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50 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孔義集説卷六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上經
震下/離上  中爻艮坎
噬嗑亨利用獄 彖傳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則
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
用獄也
[006-1b]
 李氏鼎祚曰頤中有物曰噬嗑謂九四互體坎為法
 律又為刑獄四在頤中齧而後亨故利用獄○石守
 道曰凡柔則言上行剛則言來柔下剛上定體也剛
 來如訟无妄渙等剛體本在上而來下上行如晉睽
 鼎噬嗑等柔體本在下今居五為上行○程傳卦外
 剛中柔人頤口之象中虚之中又一剛爻為頤中有
 物之象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嗑凡天下至于一國
 一家至于萬事若君臣父子親戚朋友之間有雑貳
[006-2a]
 怨隙者皆䜛邪間于其間也除去之則和合矣故間
 隔者天下之大害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去天下之
 間在任刑罰故取用刑為義在二體明照而威震用
 刑之象也○噬嗑卦自有亨義事所以不得亨者以
 有間也噬而嗑之則亨通矣獄者所以究治情偽得
 情則知為間之道然後可以設防致刑五為用獄之
 主以柔處剛而得中得用獄之宜也○趙復齋曰頤
 外實中虚囹圄之象中有實焉囚也决而去之獄賁
[006-2b]
 空爾此卦動故利用獄賁止故折獄致刑 離必遇
 震乃為電否則日也火也離合震剛柔分動而明故
 春分後雷發聲電始至秋分而雷收電隠 用刑噬
 嗑之一端耳○朱漢上曰六五柔中不當位也施于
 用獄无若柔中之為利蓋人君止于仁不以明斷稱
 也○項平甫曰剛柔分分者未合之時也一剛在内
 分隔三柔此其所以當噬也動而明則二體合矣合
 而章則大化亨矣此三句皆解噬嗑亨也○李隆山
[006-3a]
 曰噬嗑以去頤中之梗雷電以去天地之梗刑獄以
 去天下之梗○徐進齋曰剛柔分未噬之象動而明
 方噬之象合而章已噬之象○李西溪曰人之頤中
 自有雷電齒剛而古柔雷之擊搏必與電合齒之噬
 齧必與舌俱○趙汴水曰體卦之畫則寛嚴胥濟體
 卦之徳則明清善聼體卦之象則訟不淹宿○俞石
 澗曰噬嗑倒轉為賁亦有頤中有物之象而以為賁
 何耶曰凡噬者必下動賁无震不得為噬嗑也夫頤
[006-3b]
 而中虚則无事于噬而自合今有物焉則窒塞矣故
 文王曰噬嗑亨孔子添一而字蓋謂噬而嗑之則亨
 不噬則不嗑不嗑則不亨也○何𤣥子曰雷得電爍
 而益威電得雷轟而益曜當罰即罰當刑即刑如雷
 之奮而與電合罰所當罰刑所當刑如電之赫而與
 雷合○來矣鮮曰剛柔分震剛離柔分居内外内剛
 者齒也外柔者輔也
  按剛柔分乃引起下文動而明句自當以二體言
[006-4a]
  不當以爻言分字從合字生有分有合乃為噬嗑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 象傳屨校滅趾不行也
 王輔嗣曰屨謂著而踐履也校謂所施之械也處刑
 之初居无位之地是受刑之人凡過之所始必始于
 微而後至于著罰之所始必始于薄而後至于誅過
 輕戮薄故校之在足足為懲誡不復重犯故无咎○
 侯行果曰屨貫趾足也震為足坎為校震没坎下故
 屨校滅趾初位得正故无咎○程傳初與上无位為
[006-4b]
 受刑之人餘四爻皆為用刑之人○朱漢上曰震為
 行艮止之不行也○吕東萊曰大抵為惡先從發足
 處制之則惡必不能長矣○蔡節齋曰滅没也○沈
 守約曰震為足在足之下者趾也變而為坤滅趾之
 象○趙汴水曰趾足跟也説文足跟曰歱字從止人
 不能行為&KR3403字亦從止則止為不行之義下爻或言
 足或言趾足者通稱趾有止之義○吴草廬曰足械
 之制周圍其脛而已今械木之廣既圍脛而遮掩又
[006-5a]
 過其脛并不見脛下之趾也入獄之初桎之使不得
 去鞫問无罪則釋其械而縱之○來矣鮮曰中爻坎
 為桎梏校之象故上九亦言校震性動滅其趾則不
 得動而行以為惡矣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象傳噬膚滅鼻乗剛也
 王輔嗣曰處中得位所刑者當故曰噬膚也膚者柔
 脆之物也○本義祭有膚鼎蓋肉之柔脆者六二中
 正故其所治如噬膚之易 語録膚腹膄滅浸没也
[006-5b]
 謂因噬膚而没其鼻也○趙復齊曰以柔居柔而且
 乗剛故最易噬○項平甫曰他卦以乗剛為危噬惡
 者以乗剛為利也○楊誠齋曰二三五有衆齒上下
 噬齧之象○沈守約曰艮為鼻爻變而艮體亡矣○
 吴草廬曰卦體象頤初上二剛象頤口上下齦齶有
 齒牙能噬者也中四畫乃頤中虚而容物之象故各
 象所噬之物二三五柔畫物之脆者四剛畫物之堅
 者二三五皆柔三五以柔居剛雖脆而堅二以柔居
[006-6a]
 柔最為易噬膚者豕腹之下无骨之肉古禮别實于
 一鼎曰膚鼎二最易噬象膚又近初剛初為下頤之
 齶凡噬物下齶之動最有力以至近能噬之剛噬至
 柔易噬之物一舉盡臠畧无留難以至所噬之膚掩
 遏噬者之鼻也坎為豕二在互坎下象豕腹向下之
 膚艮為鼻二當互艮之下畫鼻之下端也正與所噬
 之膚相直故有膚滅其鼻之象噬嗑在于去間噬易
 是其間易去也故无咎○胡雲峯曰噬而言膚腊胏
[006-6b]
 肉者取頤中有物之象也各爻雖有所噬之難易然
