易得咎悔坤主于順終屬臣道故坤震
  艮在上之六五不若離之六五如大有晉鼎為易
[004-21b]
  中極美之卦皆以離在上也離主文明其象為日
  在上為人君嚮明而治離之中爻乃虚明之體不
  專柔順于睽而猶得悔亡有慶于旅而有譽于噬
  嗑而无咎于未濟而暉吉皆離之美也至大有六
  五尤為乾飛龍在天之變爻如太陽當空人不敢
  正目而視威所自足孰敢慢易但以文明之徳與
  萬物相見光明洞達天下歸心本無太柔之患更
  何須于戒備周公繫以威如孔子釋以无備蓋發
[004-22a]
  離日之象也所謂交者即彖之應天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傳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郭白雲曰繫辭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
 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順又以尚賢也六五之君盡此
 而言于上九者蓋言大有之吉以此終也故象曰大
 有上吉則知此吉乃大有之吉非止上九之吉也○
 項平甫曰六五在本爻但見其履信思順而已至上
 九而後見其尚賢當大有之世有羣小易有大賢難
[004-22b]
 象傳曰大有上吉明事關全卦非止上爻此猶師之
 上六論師之終其言大君蓋指六五非謂上六為大
 君也○趙復齋曰五能尊上此大有所以上吉君之
 大有極于尊賢○鄭東谷曰五成卦之主上其終也
 五之徳宜獲是福于終可驗五尚上九之賢故自天
 之祐于上九見之○趙汴水曰九陽也在五之上為
 天象如大傳所釋又為賢之象五以下諸爻應為人
 助以上一爻應為天祐之天祐人助宜六五吉无不
[004-23a]
 利蓋陽在隂上其象為天賢在君上其象為師傅○
 胡雲峯曰五之厥孚履信也柔中思順也尚上九之
 一陽尚賢也所以其終也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本
 義于大畜尚賢曰六五能尊上九之賢○胡雙湖曰
 五上為天位有天象○龔泉峯曰天指上而言祐之
 謂祐五也○觀彖以上爻終五爻之義易之如此例
 者極多解者乃以為上九尊尚六五之賢非矣
  按趙氏龔氏説尤得本爻繫此辭之㫖天祐二字
[004-23b]
  乃非泛設于彖傳上下應之之義為切所以為大
  有之上吉也
艮下/坤上  中爻坎震
 馮厚齋曰一陽五隂之卦一陽在上下為剝復象陽
 氣之消長在中者為師比象衆之所歸至于三四在
 二體之際當六畫之中故以其上而退處于下者為
 謙自下而奮出于上者為豫此觀畫立象之本㫖
謙亨君子有終 彖傳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
[004-24a]
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
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
之終也
 鄭康成曰山體髙而在地下髙能下下之象亨者嘉
 㑹之禮以謙為主惟艮之堅固坤之厚順乃能終之
 ○虞仲翔曰君子謂三艮終萬物故君子有終○崔
 氏憬/曰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髙岸為谷深谷為陵髙
 明之家鬼瞰其室黍稷非馨明徳惟馨滿招損謙受
[004-24b]
 益○石守道曰六十四卦唯謙六爻无悔吝皆吉○