 因各爻自有此象故于其所噬者因而為之象耳○
 來矣鮮曰人剛則性直獄内委曲不能隠藏六二又
 以中正乗其剛以聼斷必得其情故易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傳遇毒位不當也
 虞仲翔曰三在膚裏故稱肉離日熯之為腊坎為毒
 ○孔仲達曰腊是堅剛之肉毒者苦惡之物三處下
 體之上失政刑人刑人不服若齧其腊肉非但難齧
[006-7a]
 更生咎怨猶遇其毒也刑不侵順雖有遇毒之吝於
 徳亦无大咎○趙復齋曰獸乾者腊物雖小而有骨
 六三柔若易噬居剛中實噬之者易而不戒則傷諸
 口遇毒故小吝終噬之故无咎○吕東萊曰自不正
 而欲正人難矣哉噬腊肉而遇毒當于此知正己之
 道雖吝而无咎小人有惡從而治之在我則實无罪
 聖人不長小人之惡之意也○林黄中曰腊者肉見
 于外骨藏于中以六居三外柔内剛腊肉之象○胡
[006-7b]
 雲峯曰二三皆无咎而三小吝者中正不中正之分
 也○觀彖以柔居剛動而麗明故雖所治至難不免
 小吝而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傳利艱貞吉未光

 陸公紀曰肉有骨謂之胏離為乾肉又為兵矢金矢
 者剛直也噬胏雖難終得伸其剛直○程傳居近君
 之位當噬嗑之任者四已過中是其間愈大而用刑
[006-8a]
 愈深故云噬乾胏噬至堅而得金矢金取剛矢取直
 九四陽徳為得剛直之道剛而明體陽而居柔剛明
 則傷于果故戒以知難居柔則守不固故戒以堅貞
 剛而不貞者有矣凡失剛者皆不貞也在噬嗑四為
 最善○楊龜山曰九四合一卦言之則為間者也以
 爻言則居大臣之位任除間之責者也○項平甫曰
 四五兩爻稱得金又皆用貞者下卦為間尚淺故用
 力易上卦為間已大故用力難非貞不濟四得剛直
[006-8b]
 之才可以去間矣然以所居不正未能光大故必艱
 貞而後吉先艱後貞者明所遇者艱非才之罪能以
 貞勝雖艱可吉五得剛中之位可以去間矣然以其
 才不當位故必貞厲而後可无咎先貞後厲者明五
 本非才雖貞猶厲但正得當中故可免咎而已大抵
 噬嗑諸爻噬于淺者皆可无咎噬于深者雖吉亦艱
 就其淺者言之三已稍難故遇毒而有小吝就其深
 者言之初則艱中則利終則凶○馮厚齊曰肉之附
[006-9a]
 骨猶四之附九居于離火故為乾胏○丘行可曰噬
 嗑唯四五兩爻能盡治獄之道象以五之柔為主故
 曰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利用之言獨
 歸于五爻以四之剛為主故曰噬乾胏得金矢利艱
 貞吉吉之言獨歸于四而他爻謂之无咎也主柔而
 言以仁為治獄之本主剛而言以威為治獄之用○
 胡雙湖曰蒙金矢指坎九二此爻正互坎中爻蘭氏
 曰九乾之策乾為金○齊氏曰坎為矯柔為木又為
[006-9b]
 弓矯木加金施於弓亦有矢象○胡雲峯曰乾胏骨
 連肉剛中有柔九四剛居柔故所噬如之○來矣鮮
 曰九四居坎中坎得乾中畫故有金象有矢象若六
 五變為乾則止有金象无矢象矣故止曰得黄金且
 九四剛而不正故戒之以剛直六五柔中故戒之以
 剛中得者教人必如此非周禮鈞金束矢之謂
  按光離體也未光四居互坎中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貞厲无咎 象傳貞厲无咎得當
[006-10a]

 虞仲翔曰隂稱肉離中日烈故乾肉也○王輔嗣曰
 黄中金剛也○本義噬乾肉難于膚而易于腊胏者
 也柔順而中以居尊位用刑于人人无不服故有此
 象○語録問九四六五皆有艱難正固危懼之意故皆
 為戒占者之辭曰亦是爻中原自有此道理大抵纔
 是治人彼必為敵不是易事故雖時位卦徳得刑之
 宜亦須以艱難正固處之○朱漢上曰黄中色離中
[006-10b]
 之坤也變乾為金故曰得黄金○王童溪曰四以剛
 而居柔五以柔而居剛其不正一也故四必艱貞而
 後為吉五必貞厲而後得无咎○沈守約曰離變為
 乾明而健噬乾肉之象剛健而中得黄金之象雷動
 于下而天臨于上人君用刑之象○趙汴水曰此利
 用獄之爻也乾肉黄金皆不過于剛者六五大君以
 柔用獄故動中肯綮无頓刃折剛之患而猶曰貞厲
 无咎者聖人謹用刑獄其過慮若此釋彖言不當位
[006-11a]
 此言得當者彼以位言此以事言五以柔用獄行以
 正厲其无咎者得用獄之當也○李西溪曰九四以
 剛噬六五以柔噬以剛噬者有司執法之公以柔噬
 者人君不忍之仁○林黄中曰以六居五剛柔得中
 乾肉象○俞石澗曰居離明之中其明不至于察而
 罰當其罪
上九何校滅耳凶 象傳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鄭康成曰離為槁木坎為耳木在耳上何校滅耳之
[006-11b]
 象○程傳上過乎尊位无位者也故為受刑者居卦
 之終是其間大噬之極也何負也謂在頸也○朱漢
 上曰四坎為耳上九宜曰耳不聰而曰聰不明何也
 坎水離火日月之光火外景也于目為視水内景也
 于耳為聼視聼之用无非明也○項平甫曰上九離
 之極離主目坎主耳離極則傷坎火旺則水囚故耳
 受其病○沈守約曰上處卦極變而為震動極而不
 知己也離麗也震動為木上極而麗于木何校象○
[006-12a]
 毛伯玉曰以怙終故寄之上九○王秋山曰居卦之
 外火體炎上而去震逺是有雷霆之威若罔聞知炎
 炎于上而不顧故凶○吴草廬曰上畫為首剛畫在
 上首械象首械在坎耳之上是械之厚掩過其耳而
 耳不見也居卦之終問獄已成而首何至厚之械罪
 不可掩矣○來矣鮮日上九未變離明在上坎耳在
 下故聼之明今上九變則不成離明矣所以聼之不
 明也坎既心險又不信好言所以犯大罪
[006-12b]
  按彖傳頤中有物則專指九四一爻而言至卦辭