 程傳謙有亨道有其徳而不居謂之謙人以謙巽自
 處何往不亨君子志存乎謙巽達理故樂天而不疑
 内充故退讓而不矜安履乎謙終身不易君子有終
 也 他卦有待而亨唯謙便亨 天以其氣下濟故
 能化育萬物其道光明地處卑以其氣上行交于天
 皆以卑降而亨也○本義止乎内而順乎外謙之意
 山至髙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謙之象變謂傾
[004-25a]
 壞流謂聚而歸之○趙復齋曰内止无欲故外能柔
 順凡矜伐皆欲之動陽實隂虚内篤實外虚少謙之
 義也一陽終于艮在上為剝終不可用在下為謙終
 而不窮止得所也○蔡節齋曰下濟而光明艮光明
 象○沈守約曰内剛止則不失于佞外柔順則不失
 于亢謙道之貴中也○項平甫曰九三乾也降在下
 卦是下濟而光明坤地道處勢至卑而升在上卦是
 卑而上行下濟與卑釋謙字光明與上行釋亨字○
[004-25b]
 邱行可曰凡卦以一陽為主者彖傳皆以剛言復曰
 剛反豫曰剛應師比曰剛中剝曰變剛謙主九三而
 彖不言剛者謙无用于剛也用剛則不能謙矣○吳
 草廬曰尊崇他人以居已上而已光顯卑抑自己以
 居人下而人亦不可踰越之○胡雙湖曰謙唯陽剛
 君子能之然一陽卦必至三而後名謙者三人位有
 公侯之尊貴乃肯自卑而處三隂之下此所以為謙
 有艮之篤實坎之勞震之動而又承坤之重盛徳如
[004-26a]
 此安止不遷謂之君子有終宜哉
  按尊卑二字吳說為優以位言者文義欠妥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傳謙謙君子卑以自
牧也
 荀慈明曰初最在下為謙三體坎故用涉大川吉○
 程傳以柔順處謙又居一卦之下為自處卑下之至
 謙而又謙也雖用涉險亦无患害○郭兼山曰謙虚
 也中虚以渉難有不濟者乎○張紫巖曰卑以自牧
[004-26b]
 君子止心之道處艮下體又承坤為謙坤為馬為牛
 為地艮為山為自牧○王童溪曰牧養也謙卑徳初
 卑位養德之地未有不基于至卑之所所養也至則
 愈卑而愈不卑矣○張南軒曰牧如牧牛羊然使之
 馴服方可以言養○項平甫曰初六九三皆稱君子
 者此二爻皆非小人之所宜處初過謙者也小人用
 之則為柔佞君子用之以柔身濟難三有大功小人
 處之則有不賞之禍○吳草廬曰初變為剛成離有
[004-27a]
 舟象坤順在上前无阻隔○胡雲峯曰謙主九三故
 稱君子初亦曰君子何也三在下卦之上勞而能謙
 在上之君子也初在下卦之下謙而又謙在下之君
 子也○胡雙湖曰涉川貴于遲重不貴于急速用謙
 謙之道以涉川退後而不爭先自然萬无失一○來
 矣鮮曰震木在坎水上涉川象
六二鳴謙貞吉 象傳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姚氏信曰三體震為善鳴二親承之故曰鳴謙得正
[004-27b]
 處中故貞吉○蘇子瞻曰雄鳴則雌應故易陽唱而
 隂和寄之于鳴謙之所以為謙三也六二其鄰也上
 六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鳴于謙而六二以隂處中雖
 微九三其有不謙乎故鳴以言其和于三貞以見其
 出于性也○程傳二以柔順居中是為謙徳積于中
 發于外見于聲音顏色曰鳴謙凡貞吉有為貞且吉
 者有為得貞則吉者六二之貞吉所自有也中心所
 自得非勉為之也○鄭東谷曰鳴者氣有所感也三
[004-28a]
 為謙主二中正而位其下以柔從剛以下從上所以
 感于三者誠故其鳴也為正且吉鳴而得遂其為謙
 之志曰中心得○趙汴水曰鳴鳥語求友則鳴不平
 亦鳴九三成卦之主六二比而承之求友之鳴樂而
 鳴也○郝京山曰艮為山震為雷二以山谷應虚而
 鳴上以雷聲出地而鳴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傳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荀慈明曰體坎為勞○王輔嗣曰處下卦之極履得
[004-28b]
 其位上下无陽以分其民衆隂所宗尊莫先焉上承
 下接勞謙匪懈○王童溪曰謙之成卦在此一爻卦之
 徳曰君子有終九三實當之三實艮體而止諸坤順
 之下所謂藴崇髙于卑下之地其象則地中有山也
 以剛明之才居下之上上為君所任下為衆所從信
 勞而不伐故獲終吉○張紫巖曰以陽剛居羣隂中
 為君子艮終始為有終坤衆在上已下之為萬民服
 ○鄭亨仲曰身之服勞无如手足禹之胼胝可見艮
[004-29a]
 為手互震為足○趙汴水曰一陽在初有克己復禮
 之仁在二有師中丈人之吉在四有由豫大有得之
 業在五有顯比使中之主在上有碩果存陽之功上
 下始終歴試諸艱可謂勞矣勤勞如此一陽獨尊宜
 可用剛以臨物今不為比豫之在上乃退居三隂之
 下是勞而能謙也復師雖在下而不為終剝雖終而
 在上今九三艮為主是謙而能終者也○吳草廬曰
 震動者勞之象○胡雲峯曰乾之三以君子稱坤之
[004-29b]
 三以有終言謙之三兼乾坤占辭勞者即乾之終日
 乾乾而謙則坤之含章○來矣鮮曰八卦正位艮在
 三所以爻極善
六四无不利撝謙 象傳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王輔嗣曰乘三承五指揮皆謙不違則也○程傳四
 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謙柔自處九三又有大
 功徳為上所任衆所宗而已居其上當恭畏以奉謙
 徳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作施為无所不利于
[004-30a]
 撝謙也撝布施之象如人手之撝動息進退必施其
 謙蓋居多懼之地又在賢臣之上故也○朱漢上曰
 艮為手止也震起也手止而復起有揮散之象揮散
 其謙之道布于上下撝謙也○朱子不違法則言撝
 謙不是過分事○沈守約曰以坤順之質以隂居隂
 在上卦之下能謙者也坤變為震動不違順卦變小
 過君子以行過乎恭者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傳利用侵伐
[004-30b]
征不服也
 本義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故為不富而以其鄰
 蓋從之者衆矣猶有未服者利以征之而于他事亦
 无不利○楊誠齋曰五以君上之尊體柔謙之徳欿
 然不有其崇髙富貴之勢謙徳之盛焉往不利利用
 侵伐姑舉其大者○郭白雲曰隂虚為不富征不服
 者蓋有不服則征无不服則勿征也○朱漢上曰五
 動成離坎有弓矢甲胄之象○沈守約曰卦變為蹇
[004-31a]
 險在前征不服象○鄭亨仲曰五爻皆言謙惟六五
 不言者聖人慮其過○梁孟敬曰九三在下乃立功
 之臣而坤為衆有用師之象五既得衆心之歸而又
 賢臣為之將是惟无動動必利○胡雲峯曰謙之一
 字自禹征有苖而伯益發之六五一爻不言謙而曰
 利用侵伐何也蓋不富者六五虚中而能謙也以其
 鄰者衆莫不服五之謙如此而猶有不服者則征之
 固宜○來矣鮮曰坤為衆中爻震變離為戈兵衆動
[004-31b]
 戈兵侵伐象
  按五下有山之阻坎之險不服象而有九三為震
  之主故利侵伐上六行師亦同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傳鳴謙志未得也可