  利用獄傳以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
  而上行釋之則是二體六爻皆有噬嗑之道各有
  用獄之義自不得復泥于九四之梗矣卦體與爻
  象取義不同類如此以噬四為主以六爻遞相噬
  者均枝辭也初上兩爻孔子繫辭備言小人之狀
  故諸儒以為受刑之人説自不易但初上之為小
  人何歟蓋天下國家之害惟在小人之為間而柔
[006-13a]
  惡易去剛惡難除初上皆剛而无位故聖人以象
  為間之小人卦象震離雷電相合本天地間暴烈
  之氣在上為用威在下即為不靖无位而不靖初
  上以之初乃孽之萌上為惡之極且中爻艮山坎
  水坎為險䧟為刑獄為法律為弓矢為盜離為兵
  戈為惡人是卦有外示陽明中藏險毒之象初動
  而之險將入山水之間挾弓矢興戈兵而為盜勢
  且必麗于法幸而艮止于前變為坤順尚可懲之
[006-13b]
  于初此屨校滅趾之象也孔子以為小人之福也
  上則伏險在中亢威在上變為叠震動不知止離
  火不戢必自焚身當獄成不變之時其能免乎此
  周公于滅耳之下更繫以凶孔子以為惡積罪大
  者也止惡于初怙終不悛爻中固有其象非硬設
  也
離下/艮上  中爻坎震
 傅氏云賁古斑字文章貎
[006-14a]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傳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
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
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荀慈明曰隂來居乾之中文飾剛道交與中和故亨
 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飾柔道兼據二隂故小利有
 攸往矣○孔仲達曰文明離也以止艮也用此文明
 之道裁止于人是人之文徳之教○蘇子瞻曰剛不
 得柔以濟之則不能亨柔不附剛則不能有所往故
[006-14b]
 柔之文剛剛者所以亨也剛之文柔小者所以利往
 也易有剛柔往來上下相易之説而最著于賁學者
 推其所從變曰泰變為賁此大惑也一卦之變為六
 十三豈獨為賁哉徒知泰之為賁又烏知賁之不為
 泰乎○程傳山者草木百物所聚下有火則照其上
 草木品彚皆被光彩有賁飾象物有飾而後能亨无
 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實而加飾則可以亨賁飾之道
 非能增其實也但加之文彩耳事由文而顯盛故小
[006-15a]
 利有攸往往者加進也 理必有對待有質則有文
 一不獨立二則為文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離在内
 故曰柔來艮在上故曰剛上非自下體而上也天文
 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隂陽之代變以察四時之
 遷改人文人理之倫序○本義柔來文剛陽得隂助
 而離明于内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
 小利有攸往剛柔之交自然之文故曰天文先儒說
 天文上當有剛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項平甫曰
[006-15b]
 賁亨謂内卦也小利有攸往謂外卦也凡卦之徳以
 内卦為主事外卦為發用 古人之於文不敢一日
 離也因其羞惡辭讓之節而為之文以飾之其交也
 以禮其合也以義百拜而飲三辭而受六禮而婚所
 以飾其情而養其恥也荀子不知而以為偽晏子不
 知而以為勞戰國之君以為迀濶西晉之士以為鄙
 吝獨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以為此奉天命之變成人
 倫之化不可以一日无也觀賁之六爻无一爻凶咎
[006-16a]
 者聖人之貴文若此○朱漢上曰以天文言之无非
 剛柔交錯象物成列光耀離合日陽也而為離月隂
 也而為坎以人文言之父子君臣夫婦朋友長㓜五
 者剛柔交錯粲然成文天理也非人為也上下内外
 尊卑貴賤其文明而不亂各當其分而止矣文明以
 止則禍亂不生災害不作○王秋山曰文盛則實必
 衰小利有攸往者謂不可太過以滅其質也○吴草
 廬曰麗于物而其燄炎熱者有體之火未麗于物而
[006-16b]
 其氣温暖者无體之火山下有火山腹之内有此无
 體之火也書曰賁若草木温暖之氣能長養萬物草
 木暢茂賁然有光故為賁○俞石澗曰文貴乎明不
 明則无别又貴乎止不止則流○梁孟敬曰朝廷文
 之以儀制而亨焉賔主文之以禮貎而亨焉家人文
 之以倫序而亨焉推之事物凡有質者无不待于文
 也○何𤣥子曰離本明艮亦光明兩者合而相賁故
 為賁剛為質柔為文柔來文剛本先立矣而文行焉
[006-17a]
 故亨分剛上而文柔非以剛為文也剛居上而柔始
 得成其文不然无質之文非文也○高忠憲曰離明
 艮止文明内藴天然本色不雜外飾故為賁○觀彖
 離柔也宜在外而居内是柔來文剛又卦畫六二之
 柔來文初三之剛也艮剛也宜在内而居外是剛上
 文柔又卦畫上九之剛上文四五之柔也 時變者
 如春夏之敷華柔來文剛也秋冬之成實剛上文柔
 也化成者如禮樂之明備文明之功也性命之各得
[006-17b]
 以止之效也
  按凡在内卦曰來外卦曰往不可謂卦中升降尤
  不可謂自他卦往來也此言分者以内卦為主以