用行師征邑國也
 虞仲翔曰應在震故曰鳴謙體師象震為行坤為邑
 國○程傳以柔處柔順之極又處謙之極極乎謙者
 也極謙而反居髙未得遂其謙之志故至𤼵于聲音
[004-32a]
 曰鳴謙征邑國已之私有謂自治其私○朱子老子
 言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
 國又言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孫子曰始如處女敵人
 開戸終如脫兔敵不及禦大抵謙自是用兵之道只
 退處一步耳 坤為衆有坤卦處多言師坤為土土
 為國故云征邑國也○王童溪曰以謙徳而處極位
 此執謙者之所不安故鳴其未得之志謙極易以取
 侮故六五上六皆以征伐為言所以救謙之過○項
[004-32b]
 平甫曰凡言鳴者皆志志有憂有樂皆寓于鳴當謙
 之時人志在下不以上為樂二在下卦之中如其所
 欲故其鳴為得志上在上卦之上欲下而不可得故
 其鳴為未得志 六五利用侵伐上六利用行師皆
 與卦材爻徳不類者謙自二至上皆師卦三在師中
 為萬民所服即師之懐萬邦師之六五利執言故此
 六五亦利侵伐師上六與六三之小人應故戒以勿
 用此所應者九三之君子故勸以可用用三也○張
[004-33a]
 紫巖曰利用云者于用為利未必用也○趙汴水曰
 師卦未嘗言用師之利至謙之五上乃不一言之蓋
 惟謙抑之人必无喜功好大之失其征伐也必有甚
 不得已者合二卦並觀足見聖人之情○王秋山曰
 謙之上即豫之初豫初曰鳴豫以應四也此曰鳴謙
 以應三也上六本謙退之至者然三為成卦之主得
 時得位獨與之應故鳴其謙退而未得之志然已愈
 退而人愈歸故利用行師志終不逺故止自治而已
[004-33b]
 ○谷拙侯曰志未得正是謙處○華霞峯曰謙卦中
 爻坎震坎險震動故多取行師征邑國象坤坎合行
 險而順師之吉也上之行師以謙極而可用行師非
 以志未得而至于行師也以可用行師見人之信從
 非以人未信從而必用行師也○易外復師謙豫四
 卦皆有雷故皆言行師復之不利行師以雷在地中也
坤下/震上  中爻艮坎
豫利建侯行師 彖傳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
[004-34a]
以動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
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
之時義大矣哉
 鄭康成曰坤順震動順其性而動者莫不得其所震
 為雷諸侯象坤為衆師役象豫喜逸悅樂之貌○虞
 仲翔曰初至五體比故建侯三至上體師象故行師
 ○九家易曰建侯以興利行師以除害興利除害民
 所逸樂○侯行果曰四為卦主五隂應之剛志大行
[004-34b]
 故曰剛應而志行○程傳豫者安和悅樂之義志行
 謂陽志上行動而上下順從其志得行順以動順理
 而動所以豫○郭白雲曰馬氏王氏以豫為樂關氏
 曰豫備也豫備則逸樂也孔氏為逸豫程氏為和豫
 大率易之名卦兼備衆義非一字可訓○邱行可曰
 屯有震无坤則言建侯不言行師謙有坤无震則言
 行師不言建侯此合震坤成卦故兼之○沈守約曰
 坤母震長男母老子壯是以為豫母在内居樂也震
[004-35a]
 在外出威也居樂出威是以利建侯行師○張紫巖
 曰雷動于上坤順于下為天地以順動震春陽用事
 時以序行為四時不忒互坎在中為日月不過坎水
 為刑罰清坤衆為民服○馮厚齋曰過平聲日月之
 行景長不過南陸短不過北陸故分至啓閉不差其
 序○項平甫曰豫隨遯姤旅皆若淺事而有深意故
 曰時義大矣哉欲人之思之也坎睽蹇皆非美事而
 聖人有時而用之故曰時用大矣哉欲人之别之也
[004-35b]
 頤大過解革皆大事大變故曰時大矣哉欲人之謹
 之也人死于大過而生于頤○王元龜曰利建侯所
 以備豫利行師所以飭豫豫以和樂主義和而不備
 則乖戾隨之故有備豫之義和而不飭則驕怠生焉
 故有豫怠之義○吳草廬曰豫者暇而樂也凡人從
 容和緩順序以動則先事詳審事成而樂以卦象則
 雷出地上陽氣伏藏地中非一日矣一陽二陽至三
 陽上達于地之後雷始𤼵聲故其聲和樂 專言時
[004-36a]
 者重在時字時義重在義字時用重在用字○胡雲
 峯曰比之建侯師之行師皆以一陽統五隂而豫在
 師比之間故兼焉建萬國聚大衆非順理而動使人
 心和樂而從不可也故二者皆繫之豫○蔡虚齋曰
 時之一字貫六十四卦有時則有義有義則有用單
 言時則義與用在其中矣○觀彖贊卦皆言時贊爻
 皆言位時位二字乃卦爻之所以立也
初六鳴豫凶 象傳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004-36b]
 虞仲翔曰應震善鳴失位故凶○石守道曰四為豫
 主初與之相應小人得志必極其情欲以至于凶○
 蘇子瞻曰所以為豫者四也而初和之故曰鳴已无
 以自樂而恃其配以為樂志在因人而已所因者窮
 不得不凶○本義卦辭為衆樂之義爻辭除九四與
 卦同外皆為自樂所以有吉凶之異窮謂滿極○趙
 汴水曰位方在初時勢未窮而競躁如此是志已先
 窮也○胡雙湖曰豫初六即謙上六皆震善鳴象○
[004-37a]
 錢啓新曰雷從地出雷自𤼵聲地自鎮靜豫不可鳴
 如地不可震四動初動雷鳴地鳴凶象○吳覲華曰
 坤初正在閉藏之時若一鳴便洩漏含藏之氣故凶
 ○易外師之長子與豫之侯皆在坎中故其初即懼
 豫四在坎衆隂從之皆行乎險危莫甚焉可以鳴豫
 為得志乎志窮滿也豫為謙之反正憂其滿謙可鳴
 而豫不可鳴豫雖志行而不可窮故豫之初即以為戒
  按初與四所應雖正然四既權要初復不正以豫
[004-37b]
  應之所操者佞悦之術所希者烜赫之勢更無道
  義以正應之故遂致窮極其豫凶亦甚矣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傳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虞仲翔曰與四為艮艮為石○侯行果曰得位居中
 柔順正一明豫動之可否辨趨舍之權宜如堅石不
 可移變應時則改不待終日故曰貞吉○程傳當豫
 之時獨能以中正自守是其節介如石之堅人于豫
 樂心悦之遂至于耽戀不能已二介如石其去之速
[004-38a]
 不俟終日故貞正而吉○本義樂易溺人獨此爻上
 下皆溺于豫而獨能以中正自守其徳安靜而堅確
 故思慮明審不俟終日而見凡事之幾微○朱漢上
 曰初三不正二介于不正之間確然如石不可轉也
 三内卦之終二動離為日不終日也離目為見見之
 是以不俟終日而作中也故見不中正也故見不正○
 項平甫曰凡物之兩間為介介所以分也説文云介
 分畫也當豫之時五弱四强人莫能分六二辨于去
[004-38b]
 就之分如介于石間斷然易識不待事成故吉○馮
 厚齋曰九四權臣象權所在衆所趨初鳴三盱舉世
 皆趨四以為説知有五君也哉二者五之應人臣在
 下者也居中履正知有君臣之分不徇權勢四不可
 奪而五不得應遂翩然而下不俟終日此孔子不脫
 冕而行乾之三言終日二之日故有不終日象○丘
 行可曰豫以无所係應為吉初應四而三五比四皆
 有係者是以為凶悔疾六二隂靜而中正與四无係
[004-39a]
 特立衆隂之中而无遲遲耽戀之意靜則確然自守