  剛爻為本也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傳舍車而徒義弗乗也
 王輔嗣曰在賁之初以剛處下居于无位棄于不義
 安夫徒歩以從其志○崔氏憬曰剛柔相交以成飾
 義者也今棄二比故曰舍車四乘于剛艮止其應初
[006-18a]
 全其義故舍而徒自飾其行曰賁其趾趾初也○程
 傳初九有剛明之徳而在下者也无所施于天下唯
 自賁飾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守
 節處義其行不苟義或不當則舍車輿而寜徒行衆
 人之所羞而君子以為賁也初應四正也從二非正
 也舍二而從四舍車而徒行也○朱漢上曰二坎為
 輪車也四震為大塗為足足趾行乎大塗徒行也六
 二非正應義弗乘也○吴草廬曰二之柔來飾初之
[006-18b]
 剛初不受飾故舍二之車而自飾其趾内飾于己而
 不資外飾于人剛正而明者能之○胡雙湖曰前有
 互坎初未入坎體故有舍車徒行象○胡雲峯曰君
 子行義必于在下之時發足之初觀之○來矣鮮曰
 舍車而徒即賁其趾也變艮止而又止舍象升乎車
 者必在上方可乗初在坎下无乗之理故有舍坎車
 而從震趾象
六二賁其須 象傳賁其須與上興也
[006-19a]
 王輔嗣曰得其位而无應三亦无應俱无應而比焉
 近而相得者須之為物上附者也故賁其須○侯行
 果曰自三至上有頤之象二在頤下須也上承于三
 與之同徳可相與而興起也○朱漢上曰二三剛柔
 相賁文不虚生須生於頤須所以賁其頤也○項平
 甫曰六二主内卦之文者也内卦以文為文須之麗
 于身最為虚文也然陽氣不盛不足以賁其須則
 須與陽同其盛也故曰與上興○鄭東谷曰二以一
[006-19b]
 柔而處二陽之間二陽皆頼其賁然隂柔而貳其所
 賁則非義矣 與上興謂賁三也初已應四二不必
 賁之三則上无其應二所當賁也○吴草廬曰須之
 美者生而美也六二柔麗乎中正固有其美如須之
 美非有待于外物而賁者然隂柔不能自動必附麗
 乎陽如須雖有美必附麗于頤也○態梅邊曰柔不
 能自立得剛而後立下不能自興得上而後興
  按此乃柔來文剛之爻也初舍之故賁三
[006-20a]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傳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盧氏曰有離之文以自飾故曰賁如有坎之水以自
 潤故曰濡如體剛得正故永貞吉○程傳三處文明
 之極與二四相賁賁之盛也光彩潤澤故云濡如與二
 四非正應相比而成賁故戒以永貞則吉○鄭東谷
 曰隂之交賁易以陵乗乎陽故告之○胡雲峯曰互
 坎有濡義亦有䧟義濡首濡尾濡而䧟者也九三非
 不貞也能永其貞則二隂與我為潤澤之濡我與彼
[006-20b]
 不為䧟溺之濡矣
  按胡氏説與盧氏程氏稍異玩傳終莫之陵句胡
  氏説正可備叅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冦婚媾 象傳六四當位
疑也匪冦婚媾終无尤也
 崔氏憬曰以其守正待應故終无尤○李氏鼎祚曰
 坎為盜故疑當位乗三應初逺陽故曰當位疑也○
 孔仲達曰以其當位得與初應但礙于三故遲疑也
[006-21a]
 若不當位則與初非應何須致疑○張子六四以柔
 居隂性為艮止志潔行堅終无尢也○張紫巖曰四
 潔白其徳以自守初自下從之猶馬疾馳初四皆未
 受飾質之美者四以柔居柔抱道守静始以乗剛而
 疑終以志同道行而无尤互坎為白馬剛阻為冦艮
 變巽為皤如初本乾體為馬○項平甫曰三當賁道
 之隆四當賁道之變故下三爻皆以文為賁自四以
 上屬艮艮為篤實而主白故上三爻皆以白為賁姚
[006-21b]
 小彭氏曰商人尚白戎事乗翰翰與皤皆白色也○
 沈守約曰初逺三比疑三塞路○潘天錫曰初四正
 應始雖疑慮終必得合復何尤哉○梁孟敬曰六四在
 離明之外為艮止之始乃賁之極盛而當返質之時
 也故云賁如皤如○華霞峯曰賁如也而曰皤如猶
 舍車而徒而曰賁趾也以道義為賁者也
  按初來應四亦有剛上文柔之意又婚媾之道陽
  求隂隂不當求陽况四守正艮止則白馬翰如自
[006-22a]
  指初而言初之舍車而徒應四之志專矣初徳簡
  素故為翰如冦者四自疑也三匪冦四在坎中故
  疑變為重離冦疑釋而婚媾合故曰終无尤易傳
  凡言疑者非實象也與屯六二不同
六二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傳六五之吉有
喜也
 荀慈明曰艮山震林山林之間賁飾丘林以為園圃
 隠士之象五體中履和勤賢之主尊道之君也○虞
[006-22b]
 仲翔曰艮為山故稱丘木果曰園六五動成巽巽為
 帛為繩艮手持故束帛○石守道曰居賁之時須一
 隂一陽交相賁飾六五下无應與比于上九上九居
 卦外无位之地丘園象○程傳五雖居位獲賁于外
 比之賢○本義束帛薄物戔戔淺小之意○郭白雲
 曰六五為賁之主及于丘園聖人不遐遺之義也賁
 之盛大无過于得賢及逺為國之休光○趙復齋曰
 六五賁上聘于隠者上九賁五來受聘命○梁孟敬
[006-23a]
 曰居至尊之位宜徴集丘園之賢以共成文明之治
 隂性吝嗇然賢人不以幣帛為悦六五虚中待賢則
 幣帛雖微而賢者亦進矣○何𤣥子曰丘園指上此
 與蠱卦上體艮同蠱上九不事王侯則此上九為山
 林之賢无疑矣束帛戔戔其跡似吝因卦體文明以
 止特取此以見敦本尚實之意儀文雖薄然孚契真
 儒挽回末俗之機實在于是故終與上九合志而吉
  按此爻五為君位无丘園自賁之理卦以剛柔交
[006-23b]
  錯為賁故有應以應為賁初與四也无應則以比
  為賁二比三故曰賁其須與上興也五比上故賁
  于丘園上九為剛上文柔之爻則上之賁五乃卦
  義所在非五之賁上乃五受上之賁也禮聘高賢
  之説不可易凡傳言有喜有慶者皆取隂陽相合
  之義此自主五上相合也
上九白賁无咎 象傳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王輔嗣曰處飾之終飾終反素而无患憂得志也○
[006-24a]
 孔仲達曰守志任真得其本性居上得志○程傳得
 志者在上而文柔成賁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賁故
 雖居无位之地而實尸賁之功○楊龜山曰賁无色
 色色者也白賁受色者也上九賁之極剛止乎上有
 其質而文明麗之故无咎而得志○趙復齋曰艮止
 故静貞文之極得白乃所以為賁○項平甫曰六二
 柔來而文剛主内卦之文者也内卦以文為文上九
 分剛上而文柔主外卦之文者也外卦以質為文故
[006-24b]
 曰白賁无咎白本非所以賁也然文自質始白故在
 衆采之先文之既盛必以質終則白又在衆采之後
 是則白者賁之所成終而成始也以艮之白成賁之
 終得遂其篤實之志○李隆山曰雜卦賁无色也其
 白賁之謂乎卦以賁飾為義而諸爻所以相賁大率
 皆清修潔白而非浮靡之事至上九白賁則凡世間
 之色无可觀矣○王秋山曰上九止文之流于終終
 則反而質矣故賁道成而无弊无弊故无咎得志志
[006-25a]
 在成賁也○何𤣥子日子不云乎質有餘者不受飾
 賁非君子之所樂也故終之以白賁白指上九其所
 賁者四五曰白者以假象言艮止之終全體无文之
 賁即文明以止之止字也惟上九以白色下賁乎二
 柔故四得之而為皤如五得之而為束帛而下卦之
 文明者亦得之而有所砥文極必幣有艮之篤實以
 敦厚其終則不至于弊何咎之有○華霞峯曰得志
 得文明以止之志
[006-25b]
坤下/艮上  中爻重坤
剝不利有攸往 彖傳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
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王輔嗣曰坤順艮止所以順而止之不敢以剛止者
 强亢激拂觸忤以隕身身既傾焉功又不就非君子
 之所尚也○孔仲達曰剝剝落也君子通達物理貴
 尚消息盈虚值消虚之時存身避害危行言遜也盈
 息之時極言正諫建事立功也天行謂逐時消息盈
[006-26a]
 虚乃天道之所行也○劉長民曰小人方盛不可逆
 止順而止之使不為害可也○程傳夏至一隂生而
 漸長一隂長則一陽消至于建戍則極而成剝是柔
 變剛也卦有順止之象乃處剝之道君子當觀而體
 之○郭白雲曰潛龍勿用内文明而外柔順艱貞晦
 其明儉徳避難遯之時義皆君子遇剝之義也○趙
 復齋曰隂盛不進受陽之止陽微不去期以止隂非
 明消息盈虚之理孰能知此 決水者盡去剝果者
[006-26b]
 核存易豈人私惟天道爾順而止之變剝也聖人造
 化之妙也○楊龜山曰觀剝之象則知所以治剝矣
 夫寒暑之變天且不能暴為之况于人乎順而止之
 其漸而非暴之謂乎○楊誠齋曰不利有攸往其遂
 聼天下之自亂乎聖人固曰盍觀諸剝之象乎坤順
 艮止止亂以順止小人亦以順故解黨禍者陳實之
 臨延唐祚者方慶之對皆順而止之非逆而激之也
 此君子治剝之道也○趙汴水曰治滔天之水者必
[006-27a]
 先疏其流縶逸鞅之馬者必稍避其鋭善御小人者
 亦惟順其方張之勢静處事外不輕攸往以存其在
 我使小人逡巡敬視而不敢迫乃可徐止其進倘冐
 然與角必將摧折敗北尚安能止之耶故順而止之
 之方非姑息也非養奸也一陽无恙來復于是而基
 焉不然并與一陽而剝之君子之道不幾于熄乎陸
 徳明作順而止无之字如此則但明兩卦之徳不見
 君子觀象以止小人之義○陳隆山曰夬剛決柔剝
[006-27b]
 柔變剛君子之去小人聲其罪與天下共棄之名正
 言順故曰決小人之欲去君子辭不順理不直必萋
 菲浸潤以浸蝕之故曰變一字之間君子小人之情
 狀皦然矣○吴草廬曰隂長已至五僅存一陽再往
 則并一陽消之矣故不宜有往○胡雙湖曰不利有
 攸往戒陽也有挽留一陽意體艮止之象也若一陽
 更往則為坤陽道盡矣○來矣鮮曰消息盈虚四字
 皆以陽言復者陽之息姤者陽之消乾者陽之盈坤
[006-28a]
 者陽之虚
  按不利有攸往以去訓往即果食不食之義箕子
  之為奴存疇範也狄梁公之事武后存唐祚也順
  而止之如孔子之見南子應佛肸孟子之説齊宣
  與夫陳平之王諸吕皆是道也觀象為學易通義
  夫子特於剝言之者以順而止之乃旋乾轉坤大
  作用即在剝卦本象恐人以卦極不善觀之忽耳
  乃後世説易者猶僅作順而止看略去之字孔義
[006-28b]
  晦矣
初六剝牀以足蔑荀爽本/作滅貞凶 象傳剝牀以足以滅
下也
 孔仲達曰牀者人之所以安處也在剝之初剝道從
 下而起○蘭惠卿曰一陽在上五隂載之牀象○蔡
 節齋曰牀者人之所安其體上實下虚故取以象剝
 足在下又取以象初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凶 象傳剝牀以辨未有與也
[006-29a]
 孔仲達曰辨牀身之下足之上分辨之處○崔氏憬
 曰辨當在第足之間牀梐也未有與者言至三則應
 故二未有與也○丘行可曰與應也凡隂陽相應則
 為有與咸六爻皆應則為感應以相與艮六爻皆不
 應則謂之敵應不相與剝之未有與者是言當剝之
 時在上未有陽以應隂无以止隂之進也使其間有
 一君子與之為應以遏止則猶有所顧忌而不敢肆
 ○吴草廬曰六三之剝之唯其有與也未有云者言
[006-29b]
 六二之所未有至六三而後有也蓋傷有與之不早
 而僅存一陽也○何𤣥子曰二之所應者五五君位
 也其闗係為至大得九五則有與其卦為觀故大觀
 在上下觀而化得六五則未有與其卦為剝小人道