 動則見幾而作吉矣○鄭東谷曰惟至晦者能明惟
 至靜者能動二靜晦自守故動不失幾二之豫先知
 之豫也○趙汴水曰介剛之義石剛之質六二備坤
 二剛方之徳故有介于石之象子曰憂悔吝者存乎
 介初與四應三與四比二介于初三之間雖與五正
 應而九四以剛臣在柔君之側故六二介然如石曽
 不待終日之間已先知四之不當從守正如此吉道
[004-39b]
 也豫與比反比乃剛君故欲羣隂皆比而不比者凶
 豫有强臣故不取羣隂之宗四而不宗者吉○郝京
 山曰介于石靜而定坤象不俟終日明而决震象○
 錢啓新曰止則石震不能驚動則雷艮不能止○易
 外雷于豫之初未出地而鳴故凶二未出地而介于
 石之間矣出之速不俟終日故吉二艮之初乃山之
 根石也介者止之至也止于山介也止于山之石尤
 介也下卦本坤艮為坤之介故曰介于石艮之起震
[004-40a]
 不崇朝而雷雨作知幾者莫如雷其作也有連日而
 无終日故曰不終日
  按二與五不相應與四不相比君門萬里權勢復
  逺處地之中山之下故有衆醉獨醒之象此考磐
  在澗以寤歌為樂豫得豫之正者也 六二所處
  上庸主下權臣雖其臣剛正公忠報國歸而佐之
  可以身名俱泰而猶必堅守如石去之若凂可見
  權要之地非獨姦佞不可近榮寵之境非獨亂世
[004-40b]
  不可戀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象傳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本義盱上視也隂不中正而近于四四為卦主故六
 三上視于四而下溺于豫宜有悔者也其占為事當
 速悔若悔之遲必有悔也○郭白雲曰睢盱上視而
 悦之非介于石也遲疑而有待非不終日也○朱漢
 上曰三動成巽巽為多白眼睢盱上視媚佞以求豫
 ○吳草廬曰上悔字改悔之悔下悔字悔吝之悔六
[004-41a]
 三之不能自守速宜改悔若改悔之遲則有悔矣○
 胡雲峯曰六三雖柔其位則陽猶有能悔之意溺于
 豫而悔之遲則又猶豫者也
  按三處互坎之初幾入于險矣居互艮之下猶能
  止而不進動而成巽猶豫未决悔遲之象吳本以
  盱豫為句悔遲有悔為句宜從之與本義亦合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傳由豫大有得志
大行也
[004-41b]
 虞仲翔曰據有衆隂坤以衆順故大有得得羣隂也
 坎為疑故勿疑○王輔嗣曰衆隂由之以得其豫大
 有得也不信于物物亦疑焉勿疑則朋合○侯行果
 曰為剛之主衆隂所宗莫不由之以得其逸體剛心
 直志不懐疑故得羣物依歸朋類大合若以簪篸之
 固括也○劉長民曰羣隂止滯獨體剛陽居動之始
 震發羣隂故隂皆由我而豫四雖體陽猶居隂位未
 離其類故稱朋焉簪者所以固冠而總髪冠之危頼
[004-42a]
 簪以固之猶君位危頼臣以安之○石守道曰簪居
 首君象六十四卦唯豫九四居臣位之極以一陽主
 五隂更无陽爻以分其權是居盛位大有權以得民
 也其君得无疑乎必以其民朋附于君此一爻周公
 當之○程傳為動之主動而衆隂悦順為豫之義四
 大臣之位六五之君順從之以陽剛而任上之事豫
 之所由也大有得言得大行其志以致天下之豫居
 大臣之位承柔弱之君而當天下之任危疑之地獨
[004-42b]
 當上之信任而下无同徳之助所以疑也唯當盡其
 至誠勿有疑慮則朋類自當合聚簪聚也簪之名簪
 取聚髪○朱子四以震體之陽為隂主如大臣轉天
 下之危為安上无為而下佚樂故曰由豫○耿希道
 曰以象言之萬物莫不由雷以豫以爻言之五隂莫
 不由陽以豫勿疑乃能協衆力以安其上猶簪之總
 衆髪以安其冠若自疑則衆斯睽矣○朱漢上曰疑