 長蔑貞之凶皆以无與得之深惜剝之不得為觀也
  按卦以時言爻以位言卦既為剝則六爻皆居剝
  之時不可復議某為剝陽之隂某為受剝之陽其
  凶其无咎无不利為占者設也從本爻位象得之
[006-30a]
  主君子主小人者皆偏也 貞者何碩果也乾元
  至收斂成實為貞碩果之象也初二兩爻居剝之
  始即言蔑貞即履霜堅氷之意危之也乾之元藏
  于坤下三爻坤體坤道以從陽為安貞今乃剝陽
  則為蔑貞蔑坤之貞即蔑乾之貞其凶宜矣
六三剝之无咎 象傳剝之无咎失上下也
 王輔嗣曰與上為應羣隂剝陽我獨協焉雖處於剝
 可以无咎三上下各有二隂而三獨應於陽則失上
[006-30b]
 下也○孔仲達曰上下羣隂皆悉剝陽已獨能違失
 上下之情而往應之所以无咎○程傳志從於正在
 剝之時為无咎如東漢之吕强是也○趙復齋曰三
 應五比皆能存陽而免凶○沈守約曰渾跡小人之
 間隂為君子之應剝之无咎者也蓋處剝之道以順
 而止為善坤而為艮順而止也○何𤣥子曰唯其失
 四小人所以得一君子三以失上下而无咎猶坤以
 䘮朋而有慶
[006-31a]
  按失上下猶否二之不亂羣也
六四剝牀以膚凶 象傳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王輔嗣曰剝道浸長牀既剝盡以及人身靡所不凶
 ○程傳五為君位剝已及四在人則剝及其膚身垂
 于亡矣○張舜元曰艮為膚噬嗑六二噬膚互艮體
 ○沈守約曰艮為背四居艮始膚也變而為離離為
 火剝膚象
六五貫魚以宫人寵无不利 象傳以宫人寵終无尤
[006-31b]

 虞仲翔曰剝消觀五巽為魚為繩艮手持繩貫巽貫
 魚也艮為門闕為宫室動成觀故无不利○何氏妥
 曰下比五隂駢頭相次似貫魚魚為隂物以喻衆隂
 ○程傳一陽在上衆隂有順從之道故發此義○張
 子隂陽之際近必相比六五能上附于陽反制羣隂
 不使進逼方得處剝之善下无剝之之憂上得陽功
 之庇故曰无不利○郭白雲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
[006-32a]
 為剝之主能御衆隂以承陽者也○張南軒曰五雖
 君位而卦有隂為之主不取君義者坤剝遯明夷歸
 妹旅也非人君所處故无君義○張舜元曰柔得尊
 位衆隂以次相傳有后以宫人備數進御于君之象
 ○沈守約曰為羣隂之主而上承于陽以順止之道
 反制小人使之順而不犯貫魚之謂艮而為巽巽而
 止也卦變為觀觀而化也○丘行可曰遯剝皆隂長
 之卦遯隂長而猶微可制故遯言陽制隂之道曰畜
[006-32b]
 臣妾吉剝隂長而已極不可制矣故不言陽之制隂
 而言隂之從陽曰貫魚以宫人寵○龍麟洲曰内坤
 為女加以撰坤女之衆也門闕之間衆女居焉宫人
 象○來矣鮮日一陽在上五率其衆隂本卦原有此
 象内順外止本卦原有此徳隂順則能從乎陽艮止
 則必不剝陽矣隂聼命于陽小人聼命于君子也故
 元不利○華霞峯曰剝之五隂剝一陽而无利統卦
 象言之也三應陽而无咎五承陽而无不利就爻象
[006-33a]
 言之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傳君子得輿
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侯行果曰艮為果為廬坤為輿○楊龜山曰羣隂剝
 陽而一剛止乎上碩果也不食者順而有以止之也
 ○朱漢上曰五隂奉一陽君子得衆而民載之故曰
 民所載也上九剝而為六小人自徹其庇至于无所
 容其軀而在外之君子亦失其所故曰終不可用也
[006-33b]
 ○趙復齋曰果必碩而後反生陽必剝而後復故陽
 不可以无剝此天理也○張舜元曰剝自乾變乾為
 木果下應六三不為所剝故不食○王童溪曰一陽
 居衆隂之上果之碩大者也不食者生育之萌正寄
 諸此也墜地而復生則剝反為復矣此復初九之一
 陽即剝之上九也一陽居上有衆民共載之象剝道
 既終九復見剝則小人无可庇其軀矣○丘行可曰
 卦以上九為主其曰碩果不食幸陽之存也○趙汴
[006-34a]
 水曰此爻為艮止之主一陽巋然在上足以止羣隂
 之進不為其所剝○胡雲峯曰此一陽也在坤之月
 為剝之盡而復生在此則剝未盡而能復生果中有
 仁天地生生之心存焉○吴草廬曰君子謂一陽坤
 為輿五隂承載一陽如人之在車上小人謂上九變
 為柔也一陽上覆五隂有廬之象竒變為耦如廬之
 破壊穿漏而无以覆蓋其下○何𤣥子曰上九當剝
 之終吉凶未定天若祐晉則為謝安之止桓温天下
[006-34b]
 皆得載天不祐漢則為王允之死于㴶汜而小人亦
 自底于亡斯二者天也此爻不言吉凶聖人之意深
 矣○易外艮之木堅而多節故生剝之碩果出地厚
 之中而在高山之上果之仁天地之仁也不食者天
 地之所以留其仁也剝爛也碩果其堅如石故不爛
 以坤土之厚而含𢎞之以艮山之高而安敦之太和
 保合之固人不得而食之為萬物之所資始資生乾
 元不可見曷不觀之碩果
[006-35a]
震下/坤上  中爻重坤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
往 彖傳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
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
其見天地之心乎
 王輔嗣曰入則為反出則剛長○孔仲達曰褚氏莊
 氏並云五月一隂生至十一月一陽生凡七月而云
 七日者欲見陽長須速故變月言日○李氏鼎祚曰
[006-35b]
 剝卦陽氣盡于九月之終至十月末坤卦將盡則復
 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生為
 七日○胡安定曰凡歴七爻以一爻為一日故謂之
 七日○程傳復亨既復則亨也陽氣復生于下漸亨
 盛而生育萬物君子之道既復漸以亨通澤于天下
 故復有亨盛之理復生于内入也長進于外出也先
 云出語順耳陽之始生其氣至微故多摧折春陽之
 發為隂寒所折出入无疾謂无害之者故无咎所謂
[006-36a]
 咎在氣為差忒在君子之道為抑塞卦才有无疾之
 義乃復道之善三陽子丑寅之氣生成萬物衆陽之
 功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復豈能即勝小人必待朋
 類漸盛則能協力以勝之下動而上順是動而以順
 行是以得出入无疾朋來而无咎朋之來亦順動也
 姤陽之始消七變而成復故云七日一陽復于下乃
 天地生物之心先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不知動
 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張子復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壯
[006-36b]
 言天地之情心内也情則見于事也剝之與復不可
 容線須㬰不復則乾坤之道息故適盡則生更无先
 後之次此義最大剛長之時預戒以隂長故言至于
 八月有凶若復則不可須㬰斷故言七日者晝夜相
 繼元无斷續之時也見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唯是
 生物天地之大徳曰生也○本義積隂之下一陽復
 生天地生物之心幾于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
 則為静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
[006-37a]
  語録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始
 見三陽之時萬物蕃新只見物之盛大天地之心
 却不可見唯是一陽初復萬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
 陽既動生物之心闖然而見雖在積隂之中自掩藏
 不得此所以必于復見天地之心也○朱漢上曰陽
 生于子隂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復乾坤消息之
 理一歲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易有以爻為歲者以爻
 為月者以爻為日者于復言七日來復者明卦氣也
[006-37b]
 ○趙復齋曰六位為主六龍為朋○楊龜山曰動而
 不以順行則疾之者至動而以順行而後出入无疾
 而後朋來无咎○楊誠齋曰孰為天地之心動而生
 物貴陽賤隂長君子消小人是也體之聖失之愚履
 之治舍之亂聖愚治亂此心而已○趙汴水曰初復
 之剛精鋭勇往况衆剛朋來動易決裂倘逆理而行
 則小人將伺隙而起亨未可保也聖人即是以二字
 發明其指趣示人深矣○胡雙湖曰復卦彖辭文王
[006-38a]
 于一陽之復何其愛之深而勞問喜慶之至也若曰
 一陽初復可亨道矣出入得无疾乎朋類將來為臨
 為泰庶幾无過咎乎自反而復還在道七日始遂來
 復而今而後庶乎其利有攸往矣此皆勞問喜慶之
 詞也○俞石澗曰向在剝時君子唯順而止之今為
 復則以順而行時雖不同君子行止无非禮也順順
 天理也順理而行无往不可天行謂天道之運行剝
 窮于上而反于下則止者復動往者復來猶天道之
[006-38b]
 運行周則復始也初九乃復生之主爻果核一點其
 名曰仁氣候肅殺寂然不動氣候發生則其仁萌芽
 自核中而出即此天地生物之心可見○華霞峯曰
 反復其道計其反復之道也○觀彖心者統性情兼
 體用者也此卦一陽初反動静之間謂之性則已發
 謂之情則未著故特以心言之以括性情之妙也
  按王輔嗣以寂然至无動息地中為見天地之心
  此老莊虚無之説輔嗣往往以此説易與聖道岐
[006-39a]
  互自伊川謂動之端乃見天地之心朱子暢其説
  始為確解震動在下安得云静耶朱子謂濓溪就
  利貞上説復與伊川説差不同王弼之説與濓溪
  同予謂不然濓溪所云利貞誠之復非指復卦之
  復就貞上説乃以剝之碩果為復非地雷之復也
  通書又言誠復其不善之動而己亦與一陽之復
  絶不相闗非輔嗣所可同也
初九不逺復无祗悔元吉祗音/柢 象傳不逺之復以修
[006-39b]
身也
 程傳復者陽陽君子之道故復為反善之義初復之
 最先者失而後有復唯失之不逺而復則不至于悔
 大善而吉也祗抵也无祗悔不至于悔也修身之道
 唯其知不善則速改從善而已○楊龜山曰初九陽
 始生而未形動之微也吉凶悔吝生乎動未形而復
 其復不逺矣○趙汴水曰隂陽有反復違道者无自
 復之理聖人故斷之以修身○胡雲峯曰本心呈露
[006-40a]
 之初
  按易者教人法天之學孔子於此卦象傳尤顯言
  之以修身句特特提明
六二休復吉 象傳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本義柔順中正近于初九復之休美吉道也○趙復
 齋曰初九先覺六二資之易為功也初九之仁寄言
 于二聖人微㫖能言之類莫能加矣草木之仁布種
 于地其生也根莖暢達莫之能遏二居初上不期而
[006-40b]
 化何以異此○胡雲峯曰遯貴逺莫逺于上九而九
 五能比之故曰嘉復貴不逺初九不復逺而六二能
 比之故曰休○梁孟敬曰一陽在下為卦之主猶仁