 者衆隂不從五而從已也盍合也坎為髪為通四剛
[004-43a]
 在衆柔之際交而通之猶簪也髪非簪則散亂不理
 ○邱行可曰卦五柔爻皆斷一剛爻獨連故以簪為
 象○張紫巖曰姬旦總羣臣以輔成王誠信而已疑
 心一萌士將去之坎中為勿憂一陽為首為簪衆隂
 為髪○沈守約曰震動也變而為坤順動而豫率土
 之衆由之而豫上下純坤朋合之象○王秋山曰勿
 疑之道在總合上下之朋以歸于君如簪總合衆髪
 以歸于上○俞石澗曰彖傳剛應而志行蓋謂此也
[004-43b]
六五貞疾恒不死 𧰼傳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
未亡也
 虞仲翔曰坎為疾位在震震為反生○程傳人君致
 危亡之道非一而以豫為多在四不言失正而于五
 乃見其强逼者四本无失故于四言大臣任天下之
 事之義于五則言柔弱居尊威權去己之義各據爻
 以取義也○本義當豫之時以柔居尊沈溺于豫又
 乘九四之剛衆不附而處勢危貞疾之象○王童溪
[004-44a]
 曰當逸豫之時恣驕侈之欲宜其死于安樂有餘也
 然乘九四之剛恃以拂弼于己故得恒不死孟子曰
 入則无法家拂士出則无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六五
 之得九四法家拂士也故雖當豫之時不得縱其所
 樂恒不死宜也夫中以位言之則五之位以人言之
 則人之心位號猶存人心未去所以恒不死○朱漢
 上曰恒震巽也六五動則有震巽恒久之象中者人
 心也中盡亡則滅矣○鄭東谷曰二與五皆不言豫
[004-44b]
 二靜晦不為豫也五乘剛不敢豫也四方得位為衆
 所歸五之欲有所制而不得逞偲偲然視四之制已
 若正固之疾人得一固疾疾雖不快于己亦足以久
 其生者有戒心也四以和豫得衆而无害五之心五
 得四而有戒心是以未亡而常存○吕東萊曰觀豫
 六五之象然後知上无耽樂之君則下无擅權之臣
 ○馮厚齋曰貞疾猶痼疾痼固也疾自外入者當豫
 之時上下耽于逸樂以天下之事天下之才盡付九
[004-45a]
 四大臣而漫不省此貞疾之證然君臣之名位未亡
 此恒不死之證○趙汴水曰疾者豫之反書曰有疾
 弗豫是也○雷西仲曰中猶降衷之衷言六五降衷
 之性未亡也○髙忠憲曰可見中者人之命脉○觀
 彖貞者常也恒亦常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項氏以冥豫成為/句吳草廬本從之象傳冥豫在
上何可長也
 項平甫曰成者極也豫極則昏故曰冥豫成豫反為
[004-45b]
 謙謙則无豫怠之咎上變為晉晉則无冥暗之咎故
 曰有渝无咎凡言渝者當以變卦觀之○沈守約曰
 柔居衆隂之上无陽剛之應𠖇豫之象也爻變為離
 卦變為晉明出地上明乏至也明能燭理知禍福之
 機有渝之象○趙汴水曰在上所以釋冥何可長所
 以釋渝○髙忠憲曰豫上故冥動極故渝雖昏冥之
 至而渝則无咎故順動之道知其不善速改以從善
 而已
[004-46a]
  總論
  按此卦卦義全美而爻多凶咎蓋天下之治以人
  心和樂熙熙皥皥為極盛卦舉全義故以治言而
  全美心德之治以戒謹恐懼兢兢業業為進德爻
  分才位故以德言而多咎樂不可耽逸不可縱生
  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豈獨為人君戒哉若六二之
  豫則孔顔曲肱陋巷之樂矣 本卦大體象坎坎
  水内明外暗上處卦外故曰冥又坎月在雷雨之
[004-46b]
  際晦冥之象
 
 
 
 
 
 
 周易孔義集説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