 人也故卦之衆隂以與初逺近向背為得失○何𤣥
 子曰六十四卦言仁僅見于此是知不逺復便是仁
 也故孔子曰仁逺乎哉○易外下仁者何下初也仁
 碩果之仁也初在下故曰下仁初在下為仁乾之一
 也凡仁必二故二爻言仁仁在果中果以雷拆則見
[006-41a]
 仁
  按以下仁註家以初九為仁六二下之吴草廬云他
  處凡言下者皆謂在其下也剛下柔男下女屯貴
  下賤初九在六二之下也未有在其上而言下者
  其説至當然吴氏竟以仁屬六二則又不可趙氏
  之説精矣蓋仁者即天地之心亦即人之心初陽
  是也下即内也自二言之為仁在于内即心存于
  身廣胖之美為休為吉
[006-41b]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傳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本義以隂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而不固屢失
 屢復之象屢失固危復則无咎○沈守約曰震而為
 離動而明非迷不知復者頻復象卦變明夷明傷而
 後求復危道也○胡雲峯曰三上下進退之間故曰
 頻柔而不中以其位剛故頻復
  按以不中不正而屢失以居震極而能頻復震无
  咎者存乎悔震動之功多矣
[006-42a]
六四中行獨復 象傳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王輔嗣曰處中得位而應于初獨得所復順道而反
 物莫之犯○孔仲達曰上下各有二隂已獨應初居
 在羣隂之中故曰中行獨自應初故曰獨復從道而
 歸故曰以從道○張子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應故
 不與羣爻同○本義為與衆俱行而獨能從善之象
 ○郭白雲曰剝六三乃復六四反對其義相類在剝
 則取其失上下以應乎陽在復取其獨復以從道○
[006-42b]
 朱漢上曰道言初九震為大塗亦道也不言吉无咎
 者正則吉可知頻復之厲猶无咎也四獨復五敦復
 不言吉者不以利害言也○沈守約曰下體震也四
 變而從震獨復象○俞石澗曰道指初九修身之道
 于羣隂中從道而不從衆○繆當時曰中即中以自
 考中字獨即中庸慎獨之獨四能以中而行而于獨
 知之中憬然自覺所謂復以自知也蓋復之為復全
 在初爻猶人之初念也五隂皆復此而已唯四在隂
[006-43a]
 中有所專向故發此意
六五敦復无悔 象傳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孔仲達曰處坤之中敦厚于復○程傳以隂居尊處
 中而體順能敦篤其志以中道自成則可以无悔自
 成謂成其中順之徳○本義考成也○趙復齋曰二
 四之復資諸人者五之復成諸已者與初非應位自
 守中爾○鄭東谷曰厚體而居中是謂黄裳之吉以
 是而復復在我者也諸卦六五唯坤體則无不善此
[006-43b]
 黄中之理○張紫巖曰以坤履震中徳而不息自能
 敦復也○項平甫曰臨以上九為敦臨艮以上九為
 敦艮皆取積厚之極復于五即言敦復者復之上六
 迷而不復故復至五而極○沈守約曰坤體至厚卦
 變為屯屯固也一陽方生其氣閉固則剛得上長先
 王以至日閉闗敦復得之○李隆山曰易中陽長之
 卦凡在上隂柔之主未嘗不附而順之故復臨泰大
 壯諸卦六五皆以下順陽剛而得居上之體○李蒙
[006-44a]
 齋曰中者六五固有之性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惟
 其有是性是以非比非應而能復○胡雲峯曰本有
 坤體又互坤厚之至也不逺復者善心之萌敦復者
 善行之固敦復則其復也无轉移自然无悔矣不逺
 復入徳之事敦復成徳之事
  按考爾雅訓成程朱本之初六之修身至此而成
  徳中者敦復之由成者敦復之徳或訓考為察非
  六五身分
[006-44b]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象傳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虞仲翔曰坤冥為迷○荀慈明曰坤為衆故曰行師
 陽息上升必消羣隂故終有大敗○程傳隂柔居復
 之終終迷不復災自外來眚由己作无施而可復則
 合道迷復與道相反也○張南軒曰隂柔之才去剛
 太逺所謂人欲肆而天理滅者○王童溪曰在復之
 上隂暗柔懦故迷迷者失道之謂○項平甫曰隂盛
[006-45a]
 之時君道常為小人所以故曰以其國君凶二最近
 初故為休復上最逺初故為迷復迷則相仇上六即
 坤上六龍戰之爻故有行師之象蓋與初戰也○徐
 進齋曰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剛逺而无遷善之機厚
 極而有難開之蔽柔終而无改過之勇○胡雲峯曰
 坤體而居上卦之上先迷者也迷復與不逺復相反
 十年不克征亦七日來復之反乾无十坤无七隂極
 于六而七又為乾之始陽極于九而十自為坤之終
[006-45b]
 凡言十年者坤終之象○楊廷秀曰心為天君以其
 國君言䘮失其本心 合訂坤為衆震為長子行師
 象故一陽五隂之卦多言行師
  按孔子於迷復言反君道者非謂上有君象也蓋
  復以見天地之心心者何生物之心也乃君道也
  迷復則此心熄矣隂至上六堅氷肅殺生意幾滅
  故曰反君道也下四爻皆已復獨上迷復故極言
  其凶
[006-46a]
 
 
 
 
 
 
 
 
[006-46b]
 
 
 
 
 
 
 
 
 
[006-46b]
 周易孔義集説卷六